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摘要】2型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神经系统类病变、肾脏病变、心血管病变、眼部病变和皮肤感染,不同并发症发病机理各不相同,需要分别针对各患者特点进行对症治疗,但根本的治疗措施在于控制血糖。在中医方面,糖尿病患者以燥热为标,以阴虚为本,所以糖尿病的患者多数表现为气阴两虚。气虚就会表现为无力,阴虚就会使得血脉干涸,在加上久病之后进入脉络,进而致使内生血淤,因而糖尿病的晚期多数的并发症例如高血压、脑血管病症、脂肪肝病、眼类疾病、高血脂、神经末梢炎症等的产生。在临床的辩证治疗过程当中我们应该更加的注意。

【关键词】2型糖尿病,并发症,高血脂,气阴两虚

2型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后随着病程的不断增加会诱发多种严重的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往往会使2型糖尿病变得难以治愈,在西医方面,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神经系统类病变、肾脏病变、心血管病变、眼部病变和皮肤感染;在中医方面有文献报道:中医中药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医辨证分型对于糖尿病确诊年龄、病程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重新认识糖尿病并发症证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针对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分别综述如下

1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西医研究进展

1.1神经病变

多见周围神经病变,早期以感觉障碍为主,呈对称性小腿或下肢疼痛。以后累及运动神经,肌张力常降低。早期腱反射亢进,晚期减低而消失。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学者们认为是多因素的。相关文献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神经病变并发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血及缺氧性因素;二是PKC(蛋白激酶)的异常激活;三是多元醇通路被异常激活;四是NGF(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

早期表现为神经纤维脱髓鞘和轴突变性。Schwann细胞增生,随着病程进展,表现为轴突变性和髓鞘纤维消失,在髓鞘纤维变性的同时有再生丛的产生,再生的从密度会随着病情的变化的进展而降低,显示成为一项不恰当的修复,这种现

中医对糖尿病并发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中医对糖尿病并发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9-01-22T15:33:53.793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22期作者:李雯雯 [导读] 结论对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方案,可显著改善预后,提高治疗有效率。 (兰州市中医医院甘肃省兰州市 73005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对糖尿病并发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70例糖尿病并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为74.29%,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方案,可显著改善预后,提高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中医治疗;临床效果 引言 糖尿病是一种日常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对人类的日常生活有着相当不利的影响,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也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糖尿病并发的疾病很多、很常见,遍及人体的各大组织、血管及神经系统,主要病变表现在肾脏、眼部、心脑血管方面。所以对于糖尿病的并发症的预防及控制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医在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控制上有着很大的优点,随着中医研究的深人,其并发症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某院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并发症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试验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37~69岁,平均(51.24±8.23)岁;并发症类型,15例糖尿病足,10例心脏病变,6例糖尿病肾病,4例酮症酸中毒。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38~71岁,平均(50.68±8.52)岁;并发症类型,糖尿病足16例,心脏病变9例,糖尿病肾病7例,酮症酸中毒3例。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方案,收治患者入科后,给予其胰岛素降低患者血糖;并根据患者的疾病,给予贝特类与烟酸类药物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进行治疗。(1)糖尿病肾病:药方为熟地黄40g,茯苓35g,山萸肉、山药各20g,泽泻、牡丹皮各 15g,牛膝、车前子各10g,肉桂、附子各5g,取水煎服,分早晚服用,持续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2)糖尿病性视网膜疾病:药方为黄芪、茯苓各30g,白术20g,枸杞子、菊花、川芎、党参各15g,当归、三棱、莪术各10g;若患者伴有腰膝酸软则加入菟丝子20g,杜仲与续断各10g;夜不能寐患者则加入珍珠粉、夜交藤各15g,合欢花10g;眼底出血患者加入白及与仙鹤草各10g;大便秘结患者加入大黄与栀子各5g;取水煎服,分早晚服用;持续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3)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疾病:药方为干姜、桂枝、炙甘草各20g,吴茱萸、肉桂各10g,制附子5g;对于伴有四肢麻木患者加入党参、桂枝各30g,炙甘草、通草、大枣、干姜各10g;伴有四肢畏风患者加入党参、白术20g,当归、桂枝各10g,炙甘草7g,制附子5g;取水煎煮,取汁液300ml,早晚服用,2个月为1个疗程。 1.3评定标准 治愈:治疗后血糖得以有效控制,临床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血糖得到控制。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所改善,血糖水平有所改善。无效:血糖、症状及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治疗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两组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情况进行统计处理。采用χ2检验或者t检验两组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效果,以P<0.05代表数据对比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3讨论 糖尿病,这是一种内分泌系统代谢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波及年龄层广,并发症威胁大等严重情况。中医的最大优势在于中药可以降低长期服用西药的药物依赖性风险,并且可以有效地防止糖尿病多种并发症的产生,在降糖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增加气血、降低血液粘稠度,从而达到控制并发症的效果。近年来,一种叫做“活血化癖”的中医疗法开始流行,在糖尿病的并发症控制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在糖尿病患者的统计调查结果中,发现在治疗的初始阶段配合中医治疗,可以是超过4/5的早期糖尿病患者的恢复十分理想,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也降到了原来数量的60%。根据中医药研究思路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点,中医对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认识。中医认为,其根源是内生燥热,肾、胃、肺等重要器官阴津亏虚,中医治疗糖尿病并发症能够起到积极的控制作用。第二点,中医建议对糖尿病并发症要预防治疗。中医理念“治未病”,对于疾病,预防比治疗更重要,针对糖尿病并发症,可以通过中药配方结合运动的方式来预防,通过合理饮食来控制。第三点,中医提倡整体协调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当中高血压、高血脂等症状,均属于气血不足的表现,中医认为进行阴阳调和,保持机体系统平衡,才能有效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第四点,中医治疗以保持机体通畅,活血化瘀为主。血液黏稠,血瘀阻塞,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因素之一,以活血化瘀的药物为主进行治疗,能够调节血糖浓度平衡,同时有效帮助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第五点,中西医结合治疗,增强预后效果。虽然胰岛素能够非常好的控制血糖,但容易造成患者水肿并增加经济负担,中医能够长久有效的控制糖尿病并发症,具有非常好的预后效果。根据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产生并发症的情况均低于对照组,故此,两组对比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药方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实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特色和优势概要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特色和优势 糖尿病是以持续性高血糖为基本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而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不足或者生物作用障碍(机体对胰岛素生理作用敏感性降低 , 或者两者同时存在所引起的。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经历了千百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糖尿病前期 糖耐量减低, 即餐后 2小时血糖高于 7.8mmol/L但低于 11.1mmol/L,是糖尿病的一种前期阶段,其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比正常糖耐量人群约高 100倍,并且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具备与 2型糖尿病相同的发生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糖耐量减低相当于中医学的“消渴” “睥瘅”等范畴。早在《内经》就有“上工治未病”等预防思想,许多研究也表明,通过中医药健脾、化痰、活血干预治疗, 不仅可降低糖耐量异常患者的血糖、血脂, 同时可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 提高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逆转糖耐量异常 , 而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2.减轻或改善临床症状 有些糖尿病患者服用西药血糖虽然控制良好,但口干、疲乏、多汗、四肢麻木、水肿等症状长期存在, 对此西药常感无能为力。但中医能在糖尿病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辨证治疗、对症下药,一般很快可以消除或减轻症状, 使患者可以像健康人一样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延缓或逆转早期慢性并发症 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方面具有最突出、最显著的优势。糖尿病实际上血糖只是一个表象, 最根本的就是要看到它的最终结局, 就是并发症。糖尿病危 大血管的并发症主要出现在心脏、脑,还有足部大的血管并发症,比如心梗、脑梗,糖尿病足这都属于大血管的病变。还有微血管病变, 比如眼睛视网膜的病变, 可以导致失明;肾脏病变可以导致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采用健脾益气、活血通络 的方法治疗,能够明显缓解肢体凉、麻、痛的下肢血管、神经病变症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采用补益肝肾、活血通脉等方法治疗, 可以促进眼底出血渗出的吸

吕仁和糖尿病中医治疗验方选

吕仁和糖尿病中医治疗验方选 吕仁和教授师承施今墨、祝谌予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临床研究,尤其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糖尿病并发症;微型癥瘕;形成病理假说,所以治疗重视化瘀散结治法。 验方一:黄精、生地、元参、丹参各30g,葛根、知母各15g,枳壳、黄连、生军各1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一剂。滋阴清热、生津止渴。适用于2型糖尿病阴虚化热型,若口渴甚加生石膏30g,寒水石30g。 验方二:生黄芪、黄精、紫河车、丹参、猪苓、肉苁蓉、山楂、芡实、木瓜各1000g,葛根、秦艽、当归、狗脊、牛膝各50g,研末制成水丸。每次6g,每日3次。适用于2型糖尿病,形体消瘦,气虚为主,络脉郁阻,气短乏力,手足麻痛,面足微肿者。 验方三:太子参、生地、元参、黄精、丹参、大黄、川芎各1000g,枳实、桃仁、皂刺各500g,制成口服液,每支10ml。每次1支,每日3次。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脉作用,适用于2型糖尿病慢性病变早期。

验方四:黄精、生地、丹参各30g,赤芍15g,皂刺、秦艽、川断、牛膝、狗脊各10g,青黛6g,蜈蚣1条,共研末制成水丸。每次6g,每日3次。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作用。适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络脉郁阻者。 验方五:太子参、川芎、赤芍各15g,丹参30g,麦冬、五味子、葛根、苏梗、丹皮、泽泻各10g,黄连、香附、香橼、厚朴各6g,每日一剂,水煎服。具有益气养阴、理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糖尿病性心脏病,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气滞血瘀者。 验方六:太子参、麦冬、牛膝各15g,生地、元参、丹参、黄精各30g,山茱萸、川芎、桃仁、酒军、枳实、菊花、泽泻各10g。水煎服,每日一剂。具有益气养阴、补肾活血的作用,适用于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为肝肾气阴两虚者。

糖尿病并发症预防及管理的最新进展-1779-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1779-糖尿病并发症预 防及管理的最新进展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中国2型糖尿病血糖管理的临床挑战 1、2018ADA/EASE共识提出,糖尿病治疗策略应以“______”为中心,“_____”治疗目标 A、患者,控制血糖 B、医生决策,控制血糖 C、患者,减少并发症 D、患者,预防和延缓并发症并保证生活质量[正确答案] E、医生抉择,保证生活质量 2、以下关于糖尿病经典大型研究的描述,正确的是() A、ADVANCE研究未能发现强化降糖能够带来CVD及死亡风险的降低[正确答案] B、在ACCORD研究结果中,强化血糖组的死亡风险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C、UKPDS研究发现,早期强化降糖不能降低微血管并发症 D、在ACCORD研究结果中,强化治疗组的CVD风险更低 E、VADT研究证实了强化血糖管理能够显著降低死亡风险 3、根据目前中国糖尿病管理现状,以下哪个描述是错误的() A、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位居世界第一,患病率达到 10.9% B、在已进行治疗的患者中,糖化达标率为47.7% C、RWE研究表明,只要控制好血糖,就一定能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正确答案] D、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比单纯治疗糖尿病的医疗费用更高 E、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糖尿病慢病管理系统 4、以下关于依从性表述,错误的是() A、依从性差与全因死亡率的增加具有相关性

B、影响患者依从性的因素中,不包括药物因素[正确答案] C、给药频次越少,治疗依从性越好,且血糖控制越好 D、患者本身(年龄,心理,教育、经济情况等)会影响治疗依从性 E、2018ADA/EASE共识:选择药物时,需特别考虑该药物是否有利于治疗依从性 5、关于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肥胖的T2DM患者全因死亡风险更高 B、在给该类患者进行治疗方案选择时,无需考虑药物对体重的影响[正确答案] C、超重/肥胖会加重炎症反应,胰岛素抵抗,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增加 D、国内外指南推荐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降糖,控制体重,降压调脂等综合管理 E、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增加可导致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增加 (二)新型降糖药物的进展 1、跟据2018AACE指南中降糖药物对安全性的描述,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A、二甲双胍:可用于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度消化道不良反应 B、DPP-4i:在肾功能损伤的人群中使用,所有DPP-4i都需调整剂量 C、GLP-1RA:具有减重作用,不增加低血糖风险[正确答案] D、SGLT-2i:无消化道不良反应,无骨折风险或酮症酸中毒风险 E、胰岛素: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不增加低血糖风险,可能增加心衰风险 2、GLP-1在体内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但不包括() A、肌肉和脂肪:增加葡萄糖摄取 B、脑:降低食欲,增加饱腹感 C、胰腺:促进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 D、胃:促进胃排空[正确答案] E、肝脏:降低葡萄糖合成 3、以下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药理浓度的GLP-1降糖作用高于生理浓度的GLP-1

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摘要】2型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神经系统类病变、肾脏病变、心血管病变、眼部病变和皮肤感染,不同并发症发病机理各不相同,需要分别针对各患者特点进行对症治疗,但根本的治疗措施在于控制血糖。在中医方面,糖尿病患者以燥热为标,以阴虚为本,所以糖尿病的患者多数表现为气阴两虚。气虚就会表现为无力,阴虚就会使得血脉干涸,在加上久病之后进入脉络,进而致使内生血淤,因而糖尿病的晚期多数的并发症例如高血压、脑血管病症、脂肪肝病、眼类疾病、高血脂、神经末梢炎症等的产生。在临床的辩证治疗过程当中我们应该更加的注意。 【关键词】2型糖尿病,并发症,高血脂,气阴两虚 2型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后随着病程的不断增加会诱发多种严重的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往往会使2型糖尿病变得难以治愈,在西医方面,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神经系统类病变、肾脏病变、心血管病变、眼部病变和皮肤感染;在中医方面有文献报道:中医中药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医辨证分型对于糖尿病确诊年龄、病程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重新认识糖尿病并发症证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针对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分别综述如下 1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西医研究进展 1.1神经病变 多见周围神经病变,早期以感觉障碍为主,呈对称性小腿或下肢疼痛。以后累及运动神经,肌张力常降低。早期腱反射亢进,晚期减低而消失。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学者们认为是多因素的。相关文献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神经病变并发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血及缺氧性因素;二是PKC(蛋白激酶)的异常激活;三是多元醇通路被异常激活;四是NGF(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 早期表现为神经纤维脱髓鞘和轴突变性。Schwann细胞增生,随着病程进展,表现为轴突变性和髓鞘纤维消失,在髓鞘纤维变性的同时有再生丛的产生,再生的从密度会随着病情的变化的进展而降低,显示成为一项不恰当的修复,这种现

糖尿病并发症的中药治疗

糖尿病并发症的中药治疗 【摘要】一般情况下中药的降糖效果并不明显,但在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方面有其特色。中药可通过抑制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及其终产物的形成、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胰岛素增敏、降血脂、抗氧化、改善血管的舒张功能、抑制内皮素的分泌而对糖尿病并发症起控制和防治作用。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中药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内分泌疾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原发性糖代谢紊乱,并常会导致血液流变性障碍、微循环障碍等,从而引起一系列并发症。 1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和死亡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进行性损害。崔宇晨[1]用补肾活血方加减(黄芪、丹参各20 g,熟地黄、山药、山茱萸各15 g,川芎、赤芍、益母草、当归、水蛭、菟丝子各10 g)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60例,显效34例,有效2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李玉忠等[2]以补肾固精法,用补肾固精汤加减(桑寄生20 g,桑螵蛸30 g,芡实10 g,金樱子10 g,菟丝子10 g,山药10 g,益智仁10 g,生黄芪20 g),血瘀加益母草30 g,丹参30 g,水肿加茯苓20 g,泽兰10 g,大便秘结加大黄10 g,治疗本病60例,治疗后24 h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血β2微球蛋白均明显降低。 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因素。文献报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率可高达90%[3]。李青等[4]用中药薰洗协定处方:(处方组成透骨草20g,伸筋草20g,鸡血藤20g,海桐皮20g,石楠藤20g,艾叶20g,苏木20g,红花20g,细辛15g,五灵脂20g,豨莶草20g,桑枝20g,牛膝30g,苏子20g,莱菔子20g,白芥子20g,茯苓20g。)由制剂室制成药液500mL,倒入TY-27型腿浴治疗器(北京天人信医疗保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加清水至3000mL(加至箱体内部最高标线),温度调至42℃,将双腿放入药液中,恒温浸泡薰洗双足30min。1日1次,14天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总有效率达到88.89﹪。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成人致盲的重要原因,发病率随病程发展而增加。李卉旭[5]选用复明一号、复明二号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总有效率达到94.53%。病程短,视网膜上微血管瘤及散在片状出血呈鲜红色者,选用复明一号:三七15 g,丹参10 g,生地10 g,知母10 g,麦冬15 g,元参10 g,茜草10 g,决明子10 g,丹皮10 g,女贞子15 g,

糖尿病六大并发症

患者朋友都很熟悉糖尿病的五大慢性并发症,即心、脑、肾、眼、足的血管疾病,至于第六并发症,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多了。现在认为,牙周组织也是易受高血糖损害的靶器官之一,故牙周病被称为糖尿病的第六并发症。 有学者研究发现,1型糖尿病青少年患者中,牙龈炎、牙周病的发病可发生在视网膜病变的早期阶段,先于其他几种并发症出现。2型糖尿病患者经常出现骨质疏松,并常局限于牙槽骨,更容易出现牙周骨质破坏。鉴于此,有学者建议将牙周病列为糖尿病的第六大并发症。 什么是牙周病? 牙周病指的是牙齿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及牙槽骨的慢性破坏性、进行性疾病。先有血管改变、组织缺氧,加上细菌感染,引起牙龈充血、水肿、出血、牙龈沟可见少量脓性分泌物,此为牙龈炎;牙龈炎深入发展,波及牙周膜及牙槽骨,形成深的牙周袋,袋内脓液淤积,根面牙石附着,牙齿不同程度松动、摇摆、甚至脱落,局部胀痛、龈缘溢脓、口臭、咀嚼乏力、或有消化不良,此为牙周炎;部分患者,尤其是女性,牙齿不但松动,还移位、伸长、倾斜,门牙呈扇形向外突出,此为牙周变性;牙龈退缩,牙根暴露,出现牙本质过敏,牙槽骨吸收,口唇接着内收而凹陷,此为牙周萎缩。牙周病既危害健康、降低生活质量,又可能丑化口型、扭曲正常容貌。 糖尿病患者为何好发牙周病? 糖尿病患者伴发牙周病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高3倍。糖尿病病程越长、血糖控制越差,牙周病的发病率越高,有人统计,超过四分之三的糖尿病患者可能合并牙周病。而牙周病经基础治疗后,又可反过来降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糖尿病患者好发牙周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血流迟缓,容易出现微循环障碍,从而造成牙周组织缺氧,有利于细菌及毒素的侵袭。 (2)糖尿病患者口腔水分减少,自洁效率下降,唾液、龈沟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易致病菌生长繁殖。 (3)糖尿病患者免疫防御功能降低,不能及时清除病原微生物、修复受损组织。 (4)高血糖抑制牙周组织中成骨细胞活性,使骨质疏松发生率增高、口腔骨密度降低。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更易合并牙周病,未罹患者必须积极预防,已罹患者应该认真治疗。 怎样防治牙周病? 防治牙周病的方法为: (1)重视口腔卫生,早晚正确刷牙、餐后彻底漱口;患牙周病迁延不愈的中青年人群,应筛查是否存在糖尿病,早查早治。 (2)确诊糖尿病的患者,应每3~6个月去医院做口腔保健一次,清除菌斑、牙石,修复缺牙,调整咬合关系,处理食物嵌塞等。

糖尿病中医治疗经典病案

糖尿病中医治疗经典病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素有“富贵病”之称的糖尿病也成为了现代高发病之一。目前医学界对糖尿病尚无根治的方法,唯有控制饮食配合药物治疗,以延缓并发症的出现。 国医大师王绵之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让我们一起来瞧瞧她的经典病案吧! 糖尿病远在《内经·素问》与《灵枢》已有记载,谓之“消渴”、“消瘅”。历代医家不但在症候方面有所阐述,而且对病因病机更有深刻的剖析。 《金匮要略》:“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 《外台秘要》认为:“消渴者,原其发动,此则肾虚所致,每发即小便至甜。”《千金方》谓:“消渴之人,愈与未愈,常须思虑有大痈。” 案1 芦某,男,53岁,1994年9月23日。 空腹血糖24、5mmol/L,舌胖有齿痕,色红而嫩,苔薄,脉弦滑而劲。 生黄芪25g,生地18g,枸杞子12g,天麦冬各9g,丹参15g,怀牛膝10g,桑螵蛸9g,枣仁12g,炒杜仲12g,肉苁蓉12g,生龙牡各15g(先煎),覆盆子9g。 注:此方就是先生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一个经验方。糖尿病属于中医的消渴病,其核心病机为阴虚燥热,近年来研究还有血瘀,所以阴虚燥热血瘀就是糖尿病的核心病机。 从先生的组方瞧,本案的治疗还应当结合补气,因为血糖高表示糖不能正常地为人体使用,人的能量生成不足,容易疲乏,相当于中医的气虚;从该患者的舌象瞧,舌胖有齿痕,色红而嫩,也就是气虚的表现。 如果到了糖尿病合并肾病阶段,还有肾的功能异常,导致肾脏不能正常蒸腾气化与固摄,造成尿中精微物质的外流,出现蛋白尿等。 故方中以生黄芪、生地、天麦冬益气养阴润燥,丹参养血安神且活血化瘀,枸杞子、怀牛膝、桑螵蛸、炒杜仲、肉苁蓉、覆盆子补肾而固摄下元,枣仁养心安神,生龙牡重镇安神。 用此方出入,对糖尿病患者甚至糖尿病肾病者有效。 案2 彭某,男,25岁,1994年9月20日。 糖尿病,舌胖色白欠津,两侧厚腻如条,脉弦滑劲,尺细。 枸杞子12g,天麦冬各9g,怀牛膝10g,生熟地各10g,炒杜仲12g,红花9g,桃仁9g,丹皮6g,茯苓18g,生黄芪20g,生龙牡各15g,砂仁5g(后入),肉苁蓉12g,莲心3g。二诊(10月7日),舌上有津生。 生熟地各10g,枸杞子12g,天麦冬各9g,怀牛膝10g,炒杜仲12g,红花9g,桃仁9g,丹皮6g,生黄芪20g,茯苓18g,砂仁5g(后入),肉苁蓉12g,生山楂12g,陈皮10g。三诊(11月1日),精神佳,睡眠好。

糖尿病的并发症综述

文献综述综合报告 研究课题:糖尿病的并发症综述 班级:2016级中药二班 史妩霜2016140849 (学号): 银2016140847 指导教师:田柳 完成时间:2017 年12 月20日

文献综述综合报告选题申报表 完成说明: 1、题目属性,请在“自选”或“参考题名”前打。 2. 课题分工包括:(1)课题分析,课题负责人;(2)检索文献,资料分析;(3)纸笔写作,课题报告。请按每位同学的实际工作分工进行填写。 2.检索资源选择必须包括: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实体图书馆;国外文献数据库资源可选作。 3.各种类型检索途径的检索结果呈现不少于3项。对于报告资料来源重点检索途径(例如万方数据库)的检索步骤及检索结果要重点表达。 4.文献综述是在大量搜集和阅读原始文献的基础上,经分析对比、归纳,综合论述有关主题的文献资料而撰写成的论文。文献综述不能是简单的文献资料堆砌。文献综述部分不少于2000字。 5.“2.1 选择检索工具”中的“文献类型”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图书、视频资料、期刊、会议论文等。

目录 1.课题分析...................................................................................................................... . 2检索策略...................................................................................................................... . 2.1 选择检索工具................................................................................................. . 2.2 选择检索词..................................................................................................... . 3. 检索步骤、检索结果及其评价................................................................................ . 3.1 万方数据库....................................................................................................... . 3.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 . 3.3维普网................................................................................................................ . 3.4丁香园............................................................................................................... . 3.5 医学论坛网....................................................................................................... . 4.文献综述...................................................................................................................... . 5.参考文献...................................................................................................................... . 6.自我总结评价.. (14)

糖尿病并发症发展过程

糖尿病常见症状及并发症解析 1、大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 表现:(1)早期症状不明显 (2)中期头晕目眩、头痛、胸闷、气短、心慌、胸痛、乏力 (3)晚期口角歪斜、不能说话、肢体麻木等症状,最终会导致冠心病、脑中风等严重疾病 成因: (1)糖尿病导致体内脂类代谢异常,血脂升高,血液粘稠度增高,造成脂类在血管壁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2)血糖升高,使血液粘稠,血液中的毒素易在血管壁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3)高血糖,导致血小板聚集,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综上原因导致相应器官组织供血不足,缺血缺氧所致。 。 注意事项: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以清淡饮食为主,注意控制血糖;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控制情绪变化。 2、眼部症状: (1)分泌物增多,异物感、烧灼感,为眼部病变早起症状。 成因:糖和脂类代谢紊乱,血液粘稠度增高,导致眼部微循环障碍所致。 (2)眼痛、畏光、流泪等角膜炎症状。 成因:高血糖导致角膜营养供应出现障碍,角膜形成炎症。 视力下降成因:血糖升高,导致眼底视网膜微血管供血病变,视力降低。 (3)飞蚊症成因:糖尿病导致血液高粘状态,眼底动脉受损,导致眼部玻璃体混浊形成。 青光眼成因:糖尿病高血粘状态,导致眼部房水循环障碍,眼内压升高所致。此病不可逆,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失明。 白内障成因:血糖升高,导致眼部晶状体糖代谢异常,形成混浊物所致。 眼底出血,视物发红成因:高血糖,血液粘稠度高,眼底动脉病变形成出血所致。(4)视网膜病变,导致失明成因:高血糖,血液粘稠导致眼底动脉硬化病变,引起视网膜供血障碍,视网膜病变甚至脱落,导致失明。 注意事项:不要揉眼,以免造成出血和增加感染机会,可做眼保健操;控制血糖,减少高血糖对眼部损害;禁食油炸,辛辣食物,以免加重眼部干涩等症状;控制体重。 3、小便改变 (1)尿量增多成因:血糖升高,肾脏渗透性利尿,体内水分排出所致。 男性尿频、尿等待、尿急成因:高血糖,前列腺供血障碍,形成炎症、水肿,输尿管压力过高所致。 (2)尿液有异味、泡沫增多成因:高血糖导致肾部微血管病变,肾单位受损,导致肾脏正常滤过功能障碍,蛋白质随肾排出引起。 (3)水肿、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高血糖导致肾部微血管病变,肾单位进一步受损,体内毒素水分不能很好的排出,形成自身的中毒,严重威胁人的生命。 注意事项:控制血糖,减少损害;适度锻炼,以增强体质;限制盐的摄入,以免加重肾负担;控制饮食,特别注意蛋白质的摄入,以免加重肾负担。 4、饥饿、饮食增多、无力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不能利用血液中的糖分,造成能量缺乏,反射性的刺激大脑饥饿中枢,而出饥饿的现象;血中的糖分不能利用,必然造成无力现象。

糖尿病并发症中医治疗

糖尿病并发症中医治疗 糖尿病皮肤瘙痒症中医如何治疗? 瘙痒是许多皮肤病所共有的一种自觉症状,若仅仅感觉皮肤瘙痒,而无任何原发性皮肤损害,称为皮肤瘙痒症。皮肤瘙痒有全身性和局限性之分,后者多发生于肛门、女阴、阴囊等部位。皮肤瘙痒症在糖尿病中很常见,据统计发生率为7%~43%,其中全身性及局限性瘙痒各占一半。临床上因顽固性皮肤瘙痒而查出糖尿病者并不少见。 全身性皮肤瘙痒中医称为“风瘙痒”、“痒风”,若抓破皮肤,血痕累累称“血风疮”,局限性皮肤瘙痒称“阴痒”、“肛门作痒”。现代医学认为引起皮肤瘙痒的因素很多,有内因也有外因。糖尿病患者因皮肤内葡萄糖含量增高,刺激皮肤发痒,或因皮肤长期处于慢性脱水状态,出汗减少,皮肤过度干燥而瘙痒。此外神经性反射、尿毒症等亦可引起瘙痒。局部瘙痒多因尿糖刺激、真菌感染所致。皮肤瘙痒患者对外界刺激极为敏感,如冷热变化、衣服摩擦、接触化纤皮毛织物、饮酒食辣等均可诱发皮肤瘙痒。 中医文献中关于痒的论述很多。《内经》中即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痛为实,诸痒为虚”的记载。《诸病源候论》认为瘙痒多与风邪相关,“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血气相搏,而俱往来于皮肤之间。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但瘙痒也。”清《外科证治全书》指出,“痒风,遍身瘙痒,并无疮疥,搔之不止。”并提出了病机及治疗禁忌为“肝家血虚,燥热生风,不可忘投风药。”该书还有阴痒、肛门作痒等局限性瘙痒症的记载,认为“阴痒,三虫在肠胃,因脏虚蚀阴,微则痒,甚则痛……”此症亦有肝脾亏损,湿热下注而痒者。 中医认为: 全身性皮肤瘙痒——多因肝旺血虚所致,肝旺则风从内生,血虚则肌肤失养,风胜血燥,风动作痒。 外阴、肛门瘙痒——多因肝脾亏损,湿热下注,蕴阻肌肤,不得疏泄而作痒。 本病表现阵发性皮肤瘙痒,昼轻夜重,初起仅限于身体某处,搔抓后扩展至全身,常抓至皮破血流、感觉疼痛方休。饮酒之后,情绪变化,被褥温暖,衣物摩擦及热水烫洗等可促使瘙痒发作。由于反复搔抓,皮肤上常见条状抓痕、血痂,可继发湿疹、皮炎,日久皮肤肥厚、色素沉着。 糖尿病皮肤瘙痒者还可见皮肤干燥脱屑。女阴瘙痒主要发生在大小阴唇,因不断搔抓,阴唇部常见皮肤肥厚及浸渍,阴蒂及阴道粘膜可有红肿、糜烂。肛门瘙痒因经常搔抓,肛门皱襞肥厚,可有放射状皲裂、浸渍、湿疹化或苔癣样变。 【中医辨证论治】 ①血虚肝旺(皮肤瘙痒)

17个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信号

17个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信号 糖尿病如果没有并发症,就不能称其为一个病。糖尿病之所以受到重视,主要是因为它会带来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将对患者 全身造成严重的影响。如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糖尿病控制的关键。以下济南糖尿病医院专家介绍糖尿病并发症的17个危险信号,有助于糖友早发现并发症,提早进行有效治疗。出现以下情况,提示发生了糖尿病并发症: 1、口渴、咽干:提示血糖升高,血粘度增大。有些人由于口渴中枢不敏感,尽管血糖增高,但无口渴症状。 2、疲乏无力:机体细胞内代谢产物堆积,帮有严重疲乏无力。 3、血压上升:血糖上升,则血容量增多,出现血压高。 4、周身发胀:提示血糖降低过快,造成细胞内水肿。 5、腹胀便秘:可能是胃肠平滑肌无力、自主神经受损、双胍类药物服用过多。 6、头痛头晕:两种情况易发生头痛头晕:血压高和低血糖。

7、皮肤脱屑:皮肤干燥、脱屑、奇痒,提示有皮肤症状。 8、双足麻木:双足刺痛,继之麻木,似袜套样知觉缺失,提示有糖尿病末梢神经炎发生。 9、皮肤变色:苍白、发凉,不久变为暗紫,显示足部缺血。严重足部缺血是中部发生肢端坏疽的信号。 10、牙齿松动:为牙槽骨质疏松或牙周炎感染所致。 11、视物不清:出现近视物体不清,而视物件尚好,提示眼调节功能降低,可能出现轻度糖尿病性白内障。 12、视野变红:突然出现视野变红或视物红染,提示有眼底出血。 13、性功能低下:提示有自主神经受损。 14、皮肤水疱:主要由“三高”引起。 15、尿蛋白阳性:提示肾小管功能下降。尿蛋白持续阳性,预示已经发生糖尿病肾病。

16、脑血管意外:患者突然感到头晕头痛,口角流涎,脸面一侧发紧,对侧麻木,手握筷落地,周身难以支持,为脑血管意外先兆或脑梗死指征。 17、出汗分布异常:如发现皮肤某些部位不排汗,汗量过少或过多,提示自主神经功能受损。 总之,希望患者要控制好血糖,加强对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监测,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及时干预、改善生活质量。

1990-2010年美国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变化

1990-2010年美国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变化 摘要 背景 最近数十年来成人糖尿病患者的预防保健大幅改善。我们研究了1990年至2010年期间美国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病趋势。 方法 我们使用国民健康访问调查、全国医院出院调查、美国肾脏数据系统以及美国国家生命统计的相关数据比较了1990年和2010年期间下肢截肢、终末期肾病、急性心肌梗塞、中风和高血糖危象所至死亡的发生率,按2000年美国人口进行了年龄标准化处理。 结果 1990年至2010年间所有五种并发症比例均有所下降,下降最快的是急性心肌梗死(-67.8%,95%置信区间[CI],-76.2至-59.3)和高血糖危象所至死亡(-64.4%,95%CI,-68.0至-60.9),其次是中风和截肢,都下降了约一半(分别为-52.7%和-51.4%);下降最慢的是终末期肾脏疾病(-28.3%,95%CI,-34.6至-21.6)。绝对病例数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急性心肌梗死(每10,000人减少95.6例;95%CI,76.6至114.6),绝对病例下降最慢的是高血糖危象所至死亡人数(-2.7,95%CI,-2.4至-3.0)。成人糖尿病患者比无糖尿病人群下降幅度更大,从而导致了与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的相对风险的降低。表达所有人群患病率时,患病率的变化也影响并发症发生率,急性心肌梗死和高血糖危象所至死亡发生率下降(每10,000人分别减少2.7及0.1例),但截肢、中风或终末期肾脏病发病率没有下降。 结论 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在过去二十年大幅下降,但由于糖尿病患病率的持续增加,疾病负担仍然沉重。(由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资助。) 二十一年前,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CCT)表明,加强血糖控制可以降低1型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随后的研究表明,严格控制成人2型糖尿病的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可充分降低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总的来说,这些研究将糖尿病作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来关注,通过临床护理(例如风险因素管理)、卫生系统(例如医疗组织)、健康促进(例如支持患者改变生活方式)、社会(如烟草控制政策)等一系列综合措施来改变。这些研究使糖尿病治疗、自我管理行为和风险因素控制得到了持续改善,推广了有效新药以及医疗过程(如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鉴于这些重要的趋势,我们综合了糖尿病相关发病率四个标志指标及全国代表性数据系统中糖尿病相关死亡率的一个指标的数据,来研究过去20年糖尿病并发症的范围如何发生变化。 方法 数据源 国民健康访问调查(NHIS)是一个多阶段概率调查,每年平均采取57,000位成人样本来评估美国人群的健康状况、疾病患病率和发病率、残疾程度以及医疗服务利用情况。全国医院出院调查(NHDS)是全国50个州239至474所非联邦医院短期住院的一个概率统计调查,收集出院病人的信息包括七项诊断、四种手术方法及患者年龄、种族、性别和婚姻状况。美国肾脏数据系统(USRDS)是从提交给Medicare和Medicaid服务中心的临床和索赔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或作用缺陷,或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糖尿病是复合病因的综合症,与遗传、自身免疫及环境因素有关。从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经血循环到达体内各组织器官的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引起细胞内物质代谢的效应,在整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变异均可导致糖尿病。糖尿病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也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但糟糕的是,60%或更多的患者并不知道自己的情况。现在许多国家的糖尿病死亡率已居肿瘤、心血管病之后的第三位。糖尿病的严重性在于它的慢性并发证是其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并发症大体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微血管病变主要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大血管病变主要为心脑(如冠心病心肌梗塞和脑梗塞)及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病变可以涉及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西医认为核心是血管病变,血管腔进行性狭窄是糖尿病各种病变共同的病理基础。 糖尿病在中医学中可归为“消渴”范筹,指以口渴多饮,多食善饥,小便量多或有甜味,消瘦无力为特征的病症。消渴的病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并根据其病因症状不同而有消瘅、肺消、膈消等病名。但不具有临床症状的糖尿病难以包涵其中。中医学在“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的预防为主、既病防变等思想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特别是随着拉斯克基金会将临床医学研究奖颁给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屠呦呦研究员,以表彰其对治疗疟疾药物——青蒿素的研究贡献。给了中医药发展更大鼓励。正如站在奖台上的屠呦呦说:“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礼物”。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防各种并发症的产生对于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1 中医病因 (1)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醇酒厚味,损伤脾胃,脾失健运,酿成内热,消谷耗精,发为消渴。(2)情志不调、五志过极,郁而化火,消灼津液,引发消渴。(3)劳逸失度、素体阴虚、五脏柔弱之人,劳逸失度,房室失节,致津液亏耗,肾阴受损,肾失固摄,精微下注,故为下消。 2 中医病机 消渴是由肺、胃、肾三脏热的阴亏,水谷转输失常所致的疾病。糖尿病的基本病机是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二者互为因果,燥热甚则阴愈虚,阴愈虚则燥热愈甚。病变脏腑在肺、脾、肾三者之中可各有偏重,互相影响。上焦肺燥阴虚,津液失于输布,则胃失濡润,肾乏滋助;中焦胃热炽盛,灼伤津液,则上灼肺津,下耗肾阴;下焦肾阴不足,上炎肺胃,致使肺燥、胃热、肾虚三焦同病。早期阴虚火旺,中期伤气出现气阴两虚,晚期阴损及阳导致阴阳双亏。由

糖尿病并发症的十大预警信号

糖尿病并发症的十大预警信号 眼部病变主要是由于血糖长期控制不好,对血管和视神经造成损害。视力急剧变化,如:青少年双眼同时患上白内障,发展迅速;瞳孔变小而在眼底检查时用扩瞳剂效果不佳,放大瞳孔的能力也较正常人差;反复眼睑疥肿、眼睑炎、睑缘炎;或见眼外肌麻痹,突然上睑下垂、视物模糊、复视、头痛、头晕等症状都是糖尿病眼病的预警信号。 大量的临床、实验研究告诉人们治疗糖尿病并发症重在一个“早”字,即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某一部分失调时总有许多提示信号,如果您经常被以下问题困扰,就得警惕了! 一、来自眼的信号 眼部病变主要是由于血糖长期控制不好,对血管和视神经造成损害。视力急剧变化,如:青少年双眼同时患上白内障,发展迅速;瞳孔变小而在眼底检查时用扩瞳剂效果不佳,放大瞳孔的能力也较正常人差;反复眼睑疥肿、眼睑炎、睑缘炎;或见眼外肌麻痹,突然上睑下垂、视物模糊、复视、头痛、头晕等症状都是糖尿病眼病的预警信号。 二、来自耳的信号 前苏联医学家发现糖尿病患者耳垢异常增多,而且常常是糖尿病越重耳垢越多,在对1200名可疑糖尿病患者的耳垢进行葡萄糖含量检测后发现,其耳垢中葡萄糖含量多在0.1微克以上,而健康人耳垢中不含葡萄糖或含量甚微。近年来,我国医务人员对健康人及糖尿病患者的耳垢也做过葡萄糖的含量测定,结果与上述报告类似。因此,凡感耳痒,且耳垢异常增多者,应考虑是否血糖控制不良。 三、来自口腔的信号 口腔烧灼感、口腔粘膜干燥型患者可见牙龈红肿、压痛,牙周组织水肿,牙周袋形成,牙齿扣痛、松动、脱落等。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使牙周组织局部微循环损害,修复能力差,感觉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 一、概述 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十分可怕的“黑洞”,她以“温柔而又残酷”,“甜蜜而又疯狂”,“狡猾而又危险”的独特方式,对人体进行着“致盲”、“致残”、“致死”的慢性折磨。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和相对不足,以及β细胞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从而导致糖、蛋白质、维生素、肝糖原及肌糖原不能合成的内分泌疾病。临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轻等症状。特征为高血糖、糖尿、葡萄糖耐量降低及胰岛素释放异常。前期可无明显病状,直到确诊一般经过1-4年的潜伏病史。主要病理改变为微循环血流紊乱,血氧代谢障碍,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眼病、高血脂、高血压、脱发、皮肤瘙痒、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膀胱、胃、肝、肠疾病等。严重的会出现急性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冠心病、尿毒症、脑溢血等,随时都可危及人的健康和生命。当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虽然很多,但由于该病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普通的疗法及药物对糖尿病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病情,往往是用药时血糖、尿糖正常,一旦停药,血、尿糖马上回升,虽然对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也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但不利于从根本上解除病痛。 中医学一般将糖尿病归纳入消渴、消渴症范畴。个人认为:消渴是症状,消渴症是症型,消渴病才等同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由于概念上的原因,人们又往往将“消渴”、“消渴症”和“消渴病”混为一谈,“消渴”主要是强调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等临床症状,如现代医学的尿崩症、神经性口渴症等多归入消渴之中;“消渴症”主要是强调消渴病中的症候群,如中医历来所称的上、中、下三消或者肺阴虚、脾阴虚、肾阴虚等供选方用药的症型;而“消渴病”是强调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甜为主症且同时伴有多种全身并发症的疾病,如现代医学中由多种原因引起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以高血糖为共同特点而导致多个系统、多个脏器损害的糖尿病。这只是我们在临床工作和科研中得出的个人观点,目前的教材上还没有这样写,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以取得业界的公认。 近二十年来,糖尿病的患病率在世界各国迅速增长,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疾病,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的增加速度更快,呈现流行的势态。80年代中期,全球糖尿病约3000万人,到90年代中期,全球糖尿病已达1.35亿,预计2010年将上升至2亿2千万。在一项最新的全国流行病学调查中显示,中国现有5000万人的健康正受到糖尿病的威胁,每年耗费医疗费用1700多亿元。80年代中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