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中药学——第三单元 药性理论

(精)中药学——第三单元 药性理论
(精)中药学——第三单元 药性理论

中药学——第三单元药性理论

细目一四气

细目二五味

细目三升降浮沉

细目四归经

细目五毒性

细目一四气

要点一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寒凉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息风等(清凉泻热)

温热药: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原、回阳救逆等(温阳散寒)

要点二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1.温热药用治阴寒证,寒凉药用治阳热证。

2.寒与凉、热与温之间程度上的差异。

3.寒热错杂之证,寒药与热药并用。

真寒假热用热药治疗,真热假寒证用寒药。

细目二五味

辛:能散、能行。

作用:发散、行气行血。

治疗:表证、气血阻滞证。

如:苏叶发散风寒、木香行气除胀、川芎活血化瘀。

甘:能补、能和、能缓。

作用: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

治疗:正气虚弱、身体诸痛及调和药性、中毒解救。

如:人参大补元气、熟地滋补精血、饴糖缓急止痛、甘草调和药性并解药食中毒等。

酸:能收、能涩。

作用:收敛、固涩。

治疗: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肠滑、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证

如:五味子固表止汗、乌梅敛肺止咳、五倍子涩肠止泻等

苦:能泄、能燥、能坚。

作用: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

治疗:热证、火证、喘咳、呕恶、便秘、湿证、阴虚火旺等证。

如黄芩清热泻火,杏仁降气平喘,半夏降逆止呕,大黄泻热通便,黄连清热燥湿,苍术苦温燥湿,黄柏泻火存阴等。

咸:能下、能软。

作用:泻下通便、软坚散结。

治疗:大便燥结、痰核、瘿瘤、癥瘕痞块等证

如:芒硝泻热通便,海藻、牡蛎消散瘿瘤等

淡:能渗、能利。

作用:渗利小便。

治疗:水肿、脚气、小便不利之证。

如:薏苡仁、通草、灯心草、茯苓等。

涩:与酸味药的作用相似

治疗:虚汗、泄泻、尿频、遗精、滑精、出血等证。

如莲子固精止带、禹余粮涩肠止泻、乌贼骨收涩止血等。

辛能散、能行发散、行气行血

甘能补、能和、能缓补益、和中、调和药性、缓急止痛

酸能收、能涩收敛、固涩

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泻大便、燥湿

苦能泄、能燥、能坚

坚阴(泻火存阴)

咸能下、能软泻下通便、软坚散结

淡能渗、能利渗利小便

涩同酸味药

细目三升降浮沉

1.药物的升降浮沉与四气五味有关

味属辛、甘,性属温、热的药物,大都是升浮药

味属苦、酸、咸,性属寒、凉的药物,大都是沉降药。

2.药物的升降浮沉与药物的质地轻重有关

花、叶、皮、枝等质轻的药物大多为升浮药,

种子、果实、矿物、贝壳及质重者大多都是沉降药,

某些药也有特殊性,如“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诸子皆降,苍耳独升”。

部分药物本身就具有双向性,如川芎能上行头目、下行血海,白花蛇能内走脏腑、外彻皮肤。

3.药物的升降浮沉与炮制配伍的影响有关

酒制则升,姜炒则散,醋炒收敛,盐炒下行。

少量升浮药配大量沉降药也随之下降;

少量沉降药与大队升浮药同用,随之上升。

影响药物的升降浮沉的因素

味辛、甘,性温、热—升浮;

四气五味

味酸、苦、咸,性寒、凉—沉降。

质轻—升浮(旋覆花例外)

质地轻重

质重—沉降(苍耳子例外)

酒炒则性升,姜汁炒则性散,

炮制

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

升浮药配伍大量沉降药—沉降;

配伍

沉降药配伍大量升浮药—升浮。

要点二升降与浮沉不同的作用

升浮药具有疏散解表、宣毒透疹、解毒消疮、宣肺止咳、温里散寒、暖肝散结、温通经脉、通痹散结、行气开郁、活血消癥、开窍醒神、升阳举陷、涌吐等作用。

(上升、向外、温热、行走)

沉降药具有清热泻火、泻下通便、利水渗湿、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息风止

痉、降逆平喘、止呕、止呃、消积导滞、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崩止带、涩精止遗、收敛止血、收湿敛疮等作用。

(下行、向内、寒凉、收敛)

要点三升降浮沉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病变部位在上在表者,宜升浮;

病变部位在下在里者,宜沉降;

病势上逆者,宜降;

病势下陷者,宜升。

细目四归经

要点一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归经理论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药物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药性理论。

细目五毒性

要点一毒性的含义

1.古代药物毒性的概念

古代药物毒性的含义较广,既认为毒药是药物的总称,毒性是药物的偏性,又认为毒性是药物毒副作用大小的标志。

2.现代药物毒性的概念

一般系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毒性如致癌、致突变、致畸胎、成瘾等。所谓

毒药一般系指对机体发生化学或物理作用,能损害机体引起功能障碍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

要点二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时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副作用是指在以常用剂量服用药物时出现的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

要点四引起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

1)剂量过大;

2)误服伪品;

3)炮制不当;

4)制剂、服法不当;

5)配伍不当。

经典例题

不属于寒凉药物具有的功能的是

A.清热泻火

B.滋阴除蒸

C.温里散寒

D.凉肝息风

E.清热利尿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寒凉药的功能为: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

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息风等(清凉泻热)。

五味中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泻大便、燥湿坚阴功效的是

A.辛

B.苦

C.甘

D.咸

E.酸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苦:能泄、能燥、能坚。作用: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

A.辛

B.苦

C.甘

D.咸

E.酸

1.能燥湿坚阴的药物是

2.能下、能软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BD

『答案解析』1. 苦:能泄、能燥、能坚。作用: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

2.咸:能下、能软。作用:泻下通便、软坚散结。

下列哪项大多属于升浮药

A.味属辛、甘,气属温、热的药物

B.味属苦、酸、咸,气属寒、凉的药物

C.味属辛、甘,气属寒、凉的药物

D.味属苦、酸、咸,气属温、热的药物

E.以上均不正确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味属辛、甘,性属温、热的药物,大都是升浮药。

下列哪项不是引起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

A.剂量过大

B.产地不适

C.炮制不当

D.制剂、服法不当

E.配伍不当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引起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

1)剂量过大;

2)误服伪品;

3)炮制不当;

4)制剂、服法不当;

5)配伍不当。

中药学基础理论知识

中药学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一、先秦时期 《诗经》中涉及的植物和动物共300多种,其中不少是后世本草著作中收载的药物;《山海经》载有100余种动物和植物药,并记述了它们的医疗用途。 二、秦汉时期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共载药365种。 三、魏晋南北时期 陶弘景所著《本草经集注》,成书于公元500年左右,载药730多种。南朝刘宋时期雷学著《炮炙论》是先存最早炮炙专著。 四、隋唐时期 公元659年颁布的《新修本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共载药844种。 五、宋代 国家药局的设立,是北宋的一大创举,也是我国乃世界药学史的重大事件。 六、宋元时期 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是饮食疗法的专门著作,记录了不少回、蒙民族的食疗方药和元蒙宫廷的食物的性质及有关膳食的烹饪方法。 七、明代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总结,全书52卷,收药1892种,付图1100多幅,付方11000余首。 八、清代 1765年的《本草纲目拾遗》载药921种,其中心增716种。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第一节产地 道地药材的确定,与药材的产地、品种、质量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临床疗效则是其关键因素。如四川的黄连、川芎、附子,江苏的薄荷、苍术,广东的砂仁,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云南的茯苓,河南的地黄等。 第二节中药的采集 一、植物类药物的采收 (一)全草类:多数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盛的花前期或者刚开花时采收。 (二)叶类:叶类药材采集通常在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的时候进行。有些特定的品种如霜

桑叶,须在深秋或初冬经霜后采集。 (三)花类:花的采收,一般在花正开放时进行,由于花朵次第开放,所以要分次采收,采摘时间很重要。有效花要求在含苞欲放时采摘花蕾,如银花、槐花、辛夷等,有的在刚开放时采摘最好,如月季花。 (四)果实和种子类:多数果实类药材,当于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采收,如瓜蒌、枸杞等;少数品种有特殊要求,应该采用未成熟的幼嫩果实,如乌梅、青皮、枳实等。 (五)根和根茎类:古人经验以古历二、八月为佳,并指出春宁宜早,秋宁宜晚。 (六)树皮和根皮类: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间剥取树皮(肉桂多在十月采收,因此时油多比较容易剥离)。根皮则与根和根茎类似,应于秋后苗枯,或早春萌发前采收,如牡丹皮、地骨皮、苦楝根皮。 二、动物类药物的采收 动物类药因品质不同,采收各异。如桑螵蛸应在三月中旬采收;鹿茸应在清明后45·60天采收;鹿皮应在冬至后剥取。 中药的炮制 一、概述: 炮制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 二、炮制的目的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2.增强药物的作用,提供临床疗效。如蜜炙百部、紫菀,能增强润肺止咳作用;酒炒川芎、当归,能增强温经活血作用;醋炒玄胡、香附,能增强止痛作用。 3.改变药物的性能和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 4.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储存和制剂。 5.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及矫味矫臭便于服用。 三、炮制的方法 (一)修治 1.纯净处理;2。粉碎处理;3。切制处理。 (二)水制 1.洗;2。淋;3、泡;4、润;5、漂;6、水飞:系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如飞朱砂、飞雄黄。 (三)火制 1、炒:有炒黄、炒焦、炒碳等程度不同的清炒法;还有拌固体辅料如土、麸、米灯炒法。 2、炙:将药材于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材内部的炮制方法。炙可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减少副作用。 3、煅、将药材永猛火直接活间接煅烧,使质地松脆,易于粉碎,充分发挥疗效。如煅牡蛎、煅石膏、煅血余碳等。 4、煨:将药材包裹于湿面粉、湿纸中,放入热火灰重加热,或用草纸于饮片隔层分放的加热方法,称为煨法。 5、烘焙:将药材用微火加热,使之干燥的方法。 (四)水火共制 1、煮:是用清水或液体辅料与药物共同加热的方法。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高频考点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高频考点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历年考试重点是单味中药及中成药的功效、主治病证。重点章节包括:常用单味中药部分第1、2、4、6、12、13、17章,常用中成药部分第1章。 Top1:补虚剂 [考情分析] 本知识点在2011、2014、2015、2016年考试中分别以最佳选择题、配伍选择题、综合分析选择题形式出现,所占分值约为6分。 考频指数:★★★★★ [具体内容] Top2:止咳平喘剂 [考情分析] 本知识点在2011、2012、2015、2016年考试中分别以配伍选择题、综合分析选择题形式出现,所占分值约为4分。考频指数:★★★★★ [具体内容]

Top3:解表剂 [考情分析] 本知识点在2012、2014、2015、2016年考试中分别以最佳选择题、配伍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形式出现,所占分值约为3分。 考频指数:★★★★★ [具体内容] Top4:清热剂(附:牛黄、板蓝根) [考情分析] 本知识点在2012~2015年考试中分别以最佳选择题、配伍选择题形式出现,所占分值约为3分。考频指数:★★★★★ [考情分析] 本知识点在2013、2014、2016年考试中分别以配伍选择题、综合分析选择题形式出现,所占分值

约为2分。 考频指数:★★★★★ [具体内容] 附:葛根 Top6:祛痰剂 [考情分析] 本知识点在2016年考试中分别以配伍选择题、综合分析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形式出现,所占分值约为2分。 考频指数:★★★★★ [具体内容] Top7:开窍剂之安宫牛黄丸 [考情分析] 本知识点在2011、2015年考试中分别以配伍选择题形式出现,所占分值约为1分。 考频指数:★★★★★ [具体内容]

中药学综合知识

中药学综合知识 1.因配伍禁忌而不宜合用的药组是【D】 2.因功效相悖而不宜合用的药组是【C】 A.参芪丸与柏子养心丸 B.脑立清丸与六味地黄丸 C.金贵肾气丸与牛黄解毒丸 D.妙济丸与利胆排石片 E.天麻丸与大活络丸 解析: 利胆中成药药利胆排石片、胆乐胶囊、胆宁片等都含有郁金,若与六应丸、苏合香丸、妙济丸、纯阳正气丸、紫雪散等含有丁香的中成药同时使用,就要注意十九畏 3.因配伍禁忌而不宜合用的药组是【A】 4.因证候禁忌而不宜合用的药组是【E】 A.川贝枇杷露与天麻丸 B.附子理中丸与参茸卫生丸 C.七厘散与血府逐瘀丸 D.当归补血汤与牵正散 E.牛黄解毒片与附子理中丸 解析: 治疗风寒湿痹证的大活络丸、尪痹冲剂、天麻丸、人参再造丸等均含有附子;而止咳化痰的川贝枇杷露、蛇胆川贝液、半夏依据

配伍禁忌原则若将上诉两组合用;附子、乌头与川贝、半夏当属相反禁忌 5.因配伍禁忌而不宜使用【E】 6.因功效相悖而不宜使用【D】 A.益母草颗粒与妇血康颗粒 B.妇科千金片与当归四物汤 C.补中益气丸与金匮肾气丸 D.附子理中丸与黄连上清片 E.祛痰止咳颗粒与通宣理肺丸 7.影响药物吸收的中西药联用药组是【E】 8.影响药物分布的中西药联用药组是【C】 9.影响药物代谢的中西药联用药组是【D】 10.影响药物排泄的中西药联用药组是【A】 A.红灵散与吲哚美辛 B.苓桂甘枣汤与心得安 C.女金丹与阿米卡星 D.千柏鼻炎片与异烟肼 E.麻仁丸与利福平 11.地榆与乳酶生联用会【C】 12.大黄与利福平联用会【A】 13.乌梅与阿司匹林联用会【A】 14.石膏与四环素联用会【A】

中药学与方剂学基础知识

中药学与方剂学基础知识 1、简介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包换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有毒无毒等。药物之所以能够治病,是因其特性和效用,又称偏性。以药物的偏性,调理脏腑功能,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 或偏衰,以达扶正袪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2、四气理论

3、五味理论 (一)定义:五味,包括酸、苦、甘、辛、咸等味。 (二)确定依据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药味既是药物的滋味,又 超越了药物的滋味,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 (四)阴阳归属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五)气味配合 1. 气与味配合的原则包括:a.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b.一药中气只能有一,而味可以有一个,也可 以有两个或多个。C.味越多,说明作用越广泛。 2. 规律气味配合规律包括:a.气味均一。b.一气二味。C.一气多味。 升降浮沉理论 (一)定义:特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 1. 这种趋向与所治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 2. 这种趋向与所治疾患的病位相同 3. 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向外,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泻利等 4. 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分别具有升阳发表,袪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 5. 沉降类药能下行向内,分别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积导滞,降逆止 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作用。

(二)确定依据 1.质地质轻主升浮,如花类、叶类质量主沉降,如种子、果实、矿物、贝壳类 2.气薄(寒、凉)者降气厚(热、温)者浮味薄(辛、甘、微苦)者升味厚(酸、苦、咸)者沉 3. 性味四气:温升、凉降热浮、寒沉五味:辛、甘、淡主升,酸、苦、咸主降 4. 临床疗效 病势:向上、向下、向内、向外。病位:在上,在下,在里,在外。药物:向上,向下,向里,向外的作用趋向。 (三)阴阳归属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归经理论 (一)含义归:药物作用的归属;经:人体的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二)理论基础 1. 脉象学说:论述人体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2. 经络学说: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 毒性理论 (一)含义 “毒”,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1. 狭义之毒:物之能害人即为毒 2. 广义之毒:a.药物的总称,也就是说药是“毒” ,“毒”即是药。b.药物的偏性,也就是说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就在于其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就是“毒” ,其对人体具有两面性,即既能治疗疾病,又能毒害人体,关键在如何应用。(二)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1. 品种混乱。 2.误服毒药。 3.用量过大。 4.炮制失度。 5.剂型失宜。 6.疗程过长。 7.配伍不当。 8.管 理不善。9.辨证不准。10.个体差异。11. 离经悖法。 (三)使用有毒药的注意事项 1. 用量要适当,采用小量渐增法投药,切忌初用即给足量,以免中毒。 2.采制要严格,在保证药效 的前提下,严格把住采制药各个环节,杜绝伪劣品。3.用药要合理,杜绝乱滥投,孕妇、老幼 及体弱者忌用或慎用毒烈之品。4.识别过敏者,及早予以防治。 第三节中药功效与主治 功效的概念与分类功效是指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键体的作用。又称功能、功能、效能、效用。 分类1.按中医辨证学分类(1)针对八纲辩证的功效对应表里辩证:解表、发表、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八章常用中药的鉴别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八章常用中药的鉴别 ■ 考点1 常用中药的特点总结 1.狗脊:近边缘1 ~ 4 mm 处有1 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或条纹,偶有金黄色绒毛残留。 2.大黄:根茎髓部有“星点”。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3.何首乌:皮部散列“云锦状花纹” (异常维管束)。 4.商陆:切面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俗称“罗盘纹”。气微,味稍甜,久嚼麻舌。 5.银柴胡: “珍珠盘”“砂眼”。 6.黄连:①味连:多分枝,常弯曲,集聚成簇,形如鸡爪;②雅连:多为单枝,“过桥”较长;③云连:弯曲呈钩状,多为单枝,较细小。 7.防己: “猪大肠”“车轮纹”。 8.延胡索:置沸水中煮至恰无白心时,取出,晒干。 9.人参: “芦头” (根茎)、“芦碗” (芦头上凹窝状茎痕)、“珍珠点” (须根上的明显的疣状突起)、“艼” (不定根,根茎上生长的)。 10.甘草: “菊花心”。气微, 味甜而特殊。 11.黄芪: 嚼之微有豆腥味 12.远志:气微,味苦、微辛,嚼之有刺喉感。

13.白芷: “疙瘩丁” (根表面皮孔样横向突起)。 14.当归: “归头” (根上端)、“归身” (主根)、“归尾” (支根)、“全归” (根的全体)。主产于甘肃岷县。当归一般栽培至第二年秋末采挖,捆成小把,上棚,以烟火慢慢熏干。 15.川芎:药材呈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饮片呈蝴蝶状,习称“蝴蝶片”。 16.防风: 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 习称“蚯蚓头”。 17.玄参:气特异似焦糖, 味甘、微苦。 18.地黄:主产于河南省。烘焙,至内部变黑,约八成干,捏成团块,习称“生地黄”。 19.党参: “狮子头” (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 20.茅苍术: “朱砂点”“起霜” (暴露梢久,常可见析出白毛状结晶,习称“起霜” ;北苍术无起霜现象)。 21.川贝母: ①松贝: “怀中抱月” (外层磷叶2 瓣,大小悬殊,大瓣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②青贝:鳞茎呈类扁球形,外侧鳞片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端多开口;③炉贝:“虎皮斑” (炉贝表面黄白色, 梢粗糙, 常有黄棕色斑块; 22.浙贝母:①珠贝:鳞茎呈扁球形,外侧鳞片略称肾形,较大而肥厚,呈元宝状;②大贝:为鳞茎外层单瓣鳞叶,略呈新月形, 断面白色至黄白色, 富粉性。 23.天麻:“红小辫”“鹦鹉嘴”。 25.羌活: “蚕羌”“竹节羌”“条羌”“大头羌”。 26.鸡血藤: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棕色至黑棕色, 与木部相间排列呈数个同心性椭圆形

中药学基本知识

中药学基本知识——1 一、中药的采集与贮藏 中药大多是植物药,入药部分有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各部分所含有效成份的多少,可因采集季节和贮藏方法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掌握好采药的时机及贮藏方法,是提高药效的关键之一。 采集后的药物,应及时进行适当的处理。如植物类药,首先除泥砂杂质,洗净;除鲜用外,根据入药部分的不同特性,分别采用晒干、阴干或烘干等方法,使之迅速干燥;然后用木箱,密闭的甏、缸、瓶、罐等不同容器,贮藏在干燥、空气流通的地方。贮藏过程中,注意定期检查,及时采取各种措施,防止霉烂、虫蛀、鼠咬、挥发、变色、融化等,以免影响药品质量,甚至造成浪费。 二、中药的炮制 炮制是泛指药物的各种加工处理。炮制的目的有以下几方面: 1、消除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使药物质地纯正,药效力宏,且便于保管和贮藏。2、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如生半夏有毒,用生姜制后可解除毒性;巴豆去油用霜,可减少毒性。 3、加强药物的疗效。如龙骨、牡蛎经火锻后,加强收敛功效;首乌与黑豆同煮,可增强补血作用等。 4、改变药物性能,适应临床需要。如生地味苦性寒,重在养阴清热凉血;而经酒蒸晒后成熟地,则性味变为甘微温,功专滋肾补血。 5、便于制剂和服用。如植物药切碎切片,便于煎制;烘干便于研粉。矿物药锻制后,质地松脆,易于研碎,有效成份亦易煎出等。 炮制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洗用水洗去原药上的砂土、杂质,以达到清洁药物的目的。

2、漂将药物置水中,经常换水,以漂去其腥味、咸味或少毒性。如紫河车、海藻、乌头等。 3、泡将药物用清水或沸水浸泡,使药物柔软,便于切制或减低毒性。如乌药、附子等。 4、水飞将研成粗末的矿石类药物,置研钵内和水同研,以取得细净的药面。如滑石、炉甘石等。 5、炒将药物放入铁锅内炒黄、炒焦、炒炭。其中不加辅料的,称清炒,如炒麦芽、焦山楂、小蓟炭;加入辅料的,称拌炒,如土炒白术、麸炒枳壳、蛤粉炒阿胶等。 6、炮将药物用急火爆炒,使其焦黄包裂。如炮姜、炮山甲等。 7、灸将药物和酒、蜜、醋、姜汁、盐水等液体辅料同炒,使辅料渗入药内。其作用随辅料不同而异。如蜜灸滋润补益,酒灸升散活血,醋灸收敛、入肝止痛,盐灸入肾,姜制和胃降逆止呕等。 8、锻将药物用火直接或锻烧,使药物质地松脆,易于粉碎。如磁石。牡蛎等矿物及贝壳类药物。 9、蒸药物加酒或其它辅料后,隔水蒸熟,可改变其性能。如熟大黄、黄精等。10、煮将药物放入水或辅料中煎煮。如芫花醋制,可减低毒性。 11、淬将矿物类药置火上锻红后,迅即投入水或醋中,反复数次,使之酥松,便于制剂和发挥药效。如代赭石、自然铜等。 三、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性能,是指药物的性味和功能,也就是中药的药性理论,包括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方面。它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并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

经典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重点50题含答案

经典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重点50题含答案 单选题 1、应通风干燥、防虫蛀的中药是 A阴凉、干燥处 B密封的罐中 C无色透明容器中 D冷处 E通风、干燥处 答案:E 本题考查中药饮片的贮藏要求。含淀粉较多的药材和饮片,如泽泻、山药、葛根等,应贮于通风、干燥处,以防虫蛀。 单选题 2、里实热证的症状 A盗汗 B自汗 C战汗 D大汗 E绝汗 答案:A

盗汗: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谓之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阳热亢盛,蒸发阴津而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颧红、口咽干燥等症。 单选题 3、极易生虫的药材 A泽泻 B芒硝 C芦荟 D当归 E龙眼肉 答案:C 粘连:是指有些固体饮片,由于熔点较低,遇热则发黏而粘结在一起,使原来形态发生改变的现象,如芦荟、没药、乳香、阿魏、鹿角胶、龟甲胶等。 单选题 4、因配伍禁忌不宜合用的药组是 A六应丸与紫雪散 B胆宁片与妙济丸 C天麻丸与苏合香丸 D牛黄解毒片与金匮肾气丸 E附子理中丸与参茸卫生丸 答案:D

含十八反、十九畏的中成药配伍禁忌---附子:大活络丹、尪痹冲剂、天麻丸;川贝、半夏:川贝枇杷露、蛇胆川贝液、通宣理肺丸;依据配伍禁忌原则,若将上述两组合用,附子、乌头与川贝、半夏当属相反禁忌同用之列。郁金:利胆排石片、胆乐胶囊、胆宁片。丁香:六应丸、苏合香丸、妙济丸、纯阳正气丸、紫雪散;依据配伍禁忌原则,若将上述两组合用,郁金与丁香当属相畏禁忌同用之列。不同功效药物联用的辨证论治和禁忌---附子理中丸+牛黄解毒片;附子理中丸+黄连上清丸;金匮肾气丸+牛黄解毒片 单选题 5、患者,女,31岁。双侧乳房肿块,乳房胀痛,溢乳,肿块随喜怒消长,伴胸闷胁胀,善郁易怒,失眠多梦,心烦口苦。舌苔薄黄,脉弦滑。乳癖的主症为 A坤灵丸 B妇科得生丸 C二妙丸 D丹栀逍遥丸 E七制香附丸 答案:D 本题考查肝郁痰凝型乳癖的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的治疗可选用的中成药有乳块消片,乳癖消片,丹栀逍遥丸。 单选题 6、暑邪的性质是 A火邪 B风邪 C燥邪 D寒邪

中医学基础(全)

《中医学基础》 教材《中医药学概论》主讲路新国 第一章绪论 一、《中医学基础》与《中医营养学》 1、《中医学基础》学习的内容: 主要学习和阐释中国传统医学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观念、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为以后学习《中医营养学》奠定必要的基础,是营养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 2、《中医学基础》与《中医营养学》 是学习和研究《中医营养学》的基础。《中医营养学》是《中医学基础》的后续课程。 3、课程设置的意义 ①反映了中国营养学的特色;②是营养学专业必修的课程。 4、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第六版)》(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供药学类专业用),王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8年11月。 教材特点: ①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卫生部规划本科教材,符合我们本科专业教学的需要; ②是供非中医专业使用的教材,有关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简要而全面,是浓缩本,适合我们非中医专业学习中医知识的需要; ③教材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基本知识和方剂学基本知识三大部分(上、中、下三篇); ④附有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的进展。 5、主要参考教材和参考书 ①《中医基础理论》(供中医、针灸专业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特点介绍; ②《中医诊断学》(供中医、针灸专业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特点介绍; ③《中医学基础》,张登本主编,中国中医出版社,2003年1月,24元。教材特点介绍: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供中药类专业学习中医药学的专业基础课。 ④《中医名词术语选释》,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书特点介绍:简本; ⑤《第2版中医大辞典》,中国中医研究院李经纬余瀛鳌蔡景峰,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1月,330.00元。参考书特点介绍:收载38505条。 6、考试成绩计算方法 二、中医学的概念 1、中医学与中医基础理论: ①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也称为中国传统医学。 ②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和阐释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是学习中医学各门学科的基础。 2、几点说明: ①发源于中国的古代,历史悠久;要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如它的医学术语、生命力、丰富的经验、丰富的医学文献、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等。更新性不快。 ②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世界医学的一大贡献;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中医学就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它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③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 ④在当今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正在世界上产生日益扩大的影响。 三、中医学发展概况 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1、商周时期:萌芽时期 《周礼?天官》医学分科的记载:“食医、疾医、疡医、兽医”。 2、春秋战国时期: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黄帝内经》 ①《黄帝内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四大经典之一),简称《内经》。 作者:集体之作。 意义: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标志着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它对医学的认识在当时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还奠定了中国传统营养科学的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推动了医学的发展。 ②《难经》 四大经典之一,是对《黄帝内经》的补充和发展。 3、两汉时期:中医学有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 ①《伤寒杂病论》 作者:张仲景,东汉著名医学家。 意义: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并且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为临床医学及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要内容:后世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伤寒论》确立了六经辨证论治的纲领。《金匮要略》确立了脏腑辨证论治的纲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对中医营养学的贡献。 ②《神农本草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简称《本草经》、《本经》。 作者:不详 意义:为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要内容:药性理论;收载药物365种。 4、魏晋隋唐时期:中医学不断发展与完善 ①《脉经》 1 / 22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记忆宝

常用单味中药 第一章解表药 1.麻桂香姜发汗,香麻利水力缓;宣肺平喘麻黄,和中化湿寻香。桂枝解肌助 阳,温通经脉常用。姜紫发散解表,鱼蟹中毒可疗;生姜温胃止呕,温肺止咳可投;紫苏行气宽中,胎动恶阻可控。 2.羌防苍藁祛风解表,散寒除湿止痛可靠。防风解痉擅长,苍耳通窍止痒;羌 活善治肩痹,藁本巅顶尤宜。 3.苍芷辛细祛风解表,散寒止痛通窍均好。白芷善治阳明,细辛专攻少阴;苍 耳上能通脑,辛夷通窍绝妙。白芷止带排脓兼止痒,细辛温肺化饮止咳棒; 苍耳止痒除湿,上下内外通使。 4.薄荷牛蒡子与蝉蜕,疏风利咽透疹兼备;薄荷清利头目疏肝,牛蒡解毒消肿 祛痰;蝉蜕明目退翳,又可开音止痉; 5.桑菊木贼与蝉蜕,明目疏风病邪退;桑菊均可平肝阳,菊花清热解毒良;桑 叶木贼凉血止血,桑叶清肺润肺效切,蝉蜕开音止痉特别。 6.葛根柴胡与升麻,发表退热疗效佳;升阳原理各不一,升柴举陷配黄芪。葛 根升阳以止泻,项背强痛效特别,解肌缓急生津切。升麻葛根又透疹,升麻解毒是特征。柴胡和解少阳,疏肝调经效强。 7.蔓荆薄荷疏散,清利头目同甘;蔓荆祛风止痛性寒,薄荷透疹利咽疏肝。 既解表又透疹:荆芥、西河柳、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浮萍; 既散风寒又止痛:羌活、藁本、防风、苍耳子、细辛、白芷; 既疏散风热又解毒:牛蒡子、菊花、升麻。 白芷善治阳明头痛;细辛善治少阴头痛;藁本善治巅顶头痛;羌活善治太阳头痛及上半身风湿痹痛。 善治项背强痛的药物是:葛根; 邪在少阳半表半里往来寒热证最宜选择的药物是:柴胡

第二章清热药 1.石知天芦四药对,清热泻火入肺胃。芦知花粉滋阴生津,石膏敛疮止血生肌。 知母善润上中下,肺胃肾阴全靠他;花粉排脓消肿,引产孕妇禁用。芦根清肺透表,除烦止呕利尿。 2.栀子竹叶淡竹叶,利尿泻心除烦热。栀子解毒消肿止痛强,凉血止血利湿而 退黄。 3.密蒙青葙谷决夏,清肝明目效不差。决明善通便润肠,夏枯消肿散结效量, 谷精疏散风热用常。 4.三黄燥湿泻火解毒,龙胆专攻肝胆效宏;苦参尤善祛风止痒,下行利尿杀虫 效强。 5.玄地凉血养阴润肠,玄参解毒散结火降。赤紫丹凉血活血,牡丹退虚热效确, 赤芍止痛清肝热。紫草牛角凉血解毒,紫草透疹斑疹透出,牛角泻火定惊效独。 6.银翘野心解毒疏散,连翘清心利尿散结;心莲燥湿可观,野菊疏风平肝。 7.蝴蝶射马大板豆,清热解毒利咽喉;大青叶善凉血消斑,射干散结消肿祛痰; 蝴蝶疏肝又和胃,马勃止血兼清肺。 8.白苋秦鸦解毒止痢,头翁齿苋凉血止痢,鸦胆秦皮燥湿止痢。鸦胆杀虫截疟 蚀疣,齿苋通淋止血效优。秦皮燥湿止带,清肝明目厉害。 9.鱼蒲二半垂盆土,清热利湿又解毒。公英尤善治乳痈,腥草尤善疗肺痈;二 半均可利水消肿,枝莲散瘀止血不同;土苓解毒利关节,梅毒拘挛均完结。 垂盆性寒而不强,解毒利湿可退黄。

中药学综合知识真题

、最佳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中医理论认为“症”、“证”、“病”含义不同,下列表述中,属于“证” 的是( ) 。 A. 感冒 B. 咳嗽 C. 风寒犯肺 D. 鼻痒喷嚏 E. 恶寒发热 【答案】C 2. 根据阴阳相互关系,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属于阴阳的( ) A. 相互交感 B. 对立制约 C. 互根互用 D. 消长平衡 E. 相互转化 【答案】E 3. 具有调节汗孔开合作用的气是( ) A. 营气

B. 宗气 C. 元气 D. 卫气 E. 真气 【答案】D 4. 称为“阴脉之海”的经脉是( ) 。 A. 带脉 B. 冲脉 C. 任脉 D. 督脉 E. 阴维脉 【答案】C 5. 某男,20 岁。身体偏热,多动、好兴奋,其体质类型应辨为( ) A. 偏阴质 B. 偏阳质 C. 瘀血质 D. 痰湿质 E. 阴阳平和质

答案】B 6. 依据七情内伤致病的理论,悲哀太过常导致( ) 。 A. 气上 B. 气结 C. 气消 D. 气下 E. 气乱 【答案】C 7. 中医诊断用以分辨邪正盛衰的纲领是( ) A. 阴阳 B. 表里 C. 寒热 D. 虚实 E. 气血 【答案】D 8. 根据常见病辩证论治的理论,时行感冒的治法是( ) A. 辛温解表 B. 辛凉解表

C. 清热解毒 D. 益气解表 E. 清热凉血 【答案】C 9. 可参考喘证辩证论治的西医疾病是( ) A. 上呼吸道感染 B. 多种神经病 C. 慢性肾脏疾病 D. 肺源性心脏病 E. 胃食管反流病 【答案】D 10. 某男,62岁。患胸痹 5 年,胸痛胸闷,胸胁胀满,唇舌紫暗,脉涩。其证当属于( ) 。 A. 寒凝心脉 B. 痰瘀痹阻 C. 气虚血瘀 D. 心肾阳虚 E. 气滞血瘀 答案】E

中基基础理论及中药学复习内容

中基基础理论及中药学复习内容 一、绪论 一、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四大经典著作是什么? 答:分别是《黄帝内经》,《难经》,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又名(《本经》)。 二、“金元四大家”是指哪四位医家?其各自属于哪个流派? 答:分别为1、刘完素----寒凉派,代表作为《素问玄机原病式》;2、李杲----补土派,代表作为《脾胃论》; 3、张从正---- 攻邪派,代表作为《儒门事亲》;4、朱震亨----养阴派,代表作为《格致余论》。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1、整体观念;2、辨证论治。 四、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及对世界本原持一元论、二元论及多元论的学说分别是? 答:1、分别是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 五、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是什么? 答:中医认为,人体是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结合六腑、形体和官窍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由经络把它们联系起来,在经络和脏腑中运行着气、血和津液。正是依靠气、血、津液的运行和滋养,人体的生命活动才得以维持。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一、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为①精气是构成世界的本原;②气运动不息,变化不止;③气是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④天地之精气化生为人。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为①阴阳交感;②阴阳对立制约;③阴阳互根互用;④阴阳消长平衡;⑤阴阳相互转化。3、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是①五行各自的特性;②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③五行的生克制化;④五行乘侮和母子相及。 二、中医学中的精气、阴阳、五行的定义? 答:1、精气是指人体内有用的无形的不断运动的精微物质。 2、阴阳是指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概括。 3、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 质及其运动变化. 三、五行各自的特性是什么?其各自引申的意义是什么? 答:1、木的特性是“木曰曲直”,其引申的意义是指木有升发、生长、能屈能伸、喜条达舒畅的特性。 2、火的特性是“火曰炎上”,其引申的意义是指火有温热、光明、向上的特性。 3、土的特性是“土曰稼穑”,其引申的意义是指土有受纳、承载、生化、长养的特性。 4、金的特性是“金曰从革”,其引申的意义是指金有肃杀、潜降、收敛的特性。 5、水的特性是“水曰润下”,其引申的意义是指水有寒凉、滋润、向下、静藏的特性。 第二章气血津液 一、气、气机、气化的概念是什么?气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答:1、气是构成人体的和维护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2、气机是指气的运动,是不断地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 3、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 各种变化。4、气的生理功能有①推动作用;②温煦作用;③防御作用;④固摄作用;⑤气化作用;⑥营养作用。 二、气运动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 答:气运动的基本形式有升、降、出、入。 三、人体之气根据生成的来源可分为哪两类?根据来源、分布的部位及功能特点可分为哪几类?其各 自的概念、功能是什么? 答:1、根据生成的来源可分为①先天之精气;②后天之精气两种。2、根据来源、分布的部位及功能特点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1分;B型题(配伍选择题),每题0.5分;X型题(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总分100分。 A型题 第1 题合理使用中药是指 A.最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 B.促使中药学科日臻完善 C.最大限度地发挥中药治疗效能 D.将中药和中成药的不良反应降低到最低限度 E.运用中医药学综合知识及管理学知识指导临床用药 选择答案: A B C D E 参考答案:E 第2 题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化生精气 B.贮藏精气 C.藏而不泻 D.传化物而不藏 E.排泄水液 选择答案: A B C D E 参考答案:D 第3 题易感外邪的主要原因是 A.气的推动功能减弱 B.气的温煦功能低下 C.气的固摄作用降低 D.气的气化功能不足 E.气的防御功能下降 选择答案: A B C D E 参考答案:E 第4 题下络小肠,上连“目系”的经脉是

A.足少阴肾经 B.足阳明胃经 C.足厥阴肝经 D.手少阴心经 E.手少阳三焦经 选择答案: A B C D E 参考答案:D 第5 题湿邪致病,病程长,缠绵难愈,是由于 A.湿阻气机 B.湿邪伤阳 C.湿性黏滞 D.湿性重浊 E.湿性趋下 选择答案: A B C D E 参考答案:C 第6 题川乌、草乌内服时 A.常与半夏同用 B.一般为泡酒后服 C.常与贝母同用 D.常用量为3~9g E.应炮制后使用 选择答案: A B C D E 参考答案:E 第7 题瘀血疼痛的特征是 A.酸痛 B.绞痛 C.胀痛 D.窜痛 E.刺痛

选择答案: A B C D E 参考答案:E 第8 题含雄黄而不宜大量或长期服用的中成药是 A.牛黄解毒丸 B.牛黄上清丸 C.龙胆泻肝丸 D.开胸顺气丸 E.牛黄降压丸 选择答案: A B C D E 参考答案:A 第9 题中医学中,“证”的含义是 A.对疾病所表现症状的综合认识 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过程 C.对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D.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调查过程 E.阴阳失调的表现 选择答案: A B C D E 参考答案:C 第10 题联合使用可提高芍药甘草汤疗效的西药是 A.解痉药 B.强心药 C.抗癫痫药 D.抗高血压药 E.血管扩张药 选择答案: A B C D E 参考答案:A 第11 题药学服务的目标是 A.改善和提高人类生命质量 B.与药物有关的服务

中基基础理论及中药学复习内容

中医药概论 一、绪论 一、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四大经典著作是什么? 答:分别是《黄帝内经》,《难经》,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又名(《本经》)。 二、“金元四大家”是指哪四位医家?其各自属于哪个流派? 答:分别为1、刘完素----寒凉派,代表作为《素问玄机原病式》;2、李杲----补土派,代表作为《脾胃论》;3、张从正---- 攻邪派,代表作为《儒门事亲》;4、朱震亨----养阴派,代表作为《格致余论》。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1、整体观念;2、辨证论治。 四、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及对世界本原持一元论、二元论及多元论的学说分别是? 答:1、分别是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 五、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是什么? 答:中医认为,人体是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结合六腑、形体和官窍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由经络把它们联系起来,在经络和脏腑中运行着气、血和津液。正是依靠气、血、津液的运行和滋养,人体的生命活动才得以维持。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一、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为①精气是构成世界的本原;②气运动不息,变化不止;③气是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④天地之精气化生为人。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为①阴阳交感;②阴阳对立制约;③阴阳互根互用;④阴阳消长平衡;⑤阴阳相互转化。3、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是①五行各自的特性;②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③五行的生克制化;④五行乘侮和母子相及。 二、中医学中的精气、阴阳、五行的定义? 答:1、精气是指人体内有用的无形的不断运动的精微物质。 2、阴阳是指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概括。3、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 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三、五行各自的特性是什么?其各自引申的意义是什么? 答:1、木的特性是“木曰曲直”,其引申的意义是指木有升发、生长、能屈能伸、喜条达舒畅的特性。 2、火的特性是“火曰炎上”,其引申的意义是指火有温热、光明、向上的特性。 3、土的特性是“土曰稼穑”,其引申的意义是指土有受纳、承载、生化、长养的特性。 4、金的特性是“金曰从革”,其引申的意义是指金有肃杀、潜降、收敛的特性。 5、水的特性是“水曰润下”,其引申的意义是指水有寒凉、滋润、向下、静藏的特性。 第二章气血津液 一、气、气机、气化的概念是什么?气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答:1、气是构成人体的和维护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2、气机是指气的运动,是不断地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 3、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 各种变化。4、气的生理功能有①推动作用;②温煦作用;③防御作用;④固摄作用;⑤气化作用;⑥营养作用。 二、气运动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 答:气运动的基本形式有升、降、出、入。 三、人体之气根据生成的来源可分为哪两类?根据来源、分布的部位及功能特点可分为哪几类?其各 自的概念、功能是什么? 答:1、根据生成的来源可分为①先天之精气;②后天之精气两种。2、根据来源、分布的部位及功能特点可分为①元气;②宗气;③营气;④卫气四种。3、元气又名原气,是人体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根源于肾。

考点归纳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第一章中药与方剂 2017年分值:5分左右1.四气 2017年预测:必考,四气+五味的综合运用,1分 2.五味 2017年预测:必考,五味的简单理解,具体考法同2016年真题,3分 3.“七情” 2017年预测:必考,七情的综合理解,具体考法参考2014年真题,配伍题 4.君臣佐使 2017年预测:考试频率约在50% 5.升浮沉降 2017年预测:考试频率50%

6.功效分类题 2017年预测:考试频率50%,考法见2014年真题 7.历代本草题 2017年预测:考试频率<20%,考法在本草名称和特点 第二章中药材生产与品质分值:5分左右 重点:1.采收原则 2.药材加工方法,其中“发汗”必考,单选/多选 3.“道地药材”产地,必考,配伍题 1.“道地药材”产地题 2017年预测:必考4分,80%考试考点见下表 2.加工方法 2017年预测:“发汗”的5个药材,必考 3.采收原则题 2017年预测:花蕾入药,必考,单选题1分 第三章中药化学

一、总论 考点一:提取方法题(2017年必考1分) 考点二:分离方法题(2017年50%,1分) 考点三:结构鉴定题(50%, 1分) 考点四:分子极性大小题(2017年考试频率80%) (极性小)石油醚<乙醇<甲醇<水(极性大) 最喜欢考乙醇和水的极性最大 考点补充:物质纯度判断方法:熔点、熔距+TLC(波层色谱) 二、生物碱(中药化学重点,历年考分在5-7分) 考点五:生物碱分类题(必考,配伍题2分) 考点六:生物碱性质 1.碱性强弱(2017年考试频率80%) 碱性用pKa表示,pKa越大,碱性越强 碱性强弱:季铵碱>脂肪胺>酰胺 2.小檗碱、蛇根碱呈黄色,小檗碱碱性最强,利血平在紫外光下显荧光,咖啡因等个别生物碱具有升华性。 3.生物碱主要在双子叶植物中,苦味,多为无色或白色结晶,多呈左旋光性。 考点七:生物碱鉴别反应题(2017年考试频率40%)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刷题串讲班 主讲:姜逸 一、最佳选择题 1.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人体以()为中心 A.五脏 B.六腑 C.五体 D.九窍 E.四肢 2.根据中医理论,“症”“证”“病”三者含义不同,下列表述中属于“证”的是 A.气虚血瘀 B.心悸气短 C.胸胁胀满 D.嗳腐吞酸 E.胸痹 3.根据中医理论,“病”、“证”、“症”的概念不同,下列表述属于病的是 A.厌食 B.嗳气 C.脘痞 D.腹胀 E.便溏 4.下列疾病现象中属于阴的是 A.面色鲜明 B.咳声有力 C.脉象滑数 D.声低气微 E.脉象洪大 5.“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体现了 A.阴阳的消长平衡 B.阴阳的互根互用 C.阴阳的对立制约 D.阴阳的相互转化 E.以上均包括 6.“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 A.阳偏盛证 B.阴偏盛证 C.阴偏衰证 D.阳偏衰证

E.阴阳俱衰证 7.“寒者热之”的治病方法体现了阴阳 A.相互转化 B.相互交感 C.对立制约 D.互根互用 E.消长平衡 8.“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指 A.阳病治阴 B.阴病治阳 C.阳中求阴 D.阴中求阳 E.阴阳双补 9.脉的形态属阴的是 A.涩脉 B.滑脉 C.洪脉 D.大脉 E.浮脉 10.以下表述中,属于“子病犯母”的是 A.肝病及心 B.脾病及肾 C.脾病及肺 D.肝病及肾 E.肺病及肾 11.木的所胜是 A.木 B.火 C.金 D.土 E.水 12.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A.水和火 B.土和金 C.金和木 D.木和土 E.金和火

13.按照五行相生关系,治疗肝火亢盛应配合 A.泻肺热 B.滋肾水 C.泻脾气 D.泻肝火 E.清心火 14.根据五行生克规律,肺的所不胜是 A.肝 B.肾 C.心 D.脾 E.胃 15.以下用“泻南补北法”治疗的是 A.心肾不交之证 B.肾阴虚而肝阳上亢 C.肾阳虚而心火旺 D.肾阴虚而相火妄动 E.心阴虚而心阳亢 16.“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的相互关系看,其所指是 A.木疏土 B.木克土 C.木乘土 D.木侮土 E.土侮木 17.某女,35岁,因家庭纠纷,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影响脾胃运化功能,疾病传变的是 A.相克 B.子病及母 C.相乘 D.母病及子 E.相侮 18.下列属于相侮传变规律的是 A.心病及脾 B.脾病及肝 C.脾病及心 D.脾病及肾 E.肾病及肺 19.下列治法中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是 A.培土生金

中药学综合知识真题

一、最佳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中医理论认为“症”、“证”、“病”含义不同,下列表述中,属于“证”的是( )。 A.感冒 B.咳嗽 C.风寒犯肺 D.鼻痒喷嚏 E.恶寒发热 【答案】C 2. 根据阴阳相互关系,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属于阴阳的( )。 A.相互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答案】E 3. 具有调节汗孔开合作用的气是( )。 A.营气 B.宗气 C.元气 D.卫气 E.真气 【答案】D 4. 称为“阴脉之海”的经脉是( )。 A.带脉 B.冲脉 C.任脉 D.督脉 E.阴维脉 【答案】C 5. 某男,20岁。身体偏热,多动、好兴奋,其体质类型应辨为( )。 A.偏阴质 B.偏阳质 C.瘀血质 D.痰湿质 E.阴阳平和质 【答案】B 6. 依据七情内伤致病的理论,悲哀太过常导致( )。 A.气上 B.气结 C.气消 D.气下 E.气乱

【答案】C 7. 中医诊断用以分辨邪正盛衰的纲领是( ) A.阴阳 B.表里 C.寒热 D.虚实 E.气血 【答案】D 8. 根据常见病辩证论治的理论,时行感冒的治法是( )。 A.辛温解表 B.辛凉解表 C.清热解毒 D.益气解表 E.清热凉血 【答案】C 9. 可参考喘证辩证论治的西医疾病是( )。 A.上呼吸道感染 B.多种神经病 C.慢性肾脏疾病 D.肺源性心脏病 E.胃食管反流病 【答案】D 10. 某男,62岁。患胸痹5年,胸痛胸闷,胸胁胀满,唇舌紫暗,脉涩。其证当属于( )。 A.寒凝心脉 B.痰瘀痹阻 C.气虚血瘀 D.心肾阳虚 E.气滞血瘀 【答案】E 11. 某女,35岁。胃痛胀满,嗳腐恶食,矢气后痛减,医生辨为饮食停滞证。治宜选用的中成药是( )。 A.良附丸 B.保和丸 C.左金丸 D.四神丸 E.健脾丸 【答案】B 12. 某女,55岁。头痛10年,久治不愈。痛如针刺,固定不移,舌紫,脉细涩。治宜选用的方剂是( )。 A.补阳还五汤 B.川芎茶调散 C.通窍活血汤

2020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复习考点汇总【三】.doc

2020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复习考点汇总【三】 执业药师考试即将来临,在这个最后的备考时间中,对于一些重点知识点的记忆尤为重要,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复习考点汇总【三】”,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复习考点汇总【三】 老年人合理使用中药的原则 (1)疮疡日久,大失血患者慎用解表药;表虚自汗、阴虚盗汗禁用发汗力较强的解表药(麻黄);实热证、津亏血虚者忌用温里药(附子)。羚羊解毒片外感风寒会加重病情,川贝止咳糖浆应用于肺热咳嗽会加重病情。 (2)熟悉药品,恰当选择应用: ①麝香保心丸与地高辛等强心类药物联用,相似功效的累加,出现不良反应; ②银杏叶片、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法莫替丁,形成螯合物,影响疗效,应分时应用,一般间隔 1 小时为宜; ③培元通脑胶囊、益心通脉胶囊、活血通脉片(人参、鹿茸、甘草)+降糖药(二甲双胍、消渴丸、阿卡波糖、胰岛素),产生拮抗作用,不能联用,因甘草、人参、鹿茸具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可升高血糖; ④甘草、鹿茸+阿司匹林,损伤胃粘膜,不能联用。 (3)选择合适的用药剂量:老年人用药一般应从最小剂量开始。 2020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复习考点【二】 饮片斗谱安排

1.高层:质地较轻且用量较少的药物。如月季花、白梅花、佛手花;玫瑰花、代代花、厚朴花;地骨皮、千年健与五加皮;络石藤、青风藤与海风藤;密蒙花、谷精草、木贼草等。 2.中上层:常用药物,如黄芪、党参与甘草;山药、泽泻与牡丹皮;砂仁、豆蔻与木香等。 3.较下层:质地沉重的矿石、化石、贝壳类和易污染的药物,如炭药。 4.最底层:质地松泡且用量较大的药物。如芦根与茅根;茵陈与金钱草;白花蛇舌草与半枝莲;灯心草与通草;竹茹与丝瓜络;薄荷与桑叶;荷叶与荷梗等。 5.可同放于一个药斗:经常一起配伍、同一药物不同炮制品、性能相似、处方的药对。 6.不可同放一斗中:属配伍禁忌的药、形状类似但功能不同。如蒲黄与海金沙,紫苏子与菟丝子,山药与天花粉,杏仁与桃仁,厚朴与海桐皮,荆芥与紫苏叶,大蓟与小蓟,炙甘草与炙黄芪,当归与独活,制南星与象贝(浙贝),菟丝子与苏子,熟地与黄精,知母与玉竹,蛇床子与地肤子,玫瑰花与月季花,血余炭与干漆炭,韭菜子与葱子等。 7.药名相近,但性味功效不同的饮片不应排列在一起:如附子与白附子,藜芦与漏芦,天葵子与冬葵子等。 2020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复习考点【三】 医疗用毒性中药 毒性中药含毒性中药的中药材或中成药 乌头类药物中药材: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等 中成药:追风丸、追风透骨丸、三七伤药片、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木瓜丸、小金丸、风湿骨痛胶囊、祛风止痛片、祛风舒筋丸、正天丸、右归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