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园中园艺疗法功能的应用研究

休闲农业园中园艺疗法功能的应用研究
休闲农业园中园艺疗法功能的应用研究

休闲农业园(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书

****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书 一、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短期和双休日观光休闲度假、回归自然、体验田园情趣的市场需求日趋增长。加之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向往回归自然,向往清新的空气,清幽雅致的环境,同时也希望能品尝到绿色无污染的食物,体验农业生产生活的趣味,这些都为****休闲农业园的建设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该园区将建成以山林、田园、溪流等自然景观为依托,以农、林、牧、渔等特色农业生产为、加工、经营为基础,以乡土文化、农作生产、农村生活为引线,集生产、加工、经营、观光、娱乐、运动、健身、住宿、餐饮、购物等生产、服务、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农业园区。 二、规划目标(市场定位) ****休闲农业园的目标市场:首先是区域居民,包括市区及周边县市,目标人群350万;其次是周边的居民,包括我省的市、市、市及周边接壤省份的市、市及市等相邻区域居民,目标人群1800万人;最后是其他城市乃至东北地区及、天津等广大区域,目标人群极其庞大。

通过规划及实施,使休闲农业园成为集生态农业示、生态产品生产、农业体验、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庄园。具有高水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园区。本园将推出三大类生态产品:1、生态农业示和产业化:通过运用生态系统、持续经营、物质循环、食物链、立体种养等理论和技术,形成各种优化的生态农业模式。包括温室及裸地立体种养,水体立体种养等,形成高效的农业产业链,达到现代设施农业的科技水平。2、农业生态产品生产:包括特色水果、特色蔬菜瓜果、特色禽畜和高档水产品等绿色产品的生产,形成生态农业的独特文化,同时渲染绿色生态农业的主题。生态产品生产主要分三类:一类是结合生态农业示,形成本园的特色产品满足游客趣味体验及购买需求;另一类是结合旅游和生态餐饮,形成本园的特色绿色餐饮文化;再者就是推广生态绿色品牌,销售我们品牌的农副产品。3、生态旅游、健身娱乐、休闲度假:包括生态观光(生态景观观光、生态农业观光、生态技术观光);健身娱乐(滑草场/滑雪场、狩猎场、垂钓园、温泉洗浴);休闲度假(营造生态酒店,生态疗养等设施);生态餐饮(全部提供本园区及****集团产业链项目中生产的绿色食品,瓜果可以自我采摘,鱼虾可以自我捕捉);科普教育(生态知识、生物科学、自然保护等)。 三、建设主要容

解读园艺专业:园艺和园林区别

解读园艺专业:园艺和园林区别 一、专业解析 什么是园艺? 园艺主要是教会人们如何对果树、蔬菜、花卉及观赏树木进行栽培与繁育的一门技术。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刘庆昌说:“园艺和农学的区别在于,农学做的是大田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理论、新品种、栽培、耕作制度的研究,园艺研究的是果树、蔬菜、花卉的理论、新品种培育与栽培、耕作制度等。” 园艺专业的主要培养方向有观赏园艺、花卉与景观设计等。根据培养方向的不同,各校开设的课程也有所差异,其中核心课程有植物学、生物化学、生态学、园艺植物育种学、果树栽培学、蔬菜栽培学、花卉栽培学、观赏树木学,等等。园艺专业基础课中会涉及很多化学类的课程,对化学有兴趣的同学学习起来会比较有优势。 该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园艺作物的生产、栽培、育种、经营、管理及庭园绿化设计与施工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园艺和园林区别在哪里? 园林和园艺由于名字相近,很容易让考生将两者相混淆。郑州一中的曹老师提到过这样一个例子:“以前有个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想做园林设计工作,却填报了园艺专业。入学后才发现,两个专业培养方向是完全不同的。” 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是迥然不同的两个专业。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园林偏重景观设计、绿化等,而园艺侧重植物养护栽培。 北京林业大学就同时开设了这两个专业,该校招生办主任穆琳说:“我们园艺专业培养的是园艺师,工作内容主要是观赏植物的生产、栽培和销售。”而园林是培养园林设计师的专业,主要学习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方面的知识,用植物来营造怡人的绿色空间和美好环境。由此可见,园艺专业和园林专业之间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二、专业与就业 就业率较稳但薪资不高 园艺行业历史悠久,中国古代就有在温室中栽培、种植名贵花卉、果木的记载。随着时代的变迁,园艺产业不断发展,现代园艺为各种科学技术提供了应用领域,园艺产品也已成为完善人类食物营养及美化、净化生活环境的必需品。和其他农业产业相比,园艺产业更具有劳动、技术密集的特点。园艺产业的就业率和毕业人数相对稳定,在理科专业中女生的选择比例也是比较多的。

2018年休闲农业发展工作方案

2018年休闲农业发展工作方案 一、发展目标 XX年,新培育休闲农业企业5家,新增规模以上“农家乐”10家,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点)1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点)1个。创建和评选县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点)5个,年接待能力超过50万人次,新增直接就业0.2万人、带动间接就业1万人,年培训从业人员50人以上,从业农民年均收入增长10%以上。 二、重点工作 (一)指导休闲农业示范园区(点)规划编制。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文物保护规划、旅游业发展规划、百里湘江绿色生态长廊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县农业“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等有机结合,提高规划的整体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二)抓好重点休闲农业项目建设。抓好县重点项目凉舟现代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红土娃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麻州湘江绿洲休闲观光农业园、庄埠寨富龙腾休闲观光茶园建设。完善园区规划设计,突显产业特色和丰富休闲观光功能,发展成休闲功能突出、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设施配套齐全、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休闲农业项目。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推进百里湘江绿色生态长廊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我县休闲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将休闲农业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规划,以满足休闲观光旅游需求为

导向,以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为目标,统筹安排,突出推进交通、饮水、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乡村环境整治力度,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加快完善休闲农业项目配套服务设施,提高休闲农业企业的接待质量和水平。 (四)培育休闲农业精品。依托我县产业优势、旅游资源、民族村寨、古村古镇等自然和历史文化遗存以及百里湘江绿色生态长廊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休闲农业领域,着力打造农业产业特色观光游、休闲度假游、农耕文化展示游、休闲乡村游、农业科普教育游等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精品。培育和申报一批休闲农业星级企业及国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点)。 (五)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结合起来,重点开展对休闲农业发展带头人、经营户和专业技术人员、休闲农业讲解员、乡村旅游导游员、农家乐接待服务员的培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 (六)开展宣传与推介。充分发挥互联网、报刊、电视等媒体作用,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休闲农业宣传推介。新建休闲项目上报农业部魅力城乡网宣传平台,展示我县休闲农业形象。县电视台开设休闲农业宣传专题栏目。引导开展西瓜、葡萄、枇杷、草莓、蔬菜等采摘活动。积极开展影视院校与园区对接活动,拓展国内外友好交流与合作。积极依托农业博览会、农产品展示展销会、旅游投资洽谈会等,扩大我县休闲农业的知名度和影响面。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跟对策研究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跟对策研究

中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一、休闲农业的概念、功能及意义 1、休闲农业的概念 休闲农业是指在农村范围内,利用农业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业设施、农耕文化、农家生活等旅游资源。经过科学规划和开发设计,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等多项需求的旅游经营活动。从广义的观点来看,休闲农业还包括休闲林业、休闲渔业、休闲牧业、休闲农家乐等。因此能够说,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以休闲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以城市游客为目标,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 2、休闲农业的特性 1)休闲农业是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游憩服务业三级产业相结合的农业企业。 2)休闲农业是体现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一体的农业经营方式。 3)休闲农业所提供的休闲产品、休闲活动和休闲服务,具有服务业商品的特性。 4)休闲农业具有强烈的季节性,一年四季不同,有旺、淡季之分,无法连续生产。 5)休闲农业具有市场性,其市场目标是城市,要优先为城市游客提供休闲服务。

6)休闲农业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性,能够为游客提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机会。 3、休闲农业的功能 1)经济功能。休闲农业能够为游客提供优质、绿色、生态、安全、健康的农产品,满足游客对休闲食品的需要。 2)游憩功能。休闲农业能够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娱乐、度假等各种活动的场所和服务。 3)社会功能。休闲农业能够促进城乡交流,增进农村社会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4)教育功能。休闲农业能够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文化、学习农业知识、参与农业生产活动、感受农业景观的户外教学场所。 5)环保功能。休闲农业能够保护和改进生态环境,维护自然景观生态,提升环境品质,并为游客进行现场的环保教育。 6)医疗功能。休闲农业区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新鲜的空气,宁静的空间,生生不息的动植物,遍地绿色的草木,以及随处的鸟语花香,是最适合调剂身心及养生保健的场所。 7)文化功能。休闲农业与农村民俗文化、生活文化和产业文化相结合,能够为游客提供各种农村文化活动,促进农村文化发展。 4、休闲农业的意义 1)休闲农业能够充分开发利用农村旅游资源,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拓宽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村旅游服务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较好的经济基础。

2020年(农业畜牧行业)现代休闲农业园区规划方案

(农业畜牧行业)现代休闲农业园区规划方案

湖北乐坪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实施方案 暨旅游休闲农庄建设项目总体规划 项目建设单位:XXX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规划编制单位: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日

目录 一、项目提要 (7) (一)项目名称 (7) (二)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 (7) (三)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及负责人 (7) (四)规划编制单位及编制负责人 (7) (五)项目建设地点 (7) (六)项目总体建设目标 (7) (七)投资与资金筹措 (8) (八)经济效益分析 (8) (九)规划分年度实施目标 (9) (十)运行机制 (9) 二、项目区概况 (10) (一)项目区的提出及建设现状 (10) 1. 项目的立项背景 (10) 2. 项目区建设现状 (10) (二)自然资源概况 (11) 三、项目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12) (一)项目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12) 1. 规划的指导思想 (12) 2. 规划的基本原则 (13) 3. 项目区建设标准 (13)

(二)规划水平年度与目标 (14) 1. 规划水平年度 (14) 2. 规划的具体目标 (14) 四、项目区的布局与功能 (15) (一)项目功能分区及评价 (15) (二)项目区内各功能区的布局 (17) 五、项目区建设的主要内容、技术方案 (21) (一)项目区建设内容 (21) 1、有机蔬菜生产区 (21) 2、花果苗木种植园 (21) 3、畜禽养殖区 (22) 4、水产养殖区 (23) 5、农产品加工园 (23) 6、休闲观光旅游区 (24) (二)项目区生产的技术方案 (25) 1、有机蔬菜生产区 (25) 2、花果苗木种植园 (26) 3、畜禽养殖区 (26) 4、水库养殖技术 (27) (三)项目区建设方案的技术评价 (27) 1. 结构的合理性评价 (27) 2. 规模的合理性评价 (28)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一、休闲农业的概念、功能及意义 1、休闲农业的概念 休闲农业是指在农村范围内,利用农业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业设施、农耕文化、农家生活等旅游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和开发设计,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等多项需求的旅游经营活动。从广义的观点来看,休闲农业还包括休闲林业、休闲渔业、休闲牧业、休闲农家乐等。因此可以说,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以休闲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以城市游客为目标,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 2、休闲农业的特性 1)休闲农业是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游憩服务业三级产业相结合的农业企业。 2)休闲农业是体现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一体的农业经营方式。 3)休闲农业所提供的休闲产品、休闲活动和休闲服务,具有服务业商品的特性。 4)休闲农业具有强烈的季节性,一年四季不同,有旺、淡季之分,无法连续生产。 5)休闲农业具有市场性,其市场目标是城市,要优先为城市游客提供休闲服务。 6)休闲农业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性,可以为游客提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机会。 3、休闲农业的功能

1)经济功能。休闲农业可以为游客提供优质、绿色、生态、安全、健康的农产品,满足游客对休闲食品的需要。 2)游憩功能。休闲农业可以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娱乐、度假等各种活动的场所和服务。 3)社会功能。休闲农业可以促进城乡交流,增进农村社会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4)教育功能。休闲农业可以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文化、学习农业知识、参与农业生产活动、感受农业景观的户外教学场所。 5)环保功能。休闲农业可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自然景观生态,提升环境品质,并为游客进行现场的环保教育。 6)医疗功能。休闲农业区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新鲜的空气,宁静的空间,生生不息的动植物,遍地绿色的草木,以及随处的鸟语花香,是最适合调剂身心及养生保健的场所。 7)文化功能。休闲农业与农村民俗文化、生活文化和产业文化相结合,可以为游客提供各种农村文化活动,促进农村文化发展。 4、休闲农业的意义 1)休闲农业可以充分开发利用农村旅游资源,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拓宽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村旅游服务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较好的经济基础。 2)休闲农业可以促进城乡统筹,增加城乡之间互动。城里游客把现代化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信息辐射到农村,使农民不用外出就能接受现代化意识观念和生活习俗,提高农民素质。 3)休闲农业可以挖掘、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并且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农村文化,形成新的文明乡风。 4)休闲农业可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改善乡村环境卫生条件,为建设村容整洁的新农村创造了条件。

休闲观光农业规划方案4.doc

休闲观光农业规划方案4 生态农业发展实践由于市场推动和服务体系的规范化,有机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发展在生态农业中是最迅速的,其资料也相对较为丰富。因此,这里仍以有机农业为代表,对生态农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介绍。美国的有机农业生产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当时的有机农业还只是在零星的小块土地上进行试种摸索,而现在己经发展到有机农场的规模化生产。 至今,有机农业一直是美国农业各领域中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美国最大的农户组织是有机农产品促进协会,在册的有58个认证机构。据USDA经济研究局公布的资料显示,美国1995 年约有5000户获认证的有机产品农户,耕种面积达36.9万hm2; 1997年共有49个州采用有机农业生产方式,经过有机认证的土地面积达54万hm2,其中有机农作物和有机牧草及草场的面积分别占63.1%和36.9%;和小宗蔬菜类作物的有机种植面积达到了其种植总面积的1/3以上从有机畜牧业生产来看,有机肉类和家禽的生产要滞后于有机农作物的生产,经过有机认证的肉牛、猪和羊的数量分别下降了35%, 65%和42%,而经过有机认证的奶牛和蛋鸡数量却分别增长了3.69倍和10.23倍。有机奶牛生产主要集中在纽约、威斯康星和明尼苏达三个州,加利福尼亚、纽约和弗吉尼亚 州是有机家禽的主要产区欧洲各国有机农业迅速发展,有机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据有关机构研究结果表明,1986-1996年间欧洲有机农业种植面积己从12万hm2增至120万hm2,年平均增长率达25%以

上。1999年欧洲有机种植面积达297万hm2,比1998年增加46.2%,其中英国增长率高达41.7%、意大利增长率为34%。瑞典、芬兰、西班牙、葡萄牙、希腊、丹麦、比利时和法国,其有机农业种植面积增长率均在50-150%之间。2000年,欧洲主要国家有机 农业种植面积己达370万hm2,有机农场2000年己有近10万家。 据Kathleen Delate资料,20世纪末德国的有机农场占全部农场的2,意大利达到2,澳大利亚10%。以德国为首的欧洲联盟12国的部长们2001年5月签署了“哥本哈根宣言”,提出和呼吁制订一项促进有机农业发展的行动计划,德国部长Renate Kuenasl表示将在10 年之中使德国的有机农业达到农业总量 的1}5[156-158] o 据国际贸易中心 2002年2月调查,全世界有机管理用地己达到1700万hm2, 各大洲有机管理的面积分布大体是大洋洲44.2,欧洲24.8,拉丁美洲21.7,北美7. 7,亚洲0. 6,非洲0.4。面积最多的几个国家依次是澳大利亚770万hm2,阿根廷280万hm2,意大利100万hm2,美国90万hm2,巴西80万hm2,德国54万hm2, 英国52万hm2。有机农业用地占农业用地面积比例较高的国家有列支敦士登18},瑞士9},奥地利8.6,意大利6.8,芬兰6.7,丹麦6.2,瑞典5.2,捷克3.9 %,英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和瑞典有机农业种植面积扩展迅速, 上述4国的种植面积占1996年欧盟有机农业种植总面积的近3/4,欧盟北部国

互联网+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策略【论文】

互联网+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策略 摘要:休闲农业旅游是近年来备受欢迎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推动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应当朝着“互联网+”休闲农业旅游模式发展,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了解消费者实际需求,制定网络营销策略,建立品牌特色,还要大力培养旅游信息化人才。 关键词:“互联网+”;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策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行业朝着信息化、数字化方向发展。2015年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鼓励人民群众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创新创业,并给予政策支持。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可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帮助农民脱贫、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化。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应当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农村农业产业链全面升级[1]。 1“互联网+”对休闲农业旅游的影响 互联网技术自诞生以来,就得到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

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当中。在21世纪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当中,并且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思维方式等。1994年,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这20多年来,我国互联网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2015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互联网+”是在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由互联网形态演进、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简单的说就是“互联网+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在传统行业中的应用与融合,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全面到来,对于休闲农业旅游也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2]。 1.1影响了营销理念 在传统的休闲农业旅游中,由于宣传力度不够、营销手段简单、广告成本较高、受众群体不清晰等原因,休闲农业旅游发展不尽人意。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休闲农业

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策划书

1、项目背景介 绍 ......................................................................................................... .. (3) 1.1红树林的概 念 ......................................................................................................... (3) 1.2海口演丰东寨港红树 林 (3) 1.3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的休闲农 业 (4) 2、项目规划背景分 析 ......................................................................................................... (4) 2.1自然环 境 ......................................................................................................... .. (4) 2.2文化环 境 ......................................................................................................... .. (5)

2.3生态效 益 ......................................................................................................... .. (5) 2.4经济环 境 ......................................................................................................... .. (5) 2.5社会环 境 ......................................................................................................... .. (6) 3、项目定 位 ......................................................................................................... .. (6) 3.1顾客分 析 ......................................................................................................... .. (6) 3.1.1收 入: ..................................................................................................... .. (6)

中国园艺学会终身会员名单

中国园艺学会终身会员名单 陈俊愉北京林业大学 侯锋天津市农科院 束怀瑞山东农业大学 吴明珠新疆农科院园艺研究所方智远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朱德蔚中国农业科学院 任庆棉中国农业科学院 葛红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明军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黄三文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李锡香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连勇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刘富中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陈钰辉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刘凤之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从佩华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孙希生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程存刚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王文辉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曹玉芬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王昆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刘君璞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马跃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费砚良中科院北京植物研究所龙雅宜中科院北京植物研究所王彦昌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李振坚中国林科院林业所花王有年北京农学院 范双喜北京农学院 马焕普北京农学院 刘志民北京农学院 姚允聪北京农学院 秦岭北京农学院 沈曼北京农学院 沈红香北京农学院植科系 孔云北京农学院植科系 韩振海中国农业大学 义鸣放中国农业大学 高俊平中国农业大学 赵梁军中国农业大学 张振贤中国农业大学 杨文才中国农业大学 罗云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胡小松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生吉萍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申琳中国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张文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宋生印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陈清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 李晓林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 张宏彦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 鲁韧强北京林果研究所 赵景文北京市种子公司 王树忠北京农业技术推广站 胡东燕北京植物园 张冬林北京植物园(美国缅因大学)李丽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周绂湖北农科院果茶研究所 王晴芳湖北农科院果茶研究所 秦仲麒湖北农科院果茶研究所 邹礼平湖北孝感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何家涛湖北襄樊职业技术学院 王红章湖北襄樊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姜正旺湖北中科院武汉植物园 董社琴湖北省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林处发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朱运峰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周国林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朱树勋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张雪清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邓耀华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肖斯铨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代明顺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司升云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叶元英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谈太明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徐长城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司凤举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彭章概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刘义满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柯卫东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孔庆东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傅新发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黄家岭安徽皖西绿宇果树花卉研究中心黄振坤安徽皖西绿宇果树花卉研究中心金敬献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邹学校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周群初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新版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考研这个念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的难以抑制,可能真的和大多数情况一样,我并没有过脑子,只是内心的声音告诉我:我想这样做。 得知录取的消息后,真是万分感概,太多的话想要诉说。 但是这里我主要想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备考经验,考研这一路走来,收集考研信息着实不易,希望我的文字能给师弟师妹们一个小指引,不要走太多无用的路。其实在刚考完之后就想写一篇经验贴,不过由于种种事情就给耽搁下来了,一直到今天才有时间把自己考研的历程写下来。 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一个比较执着的人,不过有时候又有一些懒散,人嘛总是复杂的,对于考研的想法我其实从刚刚大一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在刚刚进入大三的时候就开始着手复习了,不过初期也只是了解一下具体的考研流程以及收集一些考研的资料,反正说到底就是没有特别着急,就我个人的感受来说考研备考并不需要特别长的时间,因为如果时间太长的话容易产生疲惫和心理上的变化反而不好。 下面会是我的一些具体经验介绍和干货整理,篇幅总体会比较长,只因,考研实在是一项大工程,真不是一两句话可描述完的。 所以希望大家耐心看完,并且会有所帮助。 文章结尾处附上我自己备考阶段整理的学习资料,大家可以自取。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硕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44)风景园林基础(853)园林植物学 参考书目为: 344风景园林基础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版)周维权,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外园林通史》张健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 《外国造园艺术》陈志华,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王向荣、林箐著,中国建工出版社,2002年; 《西方园林赏与析》陈宇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二版)刘滨谊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年。 《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李德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853 园林植物学 《园林树木学》,卓丽环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园林花卉学》,刘燕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花卉学》,包满珠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英语复习经验。 ⑴单词:英语的单词基础一定要打好,如果单词过不了关,那你其他可以看懂吗??单词可以用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就够了。也可以用app软件。但是这样就会导致玩手机(如果你自制力超强),单词的话到考前也不能停止的。我的单词并没有背好,导致英语后来只有60+,很难过… ⑵阅读:阅读分数很高,所以一定要注重,可以听木糖英语的名师讲解,或者木糖英语的课程,阅读最重要的是自己有了自己的方法,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做题方法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如果初次做题还没有什么思路,那就可以多看看真题里面的答案解析考研英语很难,和四六级是完全不同的!大家肯定都听说过,所以阅读暑假就可以开始做了,真题反复摸索,自己安排好时间。

中国休闲农业发展的背景、现状及对策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类创造出的财富也空前丰富,越来越多的人不必再为生计整日奔波而 拥有了大量的闲暇时间,休闲游憩也失去了往日贵族的光环,成为越来越多寻常百姓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城市休闲游憩体系中,休 闲农业近年来在中国大陆异军突起,以其独有的文化底蕴和自然、生态内涵,博得了越来越多城市游憩者的青睐。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经营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它是利用农业资源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经营活动及农耕文化,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和体验农业文明的一种农业经营活动。 为了缩小城乡差别,增加农民的收入,中央政府提出了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而休闲农业是新农村 建设中能够直接带动农民增收、促进社会发展的新兴产业。从功能上说,休闲农业是一项兼顾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于一体的多功 能产业,它不仅具有生产、经济功能,而且还具有旅游、教育、医疗和生态功能。它的发展有利于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优化农业结构,扩大劳动就业,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以农业带动旅游业,以旅游业促进农业,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顺应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的要求。休闲农业给传统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是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理想模式,也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追求深层 次提升,拓展自身外延和丰富自身内涵的必然产物。 一、中国休闲农业发展的时代背景 (一)休闲经济时代背景 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们在物质生活也就是“生理需求”基本满足的前提下,将追求“精神需求”的满足,而休闲经济的发展就是为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而诞生。二十世纪后期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世界经济不断融合,社会不断发展,这也就导致人类在整体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对精神需求的不断增加。在此前提下,休闲经济的发展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早在20年前,西方的未来学家就预见,当人类迈向21世纪门槛的时候,社会结构、生活结构和生存方式将发生重大的变革。令人惊叹的是,今天这些预见不但已成为现实,而且现实生活甚至比预测发展得还快。1999年第12期美国《时代》杂志有文章指出,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将使未来社会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变化。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将率先进入“休闲时代”,休闲将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美国权威人士预测,休闲、娱乐和旅游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大潮,并将席卷世界各地,休闲产业将在2015年主导劳务市场,并将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一半的份额,而新技术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将可让人们把生命中的50%的时间用于休闲。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虽然整体跨入“休闲时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必需看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自1995年起实行五天工作制,1999年10月起又实施春节、“五一”和“十一”三个长假日,实现了西方国家花了近100年的时间才达到的境界。目前,我国已有法定假日114天,这意味着我们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闲暇中度过。这表明,我国已具备融入国际休

观光休闲农业规划模式、设计规范及问题

目录 一、观光休闲农业规划有哪些主要模式 二、乡村旅游开发的主要模式 三、观光农业总体规划设计内容与休闲农业总体规划设计内容有何不同 四、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特色休闲农业,规划原则有哪些 五、休闲农业旅游小镇规划设计“大园小镇”的模式 六、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中存在哪些问题

一、观光休闲农业规划有哪些主要模式? 观光休闲农业主要有一下三大模式: 1、田园农业旅游模式 即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吸引物,开发农业游、林果游、花卉游、渔业游、牧业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在远景设计研究院归纳后的主要类型有: 1)田园农业游。以大田农业为重点,开发欣赏田园风光、观看农业生产活动、品尝和购置绿色食品、学习农业技术知识等旅游活动,以达到了解和体验农业的目的。 2)园林观光游。以果林和园林为重点,开发采摘、观景、赏花、踏青、购置果品等旅游活动,让游客观看绿色景观,亲近美好自然。 3)农业科技游。以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为重点,开发观看园区高新农业技术和品种、温室大棚内设施农业和生态农业,使游客增长现代农业知识。如北京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园。 4)务农体验游。通过参加农业生产活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让游客接触实际的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和特殊的乡土气息。 2、民俗风情旅游模式 即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主要类型有: 1)农耕文化游。利用农耕技艺、农耕用具、农耕节气、农产品加工活动等,开展农业文化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 ) 标签: 一、休闲农业地概念、功能及意义 、休闲农业地概念 休闲农业是指在农村范围内,利用农业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业设施、农耕文化、农家生活等旅游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和开发设计,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等多项需求地旅游经营活动.从广义地观点来看,休闲农业还包括休闲林业、休闲渔业、休闲牧业、休闲农家乐等.因此可以说,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以休闲为目地,以服务为手段,以城市游客为目标,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地新型产业. 、休闲农业地特性 )休闲农业是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游憩服务业三级产业相结合地农业企业. )休闲农业是体现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一体地农业经营方式. )休闲农业所提供地休闲产品、休闲活动和休闲服务,具有服务业商品地特性. )休闲农业具有强烈地季节性,一年四季不同,有旺、淡季之分,无法连续生产. )休闲农业具有市场性,其市场目标是城市,要优先为城市游客提供休闲服务. )休闲农业体现人与自然地和谐性,可以为游客提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地机会. 、休闲农业地功能 )经济功能.休闲农业可以为游客提供优质、绿色、生态、安全、健康地农产品,满足游客对休闲食品地需要. )游憩功能.休闲农业可以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娱乐、度假等各种活动地场所和服务. )社会功能.休闲农业可以促进城乡交流,增进农村社会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教育功能.休闲农业可以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文化、学习农业知识、参与农业生产活动、感受农业景观地户外教学场所. )环保功能.休闲农业可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自然景观生态,提升环境品质,并为游客进行现场地环保教育. )医疗功能.休闲农业区具有优美地自然环境,新鲜地空气,宁静地空间,生生不息地动植物,遍地绿色地草木,以及随处地鸟语花香,是最适合调剂身心及养生保健地场所. )文化功能.休闲农业与农村民俗文化、生活文化和产业文化相结合,可以为游客提供各种农村文化活动,促进农村文化发展. 、休闲农业地意义 )休闲农业可以充分开发利用农村旅游资源,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拓宽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村旅游服务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较好地经济基础. )休闲农业可以促进城乡统筹,增加城乡之间互动.城里游客把现代化城市地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信息辐射到农村,使农民不用外出就能接受现代化意识观念和生活习俗,提高农民素质. )休闲农业可以挖掘、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并且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农村文化,形成新地文明乡风. )休闲农业可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改善乡村环境卫生条件,为建设村容整洁地新农

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总体规划

省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5)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二章休闲观光农业资源评价与分析.............................................第三章主题形象和发展战略...................................................第四章现状整治和升级措施...................................................第五章客源市场与游客量预测.................................................第六章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第七章休闲观光农业产品开发模式 ..............................................第八章产业发展引导.......................................................第九章产业发展保障体系建设.................................................第十章管理运营规划.......................................................第十一章分期发展规划......................................................

休闲农业项目开发——用地策略研究.pdf

土地,是农业活动开展的根本,休闲农业也是如此。近年来,休闲农业迅速崛起,对农业增 值增效、农民创业增收、农村繁荣稳定、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而要发挥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等功能,就必须建设配套商业和服务设施,这就与我国实行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用地管制政策之间产生了矛盾。为解决这些矛盾,从2014年起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为使休闲农业建设少走弯路,我们开发建设者就必须了解休闲农业用 地有那些支持、有那些限制、以及该如何规避这些限制。 哪些地可作为休闲农业用地 1农民自有住宅、闲置宅基地 在休闲农业园区中常常存在一些村落,开发者的惯性思维常常是将这些破旧的房子拆 掉重建,而不是根据现有的基础进行改造和装修。殊不知这不仅破坏了乡村田野的原始风味, 而且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开发者进行酒店住宿土地审批难度和建设成本。《农业部等11部门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中明确规定支持农民发展农家 乐,闲置宅基地整理结余的建设用地可用于休闲农业,因此在进行休闲农业开发建设中要充 分利用农民自有住宅、闲置宅基地。 2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农村建设用地是指乡(镇)村建设用地,乡(镇)村建设用地是指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个人投资或集资,进行各项非农业建设所使用的土地。主要包括:乡(镇)村公益事业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以及农村居民住宅用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分为三大类:宅基地、公 益性公共设施用地和经营性用地。 3四荒地 “四荒地”是农村较丰富的土地资源,包括依法归我国农民集体使用的“四荒地”和 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四荒地”,具体为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未利用的土地,属 于现行经济环境中未得到充分、合理、有效利用的土地。“四荒”使用权承包、租赁或拍卖 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0年。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及《农业部等11部门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中鼓励利用“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 滩)发展休闲农业,对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利用“四荒地”发展休闲农 业,其建设用地指标给予倾斜。 4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指休闲农业项目建设确有必要占用耕地时先行在异地垦地, 数量和质量验收合格后,再用作建设用地。转换方式,具体政策通过制定相应的法规来规范。

休闲观光农业规划方案

生态农业发展实践由于市场推动和服务体系的规范化,有机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发展在生态农业中是最迅速的,其资料也相对较为丰富。因此,这里仍以有机农业为代表,对生态农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介绍。美国的有机农业生产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当时的有机农业还只是在零星的小块土地上进行试种摸索,而现在己经发展到有机农场的规模化生产。 至今,有机农业一直是美国农业各领域中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美国最大的农户组织是有机农产品促进协会,在册的有58个认证机构。据USDA经济研究局公布的资料显示,美国1995 年约有5000户获认证的有机产品农户,耕种面积达36.9万hm2; 1997年共有49个州采用有机农业生产方式,经过有机认证的土地面积达54万hm2,其中有机农作物和有机牧草及草场的面积分别占63.1%和36.9%; 2001年1月,全国己认证的有机农场达7800 个,有机认证土地面积己达97万hm2,比1997年增长78%以上。 可见,美国的有机农业目前仍呈良好的发展态势。美国有机农业所涉及的作物种类主要有水果、蔬菜以及其它一些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特种作物,其次才是普通大田作物。1997年,美国玉米、大豆和小麦的有机生产面积约占其种植总面积的0.1 % ^'0.2%,干豆类和番茄的有机生产面积约占其种植总面积的1%。苹果、葡萄、生菜和胡萝卜的有机生产面积约占其种植总面积的2%。 而药用植物和小宗蔬菜类作物的有机种植面积达到了其种植总面积的1/3以上从有机畜牧业生产来看,有机肉类和家禽的生产要滞后于有机农作物的生产,经过有机认证的肉牛、猪和羊的数量分别下降了35%, 65%和42%,而经过有机认证的奶牛和蛋鸡数量却分别增长了3.69倍和10.23倍。有机奶牛生产主要集中在纽约、威斯康星和明尼苏达三个州,加利福尼亚、纽约和弗吉尼亚

当前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普遍缺乏统一认识 当前,全国各地对休闲农业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叫法五花八门,完全没有融入到新农村建设的主旋律之中。休闲农业是我国借鉴国际的先进经验进行实践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但是由于各地政府和民众在认识上还比较肤浅,主管部门在开发中仅停留在观光、旅游方面,而忽视了立足之本“生态农业”,形成了本末倒置,未能形成可持续的发展。 二、政府缺乏资金扶持力度 应该说,发展休闲农业,不管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还是软件环境方面的专业服务人才引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例如搞好住宿设施、饮食设施、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等建设标准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进也同样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然而,各级政府对休闲农业的扶持资金和政策不到位,而经营者缺乏相应的融资渠道,使得休闲农业发展多为规模小、品牌单一、档次低,而高品位、高档次、多功能、知识型的较少,多数休闲农业区设施简陋、内容不够丰富,生态、文化内涵不高,社会影响力不大,知名度不高,缺乏吸引力,招商引资困难。因此,资金缺乏制约着休闲农业的发展。 三、缺乏立项前的调研 近年来,有些地方发展休闲农业有点急功冒进的作法,由于休闲农业在发展经济、增加当地收入方面的作用,一些地区的领导、经营者和农户完全不做市场调查,对于客源的类型、客源的分布、市场的规模、客人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完全不了解,看到别的地方休闲农业搞得很红火,就一厢情愿地利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 盲目发展休闲农业。其结果可想而知,游客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最终导致休闲农业区门可罗雀。所以,发展休闲农业应该尊重客观规律,应该说休闲农业是根基在于农业经营,它的特色是农业与旅游业二者的结合?然而,有些地方的休闲农业主 管机构或经营主体脱离本地的实际情况,大搞工程建设,休闲农业的人工化痕迹明显,我们可称之为人造休闲农业,违背了休闲农业的原生态特征,可谓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事实上,发展休闲农业应立足于本地的实际情况,发掘本地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 四、项目雷同,缺乏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