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原则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原则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原则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原则常见不良反应处置原则

一般反应发生率

异常反应发生率

过敏性休克

?临床表现

–皮肤症状:以皮肤症状开始,皮肤潮红,出汗、红斑,<24小时

–呼吸道症状:口腔、舌、咽或喉水肿

–心血管系统症状:低血压

–胃肠道症状:少见

–神经系统症状:焦虑、抽搐、认识丧失等

?本病起病、表现和进程不一

?各系统症状和体征既可单独存在也可联合出现。

?呈双向性表现形式,即发作-缓解-再发作

?治疗原则

–迅速处理

–维持呼吸道通畅和保持有效血液循环

?肾上腺素使用

–肾上腺素1:1000(0.01mg/kg),0.01 ml/kg~0.3mg/kg,肌肉注射,如有需要可每15分钟重复一次。

?不伴过敏性休克的过敏反应(anaphylaxis without anaphylactic shock)诊断:临床症状除休克外,常见下列一项或多项表现:

皮肤:潮红、瘙痒、荨麻疹、血管性水肿

呼吸系统:呼吸困难、哮鸣、咽喉水肿、声音嘶哑、鼻眼症状如鼻塞、流涕、喷嚏、发痒和结膜充血、流泪;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泻、腹痛

神经系统:头晕、头痛、抽搐、意识丧失

处理:(1)轻症口服抗组胺药即可;(2)重症给予1:1000肾上腺素;(3)出现以下情况尚应给予特殊处理;伴支气管痉挛应吸入或口服支气管扩张剂,喉水肿者立喷入或雾化吸入1:1 000肾上腺素,并可考虑皮质激素治疗;(4)抽搐者尽快用药物止惊;病情好转立转院进一步处理,或至少留观12小时,以防晚期过敏反应的出现。

晕厥

临床表现

一般在免疫接种后24小时内发生。

多见于年轻体弱的女性,或学龄儿童,婴幼儿少见。

常在接种时或接种后不长时间内,甚至在准备接种时发生。其特点是发病突然,持续时间短,恢复完全。

晕厥易误诊为过敏性休克

晕厥与过敏性休克

癔症和群发性癔症

癔症主要临床表现

群发性癔症

?在他人的语言,动作和表情的启发下,或看到某种事物“触景生情”,并可相互影响,诱发症状。

?绝大多数病人症状持续时间较短。一般运动障碍5-20分钟,精神、感觉障碍10-30分钟。植物神经系统紊乱可达1小时或更长。

?反复发作:患者症状可反复发作,发作次数2-10次不等。

?女性、年长儿居多,发病者均属同一区域,处同一环境,同一年龄组在同一时间发作,受同一种精神刺激引起。

?预后良好。

群发性癔症防治对策及措施

?宣传教育,预防为主

?排除干扰,疏散病人

?避免医疗行为的刺激

?疏导为主,暗示治疗

?仔细观察,处理适度

严重局部反应

(一)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临床表现

?注射局部感染后,化脓性细菌移行引起淋巴管炎?以注射一侧的肢体最为多见,红线条

?单独、多处

?注射一侧的腋下淋巴结和颈淋巴结为多见

?治疗

?药物

?理疗

?穿刺抽脓

?切开引流

(二)蜂窝织炎

?临床表现

?局部感染扩散引起?注射侧的上肢或颈部蜂窝组织炎症,边缘

不甚明显?全身症状?治疗

?药物治疗?理疗

?穿刺抽脓

?切开引流

全身性化脓感染

毒血症

脓毒血症

?治疗原则

血及感染局部分泌物培养

早期、足量抗生素

对症处理

调整机体应激性

早期彻底处理局部感染病灶

注射部位脓肿

(一)无菌性脓肿

?临床表现

注射局部先有较大红晕,2~3周时出现硬结、肿胀、疼痛

炎症表现并不剧烈

破溃排脓

?治疗

干热敷

未破溃抽脓

切开排脓

抗生素

(二)细菌性脓肿

?临床表现

浅部脓肿,脓肿浸润

深部脓肿

肿块、水肿

全身症状

?治疗

禁止热敷

抽脓

破溃排脓

抗生素

热性惊厥

?临床表现

先发热,后惊厥,38℃以上,体温骤升

发作突然,时间短暂

发生1次,持续数分钟

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

?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

止痉

退热

癫痫

?临床表现

接种后15天内发生

一次以上反复发作

发作表现各样

?治疗(专科治疗)

抗癫痫药物

脑病

?临床表现

接种后15天内发生

意识障碍,抽搐

①癫痫样发作

②持续≥1天的意识水平严重改变

③持续≥1天的行为改变。

?治疗

降低颅内压

脑炎和脑膜炎

?临床表现

疫苗后15天内发生

急性发病

脑脊液以淋巴细胞为主

?治疗

抗病毒治疗

对症治疗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临床表现

–任何年龄

–潜伏期一般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