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测量与评价Word版

体育测量与评价Word版
体育测量与评价Word版

体育测量与评价

第一章

1. 体育测量与评价:

是对体育范畴内现象(身体综合能力)及其有关因素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学科,属于方法学范畴。

2. 简述体育测量与评价学科的性质?

1)从大的科学体系看:体育测量评价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科学门类。

2)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看:体育测量评价是一个系统,测量、评价和反馈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子系统。

3)从信息科学角度看:体育测量评价是体育信息输入--转换--输出的过程。

4) 从教育科学的角度来看:体育测量评价是教育测量评价学科的一个分支,是一门新兴学科。

5)从体育科学的角度来看:体育测量评价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科学,与其关系密切的学科有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刨学、运动医学、体育统计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

6)从方法论的角度看,体育测量评价是一门应用科学,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3. 体育测量与评价学科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它是对体育领域中的各个要素、发展过程、系统整体的价值关系及其体育价值目标的实现程度,实现过程及结果的解释、评估和判断为研究对象,从而揭示体育测量评价活动的规律性。

第二章

1. 测量:测量是根据法则给事物赋予数量。也就是说,用一定的法则给事物属性指派数字或符号的过程即为测量。

2.体育测量:是按照一定的法则,对体育领域中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赋予数量的过程。

3. 测量量表:是指测量所获得数据属性的表述规则。(反应表示测量结果的数字符号的性质和类型)

4.测量的可靠性:

5.测量的客观性:

6.测量的有效性:是指测量的结果(成绩)真实地反映测量目的的程度。

7.如何理解测量与测验,测量的三要素是什么?

测量:是一种手段,是通过测量把各种事物或现象定量化,以便人们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

测验:是为了某种测量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测量构成的系统。

三要素:事物属性、法则、数字符号。

8.影响测量的可靠性、客观性、有效性因素有哪些?

客观性:1)测试者水平 2)测验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 3)测量的指标特征 4)测量的尺度

可靠性:1)受试者个体差异及能力水平 2)重复测量间隔时间 3)受试者能力发挥的水平

有效性:1)测量的可靠性 2)效标有效性 3)受试者总体特征 4)测量指标的数量

8. 体育测量编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科学性原则

2.可比性原则

3.适用性原则

4.相关性和独立性原则。

9. 成套测验的特点是什么?

1)总体属性与其各个测验成分高低相关

2)各成分测验之间是独立的

3)评价时应结合实际综合考虑

10. 以测试学生的体能为例,编写测验的实施细则。

测验的目的:测量受试者的体能状况

对象:

测量三性:

11. 体育评价有哪些类型?

1.相对评价

2.绝对评价

3.进步度评价

12. 体育评价的三种基本形式是什么?

1.诊断性评价

2.形成性评价

3.终结性评价

第三章

1. 身体形态:是指身体的概观性特征,包括器官的外形结构、体格、体型和姿势。

2. 指距:两上肢向左右做水平伸展时两侧中指尖点间的直线距离。

3. 跟腱长:小腿腓肠肌内侧肌腹下缘至根点的垂直距离。

4.眼耳平面:由头部三点,即左右侧耳屏点和右侧眼眶下点所确定的平面,为人体测量的标准平面。

5.身体成分:水、脂肪、蛋白质、矿物质和碳水化合物等物质组成。

6.体型:是将人体在某个阶段由于受遗传性体质、营养、环境或疾病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身体外形特征。

7.直立的标准姿势:

侧面观—头顶、耳屏、肩峰、股骨大转子、腓骨小头、外踝一直线、前后观—头顶、脊柱、两足踝一直线。

8.身体形态测量注意事项?

受使者应注意

1.身体测量时除头部及坐高取坐姿外,其他测量一律取直立姿势,并注意保持耳眼水平位。

2.受试者男性着装为上身裸露,下着短裤,赤足;女性为上着背心,下着短裤,赤足。

测试者应注意

1.测试者一般测量受使者的右侧肢体。

2.测量仪器应保持清洁,定量检验校准。

3.熟练掌握测试方法和测点。

4.测量仪器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与测量仪器上的标度部分,不可斜视。

5.测量的计量单位和取值。

6.尽量减少测量误差。

9.身体成分的间接测量方法?

1.水下称重法

2.电阻抗法

3.超声波法

4.皮褶厚度法

10.体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人体脂肪、肌肉、骨骼肌发达的程度

11.脊柱侧弯的分类及评价?

分类:正常背、驼背、鞍背、直背

评价:偏移距离若小于1.0才cm 者为正常;1.0~2.0cm 为轻度侧弯;2.1cm 以上为重度侧弯。

11. 腿型及足弓的评价方法?

腿型:

(1)直型腿:受试者两膝部、两腿内侧、足跟均可靠拢互相接触,或间距小于1.5cm

(2)X 型腿:两膝部可靠拢但两小腿内侧及足跟不能互相接触,且间距大于1.5cm 以上

(3)O 型腿:大小腿之间不能合拢,足跟可靠拢两膝间距大于1.5cm 以上

足弓:

(1)正常足:足弓内侧缘在外侧部分。

(2)轻度扁平足:足弓内侧缘在中间部分。

(3)中度扁平足:足弓内侧缘在内侧部分。

(4)重度扁平足:足弓内侧缘超出内侧部分。

第 四 章

1.评价心血管系统的机能的三态反应。

相对安静状态、定量负荷状态及最大负荷状态下的机能反应。

2.立位、卧位姿势脉搏差的测量与评价。

测量对象:7~18岁健康青少年。

测量方法:桡动脉触摸法

受试者仰卧至脉搏安定后,测量1min 脉搏为卧位脉搏。

站立至脉搏安定后,测1min 脉搏为立位脉搏。

立-卧位脉搏差等于立位脉搏数减去卧位脉搏数。差值越小表明心脏机能越好。

评价:优秀 0~5次 良好 6~11次 一般 12~19次 差 20次以上

3.运动后心率潜力的评价。

计算公式: 心率潜力=220-(年龄+运动后即刻心率)

优 50次1min -? 良 30~49次1min -? 中 20~29次1min -? 下10~19次1min -? 差 0~91min -?

4.布兰奇心功指数及评价。

布兰奇心功指数=心率(收缩压+舒张压)/100

布兰奇指数在110~160范围内为心血管机能正常;平均数为140;如超过200,应检查心血管机能。

5.哈佛台阶指数及评价。

哈佛台阶评定指数=脉率之和)

分钟前(第)蹬台阶运动持续时间(s 304,3,2*2S ×100

评价:优 90 良 80~89 中 65~79 下 55~64 差 55

6.五次肺活量试验及评价。

五次肺活量试验,主要用以测定呼吸肌的耐力。

受试者取立位,每15s测量1次肺活量,共测5次。15s时间,既包括吹气时间,也包括休息时间,因此在75s之内测量5次肺活量。

5次测量结果基本接近或逐次增加为机能良好,反之,逐次下降,尤其最后两次显著下降为机能不良。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