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少年问题的心理解析

网瘾少年问题的心理解析
网瘾少年问题的心理解析

网瘾少年问题的解析

今天由我跟您分享网瘾少年和他们背后的家庭故事。我会先用一段时间跟大家分享我在学习和工作当中的一些经验、体会和思考。

首先,我想说网瘾这个事情已经在社会上讨论了很久,讨论了很多,甚至有一段已经热度降低了不少。最近在舆论当中有很大一次反弹,很多人最近也在热议。不管是最初网瘾概念的出现,网瘾话题的出现,还是中间有一段看似平静,事实上在我们生活里面很多人受它的影响,关注这个现象。很多人说不清为什么,还有很多人觉得很无奈,算了,放弃了,不谈了,各种各样的反应都有。在心理学业界,大家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

我学习心理学很多年,做心理学临床实践工作也很多年,我希望借今天的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经验,感受,还有看法。

面对舆论里各种各样的态度,我其实也没有一个非常确切的自己的看法,但是心理学的训练让我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它,并且我也愿意把不同角度看待的方式跟大家分享、交流,希望带给大家一些新的感受和新的思考。今天的讨论,也许不能解决你的问题,但一个小时的交流下来,如果你们多了一点点不同的思考,对我来讲,目的就达到了。

在本次交流当中,我会谈到一些个案,一些经验。请大家一定记住,我作为心理学工作者,谈到的故事全部是经过改写的,对真实的人和

事有一定的改编,隐匿具体信息,以保护当事人的隐私。请大家不要对号入座,或者针对个人去做过多的连接。

说到网瘾少年和他们的故事,我想先讲一个自己的故事。今天为了上这个课,我需要挑战自己。因为要进入微信新的账号,这对我来讲有挑战和焦虑,我不知道会不会成功,我不知道退了自己微信帐号再进到一个新帐号还回不回得到自己的微信帐号里。这个焦虑让我找了不同的人来帮我。

可是,很多成年人热情的帮助并没有让我变得不那么焦虑。我回到家里的时候,不经意间跟我的女儿讲,“我好焦虑,怎么办呢”?女儿把我的手机拿来,听到我说的具体担忧,她用了大概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帮我完美解决了我的问题,消除了我的恐惧。所以我现在很放心,当我退出了我的微信号,不记得我的密码,我仍然可以用我女儿帮助我的方式回去,非常简单的方法回去。这就是今天发生的事情。作为一个心理学工作者,在这个时候我开始反思我跟我的女儿差距。我只会用一种方法上微信,我上了以后再也没有动过它,当我要退出登陆的时候变得很惶恐,而我的女儿可以用各种方法来处理解决这个问题,这是我们之间现在的差距。我想告诉你另外一个差距,我第一次接触电脑是在18岁上大学,而我女儿第一次接触电脑是出生以后没几天的时间,我抱着她在电脑上写我的文章。

这个小小的关于微信的故事,让我想到了15年前。我女儿7个月的时候刚刚开始会爬。她每天最喜欢爬去的地方,就是台式电脑桌下面。

她会爬到电脑主机旁边,用手反复触动开关。她用她小小的食指按一下开机键,然后她就抬头看桌子上的电脑屏幕闪啊闪啊。屏幕闪动停止了,她就再按一下,再抬头看,等着屏幕变黑。那个时候我的女儿7个月,照顾她的姥姥60岁。60岁的姥姥是第一次接触电脑,她每天跟电脑的关系就是绕着走。一旦她不小心收拾桌子的时候碰到了键盘或者鼠标,她会很紧张问我,有没有碰坏我的电脑。这个差距让我记忆深刻。

姥姥跟外孙女的差距:外孙女在一出生,每天都碰到电脑。而姥姥在人生60岁的时候第一次见到电脑。现在让我们把祖孙三代的差距重新理一理。我的女儿是00后,她出生的第一天她的妈妈抱着她走过电脑,满月的时候她妈妈每天在电脑上打字,也抱着她。她会爬的时候不断按电脑,她10岁的时候,家里不仅有台式机,还有笔记本,还有iPa d,还有智能手机。她的妈妈是60后,18岁的时候第一次接触电脑,3 0岁的时候写博士论文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电脑,主要是在工作和学习的时候用电脑。她的姥姥是40后,60岁的时候第一次接触电脑,62岁开始学电脑。三代人之间跟电脑的关系,跟现在每天无处不接触的电脑关系如此不同。

三代人接触的时间早晚不同:有从一出生开始,有18岁开始,有60岁才开始。接触程度不同:有的偶尔用一下,有的经常使用,有的频繁使用,每天面对电脑10个小时,这样的区别很大。我最想跟大家分享是第三个部分,就是态度的不同。

三代人接触电脑的态度真的不一样。我女儿每次碰电脑非常的自然,电脑好象是她生命中很自然的一部分,而我在18岁第一次接触电脑的时候,我觉得它神奇。当我30岁第一次买电脑,写博士论文的时候,我觉得它有用。而我的妈妈,一个60岁的老人第一次接触电脑的时候,如此的紧张、焦虑,怀着惶恐不安,最后下了巨大决心去学它。这就是我们跟高科技、现代生活的关系,不同时代的人,态度和反映,有非常大的不同。

01

临床案例

案例一:小明的故事

我相信在很多家里也有类似的故事,我讲的故事与所谓的网瘾有关,但是,我觉得,这故事其实是跟我们在这样一个话题当中不同代的人,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心路历程有关系。

小明的父母带着他来咨询的时候,小明是初三,他的父母跟他几乎没有办法沟通。他勉强上学,但是成绩不好,上课不注意。几乎是混日子,可是一旦坐在电脑前面打起游戏,他父母发现他全神贯注,神采奕奕,精力旺盛,通宵都没问题。

因为这个原因,父母多次把他从电脑前边拉开,希望他更多地看书、学习、写作业。可是当他写作业的时候,他就变得没精打采,当他打电脑的时候,他就变得不同。父母觉得无法理解,只能阻止他上网。

与大家都知道的一些故事相似,最后小明只好自己偷偷掏钱去网吧,甚至不回家,不上学。虽然爸爸很忙,但是也会在非常愤怒的时候去网吧把他拖回来,打他,甚至踢他,父子俩在街上大打出手。当然因为小明个子还不够高,身体还不够壮,很多次会被拖回家。但是很有趣,小明因为失败被拖回家。可是更觉得失败的是他的爸爸妈妈,因为人回来了心却回不了。当小明不得不坐在桌子前写作业的时候,他会拖延,磨蹭,写得不好,甚至撒谎说没有这个作业、没有那个作业。甚至不讲话,直接拒绝跟父母交流。

这样的故事在很多家里在不断上演。似乎在孩子眼里,父母强大不得不屈服;似乎在父母眼里,孩子完全不听话,自己完全无法控制,双方看起来都像是失败者。很多家长不明白为什么孩子那么沉溺于网络和游戏。在这里,就要考虑到网络游戏,或者是电脑的其他一些功能。第一,对于人来讲,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讲,电脑游戏很简单,很可控,可以反复重复,可以获得成就感。当我说这里有成就感的时候,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里也有成就感?就像我的一个学生说“打游戏带来的那点可怜”的成就感。但从孩子心里来看,成就感是孩子们打游戏的一个重要原因。

孩子之所以愿意打游戏,我们可以从家庭角度来看处在矛盾另一面的父母。当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学习的时候,很多家庭甚至在治疗室都有这样的景象:父母会说孩子写的太慢,字写的不好,写的很乱,数字总是算错。还会说我希望他学奥数,学钢琴,学更多的东西。父

母可能常常会觉得书上就那么点东西,别的同学都会,你也应该会。但是实际上小明作为一个初三的学生,作为一个生活其他方面条件都不错,只是被父母期待着有更好的学习成绩的人来讲,他要很快战胜那些数学题,物理题,英语题,成为班级上的头几名,或者至少是前十几名,是有一定难度的。

很多家长就说,为什么他不能够克服一些困难。当生活实在没有选择的话,人们更加愿意通过克服困难获得资源,获得成绩。但是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讲,生活的环境跟以前有很大不同,我们给孩子创造条件,让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和我们从前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在生活其他方方面面都制造出生活更加容易的一种景象,比如说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穿什么就穿什么。当所有其他的方面都变得更容易的时候,在学习上却希望他攀登高峰,克服困难。这里面的难度就很大,比我们成年人小时候在学校里面遇到的困难要难的多,因为孩子们应对困难处境的训练太少太少,在这个方面的能力,远不如从前的人。而这个时候,游戏以它突出的特点会让青少年,少年人,甚至更小的孩子在很短的时间里可以获得学乐趣,轻松感,成就感,而这些,是在他们的学习中不容易得到的。

以网络游戏为例,它具有以下特点:

1.打游戏非常简单,对成年人来讲也许不简单,因为成年人接触电脑太晚,对电脑、高科技有恐惧感。但是对从比较小就开始接触电脑的

人来说,电脑的操作越来越简单,越来越人性化。简单,就会吸引孩子。

2.电脑是可控的,在很多地方都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控制到达你想要的结果。

3.电脑游戏可以反复重来。这意味着我可以犯错误,我犯错误的代价是非常小的,我犯了错误可以立刻再来一遍。就这一点,我要说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了。在生活里有多少事情是可以重来呢?,当你犯错误了,你改一遍,改两遍,改三遍的时候,你的老师和家长可能都不耐烦。你错了好几遍,大家就不太容易允许你继续错了。很多小孩,一遍两遍写错字,父母就会吼出来了。在本子上写字,写错格子父母就会有严厉的批评,或者不耐烦的提醒。可是在电脑和网络游戏里,孩子犯错误,重复无数次,没有人会不高兴,没有人不允许。你可以重新再来。

4.打游戏可以让人获得成就感。只要你参与到游戏中,你就可以得到分数。只要你努力玩一会儿,你就可以过关。打通几关之后,你会得到更多的分数,好的装备。这些成就感很重要。为什么我说这个成就感很重要呢?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因为现在的小孩子在家里面成就感很差,很缺乏成就感。有多缺乏?有一个咨询的家长跟我说,我在家里什么都不用孩子来做,他只要把考试考好就可以了。家长说的是孩子很轻松,什么都不用干,她很自豪可以让孩子没有所谓的生活负担或者压力。可是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一个人什么都不用做,也意味着

他什么功劳、苦劳都没有,什么存在感都没有,他的价值感太低了。也因此有的大学生会说,打游戏的那点可怜成就感吸引着我。对,虽然打游戏的成就感很低,但它很重要,几乎是孩子的唯一的、能够快速获得的、确定的成就感。而且获得了一定的分数,成为了一定级别的玩手之后,会有人羡慕他,会有人向他请教,后续的成就感还是会源源不断地来的。

在这个故事中,我跟孩子和他的父母探讨、分享了他玩游戏获得心理的收获。而实际上,在家庭里面,父母虽然做很多的努力,但在这些方面很难满足孩子。小明的父亲很忙,整天朝九晚九的生活。回到家里之后,手机里还会有几千个微信信息需要看,其中有一些还跟生意有关。妈妈呢?专职的家庭主妇,因为自己不在工作,所以对孩子有非常大的期待。这样的一对父母,从内心深处希望孩子发展的更好,可是从现实中他们跟孩子交流的时候,却难给到小明这个年龄阶段特别渴望心理上的一些支持,满足孩子心里对成就感的需求。现在的孩子们的生活,在小明的父母看来是很容易的,可是在小明看来这样的生活却不容易,甚至还很辛苦!这就是两代人的不同的处境,不同的理解也会导致不同的应对。

案例二:大伟的故事

另外一个故事。大伟今年5岁,他还没有到玩电脑的时候,可他每天玩的就是iPad。奶奶带着他,他最安静的时候就是玩iPad。奶奶一方面担心他眼睛看坏了,一方面又惊讶地发现孙子非常聪明,因为玩iP

ad特别溜,能够自己找到很多游戏,找到很多音频、视频自己去看。而他的父母,和小明的父母同样担忧,因为他那么小,是不是就网络成瘾了呢?

刚刚说的小明故事,小明已经初三了。也许小明的5岁也是类似大伟这样一种生活。父母太忙,没有时间高质量陪伴孩子。那么对孩子来讲,怎么样能够更好发展呢?老人照顾吃,照顾穿,可是在玩的时候,老人就没有机会更好去照顾他们,因为还要作其他的事情。而老人照顾孩子的时候,又怕孩子跑丢了,又怕孩子摔倒了,又怕孩子登高摔下来,各种忧虑。因为家里只有一个孩子,要非常小心照顾。因此,无意当中给孩子拿起iPad的时候,孩子自己去玩的时候,安安静静、安安全全地玩时,这就变成了在辛苦生活当中一个相对安全的育儿方式。

我经常在飞机上会看到很多孩子,如果手上没有一些玩具或者书的话,他们会闹着大人,大人又希望孩子安静,不要干扰别人。最后不得已给了孩子手机和iPad的时候,孩子就会安静下来。对于我们传统教育来说,我们很希望孩子安静,可是我们出门的时候不给孩子带他们喜欢的玩具,即便给孩子带喜欢的玩具,作为成人也害怕孩子到处拿着玩具去跑,失去控制。

现在人们有机会出行,带着孩子去旅行,见世面,怎么让孩子能够安安静静不影响外人,不给父母丢脸?iPad是一个选择,手机是一个选择,孩子玩游戏,看视频是一个好的选择。但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

个好的选择实际上更多的是照顾了社会,照顾了大人,而没有考虑到孩子本身的发展。

从大伟这个个案来讲,老人照顾孩子是我们社会一个常见的现象,而老人却没有更多的精力和体力跟得上爬高爬低的孩子,所以老人为了安全,也常常愿意孩子安静下来。跟电脑更多的接触,孩子就有机会安静下来。这也是一个很小的孩子更容易接触电脑、玩电脑一个外在的原因。尤其是独生子女只有一个孩子的时候,父母和祖父母都会非常焦虑,其中一个主要焦虑就是不能让孩子出问题。

而到外面玩,到公园里、到一些器械上去玩,对孩子来讲危险会大一些。一些幼儿园有些小孩户外运动伤了胳膊,伤了腿,家长不依不饶地追究责任。从这些事件可以看出,家长会非常焦虑,而幼儿园通常会采取退而求其次的办法,让孩子更多回到房间内去做各种小的运动。而对于小孩来讲,缺少了自由运动的机会,他的情绪,情感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一般的玩具都没有那么长时间让孩子安静下来的办法,因为它的变化少。因此iPad,或者是手机这样的一些设备可以帮助孩子长时间安静,减少了运动伤害,减少了跟其他孩子在一起互相的意外一些伤害。会成为不得已的一种选择。

通过两个故事我想跟大家分享,之所以孩子们可能会更容易接触网络,在网络上花更多的时间,是跟电脑或者网游等这些设备的特点有很大关系的。这些特点包括:

1.电脑操作是简单的;

2.电脑的操作是允许孩子犯错误的;

3.电脑的操作是容易控制的,可以获得控制感;

4.在电脑当中会有及时的互动,也就是说你发出个刺激,对方就会有反应;

5.跟电脑游戏互动的时候,有很多及时的正反馈,也就是鼓励和强化;

6.帮助孩子获得成就感;

7.在网络和游戏当中孩子们会找到同伴的交流。

这些特点让我们的家庭花了很多的时间、心力,却好象很难把孩子争夺过来,眼睁睁看着孩子走向网络,走向游戏,走向手机,甚至是是抱着手机、iPad睡觉。另外一个方面的原因,是我们的家庭状况。现在的家庭,是父母和孩子共同面对的很难应对的状况,人们对此缺乏经验和知识。

第一个特点是,家庭过于复杂。大家知道现在除了父母教育之外,很多祖父母会参与到教育当中。由于父母和祖父母受到不同的教育,在不同时代生活,教育理念不同,教育方式不同,常常会使家庭教育方面,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矛盾、不同、误解、争论甚至是吵架等等。该怎么样做,到底该听谁的,对于孩子来讲,都太过复杂。这和电脑游戏的简单刚好成为一个鲜明的对比。

第二,家庭不太允许孩子犯错误。很多的时候,孩子,也包括成人,都是通过犯错误来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在心理学这个叫做尝试错误,尝试很多错误之后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和能力。以前的孩子,经常在户外摔倒磕碰,跟小朋友争吵,甚至打架也没关系。可是现在,孩子主要在户内的活动,有更多成人在身边。很多时候不能摔倒,不能弄脏,不能把东西弄坏,生活里的约束特别多,频繁出现的约束让孩子没有机会通过犯错误来尝试和学习。如果你有机会去到一个家庭里面,去关注养育孩子过程,常常会发现家长对孩子说别动,别乱动,别吵等等。那么这样一种不允许犯错误的教育方式和生活环境,会让孩子有意无意地远离父母,而更加愿意去接近允许他犯错误,犯了错误不受到惩罚的一个替代品,那就是电脑游戏和网络的世界。

第三个特点,家庭生活通常是由成人控制的。比如说有一个家庭,孩子何时起床、何时上厕所,何时吃饭,何时写作业,何时运动,都在一个时间表里面安排好,这是时间上孩子没有决定权。孩子小的时候也没有花钱的决定权,在空间上可以跑出去多远,也受到很多的控制。还有跟谁交往的决定权也是家长决定,现在的都市生活,很多时候家长没有办法让孩子更多跟同龄人交往。这个过程中,孩子对生活的控制感是非常弱的。

第四个特点,在家庭中,成人对孩子教育的时候常常缺乏及时的反馈,或者没有及时的具体的反馈。有一个十六岁的高一学生说,我从小到大,我爸爸妈妈就没有表扬过我,也不知道怎么做是对的。因为爸爸

妈妈总是告诉他这不对,批评他做的不好,但是不会告诉他怎么样做对。

第五个特点,家长给孩子的反馈通常比较笼统,比如说你做的挺好,请继续努力,挺好到底是多好?继续努力,是向什么方向努力,该怎么努力都不明确。现在很多家长缺少一种能力,还没有学会更有效地指导孩子的方法。跟电脑游戏比起来,这样一种反馈方式很容易败下阵,因为电脑游戏会很精准告诉你,你刚才的动作做的很棒,加十分,甚至是给你一个大礼包,还会放一些烟花让你感觉开心。

第六点,现在孩子在家里通常没有什么成就感,什么也不用干,没有权也没有钱在家里的控制感就会很差,成就感很低。

第七点,在家里缺少同辈。在家庭中,更多是孩子跟长辈,甚至祖父母辈沟通。同辈间的互动很缺乏,这也是对成年人来讲,也许不是特别重要,但是对儿童青少年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

刚刚我说到家庭的教育和网络之间互相对应这些关系,现在的家庭状况使得孩子更愿意驱近于网游,更多使用网络,而回避比较难以处理、获得不了成就感的家庭、回避父母的教育、回避学校的教育。

我分享这些,不是想责怪父母。我不认为这是父母有太多的选择的。父母处在这样的情况中,也是尽了心,努了力。我更想分享的是对社会的一种观察,理解和我的看法。

造成这样一种状况,可能有很大的社会层面的原因:

1.社会变迁过快带来的不适应。就是我刚刚提到的,像我或者我的母亲在成人以后才接触到电子科技,会对网络、电游、高科技有一些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生怕出了问题,生怕弄坏了东西。我们带着恐惧、带着焦虑跟孩子打交道,而孩子在游戏里面如鱼得水,这两者可以说相映成趣,也可以说剑拔弩张。成人害怕孩子在网络里失去控制,事实有一部分是成人自己对于网络,对于高科技无法掌握的那种失控感的投射,那种恐惧的投射。

我听说过很多家长把电脑藏起来,把网线藏起来,把密码改了。但是最终会发现,孩子都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所以这个社会因素可以说我们的成人进入到现代化社会比较晚,掌握起来会有难度,所以常常处在一个失控的状态,而我们又那么想对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掌握他们的生活,把握他们的未来。在失控与掌控之间就存在着巨大的一个张力。

2.现在成人的压力非常大。我想说有太多的压力来源,只要我们提到现在的房市、现在的股市、现在的政策,就会发现,整个中国社会都在经历。巨大的变化,很多政策一个月前和今天不一样,也许三天以后又会不同,这些都会给成人造成巨大的压力。当人经受巨大的压力的时候,他的焦虑可能向周围人扩散。而容易感受到,承接到成人焦虑的一个重要对象就是孩子。当孩子承受到这种无形的压力后,可能出现压力与反抗之间的现象。

3.天然的管教者和被管教者之间的代沟问题。父母试图去管教而孩子处在青春期,必然会逆反。这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独有的,以前会有青年人一定要穿喇叭裤,一定要梳大背头,一定要听靡靡之音,或者飞车党,或者打架斗殴,或者欺负同学,或者像西方社会的吸毒,性自由,纹身等,逆反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只不过在我们这个时代,高科技迅速发展,影响我们整个生活,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边边角角的时候,管教者与被管教者之间的冲突,征战的战场可能有一大部分转移到了网络或者电子科技上面,这并不是哪一个家庭主动愿意做的。每一个家庭,每一对父母都在努力让孩子和自己有更好的关系,让自己的孩子有更好的发展。但是我们有机会的话,可以更多回头看一看我们作为成人自己身上受到的社会影响。看到我们的家庭,作为一个社会分子,承受的各种各样的影响的话,也许我们跟孩子之间的张力就会变得小一点,因为有些事既不全是孩子的错,也不全是我们的错。我先分享到这里,下面欢迎听众朋友分享你的意见、问题、想法。

02

Question & Answer

问题1: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答:岁月静好,你好,你的问题是很多父母的问题。第一个,我想说,事情没有那么容易解决。这个现象的出现,其实是很长时间社会问题、家庭问题、个人问题的积累。所以我们第一个要点就是,要耐心!也

许要做好心理准备,可能需要花长一点的时间才有可能解决或者缓解。第二,我们可以做什么呢?我想到一个简单的答案,就是刚刚我提到网络游戏的那些特点。如果能够你的家庭教育也能发展出这些特点,那么,你的孩子也许更加愿意接近你,而远离游戏。比如说“简单”,我们在家庭里面教育孩子的时候,给出的信息常常太复杂了。如果你回家把你对孩子说的话录一下音,你会发现经常给他提了一大串的要求,而且每个要求可能都会很高。怎么样简单呢?一次只对孩子说一个小的要求,所以要提简单的要求,一次只提一个,这就是一个办法。另外比如说成就感。网游可以带给孩子成就感,我们在生活里面也给孩子一些成就感。比如说他参与了一项家庭活动“倒垃圾”或者“洗碗”就可以赚3块钱。比如,我刚才说到,网游中的反馈会很及时,很具体。而我们常常反馈很笼统,那么作为家长请你反馈的时候具体一些,比如对孩子说,“请把这个书放到那个书架第三层”,“你再看5分钟的书就可以休息”,而不是说“赶快去看书”,这就有些笼统了。还有及时的互动是网络一个特点,而我们在家庭里面,有时候我们对孩子的反馈,并不及时。所以也许你需要拿一段时间,非常关注地跟孩子在一起。而不是一边陪孩子玩,一边自己打电话,或者刷微信。这也就是另外一个家长问的怎么样高质量的陪伴,要有及时的互动,才是高质量的陪伴。

问题2:高质量的陪伴是什么?

答:如果你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能够既作为父母的身份去照顾他,同时又让他体会像同辈交流一样,你的质量就会比原来有所提高。什么叫像同辈一样,在有些事情上跟他平等,比如说有时候跟他讲,你也难过,你也有一些犯错误的事情,通常父母不会跟孩子讲这些,当你这样讲的时候,你的孩子就跟你有了同辈的感觉,你陪伴他的质量就跟从前不一样了。

问题3:有什么好的办法控制网瘾?

答:我想说没有办法控制网瘾,如果用中国的传统智慧就叫做釜底抽薪,孩子追逐的是我刚才谈到的那些特点,简单的、可控的、有成就感、能及时获得反馈的、有同辈交流的这种生活。当你不去控制网游,而给他提供类似的有这些特征的生活的时候,你的孩子就更愿意接近你而不是网络。

问题4:网瘾父母该怎么做?

答: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因为我相信网瘾父母也会非常爱孩子,希望他走出来,也会很努力。如果你们有这样的孩子,我希望你们想一想,看看尝试一下用不同的方式,比如说也许在生活里可以一起做一些有趣的事情,也许可以先允许孩子有一段先按照他的节奏走,也许你可以跟孩子一起去打一个游戏,试试看跟他一起打游戏有什么感觉。问题5:“我的儿子说网瘾毁了他的生活。”

答:我不知道他是从哪里来的这样的话。当我们说一件事情毁了一个人的时候,这是很夸张的。如果把一件事情推到极处,也许它就会反弹。当你特别不想玩游戏的时候,也许某一天你会忍不住要去玩。我们对网络态度有的时候太极端了。放轻松一点,看看可以不可以一起玩,看看有没有不同的用法,看看可以不可以请你的孩子帮你,让他通过玩游戏在你身上获得一些成就感。

“从此再不玩游戏”,这个态度是很极端的,任何极端事情都蕴含着很大的风险。所以请你跟孩子一起,当然你们可以尝试再也不玩游戏,但是我希望还有不同的可能性,比如说看看怎么样把网络用在对你生活、对你的学习更加有帮助方式上,比如查一些资料,比如出去旅游之前让你的孩子做攻略,比如说家里的对帐单让你的孩子去打印。他用网络的方式发生改变,会获得不同的成就感。

问题6:孩子上完大学,毕业了不上班,整天呆在家里,整天迷上QQ,没有手机就坐不住。

答:我想说这些孩子是需要我们坐下来,一起慢慢去看他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我很好奇他整天什么都不做,是怎么活下来。也许父母并没有对他们提其他的要求,在生活中让他们承担责任。当然这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培养起来的。但是父母需要反思,我们有没有给孩子丰富的生活,让他有可能做更多的有意思的事情。

比如说很多小孩喜欢玩水,父母不让他玩,会对孩子说,“别玩水啦,弄的地下很湿,衣服也湿了,容易感冒”。有的孩子喜欢用纸、剪刀

做一些手工,或者胡乱剪一些东西,父母会怕他伤到手。因为他没有太多可以做,所以选择了安全的网络游戏。让孩子一天什么都不做,只玩电脑,你自己可以试试看,这个想法可以做一个实验,整天什么都不做,会不会烦。如果是我,早就烦了。人再好的生活,再好的食物都是需要变换的。可是我不会觉得你需要做这样的实验,要主动让自己,让家庭的生活变得丰富起来。生活很无聊的时候,人才会去打游戏,生活里没有乐趣,没有互动,没有成就感,人们才会去找这些东西。你看有些孩子不怎么上网,他们每天跑出去在街上轮滑,骑自行车,很酷炫地跳街舞。

如果大家关心怎么去治疗网瘾。我觉得第一件事情就是让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允许孩子更多地参与到生活里,哪怕把东西打坏,哪怕浪费了一些钱,哪怕犯了一些错误。如果生活敞开了大门,孩子有更多的机会的话,更多的孩子会远离网络,而回到父母身边,回到生活中。很多家长提问的共同点是,都希望找到一个很快的、立竿见影的、切实有效的方法,我想重复说:没有那么容易。这个现象是很多因素结合在一起导致的。那么如果说有什么可做的话,我刚才说的第一个把你的生活变得丰富一点,让你自己,让孩子都有机会享受到丰富的生活。第二个承认自己的生活有很多的压力,有很多的焦虑,有很多的不足,允许我们对未来有很高的期待,也允许我们在生活里犯很多的错误。

心理学有一个实验,当一个小孩子把一个碗打碎在地上的时候,他的第一个反应不是哭,不是笑。你们猜是什么?他的第一个反应是转头看向他的爸爸妈妈,看看爸爸妈妈如何反应。如果父母很紧张,孩子就会哭起来。如果父母很放松,脸上有笑容,说没关系,孩子就会放松。也就是说他对生活的态度,是受父母对生活态度影响的,父母对生活的态度是他的榜样。如果我们过于对生活紧张,孩子也会无形中感到特别紧张,因为孩子年幼,因为经验不足,孩子可能会躲避。所以我们承认自己有压力,承认自己有不足,承认生活有很多不完美,会帮助孩子积极面对压力和挫败。

我想这只是开始。请各位家长稍微调整自己,深呼吸,放松一下,看看你自己的生活和孩子的生活,一点一点来,有一点一点的改变都可以,如果你期待一蹴而就,期待一下子有巨大的变化,这种强大的期待很可能会令事情的解决适得其反,因为你的孩子和你自己身上并不仅有这一份期待,整个社会对我们都有大的压力,我们生活在一个看起来生活富足,可是变化特别快的压力巨大的社会中。

问题7:可以不可以从孩子视角去看这个问题?

答: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的原因,我们常常从成人的角度去探讨,这依然是成人在掌握着话语权,孩子们就只能用行动来反抗,发出他们最强烈的、无声的声音。也因此如果有谁愿意跟孩子一起从孩子角度来探讨网络的问题,从孩子的角度去设想一个网络的世界,怎么样可以帮助现实生活更好,也许就是孩子们获得成就感的一个方法。

青少年网瘾问题个案研究案例

青少年网瘾问题个案研究案例 一、引言 目前,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社会、家庭带来影响,特别是青少年对于网络成瘾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各界社会人士关注的焦点,网络的普及使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和使用互联网,青少年已经成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由于身体、心智尚不完全成熟,面对网络世界的新事物、新景象,很容易分辨不清,把持不住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以致容易沉迷其中。有些青少年甚至产生了“网瘾”、“网恋”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业、生活和工作,妨碍了健康人格的形成,并给社会带来巨大伤害。本文通过对青少年网瘾个案的研究找出网瘾存在的问题及提出解决的对策。 二、网瘾个案描述 案例一:某初三男生 一直以来学习成绩都不错,只是性格内向。从初一开始玩电脑。刚开始的时候,父母并没有十分在意孩子玩电脑这件事。等到有一天,孩子向父母宣布不去上学了,父母才感到问题的严重。孩子说自己对现行的教育制度忍无可忍,不想再浪费时间了。不管父母怎么劝说,从那一刻起,孩子表现出所有网瘾孩子的特点:第一,每天花大量时间上网,而且大部分是晚上。第二,不管父母采取什么措施都阻挡不了孩子上网的决心,断网后情绪烦躁或者大发脾气,乱扔东西那是常有的事情。第三,除了在网络上用QQ和一些朋友联络外,简直成了“宅男”,整天足不出户。为了让孩子重返学校,爸爸妈妈已经想尽了办法,请老师上门劝说,找他的同学来引导他,所有这些招数都不怎么奏效。与此同时,和父母的关系也是越来越差,由于父亲比较强硬,忍不住总要骂他几句,所以,父子之间的对话几乎为零,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妈妈在其中周旋。 案例二:某大二男生 大学里读的是一个自己不太喜欢的专业,对学习几乎没有什么兴趣。像很多大学生一样,进了大学后就有一种彻底解脱的感觉,整天把时间消磨在网吧里。大学又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宽松的环境,没有父母和老师直接的监督,电脑一直玩

最新情景案例分析

情景案例分析试题 请选择其中的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1:王同学的父母都是菜市场销售人员,原来王同学的学习成绩还不错,可是后来父母让他在放学和放假的时候到菜市场帮忙卖东西,为了激励他,在每次销售结束以后都会给他一定的经济补偿,久而久之,王同学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学习成绩直线下滑。如果你是他的班主任,谈谈你的处理策略。 案例2:自从周老师新接了班后,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她实行了值日班长轮换制。刚开始时,大家感到很新奇,积极性很高,轮到的值日班长认真负责,其余的同学积极配合值日班长的工作。可是时间一长,新鲜感过后,问题出来了:轮到的值日班长积极性还是很高,可轮不到的同学开始放松了,排队时你推我、我追你,做眼保健操时眼睛又偷偷睁开了,吃饭时边吃边说话,对值日班长的教育不屑一顾。你觉得周老师的值日班长轮换制的问题在哪里,你有什么建议? 案例3:班上有“四大金刚”,其中,一个是班干部,三个是课代表。有的同学反映,他们四个很团结,个个都很牛,谁给他们提意见,不仅听不进去,还可凶了。如果你是这个班的班主任,你该怎么做?班主任如何看待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案例4:小明今天早晨又迟到了,并且一副精神萎靡的样子,他这学期已多次迟到了,成绩也不好,班主任也多次和他交谈过,也与家长联系过,小明也在家长和班主任面前也作过保证,但一段时间后,老毛病会复发。最近具同学和家长反映,小明迷恋网络游戏,也经常有厌学情绪,家长也对他没有办法。作为班主任,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小明这件事?对待上网成瘾的学生,应采取怎样的教育对策? 附:案例——心理健康 周洁同学,某中学高一新生,来自农村,首次住校,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该同学性格较为古怪,不能适应学校的群体生活,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属于典型的“双困生”(心理和生活困难)。 问题:请问,作为她的班主任,您该如何处理“双困生”?

青少年网瘾的判定标准

李锋戒网瘾学校专题https://www.360docs.net/doc/473595655.html,/iwyzt/ 青少年网瘾的判定标准 近些年来,网瘾逐渐成为一个社会所关注的热点。在人们关注如何戒除网瘾的时候,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网瘾,网瘾的标准是怎样的。这几天我也和大家谈论了很多有关青少年网瘾的危害和解决办法,但是很多网友又发来信息问怎样才能算是网瘾呢?为了给大家解决问题李锋教育的小编收集了相关资料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只有准确定义网瘾标准,我们才能“对症下药”彻底戒除网瘾。 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网瘾”这个词的,是纽约心理医生伊凡·戈德伯格,但他从未承认网瘾是一种精神疾病。1995年的一天,突发奇想的戈德伯格编造了7条诊断标准,声称自己发现了“网瘾”这种精神疾病。他的这个恶作剧随即骗倒了他的几位同事。不过他在事后澄清,网瘾并不是一种真正的瘾症。“如果你把成瘾的概念扩大到人的每一种行为,你会发现人们读书会成瘾,跑步会成瘾,与人交往也会成瘾。”戈德伯格说道。其实在一些科学家眼中,所谓的网瘾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一种全新的社交方式。更为乐观的看法认为,网络成瘾只能称为一种“行为依赖”。对网瘾的担忧和半个世纪前人们对电视成瘾的担忧一样,很大程度上只是出于人们对新技术的恐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二十一世纪的互联网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互联网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加新颖的形式、更加丰富的内容以及更具诱惑力的网络游戏,使得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对待互联网的态度由二十年前的“新工具”变成了一种娱乐消遣的方式。这使得在当今社会“网瘾”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行为依赖”,而真真正正地成为一种“精神疾病”。国际上或国内对网瘾标准是怎样定义的呢? 在互联网最发达的美国,美国心理学会对网瘾标准的界定是这样的:1.每个月上网时间超过144小时,即一天4小时以上。2.头脑中一直浮现和网络有关的事。3.无法抑制上网的冲动。4.上网是为逃避现实、戒除焦虑。5.不敢和亲人说明上网的时间。6.因上网造成课业及人际关系的问题。7.上网时间往往比自己预期的时间久。8.花许多钱在更新网络设备或上网上。9.花更多时间在网上才能满足。以上条件凡有有5项以上符合,即说明上网成瘾。 在中国,2009年初,中国卫生部委托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和湖南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负责网瘾、酒瘾的界定标准和治疗规范。同年8月下旬,专家组初步认定,每周上网40小时以上即可认为是网瘾。成瘾者主要以玩游戏为主。而网瘾标准的制定,主要沿用国外的标准。将在国外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网络成瘾者的情况,进行修订。但8月27日,中国卫生部有关司局表示,该部的确委托了有关专家组针对网瘾的界定和诊疗开展相关工作,但目

网瘾对青少年的危害

网瘾对青少年的危害 一、研究学情 网络作为一种全新媒体和信息获得途径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是,网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青少年沉湎于网络游戏甚至患上网络成瘾症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难题,这些现象在希望通过网络游戏来舒缓学习压力、摆脱孤独、满足成就感、缺乏自我控制力的青少年中相当严重。 近期有家长反映,有的学生利用双休日在同学家住,实际上是和同学在网吧上网夜不归宿,由此主题确定──网瘾对青少年的危害。 二、教法研究 1.在研究活动的过程中,采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鼓励。 2.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以及社会责任心。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探究的能力和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态度。

有了切实可行的计划,小组成员紧锣密鼓,有条不紊的展开研究…… 1.资料收集  有了前几次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学生对于资料的查找熟门 熟路,为了获得第一手的资料,他们用下载、复印、摘抄等方式将网络、图书、报纸上的内容整理下来…… 下面是部分资料: 据最新统计,我国网民超过一亿,其中青少年网民占80%,青少年上网大多以玩游戏和聊天为主。我国网络成瘾的青少年高达250万人,14岁-24岁是网瘾最高发的时期,占整个网瘾青少年的90%。济南在押的1 500名少年犯中,80%是“网瘾”造成的,北京更是有90%的青少年犯罪案与“网瘾”有关。2002年浙江大学开除了120名学生,他们大都沉迷于网络不知归路……有个19岁女大学生,在网吧呆了 7天后竟然不认识生父。一位清秀文静的孩子,因为家里不让上网,曾经砍伤过父亲,自杀过6次。更有位沉迷于网络游戏的13岁少年,面带微笑、双手平伸、双脚交叉地以网络游戏中的飞天姿势从24楼一跃而下自杀身亡……

中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个案分析

中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个案分析 蔡翠芳 个案基本情况 易XX八年级男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接触电脑,网龄4年之 久,平时上网爱打网络游戏,以去网吧为主。 学生自述:进入初中,开始多次接触电脑,玩上了瘾,一发不可收拾, 泥足深陷。但作为班上的优生,学校的规定是决不允许在校期间上网的,但那时对已经上瘾了的我而言,己经顾不得这些清规戒律了,终于有一天被班主任知道了,他耐心的教导我,我也深感不对,于是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去过网吧。但好景不长,老师的教诲和父母的叮嘱,也逐渐淡忘了,便又开始上网,电脑这令我着迷的东西,伤害了我又有多深!从小在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形象被打破了,我沦落为“坏孩子”。但这是我的木意吗?从父母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们的失望,我也不止一次的痛恨自己的堕落,也曾不止一次地深深自责,但一碰电脑,这些全抛到了脑后,沉浸在电脑中。的确,现实生活与虚拟网络差别太大了,在网络中我找到了快乐,但却是虚拟的快乐,并不是真正的快乐,那只是暂时满足心理空虚的快乐,一旦离开了网络,会变得焦虑不安,时刻想着去上网,这就是网瘾。甚至在被班主任告之要回家家教时,我才如梦初醒,懊悔不己,痛定思痛,从此,我下定决心要戒网! 案例分析 一、原因剖析 客观说来,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但笔者认为,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是网络游戏本身因素、青少年自身因素以及教

育和管理层而的因素。 (一)、网络本身的因素 通过易同学的谈话中,他跟我是这样说的“有了一次上网经历后, 很快便难以自拔。他觉得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空间,既能消磨时间,也能满足游戏时的支配欲与成功感。在他游戏积分快速增加的同时,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孩子通常是以下三类:其一是兴趣和爱好很单一,其二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其三是人际关系不好的孩子。为什么他们会沉迷于网络游戏?这与网络游戏本身大有关联。网络游戏世界内容丰富,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及各种需要和欲望。同时,网络游戏更是因刺激而极具吸引力。这对于具有好奇心,特别是有感失落于现实的中学生来说,无疑具有巨大诱惑。因而,他们一旦置身其中,便可能会越陷越深,进而沉迷其中。(二)、学生自身的因素 易同学经过和同学几次上网,并结识一群“志同道合”者,感觉找到了久违的自信,进而和他人合作其他大型游戏,由此成为网络玩家。 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除与网络游戏木身因素有关外,其自身因素也是主要的方面。这一时期的中学生,不仅身体发育急速,性成熟所产生的性差别明确化和性木能膨胀,而且认知结构、情感结构和意志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其各种需要难以满足。这样极容易使他们的心境处于压抑状态。而网络游戏以它特有的方式和丰富的内容,给人们展示出了一种全新的虚拟社会环境,这无疑为青少年提供了发泄和实现自身需求的平台。 (三)、教育方面的因素

网瘾少年问题的心理解析

网瘾少年问题的解析 今天由我跟您分享网瘾少年和他们背后的家庭故事。我会先用一段时间跟大家分享我在学习和工作当中的一些经验、体会和思考。 首先,我想说网瘾这个事情已经在社会上讨论了很久,讨论了很多,甚至有一段已经热度降低了不少。最近在舆论当中有很大一次反弹,很多人最近也在热议。不管是最初网瘾概念的出现,网瘾话题的出现,还是中间有一段看似平静,事实上在我们生活里面很多人受它的影响,关注这个现象。很多人说不清为什么,还有很多人觉得很无奈,算了,放弃了,不谈了,各种各样的反应都有。在心理学业界,大家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 我学习心理学很多年,做心理学临床实践工作也很多年,我希望借今天的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经验,感受,还有看法。 面对舆论里各种各样的态度,我其实也没有一个非常确切的自己的看法,但是心理学的训练让我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它,并且我也愿意把不同角度看待的方式跟大家分享、交流,希望带给大家一些新的感受和新的思考。今天的讨论,也许不能解决你的问题,但一个小时的交流下来,如果你们多了一点点不同的思考,对我来讲,目的就达到了。 在本次交流当中,我会谈到一些个案,一些经验。请大家一定记住,我作为心理学工作者,谈到的故事全部是经过改写的,对真实的人和

事有一定的改编,隐匿具体信息,以保护当事人的隐私。请大家不要对号入座,或者针对个人去做过多的连接。 说到网瘾少年和他们的故事,我想先讲一个自己的故事。今天为了上这个课,我需要挑战自己。因为要进入微信新的账号,这对我来讲有挑战和焦虑,我不知道会不会成功,我不知道退了自己微信帐号再进到一个新帐号还回不回得到自己的微信帐号里。这个焦虑让我找了不同的人来帮我。 可是,很多成年人热情的帮助并没有让我变得不那么焦虑。我回到家里的时候,不经意间跟我的女儿讲,“我好焦虑,怎么办呢”?女儿把我的手机拿来,听到我说的具体担忧,她用了大概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帮我完美解决了我的问题,消除了我的恐惧。所以我现在很放心,当我退出了我的微信号,不记得我的密码,我仍然可以用我女儿帮助我的方式回去,非常简单的方法回去。这就是今天发生的事情。作为一个心理学工作者,在这个时候我开始反思我跟我的女儿差距。我只会用一种方法上微信,我上了以后再也没有动过它,当我要退出登陆的时候变得很惶恐,而我的女儿可以用各种方法来处理解决这个问题,这是我们之间现在的差距。我想告诉你另外一个差距,我第一次接触电脑是在18岁上大学,而我女儿第一次接触电脑是出生以后没几天的时间,我抱着她在电脑上写我的文章。 这个小小的关于微信的故事,让我想到了15年前。我女儿7个月的时候刚刚开始会爬。她每天最喜欢爬去的地方,就是台式电脑桌下面。

中学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

中学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 作者:于鹏飞摘自:心理教育网 一、案例陈述 小明,男,初中学生。他在上初一时还是一个阳光、健康、上进的好学生。学习好,还担任了班长。但他学会上网后逐渐成瘾,再没有心思安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文化不高的父亲气极而怒,屡次打骂也没能把孩子从“网瘾”中拉出来,相反严管之下的小明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在一次和父亲发生激烈的冲突后,他用榔头杀死了生养他的爸爸。当刑警抓捕小明时,他依旧安然地坐在网吧里上网。 二、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小明的杀人行为和杀人后的表现是由网络成瘾导致的人格改变而引起的。 (一)网络成瘾的主要症状 1.强烈的依恋性: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和行为为上网这一活动所支配,上网也演变为其主要的心理需要,上网时间和精力所占比例逐渐加大,进而导致了个体生物钟的紊乱。当无法上网时,会体验强烈的渴求,甚至产生烦躁和不安的情绪及相应的生理和行为反应,上网后情况好转。上网在其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注意和兴趣单一指向网络,工作、学习动机减弱,生活质量下降。 2.情感淡漠:成瘾者对网友如胶似漆,相比之下对有血有肉联系的亲人则显得更为冷漠,网络成瘾者情绪低落时也不向家人和朋友表露,把情绪隐藏起来,转而在网上倾吐和宣泄。另外网络成瘾者由于家人对其上网的限制而与家人时常发生冲突。本案例中的小明上网成瘾后将阻止自己上网的父亲用榔头锤死,而且杀人后还安然的坐在网吧上网,这些表现都说明小明的人格已经发生了改变。 3.人际交往范围变窄:网络成瘾者往往寻求较高的社会赞许性,但在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却遇到了相对较多的困难,从而产生严重的社交焦虑。网上社交的游刃有余与现实生活的不断受挫折,两者的反差势必导致更多的重复上网行为。网络成瘾将自己的人际交往转入虚拟的网络空间,现实的人际关系逐渐疏远或恶化,对周围的人和环境采取逃避或对抗的态度。另外,网络成瘾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下降,出现人际交往障碍 4.意志力薄弱:网络成瘾者虽能意识到过度上网所带来的危害,企图缩短上网时间,但总以失败告终。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制戒除之后,就会变得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最后成瘾行为反复发作,并且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倾向。

关于网瘾的案例分析

关于网瘾的案例分析 网瘾成因很多家长认为网络害了孩子,尤其是网络游戏,很多学校还一度劝诫学生不要上网。但是研究者的结论恰恰相反:网瘾只是表象,它的背后是孩子们深层次的心理问题。家庭是上网成瘾的主导因素。 游游6岁以后,父母出去打工,由年迈的奶奶照顾他,属于留守儿童并且隔代抚养,导致他安全感和稳定感的缺乏,养成了冷漠,粗暴以及行为放纵等不良品德。游游在社会上认识了一些朋友,并且认为朋友比家长好,不会打驾他,就跟着他们;被他们带着去上网,喝酒,抽烟,后来慢慢的到打架,最后还偷东西和抢东西以及勒索,至始至终还以为朋友对他是真心好的。而且他越在外面玩,家里的人越骂他,越不喜欢他,他就越叛逆。游游还只有15岁,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中心意识还比较重,认知也比较固执,也不具有良好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导致他与社会朋友交往密切,却与家人产生隔膜。 在美国,有网瘾的人群主要是老人和家庭妇女。但是在中国,玩网游的几乎90%都是青少年。因为文化原因或者经济原因,中国的家庭成员多进行相对封闭式的家庭活动及休闲游戏,而国外的家庭多喜欢开展户外形式的家庭活动,如旅游、健身活动等。 中国的孩子在学校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课外活动、素质教育本来就不多,甚至连体育课都被取消了。许多学校为了应对各个不同层面的考试,只强调应试教育,要求孩子在家听话、在校听讲,完全无视了孩子的主观感受,他们被动、压抑。而国外的孩子在学校享受的活动非常丰富,学校里有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社团组织,既丰富了孩子的业余生活,又让孩子有了许多机会来选择发展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多姿多彩的活动会让孩子发现,现实中的快乐要远远大于虚拟世界中的乐趣。 中国的父母和孩子可能是世界上压力最大的人了。学业的压力、就业的压力、竞争的压力、父母盼子成龙的愿望,使孩子压力过重,感到很累、很辛苦、感受不到快乐。在网游世界,他们主宰一切,自由放松。如此“天壤之别”的两个“世界”让孩子本能地躲避现实,因此他们一旦在网络世界寻找到了快乐,马上就会沉迷于网游当中。国外的孩子则没有这样大的压力。他们的父母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得快乐,而不是一定要求成功。中国的文化教育孩子只有取得成功才会感到快乐,国外的文化告诉孩子快乐是成功的源泉。这样的文化差异,很容易使我们的孩子逃避到网络世界里去获得 网瘾是一种比较强烈的习惯,是一种认识问题。在了解了中国孩子的网瘾成因后,要解决孩子的网瘾问题,根本的途径就是:家庭亲情+素质教育。走进孩子内心,做好与孩子的心灵沟通是真正的科学戒网瘾办法。亲情的温暖也是科学的方法,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听似简单,但实际上,这正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戒瘾方法。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多陪伴孩子并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其次,导致孩子上网成瘾的根

网瘾少年心得

网瘾少年 这学期,我们班转来一个男生小张,从入学考试来看学习成绩不算好,通过交谈得知成绩不是他转学的主要原因,想换个环境好好学习,考上高中。刚开始他表现的很积极,上课、下课、作业、背诵也能按时完成。但是,好景不长,就暴露出一些别的问题:迟到,上课睡觉,与同学不融洽等等。 有一次,上午第一节课是数学课,他照例又迟到了。我若无其事地开始讲课,十几分钟后他进了教室,我仍然什么话也没有说就让他回了座位。下课后,学生们都跑去做操了,他没有去而是跟着我进了办公室,我先开口问:“有事吗?”他含歉意的解释说:“我的作业没有带,能不能晚点交?”我接着说:“只是没带作业吗?”他不说话。我一边看书一边心平气和的说:“好吧,你去吧。”没过几天,他竟然在课堂上睡着了。下课后,跟着我进了办公室。半个小时后,他先开口说:“老师,是我不对。”我追问:“哪里不对?”“不该上课睡觉。”我继续问:“为什么上课睡觉?”他看事情已经没法隐瞒了,才说了实情,自己因为上网成瘾才被父母从县里转到我们这的,想就此断了他的网瘾,可没有想到根本没用。听到这里,我打断了他的话,说:“你对电脑很精通?”他被我问的愣住了。我告诉他,我正准备上一节关于网瘾危害和网络安全的课,并决定由他负责收集资料和制作课件,他被我的决定吓坏了,半天没说出话。我说:“好了,你去准备吧。这两天不用来上课,认真点,别让我失望。”随后的两天他真的没有来,我不知道我的做法是否正确,但如果这也不行,就没有别的办法了。 第三天他来了,课件制作的很好,材料很丰富,讲解的也很到位,最后他用自己的例子提醒大家:网络真的不是我们这个年纪应该过多涉足的。说到最后他懊悔的低下了头,再抬起头时,我们看见他的眼圈红红的,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狠狠的说:“我要摆脱网瘾,我要永远离开昏暗的网吧!”这时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一个阳光的少年又回到了我们的身边。 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特别是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个性和见识也随之增长,如果我们一味对其行为加以否定,坚决打击,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成效不一定明显。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特别是有了自尊,所以老师不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他们头上,也不可以简单的规定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更不可以动辄对他们加以呵斥和责骂,否则只会招来反感和叛逆。现代教育理念更推崇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教师更多的贴近学生,在相互理解和信任的环境下实现教育的目标。露出一些别的问题:迟到,上课睡觉,与同学不融洽等等。

中学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

中学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 毛井中学郭文东 一、案例陈述 小明,男,初中三年级学生。他在上小学时还是一个阳光、健康、上进的好学生。不但学习好,还担任过班长。但上了初中后,他学会了上网,而且逐渐成瘾,再没有心思安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文化不高的父亲气极而怒,屡次打骂也没能把孩子从“网瘾”中拉出来,相反严管之下的小明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在一次和父亲发生激烈的冲突后,他用匕首刺伤了生养他的爸爸,后果非常严重。当民警抓捕、询问小明时,他依旧安然地坐在网吧里上网。 二、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小明的伤人行为和伤人后的表现是由网络成瘾导致的人格改变而引起的。 (一)网络成瘾的主要症状 1、强烈的依恋性: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和行为为上网这一活动所支配,上网也演变为其主要的心理需要,上网时间和精力所占比例逐渐加大,进而导致了个体生物钟的紊乱。当无法上网时,会体验强烈的渴求,甚至产生烦躁和不按的情绪及相应的生理和行为反应,上网后情况好转。上网在其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注意和兴趣单一指向网络,工作、学习动机减弱,生活质量下降。

2、情感淡漠:成瘾者对网友如胶似漆,相比之下对有血有肉联系的亲人则显得更为冷漠,网络成瘾者情绪低落时也不向家人和朋友表露,把情绪隐藏起来,转而在网上倾吐和宣泄。另外网络成瘾者由于家人对其上网的限制而与家人时常发生冲突。本案例中的小明上网成瘾后将阻止自己上网的父亲用匕首刺伤,而且伤人后还安然的坐在网吧上网,这些表现都说明小明的人格已经发生了改变。 3、人际交往范围变窄:网络成瘾者往往寻求较高的社会赞许性,但在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却遇到了相对较多的困难,从而产生严重的社交焦虑。网上社交的游刃有余与现实生活的不断受挫折,两者的反差势必导致更多的重复上网行为。网络成瘾将自己的人际交往转入虚拟的网络空间,现实的人际关系逐渐疏远或恶化,对周围的人和环境采取逃避或对抗的态度。另外,网络成瘾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下降,出现人际交往障碍 4、意志力薄弱:网络成瘾者虽能意识到过度上网所带来的危害,企图缩短上网时间,但总一失败告终。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制戒除之后,就会变得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最后成瘾行为反复发作,并且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倾向。 网络成瘾和吸毒、赌博一样,是一种精神依赖症,一旦陷入,很难自拔,只有及早发现,及早引导,才能防患于未然。但切不可操之过急,搞一刀切。最好的办法是多与孩子进行沟通,让他们感到家庭的温暖。

青少年网瘾症状及其危害

青少年网瘾症状及其危害 一、网瘾的概念及其属性 网瘾就是网络成瘾的简称。青少年网络成瘾就是青少年对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稀奇古怪的网络游戏等网络信息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而又缺乏一定的自制力,由此形成对网络的过度迷恋,造成心理和行为的过度依赖。 网瘾与药瘾、毒瘾等有明显的不同,药、毒瘾有明显的生物学基础,即有明显的躯体依赖。而网瘾者虽没有明显的躯体依赖,但却有着强烈的心理与行为依赖。因此,它应该属于行为成瘾的一类。 目前,有关部门已将网络成瘾归属为精神病的范畴。因为,网瘾者除了精神不集中,影响社会交往和正常的学校教育外,迷恋网络者还分不清现实世界和虚拟网络的界限,常常陷入一种超现实主义的人格迷惘中。如沉迷《魔兽世界》的网游者,就以为现实世界也充满了魔幻属性,以一种唐吉珂德式的个人英雄主义挑战和颠覆现有的社会价值,仿佛魔兽入脑入心,缠绕病态心魔。 将网瘾者纳入精神病范畴,是与时俱进的社会应急举措,也具标杆意义。毕竟,信息时代深度触网已经成为现代主流的生活方式,虚拟世界缺乏系统有效的社会管理防火墙,游弋于虚拟世界的人容易患上网络病。病态的意识和行为蔓延至现实世界,就会带来诸多的问题。所以,将网瘾者看成精神病是人们应对信息时代挑战的积极举措。 青少年网瘾者以上网玩游戏为主,基于对精神病讳莫如深的文化禁忌,或许有人对网游成瘾的少年称作精神病接受不了。但事实是,孩子一旦有了网瘾,哪个父母不是焦灼万分甚至肝肠寸断。而且,不仅网瘾被纳入精神病范畴,工作成瘾、购物成瘾、饮食成瘾、性成瘾、烟酒成瘾等都将被看作是成瘾疾病。所以,网游成瘾纳入精神病管理不是人格歧视,而是科学界定。

二、网瘾的特征及其表现 网络成瘾者主要表现为对网络有一种心理和行为上的过度依赖,以上网为生活重心,上网时间失控;一旦停止上网,马上就会出现不安、着急、烦躁、乏力、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头晕眼花、食欲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动、无端发脾气、说谎、孤僻、甚至打骂家人、自杀等不良心身和行为反应。具体呈现为以下特性: 1、渴求性网瘾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全由上网活动所控制,在无法上网时会体验到强烈的焦虑和渴望。 2、逃避性网瘾者为应付环境变化或追求某种体验,通过网络活动来产生激动、兴奋、刺激和紧张等情绪体验,也可从中获得一些安宁、躲避甚至麻木的情感效果。 3、耐受性网瘾者必须逐渐增加上网时间和投入程度,才能获得以前曾有的满足感,就像吸毒者必须逐次增加毒品摄入量一样,耐受程度不断增强。 4、烦躁性在意外或被迫不能上网的情况下,成瘾者会产生烦躁不安等情绪特征和全身颤抖等生理反应。 5、冲突性网络成瘾行为会导致成瘾者与周围环境产生冲突。比如与家庭、朋友、工作、学习、社会活动和其他爱好等的冲突。 6、矛盾性成瘾者对成瘾行为有时持有矛盾心态,当意识到过度上网的危害时却又不愿舍弃上网带来的各种精神满足。 7、反复性成瘾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控制和戒除之后,成瘾行为会反复发作,并且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倾向。 三、网瘾的诱因及其分析 1、个体因素青少年是一个防护意识和控制能力都比较薄弱的群体,一方面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案例分析及对1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案例分析及对策 万明义张多 摘要: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要从网络管理、网络教育及加强网络立法等方面综合治理,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关键词:青少年沉迷网络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席卷全球,整个世界也因它的出现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这个世界带来超时空数字化光环的同时,也夹带有污泥浊水与沉渣。缺乏自控能力的青少年一旦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其求知的心智和原本善良的情感很容易被网络虚拟世界所吞噬,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逐年增加已成为全社会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一、原因剖析 客观说来,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但笔者认为,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是网络本身因素、青少年自身因素以及教育和管理层面的因素。 其一、网络本身的因素 相关案例:小东原是一名温顺朴实的乡村少年,后随经商的父母来到某市。父母的生意日见好转,但小东却怎么也不喜欢所在的新学校,大家模仿他的方言,也没有要好的朋友。有了一次上网经历后,很快便难以自拔。他觉得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空间,既能消磨时间,也

能满足游戏时的支配欲与成功感。在他游戏积分快速增加的同时,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后来家长无奈给他买了手机以加强联系,但仍无济于事。 沉迷于上网的孩子通常是以下三类:其一是兴趣和爱好很单一,其二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其三是人际关系不好的孩子。为什么他们会沉迷于上网?这与网络本身大有关联。网络世界信息丰富,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及各种需要和欲望。同时,网络游戏更是因刺激而极具吸引力。这对于具有好奇心,特别是有感失落于现实的青少年来说,无疑具有巨大诱惑。因而,他们一旦置身其中,便可能会越陷越深,进而沉迷其中。 其二、青少年自身的因素 相关案例:小青曾经是大家公认的“小天鹅”,很受舞蹈老师的青睐,多次在比赛中获奖。但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身材没有原来苗条,家人的劝慰也没能消除心中的烦恼。经和同学几次上网,并结识一群“志同道合”者,小青感觉找到了久违的自信,进而和他人合作其他大型游戏,由此成为网络玩家。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除与网络本身因素有关外,其自身因素也是主要的方面。这一时期的青少年,不仅身体发育急速,性成熟所产生的性差别明确化和性本能膨胀,而且认知结构、情感结构和意志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其各种需要难以满足。这样极容易使青少年的心境处于压抑状态。而网络以它特有的方式和

青少年网瘾现状堪忧 引发深思

青少年网瘾现状堪忧引发深思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我国未成年网民就有1650万。而这1650万未成年人中的14.8%,他们不仅爱上网,而且着迷上瘾,难以自拔,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全国青少年网瘾比例13.2% 云南最高上海最低2005年11月22日上午,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京发布我国首个有关青少年网瘾问题的调查报告《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5)》,调查显示,全国青少年网瘾比例13.2%,北京为23.5%,位居云南之后排名全国第二。 沉溺网络苦果众多 网络成瘾症不仅仅是让孩子们荒废学业,更重要的是引发一系列深层的社会问题,精神病、退学、自杀、犯罪…… 精神病:少年迷恋电子游戏患精神病 一位13岁少年迷恋电子游戏,整天泡在电子游戏厅里,易怒厌世,甚至整夜不回家,最后被确诊患上精神病,这是发生在陕西省汉中市的一个真实故事 犯罪:19名青年血洗网吧 只因网络游戏中一把虚拟的武器,双方在网上发生口角,继而冲突升级,19名青年手 持各种凶器将对方所在的网吧“血洗”,5名无辜者被砍,3人重伤当场昏倒 自杀:网络成瘾成学生自杀诱因 网络游戏不仅是“电子海洛因”,是导致一些自制力差的学生荒废学业的“罪魁祸首”,还是促发有心理危机的大学生自杀的一个诱因 早孕:未婚妈妈向网友追讨抚育费 由于网恋一时冲动,不小心怀孕的卢燕(化名)瞒着男友刘伟(化名)生下了女儿,谁知男友对母女俩不闻不问 专家支招: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戒除网瘾 卓卷教育的心理专家认为帮助孩子戒掉网瘾最好的方法就是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有一颗尊重孩子的心。当然家长必须要先反省自己,改变自己才可以。 家长努力改进自己是最好的方法。不能总是看着孩子,觉得孩子这里错了那里错了,而是应该反省自己,反躬自己,找出自己过去哪些地方做的不对,认识自身的问题 ,不断的努力改进自己寻找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戒除网瘾。

中学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 (1)

中学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 作者:**** 一、案例陈述 小明,男,初中学生。他在上初一时还是一个阳光、健康、上进的好学生。学习好,还担任了班长。但他学会上网后逐渐成瘾,再没有心思安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文化不高的父亲气极而怒,屡次打骂也没能把孩子从“网瘾”中拉出来,相反严管之下的小明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在一次和父亲发生激烈的冲突后,他用榔头杀死了生养他的爸爸。当刑警抓捕小明时,他依旧安然地坐在网吧里上网。 二、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小明的杀人行为和杀人后的表现是由网络成瘾导致的人格改变而引起的。 (一)网络成瘾的主要症状 1.强烈的依恋性: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和行为为上网这一活动所支配,上网也演变为其主要的心理需要,上网时间和精力所占比例逐渐加大,进而导致了个体生物钟的紊乱。当无法上网时,会体验强烈的渴求,甚至产生烦躁和不安的情绪及相应的生理和行为反应,上网后情况好转。上网在其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注意和兴趣单一指向网络,工作、学习动机减弱,生活质量下降。 2.情感淡漠:成瘾者对网友如胶似漆,相比之下对有血有肉联系的亲人则显得更为冷漠,网络成瘾者情绪低落时也不向家人和朋友表露,把情绪隐藏起来,转而在网上倾吐和宣泄。另外网络成瘾者由于家人对其上网的限制而与家人时常发生冲突。本案例中的小明上网成瘾后将阻止自己上网的父亲用榔头锤死,而且杀人后还安然的坐在网吧上网,这些表现都说明小明的人格已经发生了改变。 3.人际交往范围变窄:网络成瘾者往往寻求较高的社会赞许性,但在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却遇到了相对较多的困难,从而产生严重的社交焦虑。网上社交的游刃有余与现实生活的不断受挫折,两者的反差势必导致更多的重复上网行为。网络成瘾将自己的人际交往转入虚拟的网络空间,现实的人际关系逐渐疏远或恶化,对周围的人和环境采取逃避或对抗的态度。另外,网络成瘾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下降,出现人际交往障碍 4.意志力薄弱:网络成瘾者虽能意识到过度上网所带来的危害,企图缩短上网时间,但总以失败告终。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制戒除之后,就会变得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最后成瘾行为反复发作,并且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倾向。 1

关注网瘾,关心“网瘾少年”

关注网瘾,关心“网瘾少年” 我国“网瘾少年”模达到400万人,青少年“网络成瘾“已成为困绕无数家庭和学校的一大社会问题。网络游戏是青少年的精神避难所,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碰到了太多的困难和问题,他们无法解决,只好沉迷网络,以逃避现实,并从网络中获得成就感。而青少年上网成瘾与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尤其是与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戒除网瘾应从青少年的心理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入手。 网瘾患者的一个普遍共同点:缺乏生活目标和毅力,逃避现实的生活责任。网瘾的病因很多,可以总体归纳为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外因主要是指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内因主要是指满足感缺失、生理及人格方面的影响。 一、外因 社会环境,包括网吧的出现,网络游戏的流行、同学之间的攀比从众等。 随着高科技的出现,网络已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除了满足我们正常工作、学习、沟通交流外,开发者也始终不忘对游戏和娱乐项目的开发,因此出现了惊险的网络游戏、激情的色情电影和有趣的网络聊天等,最大的满足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鉴于青少年意志力薄弱,善于群体活动,他们会更多的相互模仿,攀比,而很多成年人也会有网瘾,同时影响到孩子,所以青少年网瘾与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在课余和学生聊的时候,了解到班里一个刚从其他学校转学来的男生,平时除了很少跟同学交往外还常常在上课时睡觉,正常的听

课和作业均不能完成。在和家长沟通后,得知其转学前就因为晚上上网白天睡觉成绩急剧下降已无法跟上学习进度而退学。我主动与该生约谈,谈话中其心不在焉,十句中只有一两句在正题上,正常沟通都无法进行。我又试着顺着他的意思去问,知晓其对服装设计颇感兴趣,恰好我买了几本时装书,对服装的个性化也有一些心得,以此为平台我们成了好朋友。此后,除了和我时不时交换看法和书籍外,还能随时给我和同学们提供穿衣搭配的建议,效果很不错,慢慢地上网时游戏少了学习多了,而且也觉得以前浪费许多时间,也体会到知识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和成就感,为此他非常高兴。我也为此收获感到欣慰,因为我原本只是想通过谈话能让他少上点网多听点课,至少成绩面上能提高点。想不到用了尊重其意愿,捎加以引导的方法会有这样的改变。这也说明我以前的思想工作太形式化表面化简单化了,只有放下架子以心换心合理引导才能圆满完成家长和国家的托付。 所以这里也建议家里父母亲:控制孩子上网时间,可以用设密码,签合约(事先约定上网时间,如超时以缩短下次上网时间的约定)等方法,试着去和孩子交流谈心,引导鼓励他;一起看书学习、逛商场;一起打打球;多沟通多陪他,这也是家长的生活乐趣啊。 在校生也可以规定在校期间除了作业以外不可上网,一经发现可用制度约束等方法或用科技手段屏蔽上网。当然懂心理学的老师常常能与网瘾学生主动谈心那就更好了。 二、内因 1、满足感缺失:包括学业失败、孤独感、人际障碍等

一例中学生网瘾的心理辅导案例

一例中学生网瘾的心理辅导案例 摘要:本文讲述了对一例中学生网瘾矫正心理辅导,经过详细地了解其家庭情况和科学的诊断,制定相应的辅导目标及方案,经过一个阶段的实施,涛涛的上网行为终于得到了较好的自我控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基本上克服了网络成瘾。呼吁家长也要学习心理学知识。 关键词:网瘾心理辅导案例 一、案例陈述 涛涛, 男,初中二年级学生。他在上小学时还是一个阳光、健康、上进的好学生。不但学习好,还担任过班长。但上了初中后,他学会了上网,而且逐渐成瘾,从此就不思学习,课上不听讲,课下不交作业,成绩一落千丈。为了不让他上网,家长把家里的电脑锁起来,每天送他上学接他放学不给他上网的机会,有时他趁放学时学生多,躲着家长就溜走去网吧,家长非常气愤,逮到他非打即骂,屡次打骂也没能把孩子从“网瘾”中拉出来,相反严管之下的涛涛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有时逃学旷课去网吧,最近偷了家里的500元钱,离家出走一个星期,全家人以及亲朋好友到处寻找,最后在一个网吧找到他, 他爸爸打过他以后,给他两条路让他选:如果想上网,就不要上学了,关在家里,不准出门;如果上学,就好好学习,不准再上网。看到他们父子俩僵持不下,他妈妈很着急,苦心婆口的劝说,打骂,锁电脑,断网,能使用的方法都用过了,一点作用也没有,咋办呢?

二、案例分析 涛涛的行为其实是一种网络成瘾的现象。涛涛为什么会从一个积极上进的好学生变成一个网瘾少年的呢?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网瘾形成机理如同烟瘾、酒瘾、毒瘾一样,同样是操作条件反射形成、巩固、习惯化的过程。上网是操作过程,网上尝到的"甜头"是强化物,上网操作和"甜头"强化物的结合称为强化,多次强化后,便形成了"网瘾"操作性条件反射。瘾对人都有害,烟瘾可致癌、心血管病、胃炎等。网瘾则可妨碍学习进步,养成说谎恶习,疏远家庭,损伤网瘾者的身心健康,导致各种慢性疾病发生,并降低个体免疫力。网瘾本身即是一种心理障碍和异常行为,需要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有了网瘾如何消除呢?既然网瘾是操作条件反射形成、牢固化所致,而操作条件反射的关键是强化,即上网操作和甜头强化物的结合。所以消除网瘾的办法便是逐步不强化,使上网操作逐渐减少并不和强化物结合,网瘾便很易根除。 三、评估与诊断 我多次找到涛涛同学与其谈论网络,谈论他的学习及生活情况,并到他家里多次进行家访,了解他的家庭情况。近来由于他家经营的生意不是很畅,家人忙于处理生意上的事,无暇顾及他;加上因为生意不好,家庭矛盾加剧,家庭氛围不融洽,对其情感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迷上了网络游戏,且一发不可收拾。而他的父亲解决问题的方式主要是打骂为主,这种教育方式使处在青春期的涛涛叛逆心理和行为更加严重,反而变本加厉,上网更厉害。

让网瘾少年走上正确的人生路

引导孩子根治网瘾,走上正道 [背景简介] 社会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信息化的迅速普及,网络成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重要部分。但是从小学到初二,17岁的农村男孩李杨表现一直很好,性情开朗、遵守纪律、学习成绩优异,初中三年级时,还准备考入我县重点高中的理科实验班。但是进入初三第一学期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出现厌学情绪,并沉迷于网络,睡懒觉。 家人为了挽救他,将他转入了我们城北中学,想通过转移环境改掉他那个毛病。新学校的第一个礼拜,也许是新的环境让他觉得新奇,他的情况有所改善,但一星期后又出现了类似情况。开始利用放学后和礼拜天下午自由活动时间偷偷出去上网,有一次还和同学计划晚上爬围墙出去上网。放月假回到家里以后,就在家睡懒觉,上网,不服爸妈说教,顶撞妈妈;爸妈的话说重了一点,他竟然提出不想再去学校,要求出去打工。无奈,李杨的父母只好带着孩子走进了学校关工委主管的学生心理咨询室。 [教育故事] 我们关工委几个同志为此进行了讨论,决定先了解情况。于是先找到他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还几次走访了李杨家,对李杨的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 李杨生长在一个比较幸福的家庭,父母关系和睦,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一二年级,孩子成长一直没有离开过父母,成绩也一直优异。但父母性子急躁,在对李杨的教育过程中,有过打骂的现象。只是,李杨还是能感觉到家庭的爱,他爸爸依然能够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李杨就在这样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在温馨的氛围中长大,爱好兴趣广泛,尤其对军事兵器、桥梁建筑和各种机械比较感兴趣。对于孩子的爱好,父亲都能予以积极的支持。 李杨的问题出现在进入初三以后,开始是经常缺席学校为了应付高中招生体育测试而组织的例行体育锻炼;一个月后,初三年级开始组织综合复习,每天要做大量的作业,要经常接受各科的测试,为此他感到比较困难;到了五科联赛前的紧张复习时期,每天发放大量的参考资料,频繁地组织各科模拟考试,学习更加紧张,氛围更加沉闷,初一初二时候的一些学习方法已不能适应。这时,周围一些学生喜欢上网的习惯也就传染到了他身上,于是,他开始借上网排遣自己,实际上是逃避困境,进而上网成瘾,无法自拔。 其实李杨这些都只是适应上的问题——他一时找不到适宜有效的学习方法,难以适应新的、紧张的学习环境,这些都是正常的。但是,李杨的错误在于遇到困难、面对新的学习气氛和学习方式的时候,没有勇敢面对,而是产生了心理落差,采取了回避和退缩的办法,逃避困难。而且,当孩子面对新的环境和困难、染上网瘾的时候,李杨的父母不是想办法引导、说服他戒掉网瘾,帮助他寻找原因,克服困难,度过适应期,而是纵容了孩子的退避和逃脱。特别是当孩子因为不适应初三学习生活回家的时候,家长没有坚持要孩子回学校,而只是消极地让孩子换了一个新的环境,转到一所新的学校,结果,面对的问题依然没有改变,一周后孩子又重演原来的一幕,回到家里,不肯去上学。 了解李杨成长和变化的过程后,我们关工委的几位同志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我们认为,李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新的紧张的学习气氛与环境不能适应。面对新的紧张的学习气氛与环境,有的同学能很快适应,有的则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慢慢适应,李杨就是后一种情况。二是李杨在不适应紧张的学习气氛与环境时,不是积极地设法适应,而是采取逃避与排遣的态度,甚至上网发泄失落,以至于沉迷网络成瘾。 针对李杨这一情况,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辅导方案。 1、设法帮助李杨戒除网瘾。在这方面,我们没有搬出很多的理论说教,而是用事实说

初中生网瘾案例分析

初中生网瘾案例分析 发布:高璐时间:2009-10-15 点击:1175 初中生网瘾案例分析 一、案例: 李键上初一时阳光、健康、学习好,还担任了班长,学会上网后逐渐成瘾,并且有了早恋的女友,再没有心思安心学习。当过兵的父亲气极而怒,屡次打骂也没能把孩子从“网瘾”中拉出来,相反严管之下的李键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在一次和父亲发生激烈的冲突后,用榔头锤杀了生养他的爸爸妈妈。当太原刑警到大同抓捕李键时,他依旧安然地坐在网吧里上网。 二、分析: (一)、网络成瘾原因分析: 该案例中李键的杀人行为和杀人后的表现是由网络成瘾导致的人格改变而引起的。看过该案例之后,很多家长不禁会问:“为什么一个健康的好孩子会因为网瘾变得如此冷漠残忍?”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网络成瘾和为什么上网容易成瘾。 网络成瘾是指由于上网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组生理性不适。网络成瘾者会终日沉浸在重复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的着迷状态而不能有效地控制上网时间, 在网络使用中能够持续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诱发对网络产生心理依赖,而在现实社会中却感觉身体不适, 不愿意花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和与他人交往, 久而久之出现一些人格障碍, 导致个体生理心理受损。 本案例中的李键上网成瘾后将阻止自己上网的父母用榔头锤死,,而且杀人后还安然的坐在网吧上网,这些表现都说明李键的人格已经发生了改变。李键之所以会如此迷恋网络以致人格发生改变,我们分析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李键自身方面的原因: (1)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本案例中的李键本来是一个阳光健康的初一男生,而且还担任的班长,但是面对网络上各种信息如游戏,电影,色情网站等的诱惑,却不能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而且受不良信息的影响出现了早恋现象。长时间和网络的接触使他对网络产生了心理依赖,这种心理依赖形成以后,他的自我控制能力就变得更弱。此时恶性循环就产生了,最终导致了他人格的改变。 (2)自我保护意识较差 由于李键正处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期,同时也是生理和心理的快速发展期。这一特定时期决定了他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都很差,对于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干扰,他没有采取远离摒弃的行为,而是采取了接触,亲近的行为。自我保护意识的缺乏,使得他频繁接触和接受不良信息的侵扰,最终导致网络成瘾,不能自拔。 (3)激情有余,理性不足 面对父母的劝阻,李键没有理性的接受和思考而采取了激情杀人行为。这是由他成长的特定时期决定的。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但并没有发展成熟。不成熟的心理使得他们遇到事情时不能冷静的思考解决办法,而是盲目冲动的采取行动,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4)人格结构发生改变 从本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李键没有沉迷于网络之前是一个阳光健康的学生,而且既然他能当上班长说明他在品质,性格方面都是很好的。但是,由于长期的沉迷和依赖网络,使得他的人格结构发生了改变,从懂事变得叛逆,从健康阳光变得冷漠残忍。人格的改变使他能对生养自己的父母下毒手,使他在杀死父母后没有基本的罪责感和同情心。这也是网络成瘾最大的危害所在。 2、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 从本案例中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李键的父亲当过兵,他解决问题的方式主要是打骂为主。而这种教育方式会使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叛逆心理和行为更加严重。现在很多家长仍然采取打骂的教育方式,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谬论,对待孩子的错误采取粗暴的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