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A卷复习要点及题型示例

计算机网络A卷复习要点及题型示例
计算机网络A卷复习要点及题型示例

复习知识点(所标页码以第6版教材为准)

第一章

1、因特网发展的过程,采用的协议标准TCP/IP。P4

2、因特网的组成,P8。核心部分的几种交换技术,P11-15。

3、计算机网络按作用范围进行分类。P17-18

4、网络协议的定义及三要素。P26

5、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OSI体系结构的7层模型和TCP/IP体系结构的4层模型。P28,图1-18

第二章

1、物理层协议的内容(接口特性)。P38

2、信道复用技术:复用器和分用器,频分复用和时分复用的区别。P50-P51

第三章

1、CSMA/CD协议及工作要点。P82-85

2、以太网MAC层的地址。P89

3、CRC校验的计算。P70-71,结合P109习题3-07 3-08

4、网卡实现功能所包含的层次。P81

第四章

1、网络层(IP协议)提供服务的特点:灵活的、无连接和尽最大努力交付。P113

2、IP地址:长度,A、B、C三类常用IP网络号和主机号字段的划分,P118。D 类和E类地址的作用;如何利用点分十进制法表示的IP地址第一部分来区分A、B、C 三类;几种特殊的IP地址(127.0.0.1等)。P118-P120,表4-2和表4-3

3、ARP协议的作用?P123-124

4、ICMP差错报告报文的种类。ICMP协议的应用有ping、traceroute命令。P147-148

5、路由协议:RIP协议基于距离向量和OSPF协议基于链路状态;P152、P157

6、RIP协议更新路由表的过程:P153-154例4-5结合课后习题4-41

第五章

1、运输层端口号的作用及常用协议的熟知端口。P191-P192

2、TCP报文的组成,首部各字段的名称。P202-204

3、TCP报文首部中序号和确认号字段的作用,P202-203结合习题5-23。

4、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的区别。P214-215

第六章

1、DNS系统:作用,两类顶级域名,P236-238。

2、万维网WWW:统一资源定位符URL作用、写法,P250。

3、电子邮件系统:发送协议SMTP,P271;接收协议POP和IMAP。P274 第七章

1、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P300-301 图7-1

2、对称密码体制和公钥密码体制:加密解密密钥是否相同;P303-305。

3、数字签名:数字签名实现的功能。P305 图7-4

120分钟,题型示例:

单选题(15题30分):

1.ping程序中使用了ICMP的_____报文,以探测目标主机是否可以到达。

A. 终点不可达

B. 回送请求和回答

C. 超时

D. 时间戳请求和回答

2.TCP使用进行流量控制。

A. 分层机制

B. 窗口控制机制

C. 自动重发机制

D. 端口机制

3.下列顶级域名中,表示教育机构的是。

A. .edu

B. .gov

C. .com

D. .net

4.以下哪个IP地址永远不会出现在网络上的IP分组中?

A. 192.222.1.10

B. 127.0.0.1

C. 176.2.2.10

D. 224.0.0.10

填空题(10空10分):

1.按照覆盖的地理范围,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个人区域网、局域网、城域网

和广域网。

2.IP协议是因特网的关键协议,IPv4中的地址为_____32______位,而在IPv6

中,为了得到更大的地址空间,将地址变为____128______位。

3.ARP协议作用是将__IP_____地址转换成物理或MAC地址。

4.网络层(IP协议)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无连接和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

据报服务。

判断题(10题20分):

1.虚拟专用网VPN是在互联网内用软件建立的安全隧道,它的作用与防火墙

的作用相同。正确

2. 最高域名ORG 指商业机构。 错误

3. TCP/IP 协议中,TCP 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服务。 正确

4. 内部网关协议RIP 是一种基于距离矢量算法的协议。 正确

简答题(2题15分):

1. 常用的导向传输媒体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填图题(2题10分):

1. 下图是以太网V2的MAC 帧格式。请在空格1和2处填上字段的大小,在空格3-5处填上以下内容: 帧校验序列FCS 、目的地址、数据。(5 分。每空1分。)

(1) 6 (2) 46

(3) 目的地址 (4) 类型

(5) 帧校验序列

计算题(2题15分):

1 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11011。采用CRC 的生成多项式是P (X )=X 4+X+1。试求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写出计算过程)

(3)

源地址(4)数据(5)

(1)字节

~1500(2)

计算机网络基础试卷包含答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试卷 一、填空题: 1.计算机网络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子网。 2.计算机网络由计算机、__通信介质_和__通信处理机_____以及网络协议和网络软件等组成。 3.服务在形式上通过一组___________来描述。 4.按覆盖的地理范围大小,计算机网络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5、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 6、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三种有线传输介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_______。 7.通信系统连接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连接方式。 8.当数据报在物理网络中进行传输时,IP地址被转换成____________地址。 9.ISP是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简称。 10数据交换技术主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大类。 二单项选择题 1.属于集中控制方式的网络拓扑结构是() (A) 星型结构 (B) 环型结构 (C) 总线结构 (D) 树型结构 2.以下()是数据链路层的网间设备 (A) 中继器 (B) 路由器 (C) 网关 (D) 网桥 3.Internet上各种网络和各种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互相通信的基础是()协议 (A) HTTP (B) IPX (C) X.25 (D) TCP/IP 4.通信双方必须遵循的控制信息交换规则的集合是() (A) 语法 (B) 语义 (C) 同步 (D) 协议 5.有几栋建筑物,周围还有其他电力电缆,若需将该几栋建筑物连接起来构成骨干型园区网,则采用( )比较合适。 (A)光缆(B)同轴电缆(C)非屏蔽双绞线(D)屏蔽双绞线 6.某台计算机的IP地址为132.121.100.001,哪么它属于()网。 A. A类 B. B类 C. C类D.D类 7.()用来记录网络中被管理对象的状态参数值。 A.管理对象 B.管理协议 C.管理进程 D.管理信息库 8.()是指连接打印设备并安装打印驱动程序的计算机,它负责处理来自客户端的打印任务。 A.网络打印服务器 B.网络打印机 C.本地打印机 D.打印队列 9.以下不属于防火墙技术的是( )。 AIP过滤 B 线路过滤 C 应用层代理 D 计算机病毒监测 10. 从通信协议的角度来看,路由器是在哪个层次上实现网络互联()。 (A) 物理层 (B) 链路层 (C) 网络层 (D) 传输层

2014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_Office高级应用考试大纲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考试大纲 (2014年新版) 基本要求 1.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及计算机系统组成。 2.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病毒及防治的基本概念。 3.掌握多媒体技术基本概念和基本应用 4.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因特网网络服务和应用。 5.正确采集信息并能在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软件Excel、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中熟练应用。 6.掌握Word的操作技能,并熟练应用编制文档。 7.掌握Excel的操作技能,并熟练应用进行数据计算及分析。 8.掌握Powerpoint的操作技能,并熟练应用制作演示文稿。 考试内容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 计算机的发展、类型、特点及其应用领域。 计算机的发展:1943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教授莫克利和他的研究生埃克特开始研制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1946年研制成功。 发展的四个阶段: 阶段部件第一阶段 (1946-1959) 第二阶段 (1959-1964) 第三阶段 (1964-1972) 第四阶段 (1972年至今) 主机电子器件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 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内存汞延迟线磁芯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 外存储器穿孔卡片,纸 袋磁带磁带,磁盘磁带,磁盘,挂 盘等大容量存 储器 处理速度几千条几万至几十 万条几十万至几百万上千万至万亿 条 计算机的类型: 按处理数据的类型分:模拟计算机,数字计算机,数字和模拟计算机 按用途分: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 按计算机的性能、规模、处理能力分:巨型机、大型通用机、微型计算机、工作站及服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一、计算机网络概论 1、计算机网络形成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计算机终端网络(终端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计算机通信网络(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计算机网络(以资源共享为目的)。 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硬件组成一样,都是由主计算机系统、终端设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四大部分组成的。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凡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且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使用计算机网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共享资源和进行在线通信。例如:共享外围设备、共享数据、共享应用程序、使用电子邮件等。(软件、硬件、数据、通信信道) 3、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根本区别是:计算机网络是由网络操作系统软件来实现网络的资源共享和管理的,而计算机通信网络中,用户只能把网络看做是若干个功能不同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之集合,为了访问这些资源,用户需要自行确定其所在的位置,然后才能调用。因此,计算机网络不只是计算机系统的简单连接,还必须有网络操作系统的支持。 4、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应用的最高形式,从功能角度出发,计算机网络可以看成是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部分组成的;从用户角度来看计算机网络则是一个透明的传输机构。 5、计算机网络具有多种分类方法。按通信距离可分为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和局域网(LAN);按网络拓扑结构可分为星形网、树形网、环形网和总线网等;按通信介质可分为双绞线网、同轴电缆网、光纤网和卫星网;按传输带宽可分为基带网和宽带网;按信息交换方式分为电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综合交换网。 广域网(WAN),又称远程网,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其分布范围广,常常借用传统的公共传输网络(例如电话)来实现。广域网的布局不规则,使用权限和网络的通信控制比较复杂,要求必须严格遵守控制当局所制定的各种标准和规程,传输率低,误码率高。 城域网(MAN)规模介于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其大小通常覆盖一个城市。传输介质主要是光纤。 对于局域网(LAN),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局部地区网络标准委员会曾提出如下定义:“局部地区网络通信一般被限制在中等规模的地理区域内,是专用的,由单一组织机构所使用。”局域网大多采用总线及环形拓扑结构。 1

计算机网络基础习题(含答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局域网的网络硬件主要包括服务器、工作站、网卡和 A.网络拓扑结构 B.计算机 C.网络传输介质 D.网络协议 2.目前,局域网的传输介质主要是同轴电缆、双绞线和 A.电话线 B.通信卫星 C.光纤 D.公共数据网 3.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网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 A.分组交换 B.共享交换 C.对等服务 D.点对点 4.网络节点是计算机与网络的。 A.接口 B.中心 C.转换 D.缓冲 5.上因特网,必须安装的软件是 A.C语言 B.数据管理系统 C.文字处理系统 D.TCP/IP协议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将数字信号变换为便于在模拟通信线路中传输的信号称为调制 B.在计算机网络中,一种传输介质不能传送多路信号 C.在计算机局域网中,只能共享软件资源,不能共享硬件资源 D.以原封不动的形式将来自终端的信息送入通信线路称为调制解调 7.为网络提供共享资源的基本设备是 A.服务器B.工作站 C.服务商D.网卡 8.计算机网络系统由硬件、和规程三部分内容组成 A.软件 B.线路 C.服务商 D.协议 9.要使用WindowsXP系统电脑上网,首先要对进行设置 A.Modem B.工作站 C.服务器 D.网络和拨号连接 10.若干台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在的支持下,用双绞线相连的系统属于计算机网络。A.操作系统 B.TCP/IP协议 C.计算机软件 D.网络软件 11.计算机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 A.共享软、硬件资源 B.处理邮件 C.可以互相通信 D.内存容量大 12.广域网和局域网是按照来分的。 A.网络使用者 B.传输控制规程 C.网络连接距离 D.信息交换方式

计算机网络基础考试试题.doc

网络基础 所有60道单选题 1、万维网(world wide web)又称为______,是Internet中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A:Internet B:全球信息网 C:城市网 D:远程网 答案:B 2、安装拨号网络的目的是为了______。 A:使Windows完整化 B:能够以拨号方式连入Internet C:与局域网中的其他终端互联 D:管理共享资源 答案:B 3、在拨号上网过程中,连接到通话框出现时,填入的用户名和密码应该是______。A:进入Windows时的用户名和密码 B:管理员的帐号和密码 C:ISP提供的帐号和密码 D:邮箱的用户名和密码 答案:C 4、网上交流常见的形式有______。 A:网上讨论(BBS) B:网络会议 C:网上电话等 D:全部都是 答案:D 5、在Internet的通信协议中,可靠的数据传输是由______来保证的。 A:HTTP协议 B:TCP协议 C:FTP协议 D:SMTP协议 答案:B 6、免费软件下载,是利用了Internet提供的______功能。 A:网上聊天 B:文件传输 C:电子邮件 D:电子商务 答案:B 7、域名为https://www.360docs.net/doc/472777544.html,的站点一般是指______。 A:文件传输站点 B:新闻讨论组站点或文件传输站点

C:电子公告栏站点 D:电子邮件中对方的地址或文件传输站点 答案:C 8、下列不属于Internet信息服务的是______。 A:远程登录 B:文件传输 C:网上邻居 D:电子邮件 答案:C 9、Internet上使用最广泛的标准通信协议是______。 A:TCP/IP B:FTP C:SMTP D:ARP 答案:A 10、缩写WWW表示的是______,它是Internet提供的一项服务。 A:局域网 B:广域网 C:万维网 D:网上论坛 答案:C 11、目前,Internet为人们提供信息浏览的最主要的服务方式是______。 A:WWW B:FTP C:TELNET D:WAIS 答案:A 12、在互联网上,用来发送电子邮件的协议是______。 A:HTTP B:SMTP C:FTP D:ASP 答案:B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航空公司与微软合作开发了飞机订票系统,由一台主机和200多个终端组成 B: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航空公司与IBM合作开发了飞机订票系统,由一台主机和2000多个终端组成 C: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航空公司与IBM合作开发了飞机订票系统,终端有CPU及内存 D: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航空公司与微软合作开发了飞机订票系统,终端有CPU及内存 答案:B

2020年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

2020 年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本科插班生招生入学考试 《计算机网络》课程考试大纲 I.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本大纲适用于所有需要参加《计算机网络》考试的各专业考生。 n.考试内容 一、考试基本要求《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渗透、密切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科 学, 是计算机专业、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Internet 网络服务的建构与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要求学生从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学习相关内容。了解:指对所列 知识要熟悉其内容及含义。(单项选择题)理解:指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单项选择题、问答题)掌握:指对所列知识能深入理解,并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推理和 判断等过程中综合运用。(单项选择题、问答题、综合应用题) 第一部分计算机网络概述 1. 考试内容 (1)网络发展阶段的划分;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4)线路交换、存储转发交换及其特点,数据报与虚电路交换特点; 2. 考试要求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2)掌握计算机网络定义、分类、组成; (3)掌握数据交换技术。 第二部分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1. 考试内容 (1)什么是网络协议,协议的三要素是什么; (2)网络体系结构为什么要分层,什么是接口,网络体系机构的定义; (3)OSI参考模型的分层及其各层的主要功能; ( 4 )什么是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 (5)TCP/IP模型的分层及其各层的主要功能,TCP/IP体系结构的主要协议。 2. 考试要求 (1)掌握网络协议、层次、接口等概念; (2)掌握OS、TCP/IP体系结构及其各层功能; (3)了解网络体系结构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复习要点行健

计算机网络复习 1.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几个阶段。P1-P3 2.计算机网络定义。P7 3.计算机网络功能。P8 4.计算机网络的特点。 5.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P8 6.计算机网络的类型。P9 7.局域网的3拓扑结构(优缺点)。P10-P11 8.什么是单工、半双工、全双工通信。 9.数据传输率。P15 10.误码率。 11.信号编码。P22 P24 12.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P24 13.几种多路复用技术。P26 14.数据交换的三种技术。P29 15.纠错检错技术P32 –P35 16.ISO/OSI的七层结构,各层的主要功能。P45 TCP/IP各层的功能(协议)P55 17.局域网硬软件的组成(标准以太网)。 18.几种介质访问控制方法。P71 19.常见网络操作系统。 20.各种网络互连设备的特点和功能。 21.Internet概念(定义、TCP/IP、ISP、域名、URL)。 22.IP地址、子网掩码。 23.常用的协议:、smtp、dns。 24.计算机与Internet的常见连接方式。 25.Internet的几种基本功能及常用工具。 综合计算大题: 1、信号编码22 24 2、求检错码33 34 3、IP有关计算121 4、传输速率计算15 5、信道最大传输速率的计算15 6、有关以太网的计算CSMA/CD 71

单项选择题 1.在IEEE802系统协议中描述CSMA/CD总线访问控制方法及物理层技术规范的是( B )。 A.IEEE802.2 B.IEEE802.3 C.IEEE802.4 D.IEEE802.5 2.当今最新的计算模式是( D )应用模式。 A.客户/服务器B.大型机为中心的集中式 C.服务器为中心D.基于Web的客户/服务器 3.计算机网络在链路层上互联使用的互连设备是( B ) A.中继器B.网桥C.路由器D.网关 4.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属于( B )类型的网络操作系统 A.集中式B.客户/服务器模式C.对等式D.非网络操作系统 5.客户/服务器应用模式的框架由( D )组成。 A.客户机(Client)A.服务器(Server) C.中间件(Middleware)D.A、B、C都对 判断题 1.()在远程联机终端网络中,通过在主机前设置前端处理机,专门负责与终端的通信工作,并不能 克服主机效率低的问题,因为主机同样要处理与前端处理机通信工作。 2.()令牌总线访问控制是在物理总线上建立一个逻辑环。从物理上看,是一种总线结构的局域网。 从逻辑上看,是一种环型结构的局域网。 3.()在计算机网络中,用户主机和用户终端属于转接节点。 4.()数据报业务服务中分组是沿着相同的路由到达目标端。 5.()OSI模型中,只有最低层物理层完成物理数据传递,其他对等层之间的通信为逻辑通信, 填空题 https://www.360docs.net/doc/472777544.html,P是简称。 2.位同步就是使接收端接收的每一位数据信息都与发送端准确地保持同步。实现这种同步的方法有 和。 3.局域网的传输形式有两种与。 4.连接到匿名FTP服务器上时,用户名; 口令用户的E-mail地址。 5.根据网桥是运行在服务器上还是作为服务器外的一个单独的物理设备,可以将桥分为 和 术语解析 1.信号 2.Token Bus 3.下载 4.超文本 5.远程网桥 6.半双工通 7.IEEE 802.3 8.IAB 9.SMTP 10.STP

计算机网络基础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50分) 1、计算机网络系统主要由(网络通信)系统、(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构成。 2、计算机网络按地理范围可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其中(局域)网主要用来构造一个单位的内部网。 3、信号是(数据)的表示形式,它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4、为了便于数据传输和处理,必需采用(数据编码)技术。 5、模拟信号是一种连续变化的(电信号),而数字信号是一种离散的(脉冲序列)。 6、异步传输是以(字符)为单位的数据传输,同步传输是以(数据块)为单位的数据传输。 7、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任务是(高效率)而(无差错)传送数据。 8、信噪比是指(信号)与(白噪声)的比值,其比值越(大),所引起的差错将会越小。 9、差错纠正有(反馈重发纠错)和(前向纠错)两种方法,绝大多数的通信系统采用的都是(反馈重发纠错)。 10、通常我们可将网络传输介质分为(有线)和(无线)两大类。 11、双绞线是一种最常用的传输介质,两根导线相互绞在一起,可使线对之间的(电磁干扰)减至最小,比较适合(短距离)传输。 12、在局域网中所使用的双绞线有(5类)双绞线UTP和(1类)双绞线STP两类,其中5类UTP的传输带宽为(100)MHz。 13、在(低频)传输时,双绞线的抗干扰能力比同轴电缆要高。 14、在网络中通常使用(线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三种交换技术。 15、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为(星型)、(环型)和(总线型)。 16、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构造技术。

17、在IEEE802局域网标准中,只定义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两层。 18、局域网中最重要的一项基本技术是(介质访问控制)技术,也是局域网设计和组成的最根本问题。 19、TCP/IP协议的全称是(传输控制)协议和(网际)协议。 20、TCP/IP协议的层次分为(网络接口)层、(网际)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其中(网络接口)层对应OSI的物理层及数据链路层,而(应用)层对应OSI的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21、3类UTP的带宽为(16)MHz,而6类的UTP的带宽可达(200)MHz。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2分) 1、世界上第一个网络是在(B)年诞生。 A、1946 B、1969 C、1977 D、1973 2、局域网采用的双绞线为:(C) A、3类UTP B、4类UTP C、5类UTP D、6类UTP 3、世界上第一台电脑是在(A)年诞生 A、1946 B、1969 C、1977 D、1973 4、以下不属于无线介质的是:(C) A、激光 B、电磁波 C、光纤 D、微波 5、假如收到1000000000个码元,经检查有一个码元出错,则误码率为:(D) A、十的负二次方 B、十的负四次方 C、十的负六次方 D、十的负九次方 6、以下哪一种方法是减少差错的最根本方法(A) A、提高线路质量 B、采用屏蔽

考研《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

考研《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 西安邮电大学2016考研《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27 科目名称:《计算机网络》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和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现状与技术发展动向,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理解典型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掌握常用网络设备的连接与配置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理论基础,较好的网络应用操作能力,以及基本的网络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概述 基本要求:了解网络发展及标准化工作,掌握网络组成、了解网络分类,熟练掌握网络性能指标,掌握网络体系结构。 教学内容: 1.1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 1.2因特网概述 网络的概念、因特网发展阶段、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1.3因特网的组成 因特网的边缘部分、因特网的核心部分 1.4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1.5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1.6计算机网络的性能(重点) 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等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 1.7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重点) 协议与划分层次、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协议与服务、TCP/IP体系结构。 第二章物理层 基本要求:掌握物理层的基本概念,了解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了解网络传输媒体,掌握信道复用技术,数字传输系统及宽带接入技术。 教学内容: 2.1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2.2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有关信道的基本概念、信道的极限容量、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2.3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导向传输媒体、非导向传输媒体 2.4信道复用技术(重点)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复用

计算机网络基础复习要点

计算机网络基础复习提纲 一、计算机网络概述 1、四代网络的特点: 第一代:面向终端的网络,属连机系统,采用前置处理机(FEP),分工处理完成全部的通信任务,以减轻主机负荷。主机负责数据的成批处理。 前置处理机(FEP)----是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时,人们在主机前增加的一台专门用于处理终端与主机之间的通信任务,以减轻主机的负荷,提高系统工作效率的机器。 第二代:资源共享的分组交换网。主要标志:ARPANET. 特点:资源共享、分散控制、分组交换、采用专门的控制处理机、分层的网络协议、层次分明、传输质量高(分散控制、高速)。缺点:有延迟,开销大。 第三代:OSI/RM模式网络(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特点:网络分层体系结构。 第四代:Internet的出现。特点:INTERNET的广泛应用和ATM技术的迅速发展:综合化、高速化,向宽带综合业务发展,多媒体的应用。 2、网络的分类: a、数据交换方式分:电路交换、报文交换、报文分组交换网、混合交换网 b、通信媒体:有线、无线网 c、通信传播方式:点对点、广播传播方式网 d、通信速率:低速、中速、高速网 e、网络系统的拓扑结构: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网状型 f、管理和使用范围:专用、公用网 g、覆盖区域:广域网(WAN)、局域网(LAN)、城域网(MAN) 二、网络技术基础 1、网络拓扑结构及其优缺点。 总线型的优点:所需线缆少,成本低;易于扩充;结构简单;可靠性较高 缺点:采用竞争总线方式传输,易产生争用总线冲突,在结点多重负荷下,传输效率低; 不是集中控制,故障诊断和隔离困难。 星型的优点:结构和控制简单,便于管理;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单个结点不影响全网; 中央结点对各个结点的服务方便,对全网的重新配置也方便 缺点:所需线缆长,成本高;可靠性依赖于中央结点,中央结点一坏,全网瘫痪。 环型的优点:结构简单,所需线缆短,成本低;扩充方便,增减结点容易;可使用光纤,传输率高; 缺点:可靠性差、一个结点坏可导致全网瘫痪;检测故障困难;采用令牌传递方式,在负载很轻的情况下,其等待时间相对比较长。 树型:总线型的变型,易于扩展,故障隔离容易,但对根结点的依赖大,根结点坏,则全网坏。 网状型:连通性好,组网复杂。可靠性高、通信效率高、流量大。但成本最大、协议复杂。 2、局域网的特点:覆盖距离有限;传输率高、低延时、低误码率;易于安装、维护;一般采用总线型、星型、环型;在对等型局网中,各结点为平等关系;可广播和组播。 3、信号传输的两种方式:基带、宽带传输。 4、三种通信方式: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单工——数据只沿一个方向传输,固定一方发送,一方接收,不能改变。如广播、电视。 半双工——可交替改变传输的方向,但在某一时刻,只能一个方向传送。双方都有发送和接收装置,但不能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改变方向时通过开关切换。如对讲机。 全双工——任意时刻都可进行双向传输的通信方式,都具独立的发送和接收能力。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基础考试试题要点

计算机网络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Internet最早起源于(A )。 A.ARPAnet B.MILnet C.以太网D.环状网 2、网关工作在OSI模型的(B )。 A.传输层以上B.网络层C.数据链路层D.物理层 3、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和差错校验是(B )的主要功能。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传输层 4、以下哪个是正确的MAC地址(B )? A.00-01-AA-08 B.00-01-AA-08-0D-80 C.1031 D.192.2.0.1 5、一般说来对于通信量大的吉比特以太网,为了获得更高的性能,应该选用(C )。 A.双绞线B.微波C.光纤D.同轴电缆 6、在同一时刻,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数据的信道通信方式是(D )。 A.半双工通信B.单工通信C.数据报D.全双工通信 7、在IP数据报头部中有两个有关长度的字段,一个为头部长度字段,一个为总长度字段。其中(C ) A.头部长度字段和总长度字段都以8比特为计数单位 B.头部长度字段以8比特为计数单位,总长度字段以32比特为计数单位C.头部长度字段以32比特为计数单位,总长度字段以8比特为计数单位D.头部长度字段和总长度字段都以32比特为计数单位 8、OSI参考模型中,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传输的数据单元分别是(C )。A.报文、帧、比特B.分组、报文、比特C.分组、帧、比特 D.数据报、帧、比特 9、在Internet中,IP数据报从源结点到目的结点可能需要经过多个网络和路由器。在整个传输过程中,IP数据报头部中的(A ) A.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不会发生变化 B.源地址有可能发生变化而目的地址不全发生变化

《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

《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的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叙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本课程包括四个部分:数据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原理、计算机网络规划管理和应用、网络操作系统与应用模式。数据通信技术是学习计算机网络理论和基础,计算机网络原理是本课程的核心部分,网络操作系统与应用模式是本课程向网络应用方面的延伸,使本课程与迅猛发展的网络技术的结合更加直观。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理解相关的较抽象的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并为具有计算机组网全过程所需基本技能打下理论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 系统掌握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概念和指标,如多路复用技术,调制技术,交换技术,差错检测和控制技术等。 2 理解数据通信规程(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各标准化组织的沿革和工作范围,掌握若干重要数据通信规程的工作原理。 3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法,理解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理论基础及应用的基本方法。 4 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现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上具有前瞻性。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计算机文化基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网络操作系统(NOS)是管理计算机网络资源的一种系统软件,是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扩充,也包含了网络设备的驱动程序,因此需要了解计算机原理和操作系统。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1章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概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要求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二)课程内容 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 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4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4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第2章计算机网络的协议与体系结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协议与划分层次,计算机网络的原理体系结构。 重点是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协议与划分层次。难点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协议与划分层次。 (二)课程内容 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2 协议与划分层次 3 计算机网络的原理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doc

谢谢你的阅读 谢谢你的阅读2019年《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本大纲适用于所有需要参加《计算机网络》考试的各专业考生。 Ⅱ考试内容 总体要求:《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渗透、密切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科学,是计算机专业、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Internet网络服务的建构与应用。 第一部分概述 1. 考试内容 (1)网络发展阶段的划分;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及性能; (4)线路交换、存储转发交换及其特点,数据报与虚电路交换特点; 2. 考试要求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2)掌握计算机网络定义、分类、组成、性能; (3)掌握数据交换技术。 第二部分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1. 考试内容 (1)什么是网络协议,协议的三要素是什么; (2)网络体系结构为什么要分层,什么是接口,网络体系机构的定义; (3)OSI参考模型的分层及其各层的主要功能; (4)什么是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 (5)TCP/IP模型的分层及其各层的主要功能,TCP/IP体系结构的主要协议。 2. 考试要求 (1)掌握网络协议、层次、接口等概念; (2)掌握OSI、TCP/IP体系结构及其各层功能; (3)了解网络体系结构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 第三部分物理层 1. 考试内容 (1)物理层的功能和提供的服务; (2)信息、数据与信号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版)复习要点

第一章概述 1、计算机网络的两大功能:连通性和共享; 2、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①从单个网络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②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③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结构的因特网。 3、NAP(或称为IXP)——网络接入点:用来交换因特网上流量;向各ISP提供交换设施,使他们能够互相平等通信 4、因特网的组成: ①边缘部分:用户利用核心部分提供的服务直接使用网络进行通信并交换或共享信息;主机称为端系统,(是进程之间的通信) 两类通信方式: 1)客户服务器方式: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客户程序:一对 多,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服务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 求(被动等待); 2)对等连接方式(p2p):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端; ②核心部分: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主要由路由器和网络组成);核心中的核心:路由器(转发收到的分组,实现分组交换) 交换——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1)电路交换: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释放资源(归 还通信资源)始终占用资源; 2)报文交换:基于存储转发原理(时延较长); 3)分组交换:报文(message)切割加上首部(包头header)形成分组(包packet); 优点:高效(逐段占用链路,动态分配带宽),灵活(独立选择转发路由),迅速(不 建立连接就发送分组),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存储转发时造成时延;后两者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 路由器处理分组过程:缓存→查找转发表→找到合适端口; 5、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作用范围:W AN(广),MAN(城),LAN(局),PAN(个人); ●按使用者:公用网,专用网; ●按介质:有线网,光纤网,无线网络; ●按无线上网方式:WLAN,WW AN(手机); ●按通信性能:资源共享,分布式计算机,远程通信网络。 6、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速率(比特每秒b/s):数据量/信息量的单位; 2)带宽(两种):①频域称谓,赫兹Hz,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②时域称谓,比特每秒(b/s), 通信线路的最高数据率;两者本质一样,宽度越大,传输速率自然越高; 3)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 额定速率的限制。

计算机网络基础试题及答案

判断题 1、TCP协议提供端到端的差错恢复和流量控制,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 T.对 2、IP地址是一个B类网地址。 T.对 3、虚电路无须对每个报文分组进行路由选择。 T.对 4、OSPF属于静态路由选择算法。 F.错(动态路由选择算法) 5、通过网络互联层能在任意节点间进行数据包可靠传输。 F.错 6、在 T.对 7、在 F.错 8 F.错 9 况。 T.对 10 F. 11、TCP F.错( 12 T.对 13、FTP F.错 14、DNS F.错 15、采用 F.错 16 F.错 1 D.让每一个传输的分组带上足够的冗余信息,以便在接收端能发现并自动纠正传输差错的方法。 2、保持计时器 H.为防止TCP连接处于长时期空闲而设置的计时器。 3、计算机网络 F.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4、频带传输 A.在模拟通信信道中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 5、ICMP J.具有差错报告、故障诊断与网络控制等功能的网络层协议。

7、网络体系结构 B.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 8、路由汇聚 C.用来减少路由表中路由项数量的方法。 9、分组头长度 B.IPv4分组头中16位的长度字段。 10、E-mail G.实现互联网中发送与接收邮件的基本服务功能。 11、半双工通信 H.在一条通信线路中某一时刻仅能单向信号传输的方法。 12、数据链路层 F. 路。 13、ISP D. 14 G.TCP 15、超网 C. 16 B. 17 18 G. 单选题 1、 A.PPP B.TCP C.IP D.ARP 2 A.双绞线 B. C. D. 3、电话交换系统采用的交换技术是______。 A.报文交换 B.分组交换 C.电路交换 D.信号交换 4、在Internet中能够提供任意两台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的协议是______。 A.WWW B.FTP C.Telnet D.SMTP

计算机网络重点复习资料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1.计算机网络有很多用处,其中最重要的三个功能是: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处理。 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 “资源”指的是网络中所有的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共享”指的是网络中的用户都能够部分或全部地享受这些资源。 2、网络与因特网的概念 网络是把许多具有自主功能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把众多计算机有机连接起来要遵循规定的约定和规则,即通信协议。 因特网:网络的网络 3、因特网的发展:ARPAnet;三级结构的因特网;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4、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及分组交换的比较 一、填空题 1、网络是把许多具有自主功能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2、世界上最早的计算机网络指的是ARPAnet。 3、对于通信子网,早期ARPAnet中承担通信控制处理机功能的设备是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而现代计算机网络中承担该功能的设备是路由器/router。 4、计算机网络有很多用处,其中最重要的三个功能是:数据通信、资源共享以及分布处理。 5、从逻辑功能上,计算机网络可以分成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个部分。 6、资源子网是计算机网络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主机、终端、终端控制器、联网外设、各种软件资源与信息资源组成,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业务。 7、通信子网是指网络中实现网络通信功能的设备及其软件的集合,通信设备、网络通信协议、通信控制软件等属于通信子网,是网络的内层,负责信息的传输。主要为用户提供数据的传输,转接,加工,变换等。 8、载波信号从发送结点传播到接收结点所需的时间称为信号传播时延;而数据传输时延指的是一个结点从开始发送数据到数据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也可以是接收结点接收整个数据的全部时间。 9、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一个制定计算机网络标准的重要国际组织。 10、在OSI环境中,发送方向的应用进程数据依次从应用层逐层传至物理层,其中传输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称为报文,网络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称为分组,数据链路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称为帧,物理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称为比特。 11、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是在不同节点的对等层实体之间实现该层协议所交换的信息单元。 12、在计算机网络中,网络协议就是为实现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标准、规则或约定。网络协议的3个基本要素为:语法、语义和同步。 13、在计算机网络中,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体系结构。 14、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互相通信的(1)___B____之间交换信息时必须遵守的规则或约定的集合。在网络协议的3个基本要素中,(2)___B____是数据和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3)___A____是用于协调和进行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时序是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而网络体系结构则是(4)___D____。

高职单招计算机类考试大纲

福建省高职单招计算机类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 学生应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及基本应用技术;掌握Visual Basic的基本概念及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基本方法。 二、考试内容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 (1)了解计算机系统软硬件发展、特点和功能; (2)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包括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等; (3)理解存储单位(位、字节、字、KB、MB、GB)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 机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4)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5)了解计算机语言; (6)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特征,了解防治病毒的基本方法。 2.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法和进制转换 (1)了解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的基本概念; (2)掌握十进制整数、二进制整数、十六进制整数的相互转换; (3)理解整数的原码、反码及补码的表示法; 3.信息编码 (1)了解ASCII码的基本概念;

(2)能掌握ASCII码表的基本规律并能完成常用字符的ASCII码转换及比 较大小; (3)了解汉字的输入码、机内码、国标码、字形码的概念; 4.多媒体知识 (1)了解声音、图形图像、视频等多媒体基本知识; (2)了解常用多媒体设备性能特征; (3)了解常用多媒体文件格式类型; 5.文件管理基础知识 (1)了解文件、文件夹、目录结构基本概念; (2)掌握文件管理操作方法; 6.数据库基础知识 (1)理解数据库应用的基本概念; (2)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特征; (3)掌握数据库各主要数据类型的含义,掌握常用运算符的功能及使用方 法; (4)理解数据库语言(SQL)的增删改查语句; (二)计算机组成原理 1.理解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2.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 3.了解计算机的分类和典型微型机的基本配置及各部件的功能; 4.了解CPU的主要性能指标; 5.了解计算机指令及指令格式; 6.理解常用存储设备(U盘、硬盘、光盘)的特征、组成、主要性能指标

计算机网络复习主要知识点

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 FDM: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频分多路复用 CSMA/CD: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方法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 文件传输协议 IP:Internet Protocol 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网络地址转换 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 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 介质访问控制层 CRC:Cyclical Redundancy Check 循环冗余码 VLNA: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k 虚拟局域网 URL:Uniform/Universal Resource Locator 统一资源定位符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路由信息协议 DNS: Domain Name System 域名系统 HDLC: 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 DHCP: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动态主机设置协议 ICMP: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网络控制报文协议 SMTP: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ARP: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地址解析协议 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异步传输模式 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码分多址 CHAP.1 Broadcast networks have a single communication channel that is shared by all the machines on the network. Short messages, called packets in certain contexts, sent by any machine are received by all others. When a packet with this code is transmitted, it is received and processed by every machine on the network. This mode of operation is called broadcasting. Some broadcast systems also support transmission to a subnet of the machines, something known as multicasting. Point-to-point networks consist of many connections between individual pairs of machines. To go from the source to the destination, a packet on this type of network may have to first visit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achines. Often multiple routes, of different lengths, are possible, so finding good ones is important in point-to-point networks. Point-to-point transmission with one sender and one receiver is sometimes called unicasting. (P15) Connection-oriented service is modeled after the telephone system. To talk to someone, you pick up the phone, dial the number, talk, and then hang up. Similarly, to use a connection-oriented network service, the service user first establishes connection, uses the connection, and then releases the connection. In most cases the order is preserved so that the bits arrive in the order they were sent. Connectionless service is modeled after the postal system. Each message carries the full destination address, and each one is routed through the system independent of all others. It i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