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上册数学压轴题试题(Word版 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上册数学压轴题试题(Word版 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上册数学压轴题试题(Word版 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上册数学压轴题试题(Word 版 含答案)

一、压轴题

1.[ 问题提出 ]

一个边长为 ncm(n ?3)的正方体木块,在它的表面涂上颜色,然后切成边长为1cm 的小正方体木块,没有涂上颜色的有多少块?只有一面涂上颜色的有多少块?有两面涂上颜色的有多少块?有三面涂上颜色的多少块?

[ 问题探究 ]

我们先从特殊的情况入手 (1)当n=3时,如图(1)

没有涂色的:把这个正方形的表层“剥去”剩下的正方体,有1×1×1=1个小正方体; 一面涂色的:在面上,每个面上有1个,共有6个; 两面涂色的:在棱上,每个棱上有1个,共有12个; 三面涂色的:在顶点处,每个顶点处有1个,共有8个. (2)当n=4时,如图(2)

没有涂色的:把这个正方形的表层“剥去”剩下的正方体,有2×2×2=8个小正方体: 一面涂色的:在面上,每个面上有4个,正方体共有 个面,因此一面涂色的共有 个; 两面涂色的:在棱上,每个棱上有2个,正方体共有 条棱,因此两面涂色的共有 个; 三面涂色的:在顶点处,每个顶点处有1个,正方体共有 个顶点,因此三面涂色的共有 个… [ 问题解决 ]

一个边长为ncm(n ?3)的正方体木块,没有涂色的:把这个正方形的表层“剥去”剩下的正方体,有______个小正方体;一面涂色的:在面上,共有______个; 两面涂色的:在棱上,共有______个; 三面涂色的:在顶点处,共______个。 [ 问题应用 ]

一个大的正方体,在它的表面涂上颜色,然后把它切成棱长1cm 的小正方体,发现有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96个,请你求出这个大正方体的体积.

2.已知A ,B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用a ,b 表示,且点B 距离原点10个单位长度,且位于原点左侧,将点B 先向右平移35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

A ,P 是数轴上的一个动点.

(1)在数轴上标出A 、B 的位置,并求出A 、B 之间的距离;

(2)已知线段OB 上有点C 且6BC =,当数轴上有点P 满足2PB PC =时,求P 点对应的

数;

(3)动点P 从原点开始第一次向左移动1个单位长度,第二次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第三次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第四次向右移动7个单位长度,…点P 能移动到与A 或B 重合

的位置吗?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第几次移动与哪一点重合?

3.(1)如图,已知点C 在线段AB 上,且6AC cm =,4BC cm =,点M 、N 分别是

AC 、BC 的中点,求线段MN 的长度;

(2)若点C 是线段AB 上任意一点,且AC a =,BC b =,点M 、N 分别是AC 、

BC 的中点,请直接写出线段MN 的长度;(结果用含a 、b 的代数式表示)

(3)在(2)中,把点C 是线段AB 上任意一点改为:点C 是直线AB 上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则线段MN 的长度会变化吗?若有变化,求出结果.

4.如图①,已知线段30cm AB =,4cm CD =,线段CD 在线段AB 上运动,E 、F 分别是AC 、BD 的中点.

(1)若8cm AC ,则EF =______cm ;

(2)当线段CD 在线段AB 上运动时,试判断EF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请求出

EF 的长度,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

(3)我们发现角的很多规律和线段一样,如图②已知COD ∠在AOB ∠内部转动,OE 、OF 分别平分AOC ∠和BOD ∠,则EOF ∠、AOB ∠和COD ∠有何数量关系,请直接写

出结果不需证明.

5.小刚运用本学期的知识,设计了一个数学探究活动.如图1,数轴上的点M ,N 所表示的数分别为0,12.将一枚棋子放置在点M 处,让这枚棋子沿数轴在线段MN 上往复运动(即棋子从点M 出发沿数轴向右运动,当运动到点N 处,随即沿数轴向左运动,当运动到点M 处,随即沿数轴向右运动,如此反复?).并且规定棋子按照如下的步骤运动:第1步,从点M 开始运动t 个单位长度至点1Q 处;第2步,从点1Q 继续运动2t 单位长度至点

2Q 处;第3步,从点2Q 继续运动3t 个单位长度至点3Q 处…例如:当3t =时,点1Q 、2Q 、3Q 的位置如图2所示.

解决如下问题:

(1)如果4t =,那么线段13Q Q =______;

(2)如果4t <,且点3Q 表示的数为3,那么t =______; (3)如果2t ≤,且线段242Q Q =,那么请你求出t 的值. 6.已知AOB ∠是锐角,2AOC BOD ∠=∠.

(1)如图,射线OC ,射线OD 在AOB ∠的内部(AOD AOC ∠>∠),AOB ∠与

COD ∠互余;

①若60AOB ?∠=,求BOD ∠的度数; ②若OD 平分BOC ∠,求BOD ∠的度数.

(2)若射线OD 在AOB ∠的内部,射线OC 在AOB ∠的外部,AOB ∠与COD ∠互补.方方同学说BOD ∠的度数是确定的;圆圆同学说:这个问题要分类讨论,一种情况下

BOD ∠的度数是确定的,另一种情况下BOD ∠的度数不确定.你认为谁的说法正确?为什么?

7.分类讨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方法,如果一道题提供的已知条件中包含几种情况,我们可以分情况讨论来求解.例如:已知点A ,B ,C 在一条直线上,若AB =8,BC =3则AC 长为多少?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满足题意的情况有两种:情况 当点C 在点B 的右侧时,如图1,此时,AC =11;

情况②当点C 在点B 的左侧时, 如图2此时,AC =5.

仿照上面的解题思路,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1): 如图,数轴上点A 和点B 表示的数分别是-1和2,点C 是数轴上一点,且BC =2AB ,则点C 表示的数是.

问题(2): 若2x =,3y =求x y +的值.

问题(3): 点O 是直线AB 上一点,以O 为端点作射线OC 、OD ,使060AOC ∠=,

OC OD ⊥,求BOD ∠的度数(画出图形,直接写出结果).

8.已知∠AOB =110°,∠COD =40°,OE 平分∠AOC ,OF 平分∠BOD . (1)如图1,当OB 、OC 重合时,求∠AOE ﹣∠BOF 的值;

(2)如图2,当∠COD 从图1所示位置绕点O 以每秒3°的速度顺时针旋转t 秒(0<t <10),在旋转过程中∠AOE ﹣∠BOF 的值是否会因t 的变化而变化?若不发生变化,请求出该定值;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3)在(2)的条件下,当∠COF =14°时,t = 秒.

9.如图,P 是定长线段AB 上一点,C 、D 两点分别从P 、B 出发以1cm /s 、2cm /s 的速度沿直线AB 向左运动(C 在线段AP 上,D 在线段BP 上)

(1)若C 、D 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 =2AC ,请说明P 点在线段AB 上的位置:

(2)在(1)的条件下,Q 是直线AB 上一点,且AQ ﹣BQ =PQ ,求

PQ

AB

的值.

(3)在(1)的条件下,若C 、D 运动5秒后,恰好有1

CD AB 2

=

,此时C 点停止运动,D 点继续运动(D 点在线段PB 上),M 、N 分别是CD 、PD 的中点,下列结论:①PM ﹣PN 的值不变;②MN

AB

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

10.点A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3,点B 对应的数为2. (1)如图1点C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 ,且x 是方程2x +1=1

2

x ﹣5的解,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PA +PB =

1

2

BC +AB ?若存在,求出点P 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如图2,若P 点是B 点右侧一点,PA 的中点为M ,N 为PB 的三等分点且靠近于P 点,

当P 在B 的右侧运动时,有两个结论:①PM ﹣

34

BN 的值不变;②13

PM 24+ BN 的值不

变,其中只有一个结论正确,请判断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

11.一般地,n 个相同的因数a 相乘......a a a ?,记为n a , 如322228??==,此时,3叫做以2为底8的对数,记为2log 8 (即2log 83=) .一般地,若(0n

a b a =>且

1,0)a b ≠>, 则n 叫做以a 为底b 的对数, 记为log a b (即log a b n =) .如4381=, 则

4叫做以3为底81的对数, 记为3log 81 (即3log 814=) .

(1)计算下列各对数的值:2log 4= ;2log 16= ;2log 64= . (2)观察(1)中三数4、16、64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式,222log 4,log 16,log 64之间又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3)由(2)的结果,你能归纳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吗?

(4) 根据幂的运算法则:n m n m a a a +=以及对数的含义说明上述结论. 12.观察下列各等式:

第1个:2

2

()()a b a b a b -+=-; 第2个:2

2

3

3

()()a b a ab b a b -++=-; 第3个:3

2

2

3

4

4

()()a b a a b ab b a b -+++=- ……

(1)这些等式反映出多项式乘法的某种运算规律,请利用发现的规律猜想并填空:若n 为大于1的正整数,则1

2322321()( )n n n n n n a b a

a b a b a b ab b -------++++++=______;

(2)利用(1)的猜想计算:1233212222221n n n ---+++

++++(n 为大于1的正整

(3)拓展与应用:计算1233213333331n n n ---+++

++++(n 为大于1的正整数).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压轴题

1.[ 问题探究 ] (2)6,24;12,24;8,8;[ 问题解决](n-2)3,(n-2)2,12(n-2),8; [ 问题解决 ] 1000cm 3. 【解析】 【分析】

[ 问题探究 ] (2)根据(1)即可填写; [ 问题解决 ] 可根据(1)、(2)的规律填写;

[ 问题应用 ] 根据[ 问题解决 ]知两面涂色的为n-12(2),由此得到方程n-12(2)=96, 解得n 的值即可得到边长及面积. 【详解】 [ 问题探究 ]

(2)没有涂色的:把这个正方形的表层“剥去”剩下的正方体,有2×

2×2=8个小正方体: 一面涂色的:在面上,每个面上有4个,正方体共有 6个面,因此一面涂色的共有24个;

两面涂色的:在棱上,每个棱上有2个,正方体共有12 条棱,因此两面涂色的共有24个;

三面涂色的:在顶点处,每个顶点处有1个,正方体共有8 个顶点,因此三面涂色的共有8 个… [ 问题解决 ]

一个边长为ncm(n ?3)的正方体木块,没有涂色的:把这个正方形的表层“剥去”剩下的正方

体,有_32n -() _____个小正方体;一面涂色的:在面上,共有__2

2n -()

____个; 两面涂色的:在棱上,共有__122n -()____个; 三面涂色的:在顶点处,共_8____个。 [ 问题应用 ]

由题意得,n-12(2)

=96,得n=10, ∴这个大正方体的边长为10cm ,

∴这个大正方体的体积为101010=1000??(3cm ). 【点睛】

此题考查数字类规律探究,正确理解(1)是解题的关键,由(1)即可得到涂色的规律,由此解决其它问题.

2.(1)A 、B 位置见解析,A 、B 之间距离为30;(2)2或-6;(3)第20次P 与A 重合;点P 与点B 不重合.

【分析】

(1)点B 距离原点10个单位长度,且位于原点左侧,得到点B 表示的数,再根据平移的过程得到点A 表示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A 、B 的位置,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A 、B 之间的距离即可;

(2)设P 点对应的数为x ,当P 点满足PB=2PC 时,得到方程,求解即可;

(3)根据第一次点P 表示-1,第二次点P 表示2,点P 表示的数依次为-3,4,-5,6…,找出规律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1)∵点B 距离原点10个单位长度,且位于原点左侧, ∴点B 表示的数为-10,

∵将点B 先向右平移35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 , ∴点A 表示的数为20, ∴数轴上表示如下:

AB 之间的距离为:20-(-10)=30; (2)∵线段OB 上有点C 且6BC =, ∴点C 表示的数为-4, ∵2PB PC =, 设点P 表示的数为x , 则1024x x +=+, 解得:x=2或-6, ∴点P 表示的数为2或-6; (3)由题意可知:

点P 第一次移动后表示的数为:-1, 点P 第二次移动后表示的数为:-1+3=2, 点P 第三次移动后表示的数为:-1+3-5=-3, …,

∴点P 第n 次移动后表示的数为(-1)n ?n , ∵点A 表示20,点B 表示-10, 当n=20时,(-1)n ?n=20; 当n=10时,(-1)n ?n=10≠-10,

∴第20次P 与A 重合;点P 与点B 不重合.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数轴,绝对值,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的综合应用,正确分类是解题的关键.解题时注意:数轴上各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关系. 3.(1)5cm ;(2)

2a b +;(3)线段MN 的长度变化,2a b MN +=,2a b -,

2

b a

-.

【分析】

(1)根据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先求出CM 、CN 的长度,则

MN CM CN =+;

(2)根据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12CM AC =

,1

2

CN BC =,所以()122

a b

MN AC BC +=

+=

; (3)长度会发生变化,分点C 在线段AB 上,点B 在A 、C 之间和点A 在B 、C 之间三种情况讨论. 【详解】

(1)

6AC cm =,M 是AC 的中点, ∴1

32

CM AC ==(cm ),

4BC cm =,N 是CB 的中点,

∴1

22

CN CB ==(cm ),

∴325MN CM CN =+=+=(cm ); (2)由AC a =,M 是AC 的中点,得

11

22

CM AC a ==,

由BC b =,N 是CB 的中点,得

11

22CN CB b ==,

由线段的和差,得

222

a b a b

MN CM CN +=+=+=;

(3)线段MN 的长度会变化.

当点C 在线段AB 上时,由(2)知2

a b

MN +=,

当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时,如图:

则AC a BC b =>=,

AC a =,点M 是AC 的中点,

∴11

22

CM AC a ==,

BC b =,点N 是CB 的中点,

∴11

22

CN BC b ==,

∴222

a b a b MN CM CN -=-=

-= 当点C 在线段BA 的延长线时,如图:

则AC a BC b =<= , 同理可得:11

22

CM AC a =

=, 11

22

CN BC b =

=, ∴222

b a b a

MN CN CM -=-=

-=, ∴综上所述,线段MN 的长度变化,2a b MN +=

,2a b -,

2

b a

-. 【点睛】

本题主要是线段中点的运用,分情况讨论是解题的难点,难度较大. 4.(1)17cm EF =;(2)EF 的长度不变,17cm EF =;(3)

()1

2

EOF AOB COD ∠=

∠+∠. 【解析】 【分析】

(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BD=18cm ,再利用E 、F 分别是AC 、BD 的中点, 分别求出AE 、BF 的长度,即可得到EF ; (2)根据中点得到12

EC AC =,1

2DF DB =,由EF EC CD DF =++推导得出

EF=

()1

2

AB CD +,将AB 、CD 的值代入即可求出结果; (3)由OE 、OF 分别平分AOC ∠和BOD ∠得到1

2

COE AOC ∠=

∠, 1

2DOF BOD ∠=∠,即可列得EOF COE COD DOF ∠=∠+∠+∠,通过推导得出

()1

2

EOF AOB COD ∠=

∠+∠. 【详解】

(1)∵30cm AB =,4cm CD =,8cm AC , ∴308418BD AB AC CD =--=--=cm , ∵E 、F 分别是AC 、BD 的中点, ∴142AE AC =

=cm , 1

92

BF BD ==cm , ∴304917EF AB AE BF =--=--=cm ,

故17cm EF =;

(2)EF 的长度不变. 17cm EF = ∵E 、F 分别是AC 、BD 的中点,

∴12

EC AC =

,1

2DF DB =

∴EF EC CD DF =++ 11

22AC CD BD =++ 1

()2AC BD CD =++ ()1

2AB CD CD =-+ ()1

17cm 2

AB CD =+= (3)∵OE 、OF 分别平分AOC ∠和BOD ∠,

∴12COE AOC ∠=∠, 1

2

DOF BOD ∠=∠,

∴EOF COE COD DOF ∠=∠+∠+∠, 11

22AOC COD BOD =∠+∠+∠, 1

()2AOC BOD COD =∠+∠+∠, 1

()2

AOB COD COD =∠-∠+∠, ()1

2

AOB COD =

∠+∠, ∴()1

2

EOF AOB COD ∠=∠+∠. 【点睛】

此题考查线段的和差、角的和差计算,解题中会看图形,根据图中线段或角的大小关系得到和差关系,由此即可正确解题. 5.(1)4;(2)12或72;(3)27或2213

或2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目得出棋子一共运动了t+2t+3t=6t 个单位长度,当t=4时,6t=24,为MN 长度的整的偶数倍,即棋子回到起点M 处,点3Q 与M 点重合,从而得出13Q Q 的长度.

(2)根据棋子的运动规律可得,到3Q 点时,棋子运动运动的总的单位长度为6t,,因为t<4,由(1)知道,棋子运动的总长度为3或12+9=21,从而得出t 的值.

(3)若t 2,≤则棋子运动的总长度10t 20≤,可知棋子或从M 点未运动到N 点或从N 点返回运动到2Q 的左边或从N 点返回运动到2Q 的右边三种情况可使242Q Q = 【详解】

解:(1)∵t+2t+3t=6t, ∴当t=4时,6t=24, ∵24122=?, ∴点3Q 与M 点重合, ∴134Q Q =

(2)由已知条件得出:6t=3或6t=21,

解得:1t 2=或7t 2

= (3)情况一:3t+4t=2,

解得:2t 7=

情况二:点4Q 在点2Q 右边时:3t+4t+2=2(12-3t) 解得:22t 13

=

情况三:点4Q 在点2Q 左边时:3t+4t-2=2(12-3t) 解得:t=2.

综上所述:t 的值为,2或27或2213

. 【点睛】

本题是一道探索动点的运动规律的题目,考查了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探索规律的能力,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要注意分多种情况讨论. 6.(1)①10°,②18°;(2)圆圆的说法正确,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①根据∠AOB 与∠COD 互余求出∠COD ,再利用角度的和差关系求出∠AOC+∠BOD=30°,最后根据∠AOC=2∠BOD 即可求出∠BOD ;

②设∠BOD=x ,根据角平分线表示出∠COD 和∠BOC ,根据∠AOC=2∠BOD 表示出∠AOC ,最后根据∠AOB 与∠COD 互余建立方程求解即可;

(2)分两种情况讨论:OC 靠近OA 时与OC 靠近OB 时,画出图形分类计算判断即可. 【详解】

解:(1)①∵∠AOB 与∠COD 互余,且∠AOB=60°, ∴∠COD=90°-∠AOB=30°,

∴∠AOC+∠BOD=∠AOB -∠COD=60°-30°=30°, ∵∠AOC=2∠BOD , ∴2∠BOD+∠BOD=30°,

∴∠BOD=10°;

②设∠BOD=x,

∵OD平分∠BOC,

∴∠BOD=∠COD=x,∠BOC=2∠BOD=2x,

∵∠AOC=2∠BOD,

∴∠AOC=2x,

∴∠AOB=∠AOC+∠COD +∠BOD=4x,

∵∠AOB与∠COD互余,

∴∠AOB+∠COD=90°,即4x+x=90°,

∴x=18°,即∠BOD=18°;

(2)圆圆的说法正确,理由如下:

当OC靠近OB时,如图所示,

∵∠AOB与∠COD互补,

∴∠AOB+∠COD=180°,

∵∠AOB=∠AOD+∠BOD,∠COD=∠BOC+∠BOD,∴∠AOD+∠BOD+∠BOC+∠BOD=180°,

∵∠AOC=∠AOD+∠BOD+∠BOC,

∴∠AOC+∠BOD=180°,

∵∠AOC=2∠BOD,

∴2∠BOD+∠BOD=180°,

∴∠BOD=60°;

当OC靠近OA时,如图所示,

∵∠AOB与∠COD互补,

∴∠AOB+∠COD=180°,

∵∠AOB=∠AOD+∠BOD,∠COD=∠AOC+∠AOD,

∴∠AOD+∠BOD+∠AOC+∠AOD=180°, ∵∠AOC=2∠BOD ,

∴∠AOD+∠BOD+2∠BOD +∠AOD=180°,即3∠BOD+2∠AOD=180°, ∵∠AOD 不确定, ∴∠BOD 也不确定,

综上所述,当OC 靠近OB 时,∠BOD 的度数为60°,当OC 靠近OA 时,∠BOD 的度数不确定,所以圆圆的说法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角的计算,正确找出角之间的关系,分情况画出图形解答是解题的关键. 7.问题(1)点C 表示的数是8或-4;问题(2)x y +的值为1,-1,5,-5;问题(3)

150BOD ∠= , 30BOD ∠=;见解析. 【解析】 【分析】

问题(1)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当C 在B 的左侧以及当C 在B 的右侧,并依据BC=2AB 进行分析计算.

问题(2)利用2x =,3y =得到2,3x y =±=±,再进行分类讨论代入x ,y 求值. 问题(3)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角的和差关系进行计算,直接写出答案. 【详解】

解:问题(1) 点C 是数轴上一点,且BC=2AB ,结合数轴可知当C 在B 的左侧以及当C 在B 的右侧分别为-4或8.

问题(2)∵2x =,3y =∴2, 3.x y =±=± 情况① 当x=2,y=3时,x y +=5, 情况② 当x=2,y=-3时,x y +=-1, 情况③ 当x=-2,y=3时,x y +=1, 情况④ 当x=-2,y=-3时,x y +=-5, 所以,x y +的值为1,-1,5,-5. 问题⑶

【点睛】

本题考查有理数与数轴,垂线的定义以及角的运算,根据题意画出图像进行分析. 8.(1)35°;(2)∠AOE ﹣∠BOF 的值是定值,理由详见解析;(3)4. 【解析】 【分析】

(1)首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AOE 和∠BOF 的度数,然后根据∠AOE ﹣∠BOF 求解;

(2)首先由题意得∠BOC =3t°,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AOC =∠AOB+3t°,∠BOD =∠COD+3t°,然后由角平分线的定义解答即可; (3)根据题意得∠BOF =(3t+14)°,故3

314202

t t +=+,解方程即可求出t 的值. 【详解】

解:(1)∵OE 平分∠AOC ,OF 平分∠BOD , ∴11

AOE AOC 11022?∠=

∠=?=55°,11AOF BOD 402022

??∠=∠=?=, ∴∠AOE ﹣∠BOF =55°﹣20°=35°; (2)∠AOE ﹣∠BOF 的值是定值 由题意∠BOC =3t°,

则∠AOC =∠AOB+3t°=110°+3t°,∠BOD =∠COD+3t°=40°+3t°, ∵OE 平分∠AOC ,OF 平分∠BOD ,

()

11AOE AOC 1103t =22??∴∠=

∠=?+3552

t ??+ ∴()

113

BOF BOD 403t 20t 222

????∠=

∠=+=+, ∴33AOE BOF 55t 20t 3522?

?????

???

∠-∠=+

-+= ? ??

???

, ∴∠AOE ﹣∠BOF 的值是定值,定值为35°; (3)根据题意得∠BOF =(3t+14)°, ∴3

314202

t t +=+, 解得4t =. 故答案为4.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角度的计算以及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理解角度之间的和差关系是关键. 9.(1)点P 在线段AB 上的13处;(2)13;(3)②MN AB

的值不变. 【解析】 【分析】

(1)根据C 、D 的运动速度知BD=2PC ,再由已知条件PD=2AC 求得PB=2AP ,所以点P 在线段AB 上的

1

3

处; (2)由题设画出图示,根据AQ-BQ=PQ 求得AQ=PQ+BQ ;然后求得AP=BQ ,从而求得PQ 与AB 的关系;

(3)当点C停止运动时,有CD=1

2

AB,从而求得CM与AB的数量关系;然后求得以AB

表示的PM与PN的值,所以MN=PN?PM=

1

12

AB.

【详解】

解:(1)由题意:BD=2PC

∵PD=2AC,

∴BD+PD=2(PC+AC),即PB=2AP.

∴点P在线段AB上的1

3

处;

(2)如图:

∵AQ-BQ=PQ,∴AQ=PQ+BQ,∵AQ=AP+PQ,∴AP=BQ,

∴PQ=1

3 AB,

1

3 PQ AB

(3)②MN

AB

的值不变.理由:如图,

当点C停止运动时,有CD=1

2 AB,

∴CM=1

4 AB,

∴PM=CM-CP=1

4

AB-5,

∵PD=2

3

AB-10,

∴PN=12

23

(AB-10)=

1

3

AB-5,

∴MN=PN-PM=

1

12

AB,

当点C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时,MN的值不变,

所以

1

1

12

12

AB

MN

AB AB

==.

【点睛】

本题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短.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

10.(1)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对应的数为﹣9

2

7

2

;(2)正确的结论是:PM﹣

3

4

BN的值不

变,且值为2.5.

【解析】

【分析】

(1)先利用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确定出AB的长,然后求得方程的解,得到C表示的

点,由此求得1

2

BC+AB=8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a,分①当点P在点a的左侧时(a

<﹣3)、②当点P在线段AB上时(﹣3≤a≤2)和③当点P在点B的右侧时(a>2)三种情况求点P 所表示的数即可;(2)设P点所表示的数为n,就有PA =n+3,PB=n﹣2,根

据已知条件表示出PM、BN的长,再分别代入①PM﹣3

4

BN和②

1

2

PM+

3

4

BN求出其值即

可解答.

【详解】

(1)∵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3,点B对应的数为2,∴AB=5.

解方程2x+1=1

2

x﹣5得x=﹣4.

所以BC=2﹣(﹣4)=6.

所以.

设存在点P满足条件,且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

①当点P在点a的左侧时,a<﹣3,

PA=﹣3﹣a,PB=2﹣a,所以AP+PB=﹣2a﹣1=8,

解得a=﹣,﹣<﹣3满足条件;

②当点P在线段AB上时,﹣3≤a≤2,PA=a﹣(﹣3)=a+3,PB=2﹣a,所以PA+PB=a+3+2﹣a=5≠8,不满足条件;

③当点P在点B的右侧时,a>2,PA=a﹣(﹣3)=a+3,PB=a﹣2.,所以PA+PB=a+3+a﹣2=2a+1=8,解得:a=,>2,

所以,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对应的数为﹣和.

(2)设P点所表示的数为n,

∴PA =n +3,PB =n ﹣2. ∵PA 的中点为M , ∴PM =

1

2

PA =.

N 为PB 的三等分点且靠近于P 点, ∴BN =PB =×(n ﹣2). ∴PM ﹣

3

4

BN =﹣

3

4

××(n ﹣2), =(不变). ②

1

2PM +34

BN =+

34××(n ﹣2)=3

4

n ﹣(随P 点的变化而变化). ∴正确的结论是:PM ﹣BN 的值不变,且值为2.5.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数轴的运用,数轴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运用,去绝对值的运用,解答时了灵活运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解是关键. 11.(1)2,4,6;(2)4×16=64,222log 4+log 16log 64=;(3)

log m+log log a a a n mn =;(4)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对数的定义求解可得;

(2)观察三个数字及对应的结果,找出规律; (3)将找出的规律写成一般形式;

(4)设log m=x a ,log a n y =,利用n m n m a a a +=转化可推导. 【详解】

(1)∵224=,4 216=,6 264= ∴2log 4=2,2log 16=4,2log 64=6 (2)4、16、64的规律为:4×16=64 ∵2+4=6,∴2log 4+2log 16=2log 64

(3)根据(2)得出的规律,我们一般化,为:log m+log log a a a n mn = (4)设log m=x a ,log a n y = 则x a m =,y a n = ∴x

y x y a a mn a +==

∴log mn=x+y a

∴log mn=log m+log n a a a ,得证 【点睛】

本题考查指数运算的逆运算,解题关键是快速学习题干告知的运算法则,找出相应规律.

12.(1)n

n

a b -;(2)21n

-;(3)31

2

n -.

【解析】 【分析】

(1)利用题中已知等式的规律得出该等式的结果为a 、b 两数n 次幂的差; (2)将原式变形为123321(21)(2222221)----+++++++n n n ,再利用所得规律计算

可得;

(3)将原式变形为1233211

(31)(3333331)2

n n n ---=?-+++++++,再利用所得规律

计算可得. 【详解】

解:(1)若n 为大于1的正整数,则根据这些等式的运算规律可得:

12322321()( )n n n n n n a b a a b a b a b ab b -------+++

+++=n n a b -,

故答案为:n n a b -; (2)1233212222221n n n ---+++

++++

123321(21)(2222221)n n n ---=-+++

++++

21n n =- 21n =-

(3)1233213333331n n n ---+++

++++

1233211

(31)(3333331)2

n n n ---=?-+++++++

1

(31)2

n n =?- 31

2n -=. 【点睛】

本题考查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观察等式发现规律是解题关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