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A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导书

MSA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导书
MSA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导书

MSA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导书

一、术语

1. 重复性——又称设备变差(符号EV),是指在固定和规定的测量条件下由一位测量者使用一种测量仪器,连续(短期)多次测量同一试样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变差。它是系统内变差。

2. 再现性——又称评判人变差(符号A V),是指由不同的评判人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试样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它是系统间变差。

3. GRR——又称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它是对测量系统重复性和再现性合成变差的估量。

4. 零件变差——符号PV,指零件与零件之间的变差。

5. 分级数——符号ndc,指覆盖预期的产品变差所用不重叠的9 7%置信区间的数量。

二、研究前的预备

1. 样本的选取

选择同一型号规格的12个试样,这12个试样必须能代表实际的过程变差范畴,即这批试样应包含那个规格的从最大到最小的不同值。(试样个数由分析人员按照置信概率和试样的可获得性来确定,一样不得少于5个)

2. 人员选择

选择一名工艺员负责数据的记录、采集,三名专门从事此试样测量的人员(操作工)进行实际测量。(实际测量人数由分析人员按照置信概率要求和选择的试样个数来确定,但不得少于2人)

3. 测量器具

测量器具选用平常所用的器具或相同型号、精度、辨论率的器具并确保此测量器具准确可靠。测量设备的辨论力应承诺至少直截了当读取特性的预期过程变差的十分之一。

三、数据采集步骤

1. 数据记录人员把10个试样分不编为1-10号,确保测量人员不能看到试样编号。

2. 让测量者A分不测量这10个试样,将测量结果输入数据表。

3. 让测量者B、C测量同样的10个试样,将测量结果输入相应的数据表,且他们不能彼此看到结果。

数据收集表见附录1。

四、数值的运算

1. 将运算的结果值记到提供的报告表格相应的地点。(报告表见附录2)

2. 按照报告表中给出的公式运算出所有的参数值并检查结果确认没有发生错误。

五、结果分析

1. 均值图

通过极差均值确定的全部均值和操纵限可形成均值图,此图结果提供了测量系统的“可用性”指示。操纵限内部区域表示的是测量灵敏度“噪声”。因为研究中使用的试模样组数代表过程变差,大约一半或更多的均值应落在操纵限以外,如此的测量系统应该能够充分探测试样-试样之间的变差同时测量系统能提供对过程分析和过程操纵有用的信息。如果少于一半的均值落在操纵限外,则测量系统缺乏足够的辨论率或样本不能代表期望的过程变差。

2. 极差图

极差操纵图用于确定过程是否受控,这也是我们要在测量研究完成前识不并去除专门点的缘故。

若所有的极差都受控,则所有测量者的工作状态是相同的;

若一个测量者不受控,讲明他的方法与其他人不同;

若所有测量者都不受控,则测量系统对测量者的技术专门敏锐,需要改善以获得有用的数据。

3. 报告表中的数据分析

报告表左侧测量单元分析中运算的是变差的每个重量的标准偏差。

报告表右侧运算“总变差%”。

该分析能够估量变差和整个测量系统占过程变差的百分比以及其重复性、再现性和零件与零件间的变差的构成,这些信息需要与作图分析的结果相比较,并作为作图法补充。

六、同意准则

1. 误差低于10%——通常认为测量系统是可同意的。

2. 误差在10%到30%之间——基于应用的重要性、测量装置的成本、修理的成本等方面的考虑,可能是可同意的。

3. 超过30%——认为是不可同意的——应该作出各种努力来改进测量系统。

4. 过程能被测量系统区分开的分级数(ndc)应该大于或等于5。

5. X图中的点1/2以上不在操纵界限内、R图的点全部在操纵界限内。

偏倚

一、术语

1. 偏倚——又称准确度,是指对同样的试样的同一特性,真值(基准值)和观测到的测量平均值的差值。它也对测量系统的系统误差的测量。

二、研究前的预备

1. 样本选取

选择一个落在生产测量的中程数的试样,在工具室测量此试样n

≥10次,并运算这n个读数的均值作为“基准值”,或者选用高一级不量具测量此试样10次,求其平均值作为“基准值”。

2. 人员选择

选择生产线上专门从事此试样检测的人员对试样进行评判。

3. 测量器具

测量器具选用平常所用的器具或相同型号、精度、辨论率的器具并确保此测量器具准确可靠。测量设备的辨论力应承诺至少直截了当读取特性的预期过程变差的十分之一。

二、数据采集

1. 在工具间测量此试样10次以上,求其平均值作为“基准值”,或选用高一级不量具测量此试样10次,求其平均值作为“基准值”。

2. 让所选择的测量者以通常方法测量样本15次,读数依次记入附录3中的表格。

三、数据运算

1. 运算15个读数的平均值。

n x X n i i

∑==1

2. 运算可重复性标准偏差。

*2)min()max(d x x i i r -=

=重复性σσ 其中*2d 能够从MSA 测量系统分析(第三版)附录C 中查到,g=

1,m=n 。

3. 确定偏倚的t 统计量。

偏倚=观测测量平均值-基准值

n r

b σσ=,t=b σ偏倚

b σ——偏倚的不确定度

讲明:如果总的样本容量超过20,建议将样本分成多个子组并使用操纵图法,或使用传统的一个样本t 实验得到标准偏差的均方差RMS 运算。

4. 置信区间的运算。

)]([

2/1,*22ασ-±v b t d d 偏倚 讲明:如果α水平不是用默认值0.05(95%置信度)则必须得到顾客同意。

数据运算分析表见附录3。

四、同意准则

如果0落在围绕偏倚值α

1置信区间以内,即0在置信区间低值和

-

高值之间,偏倚在α水平是可同意的。

线性

一、术语

1. 线性——在设备的预期操作(测量)范畴内偏倚的不同被称为线性,它是测量系统的系统误差重量。

二、研究前的预备

1. 试样的选择

选择g≥5个试样,这些试样测量值覆盖量具的操作范畴。如称量范畴为0-10kg的秤,能够选择重量分不为2、4、6、8、9kg的试样进行评定。

2. 人员选择

选择通常用那个仪器的操作者中的一人测量每个试样12次,另选一人负责记录数据。

3. 测量器具

测量器具选用平常所用的器具或相同型号、精度、辨论率的器具并确保此测量器具准确可靠。测量设备的辨论力应承诺至少直截了当读取特性的预期过程变差的十分之一。

三、数据采集

1. 记录人员把所选择的5个试样分不编为1-5号,并确保测量者在测量过程中看不到此编号。

2. 以一种顺序让测量者分不测出这5个试样的值并记录在所对应的试样编号下。(数据记录表格见附录4)

3. 记录人员把5个试样以另一种顺序排列,再让测量者以这新的顺序测出5个试样的值并记录在所对应的试样编号下。

4. 重复3中的过程直到12行数据全部得到。

四、数据运算

1. 运算每次测量的试样偏倚及试样偏倚均值。

i j i j i x (基准值)偏倚-

=,, m

m

j j i i ∑==1,偏倚偏倚 2. 用下面等式运算和画出最佳拟合线和置信带。

关于最佳拟合线,用公式:b ax y i i +=

其中:i x ——基准值

i y ——偏倚平均值 ∑∑∑∑∑

--=22)(1)1(x gm x y x gm xy a =斜率 截距=-=x a y b 关于给定的x0,α水平置信带是:

22

---=∑∑∑gm y x a y b y s i

i i i 低值:]))()(1([2/122

02/1,20s x x x x gm t ax b i gm ∑--+-+--α 高值:]))()(1([2/1220

2/1,20s x x x x gm t ax b i gm ∑--+++--α 3. 在线性图上画出单值偏倚和有关基准值的偏倚均值及“偏倚=0线”。

五、同意准则及不合格处理

“偏倚=0”线必须完全在拟合线置信带以内。如果测量系统存在线性咨询题,需要通过调整软件、硬件或两项同时进行来再校准以达到0偏倚。如果偏倚在测量范畴内不能被调整到0,只要测量系统保持稳固,仍可用于产品/过程的操纵,但不能进行分析,直到测量系统达到稳固。

稳 定 性

一、术语

1. 稳固性——指测量系统在某连续时刻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平均值总变差,即偏倚随时刻的增量。

二、步骤

1. 样本的选择

选择一个落在产品测量中程数的生产零件作为样本。

2. 数据采集

每天测量标准样本5次,连续23天,数据记入稳固性分析报告(附录5)

3. 将数据按时刻顺序画在附录5中的操纵图上。

4. 运算均值(X )和极差(R )

。 n X X n i i

∑==1 最小值最大值X X R -=

5. 将均值、极差画在操纵图上。

6. 运算操纵限。

R D UCL R 4=, R D LCL R 3=

R A X UCL X 2+=, R A X LCL X 2-=

三、同意准则及缘故分析。

1. 无超出操纵限的点。

a .操纵限运算错误或描点时描错。

B .零件间的变化性或分布的宽度差不多增大,这种增大能够发生在某个时刻点上,也可能是整个趋势的一部分。

C .测量系统变化(例如,不同的检验员或量具)。

D .测量系统没有适当的辨论力。

2. 连续7点位于平均值的一侧;连续7点上升(后点等于或大于前点)或下降。

A .高于平均极差的链或上升链讲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或全部: · 输出值的分布宽度增加,其缘故可能是无规律的(如设备工作不正常或固定松动)或是由于过程中的某个要素变化(例如使用新的不是专门一致的原材料)。

· 测量系统改变(例如,新的检验员或量具)。

B .低于平均极差的链,或下降链表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或全部: · 输出值分布宽度减小,这常常是一个好状态,应研究以便推广应用和改进过程。

· 测量系统改变,如此会遮挡过程真实性能的变化。

3. 明显的非随机图形。

· 操纵限或描点已运算错或描错。

·过程或取样方法被分层。(每个子组系统化包含两个或多个具有完全不同的过程均值的过程流的测量值)

·数据差不多过编辑。

·过程或抽样方法造成连续的分组中包含从两个或多个具有明显不同的变化性的过程流的测量值。

MSA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导书

1、目的提供一种评定测量系统质量的方法,从而对必要的测量系统进行评估,以保证本公司所使用的测量系统均能满足于正常的质量评定活动。 2、围适用于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所有测量系统。 3、职责品质部负责确定MSA项目,定义测量方法及对数据的处理和对结果的分析。APQP小组负责协助质量管理员完成测量系统的分析和改进。 4、定义 4.1 测量设备: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或辅助设备或 它们的组合。 4.2 测量系统:是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环境以及操作人员 的集合。 4.3 偏倚:对相同零件上同一特性的观测平均值与真值(参考值)的差异。 4.4 稳定性:经过一段长期时间下,用相同的测量系统对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同一特性进行 测量所获得的总变差。 4.5 线性:在测量设备预期的工作(测量)量程,偏倚值的差异。 4.6重复性:用一位评价人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对同一特性,进行多次测量所得到的测量 变差。 4.7 再现性:不同评价人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对同一产品上的同一特性,进行测量所得的 平均值的变差。 4.8零件间变差:是指包括测量系统变差在的全部过程变差。 4.9评价人变差:评价人方法间差异导致的变差。 4.10总变差:是指过程中单个零件平均值的变差。 4.11量具: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包括判断通过/不通过的装置。 5、工作程序 5.1 测量系统分析实施时机 5.1.1新产品在生产初期,参见“产品实现策划控制程序”HNFH QP-08。 5.1.2控制计划中指定的检验项目每年需做MSA。 5.1.3客户有特殊要求时,按客户要求进行。 5.1.4测量系统不合格改善后需重新进行分析。

测量系统分析(MSA)方法

测量系统分析(MSA)方法 测量系统分析(MSA)方法**** 1.目的 对测量系统变差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测量系统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确保测量数据的质量。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用以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所有测量系统分析管理。 3.职责 3.1质管部负责测量系统分析的归口管理; 3.2公司计量室负责每年对公司在用测量系统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 3.3各分公司(分厂)质检科负责新产品开发时测量系统分析的具体实施。 4.术语解释 4.1测量系统(Measurement system):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4.2偏倚(Bias):指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4.3稳定性(Stability):指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平均值总变差,即偏倚随时间的增量。 4.4重复性:重复性(Repeatability)是指由同一位检验员,采用同一量具,多次测量同一产品的同一质量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的变差。 4.5再现性: 再现性(Reproductivity) 是指由不同检验员用同一量具,多次测量同一产品的同一质量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4.6分辨率(Resolution):测量系统检出并如实指示被测特性中极小变化的能力。 4.7可视分辨率(Apparent Resolution):测量仪器的最小增量的大小,如卡尺的可视分辨率为0.02mm。 4.8有效分辨率(Effective Resolution):考虑整个测量系统变差时的数据等级大小。用测量系统变差的置信区间长度将制造过程变差(6δ)(或公差)划分的等级数量来表示。关于有效分辨率,在99%置信水平时其标准估计值为1.41PV/GR&R。 4.9分辨力(Discrimination):对于单个读数系统,它是可视和有效分辨率中较差的。 4.10盲测:指在实际测量环境中,检验员事先不知正在对该测量系统进行分析,也不知道所测为那一只产品的条件下,获得的测量结果。

测量系统分析(MSA)方法56447

测量系统分析(MSA)方法

测量系统分析(MSA)方法**** 1.目的 对测量系统变差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测量系统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确保测量数据的质量。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用以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所有测量系统分析管理。 3.职责 3.1质管部负责测量系统分析的归口管理; 3.2公司计量室负责每年对公司在用测量系统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 3.3各分公司(分厂)质检科负责新产品开发时测量系统分析的具体实施。 4.术语解释 4.1测量系统(Measurement system):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4.2偏倚(Bias):指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4.3稳定性(Stability):指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平均值总变差,即偏倚随时间的增量。 4.4重复性:重复性(Repeatability)是指由同一位检验员,采用同一量具,多次测量同一产品的同一质量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的变差。 4.5再现性: 再现性(Reproductivity) 是指由不同检验员用同一量具,多次测量同一产品的同一质量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4.6分辨率(Resolution):测量系统检出并如实指示被测特性中极小变化的能力。 4.7可视分辨率(Apparent Resolution):测量仪器的最小增量的大小,如卡尺的可视分辨率为0.02mm。 4.8有效分辨率(Effective Resolution):考虑整个测量系统变差时的数据等级大小。用测量系统变差的置信区间长度将制造过程变差(6δ)(或公差)划分的等级数量来表示。关于 有效分辨率,在99%置信水平时其标准估计值为1.41PV/GR&R。 4.9分辨力(Discrimination):对于单个读数系统,它是可视和有效分辨率中较差的。 4.10盲测:指在实际测量环境中,检验员事先不知正在对该测量系统进行分析,也不知道所测为那一只产品的条件下,获得的测量结果。 4.11计量型与计数型测量系统:测量系统测量结果可用具体的连续的数值来表述,这样的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