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臂梁的振动模态实验报告

悬臂梁的振动模态实验报告
悬臂梁的振动模态实验报告

实验 等截面悬臂梁模态测试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熟悉模态分析原理;

2. 掌握悬臂梁的测试过程。

二、 实验原理

1. 模态分析基本原理

理论上,连续弹性体梁有无限多个自由度,因此需要无限多个连续模型才能描述,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将连续弹性体梁分为n 个集中质量来研究。简化之后的模型中有n 个集中质量,一般就有n 个自由度,系统的运动方程是n 个二阶互相耦合(联立)的常微分方程。这就是说梁可以用一种“模态模型”来描述其动态响应。

模态分析的实质,是一种坐标转换。其目的在于把原在物理坐标系统中描述的响应向量,放到所谓“模态坐标系统”中来描述。这一坐标系统的每一个基向量恰是振动系统的一个特征向量。也就是说在这个坐标下,振动方程是一组互无耦合的方程,分别描述振动系统的各阶振动形式,每个坐标均可单独求解,得到系统的某阶结构参数。

多次锤击各点,通过仪器记录传感器与力锤的信号,计算得到第i个激励点与定响应点(例如点2)之间的传递函数H i ω ,从而得到频率响应函数矩阵中的一行

频响函数的任一行包含所有模态参数,而该行的r 阶模态的频响函数 的比值,即为r 阶模态的振型。 2. 激励方法

为进行模态分析,首先要测得激振力及相应的响应信号,进行传递函数分析。传递函数分析实质上就是机械导纳,i 和j 两点之间的传递函数表示在

[]

∑==N

r iN r

i r

i r H H H 1

21

...

[]

Nr r r N

r r

r r ir

k c j m ???ωω? (2112)

=++-=[]{}[]

T

r ir N

r r iN i i Y H H H ??∑==1

21

...

j点作用单位力时,在i点所引起的响应。要得到i和j点之间的传递导纳,只要在j点加一个频率为ω的正弦的力信号激振,而在i点测量其引起的响应,就可得到计算传递函数曲线上的一个点。如果ω是连续变化的,分别测得其相应的响应,就可以得到传递函数曲线。

根据模态分析的原理,我们要测得传递函数矩阵中的任一行或任一列,由此可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要得到矩阵中的任一行,要求采用各点轮流激励,一点响应的方法;要得到矩阵中任一列,采用一点激励,多点测量响应的方法。实际应用时,单点响应法,常用锤击法激振,用于结构较为轻小,阻尼不大的情况。对于笨重、大型以及阻尼较大的系统,则常用固定点激振的方法,用激振器激励,以提供足够的能量。

3.变时基方法的应用

在进行瞬态激励信号与响应信号采样时,激励与响应之间,特征时间与特征频率的差异太大,激励是mS级的,响应是几百mS级到秒级。如果采用等时基传递函数做瞬态激励传函分析时,就存在频率分辨力(采样频率越低,分辨力越高)和时域波形精度(采样频率越高,时域波形精度越高)这一对无法克服的矛盾。由于脉冲激励信号作用时间较短,为了确保频率分辨力,采样频率不能太高,从而导致以下几种情况:⑴采到的激励信号偏大;

⑵采到的激励信号偏小;⑶激励信号没有采上。计算出来的导纳值重复性差,

相位不准。因此在变时基提出之前,大型结构无法用锤击法测出模态,只能使用火箭激励,因为火箭激励时加长了激励时间,且它可以产生方波激励信号。

三、实验器材

图1振动测试试验台的组成及连接示意图

本次实验设备如上图1所示,其中使用的器材主要包括四部分,具体如下。

1.振动测试试验台;

2.加速度传感器,要求绝缘,防止电荷流动;

3.力锤,装有压力传感器,测量输入的激励;

4.INV1601型振动与控制教学实验系统软件。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测点确定

此梁在y、z方向尺寸和x方向(尺寸)相差较大,可以简化为杆件,所以只需在x方向顺序布置若干敲击点即可(本例采用多点移步敲击、单点响应方法),敲击点的数目视要得到的模态的阶数而定,敲击点数目要多于所要求的阶数,得出的高阶模态结果才可信。本次试验中在x方向把梁分成十等份,即可以布十一个测点。本次试验只求解了前四阶模态,因此敲击点足够。

2.结构生成

按照图1安装仪器设备,仪器连接好之后,启动DASP2006标准版软件,选择教学模态实验模式。在左侧信息窗口中选择结构并设置结构参数。本实验中梁长230mm、宽40mm、厚3mm,在长方向上等分10份,在宽和厚两方向上不划分。设置完成后生成悬臂梁模型如下图2。其中1点是约束位置。

图2 悬臂梁结点分布示意图

3.参数设置与采样

在左侧信息窗口中选择采样,设置采样参数。其中具体如下:选择加速度传感器类型;总测点数11个;每个测点采样3次;触发电平200mv;变时基倍数4;采样频率120000Hz;采样长度2k;程控倍数为1。

因为本实验中梁振动集中在低频,所以选择塑料头来敲击。用力敲击各个测点,观察有无波形,如果有一个或两个通道无波形或波形不正常,就要检查仪器连接是否正确、导线是否接通、传感器、仪器的工作是否正常等等,直至示波波形正确为止。正式测试时应该适当调整放大倍数并使用适当的力来激励,防止激励过载或过小。标定之后就可以进行测试了。INV1601B型振动教学试验仪的输出增益值。

参数设置完后,选择自动增加测点号,按左窗下面的开始采样按钮,进入触发变时基采样状态,等待触发,并提示当前采样的点号和触发次数。根据提示从第一点按设定的触发次数测试到最后一个测点。自动记录下每次测试结果。测试过程中尽量避免连击现象,如果有连击现象,按中止采样按钮,改变测点号重新开始采样,将覆盖原来数据。

4.分析

由于直接使用软件自动计算的模态误差太大,本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每一个测点都采用手动分析,本文只是简述过程并介绍关键步骤的工作。

1)调整采样数据

要选择正确的测点编号,并在指数窗口调整对力信号处理的区间,

使力信号完全处于该区间内。

2)传函分析

直接点击“进行传函计算”按钮,进行分析。

3)模态拟合

选取峰值作为模态,注意区间应该包括峰值,如下图3所示。

图3手动选取模态示意图

4)振型编辑

选择质量归一法。

5)动画显示

五、实验结果

1.各阶模态参数记录

表1 等截面悬臂梁各阶模态参数

2.各阶模态振型投影图

(a)第一阶振型投影图(b) 第二阶振型投影图

(c) 第三阶振型投影图(d)第四阶振型投影图

(e)前四阶振型投影图

图4等截面悬臂梁各阶模态振型投影图

六、分析与讨论

本实验中误差相对较大,个人认为可能的原因如下两点。其他更深入的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研究。

1.由于梁的刚度不够,自由端受重力影响,已经产生了较大的挠度,影

响实验结果;

2.由于使用锤击法激励,激励的效果不是非常理想,特别是在自由端非

常难实现合理的激励。

附:

模态分析报告工程信息:

名称: ABC2# 日期:2016-10-20 时间:15:42:14 拟合方法: 复模态单自由度响应类型:加速度

几何结构和节点设置

图(1) 模态几何结构和节点分布图模态频率和阻尼

留数

第1阶:

第2阶:

第3阶:

表4: RESIDUES

第4阶:

表5: RESIDUES

第5阶:

表6: RESIDUES

第6阶:

模态质量、刚度和阻尼比

振型

第1阶:

表9: 振型

第2阶:

第3阶:

表11: 振型

第4阶:

表12: 振型

第5阶:

表13: 振型

第6阶:

表14: 振型

----------------------------------------------------------------------

单位: 报告人:

悬臂梁固有频率测试实验数据处理

实验题目:悬臂梁固有频率测试实验数据处理 一、实验要求以下: 1. 用振动测试的方法,识别一阻尼结构的(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和阻尼系数; 2. 了解小阻尼结构的衰减自由振动形态; 3. 选择传感器,设计测试方案和数据处理方案,测出悬臂梁的一阶固有频率和阻尼 根据测试曲线,读取数据,识别悬臂梁的一阶固有频率和阻尼系数。 二、实验内容 识别悬臂梁的二阶固有频率和阻尼系数。 三、测试原理概述: 1,瞬态信号可以用三种方式产生,有脉冲激振,阶跃激振,快速正弦扫描激振。 2,脉冲激励用脉冲锤敲击试件,产生近似于半正弦的脉冲信号。信号的有效频率取决于脉冲持续时间τ,τ越小则频率范围越大。 3.幅值:幅值是振动强度的标志,它可以用峰值、有效值、平均值等方法来表示。 频率:不同的频率成分反映系统内不同的振源。通过频谱分析可以确定主要频率成分及其幅值大小,可以看到共振时的频率,也就可以得到悬臂梁的固有频率 实验步骤及内容 1,按要求,把各实验仪器连接好接入电脑中,然后在悬臂梁上粘紧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打开计算机,。。 2,打开计算机,启动计算机上的“振动测试及谱分析.vi ”。 3,选择适当的采样频率和采样点数以及硬件增益。点击LabVIEW 上的运行按钮(Run )观察由脉冲信号引起梁自由衰减的曲线的波形和频谱。 4,尝试输入不同的滤波截止频率,观察振动信号的波形和频谱的变化。 5,尝试输入不同的采样频率和采样点数以及硬件增益,观察振动信号的波形变化。 6,根椐最合适的参数选择,显示最佳的结果。然后按下“结束按钮,完成信号采集。最后我选择的参数是:采样频率 f为512HZ,采样点数N为512点。 s 7,记录数据,copy读到数据的程序,关闭计算机。

梁的振动实验报告

梁的振动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改变梁的边界条件,对比分析不同边界条件,梁的振动特性(频率、振型等)。对比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正确理解边界条件对振动特性的影响。 实验内容 对悬臂梁、简支梁进行振动特性对比,利用锤击法测量系统模态及阻尼比等。 实验原理 1、固有频率的测定 悬臂梁作为连续体的固有振动,其固有频率为: , 其一、二、三、四阶时, 简支梁的固有频率为: 其一、二、三、四阶时, 其中E为材料的弹性模量,I为梁截面的最小惯性矩,ρ为材料密度,A为梁截面积,l为梁的长度。 试件梁的结构尺寸:长L=610mm, 宽b=49mm, 厚度h=8.84mm. 材料参数: 45#钢,弹性模量E=210 (GPa), 密度=7800 (Kg/m3) 横截面积:A=4.33*10-4 (m2), 截面惯性矩:J==2.82*10-9(m4) 则梁的各阶固有频率即可计算出。 2、实验简图

图1 悬臂梁实验简图

图2简支梁实验简图 实验仪器 本次实验主要采用力锤、加速度传感器、YE6251数据采集仪、计算机等。图3和图4分别为悬臂梁和简支梁的实验装置图。图5为YE6251数据采集仪。

图3 悬臂梁实验装置图 图4 简支梁实验简图 图5 YE6251数据采集分析系统 实验步骤 1:"在教学装置选择"中,选择结构类型为"悬臂梁",如果选择等份数为17,将需要测量17个测点。 2:本试验可采用多点激励,单点响应的方式,如果是划分为17等份,请将拾振点放在第5点。 3:请将力锤的锤头换成尼龙头,并将力通道的低通滤波器设置为1KHz,将拾振的加速度通道的低通滤波器设置为2KHz。 4:用力锤对第1点激振,对应的激励为f1,响应为1,平均3次,对应的数据为第1批数据,以此类推,测量完全部测点。 5:选择"教学装置模态分析和振型动画显示",调入测量数据进行分

弦振动实验报告

实验13 弦振动的研究 任何一个物体在某个特定值附近作往复变化,都称为振动。振动是产生波动的根源,波动是振动的传播。均匀弦振动的传播,实际上是两个振幅相同的相干波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传播的叠加,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驻波。本实验验证了弦线上横波的传播规律:横波的波长与弦线中的张力的平方根成正比,而与其线密度(单位长度的质量)的平方根成反比。 一. 实验目的 1. 观察弦振动所形成的驻波。 2. 研究弦振动的驻波波长与张力的关系。 3. 掌握用驻波法测定音叉频率的方法。 二. 实验仪器 电动音叉、滑轮、弦线、砝码、钢卷尺等。 三. 实验原理 1. 两列波的振幅、振动方向和频率都相同,且有恒 定的位相差,当它们在媒质内沿一条直线相向传播时,

将产生一种特殊的干涉现象——形成驻波。如图3-13-1所示。在音叉一臂的末端系一根水平弦线,弦线的另一端通过滑轮系一砝码拉紧弦线。当接通电源,调节螺钉使音叉起振时,音叉带动弦线A端振动,由A端振动引起的波沿弦线向右传播,称为入射波。同时波在C点被反射并沿弦线向左传播,称为反射波。这样,一列持续的入射波与其反射波在同一弦线上沿相反方向传播,将会相互干涉。当C点移动到适当位置时,弦线上就形成驻波。此时,弦线上有些点始终不动,称为驻波的波节;而有些点振动最强,称为驻波的波腹。 2. 图3-13-2所示为驻波形成的波形示意图。在图中画出了两列波在T=0,T/4,T/2时刻的波形,细实线表示向右传播的波,虚线表示向左传播的波,粗实线表示合成波。如取入射波和反射波的振动相位始终相同的点作为坐标原点,且在X=0处,振动点向上到达最大位移时开始计时,则它们的波动方程分别为: (3-13-1) (3-13-2)式中为波的振幅,为频率,λ为波长,为弦线上质点的坐标位置。 两波叠加后的合成波为驻波,其方程为: (3-13-3)由上式可知,入射波与反射波合成后,弦线上各点都在以同一频率作 简谐振动,它们的振幅为,即驻波的振幅与时间无关,而与质

青岛理工大学材料力学实验报告记录

青岛理工大学材料力学实验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 系别 班级 姓名 学号 青岛理工大学力学实验室

目录 实验一、拉伸实验报告 实验二、压缩实验报告 实验三、材料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μ的测定报告 实验四、扭转实验报告 实验五、剪切弹性模量实验报告 实验六、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实验报告 实验七、等强度梁实验报告 实验八、薄壁圆筒在弯扭组合变形下主应力测定报告 实验九、压杆稳定实验报告 实验十、偏心拉伸实验报告 实验十一、静定桁架结构设计与应力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十二、超静定桁架结构设计与应力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十三、静定刚架与压杆组合结构设计与应力分析实验报告实验十四、双悬臂梁组合结构设计与应力分析实验 实验十五、岩土工程材料的多轴应力特性实验报告

实验一 拉伸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 三、实验记录: 1、试件尺寸 实验前: 实验后: 2、实验数据记录: 屈服极限载荷:P S = kN 强度极限载荷:P b = kN 材 料 标 距 L 0 (mm) 直径(mm ) 截面 面积 A 0 (mm 2) 截面(1) 截面(2) 截面(3) (1) (2) 平均 (1) (2) 平均 (1) (2) 平均 材 料 标 距 L (mm) 断裂处直径(mm ) 断裂处 截面面积 A(mm 2) (1) (2) 平均

四、计算 屈服极限: ==0 A P s s σ MPa 强度极限: == A P b b σ MPa 延伸率: =?-= %10000 L L L δ 断面收缩率: =?-= %1000 0A A A ψ 五、绘制P -ΔL 示意图:

悬臂梁的模态实验

悬臂梁的模态实验 1、实验概述 点)之间的频响函数,利用上式可得 「(k ) J 10 令t 0k ) =1就可得到第k 阶主振型的10个元素。根据他们的相对大小就能画出第 k 阶主振型。如果分别令 k =1,2,3,4,就可以画出前 4阶主振型。 2、实验要求 (1) 证明无论用频响函数的幅值谱或虚部谱,都可以求出各阶主振型; (2) 如果我们不测量振动的位移信号, 而是测量振动的加速度信号,就可以得到加 速度频响函数。试证明利用加速度频响函数也可以求出各阶主振型; 在频响函数曲线上 f 『二f k 处,s k = 1 ,将出现第k 阶共振峰,该处的频响函数 可以近似写为 ?: ( k) ?: ( k) ~ r j H rj (k) ■ i2k ( ? 设 j =1,2,…,10,和 r=10, 即测量悬臂梁上均匀分布的 本实验的装置如图 8所示。用激振力锤2敲击悬臂梁 1,由锤头的力传感器测量锤击 力,电涡流传感器测量梁自由端的振动信号, 算机,由虚拟动态分析仪处理可以求出锤击 点 (设为第j 点)与位移测量点(设为第r 点) 之间的频响函数。悬臂梁可以抽象为由 无限多 个质点用板簧串联的多自由度的振 动系统,其 中第j 点与第r 点之间的频响 函数公式为 分别经电荷放大器 6、位移测量仪5送给计 H rj k ⑴(1 -s : i2 j Sj -2~. f S i 悬臂梁的檯态实验 10个点与自由端(即第 10 H 10 ,10 1.悬臂絮2、激振力锤久电涡凉位移怯感器 J 前置盟久便移量仪&电荷放大器 f

(3)本实验求出前4阶主振型,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振动实验报告剖析

振动与控制系列实验 姓名:李方立 学号:201520000111 电子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实验1 简支梁强迫振动幅频特性和阻尼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测量单自由度系统强迫振动的幅频特性曲线。 2、学会根据幅频特性曲线确定系统的固有频率f 0和阻尼比。 二、实验装置框图 图3.1表示实验装置的框图 图3-1 实验装置框图 K C X 图3-2 单自由度系统力学模型 三、实验原理 单自由度系统的力学模型如图3-2所示。在正弦激振力的作用下系统作简谐强迫振动, 设激振力F 的幅值B 、圆频率ωo(频率f=ω/2π),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式为: 扫频信号源 动态分析仪 计算机系统及分析软件 打印机或 绘图仪 简支梁 振动传感器 激振器 力传感器 质量块 M

或 M F x dt dx dt x d M F x dt dx n dt x d F Kx dt dx C dt x d M /2/222 22 2 222=++=++=++ωξωω (3-1) 式中:ω—系统固有圆频率 ω =K/M n ---衰减系数 2n=C/M ξ---相对阻尼系数 ξ=n/ω F ——激振力 )2sin(sin 0ft B t B F πω== 方程①的特解,即强迫振动为: ) 2sin()sin(0?π?ω-=-=f A A x (3-2) 式中:A ——强迫振动振幅 ? --初相位 2 0222024)(/ωωωn M B A +-= (3-3) 式(3-3)叫做系统的幅频特性。将式(3-3)所表示的振动幅值与激振频率的关系用图形表示,称为幅频特性曲线(如图3-3所示): 3-2 单自由度系统力学模型 3-3 单自由度系统振动的幅频特性曲线 图3-3中,Amax 为系统共振时的振幅;f 0为系统固有频率,1f 、2f 为半功率点频率。 振幅为Amax 时的频率叫共振频率f 0。在有阻尼的情况下,共振频率为: 2 21ξ-=f f a (3-4) 当阻尼较小时,0f f a =故以固有频率0f 作为共振频率a f 。在小阻尼情况下可得 01 22f f f -= ξ (3-5) 1f 、2f 的确定如图3-3所示: M X C K

弦振动实验报告

弦 振动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固定均匀弦振动共振干涉形成驻波时的波形,加深驻波的认识。 2、了解固定弦振动固有频率与弦线的线密ρ、弦长L 和弦的张力Τ的关系,并进行测量。 三、波。示。轴负方向传播的波为反射波,取它们振动位相始终相同的点作坐标原点 “O ”,且在X =0处,振动质点向上达最大位移时开始计时,则它们的波动方程分别为: Y 1=Acos2(ft -x/ ) Y 2=Acos[2 (ft +x/λ)+ ]式中A 为简谐波的振幅,f 为频率,为波长,X 为弦线上质点的坐标位置。两波叠加后的合成波为驻波,其方程为: Y 1 +Y 2=2Acos[2(x/ )+/2]Acos2ft ① 由此可见,入射波与反射波合成后,弦上各点都在以同一频率作简谐振动,它们的振幅为|2A cos[2(x/ )+/2] |,与时间无关t ,只与质点的位置x 有关。 由于波节处振幅为零,即:|cos[2(x/ )+/2] |=0

2(x/ )+/2=(2k+1) / 2 ( k=0. 2. 3. … ) 可得波节的位置为: x=k /2 ②而相邻两波节之间的距离为: x k+1-x k =(k+1)/2-k / 2= / 2 ③ 又因为波腹处的质点振幅为最大,即|cos[2(x/ )+/2] | =1 2(x/ )+/2 =k ( k=0. 1. 2. 3. ) 可得波腹的位置为: x=(2k-1)/4 ④ 这样相邻的波腹间的距离也是半个波长。因此,在驻波实验中,只要测得相邻两波节或相邻两波腹间的距离,就能确定该波的波长。 在本实验中,由于固定弦的两端是由劈尖支撑的,故两端点称为波节,所以,只有当弦线的两个固定端之间的距离(弦长)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时,才能形成驻波,这就是均匀弦振动产生驻波的条件,其数学表达式为: L=n / 2 ( n=1. 2. 3. … ) 由此可得沿弦线传播的横波波长为: =2L / n ⑤ 式中n为弦线上驻波的段数,即半波数。 根据波速、频率及波长的普遍关系式:V=f,将⑤式代入可得弦线上横波的传播速度: V=2Lf/n ⑥ 另一方面,根据波动理论,弦线上横波的传播速度为: V=(T/ρ)1/2 ⑦ 式中T为弦线中的张力,ρ为弦线单位长度的质量,即线密度。 再由⑥⑦式可得 f =(T/ρ)1/2(n/2L) 得 T=ρ / (n/2Lf )2 即ρ=T (n/2Lf )2 ( n=1. 2. 3. … ) ⑧ 由⑧式可知,当给定T、ρ、L,频率f只有满足以上公式关系,且积储相应能量时才能在弦线上有驻波形成。 四、实验内容 1、测定弦线的线密度:用米尺测量弦线长度,用电子天平测量弦线质量,记录数据 2、测定11个砝码的质量,记录数据

悬臂梁地振动模态实验报告材料

实验 等截面悬臂梁模态测试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熟悉模态分析原理; 2. 掌握悬臂梁的测试过程。 二、 实验原理 1. 模态分析基本原理 理论上,连续弹性体梁有无限多个自由度,因此需要无限多个连续模型才能描述,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将连续弹性体梁分为n 个集中质量来研究。简化之后的模型中有n 个集中质量,一般就有n 个自由度,系统的运动方程是n 个二阶互相耦合(联立)的常微分方程。这就是说梁可以用一种“模态模型”来描述其动态响应。 模态分析的实质,是一种坐标转换。其目的在于把原在物理坐标系统中描述的响应向量,放到所谓“模态坐标系统”中来描述。这一坐标系统的每一个基向量恰是振动系统的一个特征向量。也就是说在这个坐标下,振动方程是一组互无耦合的方程,分别描述振动系统的各阶振动形式,每个坐标均可单独求解,得到系统的某阶结构参数。 多次锤击各点,通过仪器记录传感器与力锤的信号,计算得到第i个激励点与定响应点(例如点2)之间的传递函数 ω ,从而得到频率响应函数矩阵中的一行 频响函数的任一行包含所有模态参数,而该行的r 阶模态的频响函数 的比值,即为r 阶模态的振型。 2. 激励方法 为进行模态分析,首先要测得激振力及相应的响应信号,进行传递函数分析。传递函数分析实质上就是机械导纳,i 和j 两点之间的传递函数表示 [] ∑==N r iN r i r i r H H H 1 21 ... [] Nr r r N r r r r ir k c j m ???ωω? (2112) ∑ =++-=[]{}[] T r ir N r r iN i i Y H H H ??∑==1 21 ...

材料力学梁变形实验报告

梁变形实验报告 (1)简支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简支梁见图一,力F 在跨度中点为最严重受力状态,计算梁内最危险点达到屈服应力时的屈服载荷Fs ; 2、简支梁在跨度中点受力F=1.5kg 时,计算和实测梁的最大挠度和支点剖面转角,计算相对理论值的误差; 3、在梁上任选两点,选力F 的适当大小,验证位移互等定理; 4、简支梁在跨度中点受力F=1.5kg 时,实测梁的挠度曲线(至少测8个点挠度,可用对称性描点连线)。 二、试件及实验装置 简支梁实验装置见图一,中碳钢矩形截面梁,屈服应力 =s σ360MPa ,弹性模量E=210GPa 。 百分表和磁性表座各1个; 砝码5个,各砝码重0.5kg ;砝码盘和挂钩1套,约重0.1kg ;游标卡尺和钢卷尺各1个。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 1、求中点挠度 简支梁在跨度中点承受力F 时,中点挠度最大,在终点铅垂方向安装百分表,小表针调到量程中点附近,用手轻拍底座振动,使标杆摩擦力最小,大表指针示值稳定时,转表盘大表针调零,分级加力测挠度,检验线性弹性。 2、求支点转角 梁小变形时,支点转角a δθ≈ ;在梁的外伸端铅垂方向安装百分表,加力测 图一 实验装置简图

挠度,代入算式求支点转角。 3、验证位移互等定理: 图二的线弹性体,F 1在F 2引起的位移?12上所作之功,等于F 2在F 1引起的位 移?21上所作之功,即:212121??=??F F ,若F 1=F 2,则有:2112?=? 上式说明:当F 1与F 2数值相等时,F 2在点1沿F 1方向引起的位移?12,等于F 1在点2沿F 2方向引起的位移?21,此定理称为位移互等定理。 为了尽可能减小实验误差,重复加载4次。 取初载荷F 0=(Q+0.5)kg ,式中Q 为砝码盘和砝码钩的总重量,?F=2kg ,为了防止加力点位置变动,在重复加载过程中,最好始终有0.5kg 的砝码保留在砝码盘上。 四、数据记录 1、中点分级加载时,中点挠度值: 2、测支点转角 F=1.5kg ;w (端点)=0.15mm ;a=71mm 3、验证位移互等定理 F ( 2)=1.5kg w (5)=0.34mm F (5)=1.5kg w (2)=0.36mm 4、绘制挠曲线(中点加载F=1.5kg ) 五、实验结果处理 图二 位移互等定理示意图

波尔共振实验报告

波尔共振 振动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而共振是特殊的振动,为了趋利避害在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领域中对其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目前,电力传输采用的是高压输电法。而据报载,2007年6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索尔加斯克领导的一个小组,成功地利用无线输电技术,点亮了距离电源2米远的灯泡!无线输电法原理的核心就是共振。人们期待着能在更远的距离实现无线输电,那时生产和生活将会发生一场重大变革。 【目的与要求】 1. 观察测量自由振动中振幅与周期的关系。 2. 研究阻尼振动并测量阻尼系数。 3. 观察共振现象及其特征;研究不同阻尼力矩对受迫振动的影响及其辐频特性和相频特 性。 4. 学习用频闪法测定动态物理量----相位差。 【实验原理】 物体在周期性外力(即强迫力)的作用下发生的振动称为受迫振动。若外力是按简谐振动规律变化,则稳定状态时的振动也是简谐振动,此时,振幅保持恒定,振幅的大小与强迫力的频率和原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以及阻尼系数有关。在受迫振动状态下,系统除了受到强迫力的作用外,同时还受到回复力和阻尼力的作用。所以在稳定状态时物体的位移、速度变化与强迫力变化不是同相位的,存在一个相位差。在无阻尼情况下,当强迫力频率与系统的固有频率相同时产生共振,此时振幅最大,相位差为90°。 当摆轮受到周期性强迫外力矩t M M ωcos 0=的作用,并在有空气阻尼和电磁阻尼的媒质中运动时(阻尼力矩为dt d b θ-),其运动方程为 t M dt d b k dt d J ωθ θθcos 02 2+--= (33-1) 式中,J 为摆轮的转动惯量,-k θ为弹性力矩,M 0为强迫力矩的幅值,ω为强迫力的圆频率。 令 ,2 0J k =ω ,2J b =β J M m 0= 则式(33-1)变为 t m dt d dt d ωθωθβθcos 22022=++ (33-2) 当0cos =t m ω时,式(2)即为阻尼振动方程。 当0=β,即在无阻尼情况时式(33-2)变为简谐振动方程,系统的固有圆频率为ω0。方程(33-2)的通解为 )cos()cos(021?ωθαωθθβ+++=-t t e f t (33-3) 由式(33-3)可见,受迫振动可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cos(1αωθβ+-t e f t 和初始条件有关,经过一定时间后衰减消失。

28.悬臂梁固有频率测量实验

实验二十八悬臂梁固有频率测量实验 1. 简介 悬臂梁实验台主要是针对高校工程测试课程实验教学需要而设计的,结合drvi快速可重组虚拟仪器开发平台、振动测量传感器和数据采集仪,可以开设悬臂梁固有频率测量实验。 2. 结构组成 悬臂梁实验台的结构示意如图1所示,结构总体尺寸为120×110×150mm(长×宽×高),主要包括的零件有: 图1 悬臂梁实验台结构示意图 1. 悬臂 2. 底座 3. 操作说明 3.1 实验准备 运用悬臂梁实验台进行实验教学所需准备的实验设备为: 1. 悬臂梁实验台(lxbl-a)1套 2. 加速度传感器(yd-37)1套 3. 加速度传感器变送器(lbs-12-a)1台 4. 蓝津数据采集仪(ldaq-epp2)1台 5. 开关电源(ldy-a)1套 6. 脉冲锤1只 7. 5芯对等线1条 备齐所需的设备后,将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悬臂梁前端的安装孔上,然后将加速度传感器与变送器相连,变送器通过5芯对等线与数据采集仪1通道连接,数据采集仪通过并口电缆与pc机并口连接,加速度传感器调理电路模块接线如图2所示。在保证接线无误的情况下,可以开始进行实验。

图2 加速度传感器调理电路接线示意图 3.2 实验操作 悬臂梁固有频率测量实验利用加速度传感器来测量悬臂振动的信号,经过频谱变换(fft)处理后得到悬臂梁的一阶固有频率,需要注意的是该实验数据采集采用预触发方式,数据采集仪的触发电平要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设置,实验过程如下: 1. 启动服务器,运行drvi主程序,开启drvi数据采集仪电源,然后点击drvi快捷工具条上的“联机注册”图标,进行服务器和数据采集仪之间的注册。联机注册成功后,启动drvi内置的“web服务器功能”,开始监听8500端口。 图3 悬臂梁固有频率测量实验样本图 2. 启动drvi中的“悬臂梁固有频率测量”实验脚本,然后设定数据采集仪的工作模式为外触发采样,同时设置触发电平(如800)和预触发点数(如20),然后点击“运行”按钮启动采样过程(由于采用外触发采样方式,此时处于等待状态)。 3. 用脉冲锤敲击悬臂梁,产生脉冲激振。敲击的力幅要适当,着力点要准确,迅速脱开。如检测不到冲击振动信号,则适当修改采集仪中的预触发电平,然后点击面板中的“开始”按钮再次进行测量,此时,信号分析窗口中应显示出悬臂梁受瞬态激励后输出的信

气垫弹簧振子的简谐振动实验报告

××大学实验报告 学院:×× 系:物理系专业:×× 年级:××级 姓名:×× 学号:×× 实验时间:××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 实验四:气垫弹簧振子的简谐振动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考察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与振动系统参量的关系。 2. 学习用图解法求出等效弹簧的倔强系数和有效质量。 3. 学会气垫调整与试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弹簧的倔强系数 弹簧的伸长量x 与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F=kx k=X F 2.弹簧振子的简谐运动方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滑块m 1 的运动方程为 -k 1(x+x 01)-k 2(x-x 02)=m 2 2dt x d ,即-(k 1+k 2)x=m 2 2dt x d 式中,m=m 1+m 0(系统有效质量),m 0是弹簧有效质量,m 1是滑块质量。令 k=k 1+k 2,则 -kx= m 2 2dt x d 解为x=A sin (ω0t+ψ0 ),ω0= m k = m k k 2 1+ 而系统振动周期 T 0=0 2ωπ=2π k m

当 m 0《 m 1时,m 0=3 s m ,m s 是弹簧的实际质量(m 0与m s 的关系可简单写成 m 0=3 m s )。 本实验通过改变m 1测出相应的T ,以资考察T 和m 的关系,从而求出m 0和 k 。 三.主要仪器设备: 气垫导轨、滑块(包括挡光刀片)、光电门、测时器、弹簧。 四.实验内容及实验数据记录: 1.气垫导轨水平的调节 使用开孔挡光片,智能测时器选在2pr 功能档。让光电门A 、B 相距约60cm (取导轨中央位置),给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Δ t 1和Δt 2控制在20-30ms 内),让 它在导轨上依次通过两个光电门.若在同一方向上运动的Δ t 1和Δt 2的相对 误差小于3%,则认为导轨已调到水平.否则重新调整水平调节旋钮。 2.研究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与振幅的关系 先将测时器设置于6pd (测周期)功能档。按动选择钮,屏幕显示6pd 时,按动执行键,显示为0。每按一次选择键,显示加1;当达到预定值(如预置数为n =6,则表示测3个周期的时间)后,将滑块拉离平衡点6.00厘米(即选定某一振幅),再按执行键,放手让其运动,进入测周期操作。当屏幕上显示预置数减为0后,显示屏上出现总时间t ;由此可得周期T = n t 2。 再重新测量几次并取平均值。并测量滑块和弹簧的质量,利用T 0= 2ωπ =2π k m 计算弹簧的倔强系数。取不同的振幅测量,探讨周期与振幅是否有关。 3.观测简谐振动周期T 与m 的关系,并求出k 与弹簧的有效质量m 0。

基于comsol的悬臂梁形变实验报告

基于comsol4.2的悬臂梁形变仿真 参考文献:Becker,A.A.,Background to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Geometric Non-linearity Benchmarks,NAFEMS,Ref: -R0065,Glasgow. 一、创建工程 1、选择空间维度:二维。如图一 图一 2、增加物理场:结构力学—>固体力学(solid)。如图二 图二

3、选择求解类型:稳态。如图三 图三 4、点击“完成”,按钮位于“模型向导”栏右上角的符号。 二、创建几何模型 1、单击“几何”,将“长度单位”改为um。如图四 图四

2、右键“几何”,选择“矩形”,设置矩形参数如图五,并单击设定栏右上角的“创建选定”,生成图形。 图五 三、设定材料参数 右键“材料”,选择“材料”,几何是实体选择如图六。在材料目录中添加材料的杨氏模量、泊松比、密度,具体参数如图七。 图六

图七 四、设置边界约束 1、单击“固体力学”,在厚度中输入“10e-6”,如图八。 图八 2、右键“固体力学”,选择“固定约束”,添加边界选择:1,如图九。 图九

3、右键“固体力学”,选择“边界载荷”,添加边界选择:4,将力—>载荷中,X和Y方向的力分别改为:-3.844e6/0.1*load_para和-3.844e3/0.1如图十。 图十 五、划分网格 右键网格,选择“自由剖分三角形网格”,在设定栏右上角点击“创建所有”,如图十一。 图十一

六、设置求解约束 1、打开“求解”下拉菜单,右键“求解器配置”,选择“缺省求解器”,如图十二。 图十二 2、点击“稳态求解器”,将“相对容差”改为:1e-6,如图十三。 图十三 3、右键“稳态求解器”,选择“参数的”,在设定栏输入参数名称:load_para和参数值:range(0,0.01,1),如图十四

振动实验报告

振动力学实验报告 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山东科技大学

单自由度系统振动实验报告 实验者姓名:________ 院系:_______系_______专业_______班_______组实验日期: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 自由振动法测量单自由度系统的参数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对象和装置 三、实验步骤 四、实验数据记录和整理 1、无阻尼单自由度自由振动系统实验测量:

计算单自由度振动的振动频率、周期、固有频率、衰减系数、相对阻尼系数周期、频率和阻尼系数: 2、有阻尼单自由度自由振动系统实验测量: 计算单自由度振动的振动频率、周期、固有频率、阻尼系数、相对阻尼系数: 五、简答 1、上述无阻尼自由振动实验中,为什么振动曲线呈现衰减状态? 2、简述阻尼对于自由振动周期、频率的影响。

用冲击激励法测量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 实验者姓名:________ 院系:_______系_______专业_______班_______组实验日期: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对象和装置 三.实验步骤

四、实验数据记录和整理 1、无阻尼单自由度自由振动系统实验测量: 2、有阻尼单自由度自由振动系统实验测量: 五、简答 1、力锤施加力的大小是否影响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频率和阻尼,为什么? 2、实验过程中,力锤敲击质量块时应注意什么?

大学物理实验简谐振动与阻尼振动的实验报告

湖北文理学院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 验 报 告 学院 专业 班 学号: 姓名: 实验名称 简谐振动与阻尼振动的研究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实验室: N1-103 [实验目的]: 1. 验证在弹性恢复力作用下,物体作简谐振动的有关规律;测定弹簧的弹性系数K 和有效质量m. 2. 测定阻尼振动系统的半衰期和品质因数,作出品质因数Q 与质量M 的关系曲线。 [仪器用具]:仪器、用具名称及主要规格(包括量程、分度值、精度等) 气垫导轨、滑块、附加质量(2)、弹簧(4)、光电门(2)、数字毫秒计. [实验原理]: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包括简单原理图、相关公式等) 1.简谐振动 在水平气垫导轨上的滑块m 的两端连接两根弹性系数1k 、2k 近乎相等的弹簧,两弹簧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气轨的两端点。滑块的运动是简谐振动。其周期为: 2 122k k M T +== π ω π 由于弹簧不仅是产生运动的原因,而且参 加运动。因此式中M 不仅包含滑块(振子)的质量m ,还有弹簧的有效质量0m 。M 称为弹簧振子系统的有效质量。经验 证:0m m M += 其中 s m m 31 0=,s m 为弹簧质量。假设:k k k ==21则有周期: 22T πω= = 若改变滑块的质量m ?,则周期2T 与m ?成正比。222 4422M m T k k ππ?=+。以2T 为纵坐标,以m ?为横坐标,作2T -m ?曲线。则为一条斜率为242k π的直线。由斜率可以求出弹簧的弹性系数k 。求出弹性系数后再根据式22 42M T k π=求出弹簧的 有效质量。 2.阻尼振动 简谐振动是一种振幅相等的振动,它是忽略阻尼振动的理想情况。事实上,阻尼力不可避免,而抵抗阻力做功的结果,使振动系统的能量逐渐减小。因此,实验中发生的一切自由振动,振幅总是逐渐减小以至等于零的。这种振动称为阻尼振动。用品质因数(即Q 值),来反映阻尼振动衰减的特性。其定义为:振动系统的总能量E 与在一个周期中所损耗能 量E ?之比的π2倍,即 2E Q E π =?;通过简单推导也有: 12 ln 2 T Q T π= 2 1T 是 阻尼振动的振幅从 0A 衰减为 2 0A 所用时 间,叫做半衰期。测出半衰期就可以计算出品质因数Q 。在实验中,改变滑块的质量。作质量与品质因数的关系曲线。 [实验内容]: 简述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1. 打开气泵观察气泵工作是否正常,气轨出气孔出气大小是否均匀。 2. 放上滑块,调节气轨底座,使气轨处于水平状态。 3. 把滑块拉离平衡位置,记录下滑块通过光电门10次所用的时间。 4. 改变滑块质量5次,重复第3步操作。 5. 画出m T -2 关系曲线,.据m T -2关系曲线,求出斜率K ,并求出弹性系数k 。 6. 用天平测量滑块(附挡光片)、每个附加物的质量后;求出弹簧的有效质量。 7. 用秒表测量滑块儿的振幅从A 0衰减到A 0/2所用的时间2 1T ;求出系统的品质因数Q 8. 滑块上增至4个附加物,重复步骤7作出Q-m ?的关系曲线;

实验报告总结(精选8篇)

《实验报告总结》 实验报告总结(一): 一个长学期的电路原理,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从最开始的什么都不懂,到此刻的略懂一二。 在学习知识上面,开始的时候完全是老师讲什么就做什么,感觉速度还是比较快的,跟理论也没什么差距。但是之后就觉得越来越麻烦了。从最开始的误差分析,实验报告写了很多,但是真正掌握的确不多,到最后的回转器,负阻,感觉都是理论没有很好的跟上实践,很多状况下是在实验出现象以后在去想理论。在实验这门课中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必须要先弄清楚原理,在做实验,这样又快又好。 在养成习惯方面,最开始的时候我做实验都是没有什么条理,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比如说测量三相电,有很多种状况,有中线,无中线,三角形接线法还是Y形接线法,在这个实验中,如果选取恰当的顺序就能够减少很多接线,做实验就应要有良好的习惯,就应在做实验之前想好这个实验要求什么,有几个步骤,就应怎样安排才最合理,其实这也映射到做事情,不管做什么事情,就应都要想想目的和过程,这样才能高效的完成。电原实验开始的几周上课时间不是很固定,实验报告也累计了很多,第一次感觉有那么多实验报告要写,在交实验报告的前一天很多同学都通宵了的,这说明我们都没有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我就应从这件事情中吸取教训,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完成就应完成的学习任务。这学期做的一些实验都需要严谨的态度。在负阻的实验中,我和同组的同学连了两三次才把负阻链接好,又浪费时间,又没有效果,在这个实验中,有很多线,很容易插错,所以要个性仔细。 在最后的综合实验中,我更是受益匪浅。完整的做出了一个红外测量角度的仪器,虽然不是个性准确。我和我组员分工合作,各自完成自己的模块。我负责的是单片机,和数码显示电路。这两块都是比较简单的,但是数码显示个性需要细致,由于我自己是一个粗心的人,所以数码管我检查了很多遍,做了很多无用功。 总结:电路原理实验最后给我留下的是:严谨的学习态度。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争取一次性做好,人生没有太多时间去浪费。 实验报告总结(二): 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为期两个月的实习使我受益匪浅,我不仅仅学习到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收获了经验与体会,这些使我一生受用不尽,记下来与大家共勉: 1.手脚勤快,热心帮忙他人。初来匝道,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份内之事,都就应用心去完成,也许自己累点,但你会收获很多,无论是知识与经验还是别人的称赞与认可。 2.多学多问,学会他人技能。学问学问,无问不成学。知识和经验的收获能够说与勤学好问是成正比的,要记住知识总是垂青那些善于提问的人。 3.善于思考,真正消化知识。有知到识,永远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当你真正学会去思考时,他人的知识才能变成你自己的东西。 4.前人铺路,后人修路。墨守陈规永远不会有新的建树,前人的道路固然重要,但是学会另辟蹊径更为重要。

实验四 悬臂梁弯曲实验汇总

实验四悬臂梁弯曲实验 一、电阻应变仪 各种不同规格及各种品种的电阻应变计现在有二万多种,测量仪器也有数百余种,但按其作用原理,电阻应变测量系统可看成由电阻应变计、电阻应变仪及记录器三部分组成。其中电阻应变计可将构件的应变转换为电阻变化。电阻应变仪将此电阻变化转换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并进行放大,然后转换成应变数值。 其中电阻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信号主要是通过应变电桥(惠斯顿电桥)来实现的,下面简要介绍电桥原理。 1、应变电桥 应变电桥一般分为直流电桥和交流电桥两种,本篇只介绍直流电桥。

电桥原理图所示,它由电阻R1、R2、R3、R4组成四个桥臂,AC两点接供桥电压U。图中U BD是电桥的输出电压,下面讨论输出电压与电阻间的关系。 通过ABC的电流为:I1=U/(R2+ R1) 通过ADC的电流为:I2=U/(R3+ R4) BD二点的电位差 U BD= I1R2-I2R3=(R2R4-R1R3)U /(R2+ R1)(R3+ R4) 当U BD=0,即电桥平衡。由此得到电桥平衡条件为: R1 R3 =R2R4 如果R1 =R2 =R3 =R4 =R,而其中一个R有电阻增 量, 式中2ΔR 与4R相比为高阶微量,可略去,上式化为 如果R1 =R2 =R3 =R4为电阻应变计并受力变形后产生的电阻增量为 、、、代入式中,计算中略去高阶微量,可得

将式代入上式可得 电桥可把应变计感受到的应变转变成电压(或电流)信号,但是 这一信号非常微弱,所以要进行放大,然后把放大了的信号再用应变 表示出来,这就是电阻应变仪的工作原理。电阻应变仪按测量应变的 频率可分为:静态电阻应变仪、静动态电阻应变仪、动态电阻应变仪 和超动态电阻应变仪,下面我们简要介绍常用的静态电阻应变仪中的 一种应变仪--数字电阻应变仪。 二、测量电桥的接法 各种应变计和传感器通常需采用某种测量电路接入测量仪表,测 量其输出信号。对于电阻应变计或者电阻应变计式传感器,通常采用 电桥测量电路,将应变计引起电阻变化转换为电压信号或电流信号。 电桥的测量电路由电阻应变计及电阻组成桥臂,电桥的应变计接桥方 式分为半桥和全桥。 在实际测量中,可以利用电桥的基本特性,采用各种电阻应变计在电桥中不同 的连接方法达到不同的测量目的:

机械振动实验报告

《机械振动基础》实验报告 (2015年春季学期) 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报告提交日期2015.05.07 哈尔滨工业大学

报告要求 1.实验报告统一用该模板撰写,必须包含以下内容: (1)实验名称 (2)实验器材 (3)实验原理 (4)实验过程 (5)实验结果及分析 (6)认识体会、意见与建议等 2.正文格式:四号字体,行距为1.25倍行距; 3.用A4纸单面打印;左侧装订; 4.报告需同时提交打印稿和电子文档进行存档,电子文档由班长收 齐,统一发送至:liuyingxiang868@https://www.360docs.net/doc/4714390592.html,。 5.此页不得删除。 评语: 教师签名: 年月日

实验一报告正文 一、实验名称:机械振动的压电传感器测量及分析 二、实验器材 1、机械振动综台实验装置(压电悬臂梁) 一套 2、激振器一套 3、加速度传感器一只 4、电荷放大器一台 5、信号发生器一台 6、示波器一台 7、电脑一台 8、NI9215数据采集测试软件一套 9、NI9215数据采集卡一套 三、实验原理 信号发生器发出简谐振动信号,经过功率放大器放大,将简谐激励信号施加到电磁激振器上,电磁激振器振动杆以简谐振动激励安装在激振器上的压电悬臂梁。压电悬臂梁弯曲产生电流显示在示波器上,可以观测悬臂梁的振动情况;另一方面,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电磁激振器振动杆上,将加速度传感器与电荷放大器连接,将电荷放大器与数据采集系统连接,并将数据采集系统连接到计算机(PC机)上,操作NI9215数据采集测试软件,得到机械系统的振动响应变化曲线,可以观测电磁激振器的振动信号,并与信号发生器的激励信号作对比。实验中的YD64-310型压电式加速度计测得的加速度信号由DHF-2型电荷放大器后转变为一个电压信号。电荷放大器的内部等效电路如图1所示。 q

实验报告实验心得

实验心得体会 在做测试技术的实验前,我以为不会难做,就像以前做物理实验一样,做完实验,然后两下 子就将实验报告做完.直到做完测试实验时,我才知道其实并不容易做,但学到的知识与难度 成正比,使我受益匪浅. 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否则,在老师讲解时就 会听不懂,这将使你在做实验时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比如做光伏的实验,你要 清楚光伏的各种接法,如果你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使你事 倍功半.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白,实验后,还 要复习,思考,这样,你的印象才深刻,记得才牢固,否则,过后不久你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还 不如不做.做实验时,老师还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我们,拓宽 我们的眼界,使我们认识到这门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 通过这次测试技术的实验,使我学到了不少实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做实验的过程,思考 问题的方法,这与做其他的实验是通用的,真正使我们受益匪浅. 实验心得体会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测试技术这门课程,它是一门综合应用相关课程的知识和内容来解 决科研、生产、国防建设乃至人类生活所面临的测试问题的课程。测试技术是测量和实验的 技术,涉及到测试方法的分类和选择,传感器的选择、标定、安装及信号获取,信号调理、 变换、信号分析和特征识别、诊断等,涉及到测试系统静动态性能、测试动力学方面的考虑 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涉及到计算机技术基础和基于labview的虚拟测试技术的运用等。 课程知识的实用性很强,因此实验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做了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 半桥、全桥比较, 回转机构振动测量及谱分析, 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三个实 验。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由于自己的理论知识基础不好,在实验过程遇到了许多的难题, 也使我感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但是我并没有气垒,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自己看书,独立思 考,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也就加深我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实验中我学会了单臂单桥、半桥、全桥的性能的验证;用振动测试的方法,识别一小阻 尼结构的(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和阻尼系数;掌握压电加速度传感器的性能与使用方法; 了解并掌握机械振动信号测量的基本方法;掌握测试信号的频率域分析方法;还有了解虚拟 仪器的使用方法等等。实验过程中培养了我在实践中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了良好的工程素质和科学道德,例如团队精神、交流能力、独立思考、 测试前沿信息的捕获能力等;提高了自己动手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增强创新意 识。 实验体会 这次的实验一共做了三个,包括: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回转机构 振动测量及谱分析;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各有特点。 通过这次实验,我大开眼界,因为这次实验特别是回转机构振动测量及谱分析和悬臂梁 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需要用软件编程,并且用电脑显示输出。可以说是半自动化。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我受易非浅:它让我深刻体会到实验前的理论知识准备,也就是要事前了 解将要做的实验的有关质料,如:实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最重要的是要记录什么 数据和怎样做数据处理,等等。虽然做实验时,指导老师会讲解一下实验步骤和怎样记录数 据,但是如果自己没有一些基础知识,那时是很难作得下去的,惟有胡乱按老师指使做,其 实自己也不知道做什么。 在这次实验中,我学到很多东西,加强了我的动手能力,并且培养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 特别是在做实验报告时,因为在做数据处理时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将会很难的 继续下去。例如:数据处理时,遇到要进行数据获取,这就要求懂得labview软件一些基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