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开题报告书

?课题研究的背景(包括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概述、本题研究的具体问题、研究的目的与任务)

一、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状况

美国是较早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国家。自十九世纪初以来,美国地方学区利用“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进步教育运动”、“课程改革运动”等契机,一直非常强调学校参与课程开发的活动。20世纪末21世纪初,不仅中国,而且全世界都不约而同地开始重新审视和思考作为整体的人类社会以及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伦理目标、核心价值和价值观的教育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和法规的出台,更明确地说明了当前学校德育教育转型的迫切性。因此,开展该课题研究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种以学校为基础的课程开发模式。由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课程专家和社区人士广泛参与课程决策,其开发过程分为环境分析、课程目标设置、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五个阶段,五个阶段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所以它具有时效性强特点,能够充分关注并满足学校师生及社区的独特性及其发展需要。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

1、通过本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培养教育学生热爱家乡、勤劳勇敢、诚实守信、勤奋好学的人文素养与美德,使学生拥有爱心、孝心、善心的健康体魄;让每个孩子都学有所长,为他们今后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

2、转变教师的教学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通过亲自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3、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形成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4、以学校教育为核心,形成学校教育特色。

5、以综合实践活动模式开发课程,形成综合性学习的教育格局。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与事实依据

?课题研究的价值(创新点、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课题研究的预期结果与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与事实依据

(一)理论基础

1、动态课程理论:

国家课程开发存在固有的弊端,相对于广大的教育人口和地区差异而言,国家课程开发主体的代表性是非常狭窄的,或者说,它只能忽略差异性而寻求共同性与统一性。在社会生活日趋多元和变化发展日益迅速的当今时代,其局限性就越来越明显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的课程理论与课程开发实践应运而生。校本课程开发就是课程理论和课程开发实践不断发展、丰富、完善的过程。

2、《“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解读》中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论述:

要“改变课程管理过程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就意味着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了法律依据,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

3、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需要:

中央文件指出,要“加快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改进和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深入研究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并保证占有适当份量,努力构建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从这段话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构建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尽管中央文件所指的是整个中小学校的德育课程体系,但是以学校为本位的德育校本课程也应包含于其中。因此,积极构建德育校本课程,是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的必然结果。

(二)事实依据

1、作为基层学校,我们对校本课程的理解也是逐步进入状态的。新课程改革之前,我们教少触及“校本”一词,通过近四年的培训、学习、实践,我们感到最大的收获是让我们重新认识并思考什么是“校本”,认识到“校本课程”对教师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但是经过调查分析,我们感到当今的学校只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下功夫,真正利用开发后的教材教学的少之又少,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的教学任务重,没有精力完成校本课程。

第二、学校领导观念淡薄,一味追求课改潮流下的开发而忽略开发后的利用。

第三、教师不重视对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认为课程的开发是教育专家研究的领域,使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和创造能力逐渐衰退甚至丧失。

2、本课题还是在立足于我校教师实际的研究能力、学术背景情况下确立的:

1)我校有着高起点的科研经历。经过“十五”科研的课题研究,我校形成比较完备的科研工作管理与监督反馈机制,教师也形成了积极主动的科研意识和教强的研究能力,是本课题顺利展开的有效保障。

2)我校教师98%以上学历为专科以上学历。较高的学历层次和比较全面的综合文化素养保证了本课题研究对教师相关知识方面的要求。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现阶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题。本课题建设是针对我校德育工作所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的,记得陶行知先生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就是强调要“教书育人”;陶先生的这些论述,对我们今天如何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积极创新德育校本课程,有着相当大的现实指导作用。

本课题力求:(1)使教师在先进的课程开发思想指导下,开发出以德育实践为主体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同时使教师在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增强校本课程实施能力,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最终在全校教师共同努力下形成现代校本课程实施理念。(2)以学生需求为前提,紧贴学生发展实际,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突出品德与习惯的培养。以安全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礼仪教育等为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优秀道德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1、研究的创新点

在前阶段的课程改革中,许多学校对校本课程有了不同的认识,虽然建立了校本课程的管理机构,开发并设计了校本教材,但很少有学校结合实情,实实在在做好开发与利用工作。此项课题的创新与突破还在于:把德育与校本课程建设有机结合,以“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理念,结合“学习——灌输——渗透”陶行知先生的“真人”教育思想,研究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建立一种具有本校特色的,对学生道德成长发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开放性的德育课程体系,让德育回到学校生活中去,让德育渗透到学生生活中去,真正使德育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需要。

2、理论价值:

校本课程在我国的出现是我国课程管理体制改革深化的结果,具有重大的意义。本课题的研究能达到“教材开发”和“育人”的双丰收,大大丰富了德育教育的理论研究。

3、实践价值:

1、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个性化:即体现自己学校在德育方面的特色。

2、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开放性:德育校本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相沟通,与智育、体育、美育等各方面的教育相结合,并随着学生的发展变化而动态变化。

3、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参与性:充分体现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创造和自我教育意识。

4、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针对性:体现对学生道德发展影响的针对性。

三、预期研究成果

1、形成德育校本课程的教材;

2、研究报告;

?课题概念界定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课题研究进度安排与具体措施

一、本课题对“德育校本课程”的界定:

德育校本课程,通常是指学校在国家和上级有关教育部门规定开设的课程以外,根据本校的教育资源特点和学生道德发展的需要所建立的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体系。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是对小学的德育校本课程进行研究并有效地开发利用,研究德育校本课程正是试图从学校实际出发,建立一种具有学校特色的,对学生道德成长发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开放性的德育课程体系,使德育校本化、德育课程化。课题的研究就是从本校的问题入手,我校着力要解决的是:

1、校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所涉及的三个领域和四个方面,开发和利用学校特色教育、学校德育活动基地的课程资源,并研究出如何将德育与其它学科进行渗透和整合的途径、方法和接合点。

2、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教师素质的要求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加强“道德修养”、“自治自理”、“文化知识教育”、“艺术教育”、“劳动教育”、“健康教育”等多方面的开发,将提高教师的知识观、教学观、评价观。

3、校本课程设计模式的研究;

本课题将着力对小学校本课程的设置进行实践和研究,总结提炼适合于学校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课程模式,编出适合学生使用的校本教材。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项目拟采用调查研究法、个案法、文献分析法、经验总结法、教育实验法等科研方法相结合,根据学校实际来进行的行动研究。

四、具体措施

1、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同类课题的相关文献资料,把握其内涵和精神实质,了解国内外及本地区的先进经验,转变观念,提高科研水准。

2、方案编制与教材设计。从学校层面来说,主要是制定《校本课程规划方案》这种规划是校本课程开发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为它有这些好处:(1)体现课程是一种科学的探究过程,不是随意的想开什么课就开什么课;(2)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有助于协调与国家或地方课程的关系;(3)有利于集中培训教师的课程知识与能力;(4)有利于统一开发具体课程的教师的思想和认识;(5)便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审议。

3、认真组织研讨活动。研究期间每学期要组织课题组内交流、学科组内研讨、校级观摩等活动,使培训与开发有机结合,通过反复的实践、观摩、研讨、碰撞,提升开发能力。

4、建立校本课程开发评价制度。评价机制的建立是校本课程开发有效运行的保障。要做好学生学习方式的评价体系的构建和校本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体系的研究。

5、课程审议。由校长负责,健全组织网络。通过审议发现课程方案中的一些问题,把这些问题反馈给教师。

五、实施步骤及主要工作

本课题从2005年12月开始启动,研究周期初步定为3年,计划在2008年11月结束。具体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5年12月~2006年9月)

1、组织准备。由佳木斯市教科所确定项目研究的主要方向和目标,开展课题立项工作。

2、行为准备。学校结合实际情况,选定课题,填报有关研究资料并完成调查分析,制定实验方案,召开开题会等。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06年9月~2008年6月)

全面开展课题实验,各项子课题进行开发与利用阶段,要定期做好实验计划,积累材料,记录研究情况,

根据进展情况,对课题实施进行评估,并定期举行培训会。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8年6月~2008年11月)

对教材和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及时对教材的不当处进行修改。

?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与分工

?课题研究基础(研究条件、已有成果、文献资料)

一、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课题组组长:李秀兰

课题副组长:李旭东

课题组成员:杨曙红于华峰肖杰韩长城贾红梅朱珩王泽宇赵丽杰郝文涛王莹王乐丽王唯一张桂英苏云鹏杨会良任忠洋姜礼宾陈达宋强陈宁李林李平李刚孙静滕术梁雨波邱丽苗鸿宇韩敏刘金明朱栩闫宏庆于淋娜王明骁赵凯董学梅张秀英

二、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1、领导高度重视教育科研

省级骨干校长亲自任课题研究负责人,积极倡导“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理念,以身示范,严谨、严格地对待科研工作,并亲自制定实验方案,推进课题研究工作。

2、较强的研究队伍

课题组研究人员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其中市级科研先进个人3名、十三名是市、区级骨干教师,80%以上参加学校“十五”期间省、市级课题研究,是一支有素的骨干教科队伍。

3、规范的组织制度

学校建立了由校长直接挂帅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建立实施课题研究的管理制度,各个课题目标、任务和职责明确,分工协作、协调运转。

4、有力的资金保证

学校有计划安排足够的科研经费,投入课题研究工作,以保证课题研究活动顺利开展。

5、有专家的指导和引领

学校每年都要邀请专家、领导来校作科研专题讲座。

?开题时间、开题地点、参加人员与人数

?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论证的结论

开题时间:2006年9月29日

开题地点:五小电教室

参加人员:市科研所领导、各校科研领导、全体教职工(100多人)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书

学科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责人所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表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年月

一、基本情况

二、研究程序

说明

1、本表适用于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已立项的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2、此表格需在收到立项通知三个月内上交到省基础教研室课题管理办公室。

3、主要参与者不包括课题负责人。

“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为依据,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大胆实践,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开设好学校校本课程,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开发研究背景 1、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教育部提倡大力推进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构建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课程体系,提出农村中小学课程要为当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明确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而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就是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校本课程。作为课改实验区的学校,理应积极参与课改,使学校的课改工作迅速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2、学生现状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而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生长起来的独生子女,更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方面,长辈的溺爱,导致了他们的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或不懂行与周围的人交往。而那些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由于家长整日忙于谋生,四处奔波,放任孩子自由生长,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使之染上不良恶习,野蛮霸气,缺泛教养。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我国在引进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带进了一些自由散漫的消极思想,人们讲究个人自由,忽视了文明礼仪的教育问题,而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文明礼仪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因此,在学生中开展德育活动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3、我校校情的需要

我校地处环境复杂的城乡结合部——沙坨子。一方面,里面各类闲散、外来人员多,难免对学生的精神风貌起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我校生源相当部分学生来自当地农民子弟,他们家庭经济条件好而文化底蕴不足,又忙于生意上的事务无暇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正确引导,在学校,有的同学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学生在怀教师交往时缺乏良好的礼仪规范;在社会或家庭中,怎么尊者爱糼,怎么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么着装,怎么待客做客,怎么遵守社会公德,怎么讲文明,讲礼貌等等显得比较薄弱。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开设德育课程是我校校情的需要。 4、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心理学家调查表明:学生的第一需要是学会交往,其次才是学会学习,只有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进一步发展个性。再加上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小学阶段开设“德育”课程,使他们从小系统地受到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从而养成其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 5、我校育人目标的需要 我校首要的目标,就是要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己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师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更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较连续性、完整性的教育训练,也为了落实我校的育人目标,拓展更加广阔的教育空间,我们拟将“德育”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开场戏”,以此促进我校的为学思想更好的形成,更好地养成文明的校园风貌。 6、丰富的课程资源 我国早已颁布了《小学生守则》和《小学日常行为规范》。我校各班还制订有学生《文明公约》。去年我国公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一书。社会上服务性行业,如“宾馆酒店”……“市场超市”等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准则与礼仪规范。再加上我校图书馆的丰富的藏书以及宽带网、校园网的建成更方便人们网上资源的利

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总结

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总结 我校为了适应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要求,坚决贯彻县乡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精神,在学校的统筹安排下,并结合我校的校本、校情及教育教学资源,对我校的校本课程进行了调研、探索及开发。结合校本课程开发安排。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分别明确任务,下达目标,经过调查研究,查询资料、探索研究,深入开发,已初步取得成绩。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我校采用总——分——总的原则。即德育教研室对课程开发下达总体任务、总体目标、任务分解到老师手中,通过调查,研究,探索实践能力,老师整理上报、最后综合形成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内容。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我校又坚持实践性、地域性、综合性原则。在校本课程安排及培训会上,通过对老师宣讲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实施途径、评价标准等,让老师首先了解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即结合校情、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对学生有益于生活的一门课程,要真正服务于学生的生活;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老师仍然是组织者,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是这一任务的实施者,起主体作用,发动广大学生,调查了解、查询资料、收集、了解信息,开阔视野,一方面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有所收获;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培养了学生了解社会的意识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社会交际能力和收集信息能力;第三方面让学生知道社会调查,实践是获得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校本课程开

发过程中,我校充分发挥学校、老师、学生集体智慧,从学生到教师,并教师到学校,自下而上,并通过学生、老师的共同努力,通过调查、研究、探索、对比、综合终于完成了适合本校校本课程资料。 以学校历史文化为载体,通过调查了解、查询资料等手段,并结合学生学习的情况和能力水平,并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探索、研究开发校本课程《校园礼仪》、《法律讲堂》。 为了搞好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任务,学校坚持贯彻校本课程开发精神,高度重视此项任务,专门组织了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对教师进行了专门培训,让他们了解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实施步骤、目标任务、评价等,让他们从思想上先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意义,并能高度重视此项任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我校共分了以下几个阶段。 1、校本课程开发,了解、认识、研讨阶段。 通过校本课程培训,了解、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并且通过相互之间互相谈认识、谈看法,互相研讨,充分认识校本课程开发意义,提出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明确课程开发任务及近期、远期目标。 2、提出方案,下达任务,调查研究阶段。 学校组织老师召开了校本课程开发安排会议,提出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明确、分解校本课程开发任务、收集资料。 3、补充、完善、分析、综合阶段。

德育校本课程设计报告书

高家岭中心学校德育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一、开发背景: 1、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国家大计、教育为本,国家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国家教育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明确规定:“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成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2、整体规划有序落实 学校德育千头万绪,从课堂教学到校园活动,从校内教育到校外延伸,从学生引导到家庭、社会共育……内容、形式、方法等都十分丰富。每学年,上级部门有明确的推进重点,而学校在贯彻落实的同时,又必须根据校情、学情,从实际出发,才能取得实效。因而,学校德育须从目标、内容、实施等入手,进行整体规划,既有相对稳定,又有即时生成,确保德育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 3、课程引领提高实效 新课改实施以来,课程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以课程为引领,开发校本,推进德育,不失为统筹思考、扎实开展的有效策略。校本德育课程是以学生现实的环境和条件为背景,以学生现实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构建的课程,利用校本课程实施德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既有基础型课程中学科教学内容的拓展,又使既定拓展与即时拓展相结合,并延伸开展相应的探究活动。同时,在科目设计中涵盖了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层层深入,有效提升了德育效果。

4、强化意识提升师能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亦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强化了教师的课程意识,引导教师不仅关注实施操作,更能从课程构建的层面思考,不仅知道怎么做,更清楚地知道为什么做,怎样做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更能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培养,较为全面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因此,校本课程建设十分有利于督促教师不断学习、研究,建立课程意识,更新知识结构,改变教学方式,开发课程资源。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1)了解相关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以及良好的行为规范要求。 (2)知道少先队基础知识、队史等,了解相关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知道身为学生、小家人、小公民的责任。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1)能够以日常生活学习物品为载体,进行创造性思维。 (2)经历从收集资料、发现问题、尝试探究、初步解决问题到成果展示交流的过程,感悟学会思考、主动实践、体验反思。 (3)通过相互交流增强学生表达、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1)在各类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会尊重、懂得感恩、自律自育。 (2)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感受进步、成功的乐趣。 (3)在实践体验过程中初步形成求知创造的欲望,拥有团结协作、勇于攀登的精神。

小学德育系列校本教材

小学德育系列校本教材 目录 第一编------------------行为养成篇第二编------------------安全我知道第三编-----------------健康要做到

第一编 行为养成 (使用于本校一、二年级学龄初期儿童) 举止言行 身姿 站如松,挺胸膛。抬起头,看前方。坐如钟,腰杆硬。腿并拢,脚平放。行如风,步轻松。头不摇,身不晃。卧如弓,嘴合拢。向右躺,利健康。(一)站姿 头部摆正下巴收,挺胸收腹肩放松。 颈部脊椎要挺直,两个脚跟应并拢。 一根直线贯身体,身姿挺拔站如松。(二)坐姿 头正上身微前倾,后背挺直肩放松。 双手相握自然搁,两个膝盖要并拢。

坐满凳面显沉稳,身姿端正坐如钟。(三)行姿 目光平视正前方,昂首挺胸气势雄。脚尖向前双腿迈,双臂自然勤摆动。神态平和有节奏,步履轻捷行如风。 二、仪表 头发干净不蓬乱,不戴戒指与耳环。五官清洁无污垢,脸部干净笑灿烂。指甲缝里不见黑,整洁直到耳朵眼。衣服鞋袜穿齐整,注意场合服装换。(一)身体卫生 勤洗勤理勤修剪,飘逸闪亮长黑发。早晚打水不能忘,清洗眼耳鼻与牙。饭前便后要洗手,手指缝里莫忘刷。睡前热水把脚泡,通经舒络乐哈哈

(二)穿着 红领巾在胸前系,每天佩戴常换洗。 衣服方便又实用,不求名贵与华丽。 鞋袜合脚衣合身,袒胸露腹算无礼。 描眉涂唇还太早,佩戴首饰不可取 三交谈 交谈使用普通话,发音准确表达清。语调平稳又柔和,语气商量用中音。简洁清楚易听懂,态度坦率又诚恳。君子一言马难追,一诺千金言有信。言多必失要牢记,少说更须多倾听。(一)身体语言 眼睛手势和身体,都能传达无声语。 微笑面对谈话者,目光专注莫游移。 强调话语用手势,表示赞赏竖拇指。 牵手拥肩挽手臂,同学之间真亲密。(二)鞠躬礼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设计说明

校本课程开发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及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切实地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为落实国家课程改革纲要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我校将在切实科学执行国家课程的同时,研究、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构建我校新的课程体系。根据我校环境、文化等各种校本资源,考虑学生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为此,特制订本方案。 一、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背景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社会、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目的和背景具体表现为“四个需要”。 一是体现我校特色的需要。每一所学校都以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综合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校风和办学传统。校风是“此校与彼校之间自然存在的个性差异”,而办学传统是办学历程中所积淀的学校文化的结晶。中外名校成功经验表明,特色课程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如陶行知先生创建的晓庄学校几十年来一直以“教学做合一”作为校训。我校要实现“以激励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深化素质教育,造就‘做地球村主人’的现代中国人”的育人目标,成为富有特色、具有“实验性、示范性”的一流名校,除切实、科学地落实好国家课程外,还应

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精编WORD版

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陈湾学校德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需求分析 1、背景分析 德育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学校硬件建设、管理和教育教学等方面与兄弟学校有一定的差距。如何迅速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2、我校校情的需要 在学校,有的同学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在社会或家庭中,怎样尊老爱幼,怎样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样遵守社会公德,怎样讲文明、讲礼貌等等显得比较薄弱。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开设道德教育课程是我校校情的需要。 3、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心理学家调查表明:学生的第一需要是学会交往,其次才是学会学习,只有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进一步发展个性。再加上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小学阶段开设道德课程,使他们从小系统地受到基本道德规范的熏陶教育,从而养成其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 4、我校育人目标的需要

我们首要的目标,就是要教育学生做一个能时刻为他人着想的人。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师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更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较连续性、完整性的教育训练,也为了落实我校的育人目标,拓展更加广阔的教育空间,我们拟将“心中有他人,言行想他人”作为我校德育课程开发的“开场戏”,以此促进我校的为学思想更好的形成,更好地养成文明的校园风貌,促进校园文化的内涵发展。 二、总体目标 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德育课程,使学校形成办学特色。探索德育课程开发的程序,德育课程的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德育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以点带面、全面推动”的办学理念。这一办学理念中,前八个字是基础,这个“点”就是德育课程的开发。通过德育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从而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三、课程的内容 德育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将本地区、校内外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融入学科课程之中,通过改编、补充、拓展和新编等方式开发德育课程。乡土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三个方面。本地区的社会资源包括三大块,即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学校资源包括校园环境、教师特点、学生特长;家庭资源包括家长特长、家庭特点、家园环境等。这些内容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主题性的。教师既要根据自

德育校本课程计划

德育校本课程计划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的德育工作如何进一步增强实效、呈现新意?学校又如何结合自身的特色传统和文化资源落实德育工作,使学生健康发展?在我校“全纳教育”这一特色内涵发展目标的总领下,我们选择搭建一个校本德育课程的平台,将富有学校自身特色、常规的德育实践活动进行梳理、改造、开发,从课程设计的高度,整体规划学校的德育实践活动,为学生的道德发展提供更适切、充分、有效的辅导,整体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三月:文明礼仪教育 课程建议: 要在学雷锋活动月中行动起来,积极学习雷锋精神,开展各种学雷锋活动。全体同学严格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取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力争把礼貌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家长,把谦让带给他人。 课程目标: 1、通过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介绍雷锋的生平及真实故事,使学生知道雷锋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朋而激发学生自觉的向雷锋叔叔学习。 2、利用各种表现形式,使学生知道雷锋精神已在班集体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通过活动,希望更多的“小雷锋”出现在我们生活中。 课程实施: 1、将爱心献给社会。 (1)开展爱心连接你我他,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在校内外开展“文明举止”、“文明仪表”、“文明用语”等活动,引导学生与家长养成文明习惯,共建文明家庭。 2、将爱心献给学校。 (1)通过开展给老师一封信、老师我和你说、今天我当小老师等活动,尊敬师长活动。 (2)在学校开展实践活动如:捡垃圾,做好班级及学校卫生区。激发学生爱校情感,培养学生尊师、爱校、守纪的道德品质。 3、将爱心献给妈妈 以“三八妇女节”为契机,为妈妈写一封信、做一张贺卡或干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美德在我心中白坡小学德育校本课程纲要

《美德在我心中》德育校本课程纲要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工程。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是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搞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应努力更新观念,积极创新内容、形式和手段,充分发挥各种校园活动的作用。在道德体验活动中,一方面应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感悟,在感悟中不断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提升自我;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把多元的教育意图巧妙地融入其中。 一、课程目标 1、注重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在活动中“形成”德育。为学生提供可以发展自我、表达自我的舞台; 2、落实各项常规教育,在自我管理中提高学生的能力。丰富少先队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习得。 3、在课堂中引入活动课程意识与思想,力求突出教学空间的开放性,同时实施弹性课程制和选用丰富的校本课程,为孩子们的自主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4、成立各种活动小组,为学生搭建展现他们风采的舞台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验教育,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高尚人格的发展。 5、加强育人队伍建设,促进德育工作科学有效地开展。优

化组织管理,进一步凸显校园特色。 6、挖掘在教育教学中蕴藏着的德育资源“宝藏”,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网络,形成德育工作“新的生长点”。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1)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2)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养正确的理想和信念。(3)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文明、勤学、卫生、守纪、锻炼、创新意识等习惯,以“爱心”为核心,以小见大,从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开始,胸怀祖国,逐步提升为爱人民、爱祖国。使学校、家庭、社会明确,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使学校、家庭、社区都树立“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思想。 三、课程实施网络 1、家校联系网络。如学校家长管理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校互访、家校联系卡包括电话、网络联系等。 2、学校内部网络。学校完善德育的三条主线。即以“校长

德育课程设置方案

王伙小学德育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一、开发背景: 1、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国家大计、教育为本,国家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国家教育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明确规定:“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成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2、整体规划有序落实 学校德育千头万绪,从课堂教学到校园活动,从校内教育到校外延伸,从学生引导到家庭、社会共育……内容、形式、方法等都十分丰富。每学年,上级部门有明确的推进重点,而学校在贯彻落实的同时,又必须根据校情、学情,从实际出发,才能取得实效。因而,学校德育须从目标、内容、实施等入手,进行整体规划,既有相对稳定,又有即时生成,确保德育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 3、课程引领提高实效 二期课改实施以来,课程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以课程为引领,开发校本,推进德育,不失为统筹思考、扎实开展的有效策略。校本德育课程是以学生现实的环境和条件为背景,以学生现实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构建的课程,利用校本课程实施德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既有基础型课程中学科教学内容的拓展,又使既定拓展与即时拓展相结合,并延伸开展相应的探究活动。同时,在科目设计中涵盖了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层层深入,有效提升德育效果。 4、强化意识提升师能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亦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强化了教师的课程意识,引导教师不仅关注实施操作,更能从课程构建的层面思考,不仅知道怎么做,更清楚地知道为什么做,怎样做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更能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培养,较为全面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因此,校本课程建设十分有利于督促教师不断学习、研究,建立课程意识,更新知识结构,改变教学方式,开发课程资源。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陈湾学校德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需求分析 1、背景分析 德育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学校硬件建设、管理和教育教学等方面与兄弟学校有一定的差距。如何迅速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2、我校校情的需要 在学校,有的同学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在社会或家庭中,怎样尊老爱幼,怎样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样遵守社会公德,怎样讲文明、讲礼貌等等显得比较薄弱。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开设道德教育课程是我校校情的需要。 3、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心理学家调查表明:学生的第一需要是学会交往,其次才是学会学习,只有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进一步发展个性。再加上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小学阶段开设道德课程,使他们从小系统地受到基本道德规范的熏陶教育,从而养成其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 4、我校育人目标的需要 我们首要的目标,就是要教育学生做一个能时刻为他人着想的人。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师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更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较连续性、完整性的教育训练,也为了落实我校的育人目标,拓展更加广阔的教育空间,我们拟将“心中有他人,言行想他人”作为我校德育课程开发的“开场戏”,以此促进我校的为学思想更好的形成,更好地养成文明的校园风貌,促进校园文化的内涵发展。 二、总体目标 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德育课程,使学校形成办学特色。探索德育课程开发的程序,德育课程的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体现“一切为了学

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陈路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工作,探索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实现学校、社会、家庭的协同教育。做到认识全面,分工合作,密切配合;达成目标一致,功能互补,方法灵活的教育合力,努力争取最佳的教育效果。 一、课程目标 1、注重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在活动中“形成”德育。为学生提供可以发展自我、表达自我的舞台; 2、落实各项常规教育,在自我管理中提高学生的能力。丰富少先队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习得。 3、在课堂中引入活动课程意识与思想,力求突出教学空间的开放性,同时实施弹性课程制和选用丰富的校本课程,为孩子们的自主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4、成立各种活动小组,为学生搭建展现他们风采的舞台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验教育,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高尚人格的发展。 5、加强育人队伍建设,促进德育工作科学有效地开展。优化组织管理,进一步凸显校园特色。 6、挖掘在教育教学中蕴藏着的德育资源“宝藏”,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网络。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 (1)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2)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养正确的理想和信念。 (3)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文明、勤学、卫生、守纪、锻炼、创新意识等习惯,以“爱心”为核心,以小见大,从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开始,胸怀祖国,逐步提升为爱人民、爱祖国。使学校、家庭、社会明确,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使学校、家庭、都树立“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思想。 三、课程实施网络 1、社会网络。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建单位德育基地、校外辅导员等。 2、家校联系网络。如学校家长管理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校互访、家校联系卡包括电话、网络联系等。 3、学校内部网络。学校完善德育的三条主线。即以“教导处——备课组——学科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渠道主线,把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活动之中;以“校委会——大队部——班主任“为主体的常规教育主线。 四、本学期具体德育课程安排 总体思路: 分段构建,根据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和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确立年级

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16-2017学年背崩乡中心小学第一学期 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从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分层次确定德育工作的目标和内容。在保证对学生进行基本思想政治观点、基本道德、基础文明行为教育、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基础上,努力构建具有背 崩乡小学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力求在德育校本课程认识上有所突破,在德育工作实践上有所创新,在德育工作实效上有所提高,全 面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序列化、系列化、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二、德育校本课程总体目标 1、学校德育校本课程实施目标:德育教育序列化、系列化、专业化、科学化、最优化。 1)德育体系序列化:探索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德育工作的序列化体系。 2)德育工作系列化:力求把学校德育工作具体分解到学段、年级, 具体到学期与月,根据主题安排活动,形成系列,使学生在具体的 活动中受到教育。 3)德育队伍专业化:在探索实践中增强教师把握德育契机的敏锐性,为教师开展班级德育工作积累经验,提升班级组教师的合作分工意识。 4)德育评价科学化: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的“双线”评价机制,即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教师德育工作评价,把教师德育工作评价结果 纳入教师工作考核。 5)德育效果最优化: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牢固树立“知荣明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有效控制学生的违纪 违法行为。 2、德育校本课程育人目标: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 审美、学会生活。将学生培养成具备以下素质的青少年:

1)、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 正确的政治方向。 2)、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远大的理想抱负 和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志向。 3)、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行为习惯文明,团结友爱,孝亲 敬老,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维方法。4)、具有现代公民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竞争意识;有创新 精神和团结协作的观念;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5)、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有强烈的进取心和责任感。 6)、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初步了解党的基本知识,为将来成为坚定 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 三、德育校本课程的理念: 1、坚持德育为首理念: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确保德育在学校 工作中的首要位置。坚持德育为首、成才先成人。 2、坚持全员管理理念: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有全员管理观念。 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格局,形成人人育人、处处育人、事事育人的合力,特别要加强德、智、体、美、劳的整合互动。 3、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学生是德育主体的 观念,帮助学生确立自主发展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4、坚持内化提高理念:德育工作应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其最高境界是学生心灵的内化。这一过程首先是严格制度管理,其 次是在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亲身的学习、实践、体验,并经过多 次反复,逐步内化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德育校本课程类型: 1、学习课程:专题讲座,班团会,理论学习等; 2、环境课程:校园、班级环境布置,校园、班级文化建设; 3、活动课程:如艺术节、体育节、主题活动、升旗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重大节日庆祝活动等; 4、社会实践:社会考察与调查,军训等。

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德育校本课程实施 方案 1

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一:“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为依据,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大胆实践,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开设好学校校本课程,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开发研究背景 1、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教育部提倡大力推进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构建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课程体系,提出农村中小学课程要为当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明确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而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就是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校本课程。作为课改实验区的学校,理应积极参与课改,使学校的课改工作迅速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2、学生现状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而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生长起来的独生子女,更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方面,长辈的溺爱,导致了她们的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或不懂行与周围的人交往。而那些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由于家长整日忙于谋生,四处奔波,放任孩子自由生长,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使之染上不良恶习,野蛮霸气,缺泛教养。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中国在引进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带进了一些自由散漫的消极思想,人们讲究个人自由,忽视了文明礼仪的教育问题,而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文明礼仪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因此,在学生中开展德育活动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3、我校校情的需要 我校地处环境复杂的城乡结合部——沙坨子。一方面,里面各类闲散、外来人员多,难免对学生的精神风貌起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我校生源相当部分学生来自当地农民子弟,她们家庭经济条件好而文化底蕴不足,又忙于生意上的事务无暇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正确引导,在学校,有的同学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学生在怀教师交往时缺乏良好的礼仪规范;在社会或家庭中,怎么尊者爱糼,怎么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么着装,怎么待客做客,怎么遵守社会公德,怎么

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林场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在青少年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中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 二、校本课程实施的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学校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是少年儿童教育的主阵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任,理应抓住爱国主义的根基"孝"为传统美德教育的切入口,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努力培养一大批具有"孝心"、"爱心"、"责任心"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品德高尚之人。 2、教师发展目标 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校本课程实施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长。 3、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校本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4、科学性原则 深入系统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解决实验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检查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边实验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四、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参与其中。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坚持资源校本化。 3、认真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 方向性与探究性。 4、构建以人为本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和谐团队,结合校本研修的管理 模式,实施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五、校本课程开设计划: 1、发掘学校特色项目资源,发挥特色在创建过程中的优势,形成校 本课程的新的亮点。 2、各学科在确定的年级中实施,要与日常教学相结合,注重学生日 常生活中做人、安全、法制、交通、习惯的养成等方面的教育为契机,进行合理开发与研究。 3、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使之成为学校开展生活教 育的重要载体。 4、以学生和谐发展为出发点,明确校本课程的目标定位,完善课程 体系,落实好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小学德育系列校本课程教材

小学德育系列校本教材 ZHAIZIXIAOXUEDEYUXILIEXIAOBENJIAOCAI 小学校本教材开发办公室校本教材编委会成员名单 主编: 副主编: 题材选择与供应: 审稿: 校对: 1 2

目录 第一编------------------行为养成篇第二编------------------安全我知道第三编------------------健康要做到 第一编行为养成 (使用于本校一、二年级学龄初期儿童) 一、举止言行 身姿 站如松,挺胸膛。抬起头,看前方。坐如钟,腰杆硬。腿并拢,脚平放。行如风,步轻松。头不摇,身不晃。卧如弓,嘴合拢。向右躺,利健康。 (一)站姿 头部摆正下巴收,挺胸收腹肩放松。 颈部脊椎要挺直,两个脚跟应并拢。 一根直线贯身体,身姿挺拔站如松。 (二)坐姿 头正上身微前倾,后背挺直肩放松。 双手相握自然搁,两个膝盖要并拢。 坐满凳面显沉稳,身姿端正坐如钟。 (三)行姿 目光平视正前方,昂首挺胸气势雄。 脚尖向前双腿迈,双臂自然勤摆动。 3 4

神态平和有节奏,步履轻捷行如风。 二、仪表 头发干净不蓬乱,不戴戒指与耳环。 五官清洁无污垢,脸部干净笑灿烂。 指甲缝里不见黑,整洁直到耳朵眼。 衣服鞋袜穿齐整,注意场合服装换。 (一)身体卫生 勤洗勤理勤修剪,飘逸闪亮长黑发。 早晚打水不能忘,清洗眼耳鼻与牙。 饭前便后要洗手,手指缝里莫忘刷。 睡前热水把脚泡,通经舒络乐哈哈 (二)穿着 红领巾在胸前系,每天佩戴常换洗。 衣服方便又实用,不求名贵与华丽。 鞋袜合脚衣合身,袒胸露腹算无礼。 描眉涂唇还太早,佩戴首饰不可取 三、交谈 交谈使用普通话,发音准确表达清。语调平稳又柔和,语气商量用中音。简洁清楚易听懂,态度坦率又诚恳。(一)身体语言 眼睛手势和身体,都能传达无声语。 微笑面对谈话者,目光专注莫游移。 强调话语用手势,表示赞赏竖拇指。 牵手拥肩挽手臂,同学之间真亲密。(二)鞠躬礼 脱帽摘巾准备好,端正姿式先站立。 两腿并拢眼平视,弯腰之前要吸气。 上身前倾腰弯曲,双臂往下垂体侧。 态度共谨又谦逊,庄重施行要鞠躬。(三)其它礼节 检阅仪式升国旗,参加者行注目礼。 公共场合表敬意,面带微笑点头礼。 迎接欢送听讲演,热烈真诚鼓掌礼。 拜见师长进房间,表示尊敬脱帽礼。 外宾来访机场迎,友好亲切拥抱礼。 行为养成名言警句 (适合三、四、五、六年级使用) 5 6

学校德育校本课程

第1课 新学期,新气象 新学期,新气象意味着什么? 新学期标志着松散、高度自我的暑假生活的结束。忙碌、规范、自律的新学年开始啦! 新气象、新起点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 我们相信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新年级、新起点中赢得最后的胜利,为我们的人生续写新的篇章。 问题1:目标在你眼中是怎么样的? 每个人对目标的定义都不一样!但是如果你想成功,就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百无聊赖地坐在桌前,对着那一摞摞厚重的教科书、参考书、习题册呆望了一会儿,从中捡出一本,乱翻了几页,从中挑出一道题,结果半个小时也没能做出结果,然后只有没好气地把它再丢回书堆中去,再捡起一本……在这简单的重复劳动中,时间匆匆而过。 这样的经历,你是否有过?这是心理空虚和急躁的表现:一方面想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另一方面,又常常举棋不定,不知从何下手,往往由于一些小难题而自暴自弃。 问题2:面对这种困境,我们该采取怎样的办法? 计划是实现目标的前提,没有计划,目标就成了水上浮萍,没有根基。做事没有计划,

结果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就是“盲人摸象”一样,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生活对于没有计划的人来说,就是“走一步看一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问题3:阅读下面一段话,思考一下成功还需要什么? 春天,花开了,树绿了。秋天,花凋了,树叶黄了。同学们,花凋了有再开的机会,树叶黄了有再绿的时候,而人生的春天只有一次,岁月不回头。你们千万要珍惜人生的大好青春年华,即使你拥有它,那也是短暂的外在的美丽,真正永恒的是活在我们心头的信念——求知的精神,健康的体魄,对他人的真诚。同学们,让我们向自我完善而努力。 思考:怎样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回 味无 穷 ? 自己把自己说服,是一种理智的胜利。 ? 自己被自己感动,是一种心灵的升华。 ? 自己把自己征服,是一种人生的成熟。

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陈湾学校德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需求分析 1、背景分析 德育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学校硬件建设、管理和教育教学等方面与兄弟学校有一定的差距。如何迅速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2、我校校情的需要 在学校,有的同学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在社会或家庭中,怎样尊老爱幼,怎样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样遵守社会公德,怎样讲文明、讲礼貌等等显得比较薄弱。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开设道德教育课程是我校校情的需要。 3、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心理学家调查表明:学生的第一需要是学会交往,其次才是学会学习,只有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进一步发展个性。再加上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小学阶段开设道德课程,使他们从小系统地受到基本道德规范的熏陶教育,从而养成其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 4、我校育人目标的需要 我们首要的目标,就是要教育学生做一个能时刻为他人着想的人。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师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更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较连续性、完整性的教育训练,也为了落实我校的育人目标,拓展更加广阔的教育空间,我们拟将“心中有他人,言行想他人”作为我校德育课程开发的“开场戏”,以此促进我校的为学思想更好的形成,更好地养成文明的校园风貌,促进校园文化的内涵发展。 二、总体目标

校本德育课程

禾丰镇初级中学德育校本课程纲要 一、德育校本课程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中学德育大纲》、素质教育等有关要求为依据,全面落实课程标准。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从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分层次确定德育工作的目标和内容。在保证对学生进行基本思想政治观点、基本道德、基础文明行为教育、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基础上,努力构建具有初中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力求在德育校本课程认识上有所突破,在德育工作实践上有所创新,在德育工作实效上有所提高,全面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系列化、人本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为我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德育校本课程总体目标 学校德育工作紧紧围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主线,制订如下目标: 1、德育校本课程管理目标:系列化、人本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1)德育工作系列化。力求把学校德育工作具体分解到年级,具体到学期与月,每月根据主题安排活动,形成系列,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受到教育。 (2)德育管理人本化。逐步建立以学生成长导师制为基本模式的亲情化、互动式、人本化的校园人际关系。继续使用好《学生成长记录》。《学生成长记录》使用合格率达100%。 (3)德育队伍专业化。使年轻班主任教师100%的接受学校及上级有关部门培训,积极争取德育专职人员和思想政治课教师参加上级举办的专业培训;力争配备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师;通过培训在全校培养一批德育工作带头人。 (4)德育评价科学化。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的“双线”评价机制,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教师德育工作评价,把教师德育工作评价结果纳入教师工作考核。 (5)德育资源最优化。利用好校内德育阵地(一报、一主、一室、板报宣传栏、校园文化长廊等),充分发挥其主阵地作用;积极开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发挥德育基地的互补作用。 (6)德育效果最优化。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牢固树立“知荣明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使学生的思想品德评定合格率在98%以上,有效控制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 2、德育校本课程育人目标: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审美。 将学生培养成具备以下素质的青少年: (1)、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 (2)、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和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志向。 (3)、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行为习惯文明,团结友爱,孝亲敬老,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