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教学大纲

流行病教学大纲
流行病教学大纲

《流行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Epidemiology)

一、课程说明:

【课程ID】201071

【课程修习类型】专业核心课

【学分数】3分

【适用专业】健康管理专业

【开课学院】健康管理学院【建议修读学期】三秋

【学时数】总学时(课内理论、实验学时;课外学时)48(33/15;82)

【先修课程】卫生统计学(201068)、临床医学概论II(200038)

1.课程介绍:

(1)中文介绍

流行病学是从群体水平出发,以卫生统计学方法为基础,研究人类疾病和健康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近年来,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完善,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多个领域,在传染病和慢性病的防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常用的流行病、卫生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健康的因素,学会开展疾病和健康人群的调查和实验研究,为卫生政策和卫生规划制定提供流行病学资料。

(2)英文介绍

Epidemiology is a science which research the distribution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disease and health situation in population, and also research the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of preventing diseases and promoting health. Recently, epidemiology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each medical discipline and become a basic subject in modern medicine for its viewpoint of emphasizing field and population, as well as the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of strict logical thinking.

Though systematic theoretic teaching and practicing, to help students comprehensively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 theory and research method of epidemiology, so as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developing medical research, exploring etiology and promoting health.

2.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课时安排:

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常用的流行病、卫生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健康的因素,学会开展疾病和健康人群的调查和实验研究,为今后开展医学科研、探索病因、促进健康奠定基础。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及要求:

流行病学应用比较广泛,涉及面宽,几乎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医学科学的各主要学科。历史发展中,它伴随卫生统计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以及传染病学的发展而走过来,现在,除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还与社会医学、心理学及一系列预防医学学科,包括卫生管理学,建立了紧密的联系。近年来,出现了流行病学与相关学科定义相互交叉的现象,如出现了分子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环境流行病学、健康流行病学、药物流行病学等学科。因此,在学习流行病学之前,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卫生学、卫生统计学知识基础。

5、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及案例分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结合。

本课程将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讲课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主,网络辅导答疑。课后布置思考题并课堂提问。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突出各章节重点,并穿插一些图表及例题,使教学内容通俗易懂。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6课程政策:

严禁旷课、迟到早退、因故不能到课必须请假。学生尊重老师,认真听课、按时、保质完成作业;互动教学,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关爱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注重教书育人、教学相长;积极回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全心投入教学工作。

7、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使用教材:

《流行病学》,詹思延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7版

参考书:

《流行病学》,耿贯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第4版

《流行病学》,连志浩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年第3版

《流行病学》,钱宇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年第2版

《流行病学》,李立明主编,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王天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曾光主编,协和医科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

《现代流行病学》,谭红专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流行病学》,李立明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第6版

期刊: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月刊.北京.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月刊.天津.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月刊.北京.

中华传染病杂志,月刊.北京.

8、学生成绩评定:

平时考核和期终考核相结合。

平时考核:包括出勤情况、作业成绩、课堂讨论成绩、提问及测验,占总成绩的40%。期终考核:考试分数占总分60%,其中掌握部分占60%,熟悉部分占30%,了解部分占10%。

10.课程网站:网络教学课堂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流行病学绪论(2学时)

1.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流行病学的定义;流行病学应用;熟悉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特征,了解流行病学的地位;流行病学的发展。

2.主要内容:

第一节流行病学简史

第二节流行病学的定义

第三节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

第四节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五节流行病学特征

第六节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流行病学的展望

3.教学方法:

理论课教学以课堂讲授和讨论为主,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组织课堂讨论。

4.阅读材料:

教材:《现代流行病学》,谭红专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期刊: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双月刊.北京.中国标准刊号:ISSN0254-6450,CN11-2338/R

5.思考作业题:

(1)流行病学定义的发展说了什么?其应用有哪些发展?

(2)流行病学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2学时)

1.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描述疾病分布的常用指标:发病率、罹患率、患病率、感染率;描述死亡频率的指标:死亡率、病死率、存活率;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散发、爆发、流行;疾病的时间分布: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变异;熟悉疾病的地区分布、人群分布;疾病的地区、时间、人群分布的综合描述:移民流行病学。

2.主要内容:

第一节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第二节疾病流行强度

第三节疾病的分布

3.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加案例讨论。

4.阅读材料:

教材:

《流行病学》,李立明主编,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王天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

《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曾光主编,协和医科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年

期刊: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月刊.北京.

5.思考作业题

(1)如何描述疾病的流行强度?

(2)以一项移民流行病学研究为例,说明如何进行疾病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

第三章描述性研究(2学时)

1.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现况研究概念;熟悉现况研究目的、特点与种类:普查(概念、优缺点、注意事项)、抽样调查(概念、优缺点、抽样方法、样本量的估计、调查表的设计),熟悉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和结果解释,熟悉偏倚及质量控制,现况研究的优缺点;了解生态学研究的概念、生态学研究的目的和方法,了解生态学研究的优缺点。

2.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现况研究

第三节现况研究实例

第四节生态学研究

3.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加案例讨论。

4.阅读材料:

教材:

《流行病学》,李立明主编,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王天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曾光主编,协和医科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年

期刊: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月刊.北京.

5.思考作业题

(1)请问现况研究与生态研究的异同点及优缺点是什么?

(2)试比较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第四章队列研究(2学时)

1.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队列研究概念、目的、特点,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因素的确定、研究结局的确定、研究现场和研究人群的确定、队列大小的确定、资料的收集与随访、质量控制;熟悉队列研究类型、用途,样本量的估计、队列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统计描述(描述一般特征,均衡性检验)与统计推断:列整理表、人时的计算、率的计算、效应的估计(RR、AR、AR%、PAR%,剂量反应关系的分析),队列研究的偏倚及控制:选择偏倚、失访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2.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研究设计与实施

第三节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第四节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第五节优点与局限性

3.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加案例讨论。

4.阅读材料:

教材:

《流行病学》,李立明主编,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王天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

《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曾光主编,协和医科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年

期刊: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月刊.北京.

5.思考作业题

(1)队列研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队列研究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3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病例对照研究概念、特点、病例的选择、对照的选择,熟悉病例对照研究种类、用途,样本量的估计,研究因素的选择,资料的收集整理,资料的分析:统计描述(描述一般特征,均衡性检验)统计推断和分析。病例对照研究的偏倚及控制: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2.主要内容:

第一节基本原理

第二节研究类型

第三节一般实施步骤

第四节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第五节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第六节研究实例

第七节优点与局限性及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

3.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加案例讨论。

4.阅读材料:

教材:

《流行病学》,李立明主编,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王天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

《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曾光主编,协和医科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年

期刊: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月刊.北京.

5.思考作业题

(1)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和对照的选择分别应注意什么?

(2)病例对照研究中变量的定义很重要,为什么?

第六章实验流行病学研究(2学时)

1.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概念、基本特点、类型、用途;熟悉临床试验的概念、特点、设计和实施;熟悉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研究的概念、

目的、注意要点和评价指标;了解实验研究的优缺点。

2.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临床试验

第三节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

第四节优缺点和注意的问题

3.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加案例讨论。

4.阅读材料:

教材:

《流行病学》,李立明主编,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王天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

《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曾光主编,协和医科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年

期刊: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月刊.北京.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月刊.北京.

5.思考作业题

(1)实验流行病学的用途有哪些?

(2)临床试验的特点有哪些?

第七章筛检(2学时)

1.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筛检的概念、目的、实施原则,筛检试验与诊断试验的区别;熟悉筛检试验的评价:真实性、可靠性和效益评价;了解筛检效果的评价。

2.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筛检试验的评价

第三节筛检效果的评价

3.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加案例讨论。

4.阅读材料:

教材:

《流行病学》,李立明主编,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王天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

《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曾光主编,协和医科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年

期刊: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月刊.北京.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月刊.北京.

5.思考作业题

(1)何谓筛检?筛检的目的和应用时什么?

(2)如何对筛检试验进行评价?

第八章偏倚及其控制(1学时)

1.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研究的真实性、研究的偏倚。

2.主要内容:

第一节选择偏倚

第二节信息偏倚

第三节混杂偏倚

3.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加案例讨论。

4.阅读材料:

教材:

《流行病学》,李立明主编,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王天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

《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曾光主编,协和医科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年

期刊: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月刊.北京.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月刊.北京.

5.思考作业题

(1)在病例对照研究中,信息偏倚的来源和控制方法是什么?

(2)流行病学研究中的选择偏倚在研究设计时可通过哪些措施予以避免?

第九章病因与因果推断(2学时)

1.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病因定义、模型,熟悉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因果关联的推断标准。

2.主要内容

第一节病因的概念

第二节病因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第三节因果推断

3.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加案例讨论。

4.阅读材料:

教材:

《流行病学》,李立明主编,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王天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

《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曾光主编,协和医科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年

期刊: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月刊.北京.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月刊.北京.

5.思考作业题

(1)什么是流行病学的病因概念?

(2)因果推断的标准是什么?

第十章预防策略(1.5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三级预防概念。熟悉疾病预防主要策略与措施;了解国内外公共卫生发展简况。

2.主要内容:

第一节健康、影响因素及医学模式

第二节预防策略和措施

第三节国内外公共卫生发展简况

3.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加案例讨论。

4.阅读材料:

教材:

《流行病学》,李立明主编,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王天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

《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曾光主编,协和医科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年

期刊: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月刊.北京.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月刊.北京.

5.思考作业题

(1)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高位策略和全人群策略各自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第十一章公共卫生监测(1.5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公共卫生监测的概念,监测的种类与内容;熟悉公共卫生监测的方法与步骤;了解公共卫生监测系统的评价。

2.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公共卫生监测的种类与内容

第三节公共卫生监测的方法与步骤

第四节公共卫生监测系统的评价

3.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加案例讨论。

4.阅读材料:

教材:

《流行病学》,李立明主编,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王天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

《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曾光主编,协和医科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年

期刊: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月刊.北京.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月刊.北京.

5.思考作业题

(1)公共卫生监测的概念是什么?

(2)公共卫生监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第十二章传染病流行病学(3学时)

1.教学要求:

掌握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环节,社会因素及自然因素对流行过程的影响;熟悉潜伏期、传染期的流行病学意义;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及特点;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与降低的因素;疫源地的概念、范围与消灭的条件;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消毒的种类;我国法定传染病的数量与分类;计划免疫的概念和评价指标;新发传染病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2.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传染过程

第三节流行过程

第四节预防策略与措施

第五节免疫规划及其效果评价

第六节新发传染病

3.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加案例讨论。

4.阅读材料:

教材:

《传染病控制手册》,冯子键主译.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年

《流行病学》,李立明主编,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王天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

《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曾光主编,协和医科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年

期刊: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月刊.北京.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月刊.北京.

中华传染病学杂志.月刊.北京.

5.思考作业题

(1)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2)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有哪些?

第十三章伤害流行病学(1.5学时)

1.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伤害流行病学的概念、分类、分布特征,熟悉伤害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预防策略与措施。了解研究伤害流行病学的意义。

2.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流行特征与研究现状

第三节伤害的流行病学研究

第四节伤害的预防与控制

3.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加案例讨论。

4.阅读材料:

教材:

《流行病学》,李立明主编,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王天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

《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曾光主编,协和医科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年

期刊: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月刊.北京.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月刊.北京.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月刊.安徽

5.思考作业题

(1)伤害的主要危害特点是什么?

(2)简述伤害预防“5E”综合策略。

第十四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1.5学时)1.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突发事件的定义、主要特征、分类、分级、风险评估方法;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应急机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措施。

2.主要内容:

第一节突发事件概述

第二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概述

第三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评估

第四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

第五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

3.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加案例讨论。

4.阅读材料:

教材:

《流行病学》,李立明主编,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王天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

《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曾光主编,协和医科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年

期刊: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月刊.北京.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月刊.北京.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月刊.安徽

5.思考作业题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及特点是什么?

(2)暴发调查有哪些步骤?

第十五章精神卫生流行病学(1.5学时)

1.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是学生掌握精神卫生流行病学的定义,熟悉主要研究内容和常用研究方法,掌握测量工具的选择与评价,了解我国目前精神卫生工作现状与精神障碍的防制策略。

2.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主要研究内容

第三节常用研究方法

第四节测量工具的选择与评价

第五节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现状与精神障碍的防制策略

第六节行为流行病学

第七节社会心理流行病学

3.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加案例讨论。

4.阅读材料:

教材:

《流行病学》,李立明主编,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王天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

《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曾光主编,协和医科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年

期刊: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月刊.北京.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月刊.北京.

5.思考作业题

(1)何谓精神卫生流行病学?其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2)精神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哪些?

第十六章分子流行病学(1.5学时)

1.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子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内容;熟悉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了解分子流行病学的应用前景。

2.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生物标志

第三节主要研究方法

第四节应用与展望

3.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加案例讨论。

4.阅读材料:

教材:

《流行病学》,李立明主编,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王天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

《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曾光主编,协和医科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年

期刊: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月刊.北京.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月刊.北京.

5.思考作业题

(1)试述分子流行病学与传统流行病学的联系与区别?

(2)在疾病的防治中,分子流行病学具有哪些优势?

第十七章药物流行病学(自学)

1.教学要求:

熟悉药物流行病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了解ADR因果关系评价。

2.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药物流行病学的资料来源及收集

第三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药物警戒

第四节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设计原则

第五节ADR因果关系评价

第十八章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1.5学时)

1.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循证医学的定义和循证医学实践的步骤,掌握循证医学证据的含义、分级,循证决策的要素。证据的收集和整理以及证据演进模式。了解循证客观医疗卫生决策。

2.主要内容:

第一节从流行病学到循证医学

第二节循证医学的发展和演变

第三节证据的收集、整理和传播

第四节循证医学的启示和挑战

3.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加案例讨论。

4.阅读材料:

教材:

《循证医学》,唐金陵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

《流行病学》,李立明主编,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王天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曾光主编,协和医科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

期刊: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月刊.北京.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月刊.北京.

5.思考作业题

(1)循证医学的核心是什么?

(2)试述为什么针对个人的临床实践应遵循基于群体的研究证据?

第十九章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1.5学时)

1.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概念;熟悉系统综述和Meta 分析步骤和方法;了解Meta分析常用统计方法和偏倚及其检查。

2.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步骤和方法

第三节偏倚及其检查

第四节展望

3.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加案例讨论。

4.阅读材料:

教材:

《循证医学》,唐金陵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

《流行病学》,李立明主编,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王天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曾光主编,协和医科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

期刊: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月刊.北京.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月刊.北京.

5.思考作业题

(1)简述系统综述的主要步骤。

(2)简述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中可能存在的偏倚。

第二十章恶性肿瘤(自学)

1.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

第三节预防策略与措施

2.基本要求:

熟悉主要恶性肿瘤的分布特征及流行趋势,研究方法,防治的策略与措施。了解恶性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

第二十一章心血管疾病(自学)

1.主要内容:

第一节心血管疾病流行特征

第二节高血压

第三节脑卒中

第四节冠心病

第五节预防策略与措施

2.基本要求:

熟悉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的三间分布特点,主要危险因素,防治策略与措施。

第二十二章糖尿病(自学)

1.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流行特征

第三节预防策略与措施

2.基本要求:

熟悉糖尿病的分布特点,主要危险因素,防治策略与措施。

第二十三章流行性感冒(自学)

1.主要内容:

第一节病原学

第二节流行特征

第三节流行过程

第四节预防策略与措施

第五节几种重要的流感

2.基本要求:

熟悉流感病毒抗原变异的特点及与流行的关系,流感的流行特征与主要预防措施;了解流感病毒结构、分类与命名;流感病毒抗原漂移机理及流行株的起源;临床特征。

第二十四章病毒性肝炎(自学)

1.主要内容:

第一节甲型肝炎

第二节乙型肝炎

第三节丙型肝炎

第四节丁型肝炎

第五节戊型肝炎

第六节经肠道传播的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第七节经肠道外传播的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2.基本要求:

熟悉甲、乙、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与流行病学特征,异同点与相关性,以及对各类病毒性肝炎的预防与控制方法。了解病原结构、易感动物。

第二十五章感染性腹泻(自学)

1.主要内容:

第一节病原学

第二节流行过程

第三节流行特征

第四节防治策略与措施

第五节几种重要的感染性腹泻

2.基本要求:

熟悉常见腹泻病的流行过程三环节、流行特征以及防治原则。了解腹泻病的国内外流行现况和病原学特点。

第二十六章性传播疾病(自学)

1.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熟悉性传播疾病的概念、常见种类,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与流行病学特征;预防策略与措施;掌握艾滋病传播途径、流行病学特征与防治措施。了解各类病原体的形态结构与理化特点。

2.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流行过程

第三节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第四节艾滋病

第五节预防策略与措施

第二十七章结核病(自学)

1.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熟悉结核病流行状况、流行的影响因素、预防策略与措施。

2.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流行特征

第三节预防策略与措施

第二十八章地方病(自学)

1.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地方性碘缺乏病

第三节其他几种主要地方病的流行特征及防制

2.基本要求:

熟悉地方病的分类、几种常见地方病流行特征、地方病的预防策略与措施。了解我国主要地方病的分布情况。

《流行病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流行病学

课程英文名称:E pidemiology

实验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

课程编码:201071

一、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48实验学时:15

课程总学分:3实验学分:0.5

二、适用专业及年级

健康管理专业三年级

三、实验教学目的与教学目的与要求

流行病学实验实习,通过课堂讨论,是学生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常用的流行病、卫生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健康的因素,学会开展慢性病和健康人群的调查和实验研究,为卫生政策和卫生规划制定提供流行病学资料。

四、主要仪器设备:计算器

六、成绩考核

实验成绩的构成:平时成绩占40%,作业成绩占60%。

七、实验教科书、参考书

(一)教材:

《流行病学》,詹思延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7版

2.自编实验教材

(二)参考书:

1.《流行病学》,耿贯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第4版

2.《流行病学》,连志浩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年第3版

3.《流行病学》,钱宇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年第2版

4.《流行病学》,李立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第5版

5.《现代流行病学》,谭红专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

6.《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王天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

7.《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曾光主编,协和医科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年。

8.《流行病学》,姜庆五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

9.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国标准刊号:ISSN0254-6450,CN11-2338/R

10.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中国标准刊号:ISSN1004-6194,CN12-1149/R

课程简介:

《流行病学》课程编码:201071

课程总学时:48,学分:3,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适用于健康管理专业。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近年来,流行病学以其群体、重视现场的观点及严密的逻辑思维的学科特色,广泛地应用于各医学学科,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

通过系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使学生全面地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及研究方法,为今后开展医学科研、探索病因、促进健康奠定基础。

《Epidemiology 》 Course Code: 201071

Total Hours: 48, Credit: 3,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Specialized required course, Suit for the specialty of Health Management.

Epidemiology is a science which research the distribution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disease and health situation in population, and also research the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of preventing diseases and promoting health. Recently, epidemiology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each medical discipline and become a basic subject in modern medicine for its viewpoint of emphasizing field and population, as well as the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of strict logical thinking.

Though systematic theoretic teaching and practicing, to help students comprehensively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 theory and research method of epidemiology, so as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developing medical research, exploring etiology and promoting health.

最新语文教学大纲

语文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160~180学时。 2.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 3.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均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基础模块 1. 阅读与欣赏 正确认读并书写3 500个常用汉字。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口腔组织病理学大纲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大纲 (供七、五年制学生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口腔组织病理学(Oral Histology and Pathology) 课程号:50300540(7年制)50301140(5年制)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64 学分:4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口腔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联系医学基础和口腔专业知识的桥梁和纽带。它的内容包括了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的胚胎发生和组织形成,包括了口腔颌面部疾病的组织发生和临床病理表现。口腔组织病理学涉及面广、内容深刻,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一定的理解领会能力。针对口腔组织病理学的知识特点,和其在口腔医学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制定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规划。首先本课程通过循序渐进的对牙齿的发生、组织特点以及颌面部组织的发生和组织特点进行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并且在每堂大课后均有同等学时的实验课程,通过大课多媒体系统和实验课显微图像互动教学系统相结合,促进和帮助学生掌握理解所学的知识理论。长期以来,我们在大课讲授和实验课指导相辅中进行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工作,并且随着教学设备和方法的改进,这样的教学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认真执行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严肃态度、严格作风、严密方法),讲授与实验相结合,通过教学实验与课堂讨论深化对基本理论的认识,并结合科研适当介绍本学科国内外的发展动态与学术前沿。学生通过听课、实验室实习、电教图像观摩、自学、教师辅导、实验课和笔试考试等方式完成教学大纲内容。

三、教学内容 口腔组织胚胎学 一牙釉质、牙骨质 1目的要求: ①掌握牙釉质和牙骨质组织结构及理化特性 ②掌握釉质中有机物集中处的组织学现象 ③熟悉了解釉质的生活代谢及超微结构特征,了解牙骨质的生物学特性,釉牙骨质界和釉牙本质界 2讲课内容: ①釉质和牙骨质的理化性质 ②牙釉质和牙骨质的组织结构及有机物集中的组织学现象 ③牙釉质的增龄变化、临床应用;牙骨质生物学特性及釉牙骨质界、釉牙本质 界 3实验内容: ①牙齿纵磨片 ②牙齿横磨片 二牙本质、牙髓 1目的要求: ①掌握牙本质和牙髓的组织结构及前者的理化特性 ②掌握牙本质中钙化程度差异的组织学现象及反应性变化 ③了解牙本质的神经分布及感觉、熟悉牙髓的增龄变化 2讲课内容: ①牙本质的理化特性 ②牙本质牙髓的组织结构、功能及反应性变化;牙本质钙化差异的组织学现象 ③牙本质的神经分布和感觉 3实验内容: ①牙齿纵磨片 ②牙齿横磨片

检体诊断学教学大纲

诊断学教学大纲 前言 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学科,本课程是临床医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诊断原理和方法的理论与实践实习,学会采集与分析客观的人体资料,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奠定基础。在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方面要求掌握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发生机理及临床意义;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掌握望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的基本检查方法;熟悉各系统各部位的检查内容,正常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重点了解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腹部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掌握血压测量方法。了解心电产生的原理及常用导联,熟悉正常心电图各波的图象、正常值,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范围及临床意义以及几种常见异常心电图的特征。了解心脏超声检查的原理及临床应用价值。最终达到掌握诊断过程的思维方法,能独立进行病史采集、系

统体检、正确选择辅助检查项目并作出初步诊断;能完成格式正确、文笔通顺、简练,有系统分析与符合逻辑的完整病历;初步具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绪论 目的要求 诊断学是阐述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它是临床各科的入门和基础,是由基础过渡临床学习的桥梁课程。因此临床思维方法的培养及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是诊断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主要内容 1、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2、学习诊断学的方法和要求。 3、诊断学的基本内容:常见症状与体征、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检查及其他一些特殊检查,还包括病史采集与书写,通过临床思维分析得出初步诊断。 教学的重点、难点

1、掌握正确的诊断思维 2、熟悉诊断学的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自学(适当指定参考书及相关杂志)。 问诊 目的要求 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主要内容 1.问诊的重要性 2.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3.问诊的内容 ①一般项目 ②主诉 ③现病史 ④既往史 ⑤系统回顾 ⑥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 教学的重点、难点 1、问诊内容 2、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录像。 水肿 目的要求 1.了解水肿的发生机制 2.掌握全身水肿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主要内容 1.保持血管内液与组织间液平衡的主要因素及水肿产生的机制2.全身水肿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 pathology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各类适应及变性的概念及形态学特点(光镜及电镜特点)。 2、掌握坏死的概念以及各种坏死类型的形态学特点。 3、了解和掌握细胞损伤和适应的原因及发生机制。 (二)教学内容 1.细胞适应和细胞老化 (1)掌握肥大的概念,熟悉其类型。 (2)掌握增生的概念,熟悉其常见类型。 (3)掌握萎缩的概念和类型。 (4)掌握化生的概念和常见类型。 (5)熟悉老化的概念,了解老化的机制。 2. 细胞、组织的损伤 (1)熟悉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 (2)了解细胞、组织损伤的机制。 3. 细胞、组织的损伤的形态学改变 (1)变性 ①掌握细胞水肿的概念及病理变化。 ②掌握脂肪变性的概念、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 ③掌握玻璃样变的概念、类型,熟悉其病理变化。 ④掌握纤维素样变性的概念,了解其病理变化。 ⑤掌握病理性色素沉积的类别,熟悉脂褐素、含铁血黄素沉积的病理特点和形成过程。 ⑥掌握病理性钙化的概念,熟悉其类型。 (2)细胞死亡 ①掌握坏死的概念、病理变化和类型及各类型的病理变化。 ②熟悉坏死的结局。

③掌握凋亡与坏死的区别,熟悉凋亡的形态特点、发生机制及生物学意义。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和掌握再生概念、类型、调控及各组织细胞的再生能力。 2、掌握肉芽组织的概念、组成成分及作用。 3、掌握创伤愈合基本过程和类型。 (二)教学内容 1.再生 (1)掌握再生的概念、类别和各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其包含的细胞种类。 (2)熟悉上皮、毛细血管和外周神经的再生过程,了解其它组织的再生过程。 (3)熟悉修复的概念 2.细胞的生长和调控 了解再生的调控及生长因子和生长抑素的概念和作用。 3. 纤维性修复 (1)掌握肉芽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2)熟悉肉芽组织的结局。 (3)了解瘢痕组织的形态,了解其对机体的作用。 4. 创伤愈合 (1)掌握骨折愈合的过程。 (2)熟悉皮肤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和类型。 (3)了解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的定义,它们的类型、病变特点、结 局及临床病理联系。 2、掌握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之间的病理联系。 3、了解血栓形成、栓塞、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及临床表现。

西医诊断学教学大纲

1、【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辨别病证 的一门学科。 《中医诊断学》的教学内容有绪论、四诊、辨证、综合运用四个部分,主 要内容为诊法与辨证。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 与基本知识,具备一定诊察病情、辨别病证及书写病案的能力,为今后学习中 医各门临床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它是一门衔接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和临 床各科的桥梁课程。 2、【课程教学要求】 《中医诊断学》课程的教学时数为108(其中课堂讲授81学时,临床见习 27学时),教学中应注意理论教学和直观教学及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在课堂 教学中,充分运用图表、模型、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适当进行病例分析讨 论,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完成了课堂教学的二分之一的内容后,可适当安排临床示教与见习,以便及时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临床见习中要注意诊法、辨证与病案书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绪论 一、掌握中医诊断学、诊法、症、证、病、辨证、辨病、病案等概念的含义。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法则。 二、熟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 三、了解中医诊断的发展概况。 四诊 第一章 望诊 一、熟悉望诊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二、掌握得神、失神、假神的观察要点、典型表现与临床意义;熟悉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语文教学大纲

语文教学大纲 一、指导思想 高中阶段是人生求学的黄金时段。为让学生掌握高中语文的特点,明白语文学习的思路和方法,热爱语文,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学得知识,夯实基础,练好学习语文的基本功,培养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使其终身受益。 二、教学目标 培养学习尖子,榜样带动全体;注重学生的转差工作,转差效果突出,力争在考试绝大多数学生过90分,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三、教学要求:按大纲规定,完成教材知识点的传授任务和知识能力的迁移,必须做到基础知识习题化,基本方法灵活化,基本能力熟练化,重点、难点通俗化,薄弱环节要强化。然后再深化三基,强化重、难点,达到知识熟练,方法会用,技能娴熟,促进能力的目的。 四、教学步骤:课文教学,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作业和课后检测,采用‘测(或练)、改、评、补’的形式。 五、教材特点 (一)教科书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共五册,共用三个学期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其他时间学习选修部分。 (二)必修教材的基本框架:每册教材共分四个部分,即“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 1、阅读鉴赏:这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内容是反映当今时代特色的作品。学习重点各不相同:有侧重对形象性较强的文学作品的鉴赏,有侧重对思变性较强的说理文章进行思考和领悟,有侧重应用性较强的文章的阅读和理解。 重点学习古诗文,现代文课文有所取舍(精讲三分之一),剩余的课文作为课外阅读材料。 2、表达交流:这部分包括“写作”与“口语交际”两部分。写作分4专题;“口语交际”共设计五次活动。 3、梳理探究:每册共有3个专题,学生可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的学习探究。 4、名著导读:每册有2部导读。主要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思考能力与欣赏水平。六、教学方式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而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为了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我们提倡并实施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可从三个方面落实实施:一是落实课前预习和疑难问题收集制;二是落实课堂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为学生创设交流和表达的时空空间;三是组织语文学习兴趣小组,教会学生积极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 七、落实日常教学 面对学生薄弱的语文基础,强化训练,夯实基础,落实日常教学是关键。在日常教学中,主要抓好以下的环节: (一)阅读方面,充分利用“经典”与“名著”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精选较有思想性、篇幅短小的文言短文,提供给学生阅读,养成学生每周阅读翻译文言文的习惯,努力通过学生的自身积累和教师的指导,从阅读习惯、语感等多方面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二)在写作方面,坚持每周几篇课外练笔,每两周一次大作文的训练。 小作文,从写景、记人、叙事等方面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观察、构思、措辞、造句等能力。大作文从观察与感受、想象与联想、再现客观事物、表现主观情感等方面,让学生把握写作运动的内部规律,从根本上提高写作能力。 (三)口语训练方面,结合诗歌教学,开展诗歌朗诵训练,扫除学生练习口语的心理障碍,训练学生大胆开口的习惯。在具体操作方面,结合单元教学,穿插“说服别人”、“拒绝别人”、“劝慰、鼓励别人”等不同目的的语文口语训练,使学生能自由流畅地表述自己的见解,养成文明得体的说话习惯。 (四)日常语文教学还贯穿写字、背诵等基础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 (供六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前言 病理学(Pathology)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病理学的任务是运用各种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规律,包括发病机理和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转归和结局,从而阐明疾病的原理和本质,为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 本教学大纲的制定是根据本校六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学时,在2000年制定的教学大纲基础上修订而成。 教学内容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适当介绍国内外病理学新进展,反映现代科学水平,通过理论讲授与实验课实习,使学生掌握临床医学专业必需具备的病理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为今后的学习与实践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通过新进展及新技术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及趋势,以适应未来医学发展的需要。 为方便学生学习,本大纲将教材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级要求。“掌握”即对教材内容必须要理解透彻,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熟悉”是指对教材的内容能理解清楚,记住其中的主要内容;“了解”是要求能理解教材中的内容,能记住内容的梗概。 理论教学部分 绪论 1.3. 目的要求: 了解病理学的概念、内容及基本任务。了解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常用的研究方法及发展史。 2.4. 教学内容: 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内容及任务;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发展史。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1.目的要求: 掌握萎缩的概念和类型,掌握肥大的概念,熟悉其类型,掌握增生的概念,熟悉其常见类型,掌握化生的概念和常见类型。 熟悉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了解细胞、组织损伤的机制。 掌握变性的概念;掌握细胞水肿的概念及病理变化;掌握脂肪变性的概念、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掌握玻璃样变的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掌握纤维素样坏死的概念及其病理变化;熟悉病理性色素沉积的类别及脂褐素、含铁血黄素沉积的病理特点和形成过程,熟悉病理性钙化的概念及类型;了解淀粉样变性、粘液样变性的概念; 掌握坏死的概念、基本病变和类型及各类型的病理变化,熟悉坏死的结局,掌握凋亡的概念及其与坏死的区别,熟悉凋亡的形态特点,了解凋亡的机制及生物学意义 2.教学内容: (1)(3)细胞适应和细胞老化:萎缩、肥大、增生及化生。 (2)(4)细胞、组织的损伤:原因、机制、类型和形态学改变。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1.目的要求: 熟悉修复的概念;掌握再生的概念、类别和各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其包含的细胞种类;掌握上皮、毛细血管和外周神经的再生过程,了解其它组织的再生过程 了解细胞再生与分化的分子机制、细胞外基质在细胞再生过程中的作用。 熟悉纤维性修复的概念,掌握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特征、作用及结局;掌握瘢痕组织的形态,熟悉其对机体的作用。 掌握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和类型;熟悉骨折愈合的过程;了解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供药学专业本科生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要Synopsis of clinic 课程号(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51 学时学分:3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教学目的 《临床医学概要》着重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实验室及其它检查对疾病诊治的联系,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内容,从而对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认识。 通过讲授、自学、讨论等方式,按理论联系实际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组织教学,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中心,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该科的兴趣,提倡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将临床医学与临床药学各科相联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除诊断学基础为基础章节外,涉及内、外、妇、儿、传染病等临床各见疾病,该科所占课时不多,但要求学生能通过临床医学概要的学习,对体格检查、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的认识。结合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概念叙述清楚,着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诊断学基础3学时 常见症状:发热、头疼、惊厥、咳嗽与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心悸、恶心与呕 吐腹痛、呕血、便血、黄疸、水肿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 问诊的重要性,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问诊的内容。 体格检查: 1、基本检查方法:视、触、叩、听、嗅。

2、一般检查:全身状态检查(性别、年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和体型、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皮肤检查、淋巴结检查。 3、头部及其器官:头颅、眼、耳、鼻、口腔。 4、颈部:外形、姿势和运动、血管、甲状腺、气管。 5、胸部:体表标志、(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凹窝和解剖区域)、胸壁、胸廓和乳房、肺和胸膜及心脏的视、触、叩、听。 6、腹部: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腹部的视、触、叩、听。 7、脊柱与四肢:脊柱、四肢与关节。 8、神经系统检查: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 第二章急症医学3学时 心跳呼吸骤停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昏迷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病因诊断、昏迷病人的急救和处理。 休克概念、分类和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诊断、治疗。 急性呼吸衰竭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有机磷农药中毒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防、治疗。 烧伤概念、烧伤面积的估计、烧伤深度的估计、烧伤严重程度分类、病理改变与临床分期、治疗。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第三章传染病3学时 传染病流行过程、影响传染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病毒性肝炎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防。 霍乱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word完整版)七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一)、阅读 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 习惯,并有一定 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 文的内容和思路,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 课文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 式。 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 彩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 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 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8、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学会运用其他工具书和多种媒 体。 (二)、写作 9、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的应

用文。 10、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注意简洁得体。 11、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 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 容。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12、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13、养成观察分析周围事物、收集积累语言材料、勤动笔多 修改的习惯。 14、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字数不少于0.7万,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500字左右的习作。(三)、口语交际 15、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和修养,态度自然,尊重对方,注 意对象和场合。 16、耐心专注的倾听,了解对方的意思,领会意图,抓住中 心和要点。 17、讲普通话,做到语音清晰,语句连贯,条理清楚,能准 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并努力使对方理解。 18、复述转述,力求完整准确;讨论发言,围绕话题,简洁 明了;讲述见闻, 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儿科医学专业使用) 冃u m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化规律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通过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改变以及这些变化与临床表现的联系,从而揭示疾病的本质,为临床正确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提供实践依据。因此,病理学被称为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 在临床医学实践中,病理学诊断又是诊断疾病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因此病理学也属于临床医学的一部分。许多疾病往往须借助病理学的研究、检查才能得出结论,如脱落细胞学检查、活体组织检查,尸体解剖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死亡原因,提高临床医疗水平。 本大纲内容力求体现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原则,目的是向学生传授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病变,为学生的后期临床学习打下基础。同时要

体现当今病理学的最新进展,适当地介绍一些新的尤其是分子病理学方面的理论, 强调临床和病理的结合。加强了病理学总论的讲授和减少了各论中学生在后期临床 课程学习中将重点介绍的疾病。 目录 绪论 ........................................... ...... (-1-)- 第一章 血液循环障碍 ................................... (T)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损伤与修复 (1) 第三章炎症 ........................................ ::……(-2) 第四章肿瘤总论、淋巴造血系统肿瘤??.: .................. (? 2)…… 第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 : ............ (3) .... 第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 (3)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4) 第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 ( 5) 第九章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 5) 第十章 神经系统疾病 ( 6) 第十二章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6)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诊断学 英文名称:diagnostics 课程类型: 专业课必修考试 总学时:64 学分:3.5 理论课学时:44 实验课学时:20 适用对象: 医学影像学(工程方向)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诊断学》是医学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由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课程。诊断学的内容包括问诊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诊断、器械诊断等,横跨多个学科,内容涉及面广,实践性强,课程十分强调临床技能训练和诊断思维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因此诊断学可以说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 诊断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临床技能培训、课间见习、考试。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的大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结合CAI 课件、VCD、录像、录音、投影、模型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检查方法和思维程序;临床技能培训在临床技能训练中心进行,临床技能训练中心采用了现代化、功能强大的电子模拟人教学设备,从心肺听诊,到腹部触诊等各种教学功能,训练学生的临床技能。各种穿刺模拟人,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课间见习是在病房进行,学生下科后,深入病房,进行床旁训练,在病房中了解病史采集方法,通过具体的病例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了解各种异常体征及正规的检查手法。在反复医疗实践中,逐步学会临床思维方法、检查方法和检查技术,逐步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水平,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的目的;考试是检验《诊断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分理论考试与形成性考试两部分,理论考试是对学期末医学生学习本学科的结业考试。形成性考试采用实验课出勤考核及实际操作的完成情况考核,是检验学生的实际动手查体的能力,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检验与考核。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问诊

病理学教学大纲@南方医科大学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一、萎缩 萎缩的概念:生理性与病理性萎缩。 病理性萎缩的原因及分类(营养不良性、压迫性、失用性、去神经性、内分泌性萎缩)、形态变化与影响。 二、肥大、增生及化生的概念。 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一、可逆性损伤(变性) 可逆性损伤(变性)的概念。 细胞水肿(水变性):概念、病变特点、原因及发生机制、结局。 脂肪变:概念、病理变化、病因的发生机制及结局。 玻璃样变:概念、分类(细胞内玻璃样变、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细动脉壁玻璃样变)、病变特点、产生机制与结局。 二、不可逆性损伤- 坏死 坏死的概念、病因、病理变化(镜下改变及早期坏死组织肉眼观察特征)、类型(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坏疽)。 坏疽的概念、病因、类型(干性、湿性及气性坏疽)、病变特点。 坏死的结局:细胞溶解引起局部急性炎症反应、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与包裹、钙化。 三、细胞调亡和细胞老化的概念。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修复的概念与意义 一、再生 再生的概念、分类(生理性与病理性、完全与不完全性)。 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上皮组织、纤维组织、软骨组织和骨组织、血管、肌组织、神经组织的再生。 二、纤维性修复 肉芽组织概念、作用及结局、疤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及不利后果。 三、创伤愈合 创伤愈合的概念: 创伤愈合的类型: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的特点。 四、骨折愈合 骨折愈合的四个阶级:血肿形成、纤维性骨痂形成、骨性骨痂形成、骨痂改建的特点。 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全身性和局部性因素。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血液循环障碍的概念、类型(全身性与局部性) 第一节充血和淤血 充血的概念、类型(动脉性充血、静脉性充血-淤血)。 局部性与全身性淤血的原因。

诊断学教学大纲(特选参考)

诊断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妇产科学、 医学影像学、护理专业用) 长治医学院临床医学一系内科学教研室 二○○四年三月 《诊断学》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The diagnosis learns the syllabus 课程编号: 学时:140学时,其中理论64学时,实验76学时 学分:7.5学分 适用专业: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妇产科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专业用 先修课要求:全部基础课程 一、前言 诊断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是各科临床医学的基础。诊断学阐述诊断疾病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是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关键,因此一定要把对学生临床诊断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贯穿到诊断学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诊断学教学,使学生掌握疾病的诊断原理和方法,学会采集病史、综合和分析客观的人体资料,概括诊断依据,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专业课奠定基础。 在诊断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多组织学生接触临床,参加实践,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要注意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锻炼和提高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诊断学教学中,通过理

论学习,课间实习或实验和临床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及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本《诊断学》教学大纲是以第六版教材为依据编写。诊断学中的问诊、常见症状、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实验诊断、诊断思维方法与病历书写,为课堂讲授内容,其他未列入教学大纲中的部分内容,供学生自学和参考。 [基本要求] 1.掌握常见症状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 2.能独立进行系统而有针对性的问诊,能较熟悉掌握主诉、症状、体征间的内在联系和临床意义。 3.能以规范化手法进行系统、全面、重点、有序地体格检查,并掌握各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4.掌握心电图机的操作程序,熟悉心电图各波图像产生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正常心电图的各波图形及各波、段的测量方法,并了解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及某些常见典型异常心电图表现。 5.熟悉血、尿、粪便等常规项目实验室检查的操作技术及常用临床检验项目的目的和临床意义。了解实验结果对疾病的诊断意义。 6.能将问诊、体格检查和实验室器械检查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初步诊断,书写格式规范、符合要求的完整病历。 [学时分配] 根据1991年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对《诊断学》课程基本要求结合我院的具体实际,诊断学总教学时数为14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64学时,实习76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 内容讲授实习合计讲授∶实习 绪论 1 0 1 问诊 2 3 5 常见症状8 2 10 基本检查方法 1 2 3 一般检查 1 2 3 头、颈部检查 2 3 5

小学1--6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小学1--6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一)汉语拼音 1.能读准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的音节。学会拼音方法,能熟练地拼读音节,有条件的可以逐步做到直呼音节。学读轻声。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能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二)识字、写字 3.学会常用汉字450个左右。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4.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能按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记忆字形,能初步理解字义。 5.学过的词语能正确读、写,懂得意思,大部分能在口头语言中运用,一部分能在书面语言中运用。 6.练习用铅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7.会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培养写字兴趣。 8.学习使用和保管写字用具。 (三)听话、说话 9.能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听懂老师的提问和同学的回答。 10.听话能集中注意力,不随便插话。 11.学习说普通话。能用完整的语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看图或观察简单事物后,能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12.能当众说话,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习使用礼貌语言。 (四)阅读 13.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发音正确,声音响亮,按句逗停顿,不唱读。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14.能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能结合句子理解词语。懂得一句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15.认识自然段。了解课文内容。 16.能阅读浅显的注音读物,初步了解内容。 17.读书的姿势正确,养成爱惜书本的良好习惯。 (五)作文 18.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完整、通顺的句子。 19.学习观察简单的图画和事物,练习写句子。 20.学习使用句号、问号。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基本内容 病理学是中央电大医科类专科护理学专业、药学专业一门必修课。病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它是研究疾病的原因和条件、疾病过程中的机能、代谢、形态结构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发生机制的科学,为进一步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新的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依据基础医学课程优化组合的原则,将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以其内在的有机联系为基础,以新的课程结构的形式重新组合,将疾病时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和形态学改变有机联系在一起,强调人的整体观念,注重病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特别是基本病理过程和重大疾病的基础知识的介绍。 本课程课内学时108,6学分。 二、课程的基本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强调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通过学习,使学员初步具备从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机体的机能和代谢改变、疾病的转归与结局等方面认识、分析疾病的能力,为学习后续各科临床课和提高工作质量打下扎实的疾病学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前修课是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人体生理学、医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等医学基础课等,后续课是临床各科专业课。 三、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 病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必须注重病变的观察和分析,注重复制疾病的动物模型实验的观察、分析和总结。通过实验培养严谨的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培养观察疾病、分析疾病的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验是病理学教学中必须实施的环节。 对于教学内容,本大纲按“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要求。掌握和熟悉的内容是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要求重点学习,也是考核的重点。 考虑到护理学专业与药学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考核的侧重点有区别,具体要求在本课程的考核说明体现。 四、媒体的选择与配合 为适应远距离开放教育学习的需要,本课程采用多种媒体教材进行学习,在多种媒体一体化整体设计的基础上,以文字教材为主媒体,录像教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为辅助媒体,为学习者提供自主选择学习媒体的方便。 文字教材《病理学》,融学习目标、教学内容、重点提示、学习小结、多种题型练习题

最新第八版诊断学教学大纲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审阅人:审定人:编写日期:2017年2月 课程名称:诊断学(Diagnostics) 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性质:必修 总学时:60 其中(理论学时:44 ;实践学时:12 )学分:XXX 适用专业:医学康复专科责任单位:XXX 先修课程:病理…生理?人体解剖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 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科学。是临床教学的一门必修课,是医学生从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各学科的重要桥梁课,是临床各科的基础课。诊断学是一门需经反复实践、连续培训过程才能初步掌握的学科。该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指导学生接触病人、学习问诊而客观地了解病情,正确运用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等物理检查方法来发现和收集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并能通过实验诊断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实验检查项目的选择、实验结果的分析并指导疾病的诊断;即学习获取这些临床征象的方法,掌握收集这些临床疾病的基本功,并应用所学过的基础医学理论,提出可能性的诊断。 二、课程主要知识点及基本要求 1.常见症状 (1)掌握常见症状的定义、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 (2)理解常见症状的问诊要点。 (3)了解伴随症状。 2.体格检查 (1)掌握体格检查中视、触、叩、听的基本方法,达到全面、有序、手法规范。 (2)掌握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3.实验诊断 (1)理解三大常规实验室检查的操作技术。 (2)理解常用临床检验项目的参数和临床意义。 (3)了解伴随症状。 4.辅助检查

(1)掌握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各波、各段的测量方法。 (2)理解心电图各波图像产生的基本原理。 (3)理解常见典型异常心电图表现。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第一篇常见症状(8学时) 【教学重点】 (一)发热 1.发热的概念与机理。 2.发热的病因与分类 (1)感染性发热 (2)非感染性发热 3.发热的临床表现与常见热型。 4.发热的症状与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二)疼痛 1.头痛、胸痛与腹痛的病因与发生机理,临床特点及其鉴别诊断。 2.头痛、胸痛与腹痛的伴随症状、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三)水肿 1.水肿的概念与发生机理。 2.水肿的病因分类与临床特点。

国家政策对中国语文教学大纲

2012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 《中国语文》教学大纲 一、使用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的总体目标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中国语文课,不仅关乎受教育者语文技能的加强,更关乎一代代人生命质素的全面提升和人格的全面发展;不但是民族国家强盛的需要,更是民族文化认同和民族文化存亡继绝开新光大之所系。我们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人性的完善,高素质人才的全面发展,而语文素养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素。 中国语文课程是兰州商学院经济类和非经济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集工具性、基础性、文学审美性和人文性于一体, 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本课程既重视专业理论知识和写作知识的传授,又注重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它既服务于其他课程又体现其他课程的综合学习成果,是检验学生业务素质、工作能力的“试金石”。大学语文课程的顺利实施和不断完善,也有利于推进我们兰州商学院文化素质教育方案的贯彻、实施,提高学院的整体办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竞争实力,提高人才的综合培养质量。 课程设置总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理解、鉴赏和表达能力,为学好其他课程、为社会实际工作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完善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现代人格,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之成为既有专长,又有多方面才能的新型人才。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中国语文》课程的设置,主要按照横向和纵向两个纬度伸展。 从纵向上看,主要是根据时间顺序,选择文学史上各个重要的“点”,以点带线,尽量给同学们一个较为完整的文学史概念。 从横向上看,主要是根据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种文体的组合,选择四种文体中各类较为细致的文体,以点带面,古今中外,风格多样,尽量给同学们一个较为清晰的文体概念。 每篇选文的后面,都增加了一定的赏析和点评,从不同角度来鉴赏名作名篇,实际上也是为同学们提供了鉴赏的范本和基本思路,以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并进一步拓展学术思维。同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还设计了一些思考题,供学生思考;收录了一些推荐书目,提供给不同要求的学生进行扩展性阅读。 教学上树立“大语文观”。以文化、文明为参照背景,以文学为主线,贯通史哲,综合交叉,开阔视野。在陈述性知识的基础上,注意提炼评价性知识;在工具性知识的落实中注意实现修养性知识。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使他们具有较强的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全面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及探究能力,进一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

高级病理学教学大纲

《高级病理学》教学大纲 Teaching Outline of Advanced Pathophysiology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A0104 开课时间:第一学期 总学时数:54学时 开课部门:基础医学院 授课对象:硕士、博士生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预修课程: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组织学、病理学 主讲教师:卫洪昌 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 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

金惠铭,病理生理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1月。 参考资料: 1.陈主初,病理生理学(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8月; 2.张启良,新编病理生理学教程,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年5月; 3.Stephen J. Mcphee, Pathophysiology of Disease (third edition),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11 月; 4.Kaufman, C. E ,Essentials of Pathophysiology.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1月。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在基于本科教学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介绍本学科国内外新进展和研究成果,通过理论讲授、病例讨论和最新进展讲座等方法进行,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现代病理生理学基础知织,熟悉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联系,了解国内外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趋势,从而为今后的临床、科研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绪论 1.主要内容 (1)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2)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内容。 (3)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临床观察、实验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 (4)病理生理学的学科发展史,我国病理生理学工作者的贡献和成就,如何学好病理生理学。 2.教学要求 掌握基本病理过程的概念及其与疾病的关系;熟悉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病理生理学的主要内容和常用研究方法;了解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第一章疾病概论 1.主要内容 (1)健康和疾病:健康、疾病、亚健康的概念。 (2)病因学:外因、内因、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疾病发生的条件。 (3)发病学: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普遍规律。 (4)疾病的转归:康复与死亡。 (5)疾病模型:可分为整体动物模型、离体器官模型、细胞模型、数学模型等。制备疾病模 型应遵循相似性、可重复性、可操作性三大原则,制备方法主要有自然发生与遗传育种、人工诱发和基因工程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