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女性形象(女性心理学角度)

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女性形象(女性心理学角度)
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女性形象(女性心理学角度)

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女性形象

摘要:明代杰出的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也是我国戏剧史上一朵艳丽的奇葩。作为《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杜丽娘有反抗精神,敢于追求真爱。作为一个女性形象,她敢于挑战父权,追求男女在社会生活中的平等,表现出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意义。

关键词:《牡丹亭》;杜丽娘;女性形象

明代杰出的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也是我国戏剧史上一朵艳丽的奇葩。作为《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杜丽娘有反抗精神,敢干追求真爱,早已成为人们心目中青春与美艳的化身,至情与纯情的偶像。学界对杜丽娘形象的分析有很多,有的从杜丽娘的生死为情的角度展开,有的从女性意识觉醒的角度展开,有的从杜丽娘与其他女性形象的对比来展开,却没有对杜丽娘的女性形象的分析,也没有涉及青春期女性心理和行为的角度。笔者认为,杜丽娘作为青春期少女,有其特殊性,应该被重视。本文拟从性别视角,青春期少女心理、青春期少女行为等方面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独特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意义。

一、从性别视角看杜丽娘的女性形象

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一直是文学研究界关注的对象,然而把性别和文学相结合,从女性主义角度剖析女性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引进之后的事①。在美国埃托奥和布里奇斯写的《女性心理学》中说“性指基于构成解剖和繁殖功能,个性作为女性或男性的分类,是男女基于生物学的区分;性别指女性或男性的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内涵,指对男女角色和行为的社会期待”②。性别的文化表征之一是女性和男性的刻板定型,即对女性或男性存在的刻板印象,认为某些特征、行为和角色更多的代表女性,其他的则代表男性③。

从这一理论来看,杜丽娘所处的社会时代认为“凡为女子,鸡初鸣,咸盥、漱、栉、笄,问安于父母。日出之后,各供其事”、“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④,很明显这些要求对女子的社会约束很深,也正因为有这些对女子的刻板定型,所以《牡丹亭》中的

①蒋小平.晚明传奇中女性形象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6,P2.

②埃托奥和布里奇斯著,苏彦捷等译.女性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P18.

③埃托奥和布里奇斯著,苏彦捷等译.女性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P22.

杜丽娘虽和春香一样的年纪,但自幼接触封建礼仪;虽然没有像春香那般勇敢单纯,但秉风貌,擅丹青、女红刺绣,知书识礼,是典型的大家闺秀,是封建礼教下的标准淑女。在那些所谓的良好的“家庭教育”下,杜丽娘的一举一动都充分地代表了当时的女子。这样的杜丽娘在当时颇具典型意义,她的前程也一目了然,即“他日到人家,知书达理,父母光辉”①。然而汤显祖却给予杜丽娘另外一种机遇:《诗经》中的《关雎》和色彩斑斓的后花园唤起了杜丽娘的觉醒,她十分憧憬和渴望爱情,以至于做起了“白日梦”。如剧中描写丽娘情欲觉醒的《惊梦》一出中, 【山坡羊】一曲丽娘自叙思春慕色之情:

【山坡羊】没乱里春情难遣, 蓦地里怀人幽怨则为俺生小掸娟, 拣名门一例里神仙眷。甚良缘, 把青春抛的远! 俺的睡情谁见? 则索因循腼腆。想幽梦谁边, 和春光暗流转? 迁延,这衷怀那处言? 淹煎, 泼残生, 除问天!②

弗洛伊德《自我与本我》一书中,把人格划分为“三重人格结构”,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一大锅沸腾汹涌的兴奋”,它既不遵循逻辑的原则,也不能分辨善恶是非,“表达了个体有机体生命的真实目的,那就是满足它的先天需要”③。因而从这一理论来看年轻男女对情欲生活的思慕, 是一种生理需要,发端于生命本能。年轻男女思春慕色正如春暖花开一样的天经地义, 是任何人都禁杀不了的。作为读者,我们一方面要体会理解杜丽娘的慕色心理, 将杜丽娘) 看做一般女性 , 强调所有年轻女子思春慕色的正当性;另一方面则正视情色经验于女性人生的重要性, 敢于与礼教父权相抗争,正视女性存在的价值。

《女性心理学》中还提到一个术语——性别的社会建构,指与两性相关的特质、行为和角色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由许多人际的、文化的和社会的力量所形成的。简而言之性别是社会建构的,它由社会、文化和社会价值观所形成④。我们生活在强调性别的社会,我们对女性和男性的理解都会明显地受到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影响。这一理论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杜丽娘的惆怅无奈、委屈和痛苦与当时的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相联系。如剧中【皂罗袍】曲词所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⑤

各种色彩艳丽的花开得如此美丽,却只有“断井颓垣”来欣赏,美丽的春光如果无人欣赏,就白白浪费了。杜丽娘借此自比,感叹自己如花的容颜却没人爱恋,渐渐地意识到青春的美丽

①汤显祖著,翁敏华,尤华点评.牡丹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P8.

②汤显祖著,翁敏华,尤华点评.牡丹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P34.

③弗洛伊德著,林尘等译.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6,P183.

④埃托奥和布里奇斯著,苏彦捷等译.女性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P18.

和可贵。但生活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家庭下,杜丽娘意识到了幸福也无能为力,只能发出发出了“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③的长叹。她叹的不是满园的春色,而是自己即将逝去却又无力自主的青春年华以及如花般绽放的容颜。死而复生后的杜丽娘一改往日的惆怅无奈,据理力争,如最后一出<圆驾>中:当父亲拒不认女还指她为“花妖狐媚”时,她勇敢地说出“眼前活立着个女孩儿,亲爹不认。”

①。在金銮宝殿陈述情由时也毫无俱色。可以说,此时的杜丽娘已由一个“嫩脸娇羞”的少女成长为为幸福抗争的觉醒女性,展现出一个勇敢的女性形象。这种争取幸福的胜利也是对女性自我意识的宣泄。

所谓女性意识,一般指女性对自身作为女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在杜丽娘所处的封建男权社会里,女性意识表现为打破男性社会对女性的传统定义和刻板印象,以及对男性权力的质疑和颠覆,同时又关注女性的生存状况,审视女性心理情感和表达女性生命体验。《牡丹亭》中杜丽娘活着时不能做到的事情,在死后却做到,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强烈讽刺的同事,主张女性情欲自主, 强调女性才智不输于男子,以及文本中对于历史、文学、婚姻、医疗与生命情境等诸多方面的关注, 显示出了丰富的女性意识,也为我们展示出一个饱满的女性形象。汤显祖在刻画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时认识到女性在父权社会下的存在, 能认同女性作为人与男性有同等的价值, 关怀女性的特殊人生境遇与生活福祉,显示出清醒的女性意识。所有这些, 无疑对深化《牡丹亭》的内在意蕴和丰富杜丽娘的女性形象, 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二、从青春期女性心理看杜丽娘的女性形象

女性心理学认为,青春期(puberty)是指从性器官成熟到出现繁衍能力的人生阶段。这个时期不断增长的性激素水平促进了第一和第二性征的发展。第一性征(Primary sex characteristics)是使女性进行繁衍成为可能的结构。第二性征(secondary sex characters)是性成熟的标志,它们并不直接参与繁衍②。《牡丹亭》中杜丽娘自叙道:

“天呵, 春色恼人, 信有之乎! 常观诗词乐府, 古之女子,因春感情, 遇秋成恨, 诚不谬矣。吾今年已二八, 未逢折桂之夫; 忽慕春情, 怎得蟾宫之客?昔日韩夫人得遇于郎, 张生偶逢

崔氏, 曾有《题红记》、《崔徽传》二书。此佳人才子, 前以密约偷期, 后皆得成秦晋。吾生

于宦族, 长在名门。年已及笄, 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 光阴如过隙耳。可惜妾身颜色如

花, 岂料命如一叶乎! ”③。

①汤显祖著,翁敏华,尤华点评.牡丹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P134.

②埃托奥和布里奇斯著,苏彦捷等译.女性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P90.

从杜丽娘的自叙中,我们很明显地知道杜丽娘属于青春期女性。青春期女性有属于她们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下面我将从认同的发展与形成、自尊、认知能力等方面来探讨杜丽娘的女性形象。

青春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认同的发展,也就是说,决定我们是谁和我们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也有学者认为青春期认同的形成是指对一种人生哲学的认同。为了实现这种认同,青春期的孩子会慢慢显示出个性化①。杜丽娘由一个唯唯诺诺的官宦之家的千金小姐,发展到勇于决裂、敢于献身的深情女郎,在此基础上丽娘又转变为为情复生,据理力争捍卫幸福的觉醒女性,显示出杜丽娘作为青春期女性慢慢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的过程,也是杜丽娘作为青春期女性的认同的发展过程。

自尊是人们对自己的价值感。高自尊总是与健康的心理调节有关②。当女孩进入青春期时,她们开始意识到她们生长在一个不重视女性且认为“好女人”的刻板定型是美丽、讨人喜欢且不过分自信的族长社会。这就使女孩与她们把自己看做是过于自信的、独立的、率直的自我相矛盾。许多女孩通过对自己失去信心和压抑她们的思想、观点和感受(即“不发言”)来回应这种冲突③。这也是为什么女孩在青春期自尊下降。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调节,女孩在青春期会对自己表现出更多的不满,这种不满一般表现为对外表、体型、能力、重要性的不满,严重的话会导致抑郁、焦虑和社会退缩①。然而《牡丹亭》中的杜丽娘虽处于封建时代,却表现出超时代的女性魅力。剧中一开始杜丽娘像一般的封建淑女一样大门不迈二门不出,终日在闺阁里做女工、读《女训》《女戒》,对自己人生毫无计划,用沉默来回应与社会的矛盾,最终抑郁而死。死而复生后的杜丽娘一改往日的沉默,努力追求自己的所爱,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可以说《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形象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为死而复生后的杜丽娘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自尊,自信,自强的新的女性形象。

女性和男性在一般智力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但是在某些认知技能上却表现出一些差异④。一般认为女孩在言语技能上有优势,而男孩在视觉空间技能上有优势。对认知技能性别上的差异有生物学解释也有环境的解释。生物学解释强调遗传,激素和脑结构与组织,环境的解释包括父母教师对女孩和男孩的不同社会化,女性或男性活动的性别形成,对不同认知技能的态度的性别差异⑤。在这里我们主要看环境对认知能力的影响。

①埃托奥和布里奇斯著,苏彦捷等译.女性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P114.

②埃托奥和布里奇斯著,苏彦捷等译.女性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P115.

③埃托奥和布里奇斯著,苏彦捷等译.女性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P116.

④埃托奥和布里奇斯著,苏彦捷等译.女性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P123.

在《牡丹亭》中讲父母老师对杜丽娘要求和态度的曲词集中在《训女》、《延师》、《闺塾》、《慈戒》几出,由于父母老师对杜丽娘的要求,限制了杜丽娘的社会活动,除了书法女红,杜丽娘几乎没有什么其他的技能,这样的杜丽娘在古代是标准淑女,在当代估计就只能当家庭主妇。然而死而复生后杜丽娘心思缜密,考虑周到。她先找到柳郎,再借石道姑和柳梦梅之手复活,复活后又借“鬼可虚情人需实礼”、“聘则为妻奔则为妾”①的理由,以石道姑为媒与柳梦梅办了一场简单的婚礼,婚后杜丽娘又叫柳梦梅好生读书考功名,柳生考完试后,杜丽娘又叫他去打探杜父杜母的消息,最后杜丽娘又是杜家女又成状元妻。这一连串的安排,让我不得不佩服杜丽娘的聪明与才智,我想即使在今日像死而复生后的杜丽娘那样的才貌双全的女子也会有大好前途。这些都直接说明了女性才智不输于男子,以及表现了对男性权力的质疑和颠覆。

三、从青春期女性行为看杜丽娘的女性形象

青春期的女性在心理上有其特色,在行为上也有其特征。一般来说青春期时的浪漫接触增加了,但大多数青少年仍选择他们自己同性别的成员做最好的朋友。青春期的女孩会比青春期的男孩花更多的时间为她们的女性和男性朋友考虑②。此外,亲密地与其他人分享思想和感受是青春期友谊的一个重要特征。从青春期早期到晚期,女孩们亲密表现大大增多,她们需要更多的自我宣泄和情感支持,并且花更多的时间与朋友在一起。青春期的女孩也比男孩期望和接受更多的来自她们最好的朋友的友爱、忠诚、信任和理解。简而言之,青春期的女孩把亲密友谊的重要性看得更高,对她们的友谊表现出更多的满意③。

生活在封建时代的杜丽娘虽然是千金小姐,却只有春香一个同性同龄的朋友。虽然春香是丫鬟,可是更像是闺蜜一般的朋友。一些杜丽娘小姐身份不能做的事,只能由春香以丫鬟身份去做。如《闺塾》一出中春香戏弄老师陈最良,其实就是两人的合作,给我们展现了两个生动活泼的少女形象。在游园之前,春香帮杜丽娘打点一切琐事,游园之后受罚受责骂的也是春香;在游园时梦中的事情杜丽娘也只告诉了春香,游园思春忧郁而死的过程也是春香陪着杜丽娘度过的,就连临死时的遗言和事情都是交代春香。在杜丽娘死后春香就代替杜丽娘照顾杜母,在《忆女》《遇母》二出中可看出战乱之中,是春香护得杜母周全。这一对主仆看似主仆,其实就像挚友一样,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她们互相宣泄并给予情感支持。这些都体现了处于青春期的女孩所特有的行为,即重视友谊。

①汤显祖著,翁敏华,尤华点评.牡丹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P134.

②埃托奥和布里奇斯著,苏彦捷等译.女性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P117.

在青春期早期,同性友谊仍很重要,同时,女性和男性混合的同辈群体也开始形成②。这些群体对于约会和浪漫关系的开始出现是重要的②。约会除了对通向严肃的承诺关系和婚姻有显著作用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意义。例如约会能帮助一个人学会怎样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也可以提供娱乐,提高十几岁青少年的社会地位和受欢迎程度,并帮助发展认同②。《牡丹亭》中的杜丽娘生活在闺阁之中,没有机会认识异性同辈,只能在梦中与柳郎相见,并在梦中与柳郎相爱,这充分体现了在封建时代自主恋爱是不可能的,自主选择约会对象也是不可能的。可是作为鬼魂的杜丽娘自己找到梦中情人,这又是对这一封建礼教的颠覆。

在约会过程中,青春期的男女心目中都会有一定的约会形象期望,一般情况下约会个体会担心自己的外表和谈吐是否符合对方的期望①。在约会过程中男性一般是约会的主动者和提出者,女性是回应者和被动者①。在《魂游》一出中写到杜丽娘和柳梦梅的初次碰面,柳郎睡梦中夜夜呼唤丽娘,第一次看到丽娘魂以为是天仙下凡。在《幽媾》一出中丽娘与柳郎第一次约会时,柳梦梅问丽娘是谁,丽娘一句“你猜来”可爱形象跃然纸上。在与柳梦梅约会时,杜丽娘还说道“妾千金之躯,一旦付与郎矣,勿负奴心,每夜得共枕席,平生之愿足矣。”②丽娘这样直叙女儿心,追求爱情,叛离封建礼教,怎不震撼人心。丽娘的直接主动在今天也不那么常见,更何况在古代。可以说杜丽娘在这些约会情节中,所表现出的超时代的女性意识值得我们赞颂。

在约会过程中,青春期的男女会面临有关“性”的问题。在社会上有两种性行为标准——对男孩而言,是可接受的;而对女孩而言,却是不被接受的,就如父母亲愿意宽恕儿子的性行为,但几乎不能认可女儿一样。③女孩比男孩更被鼓励在一种特定的,社会赞同的关系(婚姻关系)中表达她们的性。《牡丹亭》中杜丽娘做鬼魂时与柳梦梅约会过程中发生了性行为,但是做回人的杜丽娘与柳梦梅成婚后才与其一起,这说明杜丽娘知道在已婚的情况下与柳郎的结合才是正当的,也说明杜丽娘懂得自尊、自爱,懂得保护自己,也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杜丽娘一直都是清醒的活着,明白作为女人的价值,自由表达女性生命体验,这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既张扬生命,又懂得适度的新的女性形象。

四、《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的社会文化意义

《牡丹亭》中杜丽娘这一女性形象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下面将从社会环境,文本结构,社会影响以及女性意识觉醒等方面来探讨《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的文化意义。

①埃托奥和布里奇斯著,苏彦捷等译.女性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P119.

②汤显祖著,翁敏华、尤华点评.牡丹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P106.

从社会环境看,《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是一个颇有思想与主见的女子,她在觉醒之后,对自由的生活和真挚的爱情的渴望,最终使她在令人窒息的生活环境中郁郁而终。汤显祖通过杜丽娘的形象,写出了现实中的女性的困境,一方面是宋代以来的大家闺秀和贞操节烈观念死死地束缚着女性,限制着她们的自由与行动,压抑甚至扼杀着她们真挚的情感;另一方面社会又注重女子的才华,加强了对女子的教育,这使女子的思想与视野得到开拓,她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追求。《牡丹亭》作为一部爱情剧,真实的反映了那个时代女子的苦闷,剧中杜丽娘与柳梦梅不能为常理所约束的“情”,通过做鬼得到释放,最终在现实中得到了最真实的回响。

从文本结构来看,《牡丹亭》中以杜丽娘的死作为全剧的悲剧结局,以皇帝赐婚作为喜剧结局,说明压制力量越强大时反抗力量也随之强大,从而使生命的自由意志与陈腐的社会规制间的冲突达到尖锐的程度。这种对封建礼教的强烈的反抗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太可能的,因此作者汤显祖通过对杜丽娘死而复生的浪漫虚构来实现这一反抗。剧中写杜丽娘“慕色而亡”,死犹不甘,幽魂飘荡,终得复生,与柳梦梅结成完美婚姻就是对这种强烈的反抗精神的强调。汤显祖深知当时的社会环境无法找到现实的方式完成杜丽娘的人生理想,不得不借用皇帝下旨完婚的俗套,通过离奇的情节来表现人们对幸福与自由的追求。

从社会影响来看,《牡丹亭》是古典戏曲中继《西厢记》以来影响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杰作。《牡丹亭》之所以如此成功,在于它具有强烈地追求个性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浪漫主义色彩。浪漫主义色彩作为封建体系的对立面而出现,在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的同时,发人深省。剧中善良与美好的东西都属于杜丽娘,通过杜丽娘的形象,《牡丹亭》表达了当时广大男女青年要求个性解放,要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从女性意识觉醒来看,《牡丹亭》中杜丽娘打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历经劫难,争取恋爱自由婚姻自由,体现了女性的自我精神。特别是杜丽娘在朝堂之上的慷慨陈词,把一部为情而死生的追求史演绎得淋漓尽致,就连皇上也为之感动,甚至亲自主婚,赐团圆。作者也借此表达了对生死之恋与浪漫婚姻的礼赞。《牡丹亭》中杜丽娘为了与封建礼教相抗衡,以死明志,像男子一样,追求自己的幸福,追求男女在社会生活中的平等,做自己的主人,把握自己的幸福与命运,让我们耳目一新,刮目相看,让我们把几千年来集中在男子身上的注意力开始转移到女性身上,开始以一种平等的眼光去看待女性。在我心中,杜丽娘就像一个生活在古代的现代新女性,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发扬女性自我精神,让后人慢慢丢弃世俗眼光不再看低女性,这也是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所做的最大的贡献。

五、结语

作为古典戏曲中最可爱的少女形象之一,杜丽娘活泼可爱,心思缜密,聪明漂亮,有主见。作为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杜丽娘张扬个性,自尊、自爱、自信、自强,有理想、有追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女性的地位越来越高。女性也从以往的从属地位,慢慢抬起头来。所有的这些都要感谢像杜丽娘这样的女性形象,她让我们把几千年来集中在男子身上的注意力开始转移到女性身上,也是她们发扬了女性自我精神,鼓励女性去争取,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影响了社会文化价值观、社会性别结构,推动了女性社会角色的变化。正因为如此,现在的女性越来越自信、越来越独立,知识女性也越来越多,我们的社会也向着性别和谐的方向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四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蒋小平.晚明传奇中女性形象研究[D].苏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2006.

[3] 陈轲.觉醒的女性——《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分析[J].才智,2011(03).

[4] 曾效葵.从《西厢记》和《牡丹亭》看中国古代女性意识的觉醒[J].安徽文学,2011

(07).

[5] 孔文峣.情之所至,生死由他——试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人物形象[J].

南国红豆,2011(02).

[6][美]埃托奥和布里奇斯著,苏彦捷等译.女性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7] 汤显祖著,翁敏华、尤华点评.牡丹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8][奥]弗洛伊德,林尘等译.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6.

【免费下载】女性心理学论文女性心理健康论文

女性心理学论文女性心理健康论文 现代职业女性心理健康与休闲调适 [摘要]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现代职业女性群体心理负荷颇重,心理健康问题较多,严重程度远远超过普通人群的平均水平。本文通过对现代职业女性压力表现的分析,提出通过休闲活动来缓解职业女性压力的调适策略。使职业女性在参与休闲活动过程中获得愉悦、关怀及支持感,从而有效地帮助职业女性减轻压力,提升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 [关键词]职业女性心理健康休闲调适 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对心理健康的解释是:“心理健康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能达到最佳功能状态,不是指绝对的十全十美的状态,心理卫生包括一切旨在改进及维持上述状态的措施,诸如精神疾病的康复,精神病的预防,减轻充满冲突的世界带来的精神压力,以及使人处于能按其身心潜能进行活动的健康水平等”。而在我国的一些心理学著作中,认为心理健康是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以及自我内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功能[1]。 现代职业女性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她们渴求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美好,不断地去寻求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一方面,她们要同男性一样在现代化建设中拼搏,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强者;另一方面,又要担负起操持家务、照顾丈夫和教育孩子的重

任,保持自己贤妻良母的形象,这使得现代职业女性背负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心理健康状况不佳是目前困扰职业女性的社会问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职业女性心理压力的主要表现 (一)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指从事高强度、高人际接触频率的人员所产生的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症状[2]。其中,情绪衰竭被认为是职业倦怠的核心纬度,并具有最明显的症状表现。竞争的日趋激烈迫使许多职场女性长年艰辛劳作,随着阅历的增长,大多数职业女性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过职业倦怠,对工作提不起精神,出现自尊水平下降、抑郁、易怒等心理问题,甚至产生转换角色、到完全陌生的环境或从事完全不同职业的想法。有关资料显示,女性的职业倦怠是男性的3~5倍。这种来自心理的疲劳感不但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削弱了职业女性未来发展的竞争力。 (二)缺乏安全感 女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无论是从行业还是从职业方面来看,她们在就业结构中的地位均低于男性,失业率也大大高于男性。因此,职业女性普遍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力不强,有一种朝不保夕的危机感。长此以往,会使她们心理失衡,健康状况过早走下坡路。 (三)缺乏自信

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

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 杜丽娘,是明代流传很广的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中的女主角,为汤显祖的《牡丹亭》提供了基本的故事情节,并且经由《牡丹亭》而闻名于世。《牡丹亭》中的许多部分还沿用了话本中的故事情节,如:【惊梦】、【寻梦】、【闹殇】各出的宾白中还保留着话本中的若干原句。下面是给大家的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 杜丽娘舞台形象 杜丽娘是古典戏曲中最可爱的少女形象之一。出身和社会地位规定她应该成为具有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她出生于一个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家庭里充斥着浓重的封建礼教气氛。她的家庭是个封建官僚家庭,父母对她的一举一动都关心备至。 她的父亲杜宝是个儒生出身的太守,是传统道德的代表人物,为官忠于职守,为人坚持礼教,而母亲甄氏则是个夫唱妇随的贤妻良母式的女子。作者特别写了他们对杜丽娘的教育。杜丽娘因为春日昼长,白日犯困小憩,杜宝也要训斥她;而甄氏因为杜丽娘去了自家花园,衣裙上绣了一对花,一双鸟,也大惊失色,生怕女儿因此而学坏,并且还给她安排了丫环和道学先生,前者监视她的行动,后者负责她的教育。因此,他们的爱带上了深深的社会功利色彩,目的是要将女儿培养成一个封建社会所要求的模范淑女。

作者如此描绘杜丽娘的生活环境、周围人物,深刻地揭示了她所面临的对手不是某些单个人物,而是由这些人物所代表着的整个正统意识和正统社会势力。她的人生第一课是《诗经》的首篇《关雎》。传统说法认为它是“后妃之德”的歌颂,是最好的闺范读本,她却直觉地认出这是一支恋歌。 在婢女春香的怂恿下,她偷偷地走出闺房私自游园。杜丽娘准备游春,先是梳妆打扮。这时对镜,内心进入恍惚痴想状态,明明是为自己的美色自豪,但又不好意思。打扮本是为人看,但她说“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又怕被人看见。这确实是青春期少女很典型的心理状态。“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笼罩着封建礼教气氛,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眼睁睁地看着青春即将逝去,她却无能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炽热的感情压制在心中。 汤显祖安排杜丽娘在游园之后和情人在梦中幽会,惊梦是杜丽娘郁积在心中的热情的爆发,也是她反抗现实世界的实际行动。剧中杜丽娘日常的行为举止,丝毫不违背她作为名门闺秀的身份,她在作品开始时,是一个美丽聪明的少女,带有贵族小姐普遍的特点,温柔、驯顺、稳重。她本人也打算严格地用礼教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她幼小心灵中,充满了封建礼教。 她去游玩空寂无人的花园,还想到“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这是现实环境造成的她的性格的一面;但在另一面,当杜丽娘独处深思时,却不由自主地发出对“才子佳人”、“密约偷期”的倾慕;在

女性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女性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女性心理学》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3231028 (二)课程英文名称:Female Psychology (三)开课对象:心理咨询专业 (四)课程性质: 女性心理学是心理咨询专业的一门专业教育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运用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一步研究女性心理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其前导课时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 (五)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女性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女性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范式与具体方法,能运用有关知识与理论描述、分析和解释女性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女性心理特征、女性心理状态、女性个性心理、女性群体心理、女性发展心理、女性心理健康几个部分。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讲授时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本学科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注重激发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与批判性,重视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 学时数: 36 学时 分数: 2 学分 (八)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与讨论法相结合,主要以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核方式为考试。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概述 教学要点: 1.了解女性心理学发展的历史、本质; 2.掌握女性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 3.了解女性心理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熟悉女性心理学发展史上有影响的学者及其主张。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女性心理学发展的历史; 2.女性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 3.女性心理学与其它社会科学的关系。 考核要求: 1. 女性心理学发展史上有影响的学者及其主张(识记) 2.女性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方法。(掌握) 3.举例说明两性平等的重要性。(运用) 第二章女性心理特征 教学要点: 1.了解社会性别结构、女性心理特征及其作用; 2.理解女性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基本特征及其规律。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1.性别的文化表征 2.性别形成的理论 3.女性认知过程 4.女性情绪、情感过程 5.女性意志过程 考核要求: 1.社会性别结构的含义(识记) 2.女性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基本特征及其规律。(理解) 3.认识女性心理特征的作用(运用)

浅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

浅论《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 姓名:刘作林考号:210110100112 考区:昭通市昭阳区 摘要:《牡丹亭》是中国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一部,它描写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这是一曲反对封建主义,歌颂妇女个性解放的赞歌。剧中的女主角不仅外貌端庄,而且具有过人的才学和智慧。杜丽娘从小就在被培养成世人眼中的大家闺秀,那个时代女子具有的一切优良品质都可以在她身上找到。而她性格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她的“痴情”。 关键词:杜丽娘;美貌;一往情深;睿智 《牡丹亭》成功的塑造了杜丽娘这一典型人物形象,通过剧本我们了解一个至情至深的杜丽娘。曾有人把杜丽娘的形象概括为“妖”。我十分的认同这一观点,因为杜丽娘做出了那个时代很多“人”不敢为之的事情,她勇敢地追求爱情、追求个性解放,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坚持不懈地与封建制度抗争,成为中国戏曲史上一个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那么,大剧作家汤显祖是怎样塑造这个封建叛逆者的形象呢?我将重点从“聪明美丽”、“一往情深”、“因痴而亡”、“因情而生”来论述她的性格。 一才貌双全的大家闺秀 杜丽娘的美貌和才智在当时来说可谓是绝无仅有。有人曾赞誉为“西施之貌、文姬之才”。而如今的茫茫人海中实难再有这样的绝世才女。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实际上都是杜丽娘性格的起点非常之低。这是由于她成长的环境决定的。她出生于一个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家庭里充斥着浓重的封建礼教气氛。她的家庭是个封建官僚家庭,父母只有她一个独生女儿,视作掌上明珠,对她的一举一动都关心备至。她的父亲杜宝是个儒生出身的太守,有着浓厚的正统思想,是传统道德的代表人物,为官忠于职守,为人坚持礼教。而她的母亲甄氏则是个夫唱妇随的贤妻良母式的女子。作者特别写了他们对杜丽娘的教育。杜丽娘因为春日昼长,白日犯困小憩,杜宝也要训斥她;而甄氏因为杜丽娘去了自家花园,衣裙上绣了一对花,一双鸟,也大惊失色,生怕女儿因此而学坏。并且还给她安排了丫环和道学先生,前者监视她的行动。后者负责她的教育。因此,他们的爱并非是一种纯粹的生物性的护雏之情,而是带上了深深的社会功利色彩。他们的目的,是要将女儿培养成一

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 《牡丹亭》女主人公杜丽娘坚定的反叛礼教和追求爱情,是中国古代女子与命运抗争的典型。一个晶莹通透的纯真少女,她爱自然、爱生命、爱自由,却被森严的礼教限制在深闺绣阁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终还是禁不住青春的觉醒,春心荡漾,游园回来后的惊梦,与书生的梦回缠绵,大胆的追求爱情。无奈现实寻求不得,叛逆的她不惜舍弃生命,在阴间仍勇敢执着地继续寻觅,曲折回环。回到现实,又不得不征求现实的许可,偏安于封建礼教的矛盾形象。 初出闺阁——寤寐思服,求之不得 杜宝、杜母、陈最良等人组成了一个使人窒息的笼罩着禁欲主义的客观环境。在严格的家教下,一方面,杜丽娘稳重、文静、温良、柔顺,循规蹈矩。另一方面,她的内心深处又抑郁、愁烦、焦虑不安,被礼教束缚了身心,得不到自由而郁闷。当春香提议去后花园时,她也踏出了冲破礼教的一步。在花园里,她感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倾这般都付与断井颓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杆,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如此美丽的后花园景致,却无人欣赏,触景生情,想到自己正当花容月貌,竟然锁在深闺中无人知晓,又联想到红颜难久,青春不再,不禁内心思绪澎湃。但又不可能摆脱封建家庭的羁绊,只有把所盼望的在虚幻的梦中出现。在梦境中她遇见了自己钟情的青年,但是梦醒以后,周围还是森严冷酷的现实。在梦境与现实的对比下,她对现实更为不满,对理想的要求就更为强烈。她梦醒以后,再去寻梦。大胆倾诉了对真情的追求。 人世两谐——因情死,为情生 寻梦不得,杜丽娘就因情而病,由病而死。但忠贞执着的杜丽娘,死对来她说是对爱情追求的一个新开始。她的肉体虽然死了,但她那种大胆叛逆、不懈追求自由、爱情与个性解放的精神,已经远远超越了生死界限。杜丽娘历尽艰辛,终于在幽冥中找到了梦中的爱人。在这样一个阴阳合二为一、没有封建礼教压迫

管理心理学

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组织和管理 组织: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以一定方式有意识地联系在一起,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按一定规则从事活动的群体或社会单位。 管理:是让别人同自己一起工作并通过别人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的实质是使别人为组织目标而工作。 二、管理心理学的内涵 管理心理学就是研究组织中的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全面发展的一门科学。 管理心理学实质----心理学母体的分支。三、管理心理学的产生 霍桑实验: 1927年至1932年,研究者研究厂房照明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问题:灯光的明暗会不会对生产效率有影响? 实验结果是灯光的明暗对劳动效率并无影响。 梅约等人经过5年的研究,得出结论:生产者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以及职工与管理人员,职工与职工之间是否有融洽的关系,而照明灯物理因素,只有次要意义。 霍桑实验 四: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目的物——物关系;人与物关系;人——人关系。 物——物关系主要是技术管理的对象,包括材料、设备、资产、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管理。 人——物关系是工程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如设计舒适的劳动环境,预防工作疲劳及职业病。 人——人关系是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五: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研究个体、群体、领导、组织的心理活动规律 1、个体心理 A.可以进行工作的匹配有的工作适合外向型的人,比较社交和公关;有的工作适合内向型的人,比如设计工作; B. 研究知觉,就是对人的看法和评价,在就业面试。 C.了解人的需要和动机,就能实施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有趣的奥运奖励 奖励在北京奥运夺取金牌的白俄罗斯运动员,该国的一家肉类厂将为金牌得主终身供应香肠。而在白俄罗斯国内极受欢迎的国家女子篮球队,则受到该肉类厂的特别待遇。她们无论夺得什么奖牌,队员们都将终身免费享用香肠。 宾德拉为印度赢得自参加奥运会以来第一块个人金牌后,成为印度的英雄。除了1000万卢比(约合163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外,印度体育部门奖励他可终身免费乘坐火车的头等车厢。 为蒙古夺得奥运会历史上首块金牌的柔道选手图布辛巴亚尔除了将获得蒙国政府的1.2亿图格里克(约合1万美元)的奖金之外,蒙电信公司14日也决定免费向图布辛巴亚尔提供“9999-9999”的电话号码,因为“9”对蒙古国人来说是一个吉祥的数字。 2、群体心理 了解群体的规范,增强群体的凝聚力。 了解群体的沟通与冲突,可以进行及时的沟通,有效地解决群体中的冲突。 了解群体中的人际关系,可以改善人际关系。 团队建设 3、领导心理 研究领导行为与效率、领导艺术等。4、组织心理 组织文化 组织的变革和组织发展 Google的组织文化 Google的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在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宿舍萌生了一个创建公司的想法。如今,google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搜索引擎。 虽然成长迅速,但google仍然保持着一个小公司的感觉。 Google的文化是不拘礼节的。Google人的工作场所密集度很高,三四个人

牡丹亭人物形象分析材料

《牡丹亭》人物形象分析 (一)杜丽娘。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特色的典型之一。她对爱情执着地追求和对礼教地彻底反对,在古代文学史上叛逆女性的画廊中是最前列的。特别是生而死,死而生的独特经历,也是非常罕见的。作者赋于了这个形象什么特征,又是怎样赋于她特征的,都是以下的分析要涉及到的。 1、所处的封建社会环境对其性格形成的影响。任何人性格的形成,都有三个要素。一是天生的秉赋,二是所处的社会,三是个人的经历。后两者指的都是环境。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实际上都是杜丽娘性格的起点非常之低。这是由于她成长的环境决定的。她出生于一个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家庭里充斥着浓重的封建礼教气氛。她的家庭是个封建官僚家庭,父母只有她一个独生女儿,视作掌上明珠,对她的一举一动都关心备至。她的父亲杜宝是个儒生出身的太守,有着浓厚的正统思想,是传统道德的代表人物,为官忠于职守,为人坚持礼教。而她的母亲甄氏则是个夫唱妇随的贤妻良母式的女子。作者特别写了他们对杜丽娘的教育。杜丽娘因为春日昼长,白日犯困小憩,杜宝也要训斥她;而甄氏因为杜丽娘去了自家花园,衣裙上绣了一对花,一双鸟,也大惊失色,生怕女儿因此而学坏。并且还给她安排了丫环和道学先生,前者监视她的行动。后者负责她的教育。因此,他们的爱并非是一种纯粹的生物性的护雏之情,而是带上了深深的社会功利色彩。他们的目的,是要将女儿培养成一个封建社会所要求的模范淑女。总之,要求她一举一动都要严格按照礼教行事。她所处的环境正是明代严酷礼教环境的反映,故她所处的环境较之崔莺莺更加可怕、冷酷、沉闷、封闭,令人窒息。封建礼教充斥在她身边,无所不在。这种或者耳提面命,或者潜移默化的教育,给杜丽娘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2、作者细腻地描写了她青春的觉醒和独特的走向家庭教育反面的过程,体现在她性格的发展变化上。这不仅表现在她追求美满婚姻上,而且特别表现在她对家庭,也就是社会为自己规定好的生活道路的反抗上。她的反抗与崔莺莺相比,有很大的不同。莺莺对张生的感情,是由基于一见钟情,因此其追求的目标始终是自主婚姻。甚至她的“酬简”之举,也并非是出于青春女子的对异性之欲,而是对张生害了相思病的怜悯。而杜丽娘并非是为了美满的婚姻而去追求柳梦梅的,而纯属因为随着女性青春期的到来,因而青春觉醒,产生的对异性渴望的本能。这种生命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现象,促使她在梦中与柳梦梅幽欢。她与柳梦梅的结合走了一条与莺莺不同的道路,是先有欲,再有情。正因为她的觉醒是基于自然的本能,所以,她这自己选择道路的行为,也较莺莺更为典型,她的反抗也就更广更深,更有意义,也更见得压制她的封建礼教的反人道性。 她反抗性格的形成分成三阶段,一是觉醒,二是追求,三是反抗。 她性格的起点并不高。她在作品开始时,是一个美丽聪明的少女,带有贵族小姐普遍的特点,温柔、驯顺、稳重。她本人也打算严格地用礼教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她幼小心灵中,充满了封建礼教。与《西厢记》中的崔莺莺比较,她的封建正统思想更加浓厚,所以从情的立场考察,她性格的起点也远较莺莺为低,甚至没有莺莺那样的伤春伤春之情。在《闺塾》一出里,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她唱道:“莲步鲤庭趋,儒门旧家数。那贤达女,都是些古镜模。你便略知书,也做好奴仆。”尽管她对父亲请来的先生陈最良略有厌烦,但是这是对先生的冬烘,而不是对礼教。在春香闹学时,陈最良威胁要打,经她求情后方才作罢。春香暗骂对方是“村老牛,痴老狗”,她还用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道理批评春香。明确地站在陈的一方。这可见出她这时在个性要求方面还未启蒙,还很愚昧。在这时,她的头脑中除了封建礼教,没有别的。但这也因而使她较莺莺积淀下更多的的将要爆发的能量。正所谓物极必反。因为任何教育都不能改变人的生理特点。 游园惊梦标志着杜丽娘青春意识觉醒。作品详细的写到,这是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生理原因,二是古典文学中爱情描写的诗情画意,三是大自然中的美好春光。美好的自然和古代文学中的诗意描写是外因,而生理的成熟则是内因。作品写出了这三种因素怎样在她身上发生作用的。而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如果一个人的本我能与超我能够取得平衡,便是被社会视作正常的人。否则就要罹患精神方面的疾病。而杜丽娘却偏偏无法得到这种平衡。因为本我对性本能的压抑过分强烈,远远超出了她生理和心理的承受能力。

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女性形象(女性心理学角度)

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女性形象 摘要:明代杰出的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也是我国戏剧史上一朵艳丽的奇葩。作为《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杜丽娘有反抗精神,敢于追求真爱。作为一个女性形象,她敢于挑战父权,追求男女在社会生活中的平等,表现出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意义。 关键词:《牡丹亭》;杜丽娘;女性形象 明代杰出的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也是我国戏剧史上一朵艳丽的奇葩。作为《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杜丽娘有反抗精神,敢干追求真爱,早已成为人们心目中青春与美艳的化身,至情与纯情的偶像。学界对杜丽娘形象的分析有很多,有的从杜丽娘的生死为情的角度展开,有的从女性意识觉醒的角度展开,有的从杜丽娘与其他女性形象的对比来展开,却没有对杜丽娘的女性形象的分析,也没有涉及青春期女性心理和行为的角度。笔者认为,杜丽娘作为青春期少女,有其特殊性,应该被重视。本文拟从性别视角,青春期少女心理、青春期少女行为等方面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独特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意义。 一、从性别视角看杜丽娘的女性形象 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一直是文学研究界关注的对象,然而把性别和文学相结合,从女性主义角度剖析女性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引进之后的事①。在美国埃托奥和布里奇斯写的《女性心理学》中说“性指基于构成解剖和繁殖功能,个性作为女性或男性的分类,是男女基于生物学的区分;性别指女性或男性的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内涵,指对男女角色和行为的社会期待”②。性别的文化表征之一是女性和男性的刻板定型,即对女性或男性存在的刻板印象,认为某些特征、行为和角色更多的代表女性,其他的则代表男性③。 从这一理论来看,杜丽娘所处的社会时代认为“凡为女子,鸡初鸣,咸盥、漱、栉、笄,问安于父母。日出之后,各供其事”、“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④,很明显这些要求对女子的社会约束很深,也正因为有这些对女子的刻板定型,所以《牡丹亭》中的 ①蒋小平.晚明传奇中女性形象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6,P2. ②埃托奥和布里奇斯著,苏彦捷等译.女性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P18. ③埃托奥和布里奇斯著,苏彦捷等译.女性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P22.

试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性格特征及其意义 毕业论文

试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性格特征及其意义 纵观明代后期的戏剧作品,不难看出汤显祖以其华丽的文辞、卓越的才情、新颖的立意、独特的构思以及不受形式约束的自由格律独树一帜,并创下了“临川”一派。翻开汤显祖的传奇作品,其中“临川四梦”(包括《紫钗记》、《牡丹亭还魂记》、《南柯梦记》、《邯郸梦记》)代表了汤显祖戏剧创作的全貌。 在“临川四梦”中,作者最为得意,在社会上影响最大,并奠定汤显祖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大家地位的是《牡丹亭还魂记》(以下简称《牡丹亭》)。作者自己曾说过:“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王思任《牡丹亭叙》引)沈德符《顾曲杂言》描绘《牡丹亭》问世的轰动效应是“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牡丹亭》是汤显祖最为杰出的最受读者欢迎的爱情戏剧。此剧的问世,赢得了当时和后世许多青年女子的同情之泪,留下许多富有诗意的遗闻轶事,直到今天,它仍然具有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罗宗强、陈洪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二)》,357页) 可自我认为《牡丹亭》之所以在戏剧史上千古流芳,独居魅力,主要归功于杜丽娘这个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在封建礼教、婚姻制度和科举制度森严的明清社会,文学史上出现了许多为爱情而战的叛逆的反封建的女性形象。其中最令世人称道的女性,不外是,相国千金崔莺莺(王实甫的《西厢记》),血染桃花扇的李香君(孔尚任的《桃花扇》),世外仙姝林黛玉(曹雪芹的《红楼梦》)等。而我则认为,杜丽娘是集这些女子的优秀品质于一身的,几乎挑不出瑕疵的、最为完美、最为理想的女性形象。 以下是我对杜丽娘性格特征的四点分析: 一、知书达理,本性善良 1、尊敬老师 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家的千金小姐,属于名门贵族之家,但她并没有看不起穷酸潦倒的陈最良老师,而是表现出了一个学生对老师应有的尊重,每次见到老师,她都能向老师行礼问好。 其实,陈最良是个迂腐守旧的老秀才,他自幼习儒,头脑冬烘。他“从不晓得伤个春,从不曾游个花园”(《牡丹亭·肃苑》),向学生解说《毛诗·关关睢鸠》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牡丹亭·闺塾》)时含糊其词。其人,不但自己迂腐守旧,还用荆条责打春香,禁止春香领小姐去花园,“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牡丹亭·闺塾》)

很经典的女性心理学

女性心理学 1女人解析 1.1前言我是从社会的旁观者角度,来写这篇文章的。观察人类,只有置身人类之外,否则就会严重地受到影响。本文从我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社会学和心理学,以及现实社会现象,分析女人的一些普遍特性,和女人中特定群体的情况,并不适用于所有女人。人是复杂的,而女人尤其复杂。男人的复杂性,在其思想的复杂和心机的深奥;而女人的复杂,在于各个女人之间差异很大,形态万千,没法用统一的模式去认识和理解。而具体每个女人,其实并不是特别复杂。很多搞文艺的男人,也主要以感性去认识和决策,心态、性格、行为表现等特点类似女性。1.2女人的先天遗传特点男人和女人,本质上不是一种动物,差异很大。猩猩和人的基因差异,只有2%,而男人和女人的基因差异,相差23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则达到2-3%!所以,单纯从基因上看,男人和女人的差异,比猩猩和人的差异还要大!男人和女人,天然遗传的差异,造成特点的差异。后天形成的文化心态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与先天遗传的差异,从结果上是类似的。只是,先天的更难以改变。女人体质,普遍地不如男性。这在以体力劳动为重要支撑的以前的人类社会,是一个主要弱势。即使在现代社会,因为社会治安仍然不够理想,女人体质上的弱势,也使其人身安全等成为一生的弱项。但是,体力劳动在现在社会已经不是很重要;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安全也越来越有保障。女人在体质方面的弱势,已经非常淡化。女人在逻辑思维等方面,也普遍不如男性。这一方面可能与遗传有一定关系,另外也有女人在社会上的定位有关。女人在小时候,往往在学习上比男人具有优势,而到一定年龄后,优势就逐步翻转。这种情况,与社会对女人的身份定位,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家庭和社会,把女人放在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对女人缺乏太高的要求,造成女人普遍的进取心相对薄弱,不主动去面对现实,挑战科学和生活。女人成人后在逻辑思维及科技方面的普遍弱势,究竟遗传占了多大比重,很难说。而社会的定位,导致女人没有必要去进取,并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对女人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应该是起了非常大的负面作用。女人中在科技上出类拔萃的,也不乏其人,说明女人是可以做到和男人一样具有科技头脑的。社会的定位,是女人应该娇弱,需要保护,不需要自己具有太高能力,这对女人的成长和最后定性,起了决定性作用。这种社会定位,是传统社会的特点,也是男女关系的主要支撑之一。试想,如果女人都肌肉发达,逻辑清晰,社会和技术能力超强,那男女之间的婚恋会是一种什么形态?肯定会造成对传统婚恋形式的颠覆,并导致家庭的普遍解体,使母系社会的再次到来。1.3女人的后天特点上面已经分析,女人在逻辑思维和科技能力等方面,在社会上的弱势,遗传可能有一定影响,而社会对女人的定位,可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温柔,娇媚,含蓄等,是女人的普遍特点。这些特点,遗传因素起了一定作用,但社会定位仍然起了主要作用。我们观察到,在生物界,雄性和雌性动物,有的在形体上有较大差异,有的在性情上有一定差异。但是,在性格等方面,很少有人类男女这么大差别的。性格,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是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的产物。试想,如果世界上只有女人,女人就在各个方面不在有相对的先天弱势,也不会有社会对男人女人的分别定位,女人是社会的全部,会重新确定相互的社会关系,在男女组成的社会中的很多女人的特点,将会弱化甚至消失。男女性格,是相对立而存在的,主要是社会定位的结果。在以前的社会,社会对每个人的定位比较明确比较单一。而现代社会,开始崇尚自由,崇尚人性,对人的强制性定位越来越少。这样,男人女人,因社会对性别定位的影响就小多了。所以,社会的发展趋势,将是性别表现的多元化。男人可能象传统的男人,可能中性化,可能女人化;而女人也一样,可能继续象传统女人,可能中性化,可能男人化。这种趋势和表现,已经在现实社会中很普遍。相应地,同性恋,一生不婚,经常离婚等社会现象,在社会上开始越来越多。这是社会自由化的必然结果。自由恋爱的结果,必然性开放;性开放的结果,必然是家庭的普遍解体。这是规律决定了的趋势,目前仍然处于进程中,还没有达到最后结果。1.4女人不是完全的

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

分析一个人的人物形象,首先要从这个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中去感受人物所在的特定环境下的特定的时代背景。只有了解任务的一定时代背景,才能从更深的一个层面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人物形象。 杜丽娘是《牡丹亭》的女主人公。《牡丹亭》是明代杜丽娘形象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此剧原名《还魂记》,创作于1598年。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即公元1598年,正处于明朝的中后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空前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政治腐败,土地高度集中,农民起义不断,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思想领域反封建思想的同时,文学、艺术领域也必然带有反封建色彩。《牡丹亭》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剧作。所以杜丽娘,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特色的典型。她对爱情执着地追求和对礼教地彻底反对,在古代文学史上叛逆女性的画廊中是最前列的。 身处封建时代的杜丽娘不然带有当时的一定色彩,她出生于一个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家庭里充斥着浓重的封建礼教气氛。她的家庭是个封建官僚家庭,父母对她的一举一动都关心备至。她的父亲杜宝是个儒生出身的太守,是传统道德的代表人物,为官忠于职守,为人坚持礼教,而母亲甄氏则是个夫唱妇随的贤妻良母式的女子。作者特别写了他们对杜丽娘的教育。杜丽娘因为春日昼长,白日犯困小憩,杜宝也要训斥她;而甄氏因为杜丽娘去了自家花园,衣裙上绣了一对花,一双鸟,也大惊失色,生怕女儿因此而学坏,她安排了丫环和道学先生,前者监视她的行动,后者负责她的教育。因此,他们的爱带上了深深的社会功利色彩,目的是要将女儿培养成一个封建社会所要求的模范淑女。作者如此描绘杜丽娘的生活环境、周围人物,深刻地揭示了她所面临的对手不是某些单个人物,而是由这些人物所代表着的整个正统意识和正统社会势力。她的人生第一课是《诗经》的首篇《关雎》。传统说法认为它是“后妃之德”的歌颂,是最好的闺范读本,她却直觉地认出这是一支恋歌。在婢女春香的怂恿下,她偷偷地走出闺房私自游园。杜丽娘准备游春,先是梳妆打扮。这时对镜,内心进入恍惚痴想状态,明明是为自己的美色自豪,但又不好意思。打扮本是为人看,但她说“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又怕被人看见。这确实是青春期少女很典型的心理状态。“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笼罩着封建礼教气氛,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眼睁睁地看着青春即将逝去,她却无能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炽热的感情压制在心中。汤显祖安排杜丽娘在游园之后和情人在梦中幽会.<惊>是杜丽娘郁积在心中的热情的爆发,也是她反抗现实世界的实际行动。 因此,作为一个要表现传统封建环境中奋力只身抵抗封建教诲的孱弱女子形象,需要表现作者汤显祖希望获得的女性个性解放的主旨,主人公杜丽娘一方面,她必须在虚幻的世界里任自己情流飞泄;一方面,她必须在现实中她知书识礼、老成持重。要想获得自我身心的完全解放,就只能是在梦里或死后才能实现。 我们从杜丽娘身上,可以透视那个时代女性生命被窒息的状态,听到女性生命在呐喊的呼声。汤显祖把杜丽娘学《诗经·关雎》这个重要情节放在游园惊梦之前,这就给杜丽娘的青春觉醒增添了人文色彩。被认为是赞美“后妃之德”的《关雎》,竟成了引发杜丽娘青春觉醒的导火索——这种大胆见解充分体现了明代《诗经》学的新气象!真人荒唐地复活成了这个剧本的主线,杜丽娘不只是为柳生而还魂再世的,它所不自觉地呈现出来的,是当时整个社会对个性解放世界的呼唤。可以说,整个《牡丹亭》就是汤显祖为现实生活中被压抑女性提供心理补偿而量身打造的一个“白日梦”,它从诞生的那天起,便注定会成为千千万万女性心中的至爱。明、清两代,《牡丹亭》一直被列为闺阁禁书,林黛玉就是听闻了《牡丹亭》的“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和“你在幽闺自怜”而心动神摇、相思成痴的;而才女冯小青更在看了《牡丹亭》之后写下了“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自有痴于

分析《牡丹亭》主要人物形象

牡丹亭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剧中歌颂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揭露、批判了程(程頣、程颢)朱(朱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形成了反封建社会没落时期思想、文化专制的一次冲击。《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节。 一、剧情: 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二、人物形象分析: 1、杜丽娘:是《牡丹亭》中描写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在她身上有着强烈的叛逆情 绪,这不仅表现在她为寻求美满爱情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方面,也表现在她对封建礼教给妇女安排的生活道路的反抗方面。杜丽娘生于名门宦族之家,从小就受到严格的封建教育。她曾经安于父亲替她安排下的道路,稳重,矜持,温顺,这突出表现在“闺塾”一场。但是,由于生活上的束缚、单调,也造成了她情绪上的苦闷,引起了她对现状的不满和怀疑。《诗经》中的爱情是唤起了她青春的觉醒,她埋怨父亲在婚姻问题上太讲究门第,以致耽误了自己美好的青春。春天的明媚风光也刺激了她要求身心解放的强烈感情。终于,她在梦中接受了柳梦梅的爱情。 梦中获得的爱情,更加深了她对幸福生活的要求,她要把梦境变成现实,“寻梦” 正式她反抗性格的进一步的发展。她的游魂还和柳梦梅相会,继续着以前梦中的美满生活。这时,杜丽娘已经完全摆脱了满足一游魂来和情人一起生活,她要求柳梦梅掘她的坟墓,让她复生。为情人而死去,也为情人而再生;为理想而牺牲,也为理想而复活。她到底又回到了现实世界,到底和柳梦梅成就了婚姻。杜丽娘形象有着相当高的典型性,她的遭遇和愿望有着广大的代表性。 2、柳梦梅:是一个富有才华的青年,但又存在着较浓厚的功名富贵的庸俗思想。他 在爱情上确是始终如一的。他一看到杜丽娘的画像和题诗,就被吸引住了。他为她敢于冒开棺处死的危险;在烽火连天、刀兵遍地的日子里,不畏艰险到淮阳替她探望父母。在得悉自己中了状元还被吊打的情况下,第一个念头就是叫人赶紧送信给杜丽娘,让她高兴。这些描写也是生动的、同时他不畏强暴、刚强的反抗性格也是突出的。他敢于在金銮殿上揭露和嘲笑权高势重的岳父。他始终相信自己和杜丽娘的行为是正确的,理直气壮,义正词严。这种性格于杜丽娘交相辉映,使他们的爱情发出了更大的光彩。 3、春香:是一位活泼可爱的丫鬟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说,春香正是杜丽娘性格中调

心理学是一门涵盖范围相当广泛的学问

壹、前言 心理學是一門涵蓋範圍相當廣泛的學問,舉凡和人類認知與行為有關的現象,都在心理學的研究領域之中。就心理學的知識內容來看,可分成簡單的心理學、複合的心理學、應用的心理學和心理計量四類。簡單的心理學指所探討的現象只涉及到人類的少數基本心理歷程,例如知覺心理學、生理心理學、認知心理學。複合的心理學指所研究的現象涉及到多種的基本心理歷程,例如發展心理學、性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應用的心理學則是將簡單的和複和的心理學所得到的知識內容,應用到生活中的各個層面,並且在所應用的層面中,再歸納、演繹出與該層面有關、且更深入的知識;應用在教育方面,就稱之為教育心理學,應用在工商界,則稱為工商心理學……依次類推。 1

心理計量包括心理測驗和心理測量,其和心理學的研究進行有很大的關係,簡言之,其是為了確保以上三類心理學知識的建構過程的確是嚴謹與可信。 目前本系安排課程的理念,大抵依據簡單的心理學、心理計量、複合的心理學,然後到應用的心理學。然而,從和已畢業系友的聯繫中,常會得到一個大致的結論:「籠統而言,在心理系修了一大堆課程,仔細一想,也不清楚各個課程之間的關連性;找工作時,很痛苦的發現不知道自己的專長是什麼?」與目前在校的同學們接觸時,也蒐集到同學們對心理系畢業後工作出路的關心和擔心。大學教育究竟該不該是職業教育,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但同學們畢業後的出路卻也是系內老師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2

有鑑於此,系辦公室提出「學程」的構想,並經系務會議通過,規劃出心理計量、實驗及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人格/社會心理學、臨床/諮商輔導基礎及工商心理學等六個學程,希望能夠幫助同學們做好在心理系求學過程的生涯規劃。同學們可以從下文各學程的介紹中,明瞭各學程所含的課程內容,完成各學程的基本要求,學程與學程之間的關連性,以及各學程未來可能的進修或工作方向。 3

杜丽娘形象分析

一、杜丽娘人物形象的自然性 杜丽娘是一位名门闺秀,父母一个是国家栋梁,一个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在严厉的家庭教化下,杜丽娘被塑造成标准的淑女;塾师陈最良,是个考白了头发的老秀才,只是拿社会教导自己的东西来教导杜丽娘,同样给予杜丽娘深重的压迫。而春香虽然是她的贴身女侍,但是由于无知,她无法理解杜丽娘。因此杜丽娘是孤独的。 在春香的扶持下,杜丽娘走出长年拘束自己的绣房,到空无一人的花园中游玩。在这里她第一次看见了真正的春天,也第一次发现自己的生命是和春天一样美丽。她惋惜眼看青春转瞬即逝去,而她却无能为力,不能自主,感到自己生存的荒芜和生命的空虚。自然春光触动了内心情怀,感叹“天呵,春色恼人,信有之乎!常观诗词乐府,古之女子,因春感情,遇秋成恨,诚不谬矣。”把这少女在封建礼教压制下难言的苦闷和酸楚都表现出来了。汤显祖所展示的是作为一个健全人的自身天性对于情爱的需求和渴望,在此作者肯定人类对爱、青春和美的渴望的合情合理性。 梦中与持柳书生相爱,梦醒后却无依无靠,仍是冰冷的现实。于是第二次游园,杜丽娘支开了春香,独自来到花园,以安心寻梦。她追梦寻梦,苦苦寻找着梦中的美妙。在对梅树的倾诉中可以看出,这个梦是她全部生命的寄托。然而现实的一切不曾有丝毫的变化,反而更加冷酷,为此一病而亡。杜丽娘不是因爱情的被阻挠而亡,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在阴间,她的魂魄再次领略了生命的自由快乐。在梦中和阴间汤显祖展露了人的自然性的一面,将人的天性还原放大,赋予其合理存在和实现的权利,汤显祖大胆地承认和肯定了人的性欲和情欲的一种客观存在。 二、杜丽娘人物形象的社会性 《牡丹亭》中杜丽娘死而复生之后,念念不忘媒妁之言,不忘柳梦梅的科举功名,这似乎与她在梦中与阴间一往无前的追求爱情的行为互为矛盾,实际上如此的描写和安排也许正是为了反映人性的另一面人的社会性的需求。 明代统治者大力推崇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空前强化;皇帝后妃亲自编写提倡贞操节烈的妇女道德教科书,束缚了妇女的身体和精神。杜丽娘根本没有机会像崔莺莺一样邂逅一个少年郎。对于爱情,她只能依靠自己的本能觉醒,依靠自己不懈追求。所以她的反抗比莺莺主动、彻底、顽强得多,也更艰难得多。 杜丽娘的对手不是某个人、某个家庭,而是由这些人物所代表的整个社会意识和社会势力。这个有情的人与无情的世界就这样无形而尖锐地对立着, 造成丽娘性格的反叛但却压抑,热情却又矛盾,人性的舒展与理学的压抑在她身上交织着。杜丽娘是世间多情女子的揉合,又具有独特个性:实现生命价值,超越生死,不懈追求。她无疑是古代少女追求自由爱情、反抗道德约束的先驱和代表。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杜丽娘的命运具有普遍性。 三、杜丽娘人物形象蕴含的作者自况

女性的性心理学

浅析女性的性心理 (08应用心理学0838280104 陈少丹) 摘要:在精神分析学和心理治疗领域的历史发展大和中,有两位传奇的人物:男性是弗洛伊德,女性当属卡伦.霍妮。弗洛伊德对于学习和接触心理学的国内读者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不少人对他提出的精神分析理论印象深刻。正如他说的:“在我提出了两种本能(性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的假设,以及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规划后,我对精神分析领域就没能做出更有决定意义的贡献了。”霍妮这个名字却鲜为人知。她是知识女性的一面旗帜,是精神分析学领域里的一朵奇葩,也是女性心理学的开拓者。霍妮以一本《女性心理学》为20世纪女性精神分析研究开先河,也为此后许多女性主义心理学家的理论探究奠定了基础。女性性心理学是指在性生理的基础上,与性征、性欲、性动做有关的心理模式与心理过程,女性性心理学也包罗了与异性往来和婚恋等心理模式。 关键词:女性心理学女性性心理 由于女性的生理成熟一般要比男性早两年,因此女性性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也比男生早。随着女性月经来潮与体态的发育、变化,自己感到已经不是一个天真的孩子了,感到自己与男性越来越明显的差别。女性性心理的表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对性知识的追求 由于性成熟而出现对性知识的兴趣,是青少年性心理的必然产物。女性在对性知识方面的追求较男性开放性强些。女性性知识的来源多数是从课堂上、报刊杂志、电视节目上得来,她们常与朋友和母亲谈论有关性的问题。在刚进入青春期的时候,对母亲的依赖性较大,随着年龄的增大,她们更愿意自己去阅读有关书刊,以便了解女性性心理学知识。 (2)对异性的爱慕 青少年男女间彼此向往与追求是性生理发展的正常阶段。女性进入青春期以后,一开始常会产生一种惶恐不安的情绪,并且在人前表现得腼腆、羞涩、极富内心体验。随着性意识的进一步发展,由异性间的疏远期进入异性接近期,女性

古代文学人物形象分析

窦娥形象:窦娥从小就集人间苦难于一身:三岁丧母、七岁离开父亲成为童养媳、十七岁守寡,最后又被黑暗的社会吞噬。窦娥形象在关汉卿笔下被塑造得光彩夺目。首先她是一个善良、孝顺和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女性。她年轻守寡,一心只想和婆婆相依为命、安分守己地过日子,对婆婆也恪尽孝道。在公堂上,为了保全年迈的婆婆,她宁愿自己受刑,还屈招毒死了公公;在赴法场的路上,她首先没有想到自己的不幸,而是恳求官差走后街,以免婆婆见到她难过;临终前她对婆婆的嘱托,体现出她仍在为婆婆着想,仍在尽孝道,甚至在死后,她的灵魂还托梦给父亲,让他赡养婆婆,这些细节使窦娥的高尚情操得以充分展现出来,既使人同情,又令人尊敬,也使悲剧色彩更为浓重。 窦娥的另一个性格特征是她的反抗精神。窦娥从小经历的苦难为她的抗争奠定了基础。张驴儿父子闯入婆媳俩人的生活,是窦娥思想性格成长的开始。她把张驴儿推到,坚决不和他拜堂第一次展现了她出于本能的自卫。在张驴儿毒死自己的父亲,并以此威胁窦娥私休时,被窦娥断然拒绝,选择官休,展现了她绝不向恶势力屈服的斗争精神。在公堂上不由分说被打后,窦娥才开始真正觉醒,对天地鬼神、王法官府进行了强烈的控诉和揭露。她的满腔悲愤之词实际上是对整个社会的否定。此后,窦娥走上了自觉反抗的道路。临刑前的三桩“无头愿”是她对统治阶级所进行的大胆的挑战,三桩誓愿的一一实现使窦娥从痛斥天地鬼神到支配天地鬼神,表现出昂扬的反抗精神。窦娥也不再是一个被同情、被怜悯的弱者,而是成为一个能够激励被压迫者奋起反抗的强者了。然而她的觉醒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关汉卿通过窦娥这个美好形象的被毁灭,揭露了当时美丑不分、是非颠倒的社会,从而引起人们对生活的深思,对封建社会秩序的永恒产生怀疑,唤起人们的反抗意识。因此窦娥对当时社会的控诉是中国戏曲史上的第一声呐喊,她的遭遇是元代广大人民悲剧命运的集中体现。 杜十娘形象:作为明代拟话本中成就最高的作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篇小说塑造了一个光辉的女性形象——杜十娘。 她是一个美丽聪慧、老练机智、性格刚烈、对爱情有着执着追求的风尘女子。虽然误落烟花,但她并不屈从于被侮辱、被践踏的“教坊名姬”地位,而是渴望、追求建立在人格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的美满、真诚的爱情,争取做人的权利。她在确信李甲的爱情后,就与贪财冷酷的老鸨展开了种种斗争。终于凭借自己的机智、老练跳出了火坑。 就在杜十娘欢天喜地、憧憬着美好未来而随李甲南下归家时,软弱的李甲出于对父亲李布政的畏惧,在盐商孙富的挑拨教唆下,竟以千金之价将她卖给孙富,践踏了纯洁的爱情和她的希望以及理想。为了维护做人的尊严,刚烈的杜十娘没有把自己当作附属品而向李甲低声下气、委曲求全,更没有把自己降为商品任人买卖,而是怀抱苦心积累的百宝箱投江而死,用生命控诉了这个罪恶的社会,维护了她对爱情的理想和做人的尊严,表现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不屈性格。 杜十娘的悲剧,是一个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悲剧。她为摆脱屈辱生活而进行的抗争实质是一场在市民意识推动下,争取做人权利的斗争。作者不仅塑造了一个外表与心灵皆美的灵魂,而且以深沉悲愤的笔触写出了这个美丽形象的被毁灭,暴露了封建伦理道德和门第观念的罪恶,控诉了封建礼教对新生的个性解放思想的残害和虐杀。杜十娘形象的光辉正在于她表现出了做人的尊严。她的投江,表明了她的真正觉醒,也表明了她对封建礼教最大限度的抗议。 杜丽娘形象:杜丽娘是一位出身于封建贵族家庭的千金小姐,是一个在严格的封建家庭教育下成长起来的美丽、温顺、聪慧过人的少女。她的生活环境除了绣楼、书斋就是小小的庭院,她生活在一个无情的世界里。父母为了把她教育为符合封建闺范的淑女,请了一个陈腐的老学究做塾师。然而,就是在这片贫瘠的土壤上还是盛开了一朵爱情之花。 杜丽娘是一个无情世界中的有情形象,她的爱情生长在不允许其生长的环境之中。杜丽娘是一步一步觉醒的:陈最良讲《诗经》是杜丽娘觉醒的催化剂,在杜宝和陈最良看来是宣扬后妃之德的《关雎》意外地将动了杜丽娘的情肠,唤醒了她蛰伏的青春。因此,一旦她面对菱花镜发现了自己的青春美貌,又步入生机盎然的后花园,她的惆怅无奈、痛苦委屈一并涌上心头。游园是她对封建礼教的一次大胆挑战,也是她觉醒的关键。大自然的春景在她的内心深处掀起狂涛,惊喜之余产生了青春难在的感伤,反映出她青春的觉醒和朦胧的个性解放要求。她向往着自由的爱情,这是她做梦的思想基础。无可排遣的春情闺怨越积越多,终于使她在梦中,得到了青年书生柳梦梅的及时抚慰。这时的杜丽娘已经由一个唯唯诺诺的大家闺秀变成了勇于决裂、敢于献身的深情女子,也体现出她对封建礼教的蔑视和反抗。梦醒之后,面对美梦和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杜丽娘陷入极度的悲伤,更加渴望梦中的幸福。由于寻梦不得,她陷入更深的精神苦闷,直至因情而死,是其叛逆反抗性格的升华;揭露了无情的封建礼教对人的合理欲望的扼杀。死后,她的幽魂与柳生相爱是那样的主动、大胆、热情、一往情深,最终,在这种至情的感召下,杜丽娘又因情复生,并在简陋的条件下和心上人喜结连理。在朝堂上,历经劫难的爱情却遭到父亲的反对,杜丽娘挺身捍卫,是其反抗性格的成熟。由于她在皇帝面前的据理力争,连皇帝也被她的深情所感动,甚至亲自主婚。作者借此表达了对生死之恋和浪漫婚姻的礼赞。 杜丽娘积极奋斗、不断抗争的精神使她成为中国戏曲史上非常成功的浪漫主义的封建礼教叛逆者的典型,她是一个不但美丽而且具有思想力量和时代特征的独具异彩的女性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