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29.《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上29.《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上29.《呼风唤雨的世纪》

29.《呼风唤雨的世纪》导学案

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公开课优秀教案

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上课前我们一起来看一些图片,把你看到的大声地告诉大家,好吗? (看图片同步说:登上月球太空漫步;潜入深海;可视电话;高速火车;火箭;互联网;电脑……) 生:(随图片说内容) 师:这些事物都是在20世纪发现或发明的。那你们知道一个世纪是多少年? 生:100年。 师:知道20世纪是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吗? 生:1901---2000。 师:20世纪是从1901年到2000年。(板书:1901—2000) 师:我们现在生活在哪个世纪? 生:21世纪。 师:明白了世纪的概念,又见识了20世纪这么多的新事物。 课堂教学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一下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路甬祥爷爷专门为我们少年儿童写的。从“呼风唤雨”(呼风唤雨下加点)这个词你想到了谁? 生1:我想到了龙王呼风唤雨的事儿。 生2:我想到了《西游记》里的那些神仙。 …… 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 生:是谁在呼风唤雨? 生:为什么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是呀,谁呼风唤雨?为什么是呼风唤雨的世纪?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自由朗读课文。 生:认真地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现在让我检查一下同学们词语掌握的怎么样。 【课件出示:第一组: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潜入、哲学】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 生:领读很准确。 师:谢谢这位小老师,带领的非常不错。同学们看“潜”这个字很容易读错,能用它组个词吗? 生:潜力、潜水、…… 师:真好,一起把这些词读一读。

【课件出示:第二组:出示词。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原子核、因特网、程控电话、远洋船舶。】 师:这组词谁愿意带领大家读。(很多学生举手)那咱们就开火车读 生:开火车领读。 师:在这些词中,你知道哪个词的意思说给大家听听。 生:我知道原子核就是原子弹,很厉害。、 师:你知道的真多,但说得不够准确,原子核就是原子核心,在发生裂变和聚变时会产生巨大的能量,人们可以利用裂变时产生的能量来做很多事,比如可以用来—— 生:发电。 生:我知道因特网就是互联网。 师:对,用起来很方便。 生:程控电话就是咱们家里用的电话。 生:远洋船舶就是出海远航的大船,能装很多货物。 生:腾云驾雾就是像神仙那样能乘着云彩和雾行走。 师:知道什么是农耕社会吗?【课件出示“农耕社会”图片】大家看,这是一幅农耕社会的写照图,你们仔细观察,农耕社会里,农民使用的工具是如此的—— 生:简单。 师:我们把这些词再齐读一遍。 生:齐读第二组词语。 师:词语的意思我们大致了解了,现在我们把这些词送回到课文中,请大家自由读课文,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生:课文主要写了是科学技术使我们现在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师:很概括。 生:课文主要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说得真好,这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也是课文的中心句。一起来读。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那到底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生:人类(板书:人类) 师:靠什么呼风唤雨呢? 生:科学(板书:科学) 师:原本只有法力无边的神仙才能呼风唤雨,而我们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就能呼风唤雨,骄傲吗?自豪吗?谁愿意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呼风唤雨的世纪 小练笔

《呼风唤雨的世纪》小练笔 晚上,我把《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听。爸爸听了,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开车史。 好几年前,爸爸开着一辆破摩托车,那辆摩托车是利用脚踏秆启动的,每次要出去的时候,都要用脚猛踩脚踏秆,踩一下,摩托车“呼—”地叫一下,又踩一下,摩托车又“呼—”地叫一下,可就是不肯启动。特别是寒冷的冬天,非得踩十几二十几下不可。那时我还小,每次看见爸爸在发动摩托车,我也赶紧从屋里骑出儿童三轮车,学着爸爸的样子,脚蹬一下地,嘴巴里吐出“呼呼—”声,逗得路过我家门口的人捧腹大笑。 不久,爸爸就换了一辆新的摩托车,这辆摩托车真是又威武又好看,而且性能也很好,只要轻轻按一下启动按纽,摩托车就轻轻松松地被启动了。骑着这么好的摩托车,爸爸仿佛也一下子变帅了许多。 如今,爸爸又开上了一辆黑色的漂亮的小汽车,坐在汽车里,不怕风吹,不怕雨打,夏天坐在里面可以吹冷气,冬天可以开暖气,还可以享受优美的音乐,真是太爽了。那是我们以前做梦也不敢想的。我不禁问爸爸:“科技发展这么迅速,等我长大了,我们这样的普通家庭是不是该买上小飞机了?”爸爸笑了笑说:“也许吧。” 《呼风唤雨的世纪》小练笔 今天,我给妈妈读了《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妈妈听后若有所思,过了一会儿对我说:“妈妈小的时候没有什么玩具,只有姥爷亲手做的一辆小三轮车。我经常骑着我的小车在胡同里玩儿,别家的小孩子可羡慕我了。那时候谁家要是有‘三转一响’就是大富翁了,就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半导体。要是给远方的亲人朋友写信,收到信的时间快的要三四天,慢的要十天半个月的。哪像现在这么方便,打个电话或者在网上发个E-mail就可以了。”妈妈看我听得津津有味,笑眯眯的问:“你说现在有‘几转几响’呀?”我想了想,回答道:“有汽车、电脑、MP4、手机、空调,液晶电视,哎呀我也数不过来了。”现在的生活太幸福了!

《呼风唤雨的世纪》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6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呼风唤雨的世纪|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教案-8.《呼风唤雨的世纪》人教部编版 精读引领课 8《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科学说明文,主要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文章采用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体现出了20世纪人类利用科技取得的非凡成就;为了增强文章语言的生动性,文章还运用设问、引用等表达方式。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发现、发明”等词语。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说明文用词准确、简洁的表达特点,学习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说明文用词准确、简洁的表达特点,学习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学习过程: 一、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表现科技发展,反映生活变化的文章,它是由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爷爷特意为我们小学生写的。他就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坐端正,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 3.师:知道什么是“世纪”?(世纪是计算年代的单位,连续的一百年为一个世纪,1900-1999年是20世纪) 看到“呼风唤雨”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谁? 生:我想到了神话中的神仙、孙悟空、妖魔鬼怪…… 4.大家的联想很丰富!那,我们这篇课文中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生:当然是人类 师: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呢? 生: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是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让20世纪成为一个—— 生齐: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品读课文,感悟方法 1.那文中哪些地方能让我们感受到是科学让20世纪成为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请大家默读课文 2. 3.4自然段,边读边想,画出相关句子,简单写下你的

四年级语文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板书优秀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板 书优秀教案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人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了解课文大意。 3、紧扣课题,理解课文一、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身的阅读感受。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3、感悟设问句的作用和学习文章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阅读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并与家人研讨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观。 2、尽可能访谈调查更多的人,了解今天的生活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人们还有哪些愿望与梦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同学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20世纪是个神奇的世纪,人类在这100年间,发明出了前所未有的人类文明。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

唤雨、神通广大吗?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世纪,去看个究竟。 2、播放多媒体课件,同学考虑: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讲的? 3、交流感受: 你觉得20世纪是个怎样的世纪?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自读课文,合作学习 1、打开课本,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⑴读读写写: 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自身认为难读的多读几遍,难写的多写几遍。 ⑵想想说说: 课文主要讲什么?从哪几个方面讲的? ⑶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做好标志。 2、小组检查交流: 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读懂了什么内容?有什么好的读书识字方法。 3、全班交流反馈: ⑴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⑵检查自学情况: ①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29、呼风唤雨的世纪2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流程: 一、紧扣重点词,切入文本 教师请学生说说“呼风唤雨”这个词语的意思。(学生回答) 师:远古时候,人类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我们就是要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来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 惊人速度。课件2 1、齐读课题。 2、师: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课题吗?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写下来。 3、学习生字新词课件3 二、建构有效对比,深入学习文本 (一)百万年来一成不变的生活。 1.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第2、3自然段,完成填空。课件4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放一下) 2.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各个学习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课件5 话题(1):没有电灯、电视、电话,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话题(2):没有飞机、汽车、火车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 话题(3):如果让你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你该怎么办呢? 3.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交流,在交流中鼓励同学之间互相补充,互提建议,然后填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真是()!课件6 4.教师小结:听了大家发自内心的发言,我明白了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情况。正因为如此,人们还是渴望能拥有超出自身能力之外的奇特魔力,所以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了很多表达人们这样愿望的人和事。 (二)寄托人类梦想的美好愿望。 1.为了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说说古时候人类创造了一些怎样的神话故事,及其神话人物。鼓励学生多说出一些在课外看到的神话人物或传说。(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等)课件7 2.学生交流,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填空题,请学生展开想象并完成填空题。课件8

呼风唤雨的世纪公开课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二、学习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能正确读写课文的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读通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1——4自然段,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学习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四、学习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五、课前准备:教师:教学课件; 学生:搜集二十世纪现代科学技术成果 六、学习流程: 一、激趣导入: 1、上课之前,老师带来了一段视频,你如果看到熟悉的事件或事物可以大声地喊出来,也可以和同学交头接耳。 发现了什么?是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给人类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板书:20世纪(1900——1999) 看到“呼风唤雨”这个词你联想到了什么?(神仙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通常人们提到呼风唤雨就跟神仙连在一起,) 而课文是说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自学课文: 1、布置自学: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找找哪些自然段能让你感受到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待会儿老师请你来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生字学习情况:都学完了,让我们来分享一下你的学习收获吧! 老师把生字词放到一段文字里,文字能读了,那生字就更不在话下了。(1)出示句段(1)在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里,人们幻想着在神话中用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你知道农耕社会是怎么样的吗?请学生讲,出示图片,大家请看:这些都是反映农耕社会生活状况的图片,那时没有科学技术,人类只能顺从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人们只能幻想着用腾云驾雾等方法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2)出示句段(2)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了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使用程控电话、因特网、民航飞机、远洋船舶,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现代科学技术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 ①读读句段中红色的名词术语。 ②问: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不理解吗?同学之间互问互答 原子核:原子的核心部分,原子核极小,却集中了99.95%以上原子质量。原子核的能量极大。当一些原子核发生裂变时,会释放出巨大的原子核能,即原子能。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发现的。 百亿光年外的天体:光年:长度单位,一光年约等于十万亿公里。 ②这段话中还有一对双胞胎兄弟呢?你能找出来吗?(发现和发明)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录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录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一) 情景说明: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四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说明文。作者路甬祥仅仅用了五六百字就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一百多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令人信服地说明了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文流感受,让学生质疑问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把课文读熟读懂,理解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写法。 教学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理解“二十世纪为什么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从而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教学重点之二是了解文章的说明方法,从读中学写。 教学过程: 一、听写生词 二、齐读课题,确立中心。 师:现在,我们齐读课题。 生: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通过对课文的了解,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题目吗?它还不是一句完整的

话。 生:二十世纪是一个科学发达,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她加了一个“科学发达”,课文第一自然段说的是不是和她一样? 生:是的。 师:课题的意思和文中第一段的意思完全一样,这是课文给我们的一个提示,这句话是课文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对吧? 生:对。 师: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写下来,我写在黑板上,你们写在笔记本上。 三、联系生活,学习第2、3、4自然段。 (一) 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师:下面的时间,我们就围绕这句话生动地去学习课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课文中特别能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画下来,做个标记。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学生自读自画,老师巡视。 (二) 学习第2自然段。 师:同学们,咱们在全班交流一下,那些让人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在哪儿发现的? 生:我是从第四自然段读出来的。“20世

29,呼风唤雨的世纪课件

29,呼风唤雨的世纪课件 篇一: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公开课 教案 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上课前我们一起来看一些图片,把你看到的大声地告诉大家, 好吗?(看图片同步说:登上月球太空漫步;潜入深海;可视电话;高速火车;火箭;互联网;电脑??) 生:(随图片说内容) 师:这些事物都是在20世纪发现或发明的。那你们知道一个世纪是 多少年?生:100年。 师:知道20世纪是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吗? 生:1901---2000。 师:20世纪是从1901年到2000年。(板书:1901—2000) 师:我们现在生活在哪个世纪? 生:21世纪。 师:明白了世纪的概念,又见识了20世纪这么多的新事物。 课堂教学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一下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路甬祥爷爷专门为我们少年儿童写的。从“呼风唤雨”(呼风唤雨下加点)这个词你想到了谁? 生1:我想到了龙王呼风唤雨的事儿。 生2:我想到了《西游记》里的那些神仙。 ?? 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 生:是谁在呼风唤雨? 生:为什么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是呀,谁呼风唤雨?为什么是呼风唤雨的世纪?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自由朗读课文。 生:认真地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现在让我检查一下同学们词语掌握的怎么样。 【

课件 出示:第一组: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潜入、哲学】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 生:领读很准确。 师:谢谢这位小老师,带领的非常不错。同学们看“潜”这个字很容易读错,能用它组个词吗? 生:潜力、潜水、?? 师:真好,一起把这些词读一读。 【课件出示:第二组:出示词。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原子核、因特网、程控电话、远洋船舶。】 师:这组词谁愿意带领大家读。(很多学生举手)那咱们就开火车读 生:开火车领读。 师:在这些词中,你知道哪个词的意思说给大家听听。 生:我知道原子核就是原子弹,很厉害。、 师:你知道的真多,但说得不够准确,原子核就是原子核心,在发生裂变和聚变时会产生巨大的能量,人们可以利用裂变时产生的能量来做很多事,比如可以用来——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读词语,理解“呼风唤雨,世纪,农耕社会,依赖”等词语,随文学习生字“赖,幻”。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激发阅读兴趣。 1、创设情境导入 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29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学生质疑。 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 3、学生质疑。 预设:(1)“呼风唤雨”什么意思?(原来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在课文里指什么呢?)(2)“世纪”什么意思?(3)“呼风唤雨的世纪指什么?”等。 师:顺着学生的提问在“呼风唤雨,世纪”两个词语下画着重号。 过渡:刚才,大家抓住课题的两个关键词语去提问题,很会思考。学贵有疑,(指课题)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去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理清课文思路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课件出示本课的词语)

依赖、哲学家、远洋船舶、农耕社会、潜入深海、出乎意料、呼风唤雨 (1)检查读音 (2)分析“幻,赖”的字形。 (1)读准词语是读准课文的关键,这一课的词语你会读吗?自己读一读。生读。(2)文中有两个生字大家在书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字形结构。 (3)师范写“幻,赖”。 3、我们跟随词语再次走进课文中,请大家默读课文,继续思考你们提出的问题。 4、汇报:读了两次课文,大家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 学生汇报:从……我知道了……(结合学生回答相机理解“世纪”) 5、师:只要大家仔细读课文,一定会有新的收获呢。 出示第一自然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 三、品读第二自然段,初步感受科技的力量 1、师出示第二自然段,引读: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生接:当然是人类。 师: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呢? 生接: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在这一问一答中,你发现了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生:这是一个设问句。 师:知道什么是设问句吗? 生:一问一答的句子叫设问句。 师:准确的说是自己提问自己回答的句子叫设问句。 这三个句子连起来,就是说: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出示句子)是吗?和课文的句子比较比较,你有什么体会? 生:自读句子,比较。汇报。(强调突出了人类的智慧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力量)师小结:是啊,用上设问句,一下子就把我们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多妙啊!我们也要学习学习。我们一起来再读读,体会体会,好吗?(合作读) 过渡:读到这里,接下来,你想知道什么?(人类怎样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板书:现代科技

2019年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

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目标: 1. 通过课文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明白呼风唤雨的世纪-即科技的时代里科技对世界的意义。 2.有感情地的朗读课文,能区别发现和发明并能简单的运用,体会科学技 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3.认识生字词,理解“呼风唤雨、世纪、光年、农耕社会”等词语的意思。 4.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难点: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揭题。 师板书:呼风唤雨,齐读(突出呼风唤雨的气势) 传说中啊,有很多了不起的人物都可以呼风唤雨。想想:都有哪些人物能够呼风唤雨?(孙悟空……)是呀,他们可真了不起!让我们带着这份神奇再来读读这个词。 今天我们要见识的那个呼风唤雨的,可不是什么传说,也不是什么具体的人物。是什么呢?大科学家路甬祥爷爷曾经形象地把刚刚过去的1900年到2019年的20世纪称为是呼风

唤雨的世纪。(板:的世纪)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路爷爷走进这个神奇的世纪!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要把课文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把刚刚过去的20世纪称为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整体检查,指名读,评价。(关键是把字音进行纠正、巩固。) (2)理解两个词:发现、发明 师:你们知道发现和发明有什么不同呢? 小结:发现是以前有的,后来才知道;发明是以前没有的,现在创造出来。 3、师:刚才朗读了课文作者为什么把刚刚过去的20世纪称为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呢?(学生自由发言) 三:精读:感受科技的神奇。 师:下面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哪些句子让你突出感受到这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把它用笔划出来。 自由读句子,刚才明白了发现和发明的区别,在这段话中哪些是属于人类的发现,哪些属于人类的发明。(追问:你是怎么分的,主要体会分号的作用。) (一)探索人类的重大发现,体会“呼风唤雨”

29《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

29《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凤翔小学白玉莲 一、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2 .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养成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四、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视频《20世纪的发现发明》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导入:同学们,刚刚我们欣赏了2 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请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二十世纪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你能用一句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课件出示: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 2、回忆上节课所学。 是谁在呼风唤雨?怎样呼风唤雨?(板书:人类科技利用) (二)自主学习。 过渡:有句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说

说“ 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在感触深的地方,写出自 己的感受。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用“ ”画出描写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用“ —”画出描写人类20世纪前生活状态的语句。)(三)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二段: 师:20世纪的科技成果非常之多,正如课文当中所写 (课件展示第二段)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1)学生自读句子。 (2)区分“发明”和“发现”的内容。(板书:发现发明)(3)“发明”和“发现”的运用: 爱迪生()金属丝通电后会发出强烈的白光,于是他()了电灯. 科学家()蝙蝠能发出超声波,于是()了雷达。 2、交流20世纪的科技成果(学习第四段) 师:20世纪,我们拥有了这么多的“发现”和“发明”,给人类.带来了舒 适和方便的生活。那么20世纪到底有哪些发现和发明呢?学生汇报交流。 课件出示)“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 洞察百亿光 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 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

四年级语文上册《29.呼风唤雨的世纪》练习题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一、我会读句子,写词语。
爸爸 lián xì(
)了海洋馆, jià shǐ(
)汽车 zhuān chéng(
qián shuǐ(
)机器人,而我却 lài( )在床上做梦,huàn xiǎng(
是一位 zhé xué( )家,正在 hé
táo(
)林里,拿着 yáo kòng(
)器,指挥拖拉机 gēng dì(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带我看 )自己已经
)。
探索
寄托
洞察
改善
的愿望
的神仙
的发现
的生活
三、选词填空。
发现
发明
1.美国科学家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
),被人们称为“(
)大王”。
2.牛顿(
)了万有引力定律。
改变
改观
3.20 世纪,人类的生活大大(
),其(
)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4.我们班的淘气包“齐天大圣”用实际行动(
)了大家对他的看法。
四、选一选,下面的句子是哪种问句。
跟我学:
1.疑问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
2.反问句: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比肯定更强烈的情感。
3.设问句: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A.设问句 B.反问句 C.疑问句
1.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
2.难道不是科学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吗?(
)
3.你一个人不怕危险吗?(
)
4.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
五、照样子,写一写。
1.例:那时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和汽车。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我拥有父母的爱、老师的关怀和同学的关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来呼风唤雨。 是哪种鸟类在筑巢?是燕子。用什么材料来筑巢?用泥、唾沫和树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内阅读。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材理解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材理解 一、教材解读 1 课文简说。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课文开篇气势恢宏,第一段只有一句话,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说明了一个事实: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借神话故事中神仙道士运用法力“呼风唤雨”的本领比喻20世纪与以往的不同。 第2自然段,课文连续运用两个设问句,强有力地说明,正是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现”和“发明”,才使神话中的“呼风唤雨”变为现实,使人类的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阐明了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现实意义。 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列举具体事例巧妙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没有科学技术,人类只能顺从自然。人们生活在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社会”,只能在神话中“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但是拥有了科学技术,人类就能改造自然,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上天入地、咫尺天涯已不再是神话,现代科学技术把广博的地球浓缩成了小小的“地球村”,“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可见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作用十分巨大。 第5自然段中,作者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名言,点明文章的主旨: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它将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的难点是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2 词句解析。 (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教部编版《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1

7《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单元第二单元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 学习目标一、知识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唤、纪”等13个生字,会规范书写“唤、技”等15个生字。正确理解“呼风唤雨”等词语。 3、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重点1、识字、写字。 2.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看到“呼风唤雨”,你想到了谁? 神仙、孙悟空 2、大家的联想很丰富!那,我们这篇课文中是谁来呼风唤雨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看看吧! 3、板书课题:7、呼风唤雨的世纪指名说 齐读课题 本节课通过《西 游记》中的人物 引导出呼风唤 雨,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进而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4710596027.html,]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自读课文 指名读要求 本部分分为四个 环节:第一个环 节识字解词,采 用多种形式的识 字解词方法,结 合认读游戏及古 文识字加深学生 对于生字的记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录_《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录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录 一、解题导入 1、板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齐读。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路甬祥爷爷特意为我们小学生写的。从“呼风唤雨”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龙王呼风唤雨的事儿。 生:我想到了想要风就有风,想要下雨就下雨,真奇妙啊! 生:我想到了《西游记》里的孙悟空。 生:我想到了是谁在呼风唤雨? 2、初读: 师:大家的联想很有趣,是啊!由这个词语我们想到的多是与神仙魔法有关。今天,老师要带着各位到20世纪去瞧瞧,因为有人说它啊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咱们去应证一下。打开书。放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作上记号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文。 二、检查自读 1、师:你们的神态告诉我,大家读得很投入。你觉得哪些句子难读,提出来咱们来挑战挑战! 2、生读。 评价: 长句不好读,外国人的名字不好读、多音字易错、翘舌音不准。 三、整体感知 1、师:读通课文是读懂文章的基础,通过刚才的朗读,谁能用简洁的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课文写了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你读懂了课题要表述的内容。 生:课文告诉了我们20世纪现代科技发达,人们生活变化很大。 师:你从内容上读懂了课文主要内容。 生:课文告诉了我20世纪是人类利用现代科技在呼风唤雨,在改变生活。 师:很好,你抓住课题,读懂了20世纪是怎样呼风唤雨的? 四、直奔重点,感受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1、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 师: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们认为所谓高科技的东西有哪些? 生:电视、电脑、电话、电灯…… 师:这些东西都是在20世纪中创造出来的。 师:我们现在是21世纪,那20世纪是哪些年? 生:1900到1999。 师:刚才提到这么多高科技的东西,我们能不能呼风唤雨啊? 生:有时候还不能。 ⑵ 师:是的,除了这些还不够呢,可是为什么课题会这么写呢?让我们到书中去找找答案。浏览课文,哪段文字能让我们对“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有着强烈的感受。 (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 ① 师:现在你知道高科技的产品还有哪些了吗? 生:太空飞船、航空母舰、因特网…… 师:这里是用的什么表达方法介绍的? (举例子) 师:是啊,课文举出了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也有看不见摸不找的。你享受过哪些高科技的产品?谈谈你的感受!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1.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2.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抽生读第2自然段,找出关健词,师板书: 人类*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3.自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师板书: 过去用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 4.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5.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师板书: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 电视电话因特网飞机火车远洋船 6.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科学创造神话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科技创造奇迹改善生活

二、联系实际讨论感受 设问: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三、畅谈收获总结提高 总结: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四、布置作业:(选做) 1.练笔:未来的 2.绘画:科幻画 3.办小报:科技之光

《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简介

《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简介 路甬祥,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流体传动及控制学家。1942年4月28日生于浙江宁波。196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64至1979年浙江大学助教、讲师。1979年为德国亚琛大学液压气动研究所洪堡学者,1981年获联邦德国亚琛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95年获香港科技大学名誉工学博士学位、1997年获香港城市大学名誉工学博士学位。1981年浙江大学讲师、副教授、流体传动研究室主任,1983年为浙江大学教授、机械工程系流体传动研究所所长。1985年起任浙江大学副校长,1988年至1995年任浙江大学校长。1993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994年任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199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86年至1996年任中国科协副主席。1990年至1994年任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咨询委员会主席。1989年至1992年任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副主席。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现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国务

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香港)委员、香港创新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顾问、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清华大学兼职教授、山东大学顾问教授、上海大学顾问教授、蒙古共和国乌兰巴托大学兼职教授。 在机械工程特别是流体传动与控制、高等工程教育等领域做出过重要贡献,曾在欧、美和中国等国获得20项专利,在国内外发表过250多篇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教育论文及二本科学著作。在前人的基础上,他创造性地提出了“系统流量检测力反馈”、“系统压力直接检测和反馈”等新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先导流量和压力控制器件,改变了已沿用100多年的弗利明-琴肯流量控制原理和40多年来传统的维克斯先导型压力控制原理,取得了“二通插装式电液比例流量控制装置”及“电液比例压力控制装置”等五项发明专利,使大流量和高压领域内的稳态和动态控制精度获得显著提高。并运用这些原理和机-电-液一体插装技术相结合,推广应用于阀控、泵控和液压马达等,成功地研究开发了一系列新型电液控制器件及工程系统,该技术被认为是八十年代以来电

小学语文交流课《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交流课《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观摩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语言表达特点。了解说明文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2.理解课文,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20世纪的科学成就资料。2.学生了解自己家庭祖辈们的不同生活。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确立中心1.齐读课题。2.师: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课题吗?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师:下面的时间,我们就围绕这句话去学习课文。二、围绕重点研读课文1.出示自学要求: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第四节,思考:20世纪的百年间,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巨大的变化?把相关语句画下来,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一)交流第4自然段:预设:(1)生:我是从“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探索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我从这句话可以知道在20世纪人类能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探索百亿光年外的天体。20世纪的科技十分发达。

(相机变字体为红色,出示相关图片。)(2)生:“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我可以读出来,在20世纪的时候,人类有程控电话、因特网、高速火车、远洋船舶,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地球似乎变成了一个村子。让我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重点理解“地球村”。1.为什么地球会变成村呢?2.地球怎么会变成村呢?出示图片,师简介)(3)我是从:“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 感受到我们现在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师小结:“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20世纪科技如此令人瞩目,我们怎能不高兴地说……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5)其实我们的家庭也享受到了很多科技带来的方便,请随便说一说吧?师:20世纪取得这么伟大的科技成就,我们怎能不说(手指板书)。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二)交流第3自然段接下来,我们去看看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1)出示课:“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指名读。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生回答,师相机变红字说话训练: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展示课:农耕

29《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_1

---------------------------------------------------------------最新资料推荐------------------------------------------------------ 29《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正确理解呼风唤雨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 20 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 20 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解题 1.同学们,听过呼风唤雨这个成语吗?你从这个成语最先想到谁?(神仙)2.呼风唤雨原是指神仙利用法力能使天刮风下雨,现在引申为能够支配自然的一种巨大力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出示课题、读题。 1 / 24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把语句读正确,读流利。 在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次。 2.读完的同学请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 20 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简单归纳 2-5 自然段意)? 3.学生交流。 (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明和发现,和古代人类生活对比,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名言来说明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 )三、细读理解(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是谁在呼风唤雨呢?怎样呼风唤雨的呢?请自读第二自然段。 找出句子体会一下。 3.板书: 发明、发现,理解发明和发现。 发现: 原本就存在但没有被人们了解的事物或规律。 发明: 原本不存在的事物,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4.用发现,发明练习说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