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怨·王昌龄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闺怨·王昌龄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闺怨·王昌龄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闺怨·王昌龄|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闺怨》由王昌龄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以前,一心要丈夫早点博取功名,一个人在深闺还感觉不到丈夫不在身边的愁闷。可现在登上楼头不经意地看到,路边的杨柳枝头早已是一片葱翠,自然田野里也少不了成双成对的踏青人,而自己身边却无人陪伴。这就使她从内心深处冒出以前从未明确意识到,而此刻却变得非常强烈的念头;;“悔教夫婿觅封侯”。

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古人"闺怨"之作,一般是写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具体来说就是丈夫常年出征在外,留守在家中的妻子那种寂寞难耐的思念之情。

【原文】

《闺怨》

作者: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注解】

1. 闺:一般指少女或少妇。古人"闺怨"之作,一般是写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

2. 不知愁:又作‘不曾愁’。

3. 凝妆:盛妆。

4. 陌头:意谓大路上。

5. 觅封侯:指从军远征,谋求建功立业,封官受爵。

【韵译】

闺阁中的少妇,从来不知忧愁;春来细心打扮,独自登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新绿,心里难受;呵,悔不该叫夫君去觅取封侯。

【写作背景】

唐代前期,民族战争和对外战争频繁,大丈夫从军戍边,保家卫国成为一种风尚。因此,从军就成为人们当时“觅封侯”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我们可以想象到,当时这位闺中少妇,

一定对夫君远行求取功名起过积极的促进作用呢!否则不会有诗中的“悔教”一语。夫君既是在她的支持下参军,故她的思念和愁绪或许还夹杂着几分希冀,平日这种情感只是淡淡的,像晴空中的几朵浮云,不易察觉,故曰“不知愁”,这是第二层含义。

古代未出嫁的女子都要“三步不出闺门”,不能抛头露面,与男子要授授不亲,但是,当时的少女也不是生活在真空的地方,她们也有三情六欲,所以,从古就传下“西厢记”“粱山伯与祝英台”等反映少女怀春,少女们不甘寂寞,不顾禁规戒律,偷偷与男子相爱的故事和传说。“闺中怀人”其实是可以双解的,说远出的人怀念闺中人可以,说闺中的人怀念远出的人也是可以的。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讲解】

这首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王昌龄善于用七绝细腻而含蓄地描写宫闺女子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变化。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王昌龄极善言情。如果说李白的诗如奔泻的瀑布,那么王昌龄的

诗则如蜿蜒流淌的溪流。他以精炼的语言、新颖独特的构思,含蓄委婉的笔法,留给人们悠长的艺术享受。诗贵曲而忌直,一览无余不是好诗。王昌龄的这首七绝含蓄、曲折,深得其妙。通篇叙别情而不着别字,言离愁而无愁字,写法极经济,意韵极深婉,可以说以最少的文字容纳了最多的语意。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短篇小说往往截取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加以集中表现,使读者从这个横断面中窥见全豹。绝句在这一点上有些类似短篇小说。这首诗正是抓住闺中少妇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刹那,作了集中的描写,使读者从突变联想到渐进,从一刹那窥见全过程。这就很耐人寻味。此诗流传广泛,脍炙人口,其特色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有来历,二是有新意。

说它有来历。主要是指“闺怨”是一种传统题材。梁代何逊有《闺怨》诗二首,抒发闺人“枕前双泪滴”和“独对后园花’’的孤独感伤,唐代贞观(627;649)初,“以赋著称的谢偃,《全唐诗》收其诗四首,其中一首题作《乐府新歌应教》,其诗云:“青楼绮阁已含春,凝妆艳粉复如神。细细轻裙全漏影,离离薄扇讵障尘。樽中酒色恒宜满,曲里歌声不厌新。紫燕欲飞先绕栋。黄莺始咔即娇人。撩乱垂丝昏柳陌,参差浓叶暗桑津。上客莫畏斜光晚,自有西园明月轮。”很明显,王昌龄的这首《闺怨》,化用了谢诗的某些语句。武则天的《苏氏织锦回文记》曰:“锦字网文,盛见传写,是近代闺怨之宗旨,属文之士咸龟镜焉。”(《全唐文》九七)所谓“织锦回文”和“锦字

回文”是同一典故,出自《晋书;窦滔妻苏氏传》,其事指前秦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蕙(字若兰)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可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龟镜”就是借鉴,王昌龄的《闺怨》诗虽然不是直接“传写”窦滔妻之事,但它表现了“少妇”的空闺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不知愁”与第三句的“忽见”相照应,为下文的突兀转折作铺垫,构思新巧,对比强烈,有相反相成之效。

第一,是审美内容上的出新。在《诗经》中,每每以昆虫和植物来触发离人的悲心,但一般没有更深的含义,而这里的少妇看到陌头杨柳返青,不仅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更后悔不该叫他去外出求取功名。不言而喻,在这个少妇看来,“杨柳色”比“觅封侯”更值得留恋,更有追求的价值。这里不仅包含着作者对功名富贵的轻视以及对美好时光和青春年华的珍惜,其审美内容也是新颖的,甚至可以说是进步的。

从思想意义上说,这首诗的价值主要是由第四句体现的,而此句的重点是“觅封侯”三字,这与初唐“属文之士”所“龟镜”的“闺怨之宗旨”,则是相通的。

在王昌龄现存的一百八十余首诗中,绝句约占一半,人称可与李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王世贞《艺苑卮言》)如果说这一首堪称“神品”的话,那么其“神”主要表现在一个新字上。

第二,是作者独出心裁。首句“不知愁”(《全唐诗》作“不曾愁”),《唐诗三百首》编者于此三字旁注作:“偏先着此三字,返起下文。”其实不仅是这三个字,诗的前二句与“闺怨”的题意相反,

着重写少妇的真稚心态和爱美字。许多选本把这三个字释作“从军”或“良人辛苦戎事”(《唐诗品汇》卷四七)等。这样解释虽然不能说错,但却有以偏概全之嫌。从军、征戎固然可以求取功名,而求取功名的途径又并非仅此一端。所以我认为“觅封侯”当与“觅举”的意思大致相同。《新唐书;薛登传》上疏云:“方今举公尤乖其本。明诏方下,固已驱驰府寺之廷,出入王公之第,陈篇希恩,奏记誓报。故俗号举人皆称觅举。”在此诗中,“觅封侯”,是泛指外出求取功名,可以是从军,也可以指寻求其他功名。

题为《闺怨》,起笔却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紧接着第二句又写出这位不知愁的少妇,如何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凝妆”登楼远眺的情景。于是,一个有些天真和娇憨之气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闺中少妇果真不知愁吗?当然不是。读过全诗之后我们知道,这是一位丈夫远征他乡,自己独守空房的少妇,即使在唐朝封建礼教尚不严格束缚妇女的时代,她平日里也是不能随便出门的。

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称为“诗眼”。这位少妇所见,不过寻常之杨柳,作者何以称之为“忽见”?其实,诗句的关键是见到杨柳后忽然触发的联想和心理变化。杨柳在古代人的心目中,不仅仅是“春色”的代替物,同时,它又是友人别离时相赠的礼物,古人很早便有折柳相赠的习俗。因为那迷茫和朦胧的杨花柳絮和人的离愁别绪有着某种内在的相似。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故少妇见到春风拂动下的杨柳,一定会联想很多。她会想到平日里的夫妻恩爱,想到与丈夫惜别时的深情,想到自己的美好年华在孤寂中一年年消逝,而眼前这大好春光却无人与她共赏……或许她还会联想到,丈夫戍守的边关,不知是黄沙漫漫,还是和家乡一样杨柳青青呢?

在这一瞬间的联想之后,少妇心中那沉积已久的幽怨、离愁和遗憾便一下子强烈起来,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悔教夫婿觅封侯”便成为自然流淌出的情感。说到“忽见”,杨柳色显然只是触发少妇情感变化的一个媒介,一个外因。如果没有她平时感情的积蓄,她的希冀与无奈,她的哀怨与幽愁,杨柳是不会如此强烈地触动她“悔”的情感的。故曰少妇的情感变化看似突然,实则并不突然,而在情理之中。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的籍贯,有太原、京兆两说。《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洛阳、长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番所编著的唐人诗集,载王昌龄为太原人,《唐才子传》也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

他家境比较贫寒,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开元十五(727年)年进士,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再迁为江宁丞。

开元二十八年(740 年)王昌龄北归,游襄阳,访著名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愈了,两人见面后非常高兴,孟浩然由于喝酒过多而病复发,竟因此而死,在这时期,王昌龄又结识了大诗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诗,还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与孟浩然、李白这样当时第一流的诗人相见,对王昌龄来说,自是一大乐事,可惜与孟浩然一见,竟成永诀,与李白相见,又都在贬途。当时李白正流放夜郎。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冬,王昌龄离京赴江宁丞任,此时已与名诗人岑参相识,岑参有《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王昌龄也有诗留别。途经洛阳时,又与綦毋潜、李颀等诗人交游,也都有诗。

王昌龄作为一代诗杰,流传下来的资料却很少。除了上文所说贬岭南外,还曾遭过贬,具体时间和原因也不太清楚,有人认为在天宝六载秋。《詹才子传》说他“晚途不谨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河岳英灵集》说他“再历遐荒”,《旧唐书》本传也说他“不护细行,屡见贬斥”,被贬为龙标尉。

更为可悲可叹的是,王昌龄后来连龙标尉这样一小小的职务也没能保住,离任而去,迂回至亳州,竟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唐才子传》载:王昌龄“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后张镐按

军河南,晓衍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渐沮。”一向同情诗人的张镐终替王昌龄报了仇。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除上文谈到与李白、孟浩然的交游外,还同高适、綦毋潜、李颀、岑参、王之涣、王维、储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谊。他因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甚至可能去过碎叶(在今吉尔吉斯)一带。因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如《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又如《从军行》等,也都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格调哀怨,意境超群,抒写思妇情怀和少女天真的《闺怨》、《采莲曲》等,文笔细腻生动,清新优美。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同样为千古名作。沈德潜《唐诗别裁》说:“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

【英汉对照】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IN HER QUIET WINDOW

Wang Changling

Too young to have learned what sorrow means,

Attired for spring, she climbs to her high chamber....

The new green of the street-willows is wounding her heart --

Just for a title she sent him to war.

【格律】

○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王琪《望江南·江南月》鉴赏及译文答案

王琪《望江南·江南月》鉴赏及译文答案 《望江南·江南月》 宋代:王琪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 《望江南·江南月》译文 天朗气清的秋夜,皎洁的月光洒满西楼。云堆散开时,圆月如明镜高悬夜空;浪花绽放深处,缺月似玉钩沉落江心。月圆月缺何时才能停止啊! 银河迢迢,不觉又是金风玉露的新秋。月中丹桂不会因秋而凋零;月中嫦娥离群索居,无休止的孤寂的生活中,肯定体验到了离别的 痛苦。人间离人和天上嫦娥,都为月缺人分离、月圆人未圆而黯然 神伤。 《望江南·江南月》注释 星汉:指银河。 迥:远。 素娥:嫦娥。 《望江南·江南月》赏析 这是一首咏月词。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一个天朗气清的秋夜,明亮的月光洒满了西楼。

“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三、四句是说,云堆散开之时,圆月如冰鉴(镜)高悬天宇;浪花绽放深处,缺月似玉钩沉落江心。 前句写天上月,“鉴”写月圆。后句写江中月,“钩”写月缺。本应是“冰鉴”、“玉钩”为词,作者以动词“吐”、“沉”隔开名词词组“冰鉴”、“玉钩”,这样冰、玉状月色的皎洁;鉴、钩描明月的形态。不仅句式上易板为活,有顿挫峭折之妙;而且词意上也用常得奇,颇具匠心。 “圆缺几时休。”上片结句是说,月升月落,月圆月缺,不知重复了多少次。 上片结句既承接收拢了前两句,又以月圆月何时了的感慨,十分自然的开启了下片,转入一个新的意境。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下片前两句是说,斗转星移,银河迢迢,不觉又是金风玉露的新秋。 “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这两句是说,月中丹桂四时不谢,它不会因为秋天而凋零;但月中嫦娥离群索居,在无休止的孤寂生活中,肯定体验到了离别的痛苦。“” 丹桂,神话传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斫之,树创随合(见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素娥,嫦娥的别称。“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天上共悠悠。”末句是说,人间离人和天上嫦娥,都为月缺人分离、月圆而人未圆而黯然神伤。悠悠,忧思绵远的样子。一个“共”字,道出了人间离人和天上嫦娥,都为月缺人分离、月圆人未圆而黯然神伤,收到了“一石击两鸟”的艺术效果。 这首词以咏物为主,写景生动,体物精微;在咏物中抒怀,借夜月的圆缺不休,表人事的聚散不定;以嫦娥的知离愁,写出人间的悲欢离合。结句含蓄蕴藉,意境悠远。 《望江南·江南月》作者介绍

《柳子厚墓志铭》原文和翻译

柳子厚墓志铭》原文和翻译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 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 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 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涣,而自肆于山水间,其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有云:“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

乎始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 ”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为州人顺赖。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元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 台省时,自持其身。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周 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

古诗望江南·江南月翻译赏析

古诗望江南·江南月翻译赏析 《望江南·江南月》作者为宋朝诗人王琪。其古诗全文如下: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赏析】起句“江南月,清夜满西楼”,写一个天朗气清的秋夜,明亮的月光洒满了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月升月落,月圆月缺,不知重复了多少次。上句写天上月,云堆散开之时,圆月如冰鉴(镜)高悬天宇;下句写江中月,浪花绽放深处,缺月似玉钩沉落江心。前句“鉴”写月圆,后句“钩”写月缺:“冰吐鉴”、“玉沉钩”,句式新颖别致。本应是“冰鉴”、“玉钩”为词,作者以动词“吐”、“沉”隔开名词词组“冰鉴”、“玉钩”,这样冰、玉状月色的皎洁;鉴、钩描明月的形态,不仅句式有顿挫峭拨之妙,而且词意上也颇具匠心。上片结句“圆缺几时休”,既承接收拢了前两句,又以月圆月缺何时了的感慨,十分自然地开启了下片。下片首句“星汉迥,风露入新秋”,写斗转星移,银河迢迢,不觉又是金风玉露的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月中丹桂四时不谢,虽然它不会因秋而凋零;但月中嫦娥离群索居,无休止的孤寂的生活中,肯定体验到了离别的痛苦。素娥,嫦娥之别称。丹桂,神话传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斫之,树创随合(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结句“天上共悠悠”,道出了人间离人和天上嫦娥,都为月缺人分离、月圆人未圆而黯然神伤。悠悠,忧思绵远的样子。一

个“共”字,收到了“一石击双鸟”的艺术效果。这首咏月词,留给读者的回味是深长悠远的。那清丽潇洒、简约含蓄的风致,确乎是人们难以忘怀的。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张黑女墓志铭》原文及译文

《张黑女墓志铭》原文及译文 《张黑女墓志铭》释文:君讳玄,字黑女,南阳白水人也。出自皇帝之苗裔。昔在中叶,作牧周殷。爰及汉魏,司徒,司空。不因举烛,便自高明;无假置水,故以清洁。远祖和,吏部尚书,并州刺史,祖具,中坚将军,新平太守。父,荡寇将军,蒲圾令。所谓华盖相晖,荣光照世。君禀阴阳之纯精,含五行之秀气,雅性高奇,识量冲远,解褐中书侍郎。除南阳太守。严威既被,其犹草上加风。民之悦化,若鱼之乐水。方欲羽翼天朝,抓(爪)牙帝室,何图幽灵无间,歼此名哲,春秋卅有二。太和十七年。薨于蒲坂城建中乡孝义

里。妻河北陈进寿女。寿为巨禄太守。便是瑰宝相映,瓁玉参差。俱以普泰元年。岁次辛亥十月丁酉月一日丁酉,葬於蒲坂城东原之上。君临终清悟,神诮端明,动言成轨,泯然去世。于时兆人同悲,遐方凄(长)泣,故刊石传光,以作诵曰:郁矣兰胄,茂乎芳干。叶映霄衢,根通海翰。休气贯岳,荣光接汉,德与凤翔,泽从雨散,运谢星驰,时流迅速。既雕桐枝,复催良木。三河奄曜,(坤)塸丧烛。痛感毛群,悲伤羽族。扃堂无晓,坟宇唯昏,咸轁松户,共寝泉门。追风永迈,式铭幽传。

全篇翻译: 北魏南阳太守张君墓记 张君名玄,字黑女,是南阳白水人.本是黄帝的后裔.中古时期,他的先人就曾在商朝和周朝做过地方官.等到了汉朝及后来的三国魏晋,曾有祖先作过司徒,司空的高官.这些祖先,才干突出,不需要名士推荐就为人朝野所知.他们做官的时候,不需要百姓劝勉或请愿就廉洁自律. 张君的远祖张和,做过吏部尚书,并州刺史; 祖父张具,为中坚将军,官至新平太守;父亲为荡寇将军, 作过蒲圾县令. 张家可谓是高官辈出,荣耀非凡. 张君取日月之精华,含五行之灵气, 素性高洁奇异,见识高远,气

【有美堂暴雨】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有美堂暴雨】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苏轼有美堂暴雨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译文及注释】 1、有美堂:嘉祐二年(1057),梅挚出知杭州,仁宗皇帝亲自赋诗送行,中有“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之句。梅到杭州后,就在吴山顶上建有美堂以见荣宠。欧阳修曾为他作《有美堂记》。 2、顽云:犹浓云。 3、潋滟(音敛艳):水波相连貌。凸:高出。 4、敲铿:啄木鸟啄木声,这里借指打鼓声。羯(音竭)鼓:羯族传入的一种鼓。 5、谪仙:被贬谪下凡的仙人,指李白。贺知章曾赞美他为谪仙人。唐玄宗曾谱新曲,召李白作词。白已醉,以水洒面,使之清醒后,即时写了多篇。 6、鲛室:神话中海中鲛人所居之处,这里指海。琼瑰:玉石。 【赏析】 此诗通首描写暴雨,而前半篇与后半篇用的是两种手法。用

传统的术语来说,是前赋后比。它首联非常特征地写出了雨前一刹那的气氛。在拨不开的浓云堆积低空的时候,一声炸雷从云中钻出来了,预示暴雨即将来临。次联,三句是想象,四句是亲见。杜甫《朝献太清宫赋》有云:“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旨立。”苏轼在此时不能不想到他敬爱的前辈所创造的这联惊人奇句,而随风而至的雨却已从东飞来,自然凑泊。在诗的后半,作者接连用了几个比喻来形容这场暴雨。一写雨势之来,竟如金杯中斟满的酒高出了杯面,二写雨声之急,竟如羯鼓被千枝鼓杖赶着打击,充满敲铿之声。也评苏轼当时正在有美堂中宴饮,筵中有鼓乐,所以见景生情,因近取譬。但诗人飞腾的想象并没有到此为止,他忽然想到他的另一位敬爱的前辈李白的故事。这一场暴雨也许是老天爷为了使醉中的李白迅速醒来,好写出许多气势如翻江倒海的诗篇,所以特地将雨洒在他的脸上吧。从而充分地表达了他的内心活动。 暴雨是谁都经历过的,但只有诗人,才能够将生活中这种常见的、但又是稍纵即逝的景物赋予永恒的意义,从而显示了它的美。但必须注意的还在于苏轼写的是一座近海城市山上看到的暴雨,而不是在什么别的地方看到的;同时,他写的是一位诗人特有的想象和感受,而不是别人的想象和感受。

诗经氓原文及注释翻译赏析等可直接打印

诗经两首一、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帏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经两首——氓 原文释义 氓之蚩蚩(氓,(méng):古义指男子;蚩蚩:老实的样子;之:结构助词,取消 句子的独立性),抱布(货币,一说布匹)贸(买)丝。匪(通“非”,不是)来贸丝,来即我谋(来找我商量婚事。即:靠近;我谋:宾语前置)。送子(对男子的敬称)涉淇(渡过淇水。淇:淇水,卫国的河流),至(到)于顿丘(地名)。匪我愆 期(推延日期。愆(qiān):过,误),子无良媒。将(音(qiāng),请,希望) 子无怒,秋以为期(把秋天当作婚期)。 乘彼垝垣(登上那破旧的墙。乘:登上;垝垣:垝(guǐ),垝垣:破颓的墙),以(目的连词,来)望复关(诗中男子的住地。一说返回关来)。不见复关,泣涕涟 涟(泪流貌)。既见复关,载(相当于连词“则”)笑载言。尔卜尔筮(你用龟甲和 蓍草占卦。卜:用龟甲卜吉凶;筮(音诗):用蓍草占吉凶),体无咎言(卦象没有 不好的话。体:卦体,卦象;咎言:凶,不吉之言)。以尔车来,以(介词,把)我 贿(财物,嫁妆)迁。 桑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未落,其叶沃若(润泽貌)。于嗟(相当 于“吁嗟”,叹词)鸠(斑鸠。传说斑鸠吃桑葚过多会醉)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指男子)耽(沉湎于爱情)!士之耽兮,犹可说(通“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古诗望江南·多少泪翻译赏析

古诗望江南·多少泪翻译赏析 《望江南·多少泪》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李煜。其古诗全文如下: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 肠断更无疑。 【前言】 《望江南词二首》是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组词作品。第一首词回忆江南旧游,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第二首词正面写悲,思国流泪OrG的情形。两首词表达对故国追恋,抒发亡国之痛。 【注释】 ⑹断脸复横颐:指眼泪纵横交流的状态。断脸,一作“沾袖”。颐,脸颊。 ⑺和泪说:一面流眼泪,一面述说。和,一作“如”。 ⑻凤笙:相传秦穆公时,萧史善吹箫,穆公女弄玉爱慕他,穆公便将弄玉许配给他。后弄玉学吹箫,其声清脆悦耳,引动了凤,夫妇遂驾凤飞去。后人便以“凤”字形容笙箫。笙,长四寸,十二簧,笙、箫同为细乐乐器,唐韩愈《谁氏子》诗:“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 妃媲萧史。” ⑼肠断:即断肠,极度悲痛的具体形容。白居易《长恨歌》:“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翻译】 我有多少的泪,纵横交流在脸上,我的心事不用将边哭边诉说,那笙萧不要在我流泪时吹起呀,我现在无疑已是极度伤悲了。 【赏析】 第二首词用的是以反写正的艺术手法,以乐来反衬苦,笔意有曲婉之感。但这首词则不同,是直笔明写、正见正写直抒胸臆、坦吐愁恨的艺术手法,因而有愈见沉痛之感。二词可同读,对作者的忧思愁恨则体会更深。 “多少泪”即“多少恨”之续写,“一晌贪欢”后,悲情更苦,离恨更深,作者再也无法自制,只能任凭“多少泪,断脸复横颐”了。眼泪纵横当不是抽泣哽咽,而是激情难收,也许有号啕之举,但是,泪可流,“心事”却不可说,一是满腔悔恨无法说,二是故国情怀不能说,自伤之情、囚居之苦,片言俱现,作者心中愁苦跃然纸上。不但“心事”不可说,连往日可以寄托情思的凤笙也不能吹起,这种痛苦和不自由是非常地残酷。古人悲思不可解,常有“只将心思付瑶琴”之想,而这情此景,作者却连这一点奢望都不敢有。况且,凤笙向来为欢歌之用,于此时吹奏,对李煜来讲,只是徒增感慨、更添思忆而已,所以一句“休向”,使作者的幽居无奈中又多添了几分不堪回首的痛苦。于是乎,“肠断更无疑”但是惟一的结局了。这首词正是李煜入宋后“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真实写照。 全词与“多少恨”同调,取笔不同但取意同。这首词直接写作者深沉痛苦,描摹细致,语言直朴,较“多少恨”有更直入人心的感染

石夫人墓志铭原文及译文

石夫人墓志铭铭文及译文 【铭文】 夫人讳婉,字敬姿,勃海南皮人也。魏故使持节都督”荆豫二州诸军事平南将军荆豫青三州刺史汝阳”公□之季女。禀气妍华,资性聪哲,学涉九流,则靡渊”不测,才关诗笔,触物能赋。又归心至圣,信慕玄宗,东”被遗教,无文不揽。是以道俗瞻望,内外佥敬。宜辍机”垂诫,屈身敦义,使屡迁之孟,惭擅名于鲁邦;芒卯之”妻,愧见美于魏国。何图不幸,奄然息世。臣吏号绝,亲” 宾悲恸。以永平元年岁次戊子十一月庚辰朔廿三”日壬寅葬于西岗。恨量石裁文,书德不尽,其辞曰:”玉生衔闰,桂出含芳,紫金天利,明珠自光。夫人窈窕,” 性实禀常,心如怀月,言似吐璋。颜如秋玉,色艳春葩,”云生公室,言归王家。委縠徐步,望若游霞,陈王羞赋,”齐女惭华。学既采玄,才亦成篇,心怀巨宝,口吐芳烟。”豪端流璧,素上题琁,阮姬格笔,昭君谢贤。平生自爱,”甚慎机微,言恐警气,行虑动衣。恨不自见,鉴镜之辉,”如何一旦,与世长违。兰刈由馨,膏尽缘明,堂潜玉迹,”室隐金声。唯闻琴绝,但见遗经,悲言玄石,何以能名? 译文: 夫人名叫石婉,字敬姿,是勃海南皮人(今天的河北南皮人),魏国前任使持节都督(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的官职)荆豫二州诸军事平南将军(仍然是职称)荆豫青三州刺史(还是头衔)汝阳公(封号)的第四个女儿,气质幽雅,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深不可测,才华横溢,诗词精湛,看见什么东西就能吟成诗赋.而且心地善良,信仰道教,经书道卷,无所不读.所以不管是学道之人还是俗家人,人人都敬重她.应该让孟母亲停止织布来听她的教育,孟母为了让孟子有好的学习环境,几次搬家.这样的 贤妻良母见了夫人也会感到羞愧,芒卯的妻子貌美在魏国是那么出名,但了她的也会感到惭愧.如此佳人,为何如此命薄,竟就这样悄悄离我们而去了.官员们悲痛欲绝,亲人门放声痛哭.永平元年岁次戊子十一月庚辰朔廿三日壬寅(以上是年月日 时辰,要请历法专家来帮忙推算)下葬在西岗.只可惜要因墓碑的大小来写祭文,写不完她的美德,于是只能这么说:如美玉含在嘴里,如桂花散发芳香,如金玉天然而生,如明珠自然发光.夫人仪表出众,气质脱俗,心灵清净如古月,声音清脆如撞击金玉,容颜象秋天的美玉,色泽象春天的花蕾,生于公侯之室,嫁于王侯之家. 行动时 袅袅如轻纱,看上去就象天际漂流的云霞,曹值之赋和她比显得逊色,少姜之貌在 她面前不值一提.学问贯通玄道,文章出口成章,胸中包罗万象,口中吐气如兰,书法可抵瑰宝,书画可值万金,阮姬也要谦让, 昭君也要称臣.向来洁身自好,行止有度,说话轻声细语怕动了气,走路如莲怕衣服带了风.可惜我还没来得及亲自见一面, 来欣赏皎皎之姿,为什么一时之间,就与世长辞了呢?兰花被折是因为她的香气袭人, 膏油燃尽是因为她的光明如日月,从此以后厅堂再没有如玉的身影,室内也没有佳人清脆的声音.只能听到琴音不绝,只能看到留下的经书,悲痛啊,面对如此清冷的墓碑,又怎么能说得出我心中的刺痛.

古诗望江南·梳洗罢翻译赏析

古诗望江南·梳洗罢翻译赏析 《望江南·梳洗罢》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其古诗全文如下: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前言】 《望江南·梳洗罢》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词作。这是一首写闺怨的小令。此词以江水、远帆、斜阳为背景,截取倚楼颙望这一场景,以空灵疏荡之笔塑造了一个望夫盼归、凝愁含恨的思妇形象。全词表现了女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的感情,情真意切,语言精练含蓄而余意不尽,没有矫饰之态和违心之语,风格清丽自然,是温词中别具一格的精品。 【注释】 ⑴望江南:又名“梦江南”“忆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金奁集》入“南吕宫”。小令,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 ⑵梳洗:梳头、洗脸、化妆等妇女的生活内容。 ⑶独:独自,单一。望江楼:楼名,因临江而得名。 ⑷千帆:上千只帆船。帆:船上使用风力的布蓬,又作船的代名词。皆:副词,都。 ⑸斜晖:日落前的日光。晖:阳光。脉脉:本作“眽眽”,凝视

貌。《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有“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后多用以示含情欲吐之意。 ⑹肠断:形容极度悲伤愁苦。白苹(pín):水中浮草,色白。古时男女常采苹花赠别。洲:水边陆地。 【翻译】 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上千艘船过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苹洲上。 【赏析】 《望江南·梳洗罢》是一首闺怨词,写的是思妇楼头,望人不归。只有二十七个字,为词中的小令。“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一句一字闲不得”(《白香词谱笺》)。起句“梳洗罢”,看似平平,“语不惊人”。但这三个字内容丰富,给读者留了许多想像的余地。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来的洗脸梳头,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妇),在特定条件(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下,一种特定情绪(喜悦和激动)的反映。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常以“炉薰阖不用,镜匣上尘生。绮罗失常色,金翠暗无精”之类的描写来表现思妇孤寂痛苦的生活和心情。此篇用法有所不同,离别的痛苦,相思的寂寞,孤独的日子似乎就要过去,或者说她希望中的美好日子似乎就要来到,于是,临镜梳妆,顾影自怜,着意修饰一番。结果是热烈的希望之火遇到冰冷的现实,带来了深一层的失望和更大的精神痛苦,重新又要回到“明镜不治”“首

《柳子厚墓志铭》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6-9小题。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 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 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 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 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 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 荐誉之。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 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间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 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 曰:“是岂不足为政耶!”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 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 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 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 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 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 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 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 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 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 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 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斥时有人力能 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 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 辨之者。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以十五年七月十日,归葬万年先人墓侧。 子厚有子男二人:长曰周六,始四岁;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女子二人,皆幼。其得归葬 也,费皆出观察使河东裴君行立。行立有节概,重然诺,与子厚结交,子厚亦为之尽,竟赖 其力。葬子厚于万年之墓者,舅弟卢遵。遵,溥涿人,性谨慎,学问不厌。自子厚之斥,遵 从而家焉,逮其死不去。既往葬子厚,又将经纪其家,庶几有始终者。铭曰:是惟子厚之室, 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选自《柳子厚墓志铭》)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 能:凭能力B.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坐:因他人获罪而受牵连C.斥时有 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穷:穷尽D.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肆: 放任,纵情 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虽少 年,已自成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A. B. 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免而归者且千人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以彼易此,孰得孰失 C. D. 一旦临小利,仅如毛发比 其俗以男女质钱 8.下列语句括号中补出的词语,与文意不一致的一项是 ()A. 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于)江南B. 斥时(若)有人力能举之, 且必复用不穷C. 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故)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D. 其经承 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亦)悉有法度可观。 9.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和春深二十首】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和春深二十首】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 何处春深好,春深富贵家。 马为中路鸟,妓作后庭花。 罗绮驱论队,金银用断车。 眼前何所苦,唯苦日西斜。 何处春深好,春深贫贱家。 荒凉三径草,冷落四邻花。 奴困归佣力,妻愁出赁车。 途穷平路险,举足剧褒斜。 何处春深好,春深执政家。 凤池添砚水,鸡树落衣花。 诏借当衢宅,恩容上殿车。 延英开对久,门与日西斜。 何处春深好,春深方镇家。 通犀排带胯,瑞鹘勘袍花。 飞絮冲球马,垂杨拂妓车。 戎装拜春设,左握宝刀斜。 何处春深好,春深刺史家。 阴繁棠布叶,歧秀麦分花。 五疋鸣珂马,双轮画轼车。 和风引行乐,叶叶隼旟斜。

何处春深好,春深学士家。凤书裁五色,马鬣剪三花。蜡炬开明火,银台赐物车。相逢不敢揖,彼此帽低斜。何处春深好,春深女学家。惯看温室树,饱识浴堂花。御印提随仗,香笺把下车。宋家宫样髻,一片绿云斜。何处春深好,春深御史家。絮萦骢马尾,蝶绕绣衣花。破柱行持斧,埋轮立驻车。入班遥认得,鱼贯一行斜。何处春深好,春深迁客家。一杯寒食酒,万里故园花。炎瘴蒸如火,光阴走似车。为忧鵩鸟至,只恐日光斜。何处春深好,春深经业家。唯求太常第,不管曲江花。折桂名惭郄,收萤志慕车。官场泥铺处,最怕寸阴斜。何处春深好,春深隐士家。野衣裁薜叶,山饭晒松花。

兰索纫幽佩,蒲轮驻软车。林间箕踞坐,白眼向人斜。何处春深好,春深渔父家。松湾随棹月,桃浦落船花。投饵移轻楫,牵轮转小车。萧萧芦叶里,风起钓丝斜。何处春深好,春深潮户家。涛翻三月雪,浪喷四时花。曳练驰千马,惊雷走万车。余波落何处,江转富阳斜。何处春深好,春深痛饮家。十分杯里物,五色眼前花。铺啜眠糟瓮,流涎见麴车。杜甫诗云:路见麴车口流涎。中山一沉醉,千度日西斜。何处春深好,春深上巳家。兰亭席上酒,曲洛岸边花。弄水游童棹,湔裾小妇车。齐桡争渡处,一匹锦标斜。何处春深好,春深寒食家。玲珑镂鸡子,宛转彩球花。碧草追游骑,红尘拜扫车。

古诗望江南·重九遇雨翻译赏析

古诗望江南·重九遇雨翻译赏析 《望江南·重九遇雨》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重阳日,阴雨四效垂。戏马台前泥拍肚,龙山会上水平挤。直浸到东篱。茱萸胖,菊蕊湿滋滋。落帽孟嘉寻箬笠,休官陶令觅蓑衣。都道不如归。【前言】《望江南·重九遇雨》作者是宋代的康与之。这首词是一首有名的谐谑词。《词苑丛谈》中曾介绍:“建炎中,康伯可上中兴十策,名振一时。后专应制为歌词。重九遇雨,奉敕口占《望江南》。”【注释】1、重阳:农历九月九日,这一日有登高和赏菊的风俗,称重阳节2、戏马台:即项羽的掠马台。在江苏徐州市南。南朝宋武帝常在重阳节登临此地。后每逢重阳节都有很多人登临游览3、龙山会:晋代征西大将军温桓曾与幕僚宾客,在重阳节登游龙山,聚会饮乐,后人称其为“龙山会”4、东篱:取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一诗,泛指赏菊之处5、茱萸:川谷的植物,其味香浓,古人重阳节有佩戴茱萸的习俗6、落帽孟嘉:《晋书·孟嘉传》载:孟嘉作温桓参军时,陪温桓登游龙山,风吹落孟嘉的帽子,孟嘉不觉。温命7人作文嘲笑,孟嘉闻后,即兴对答,文采斐然,四座叹服8、箬笠:用箬竹叶编结的斗笠9、休官陶令:指弃官归隐的陶渊明。陶渊明为彭泽令时,一日,督邮至,县吏曰:“应束带见之。”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辞职【翻译】这首词上片写重阳节,秋雨绵绵,道路泥泞,骑马到戏马台前,溅得满

身泥浆。龙山脚下,水漫数尺之深,浸没了东篱花圃,泡得茱萸发胖,菊花湿漉漉。下片借用孟嘉落帽和陶渊明采菊东篱的典故,诙谐地写出遇雨的狼狈样。遇到如此大雨,潇洒的孟嘉也要四处找斗笠,陶令也要觅件蓑衣披上,那顾得上插茱萸、赏菊花,都会说回家吧。【鉴赏】这首谐谑词很有名气。据说是作者在“重九遇雨,奉敕口占”(见清徐釚《词苑丛谈》卷十一)。词的情调是滑稽调侃,起到的艺术效果是“俗不伤雅,谑不为虐”的艺术效果。词的上片写猖獗的语势,下片写登淋雨的狼狈相,采用夸张词侃手法。上片以口语的形式发端,点明时间是重阳,气候是限雨,极为平淡朴拙,不仅“老妪能解”,抑且“老妪能道”,忽然扣紧重阳登高的,连用两个富有韵致的典故,就收到了“以巧补拙,以灵济朴”的艺术效果。戏马台即项羽曾经的掠马台。在今江苏徐州市南,宋武帝刘裕曾于重阳到此,置酒赋诗,后遂成为重九登高的胜地,见于《水经注·泗水》。龙山会,指东征西大将军桓温于重九日游龙山,宾客云集,互相调弄的韵事,见于《世说新语。识鉴》注。这两个的历史掌故,切合题旨,符合现实,随手拈来,浑化无痕,不愧为用典的妙手。尤其是用典之后,分别续之以“泥拍肚”和“水平脐”,雅俗熔于一炉,意事合于一体,“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组成了雅俗互容的有机整体。“直浸到东篱”,是承接“阴雨”而来,也是为下片的“菊蕊”和“陶令”和伏笔,使之顺利地过渡到下片。东篱,是赏菊之地。典出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赏菊饮酒,是古代重节习俗。在这里,词人夸张调侃,征典用事,紧扣题旨,围绕重阳遇雨来写,故能宕而不野,

张先《菩萨蛮》全文赏析及注释翻译

张先《菩萨蛮》全文赏析及注释翻译 张先的词《菩萨蛮>》全文赏析及注释翻译 菩萨蛮① 张先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②,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慢③,玉柱斜飞雁④。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注释] ①菩萨蛮:唐教坊曲名。 ②秋水:暗喻眼波。 ③玉柱斜飞雁:筝柱竹制,上窄下宽中空,似飞雁状,十三筝柱排列,恰似一组斜飞的雁阵。 一弄;一曲。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十三弦:唐宋时教坊用筝均为十三弦,唯清乐用十二弦。 秋水:形容美目明澈如秋水,白居易《咏筝》诗:“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 春山眉黛:《西京杂记》:“文君姣好,眉争如望远山”,后因以山喻美人双眉,古人以黛色(青黑色颜料)画眉,故称眉黛。 译文 歌女用哀筝抚弄一曲《湘江曲》,能声声萦耳,尽写湘江上的绿意。

纤纤细指、十三筝弦,慢慢地将曲里的幽恨诉说。古筝的音像艺女的秋波一样漫过坐席,离愁别绪在她的手中蕴生;弹到惆怅满怀时,只见她眉头皱的很低很低。 【译文二】 筝弦一拨弹起哀怨的《湘江曲》,一声声写尽湘波绿涛。纤细的手指在十三根弦上飞动,细细地传出内心的恨愁。 筵席上她秋水般的眼睛慢抒柔情,筝上玉柱排列宛如斜飞的大雁。弹到伤心断肠的时候,她那青黛色的双眉紧蹙到一起。 【评点】 此篇咏歌女弹筝,描写了其在酒筵上陪酒弹筝时的婉转情态。既写筝曲的哀怨感人,也通过描写歌女弹筝的动作、神态表现歌女的美丽多情和内心的哀伤,刻画了一个内在和外貌皆美好的歌女形象。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歌女弹筝技艺的欣赏之情,同时也透露出对其深深的同情。 词的上片描写了歌女的筝声。“哀筝一弄《湘江曲》”,筝弦一拨弹起哀怨的《湘江曲》,表面上是说筝声哀怨,实则反映了歌女幽怨的内心世界;“声声写尽湘波绿”承接上句,意思是歌女所弹奏的《湘江曲》,琴声洋洋盈耳,让人觉得好像听到湘江的水声,从侧面烘托出歌女高超的技艺。“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二句,写的是歌女弹筝的动作,只见她纤细的手指在十三根弦上飞动,淋漓尽致地弹出娥皇、女英的

古诗望江南·过分水岭翻译赏析

古诗望江南·过分水岭翻译赏析 《望江南·过分水岭》作者为宋朝诗人李纲。其古诗全文如下:征骑远,千里别沙阳。泛碧斋傍凝翠阁,栖云寺里印心堂。回首意茫茫。分水岭,烟雨正凄凉。南望瓯闽连海峤,北归吴越过江乡。极目暮云长。【赏析】《古今词话》引陈子宏曰:“东坡为词诗,稼轩为词论。”翻开一编《梁溪词》,触目尽多议论。如《望江南,“新酒熟,……”》云:“顾我老方齐物论,与君同作醉乡游。”《念奴娇·汉武巡朔方》云:“中华强盛,坐令夷狄衰弱。”《念奴娇·宪宗平淮西》云:“晚唐姑息,有多少方镇,飞扬跋扈。”伯纪以一代政治家、军事家,将他的识见,组织入歌词中,实已开议论入词之先河。但是这里选的《望江南·过分水岭》,在《梁溪词》中却风标独树,全然一派委婉、流丽,顿挫、沉郁,的确是抒情佳构。《望江南·过分水岭》共二首。公元1119年(宣和元年),京师大水,李纲上疏言事忤上意,被贬谪监南剑州沙县税务。公元1125年(宣和七年)奉诏还。《望江南·过分水岭》词第一首的开头说:“征骑远,千里别沙阳。”说明此词即是此次北还途中所作。分水岭在福建崇安县界,山岭峻阻,水流南北两分。其南有分水关,为入闽第一大关。写作此词时,李纲当已通过了分水关而登上了险峻的分水岭。看到了“云岭水,南北自分流”的实际景象,不然是写不出下面“触目澜翻飞雪浪,赴溪盘屈转琼钩”的妙句的。“琼钩”本指未圆的月亮。庾信《灯赋》云:“琼钩半上,若木全低。”即其例。李纲此处却又用如银的新月,

来形容盘曲流转的溪水,诚是别开生面。无名氏《雨后山溪》诗云:“片片碎琉璃,映日耀眼明。”写的是这种景象,但是用“碎琉璃”来形容映日发光的山溪水,却不如李纲之“琼钩”一典用得生动、新奇。然而水流的潺潺汩汩,却勾起了词人心底的隐忧。李纲于公元1125年(宣和七年)诏还,此时北方的金人势炽,灭辽而并其地,随时都在谋划南侵。南宋在以蔡京为首的“六贼”把持下,科敛繁剧,连岁凶荒,到处都在燃烧着农民起义的烽火。所以词人耳中鸣响着的流水声,也在呜咽饮泣。过片处“归去客,征骑远闽州”,看似平平,却承上启下,蕴涵着无限情思。闽州,本是词人的故乡,此时“征骑远闽州”,明明是离乡背井却言归去客,盖“归去”乃指汴京而言,此番归去,正不知有多少风波险恶在等待着他。“征骑”二字既是叙实,却又象征着此后仕途上的艰辛跋涉,而偏偏此际又当“日行北陆”的寒冬。“北陆”即廿八宿中的虚宿,日行于北陆,相当于夏历的十二月。《左传·昭四年》说:“古者,日在北陆而藏冰”,《疏》谓,于是之时,寒极冰厚,故取而藏之也。”所以,此情此境中的太阳光也令词人觉得只是一片“冷光”了。结句“还揽旧貂裘”的“揽”字,一作“览”。《梁溪词》作“揽”。揽者,撮持也。它前面的“还”字就是个表情态的副词。在这样凄怆的况味中,在这样凄冷的环境里,下意识地提了提身上的皮衣,还是那久经穿着,破旧了的。虽则辛酸,却未免寒伧。如作“览”字,它前面的“还”字就是个用作状语的动词。“还览”者,犹回顾也。此去汴京,前途未卜(所以说“路入江南春信未”),国家正多事之秋,回顾自己身上的破旧皮衣,提醒他此

《老苏先生墓志铭》阅读答案及译文 孙明复先生墓志铭译文

《老苏先生墓志铭》阅读答案及译文孙明 复先生墓志铭译文 老苏先生墓志铭阅读答案及译文老苏先生墓志铭欧阳修有蜀君子曰苏君,讳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也。君之行义修于家,信于乡里,闻于蜀之人久矣。当至和、嘉祐之间,与其二子轼、辙偕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其所著书二十二篇献诸朝。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眉山在西南数千里外,一日父子隐然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遂擅天下。君之文博辩宏伟,读者悚然想见其人。既见而温温似不能言,及即之,与居愈久,而愈可爱。间而出其所有,愈叩而愈无穷。呜呼可谓纯明笃实之君子也。 曾祖讳祜,祖讳杲,父讳序,赠尚书职方员外郎。三世皆不显。职方君三子曰澹、曰涣,皆以文学举进士,而君少,独不喜学,年已壮犹不知书。职方君纵而不问,乡闾亲族皆怪之。或问其故,职方君笑而不答,君亦自如也。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岁余,举进士再不中,又举茂才异等不中,退而叹曰“此不足为吾学也。”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益闭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得其精粹,涵畜充溢,抑而不发。久之,慨然曰“可矣”由是下笔顷刻千言。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

止。盖其禀也厚,故发之迟; 其志也悫①,故得之精。自来京师,一时后生学者皆尊其贤,学其文,以为师法。以其父子俱知名,故号老苏以别之。 初,修为上其书,召试紫微阁,辞不至。遂除秘书省校书郎。会太常修纂建隆以来礼书,乃以为霸州文安县主簿,使食其禄,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方奏未报而以疾卒,实治平三年四月戊申也。享年五十有八。天子闻而哀之,特赠光禄寺丞,敕有司具舟载其丧归于蜀。治平四年十月壬申葬于彭山之安镇乡可龙里。君生于远方而学又晚成,常叹曰“知我者唯吾父与欧阳公也。”然则非余谁宜铭(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节)注①悫笃实。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闻于蜀之人久矣闻闻名 B.间而出其所有间间或,断断续续 C.举进士再不中再又,还 D.遂除秘书省校书郎除授于官职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洵“禀厚志悫”的一组是( 3 分)①君之行义修于家,信于乡里,闻于蜀之人久矣②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③益闭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④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得其精粹⑤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⑥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⑤⑥ D. ②③④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至和、嘉祐年间,苏君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共同来

【江上吟】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江上吟】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李白江上吟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译文及注释】 在木兰为桨沙棠为舟的船上,箫管之乐在船的两头吹奏着。船中载着千斛美酒和美艳的歌妓,任凭它在江中随波逐流。黄鹤楼上的仙人还有待于乘黄鹤而仙去,而我这个海客却毫无机心地与白鸥狎游。屈原的词赋至今仍与日月并悬,而楚王建台榭的山丘之上如今已空无一物了。我兴酣之时,落笔可摇动五岳,诗成之后,啸傲之声,直凌越沧海。功名富贵若能常在,汉水恐怕就要西北倒流了。 1、江上吟,李白自创之歌行体。江,指汉江。此诗宋本、王本题下俱注云:一作“江上游”。 2、木兰,即辛夷,香木名。枻,同“楫”,舟旁划水的工具,即船桨。《九歌·湘君》:“桂棹兮兰枻”。沙棠,木名。南朝梁任昉《述异记》:“汉成帝与赵飞燕游太液池,以沙棠木为舟。其木出昆仑山,人食其实,入水不溺。”木兰枻、沙棠舟,

形容船和桨的名贵。 3、玉箫金管,用金玉装饰的箫笛。此处指吹箫笛等乐器的歌妓。 4、樽,盛酒的器具。置,盛放。斛,古时十斗为一斛。千斛,形容船中置酒极多。 5、妓,歌舞的女子。 6、乘黄鹤,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西黄鹤山上,下临江汉。旧传仙人子安曾驾黄鹤过此,因而得名。一说是费文祎乘黄鹤登仙,曾在此休息,故名。 7、海客,海边的人。《列子·黄帝篇》:“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8、屈平,屈原名平,战国末期楚国大诗人,著有《离骚》《天问》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评价《离骚》是:“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9、榭,台上建有房屋叫榭。台榭,泛指楼台亭阁。楚灵王有章华台,楚庄王有钓台,均以豪奢著名。 10、兴酣,诗兴浓烈。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处泛指山岳。 11、凌,凌驾,高出。沧洲,江海。 12、汉水,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东南流经湖北襄阳,至汉

【琵琶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琵琶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白居易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尽事。 轻拢慢拈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客。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弟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空守船,绕船明月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庐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温庭筠《望江南》原文解析及翻译赏析

温庭筠《望江南》原文解析及翻译赏析 本文是关于温庭筠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O洲。 【注释】: 1.梳洗:梳头洗脸、化妆等妇人的生活内容。 2.独:独自,单一。望江楼:楼名,因临江而得名。 3.千帆:上千只帆船;帆:船上使用风力的布蓬,又作船的代名词。 4.皆:副词,都。不是:不是(自家夫君归来之船)。 5.斜晖:日落前的日光;晖:阳光。脉脉:默默含情达意的样子,这里是拟人手法。 6.肠断:形容极度悲伤愁苦。白O;一种开白花的水草,蕨类植物。 7.洲:水边陆地。 【作者简介】: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

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朗读节奏划分】: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O洲。 【写作背景】: 《望江南》是一首清新、明快的词,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翻译】: 梳洗化妆已罢,独自倚靠在望江楼上(眺望)。 过完了上千只船儿都不是(心上人船只),只有日落前的余辉含情凝睇着悠悠江水,(让人日日)愁肠寸断于白蒴洲头。 【翻译二】:

《仇锷墓碑铭》翻译

赵孟頫《仇锷墓碑铭》原文及翻译 有元故奉议大夫、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使副仇公墓碑铭(元朝已故奉议大夫、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副使仇锷墓碑铭。)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脩国史赵孟頫为文并自书丹篆额。(翰林学士知制诰(官名)、兼修国史(官名)赵孟頫作文并亲自书写碑志篆刻碑头上的题字。) 仇氏望陈留谱云、宋大夫牧之,世入金,有更朔平临潢二县令者,讳辅即家临武备寺寿武库使,十五年遂出知威州,廿年稍迁巩昌路总管府治中,治皆有声称,廿五年进阶州尹未赴,遭内艰,於是,御史廉得公威州巩昌数事荐诸朝,廿七年乃以一碣建闽海道提刑按察副使起公。明年制改肃政廉访司,即用公为副使,间岁自免去。北过高邮,乐其土风,因留居焉。大德四年八月十日以疾卒,年五十一。(仇氏起源于河南开封陈留镇,名人有宋朝大夫仇牧之。仇氏几辈之前就归顺于元朝,可以追溯到朔平县、临潢县的两位县令。仇锷最早担任临武备寺寿武库使,十五年出任威州知府一职,二十年迁任巩昌总管府治中一职,所治理的地方都政绩斐然,二十五年任阶州尹,但因为母亲丧期而没有去赴任。后来,御史廉得公得知仇锷在巩昌的几件事情,并推荐到朝廷,二十七年,朝廷以碣建闽海道提刑按察副使一职重新启用仇锷,第二年改制政廉访司,仇锷 —1—

被任命为副使,年内仇锷自行辞官而去。在经过北方的高邮时,因为喜欢当地的风土人情而留居高邮。大德四年八月十日因病而终,享年五十一岁。) 自承务郎三迁官至奉议大夫,卒之日无赢囊,副褚侨家巷处之旧,聚哭一辞曰,善人亡矣,至大四年,其子治济濬浩,乃克自力奉公之丧,还卜大都宛平县西山下庄之原藏焉。(从担任承务郎到官至奉议大夫,仇锷至死都没有积攒什么私财,副褚桥家巷的旧相识们,在一起哭诉说,好人去世了。至大四年,仇锷的儿子仇治、仇济、仇濬、仇浩,亲自为仇锷治丧,将仇锷的灵柩送回到大都宛平县西山下庄的故乡。)窆(bian)以四月辛酉,其域距祖莹五里,公性开疎,与人交,府裏倾尽,为政多本教化,而持身丝毫不敢欺方,少未仕,见白金遗道旁,初不顾,已而计曰,我幸见之,不则他人持去矣,即俯拾,俟有问,求者至,自言适贷得,将营亲葬,公询验,果然,出金还与之。(辛酉年四月下葬,坟茔距祖坟五里。仇锷生性开阔坦荡,与人相交,坦诚大方,为政时始终持身居正,从来不以官者的言行欺压别人。年少还没有入仕的时候,在路边捡到白银黄金,等候一段时间见没有人来,他想到,幸好被自己看到,否则就要被他人捡去了,随即将金银捡起来,等待寻找的人打听过来。寻找的人说这些金银是刚刚借来为了给自己的亲属办丧事,仇锷亲自询问查验,见对方所说属实,于是拿出金银还给对方。)在威州,民张氏兄弟讼家财,吏展转贿赂,更数岁,—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