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印象主义绘画(中英双语)

后印象主义绘画(中英双语)
后印象主义绘画(中英双语)

POST-IMPRESSIONISM,SYMBOLISM,AND ART

NOUVEAU

后印象主义、象征主义和新艺术PAINTING Post-Impressionism绘画后印象主义

In1882,just before his death,Manet was made a chevalier of the Legion of Honor by the French government.This event marks the turn of the tide: Impressionism had gained wide acceptance among artists and the public—but by the same token it was no longer a pioneering movement.When the Impressionists held their last group show four years later,the future already belonged to the “Post-Impressionists.”Taken literally,this colorless label applies to all painter of significance in the1880s and1890s.In a more specific sense,it designates a group of artists who passed through an Impressionist phase but became dissatisfied with the limitations of the style and pursued a variety of directions.Because they did not share one common goal,we have no more descriptive term for them than Post-Impressionists.In any event,they were not“anti-Impressionist.”Far from trying to undo the effects of the“Manet Revolution,”they wanted to carry it further.Thus Post-Impressionism is in essence just a later stage, though a very important one,of the development that had begun in the1860s with such pictures as Manet’s Luncbeon on the Grass.

1882年,就在马奈去世之前,他被法国政府授予“荣誉团勋章”。这一事件标志着潮流的更迭:印象主义已经被艺术家和公众广泛接受——但同时它已不再是一个具有开创性的运动。四年之后,当印象派艺术家举办最后的联展时,未来已经属于“后印象派”。从字面上讲,这一苍白的标签适用于19世纪80至90年代所有重要的画家。具体地说,它指向一群经历了印象派时期但又对印象派的局限性感到不满而追求不同风格的艺术家。因为他们没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所以我们只好用“后印象派”来描述他们。不过,他们不是“反印象派”。他们完全没有想过去消除“马奈革命”带来的影响,而是要使之传扬下去。因此后印象主义在本质只是一个时间稍后的阶段,但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它始于19世纪60年代,早期作品如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

CEZANNE.

Paul Cezanne(1839-1906),the oldest of the

Post-Impressionists,was born in Aix-en-Provence, near the Mediterranean coast,where he formed a close friendship with the writer Emile Zola,later a champion of the Impressionists.A man of intensely emotional temperament,he came to Paris in1861imbued with enthusiasm for the Romantics.Delacroix was his first love among painters,and he never lost his admiration for him.Cezanne,however,quickly grasped the nature of the"Manet Revolution,"but utterly transformed it.

A Modern Olympia(fig.983)was painted in response to an Olympica by Manet featuring a prostitute whose frank nakedness scandalized the art world.As in Luncheon on the Grass,executed by Manet the same year as the Olympia,Cezanne's nude is in the company of a man wearing contemporary garb;his features are plainly those of Cezanne himself(see fig.984).Like many of his early works,A Modern Olympia is

塞尚.

保罗?塞尚(1839-1906),最早的后印象派画家,生于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在这个靠近地中海海岸的城市,他与作家埃米尔?左拉(后来成为拥护印象派的人)建立了亲密的友谊。塞尚是一个极度感性的人,1861年他来到了巴黎,满心向往浪漫主义。德拉克洛瓦是塞尚最初喜爱的画家,此人一直令他很钦佩。然而,塞尚很快抓住了“马奈革命”的本质,但又彻底改变了它。《现代奥林匹亚》(图983)的创作是对马奈的《奥林匹亚》作出的响应。马奈以妓女为题材,画中女子毫不掩饰的裸体使艺术界蒙羞。在创作《奥林匹亚》的同一年,马奈创作了《草地上的午餐》。和《草地上的午餐》一样,塞尚画中的裸女旁边陪着一个男人,身着当代的服饰;他的体貌特征显然是塞尚自己的

sexually charged,albeit in a curiously ambivalent way that suggests why he never formed a durable relationship.While the setting is a boudoir,the picture is one of the first to treat what was to become one of the recurring themes in modern art:the artist and his model,a subject often fraught with erotic overtones. He sits in mute adoration of the young woman,whose sumptuous surroundings suggest that she is indeed a modern goddess.Yet the juxtaposition of the two figures is strange indeed.Although separated in space, they are placed so near each other on the picture plane that she seems almost to recoil from his dark presence! Equally disturbing is the brushwork,which communicates the turbulent passion repressed by the seemingly impassive artist.Never before have we seen such brusqueness,not even in Cezanne's ideal, Delacroix.The subtitle The Pasha pays homage to the Orientalism of Delacroix,whose Odalisque(fig.889) nevertheless has a sensuousness absent from Cezanne's Olympia.This artist-as-potentate can admire,but not possess,his"harem girl."(见图984)。跟他的许多早期作品一样,《现代奥林匹亚》充斥着色情,但又以一种异常飘忽的方式暗示他为什么从来不和女人长久保持关系。画中背景是一个闺房,而此画则是最早以“画家和他的模特”为题的作品之一。此后,这一主题在现代艺术中反复出现,常常充斥着色情的意味。画中男子端坐着,静静地欣赏年轻的女子,其奢华的环境表明,她的确是一个摩登女神。然而,两个人物的位置关系却很奇怪。虽然在空间上是分开的,但在投影面上他们靠得很近,看上去她几乎被他的黑影掩盖了。同样困扰人们的还有其画法,因为它既传达出一种狂躁的情欲,却又被这个看似冷漠的画家压制着。此前我们从未见过这般“无厘头”,即使在塞尚崇拜的画家德拉克洛瓦的画中也没见过。副标题《帕夏》是向德拉克洛瓦的东方主义致以崇高的敬意。然而,德拉克洛瓦的《大宫女》(图889)具有一种感性,这在塞尚的《奥林匹亚》中却不存在。这个“主宰一切”的画家能欣赏他的“后宫嫔妃”,但却不能拥有她。

After passing through this Neo-Baroque phase, Cezanne began to paint bright outdoor scenes with Pissarro,but he never shared his fellow Impressionists' interest in"slice-of-life"subjects,in movement and change.About1879,when he painted the Self-Portrait in figure984,he had decided"to make of Impressionism something solid and durable,like the art of the museums."His Romantic impulsiveness of the1860s has now given way to a patient,disciplined search for harmony of form and color.Every brushstroke is like a building block,firmly placed within the pictorial architecture,which creates a subtle balance of"two-D"and"three-D."(Note how the pattern of wallpaper in the background frames the rounded shape of the head.)The colors,too,are deliberately controlled so as to produce"chords"of warm and cool tones that reverberate throughout the canvas.

经历了新巴洛克阶段之后,塞尚和毕沙罗开始画起了明亮的户外景观。同时期的印象派画家的兴趣在于“反映现实”的题材,在于运动与变化,但是塞尚的却大不一样。1879年前后,他创作了《自画像》(图984),他已经决定“赋予印象主义一种坚固耐久的品质,使之堪比博物馆里面的艺术品”。19世纪60年代他曾经对现实主义产生冲动,如今他抛掉了冲动,转而耐心专注地追求形式和颜色的和谐统一。(在此油画中),每一次落笔,就像一块建筑材料,牢牢地嵌入那幢画卷般的建筑物之中,使得“二维”和“三维”巧妙地平衡起来。(注意观察背景中的壁纸图案如何衬出头部的圆形)同时,颜色的掌控别具匠心,以至于冷暖色调如琴弦一般,在油画上跳跃起来。

In Cezanne's still lifes,such as Still Life with Apples (fig.985),this quest for the"solid and durable"can be seen even more clearly.Not since Chardin have simple

在塞尚的静物画中,例如《苹果静物》(图985),这种对于“坚固而耐

久”的追求更加清晰可见。自从夏尔丹

everyday objects assumed such importance in a painter's eye.Again the ornamental backdrop is integrated with the three-dimensional shapes,and the brushstrokes have a rhythmic pattern that gives the canvas its shimmering texture.We also notice aspects of Cezanne's mature style that are more conspicuous here than in the Self-Portrait and may puzzle us at first.The forms are deliberately simplified and outlined with dark contours,and the perspective is "incorrect"for both the fruit bowl and the horizontal surfaces,which seem to tilt upward.The longer we study the picture,the more we realize the Tightness of these apparently arbitrary distortions.When Cezanne took these liberties with reality,his purpose was to uncover the permanent qualities beneath the accidents of appearance.All forms in nature,he believed,are based on the cone,the sphere,and the cylinder.This order underlying the external world was the true subject of his pictures,but he had to interpret it to fit the separate,closed world of the canvas.(去世)之后,简单的日常物品再也没有得到画家的青睐。(在此画中)同样可以看出,装饰性的背景被融入三维图形中,而画家的次次落笔富有韵律,给油画增添了一抹亮彩。我们同时也注意到,在此画中,塞尚成熟画风的方方面面均比《自画像》中的更明显,这起初也许会让人感到不解。静物的外形被刻意简化,仅仅勾勒出模糊的轮廓,且其视角对于果盘和水平面都是错误的,因为它们似乎向上倾斜了。我们对此画研究越久,就越能体会到这些表明看来随意的扭曲是合理。当塞尚随心所欲地描绘现实时,他的目的是为了揭示那些表面上偶然的事件背后永恒的品质。他认为,自然界中的所有形状都是以圆锥、球形和圆柱为基础的。这一个奠定了外部世界的规则是他绘画的真正主题。但他需要阐述一番,使之融入那片孤立而封闭的油画天地。

To apply this method to landscape became the greatest challenge of Cezanne's career.From1882on, he lived in isolation near his hometown of

Aix-en-Provence,exploring its environs as Claude Lorraine and Corot had explored the Roman countryside.One feature,the distinctive shape of a mountain called Mont Sainte-Victoire,seemed almost to obsess him.Its craggy profile looming against the blue Mediterranean sky appears in a long series of compositions,such as the monumental late work in figure986.There are no hints of human presence here---houses and roads would only disturb the lonely grandeur of this view.Above the wall of rocky cliffs that bar our way like a chain of fortifications,the mountain rises in triumphant clarity,infinitely remote yet as solid and palpable as the shapes in the foreground.For all its architectural stability,the scene is alive with movement;but the forces at work here have been brought into equilibrium,subdued by the greater power of the artist's will.This disciplined energy,distilled from the trials of a stormy youth, gives the mature style of Cezanne its enduring strength.

将这种方法应用于风景画成为塞尚绘画生涯的最大挑战。从1882年起,他在家乡——普罗旺斯地区的埃克斯附近离群索居,像克劳德?洛林和卡洛特探索罗马田园风光一样探索当地风景。其中一个景物—一座名叫圣维多利亚山的独特外形,似乎让塞尚深深着迷了。它的峭壁在蓝色的地中海天空的映衬下隐约可见,出现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例如后期创作的那幅杰作(图986)。画中没有人类的迹象;如果有房屋和道路,那将破坏这一壮丽无比的景象。陡峭的石壁像一道防御链阻挡了我们的去路,石壁之上是山峰,高傲挺拔,遥不可及,却又像近景中的形物一样,让人感觉到它的真实存在。尽管画作具有建筑意义的稳定性,但画面却充满了动态感;而在画家更强大的意志力的控制之下,各种动态力量又得到了平衡。这

种能量是在青年时期不畏打击几经尝试提炼而来,而今已收放自如,使塞尚成熟的风格具有恒久的力量。

VAN GOGH.

While Cezanne and Seurat were converting

文森特·梵高。当塞尚和修拉将印象主义变成一种更严肃、古典的风格之

Impressionism into a more severe,classical style, Vincent Van Gogh(1853-1890)pursued the opposite direction.He believed that Impressionism did not provide the artist with enough freedom to express his emotions.Since this was his main concern,he is sometimes called an Expressionist,although the term ought to be reserved for certain later painters.Van Gogh,the first great Dutch master since the seventeenth century,did not become an artist until 1880;as he died only ten years later,his career was even briefer than Seurat's.His early interests were in literature and religion.Proroundly dissatisfied with the values of industrial society and imbued with a strong sense of mission,he worked for a while as a lay preacher among poverty-stricken coal miners in Belgium.This same intense feeling for the poor dominates the paintings of his pre-Impressionist period,1880-85.In The Potato Eaters(fig.992),the last and most ambitious work of those years,there remains a naive clumsiness that comes from his lack of conventional training,but this only adds to the expressive power of his style.We are reminded of Daumier and Millet(see figs.892and897),and of Rembrandt and Le Nain(see figs.795and806).For this peasant family,the evening meal has the solemn importance of a rite.时,文森特?梵高(1853-1890)却反其道而行之。他认为印象主义没有给艺术家提供足够的自由来表达情感。由于这是他主要关心的问题,他有时被称为表现派画家,但是这个词应该留给后来的某些画家(见761页)。梵高,这位十七世纪以来第一个伟大的荷兰大师,直到1880年才成为艺术家;由于他十年后便去世了,他的绘画生涯甚至比修拉的更为短暂。他早期的兴趣在于文学与宗教。由于他对工业社会价值观的极度不满,且被灌输了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有一段时间他在比利时给饱受困苦的煤矿工人业余传教。这种对穷人的强烈情感在其前印象派时期(1880-85)的绘画作品中占据主导地位。在那些年创作的最后一幅最为大胆的作品《吃土豆的人》(图992)中,存在一种天真的拙朴。这一品质是因为他缺乏常规的绘画训练造成的,但这恰恰增强了其风格的表现力。这使我们想起杜米埃和米勒(见图892和897)以及伦勃朗和勒南(见图795和806)。对这个农民家庭而言,晚餐如宗教仪式般庄重。

When he painted The Potato Eaters,Van Gogh had not yet discovered the importance of color.A year later in Paris,where his brother Theo had a gallery devoted to modern art,he met Degas,Seurat,and other leading French artists.Their effect on him was electrifying. His pictures now blazed with color,and he even experimented briefly with the Divisionist technique of Seurat.This Impressionist phase,however,lasted less than two years.Although it was vitally important for his development,he had to integrate it with the style of his earlier years before his genius could fully unfold. Paris had opened his eyes to the sensuous beauty of the visible world and had taught him the pictorial language of the color patch,but painting continued to be nevertheless a vessel for his personal emotions.To investigate this spiritual reality with the new means at his command,he went to Aries,in the south of France. It was there,between1888and1890,that he produced his greatest pictures.

当梵高画《吃土豆的人》时,他尚未认识到颜色的重要性。一年后他到了巴黎,在他弟弟西奥(1857-1891)的一个专营现代艺术的画廊里,他遇到了德加、修拉和其他法国的艺术先驱。他们对他的影响令人惊喜。此时,他在作品中采用了光鲜的颜色,甚至还一度尝试修拉的点彩画法。然而,这个尝试印象派画法的阶段维持不足两年。虽然这对他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在他的才华充分展现之前,他还得在把这种画法同早期的风格整合起来。巴黎使他见识了有形世界的声色之美,也教他学会了调色板具有的形象化语言,但是绘画仍然不过是他抒发个人情感的一个渠道。

为了运用新掌握的方法去探究精神世界,他去了法国南部的阿尔勒。就在那里,梵高创作了他最伟大的绘画作品,时间是1888年到1890年。

Like Cezanne,Van Gogh now devoted his main energies to landscape painting,but the sun-drenched Mediterranean countryside evoked a very different response in him:he saw it filled with ecstatic movement,not architectural stability and permanence. In Wheat Field and Cypress Trees(fig.993),both earth and sky pulsate with an overpowering turbulence. The wheat field resembles a stormy sea,the trees spring flamelike from the ground,and the hills and clouds heave with the same undulant motion.The dynamism contained in every brushstroke makes of each one not merely a deposit of color,but an incisive graphic gesture.The artist's personal"handwriting"is here an even more dominant factor than in the canvases of Daumier(compare figs.892and893).Yet to Van Gogh himself it was the color,not the form, that determined the expressive content of his pictures. The letters he wrote to his brother include many eloquent descriptions of his choice of hues and the emotional meanings he attached to them.He had learned about Impressionist color from Pissarro,but his personal color symbolism probably stemmed from discussions with Paul Gauguin,who stayed with Van Gogh at Aries for several months.(Yellow,for example,meant faith or triumph or love to Van Gogh, while carmine was a spiritual color,cobalt a divine one;red and green,on the other hand,stood for the terrible human passions.)Although he acknowledged that his desire"to exaggerate the essential and to leave the obvious vague"made his colors look arbitrary by Impressionist standards,he nevertheless remained deeply committed to the visible world.

像塞尚一样,梵高此时把他的主要精力放在风景画上,但阳光灿烂的地中海农村吸引了他,使他作出一个完全不同的反应:他发现那里没有建筑意义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而是充盈着令人着迷的动感。在《麦田和柏树》中(图993),地球和天空颤动着一种强烈的湍流。麦田像波涛汹涌的海面,树木像火焰一样在地面上跳跃,山峦和云彩做着相同的波状运动。每一次运笔所蕴含的爆发力使其不仅仅是一个储色点,还是一个清晰明快的绘画动作。跟杜米埃的油画相比(比较图892和893),梵高的个人“笔迹”在这里是一个更具主导性的因素。然而,对于梵高来说,决定他的绘画表现内容的是颜色而不是形式。在他写给弟弟的信中,有很多动人的描述涉及他所选的色调,以及他赋予那些色调的情感意义。他已经从毕沙罗那里学到了印象派的用色原理,但他个人的色彩象征手法可能源于与保罗?高更的讨论(见下文),后者曾与梵高在阿尔勒住了几个月。(例如,对于梵高而言,黄色意味着信仰、胜利或爱,而深红色意味着精神,深蓝色意味着神圣,另一方面,红色和绿色则代表可怕的人类激情。)尽管他承认,他有“夸大本质并使显眼的东西模糊化”的欲望,这使他的颜色看起来表达不够明确(以印象派的标准来衡量的话),但是他依旧深深致力于表达有形的世界。

Compared to Monet's The River(see fig.948),the colors of Wheat Field and Cypress Trees are stronger, simpler,and more vibrant,but in no sense"unnatural." They speak to us of that"kingdom of light"Van Gogh had found in the South,and of his mystic faith in a creative force animating all forms of life a faith no less ardent than the sectarian Christianity of his early years.His Self-Portrait(fig.994)will remind us of Durer's(fig.714),and with good reason:the missionary had now become a prophet.His emaciated, luminous head with its burning eyes is set off against a whirlpool of darkness."I want to paint men and women with that something of the eternal which the

和莫奈的《河》(见图948)相比,《麦田和柏树》的颜色更浓,更简单,也更充满活力,却一点都不“矫情”。那些颜色向我们述说梵高在南方发现的“光的王国”,还揭示了他的神秘的信仰——一种创造力能把灵性带给所有形式的生命。这种信仰很强烈,不亚于他早年传播基督教的热情。他的《自画像》(图994)会让我们想到杜勒的(图714),原因就在于:传教士已经成为一个先知。(在画中),他的头部置于一个黑暗漩涡样的背景中,削瘦而光亮,目光炽热。梵高写道,“过去常常用光

halo used to symbolize,"Van Gogh had written, groping to define for his brother the human essence that was his aim in pictures such as this.At the time of the Self-Portrait,he had already begun to suffer fits of a mental illness that made painting increasingly difficult for him.Despairing of a cure,he committed suicide a year later,for he felt very deeply that art alone made his life worth living.晕来象征永恒,而我就想用那种东西来描绘男人女人,”他试图为弟弟定义人的本质,而本质就是他在绘画方面追求的,正如这一幅画体现的一样。创作《自画像》的时候,他已经开始遭受精神疾病的折磨,这使他的创作越来越困难。一年之后,由于对治疗已感绝望,他自杀了,因为他深信唯有艺术能使他活有所值。

印象派作品赏析

印象派作品赏析 美术鉴赏论文 hpu chang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班级: 授课老师:

在后印象派中,最重要的艺术家是梵高。梵高的画是印象派写实主义的反动。印象派客观地看这个世界,而梵高则不在乎正确地描写。不过他的涂色法多少是由印象派演变来的,他喜欢印象派画家所表现的色光效果。他使用厚涂大笔触.让颜色看来如要爆炸似的,或如漩涡般打转。 梵谷的作品是激烈的个性反映,不安而神经质,对于表现主义和野兽派都有影响。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他自己以及他的生活、内心感受。他的作品,不论是静物《向日葵》、人物自画像《割了耳朵的凡高》、室内画《夜间咖啡馆》,还是风景画《星夜空》,都充满了他对生命的热爱,诉诸了他内心强烈的感情,不仅是他的投影、他的分身,有时候甚至于赤裸裸地说明了他自己。凡高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是他画的《向日葵》。 塞尚曾提出过一个观点:“艺术不是真实的表现客观事物的形貌色彩,而是真实的表现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 那么赏析这幅画之前,我还是查了下梵高的生平经历。在梵高一生中,悲惨、痛苦、混乱和贫困与他如影随形。他从27岁学习绘画,很长时间并没有获得成功,没有人买他的画,甚至没有人欣赏和赞扬他的

画。梵高的艺术道路短暂而辉煌,他27岁学习绘画,37岁去世。在短短的10年中,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成为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式的、世界性的画家。然而,梵高生前卖出的作品只有《红色葡萄园》一幅,而且价格非常便宜,仅为当时的四百法郎而已。在梵高死后不久,社会上就开始评定他是一流画家。可惜的是,梵高本人却在还未获得正确评价之前,就自己拉下了人生的帷幕。 转折点发生在梵高去世的前一年,即1888年,在这一年的2月,梵高到了法国南方的阿尔,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地方。梵高一生最重要的艺术作品,都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在阿尔炙烈的阳光下完成的,《向日葵》就是这期间的作品。 向日葵就像太阳,那浓烈的黄色调是光和热的象征,是内心翻腾的感情烈火的写照,但同时也似乎寓意着一种苦难,一种深重的苦难。 难怪他可以用短暂的笔触把向日葵的黄色画得极其刺眼,每朵花像燃烧的火焰一般,细碎的花瓣和葵叶象火苗一样布满画面,整幅画尤如燃遍画布的火焰。 那是有些神经质和悲情色彩的梵高对生命的狂

高中美术 《印象主义绘画》教案

美术课《印象主义绘画》说课稿 教材分析: 印象主义绘画是19世纪60年代在法国出现的艺术流派。在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启发下,他们对绘画的光线、色彩的表现进行了独到的探索,并为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本课向学生介绍了印象主义绘画的许多作品,其中包括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画。从欣赏中,使学生知道印象主义绘画探索的艺术原则和表现形式的独特风格,以及印象主义绘画尤其是后印象主义绘画在主观与客观艺术与自然的关系的革新及重大意义。 本课要讲清楚各个派系的画家、作品的名称、观念和形态的共同点和差异是什么?并重点分析画面色与光的千变万化的科学依据是什么?使学生听后感到多而不繁,杂而不乱,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了解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及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效果的艺术风格。 提高对西方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的形式美感。 教学重点: 认识并了解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与风格。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色彩变化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对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欣赏法、讨论法、讲解法。 学习方法:上网查资料法、总结法。 教学手段: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采用现代教学媒体棗网络查找资料,实施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探索,强化独立思考意识;点拨导思,激发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继浪漫主义以后,在19世纪60年代,法国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就是印象主义绘画。印象主义的画家们走出画室,直接面对自然进行绘画,他们热中于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和对自然的直接感受。他们不象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画家那样强调画面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而是受光学理论的启发,把所描绘的客观物象作为绘画研究的实验媒

论后印象主义的特征及对现代美术的影12

论后印象主义的特征及对现代美术的影响 摘要: 后印象主义画派产生于19世纪后期的法国,他们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统一的组织,也没有相关的宣言,只是后来的艺术家和艺术评论家为了给他们这群曾忠实于印象主义又反叛于印象主义的画家一个统一的称呼才诞生了后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开辟了绘画语言的新天地,他们用新的技巧展示了客观世界和人们主观世界的丰富性和联系性,拓展了人民的审美领域更为艺术家发挥个性提供了可能,是现代绘画这曲交响乐绚丽的前奏。 关键词:后印象主义特征影响 19世纪的欧洲美术史,对法国似乎有着特别浓厚的感情。浪漫主义余韵尤存,现实主义尚在流行,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已接踵而至。 如同文学一样,19世纪欧洲美术同样具有双重性:与传统风格相联系的一面和追求标新立异革新的一面。在文学中出现了“自然主义”的思潮和某些“颓废”迹象。从而使文艺复新以来确立的关于文艺作品的基本风格以及用艺术的想象来真实地反映自然的信念,受到了质疑和否定,这给艺术创作带来了自由。就这样,后印象主义绘画在经历了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应运而生。在后印象主义存在的20年里(1880——1990),产生了塞尚、凡高、高更和劳特累克这几位艺术大家,他们开启了20世纪绘画艺术的大门并深刻影响了现代艺术。究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热衷主观表现与个性语言的探索。 在印象主义后期,曾是印象主义的发起者塞尚和参与者凡高、高更等一些青年艺术家,渐渐不满意印象派固有的表现方法,即单纯地模仿客观世界和醉心捕捉瞬间即逝的色与光,他们主张重新重视美术中形的概念,重视作者的主观与个性,注意在作品中表现作者的主观感情和情绪与形式的表现力。“‘绘画不意味盲目地去复制现实’而是‘把自己的感觉译成特有的语言,给予再现的自然以新的意义’,追求‘一种牢固的、经久的、博物馆的艺术,’”塞尚对后印象主义美术的观念如是说。他还主张绘画应该摆脱文学化和情节性的存在状态,突出绘画自身的语言表现力和物象本身的美感,这无疑是对传统美术的精神表现和写实主义的自然法则的反叛与挣脱,它极大的加强了艺术家在感受客观物象和表现题材时的主观能动性和理念性。 相对于塞尚,“凡高和高更则更侧重于精神性的表现,并且赋予画面以象征的意味。”高更在其日记中这样写到:“印象主义者一味地研究色彩,而没有自

高中体育教案《印象主义绘画》教案_0784文档

2020 高中体育教案《印象主义绘画》 教案_0784文档 EDUCATION WORD

高中体育教案《印象主义绘画》教案_0784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 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 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课业类型:欣赏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印象主义、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学会如何来欣赏现代绘画。 教学重点:l、色彩和光学的关系2、莫奈、凡高 教学难点:如何用心来欣赏绘画 教具准备:电子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在德彪西的《月光曲》中进入教室。 一、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艺术论坛上周的讨论题是:测试,你更喜欢哪一张画?很多同学都去参与了讨论。有同学在问:这是谁的作品啊?那我告诉大家,贵妇人肖像是法国罗可可艺术的代表画家布竭的作品,老人肖像是法国后后印象派画家凡高的

作品。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我们以前讲过的罗可可艺术的风格特点?艳丽、精致、豪华浮华的法国宫廷艺术和我们的生活距离很大,所以从讨论结果来看,喜欢老人肖像的同学比较多。那我们为什么会喜欢它呢?有同学说“老头帅。”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二、新课讲授课题――印象主义绘画上堂课我们已经抽签过自己小组的预习作业,现在请预习过的同学来给介绍一下:什么是印象主义?印象主义的由来?印象主义这个名称是由法国画家莫奈的一幅风景画《印象?日出》得来的。印象主义画家以阳光和色彩为主角,借助光与色的变幻来表现作者从一个飞逝的瞬间所捕捉到的印象。请学生介绍莫奈和他的作品《印象?日出》。教师出示一张白纸,问:这是什么颜色?白色!打上红色的灯光后,问:现在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打上蓝色的灯光后,问:现在是什么颜色的?蓝色的。大家从这个实验中,得出什么结论:在不同的光线下,物体会展现不同的颜色。请同学回忆,曾经学过的形容阳光色彩的词句。我们来看莫奈笔下的阳光的颜色。请看系列作品《卢昂大教堂》。辨别这三张画,大家可以讨论,它们分别是什么时间画的?黎明、中午、黄昏。印象主义绘画的代表者,除了莫奈还有谁?马奈、毕沙罗、德加等。请介绍马奈的代表作。看马奈的代表作:《草地上的午餐》、《酒吧侍女》、《吹笛的男孩》。看了这些作品,请同学简单的来总结马奈的艺术风格。马奈:十分善于使用黑色的。使整个画面的色彩响亮醒目而又各得其所。现在我们来看这些画,你能否分辨出莫奈的和马奈的作品。接下

印象派解析

印 象 派 简 析 161411330

李豪伟 印象派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兴盛与70、80年代,反对因循环守旧的古典主义和虚构臆造的浪漫主义,19世纪最后30年,他成为法国艺术的主流,并影响整个西方画坛。代表画家马奈、雷诺阿和莫奈等都把“光”和“色彩”作为绘画追求的主要目的,他们倡导走出画室,描绘自然景物,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间的印象,使画面呈现出新鲜生动的感觉。因莫奈的《日出·印象》而得名。 在西方绘画史上印象派绘画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除了这次来华展出的著名画作外,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梵.高的《向日葵》等更是鼎鼎大名。 印象派画家走出画室,深入原野、乡村、街头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借用“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最新的光学理论,印象派画家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他们的使命便是忠实地刻画在变动不居的光照条件下的景物的“真实”,这种瞬间的真实不恰恰就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印象”吗?而印象派画家把这种“瞬间”永恒地记录在了画布上。 代表人物有莫奈,毕沙罗,雷诺阿等 重要成就 从展览开幕的盛况和媒体的关注程度看,法国的印象派绘画在中国极受欢迎。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有学者专门撰文介绍和评价印象派绘画,印象派一词也见于各种文章,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印象派艺术的特点,印象派绘画对现代中国油画产生了深刻影响。一些学者和艺术家把印象派艺术与中国艺术作比较,认为印象派的审美趋向与中国传统绘画之间有着相互呼应的东西。徐悲鸿很重视印象派画家的写生,并对印象派画家运用色彩予以肯定,说他们的画重神韵。林风眠则从绘画革新的途径上对印象派的贡献加以肯定。黄宾虹认识到印象派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有相通之处。 印象派绘画的最重要成就,就是发现和表现户外自然光下的色彩,捕捉大自然的瞬间变化。为了捕捉瞬间的“印象”,印象派绘画在构图上往往较为随意,力求突出画面的偶然性,增加画面的生动和生活气氛,凸显对内心主观意象的表达。还或者画中的颜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需要提醒观众特别是小观众,欣赏印象派绘画最好不要距画太近,若贴近看则会感觉色彩支离没有混合。 印象派完成了绘画中色彩造型的变革,将光与色的科学观念引入到绘画中,革新了传统的固有色观念,创立了以光源色和环境色为核心的现代写生彩学。还认识到艺术形式的独特审美价值,在形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为现代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社会影响 印象派是19世纪中叶欧洲艺术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重要阶段,印象派画家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其锋芒针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印象派画家吸收了写实主义绘画的营养,在绘画中开始对室外自然光的研究和表现。根据“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当时最新的光学理论,印象派画家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印象派画家倡导走出画室、去户外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直接描绘阳光下的风景和日常生活,摒弃16世纪以来狭隘的褐色调。印

印象派绘画含义及其深远影响

印象派绘画含义及其深远影响 印象派绘画诞生于法国19世纪后期的印象主义画派是西方绘画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艺术流派。代表画家马奈、雷诺阿和莫奈等都把“光”和“色彩”作为绘画追求的主要目的,他们倡导走出画室,描绘自然景物,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间的印象,使画面呈现出新鲜生动的感觉。因莫奈的《日出·印象》而得名。 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除了这次来华展出的著名画作外,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梵.高的《向日葵》等更是鼎鼎大名。 印象派画家走出画室,深入原野、乡村、街头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借用“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最新的光学理论,印象派画家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他们的使命便是忠实地刻画在变动不居的光照条件下的景物的“真实”,这种瞬间的真实不恰恰就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印象”吗?而印象派画家把这种“瞬间”永恒地记录在了画布上。[1] 代表人物有莫奈,毕沙罗,雷诺阿等 印象派是19世纪中叶欧洲艺术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重要阶段,印象派画家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其锋芒针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印象派画家吸收了写实主义绘画的营养,在绘画中开始对室外自然光的研究和表现。根据“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当时最新的光学理论,印象派画家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印象派画家倡导走出画室、去户外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直接描绘阳光下的风景和日常生活,摒弃16世纪以来狭隘的褐色调。

论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

论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印象派画家在艺术特色上从构图、造型、色彩、笔触以及主观精神的表现上都和之前的古典主义的艺术特色有着明显的区别。他们重写生,重实践,并走出画室,描绘外光和大自然的瞬息变化,用奔放的笔触和没有调和的颜色在画布上直接糅合,形成冷暖色调强烈的新画风。 关键词:印象派印象派画家艺术特色 印象派绘画,是指发生在19世纪下半期,以法国为中心风靡欧洲并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印象主义绘画现象。印象派绘画以莫奈的《日出的印象》最初被人讥笑而得名,却在短短的一二十年中跃然成为一场世人瞩目的艺术运动。在1874年巴黎的第一届印象派画展,被认为是印象派绘画团体诞生的标志。该画展向世人宣告,这是一群画家们不懈努力所展示的作品,他们的作品摆脱了由世俗等级制度和固步自封的艺术团体强加于其上的传统桎梏的束缚,同美术史上的任何一场运动相比,印象主义及其关联的画家具有更为神秘的特性,他们起初为公众所不理解,被评论家责难,大多数作品被社会拒绝。可是,他们不气馁,并矢志不渝地朝向自己认定的目标前行。他们并不知道,正是他们开创了西方绘画史的新纪元,也正是以他们的画展为起点,“印象派”从法国开始影响整个欧洲,成为西方现代绘画的起点。 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为马奈、德加、雷诺阿、毕沙罗、莫奈、西斯莱及后印象派画家凡·高、高更、塞尚和修拉等人,他们吸取了柯罗、巴比松画派以及库尔贝写实主义的经验,在19世纪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通过画家直接观察所带来的感受,来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20世纪初期,印象派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艺术流派。它不仅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而且影响了整个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后现代主义绘画的意义

后现代主义绘画的意义 药学院药学一班郭玉奇 在十九世纪末,许多曾受到印象主义鼓舞的艺术家开始反对印象派,他们不满足于刻板片面的追求光色,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于是开始尝试对色彩及形体表现性因素的自觉运用,后印象派从此诞生。 所谓后印象主义是指塞尚、凡·高和高更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创造。他们三个人最初都是学印象主义。塞尚和高更还参加过印象主义画展,凡·高虽然没有参加过印象主义展览,但他一直自称是印象主义。后来他们三人都认为绘画不能仅仅像印象主义那样去模仿客观世界,而应该更多地表现画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他们虽有共同的创作倾向又有各自鲜明的艺术个性:塞尚一生的创作活动都是为了追求心目中永恒性的形体和坚实的结构,以创造形象的重量感、体积感、稳定感和宏伟感,最后达到简单化和几何化的效果,这使他成为后来的立体主义和抽象主义的始祖。高更主张不要面对实物,而凭记忆作画,提倡综合的和象征的美学原则。凡·高的新画风,可以说是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日本的浮世绘版画融合在他个人气质中的产物,是东西方绘画合流的结果。凡·高的画,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强烈地表现了自己的个性。有人说,他的画都是他的自画像。 塞尚的《坐在红扶手椅里的塞尚夫人》是为他夫人画的肖像。在这一作品中塞尚完全不考虑西方传统肖像画所要表现的人物性格、心理状态以及社会地位等等。在表现手法上,也不是用传统的以光影表现质感的方法来描绘的。而是采用色彩造型法达到他一生追求的色彩与形体的结合。色彩与形体的表现便成了塞尚一生所追求的“造型的本质”。他的这种重在艺术形式的追求的创作倾向,对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故被人称为“西方现代绘画之父”。 梵高的《星月夜》是一幅带有强烈的主观情感的作品。画家以奔放的类似火焰般的的笔触,描绘了夜空中奇特的月亮和星星。那一大片陷入蓝色和黄色的旋涡之中的天空,好像已经变成一束反复游荡的光线的一种扩散,使人头晕目眩。这是凡高的躁动不安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其中也包含着画家身受精神创伤后的某种非理性的成分。梵高的这种强调主观情感的表现,充分发挥了色彩的情感因素。与印象主义绘画只是停留在描绘客观世界外表的光与色的美有着根本的区别 高更的《海边的两个塔希提妇女》是他远涉重洋初到塔希提岛以当地土著民族为对象创作的绘画。这一作品首先给予人们的印象是带有原始的异国情调和由强烈的色块组合所形成的装饰性。西方传统绘画所注重的画面的空间感被画面的平面性所取代。高更的这种单纯而强烈的色彩画法,包含着画家强烈的主观情感。这对后来野兽派和表现派绘画有重要的影响。

高中美术教案《印象主义绘画》教案

《印象主义绘画》教案 江苏省常熟市中学朱惬 课业类型:欣赏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印象主义、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学会如何来欣赏现代绘画。 教学重点:l、色彩和光学的关系2、莫奈、凡高 教学难点:如何用心来欣赏绘画 教具准备:电子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在德彪西的《月光曲》中进入教室。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艺术论坛上周的讨论题是:测试,你更喜欢哪一张画?很多同学都去参与了讨论。有同学在问:这是谁的作品啊?那我告诉大家,贵妇人肖像是法国罗可可艺术的代表画家布竭的作品,老人肖像是法国后后印象派画家凡高的作品。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我们以前讲过的罗可可艺术的风格特点?艳丽、精致、豪华浮华的法国宫廷艺术和我们的生活距离很大,所以从讨论结果来看,喜欢老人肖像的同学比较多。那我们为什么会喜欢它呢?有同学说“老头帅。”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二、新课讲授课题——印象主义绘画 上堂课我们已经抽签过自己小组的预习作业,现在请预习过的同学来给介绍一下:什么是印象主义?印象主义的由来?印象主义这个名称是由法国画家莫奈的

一幅风景画《印象·日出》得来的。印象主义画家以阳光和色彩为主角,借助光与色的变幻来表现作者从一个飞逝的瞬间所捕捉到的印象。请学生介绍莫奈和他的作品《印象·日出》。教师出示一张白纸,问:这是什么颜色?白色!打上红色的灯光后,问:现在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打上蓝色的灯光后,问:现在是什么颜色的?蓝色的。大家从这个实验中,得出什么结论:在不同的光线下,物体会展现不同的颜色。请同学回忆,曾经学过的形容阳光色彩的词句。我们来看莫奈笔下的阳光的颜色。请看系列作品《卢昂大教堂》。辨别这三张画,大家可以讨论,它们分别是什么时间画的?黎明、中午、黄昏。 印象主义绘画的代表者,除了莫奈还有谁? 马奈、毕沙罗、德加等。请介绍马奈的代表作。 看马奈的代表作:《草地上的午餐》、《酒吧侍女》、《吹笛的男孩》。 看了这些作品,请同学简单的来总结马奈的艺术风格。马奈:十分善于使用黑色的。使整个画面的色彩响亮醒目而又各得其所。现在我们来看这些画,你能否分辨出莫奈的和马奈的作品。 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游戏,每组有一张纸,纸上画了一个圆,请大家用桌上现有的彩色粉笔,在圆中混和点色点,观察混和后的颜色。教师请几个小组的成员一起回答自己小组得到的颜色。 大家可以发现不同的颜色经过色点的组合,就形成了新的色彩,那刚才大家用的绘画的方法就是——点彩画法。看点彩大师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那请预习过的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的艺术风格和画派。新印象主义:尝试用原色色点配置,使画面产生视觉混合的色彩效果,运用这种准确分布的各种色点来客观理性地、冷静地组成画面艺术形象。因他们用这种科学的、严格化的色彩和笔触,代替了印象主义画家的那种富有感情的色彩和生动潇洒的笔触,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科学的印象主义”。 大家认为这种绘画方法好吗?这种绘画风格把印象主义对光与色的追求推向了一个极端,还有一批画家在寻求另外的一种对光和色的表现方法——后印象主义。学生介绍后印象主义:指那些曾经追随印象主义,后来又极力反对印象主

《后印象主义绘画》教案 杨传祝

《走进后印象主义绘画》教案 授课学校:华东师大附属枫泾中学 授课教师:杨传祝 授课班级:高二年级美术创新班 授课地点:7号楼二楼教室1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认知后印象主义绘画出现原因及其主要艺术特点,以及主要代表画 家各自绘画的作品特色,同时学生能以技法、造型、色彩、内容等审美手段鉴赏后印象主义绘画作品。 2、过程方法:学生课前资料查阅,教师课堂上对作品的讲解与分析,学生间讨论思考,使 学生能运用课上的知识对作品感受赏析,最后上升为学生独立的作品审美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后印象主义绘画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绘画风格的多样性,开阔 了绘画的审美视野,提高了学生对绘画作品的主观表达与情感表达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习后印象主义画派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明确塞尚、高更、凡高的各自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世界上,现在只有一个真正的画家---那就是我!”,教师询问学生:西方美术史上哪位画家敢如此大胆说出?答案是:保罗.塞尚,由塞尚引出后印象主义画派。 二、讲授新课: 学生欣赏比较:后印象主义绘画和以前的绘画有什么不同? 1、后印象主义绘画出现的条件(困境与机遇): (1)印象派之前的画家对描绘对象达到了技法娴熟,形象非常逼真,使后来的画家在写实上难以逾越。 (2)1839年照相机的出现与冲击。 (3)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化学工业推动颜料品质和数量的提高,物理学中对光学理论的深入研究使画家产生对颜色观察的理性分析。 (4)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影响与启发。 2、后印象主义绘画的出现。 (1)后印象主义:那些早期学印象派方法,但不满足印象派对自然的客观描绘,而是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探讨艺术表现的本质,强调表现主观感受的画家们,被1910年英国艺术理论家罗杰.弗莱称为“后印象派”,其主要画家代表为塞尚、高更、凡高等等。 (2)画家及代表作品赏析: ①、A.塞尚简介B.作品赏析:《苹果与橘子》、《夫人像》、《圣维克多山》。 ②、A.高更简介B.作品赏析:《自画像》、《塔希提少女》、《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 们往哪里去?》。 ③、A.凡高简介B.作品赏析:《凡高自画像》、《向日葵》、《吃土豆的人》、《阿尔的卧室》、 《星月夜》、《有乌鸦的麦田》、《加歇医生像》。 3、鉴赏三位画家的代表作,教师提问:三位画家最大绘画特点的不同是什么?学生运用已 有的知识鉴赏并思考回答。

印象派绘画的光与色

印象派绘画的光与色 摘要:印象派画家吸取了当时自然科学家对色彩的研究成果,经过反复的写生实践,印象派画家意识到潜在于自然表象中的视觉的内在真实性。与古典学院派相比,印象派在艺术创作中推崇的是人的感觉,而不是人的理智。印象派画家在艺术上表现的是自己对自然的真实感受及印象派对光与色的迷恋,为西方绘画技法、观念革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印象派绘画的视觉革命在西方绘画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字:印象派、光与色理论、色彩视觉、莫奈、德加、凡高 印象派是19世纪后半期诞生于法国的绘画流派, 他们吸取了柯罗、巴比松画派以及库尔贝写实主义的经验,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马奈、毕沙罗、阿德加、莫里索、巴齐约以及塞尚等。他们重写生、重实践,主张走出画室,描绘外光和大自然的瞬息变化,用奔放的笔触和没有调和的颜色在画布上直接糅合,形成冷暖色调对比强烈的新画风。借用“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物体的固有色彩是不存在的”这一最新的光学理论,印象派画家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他们的使命便是忠实地刻画在变动不羁的光照条件下的景物的“真实”,这种瞬间的真实正是印象的表现。色彩成为了印象画作的主旋律,而整个画面的自然气氛则成为了他们追求艺术的目标。 印象派画家吸取了当时自然科学家对色彩的研究成果,经过反复的写生实践,印象派画家意识到潜在于自然表象中的视觉的内在真实性,他们开始觉悟。莫奈的画描绘了从大自然中得到的稍纵即逝的瞬间印象,散涂的笔触急骤地涌上画布,给画面上最暗的阴影区也带来色彩。莫奈便是第一位以他的给画深入探讨

这种视觉的艺术家。1874的一幅《日出印象》导致一个新的名称(印象主义)由此产生。在他晚年的壁画《睡莲》中,他从自然中分离出各种亮色彩运用点彩的方法加以表现。已将光与色发挥的淋漓尽致,展现在人们的是以绿色调为主色彩,画面鲜亮而且活力。完全突破了形、传统用色的束缚,更多的是随心所欲,但也不乏色彩的科学存在性。印象派的绘画为了很好的表现光对色彩生成的规律,大多运用纯色,用点彩的方法使色彩在画面上达到一种空间混合的效果,要观众也参与到绘作中来,用眼睛来调和画面的色彩,这是印象派作品的一个普遍规律。这样更有利于观众及其作品的交流。 印象派画家不单纯只研究阳光对色彩的影响,也还研究室内灯光,室内舞台光线的魅力。德加是一个喜欢表现舞台题材的印象派画家,他不同于莫奈、西斯莱、毕沙罗,他认为"我是善于用线的色彩画画",颜色使物体表面光彩熠熠,让舞蹈演员们轻薄透明的短裙闪烁着光亮,他就这样达到了作为十九世纪末标志的最辉煌的一种仙境。 凡高是最具有情感个性的画家!他的每一笔都几近疯狂的流露出他的情感的内心世界。应该说他的画上的色彩并没有脱离印象派画的客观性,只是他这种客观加入了情感而已。心高的《星夜》显示了如何运用色彩获得强烈的表现效果。深紫色的天穹,黄色的星光,向上缭绕的绿色柏树侧影都给人一种极其不安和骚动。他的这幅画运用了许多不安份的带有色彩的线条,略不同于点彩,但其空间混合的原理则是一致的。他对较深的色彩十分敏感,所以又在谈到《夜晚的咖啡馆》时说:"我试图用红色和绿色为手段,来表现人类可怕的激情。"《夜晚的咖啡馆》是由深绿色的天花板、血红的墙壁和不和谐的绿色家具组成的梦魇。金灿灿的黄色地板呈纵向透视,以难以置信的力量进入到红色背景之中,反过来,红色背景也用均等的力量与之抗衡。这幅画,是透视空间和企图破坏这人空间的逼人色彩之间的永不调和斗争。凡高把他的作品列为同印象主义的作品不同的另一类,他说:"为了更有力地表现自我,我在色彩的运用上更为随心所欲。"其实,不仅是色彩,连透视、形体和比例也都变了形,以此来表现与世界之间的一种极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实的关系。 印象派把精力主要用在探求外光和色彩的表现上,在光和色的追求中表现内心感受,表达客观物象的美,不仅为风景画开辟了新画风,而且还由此引发了西方绘画革命。这种变革不仅是在技术层面,更主要在观念层面,那就是艺术的自由。艺术从过去“画什么”变为“怎么画”,这也是世界美术史不断争论的话题。印象派告诉我们“画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画”。这是印象派的一个成就,它引起了艺术史上对于形式的变革,使艺术不断地花样更新,使艺术表现手

印象主义绘画教案2

《印象主义绘画》教案2 使学生对19世纪欧洲印象主义绘画的主要成就及主要画家、作品有所了解、认识。开阔眼界、提高认识、增进知识,培养健康的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 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印象主义及画家、作品的了解。印象主义的特点。 难点:学生对印象主义作品的理解。 准备:课件制作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学生和教师活动 组织: 导入: 1、学生准备资料介绍莫奈。 (印象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 2、教师略作讲评。 莫奈是19世纪印象主义的画家。 (出现课题)印象主义名称的由来与莫奈的作品有关。 出现〈日出·印象〉 教师简述印象主义的由来。 莫奈作品有什么特点呢? 展开: 莫奈作品欣赏(机动) 前几课作品与莫奈的作品比较。 问题:莫奈的作品与前面我们学的画家的作品最明显的区别在哪里?(提示:题材、色彩等) 按提示学生来谈谈它们的区别。 进一步了解。出现莫奈的同一题材不同时间写生的作品系列。 《鲁昂教堂》系列 《草垛》系列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 介绍印象派画家雷诺阿。 生平简介(教师讲述)

作品浏览(感觉) 代表作欣赏〈红磨房街的舞会〉(1876) 让学生谈谈对这幅作品的理解。 其它印象主义代表画家简介。 小结: 印象主义基本特点及对绘画界的影响。 知识性内容 组织: 导入: 莫奈(1840-1926)法国印象主义绘画创始人之一,人称“印象派之父”。重视对现实的观察研究,追求表现瞬间的视觉印象,根据画家的视觉感受作画。 1840年11月14日生于巴黎,父亲是杂货商,莫奈为长子。 18 岁时,朋友布丹邀他同往户外写生,开始户外写生。 26岁那年,一位鉴赏家对他的《绿衣女郎》大为赞赏。画的是他的心上人唐秀。 1867年,因婚姻原因,莫奈家断绝所有对他的经济援助。靠朋友救济生活。1867年夏天,他采用新法,把幽暗的色彩通通抛弃,改用纯色小点和短线。普法战争爆发后,只身前往伦敦几次,前后用晕色画了很多幅泰晤士河上的大小桥梁和英国议会大厦。战争结束后,莫奈回到法国。 1871年冬天,他带着妻儿到塞纳河上的阿乡德尔市居住了 6年。1878年,他们的次子米歇尔出世,唐秀患重病。1879年,唐秀还未到30岁,便溘然长逝。 1880年,莫奈带着两个小男孩,和有 6个儿女的寡妇霍施黛组织了新家庭。住在巴黎市外75公里的席芬尼,席芬尼是莫奈的人间乐土,前后43年;他喜爱这个地方,以它入画,并在这里终老。1883年,莫奈的作品在巴黎、伦敦、波士顿三地展出。这时印象派画家己渐受注意。 1886年在纽约举行的画展,展出莫奈的精品45件,这是他生命上的转点:成为名人。 1888年连法国也公开承认了他的地位,拟颁赠“荣誉勋章”给他,他忿然峻拒,绝不向传统低头。86岁去世,死前不久,他从席芬尼写的信里还说他在一天工作中得到无比欢乐。莫奈使世人学会了新的看法。他的朋友塞尚说得好:“莫奈只是只眼睛,可是我的天,那是多么了不起的眼睛啊!” 展开: 题材:户外风景为主色彩:把幽暗的色彩通通抛弃,改用纯色小点和短线,斑斓的色彩铺满画面,没有结实清晰的形象。 让学生了解印象主义所追求的是自然界瞬间的光与色的变化。 雷诺阿(1841-1919) 法国印象派代表人物。 善于以明快温和的色调描绘青年妇女、尤其是裸体形象,也善于表现天真无邪的儿童。肖像画在雷诺阿的作品中占很大比重。为了生计,他为很多生活富足的人画了肖像。在他的作品中,人们仿佛过着神仙一样的悠闲自在的生活。

论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

论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 09124796 金雨佳 印象派绘画,是指发生在19世纪下半期,以法国为中心风靡欧洲并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印象主义绘画现象。印象派绘画以莫奈的《日出的印象》最初被人讥笑而得名,却在短短的一二十年中跃然成为一场世人瞩目的艺术运动。在1874年巴黎的第一届印象派画展,被认为是印象派绘画团体诞生的标志。该画展向世人宣告,这是一群画家们不懈努力所展示的作品,他们的作品摆脱了由世俗等级制度和固步自封的艺术团体强加于其上的传统桎梏的束缚,同美术史上的任何一场运动相比,印象主义及其关联的画家具有更为神秘的特性,他们起初为公众所不理解,被评论家责难,大多数作品被社会拒绝。可是,他们不气馁,并矢志不渝地朝向自己认定的目标前行。他们并不知道,正是他们开创了西方绘画史的新纪元,也正是以他们的画展为起点,“印象派”从法国开始影响整个欧洲,成为西方现代绘画的起点。 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为马奈、德加、雷诺阿、毕沙罗、莫奈、西斯莱及后印象派画家凡·高、高更、塞尚和修拉等人,他们吸取了柯罗、巴比松画派以及库尔贝写实主义的经验,在19世纪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通过画家直接观察所带来的感受,来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20世纪初期,印象派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艺术流派。它不仅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而且影响了整个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一、印象派的构图 印象派画家几乎都强调那种偶然一瞥,力求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去审视对象,例如从晚会包厢里俯视舞台,从某一个角落侧视大厅,从头顶上仰视一群舞女,都是以前古典绘画里没有的。古典艺术主要关注神话、战争和历史题材,讲究构图的舞台戏剧化效果,场面宏大富有文学性。而印象派的构图突破旧的固有模式,多作架上小品,并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审美要求对画面构图进行随意剪裁。这种似乎漫不经心的构图与传统的舞台样式的构图相比,要自然生动多了。 二、印象派的造型 由于印象派画家重写生,重实践,他们大多在户外描绘外光和大自然的瞬息变化,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笔触奔放而果断。他们的画,不论是即兴写生还是记忆创作,都有一种一气呵成、不求甚了和随意的特点,有一种未完成的完整性。为此,在造型特征上有这样一些特点: 1.古典绘画强调造型的厚重、圆浑,而印象派注重平面化的造型。这一点在马奈的作品里是非常突出的,他精简了黑与白之间的过渡层次,在每一个形体内部,又简化了光影,与古典绘画中朦胧的多层次光影效果不同。 2.古典绘画强调轮廓线分明,印象派在处理边线轮廓时非常含蓄,甚至形体与形体之间浑然相连。这在莫奈、毕沙罗、西斯莱、雷诺阿的大量作品中就能够明显地看到,特别像德加的舞女和洗澡的裸女更是如此。

印象派艺术风格及演变

印象派艺术风格及演变 印象派是西方现代派艺术的主要派别最早的发端,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在西方现代派艺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它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印象派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极力反对官方学院派艺术的统治,后来成为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美术运动的主流[2]。 起源与发展 19世纪的时候,法国巴黎是欧洲油画的中心。这个时候的风格是以学院派的新古典主义为主导的,他们每年都要举办官方的展览,叫做“沙龙”,多数人都出自于皇家美术学院,他们有着深厚的素描基础,并且精通人体解剖,画风严谨,细腻。而在这个时候,还有着另外一大批充满着理想的年轻画家,他们来自于各个阶层,大多数都是自由人,很多人对学院派的教学方式及绘画风格有着不同的看法,认为古典主义千篇一律,缺乏个人风格,他们更崇尚现实主义,并提倡户外写生。由于大家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观点,他们逐渐地不约而同的来到巴黎郊外的一个小村庄,巴比松村,有的甚至长期定居于此,来描绘那里迷人的风光,“巴比松”派诞生了。“巴比松画派”就是“印象派”的前身。 这些画家当中只有极个别的被官方所接受,大部分画家的作品被拒之“沙龙”的门外。1873年,毕沙罗、莫奈、雷诺阿、塞尚和西斯莱等人的作品遭到沙龙展览评审团的拒绝,这种不公平待遇是促使他们以不寻常途径,组织与“沙龙展”相对的独立展览以便展出自己作品的直接动因。这件事的结果就是于1874年4月在摄影师纳达尔(Nadir)的工作室举行的第一次画展。他们以自称“无名画家、雕刻家和版画家协会”作为此次展览的组织者,而与沙龙文化圈对立。展览中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ImpresSion--Soleil Levant)的名称被《锡罐乐》杂志记者李洛伊(Leroy)不怀好意地引用以称呼此团体为“印象派”,认为那是一群根本就不懂绘画的画家。而这个带有讽刺意味的名称却被莫奈、雷诺阿等人接受,“印象派”这个名词也就成了标示他们独特的绘画风格和目标的代称[3]。没想到,这些挖苦的话,反而成全了这批画家,之后,至1886年这群画家先后共举办了7次画展[4],“印象派”随之诞生,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名声响誉全世界,“巴比松”派反而慢慢被人淡忘。 代表人物

后印象主义绘画(中英双语)

POST-IMPRESSIONISM,SYMBOLISM,AND ART NOUVEAU 后印象主义、象征主义和新艺术PAINTING Post-Impressionism绘画后印象主义 In1882,just before his death,Manet was made a chevalier of the Legion of Honor by the French government.This event marks the turn of the tide: Impressionism had gained wide acceptance among artists and the public—but by the same token it was no longer a pioneering movement.When the Impressionists held their last group show four years later,the future already belonged to the “Post-Impressionists.”Taken literally,this colorless label applies to all painter of significance in the1880s and1890s.In a more specific sense,it designates a group of artists who passed through an Impressionist phase but became dissatisfied with the limitations of the style and pursued a variety of directions.Because they did not share one common goal,we have no more descriptive term for them than Post-Impressionists.In any event,they were not“anti-Impressionist.”Far from trying to undo the effects of the“Manet Revolution,”they wanted to carry it further.Thus Post-Impressionism is in essence just a later stage, though a very important one,of the development that had begun in the1860s with such pictures as Manet’s Luncbeon on the Grass. 1882年,就在马奈去世之前,他被法国政府授予“荣誉团勋章”。这一事件标志着潮流的更迭:印象主义已经被艺术家和公众广泛接受——但同时它已不再是一个具有开创性的运动。四年之后,当印象派艺术家举办最后的联展时,未来已经属于“后印象派”。从字面上讲,这一苍白的标签适用于19世纪80至90年代所有重要的画家。具体地说,它指向一群经历了印象派时期但又对印象派的局限性感到不满而追求不同风格的艺术家。因为他们没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所以我们只好用“后印象派”来描述他们。不过,他们不是“反印象派”。他们完全没有想过去消除“马奈革命”带来的影响,而是要使之传扬下去。因此后印象主义在本质只是一个时间稍后的阶段,但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它始于19世纪60年代,早期作品如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 CEZANNE. Paul Cezanne(1839-1906),the oldest of the Post-Impressionists,was born in Aix-en-Provence, near the Mediterranean coast,where he formed a close friendship with the writer Emile Zola,later a champion of the Impressionists.A man of intensely emotional temperament,he came to Paris in1861imbued with enthusiasm for the Romantics.Delacroix was his first love among painters,and he never lost his admiration for him.Cezanne,however,quickly grasped the nature of the"Manet Revolution,"but utterly transformed it. A Modern Olympia(fig.983)was painted in response to an Olympica by Manet featuring a prostitute whose frank nakedness scandalized the art world.As in Luncheon on the Grass,executed by Manet the same year as the Olympia,Cezanne's nude is in the company of a man wearing contemporary garb;his features are plainly those of Cezanne himself(see fig.984).Like many of his early works,A Modern Olympia is 塞尚. 保罗?塞尚(1839-1906),最早的后印象派画家,生于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在这个靠近地中海海岸的城市,他与作家埃米尔?左拉(后来成为拥护印象派的人)建立了亲密的友谊。塞尚是一个极度感性的人,1861年他来到了巴黎,满心向往浪漫主义。德拉克洛瓦是塞尚最初喜爱的画家,此人一直令他很钦佩。然而,塞尚很快抓住了“马奈革命”的本质,但又彻底改变了它。《现代奥林匹亚》(图983)的创作是对马奈的《奥林匹亚》作出的响应。马奈以妓女为题材,画中女子毫不掩饰的裸体使艺术界蒙羞。在创作《奥林匹亚》的同一年,马奈创作了《草地上的午餐》。和《草地上的午餐》一样,塞尚画中的裸女旁边陪着一个男人,身着当代的服饰;他的体貌特征显然是塞尚自己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