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个礼仪少年知识分享

如何做个礼仪少年知识分享
如何做个礼仪少年知识分享

如何做个礼仪少年

如何做个礼仪少年

淑女与绅士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可成,也并非是知识渊博者即可,知识储备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气质。知识可以开拓一个人的视野,但却未必可以增加一个人的气质修养。真正的淑女与绅士是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举手投足间都透出良好的修养。这种良好修养的基础是礼仪,只有时时谨遵礼仪的孩子才有可能被培养成一个真正的淑女或绅士。

(一)孝敬父母、长辈,友爱兄弟姐妹

孝悌一直是中国民族礼仪的基础,“百善孝为先”,孔子也将“孝”作为“仁”的根本。孝指孝敬父母长辈,悌指友爱兄弟姐妹,孝悌之道的目的在于创造一个“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和睦的家庭氛围。对于孩子来讲,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由于过分的宠爱而使他们产生了一种“全家我最大”的幻觉,又没有兄弟姐妹,无法产生与人平等分享的情怀,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也常常受到挫折。

孝:

(1)听父母的话,按照父母的意愿做好每一件事,不偷懒,不怠慢。

(2)面对父母的批评要虚心敬听,能够认真反思自己的错误与不足。若父母不了解实际情况而有所偏差,能够委婉地将整件事表达出来,并寻求父母的理解。

(3)外出与回家都要告知父母,以免父母挂心。

(4)常做父母喜欢的事情,对父母不喜欢的事情尽力不要去做,若非做不可,要先跟父母讲明并寻求理解。不要擅自作主。

(5)记住父母、长辈的生日,及时祝福,感怀父母的恩情,关心父母健康,少让父母担心,让父母每天微笑

(6)孝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尊重叔伯阿姨舅舅舅妈

(7)关心父母的健康。当父母劳累时,应主动帮助父母;当父母生病时,应主动护理、煎药、喂药,嘘寒问暖。

(8)参与家务劳动。我们都是家庭成员,应承担一部分家务劳动。比如盛饭、端菜、洗碗、扫地、整理自己的房间等。

(9)珍惜父母的钱财,勤俭节约,不乱花钱,不与人攀比

悌:

(1)友爱兄弟姐妹,包括自己家的兄弟姐妹与叔伯阿姨舅舅等亲戚家的兄弟姐妹

(2)团结兄弟姐妹,不发生矛盾冲突,能够合理地解决兄弟姐妹间的矛盾别扭

(3)照顾好弟弟妹妹,听从哥哥姐姐的安排,以免父母担心(二)坐姿、站姿

在中华民族的礼仪要求中,“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是对一个人行为举止最基本的要求。《弟子规》曰:“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意思说,一个人进门的时候不要踩门槛,站时不要摇摇晃晃、东倒西歪、斜靠着某个物体,坐时大腿与地面平行、小腿与地面垂直,不要抖腿或者跷二郎腿等。

坐姿主要是指就座时的姿势和坐定后的姿势。一般而言,我们入座时讲究要轻而缓,就是说要轻稳地坐下,不应该发出叮叮当当、撞击椅子的嘈杂声,否则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对男士和女士的坐姿也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女士就座应该注意用手把裙子向前稍微拢一下,避免有不雅的行为。坐定后,上身应该保持挺直,头部要端正,目光平视前方或者交谈对方,腰背稍靠椅背。

据说,有一次,孟子的妻子独自跪坐在地上,两腿发麻,她想:反正没有人,就放松一下吧。于是她就将腿向前伸了伸,不料这个举动正好被进屋的孟子看到了。孟子对妻子说:“妇无礼。”妻子连忙把腿缩了回来,小声地说:“以后再也不会犯了。”由此可以看出,古人以前对坐姿的要求是多么严格。

保持正确而优美的坐姿,不仅有利于身体的正常发育,而且在社交场合也是文明礼貌的表现。无论哪一种坐姿,都要自然放松,面带微笑。尤其要注意的是在公众场合,千万不要仰头靠在座位背上或低着头只注视地面;也不要前俯后仰。女生更要注意不要双腿大敞,不停地抖动。因为这些习惯不仅会使你的形象大打折扣,也会让人对你的品德产生怀疑。

注意这些坐姿

★课堂上的坐姿。上半身挺直,两肩放松,下巴内收,脖子挺直,胸部挺起,双手自然放在双膝上,或者放在桌面上。

★操作电脑的坐姿。腰背要挺直,身体微向前倾,两腿自然地平放在地上。

★公共场合的坐姿。这时候可以比较放松地坐下,但入座要稳重端庄,不可以猛起猛坐,弄得座椅乱响,更不可将脚踏在前排的椅子上。

★坐姿的禁忌。两膝分开,两脚呈八字形,是女孩坐姿的大忌。忌两脚脚尖朝内,脚跟朝外,呈内八字形。忌两腿颤动,脚尖上下左右晃动。忌与人交谈时上身倾斜或者以手支撑下巴。忌在倚子上前俯后仰,或把腿架在其他物体上。

站姿:

1、头正,双目平视,嘴唇微闭,下颌微收,面部平和自然。

2、双肩放松,稍向下沉,身体有向上的感觉,呼吸自然。

3、躯干挺直,收腹,挺胸,立腰。

4、双臂放松,自然下垂于体侧,手指自然弯曲。

5、双腿并拢立直,两脚跟靠紧,脚尖分开呈60度,男子站立时,双脚可分开,但不能超过肩宽。

为了维持较长时间的站立或稍事休息,标准站姿的脚姿可作变化:

①两脚分开,两脚外沿宽度以不超过两肩的宽度为宜。

②以一只脚为重心支撑站立,另一只脚稍曲以休息,然后轮换。正式场合的站姿:

1、肃立:身体直立,双手置于大腿外侧,双腿自然并拢,脚跟靠紧,脚掌分开呈“V”字行。

2、直立:身体直立,双手置于腹部。

A.女性将右手搭握在左手四指,两脚成“V”字形;

B.男性右手握住左手腕,两脚可平行分开,略窄于肩宽。

(三)餐桌礼仪

吃饭是让许多父母都备感无奈的事,很多孩子在吃饭时要么把饭粒掉得满桌都是,要么东拉西扯说许多话,要么边吃饭边看电视或做其他事,还有一些孩子挑食特别严重,爱吃的吃不够,不爱吃的怎么都不肯吃。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餐桌礼仪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下面来看看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吧。

(1)家庭吃饭

★主动帮家长做好摆放碗筷的工作,然后请父母入席。用餐完毕,要帮助家长一同收拾碗筷

★饭前要洗手,主动帮父母盛饭,先让父母动筷,然后自己动筷。要主动给父母添饭,与兄弟姐妹一起用餐时要礼让

★入座后坐姿要端正,吃相要文雅,口含食物时最好不要讲话

★用餐后要轻轻放下碗筷,如果自己先吃完,要与父母或其他长辈打招呼后再离开座位。

★节约粮食,不挑食,不剩饭

(2)赴宴

★就餐之前,一定要把手洗干净。

★就餐时,不要用口去接食物,不要在大块食物上咬一口,再将剩下的部分放回去,更不要把盘子端着,只往自己的碗里添加食物。如食物较烫,不能对着食物吹气,这在餐厅等公共场合是失礼的。

★喝果汁等饮料时,应先用餐巾抹嘴,不要把食物残渣留在玻璃杯上,然后再慢慢地喝,不要一口气都喝下去。

★就餐的时候,坐姿必须端正。不要翘着腿,更不要懒散地坐在椅子上,或者把椅子向后倾斜成只用两条腿着地。

★正确使用筷子。用餐时,不要将筷子在菜上乱挥动,不要用筷子穿菜吃,不要将筷子含在口中,不要用筷子去搅菜,不要把筷子当牙签,不要用筷子敲击桌碗,不要用筷子指点他人。

(3)自助餐:

★进入餐场后,不要抢先发起“冲锋”。只有在主人宣布开始之后,方可随大家一起排队取食。

★在取用自助餐时,应了解取菜的顺序,然后依次而行。取用自助餐的正确顺序应为冷菜、汤、热菜、点心、甜品和水果。

★取食的时候,每次只取少量的食物,应该本着“多次少取”的原则,不要“一次取个够”。因为,后面还有人在排队。

★不要把托盘的每块糕点都吃过一遍,再判断哪一块好吃,而是取出自己想要的那一块糕点。

★如果调料是公共用品,那么不要用你的食物去蘸调料。这样很不卫生,更不要用手去蘸调料,然后再舔自己的手指。

(4)西餐礼仪

★穿着得体。去高档西餐厅,男士一般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装和有根的鞋子。

★用餐时,上臂和背部都要靠在椅背上,胸部和桌子保持约一个拳头的距离,两脚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刀叉的使用。右手持刀或汤匙,左手拿叉。若有两件以上的餐具,应由最外面的依次向内取用。刀叉的拿法是轻握尾端,食指按在柄上。汤匙用握笔的方式拿。如果感觉不方便,可以换右手拿叉。吃体积较大的蔬菜时,可用刀叉来折叠、分切。柔软的食物可平放在叉子上,用刀子整理。

(四)着装

着装非常能够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这句千古俗语是很有道理的。有些孩子,特别是在玩耍的时候,总是会把衣服弄得脏兮兮,或者十分不整洁,还有一些孩子则喜欢跟人攀比,或者盲目地追求时尚,这都是非常不好的现象。

对于男孩子,日常穿着合适得体即可,不需要过分讲究。但若出席正式场合,大点儿的男孩儿可以在一些正式的场合穿西服、打领带。打领带时,衬衣领子的扣子要系好,打好领带后,不可将领带的末端塞入裤腰带里。不要将领带结拉得太低,这样会显得轻浮、不雅观。与西服搭配的鞋子应是皮鞋。与皮鞋搭配的袜子也应该注意,袜子以坐下后不露出腿部和衬裤为标准。

对于女孩子来讲,衣服要:

★穿着应该朴素大方。我们千万不要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服饰样式要新颖、大方,不可以稀奇古怪。

★不要盲目地赶时髦。我们的年龄还不适合化妆、戴金银首饰。那样不但不美反而把自己天真烂漫的气质给破坏了。

★服装要以舒适、整洁、淡雅、合体为准,这样才能显现学生的精神面貌来。

★女孩子穿的裙子面料不宜过薄,长短要过膝盖,也不要袒胸露背,过于性感。

★夏天穿凉鞋的时候,也应该选择式样简洁、大方、优雅的凉鞋。不可将袜子松松垮垮地滑到脚跟部,也不可穿脱丝的或打过补丁的袜子外出活动。

★穿衣服不要互相攀比,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美丽的。

(五)勤做家务,讲卫生

研究表明,学做家务对孩子非常有益。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存在感,还可以让他们因付出而增加自己的幸福感与价值感,甚至还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力。但是可惜,中国的孩子在过分的宠爱中很少参与家务,有些家长甚至一直跟孩子说:“只要你认真学习,把学习搞上去,我就是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孰不知这对孩子来讲一方面是很大的压力,会让他认为自己的存在给父母增加了许多负担;一方面是一种误导,认为为了自己所有人都应该不计任何成本地付出。美国的一位学者曾经制定了一份儿童学做家务年龄表,对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让孩子自己处理家庭事务,可以从这些小事儿做起:

★早上从床上起来后就把自己的被子叠好。

★用完毛巾后立刻挂到原来的位置,不要到处扔。这一点对以后的集体生活可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集体生活空间有限,如果你把东西乱扔,很容易引起其他人的不满,从而导致同学、室友之间产生矛盾。

★用完洗手间的卫生纸就要换上新的卷纸,并扔掉旧卷筒。便后一定记得冲厕所。

★吃完零食后不要把废弃物放在桌子上。垃圾一定要自己处理掉,不要总是等着别人来帮你清理。

★刷过牙的牙刷要放进自己的口杯里,不可乱放。

★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好,比如玩具、文具、衣服等。

个人卫生:

★勤洗澡,勤洗头。我们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阶段,每天的新陈代谢都很旺盛。因此要经常洗澡、洗头,同时,还要每天换内衣和袜子。

★保持口腔健康。口腔健康不仅指早晚要刷牙,而且每次饭后都应刷牙。科学刷牙的最佳次数和时间是“三三三”,即每天刷3次,每次在饭后3分钟,每次刷牙3分钟。科学的刷牙方法是“竖刷法”,即顺着牙缝方向刷。

★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书包是我们每天都要携带的,他的整洁也关系到个人卫生面貌,背上干干净净的书包会给自己一个号心情。因此建议最好每月刷洗一次书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