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习题

动物学习题
动物学习题

动物学习题

原生动物门

1.原生动物是最简单和最原始的动物,但就单个细胞而言,它可能比多细胞动物的细胞更为复杂,为什么?

2.原生动物共分几个纲?分纲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从子孢子开始,描述疟原虫的生活史。阐明每个阶段的宿主,所在组织,和主要形态结构特点。

4.简述关于多细胞动物起源于群体鞭毛虫的两种学说,各有什么证据支持或者反对这两种学说?

5.动手绘一张草履虫的草图,包含以下的细胞器:纤毛,伸缩泡,食物泡,胞口,大核,小核。简述每种细胞器的功能。

6.描述一种原生动物的无性繁殖过程。描述一种原生动物的有性繁殖过程。

7.总结一下眼虫,变形虫和草履虫的主要结构与机能特点。

8.你认为在疟原虫发育的什么阶段使用抗疟药有效?有什么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疟疾?

9.为什么说纤毛虫是最复杂的原生动物?

海绵动物门

1.解释领细胞在海绵动物中的重要作用,骨针,进水小孔,出水口这些结构和领细胞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2.描述海绵动物的三种水沟系,单沟型、双沟型、复沟型。后两种主要解决了海绵动物的什么问题?

3.怎样理解海绵动物是“细胞水平的多细胞动物”?请举出一些其细胞表现出独立性一面的例子?再举出一些细胞相互协作的例子?

4.描述海绵动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什么细胞可以进行无性生殖?芽球是怎么回事。

5.扁盘动物有什么结构特征?这种动物和群体鞭毛虫有什么区别?

6.海绵动物没有神经系统,你认为在骨针的形成过程中造骨细胞和加固细胞是如何协同的?

7.为什么说海绵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了“逆转”现象?它和海绵动物的分类地位有何关系?

腔肠动物门

1.描述腔肠动物门的动物和栉水母动物门的动物的相似之处,又为何分成不同的两门?

2.为何腔肠动物没有循环系统而可以维持所有细胞生存?

3.描述薮枝虫的生活史。

4.有些腔肠动物生活史有水螅型、水母型两个阶段,每一种的特征是什么?你认为这样有什么好处?

5.描述腔肠动物的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6.你认为水螅的感受器细胞,神经细胞,和上皮肌肉细胞是如何作用的?在遇到危险时水螅如何反应?

7.你认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各自在什么情况下进行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有利?

扁形动物门

1.扁形动物和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2.扁形动物门分成哪几纲?简述各纲的异同点。

3.简述涡虫,吸虫,绦虫各自结构特征和其寄生生活的适应性。

4.描述任意一种吸虫的生活史。

5.解释为何灌渠和较差的卫生设施有利于血吸虫的传播,人体的免疫系统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6.你认为对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是什么?

线虫动物门

1.什么叫假体腔?和真体腔有什么不同,列举假体腔的作用。

2.美丽线虫对我们了解发育过程起了很大的作用,请简述其为何适于做此项研究的材料。

3.描述两种寄生性线虫的生活史。

4.为什么人蛔虫在人体内的发育路线如此复杂?

5.减数人蛔虫在表现出适应生活的特征。

环节动物门

1.解释什么叫分节?分节对环节动物的重要性是什么?分节怎样影响其神经,排泄系统和真体腔的结构?

2.什么叫真体腔?和假体腔有什么不同,列举真体腔的作用。

3.简述环节动物的三个纲的异同点。

4.比较沙蚕,蚯蚓,水蛭的运动方式有何不同,同时说一说,它们的真体腔针对其不同的运动方式有什么适应性的变化。

5.多毛纲隐居目的种类的底栖生活有什么有利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利的地方?对不利的地方是怎样克服的?

6.请你比较一下海洋多毛类和陆上寡毛类的有性繁殖方式,解释每种繁殖方式对环境的适应性。你认为为什么蛭类的繁殖方式和寡毛类的繁殖方式类似?

7.蛭纲的种类体内结构和扁形动物很相似,请问为何将其划为真体腔动物?其和扁形动物的本质区别在哪里?

8.环毛蚓的首神经节有什么作用?

软体动物门

1.简述软体动物门几个纲中足的结构和作用。

2.什么叫开管式循环,什么叫闭管式循环?那一种的效率高?

3.简述软体动物外套膜的作用。

4.描述软体动物舌齿和鳃的结构,它们有什么作用?

5.解释一下扭转发生的起源,哪一类软体动物有扭转现象?

6.软体动物的贝壳的作用是什么?解释一下贝壳的生长是如何和身体的生长相一致的。

7.请问双壳类为何是一种水体污染的监视生物。

8.许多软体动物的外壳是有颜色的,请你猜想一下这些颜色的来源,又有什么作用?

9.有些软体动物种类在扭转之后又发生了逆扭转?这些是什么种类?怎样在器官结构上和没有发生扭转的种类区分?这种现象在进化上说明什么问题?

10.描述乌贼的应急反应,在其中漏斗起了什么作用。

节肢动物门

1.节肢动物门有何主要特点?为什么节肢动物能成为自然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群?

2.节肢动物中那些结构和水生生活相适应?那些又与陆生生活相适应?

3.为什么说节肢动物起源于环节动物?

4.节肢动物分哪几个亚门及哪几个纲?各自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5.通过日本沼虾来说明甲壳纲的主要特点。

6.通过棉蝗来说明昆虫纲的主要特点。

7.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昆虫的各种变态。

棘皮动物门

1.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棘皮动物的体腔、水管系统、围血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如何?

3.棘皮动物门分哪几个亚门和纲,各自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4.棘皮动物有何经济意义?

5.试述棘皮动物的系统发展。

脊索动物门

1 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是什么?试各加以简略说明。

2.脊索动物门可分为几个亚门?几个纲?试扼要记述一下各亚门和各纲的特点

3.何渭逆行变态?试以海鞘为例来加以说明。

4.尾索动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头索动物何以得名?为什么说它们是原索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群?

6.简述文昌鱼的外形和体内结构?

7.文昌鱼和诲鞘在消化系统上有何异同?

8.试绘制文昌鱼的血液循环路线图。

鱼纲

1. 鱼类在脊椎动物中是最适于水生生活的一大类群。试从它们的形态结构上加以说明。

2.鱼的鳞、鳍和尾有哪些类型?

3.鱼类的骨骼系统有些什么特点?

4.鱼类消化道的结构和它们的食性有什么关系?

5.膘的作用是什么?

6.列举鱼类循环系统的特点。

7.简述鱼类肾脏在调节体内渗透压方面所起的作用。

8.鱼类的视觉器和听觉平衡器的基本结构如何”

9.鱼类的脑和脊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0.列举软骨鱼系和硬骨鱼系的特征。

两栖纲

1.结合水陆环境的主要差异总结动物有机体从水生过渡到陆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

2.试述两栖类村陆生生活的适应表现在哪些方面?其不完善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3.简要总结两栖纲躯体结构的主要特征。

4.简述两栖纲动物的主要目和科的特征。

5.简要理解文昌鱼与蛙的发育过程有何异同。

爬行纲

1. 简述羊膜卵的主要特征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2.归纳爬行类适应于陆生的主耍特征。

3.简述现存爬行类4个目及主要科的持征。

4.总结爬行功物与人类的关系。

5.毒蛇与无毒蛇的区别以及毒蛇防治原则。

鸟纲

1.总结鸟类主要特征以及与爬行类相似的要点。

2.总结鸟类为适应飞翔生活方式,在各个器官系统上的结构特点。

3.鸟类进步性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4.鸟类的3个总目在分类特征上有哪些主要区别?

5.总结鸟类的各种生态类群由于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在形态结构上有哪些趋同性特征?

6.始祖鸟化石的发现有何意义?它具备哪些特征?

7.什么叫迁徙?举例说明留鸟和候鸟。

8.鸟类繁殖行为有哪些特征?试述其生物学意义?

哺乳纲

1. 哺乳类的进步性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各个器官系统的结构功能加以归纳。

2.恒温及胎生哺乳对于动物生存有什么意义?

3.哺乳类骨骼系统有哪些特征?

4.简述哺乳类完成呼吸运动的过程。

5.总结哺乳类血液循环系统的特征。

6.哺乳类各亚纲和主要目的特征及代表动物。

7.试述肾的结构、功能与泌尿过程.

动物学习题及答案

动物学习题及答案

一.说明脊索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答:1.它强化了对躯体的支持与保护功能。 2.提高了定向、快速的运动能力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功能。 3.使躯体大型化成为可能。 4. 二.原索动物在研究脊索动物演化上有什么意义? 答:通过对原索动物的身体结构和胚胎发育的研究,能够对脊索动物的演化提供有说服力的证据, 1.从身体结构上来看,原索动物既具有脊索、背神经管、鳃裂这三点(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 又具有许多低等的以及和无脊椎动物相似的特征,如无脊椎骨、无头、无脑、无成对附肢,头索 动物无心脏,排泄系统为分节排列的肾管,尾索动物的开管式循环,头索动物为不完善的闭管式 2.从胚胎发育的情况来看,头索动物既以简单而典型的形式代表着脊索动物胚胎发育的情况, 而早期胚胎发育又与棘皮动物相似,从胚胎学的角度又说明了无脊椎动物与脊索动物在演化上 的关系。 三. 答:脊索动物是由哪一类无脊椎动物演化来的至今尚未找到古生物学的证据。因此脊索动物的起源问题,只能用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的材料来进行推断。一般认为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中的棘皮动物具有共同的祖先。其根据是:棘皮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属于后口动物,同时以体腔囊法形成体腔,与脊索动物相似,从生物化学方面也证明:棘皮动物的肌肉中同时含有肌酸和精氨酸,是处于无脊椎动物(仅含精氨酸)和脊索动物(仅有肌酸)之间的过渡类型;半索动物的成体有鳃裂和背神经管的的雏形,与脊索动物相似,而柱头虫与棘皮动物的幼虫又很相似。故脊索动物和棘皮动物亲缘关系密切。又根据文昌鱼的身体结构与个体发育兼具脊索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特征,文昌鱼可能是 无脊椎动物与脊索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四. 答:①脊索和背神经管只存在尾部。②大多体表有被囊。③大多数仅幼体有尾。④营固着或自由生活。 五.圆口纲动物的主要特征。 答:①口为吸附型,没有上、下颌。 ②脊索终生存留,没有脊椎,只有神经弧的雏形。 ③只有奇鳍,没有偶鳍。 ④只有一个鼻孔,位于头部的中线上。 ⑤独特的鳃呼吸器官——鳃囊。 六.简述七鳃鳗适应寄生和半寄生的特征。 答:①头部腹面有杯形的口漏斗,口漏斗和舌上具有角质齿,角质齿损伤脱落后可再生,这样便于吸附和锉破鱼体,吸食血肉。 ②具有独特的鳃囊结构,而且鳃孔周围有强大的括约肌和缩肌,控制鳃孔的启闭,当 七鳃鳗用口吸附在寄主体表或头时,水就要从外鳃孔进出而无需经过口。 ③七鳃鳗在眼眶下的口腔后有1对“唾腺”,腺的分泌物是一种抗凝血剂,能阻止创 七.简述鳔的结构、功能及其功能是如何实现的。 结构:鱼鳔是位于肠管背面的囊状器官,内壁为粘膜层,中间为平滑肌层,外壁为纤维膜层, 根据鳔与食管之间是否存在相通的鳔管,可将鱼类分为两大类:一为有鳔管的管鳔类,如鲤形 目,鲱形目等,一为鳔管退化消失的闭鳔类,如鲈形目等。 功能:调节鱼体的比重,使鱼体悬浮在限定的水层中,以减少鳍的运动而降低能量消耗,它的机

(完整word版)普通生物学试题库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考试试题()卷 类别继续教育学院拟题人 适用专业 (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无效)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细胞呼吸全过程可分为糖酵解、丙酮酸氧化脱羧、和电子传递链。 2、细胞核包括核被膜、核质、和核仁等部分。 3、线虫的体细胞数目,因此是研究细胞发育的良好的实验材料。 4、细胞周期包括和分裂间期两个时期。 5、DNA和RNA的结构单体是。 6、血液分为血细胞和两部分。 7、存在于生物体内而在自然界不存在的元素是。 8、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主要是指。 9、动物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必须从食物中摄取,或由其体内提供。 10、生物的自养方式可分为两种,即光能自养和。 11、抗原分子的某些化学基团其分子构相与抗体或淋巴细胞表面受体互补结合,从而能引发免疫反应,这些基团叫做。 12、基因的化学实质是DNA,在某些病毒中是。 13、常见的发酵过程有酒精发酵和。 14、新的表现型可以不通过 ____,只通过基因重组就可产生。 15、维管植物中用种子繁殖的有_________、被子植物。 16、真核细胞中,不饱和脂肪酸都是通过途径合成的。 17、是已知的最小的能在细胞外培养生长的原核生物。 18、发达是种子植物生活史的特点。 19、植物的生长发育主要是植物体内的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20、质膜具有透性,其主要功能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21、分生组织的显著特征是细胞具有能力。 22、免疫作为一种防护机制的特点是识别自身和外物、记忆、。23、世代交替是指植物生活史中,有性世代和的规律地交互进行的现象。 24、神经组织是由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的。 25、依照五界系统,生物可分为原核生物、植物、动物、原生生物和等五界。 26、神经未受剌激时的膜电位称。 27、同物种的种群之间存在着隔离。 28、同一物种的种群之间存在着隔离。 29、光敏色素以红外吸收形式和两种形式存在。 30、根据神经冲动通过突触方式的不同,突触可分为电突触和。 31、鱼类可分为软骨鱼纲和纲。 32、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有和去甲肾上腺素。 33、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整倍性和变异。 34、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经到达所作用的靶细胞或靶器官。 35、维管植物可分为蕨类植物和两类。 36、由肋间肌舒缩引起的呼吸动作为呼吸。 37、突触的兴奋性和抑制性取决于神经递质的性质和突触后膜上的性质。 38、依据方式可将真核多细胞生物划分为植物界—动物---界和真菌界。 39、世代交替是指植物生活史中,和配子体有规律地交互进行的现象。 40、吗啡、海洛因等药物的副作用是可抑制内啡肽的产生,这是一种反馈,从而产生药物依赖性。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的形成能导致物种的爆发式产生。 A. 多倍体; B. 渐变群; C. 瓶颈效应 2. 病毒感染细胞后,相邻细胞会产生。 A. 干扰素; B. 类毒素; C . 外毒素 3. 藻类不具有下列特征。 A. 光合自养; B. 根、茎、叶分化; C. 多细胞生殖器官 4. 真菌的营养方式为。 A. 腐生; B. 腐生和寄生; C. 腐生、寄生和化能自养 5.地衣是____。 A. 植物; B. 原生生物; C. 藻菌复合体 6.在生物体内,放能反应主要与。

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题及答案

多项选择题 第十六章呼吸系统 一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 鼻粘膜 B A.前庭部面积最大,呼吸部面积最小 B.呼吸部面积最大,嗅部面积最小 C.嗅部面积最大,前庭部面积最小 D.嗅部面积最大,呼吸部面积最小 E.以上均不对 2 鼻除嗅觉功能外还有 E A.前庭部鼻毛可阻挡吸入空气中的大尘粒 B.粘膜固有层腺体和杯状细胞分泌物粘着尘粒 C.呼吸部上皮纤毛向咽部摆动排出分泌物 D.呼吸部静脉丛加温和湿润吸入空气 E.以上均对 3 气管和支气管上皮内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是 C A.纤毛细胞 B.杯状细胞 C.基细胞 D.刷细胞 E.小颗粒细胞 4 一个肺小叶的组成是 A A.细支气管与其下属分支至肺泡 B.终末细支气管与其下属分支至肺泡 C.呼吸细支气管与其下属分支至肺泡 D.肺泡管与其下属分支至肺泡 E.以上均不对 5 肺内支气管各级分支中,管壁内有明显环行平滑肌的管道主要是 C A.段支气管和小支气管 B.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 C.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 D.终末细支气管和呼吸细支气管 E.以上均不对 6 关于呼吸细支气管的结构特点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 E A.是细支气管的分支 B.由许多肺泡围成,无纤毛细胞和分泌细胞 C.管壁内无平滑肌 D.可见少量腺体 E.以上均不对 7 心力衰竭患者肺内出现的心力衰竭细胞是 D A.功能活跃的成纤维细胞 B.功能活跃淋巴细胞 C.吞噬心肌纤维分解产物的巨噬细胞

D.吞噬血红蛋白分解产物的巨噬细胞 E.吞噬血红蛋白分解产物的中性粒细胞 8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性质和作用 B A.是磷脂,提高肺泡表面张力 B.是磷脂,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C.是糖蛋白,提高肺泡表面张力 D.是糖蛋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E.是糖脂,保护肺泡上皮 9 电镜下观察辨认II型肺泡细胞的主要依据是 D A.表面微绒毛较多 B.线粒体丰富 C.溶酶体丰富 D.有许多分泌颗粒 E.内质网发达 第十七章泌尿系统 一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 肾小叶的组成是 A.两个髓放线之间的皮质迷路 B.一个髓放线及其周围的皮质迷路 C.肾锥体及其相连的皮质部分 D.一个肾锥体是一个肾小叶 E.一个集合小管及与其相通连的肾单位 2 肾柱位于 A.髓放线之间 B.皮质迷路之间 C.肾小叶之间 D.肾大盏之间 E.肾锥体之间 3 肾单位的组成是 A.肾小体,肾小管和集合小管系 B.肾小体,近端小管和髓袢 C.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 D.肾小体和肾小管 E.肾小管和集合小管系 4 肾小体 A.由肾小囊和血管球组成,位于皮质迷路和肾柱内 B.由肾小管末端膨大而成,位于皮质迷路内 C.即血管球,位于皮质迷路和髓放线内 D.由肾小囊和血管球组成,位于髓放线和肾柱内 E.由肾小囊及其与近端小管的连接组成,位于皮质迷路内 5 下列哪个结构不分布在皮质迷路内 A.入球微动脉和出球微动脉

普通动物学练习题

普通动物学题库 无脊椎动物部分 解释名词 2、伸缩泡:原生动物体内所具有的结构,其作用是调节机体水分和渗透压平衡,如眼虫、草履虫等。 3、完全变态:昆虫变态的一种类型,指成虫和幼虫的形态结构完全不同,生活史中要经过 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的变态形式。如蝴蝶和蛾类的变态。 4、原肾管: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器官,由帽细胞和管细胞构成的焰细胞、排泄管、排泄孔组成,具有排泄作用。 5、角质膜:表皮细胞分泌而形成的无生命的结构,位于体表,基本结构包括上角质膜(上表皮)、外角质膜(外表皮)、内角质膜(内表皮),具有保护作用。 6、疣足:体壁外凸形成的中空的结构,具有运动、呼吸等功能,存在于环节动物的多毛类。 7、外套膜:软体动物内脏团背部的皮肤延伸下行而形成的结构,位于贝壳的内侧,包围着鳃,对于水循环、保护、呼吸等作用。 8、凯伯尔式器(Keber' s organ):位于河蚌围心腔前端的弥散状结构,又名围心腔腺,是河蚌的排泄器官。 9、书肺:节肢动物体壁内陷后突出形成的书页状结构,其功能是呼吸作用。 10、化性:指昆虫在一年中所发生的世代数,由此而有一化性、二化性、多化性的术语,对应的昆虫叫一化性昆虫、二化性昆虫、多化性昆虫。 11、双名法:任何一种动物的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所组成,前面一个字是动物 的属名,为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面的一个字是动物的种本名,为形容词或名 词,第一个字母不大写。国际上统一使用。 12、刺丝泡:原生动物纤毛虫类表膜之下整齐排列且与表膜垂直的结构,有孔开口于表膜上。当动物受到刺激时,刺丝泡放出刺丝,有防御的机能。 13、皮肌囊: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紧贴在一起而构成的体壁,具有保护作 用,如扁形动物、原腔动物、环节动物的体壁。 14、不完全变态:昆虫变态的一种类型,指成虫和幼虫的形态无太大差别,只是生殖器官未发育,翅未充分长成,生活史经过幼虫、若虫(或稚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如蝗虫、蜻蜓等。 15、后肾管: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器官,基本结构由肾孔、排泄管、肾口组成。肾口开口于体内,肾孔开口于体外。 16、混合体腔: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的中胚层细胞也不形成体 腔膜,而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器官,囊内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17、刚毛:环节动物的上皮内陷形成刚毛囊,刚毛囊底部一个大的形成细胞分泌几丁质物质,从而形成刚毛。它是环节动物的运动器官。 18、黄色细胞:黄色细胞是由中胚层的脏体腔膜特化而来的,位于消化管的外侧,其作用目前尚不明确,可能具有排泄作用。 19、外套腔:指软体动物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的空腔,外套腔内有鳃、足以及肛门、肾孔、生殖孔等开口。 20、鲍雅诺式器(Bojanus organ):指河蚌的一对肾脏,由后肾管特化形成,肾口开口于围

动物学试题库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适应辐射:凡是分类地位很近的动物,由于分别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经长期演变终于在形态结构上造成明显差异的现象,称为适应辐射。 2、逆行变态:指动物体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称为逆行变态,又称退化变态。 3、狭心动物:无心脏,心脏的功能由具有搏动能力的腹大动脉代替。 4、脊索:某些动物所特有的原始骨骼称为脊索。它位于这类动物身体的中轴、消化管的背侧,有支撑动物身体的功能。鱼、柱头虫等具有脊索,故称为脊索动物。动物由脊索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时,脊索被脊柱所替代。 5、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管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的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就是咽鳃裂。 6、尾索动物:最低等的脊索动物,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在动物幼体的尾部出现,生长到成体时退化或消失;体表有被囊,又称被囊动物。分尾海鞘纲、海鞘纲、樽海鞘纲3个纲。 7、单循环:血液循环全身一周,只经过心脏一次。 8、柱:柄海鞘咽腔壁腹侧的中央一沟状结构。 9、韦伯氏器:脊椎体前端有四块从椎骨发出的小型骨,由前向后依次称为闩骨、舟骨、间插骨、三脚骨,其所构成的结构联系鱼鳔的前端与耳,能将鳔所感受的水压传递给耳,称为韦伯氏器。 10、脑颅:指包围脑与视、听、嗅等器官的头骨,其功能是保护脑及视、听、嗅器官。 11、咽颅 : 咽颅位于脑颅下方,围绕消化管道最前端,包括颌弓、鰓弓、舌弓和鳃盖骨。 12、腰带:连接腹鳍的骨结构,构造简单。软骨鱼类为一枚坐耻骨构成;在硬骨鱼类则是一对无名骨构成的三角形骨板。 13、肩带:连接胸鳍的骨结构。硬骨鱼肩带包括肩胛骨、乌喙骨、匙骨、上匙骨和后匙骨;软骨鱼无后 14、膜迷路:膜迷路是套在骨迷路的膜性管和囊。管壁上有前庭器和听觉感受器 15、回游:某些鱼类在生命周期的一定时期会有规律地集群,并沿一定路线作距离不等的迁徙活动,以满足重要生命活动中生殖、索饵、越冬等需要的特殊的适宜条件,并在经过一段时期后又重返原地,这种现象叫做洄游。 16、生殖洄游:当鱼类生殖腺发育成熟时,脑下垂体和性腺分泌的性激素会促使鱼类集合成群而向产卵场所迁移,称为生殖洄游。 17、越冬洄游:冬季将来临时,鱼类常集结成群从索饵的海区或湖泊中转移到越冬海区或江河深处,以寻求水温、地形对自己适宜的区域过冬,称为越冬洄游。 18、索饵洄游:鱼类为了追踪捕食对象或寻觅饵料所进行的集体洄游、 19、管鳔类鱼:鳔是鱼体沉浮的调解器官,有的鱼类的鳔具鳔管至咽,称为管鳔类鱼。 20、闭鳔类鱼:鳔无鳔管的鱼类称闭鳔类鱼。 21、腹鳍胸位:指腹鳍位置前移至胸部。 22、腹鳍喉位:有些鱼类的腹鳍位置不在腹部,而是前移到胸部或喉部,腹鳍位

动物生态题集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Ecology)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二、问答题 1.简述生态学的定义类型。 Ecology 源于希腊文,Eco-表示住所或栖息地,Logos表示学问,原意是研究生物栖息环境的科学。生态学与经济学(economic)具有相同的词根。 (1)研究有机体与其环境的全部关系的科学(赫克尔E. Haeckel, 1869)。研究科学的自然历史(埃尔顿C. Elton,1927) (2)研究生物形态、生理和行为上的适应(克什卡洛夫Кашкаров, 1954) (3)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安德列沃斯Andrewartha, 1954) (4)研究动物的生活方式与生存条件的联系,以及动物生存条件对繁殖、存活、数量及分布的意义(纳乌莫夫HayMoB, 1955, 1963)(5)研究决定有机体的分布与多度相互作用的科学(Krebs, 1972, 1978, 1985, 1994, 2001) (6)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E. Odum, 1953, 1959, 1971, 1983) (7)综合研究有机体、物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科学( E. Odum, 1997 ) (8)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马世骏,1980) 2.按照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划分,经典生态学应包括哪几个分支学科?概括各分支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 按组织层次(levels of organization)划分及其研究主要内容:(1)个体生态学(Individual ecology): 个体对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适应。 (2)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 ecology): 多度和种群动态。 (3)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 决定群落组成和结构的生态过程。 (4)生态系统生态学(Ecosystem ecology): 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稳态和调节功能)。

动物学习题及答案

一.说明脊索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答:1.它强化了对躯体的支持与保护功能。 2.提高了定向、快速的运动能力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功能。 3.使躯体大型化成为可能。 4.是脊椎动物头部(脑和感官)以及上下颌出现的前提条件。 二.原索动物在研究脊索动物演化上有什么意义? 答:通过对原索动物的身体结构和胚胎发育的研究,能够对脊索动物的演化提供有说服力的证据,所 以,原索动物在研究脊索动物的演化上具有重要意义。 1.从身体结构上来看,原索动物既具有脊索、背神经管、鳃裂这三点(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又 具有许多低等的以及和无脊椎动物相似的特征,如无脊椎骨、无头、无脑、无成对附肢,头索动物无 心脏,排泄系统为分节排列的肾管,尾索动物的开管式循环,头索动物为不完善的闭管式循环等,这 些身体结构上的特征反应了无脊椎动物向脊索动物的过渡。 2.从胚胎发育的情况来看,头索动物既以简单而典型的形式代表着脊索动物胚胎发育的情况,而 早期胚胎发育又与棘皮动物相似,从胚胎学的角度又说明了无脊椎动物与脊索动物在演化上的关系。三.简要说明脊索动物的起源和演化。 答:脊索动物是由哪一类无脊椎动物演化来的至今尚未找到古生物学的证据。因此脊索动物的起源问 题,只能用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的材料来进行推断。一般认为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中的棘皮动物具 有共同的祖先。其根据是:棘皮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属于后口动物,同时以体腔囊法形成体腔,与 脊索动物相似,从生物化学方面也证明:棘皮动物的肌肉中同时含有肌酸和精氨酸,是处于无脊椎动 物(仅含精氨酸)和脊索动物(仅有肌酸)之间的过渡类型;半索动物的成体有鳃裂和背神经管的的雏形,与脊索动物相似,而柱头虫与棘皮动物的幼虫又很相似。故脊索动物和棘皮动物亲缘关系密切。又根 据文昌鱼的身体结构与个体发育兼具脊索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特征,文昌鱼可能是无脊椎动物与脊索 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四.简述尾索动物的主要特点。 答:①脊索和背神经管只存在尾部。②大多体表有被囊。③大多数仅幼体有尾。④营固着或自由生活。 五.圆口纲动物的主要特征。 答:①口为吸附型,没有上、下颌。 ②脊索终生存留,没有脊椎,只有神经弧的雏形。 ③只有奇鳍,没有偶鳍。 ④只有一个鼻孔,位于头部的中线上。 ⑤独特的鳃呼吸器官——鳃囊。 ⑥内耳中只有一个或两个半规管。 六.简述七鳃鳗适应寄生和半寄生的特征。 答:①头部腹面有杯形的口漏斗,口漏斗和舌上具有角质齿,角质齿损伤脱落后可再生,这样便于吸附和锉破鱼体,吸食血肉。 ②具有独特的鳃囊结构,而且鳃孔周围有强大的括约肌和缩肌,控制鳃孔的启闭,当七鳃鳗用口 吸附在寄主体表或头时,水就要从外鳃孔进出而无需经过口。 ③七鳃鳗在眼眶下的口腔后有1对“唾腺”,腺的分泌物是一种抗凝血剂,能阻止创口血液的凝 固。 七.简述鳔的结构、功能及其功能是如何实现的。 结构:鱼鳔是位于肠管背面的囊状器官,内壁为粘膜层,中间为平滑肌层,外壁为纤维膜层,根据鳔与食管之间是否存在相通的鳔管,可将鱼类分为两大类:一为有鳔管的管鳔类,如鲤形目,鲱形目等,一为鳔管退化消失的闭鳔类,如鲈形目等。 功能:调节鱼体的比重,使鱼体悬浮在限定的水层中,以减少鳍的运动而降低能量消耗,它的机能是 通过特有的气腺分泌气体以及卵圆窗或鳔管排放气体而控制的。 八.简述侧线的结构及功能。 答:.侧线是鱼类特有的皮肤感觉器官,侧线管以一系列孔穿过头骨及鳞片连接成与外界相通的侧线, 侧线管内充满粘液,内有感觉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的感觉器。侧线能感受低频率的振动,可以判定水 波的动态,水流的方向,周围生物的活动情况以及游泳途中的固定障碍物等,因而在鱼类生活中具有 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普通动物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学习要点: 1. 各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 各动物门主要的纲及其重要代表动物。 3. 最早出现某种器官或组织结构的动物类群。 4. 回答简答题和论述题要有必要的连接语言,使答案显得通顺流畅,前后连贯,有头有尾。 第1章绪论 一、填空题 1. 现在所用的动物分类系统是以动物形态或解剖的和的总和为基 础,根据古生物学、比较胚胎学和比较解剖学上的许多证据建立起来的,基本上能反映动物界的自然亲缘关系,称为。 2. 动物分类系统由大而小 有、、、、、 、等几个重要的分类阶元(分类等级, category),任何一个已知的动物均可无例外地归属于这几个阶元之中。在上述分类阶元中,只有是客观存在的,其它较高的阶元都同时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 3. 物种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物种呈现为统 一的,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的种群所组成,而与其它物种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 的。 4. 国际上目前统一采用的命名法是。 二、名词概念 1. 物种; 2. 双名法; 第2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 一、填空题 1. 是生物体结构与机能的基本单位。 2. 细胞是一团,由它分化出、、和等。 3. 细胞分裂可分为、和等三种类型。 4. 细胞由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之间的期限称为,它包括和。 二、名词概念 1. 组织; 2. 器官; 3. 系统。

第3章原生动物门 一、填空题 1. 原生动物是动物界里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身体由细胞构成,因此也称为。 2. 眼虫是原生动物门(填写纲的名称)的动物,大变形虫是(填写 纲的名称)的动物,间日疟原虫属于原生动物门(填写纲的名称),草履虫属于原生动物门(填写纲的名称)。 3. 绿眼虫的运动器官是,大变形虫的运动器官是。草履虫的运动器 官是。 4. 眼虫在运动中具有趋光性,眼虫与趋光性调节有关的结构是和。 5. 眼虫在有光的条件下通过叶绿素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这 种营养方式称 为。在无光的条件下,眼虫也能通过体表吸收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这种营养方式称 为。 6. 眼虫的无性生殖一般为。夜光虫等鞭毛纲原生动物过剩繁殖密集在一起时可 以使海水变色,称为,对渔业危害很大。 7. 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中有两类寄生虫病的病原是原生动物。它们分别是 和,引起的疾病分别是和。 8. 利什曼原虫的生活史有两个阶段,一个阶段寄生在人体(或狗),另一阶段寄生在 体内。 9. 变形虫除了能吞噬固体食物外,还能摄取一些液体物质,这种现象很象饮水一样,因此 称为。 10. 疟原虫的无性生殖是,有性生殖为。 11. 草履虫体内具有防御机能的结构是。 12. 草履虫体内有一大一小两个细胞核,大核主要管,小核主要管。 13. 草履虫体内调节水分平衡的结构是和。 14. 草履虫的无性生殖为,有性生殖为。 15. 利什曼原虫引起的黑热病主要靠传染,间日疟原虫引起的疟疾主要由 传染。 16. 原生动物伸缩泡的主要功能是。 二、名词概念 1. 伪足; 2. 变形运动; 3 吞噬作用; 4. 胞饮作用; 5.裂体生殖; 6. 接合生殖; 三、问答题 1. 为什么说原生动物作为一个动物体它是最简单、最原始的,而作为一个细胞它又是最复 杂和最高等的? 第4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动物学复习题全部

复习题(第一章至第三章脊索和圆口纲) 一.脊索动物的三大特征和次要特征。脊索动物门可分为几个亚门、几个纲及其主要特征。(一)三大特征 1背索 1)发生:胚胎的原肠背壁加厚,脱离原肠而发育,是中胚层而来。 2)位置:消化管与神经管之间 3)结构:由多泡状角质细胞所组成的坚韧、半透明而有弹性的一条圆柱形不分节轴索。 2背神经管 1)发生:由胚胎体背面纵沟内陷而形成,起源于外胚层。 2)位置:位于脊索或脊柱的背侧。 3)结构:呈管状。 3咽鳃裂 1)发生:消化管的前端,起源于外胚层。 2)位置:咽部两侧 3)作用:低等脊索动物终生存在的呼吸器官 (次要特征)1、肛后尾; 2、心脏,总是位于消化管的腹面。 3、内骨骼:骨骼系统属于生活的内骨骼,而不象无脊椎动物有坚硬 部分,则为死的外骨骼 (二)背索动物与某些无脊椎动物共同具有的一般特征 1.后口:与无脊椎动物的棘皮动物、毛颚动物、半索动物相同。 2.三胚层:从扁形动物开始。 3.两侧对称,从扁形动物开始。 4.次生体腔(真体腔)以中胚层细胞围成的真正体腔,从环节动物开始就有了次生体腔5.分节现象。(这些共同特征说明了脊索动物是由无脊椎动物演化来的) (三)根据脊索的存在形式分三个亚门: 1、尾索动物亚门:脊索和神经管只存在于幼体的尾部 2、头索动物亚门:脊索和神经管纵贯身体全长,由于脊索超过神经管的最前端。 3、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在胚胎中出现,成体被分节的脊柱取代。一般将脊椎动物亚门分 为6个纲(1)圆口纲;(2)鱼纲;(3)两栖纲;(4)爬行纲;(5)鸟纲(6)哺乳纲二.简述脊索动物的起源与进化。 1、环节动物论 认为脊索动物起源于环节动物,因为都是两侧对称、分节、封闭式的循环系统。 2、棘皮动物论 认为脊索动物起源于棘皮动物,这是基于胚胎发育,棘皮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属后口动物,同时以体腔囊法形成体腔,与一般无脊椎动物不同,但与脊索动物相似。 3、进化 推测脊索动物的祖先是一种蠕虫状的后口动物,它们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出现于地质年代古生代的早期,距今约有5亿年左右,这种动物称为原始无头类。原始无头类有两个特化的分支:一支进化为尾索动物和头索头动物;另一分支进化为原始有头类,原始有头类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支进化为比较原始,没有上、下颌的无颌(甲胄鱼、圆口类);另一支进化成具有上、下颌的有头类,即为鱼类的祖先。 三.简述尾索动物的主要特点。 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两个亚门是脊索动物中最低级的类群,总成为原索动物。身体包在

普通动物学考试试题及答案3页

普通动物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20分,每空1分) 列举3个分属不同的门,再生能力很强的无脊椎动物:、和 写出下列动物的分类地位(所属的门和纲) 涡虫对虾 钉螺锥虫 金龟子海葵 目前危害我国南方许多地区的最严重的寄生虫是,与同纲其他寄生虫感染方式不同,它是以的方式感染人的。 浮游动物的种类非常多,浮游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已经成为评价水质状况的重要指标,请你写出分别写出6个分别属于不同纲的动物类 群:、、、、、、 二、选择(30分) 国际动物学会命名法委员会规定:动物的学名为拉丁名,学名采用双名法,该名称是动物通用名,其它的名称均为地方名。下列动物学名书写规范的是(): A.Parus major B.Parus Major C.Parus major D.Parus Major 培养草履虫时,常常提供给其一定的条件以使其进行快速的分裂繁殖,现欲促使其进行大量的结合生殖,以下的简便办法中最可能实现这一目标的是(): A.升高培养温度到25℃,增加食物供给 B.降低培养温度到8℃,增加食物供给 C.升高培养温度25℃,减少食物供给 D.降低培养温度到8℃,减少食物供给 节肢动物是开管式循环,以下关于其血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充满血液的初生体腔 B.充满血液的组织间隙 C.充满血液的围心腔 D.充满血液的初生体腔与次生体腔相混合的腔 E.昆虫的血腔被肌肉质的隔膜被分为3个腔 中胚层的出现,在动物的演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结构中,属于中胚层来源的是:() A.红珊瑚的骨骼 B.涡虫的肠壁 C.乌贼的骨骼 D.海参的骨针 不同类群的动物均有一些独有的特征,下列结构中,属于棘皮动物特有的是(): A.后口 B.水管系 C.水沟系 D.中胚层来源的骨骼 E.管足 多数海产无脊椎动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都要经历一些幼虫阶段,请将下列幼虫与有关动物类群用线连起来: 1 牟勒氏幼虫 A 腔肠动物门 2 担轮幼虫 B 扁形动物门 3 面盘幼虫 C 环节动物门 4 浮浪幼虫 D 软体动物门 人蛔虫是人体的一种重要寄生虫,其不同的阶段寄生在人体不同的部位,给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下列症状可能是由蛔虫引起的是():

普通动物学练习题集1

普通动物学(第4版)练习题集 学习要点: 1. 各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 各动物门主要的纲及其重要代表动物。 3. 最早出现某种器官或组织结构的动物类群。 4. 回答简答题和论述题要有必要的连接语言,使答案显得通顺流畅,前后连贯,有头有尾。 * 蓝色标记的为新补充的内容,红色标记的为非重点概念,考试时出现的可能性很小,而且不会以名词解释的形式出现,主要供有兴趣的同学提高学习时参考。 第1章绪论 一、填空题 1. 现在所用的动物分类系统是以动物形态或解剖的和的总和为基础,根据古生物 学、比较胚胎学和比较解剖学上的许多证据建立起来的,基本上能反映动物界的自然亲缘关系,称为。 2. 动物分类系统由大而小有、、、、、 、等几个重要的分类阶元(分类等级, category),任何一个已知的动物均可无例外地归属于这几个阶元之中。在上述分类阶元中,只有是客观存在的,其它较高的阶元都同时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 3. 物种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物种呈现为统一的, 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的种群所组成,而与其它物种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的。 4.国际上目前统一采用的命名法是。 二、名词概念 1. 物种; 2. 双名法; 3. 三名法。 第2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 一、填空题 1. 是生物体结构与机能的基本单位。 2. 细胞是一团,由它分化出、、和等。 3. 细胞分裂可分为、和等三种类型。 4. 细胞由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之间的期限称为,它包括和。 二、名词概念 1. 组织; 2. 器官; 3. 系统。

第3章原生动物门 一、填空题 1. 原生动物是动物界里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身体由细胞构成,因此也称为。 2. 眼虫是原生动物门(填写纲的名称)的动物,大变形虫是(填写纲的名称)的动 物,间日疟原虫属于原生动物门(填写纲的名称),草履虫属于原生动物门(填写纲的名称)。 3. 绿眼虫的运动器官是,大变形虫的运动器官是。草履虫的运动器官是。 4. 眼虫在运动中具有趋光性,眼虫与趋光性调节有关的结构是和。 5. 眼虫在有光的条件下通过叶绿素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这种营养方式称 为。在无光的条件下,眼虫也能通过体表吸收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这种营养方式称为。 6. 眼虫的无性生殖一般为。夜光虫等鞭毛纲原生动物过剩繁殖密集在一起时可以使海水变色, 称为,对渔业危害很大。 7. 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中有两类寄生虫病的病原是原生动物。它们分别是和, 引起的疾病分别是和。 8. 利什曼原虫的生活史有两个阶段,一个阶段寄生在人体(或狗),另一阶段寄生在体内。 9. 变形虫除了能吞噬固体食物外,还能摄取一些液体物质,这种现象很象饮水一样,因此称为。 10. 疟原虫的无性生殖是,有性生殖为。 11. 草履虫体内具有防御机能的结构是。 12. 草履虫体内有一大一小两个细胞核,大核主要管,小核主要管。 13. 草履虫体内调节水分平衡的结构是和。 14. 草履虫的无性生殖为,有性生殖为。 15. 利什曼原虫引起的黑热病主要靠传染,间日疟原虫引起的疟疾主要由传染。 16. 原生动物伸缩泡的主要功能是。 二、名词概念 1. 包囊; 2. 滋养体; 3. 伪足; 4. 变形运动; 5. 吞噬作用; 6. 胞饮作用; 7. 复分裂和裂体生殖; 8. 裂殖 体和裂殖子;9. 接合生殖;10. 波动膜;11. 应激性。 三、问答题 1. 为什么说原生动物作为一个动物体它是最简单、最原始的,而作为一个细胞它又是最复杂和最高等的? 2. 原生动物的生殖方式有哪些类型?试举例说明。 第4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一、填空题 1. 卵裂的方式与卵黄的多少及其在卵内的分布情况有关,根据卵裂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和 两种方式。 2. 卵裂生成的分裂球形成中空的球状胚,称为,中间的空腔称为,表面的细胞层称 为。 3. 原肠胚的形成在各类动物有所不同,主要有、、、 、等几种方式。 4. 动物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方式有两种,即和。

动物学(上册)习题及答案

动物学(上)习题及参考答案 1、名词解释: 动物学:以动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 物种:它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所组成,而且与其它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 双名法:它规定每一种动物都应有一个学名。这一学名是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字组成,前一个字是属名,后一个字是它的种本名。属名用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种本名第一个字母不须大写。学名之后,还附加当初定名人的姓氏。属名和种本名印刷时用斜体,姓氏不用斜体。 组织:是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类似、机能相同的细胞群组成的,包括细胞和细胞间质,功能多样。 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联合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一定的生理机能的结构。 系统:是一些在机能上有密切联系的器官联合起来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的结构。 接合生殖:为纤毛纲动物所特有的,当接合生殖时,2个草履虫口沟部分互相粘合,该部分表膜逐渐溶解,细胞质相互连通,小核脱离大核,拉长成新月型,接着,大核逐渐消失。小核分裂2次形成4个小核其中有三个解体,剩下一个小核又分裂为大小不等的2个核,然后两个虫体的较小核互相交换,与对方较大的核融合,这一过程相当于受精用作。此后两个虫体分开,结合核分裂3次成为8个核,4个变为大核,其余4个中有3个解体,剩下一个小核分裂为2次,再分裂为4个;每个虫体也分裂2次,结果是原来2个相结合的虫体各形成4个草履虫,每个都和亲本一样,有一个大核和一个小核。 2.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原生动物都是单细胞动物,每一个细胞即是一个个体,它与多细胞动物整体相当,有些原生动物则是群体。 运动:以鞭毛、纤毛或伪足运动; 营养:有光合、吞噬和渗透3种。 呼吸:主要由体表进行。 排泄:主要由体表或伸缩泡进行。 生殖方式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 在环境条件不良时,大多数原生动物可形成包囊度过不良环境。 3.原生动物门有哪几个重要纲?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原生动物门有4个重要纲。即: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和纤毛纲。划分的主要依据分别是: 鞭毛纲:以鞭毛为运动器。营养方式3种。有光合、吞噬和渗透;无性繁殖一般为纵二分裂。 肉足纲:以伪足为运动器。繁殖为二分裂。 孢子纲:全部寄生,大多数有顶复合器,有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的交替。无

生物学试题动物结构分类卷80题附答案

1、动物开始出现循环系统 a、纽型动物 b、扁型动物 c、环节动物 d、腔肠动物 2、开始出现胎生的脊椎动物是 a、原兽亚纲 b、后兽亚纲 c、真兽亚纲 d、恐龙 3、人的食道上皮是 a、复层扁平上皮 b、感觉上皮 c、腺上皮 d、单层扁平上皮 4、脂肪组织是一种储备中性脂肪的组织 a、弹性结缔 b、疏松结缔 c、致密结缔 d、网状结缔 5、蚯蚓血液循环属于 a、开管式 b、闭管式 c、混合式 d、尚未出现循环系统 6、精原细胞形成精母细胞过程属于生殖 a、同配 b、异配 c、卵配 d、abc全错 7、鸟类胚胎发育时期具呼吸功能的器官是 a、胎盘 b、绒毛膜 c、中肾 d、后肾 8、盲肠开始出现于动物 a、两栖类 b、爬行类 c、鸟类 d、哺乳类 9、鼻腔的原始功能是—— a、嗅觉 b、呼吸通道 c、加温空气 d、湿润空气 10、胰脏的功能有 a、分泌激素 b、分泌消化液 c、a+b d、a b c全错 11、胎盘是由胚胎的与母体的子宫壁紧密结合而成的。 a、羊膜 b 、绒毛膜 c、卵黄囊膜 d、尿囊膜 12、肌肉起源于______ a、内胚层 b、外胚层 c、中胚层 d、a+b+c 13、大脑起源于______ a、内胚层 b、外胚层 c、中胚层 d、a+b+c 14、肺动脉血液是 a、缺氧血 b、富氧血 c、混合血 d、a、b、c全错 15、哺乳动物唾液腺功能是 a、消化食物 b、冲洗口腔 c、保持口腔湿润 d、a+b+c 16、分泌胆汁的器官是 a、胆囊 b、胰脏 c、胃 d、肝脏 17、皮脂腺具有功能 a、排泄 b、调节体温 c、保护皮肤 d、a+b+c 18、树突的机能是 a、修复损伤组织 b、接受刺激将冲动传向神经元

普通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1.2 1.生命体组胞作为基本単位的组构,有哪些重要的特点? 答:组胞是除病毒外的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其重要特点有: (1) 细胞质膜将组胞与环境分隔开来,控制期胞内环境与外环境之间物质与能量转換。(2)在化学组成上, 细胞与无生命物体的不同在于: 1.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水; 2.细胞中含有多种有机分子,其中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多糖、脂质)使组胞成为结构复杂且高度有序的系统, 并可完成基本新陳代谢外的特定功能。( 3 ) 整个生物体的生命活功取决于其组成组胞功能的总和。 2.为什么说生物体是一个开放系统? 答: 之所以说生物体是一个开放系统, 是因为所有生物都要从外部获取自由能来驱功其体内的生化反应 1 ) 自养生物以光能为能量来源, 利用简単的原料合成自身复杂的有机物 (2)异养生物以食物(其他生物合成的有机物质)分解所产生的化学能为能量来源,并将分解产生的小分子作为合成自身生物大分子的原料, (3)总之生物体和期胞需要与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交換和能量流动,所以生物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3.三叶草.蝴蝶.時蜓.姓.地.度是一种常.见的食物链,但其中没有分解者,试将分解者以适当方式加到这个食物链中,, 4 .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如何深化和发展了人们关子生物界统一性的认识? 答:分子生物学对生物界统一性的深化: (1)所有生物的组胞都是基于相同的组分(如核酸、蛋白质、多糖等)构建的(2)所有的蛋白质都由2o种気基酸以成键的方式连接而产生的 (3)组胞代谢中的化学反应都依靠酶的催化作用, 而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4)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即DNA成RNA. ①所有DNA分子的结构都是相同的,即4种核苷酸以磷酸二酯般的方式連接形成长链, 2条互补的长整形成DNA双螺旋分子; ②DNA长链的核苷酸序列决定了蛋白质长整上気基酸的序列,也就决定了各种不同蛋白质的功能,进而调控生物代谢、生长、发育与生命机能运作,, (5)在所有的生物中,遗传密码是相同的,遗传信息的方向与是相同的. 这些事实证明所有生物有一个共同的起源, 整个生物界是由此产生的一个多分支的物种进源。 5 怎样理解科学是一项具有自我修正机制的社会活功? 答:各种科学研究的方法有相同的关键要素:观察、提问、假说、顸测和检验,它们是环环相扣的: ( 1 )观察是对自然有目的考察和审视; (2)同题的提出是基于观察中发现事实, (3 ) 某种设想或假说的提出是对问题作出的可能解释; (4)预测是根編假说,通过推测和类推的方法得到的; (5)最后根据预测,设计实验,在进一步的观察和实验中检验假说, , ,科学方法的各个关键要素是基于事实、符合逻辑的,且科学中任何思想、假说、理论都必须是可以检验的, 所以科学是一项具有自我修正机制的社会活动, 6. 为什么说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目前人类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得以维持的支持系统? 答:今口的地球表面成为适宣人类生存的环境,是由于地球生物和环境37亿年的协同进化,主要表现在;

《动物学》习题集与答案

动物学习题 目录 第一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 (1) 第二章原生动物门 (5) 第三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9) 第四章海绵动物门........................................................................ll 第五章腔肠动物门........................................................................l1 第六章扁形动物门........................................................................l4 第七章原腔动物门 (17)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20) 第九章软体动物门 (24) 第十章节肢动物门 (27) 第十一章棘皮动物门 (34) 第十二章苔藓动物门、腕足动物门、帚虫动物门 (37) 第十三章半索动物门 (38)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 (38) 第十五章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 (39) 第十六章脊椎动物亚门概述 (40) 第十七章圆口纲 (40) 第十八章鱼纲 (41) 第十九章两栖纲 (45) 第二十章爬行纲 (48) 第二十一章鸟纲 (51) 第二十二章哺乳纲 (55) 第二十三章脊椎动物小结 (60) 第二十四章动物进化基本原理 (60) 第二十三章动物地理分布 (61)

第一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 (一)名词解释 1、细胞器 2、线粒体 3、细胞周期 4、直接分裂 5、染色体 6、组织 7、细胞间质 8、器官 9、系统 (二)判断与改错 1、蛋白质是动物细胞的基本物质和各种生命活动的基础。() 2、蛋白质所有的氨基酸组成及排列次序的平面结构称为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3、由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肽链折叠并以副链相连而成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4、蛋白质的氨基酸在数量和排列次序上千变万化,引起生物、细胞及其各种生命活动现象的多样化。() 5、生物的遗传、变异主要是由核酸决定的。() 6、构成核酸的核苷酸的数目、比例以及排列次序的不同而构成不同种类的核酸、从而导致了生物的多样性。() 7、细胞膜是包围在细胞表面的一层极薄的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很易看见。() 8、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部分细胞膜分为三层,称为单位膜。() 9、线粒体是细胞内主要的供能细胞器,被称做细胞的“动力工厂”。() 10、中心粒在动物细胞无丝分裂中具有重要作用。() 11、中心粒是细胞中具有固定位置,且具有极性的柱状体结构。() 12、核膜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核内外物质的出入维持核内环境的恒定。() 13、核仁的主要机能是合成核酸。() 14、提供戊糖、能量和酶的许多代谢过程是在核基质中进行的。() 15、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组蛋白。() 16、有丝分裂前期,在中心粒周围出现星芒状细丝称为纺锤体。() 17、在两星体之间出现一些呈纺锤状的细丝称为纺锤体。() 18、有丝分裂前期的特点之一是核膜、核仁尚未发生变化,而染色体逐渐向细胞中央移动。() 19、从染色体达到细胞的赤道面,停止移动时,即进入有丝分裂的后期。() 20、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所有纺锤丝都与染色体的着丝点相连。() 21、高等动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配子形成时,故称为配子减数分裂。() 22、上皮组织仅覆盖在动物体表。() 23、上皮组织一面向着外界或腔隙,一面借基膜与结缔组织相连,故上皮细胞具有极性。() 24、分布于动物身体外表的腺细胞称外分泌腺。() 25、结缔组织的特点是细胞种类多、数量少、细胞间质发达。() 26、结缔组织具有支持、保护、营养、修复等多种功能。() 27、透明软骨的特点是基质内含有大量成束的胶原纤维。() 28、基质内含有大量的弹力纤维是弹性软骨的特点。() 29、硬骨组织之所以坚硬是因为基质中含有大量的骨蛋白。() 30、血清相当于结缔组织是因为基质中含有大量的骨蛋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