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习题 集石学敏主编

针灸学习题 集石学敏主编
针灸学习题 集石学敏主编

绪言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6.针具的前身或雏形是()A.骨针B.陶针C.竹针D.砭石E.青铜针

7.被称为《针经》的著作是()A.《难经》B.《素问》C.《灵枢》D.《针灸甲乙经》E.《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8.针灸被传到欧洲大约开始于()A.公元6世纪B.公元10世纪C.公元16世纪D.公元18世纪E.公元20世纪9.下列哪本著作标志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A.《足臂十一脉灸经》B.《阴阳十一脉灸经》C.《黄帝经》D.《难经》E.《针灸甲乙经》

lo.继《经》之后,不但对针灸学是一次总结,而且起到承前启后作用的著作是()A.《难经》B.《针灸甲乙经》c.《铜人腧穴针灸图经》D.《十四经发挥》E.《针灸大成》11.对针灸学进行第三次总结的著作是()A.《针灸大全》B.《针灸大成》C.《卫生针灸玄机秘要》D.《针灸集成》E.《针灸逢源》

(二)B型题

A.皇甫谧B.思邈C.王惟一D.滑伯仁E.何若愚12.我国第一个绘制彩色经络腧穴图的医家是()

13.我国第一个铸造针灸铜人的医家是()

14.首次提出“十四经”这一名称的医家是()

15.首创阿是穴的医家是()

16.创立子午流注针法的医家是()

A.皇甫谧B.王惟一C.继洲D.徐凤E.时珍

17.《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

18.《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的作者是()

19.《针灸大成》的作者是()

20.《针灸大全》的作者是()

21.《奇经八脉考》的作者是()

(三)X型题

22.现存最早的针灸学文献是()

A.《足臂十一脉灸经》B.《阴阳十一脉灸经》c.《黄帝经》D.《难经》E.《针灸甲乙经》

23.《针灸甲乙经》是由哪些书的针灸容汇合而成的()A.《素问》B.《灵枢》C.《难经》D.《明堂孔穴针灸治要》E.《十四经发挥》

24.唐太医署在针灸教学机构中已经设有()A.针博士B.针生C.针助教D.针师E.针工

25.以下著作中,具有对我国针灸医学总结意义的是()A.《经》B.《难经》C.《针灸甲乙经》D.《针灸大成》E.《针灸大全》

26.公元6世纪,吴人知聪将下列哪些著作携带到Et本()A.《针经》B.《针灸甲乙经》C.《明堂图》D.《经》E.《十四经发挥》

参考答案]

二、选择题

(一)A型题6.D7.C8.C9.C10.B11.B(二)B型题12.B13.C14.D15.B16.E17.A18.B19.C20.D21.E(三)X 型题22.A、B23.A、B、D24.A、B、C、D、E25.A、C、D26.B、C

上篇针灸理论

二、选择题(一)

A型题

16.十二经脉的名称由哪几部分组成()A.阴阳、五行、脏腑B.五行、手足、阴阳C.脏腑、手足、五行D.手足、阴阳、脏腑E.手足、阴阳、五行、脏腑

17.手足阳经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A.太阳在前,少阳在中,阳明在后B.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c.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D.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E.少阳在前,阳明在中,太阳在后

18.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阳经(同名经)的交接部位在()A.头面

部B.上肢末端C.胸中D.下肢末端E.腹中

19.十二经脉中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在()A.胸中B.腹中C.头面部D.手足末端E.上肢末端

20.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阴经交接的部位在()A.胸中B.腹中C.胸腹中D.手足末端E.头面部

21.下列经脉排列中,没有按照十二经脉流注次序的是()A.胆、肝、肺经B.大肠、胃、脾经c.心、小肠、肾经D.肾、心包、三焦经E.三焦、胆、肝经

22.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不同之处,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不直接隶属于十二脏腑B.无表里配合关系C.除带脉横向循行外,均为纵向循行D.均有所属的腧穴E.除任督二脉外没有专属的腧穴

23.“阳脉之海”是指()A.冲脉B.任脉C.督脉D.带脉E.以上都不是

24.“阴脉之海”是指()A.冲脉B.任脉C.督脉D.带脉E.以上都不是

25.经络学说中的“血海”指的是()A.冲脉B.任脉C.督脉D.带脉E.以上都不是

26.下列经脉循行与足少阴肾经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督脉B.冲脉C.任脉D.带脉E.阴趼脉

27.阴维、阳维两脉会合的部位是()A.目眦B.目外眦C.目下D.口角旁E.以上都不是

28.阴跷、阳跷两脉会合的部位是()A.目眦B.目外眦C.目下D.口角旁E.以上都不是

29.具有调节肢体运动和司眼睑开合功能的经脉是()A.任脉与督脉B.阴维脉与阳维脉C.阴跷脉与阳跷脉D.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E.足太阳膀胱经与足阳明胃经

30.下列哪个不属于十五络脉的分出部位()A.鸠尾B.长强C.大包D.会阴E.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络穴

31.十五络脉中的脾之大络散布于()A.颈项B.腹部C.头D.胸胁E.全身

32.在经络系统中,十二正经之离、入、出、合的别行的部分是指()A.奇经八脉B.十二经别C.十五络脉D.十二经筋E.十二皮部

33.十二经别的分布特点根据其先后次序可以概括为()A.离、出、入、合B。离、入、出、合C.离、合、出、入D.出、入、离、合E.入、出、离、合

34.手足三阴经穴位之所以能主治头面和五官疾病,主要是由于()A.表里经之间的相互联系B.依靠络脉联系C.腧穴主治的相对特异性D.阴经经别合于阳经而上于头面E.阴阳经通过任督二脉相互联系

35.十二经筋是指()A.经络系统中能够联系脏腑、筋肉、骨骼的部分B.十二经脉之气输布于筋肉骨节的体系C.是十二正经离人出合的别行部分D.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

表的部位E.能够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部分

36.经络系统中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是()A.十二正经B.奇经八脉c.十五络脉D.十二经别E.十二经筋

37.十二皮部是指()A.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B.十二经脉之气输布于筋肉骨节的体系C.与十二经脉无直接联系的皮表区域D.十二经脉的别行部分E.十二经脉中位于皮表的浮络

38.《素问·皮部论》指出:“欲知皮部,以()为纪者,诸经皆然。”A.脏腑B.皮部C.经脉D.络脉E.经别39.足太阳膀胱经标、本的相应腧穴为()A.人迎、厉兑B.睛明、跗阳c.听会、足窍阴D.攒竹、养老E.迎香、曲池40.经络理论中的四海是指()A.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B.水谷之海、阴脉之海、气海、血海c.阳脉之海、阴脉之海、气海、血海D.髓海、血海、气海、阴脉之海E.髓海、血海、气海、阳脉之海

41.下列哪项不属于经络的生理作用()A.联系脏腑,沟通外B.运行气血,营养全身C.抗御病邪D.保卫机体E.反映病候

42.外邪侵入机体,一般的传注次序是()A.皮部、络、络脉、经脉、脏腑B.皮部、络脉、络、经脉、脏腑C.皮部、络脉、经脉、络、脏腑D.皮部、络、经脉、络脉、脏腑E.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