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的原因是精英集团主张资本主义

苏联解体的原因是精英集团主张资本主义
苏联解体的原因是精英集团主张资本主义

苏联解体的原因是精英集团主张资本主义

来源:观察者网作者:大卫·科茨

按语:本文节选自《苏联解体的原因是精英集团主张资本主义》的后半部分。

1991年夏天,我在莫斯科同一个叫尼库拉亚夫的苏共高级干部交谈,他在世界上的许多热点地区工作过,估计是个克格勃成员。我问他:“你是不是一个共产主义者?”当时苏共还存在。他说:“我是一个共产党员,但不是一个共产主义者。”我听了感到不可理解。现在我清楚了,他的回答明确无误地揭示了苏联解体的思想基础问题。

这里顺便说一下,那些想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前苏共精英们并没有想错,如今俄罗斯最富有的人正是当年党内的精英。比如切尔诺梅尔金,80年代他当过苏联天然气总公司的总经理,1992年后天然气公司私有化了,切尔诺梅尔金摇身一变成了天然气股份公司最有实力的控股人,他控制着全世界40%以上的天然气资源,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几个人之一。前苏联共青团中央书记科尔科夫斯基也利用自己的职位创办了一家大银行,把原属于人民的财富变成个人的财产。

关于苏联解体事件,还有许多诱发因素。如1989年至1991年的煤矿工人大罢工,叶利钦和他的盟友们巧妙而充分地利用了这个斗争。再就是党和政府的媒体控制权落入了企图实行资本主义的知识分子手中,以及民族矛盾和围绕议会选举展开的各种斗争。但从根本上说,是精英集团自身的问题。

下面我想说明的是,为什么一个由党的精英集团和城市知识分子组成的联盟竟能不顾广大苏联人民的反对而推行资本主义道路呢?我认为,在苏联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下,广大人民确实在生活上得到了很多好处,但在政治上是比较被动的,缺乏政治权利。当精英联盟要搞资本主义时,他们不能采取有效的抵制措施来捍卫社会主义制度。当然,在叶利钦掌权初期,也还是顾忌到人民对制度的选择,他在各种公开讲话中尽量掩盖其真实观点,不暴露准备建立资本主义的企图,而是说要通过改革引入市场经济,逐步消灭政治精英的特权,这与一些公开讲要在苏联进行一场资本主义革命的人比,无疑是一种最廉价的欺骗。

社会主义的苏联解体了,这并不说明社会主义已经失败,也不证明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更优越。相反,要把一个农业社会转变为一个工业化社会,最优越的制度仍然是社会主义制度,这已为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后的历史所证实。人民选择社会主义,不仅在于更有利于社会发展,而且在于这个制度有利于实现最大范围和最高程度的社会公正。苏联解体的教训在于,一个由少数精英管理下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旦老一代革命家过世,很难保证继承者们不想通过实行资本主义而为自己获得更多的好处。我相信,社会主义在经历了一个长过程的发展后,会逐步解决上述问题,真正实现大多数工农群众不仅有受教育的权利,有劳动的权利,还有直接参与和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这样的社会主义肯定比资本主义优越,而且必将作为一种持久的社会制度而存在。

关于美国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有人认为由于里根时期大幅度增加军费而迫使苏联也搞军备竞赛,结果把自身的经济拖垮了。如果这是里根政府为了炫耀削弱共产主义的政绩,那就无可非议。如果是对历史负责,那么我就要告诉大家,据美国的资料显示,80年代苏联军费开支绝对数是增长较大,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例与50 年代是完全相同的。应该说,对苏联的解体,美国和西方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主要不是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而是以自由主义为代表的意识形态非常有效地渗透到了苏联知识分子和党的干部的思想中。1991年,美国经济学家研究了苏联经济学家的思想倾向,并将其与英国经济学家比较,发现他们更拥护市场化和私有化。其实,苏联经济学家接受的不过是最简单、最天真的19世纪的自由主义观点。

1985年,迫于苏联社会十年来日渐增长的社会经济危机,苏联领导人着手开始改革。六年后,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土崩瓦解,在此废墟上分解成俄罗斯和其它国家,并加紧建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从危机到改革,从改革到崩溃,一步紧似一步。这是一个还相当年轻的社会制度,直到不久前看起来还很稳定,现在竟已面目全非。这在历史上是非同寻常的。在正常情况下,一种社会制度只要在若干大国站稳了脚跟,除非暴力摧毁或者战败,从来没有突然垮台的先例。美国在三十年代所经历的大萧条显然比七十年代中期开始的苏联危机要严重得多,但是并没有导致政治经济崩溃。世界资本主义虽然在大萧条中受了沉重打击,但是所有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设法生存了下来,接受了改革,但并不触动基本制度。

为什么1975-1985年的苏联危机以及随后的改革尝试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局?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对于全世界的左派都是至关重要的。无论你是否承认前苏联的社会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然而很多左派都承认,其中有社会主义的基本成分: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领域的计划调节,保证充分就业,以及向工人提供一定范围的社会经济权利的福利。但是,高度集权的国家和经济制度使社会畸形发展,没有真正的公民自由,也不存在民主程序。这些畸形发展可以看作是非社会主义关系的存在引起的,有些来自资本主义,有些则是封建主义。

要解释社会主义在前苏联的解体,就要分析1985年以后在苏联及其最大的继承国俄罗斯改革的演变过程。改革所释放的力量摧毁了社会主义制度,并且企图通过目前的“休克疗法”一举建成资本主义。

改革是怎样开始的?

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尽管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消极因素,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形成以后至七十年代中期,仍然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它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形成了一代高度教育程度的人口,工人享受高度的社会保障。有必要指出,直到七十年代中期,社会主义制度仍然能够进一步缩小与发达资本主义的经济差距,苏联及其盟国已无可争辩地成为美国及其盟国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势均力敌的对手,在包括科学技术和体育在内的许多领域显示了巨大的成就。在1975年谁要是说未来属于社会主义,那是颇为言之有据的。

但是,七十年代中期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发生了转折。从此以后,社会陷入了危机,经济增长率下降,与西方资本主义的技术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东西方之间的生活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社会崩溃的迹象与日俱增(犯罪特别是青少年犯罪,酗酒,腐败),国内的政治抗议活动在增长。在随后的十年中,所有这些危机的征兆都更加严重了。因此,正是迫于日益深化的危机,戈尔巴乔夫才在1985年勉强当选为苏联共产党总书记,他并不隐瞒自己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他能够战胜比较保守的竞争对手,这表明最高领导层意识到只有尝试某种新的出路才可能摆脱正在加深的危机。

1987年,戈尔巴乔夫写了《改革与新思维》,阐述了他对危机的分析及其解决方案。在这本书中,他罗列了苏联经济的各种弊病,诸如原材料浪费,效率低下,技术陈旧和集权管理和僵化。戈尔巴乔夫指出,危机不仅资本主义有,“历史经验证明,社会主义社会也不能保证……不发生重大社会政治危机”。他指出,苏联危机的根源在于苏联建立的社会主义的特殊形式所包含的缺陷,特别是“管理方面的过度集中,忽视人的利益的丰富的多样性,低估人民在公共生活中的积极作用……”。戈尔巴乔夫认为,这种制度的根本缺陷是缺乏民主;出路就在于“社会一切领域的广泛的民主化”。他强调,改革的结果是“巩固社会主义,而不是用另一种制度来代替它”。

如果分析一下戈尔巴乔夫的主张的具体的经济改革措施,就会发现他并没有一套前后一贯的方案,而是在两个不同的方向之间犹豫不决。一个方向,是实行经济制度民主化。包括企业的民主化和计划制度的民主化。另一个方向是在经济中引进更多的市场因素。

所有现实世界中的现代经济都是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经济。没有哪个制度只有市场或者只有计划。至少在表面上,最初的改革计划意在建设一种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的计划和民主的企业居于主导地位,市场只起次要作用。在这个最初的计划中当然不会有鼓励私有化的内容。事实上,戈尔巴乔夫写道:“社会主义及其公有制基础,为经济进步提供了本质上无限的可能性。”但是,让社会主义与市场相调和是不那么容

易的,随着改革的发展,改革计划中的市场化因素日渐膨胀,越来越有影响,直至主宰了改革本身,于是,坚持公有制的初衷被放弃了,代之以推行“私有化”。不是改革社会主义和使之民主化,改革变成了以资本主义代替社会主义的过程。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改革变质的阶级原因

苏联解体及其转变为资本主义乍看起来可以归因于外部压力,在社会主义者看来尤其如此。来自世界资本主义的压力在整个苏联社会的历史上都存在。但是,恰恰是在苏联及其盟国最终实现了与资本主义世界的军事均势、彻底打破了西方以武力征服灭亡社会主义的迷梦以后,这些国家走向了崩溃。无法想象,中央情报局连在美国大门口的菲德尔·卡斯特罗都消灭不了,竟有能力策划把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搞垮。

外部压力始终是事态进程中的一个因素,但是起主要作用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内因。本文的基本论点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尝试导致了一个倾向于向资本主义过渡的社会集团和阶级联盟的形成。正是由于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非民主性质,这个亲资本主义联盟才得以羽翼丰满,利用改革引起的愈益混乱的政治经济形势,亲资本主义联盟夺取了政权,现在正企图贯彻自己的意志。

改革一开始,最高领导层就面临一个问题,怎样使一个从未按民主方式运行过的制度民主化,又怎样自上而下地实现民主化。第一步是实行公开性,也就是舆论自由,包括官方传播媒介在内。公开性的目的是为预期的经济改革创造条件。要发挥人民的主动性,要实现经济制度民主化,要使人民投身于经济改革之中,就有必要公开讨论社会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公开性造成了大鸣大放的局面。

公开性的发动者始料未及的是,公开性导致“市民社会”在苏联开始形成,五花八门的政治观点纷纷在传播媒介上亮相,政见各异的松散组织初步形成。民族主义,反犹太主义和反社会主义,亲资本主义的观点,与其他观点一样,公开亮相。谁能用最刻薄的方式批评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谁就能博得许多人的同情。

1989年,当局着手进行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在全国以半自由的方式选举了新的人民代表大会、一部分市政府和州政府,反对派在选举中的胜利让共产党丢了脸,反对派公开批评共产党,其中一些人公开批评社会主义,对于好几代人来说,“社会主义”就是共产党统治下的现存的社会主义制度;所以,反社会主义观点风靡一时,尽管绝大多数群众所坚持的仍旧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观。

苏联社会中的三个主要的社会集团拥护走资本主义道路。第一个,也是最弱小的一个,是新兴企业家阶级,经济改革的起步给小型私人企业,主要是商业、服务业和农业企业,带来了机遇。在苏联社会中原已存在着一个非法和半合法的商人阶级,其中一些人非常富有。这个阶级现在日渐壮大,并且有了一个比较合法的地位。他们开始组织起来,在公共事务方面积极争取自身权益,他们的自身利益要求扩大私人企业的活动范围并增加其行动自由。然而,直到当时他们还仍然是一个不太重要的利益集团。

第二个积极拥护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集团是绝大多数知识分子。苏联知识分子在政治上相当软弱,它的绝大多数对当局俯首贴耳,只有极少数人站在反对派立场上,公开性和民主化才使知识分子成了一个非常有影响的集团。记者和电视评论员突然有了报道他们想报道的内容的广泛自由。作家、艺术家、演员和学者在新的条件下有机会向公众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知识分子为数不多,但极富煽动力,在公开选举中很多知识分子竞选成功。

令人惊奇的是,有这么多俄罗斯知识分子真诚地信仰资本主义。其中很多人,迷信那种理想的、充满了十九世纪色彩的资本主义。在他们看来,那是一个经济自由和一切人机会均等的社会,米尔顿·弗里德曼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可能比在纽约和波士顿有更多的支持者。这部分地是一种意识形态现象:与旧制度联系在一起的意识形态衰落了,很多知识分子走向了另一极端。如果官方传播媒介过去没有完全讲真话,真话也许就是他们过去所听到的反面。

但是,在这背后还有着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由于对外开放,知识分子们发现,在资本主义的西方,他们的同行在差不多所有的方面都享受高得多的生活水平。也许更重要的是,他们发现西方的学者和知识分子比较而言更有特权,这种看法一般来讲是正确的,尽管经常有所夸张。莫斯科的知识分子经常向西方同行抱怨自己的物质生活只比蓝领工人好一点或差不多或一样,以此作为社会不公正的证据。

但是,如果只有企业家和知识分子拥护资本主义,他们永远也夺取不了政权。第三个主要的拥护资本主义的社会集团,是一部分、很可能是绝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特权阶层,主要的中央政治经济管理部委中的领导集团的绝大部分都倾向于资本主义,这或许让人惊讶。但正是这个集团才使亲资本主义联盟有了如此强有力的社会政治实力。

除了圣彼得堡市长安托莱·索布恰克以外,所有主要的资本主义拥护者过去都是前政治经济特权集团中的高级官员。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尤里·阿法纳西耶夫,他是俄罗斯议会民主俄罗斯阵线党团的领袖,这个阵线是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在议会中的主要支柱,阿法纳西耶夫从前是高级党校校长,还是《共产党人》杂志的主编,《共产党人》是苏共理论刊物。叶利钦同样出身特权阶层,还有他最亲密的顾问、著名的“自由市场”派的莫斯科市长加夫里尔·K·波波夫,也来自前特权阶层。

1991年7月至8月间,在一次去莫斯科的旅途上,我得到了一份关于在勃列日涅夫的孙女的别墅举行的周末宴会的第一手报道。这份报道说明了苏联共产党的主要头目的家庭是如何蜕变的,这集中表现在那次宴会上。根据这份报道,所有参加宴会的人过去都是旧制度下的高级官员,现在都是企业家。过去苏共的首席理论家苏斯洛夫的孙子,现在是一个银行家,他所在的银行正从国有制转变为合资股份制;勃列日涅夫的孙女成了一个女企业家;有趣的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持不同政见者萨哈罗夫的儿子也出席了宴会,他也当上了企业家;其他出席者都来自合资企业或者贸易公司。他们的豪华拉达小汽车已经换成了梅塞德斯-奔驰,他们唯一感到遗憾的是现在比过去辛苦一些。

为什么有这么多旧特权集团的成员倒向了资本主义呢?很多研究者发现,在最近的几十年,特权集团的绝大部分早已不再相信他们统治的制度是什么工人国家,他们看破红尘,一味追求权力和特权,在他们升官发财以后,他们越来越感觉到自己所享受的这点物质特权,要是与资本主义西方社会的统治者比起来,就太可怜了。西方传播媒介详细报道了已经公开的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元首昂纳克的度假别墅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苏联集团中最富的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所拥有的度假别墅,也比不上一个小有发迹的美国牙医所拥有的同类别墅。

特权集团的很多成员显然已经不再相信官方的意识形态,从他们自己的利益出发,一旦这个社会面临何去何从的紧要关头,他们便倒向资本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使他们不仅能管理生产资料,而且能拥有生产资料,并且可以公开积聚巨额个人财富。除了大大提高他们绝对的和相对的物质生活水平以外,他们还可以把自己的地位直接传给后代,不必像在旧制度中那样还要靠个人关系网。

不仅旧特权集团的个人成员,甚至旧制度的一些组织机构,也对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心向往之。1991年,《读者文摘》打算在莫斯科发行俄文版。他们没有选择前持不同政见者或者新资本家做业务伙伴,而是选中了进步出版社、国际书店和第一模范印刷厂(当时是共产党的一个机构)。所有这些伙伴都是当局的支持者。在《读者文摘》俄文版的第一期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关于美国无家可归者的十个神话”的文章,企图抹杀无家可归者是美国的一个严重问题。

以上事实说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有着重要的区别。当资本主义面临大萧条的危机时,作为统治阶级的资本家倾注全力拯救这个制度,因为另一种制度与他们不共戴天,社会主义意味着他们永不再能作威作福。像资本主义一样,社会主义国家也有一个统治集团,它统治着社会并在其中占有特权地位。但是,与资本主义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统治集团不拥有生产资料。而且,根据官方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国家的统治集团在管理经济和政府时要无私地服务于劳动人民的利益。由于这个制度是不民主的和集权

主义的,工人在名义上是社会的主人,实际上根本不能像法律所规定的那样作为统治阶级发挥作用。俄国革命的领袖们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工人国家;在他们离开人世以后,意识形态和传统使社会主义国家在很长时间以后仍然保留了很多社会主义特征。

但是,这个统治集团并不想在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棵树上吊死,更不用说什么传统。社会的彻底民主化很可能把统治集团的绝大多数从他们的高位上赶下来,还会减少领导岗位所拥有的特权,工人阶级必定能从社会主义民主化中得益。但是工人阶级不掌握支配事态发展的权力。工人阶级唯一能做的选择就是在统治集团的不同派别中选择其一,叶利钦一伙凭着反对旧制度和许诺支持社会民主化,一度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夺取了政权。但是,在叶利钦当选总统以后,他的所作所为证明他正是旧特权集团中那些把资本主义看作自己最好出路的人的领袖。

各种各样的偶然事件和主要人物的个性都在事态发展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其中根本的结构性因素是,社会主义没有能形成一个与之利害共存的统治阶级,这样的统治阶级应能保卫自己所统治的社会。一旦社会陷入略微严重一些的社会经济危机,统治集团的绝大部分马上抛弃旧制度,倒向资本主义。如果这种分析是正确的,这就说明为什么这样一个表面上看起来稳定的和比较成功的社会经济制度竟然如此迅速和如此平缓地垮台了。

经济问题、外部压力和民意

拥护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社会集团联盟直到1991年仍没有取得统治地位。1990年3月的选举使亲资本主义分子掌握了各共和国的立法机关,当上了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市长。这一年7月,叶利钦退出了共产党,抗议经济改革踟躇不前。经济改革的主调还是社会主义改革,但是正在改革方向。1991年,经济“市场化”和企业“私有化”突然成了主要口号。

在俄罗斯,“私有化”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意义模糊的口号。对于一个西方人来说,私有化显然意味着把国有企业变为股份制或个人所有的私人企业,较好的译法是“非国有化”,因为“私有化”这个词在俄罗斯不过是意味着使企业脱离中央政府的管辖,但是并没有决定新的所制形式是怎样的。很多人支持私有化是希望国有企业转变为雇员所有、雇员管理的企业。俄罗斯的大部分左派支持这条道路,其中一些人认为这最终将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蓝图。雇员所有制的拥护者实力强大,导致俄罗斯议会在1991年夏季通过私有化法令时加进了鼓励雇员所有制的条款。但是,叶利钦集团反对这种私有化,而渴望按照通常的资本主义的意义实现工业私有化。

经济形势对于从社会主义改革到照搬资本主义的转变起了重要作用,必须注意到目前在苏联各继承国的经济绝境仅仅是不久以前才开始的,当时社会主义的关键制度已经解体。在改革的头五年,苏联的经济还在增长,尽管是缓慢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在1985年是0.9%,1986年是4.1%,1987年是1.3%,1988年是2.1%,1989年是1.5%,只是在1990年国内生产总值才出现负增长,是-3.7%,1991年,据估计国内生产总值下降13.0%。

1990年经济初步萎缩,很可能是在改革方向上越来越僵持不下的结果。1990年2月,苏共中央决议放弃宪法保障的党对权力的垄断。同年7月,以叶高尔·利加乔夫为首的老近卫军与戈尔巴乔夫公开决裂,同月叶利钦退出共产党。尽管政治形势日益动荡,1990年苏联取得了历史上最好的农业收成,但是由于囤积大增,一些食品出现短缺。

1991年亲资本主义联盟有了足够的力量,迫使中央控制生产和分配的旧制度瓦解,经济开始崩溃。1991年7月1日,取消了国家计划委员会和物资部,国家订货和经济计划制度宣告终结。但是,他们还没有力量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于是,旧的经济联系被破坏,新的经济联系尚未到位,在生产和分配系统中出现了越来越大的混乱,中央计划不再协调经济,但是市场力量尚未发育成熟。

经济走向崩溃,加上民族主义甚嚣尘上,各共和国离心离德,联盟解体的阴影笼罩着苏联。1991年夏天充满了危机的气氛。8月政变就是这种种气氛的产物。政变失败使叶利钦一伙在苏联摇摇欲坠之际夺取了统治权,先是清洗了共产党,然后排挤了戈尔巴乔夫。一旦大权在握,叶利钦就可以无所顾忌地施展他向资本主义过渡的纲领了。(1991年秋天联盟的最后瓦解很大程度上是由叶利钦的权力欲决定的,各共和国之间紧密的经济联系使各共和国很想留在联盟以内,1991年7月戈尔巴乔夫说服了大多数加盟共和国签定一项新的联盟条约。但是,在政变失败以后,叶利钦在俄罗斯掌权,然而在俄罗斯以外他并不具备替代戈尔巴乔夫在联盟内地位的支持基础。因此,叶利钦宣布联盟不复存在,为了肯定这一点,他匆忙与另外两个斯拉夫共和国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组织了“独联体”,联盟最后寿终正寝。)

从社会主义改革转变为向资本主义过渡主要是内因起作用,但是外部压力也在火上浇油,这种外部压力来自西方各大国政府和他们控制的国际金融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还有他们周围的经济顾问,如综合顾问杰弗里·萨赫斯。这些外部势力要求苏联及其继承国迅速取消计划制度、公有制、社会福利、生活必需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补贴和就业保障。他们要求立刻放开价格、国有企业迅速私有化、取消政府信贷和给企业的补贴、大大减少政府的社会开支、自由贸易、外国资本自由进入和可兑换卢布,叶利钦和他的经济灵魂、第一副总理盖达尔全部接受了上述方案。

支持这些建议的是如下许诺,如果接受了这些建议,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援助:债务重新安排或者豁免,低成本信货,直接给予硬通货和商品,以及西方和私人投资。在前苏联的经济形势逐步恶化以后,巨额外援的诱惑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在围绕经济改革的方向展开的国内政治斗争中,如果某一方能切实保证一旦走上了它所主张的道路就可以得到几十亿美元的外部财政支持,这肯定使它在政治斗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相反另一种计划,如果要在某种程度上保留社会主义,就把西方援助拦在大门外了。

有人可能认为,从社会主义改革转变为向资本主义过渡不仅是自由选举政府的结果,人民欢迎资本主义,新当选的领导人体现了人民的愿望。但是,这种解释与有关人民对经济的看法的证据相矛盾。1991年5月,一家美国民意测验机构在包括俄罗斯联邦在内的几个国家中做了广泛的民意调查。俄罗斯人在回答他们希望什么样的社会时,在回答者当中,12%选择“一个沿着我们过去走过的道路的社会主义社会”,42%选择“一种更民主的社会主义”。所以,54%的大多数选择某种类型的社会主义。另外27%选择“一种改良资本主义,例如瑞典”,只有19%选择“一种自由市场资本主义,例如美国或者德国”。但是,亲资本主义的领导集团显然正走向最后一个方向,仅仅得到少数俄罗斯人的支持。

这次调查还发现,俄罗斯人民强烈支持政府所有制。在回答哪一类活动由国家经营,或者由私人公司经营,或者两者并存时,绝大多数赞成银行(52%),重工业(79%)和广播电视(79%)完全由国家经营。大多数赞成消费品制造业或者完全由国家经营(25%)或者将国家和私人经营结合起来(53%),唯一大多数人赞成完全由私人经营的经济活动是农业(75%),甚至饮食业也只有42%的人赞成完全由私人经营。

显然,走向资本主义并不是人民愿望的反映,倒不如说是不顾人民的反对。一名俄罗斯议员,原来是叶利钦的支持者,在1991年11月告诉笔者,大约70%的议员都反对叶利钦政权的经济计划。这位议员说,议会以多数票通过叶利钦的计划,是违背议员们的本意的,是叶利钦威迫的结果,他仗着俄罗斯民选总统的地位为所欲为。

转载者:石台中学张新国 2013·9·27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认识

考点:苏联解体的原因及认识 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起许多问题和矛盾;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危机;西方国家长期的“和平演变”等。 认识: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说明苏联模式受挫,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中国已探索到正确道路。 例题11991年12月25日,红蓝白三色旗取代了镰刀锤子红旗,这标志着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赫鲁晓夫的改革 C.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答案:D 解析: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答案D。 例题2下列各项对苏联历史经验的总结,不正确的是() 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是造成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 B.戈尔巴乔夫应对苏联的解体承担责任 C.改革不能放弃党对国家的领导权 D.苏联解体证明社会主义不适合俄罗斯 答案:D 解析:苏联解体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不适合俄罗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都是苏联解体的原因,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是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不能放弃党对国家的领导权。答案D。 1.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A.斯大林模式的僵化 B.西方推行和平演变政策

C.戈尔巴乔夫推行错误的思想和路线 D.“八一九事件”的爆发 2.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是() A.军事力量的削弱 B.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 C.苏共党内斗争的尖锐化 D.戈尔巴乔夫改革 3.下列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斯大林模式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B.和美国的军备竞赛消耗了苏联的国力 C.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败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D.西方的和平演变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 4.以下关于苏联解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列宁主义的失败 B.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C.斯大林模式的失败 D.国际工人运动的失败 5.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但若改革背离了国情则将给国家的发展带来影响。20世纪80年代,因改革失败而最终导致了国家性质改变的国家是() A.苏联 B.中国 C.美国 D.日本

苏联解体的原因分析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结业论文》 西方人看苏联解体的原因 学院:研究生部 班级:建研111 姓名:李佳 学号:2201100468 日期:2011年11月

西方人看苏联解体的原因 摘要:西方学术界对苏联解体原因的研究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特征,在研究苏联解体原因的过程中,西方学术界也形成了不同的派别,以笔者所接触到的资料,按分析方法将其分为总体分析法和个案分析法两大类。在此,本文拟就有关著作和文章的观点进行综述。 关键词:苏联解体;西方学术界;原因分析;意识形态 苏联演变曾经被人们称为20世纪的“历史之谜”。西方学术界对苏联解体原因的研究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特征,许多评论也未必切中要害,甚至有违苏联解体过程中的历史事实,而只是西方意识形态的直接反映。但是,西方学术界对苏联解体原因的研究在学术上依然有一定的积累,包括有一些精辟的见解。在研究苏联解体原因的过程中,西方学术界也形成了不同的派别,以笔者所接触到的资料,按分析方法将其分为总体分析法和个案分析法两大类。在此,拟就有关著作和文章的观点进行综述。 一、苏联解体原因的总体分析 总体分析是指一些西方学者从总体的角度深人进行分析,强调多种因素综合造成了苏联的解体。这种观点认为苏联解体是多种内生条件和外生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在分析内生条件时,一些学者分别论述了作为政治领袖的戈尔巴乔夫、经济战略的失败、反对派的作用、国家的转型失败、体制弊端、意识形态问题、民族问题、帝国过度扩张等因素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并且强调了这些因素的相互影响。苏联剧变中首要的因素是现存社会主义在同西方的经济竞赛中失败了。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苏联的中央集权经济不能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并驾齐驱。假使苏东的经济发展成功了,人民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对民

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

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 ——我们应该如何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 1991年12月25日,苏联,一个拥有着2241万平方公里领土面积,一个拥有2.8亿人口,一个拥有两千万共产党员的百年大党,一个曾经横跨欧亚大陆的超级大国轰然倒塌。苏联解体之后这20余年来,作为与之意识形态类似、国情社会构架相近的中共也以各种视角解读这场重大的政治变动。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一个当时世界第二强国忽然间就土崩瓦解了呢?从苏联解体中我们到了怎样的教训?我们应该如何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 通过课堂老师的讲解和在网上的查阅学习,我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是有多重因素的,但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窥探一二。 一、苏联东欧国家历史上长期积累的问题是深层次的原因,为解体留下隐患 在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大量提拔亲信,苏联政坛形成了以勃列日涅夫为核心的特权阶层。贪污、盗窃和将国家财产据为己有的现象非常普遍,行贿成风,生产效率低下。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后半部分,被称为苏联的“停滞期”和“僵化期”。贪污腐败的盛行不仅给国家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对苏共党风以及社会风气也产生了极大影响。此时,苏联已经积重难返。 二、戈尔巴乔夫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直接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上台,他试图扭转这种停滞僵化的局面,进行了非常激烈 的革。为了缓解经济困难,他首先进行经济改革。但是这些改革措施,缺少宏观决 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加上戈尔巴乔夫仍没有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继续优先发展 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滑坡。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1988 年起,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人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苏共内部

苏联亡党亡国的第一个重要原因:否定党的领袖,否定党的历史 “欲灭其国,必先灭其史”。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他们从否定斯大林到否定十月革命,从否定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到否定苏共的光荣历史。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中咒骂斯大林是“凶手”、“强盗”、“赌棍”、“俄国最大的独裁者”、“混蛋”、“白痴”等,把一切最丑恶、最肮脏的语言加在斯大林头上。同时诬蔑斯大林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战前“丧失警惕”,战争爆发后“惊惶失措”,战争中“靠地球仪指挥”。苏共二十二大后,赫鲁晓夫又把斯大林遗体从列宁墓中移出火化,进一步造成党内和群众的思想混乱,并且为帝国主义攻击苏共提供了炮弹。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走得更远。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一股“重新评价历史”的运动,从否定斯大林开始,继而攻击和诽谤列宁,歪曲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最后否定苏共70年的执政历史,右派在把斯大林灵墓搬出红场之后,把列宁的墓也要移出莫斯科红场。从否定斯大林到否定列宁,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苏联历史,否定党的领导,终于导致了苏共党亡政息。 苏联亡党亡国的第二个重要原因: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失去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在理论上背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全党失去了正确的理论指导,造成党内外思想的混乱和社会政治动荡。赫鲁晓夫上台后大反斯大林,说斯大林是俄国历史上最大的独裁者,提出了一系列偏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这样一来,整个苏联舆论、社会心理、思想界就开始发生变化,把苏共党员以及苏联人民的思想搞乱了,也为后来戈尔巴乔夫搞“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埋下了伏笔。赫鲁晓夫改变党和国家的性质,提出“全民党”、“全民国家”,搞“工业党”、“农业党”,造成了严重混乱。勃列日涅夫虽然对赫鲁晓夫时期的一些错误进行了调整和修正,但基本上坚持了没有赫鲁晓夫的赫鲁晓夫路线。而且当时的苏联的宣传体制很僵化而此时,讲到西方就是一片漆黑,什么都不好;讲到苏联就一片光明,什么都好。这显然不实事求是。西方国家却利用巧妙的宣传方式加紧对苏联进行和平演变让苏联老百感到苏联自己的宣传假大空,而西方宣传似乎还有可信之处,苏联的意识形态渐渐地就发生了变化。正是在勃列日涅夫时期,指导思想上的教条主义、修正主义不仅使苏联经济出现停滞,而且滋生了一批瓦解苏共的亲西方的政治人物。到戈尔巴乔夫散布“新思维”的时候,彻底背弃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他的“新思维”即在赫鲁晓夫“全民党”和“三和一少”路线的基础上,建立“民主社会主义”,其实质就是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否定社会主义。他强调:“新思维”就是促进“多元化”,放弃“意识形态限制”和“精神垄断”,打破“一切理论的局限”,实质上就是打破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此,他和西方帝国亲如一家,和撒彻尔夫人、梅杰、老布什打的火热,修正主义思潮在全世界泛滥开来。苏联国内的党政军大权被修主义和资产阶级所窃取,党政军中的布尔什维克已经无能为力了。《居安思危》一书中提到戈尔巴乔夫1999年在土耳其安卡拉某大学的一次讲话中说:他一生的目的就是要毁灭苏联政权和共产主义。再到叶利钦在装甲车上振臂一挥时,就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失去人心就是意识形态防线崩溃的标志。 苏联亡党亡国的第三个重要原因:党风败坏、严重脱离群众 党的作风体现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列宁时期,非常注重党的作风建设,严格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廉洁奉公,反对官僚主义,反对脱离群众。列宁强调:哪里有群众,就一定要到哪里去工作。列宁坚决反对特殊,以身作则。他经常在办公室接待来访群众。据苏联人民委员会接待室统计,仅在1922年10月2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经验和教训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经验和教训 苏联解体已近十五年了,但是关于“苏联解体经验教训”这个问题的讨论仍不失现实意义,特别是苏联解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经验教训和借鉴意义。实际上关于这个问题只有找到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才能真正汲取其教训。 1989年至1990年,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急转直下的政局变化,令全世界为之瞠目。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波兰、罗马尼亚、民主德国、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纷纷易手。执政40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下野。伴随着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东欧国家的剧变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各国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第一,历史原因。二战后,东欧八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为了对抗美国的冷战攻势,苏联强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在政治上,苏联要求东欧各国的执政党按照它的旨意部署行动计划;在经济上,苏联的经济体制成为可奉行的唯一的社会主义模式。第二,改革失败。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旧模式的框架,成效不大,东欧各国的党和政府最终脱离了群众,这是东欧各国发生剧变的主要原因。第三,关于外部原因。首先是苏联方面的因素。二战后,苏联对东欧国家的高压控制。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面对苏联的衰落进行战略收缩,苏联对东欧的政策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戈尔巴乔夫为了缓和同美国与西欧的关系,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和平演变”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基本战略。80年代初,西方国家加紧了这一战略的实施。在东欧剧变过程中,西方国家进一步协调行动,采取了利用各种传媒,宣扬西方价值观念,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苏联和西方的因素,是东欧剧变的重要原因。 1991年8月14日,苏联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条约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这一条约的签订,不仅意味着苏联国家体制将面临重大变化,而且意味着对民族分离活动的让步和认可、苏联瓦解的开始。苏联的解体,既有其长期的历史原因,也有其复杂的现实原因。第一,关于历史原因: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存在的不适应商品经济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积重难返的突击发展重工业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不健全;民族政策中的错误;对外关系中的霸权主义和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的政策。第二,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是造成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纠正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失误,其宗旨应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戈尔巴乔夫推行的路线和政策之所以造成混乱和苏联的最终解体,根本原因在于其政治改革的指导思想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第三,关于外部原因。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应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和平演变”战略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是任何社会主义国家不能掉以轻心的。其二,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所凭借的,归根结底是其所拥有的经济实力。 只有从苏联解体中汲取教训,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才有借鉴意义,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在此,我认为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和借鉴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苏联解体的原因与后果

苏联解体的原因与后果 Б.Н.米罗诺夫 (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堡历史研究所,俄罗斯圣彼得堡) [摘 要]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领导人Б.Н.叶利钦、乌克兰领导人Л.М.克拉夫丘克和白俄罗斯领导人С.С.舒什克维奇签署了别洛韦日协议,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是20世纪世界史上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这大概是大多数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对此的一致评价,而其他所有有关苏联解体的原因、后果等问题则一直是激烈争论的对象。 [关键词]苏联解体;原因;后果 [中图分类号]K 5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06)03-0074-05 [收稿日期]2006-05-08 [作者简介]米罗诺夫(1942-),男,俄罗斯联邦萨拉托夫人,俄罗斯科学院研究员,圣彼得堡大学教授,主要研究俄 国社会史。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 1990年3月,在全苏的全民公决中,大多数公民赞成保留苏联并对其进行改革。临近1991年夏天,改革联邦国家的新联盟条约已经准备好。但国家的统一没能保留住,苏联解体了。原因何在?为此,我们将最详细地解释研究者们的观点。 1.侵害了民族利益的一体化做得太过火。苏 联作为联邦国家成立于1922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实质上,它越来越变成由中央操纵的、共和国之间和联邦主体之间差异被消除的、单一制的国家。共和国之间和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多年一直被忽视,已发展到不可解决的地步。在改革年代,当民族冲突变得激烈、民族危机出现时,中央仍视而不见,一直拖到1990—1991年,才决定解决。民族矛盾的积累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2.经济一体化的危机。在苏联形成的统一的 国民经济综合体保证了各共和国的经济一体化。但随着经济困难的增多,经济联系开始中断,各共和国出现了自我孤立的趋势,而中央对此事态的发展尚无准备。 3.不合理的、错误的民族建设。民族问题的 解决应在文化自治的框架下,而非在民族主权的框架下进行。苏联是在承认民族自决权的基础上成立的。这个联邦是按民族—地域原则而不是按地域原则建立的。在1924年宪法、1936年宪法和1977年宪法中都载有各加盟共和国主权的准则。 这就决定了民族因素在苏联政治社会领域的结构形成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按民族—地域原则组成的联邦里,民族精英的低效率的权力体系被合法化,即按民族原则创建的加盟共和国享有国家主权。在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进程中,各共和国的民族精英们轻易地把自己的名义上的国家变成了独立的国家。 4.共产党的危机、苏联的政治体制立足于硬 性的中央集权之上。其实际的载体与其说是国家,不如说是共产党。苏联共产党的危机,苏共领导作用的丧失、苏共的解散,必然导致国家的解体。 5.意识形态的危机。联盟的统一和完整在很 大程度上是由它的意识形态统一来保证的。共产主义价值体系的危机造成了精神真空,民族主义思想乘机填补进来。 6.民族精英的背叛。苏联在其存在的最后几 ? 47? 2006年6月西伯利亚研究Jun.2006第33卷第3期 SI BERI AN ST UDIES Vol.33No.3

试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2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公共管理学院08级行政管理二班0803030045许尔杰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戈尔巴乔夫用整整十二分钟读完了他那份《告苏联同胞书》,从此由列宁创建,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了近七十年的苏联解体了。曾经一度称霸全球的强大的苏联帝国,就像是一座高高垒起的积木,只是经人轻轻一点就在突然间轰然倒塌了。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并未过经战乱,自身又是如此地强大,怎么会一下子就解体了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顷刻瓦解,令全世界震惊,成为20世纪社会主义史上难解的“历史之谜”。二十多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少学者从多方面探讨苏联解体的原因,形成多种观点。本文就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进行再探索。 一、众说苏联解体的原因 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年来众说纷纭尚无定论,主要有下面几个方向: “葬送说“这一观点认为戈尔巴乔夫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叛徒,是乱党乱国的罪魁祸首,是他葬送了苏联的社会主义事业。 “和平演变说”该观点认为苏联演变的主要原因是西方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结果。 “民族矛盾说”有人认为,苏联解体是苏联实行大俄罗斯主义,对内搞霸权主义的结果。苏联演变的过程也是苏联民族关系日趋紧张、民族矛盾日益激化、民族分立日见增长的过程。 “上层自决说”这种说法认为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来自苏共内部,“是苏共的上层精英在对苏联的发展方向进行讨论所做出的决策结果”。 “经济没搞好说”该观点认为,苏联剧变中首要的决定因素是现存社会主义在同西方经济的竞赛中失败了,特别是在最近的技术革命期间,苏联的中央集权经济不能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并驾齐驱。 “斯大林模式说”这种说法认为苏联演变的原因是由于实行“斯大林模式”的结果,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窒息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阻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 “错误路线说”该观点认为苏联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是党的主要领导人推行错误的

对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其教训的探究

对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其教训的探究(3569) 从十月革命的胜利,苏联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的列宁时代、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的斯大林时代、锐意改革斯大林模式的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代、彼得大帝式风格推行新思维改革的戈尔巴乔夫时代,至此,苏联这个世界上社会主义老大哥国际巨人,再也经不住自身孱弱体质的震动,轰然坍塌了,世界也为之一震,两强争霸的局面突然只剩下了美国这个超级大国。苏联的背影渐行渐远,但我们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走向繁荣的道路上,不得不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深思,系统、深入、条理的分析和总结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其深刻教训,对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道路、执政党建设、如何处理和对待民族问题、正确方针路线政策的制定等方面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由列宁一手创建的、拥有1900万成员的苏联共产党毁于一旦,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两大超级大国之一苏联的瓦解,这一现实让世界为之震惊,也引发了世人的反思和深省,原苏联各个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欧美西方国家的学者和政治家纷纷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不断的分析和阐释,试图还原苏联历史发展的最本质的脉络和苏联解体的真实原因。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各国学者也从各个角度对这个问题作了全方位的思考。但原苏联学者和政治家、西方学者和我国学者在对苏联解体的全面分析中,尤其是历史定位、传统、国家利益的不同,对解体原因的分析研究也各有其侧重点。从总体上看,在原苏联学者对苏联解体原因所做出的分析中,大部分学者倾向于认为西方国家实施的和平演变政策和国内民主派的夺权,构成了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西方的主流观点认为,苏联解体是一场民族分离运动,是苏联各民族之间利益冲突的必然结果;我国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的解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有学者认为,苏联经济没有搞好是苏联解体的终极原因。近年来,随着俄罗斯等国际学界对这个问题研究展开,以及大批苏联历史新档案不断被解密,国内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关注热度有增无减,研究范围更为广泛,从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地缘学等各个角度谈到苏联解体的原因。无论是从学术理论上,还在现实的借鉴作用上,研究苏联解体的原因对我国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民族矛盾的激化与联盟解体

苏联解体原因浅析

苏联解体原因浅析 摘要: 1991年12月,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十几年来,对于苏联解体的原因,国内外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不少见解,这些见解包括外因论、苏共中央罪责论、斯大林体制错误论、特色文化缺失论、民族政策是失误论、生产力发展滞后论、政治腐败决定论等。这些见解从不同视角力图探讨苏联解体的原因,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我本人看来,苏联解体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结果,因此,我将会从历史根源、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三个主要的方面来多角度综合分析苏联解体的起源。 关键词:苏联解体根本原因重要原因外部因素 引言: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是在十月革命的炮声中轰轰烈烈地登上历史舞台,在二十世纪的历史长河中昂首挺胸地走了70 多年。可是在不到10 年就迈进二十一世纪的门坎之即,这个与美利坚相提并论的超级大国倾刻间就散了架子,不仅社会制度从社会主义迅速向资本主义制度演变,并且这个国家本身也随着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另立门户而成往日黄花。1991年12月25日19点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那为苏联几代人所熟悉的印有镰刀锤头图案的红色苏联国旗,在暮色中悄然降下,这标志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史已经终结,从此不复存在。 为什么苏联这个强盛多年的红色帝国会如此下场?苏联解体不是偶然的,它是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一、苏共在思想意识和政策方面的失败是根本原因。 导致苏联解体这场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苏共的失败,而失败的首先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苏共后期部分领导人纵容或直接鼓吹指导思想上的多元化,结果导致党内思想混乱,从而导致了经济的下降、社会矛盾的尖锐、民族的分裂,也为敌对势力和西方思想的渗透打开了大门。 首先,苏在党在理论上背离了马列主义,失去了正确理论的指导,失去了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造成党内外思想混乱和社会政治动荡。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上台开始,苏共就失去了正确理论的指导。具体表现为:一方面,苏共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了。在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科技革命迅速兴起,苏共领导人却视而不见,党的理论没有新的发展,理论工作长期处于停滞状态。马克思主义不能用以解决现实问题,出现反马克思主义的倾向也难应对。另一方面,赫鲁晓夫提出的“全民国家”、“全民党”,不符合苏联社会仍然存在阶级的现实;讲“三无世界”(没有战争、没有武器、没有军队)完全是一厢情愿,反而麻痹了党和人民。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是一脉相承的。从赫鲁晓夫开始,苏共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一直存在误区,对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也没有搞清楚,一度认为已经进入了“发达的社会主义”,提出“15年建成共产主义”。到戈尔巴乔夫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鼓吹“民主化”、“公开性”,实际上是以野蛮的、强盗的方式破坏社会主义。虽然公开宣传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但实际上制定了违背马克思主义的路线,实行错误的对外政策,加上党的领导干部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搞特殊、搞腐败,人民群众从不满发展到怀疑马克思主义和对党不信任,而这种情绪又总是被敌对势力所利用,造成了严重后果。 其次,苏共放弃了对思想领域的控制,出让了文化舆论阵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通过因特网、CNN和好莱坞等思想宣传工具不断的向苏联选出自由、民主的观念,最终导致苏联民众观念的变化,为后来苏联的解体而转向资本主义打好了思想的基础。同时,在对内宣传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失误。苏共向人民简单地宣传苏联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但人们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跟宣传的不一样,反而对苏共的宣传产生了怀疑,为人们接受西方的思想买下了祸

前苏联解体:原因和经过

前苏联解体:原因和经过 来源:刘培的日志 原因分析: 一.体制僵化、经济衰退是根本性的原因 在苏联,这一伟大的社会实验曾经取得过辉煌,但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史称“斯大林模式”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和集权的体制。这种体制,为应对国内外紧张局势,能集中一切人力、财力、物力,适应备战和应战的需要,取得工业化和增强国防实力的显著成果,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使苏联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然而这种体制严重背离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压抑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加上它在政治上无情地消灭各种反对派和压制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严密控制,使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麻木的状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时代主题逐渐向着和平与发展转移,这种体制使经济发展缓慢,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更加严重,制度性的弊端进一步凸现。显然,这种体制不但不能完成把俄国建成现代化民主国家的历史性任务,反而使俄国在同资本主义的世界性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性原因。 二. 领导人因素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如果说此前几年人们还相信苏共的新生是可能的,党将能帮助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改革。那么,“在1990年这种希望几乎完全消失了”。而在1991年,人们甚至认为:苏共已成为“敌视公众利益的力量”。[16]戈氏的民众支持率直线下降:1989年12月民意调查显示:戈氏的支持率尚过半数达52%,但1990年1月这个数字降至44%,5月降至29%,12月降至19%。1991年初,政府支持率只有13%,而至3月份,则再创新低点,支持率不到8%。[17]与此同时,对现实极度不满的人民群众开始大规模游行、集会和示威,他们公开打出了“打倒戈尔巴乔夫!”“打倒苏联共产党!”等标语口号。[18]至此,苏联政府坍台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三.外部原因与苏联演变 不容忽视的是,自戈尔巴乔夫改革以来,东西方交流大幅度增加,使苏联人民得到一个了解西方、与西方国家生活水平作比较的机会,由于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存在短缺经济,使国内民众看到自己国家与西方世界的差距,增加了对本国当政者的不满和对西方生活方式的向往,从而为西方和平演变打开了方便之门。 有学者还认为,西方大国除有计划地对外渗透、进行和平演变外,特别提到美国诱使苏联扩军备战,开展两国间的军备竞赛,使国家财力过多地投入国防军事预算,加剧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特别是勃列日涅夫时期穷兵黩武,发动侵略阿富汗战争,使国防军事开支猛增,国内各类矛盾积聚,成为苏联解体原因之一。 四.腐败导致党衰国亡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教教训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教教训 滚滚历史长河,是整个人类社会进步历程的真实写照,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体现。伟大的马克思曾经说过,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体现。人类社会最终将迈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共产主义。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进入社会主义的国家,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老大哥。由世界第一大党执政长达七十余年,政权组织深入基层,同时还是世界革命的先行者和领导者,国力昌盛,科技发达,人民自信,在全世界都有自己利益,是唯一一个可与超级大国美国相抗衡另一个超级大国。然而,1991年12月25日,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戈尔巴乔夫辞职为标志,这个由列宁创建,这个让西方世界望而生畏的国家在经过七十年的历程后解体了。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 前苏联的解体是20世纪影响深远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如此强大的红色帝国为什么会在短短几年中轰然倒地呢?对此问题,我们必须从苏联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寻求其真正原因。 内部原因: (1)领导层的高度集权主义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最基本特征就是高度的集权,这个特征表现为高度的政治经济体制和统一的思想意识形态和严密的社会舆论控制。苏联成立之前商品经济很不发达,小农经济明显占主体地位,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以后,采取的单一的公有制,优先发展重工业,管理权经营权统一,指令性计划经济造成的结果就是社会矛盾的爆发。人民要求发展生产力,提高生活水平,减少官僚阶层腐败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人民群众看到苏联生活水平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东欧一些国家和亚洲的许多国家,与其声称的超级大国地位极不相称。 (2)党组织建设的薄弱

苏联解体原因剖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1月/3日/第003版 国际问题 《莫斯科大学学报》转载我学者文章 苏联解体原因剖析 编者按 我国不少学者经过对苏联解体、苏共亡党历史教训的认真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苏联解体的最主要原因是自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共领导集团开始直到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领导集团为止逐渐脱离、背离乃至最终背叛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利益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致。这些观点是否符合苏联解体的实际呢?最近,俄罗斯理论界对中国学者的上述结论做出反映。2007年10月,俄罗斯科学院主席团对我院李慎明副院长任总撰稿的《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教育参考片解说词做出评介,明确指出:“《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课题,严谨地分析了苏联解体和苏共灭亡的原因及其历史教训,得出了不少有勇气和警示性的结论。”在国际学界有影响的《莫斯科大学学报·历史卷》2007年第4期,登载了我院吴恩远研究员题为《苏联解体原因》的文章并加按语,表明俄学界对中国学者在这个重大问题上研究观点的重视。现将《莫斯科大学学报·历史卷》按语和转载的文章刊登如下。 《苏联解体原因》 吴恩远 按:苏联解体这一事件在中国的政治和学术精英中引起相当程度的震动。《苏联解体原因》被列入国家最为重要的研究题目范围。相当多的学术研究机构、科研人员投入了对这个题目的研究,举行了一系列公开的和不公开的会议,发表了众多对此问题不同观点的文章和著作。 绝大部分中国学者否认苏联解体是必然的这个观点。他们认为: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在于以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等人为首的苏联共产党领导人所奉行的政治方针的结果。但到现在为止,中国学者关于社会主义的某些理论问题、关于苏联的内外政策、它的政治精英人物的活动、关于苏联在1980年代所发生的事件及其对苏联解体的影响等等看法,实际上俄罗斯学术界知之甚少。 吴恩远教授是著名的中国历史学家,是苏联和俄罗斯历史学研究的专家。他曾长期担任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现在担任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同时还是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会(副)会长。 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历史学博士В.Г.布罗夫教授 (以下为正文) 苏联解体已经十余年,但围绕“苏联解体原因、教训”的争论在学界,特别在中国学界至今没有停息,甚至存在截然对立的观点。可见这个问题的讨论仍不失现实意义,特别是在导致苏联解体的因素及其后果仍对当今世界产生影响的时候。 在改革时期离开了国家领导岗位后,戈尔巴乔夫承认:“本来可以用另一种速度改革党和国家联盟,应强调社会计划,强调社会福利问题,解决人们关心的问题。”他说,“失去了人们的支持,就失去了主要的资源,就会出现冒险家和投机家。这是我犯的错误,主要的错误”。 一、关于苏联解体的主要因素 一般来说,都肯定苏联解体是由综合性的因素造成: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因素;既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因素:既有政治经济的、也有思想文化等方面因素。主要分歧焦点在于:是历史原因(即70年的斯大林模式),或者是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等人所起作用)在其中起了主要作用。

苏联解体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苏联解体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苏联,于1922年12月20日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外高加索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合并而成,其后又陆续有国家加盟。在其第一任领导人弗拉基米尔·列宁于1924年去世后,约瑟夫·斯大林取得了领导权,领导国家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使苏联一度成为全欧工业生产值最高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与美国一同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被称为“超级大国”,同时占领了东欧国家,扶持了卫星国。其于1991年解体,由叶利钦领导的俄罗斯联邦继承了其主要的军事、经济及国际地位。 苏联虽然已经不存在了,但它留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启发。本文主要浅析苏联解体的原因以及对当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启示。 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 1、苏联模式。苏联模式最最要的特征就是高度集权,高度的政治经济体制和统一的思想意识形态以及严密的社会舆论控制。苏联成立之前,商品经济并不发达,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但苏联成立之后却采用单一的公有制,重工轻农,经济发展基础薄弱,高福利、高消费水平更加导致经济这也就导致上世纪80、90年代,苏联名为世界超级大国,但是其人民的生活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东欧和亚洲的许多国家,更别说与其主要对手美国相比。同时计划经济体制局限性也导致了经济的发展。 2、戈尔巴乔夫错误路线和政策 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的改革思想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社会发展方向,推行的路线和政策造成了苏联社会的动荡与混乱。他在上台之初就推出“辛纳屈主义”政策,放弃勃列日涅夫主义,减少对东欧国家内政的干涉,尤其是停止了武力干预。这个政策导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于1989年内发生了一系列剧烈的“政治地震”,加速了苏联解体。 3、苏共党组织建设很薄弱,这也是苏共失败的主要原因。党员腐败、质量低下,不能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失去了保卫自己推进党内建设的组织力量。同时,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出台了不允许在企业、农村、学校等基层单位建立党组织的法律,结果造成基层组织大幅度萎缩,失去了群众基础。许多干部和党员丧失了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迷失了方向。更有许多党员入党只是为了仕途上的发展和捞到利益。这样的党,是无法引领这个“超级大国”的,尤其是非常复杂的大国。 4、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从苏联成立之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对社会主义苏联进行了持续的和平演变。通过各种手段笼络苏联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导致苏共内部分裂出亲英美派。同时苏联对人民简单的宣传资本主义一切都不好反倒使一部分人感到实际和宣传的不一样,对苏共的做法产生了怀疑。 5、宪法条文中给予了加盟共和国自由脱离苏联的权利。我认为这也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这样的宪法不足之处就在于一旦遇到困难,我可以自己退出,不受你制裁,导致了苏联解体前期各加盟共和国情绪纷纷低落,彼此依赖性经不住考验,最终导致整个盟体崩溃瓦解。 上世纪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了,留给了现在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不应该只是感慨,更应该从中受到启发。 首先,国家统一绝不容许侵犯。戈尔巴乔夫“辛纳屈主义”政策就违背了国家统一不容侵犯的原则,必要的武力手段是解决分裂的最好方法,而该政策却放弃了,再加上宪法规定的各加盟国可以选择退出,这从一开始久给苏联解体埋下了隐患,所谓大难临头各自飞形容这在合适不过了。凡违背国家统一的行为都应该坚决制止,必要时采用武力手段。 其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领导。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放在首位。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必然就要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且一切是从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出发。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结底体

苏联解体的原因是精英集团主张资本主义

苏联解体的原因是精英集团主张资本主义 来源:观察者网作者:大卫·科茨 按语:本文节选自《苏联解体的原因是精英集团主张资本主义》的后半部分。 1991年夏天,我在莫斯科同一个叫尼库拉亚夫的苏共高级干部交谈,他在世界上的许多热点地区工作过,估计是个克格勃成员。我问他:“你是不是一个共产主义者?”当时苏共还存在。他说:“我是一个共产党员,但不是一个共产主义者。”我听了感到不可理解。现在我清楚了,他的回答明确无误地揭示了苏联解体的思想基础问题。 这里顺便说一下,那些想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前苏共精英们并没有想错,如今俄罗斯最富有的人正是当年党内的精英。比如切尔诺梅尔金,80年代他当过苏联天然气总公司的总经理,1992年后天然气公司私有化了,切尔诺梅尔金摇身一变成了天然气股份公司最有实力的控股人,他控制着全世界40%以上的天然气资源,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几个人之一。前苏联共青团中央书记科尔科夫斯基也利用自己的职位创办了一家大银行,把原属于人民的财富变成个人的财产。 关于苏联解体事件,还有许多诱发因素。如1989年至1991年的煤矿工人大罢工,叶利钦和他的盟友们巧妙而充分地利用了这个斗争。再就是党和政府的媒体控制权落入了企图实行资本主义的知识分子手中,以及民族矛盾和围绕议会选举展开的各种斗争。但从根本上说,是精英集团自身的问题。 下面我想说明的是,为什么一个由党的精英集团和城市知识分子组成的联盟竟能不顾广大苏联人民的反对而推行资本主义道路呢?我认为,在苏联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下,广大人民确实在生活上得到了很多好处,但在政治上是比较被动的,缺乏政治权利。当精英联盟要搞资本主义时,他们不能采取有效的抵制措施来捍卫社会主义制度。当然,在叶利钦掌权初期,也还是顾忌到人民对制度的选择,他在各种公开讲话中尽量掩盖其真实观点,不暴露准备建立资本主义的企图,而是说要通过改革引入市场经济,逐步消灭政治精英的特权,这与一些公开讲要在苏联进行一场资本主义革命的人比,无疑是一种最廉价的欺骗。 社会主义的苏联解体了,这并不说明社会主义已经失败,也不证明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更优越。相反,要把一个农业社会转变为一个工业化社会,最优越的制度仍然是社会主义制度,这已为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后的历史所证实。人民选择社会主义,不仅在于更有利于社会发展,而且在于这个制度有利于实现最大范围和最高程度的社会公正。苏联解体的教训在于,一个由少数精英管理下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旦老一代革命家过世,很难保证继承者们不想通过实行资本主义而为自己获得更多的好处。我相信,社会主义在经历了一个长过程的发展后,会逐步解决上述问题,真正实现大多数工农群众不仅有受教育的权利,有劳动的权利,还有直接参与和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这样的社会主义肯定比资本主义优越,而且必将作为一种持久的社会制度而存在。 关于美国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有人认为由于里根时期大幅度增加军费而迫使苏联也搞军备竞赛,结果把自身的经济拖垮了。如果这是里根政府为了炫耀削弱共产主义的政绩,那就无可非议。如果是对历史负责,那么我就要告诉大家,据美国的资料显示,80年代苏联军费开支绝对数是增长较大,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例与50 年代是完全相同的。应该说,对苏联的解体,美国和西方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主要不是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而是以自由主义为代表的意识形态非常有效地渗透到了苏联知识分子和党的干部的思想中。1991年,美国经济学家研究了苏联经济学家的思想倾向,并将其与英国经济学家比较,发现他们更拥护市场化和私有化。其实,苏联经济学家接受的不过是最简单、最天真的19世纪的自由主义观点。 1985年,迫于苏联社会十年来日渐增长的社会经济危机,苏联领导人着手开始改革。六年后,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土崩瓦解,在此废墟上分解成俄罗斯和其它国家,并加紧建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导致苏联解体的主要因素

导致苏联解体的主要因素 一个泱泱大国在短短的时间内分裂为15个独立的国家,这在世界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咎其原因,既有内在的,又有外在的,它是政治、经济、民族等诸多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 (一)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淡化了党的领导,使联盟失去了固有的凝聚力 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以后,很快便提出了“改革与新思维”的所谓治国方略。1987年又提出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打破障碍机制”。1988年在苏共第19次全国代表会议上,戈尔巴乔夫提出苏联原来的政治体制是“自上而下发号施令的官僚主义政权”,必须“彻底打碎”。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公开性”等思想的影响下,1989年3月苏人代会和最高苏维埃通过决义,修改苏联宪法第6条,取消了宪法中有关苏共“是苏联社会领导力量和指导力量,是苏联政治体制以及一切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的核心”的条款。1990年在苏共28大,戈尔巴乔夫进一步提出要“重新认识”苏共在社会中的作用,他认为苏共是“行政命令体制的核心”,说“苏共几十年来只为专横的官僚体制服务”,必须予以“根本改造”,为此,苏共28大决定放弃党的“政治垄断地位”,“把政权转交苏维埃”,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苏共只能和其它政党平等地进行“自由竞争”,这就最终结束了苏共在国家政权体制中的领导作用,由于苏共组织受到削弱,党内思想混乱,人心浮动,致使大批党员退党,社会动荡,反共活动猖獗,苏共在苏维埃政权中长期形成的凝聚力荡然无存。到1990年底,全苏非正式组织已由年初的6万个发展到9万个,许多非正式组织单独或联合组成政党,同苏共内部的反对派和从苏共退出的反对派人物协作,夺取了一些加盟共和国、市、州的部分或全部权力。1991年8.19事件之后,戈尔巴乔夫又借口苏共参与了“反宪法政变”,戈尔巴乔夫本人主动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要求苏共中央委员会“自行解散”,就此执政74年的苏联共产党被彻底摧垮,为苏联的迅速解体提供了先决条件。 (二)民族矛盾的日趋尖锐是苏联解体的内在因素 苏联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联邦制国家,全国共有大小民族130多个,其中俄罗斯族占51%,乌克兰族占15%,乌兹别克族占6%,其它人口超过100万的民族还有:白俄罗斯、哈萨克、阿塞拜疆、鞑靼、亚美尼亚、塔吉克、格鲁吉亚、摩尔多瓦、立陶宛、土库曼、吉尔吉斯、日耳曼、楚瓦什、拉脱维亚、巴什基尔、犹太、摩尔多瓦、波兰和爱沙尼亚族等。 十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有苏维埃政权宣布废除一切民族特权,使各民族一律平等,享有充分的民族自决权。列宁逝世后,斯大林为了使一些弱小民族享有自治权,在行政区划上分别设置了自治共和国、自治州以及自治专区(也称民族区),此后历届政府均把民族问题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先后成立了20个自治共

苏联解体的原因与教训探析

苏联解体的原因与教训探析 □向丽娟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人文学院,四川成都611745) 【摘要】 “苏联社会主义的建立是人类努力的英雄史诗传奇。”但是,到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苏联逐步解体。苏联解体 是20 世纪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之一,十余年来,人们对苏联解体的原因、教训的探讨一直在进行之中。 【关键词】 苏联;解体;原因;教训 苏联解体,主要是由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分析这些原因,对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改革的正确方向,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两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主要是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这部分内容既讲到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得出的不同结论,也重点讲了几个主要原因,第二部分是有关教训的一些论述。下面就具体的来看一下这两方面的内容。一、苏联解体的原因苏联解体伊始就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它的解体,这一直是政治家和学者们争论不休的话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立场、观点出发,阐发了不同的观点,可谓众说纷纭,见仁见智。粗略统计,10 多年来中外学者有关苏联演变的根本原因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12 种:“乌托邦说”、“原罪说”、“葬送说”、“和平演变说”、“民族矛盾说”、“上层自决说”、“经济没有搞好说”、“斯大林模式说”、“错误路线说”、“意识形态说”、“抛弃说”、“历史合力说”。另外,郭欣根在《苏联解体原因的十种观点述评》中对学术界关于苏联解体原因的十种观点进行了评析。这十种观点是:“外因论”、“苏共中央罪责论”、“斯大林体制错误论”、“特色文化缺失论”、“民族政策失误论”、“生产力发展滞后论”、“政治腐败决定论”、“多因素综合论”、“政治、经济、民族问题三因素决定论”、“悖反科技革命论”。这些观点众说纷纭,交叉包容。不过,大多数学者都把苏联解体看成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符合唯物史观的。因为马克思主义也认为,重大的历史事变都是一种“合力”的结果。但另一方面,如果从关键和主要因素角度分析,导致苏联解体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1、深层根源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而积累起来的问题和矛盾。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高度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这种体制不能充分发挥地方企业及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二,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不断地扩军备战,尤其是为了争夺核优势增加了巨额军费。严重削弱自己的势力而且败坏了社会主义的声誉,使自己处境日益孤立。其三,苏联各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长期没有处理好农、轻、重的比例关系。优先发展重工业,甚至以牺牲农业和轻工业为代价,造成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动摇了群众对社会主义的信心。有关苏联长期积累的问题和矛盾方面的论述有许多,这里只列举高放教授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高放教授在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时指出:俄国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第一个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但苏共始终未能掌握不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结果,苏联在匆忙宣布自己建成社会主义之后,又出现了三大矛盾,即“过左的路线和过度集权的党政领导体制与社会主义社会要求高速健康地发展生产力、发展民主自由的矛盾,党政军官僚特权集团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以及大俄罗斯主义势力与种族人民的矛盾”。苏共领导长期不认识、也无力解决这些矛盾,三大矛盾不断积累并最终激化,导致了经济、政治、民族三大危机的深化,最终酿成了1991 年的亡党、亡国、亡社。2、直接原因弋尔巴乔夫推行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这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明。(1)按照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路线来改造党,把共产党改变成了资产阶段性质的社会民主党。弋尔巴乔夫否定党的工人阶苏联解体的原因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