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4章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2节世界反战和平运动课后知能检测北师大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4章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2节世界反战和平运动课后知能检测北师大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4章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2节世界反战和平运动课后知能检测北师大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4章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2节世界反战和平运动课后知能检测北师大版

一、选择题

1.1949年4月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宗旨有( )

①主张各国和平共处,反对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②反对一国干涉他国内政③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和大规模毁灭性武器④领导组织政治暴力运动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①②③是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宗旨内容,④是1968年美国学生反战运动的特点。

【答案】 A

2.下列对罗素维护世界和平的活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发表《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B.领导英国的禁止核武器运动

C.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

D.反对美国侵略越南

【解析】世界和平理事会是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成立的。

【答案】 C

3.下列历史现象与《罗素—爱因斯坦宣言》没有关系的是( )

A.美、苏“冷战”的加剧B.北约和华约相互对峙

C.核武器威胁世界和平D.社会主义国家推动

【解析】1955年,由两位科学巨人罗素和爱因斯坦发起签名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发表,并非社会主义国家的组织。

【答案】 D

4.现代武器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杀伤力促使有良知的科学家进行反思,《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就是其中的重要成果。这份宣言敦促各国政府承诺( )

A.永远不再发动战争

B.永远不再进行核试验

C.以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

D.建立国际战犯审判法庭

【解析】《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的主要内容就是建议各国政府不把他们的科学成果用以战争目的,号召以和平手段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

【答案】 C

5.下列哪一项不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爆发的反对越战运动的表现

( ) A.美国大学生拒服兵役或逃往国外

B.部分国会议员对越战的正确性持怀疑观点

C.华盛顿20万人举行了向五角大楼的抗议进军

D.罗素认为越战是美国历史上最不得人心的一场战争

【解析】D项是美国政治家沃尔特·李普曼的观点。

【答案】 D

6.下列关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表述正确的是( )

①起因于美国侵略朝鲜②青年学生拒服兵役

③青年学生把反战思想带入军队④与当时高涨的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学生运动相结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的起因是美国发动侵越战争。

【答案】 B

7.20世纪80年代和平运动高涨的导火线是( )

A.古巴导弹危机

B.《消除中程导弹条约》的签署

C.北约集团在西欧部署针对苏联的中程导弹

D.庆祝“国际和平年”

【解析】北约集团决定从1983年在西欧部署美国中程导弹,激起了西欧人民反对在自己国土上部署新导弹的反核和平运动浪潮。

【答案】 C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反战和平运动对世界局势的重大影响不包括( )

A.对制止世界大战起了积极的作用

B.推动了裁军进程

C.影响各国政府及政党政策的制定

D.制止了军备竞赛

【解析】二战后和平运动并没有能制止住各国军备竞赛,D项表述错误。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面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连那些素来都不问政治、清高脱俗的教授和学者也加入了“保卫祖国”的大合唱。爱因斯坦本人则公开声明自己是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他认为科学是全世界的,因此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那些数不清的对炮弹、潜艇和飞机的研究。他说:“在我看来,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我宁愿被千刀万剐,也不愿参与这种可憎的勾当。”

进入30年代以后,爱因斯坦逐渐转变为积极的和平主义者。1933年4月,有人请求他出面援助因拒绝服兵役而被捕的比利时青年,他发表公开信回答说:“如果我是比利时人,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不会拒绝服兵役。我将愉快地参军。我相信,这将有助于拯救欧洲。”后来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在得知希特勒动员力量进行核研究的消息后,他毅然给罗斯福总统写信,建议美国加快研究。

1945年,美国在长崎和广岛投掷了原子弹。爱因斯坦悔恨地认为是自己“按了按钮”,并表示如果知道德国人不会成功地制造原子弹,就一点忙都不会去帮了。他认为,消除原子弹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已经成为今天最为迫切的问题,因而积极投身到反战和平运动中。

——布恩《爱因斯坦大传》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爱因斯坦和平主义思想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战争关系的基本观点。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进行评价分析的能力。第(1)题的回答要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第(2)题的评述要结合第(1)题来回答。

【答案】(1)反对一切战争;用正义战争抗击非正义战争;消除导致战争的因素。

(2)科学不能为战争服务;迫不得已时科学应该帮助正义战争制止非正义战争;防止科学成果用于战争目的,威胁人类生存。从人道主义出发,体现了科学家的良知。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魂断蓝桥》电影简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芭蕾舞女演员玛拉在滑铁卢桥邂逅了高级军官罗伊。由于战争的原因,就在婚礼即将举行的前一天晚上,罗伊接到命令,部队当晚开拔。一天,玛拉无意中看到了罗伊的名字在阵亡名单中,玛拉悲伤欲绝,为了维持生活,玛拉和她的好友都沦为街头

应召女郎。可是罗伊并没有死,他回来了。玛拉的遭遇使她无法面对与罗伊的婚姻及罗伊家族的显赫地位。她来到滑铁卢桥,毫无畏惧地向一辆辆飞驰的军车走去……

材料二20世纪50—60年代部分歌曲

材料三世界人民和平大会终于于1952年12月在维也纳胜利地召开了。到会国家85个,代表1880名。这里面正式代表1627名,列席代表102名,来宾105名,国际组织代表46名。代表性是非常广泛的……这一盛大的会议,真可以说是不同种族、不同阶层、不同信仰、不同派别的人类大集会。

讨论了三个中心问题:(一)关于民族独立与国际安全;(二)关于停止现行战争,首先是朝鲜战争;(三)关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

——《关于世界人民和平大会的经过和成就的报告》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材料二共同的主题思想。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并谈谈你对战争的认识。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从反对战争、向往和平方面考虑。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揭露战争的残酷;歌颂人性;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

(2)特点:内容上,以反核运动为中心;范围上,参与阶层广泛,遍及各大洲,具有全球性;组织上,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行动。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所以我们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4章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综合检测北

师大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20世纪40年代,乔治·凯南在致美国国务院的电报中说:“总结起来说,我们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文中的“政治力量”指的是( )

A.英国B.苏联

C.日本D.德国

【解析】从材料中的“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可以判断,这个政治力量应该指的是苏联,因为苏美之间存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矛盾,这些矛盾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可调和的。

【答案】 B

2.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

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的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解析】本题强调的是“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即“二战”结束,结合当时的世界形势分析重建世界指的是新的世界格局,其主要原因是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而迅速分裂,故D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 D

3.“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 )

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

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

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

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解析】本题考查“冷战”的概念,材料当中没有提到“热战”,故A、B、C三个选项都错误;“冷战”是指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故选D项。

【答案】 D

4.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对国会的咨文中说:“土耳其的国家完整,对于中东秩序的维持,是必不可少的……”他这里重视土耳其的目的是( )

A.遏制社会主义力量向中东地区扩展

B.帮助土耳其实现民族独立

C.以土耳其为阵地夺取中东的石油资源

D.控制中东阿拉伯国家

【解析】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提出对希腊、土耳其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在美国援助下,土耳其资产阶级政府取得内战的胜利,共产党及其游击队武装失败,A项正确。

【答案】 A

5.下图是一幅标题为“最新型美国汽车”的政治漫画。它讽刺了( )

A.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对欧洲国家提供贷款

B.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美国主宰着世界经济霸权

C.二战后初期,美国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提供经济援助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欧洲复兴计划”

【解析】从图中信息可知,美国通过贷款来带动西欧经济发展并控制这些国家。A项

说法错误;B项不符合漫画内容;C项也错误,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拒绝了美国的援助。只有D项体现了美国通过对西欧的援助控制了西欧这一信息。

【答案】 D

6.“冷战”期间,既体现了美苏对抗的紧张和激烈,又体现了它们成功运用自我控制机制,在战争边缘上寻求妥协的事件是( )

①北约和华约的建立②越南战争③古巴导弹危机

④柏林危机

A.①②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对抗与妥协,处于战争边缘而未爆发战争,这是“冷战”的基本特点,③④体现了这一特点。越南战争是“热战”不是“冷战”,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体现不出材料信息所要表达的内容,故①②不选。

【答案】 B

7.在长达几十年的美苏争霸中,争夺与缓和往往相伴而生。下列相关的历史事件不符合“缓和”特征的是( )

A.赫鲁晓夫访问美国

B.苏军入侵阿富汗

C.《中导条约》的签署

D.苏联撤出在古巴的导弹

【解析】1979年苏军入侵阿富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反应强烈,使美苏关系紧张起来。A、C、D三项是美苏关系缓和的表现。

【答案】 B

8.二战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主要特点有( )

①争夺经济霸主的地位②核武器成为争霸力量

③以军事集团作为依托④体现不同制度的矛盾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二战后,美、苏争霸以北约和华约为依托,以核武器为威慑力量,体现了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故D项符合题意;二战后,美国属于世界经济霸主,故排除含①的选项。

【答案】 D

9.在美苏争霸的过程中,既有剑拔弩张的紧张对峙,也有握手言欢的缓和与对话;既有政治军事上的对抗,也有经济上的较量。美苏关系的变化说明( )

A.军事发展要以经济为基础

B.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不能和平相处

C.只要存在大国就一定有争霸战争

D.苏联争霸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

【解析】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由于美国经济实力增强,对苏联采取“冷战”遏制战略;赫鲁晓夫上台后,随着苏联实力上升,对外推行与美国平起平坐的争霸战略;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美国经济实力变化,美国对苏联先后提出“尼克松主义”“卡特主义”“里根主义”,故A项正确。

【答案】 A

10.20世纪60年代,一位联合国代表说:“小国管理着东河岸边美丽的建筑物(联合国总部),两个大国管理着世界其他地方。”对此理解最为恰当的是( ) A.两个大国是指美国和苏联,小国为新独立的国家

B.第三世界不能左右联合国的任何事务

C.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大国和小国能相互制约

D.反映了小国拥有发言权,但未改变大国霸权政治的现实

【解析】联合国建立后的初期,它只是大国发言施舍的工具,依靠它,大国可以在世界各地实现自己的野心,而小国在联合国的地位是很低的。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1题22分,第12题18分,共4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用什么先进武器来打,但是我知道第四次用什么,石头和棍棒。

——爱因斯坦材料二美苏两国的争霸完全出于各自的利益,忽视了全人类的发展,经过了几十年的战争也毫无结果,双方僵持不下。与此同时,世界上寻求和平的呼声不断增长。随着美国侵略战争的扩大,(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形成了“新左派”,他们大多由年轻人构成,对政治、社会问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与热情,他们反对战争,要求民权,在他们的影响下,美国的妇女也兴起了女权运动,她们积极地参加反战运动。

请回答:

(1)爱因斯坦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说出材料一中的那句话的?他说第四次世界大战将用“石头和棍棒”来打的含义是什么?(10分)

(2)从材料二看,美国国内反战运动有何特点?(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战斗争的重要意义。(8分)

【答案】(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对立和争霸斗争,使“冷战”乌云覆盖整个世界,核战争随时可能爆发。含义:再次进行世界大战将使人类文明毁灭,人类历史

发生巨大倒退。

(2)年轻人和妇女成为反战重要力量,反战与关注国内政治、社会问题尤其是民权和女权等问题紧密结合。

(3)给美国、苏联的霸权主义以沉重的打击,有效地遏制了大规模侵略战争的爆发,为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同时使美、苏两国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不得不放弃战争,开始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与对话。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世界已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阵营)一个是帝国主义反民主的阵营,它的基本目的是建立美帝国主义的世界霸权和摧毁民主;另一个是社会主义民主阵营,它的基本目的是摧毁帝国主义、巩固民主和铲除法西斯残余势力。

——1947年9月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

大会上通过的《关于国际形势的宣言》

材料二赫鲁晓夫调整了苏联对外战略。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总结报告中提出“和平共处是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政策的总路线”。……他声称,苏美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赫鲁晓夫改变了苏联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进行全面对抗的外交方针……

——王斯德《世界当代史》材料三布什说:“我们能结束一个相互为敌的漫长时代,写下我们两国历史上的一种新的篇章,建立一种新的伙伴关系和一种牢固的和平。”

戈尔巴乔夫说:“在友好关系的新大厦上又加高了一层。”

苏联《共青团真理报》认为:“白宫的主人今天头戴胜利者的光环骑在马上。”“克里姆林宫的主人头戴的却是殉难者的光环。”

——对1991年7月布什与戈尔巴乔夫的最后一次会晤的评价请回答:

(1)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说明不同历史阶段苏联对美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对国际格局产生的影响。(12分)

(2)《共青团真理报》对布什与戈尔巴乔夫的最后一次会晤的评价正确吗?为什么?(6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美苏关系在二战后发展演变的综合分析能力。第(1)题依据材料中的时间及人物可判断出时期,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苏美外交的特点及影响。第(2)题应从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及影响的角度分析。

【答案】(1)斯大林时期:全面对抗美国政策和“冷战”政策;赫鲁晓夫时期:谋求与美国平起平坐,争夺世界霸权;戈尔巴乔夫时期:寻求与美国等国家全面缓和。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分别是:使美苏“冷战”局面形成和加剧,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美苏争霸的形成;促使两极格局和“冷战”局面结束。

(2)正确。戈尔巴乔夫的外交政策加速了苏联的解体,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