我国经济增速降低原因及影响解析

我国经济增速降低原因及影响解析
我国经济增速降低原因及影响解析

我国经济增速降低原因及影响解析近些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各行各业都如火如荼地发展着,GDP增速保持连年较高增长速度。但据2013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1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7.8%。7.8%是进入1999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的最低值,也是最近20年来“倒数第二”的经济增长速度。各方面的经济数据和宏观调控政策的结果都显示当前我国经济总体上增长势头出现了放缓和下行现象。

2010 年我国GDP 的增长速度为11.7% ,2011 年为10.4%,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GDP增长速度仅为7.8%。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呢?俗话说:“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这是对经济增长原理最生动形象的表述,也是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根本因素。

国民消费水平的低水平是经济增速降低的第一因素。物价的持续上涨弱化了消费能力。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CPI同比上涨5.4%,2012年CPI比上年增长2.6%。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实际收入增速的放缓也抑制了消费需求。数据显示,2012年城镇居民的财产性收入由2011年的24.7%降至8.9%。其次,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中国通胀压力加大等消极因素影响,目前中国城乡居民对未来支出预期普遍存有顾虑,消费信心不足,这些都将制约整体消费规模和消费水平的提升。

第二,投资增长速度的下降也使得当期经济增长趋于放缓,主要原因也有投资下行带动工业产出的增长速度相对也在放缓。首先,当前中国工业化率已经很高,工业化进一步推进的空间明显收窄,继续通过提高工业化程度来推动投资的模式难以为继。其次,当前中国投资效率出现恶化趋势,投资效率明显降低,投资的低回报导致了低投资收益,必然会阻碍投资的增加。

第三,出口增速由于发达国家深陷债务危机、人民币持续升值而大幅下滑。发达国家深陷债务危机,对中国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增速将趋于降低。欧盟和美国长期是中国最主要的两大贸易伙伴,而在当前以及未来较长时期内,严峻的债务问题将使得欧美发达国家对中国商品和劳务的需求不再保持以往的快速增长,中国难以再依赖发达国家的高消费来实现本国出口的高增长。人民币持续升值使得我国的商品和劳务在出口中丧失竞争力。他国面对人民币的升值会减少对我国商品的需求,从而使我国出口增速下滑。

俗话说牵一发而动全身,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也对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行各业都起到了重大影响。

首先,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使得就业问题更加突出。从就业的角度来看,当经济增长的速度下滑一个百分点时,造成的非农业就业岗位将分别下降百分0.75左右。如果未来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幅度较大,将势必影响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城市化的进程。

其次,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对财政收入和税收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从财政收入来看,当经济增长的速度下滑一个百分点时,造成的实际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将分别下降 1.7个百分点。可以预见,如果经济增长的速度下滑幅度较大,将严重影响政府的偿债能力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最后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也不容小觑。人民币持续升值使得我国的商品和劳务在出口中丧失竞争力。经济增长速度和企业效益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相关关系。当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时,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减弱,亏损的企业数量也会越来越多,从而进一步影响社会的整体就业,拉低居民收入水平,从而对宏观经济产生全面性的影响。

通过以上对造成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原因的考察,以及对现阶段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我认为只有国家充分利用宏观调控,从根本抓起,增加国民收入,提高整体消费水平,稳定物价,拉动内需,才能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而保持国内经济又好又快持续发展,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经济法》期末考试试卷20套及答案详解汇编

《经济法》试题一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 10分) 1.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 )。 A.自愿原则 B.公平原则 C.平等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2.当事人一方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不履行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可以( )。 A.向人民法院起诉 B.向上一级仲裁机构申请复议 C.向共同的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 D.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3.我国商业银行可采取公有制法人持股为主体的有跟责任公司的组织形式,现阶段特指( )。 A.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B.城乡合作制银行 C.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D.国家开发银行: 4.全民所有制企业中能够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是企业的 ( )。 A.党委 B.职工代表大会 C.管理委员会 D.工会 5.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限为( )。 A.1年 B.2年 C.4年 D.10年 6.《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 )。 A.50万元 B.1000万元 C.3000万元 D.6000万元 7.发明专利权在我国的期限是( )。 A.10年 B.10年,期满后可以续展 C.20年 D.20年,期满后可续展 8.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是( )。 A.偷税 B.骗税 C.欠税 D.抗税 9.基本建设是指( )。 A.对原有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 B.建立新的固定资产 C.以内涵为主的固定资产再生产

D.多项建设项目中最基础的建设项目 10.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组织形式是( )。 A.有限责任公司 B.股份有限公司 C.合伙制 D.两合公司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按股票发行的对象,我国发行的股票有( )。 A.A股 B.B股 C.D股 D.H股 E.E股 2.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有( )。 A.预防为主的原则 B.综合治理的原则 C.防治结合的原则 D.环境监测原则 E.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统一结合、协调发展的原则 3.破产财产由下列财产构成( )。 A.宣告企业破产时该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财产 B.破产企业在破产宣告后至破产程序终结前所取得的财产 C.已作为担保物的财产 D.应当由破产企业行使的其他财产权利 E.担保物价款超过其所担保的债务数额部分的财产 4.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包括( )。 A.工资、薪金所得 B.保险赔款 C.储蓄存款利息 D.财产转让所得 E.稿酬所得 5.经济法调整的经营协调关系,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市场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横向经济关系,包括( )。 A.经济联合关系 B.经济竞争关系 C.涉及经济全局的经济协调关系 D.经济管理关系 E.平等主体间的经济协作关系 6,市场经济受市场规律的支配,具有( )。 A.盲目性 B.自发性 C.自律性 D.超前性 E.滞后性 7.我国的经济审判机构包括( )。 A.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 B.海事法院经济审判庭 C.铁路运输法院经济审判庭 D.检察院 E.经济仲裁机构

全国自考试题对外经济管理概论真题

全国2008年4月自考试题对外经济管理概 论真题 全国2008年4月自考试题对外经济管理概论真题试卷内容预览网站收集有1万多套自考试卷,答案已超过2000多套。我相信没有其他网站能比此处更全、更方便的了。 全国2008年4月自考试题对外经济管理概论真题 课程代码:0005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反映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贸易实际规模的经济指标是() A.对外贸易额B.对外贸易差额 C.对外贸易量D.贸易条件 2.在对外贸易统计中,采用总贸易体系的国家是()A.德国B.法国 C.意大利D.英国 3.银行根据投标人的请求向业主开具的用于保证投标人在投标有效期内不得撤回其投标书,并在中标后与业主签订合同的经济担保书,称为() A.履约保函B.预付款保函

C.投标保函D.工程维修保函 4.谈判招标适用的工程项目一般是() A.专业技术较强,施工难度较大B.专业技术较强,施工难度较小 C.专业技术不强,施工难度较大D.专业技术不强,施工难度较小 5.《服务贸易总协定》正式生效于() A.1982年B.1988年 C.1990年D.1995年 6.国际公认的衡量一国债务率的警戒线是()A.20%B.30% C.50%D.100% 7.我国进口货物计征关税时主要采用() A.从价税B.从量税 C.复合税D.滑准税 8.在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政府和央行应该采取()A.扩张性财政政策,调高再贴现率B.扩张性财政政策,调低再贴现率 C.紧缩性财政政策,调高再贴现率D.紧缩性财政政策,调低再贴现率 9.国际收支交易主体是() A.居民与居民B.居民与非居民

中级经济法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内部真题资料,考试必过,答案附后 一、单项选择题 ( 本类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甲乙签订的买卖合同中订有有效的仲裁条款,后因合同履行发生的纠纷,乙 未声明有仲裁条款而向法院起诉,法院受理了该案,首次开庭后,甲提出应依合同 中的仲裁条款解决纠纷,法院对该案没有管辖权,下列对该案的处理方式中, 正确的是 () 。 A. 法院与仲裁机构协商解决该案管辖权事宜 B. 法院继续审理该案 C. 法院中止审理,持确定仲裁条款效力后再决定是否继续审理 D. 法院终止审理,由仲裁机构审理该案 【答案】 B【解析】 (1) 如果甲在人民法院“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的, 人民法院应驳回乙的起诉;(2) 如果甲在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时”才提交仲裁协议 的,视为放弃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本题应选B。 (P21) 2.A 的户籍地在甲市,经常居住地是乙市,2013 年2 月, A 与 B 在丙市签订了买卖合同,合同中未约定纠纷管辖法院,后因 B 未将货物如约在乙市交付给 A 而发生纠纷, A 欲起诉 B,此时 B 已因诈骗被监禁于丁市监狱。下列对合同纠纷 有管辖权的法院是() 。 A. 甲市法院 B. 乙市法院 C. 丙市法院 D. 丁市法院 【答案】 B【解析】对被劳动教养的人提起的诉讼以及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 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 居住地 ( 乙市人民法院 ) 人民法院管辖。 (P23) 3. 下列关于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法律后果的表述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

宏观经济管理复习资料

宏观经济管理复习资料(作业题) 1、宏观经济管理主体及职能什么? 答:主体包括:中央政府及其具有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政府部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 中央政府职能:维护产权制度、维护市场秩序、提供公共产品、调节社会总供求关系; 国家发改委职能: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加强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财政部职能:改革完善预算和税政管理、健全中央与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职能:进一步健全货币政策体系、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统筹协调、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和金融安全。 2、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表现? 答:从消费需求看:模仿性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要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从投资需求看:传统产业相对饱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新要求,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低成本优势发生转化,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升级,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足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从市场竞争特点看:由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逐步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从环境资源约束看: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必须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 3、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 答: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4、试述新常态下的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创新? 答:一、明确“区间调控”。确定“上限”和“下限”,上限是防范通货膨胀,下限是稳增长、保就业。在上限和下限之内都是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只要经济增长速度不超出这一范围,就不用采取应急性政策,就要集中精力抓住转方式调结构不放松,保持宏观政策基本取向不动摇,以增强市场信心、稳定社会预期。具体要求:一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二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二、实施“定向调控”和“微刺激”。在政策运用上不搞“大水漫灌”和强刺激,而是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更多依靠改革的办法和市场的力量,有针对性的“喷灌”“滴灌”和预调、微调,注重精准发力,确保宏观经济在合理区间稳定运行。主要措施:改善小微企业发展环境,促进创业创新;多管齐下,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吸

政府经济管理概论复习资料.

政府经济管理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 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 无分。 1. 一般来说,衡量微观经济规制效益的依据是() A. 垄断者收益减少而消费者收益增加 B. 垄断者收益减少而国有资产收益增加 C. 垄断者收益增加而消费者收益减少 D. 垄断者收益减少而社会收益增加 答案:A 2.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直接表现为微观经济规制机构的数量、雇员人数和日常运行费用的是() A. 微观经济规制的立法成本 B. 调整与修改微观经济规制法规的成本 C. 放松与解除微观经济规制的成本 D. 微观经济规制的执法成本 答案:D 3. 市场主体拥有的信息数量不够,不能满足决策需要,从而会导致片面性决策,是指市场主体决策的信息存在() A. 不对称 B. 不真实 C. 不全面 D. 不完善 答案:C 4. 英国放松经济性规制的历程表明,经济性规制体制改革的关键是() A. 调整社会与企业的关系 B. 调整公众与企业的关系 C. 调整政府与公众的关系 D. 调整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答案:D 5. 社会性规制是以对付公共性物品、非价值性物品、外部不经济以及信息偏在等市场失灵为目的的,下列各项社会性规制中,与公共社会服务有关的项目是() A. 环境保护 B. 提高教育质量 C. 防止自然灾害

D. 文物保护 答案:B 6. 只对有争议的产品进行检验,必要时要检查生产企业、经销商和使用者的质量保证条件,以弄清楚质量责任,这属于() A. 抽查型质量监督 B. 评价型质量监督 C. 全面型质量监督 D. 仲裁型质量监督 答案:D 7. 衡量一国外债负担指标的偿债率是指() A. 外债余额/国内生产总值 B. 外债余额/出口外汇收入 C. 外债还本付息额/国内生产总值 D. 年外债还本付息额/出口外汇收入 答案:D 8. 以下属于我国技术贸易政策的是() A. 避免重复引进 B. 提倡设备的整套引进 C. 减少技术进口,主张自力更生 D. 减少技术出口,避免技术外流 答案:A 9. 在一成员方境内向来自任何其他成员方的服务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属于() A. 境内消费 B. 境外消费 C. 商业存在 D. 自然人流动 答案:B 10. 区域经济合作的管理重点是() A.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 鼓励要素自由流动 C. 克服区域经济冲突、分工协作 D. 遵循市场规律,合理布局 答案:C 11. 根据2003年国家统计局的划分标准,下列行业中属于第一产业的是() A. 林业 B. 通讯设备制造业 C. 造纸业

国际经济法试题答案及解析

1、《服务贸易总协定》规定了服务贸易的方式,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协定规定的服务贸易? A.中国某运动员应聘到美国担任体育教练 B.中国某旅行公司组团到泰国旅游 C.加拿大某银行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 D.中国政府援助非洲某国一笔资金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服务贸易总协定》通过四种服务贸易方式来调整服务贸易。即(1)跨境供应,从一国境内直接向其他国境内提供服务--服务产品的流动(不需要提供者和消费者的实际流动);(2)境外消费,在一国境内向其他国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消费者的流动;(3)商业存在,外国实体在另一国境内设立附属公司或分支机构,提供服务,即外国服务提供者通过在其他国境内设立的机构提供商业服务--设立当地机构,如银行、保险;(4)自然人的存在,一国的服务提供商通过自然人到其他国境内提供服务--自然人流动,如工程承包。据此可知,选项A属于自然人的存在,选项B属于境外消费,选项C属于商业存在,而选项D不属于这四种服务贸易方式之一。 2、某国甲公司向中国乙公司出售一批设备,约定贸易术语为"FOB(Incoterms 2010)",后设备运至中国。依《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公司负责签订货物运输合同并支付运费 B.甲、乙公司的风险承担以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为界 C.如该批设备因未按照同类货物通用方式包装造成损失,应由甲公司承担责任 D.如该批设备侵犯了第三方在中国的专利权,甲公司对乙公司不承担责任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贸易术语FOB及《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关于卖方义务的规定。 选项A错误。FOB术语下,货物的运输应由买方负责,即由中国的乙公司负责支付运费。选项B错误。FOB术语下,卖方承担装运港船上完成交货前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选项C正确。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关于卖方义务的规定,货物应按照同类货物通用的方式装箱或包装,如果没有此种通用方式,则按照足以保全和保护货物的方式装箱包装。 选项D错误。如果该批设备侵犯了第三方在中国的专利权,除非其不明知,否则是要承担责任的。 3、中国甲公司向加拿大乙公司出口一批农产品,CFR价格条件。货装船后,乙公司因始终未收到甲公司的通知,未办理保险。部分货物在途中因海上风暴毁损。根据相关规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公司在装船后未给乙公司以充分的通知,造成乙公司漏保,因此损失应由甲公司承担 B.该批农产品的风险在装港船舷转移给乙公司 C.乙公司有办理保险的义务,因此损失应由乙公司承担 D.海上风暴属不可抗力,乙公司只能自行承担损失

管理学相关 1101-政府经济管理概论

1101-全国-政府经济管理概论 总分:100 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 1、在这次全球次贷危机中,有的国家拿出大量财政资金救助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还是不能放贷,并且不能避免银行破产倒闭。这一现象表现为()(1分) A:政府失灵 B:市场失灵 C:政府部门失灵 D:商业危机 2、政府经济管理是政府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对微观经济进行()(1分) A:限制 B:规制 C:指导 D:管制 3、微观经济规制的主体是()(1分) A:政府机关 B:企业 C:个人 D:经济组织 4、在现代银行体系中处于主导与核心地位的是()(1分) A:中央银行 B:政策性银行 C:商业银行 D:银行业中央监督管理机构 5、我国的《食品卫生法》属社会性规制形态,具体归类为()(1分) A:健康与卫生 B:环境保护 C:公害防治 D:产业灾害 6、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1分) A:外汇收支的总和 B:贸易收支的总和 C:外币收支的总和 D:外贸收支的总和 7、宏观经济管理和经济发展战略的首要和核心的目标是()(1分) A:价格稳定

B:经济增长 C:充分就业 D:国际收支平衡 8、三次产业分类方法的依据是()(1分) A:统一标准 B:生产要素集约程度 C:产业价值 D:产业演进序列 9、我国对地方政府进行节能减排的指标考核,具体体现的战略意图是()(1分) A:零增长 B:传统式增长 C:可持续发展 D:绿色环保 10、设置政府经济管理机构的基本依据是()(1分) A:政府政治职能 B:政府经济职能 C:经济体制 D:市场制度 11、根据经济联系划分的经济区域是()(1分) A:直辖市 B:省辖市 C:地貌 D:长江流域区 12、为了调节总供求结构平衡而调整财政收支结构的政策是()(1分) A:总量财政政策 B: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C:结构财政政策 D: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13、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外部问题进行规制的核心内容是()(1分) A:技术标准 B:生产限额 C:征税和补贴 D:法规和秩序 14、区域经济管理应该与其自身的体制条件、政策环境和发展要求相匹配,呈现的区域经济管理特征是()(1分) A:管理目标的相对独立性 B:管理模式的灵活性

2020年10月全国自考经济法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试卷及答案解析.doc

??????????????????????精品自学考料推荐?????????????????? 全国 2018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经济法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 0024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 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首先出现“经济法”这一概念的书籍,是法国空想共产主义者摩莱里在1755 年出版的 () A .《公有法典》 B .《自然法典》 C.《煤炭法典》 D .《经济法典》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经济法渊源的是() ... A .宪法 B .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 .判例法 3.中国人民银行调整人民币汇率的行为,属于中国人民银行在行使() A .经济职权 B .财产所有权 C.经营管理权 D .法人财产权 4.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处理经济纠纷的活动属于() A .经济守法行为 B .履行经济义务的行为 C.享受经济权利的行为 D .经济司法行为 5.在我国,法律对股东有最高人数限制的企业是() A .有限责任公司 B .股份有限公司 C.合伙企业 D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6.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的日期是() A .发起人签订创办协议的日期 B .发起人召开公司创立大会的日期 C.公司章程制定日期 D .公司营业执照签发日期 7.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内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是() A .职工互助会 B .党委 C.职工代表大会 D .企业行政扩大会议 8.我国《合伙企业法》规定,新合伙人入伙,除了依法订立书面入伙协议外,还须经()A . 50%以上合伙人的同意 B.占有超过50%合伙财产份额合伙人的同意 C.全体合伙人的同意 D.实际管理合伙企业事务的合伙人的同意 1

试述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工具的几种手段及其相互关系

论述题:试述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工具的几种手段及其相互关系。 答: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工具的几种手段及其相互关系: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工具,是一个由多种调控措施构成的手段体系,通常包括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在各种调控手段中,法律手段处于基础性地位。与其他手段相比,法律手段具有两个特征:普遍性和抽象性。普遍性是指法律领域内的规则能够平等地和没有例外地应用到每个个体身上,而无论该个体的出身、性别、种族、宗教等。抽象性是指法律规则不是为某个具体目标服务的,因此每个个体在遵守这些规则时,都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目标。经济手段是指那些从某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经济当事人的经济利益的调控手段,主要包括价格、工资、利率、汇率、税率、补贴等,其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是主要手段。行政手段是指政府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对当事人的经济活动或经济行为进行干预,当事人除了服从命令外,没有其他余地的选择,这样,经济当事人往往成为行政机关的附属物。指令性计划和实物控制是行政手段的典型形式。就调控的方式而言,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属于间接调控手段,行政手段属于直接调监控手段。二者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间接调控手段是间接地作用于调控目标,即在调控手段与调控的最终目标之间存在着中间目标。调控手段首先作用于中间目标,再经由中间目标作用于最终目标。直接调控手段是直接作用于目标的,并不存在中间目标。其次,间接调控手段具有一定的弹性,经济当事人可以独立地作出自己的经济决策,可以自由的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相反,直接调控手段缺乏弹性,它直接规定了当事人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没有选择余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间接调控手段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因此,如何利用好间接调控手段有效地调节国民经济运行,是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根本任务。

政府经济管理概论2017年10月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_1

政府经济管理概论 2017 年 10 月真题试卷及答案解 析 1、政府经济管理的特点就是变革和( ) A、创新 B、发展 C、维持 D、改良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作为推动生产力发展好人社会进步的社会实践活动,政府经济管理活动本质上是具有不断创新的性质,可以说,政府经济管理活动的特点就是变革和创新。 2、在政府经济管理的各个方面和一切活动中,必须贯彻( ) A、有效控制原则 B、计划管理原则 C、依法管理原则 D、监督管理原则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在政府经济管理的各个方面和一切活动中,必须贯彻依法管理原则。国家要制定和完善经济管理法规,确保有法可依;政府经济管理人员在管理活动中要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必依。 3、设置政府经济管理机构的基本依据是( ) A、政府政治职能 B、政府社会职能 C、政府经济职能 D、政府文化职能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政府经济职能是认识政府经济管理的前提,规定了政府经济管理活动的基本方向,是确定和划分政府经济管理活动职权的基础和依据,是设置政府经济管理机构的基本依据。 4、市场经济实际上是多种利益主体进行分散化决策的经济,而决策的基础和前提是( ) A、掌握资源 B、掌握政策 C、掌握信息 D、掌握资金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信息是所有决策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掌握正确有效的信息,政府才能做出高效合理的政策。 5、“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成为人类的一个紧迫的目标。”出自( ) A、《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B、《21 世纪议程》 C、《寂静的春天》 D、《人类环境宣言》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1972 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召开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环境会议,会议上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指出:“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成为人类的一个紧迫的目标。” 6、人们一般用洛伦茨蝗线和基尼系数来衡量( ) A、经济增长速度 B、收入分配是否公平 C、国际收支是否平衡 D、充分就业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2020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经济法》试题及答案13含答案

2020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经济法》试题及答案13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有限合伙人不执行合伙事务,不得对外代表有限合伙企业。按照法律规范的内容分类,该法律规范属于()。 A、义务性规范 B、委任性规范 C、授权性规范 D、任意性规范 2、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法规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B、国务院制定的《总会计师条例》 C、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上海市技术市场条例》 D、财政部制定的《财政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 3、甲、乙双方签订一份建造1万平方米商品房的合同,由此形成的法律关系客体是()。 A、乙方承建的该1万平方米商品房 B、承建该商品房的工程劳务 C、甲乙双方 D、该合同中规定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律事实的是()。 A、某政府采购人与供货商订立了一份合同

B、某城市三十天没有下雨,甲新买的雨伞一直未用上 C、某国家机关修改了管理制度 D、某公司委托运输的货物被泥石流冲毁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法律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根据不同性质的法律规范,可以形成不同性质的法律关系,如民事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等 B、友谊关系、爱情关系也属于法律关系 C、法律关系是特定主体之间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 D、法律关系形成所依据的法律规范,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2、关于法律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债权法律关系属于相对法律关系

B、调整性法律关系是建立在主体合法的基础上,不需要适用法律制裁 C、保护性法律关系是在违法行为的基础上产生的,适用法律制裁 D、刑事法律关系属于保护性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属于调整性法律关系 3、下列选项中,属于经济法部门的内容有()。 A、税收法律制度 B、自然资源法律制度 C、企业国有资产法律制度 D、金融监管法律制度 4、按照法律规范的性质和调整方式分类,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确

对我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进行分析(版本2)

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政府宏观调控主要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发挥作用,并为市场机制有效运行营造良好的环境。政府宏观调控的两大主要工具,就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依据客观经济规律制定的指导财政工作和处理财政关系的一系列方针、准则和措施的总称。财政政策体现了政府对国民经济财力的管理。对宏观经济的管理从根本上说,无非是从宏观上对构成经济活动要素的资金、物资、劳动力等进行的管理,其中,对资金的管理就是对国民经济财力的管理,它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制约着对物资和劳动力的管理,而这一财力管理主要是由财政与信贷来实现的.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政府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后,不断探索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市场机制逐步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与此同时,不断深化对宏观调控的认识,丰富完善财政调控手段和方式,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993年初,针对经济运行出现严重的过热态势和通货膨胀问题,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同年6月出台了《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提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16条措施,正式确定了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调。财政政策措施主要包括清理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控制财政赤字、抑制消费过快增长和清理压缩基本建设项目等。1993-1997年适度从紧财政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反周期调节效果,既有效遏制了通货膨胀,又促进了经济适度增长,形成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局面,国民经济运行成功实现“软着陆”。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加上我国结构不合理等深层次矛盾突显,内需不振,外贸出口下降,经济增长速度回落。1998年年中,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果断地实施由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向积极财政政策的战略转型,财政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增发长期建设国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税收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完善非税收入政策,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增加教育、科技、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支出。积极财政政策是我国政府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在国内外经济环境急剧变化的情况下主动采取的一次反周期调节,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宏观经济运行环境显著改善,社会需求全面回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所提高,在我国财政调控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经过连续多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我国经济逐步走出了通货紧缩阴影,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2003年下半年以后,我国部分地区和行业出现了投资增长过快、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等问题,经济发展转向供求总量大体平衡、结构问题和体制问题日益突出的新阶段。针对这种情况,我国从2005年开始实施以“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为核心内容的稳健财政政策,主要措施包括:适当调减中央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规模;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项目资金投向结构;大力支持经济体制改革;积极深化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等。在执行稳健财政政策过程中,财政部门注重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实现经济增长、结构优化、体制改革三者的有机结合,并注重加强与货币政策和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协同配合,使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群众受惠较多的良好格局。 2008年9月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逐步演变为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世界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断加重加深。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11月5日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制定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经济法学习题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经济法学习题资料库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范围与行为能力的范围一致 B.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先于其行为能力产生 C.法人在清算期间仍然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 D.法人与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范围是不同的 1.B 2.我国担保法规定的担保法规定的,担保物权包括:() A.典权和抵押权 B.留置权、抵押权和质权 C.地上权和地役权 D.地役权、典权和质权 2.B 3.从事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等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的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若能证明这种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则() A.由受害人承担 B.由从事高度危险作业的人承担民事责任 C.由从事高度危险作业的人承担主要责任、受害人承担次要责任 D.按公平原则处理 3.A 4.我国《公司法》对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住所地的规定是() A.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 B.发起人在公司住所地有住所 C.2/3以上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 D.半数以上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 4.D 5.我国《公司法》规定,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采取() A.自由设立主义 B.特许主义 C.准则主义 D.许可主义 5.D 6.下列选项中,可以质押的是()

A.动产和智力成果 B.动产和权利 C.智力成果和权利 D.人身利益和权利 6.B 7.甲知其新房屋南面邻地将建一高楼,佯装不知,将房屋售于乙。半年后,南面高楼建成,乙的房屋受不到阳光照射。甲违反了民法的哪一项原则:() A.平等原则 B.自愿原则 C.公平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7.D 8.下列行为中属于双方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A.授权行为 B.遗嘱行为 C.撤销行为 D.买卖行为 8.D 9.下列情形中,属于债的内容变更的是() A、债权转让 B、债务承担 C、债权债务的概括承受 D、标的物数量增 9.D 10.法定抵消的要件不包括:() A.合同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和到期债权 B.债的标的物种类相同,品质相同 C.双方互负债务都是可以抵消的债务 D.须经当事人双方同意 10.D 11.募集设立是() A.公司上市的一种方式 B.公司设立的一项原则 C.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的一种方式 D.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的一种方式 11.C 12.下列情形中属于民事法律事实的是() A、日出 B、备课 C、赠与 D、恋爱 12.C 13.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财产中可以适用善意取得的是() A、首饰 B、记名有价证券 C、麻醉品 D、盗窃物 13.A 14.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运用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对我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进行分析撰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小论文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摘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支柱,相应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是决定宏观调控成效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事关国民经济能否保持平稳运行和实现长期增长,因而在一个国家的策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调控 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此后10多年,我国经济增长先后经历了速度过快、稳中趋降和平稳较快三个阶段,总体上呈现出持续增长和波动幅度收窄的良好态势。在这个过程中,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自2004年5月份以来采取的财政货币政策调控,深化财税管理体制改革,长期居高不下的投资规模终于大幅回落,物价无论是PPI还是CPI均疾步走低,货币供应量回到央行盯住范围内。从而体现了财政政策在促进体制改革、促进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5年,中国在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推进依法理财、推进依法理财,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实施了以“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为主要内容的稳健财政政策,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财政经济状况进一步改善。 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31627.98亿元,突破3万亿元大关,比

上年同期增长19.8%。200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已经清晰。国民经济在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的情况下,出现了几个值得关注的趋向:一是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下滑,目前已经进入理想的区间;二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人民币汇率在初始升值2%之后稳中有升;三是在人民币升值后净出口继续上升,贸易顺差大幅增加,外汇储备创历史新高;四是工业企业利润率下降;五是部分行业能过剩矛盾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增加了操作的难度。若要保持高增长、低通涨的理想发展格局,短期内通过利率、汇率调节经济增长、改善进出口平衡、提高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压缩长线投资等已经没有太大的余地。而与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则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税负总水平、调整进出口关税政策、实行有差别的行业税制和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公共支出的方向和比例、加大转移支付等措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抑制和消除目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健康因素,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 2003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在整个货币政策调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从2003年4月份开始,人民银行通过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加大对冲外汇占款的力度;此后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向商业银行提示房地产信贷风险,要求商业银行加强信贷管理;此外,还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原来6%调高至7%。2004年一季度开始,人民银行连续出台了三大政策:3月25日起分别上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4月25日起再次上调存款准

2017年10月自考03349政府经济管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政府经济管理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3349) 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政府经济管理的特点就是变革和 A.创新 B.发展 C.维持 D.改良 2.在政府经济管理的各个方面和一切活动中,必须贯彻 A.有效控制原则 B.计划管理原则 C·依法管理原则 D.监督管理原则 3.设置政府经济管理机构的基本依据是 A.政府政治职能 B.政府社会职能 C.政府经济职能 D.政府文化职能 4.市场经济实际上是多种利益主体进行分散化决策的经济,而决策的基础和前提是 A.掌握资源 B.掌握政策 C.掌握信息 D.掌握资金 5·“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成为人类的一个紧迫的目标。”出自 A.《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B.《21世纪议程》 C.《寂静的春天》 D.《人类环境宣言》 6.人们一般用洛伦茨蝗线和基尼系数来衡量 A.经济增长速度 B.收入分配是否公平 C.国际收支是否平衡 D.充分就业 7·在存在厂商、政府、消费者和国外部门的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是 A.Y=C+S+T+M B.Y=C+I+G+S C.Y=C+I+G D.Y=C+I 8.税收从本质上说,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 A.生产关系 B.分配关系 C.流通关系 D.交换关系

国际经济法期末考试解答题及答案+答案

试题1、2009 年 1 月初,甲建筑公司为乙单位盖厂房,甲、乙双方议定由甲建筑公司包工包料。7 月底厂 房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经核算,盖厂房共使用建筑及装饰材料等150 万元。甲建筑公司向乙单位收取包 工费80 万元。甲建筑公司7 月份应纳营业税的营业额为()。 A、80 B、150 C、230 D、70 答案: C 解析:根据营业税法律制度规定,建筑企业承接包工包料工程,以料、工、费全额为营业额计算缴纳营业税。甲建筑公司7 月份应纳营业税的营业额=150+80=230(万元)。 试题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责任范围的是()。 A、没收违法所得 B、罚金 C责令停产 D吊销执照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核行政责任的范围。罚金属于刑事责任附加刑,罚款属于行政责任。 试题3、根据会计人员回避制度,一个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不得由下列哪类人员担任()。 A、单位负责人的直系亲属 B、企业的大股东 C企业主管部门负责人的亲属 D当地财政部门负责人的亲属 答案: A 解析:单位负责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 试题4、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仲裁协议有效的是()。 A、甲、乙两公司在建设工程合同中依法约定有仲裁条款,其后,该建设工程合同被确认无效 B、王某与李某在仲裁协议中约定,将他们之间的抚养合同纠纷交由某仲裁委员会仲裁 C郑某与甲企业在仲裁协议中对仲裁委员会约定不明确,且不能达成补充协议 D陈某在与高某发生融资租赁合同纠纷后,口头约定由某仲裁委员会仲裁 答案:A 解析:选项A仲裁协议独立存在,仲裁协议有效;选项B抚养纠纷不属于仲裁范围,仲裁协议无效;选项 C仲裁协议对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又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选项D仲裁协 议应以书面形式订立,口头达成仲裁的意思表示无效。 试题5、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 A、80% 5% B、80% 5%) C、60% 5% D、60% 5% 答案:D 解析: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 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D项正确。 试题6、某公司2006 年主营业务收入1000 万元,其他业务收入800 万元,营业外收入200万元。2006 年发生业务招待费15 万元,且能提供有效凭证。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准予在税前抵扣的业务招待费为()万元。 A、15 B、10 C、8.4 D、9 答案:C 解析:(1)全年销售(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但不包括营业外收入;(2)准予在税前抵扣的业务招待费=1500 X 0.5%+300X 0.3%=8.4(万元)。 试题7、关于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下,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1年 B、劳动关系终止的,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

宏观经济管理作业及答案完整版

宏观经济管理 一、如何看待市场缺陷和政府缺陷? (一)市场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资源起基础性配置作用的内在机制,虽然对市场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市场也不是万能的,自身也存在有缺陷,表现在:(从市场缺陷看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1、由于竞争导致垄断。 2、市场本身不能自动平衡外部效应,为了保证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也需要进行宏观经济管理。 3、由于市场经济本身不能保证公共产品的充分供应。 4、由于市场经济本身不能完全保证交易信息的对称性,也需要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市场经济健康运行—市场有序—公平交易—信息对称。 5、由于市场经济本身不能保证财富公平分配,也需要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竞争—财富不均衡分配—贫富悬殊。 6、由于市场经济本身实现社会总供求平衡的代价过高,也需要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经济规律的周期性发展,繁荣—危机—萧条—复苏—繁荣—危机…… (二)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行为主体,同样不可能解决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所有问题,也有自身的缺陷,表现在宏观经济管理的局限性:不能弥补和克服市场自发运行的所有缺陷,或举措失当,就会造成人为的经济波动。 1、信息缺口和信息失真对宏观决策的约束。信息缺口是指决策者在决策的实际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量不全面,存在着缺口,这个缺口对决策的准确度构成的一定影响。信息失真是指由于技术、体制等原因,形成许多非真实的信息,从而对宏观决策的影响。 2、决策者偏好对宏观决策的影响。决策者的偏好自觉不自觉的渗透于决策过程,必然影响决策的结果。 3、不同利益群体对宏观决策的干扰。任何一项宏观决策的形成及变化,一定程度上是不同利益群体政策影响力均衡的结果,这个结果是客观的,但不见得都是合理的。 4、宏观政策“时滞”影响宏观管理的效果。只要存在政策“时滞”,即使政府制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百分之百的正确,也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有效。 5、经济主体的“合理预期”行为对宏观政策产生阻抗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主体都是有理性的“经济人”,而经济人的“合理预期”,常常会使政府的宏观管理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败。 二、谈谈你对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理解和认识。 (一)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宏观经济管理主体做出宏观经济管理决策、制定宏观经济管理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管 理,所要实现的基本结果和预期。我国宏观 经济管理目标体系的演变:改革开放以前, 主要注重设置产品产量等具体指标。改革开 放以后,特别是十四大以后,进一步调整并 逐渐完善。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规定 了宏观调控的四个主要目标——“促进经济 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 平衡”,一直至今。 (二)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 1、经济增长——用经济增长率表示。经 济增长率应根据一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具体 条件而定。一般认为,在发展中国家:1-3% 的增长率为低速增长;4-5%为中速增长;6 -10%为高速增长;10%以上为超高速增长。 2、物价稳定——指物价水平在一个合理 区间内变动。物价稳定的基本标志:物价指 数年自发的上涨幅度保持在2-3%以内,一 般不应超过5%。考虑到价格的结构性调整可 保持在5-7%以内;如果考虑加速增长的一 些特殊因素,也不能突破两位数。 3、充分就业——充分就业目标是在一定 的工资水平和现有设备得到充分利用的条件 下,把失业率控制在一定水平之下。充分就 业是经济稳定、繁荣和社会公平的标志,但 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实现百分之百的就业或 绝对消灭失业。 4、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目标 是保持一定时期内(一般按年度计)整个国 家的国际经济关系中收入与支出的基本平 衡。 (三)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之间的 关系 1、目标的统一性。经济增长是其他目标 实现的物质基础;物价稳定是其他目标实现 的重要前提;充分就业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 2、目标的矛盾性。一是经济增长与充分 就业的矛盾。经济增长本身有很大可能排斥 非熟练个人的就业机会。二是经济增长与物 价稳定的矛盾。在某些特定时期经济增长可 能会带来物价的过快上涨。三是经济增长与 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经济加速增长需要机 器、原料、技术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如果 进口多,而出口少,或出口多,而进口少, 就会出现国际收支失衡。四是充分就业与物 价稳定的矛盾。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 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三、分析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点和成 因。 (一)经济周期是指因周期性的经济扩 张和收缩的波动,而使社会再生产呈现危机、 萧条、复苏和高涨的周期性的运动过程。新 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10个周 期,其中第十个经济周期从2000年至2009 年已结束,目前进入了第十一个周期。 (二)改革开放前后比较,我国经济周 期性波动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波动幅度(上下波动的差)不同。 改革前的5个周期,除第1个周期振幅为9.9 个百分点以外,其余均在10个百分点以上。 改革后的4个周期,除第2个周期 (1982-1990)振幅高于10个百分点(11.4 个百分点)以外,其余均小于10个百分点。 第二,波动的高度(每个周期内波峰年 份的经济增长率)不同:改革前5个周期波 动的平均高度为16.5个百分点,改革后为 13.7个百分点。 第三,波动的深度(每个周期内波谷年 份的经济增长率)不同:改革前5个周期波 动的平均深度为-5.1%,改革后平均为5.5%。 表明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性质已经由古典 型(周期内出现负增长)转为增长型(周期 内没有负增长)。 第四,波动的平均位势(周期内的年均 经济增长率)不同:改革前为5.9%,改革后 为9.6%,表明中长期的经济增长水平明显提 高。 第五,波动的扩张长度(周期内扩张期 的长度)不同:改革前平均为1.8年,改革 后平均为2.8年,特别是从第9和第10个周 期看,出现明显延长的趋势,表明经济增长 的可持续性明显增强。 (三)第十轮经济周期的新特点。本轮 经济周期从2000年——2009年,GDP增长率 (%)在8.3%——13%之间。与前9轮相比, 其上升阶段从2000年到2007年持续7年, 在8%以上至13%左右的适度增长区间内平稳 较快地运行。这表明,我国经济周期出现了 新的波动形态,即经济周期波动的上升阶段 大大延长,经济在上升通道内,持续平稳高 位运行。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周期 波动史上从未有过的现象。 (五)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成因 一是农业与经济周期波动。我国是发展 中国家和人口大国,农业对我国经济周期波 动的影响相当明显。农业主要通过产品、要 素和市场等途径对经济波动产生影响。 二是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周期波动。在 工业化进程中,大规模的投资与经济周期波 动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在经济扩张阶段,投 资的急剧扩张带动工业生产的急剧扩张。在 经济收缩阶段,投资的减少与生产的下降又 紧密相联。 三是经济结构与经济周期波动。总量矛 盾的深层基础是结构问题,经济结构失衡与 调整是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深层原因。 四是经济体制、经济政策与经济周期波 动。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也是影响我国经济 周期波动的因素。经济体制因素包括:(1) 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供给严重制约需求, 经济上升的驱动力常常是需求膨胀(包括投 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膨胀),表现为需求主导型 的经济周期波动。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下,则是供给主导型的经济周期波动。 五是对外经济关系与经济周期波动。随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