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点归纳与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圣才出品】

2017年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点归纳与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圣才出品】
2017年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点归纳与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圣才出品】

第2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1 考点归纳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以及自然与社会、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懂得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

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对世界本原和统一基础的最高抽象。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原则彻底贯穿到对“物质”问题的解决上,创立了现代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不仅同唯心主义相对立,同时也与旧唯物主义有着原则的区别。

1.物质的根本特征:客观实在性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发展阶段:

(1)古代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哲学物质观发展的第一个历史阶段。

古代哲学家们从世界的“本原”“基质”“统一性”问题,引出了物质概念,并认为水、火、气、原子等构成了世界的本原。

(2)近代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哲学物质观发展的第二个历史阶段。

近代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最小的物质单位,原子的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不变的属性,从而把物质归结为原子,并得出原子是世界本原的结论。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是哲学物质观发展的第三个历史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的经典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其基本思想是,物质的根本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2.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

现实中千差万别的物质存在,归根到底可以划分为两种基本形态,即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自然存在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客观事物,包括无机界、有机界和生物界;社会存在是指为物质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社会物质生活过程,主要包括物质生产方式以及自然环境。(1)现代科学为合理地划分物质存在形态提供了理论依据

划分物质存在形态的依据是物质的运动形式。

①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一般说来,物质运动有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五种形式。在这五种运动形式中,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和化学运动又可归结为无机界的运动。这样,物质运动可归结为三种基本形式,即无机界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

②物质存在的基本形态

物质存在的基本形态也可划分为无机物质、生物物质与社会物质或社会存在。如果进一步把无机物质与生命物质归结为自然物质或自然存在,那么,全部物质世界则可划分为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两种基本形态。

(2)物质运动的五种形式构成了一个层层递进的等级阶梯

①低级运动形式构成较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包含着低级运动形式;

②高级运动形式又具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不能归结为低级运动形式。

从无机物质到生命物质,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一次重大的飞跃;从自然存在到社会存在,则是一次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在运动方式上存在着本质的不同,构成了社会存在与自然存在之间深刻的差异。

(3)社会存在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的

人的活动则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尽管人的活动的目的性没有也不可能使人的活动脱离物质世界的客观制约性而成为主观任意的活动,但人的活动的目的却将人与其他存在物区别开来,使人成为物质世界中最高级的存在物,使社会存在成为一种特殊的客观存在。(4)社会存在是从自然存在发展而来的

在现实世界中,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是相互交叉和相互包含的。根据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把自然存在分为两个部分:

①未进入社会生活的自然存在。

②进入社会生活的自然存在。这一部分自然存在已经成为社会存在的组成部分,具有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的双重属性。

社会发展史表明,进入社会中的自然存在在广度和深度上都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地扩大着,社会存在是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客观存在。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创立,在哲学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从物质与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去规定物质,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根本特点。

①列宁深刻地揭示了物质与意识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对物质作出了本质的规定,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体现出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唯物主义立场。

②列宁的物质定义同时又表明,物质与意识的对立,只有在它们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

性这一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与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意识不过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而不是像二元论所说的那样,是与物质绝对对立的世界的又一个本原。

(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坚持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表明,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认识的东西,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东西。(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既肯定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又把二者区别开来:

a.物质的具体形态和具体结构是物质的个性,是可变的、相对的;

b.一切具体形态和具有不同结构的物质又都是客观实在,这是不变的、绝对的。

②从个性中看出共性,从相对中找到绝对,从暂时中把握永恒,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

(4)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

①旧唯物主义的缺陷

a.旧唯物主义承认“物质的自然”,它在对自然事物的说明中坚持了客观性原则,即把自然事物理解为独立于人的精神的客观存在。

b.对于社会事物,旧唯物主义由于不理解人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而不能坚持客观性原则,这就制造了“物质的自然”和“精神的历史”对立的神话,即仅仅是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

②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先进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看到了自然界的物质性,又以实践为基础揭示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建立

起统一地说明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的唯物主义原则,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使唯物主义成为彻底的、完备的理论。

二、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是同运动观、时空观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现象变化的哲学范畴,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无运动的物质或无物质的运动都是不可能的。

(1)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实在基础;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属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从大尺度的宏观世界到小尺度的微观世界,从无生命的无机界到有生命的有机界,一直到人类社会,都没有绝对不动、凝固不变的东西。同时,物质只有在它的运动中才能被人所认识,认识了物质的运动形式,也就认识了物质本身。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凡是运动,都有物质作为它的实在的基础和承担者。科学表明,一切形式的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载体。

(2)现代科学的发展证明了物质和运动内在统一的观点

①现代物理学在对原子核内部基本粒子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些原来不知道的新的运动过程,进一步证明了运动同物质的不可分性。

②这种新的运动过程并没有“非物质化”,量子和电磁场虽没有静止质量但有运动质量,它们同具有静止质量的实物一样,也是物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形式。

2.运动的绝对性质与相对形式

(1)运动的绝对性

从整个物质世界来看,一切都处于运动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这说明运动是永恒的和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2)静止的相对性

物质又有静止的状态,有某种稳定的形式;不过,这只是运动过程中的静止和稳定,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这说明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3)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是物质运动的两个属性,它们辩证地统一在一起。可以在三种情况下把静止看作运动的特殊状态:

①从局部情况看,物体在此时此地、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这种或那种特定的运动,如机械运动。

②从一定的参考系看,物体与物体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移动,从而保持一定的平衡。

③从事物本身看,处于量变过程中的事物,仍然保持着自身的性质。

(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①静止中总是包含着运动的一面,不运动的绝对静止是不存在的。

②绝对运动也有相对静止的一面,没有相对静止的运动也是不存在的。

相对静止与绝对运动的确存在着区别,但这种区别是相对的,不能把二者绝对地对立起来。(5)相对静止的存在及其作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