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圆)

期末复习(圆)
期末复习(圆)

A

B C D O F

E

D C B

A O x y 圆的有关性质

一、垂径定理

1.如图,⊙O 过点B 、C ,圆心O 在等腰Rt △ABC 的内部,∠BAC =90°,OA =1,BC =6.则⊙O 的半径为( ) A .6 B .13

C .13

D .213

2.如图2,⊙O 的半径5cm OA =,弦8cm AB =,点P 为弦AB 上一动点,则点P 到圆心O 的

最短距离是 cm .

3.在⊙O 中,弦AB 的长为6,它所对应的弦心距为4,那么半径OA = .

4.⊙O 的半径为5,P 为圆内一点,P 点到圆心O 的距离为4,则过P 点的弦长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

5.O ⊙的直径AB 垂直弦CD 于P ,且P 是半径OB 的中点,6cm CD =,则直径AB 的长是 .

6.如图3,某公园的一座石拱桥是圆弧形(劣弧),其跨度为24米,拱的半径为13米,则拱高为 .

7.如图4,⊙O 的两条弦AB 、CD 互相垂直,垂足为E ,且AB =CD ,已知CE =1,ED =3, 则⊙O 的半径是 .

二、弧、弦、圆心角、圆周角

8.如图5,⊙O 是△A BC 的外接圆,∠OCB =40°则∠A 的度数等于 .

9.如图6,以原点O 为圆心的圆交x 轴于点A 、B 两点,交y 轴的正半轴于点C ,D 为第一象

限内⊙O 上的一点,若∠DAB = 20°,则∠OCD = _____________.

10.如图7,AB 是O ⊙的直径,点C 、D 在O ⊙上,110BOC ∠=°,AD OC ∥,则AOD ∠= .

11.如图8,AB 是O ⊙的直径,弦CD AB ∥.若65ABD ∠=°,则ADC ∠= . 12.如图9,O ⊙是ABC △的外接圆,已知50ABO ∠=°,则ACB ∠的大小为 . 13.如图10,△ABC 内接于⊙O ,AB =BC ,∠ABC =120°,AD 为⊙O 的直径,AD =6,那么BD =_________.

14.如图11,⊙O 是△ABC 的外接圆,已知∠B =60°,则∠CAO 的度数是 .

15.⊙O 的半径为1,AB 是⊙O 的一条弦,且AB =3,则弦AB 所对圆周角的度数为 .

16.如图12,AB 切⊙O 于点A ,BO 交⊙O 于点C ,点D 是⌒

CmA 上异于点C 、A 的一点,若

∠ABO =32°,则∠ADC 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_. 三、综合运用

17.如图13,A 、B 、C 是⊙O 上的三点,以BC 为一边,作∠CBD =∠ABC ,过BC 上一点P ,作PE ∥AB 交BD 于点E .若∠AOC =60°,BE =3,则点P 到弦AB 的距离为_______.

18.如图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 的圆心是(2,a )(a >2),半径为2,函数y =x 的图象被⊙P 截得的弦AB 的长为23,则a 的值是_______ .

19.如图15,圆O 的直径AB 的长为10,弦AC 长为6,∠AC 'B 的平分线交圆O 于D ,则CD 长为_______ .

20.已知⊙O 是△ABC 的外接圆,若AB =AC =5,BC =6,则⊙O 的半径为 . 21.在⊙O 中,已知⊙O 的直径AB 为2,弦AC 长为3,弦AD 长为2.则∠DAC =______. 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10,0),以OA 为直径在第一象限内作半圆C ,点B 是该半圆周上的一动点,连结OB 、AB ,并延长AB 至点D ,使DB =AB ,过点D 作x 轴垂线,分别交x 轴、直线OB 于点E 、F ,点E 为垂足,连结CF . (1)当∠AOB =30°时,求弧AB 的长; (2)当DE =8时,求线段EF 的长;

(3)在点B 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以点E 、C 、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E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10 图11 O

A

P B

图1

图2

4 A

B

C O A

B C O 图9 图7 O B

D

A C 图8 图5 图6 O m D C

B A

图12 图13 图15

A B C

O

图14 A B

O P x y y=x A B C D E

P O

圆的有关性质(作业)

1.如图所示,圆O 是ABC △的外接圆,BAC ∠与ABC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I ,延长AI 交圆O 于点D ,连结BD DC 、. (1)求证:BD DC DI ==;

(2)若圆O 的半径为10cm ,120BAC ∠=°,求BDC △的面积

2.已知:如图,在△ABC 中,D 是AB 边上一点,圆O 过D 、B 、C 三点, ∠DOC =2∠ACD =90?.

(1) 求证:直线AC 是圆O 的切线;

(2) 如果∠ACB =75?,圆O 的半径为2,求BD 的长.

3. 如图,已知AB 是⊙O 的弦,OB =2,∠B =30°,C 是弦AB 上任意一点(不与点A 、B 重合),连接CO 并延长CO 交⊙O 于点D ,连接AD . (1)弦长AB =________(结果保留根号); (2)当∠D =20°时,求∠BOD 的度数;

(3)当AC 的长度为多少时,以点A 、C 、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B 、C 、O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请写出解答过程.

4.如图所示,AB 是O ⊙直径,OD ⊥弦BC 于点F ,且交O ⊙于点E ,若AEC ODB ∠=∠. (1)判断直线BD 和O ⊙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

(2)当108AB BC ==,时,求BD 的长.

5.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是弧BD 的中点,CE ⊥AB ,垂足为E ,BD 交CE 于点F . (1)求证:CF BF =;

(2)若2AD =,⊙O 的半径为3,求BC 的长.

6.已知∠AOB =60°,半径为3cm 的⊙P 沿边OA 从右向左平行移动, 与边OA 相切的切点记为点C .

(1)⊙P 移动到与边OB 相切时(如图),切点为D ,求劣弧CD ⌒ 的长; (2)⊙P 移动到与边OB 相交于点E ,F ,若EF =42cm ,求OC 的长;

D

B O A

C E F C B

E

F

A

D

O

A

B C

D O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一、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矩形ABCD中,AB=8,35

BC=,点P在边AB上,且BP=3AP,如果圆P是以点P

为圆心,PD为半径的圆,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点B、C均在圆P外;(B) 点B在圆P外、点C在圆P内;

(C) 点B在圆P内、点C在圆P外;(D) 点B、C均在圆P内.

2.如图1,已知AB是⊙O的直径,PB是⊙O的切线,P A交⊙O于C,AB=3cm,PB=4cm,

则BC= .

3.如图2,点D在直径AB的延长线上,DC切⊙O于C,若25

A=

∠.则D

∠等

于.

4.如图3,P A、PB分别与⊙O相切于点A、B,⊙O的切线EF分别交P A、PB于点E、F,

切点C在弧AB上,若PA长为2,则△PEF的周长是_ _.

5.△ABC中,AB=AC,∠A为锐角,CD为AB边上的高,I为△ACD的内切圆圆心,则∠

AIB的度数是.

6.如图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

⊙与x轴相切于原点O,平行于y轴的直线交P

⊙于M,

N两点.若点M的坐标是(21

-,),则点N的坐标是.

7.如图5,已知AC⊥BC于C,BC=a,CA=b,AB=c,⊙O的半径为.

8.如图6,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0)、(0,2),⊙C的圆心坐标为(-1,0),半径

为1.若D是⊙C上的一个动点,线段DA与y轴交于点E,则△ABE面积的最小值

是.

9.如图,AB是半圆的直径,点O是圆心,点C是OA的中点,CD⊥OA交半圆于点D,点E

是弧BD的中点,连接OD、AE,过点D作D P∥AE交BA的延长线于点P,

(1)求∠AOD的度数;

(2)求证:PD是半圆O的切线;

10.如图,点P为△ABC的内心,延长AP交△ABC的外接圆于D,在AC延长线上有一点E,

满足AD2=AB·AE,求证:DE是⊙O的切线.

11.如图,在△ABC中,∠C=90°,以AB上一点O为圆心,OA长为半径的圆与BC相切于

点D,分别交AC、AB于点E、F.

(1)若AC=6,AB=10,求⊙O的半径;

(2)连接OE、ED、DF、EF.若四边形BDEF是平行四边形,

试判断四边形OFD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图2

C

B

D A

O

?

A

B

P

C

E

F

?O

图1

图3

图4 图5

A

E

C

D

F B

O

图6

圆的认识1单元

圆的认识1单元 北师版第十一册第一单元圆的认识 圆的认识 本单元的相关概念: 概念:圆心、半径、直径、圆周率。 圆心:圆中心的一点,叫圆心。 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 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 圆周率: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值,就是圆周率。 d2 公式:d=2r(或r=) C=2r C=d S= ,,,r2 圆 圆是轴对称图形。 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特点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圆有 无数条半径。 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直径都相等,圆有无数条直径。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教学内容:圆的认识(教科书2、3、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圆,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 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

(2) 会用圆规画圆。 能力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会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 活中的简单现象。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北师版第十一册第一单元圆的认识 教学难点: (1) 认识到“在同圆和等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 (2) 会用圆规画圆。 知识点: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圆,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 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 (2)会用圆规画圆。 (3) 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会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 活中的简单现象。 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4)通过观察、操作、想象 铺垫知识:在学习圆的认识前,在学生中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 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和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这是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单元测试题以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 1、圆的半径扩大3倍,直径扩大倍,周长扩大倍,面积扩大倍 2、两个圆的半径分别是3cm和5cm,它们的直径的比是,周长的比是,面积的比是。 3、一个圆的直径是6dm,那么它的半径是,周长是,面积是 4、圆的半径是4cm,它的直径是,周长是,面积是 5、一个圆的周长是18.84m,它的半径是,直径是,面积是 6、一个圆的面积是50.24cm2,它的半径是,直径是,周长是 7、在一张长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上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直径是,面积是,周长是。 8、一个环形的外圆直径是10cm,内圆直径是8cm,它的面积c m2。 9、在一个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厘米,面积是

14、一个圆的半径6分米,如果半径减少2分米,周长减少分米,面积减少了 二、判断 1、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2、当圆的半径等于2分米时,这个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3、周长相等的两个圆,面积也一定相等. ( ) 4、同一个圆的直径一定是半径的2倍。() 5、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直径是最长的一条。() 6、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7、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8、圆的半径都相等。()

16、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圆,面积最大,面积最小 17、在一个边长是5分米的正方形铁皮中间剪去一个半径是2分米的圆片后,剩下平方分米的铁皮 三、选一选。 1、圆周率π()3.14。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2、下面各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A、等腰三角形 B、正方形 C、圆 3、一个圆的周长是31.4分米,这个圆的面积是()分米2。 A、314 B、78.5 C、15.7 4、一个半圆,半径是r,它的周长是()。 A、πr + 2r B、πr π C、 4

人教版初三数学圆的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圆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如图,直角三角形A BC 中,∠C =90°,A C =2,A B =4,分别以A C 、BC 为直径作半圆,则图中阴影的面积为 ( ) A 2π- 3 B 4π-4 3 C 5π-4 D 2π-23 2.半径相等的圆内接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的边长之比为 ( ) A 1∶2∶3 B 1∶ 2∶3 C 3∶2∶1 D 3∶2∶1 3.在直角坐标系中,以O(0,0)为圆心,以5为半径画圆,则点A(3-,4)的位置在 ( ) A ⊙O 内 B ⊙O 上 C ⊙O 外 D 不能确定 4.如图,两个等圆⊙O 和⊙O ′外切,过O 作⊙O ′的两条切线OA 、OB ,A 、B 是切点,则∠AOB 等于 ( ) A. 30° B. 45° C. 60° D. 90° 5.在Rt △A BC 中,已知A B =6,A C =8,∠A =90°,如果把此直角三角形绕直线A C 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锥,其表面积为S 1;把此直角三角形绕直线A B 旋转一周得到另一个圆锥,其表面积为S 2,那么S 1∶S 2等于 ( ) A 2∶3 B 3∶4 C 4∶9 D 5∶12 6.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3,母线长为5,则它的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等于 ( ) A . 108° B . 144° C . 180° D . 216° 7.已知两圆的圆心距d = 3 cm ,两圆的半径分别为方程0352 =+-x x 的两根,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 A 相交 B 相离 C 相切 D 内含 8.四边形中,有内切圆的是 ( ) A 平行四边形 B 菱形 C 矩形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9.如图,以等腰三角形的腰为直径作圆,交底边于D ,连结AD ,那么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单元知识结构框架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理解单元知识结构框架 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在《圆》这个单元中,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相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理解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动学生空间观点的进一步发展。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我对这个单元教材的理解和我的主要教学策略:(出示课件) 一、课标要求: 关于圆,在第一学段(1—3年级)的要求是: 1.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2.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的特征。初步了解它是轴对称图形。 3.能对简单图形实行分类并会用各种平面图形拼图。 在本学段,即第二学段(4—6年级)的要求是: 1.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圆,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2.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能使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3.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准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4.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圆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形成综合使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 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它同直线图形有不同的特点。在本册之前各册教材出现的平面图形都是直线图形。所以“圆”的教学是学生系统理解曲线图形特征的开始。在低年级的教学中虽然也出现过圆,但仅仅直观的理解,比如: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五单元《理解物体和图形》《分类》,初步理解圆并能够对基本图形实行分类。 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尝试用不同的立体图形或平面图形实行设计和拼组。 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初步了解圆是轴对称图形,并知道它有无数条对称轴。 本册的第四单元《圆》,要理解圆的基本特征,会画圆,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并会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理解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在这个单元里,教材还利用学生已有的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理解探讨圆的轴对称特点,给出轴对称图形

三年级下册科学每个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整理 1.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 2.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3. 播种凤仙花的方法: A.选饱满的、没有损伤的种子。——选种 B.种子埋的深度约为1厘米。 C.要浇适量的水。 4.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5. 书本第8页,研究根的作用实验中,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防止水分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去。 试管中水面降低了,说明水分被根吸收了。 6. 根的作用: A.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B.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所以把植物从土壤中拔出很难) 7. 凤仙花是双子叶植物,它的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胚由胚根、胚芽和子叶组成。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的作用是提供营养,植物的长出的第一对叶子称为子叶(也就是种子里面的子叶),子叶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一样。 8. 凤仙花的子叶淡绿色,椭圆形,表面光滑、无明显叶脉。 以后长出来的叶子称为真叶,真叶是凤仙花真正的叶子,椭圆行,边缘锯齿状,淡绿色,有明显的叶脉。 9. 植物叶子平展的,而且交叉生长,是为了能利用到更多的阳光。 10. 叶的作用:绿叶和茎中的叶绿体能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这就是光合作用。也是密封玻璃罩中的小老鼠没有被憋死的原因。 光合作用的水大部分是由根吸收的。二氧化碳是叶吸收的。 11. 茎的作用: A.支撑植物,包括叶在空中的伸展。 B.运输水分和养料 运输方向: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从上向下,将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2. 茎的高度变化图:画点线图,先找点,再连线。 凤仙花越长越高了。 13. 凤仙花开花的位置在茎上。花大部分为红色,有些淡粉(接近白色)。 14. 凤仙花组成部分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5. 凤仙花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圆》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圆》单元测试题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半圆是弧 B.半径相等的圆是等圆 C.过圆心的线段是直径 D.直径是弦 2.如图所示,点 A B C D E O AB=CD BE=DE D=128 、、、、都是上的点, ,,,则B D的度数为( ) A.128° B.126° C.118° D.116° 3.如图,在圆O 中,AE 是直径,半径OC 垂直弦AB 于D ,连接BE ,若AB=27CD=1 ,,则BE 的长为( )A.5 B.6 C.7 D.8 4.如图,AB 是圆O 的直径,弦,30,6CD AB CDB CD ^D=°=,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4p B.3p C.2p D.p 5.如图,AP 为O 的切线,P 为切点,若20,A D=°C 、D 为圆周上两点,且60PDC D=°则OBC D等于() A.55° B.65° C.70° D.75°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点O 为圆心,半径为4的圆与Y 轴交于点B ,点A (8,4)是圆外一点,直线AC 与圆O 相切于点C ,与X 轴交于点D ,则点C 的坐标是() A.(22,22)- B.128(,)55- C.(23,2)- D.1612(,)55 - (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第6题)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 7.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3cm ,高为4cm ,则圆锥的侧面积是 . 8.边长为12cm 的圆内接正三角形的边心距是cm.

9.如图,A 、B 、C 、D 是圆O 上的四个点, .AOB=58BDC=AB BC =若,则度.10.如图,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若 ABD=62C=122ADB ,,则的度数 是.11.如图,AB 为O 的直径,弦CD AB ^于点E ,已知CD=6EB=1,,则O 的半径是. 12.如图,直线1(0)2 y x a a =- +>与坐标轴交于A 、B 两点,以坐标原点O 为圆心,2为半径的O 与直线AB 相离,则a 的取值范围是. (第9题图)(第10题图)(第11题图)(第12题图)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3.如图,已知在以点O 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 交小圆于点C 、D. (1)求证:AC=BD ; (2)若大圆的半径R=10,小圆的半径r=8,且圆心到直线AB 的距离为6,求AC 的长. 14.如图,已知OA OB OC 、、是O 的三条半径,点C 是 AC 的中点,M N 、分别是OA OB 、的中点.求证:. MC NC =

圆的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圆的综合练习题及答案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圆的综合练习题答案 1.如图,已知AB 为⊙O 的弦,C 为⊙O 上一点,∠C =∠BAD ,且BD ⊥AB 于B . (1)求证:AD 是⊙O 的切线; (2)若⊙O 的半径为3,AB =4,求AD 的长. (1)证明: 如图, 连接AO 并延长交⊙O 于点E , 连接BE , 则∠ABE =90°. ∴ ∠EAB +∠E =90°. ∵ ∠E =∠C , ∠C =∠BAD , ∴ ∠EAB +∠BAD =90°. ∴ AD 是⊙O 的切线. ……………………2分 (2)解:由(1)可知∠ABE =90°. ∵ AE =2AO =6, AB =4, ∴ 5222=-=AB AE BE . …………………………………………………3分 ∵ ∠E=∠C =∠BAD , BD ⊥AB , ∴ .cos cos E BAD ∠=∠ …………………………………………………4分 ∴ . AE BE AD AB = ∴ 5 5 12=AD . (5) 分 2.已知:在⊙O 中,AB 是直径,AC 是弦,OE⊥AC 于点E ,过点C 作直线FC ,使∠FCA=∠AOE,交 AB 的延长线于点D. (1)求证:FD 是⊙O 的切线; (2)设OC 与BE 相交于点G ,若OG =2,求⊙O

半径的长; 证明:(1)连接OC (如图①), ∵O A =OC ,∴∠1=∠A. ∵OE ⊥AC ,∴∠A +∠AOE =90°. ∴∠1+∠AOE =90°. 又∠FCA =∠AOE , 图① ∴∠1+∠FCA =90°. 即∠OCF =90°. ∴FD 是⊙O 的切 线. ……………………………………………………2分 (2)连接BC (如图②), ∵OE ⊥AC ,∴AE =EC. 又AO =OB , ∴OE ∥B C 且BC OE 2 1=.……………3分 ∴△OEG ∽△CBG. 图② ∴ 2 1 ==CB OE CG OG . ∵OG =2,∴CG =4. ∴OC = 6. ………………………………………………………………5分 即⊙O 半径是6. 3.如图,以等腰ABC ?中的腰AB 为直径作⊙O , 交底边 BC 于 点D .过点D 作DE AC ⊥,垂足为E . F 1 B D E O A C F G B D E O A C

圆的认识知识结构图

《圆的认识》单元知识点 1、圆的认识 (1) 直径是圆中所有线段中最长的一条。 (2) 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半径 是直径的一半。 (3)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4)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5) 画圆时,圆规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圆规两脚之间距离是 半径。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知识结构图 广 圆各部分名称(圆心、直径、半径) 圆的认识 < 圆的画法、对称轴 圆的周长 圆 的 认 识 r 推导过程(渗透转化思想) 圆的面积 2 . . 2 圆面积=n r X r= n r 。即:S=n r 与圆相关的计算 二、核心知识点 半圆的周长、面积计算 圆的周长=圆周率x 直径=圆周率x 半 径 X 2 (C =n d 或 C = 2 n r ) 组合图形求面积

(6) 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就是直径所在的 直线 (7) 正方形里最大的圆:圆心是对角线交点,半径是正方形边长 的一半。 (8) 长方形里最大的圆:圆心是对角线交点,半径是长方形宽的一半。 2、圆的周长 (1) 圆周率: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n表示。n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n~ 3.14。 (2) 圆的周长二圆周率X直径二圆周率x半径X 2 (C=n d或C= 2 (3) 半圆的周长二圆周长的一半+直径(C半圆二n d宁2+ d, C半圆二n r + 2r (4)常用数据(略,自己背诵) (5)同一个圆里,圆的周长是直径的n倍,圆的周长是半径的2 n倍。 3、圆的面积 (1) 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把圆分成若干等份,剪开后,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 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 圆的半径。 因为:长方形面积二长X宽,所以:圆面积二n r X r= n r2。即:S=n r2。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沉和浮 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 浮的。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沉浮状况不改变。如:一 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还是浮的。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起还是沉的。一块木块是浮的,分成一半还是浮的。 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1、对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取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到 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判断轻重,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轻重相同看大小,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2、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3、潜水艇既能在水面上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 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4、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三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3、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 (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4、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5、为什么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 答:因为把钢铁做成轮船的形状,会大大增加轮船排开的水的体积。 6、总结: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大小不变下改变重量,如 挖空成船或碗形。重量不变的下改变大小,如做成空心的各种形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的体积,也指物体与水相接触的体积。全部沉入水里的物体排开的水量就是物体自己的体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下面部分的体积。铁制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因为它排开的水量特别的大。 四造一艘小船 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 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五浮力 1、把泡沫塑料块等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 的(浮力)。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放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下沉的物体在水 中也受到(浮力)的作用,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力小于重力。浮力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向(上),重力向(下)。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 (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4、测量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用测力计拉住绳子通过底部滑轮让泡沫沉入水底,浮力=拉力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圆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数学第二十四章圆测试题(A) 时间:45分钟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1 .若O O所在平面内一点P到O O上的点的最大距离为10, A . 14 B . 6 C . 14 或6 D. 7 或3 2. 如图24—A —1 , O O的直径为10,圆心O到弦AB的距离 A . 4 B . 6 C . 7 I 3. 已知点O ABC的外心,若/ A=80 A . 40 4. 如图 A . 20° B . 80 24—A — 2, B . C. 160° △ ABC内接于O 最小距离为 OM的长为 4则此圆的半径为( 3,则弦AB 的长是 D . 8 ,则/ BOC的度数为( D. 120° 若/ A=40 °,则/ OBC的度数为( O 图24—A — 4 图24—A — 3 小明同学设计了一个测量圆直径的工具, 垂直,在测直径时,把O点靠在圆周上, A . 12个单位 B . 10个单位 6. 如图 A . 80° 7. 如图 PB于点 A . 5 24—A —4, AB为O O的直径,点 B. 50° C. 40 ° 24—A —5, P 为O O 外一点, 5 .如图24—A —3, 标有刻度的尺子OA、OB在O点钉在一起, 读得刻度OE=8个单位,OF=6个单位,则圆的直径为( D . 15个单位 ,则/ A等于() 并使它们保持 ) PA 、 C、D,若PA=5,则△ PCD的周长为( B . 7 C . 8 D . 10 C . 1个单位 C 在O O 上,若/ B=60 ° D . 30° PB分别切O O于A、B, ) CD切O O于点E,分别交PA、 &若粮仓顶部是圆锥形,且这个圆锥的底面直径为 毡,则这块油毡的面积是() 4m,母线长为3m,为防雨需在粮仓顶部铺上油 A . 6m2 C . 12m22 D . 12二 m 9.如图24—A —6,两个同心圆,大圆的弦AB 点P,且 CD=13 , PC=4,则两圆组成的圆环的面积是( A. 16 n B . 36 n 10 .已知在△ ABC中, 10 A . 3 11.如图 C、D E、 C. 52 n AB=AC=13 , 与小圆相切于点P,大圆的弦CD经过) D. 81 n BC=10,那么△ ABC的内切圆的半径为( 12 B . 5 24—A —7,两个半径都是4cm的圆外切于点C, 一只蚂蚁由点A开始依A、B、 F、C、G A的顺序沿着圆周上的8段长度相等的路径绕行,蚂蚁在这 C. 2 径上不断爬行,直到行走2006 n cm后才停下来, A . D 点 B . E 点 C . F 点D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 .如图24—A —8,在O O中,弦AB等于O 则蚂蚁停的那一个点为( .G点 O的半径,0C丄AB交O O于点C,则 8段路 )

九年级数学圆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数学圆测试题 一、选择题 1.若⊙O所在平面内一点P到⊙O上的点的最大距离为a,最小距离为b(a>b),则此圆的半径为() A. 2b a + B. 2 b a - C. 2 2 b a b a- + 或 D.b a b a - +或 2.如图24—A—1,⊙O的直径为10,圆心O到弦AB的距离OM的长为3,则弦AB的长是() A.4 B.6 C.7 D.8 3.已知点O为△ABC的外心,若∠A=80°,则∠BOC的度数为() A.40° B.80° C.160° D.120° 4.如图24—A—2,△ABC内接于⊙O,若∠A=40°,则∠OBC的度数为()A.20° B.40° C.50° D.70° 5.如图24—A—3,小明同学设计了一个测量圆直径的工具,标有刻度的尺子OA、OB在O点钉在一起,并使它们保持垂直,在测直径时,把O点靠在圆周上,读得刻度OE=8个单位,OF=6个单位,则圆的直径为() A.12个单位 B.10个单位 C.1个单位 D.15个单位 6.如图24—A—4,AB为⊙O的直径,点C在⊙O上,若∠B=60°,则∠A等于() A.80° B.50° C.40° D.30° 7.如图24—A—5,P为⊙O外一点,PA、PB分别切⊙O于A、B,CD切⊙O于点 图24—A—5 图24—A—1 图24—A—2 图24—A—3 图24—A—4

E ,分别交PA 、PB 于点C 、D ,若PA=5,则△PCD 的周长为( ) A .5 B .7 C .8 D .10 8.若粮仓顶部是圆锥形,且这个圆锥的底面直径为4m ,母线长为3m ,为防雨需在粮仓顶部铺上油毡,则这块油毡的面积是( ) A .26m B .26m π C .212m D .212m π 9.如图24—A —6,两个同心圆,大圆的弦AB 与小圆相切于点P ,大圆的弦CD 经过点P ,且CD=13,PC=4,则两圆组成的圆环的面积是( ) A .16π B .36π C .52π D .81π 10.已知在△ABC 中,AB=AC=13,BC=10,那么△ABC 的内切圆的半径为( ) A . 310 B .5 12 C .2 D .3 11.如图24—A —7,两个半径都是4cm 的圆外切于点C ,一只蚂蚁由点A 开始依A 、B 、C 、D 、E 、F 、C 、G 、A 的顺序沿着圆周上的8段长度相等的路径绕行,蚂蚁在这8段路径上不断爬行,直到行走2006πcm 后才停下来,则蚂蚁停的那一个点为( ) A .D 点 B .E 点 C .F 点 D .G 点 二、填空题 12.如图24—A —8,在⊙O 中,弦AB 等于⊙O 的半径,OC ⊥AB 交⊙O 于点C ,则∠AOC= 。 13.如图24—A —9,AB 、AC 与⊙O 相切于点B 、C ,∠A=50゜,P 为⊙O 上异于B 、C 的一个动点,则∠BPC 的度数为 。 图24—A —6 图24—A —7 图24—A —8 图24—A —9 图24—A —10

实用文档之六年级圆的认识单元测试题

实用文档之"六年级圆的认识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 1.圆的位置是由()确定的,圆的大小决定于()的长短。 2.圆周率表示同一圆内()和()的倍数关系,它用字母()表示,保留两位小数取近 似值是()。 3.在同一个圆内可以画()条直径;如果用圆规画一个直径是10厘米的圆,圆规的两脚间的距 离应该是()厘米。 4.在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面积是()。 5.一个圆环,外圆直径是6分米,圆环宽1分米,圆环的面积是()。 6.甲圆直径长8厘米,是乙圆直径的40%。乙圆的周长是()。 7.大圆的半径等于小圆直径,则大圆面积是小圆面积的()倍,小圆周长是大圆周长的()。8.在一张长32厘米,宽16厘米的长方形内画半径是4厘米的圆,这样的圆最多能画()个,这些 圆的面积和是()。 二、判断题。 1.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π倍。()

2.圆的直径扩大4倍,圆的面积也扩大4倍。()3.半径为1厘米的圆的周长是3.14厘米。()4.一个圆的半径是2厘米,则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5.圆的半径由6米增加到9米,圆的面积增加了45平方米() 6.圆内最长的线段是直径。() 7.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8.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三、选择 1.3.14()π A. = B. > C. < D.不能确定 2.当周长相等时,面积最大的是() A. 平行四边形 B. 长方形 C.正方形 D. 圆 四、画一画 1、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2下面是正方形,在它 的内部画一个最大的 圆。 3.画出下列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五、计算下列各圆的周长。 1.直径是6厘米 2.半径是5分米 六、计算下列各圆的面积。 1.半径是8厘米 2.周长9.42米(π取3.14) 七、应用题 1.求出阴影部分的周长和面积。(单位:厘米) 2.一根铁丝可以围成一个半径是3厘米的圆。如果把这根铁丝重新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 边长是多少?

七上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 1. 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改进了蒸汽机 3. 鱼在水中的沉浮除了与鳍的活动有关外,还与鳔的大小有关,鳔的大小在不同水层中会 发生变化,其原理与装有不同气体的气球在水中的沉浮相似。 4.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对环境的认识,使人类利用和保护环境的能力逐渐提高。科学技术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和舒适。 5. 科学技术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 6.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许多科学知识是 通过实验和观察,并通过认真的思考而总结出来的。 7. 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而经常要借 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8. 认真操作,仔细观察是我们进行实验时应有的态度。在实验时,我们要逐步学会使用各 种一起,仔细观察各种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所测数据。 9.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10. 长度的单位是米(meter),用“m”表示,测量工具为刻度尺。[长度表示一个物体到另 一个物体的距离] 11. 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cubicmeter),用“m3”表示,测量工具不一。[体积(volume) 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12. 测量液体的体积,我们一半用量筒或量杯。 13. 适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首先要看清它的尺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测量前,量筒必 须平放在桌面上。大多数液体在静止时,液面在量筒内呈凹型。读数时,实现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14.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测量工具为温度计。[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 温度] 15. 液体温度计是由液体的热胀冷缩这一原理制成的。 16.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冰点),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沸点)。 17. 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ilogram),用“kg”表示,实验室里常用的测量工具为天平。 [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质量常用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18. 改变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物体的质量都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19. 砝码、镊子及砝码盒 20. 正确使用天平的方法:调平—称量—整理 21. 时间的常用单位是秒(second),常用仪器为钟、表。 22. 时间间隔是一段时间,描述事件发展持续的长短。而时刻是具体的某一时间,描述事件 发生的前后次序。 23.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探究计划—获取事实和证据—对假设进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圆单元测试题

第7题 A B O · C 初中数学试卷 第二十四章 单元测试题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 等级: 一、选择题: 1、半径等于12的圆中,垂直平分半径的弦长为:( ) A .63 B 、312 C 、36 D 、318 2.如图,AB 是⊙O 的直径,∠ABC=30°,则∠BAC =( ) A .90° B .60° C .45° D .30° 3.如图,在⊙O 中,∠ABC=50°,则∠AOC 等于( ) A .50° B .80° C .90° D .100 4.如图,AB 是⊙O 的直径,∠ABC=30°,则∠BAC =( ) A .90° B .60° C .45° D .30° 5.圆内接四边形ABCD 中,∠A ∶∠B ∶∠C ∶∠D 可以是( ) A.1∶2∶3∶4 B.1∶3∶2∶4 C.4∶2∶3∶1 D.4∶2∶1∶3 6.下列命题错误.. 的是( ) A .经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圆 B .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相等 C .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D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7. 如图,两个同心圆的半径分别为3cm 和5cm ,弦AB 与小圆相切于点C A B O C 第2题图 第4题图 第3题图

则AB =( ) A .4cm B .5cm C .6cm D .8cm 8.以半径为1的圆内接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的边心距为三边作三角形, 则:( ) A.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B.这个是钝角三角形 C .这个是等腰三角形 D.不能构成三角形、 9.如图P 为⊙O 外一点,PA 、PB 分别切⊙O 于A 、B , CD 切⊙O 点E ,分别交PA 、PB 于点C 、D ,若PA=5, 则△PCD 的周长为( ) A .5 B .7 C .8 D .10 10.如图,一块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 ,在水平 桌面上绕点C 接顺时针方向旋转到A ′B ′C ′的位置.若BC=15cm ,则顶点A 从开始到结束所经过的路径长为 . 二、填空题: 11.平面上一点P 到⊙O 上一点距离最长为6cm ,最短为2cm ,则⊙O 半径 12.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D 在⊙O 上,∠AOD=130°,BC ∥OD 交⊙O 于C , 则∠A= . 13.⊙O 的弦AB 长等于半径,则弦AB 所对的圆周角等于 14.在△ABC 中,∠A =50°,若O 为△ABC 的外心,则∠BOC= ; 若O 为△ABC 的内心,则∠BOC= . 15.已知正三角形的边长为23,则它的半径为 ;面积为 . 三、解答题: 16.如图AB 是⊙O 的直径,BC 是⊙O 的切线,OC 与⊙O 相交于点D ,连接AD 并 延长与BC 相交于点E 。 (1)取BE 的中点F ,连接DF ,请证明DF 为⊙O 的切线; 第12题 O C B D A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圆的基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1)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圆的基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 1.如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1,母线长为3,则侧面积为( ) A .2π B .3π C .6π D .8π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圆锥的侧面积=底面周长×母线长÷2,把相应数值代入即可求解. 【详解】 解:圆锥的侧面积为:12 ×2π×1×3=3π, 故选:B . 【点睛】 此题考查圆锥的计算,解题关键在于掌握运算公式. 2.用一个直径为10cm 的玻璃球和一个圆锥形的牛皮纸纸帽制作一个不倒翁玩具,不倒翁轴截面如图所示,圆锥的母线AB 与O e 相切于点B ,不倒翁的顶点A 到桌面L 的最大距离是18cm .若将圆锥形纸帽表面全涂上颜色,则涂色部分的面积为( ) A .260cm π B .260013cm π C .272013cm π D .272cm π 【答案】C 【解析】 【分析】 连接OB ,如图,利用切线的性质得OB AB ⊥,在Rt AOB ?中利用勾股定理得12AB =,利用面积法求得6013 BH = ,然后利用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扇形和扇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圆锥形纸帽的表面. 【详解】

解:连接OB ,作BH OA ⊥于H ,如图, Q 圆锥的母线AB 与O e 相切于点B , OB AB ∴⊥, 在Rt AOB ?中,18513OA =-=,5OB =, 2213512AB ∴=-=, Q 1122 OA BH OB AB =g g , 512601313 BH ?∴==, Q 圆锥形纸帽的底面圆的半径为6013BH = ,母线长为12, ∴形纸帽的表面2160720212()21313 cm ππ=?? ?=.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若出现圆的切线,必连过切点的半径,构造定理图,得出垂直关系.也考查了圆锥的计算. 3.如图,在ABC ?中,90ABC ∠=?,6AB =,点P 是AB 边上的一个动点,以BP 为直径的圆交CP 于点Q ,若线段AQ 长度的最小值是3,则ABC ?的面积为( ) A .18 B .27 C .36 D .54 【答案】B 【解析】 【分析】 如图,取BC 的中点T ,连接AT ,QT .首先证明A ,Q ,T 共线时,△ABC 的面积最大,设QT=TB=x ,利用勾股定理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如图,取BC 的中点T ,连接AT ,QT .

《圆的认识(一)》单元备课

津洋口小学集体备课学案设计 六年级数学学科上册一单元第 1-2 课时 设计时间:2012.8.29 讨论修改:2012.8.29 主备教师:林贵平 向清江 教学内容:圆的认识(一) 教学目标:能力目标:掌握圆各部分名称以及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知识目标:通过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的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掌握圆的画法。 教学难点: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圆的画法的掌握。 资源开发:图片教学具 程序设计: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同学一起来学习、研究一个数学问题。我们以前已经初步认识了圆,你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状是圆的吗? 师:课前请同学们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并把它们剪下来,你们准备好了吗? 把它们举起来,大家互相看一看。回想自己画圆、剪圆的过程,你能说说圆是什么样子的吗? (预测:圆是没有棱角的,边是弯的;圆的边是一条曲线)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圆的边是什么样子的?(弯曲的),跟以前学的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相同吗?(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平面上的曲线图形。(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师生互动:圆里究竟藏有什么秘密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把你的圆对折,再对折,多折几次,把折痕画出来,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并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汇报。最后看看谁的收获多。 2、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几分钟后分别从圆心、半径、直径各方面纷纷展示汇报。(从圆心到圆周上的每一条半径都相等,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周上的直径也相等) 师:你们组观察得真仔细!大家的发现可真不少,现在我们就把刚才的发现整理一下。 3、展示探究结果: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完整认识圆的特征?说说你有哪些新发现?那是什么原因呢?你怎样发现的?

三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知识要点

三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知识点: 1、(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信息,(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2、大树由(树冠、树干、树根)三部分组成。地球上的植物一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部分)组成。 3、拓印树皮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白纸上反复按压,再用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4、树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都有木质的干,一般是多年生的。 5、树的不同之处: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结的果实不同,叶片不一样。 6、狗尾草是(一年生)杂草。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7、观察大树用到了(放大镜、软尺、蜡笔、白纸等工具)。 8、比较大树和小草的相同与不同。 9、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10、除了水葫芦、金鱼藻以外水生植物还有(水花生、浮萍、莲、荷花、菱、菖蒲、茭白等)。 11、比较水葫芦与狗尾草(也就是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的不同与相同)相同与不同。 12、水葫芦的特点:生长在水中,叶柄膨大有气囊,能浮在水面上;有根、茎、叶;会繁殖后代,会死亡;生长需要阳光、水和空气等。 13、植物的叶一般有(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4、叶是(有生命的)。新鲜的叶是(活的),落叶是(死的)。 15、植物的一生大约经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6、植物按生存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7、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单元测试题以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单元测试题以及答 案 https://www.360docs.net/doc/4715551958.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 1、圆的半径扩大3倍,直径扩大倍,周长扩大倍,面积扩大倍 2、两个圆的半径分别是3cm和5cm,它们的直径的比是,周长的比是,面积的比是。 3、一个圆的直径是6dm,那么它的半径是,周长是,面积是 4、圆的半径是4cm,它的直径是,周长是,面积是 5、一个圆的周长是18.84m,它的半径是,直径是,面积是 6、一个圆的面积是50.24cm2,它的半径是,直径 是,周长是 7、在一张长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上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直径是,面积是,周长是。 8、一个环形的外圆直径是10cm,内圆直径是8cm,它的面积 cm2。 9、在一个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厘米,面积是

14、一个圆的半径6分米,如果半径减少2分米,周长减少 分米,面积减少了 二、判断 1、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2、当圆的半径等于2分米时,这个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3、周长相等的两个圆,面积也一定相等. ( ) 4、同一个圆的直径一定是半径的2倍。() 5、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直径是最长的一条。() 6、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7、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8、圆的半径都相等。()

16、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圆,面积最大,面积最小 17、在一个边长是5分米的正方形铁皮中间剪去一个半径是2分米的圆片后,剩下平方分米的铁皮 三、选一选。 1、圆周率π()3.14。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2、下面各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A、等腰三角形 B、正方形 C、圆 3、一个圆的周长是31.4分米,这个圆的面积是()分米2。 A、314 B、78.5 C、15.7 4、一个半圆,半径是r,它的周长是()。 A、πr + 2r B、πr π C、 4

人教版初中数学圆的基础测试题

人教版初中数学圆的基础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如图,在ABC ?中,5AB =,3AC =,4BC =,将ABC ?绕一逆时针方向旋转40?得到ADE ?,点B 经过的路径为弧BD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 .1463π- B .33π+ C .3338π- D .259 π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旋转的性质可得△ACB ≌△AED ,∠DAB=40°,可得AD=AB=5,S △ACB =S △AED ,根据图形可得S 阴影=S △AED +S 扇形ADB -S △ACB =S 扇形ADB ,再根据扇形面积公式可求阴影部分面积. 【详解】 ∵将△ABC 绕A 逆时针方向旋转40°得到△ADE , ∴△ACB ≌△AED ,∠DAB=40°, ∴AD=AB=5,S △ACB =S △AED , ∵S 阴影=S △AED +S 扇形ADB -S △ACB =S 扇形ADB , ∴S 阴影= 4025360π?=259π,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扇形面积公式,熟练掌握旋转的性质:①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②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③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2.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点C 在⊙O 上,过点C 的切线与AB 的延长线交于点P ,连接AC ,若∠A=30°,PC=3,则⊙O 的半径为( ) A 3 B .3 C .32 D 23 【答案】A 【解析】

连接OC , ∵OA=OC ,∠A=30°, ∴∠OCA=∠A=30°, ∴∠COB=∠A+∠ACO=60°, ∵PC 是⊙O 切线, ∴∠PCO=90°,∠P=30°, ∵PC=3, ∴OC=PC ?tan30°=3, 故选A 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BD ⊥AD ,以BD 为直径作圆,交于AB 于E ,交CD 于F ,若BD=12,AD :AB=1: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 .123 B .1536π-π C .30312π- D .48336π-π 【答案】C 【解析】 【分析】 易得AD 长,利用相应的三角函数可求得∠ABD 的度数,进而求得∠EOD 的度数,那么一个阴影部分的面积=S △ABD -S 扇形DOE -S △BOE ,算出后乘2即可. 【详解】 连接OE ,OF . ∵BD=12,AD :AB=1:2, ∴AD=43 ,AB=83,∠ABD=30°, ∴S △ABD =33,S 扇形= 603616,633933602OEB S ππ?==?=V ∵两个阴影的面积相等, ∴阴影面积=(224369330312ππ?-=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