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常见心理异常症状与对应病症

变态心理学——常见心理异常症状与对应病症
变态心理学——常见心理异常症状与对应病症

感觉过敏、内感性不适、感知综合障碍、情绪脆弱(神经衰弱)2、神经衰弱症候群:

注意减弱

3、应急相关的精神障碍:

心因性幻觉

4、癔症:

心因性幻觉、心因性遗忘

5、感染后虚弱状态患者:

感觉过敏

6、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

感觉减退

7、抑郁状态:

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内脏性幻觉、感知综合障碍、思维迟缓、抑郁性木僵

8、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窥镜症、思维云集、病理赘述、夸大妄想(麻痹性痴呆)、注意减弱、记忆减退、遗忘综合症、情绪迟钝、易激惹、强制性哭笑。

9、意识障碍:

感觉减退

10、脑器质性疾病:

幻视、错构、虚构

幻视

12、人格障碍:

超价观念

13、精神分裂

内感性不适、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功能性幻觉、思维障碍、感知综合障碍、窥镜症、思维贫乏、思维松弛(思维散漫)~早期、破裂性思维(思维联想障碍)、思维中断、思维插入、思维被夺、思维云集、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自罪妄想、疑病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内心被揭露感、原发性妄想、强制性思维、情绪迟钝(早期)、情绪淡漠(衰退期)、情绪纠错、意志缺乏(衰退期)、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木僵。

14、颞叶癫痫、颞叶肿瘤:

幻嗅

15、偏执性精神障碍

被害妄想

16、癫痫

幻触

17、强迫症

强迫性思维

18、躁狂

思维奔逸、易激惹

19、心情障碍狂躁:

思维奔逸

20、心境障碍抑郁发作:

思维迟缓

21:器质性精神障碍痴呆

思维贫乏

22、脑器质性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有意识障碍思维不连贯

23、情绪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

夸大妄想、记忆增强、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24、情绪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

自罪妄想、记忆增强

25、更年期、老年期精神障碍:

嫉妒妄想(更年期)、疑病妄想

26、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嫉妒妄想、遗忘综合症。

2020年(情绪管理)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考试试题

(情绪管理)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考试试题

09年11月三级考试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试题 单选: 32、产生于主观空间内的幻觉是()。 (A)真性幻觉(B)假性幻觉 (C)主观幻觉(D)脑内幻觉 33、人于经历压力事件时且不感到孤独无助,这可能是()。 (A)认知支持系统的作用(B)心理调节能力强 (C)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D)压力适应能力强 53、正常和异常的心理活动是()。 (A)能够互相转化的(B)无法进行分析的 (C)能够直接测量的(D)无法间接测量的 54、兴奋性思维联想障碍的壹种常见形式是()。 (A)思维奔逸(B)思维散漫 (C)被洞悉感(D)妄想心境 74、心理健康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各类()。 (A)心理不健康状态(B)异常心理状态 (C)功能性机能失调(D)神经过程紊乱 多选: 90、焦虑性人格障碍的特点是()。 (A)总是感到不安(B)对他人意见过分敏感 (C)壹贯猜疑偏执(D)习惯性夸大潜于危险

104、正常心理活动能保证我们()。 (A)顺利适应环境(B)维持生理机能 (C)进行人际交往(D)认识客观世界 107、对症状的自知是指求助者()。 (A)能否提供和咨询密切联系的资料 (B)能否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 (C)对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怎样解释 (D)对自己经历的重大事件怎样解释 117、意志缺乏者的临床症状包括()。 (A)精神活动不协调(B)自知力不完整 (C)缺乏应有的主动性(D)生活极端懒散 技能考试部分案例四: 壹般资料:刘某,女性,l9岁,大学壹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刘某由其父母带到心理咨询室,他们反映自己的孩子总说上大学后追求者不断,受此影响,现已不能正常学习。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刘某的壹段鉴别谈话: 心理咨询师:你能说说是些什么人追求你吗?。 刘某:太多了,我均受不了,无论上课仍是走于路上男同学均盯着我见,均喜欢我,说我漂亮,连老师也喜欢我,我们班的辅导员对我特别好,均结婚了,仍说要和我谈恋爱。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辅导员对你特别好? 刘某:我去教室,他就到教室等我,有时仍专门于路边等我,我有时没下课,他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请在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前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 1.变态心理学的定义是() C A.研究心理疾病的学科 B研究精神病的学科 C.以心理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D以异常心理当做疾病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2.变态心理学起源于() A A.体液学说B物质学说 C.胆汁学说 D.多血质说 *3.变态心理学的发端,大约始于() B A.公元前420年B公元前400年 C.公元前450年 D.公元前500年 *4.第一位用有害液体流入大脑来解释变态心理产生的病因的学者是() D A. Freud B Cannon C. Pavlov D. Hippocrates 5.科学的变态心理学产生于() B A. 18世纪初 B. 17世纪初 C. 18世纪中叶 D. 17世纪中叶 6.《自我心理学》将Freud理论修正到() C A.将“性力”理论修正为“力比多”理论 B.将“力比多”理论修正为“性力发展理论” C.将“幼儿期的发展理论”修正为“终身发展理论” D.将“肛门欲阶段”修正为“生殖器欲阶段”理论 7.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是() A A潜意识理论B人格结构理论 C.防御机制理论D性力发展理论 8. Freud认为,心理健康发展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 B A.“自我”能很好适应环境B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 C.合理地使用“防御机制” D.潜意识的欲望得随时满足 9. Freud认为,梦是() D A.当前刺激的回响引起 B.睡觉中受到的内外刺激引起 C.陈旧和现实记忆的反映 D.潜意识冲突的表达 10.行为主义最先始于() A A.桑代克B马斯洛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11.行为主义建立于() B A.临床经验法 B.动物实验法 C.演绎推理法 D.归纳推理法 *12.用神经生理学技术路线探索人类心理现象的第一人是() A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斯金纳 D.马斯洛 13.“定向反射作为适应环境和累积经验的认知本能,是心理发展的活动之一”持这种 观点的理论是() D A.精神分析理论 B.人本主义理论 C.认知理论 D.行为主义理论 14.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是“存在焦虑”,这是()提出的。 C A.巴甫洛夫 B.斯金纳C马斯洛 D.弗罗伊德 15.人本主义是() D A.科学理念 B.人性理念 C.社会学理念 D.哲学理念 16.个人心理发展的动力是潜能的观点是() B

基础心理学第四章 第三节 常见心理异常症状 要点

---------------------------------------------------------------最新资料推荐------------------------------------------------------ 基础心理学第四章第三节常见心理异常症状要点第三节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概述: 一.本节内容来自于[精神病学]中的[精神障碍的症状学],所以这里所说的心理异常的症状就等同于精神障碍(精神疾病)的症状。 二.症状学的定义: 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 研究精神症状及其产生机制的学科称为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又称精神病理学。 二.心理异常的症状与精神障碍的关系: 1.心理异常就是指心理不正常,是指有精神障碍(精神疾病)者的心理状态。 2.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是指精神障碍者异常精神活动的一些具体表现形式。 学习症状学知识,有助于我们对有无精神障碍的鉴别以及对各类精神障碍的诊断。 3.心理异常的症状是有轻重之分的;几种症状在一起可以组合成症状群(又称综合征),对各类精神障碍的诊断才更加有意义。 三.学习常见心理异常症状的目的: 精神科医生诊断、治疗精神障碍。 心理咨询师鉴别精神障碍、转诊。 1 / 17

四.对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辅助性的有条件的 1. 经系统临床治疗,病理性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以后。 2.主要目的是社会功能康复和预防复发。 3.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 第一单元认知障碍一.感知觉及其障碍(一)感觉的定义: 客观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知觉的定义: 客观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感觉到的事物的各种属性在脑中进行综合,并结合以往经验,在脑中形成的整体印象。 (三)感觉障碍: 感觉过敏: 感觉阈限降低感觉减退: 感觉阈限增高内感性不适: 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四)知觉障碍: 1.错觉: 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错听、错视等。 精神疾病患者的错觉不能接受现实检验。 2.幻觉: 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

变态心理学症状诊断标准(必考)

精神分裂症 定义:精神分裂症大多起病于青壮年,表现为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的特征,大多缓慢发病,是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另有规定: A认知方面: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 内容贫乏;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散播、思维终端、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其他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词语新作; B情感方面: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C行为方面: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D意志方面: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学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维持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 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 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偏执型分裂症 【症状标准】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内容较固定,并有一定的现实性,不

经了解,难辨真伪。主要表现为被害、嫉妒、夸大、疑病和钟情等内容。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学标准和严重标准已持续3个月 青春型分裂症 【症状标准】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常在青年期起病,以思维、情感、行为障碍或紊乱为主。例如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情感倒错、行为怪异。 紧张型分裂症 【症状标准】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以紧张综合征为主,其中紧张性木僵较常见。 单纯型分裂症 【症状标准】1>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或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为主,从无明显的阳性症状; 2、社会功能严重受损,趋向精神衰退; 3、起病隐匿,缓慢发展,病程至少2年,常在青少年期起病。 未定型分裂症(混合型或未分型) 【症状标准】1>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有明显的阳性症状; 2、不符合上述亚型的诊断标准,或为偏执型、青春型,或紧张型 的混合形式。

变态心理学——常见心理异常症状与对应病症

感觉过敏、内感性不适、感知综合障碍、情绪脆弱(神经衰弱)2、神经衰弱症候群: 注意减弱 3、应急相关的精神障碍: 心因性幻觉 4、癔症: 心因性幻觉、心因性遗忘 5、感染后虚弱状态患者: 感觉过敏 6、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 感觉减退 7、抑郁状态: 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内脏性幻觉、感知综合障碍、思维迟缓、抑郁性木僵 8、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窥镜症、思维云集、病理赘述、夸大妄想(麻痹性痴呆)、注意减弱、记忆减退、遗忘综合症、情绪迟钝、易激惹、强制性哭笑。 9、意识障碍: 感觉减退 10、脑器质性疾病: 幻视、错构、虚构

幻视 12、人格障碍: 超价观念 13、精神分裂 内感性不适、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功能性幻觉、思维障碍、感知综合障碍、窥镜症、思维贫乏、思维松弛(思维散漫)~早期、破裂性思维(思维联想障碍)、思维中断、思维插入、思维被夺、思维云集、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自罪妄想、疑病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内心被揭露感、原发性妄想、强制性思维、情绪迟钝(早期)、情绪淡漠(衰退期)、情绪纠错、意志缺乏(衰退期)、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木僵。 14、颞叶癫痫、颞叶肿瘤: 幻嗅 15、偏执性精神障碍 被害妄想 16、癫痫 幻触 17、强迫症 强迫性思维 18、躁狂

思维奔逸、易激惹 19、心情障碍狂躁: 思维奔逸 20、心境障碍抑郁发作: 思维迟缓 21:器质性精神障碍痴呆 思维贫乏 22、脑器质性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有意识障碍思维不连贯 23、情绪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 夸大妄想、记忆增强、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24、情绪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 自罪妄想、记忆增强 25、更年期、老年期精神障碍: 嫉妒妄想(更年期)、疑病妄想 26、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嫉妒妄想、遗忘综合症。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考试试题

09年11月三级考试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试题 单选: 32、产生于主观空间内的幻觉是()。 (A)真性幻觉(B)假性幻觉 (C)主观幻觉(D)脑内幻觉 33、人在经历压力事件时并不感到孤独无助,这可能是()。 (A)认知支持系统的作用(B)心理调节能力强 (C)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D)压力适应能力强 53、正常和异常的心理活动是()。 (A)可以互相转化的(B)无法进行分析的 (C)可以直接测量的(D)无法间接测量的 54、兴奋性思维联想障碍的一种常见形式是()。 (A)思维奔逸(B)思维散漫 (C)被洞悉感(D)妄想心境 74、心理健康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各类()。

(A)心理不健康状态(B)异常心理状态 (C)功能性机能失调(D)神经过程紊乱 多选: 90、焦虑性人格障碍的特点是()。 (A)总是感到不安(B)对他人意见过分敏感 (C)一贯猜疑偏执(D)习惯性夸大潜在危险 104、正常心理活动能保证我们()。 (A)顺利适应环境(B)维持生理机能 (C)进行人际交往(D)认识客观世界 107、对症状的自知是指求助者()。 (A)能否提供与咨询密切联系的资料 (B)能否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 (C)对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怎样解释 (D)对自己经历的重大事件怎样解释 117、意志缺乏者的临床症状包括()。 (A)精神活动不协调(B)自知力不完整 (C)缺乏应有的主动性(D)生活极端懒散 技能考试部分案例四: 一般资料:刘某,女性,l9岁,大学一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刘某由其父母带到心理咨询室,他们反映自己的孩子总说上大学后追求者不断,受此影响,现已不能正常学习。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刘某的一段鉴别谈话:

变态心理学总结

变态心理学总结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刘新民) 第一章、绪论 1、变态心理亦称异常心理或病理心理,它是指人们的心理活动,包括思想、情感、行为、态度、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产生变态或接近变态,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异常。 2、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研究异常心理和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异常的表现和分类,探讨其原因和发生机制,阐明其发生,发展和转变的规律,并把这些科学知识运用于防治实践。 3、变态心理学的任务 从现象上描述异常行为 从理论上揭示异常心理的原因和机制 从应用上研究异常心理的评估和诊断 从实践上探讨心理障碍的防治和省心健康的维护 4、学习变态心理学的意义 是异常心理识别和防治的需要 对每一个人的身心健康都有帮助 提供洞悉人生和社会的新视角 5、影响变态心理形成的因素 生物因素,遗传,脑结构,躯体疾病,神经生化,化学物质,性别和年龄。 心理因素,个性特点,认知因素,应对方式,社会支持。 社会因素,生活事件,日常困扰,工作应激,环境应激,文化应激,社会剥夺。 6、精神症状的识别方法 纵向比较,即与过去的一贯的表现相比较,精神症状的改变是否明显。 横向对比,即与周围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一般限度。 具体情况分析,即要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具体分析和判断。 7、精神症状的特点 症状的出现不受患者意识的控制; 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 症状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8、怎么做? 首先确定是否存在精神症状; 其次,应了解症状的强度、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严重程度。 第三,应善于分析各症状之间的关系; 第四,应重视各症状之间的鉴别; 第五,应学会分析和探讨各种症状发生的可能诱因或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判别心理异常标准概论

判别心理异常的标准 1.社会适应标准 人能够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稳定状态,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即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依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 但该标准受到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和不同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 2.内省经验标准 以当事人自己的主观体验为标准 如当事人自觉焦虑、抑郁、不能自控行为等。 治疗者或研究者对异常心理现象的主观判断 3.统计学标准 在普通人群中,心理特征在统计学上呈正态分布。心理正常与否由其偏离平均值程度决定。 该法以统计数据为依据,多以心理测验为工具。 4.医学标准 精神障碍是躯体疾病。存在着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基础。 心理和行为表现的异常是疾病的症状。 病因为脑功能失调 心理异常的生物学基础 遗传学基础 大脑的解剖与生理基础 神经生化基础 变态心理学的生物医学观点 ①对于病因的解释:遗传、神经生化、内分泌、神经系统等 ②诊断系统:临床医学诊断标准 ③治疗方法:医学治疗方法、药物 心理异常的社会-文化根源 一、心理异常的物质根源 1.生物学基础——决定心理异常的发生和存在 2.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异常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方向 社会-文化因素:指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生产水平、阶级差别、民族传统、风俗习惯、人际关系、家庭状况、伦理道德观念和教育方式等。 二、社会文化因素主要从三个方面影响心理异常的发生: 1.不良的社会文化环境的持续影响:如不良社会制度、宗教迷信、种族、性别歧视、不良社会风气、不良文化习俗等的持续影响。 2.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强烈的社会文化冲击:如社会动乱、外敌入侵、战争、社会经济大衰退、文化性大迁徙、都市化过程中的农民涌入城市等。 3.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如人格欠健全、心理品质较差、适应能力低下等 心理异常的心理学观点 精神动力学观点——本能作祟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观点——习得的 认知心理学观点——认知歪曲 人本-存在主义观点——自我选择的

变态心理学常见问题一览

变态心理学常见问题一览 一、变态心理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症状、主要症状、核心症状 症状:患者病后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 主要症状:是在患者病程的大部分时间都存在的的一系列症状,可能是引起患者情绪问题的原因,也可能是情绪问题所导致的结果。 核心症状:在求助者病程一系列症状中,最主要的症状,其他症状一般是继发或伴发的。 2、关于生理功能和躯体症状 生理功能是指人体八大系统的正常的作用。比如消化系统主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呼吸系统主呼吸等等。躯体症状是指躯体能够感觉到的不适或被观察的到的异常 3、预后和转归 预后是指事先推测疾病的过程和结局,是对未发生的事情的一种推测,不是对已发生的结果的总结。 转归是指疾病的结果。疾病经治疗最后是治愈、未愈或死亡,是已经出现的结果,与预后是不同的概念4、精神病、精神病性障碍、非精神病性障碍 现在尽量不用精神病这一说法。因为精神病这一概念是一个日常概念。界定的范围不明确。 现在的概念体系是: 精神障碍----------包括精神病性障碍和非精神病性障碍 所谓精神病性障碍是指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的各种心理障碍,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精神病(比如: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等)。 所谓非精神病性障碍是相对前者而来的,是指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各种心理障碍 (比如:各种没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焦虑症等等) 所以焦虑症是第二种情况,是心理咨询的范畴。 你在这里之所以有疑问,可能是因为教材上说“我们的工作范围是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以及可疑神经症”。其实在三级书上44页“四、注意事项”的第一句话 实际上,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碍者是心理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 二、易混淆的症状辨析 1、强迫观念与强制思维 强制性思维的另一种叫法是思维云集,顾名思义,是指一股潮水一般的思想,突然大量出现在大脑内。突然出现、突然消失。 强迫观念:是指一种观念或思概念反复出现在患者脑海中,明知不必要,但仍然无法摆脱 2、疑病观念和疑病妄想 疑病观念是超价观念,是在一定现实基础上形成的,患者坚信不疑的错误观念。 疑病妄想是内容荒谬的,患者坚信不疑的思维 二者在表现上都是患者坚信不疑,但区别就在于:前者内容是有现实基础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或解释。后者是没有现实基础,是荒谬的,无法解释或理解。 所以前者见于神经症,后者见于精神分裂症。 3、耳鸣、真性幻听、假性幻听 耳鸣:一般来说声音比较单调,而且是非言语性质的。 真性幻听:多为言语性幻听,也就是说其内容多为言语性质,就像平常人说话一样,有节奏、语音、语调等的变化,见于多种精神疾病。 假性幻听:和前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所谓“听”到的声音是直接在脑内呈现的,不是通过听觉器官听到的。

2012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学单选题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单选题 1.关于社会人群的心理活动,正确的说法是(有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两个方面)。 2、下列关于心理异常错误的说法是(异常心理无法被矫正)。 3、异常心理活动得到矫正,需要经过(系统治疗)。 4、关于“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以心理与行为的异常表现为对象)。 5、精神病学研究的侧重点是(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 6、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共同的研究对象是(心理与行为的异常)。 7、关于古代“变态心理学”的发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显现出“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推论的雏形)。 8、自然科学诞生后,人们对变态心理学的新见解有(把心理异常现象与大脑的功能联系起来)。 9、符合精神分析关于变态心理的解释是(性的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10、精神分析理论关于变态心理的解释,下列基本命题中不正确的是(A)A意识与潜意识同样的重要。B性的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C潜意识在心理异常中具有重要意义。D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11、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必要条件是(顺利的渡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 12、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力必多”的看法的是(是心理活动的动力)。 13、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心理结构”的看法的是(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 14、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表述的是(人格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 15、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这是(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推断)。 16、行为主义心理学介入变态心理学的早期记载是(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说明书了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 17、巴甫洛夫通过(实验研究结果),来解释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 18、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巴甫洛夫对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的解释是(D)A通过动物实验。B通过高级神经系统功能的病理生理机制。C通过对临床病人的观察。D通过演绎的方法。 19、依据巴甫洛夫的理论,下列表述中符合区分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判断的是(两者的区别在神经活动障碍的复杂性或精细特征上)。 20、下列说法中符合巴甫洛夫关于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的描述的是(是大脑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 21、关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技术路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通过动物实验的结果,进而演绎和推论人的心理过程)。 22、下列表述中符合人本主义对异常心理的解释的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和趋于完善的“潜能”特征受阻)。 23、在人本主义看来,“存在焦虑”是(存在与责任的冲突)。 24、下列描述中不属于人类正常心理活动的主要功能的是(C)。能防止人的各类躯体疾病。 25、对人的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进行判断时,下列表达中不属于“标准区分”法的内容的是B伦理学标准。26、对人的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进行判断时,下列表述中符合“医学标准”的涵义的是(将心理障碍当做躯体疾病一样看待)。 27、对人的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进行判断时,下列表述中反映了“统计学标准”局限性的是(有些心理特征和行为不一定成常态分布)。 28、根据统计学标准,心理异常是(由个体行为偏离平均值的程度决定的)。 29、在判断人的心理正常与否的情况下,下列表述中符合“内省经验标准”的涵义的是(病人的内省经验)。30、在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时,按照“社会适应标准”的要求,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准则,能够(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 31、在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时,下列表述中不属于“社会适应标准”的内容的是C人能按照自我认可的方式行事。 3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心理学标准”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原则的是C个人理想与他人理想一致的原则。 33、“自知力不完整”或“无自知力”不含(对“自我”概念的错误认识)。 34、在临床上,可以将“自知力不完整”或“无自知力”作为(判断精神病的指标之一)。 35、下列表述中符合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的是(各类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 36、下列描述中符合“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的内涵的是(人格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的稳定性)。 37、下列描述中不符合“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的内涵的是(B)。B人格类型与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对应关系。 38、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中,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认为(无明显原因的人格改变提示异常)。39、心理咨询师掌握心理异常的症状,是为了(鉴别精神障碍和非精神障碍)。 40、对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咨询是有条件的,下列表述中不符合这些条件的规定是C必须停药以后才能进行心理咨询。 41、以下不属于“感知障碍”的是C躯体障碍。 42、病理性错觉的特点是(不能接受现实检验)。

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

一、认知障碍 一、感知障碍: (一)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2、感觉减退,3、内感性不适 (二)知觉障碍:1、错觉, 2、幻觉: (1)按感觉器官分: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 (2)按体验来源泉不同分:真性幻觉、假性幻觉 (3)按产生的特殊条件分:功能性幻觉、思维鸣响(回响)、心因性幻觉 (三)感知综合障碍 视物变形症、非真实感(水中月、镜中花)、窥镜症(自己面孔变形) 二、思维障碍 (一)思维形式障碍(包括联想障碍和思维逻辑障碍) 1、思维奔逸:兴奋性联想,语量多,语速快,口惹悬河,滔滔不绝,意联,音联 2、思维迟缓:语量少,语速慢,反应迟缓,思维活动缓慢,联想困难,思考吃力 3、思维贫乏:回答简单,沉默,不主动讲话,语速不慢,思想内容空虚,概念词汇贫乏 4、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联想松弛,内容散漫,很不切题,答所非问,与其交谈十分困难 5、破裂性思维(语词杂拌):内容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联想过程破裂,但意识清楚没问题 6、思维不连贯:意识有障碍,意识不清 7、思维中断:无意识障碍,突然中断停顿,心里明白,脑子空白 8、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思想不属自己,别人强加;思想被外界掠夺 9、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不受意愿支配,强制大量涌现脑内 10、病理性赘述:夹杂不必要细节,不觉自己啰嗦 11、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词句有特殊含意,非患解释别人无法理解 12、语词新作:自己创造文字、图形、符号 13、逻辑倒错性思维:推理荒谬,植物和动物是我们祖先 (二)思维内容障碍 1、妄想(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 (1)按妄想内容分: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特殊意义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自罪妄想、疑病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内心被揭露感 (2)其他妄想:被窃妄想、变兽妄想、非血统妄想 (3)按妄想起源分:原发性妄想、继发性妄想 2、强迫观念(强迫性思维,多见于强迫症):强迫性回忆、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计数、强怕性怀疑、强迫性对立观念 3、超价观念:意识占主导错误观念,观念片面,坚持不能自拔 三、注意障碍、记忆障碍与智能障碍 (一)注意障碍(意识障碍总是伴随注意障碍) 1、注意减弱:主动、被动注意兴奋性减弱,注意疲劳不集中 2、注意狭窄:注意范围缩小 (二)记忆障碍 1、记忆增强:病理的增强,病前不能想起的事都能回忆起来 2、记忆减退:远、近记忆力减退 3、遗忘:顺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心因性遗忘症 4、错构:记忆的错误 5、虚构:未发生的事,说成确有其事 (三)智能障碍:1、精神发育迟滞, 2、痴呆:综合征(征侯群),意识清楚下后天记忆智能受损 四、自知力障碍 神经症:有自知力,能认识自己不适,主动叙述病性和要求治疗 精神障碍:无自知力,否认自己有精神障碍,拒绝治疗 二、情绪障碍 一、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绪障碍 1、情绪高涨:自诉心里高兴,自我评价高,自己能力强,自负,易激惹 2、情绪低落:面带愁荣,愉快感缺失,自我评价低,自信不足,自责

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 (一)精神分裂症 诊断标准 精神分裂症 病因 治疗 (二)心境障碍与自杀 诊断标准 抑郁发作与抑郁症 躁狂发作 心境恶劣 环性心境障碍 病因 治疗 (三)焦虑障碍 诊断标准 广场恐怖 社交恐怖症 特殊恐怖症 惊恐发作 不伴广场恐怖(伴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 广泛性焦虑症 强迫症 PTSD 急性应激障碍 病因 治疗

精神分裂症 一:.定义 “分裂”:人的主观感觉、思维、意志、情感、行为等心理机能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分离不一致,而非指任何器质性的分裂样的病变。 发病率0.07%0--0.52%0 患病率0。9%0--17.4%0 农村居民中精神分裂症比城市居民少 患病率以35岁及55岁人群最高 精神分裂症在春末夏初发病率最高 二:主要症状特征: (一)思维障碍(言语紊乱) 1.思维形式障碍 (1)思维散漫 (2)思维破裂 (3)词语新作 (4)象征性思维 (5)言语贫乏 2.思维内容障碍(妄想) (1)被害妄想 (2)牵连观念 (3)嫉妒妄想 (4)影响妄想 (5)非血统妄想 3.思维体验障碍(异己体验) (1)思维被插入感 (2)思维扩大或被广播 (3)妄想知觉 (4)思维云集 (二)知觉障碍(听幻觉) (1)评论性幻听 (2)命令性幻听 (3)争论性幻听 (4)思维鸣响 74%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幻觉 (三)情感平淡 指病人缺乏活动的兴趣和能量,在讨论感人的事件时缺乏情感反应

(四)紧张症 (1)木僵状态(意识清晰) (2)违拗症 (3)紧张性自动症 (4)作态与特殊姿势(故意) (5)刻板症 (6)多动或兴奋 (五)自知力障碍 是指病人对其本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 自知力的完整程度及其变化是精神病病情恶化、好转或痊愈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诊断标准(对病程的要求更严格!) A.特征性症状:>2,且应在1个月内有明显表现 (1)妄想(2)幻觉(3)言语紊乱(4)明显的紊乱或紧张行为 (5)阴性症状,即情感平淡那、言语贫乏或意志减退 B.社交或职业功能不良 C.病期:至少6个月 D. 排除心境障碍及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 E.排除物质或一般躯体情况导致的生理效应 F.与广泛性发育障碍的关系 四:分类 1.偏执型 2.紧张型(以木僵状态常见) 3.瓦解型(青春型,有兴奋冲动行为和本能意向亢奋) 4.残留型(指过去至少有一次发病,目前仍存在有个别的症状) 5.未分化型 五:病因 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是遗传的易感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遗传研究 双生子研究 家庭研究 寄养子研究 (二)神经生化研究 多巴胺假说(吩噻嗪类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是阻滞多巴胺受体) 5--HT假说(5--HT 2A 受体能抑制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5--HT 1A受体则与5--HT 2A受体拮抗竞争) 乙酰胆碱能假说(在几个脑区内都有抗多巴胺能的效应) (三)大脑及脑影像学研究 30%-40%精神分裂症病人有脑室扩大或其他脑结构异常的情况(也可能是服用抗精神病药或二氮类药引起的) (四)社会心理因素 (一)早期的心理创伤、心理诱因和生活事件(非必要或充分条件 (二)心理学对精神分裂症病因的研

心理咨询师(三级)理论知识复习全书【核心讲义】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第(1-4)节【圣才出品】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这一分支学科,至今尚无确切定义。 因为有的学者认为,它研究的问题不只是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之间的差距,而应该把异常心理当作疾病来研究,所以应称做病理心理学(psychopathology)。可是,如果把异常心理当作“疾病”看待,在实践中又有困难,因为,把“疾病”一词用在某些人身上是恰当的,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不恰当的,因为相当多的心理异常,目前尚不能找到器质性损害的证据,只能将它们暂称为脑的功能性障碍,按新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0)来说,不能称之为“疾病”。在这种两难处境中,心理学家们仍然采用前面的名称,即“abnormal psychology”来命名这一分支学科,称之为变态心理学或异常心理学。 这部分知识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 (1)李心天对正常异常区分的非标准化的区分和标准化的区分; (2)郭念锋对正常异常区分的三个原则; (3)常见异常心理症状的分类; (4)常见精神障碍的分类; (5)许又新评估心理健康与否的三标准; (6)郭念锋评估心理健康与否的十标准; (7)神经症与心理正常的分界线; (8)心理不健康状态的三大类和分类标准; (9)压力强度三大类的区分标准、压力适应的三阶段的特点处理; (10)造成症状的三个应激源、三个中介系统症状表现的三个临床相。 第一节关于变态心理学 【考查目标】 1.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变态心理学中的精神分析理论; 3.变态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理论。 【内容详解】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正和反两个方面,人的心理活动也不例外,存在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由此形成了心理正常的群体和有精神障碍的心理异常群体。 有一点应当说明,即便是有精神障碍的人,他们的心理活动也并不全是异常的。比如,他们的人格可能有某方面的缺陷并伴有思维障碍,可是,他们的感、知觉可能是正常的。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行为表现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行为表现 一、人际交往问题及表现: 1.课间同学们都到室外活动,可他不去参加,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发楞。他不愿和同学们一起玩,即使去活动也不遵守游戏规则。 2.行为难以捉摸,喜怒无常,经常打人骂人,或经常动手动脚威胁别人,狂妄、粗暴。3.上课不认真,作业不完成,课堂不守纪律,经常胡胡闹。 4.不懂交往规则,不善于处理交往中出现的问题,缺乏责任感。 二、逆反心理的行为表现: 1.犯错误后不能诚恳的接受老师的批评,总会歪着头斜着眼,满脸的委屈或是不在乎,还会不断的顶嘴,辩解的理由总有很多,离开老师时嘴里会不住的絮絮叨叨表达不满。 2.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行,喜欢在课上或课下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样子,用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如:怪叫或做鬼脸,毁坏班级或自己的物品,上课坐不住和别人说话,甚至对同学和老师进行报复。 三、小学生厌学心理表现: 1.课堂上不听老师讲课,总是打哈欠,昏昏欲睡。听课时不是在玩东西就是跟别人小声讲话,一枝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节课,当老师提问他时,他还不知道老师问的是什么问题。 2.做作业时不专心,有的把字写的歪七扭八、乱七八糟,字迹很难看清,甚至有的学生抄袭别人的作业。 3.做事不主动,磨磨蹭蹭拖拖拉拉,想着无关的事、看着无关的事,不做该做的事。4.课间活动行为冲动、动作张扬,经常一听到下课铃就往外跑,直到上课铃响才恋恋不舍满头大汗的回到教室,即使憋得难受该上厕所,他也不会回来。 四、入学的不适应表现: 1.被送到学校父母要离开时,拉着父母衣服舍不得离开,甚至哭鼻子。 2.来到学校后,不是头疼就是肚子疼,感觉学校的饭菜饭菜不可口,学校的床铺不舒服,最盼星期六或是放假日的到来。 3.在校时不愿和老师同学交流不爱说话,不断给家来打电话,一打电话就会哭叫,并让父母接他回家。 4.自己的事情解决不好,比如吃饭前、饭后要去洗手,清洗自己的衣物,整理自己的床铺等。 五、注意力不集中: 1.上课的时候,不认真听讲,经常东张西望或是发呆。有时爱做小动作,如玩钢笔、捏橡皮、抓耳挠腮、身体乱动、听到外边的声音就会转头等。有时老师提问也不回答,不愿出声不举手,看书时会跳字跳行,朗诵时丢字添字,爱看漫画书,不喜欢阅读文字书。 2.做事粗心大意难以持久,不能像别人一样认真有序的进行,往往是边做边玩,一件事没做完又去干别的事,常常出现粗心大意的错误。 3.在生活中常常丢三落四,如找不到课本,忘记了作业,弄丢了衣服,摔坏了钢笔等。【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表现讲解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表现 中学阶段是中学生心理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关键阶段。由于于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是一个独立性和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而且又处于青春发育时期。所以中学生中出现的不正常心理状态很多,诸如狂想心理、害羞心理、性心理等。对此,教育工作者应掌握和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形成稳定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善于面对人生,面对挫折,成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一)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常见的问题 1、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心理矛盾。 在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这些矛盾如果不能很好解决,将不利于自我意识的确立和.个性的发展。这些矛盾主要表现为: 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由于初中生生理发展迅速,促进了中学生心理的成熟。这个时期的孩子产生了强烈的“成人感”,独立自主性发展很快,他们极力想争取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独立自主地位和新的权利,想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这个年龄段被称为个体发展的“心理断乳期"。但是,由于这一阶段的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都还不够成熟,主观愿望和成人感与客观实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各个方面对成人还有较大的依赖性,所以,中学生常处于独立性与依赖性相互矛盾的状态之中。 强烈的活动需要与能力发展不同步的矛盾 中学生显得活泼好动,精力旺盛,参加各种活动的需要较为强烈,但他们相应的能力发展水平还相对滞后。两者互不适应的矛盾如果适度,会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否则会出现各种消极

后果。例如,有的学生若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而导致活动失败,就很轻易产生挫折感,从自信甚至是自负走向另一个极端——自卑。 交往性与心理闭锁性的矛盾 中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交往需要很强烈,渴望与人交往,希望得到老师与同学们的帮助和理解。但是随着内心世界秘密的增多、自尊心的增强以及个性的明朗化,他们越来越表现出一种特有的心理闭锁性,即不愿将自己的秘密、体验轻易告诉别人,从而构成交往性与闭锁性之间的矛盾。中学生们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通常是寻找朋友或者记日记。 个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中学生大都对未来有无限的憧憬和美好的向往,常常想像自己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理想我”。但是中学生的想像中幻想成分居多,他们的“理想我”往往脱离实

常见的儿童心理异常行为

儿童在生长发育期,爸爸妈妈们除了要注意孩子身体的发育,更要注重孩子的心理教育。 有些孩子的心智发育水平在同龄孩子面前会显得跟不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平时及时的观察和预防。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常见的儿童心理行为异常的五大障碍表现。 1.五大心智障碍 智力发育障碍 在发育期间儿童的智能显著低于同龄儿水平,同时伴有明显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障碍,这种小孩看上去很幼稚,表情呆滞,有的孩子有很特别的面容,还可能伴有一些畸形,遇上这种情况应马上到医院去检查,以尽早治疗。 学习障碍 这种孩子智力正常,在早年可能有一些不明显的语言和运动发育上的问题未引起重视,小孩主要表现为阅读障碍,拼写障碍和运算障碍,因此学习成绩差。若自己的小孩有这类问题也应及时到医院检查,以进行特殊矫治。 缺陷多动障碍 这类小孩智力正常,表现为不分场合的多动,但注意缺陷是实质问题,由于注意缺陷影响听课效果,所以学习成绩很差,这种情况也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和矫治。 语言发育障碍 小孩理解语言和说话延迟或理解和说话能力不如正常儿,智力发育在正常范围,应尽早到医院或专业机构进行语言训练。 发育协调障碍 这种小孩自幼运动发育落后,大运动,精细运动不协调,平衡功能也很差,如容易摔跤或者拍球和书写困难,甚至口腔、舌体等运动不协调还可导致进食、说话和阅读困难,智力发育可在正常范围,如发现自己的小孩有这类问题应也尽早到医院或专业机构进行训练。 2.其他行为问题 (1)吸吮手指 婴儿吸吮手指是一种正常现象,以后随年龄增加,对外界环境的兴趣增加,对自身刺激的注意力减少,吸吮手指的行为会自行消退。一岁后,若小孩仍然经常吸吮手指则属一种不良的行为表现。造成这种行为不消退的原因有:与人交往、玩耍过少,饥饿时未及时哺乳等。 专家建议: 在小孩出生后就应经常给小孩讲话,因2-3个月的小孩特别喜欢注视正在说话的人脸,并对说话人的面部表情和口形进行模仿,当小孩5个月会抓物体和对外界环境的兴趣明显增加时,应经常给小孩玩玩具,并常带他们到户外去玩,去接触其他小孩,饥饿时应及时哺乳等。总之在他们醒着的时候应有丰富多样的生活环境,这样他们才会将对自身刺激的注意力逐渐转向周围世界。 (2)咬指甲 咬指甲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不良习惯。多发生于3一6岁的小孩,症状可持续至青春期。咬指甲的发生常与家庭不和、心情矛盾、精神过度紧张等有关。多数儿童可随年龄增加自行消失,少数人可持续至成年期。 专家建议: 防治这种不良习惯主要应改善和消除造成儿童精神情绪紧张的一切因素。严重者或较大儿童应到医院进行矫治。 (3)倔强 2~3岁小孩,在意志开始发展的早期阶段有一些违拗和反抗心理属正常行为,对不利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笔记2017年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 四大重点:一精神病性问题;二神经症性问题;三泛化;四压力。 精神障碍(disorder not desease)症状:①幻觉;②妄想;③显著的兴奋和活动过多;④并非由抑郁或焦虑引起的严重而持久的社会性退缩:不敢见人,无法上班上学,严重的把自己封闭在房间里,不接电话,持续指半年以上。抑郁不是精神病性的;⑤显著的精神运动性迟滞。木僵,丧失主动性,摆什么姿势就什么姿势;⑥紧张症性行为:单调反复持续地重复某个动作。神经病特指神经症,是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存在着持久而尖锐的心理冲突,如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抑郁症和躁狂不是神经症,而是心境障碍。 心理咨询师不做精神病的诊断,只进行鉴别,可以针对精神病患者开展工作,但只是辅助性的。心理咨询师不能把帮助求助者消除负性情绪作为咨询目标,因为有些负性情绪是必须的。咨询师只能咨询不健康的负性情绪,帮助求助者发现自我不足,自我成长。 第一节变态心理学概述 (296) 一、心理活动的正常和异常在人群中会永远并存。⑴人的心理行动存在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两个方面,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⑵即使是心理异常的人(或精神障碍患者),他们的心理活动也不完全是异常的,(因此也不能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活动一定都偏离常态

的)。⑶精神异常群体的比例较小。心理异常的人经过系统治疗,异常部分也能得到改善或完全被矫正。 二、《国际疾病分类》ICD-10关于精神病性的描述,精神病性也只用于描述存在下列症状的情况:幻觉;妄想;显著的兴奋和活动过多;并非由于抑郁或焦虑引起的严重而持久的社会性退缩;显著的精神运动性迟滞;紧张症性行为 三、“精神障碍”=异常心理,如果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则称之为精神病性问题。 第一单元变态心理学的对象 (296) 一、变态心理学的定义: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二、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如何定义心理异常,心理异常的①发生、种类、性质和特点、具体表现形式以及②心理异常造成的痛苦体验、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损伤,等等。 三、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研究对象相同、侧重点不同。1.变态心理学: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心理异常发生、发展的影响;2.精神病学:医学分支,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转归、预 1、天才的推论——公元前400年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体液说,有害的体液流入大脑,包含了“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现代心理学判断的雏形 2、公元5世纪到16世纪宗教神秘主义占绝对优势,心理异常完全被看作是魔鬼的俯身,治疗的方法是驱魔、魔法服剂、宗教仪式等 ?3、公元17世纪中叶神经科学的发展。1861年法国医生布罗卡发现运动性失语区,帕斯德对身体疾病提出“细菌理论”。 4、19世纪和20世纪初,自然科学诞生后,人们对变态心理学的新见解有:①把心理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起来,变态心理学只能融在精神病学之中;②促使用唯物的思维对待心理异常的问题。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两个命题、五个推断、三个原因) 1.精神分析理论解释异常心理现象的两个基本命题: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性的冲动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2.弗洛伊德推演出的五个判断 ⑴心理动力—力比多:人类的生物本能(力必多)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称为力比多(libido) ⑵性心理三个发展阶段:力比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的3个发展阶段:①口欲期;②肛欲期;③生殖器期 ⑶心理结构和人格结构:心理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相对应的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⑷人格结构的活动原则: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 ⑸防御机制:为防止冲突引起焦虑而具有的防止焦虑的能力(压抑或克制能力) 3.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三个原因) (1)“固着”:①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发展的充分和必要条件;②如果某个阶段接受的刺激过多或过少,会使“性心理”的发展受到挫折;③造成“性心理”发展“固着”,导致造成未来人格的异常。 (2)“焦虑”:“自我”必须随时随地的学习外部世界,理性的处理“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所以我们体验着焦虑。 (3)“压抑”:为防止、消除焦虑,必须学会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或者冲突矛盾。如果压抑力量不足,让冲突、矛盾,或者说让非理性冲破防线,体验到痛苦。但压抑住了也未消失,冲突和矛盾会隐藏到潜意识中,如显性梦、隐性梦、口误或失误等,以扭曲的形式表达出来,就产生了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 (二)行为主义的解释 1.行为主义的研究路线:通过动物实验的结果,进而演绎和推论人的心理,再以人为实验对象,研究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