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酸枣仁研究现状

中药酸枣仁研究现状
中药酸枣仁研究现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中药酸枣仁研究现状

作者:曾碧映, 李嘉滢, 李新才, 李学军, 孙淑纯, 周利, ZENG Bi-ying, LI Jia-ying, LI Xin-cai,LI Xue-jun, SUN Shu-chun, ZHOU Li

作者单位:曾碧映,李新才,李学军,孙淑纯,ZENG Bi-ying,LI Xin-cai,LI Xue-jun,SUN Shu-chun(湖南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湖南益阳,413000), 李嘉滢,LI Jia-ying(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湖南长沙,410208), 周利,ZHOU

Li(湖南湘潭市中医院药剂科,湖南湘潭,411100)

刊名: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 of Hunan

年,卷(期):2012,32(12)

参考文献(16条)

1.尹升镇;金河奎;金宝渊酸枣仁生物碱的研究 1997(05)

2.王宗花;丁明玉;陈培榕离子色谱法同时分析中药中的碱金属与碱土[期刊论文]-金属离子 1999(03)

3.张照荣;周凤琴;战旗山东产酸枣仁中微量元素及氨基酸分析[期刊论文]-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1997(03)

4.周永红;王立升;李伟光酸枣仁油理化特性及脂肪酸组成分析[期刊论文]-中国油脂 2005(09)

5.贡济宇;赵启铎;蔡广知超临界萃取酸枣仁油及其成分研究[期刊论文]-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2005(01)

6.高声传;郭涛;夏维杰比色法测定酸枣仁提取物中总皂苷的含量[期刊论文]-实用药物与临床 2005(01)

7.李会军;李萍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测定酸枣仁中酸枣仁皂苷A及B的含量[期刊论文]-药物分析杂志 2000(02)

8.陈婧;刘焱文HPLC-ELSD法测定酸枣仁汤中酸枣仁皂苷A的含量[期刊论文]-中药材 2006(07)

9.闵成军;徐敏;文永盛宁心安神口服液中酸枣仁皂苷A和B的含量测定[期刊论文]-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01)

10.马玲云;吴朝阳;马双成RP-HPLC-ELSD法同时测定中药及保健品中酸枣仁皂苷A和B含量的方法验证[期刊论文]-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07)

11.周庆武;李玲玲;纪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酸枣仁颗粒酸枣仁皂苷A与酸枣仁皂苷B的含量[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 2008(03)

12.赵瑛;贺林;彭毓芳HPLC法测酸枣仁合剂中阿魏酸的含量[期刊论文]-西南军医 2008(02)

13.赵秋贤;王清莲;黄建华酸枣仁油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1995(04)

14.张家俊;陈文为中药酸枣仁/龙齿/石菖蒲对小鼠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及代谢物的影响[期刊论文]-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5(06)

15.白晓玲;黄志光;莫志贤酸枣仁总皂苷对大鼠脑缺血损害及脑组织生化指标的影响 1996(02)

16.史琪荣;周耘;周萍中药酸枣仁的研究概论[期刊论文]-药学实践杂志 2004(02)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4710076048.html,/Periodical_hnzyxyxb201212038.aspx

玄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玄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2008 【摘要】就近年来国内外玄参研究相关文献,对玄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环烯醚萜类、苯丙素苷类;具有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和镇痛、抗炎、抑菌、增强免疫等药理作用。 【关键词】玄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Abstract:The sums summed up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s of Radix Scrophulariae referring to the internal and overseas pertinent literatures published in recent years.The majority of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are iridoid glycosides and phenylpropanoid glycosides,which have effects on cardiovascular system,analgesia,antiinflammatory,bacteriostasis,immunoenhancement and so on.The paper is written in order to offer some information for its further study and exploitation afterwards. Key words:Radix Scrophulariae;chemical constituents;pharmacological effects 《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的玄参(Radix Scrophulariae)为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的干燥根,别名元参、黑参、浙玄参、乌元参等。玄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其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肺、胃、肾经;有凉血滋阴,泻火解毒的作用;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为了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玄参,本文就其化学成分、质量标准、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1 化学成分 玄参主要含环烯醚萜类、苯丙素苷类,尚含植物甾醇,有机酸类,黄酮类,三萜皂苷,挥发油,糖类,生物碱及微量的单萜和二萜成分等。 1.1 环烯醚萜类 玄参的环烯醚萜成分分成4类:九碳骨架的环戊烷型、7,8-环戊烯型和7,8-环氧环戊烷型和变异环烯醚萜。八碳骨架、十碳骨架环烯醚萜苷以及裂环烯醚萜苷、双环烯醚萜苷在玄参属都未发现。环戊烷型:母核结构为A,主要为哈巴苷的衍生物,5,6位可有β-OH,8位β-OH可进一步与乙酰基、肉桂酰基,对羟基肉桂酰基成酯。7,8-环戊烯型:母核结构为B,取代情况变化较大,规律不强。7,8-环氧环戊烷型:母核结构为C,其骨架特征是在7,8位形成环氧结构,取代位置较为固定。变异环烯醚萜:母核结构为D。 1.2 苯丙素苷类 从玄参中分离得到11个苯丙素苷类化合物:斩龙剑苷A(即6-O-反式肉桂酰基-1-O-α-D-果糖基-β-D-葡萄糖,sibirioside A,XS-4)、赛斯坦苷F(即4-O-咖啡酰基-3-O-α-L-鼠李糖基-D-葡萄糖,cistanoside F,XS-5)、安格洛苷C(angoroside C,XS-8)、赛斯坦苷D(cistanoside D,XS-9)、毛蕊花糖苷(acteoside,XS-10)、去咖啡酰毛蕊花糖苷(decaffeoylacteoside,XS-11)、3-O-乙酰基-2-O-阿魏酰基-α-L-鼠李糖(ningposide A,XS-12)、4-O-乙酰基-2-O-阿魏酰基-α-L-鼠李糖(ningposide B,XS-13)、3-O-乙酰基-2-O-对羟基肉桂酰基-α-L-鼠李糖(ningposide C,XS-14)、4-O-(对甲氧基肉桂酰基)-α-L-鼠李糖和3-O-乙酰基-2-0-对甲氧基肉桂酰基-a-L-鼠李糖(ningposide D)。其中XS-4,XS-5,XS-9,XS-10,XS-11为浙玄参中首次分得。 1.3甾醇类 玄参含有甾醇及其苷类如β-谷甾醇、胡萝卜甙等。 1.4 其它化合物 玄参还含有有机酸类肉桂酸、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阿魏酸、对甲氧基肉桂酸、琥珀酸;5-羟甲基糖醛;二萜类柳杉醇;三萜类熊果酸及天冬酰胺、果糖、蔗糖、葡萄糖、三萜皂苷、黄酮苷元、生物碱及挥发油等。 2 药理活性研究 2.1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扩张冠状动脉作用:龚维桂等[2]发现玄参醇浸膏水溶液能显著增加离体兔心冠脉流量,同时对心率、心收缩力有轻度抑制;玄参能明显增加小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并对小鼠垂体后叶素所致的冠脉收缩有明显对抗作用。(2)降血压作用:药理学研究表明玄参水浸液、醇提液和煎剂均有降血压作用。玄参醇提液静脉注射可使麻醉猫的血压随即下降,血压平均下降40.5%;煎剂对肾性高血压犬的降压作用更明显。降压作用初步分析玄参无对抗α-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对阻断颈动脉血流所致的升压反射无明显影响,降压机理可

对中医药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浅谈中医药发展的现状及前景

摘要:中医药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同时也拥有巨大的机遇。在世界快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要解决中医药的困境,实质就是要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处理好中西医之间的关系,利用现代科技挖掘传统中医药的精华,不断完善、创新,发扬光大,那么中医药的前景就是光明的。 关键词:中医药发展现状前景 中医药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是在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独特医学体系。中医对人类医学发展和促进人类健康,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5中药学方面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进步。藿香正气液、速效救心丸等500多种中成药以其显著的疗效受到世人的瞩目。药厂通过现代技术,提取出药材的有效成分,制成现代化的中成药, 2.3再放眼海外中医药的发展。韩国在吸收中医精髓后与本国实际情况结合而成的韩医可看作中医的一支。韩医的地位相当高,近20年只有最优秀的学生才能考入韩医科大学。他们的古籍Data Base化和精神科领域都有独到的成就[6]。另外日本汉方医学,台湾中医的发展也是硕果累累。 [6]金基郁.韩国医疗分类R&B及现况与新动向. [7]张恒鸿.中医舌诊之证实研究. 对中医药现状的思考 一、中医药理论尚未找到与之匹配的现代科学语言,这让现代人难以理解和掌握 1.中医学是科学,必须通过科学的手段来研究,但是中医理论的语言体系是古汉语,而现代科学的语言体系是数学,两者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 2.中医理论中存在着西医所没有的本体论知识,如气血经络,还有特殊的宏观规律,如经络体表联系规律、经络脏腑联系规律等等,这些内容都没有被现代科学阐述清楚。 二、现行某些中医政策和管理体制不利于中医的发展,需要调整 1.在临床方面,医院管理、医师资格准入,甚至论文评选、医疗事故鉴定上,用现代医学的标准评判中医学,使原本颇成体系的中医学理论和诊疗经验被肢解破碎,丢掉的恰恰是中医药学的特长。

国内中药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中医药发展概况 13级通信工程1班 张学文 131406103 一、摘要:本文综述了国内中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中药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二、前言: 中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千百年医疗实践的结晶,也是世界优秀文化的精华。我国中药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研发能力,在中药材、中药饮片和剂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新的健康理念产生,国内市场对中药的需求量迅速增长,竞争力的加强,中药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但在制作工艺等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 三、研究方法: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文献结合药店走访 四、研究内容: 1我国中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中药发展现状 近百年来,西医西药逐渐主导我国医疗市场,已薪火相传五千年的中医中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资料显示,我国著名中医专家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5000余名骤减至现在的不足500名,仅有27%的百姓生病后愿意看中医—中医药正陷入传承危机。时至今日,学术界仍有人公然以科学的名义提出“废除中医中药”的观点,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和振兴。 我国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具有发展壮大中药产业的天然优势。近20年来,我国中药产业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年平均增长速度达20%以上,年销售额已突破800亿美元。 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水平并不理想。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占全世界人口25.22%的中国,医药产业仅占全球的7%,2003年,全国中药工业总产值(中成药和饮片)达810.27亿元,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26.11%。中医药产业总体经济效益低下,难以承受国际竞争的强烈冲击。 另外,由于大宗中药材品种的栽培管理粗放,单产低,质量差;对道地药材的研究和开发不充分;中药材的病虫害防治和化肥、农药残留污染问题严重,中药材质量的不稳定和品种的混乱,使中药材资源远远没有做到优质供应和可持续利用。 1.2化学成分研究存在的问题 中药多以汤剂形式应用,但是水溶性成分过去很少成为化学研究者的工作对象。迄今,研究者多沿用西方做法,将中药当作一般的植物药进行研究。实际上中药很少单用,多为组方用药,中药的疗效主要是方剂的药效。但中药方剂有效成分( 或活性成分) 的研究,由于种种原因,化学家很少涉足,甚至望而生畏。体内环境( 如p H值、肠内菌丛、酶等) 对中药及其复方制剂成分的影响常被忽视, 故采用常规方法得到的成分很可能只是一般化学成分,或可能只是活性成分的前体药物。多采用西医哲学思想研究中药, 故成效不大,西医多强调对症的、局部的治疗,强调外因的作用,强调单一活性化合物对单一靶点的作用, 希望药到病除、立竿见影,采用的多是攻击性或排除性的方法。而中医则强调治本或者标本兼治,强调对整体的作用, 强调通过中药方剂中多种成分对身体的多向调节作用达到调动机体内因、调整机体平衡、祛病养生的目的。因此, 研究中药活性成分时如果选用的是体现西医哲学思想的活性筛选模型, 用作阳性对照的又是那些符合西医对症治疗观点、作用剧烈的西药时, 则对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结果常常令人感到失望。在研究常用中药,尤其是中药中的上品或其制剂时, 这种情况更为多见。

马鞭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马鞭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孙成、李峰、李炎平、周明军指导老师:杨勇勋 年级专业:(2009级应用化工技术) 摘要:本论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对马鞭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作一介绍和说明;最后一部分是马鞭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为了寻找具有抗肿瘤等生理活性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我们对马鞭草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现通过硅胶柱色谱等方法,从马鞭草中分离得一个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与核磁共振光谱,鉴定化合物为马鞭草苷,此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为下一步的新药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马鞭草化学成分环烯醚萜苷马鞭草苷 Abstract:This paper includes two chapters: part 1 is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bioactivity of Verbena officinalis L., the last part is the study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Verbena officinalis L.. To find the iridoid glucosides constituents which have many bioactivities such as anticancer from Verbena officinalis L., we investigated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Verbena officinalis L.. Now, one compound was isolated From the Verbena officinalis L. by the various chromatography such as silica gel column. On the basis of chemical evidences and extensive spectroscopic methods, the structure of the compound 1was elucidated as verbenalin. The isolation and identify of compound 1provide a basis of exploitation a new drug. Key words:Verbena officinalis L chemical constituents iridoid glucosides verbenalin

玄参

玄参,是玄参科的一个草本植物,用它的根,根是黑的,玄就是黑色的意思。整个从表面到里面切开,而且切开了以后颜色,黑色越深,它的质量越好。有的人写处方,老是三个字,每个药都把它凑三个字,比如说玄参本身就黑的,要写个黑玄参,多此一举,很浪费时间。比如说桂枝,没有办法加三个字,有的(写)桂枝尖,实际上不是完全用的尖本身,有这种医生好象显得很整齐、很划一,方(中)我每一味药的药名都是三个字的,没有必要。玄参也是清热凉血药。那么清热凉血,它比生地,作用要稍次一点,凉血的作用要稍次一点。所以(这)药也可以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它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它也可以养阴,这一点不管在营分、血分,它和生地黄是一样的。那么不一样的,生地黄对于血分,有止血的作用,玄参没有。但是玄参能够清热解毒,温热病需要泻火解毒。玄参有,生地没有,所以温热病,热入营血,热毒比较炽盛的,那玄参尤其是心经啊,这些热毒炽盛,经常用玄参。比如说以后的清宫汤这里面就用玄参就是道理。所以两个药有相似,又有不同,相似的,对于温热病热入营血,都可能凉血和养阴。不同的一个可以止血,一个可以解毒。当然在凉血方面,生地黄略强一点,由于生地黄的清热凉血比较强,而且又有直接的止血作用。所以杂病当中的血热妄行,是一个很常用的要药,而玄参,凉血作用不强,又没有止血的效果,所以在主治当中就没有血热妄行。一般的出血证不使用,也是与凉血有关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那么玄参作为一个清热解毒药,那么它可以用于热毒疮痈,和一些咽喉肿痛,这方面都有比较好的效果,尤其是热毒引起的咽喉肿痛,玄参显得很重要,是个很常用的解毒利咽的药,那民间很多民众都知道玄麦甘桔汤,咽喉不舒服了,用一点玄参来泡水喝,其实玄参利咽喉,一方面是它通过它的泻火解毒,那么火毒炽盛,咽喉肿痛可以(用),另外它又能够滋阴降火,如果是阴虚火旺,上灼咽喉而出现的咽喉干痒疼痛,它常常和麦冬这一类,它也能够利咽。所以它对咽喉的疾病,应用非常广泛。比如说过去(患)白喉,很多治疗白喉的方当中,从古方到今方,现在的一些临床报道,玄参可能都是一个首选的一个药物,它主要就是解毒利咽,白喉是咽喉的一个病证。从(一定)角度来说的,玄参滋阴那也是对五脏六腑的阴虚,它都有一定的滋阴作用,但不一样的,玄参主要不在于补阴,生地补阴为主,玄参主要在于降火,对于虚火,它类似于知母,它是在降火坚阴。所以把它叫作滋阴降火,所以不是典型的补阴药。虽然它可以用于各种阴虚证,它是对于虚火亢旺,那么最为适合。那么玄参为什么能够治疗瘰疬、痰核,一方面它可以解毒消肿,另一方面,它也是因为它滋阴降火,那么就与一些化痰药(配)在一起,实际上和昨天讲夏枯草这些是类似的情况。玄参和生地,是两个比较相类似的药。所以有时候也要要求加以比较,比较其实也很容易,比较都能清热凉血,都能够滋阴,养阴、滋阴这些没有本质的区别,养阴、滋阴、补阴大同小异,那么是相同的,都可以用于温热病的热入营血,都可以用于多种阴虚火旺证,那么不同的,生地有止血的作用,所以对于温热病的血分热证,它可以收到止血的效果,也可以用于杂病当中的血热妄行,但是玄参没有止血的作用,所以对杂病当中的血热妄行一般不用,对于温热病其实用得更多的是在营分,血分用玄参相对还是比较少,但这些过细的,我们不要求了。杂病当中不用,那么在滋阴方面,那么玄参主要在降虚火,生地主要在生津液、生阴津。这是相同当中不同的,另外玄参能够泻火降毒,用于热毒引起的疮痈和咽喉肿痛,它可以和其它的清热解毒药一样地使用。玄参注意它是十八反当中的,诸参辛芍叛藜芦。另外玄参在很多医生的处方(中),把它写成元参,二横下面那种元参,主要是因为康熙皇帝他叫爱心觉罗玄晔,他的时候不准用玄字,皇帝的名字里面有,所以清朝在康熙以后,包括康熙年间,玄字在文献里面要么就没有这一点,最后的这一点有意地把它不写出来。我不是写的玄晔的玄,我不同了,我少一点。另外一个干脆就写元字,现在我们的一个成药,比如说玄麦甘桔冲剂,或者有的就是元,元麦甘桔冲剂,都不规范,我们现在其实还是要把它回到原来的本身的玄,黑色的意思,元就失掉了本意了,

玄参的炮制方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可以打赏购买全文!本WORD版下载后可直接修改 玄参的炮制方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玄参又名元参、黑参、山当归。载《神农本草经》。系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的干燥根。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根茎、幼芽须根及泥沙,晒或烘至半干,堆放3~6日,反复数次至干燥。玄参又名元参、黑参、山当归。载《神农本草经》。系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的干燥根。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根茎、幼芽须根及泥沙,晒或烘至半干,堆放3~6日,反复数次至干燥。 【炮制方法】1.玄参《伤寒总病论》:“去芦。”《圣济总录》:“去苗土,洗净。”《外科精义》:“去皮锉碎。”《医宗粹言》:“酒洗去尘土,切片。”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残留芦头及杂质,大小个分开,洗净,润透或蒸透,稍晾切薄片,干燥。 2.蒸玄参《雷公炮炙论》:“采得后,须用蒲草重重相隔,入甑蒸两伏时后出,干晒。使用时勿令犯铜……拣去蒲草尽了用之。”《本草述》:“酒洗去尘土,酒拌蒸切片晒干用。”现行,取原药材,洗净,微泡,蒸透,略晾,切薄片,干燥。 3.酒玄参《医学入门》:“酒蒸。”《医宗粹言》:“酒洗。”《女科要旨》:“酒浸。”《增广验方新编》:“酒炒。”现行,取玄参片,加黄酒拌匀,闷润,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玄参每100kg.用黄酒10kg。 4.盐玄参取玄参片,加盐水拌匀,闷润,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玄参每100kg.用食盐2kg。 5.黑豆盐水煮玄参取玄参,加黑豆盐水煮后,晾干,去芦切片。玄参每100kg,用

中医:中药川贝母的历史沿革及临床应用

中药川贝母的历史沿革及临床应用 川贝母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疗效卓著,驰名中外。由于川贝母不仅具有良好的止咳化痰功效,而且能养肺阴、宣肺、润肺而清肺热,是一味治疗久咳痰喘的良药。随着我国中医药的不断发展,药用量的不断增加,川贝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下面就中药川贝母的历史沿革及临床应用作一概述,希望能帮助基层医生正确认识和应用川贝母。 一、川贝母的历史沿革 (一)川贝母的本草记载历代主要本草对“贝母”皆有记载,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气味辛、平,无毒,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症,喉痹,乳难。”陶宏景谓之“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 历代本草至《本草纲目》收载贝母来源多种,但应用不分功效差异,产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江苏、浙江等省,以峡州(湖北宜昌)、越州(浙江绍兴)为道地,未见川蜀产的明确记载。 自明代《本草汇言》提出“必以川者为妙”之后,至18世纪末,古代医家对川贝母及其他品种有了进一步认识和区分,分辨形、性、味、功效、临床适应证。认为川贝与其他贝母共具润肺清热、止咳化痰、开郁散结功能,用来治疗痰嗽、心胸郁结、肺痈、肺痿、瘿瘤、痈肿、疮疡,但认定为川贝母为其上品。 《本草汇言》:“贝母,开郁、下气、化痰之药也。润肺消痰,止咳定喘,则虚劳火结之证……必以川者为妙。若解痈毒,破瘾结,消实痰,敷恶疮,又以土者为佳。然川者味淡性优,土者味苦性劣,二者以分别用。”浙江产贝母称“土者”,四川产的称“川者”。 吴仪洛《本草从新》:“川产开瓣,圆正底平者良;浙江产形大,亦能化痰,散结,解毒。”“川产最佳,圆正底平,开瓣味甘;像山贝母,体坚味苦,去时感风痰;土贝形大味苦,治外科证痰毒。” 张璐《本经逢原》:“贝母,川者味甘最佳,西者味薄次之,像山者微苦又次之。”此处“西者”据考证极有可能为新疆产贝母(伊贝母),像山贝母为浙江产之浙贝。 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引百草镜云:“出川者曰川贝”,“川产味甘,间有微苦,总不似他产之一味、苦而不甘者也,补气利痰而不寒”。 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载:“今川中图者,一叶一茎,叶颇似养麦叶。” 《本草求真》概括“小者川贝母,甘苦微寒,滋润大于清别,后世一直沿用”。 《中国药典》自1963版开始收载川贝母,1977年版药典起指定四种专属品种一直延续到2010版药典前。2010版药典中又收录的太白贝母和瓦布贝母作为药材来源。2010版《中国药典》“川贝母”项下规定: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太白贝母或瓦布贝母的干燥鳞茎。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夏、秋二季或积雪融化后采挖,除去须根、粗皮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二)川贝母的命名沿革川贝母的别名:虻(《诗经》),黄虻(《管子》),苘(《尔稚》),贝母、空草(《本经》),贝父、药实(《广雅》),苦花、苦菜、勤母(《别录》)。现代又有根据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蒜贝等。 二、川贝母的临床应用 (一)川贝母的经典方应用《本草汇言》:“贝母,开郁、下气、化痰之药也。润肺消痰,止下喘,则虚劳火结之证,贝母专司首剂。故配知母,可以清气滋阴;配芩、连可以清痰降火;配芪、参可以行补不聚;配归、芍可以调气和营;又配连翘可解郁毒,治项下瘿核;配二陈代半夏用,可以补肺消痰、和中降火也。以上使用必以川者为妙。” 川贝母具有苦寒之性,有清热化痰之功。用治肺热咳嗽之证,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二母散;兼有甘味微寒,尚能清润肺燥,长于润肺化痰止咳,多用于治阴虚燥咳,常与杏仁、麦门冬、紫苑等药同用,如贝母丸;还可用治老嗽咳血,常与天冬、沙参、百部等药同用,如月华丸。 2010版《中国药典》:川贝母的性味与归经:苦、甘,微寒。归肺、心经。其功能与主治是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痰中带血。瘰疬,乳痈、肺痈。用法与用量:3~10g;研粉冲服,一次1~2g。使用注意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二)川贝母的现代组方应用随着人们对川贝母的应用,在许多治疗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病症的中药方剂或中成药制剂中都有川贝:秋梨膏、川贝枇杷露、养阴清肺丸、牛黄清肺散、铁笛丸、至宝锭、蛇胆川贝胶囊、贝母瓜蒌散等。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现代临床不断地涌出新的应用:王晓杰临床以川贝母为主治疗1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服药2周腹水全消,食欲增进。陈晋宇在1年多内,治疗小便不利,淋沥涩痛为主症的尿路感染、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共29例。另外,川贝母与当归等组成配方可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症。由川贝母、枇杷叶、桔梗、薄荷脑组成的咳安含片用来治疗支原体肺炎,有确切疗效。

玄参的四大功效

https://www.360docs.net/doc/4710076048.html,/ 玄参的四大功效 众所周知,人参类产品可谓是滋补人们身体的佳品,其除了可以食用外,在入药治病上也是有着极大的价值的,而玄参,就是其中的一种类型,为此,本文接下来便要对玄参的功效与作用进行叙述。 1.玄参为咸寒之品,质润多液,功能滋阴降火、解毒、利咽。配鲜生地、丹皮、赤芍等,则清热凉血;配大生地、麦冬等,则滋阴增液;配牛蒡子、板蓝根等,则解毒利咽;配大生地、石决明、密蒙花、蝉蜕等,则明目退翳;配牡蛎、贝母、夏枯草等,则散结消瘰;配银花、当归、甘草,则解毒消肿。 2.玄参滋养肾阴的功效,与地黄相近,故两药常配合同用。但玄参苦泄滑肠而通便,泻火解毒而利咽,临床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一般不作长服的滋补之剂;地黄则功专补肾养阴,可作为久用的滋阴药品。 3.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口渴舌绛、烦躁、夜寐不安、神识不清或身发斑疹等症。温邪入于营血,伤阴劫液则口渴舌绛,内陷心包则烦躁神昏。玄参能清热凉血,并有养阴生津作用,常合鲜生地、麦冬、黄连、连翘、银花、竹叶卷心等同用于以上诸症。 4.用于咽喉肿痛、目赤、瘰历结核等症。咽喉肿痛有外感风热所致者,有阴虚、虚火上炎所引起者,这两类咽喉肿痛,玄参皆可治疗。如感受风热者须配辛凉解表药如薄荷、牛蒡子等品;虚火上炎者配合养阴药如鲜生地、麦冬等品同用,故玄参为喉科常用之品,尤以治虚火上炎者为佳。至于目赤而有阴虚火旺的症候,可用本品配合生地、石决明、夏枯草、青箱子、密蒙花等同用。治瘰历结核,可配贝母、牡蛎等同用。 由上可见,玄参确实是一种十分值得人们选择的养生保健佳品,对于身体较为虚弱或者是身体有疾病存在的人来说,其在了解了玄参的功效作用后,就不妨在平时选择玄参来滋补身体和防病治病。

(行业分析)中药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

中药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医药工业是世界公认的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9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7.7%的年均增长率,是世界贸易中增长最快的五类产品之一。 在全球性回归大自然的今天,纯天然药物(民族民间药和中药属天然药物类)是继化学药物、生物制药、基因工程类药品之后,最具发展前景的药物。天然药物因无明显毒副作用,在治疗局部疾病的同时,能明显地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给药途径方便等优势,广泛地受到世界不同肤色人们的青睐。 中药产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其有几千年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多年来,中药都以其产量多、分布广、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占据着我国医药产业的半壁江山,但是另一方面,我国对中药产业的重视程度不足,中药产业的技术标准体系也不健全,导致中药产业发展缓慢。 近年来,我国的中药产业在充满挑战与威胁的世界环境中渐渐迎来了希望的曙光。2006年,国家出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要求我国要在中药产业中重点开展理论创新和研究;2007年,《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建立中医药标准规范体系,出台新医改政策;随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与甲型H1N1在世界范围内爆发都将给我国的中药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1、我国中药行业的历史发展状况 1.1国内市场状况 我国的中医药历史悠久,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国内早已经形成了相对

比较成熟的民族医药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工业发展迅速,产值年均递增16 6%,远高于GDP增速,是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而中药在医药行业中增长又最为强劲,仅2005年国内中药企业达1000多家,可生产中成药4000余种,产量也由1998年的3428万吨增长到的6O。29万吨,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的销售占国内医药市场份额的三成以上。 中药产业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和扩张中。2003年,中药工业实现总产值800亿元,继续保持了持续扩张的发展势头。2004年,中药行业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依然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与2003年比较,2004年医药制造业总体和化学药的增长步伐都明显回落,而中药行业则与上期基本持平,利润增速还有所提升,行业的经营稳定性相对突出。1997到2004年,中药工业总产值增长3倍多,占整个医药工业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997年的18.60%增长到2004年的26.10%。由于支持中药行业长期发展的因素,如人口增长、老龄化、城镇化等持续存在,可以预计中药行业的这种稳定增长态势仍将持续。 1.2国际市场状况 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逐渐强化,我国中药的出口额在1995年达到创纪录的7.7亿美元之后,曾持续走低,连年大幅度滑坡,落后于我国外贸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2002年之后这种势头有所好转,出口额开始回升,2003年,则取得稳定增长,于8年后再次突破7亿美元,2008年更是突破了10亿美元大关。可以说国产中药在国际

【推荐】《中药学》学习笔记:化痰药之川贝母和浙贝母

《中药学》学习笔记:化痰药之川贝母和浙贝母 川贝母 《神农本草经》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D .Don,暗紫贝母 F .unibracteataHsiao et K.C.Hsia ,甘肃贝母F.przewalskiiMaxim .或棱砂贝母F.delavayiFraneh .的鳞茎。生用。川贝母生长于温带高山、高原地带的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 高山灌丛中。土壤为山地棕壤、暗棕壤和高山草甸土等。 【性味归经】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功效与应用】 1.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用于虚劳咳嗽,肺热燥咳或痰热咳嗽。 本品性寒味微苦,能清肺泄热化痰,又味甘质润能润肺止咳,尤宜于 内伤久咳,燥痰、热痰之证。用于肺虚劳嗽,阴虚久咳有痰者,常配 沙参、麦冬等以养阴润肺化痰止咳。治肺热肺燥咳嗽,常配知母以清 肺润燥化痰止咳,如二母丸。治痰热较甚,可与蛇胆汁配伍,如成药 蛇胆川贝末。 2.清热散结,用于瘰疬疮肿及乳痈、肺痈。本品能清热解郁, 化痰散结。治痰火郁结之瘰疬,配玄参、牡蛎等以化痰软坚,如消瘰 丸;治热毒壅结之疮痈、肺痈,常配蒲公英,鱼腥草等以清热解毒, 消肿散结。 【处方用名】川贝母、川贝、京川贝(均为川贝母)、象贝母、

浙贝(均为象贝母) 贝母与半夏,都能止咳化痰。但贝母苦寒清热,功专治肺,适用 于热痰、燥痰;半夏辛温散寒,治在肺脾,适用于寒痰、湿痰。故一 润一燥,各有所长。 【方剂举例】 二母散《和剂局方》:贝母、知母。治阴虚发热咳嗽。 小儿咳嗽喘闷:贝母(去心麸炒)半两甘草(炙)一分.上二味 捣罗为散.如二三岁儿每一钱匕水七分煎至四分去滓入牛黄末少许食 后温分二服更量儿大小加减.(贝母散.1~3 方出自《圣济总录》) 治伤风暴得咳嗽:贝母(去心)三分,款冬花、麻黄(去根节)、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各一两,甘草(炙锉)三分。 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 温服,不拘时。(《圣济总录》贝母汤) 【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末服,l ~2g。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质润,善化热痰燥痰,如属寒痰湿痰则不 宜用。不宜与乌头配伍。 【现代研究】本品含多种生物碱,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此外,还有降压,兴奋离体子宫及抗菌作用。 浙贝母 《本草正》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Miq .的鳞茎。切厚片或打成碎块用。别名象贝母。

川贝母2015年药典

川贝母 Chuanbeimu FRITILLARIAE CIRRHOSAE BULBUS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3'kii Maxim,、梭砂贝母FritiLlariadelavayi Franch.、太白贝母Fritillaria taipaiensis P.Y.Li 或瓦布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var. wabuensis(S Y.Tang et S C.Yue)Z.D.Liu,S.Wanget S.C.Chen的干燥鳞茎。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夏、秋二季或积雪融化后采挖,除去须根、粗皮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松贝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人,中心有1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青贝呈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 炉贝呈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栽培品呈类扁球形或短圆柱形,高0.5~2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稍粗糙,有的具浅黄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多开裂而较平。 【鉴别】 (1)本品粉末类白色或浅黄色。 松贝、青贝及栽培品淀粉粒甚多,广卵形、长圆形或不规则圆形,有的边缘不平整或略作分枝状,直径5~64μm,脐点短缝状、点状、人字状或马蹄状,层纹隐约可见。表皮细胞类长方形,垂周壁微波状弯曲,偶见不定式气孔,圆形或扁圆形。螺纹导管直径5~26 μm。 炉贝淀粉粒广卵形、贝壳形、肾形或椭圆形,直径约至60μm,脐点人字状、星状或点状,层纹明显。螺纹导管和网纹导管直径可达64μm。 (2)取本品粉末lOg,加浓氨试液lOml,密塞,浸泡1小时,加二氯甲烷40ml,超

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及思考

郑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专业 姓名 准考证号 论文题目 20 年月日 注:准考证号、姓名要规范填写并准确无误

目录 一、中药发展现状 (2) 二、中药学发展的趋势 (2) 三、未来中药学的基本特征 (3) 四、面向21世纪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思考 (4) 五、中药的不良反应多有几种原因引起 (5) 六、提高中药质量及管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7) 七、测试分析方法的现代化是提高中药新药研制水平的保证 (8) 八、小结 (9) 九、参考文献 (10)

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及思考 【论文摘要】理性看待中药毒性,合理应用中药。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毒性多是不合理用药引起的,临床上不合理用药主要是药物的滥用、乱用和误用,而合理用药就是有效、安全、经济的使用药物。总结追求安全有效目标的措施。【论文关键词】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现状;方法 现今社会是个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科学发展的综合化,技术发展的高新化以及高新科技的产业化是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这一趋势将在新药研究开发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本文试论世纪之交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现状及思考,以期加快中药新药创新的步伐。 中药是天然品,很多人认为是安全的,有些慢性病人喜欢多用中药,甚至常吃中成药。似乎认为有病治病,无病保安康,实际上并非如此。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中药也不能滥用。 一、中药发展现状 中药研究开发是国际热门课题,国际市场每年药用植物及制品(包括保健品等)的交易额超过300亿美元;日本是较重视中药研究开发的国家,年销售额达1500亿日元美国国会1994年批准了把草药列为《饮食补充剂》的法案之后,1997年又制定了“植物药在美批准法”(草案),不再要求草药产品是已知结构的单体纯品,而可以是成分固定、疗效稳定、安全可靠的复方混合制剂。德国在欧洲是传统药年销售额最大国家,达22亿美元。 我国的中药新药研究开发已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至今已有1 141种中药新药通过注册,其中一类新药占11.5%,二类占6.5%,三、四类各占40%,五类占2%。反映新药研制水平的一二类新药的数量明显偏少;对于三类新药的研制也多相重复,忽视了发展创新、基础研究及科研水平的提高;研制的整体水平不高,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尽管如此,新药仍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占整个药品销售额10%以上,利润大约在20%以上。 中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已受到世界的瞩目。中国已向美国FDA进行了首次的复方中药注册申请,并分别于1997年12月和1998年3月通过了“复方丹参滴丸”和“银杏灵”新药临床研究(IND)预审,实现了中药的历史性突破,随之而来将会有更多成熟的中药品种进入世界。 二、中药学发展的趋势 1、中药理论研究系统化没有理论,中医药学不可能存在到今天;没有理论,中医药科研教学等学术机构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中药理论除了中医的阴阳、脏象

种子活力与生物膜的研究现状

植物学通报 2004, 21 (6): 641 ̄648 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种子活力与生物膜的研究现状① 杨永青 汪晓峰②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院北京 100083) 摘要种子活力与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活力高的种子,膜结构比较完整,在吸水时,膜系统恢复的速度较快,并且修复的较完善。研究表明,超干和引发处理可使膜结构得到保持与修复,很多种类的物质参与了膜结构的保护,例如可溶性糖、蛋白质(包括酶)、两性分子、Ca2+、多胺及其他非酶促自由基清除系统等,保护物质协同作用,稳定膜脂及膜蛋白的结构,保持膜系统的完整性,使膜功能得以正常发挥,强化了种子活力。 关键词种子活力,生物膜,结构,功能,保护物质 Advances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Biomembrane and Seed Vigor YANG Yong-Qing WANG Xiao-Feng② ( Department of Biology,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 Abstract Seed vigor i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biomembrane. Mem-brane structure of higher vigor seed is more integrated, and restored more rapidly and perfectly when the seed absorbs water. Last results showed that desiccation and priming could make the membrane structure to be preserved and restored. Many kinds of substances protect the membrane structure, such as soluble sugars, proteins(include enzymes), amphiphilic molecules, calcium ion, polyamine and other radical cleared system of nonenzyme katalyst, etc. These protective substances coop-erate together to stabilize the structure of membrane lipids and proteins, and to keep the inte-grality of membrane structure, so the membrane function can exert normally and seed vigor can be improved. Key words Seed vigor, Biomembrane,Structure, Function, Protective substances 种子是植物遗传信息的载体之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目前评价种子品质优劣最重要的指标是“种子活力”(Aquila,1994),它是指种子的健壮度,包括发芽速度、整齐发芽的潜力、生长潜势和生产潜力(陶嘉龄和郑光华,1991)。种子活力在种子的发育过程中形成,通常在生理成熟期达到高峰。自种子成熟后,便经历活力下降的不可逆劣变过程。劣变速度除了受基因控制之外,采收、贮藏以及播种等条件对其活力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70100)和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培养基金资助。 ②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wxf801@https://www.360docs.net/doc/4710076048.html, 收稿日期:2003-06-16 接受日期:2003-11-24 责任编辑:孙冬花

玄参麦冬治疗慢性咽炎偏方

【案例一】 30年前我曾经就是一个慢性咽炎患者。每当植物开花的季节,我的咽炎必犯,非常难受。家父让我将 玄参、麦冬、干石斛各10克,藏青果6粒,胖大海4粒,金 银花15克,甘草5克混合后,用开水浸泡,代茶频饮。 结果2天就见效。为巩固疗效,我连喝7天。此后,近30年没再发病。 点评: 卢先生所介绍的方剂就是由治疗咽喉疾病为主的“玄麦甘桔汤”演变而来。方中的玄参为清热凉血药,具有清热养阴,解毒散结的功效,主治阴虚上火,咽喉肿痛。配伍麦冬与石斛后,更加强了它的功效。藏青果可清热解毒、利咽生津,就是治疗咽喉肿痛的有效中药。胖大海可清宣肺气,以治肺热所致的咽喉不适、声音嘶哑。在玄麦甘桔汤中加入专治咽喉肿痛的藏青果与胖大海,增强了该方的疗效。方中还增加了金银花,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该药不但能清热解毒,还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细菌及病毒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慢性咽炎常常由细菌感染所致,因此,用金银花可起到较好的抑菌作用,对治疗咽炎有利。甘草(应使用生甘草)具有调与诸药与利咽解毒的作用。

不过,笔者认为美中不足的就是,方中未用桔梗。因为桔梗可清肺气、利咽喉,并能载药上行,与甘草合用,可使诸药上行咽喉直攻病所,能增强该方剂的治疗效果,故加入桔梗可能效果更佳。 需要指出的就是,慢性咽炎在中医上分为阴虚型、阳虚型、气虚型、痰郁型等,但以阴虚型多见。阴虚型主要表现为咽部不适,咽干咽痒,红肿疼痛,手足心发热,口燥,腰膝酸软等症状,具有以上表现用此 方较适宜。如果属畏寒肢冷阳虚型慢性咽炎患者以及脾胃虚寒,大便稀烂者应忌用。 【案例二】 由于平时喜欢喝酒、吃辣椒,又不注意保养身体,6年前慢性咽炎的毛病就找上了我。当时经常觉得嗓子里有痰,咳不出来,也咽不下去,时不时就“咳”上一声,不过也没有什么大碍。 然而在2002年冬天,我的慢性咽炎突然加重了,而且还引发了支气管炎。不断咳嗽,大口地吐黏黄痰,严重影响了我的工作与生活,尤其到了晚上咳得根本睡不着觉。输液、吃药,虽然病情有所好转, 但始终不能除根,一上火就会加重病情。 2004年的夏天,我的慢性咽炎又犯了,整天咳嗽不断,一位中医朋 友知道后告诉我,慢性咽炎就是肺阴湿热引起的,服汤药不但慢,而且疗效也不特别明显,建议我试试穴位贴敷的方法,并且给我了一 个药方。我半信半疑地到药店买来了中药进行贴敷,第一天感到贴敷的穴位有些烫;第二天贴敷后不久就感到嗓子舒服多了,当天晚

中药玄参的作用

中药玄参的作用 文章目录*一、中药玄参的作用*二、中药玄参的配伍应用*三、中药玄参的食疗方 中药玄参的作用1、中药玄参的作用 清热凉血:本品性寒,能清营血分之热,用于治疗温热病热入营血,常配生地、丹皮同用,如清营汤。 养阴生津:本品质润多液,能清热邪而滋阴液,用于热病伤津的口燥咽干、大便燥结、消渴等病证。 泻火解毒:用于热毒炽盛的各种热证,取其清热泻火解毒的功效,治疗发热、咽肿、目赤、疮疖、脱疽等。 软坚散结:本品味咸能软坚而消散郁结,治疗痰火热结所致的肿结包块,处方如消瘰丸。 2、玄参的性状鉴别 根呈现类圆柱形或纺锤形,有的弯似羊角,长6~20厘米,直径1~3厘米。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沟棱及横向皮孔。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乌黑色,有光泽,射线纹不明显,无裂隙或少裂隙。其它地区产品,微有光泽,射线纹明显,并有裂隙。气特异有焦糖气,味甘微苦。 以根条肥壮,皮细、质坚实,断面乌黑油润无裂隙者为佳。 3、玄参的使用注意 脾胃有湿及脾虚便溏者忌服。

《雷公炮炙论》:“使用时勿令犯铜,饵之噎人喉,丧人目。” 《本草经集注》:“恶黄耆、干姜、火枣、山茱萸。反黎芦。” 《本草经疏》:“血少目昏,停饮寒热,支满,血虚腹痛,髀虚泄泻,并不宜服。” 《医林纂要》:“虚寒则忌。” 中药玄参的配伍应用1、玄参配麦冬:玄参咸寒,滋阴降火, 清热解毒,利咽散结,麦门冬甘寒,清心润肺,养胃生津,止渴除烦,亥参入肾偏清热,麦门冬入肺偏滋阴液。两药相合,一清一滋,金水相生,养阴润肺,生津止渴甚效。临床用于治疗小儿阴伤咳嗽,不食,苔花剥者,有痰可配川贝,不食配莲子,气虑则配沙参或太 子参的功效与作用。 2、玄参配牡蛎:玄参泻火,能退无根浮游之火,散周身痰结热痛,牡蛎的功效与作用软坚散结,平冲潜阳,两药相伍,滋阴泻火,软坚散结,解毒消散之力强。用于治疗痰火郁结之瘰疬,瘿瘤,痰核等。 3、玄参配牛蒡子:两者皆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之功,但玄参偏于治疗肾阴不足,虚火上炎之咽喉肿痛,而牛蒡子偏治外感之 咽喉肿痛。两药相配,相须为用,解毒利咽之功倍增,尤宜于外感风热邪毒所致之咽喉肿痛,亦可配伍其他清热养阴药如生地、麦门冬等,对虚火上炎之咽痛咽肿也有良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