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方文化4

云南地方文化4
云南地方文化4

1

正确答案:抚仙湖

22分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云南设置郡县,开了一条从四川宜宾至云南曲靖附近的通道,称为

1

正确答案:五尺道

32分

印染工艺是云南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文山苗族

在传统染色工艺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古代染色工艺文化的活化石。

1

正确答案:扎染

2

正确答案:蜡染

42分

具有

1

正确答案:建水朱家花园

52分

摩梭人婚俗“男不娶女不嫁”,夜晚男方到女方家走访、住宿,次晨回到自己家中。因为是由男

1

62分

其男女尤其是男子,都喜欢在身上尤其是手臂上纹身,其图案多为龙、蛇之类,不仅过去流行,至今仍然流行。

1

正确答案:傣族

72分

1942年春,日军入侵缅甸后,滇缅公路被切断,中国面临腹背受敌的危险。为化解这个局面,

根据中美英三国盟军决定,

征军,十万大军迅速从云南边境进入缅甸。

1

正确答案:第五军

2

正确答案:第六军

2

正确答案:第六十六军

82分

中国著名大众哲学家,曾经为毛泽东的哲学顾问的云南腾冲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作者是生于昆明、祖籍

1

正确答案:艾思奇

2

正确答案:孙髯翁

3

4

正确答案:聂耳

92分

云南省拥有的6

1

正确答案:建水

2

正确答案:巍山

3

正确答案:会泽

102分

1

正确答案:东巴教

2

正确答案:本主教

3

正确答案:毕摩教

二、问答题共4题,40分

110分

云南的旅游片区是如何划分的?各有何特色?

?

参考答案:答:根据地理位置的邻近性和旅游资源的相似

及互补性,可将云南划分为六大旅游片区:

(1)滇中“大昆明国际旅游区”:以高原湖

泊、名胜古迹、人造景观为代表;

(2)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以雪

山峡谷、高山动植物、民族风情、宗教文化为

特色;

(3)滇西南“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区”:

以热带雨林、边境风情、风景河段为代表;

(4)滇西“火山热海边境旅游区”:以“立

体气候”生态景观、火山热海、翡翠玉石购物

品等为代表;

(5)滇东南“喀斯特山水文化旅游区”:

以喀斯特景观、区域边地文化为代表;

(6)滇东北“红土高原旅游区”:以瀑布群、

大江源头、朱提文化为代表。

210分

南诏大理国文化有哪些特点?

?

参考答案:南诏大理国是唐宋时期中国西南地区产生重大影响

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是全面发展的文明社会,其

文化呈现出开放多元、兼容和谐的特征,分析其文

化地理学方面的原因,即探寻文化与地理环境间的

关联、多元文化交融的互动关系,阐明了由于受到

时间、空间的限制和影响,使客观自然地理环境因

素和主观人文环境因素(即主观价值取向和文化认

同)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形成了始终以中原华夏文

化为内核、多民族开放多元、和谐发展的民族文化

特色。云南属于多山的高原地形,期间分布着盆地、河谷、丘陵、高山,有坝子、有河谷、有高地,类型多样,气候和土壤也呈多样性,导致了不同资源利用方式的多种民族种群的不同的生存和发展状况。云南各民族源流复杂,经历了不断迁徙、融合、分流的演变过程,在地理分布上形成了各民族交错居住的形势,这样必然会带动文化冲突、融合及创新,通过相互间思想文化的同化和意识形态的渗透产生文化的变迁,整合了个民族间的各种利益关系,逐渐形成了共同认可和信仰的思想意识形态和文化

背景。2.主观人文环境因素分析,即多民族共同价值取向和文化认同的形成交通的发达、民族的迁徙、文化的碰撞,出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与寻求社会稳定进步的主观意愿以及多民族聚居的客观历史现实和团结和谐的主观思想要求,面对新知带来的文化震撼,人们为了现实的需要,善于把传统和历史看成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试图淡化旧的历史约束,越过传统的文化边界,融入新的知识和经验中。宗教和儒家思想及其价值体系的形成,应该是人类文明成熟的标志。在各种文化之间的冲击、交流和碰撞之中形成的宗教和并非宗教的“儒教”却影响着成千上万人的生活、行为、伦理、道德,并经种种磨难而仍能长存于世,……原因就在于他们是文化杂交中形成的,是留存于心的伦理道德体系。宗教信仰方面的共同性,可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促进相互间的尊重和容纳度。儒家文化作为中原文化的核心,对南诏大理国从思想领域、伦理道德规范到具体的治国之道的影响都是十分深刻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汉文化对南诏与唐之间的政治关系起到了极强的调和、整饬作用,在政治矛盾表象下代表先进文化的汉文化,始终成为维系西南与内地、少数民族与汉民族融合与统一的内在动力”可南诏大理国时期,吸收了内地儒学文化的基本要义,并以自身发展的需要进行整合,成为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思想武器。“释

儒”群体的出现,是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盛行、与本土文化融合的结果。“释儒”群体的出现是具有新的民族特征的

文化现象,既有多元文化的契合又保持了本土文化的个性特色,具有明显的民族性与地域性。他们是通晓佛教义理又深谙儒家学说的知识分子阶层,文化修养极高。他们的出现加速了佛教密宗的地方化进程,成了宗教的布道者、文化的使者,并广泛参与到统治阶层对国家民众的统辖之中,便于统治者进行以教化为核心的思想意识领域和文化领域的管理。这是民族文化从善如流、自我更新、不断突破创新、增强生命力的体现。多元文化的相互尊重、相互补充,丰富和提升了民族文化的品位和成就,这是在“社会集体生活环境中形成的思想、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宗教信仰、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南诏大理国尽管地处西南边疆,仍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出于多民族的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即客观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发展、民族融合和多民族人民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认同,是南

诏大理国历史文化开放多元、兼容和谐

特征形成的文化地理学因素并影响深

远,元始书院逐渐盛行,明清时期更是

出现了耕读传家的风气,使其成为中华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

熠熠生辉。

310分

云南人民滇西抗战的特点和意义是什么?

?

参考答案:特点:滇西抗战是典型的全民抗战。生活在滇西战

场上的所有民族和部族都参加了抗战?共计有3

0 个以上民族和部族。参加滇西抗战的武装力量

计有?国家军队和地方部队?正规军和游击队及民众

武装?汉族武装和少数民族武装?地方政府武装和土

司武装等。滇西抗战是二战中作战方式最多的一个

战场。共计20 余种作战方式。作战武器从原始

的弓驽长矛大刀到现代化的飞机大炮坦克火焰喷射

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古今俱全。滇西抗战是二战中

地形和气候最复杂的一个战场。地形有高山丘陵河

谷平原海滨。滇西抗战?除了要战胜敌人外还要战胜

自然?致使代价成倍增加。滇西抗战具有什么样的历

史地位。那就是第二战场的作用即亚洲第二战场?中

国第二战场。与欧洲第二战场?盟军参战总兵力3 00 万?相比除规模不可比之外其他方面都可以比较?尤其是战略意义的比较。两个战场的开辟都对东线主战场起了战略配合的作用?都为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欧洲第二战场由美英开辟?没有东线战场苏联参加?滇西抗战由中美英开辟?中国不仅在东线单独作战?而且也是西线滇西抗战的主力。欧洲第二战场是在东线苏德战场苏军转入反攻后开辟的?滇西战场是在东线正面战场大溃败的情况下开辟的。欧洲第二战场抗击的是德国西线防守部队?滇西抗击的是转战大半中国和东南亚的日本精锐之师。欧洲第二战使德国陷于两线作战?滇西抗战使日本陷入三线作战。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和欧洲战事的结束?滇西抗战稳定了亚洲和中国的战局。欧洲第二战场与苏德战场同时结束?滇西抗战先于东线战场和太平洋战场

结束滇西抗战胜利时东线战场大反攻还没有开始。欧洲第二战场的胜利失去了对东线苏德战场战略支

持的意义?滇西抗战的胜利对东线战场起了巨大的

战略支持作用。意义:重新打通了国际交通线使得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揭开了正面战场对日反攻的序幕钳制和重创了缅北、滇西日军为盟军收复全缅甸创造了有

利条件。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

人。中国远征军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滇西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长达八年的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滇西抗战是规模较大、影响较深的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军队最早向日军发起的战略性反攻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滇西抗战是亚洲反法西斯战场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性战役之一。在这场主要发生于保山、德宏、怒江、临沧一带的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的战争中中国远征军、美英等国盟军、爱国华侨和云南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英勇奋战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颂歌滇西各族人民更是同仇敌忾、倾其所有参军的参军支前的支前劳军的劳军配合军队内惩汉奸、外御强敌在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经过1942年3月至1945年1月延续近3年的艰苦战斗中国军民逐渐扭转了最初的败局将进犯日军阻隔在怒江西岸进而由卫立煌将军挥师20万中国远征军将士强渡怒江向滇西日军发动全面反攻毙敌21000余人终于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了国门取得了滇西抗战的最后胜利。滇西抗战所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意志?这种精神与意志具体表现为中华民族不甘屈辱、不甘亡国灭种、不甘为日本侵略者当牛做马的民族气节。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我们的民族正是依靠这种特有的民族精神、意志与气节长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滇西抗战胜利 60 周年后的今天?

传承和延续这样的民族精神并以之时刻

警醒后人就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永远

缅怀那些为国家、民族流尽最后一滴血

的英雄们永远牢记那段捍卫国门亮剑滇

西的日子向那些永垂不朽、历经磨难的

老兵们致以我们最高的敬意向勤劳、纯

朴、善良、勇敢的滇西人民献上我们由

衷地赞美和祝福?在他们身上我们真实

的感受、触摸到了真正的“大国之魂”。?

410分

简述云南民族饮食的文化内涵。

?

参考答案:

总体来看,云南的饮食文化,以表现

出受川味辛辣、注重小吃的深刻影响,

菜肴讲究鲜嫩,原料采用及烹饪方式的

多样化以及具有云南地方和民族的鲜明

特色为基调以兼收并蓄、体现多种文化

的交融为主要特征。其文化内涵,一方

面具有千余年来云南历史发展累积的深

厚积淀,另一方面又表现出近数十年吸

收国内外多种文化的色彩。云南饮食文

化以本色突出、复杂多元和丰富多彩而

引人注目,同时其发展程度有限,在原

料加工、菜式设计、规范操作和相关文

化的打造、宣传等方面,较先进省份稍

逊一筹,未形成被烹饪界认可的“滇式

菜系”。中国烹饪界有“四大菜系”、

“八大菜系”之说,或进一步扩展为地

方风味十二流派,均无云南饮食文化的

位置,难免使人感到遗憾。

三、论述题共1题,20分

120分

谈谈你对云南民族服饰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

参考答案:美有审美价值是服饰追求的基本功能之一。从远古

人类服饰的产生到现代服饰的发展变化,始终都离

不开人类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心理驱动。同

样,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的形成与发展同样也受到各

民族审美意识与审美观念的深刻影响,使其以鲜明

的特色、精美的工艺、各异的样式和独特的风韵著

称于世,其间所表现的美是极其丰富和多样的。生

活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傣族女子,身材纤细,将

黑亮的发髻盘于脑后缀上漂亮的头花,身穿紧身窄

袖短衫和花简裙,撑着五颜六色的民族花伞犹如朵

朵盛开的鲜花世居滇西北高原的纳西族服饰女子喜好羊皮披肩披肩的民族花伞,犹如一朵朵盛开的鲜花。世居滇西北高原的纳西族服饰,女子喜好羊皮披肩,披肩上有用丝线绣成的七个精美图案,俗称“披星戴月”,具有“风摆垂柳枝、白雪映红该”的风韵。充满洱海渔歌气息的白族妇女服饰,以白色为主色调,典雅秀丽,绣花工艺精湛,洋溢着大

理古国“文明之帮”的风范。1.月脚的图案绘制图案纹样,是人类美化生活的重要手段。人类文明从一开始,就以狩猎的动物为题材,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图案绘画。至于服装图案,大概是衣服在新石器时代诞生之后才逐渐产生的。从服饰美学的角度来说,服装图案是一种工艺美术,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它不但能起美化生活的作用,而且还含有象征性的审美情趣。在服装美学中,服饰图案虽不是服装造型设计的必备要素,但许多服装却有赖于衣料图案来增强艺术性。就服装图案“喻物比兴”的象征性而言,可以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云南少数民族妇女服饰的服饰图案艺术,丰富多彩,源远流长,作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其美学价值显得十分突出。从构图和造型上看,它们大多以再现自然物为主,虽然线条粗拙、画面浑厚,但却富于变化,从不失表现对象的基本形态,绚丽典雅却绝无妖冶之俗,在抓住形象的主要特征,在写实的基础上,夸张、变形,同时,借助深浅不一、长短不齐的线,大小不等的面,似是非是的形,使之既富于变化而又和谐地组合在图案之中。在结构上,则较多讲求服饰的整体效果。因此,其艺术审极强的生命力,显现出民族服饰图案独特的艺术魅力。例如,景颇族妇女在筒裙、挎包、护腿和包头等物品上的绘画、刺绣、雕花工艺就十分精致美观,图案多达300多种。滇南一带花腰傣妇女服饰的结构则别具一格:上下分割匀称,胸前饰以塔形银泡,象征吉祥;腰间条状织锦精美,纹样呈几何型,造型娟秀富丽,令人耳目一新。拉祜族妇女穿开岔很高的右襟长袍,衣领周围和衣岔两边,都镶有彩色几何纹的布块或布条,沿衣领及开襟处,还嵌上许多雪亮而整齐的银泡。银泡的光辉,闪烁在红、黄、白、黑相间的图案中,别具风彩,而从审美意识来看,在云南少数民族妇女服饰中,服饰的图案纹样,更是一种有意识的形式,它饱含着丰富而有意义的

审美感情。云南各少数民族妇女把大自然作为自己审美的对象,其服饰的图案纹样无不染上民族社会生活的色彩。民族的思想感情和崇尚自然的审美情趣,体现出“人化的自然”。因此,云南各少数民族妇女服饰的服装服饰图案尤其具有典型的民族性。在她们的服饰中,服装图案的象征性与各自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和社会习俗往往是分不开的。例如,纳西族妇女喜欢披黑色羊皮披背,顶部的两条白色宽带上挑黑色图案,纹样有人、蛙、植物等。羊皮上部有两个碗口大圆饰,一个代表太阳,一个代表月亮;羊皮下方有七个银元大小的圆饰,上打羊皮飘带,代表七颗星星。这一装饰被誉为“披星戴月”,它充分反映和表现了纳西族妇女勤劳、能干、勇于吃苦的美德,反映了纳西族妇女在长期和自然作斗争的历史中,对太阳、月亮和星星虔诚的崇拜情感和把太阳、月亮、星星作为自己审美对象的审美情趣。这种服饰图案具有十分浓郁的民族服饰韵味,它装饰在民族服饰上,为民族服饰增色添彩,同时,也反映了纳西民族的宗教理念与服饰审美思想。2.服饰的色彩马克思曾经写道:“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云南少数民族妇女服饰的色彩异常丰富,它们鲜艳夺目、色感层次异常丰富,具有神奇、美丽的服饰魅力,构成了服饰美中“最大众化的形式”,充分反映了各民族不同的审美理想从云南l5个独有少数民族妇女服饰所反映出来的色彩感来看,它们在色彩方面大的走向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清新秀丽、素雅和谐”类。这一类服饰的色彩既鲜艳明朗,毫不阴暗晦涩,但又不显得繁缛杂叠而令人眼花缭乱,多以浅色调为主,忌大红大绿,同时,它秀丽和谐,色块之间和整套服饰配合协调,给人以和谐悦目的审美感受,表现出一种优柔的秀美。这种“清新秀丽、素雅和谐”的色彩感,既合乎历代美学家所指出的“美的规律”,又有现代精神。这样的色彩感可以以傣族、白族妇女的衣饰为代表。如傣族妇女的衣裙,她们的紧身背心和紧身衣都是浅色调,多用白色、嫩黄色、水红色、天蓝色、浅绿色、肉色、粉红色等,以保持整体和谐,但又鲜艳明快,不显单调。她们的统裙,一般却又是深色调。色彩为墨绿、正红、大紫、细花、大花等。二者相配,十分和谐协调。近年来,还出现了一种印花统裙,由上至下色彩逐渐加深,与浅色上衣更能配合一体,色

彩十分秀美。而白族妇女的衣饰,更是堪称色彩调配的艺术杰作。白族青年女性的衣饰大体由头帕上衣、领褂、围腰、长裤这样几部分组成,以上衣为主色调,多为白色、嫩黄色、湖蓝色或浅绿色。白色上衣,多配白色或湖蓝色长裤,形成套装或两截装,红色或黑色领褂均可、如是嫩黄色上衣,则配同样颜色的长裤、大红丝绒领褂;而湖蓝色和浅绿色上衣,一般则配黑丝绒领褂。围腰(围裙)多为白色,镶深色边,系深色带。上衣下摆、袖筒、裤筒,均镶深色边。整个白族妇女的衣饰,在结构、色彩、线条上,给人以明快素雅、秀丽和谐的强烈感觉。这种服饰风格,充分地体现了大理苍山、洱海、白雪、红花、霞光、碧波……等自然风光潜移默化地对白族人民审美观念的陶冶。第二、凝重深沉,庄严朴实类。在云南l5个独有少数民族中,不少民族崇尚黑色和蓝色,在服饰上也就以黑、蓝为主调,在色彩安排上,追求浓郁与厚重,显得凝重深沉、庄严朴实。一些少数民族妇女的服饰在以黑蓝为主调的基础上,又加上一点色彩鲜艳的花边或头巾、围腰之类,凭添几分情趣:有的用发亮的黑色料珠,或带上众多的银饰,显得华贵高雅。以黑、蓝色服饰为主的,有阿昌、德昂、佤、基诺、普米、景颇、傈僳、拉祜、布朗、哈尼等民族。由于这一类色彩感和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有一定距离,故而多流行于农区、牧区和山区,也正因为如此,这一类色彩的

色十分突出。文化内涵:少数民族服饰也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一种特殊载体。作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晶,少数民族文化的形成、变化和发展,既取决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生产方式、生产力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更取决诸如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礼仪、宗教信仰等人文环境因素的积淀与刻画。

因此,在每一个少数民族的服饰表象中,

都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楚雄彝族服

饰的裤脚上,有以挑花手法挑成的二方

连续人体变形纹,纹样为手牵手正在跳

舞的女性群体形象,是彝族人民热爱生

活、憧憬幸福生活的心理写照。蕴含着

人们对民族兴旺、繁荣的强烈愿望,对

美好明天的热烈追求。傈僳族男子出门

必须佩戴长刀、弩弓和箭包,这表达一

种坚强、勇敢。大理白族衣服穿三数层

而内长外短叫“三迭水”,象征着身体

的俊美、生活的富足。纳西族妇女所披

戴的“披星戴月”,既是妇女起早贪黑、

辛勤劳作的体现,又是妇女地位崇高、

母权至上的象征。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和人文意蕴。

四、名词解释共4题,20分

15分

泼水节:

?

参考答案:泼水节:在傣历六月中旬(公历四月十三至十

五日)举行,是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的传统节日。

其中西双版纳傣族的泼水节最热闹,影响最

大。傣历新年这天,要举行规模盛大的庆祝活

动,有浴佛、赛龙舟、泼水、放“高升”、“丢

包”和跳孔雀舞等活动。各村“水花放,傣

家狂”,泼水节成了狂欢的节日,人们都在泼

水狂欢,接受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泼水节民

族风情浓郁,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最有特色

的喜庆活动。

25分

三坊一照壁:

?

参考答案:三坊一照壁:是大理白族、丽江纳西族的典型

民居建筑形式。其构造为:在纵轴上建筑正房,

正房两边安置厢房,与正房形成“门”字状,

再面对正房建一照壁与厢房相连接,构成“三

坊一照壁”的封闭式院落。

35分

茶马古道:

?

参考答案: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

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它起于

今天的云南、四川等传统茶叶产区,在传统的

茶叶贸易中,用马帮作为载体运输茶叶到藏区

和其他传统茶叶市场,以换取藏区的马匹、皮

毛等产品的交通运输线。茶马古道总长大约2

000公里,是在远古原始的峡谷、河流谷底等

自然环境条件下,由人和马踩踏出来的,是中

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之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