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

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
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

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

050301新闻学

“新闻学”是新闻与传播学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信息需求的日益剧增,新闻报道在社会中的功能和作用日益凸显,新闻业作为传媒产业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增强,新闻业无论是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还是在业务实践方面都日益蓬勃发展起来。

本专业在培养目标上兼顾学生的新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培养,依托中国科技大学雄厚的理工背景以及多学科、跨学科相互交叉融合来研究新闻传播的理论、方法和实践问题,力求在思想性、深度性、技术性和前沿性方面见长,培养具有最新、最前沿的新闻理念,扎实的新闻理论水平、深度的观察和分析新闻现象和问题的能力,现代化的新闻传播技术手段以及娴熟的新闻业务水平的新闻专才,以适应日趋成熟发展的未来新闻业的需要。毕业去向主要为新闻报刊媒体、网络新闻媒体、电视台、新闻通讯社等单位。

2011招生专业

单位名称(系、院、科研机构):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

050302传播学

“传播学”是新闻与传播学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成为世界上大国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传播产业已成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科技传播对一个国家的全面发展影响极为深远。抢占科技制高点、探索新媒体前沿,是传播学理论与实践的高端平台。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背景、扎实的现代传播运作技能、高水平的中英文表达能力、较高的传播策划与经营管理水平,熟悉信息与传播领域的相关法规与政策,既能从事网络传播与电子出版、新闻采编与图书出版、国际贸易、科技政策与管理咨询、科学普及、新媒体策划与应用等领域的工作,也能胜任工商企业、文化教育诸部门从事传播策划、企业形象传播与品牌管理等工作的新型高级专门人才,就业前景广泛。

2011招生专业

单位名称(系、院、科研机构):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

硕士招生

硕士研究方向硕士考试科目覆盖围参考书目

01科技传播与科学普

02新媒介与网络传播03编辑出版学

04健康传播与教育传播

①101政治

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6传播学

④821媒介技术

与实务

616传播学基本

理论及其应用

821

计算机、网络、

多媒体等技术

基础(70%)、

传播实务技巧

(30%)

616

①《传播理论:起源方法

与应用》沃纳赛?佛林等

著华夏2001

②《大众传播理论》斯坦

利?巴兰等著清华大

学2004

③《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

念》,董璐著大学2008

827

①《数字媒体技术、应用、

设计》惠芬著清华大

学2003

②《网络出版》周荣庭

著科学2004

③《有效传播》特里?K甘

布尔迈克尔?甘布尔著清

华大学2005

120123传媒管理

传媒管理是公共管理一级博士学位学科点下的二级学科,是公共管理和新闻传播学领域的交叉学科,传媒管理硕士学位学科点是传媒管理博士学位学科点的自然延伸。

当今世界,传媒产业与传播科学高速发展,对一个国家的全面发展影响极为深远,传播产业已成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故而对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特别是对信息传播及新媒介的管理与研究人才缺口极大。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背景、高效的传媒经营管理水平、扎实的现代传播运做技能、熟悉信息与传播领域的相关法规与政策,既能从事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经营管理与决策咨询以及相关教学与科研工作,也能胜任工商企业、文化教育诸部门传播策划、企业形象传播与品牌管理等工作的新型高级专门人才,就业面较广。

2011招生专业

单位名称(系、院、科研机构):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

02媒介知识管理03新媒介管理技术04传媒政策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45媒介管理

本理论及案例

分析,数字媒介

经营与管理

《传媒管理学导论》罗伯

特?皮卡特著人民邮

电2006年

《电子媒介经营与管理》

彼得?K普林格尔著广播

学院2004

《理解传媒经济学》吉莉

安?道尔著清华大

学2004

复试形式与容

笔试(满分150分):

新闻学:新闻学基本原理、新闻理念、新闻写作、新闻文体特征及作品分析、新闻事件分析。

编辑出版学:编辑出版学基本原理;图书出版基本流程,现代出版基本特点。

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面试(满分150分):

专业面试(100分)、英语听说能力测试(30分)和上机测试(20分)

077001教育技术学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是教育学和信息技术发展下新兴的跨专业交叉性学科,也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学科。我校教育技术学硕士点是国较早几个非师综合大学中设立硕士点的大学之一,该硕士点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科技传播系负责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并依托我校理工学科的优势,突出在相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研究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与教育技术的有效整合。目前主要有教育软件工程、电子学习(e-Learning)和教育评估与测量技术等三个研究方向,着重面向培养高层次的从事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应用,及其相关教育软件的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人才。

毕业去向主要为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数字电子编辑与出版中心、教育软件公司和企业人力资源与培训部门等单位。

2011招生专业

单位名称(系、院、科研机构):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

055300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

新闻与传播学位计划培养能掌握现代化新闻与传播知识和技能,适合传媒、科技传播等企业与机构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与传播人才。中国科学技术大JCA的培养目标是:视野开阔,知识广博,勇于创新的综合型新闻与传播人才。

该专业面向国家对科技传播、新媒体应用的巨大需求,基于在科技传播、科学普及、科技新闻、网络传播、数字媒体、新媒体应用等新兴的学科领域和交叉应用领域的长期研究和产学研结合的优势,致力于培养容创意能力、平台运营能力以及传播技能等,也注重培养运筹帷幄的传播战略思维、协同能力和创新精神,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富有朝气、极具发展潜力的专业学科之一。

2011招生专业

单位名称(系、院、科研机构):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

科技政策学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科技政策学试卷(作业考核线上) B 卷学习中心:院校学号:姓名 (共页) 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对错,将其标号填入该题后的括号内,正确填√,错误填×,每题1分,共10分) 1、在近代以前,技术依附哲学,科学依附工匠。(×) 2、近代以后,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呈现两条平行线。(×) 3、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面临空前困境的天才预言一发表就得到了世人的认可。(×) 4、自主创新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由之路。(√) 5、《美国竞争法案》被誉为美国21世纪科学事业发展的路线图。(√) 6、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7、2006年的第四次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做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 国家而奋斗”的讲话。(√) 8、我国于1977年恢复重建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9、自然科学基金管理、青年科学基金管理、科技开发贷款项目管理、科学事业费管理等属于 科技运作调控政策科技投入调控政策。(×) 10、宏观、中观和微观的科技政策属于科技政策动态纵向结构。(×)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将其答案标号填入该题后面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 1、当前世界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科学、技术、(A)一体化趋势更加显现。 A)生产 B)销售 C)教育 D)研究 2、科技政策的分类( A ) A)科学政策与技术政策 B)科学政策与政府政策

C)技术政策与国家政策 D)国家政策与模糊政策 3、美国在( B )年成立国家宇航局,负责制定国家狂减发展计划。 A)1930—1940 B)1957—1958 C)1960—1963 D)1964—1966 4、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思维是要打破(D ) A)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 B)以点带面的晕轮效应 C)刚愎自用的经验思维 D)迷信权威的僵化思维 5、以下哪一个不是21世纪世界各国科技政策的共同特点( D ) A)加强研究设施建设 B)开发人力资源 C)增加科技投入 D)变革组织体制 6、日本科技战略转变意味着( C ) A)模仿—原始创新—自主创新 B)自主创新—模仿—科技发明 C)模仿—自主创新—原始创新 D)自主创新—科技发明 7、“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在第几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的(B)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8、我国至今仍不是科技强国的根本原因是(C) A)体制机制存在弊端 B)科技投入不足 C)创新能力薄弱 D)科学研究质量不高 9、我国迎接21世纪挑战的科技工作发展指导方针是( C ) A)“全面安排,突出重点” B)“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C)“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D)“有所为、有所不为,总体跟进、重点突破,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 10、目前公认的创新型国家的特征中,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 C )以下 A).40% B)35% C)30% D)25% 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将其答案标号填入该题后面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20分。) 1、科技政策按科学技术活动划分包括(ABCD) A)科技研究与发展政策 B)科技服务政策 C)科技教育与培训政策 D)科技创新政策 E)科技扶持政策 2、从科技政策的动态运行上,科技政策包括( ACD ) A、战略层面的高层决策 B、战术层面的执行决策 C、管理层面的计划组织 D、执行层面的具体实施 E)科技规划政策 3、美国科学基金会的计划包括( ABC ) A)基础研究计划 B)科学教育计划 C)应用研究计划 D)国内合作的计划 E)航空航天计划 4、影响创新能力的因素有(ABCDE ) A)环境 B)制度 C)机制 D)个性 E)思维

2020年(发展战略)重庆市科技改革与发展思路

(发展战略)重庆市科技改革和发展思路

重庆市科技改革和发展思路 和2004年工作要点 (讨论稿)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直辖以来,我市科技工作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科教兴渝”战略的实施,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增强科技自身实力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技体制改革进壹步深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科技投入稳步增长,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技术交易空前活跃,科技发展的宏观环境进壹步改善。可是,从总体水平见,于全国范围内比,近年我市科技进步总的位次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全社会科技投融资体系建设滞后,2002年全市R&D经费支出占当年GDP的比重只有0.64%,和全国水平差距近半;科技资源总量少,优势学科少,成果储备不足,拔尖人才缺乏;我市经济处于“爬坡过坎”阶段,对科技进步形成“硬约束”;全社会科技资源整合不够,未形成合力;科技综合管理职能的转变不到位等。 科技发展的战略和目标 于新世纪前二十年,是我市科技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科技需求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巨大变革产生重大的变

化。我市科技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战略是: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将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总体目标,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精神指引下,坚持科教兴渝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主线,以增强区域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和经济结合为己任,实施“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三步走”的阶段目标分别是: ——到2007年,夯实科技进步的基础,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全社会R&D支出占GDP的比例达到1.5—2%,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科技进步情况于全国的总位次由目前的第18位上升到第15位。 ——到2010年,基本建成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有较好的科技进步基础,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成为全国“科技大市”。 ——到2020年,建成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于知识创造、知识技术流动、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创新绩效方面于全国位居前列,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之上,成为全国“科技强市”和长江上游的科技中心。 于科技体制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将进壹步突出四项原则:壹是适度超前的原则,科技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不仅要提供支撑,更多地要发挥引领和导航的作用;二是政府引

第二讲 科技政策与创新

第二讲科技政策与创新 一科技政策定义起源历史前沿 法国学者让雅克: ●科技政策:政府采取的集中性措施,一方面为鼓励科学和技术研究的发展,另一方面为了利用这些研究的结果实现所期 望的一般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目标。 ●“为科技的政策”和“利用科技的政策”,两者是相互联系补充的系统 美国布鲁克斯:科技政策议题分为两类 ●为了科学发展的政策:如支持和管理国家科学事业的政策、计划 ●含有科学因素的政策:如非常依赖于科技因素的国家政治和管理议题 其中突出了“包含科学因素的政策”在科技政策方面的重要地位,从而解释了政治决策需要科学、科学能够改进决策、科学与决策应当建立良好关系的思想。 科技政策的涵义: 科技政策是为促进科学技术发展以及通过利用科学技术为国家目标(国防安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健康等)服务而采取的集中性和协调性的政策,是科学技术与国家发展的有机整合,通常在国家层面上使用 包括:对科技活动进行指导和管理的法律、法规、措施等。 2003年:2266项科技政策文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科技发展法制和政策专题研究组) 科技政策两个相互补充的部分: ●为了科学的政策:为了科学技术本身发展的科技政策 ●通过科学的政策:通过利用科学技术研究的成果为国家目标服务的科技政策 科技政策的核心问题: 1、科学技术政策的制定:三个层次(国家战略层次、发展计划层次、管理实施层次) 2、科学技术资源的分配:基本原理和依据 3、对科学技术的规范和控制:科学技术的奖励制度 当前全球性的科技政策议题 (1)国家安全领域(2)经济发展领域(3)卫生健康领域(4)环境生态领域 科技政策的起源 1、第一次世界大战,科学与国家开始紧密联系起来 1915年,英国建立了科学与工业研究部,开始了公共支持基础研究工作 1936年,法国政府设立负责科研事物的国务次长职位 2、第二次世界大战,科学技术与国家关系变化的分水岭 科技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上升,改变了以往为了应急目标而动员科技资源的暂时行为,便成为了国家目标而系统长远地发展和利用科技资源的战略行为 3、二战结束后,1945-1957,科技政策的体制化时期 万尼克尔布什《科学:没有止境的前沿》 奠定了国家支持科学和教育发展的思想基础,标志着国家科技政策的正式出现,对美国及大多数发达国家科技政策的影响达半个世纪 主要观点: 国家安全、人民健康、公共福利需要新的科学知识、需要科学进步 联邦政府应该承担责任,对科学进行强有力地投资,促进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培养青年人的科学才能 建立一种维护科学自由探索、保障长期稳定支持的新机构——国家科学委员会 4、1957-1969,军事化模式的新阶段 1963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表首篇科技政策报告《科学和政府的政策》 阐明了科学和技术政策的内容,对资金流向各种不同的活动做了分类

2020年(发展战略)世纪我国产业发展与政策选择

(发展战略)世纪我国产业发展和政策选择

21世纪我国产业发展和政策选择 [2002-03-02] 摘要:21世纪初我国产业发展已进入了以数量扩张为主转为以素质提高为主的新阶段,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由短缺转为相对过剩,由解决比例失调转为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面临着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压力。经济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对此,应确定未来产业结构政策的目标方向,选择适宜的政策,以促进21世纪产业发展。 壹、21世纪初的产业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产业发展实现了从少到多的转变。从“十五”开始我国将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我国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实现从低到高的转变,于整体素质和效率方面,缩小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壹)我国产业发展面临的新特点 1.产业发展己进入以数量扩张为主转为以素质提高为主的新阶段。我国产业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除少数行业外,已主要不是于生产能力和产量方面的差距,而是于生产技术水平、产品品种和结构、单位产品物质消耗、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差距。今后我国产业发展的任务已不再是追求数量扩张,而是要于产业发展的科技水平和效率上缩小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为此,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以数量扩张为主转向以提高产业素质和产业增长质量为主。

2.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由短缺转为相对过剩.目前我国大多数产品的生产能力已超出了市场需求而出现相对过剩,这是导致我国加工工业过度竞争,企业效益大幅下滑且造成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造成相对过剩的根本原因是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不相适应。2l世纪初我国将全面迈进小康阶段,人们不仅要求商品数量的满足,更要求质量档次的提高,花色品种的增加,服务水平的上升。所以,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的步伐,使之和需求结构的变化相适应是解决生产相对过剩问题的根本途径, 3.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点由解决比例失调转为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从目前我国产业运行实际来见,各个产业之间比例失调的情况已不明显,结构性短缺的矛盾基本消除。当前制约我国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发展水平上的矛盾。表当下: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附加值高的产业的比重低;企业生产和销售的市场集中度低,规模效益差;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低,产品结构落后。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壹方面必须加大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的力度,推进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另壹方面必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此带动整个产业的结构升级。于21世纪初,我国的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将进入以高技术化、高加工度化的新阶段。 4.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面临着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压力。随着外资企业纷纷涌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尤其是我国即将加入WTO,我国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国际竞争不仅存于于国际市场,也存于于国内市场;不仅是商品数量的竞争,更重要的是技术、质量和效率的竞争。

科技政策学B——

科技政策学B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科技政策学试卷(作业考核线上) B 卷学习中心:院校学号:姓名 (共页)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对错,将其标号填入该题后的括号内,正确填",错误填X,每题1分,共10分) 1、在近代以前,技术依附哲学,科学依附工匠。(X) 2、近代以后,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呈现两条平行线。(X) 3、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面临空前困境的天才预言一发表就得到了世人的认可。(X ) 4、自主创新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由之路。(“)

5、《美国竞争法案》被誉为美国21世纪科学事业发展的路线图。(“) 6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7、2006年的第四次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做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 国家而奋斗”的讲话。(“) 8、我国于1977年恢复重建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9、自然科学基金管理、青年科学基金管理、科技开发贷款项目管理、科学事业费管理等属于科技运作调控政策科技投入调控政策。(X ) 10、宏观、中观和微观的科技政策属于科技政策动态纵向结构。(X)

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将其答案 标号填入该题后面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 1. 当前世界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科学、技术、(A ) 一体化趋势更加显现。 4、 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思维是要打破(D ) A )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 B )以点带面的晕轮效应 C )刚愎自用的经验思维 D )迷信权威的僵化思维 5、 以下哪一个不是21世纪世界各国科技政策的共同特点(D ) A )加强研究设施建设 B )开发人力资源 C )增加科技投入 D )变革组织体制 6、 日本科技战略转变意味着(C ) A ) 模仿一原始创新一自主创新 B ) 自主创新一模仿一科技发明 C ) 模仿一自主创新一原始创新 0)自主创新一科技发明 亦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在第几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的(8〉 A )第一次 B )第二次 C )第三次 D )第四次 8. 我国至今仍不是科技强国的根本原因是(C ) A )体制机制存在弊端 B )科技投入不足 C )创新能力薄弱 D )科学研究质量不高 9. 我国迎接21世纪挑战的科技工作发展指导方针是(C ) A ) 澤全面安排,突出重点" B ) “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C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D ) “有所为、有所不为,总体跟进"重点突破,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粹 10. 目前公认的创新型国家的特征中'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C )以下 三、多项选择题(衽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将其答案标号填入 该题后面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20分J K 科技政策按科学技术活动划分包括(ABCD ) A )科技研究与发展政策 B )科技服务政策 A) 2、 A) C) 决 A) 生产 B )销售 科技政策的分类(A 科 学政策与技术政策 技术政策与国家政策 C )教育 D )研究 B )科学政策与政府政策 D )国家政策与模糊政策 美国在(B )年成立国家宇航局,负责制定国家狂减发展计划。 1930—1940 B ) 1957—1958 C ) 1960—1963 D ) 1964—1966 A) . 40% B) 35% C) 30% D) 25%

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

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 050301新闻学 “新闻学”是新闻与传播学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信息需求的日益剧增,新闻报道在社会中的功能和作用日益凸显,新闻业作为传媒产业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增强,新闻业无论是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还是在业务实践方面都日益蓬勃发展起来。 本专业在培养目标上兼顾学生的新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培养,依托中国科技大学雄厚的理工背景以及多学科、跨学科相互交叉融合来研究新闻传播的理论、方法和实践问题,力求在思想性、深度性、技术性和前沿性方面见长,培养具有最新、最前沿的新闻理念,扎实的新闻理论水平、深度的观察和分析新闻现象和问题的能力,现代化的新闻传播技术手段以及娴熟的新闻业务水平的新闻专才,以适应日趋成熟发展的未来新闻业的需要。毕业去向主要为新闻报刊媒体、网络新闻媒体、电视台、新闻通讯社等单位。 2011招生专业 单位名称(系、院、科研机构):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

050302传播学 “传播学”是新闻与传播学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成为世界上大国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传播产业已成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科技传播对一个国家的全面发展影响极为深远。抢占科技制高点、探索新媒体前沿,是传播学理论与实践的高端平台。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背景、扎实的现代传播运作技能、高水平的中英文表达能力、较高的传播策划与经营管理水平,熟悉信息与传播领域的相关法规与政策,既能从事网络传播与电子出版、新闻采编与图书出版、国际贸易、科技政策与管理咨询、科学普及、新媒体策划与应用等领域的工作,也能胜任工商企业、文化教育诸部门从事传播策划、企业形象传播与品牌管理等工作的新型高级专门人才,就业前景广泛。 2011招生专业 单位名称(系、院、科研机构):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

发展战略-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背

《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背景及做法: 制定新时期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六 大明确提出要制定我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未来10~20 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是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国防实力、综合国力的提高,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挑战,都对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务院从2003 年6 月开始,组织各方面2000 多名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力量,在深入进行战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这次规划是我国进入21 世纪新阶段对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的第一次全面规划,也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的第一个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温家宝总理提出了十项原则和方法:1 充分认识未来10~20 年是我国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要认真研究我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 要重视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并始终保持战略研究工作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前瞻性; 3 在研究工作中必须扎实做好研究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紧密结合; 4 要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认真论证,凝练出能够大幅度增强综合国力的重点目标和重点发展领域; 5 要充分体现中央关于“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 6 要实行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集中力量办 大事,同时注意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 7 要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各地方、各单位之间要大力协同,同时学科之间和专家之间也要大力协同,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 8 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搞开放式的研究,要有国际视野,密切关注国际科技新变化、新趋势和特点以及国际经济、政治、军事发展对科技的影响; 9 要坚持处理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使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10 要努力形成发扬民主、鼓励争鸣、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良好环境,要坚持“双百”方针,大胆使用人才,同时培养锻炼出一支从事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队伍。 内容及特点: 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战略研究的主要内容:科技发展的宏观战略问题、科技发展的重大任务、科技发展的投入与政策环境、重大科技专项四个部分,分为20 个专题。其中第八专题是人口与健康科技问题研究。在战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规划纲要,研究重点分为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领域、优先主题。 医药卫生领域重点: 目标: 重大疾病防治水平显著提高,艾滋病、肝炎等重大疾病得到遏制,新药创制和关键医疗器械研制取得突破,具备产业发展的技术能力。 发展思路: 1.控制人口出生数量,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2.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 3.加强中医药继承和创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4 研制重大新药和先进医疗设备。重大专项: 新药创制,传染病防治; 优先主题: 1.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 2.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

泰晶科技公司发展战略规划(2016年-2020年)(2019修订)

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2016年—2020年) 重要内容提示 本规划中所涉及的未来经营发展规划等前瞻性描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修订说明:经2015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发展战略规划(2016年-2020年)》(2016),因原规划规定了2016年至2018年的具体发展计划,现在原有基础上补充2019年至2020年的发展规划。 一、经营理念与发展战略 (一)经营理念 公司在“坚持科技创新、振兴我国晶体工业”的文化理念的引领下,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领先为先导,以管理创新为保障,以客户满意为宗旨,为员工提供舞台,为社会和股东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进步、管理创新,为客户提供更高品质的石英晶体谐振器产品和更加优质的服务。 (二)整体发展战略及发展规划 1、整体发展战略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石英晶体谐振器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公司坚持“产品高端化、产业规模化、队伍专业化、资本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坚持自主创新、服务终端客户的发展思路,力争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石英晶体谐振器研发型企业。在国内市场方面,逐步积累优质、稳定、广泛的客户资源,同时利用自身的研发优势、成本优势、制造优势和服务优势,在客户积累的基础上完成产品升级和市场份额的稳步增加;在海外市场方面,力争抓住全球电子工业向中国市场延伸的大好机遇,逐步拓展国际市场。 2、未来发展目标 公司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为:在不断拓展现有晶体谐振器市场的同时,稳步、有效地开展微型片式晶体谐振器及相关元器件(振荡器及时钟单元)等各类产品

的研发与应用,力争跻身国际晶体行业的前列。 具体目标为: (1)在现有产品技术及产品制造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过程控制能力,巩固并提升公司的核心技术优势和高性价比优势; (2)紧跟微型化、片式化的行业发展趋势,在加强与现有优质客户的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同时,不断拓展国内外高端优质客户,扩充生产能力,扩大市场份额,保持营业收入和利润的持续、稳定增长; (3)实现尺寸更小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并大力拓展该系列产品的高端市场,跻身国际竞争行列; (4)推动晶体谐振器新产品的开发和技术升级,并实现规模化生产,成为民族石英晶体谐振器企业的领导者; (5)大力拓展国际市场,逐步提高出口产品的销量及占比。 二、2019年至2020年的发展计划 1、立足主营业务,稳固既有市场 立足主营业务,巩固现有客户,了解客户技术发展走向,深耕核心客户关系;拓展渠道管理,加强售前售后支持、客户维护等工作;在销售政策中强化对新兴市场、前沿性市场开拓的支持力度,培养和吸引一批具有专业素养和开拓精神的销售精英;强化与大型用户之间关于产业发展方向的互动,使公司产品始终能够满足下游用户的需要并能快速嵌入到新的应用领域,抢占市场先机,提高市场占有率。 2、内部降本增效,释放投资产能 公司持续加强内部控制,继续完善供应商管理体系、采购控制流程,降低采购成本;加快智能化产线的研发推进,降低企业人工陈本;生产部门实行事业部总经理负责制,对各事业部根据产品进行划分,加强生产流程管控、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充分释放投资产能;着力开发新型晶片,精准对接市场,便于以多品类产品渗透市场,增加客户粘性,拓展新兴市场。 3、加大同步开发,推进高端应用 公司坚持自主创新,运用激光技术、离子刻蚀技术、MEMS技术等技术,开发小尺寸、高精度、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微型片式产品,与世界知名方案商保

科技政策学B——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科技政策学试卷(作业考核线上) B 卷学习中心:院校学号:姓名 (共页)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对错,将其标号填入该题后的括号内,正确填√,错误填×,每题1分,共10分) 1、在近代以前,技术依附哲学,科学依附工匠。(×) 2、近代以后,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呈现两条平行线。(×) 3、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面临空前困境的天才预言一发表就得到了世人的认可。(×) 4、自主创新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由之路。(√) 5、《美国竞争法案》被誉为美国21世纪科学事业发展的路线图。(√) 6、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7、2006年的第四次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做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 国家而奋斗”的讲话。(√) 8、我国于1977年恢复重建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9、自然科学基金管理、青年科学基金管理、科技开发贷款项目管理、科学事业费管理等属于 科技运作调控政策科技投入调控政策。(×) 10、宏观、中观和微观的科技政策属于科技政策动态纵向结构。(×)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将其答案

标号填入该题后面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 1、当前世界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科学、技术、(A)一体化趋势更加显现。 A)生产 B)销售 C)教育 D)研究 2、科技政策的分类( A ) A)科学政策与技术政策 B)科学政策与政府政策 C)技术政策与国家政策 D)国家政策与模糊政策 3、美国在( B )年成立国家宇航局,负责制定国家狂减发展计划。 A)1930—1940 B)1957—1958 C)1960—1963 D)1964—1966 4、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思维是要打破(D ) A)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 B)以点带面的晕轮效应 C)刚愎自用的经验思维 D)迷信权威的僵化思维 5、以下哪一个不是21世纪世界各国科技政策的共同特点( D ) A)加强研究设施建设 B)开发人力资源 C)增加科技投入 D)变革组织体制 6、日本科技战略转变意味着( C ) A)模仿—原始创新—自主创新 B)自主创新—模仿—科技发明 C)模仿—自主创新—原始创新 D)自主创新—科技发明 7、“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在第几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的(B)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8、我国至今仍不是科技强国的根本原因是(C) A)体制机制存在弊端 B)科技投入不足 C)创新能力薄弱 D)科学研究质量不高 9、我国迎接21世纪挑战的科技工作发展指导方针是( C ) A)“全面安排,突出重点” B)“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C)“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D)“有所为、有所不为,总体跟进、重点突破,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 10、目前公认的创新型国家的特征中,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 C )以下 A).40% B)35% C)30% D)25% 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将其答案标号填入该题后面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20分。) 1、科技政策按科学技术活动划分包括(ABCD) A)科技研究与发展政策 B)科技服务政策 C)科技教育与培训政策 D)科技创新政策 E)科技扶持政策 2、从科技政策的动态运行上,科技政策包括( ACD ) A、战略层面的高层决策 B、战术层面的执行决策 C、管理层面的计划组织 D、执行层面的具体实施 E)科技规划政策

法国科技政策发展态势下 2014.10

法国科技政策发展态势(下) 陈晓怡 二、科技政策与措施 (二)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1、改革科技管理体制 重组政府科研主管部门。2002年至今,法国共经历了三届政府,主管科研的政府部门也随着新总统的上任与新政府的组成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2002年,希拉克连任总统,将上届政府研究部的职能纳入到新设的青年、国民教育与研究部,设专门的副部长负责研究部分。 2007年,萨科奇政府上台后,重组了科研主管部门为高等教育与研究部,专门负责国家的高等教育与科研工作,大学与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等多数公共科研机构均由教研部直接管理,部分国立科研机构由于其职能属性由教研部与其它相关政府部门共同管理。教研部通过政府部门、地方部门、科研机构及大学的共同协助,吸取由科学家、经济学家所带领的工作团队的建议意见,制定出符合国家要求的规划方案。 2012年,新上任的奥朗德政府保留了高等教育与研究部的设臵,但对上届政府在高等教育与科研方面的相关举措,尤其是科研体系的调整、大学自治改革等持有不同意见。2012年7月,法国教研部部长宣布召开“法国高等教育与研究大讨论”,将就法国科研体系与高等教育体系进行全面改革。 新建国家咨询机构——国家科学与技术高等理事会(HCST)。2006年9月,法国成立该理事会,由总统亲自主持。核心任务为做好国家科技管理的顶层设计,负责向政府指出科研发展与技术创新领域的重大趋势,在确保与欧洲研究区的政策保持一致的基础下,以年终报告的方式对国家科研战略提出建议,帮助政府确定优先发展领域与主要目标。 新建全国科研评估机构——研究与高等教育评估署(AERES)。2006年

4月,法国新建研究与高等教育评估署,负责对由政府资助的所有科研计划和项目进行评估并向社会公布评审结果。AERES建立独立、公开、透明的评价程序,按照通用的国际标准,在完全独立于主管部门和评审对象的前提下开展同行评议(领域专家评价项目)、质量评估(国际知名专家和标准办法)、透明评估(根据公开标准)和真实评估(以无可争辩的事实为依据)。 法国政府对公共科研机构的系统评估也由AERES负责,以科研机构与主管部门签订的四年合同为基础。主管部门在科研机构每期合同结束后,委托AERES对机构上一期合同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其报告结果与科研机构签订下一期合同。 2、调整科研机构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结构重组。2008年,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根据与国家的2009-2013年目标合同的规定,将原有学部改组成自主权更大的研究院。CNRS将原有的六大学部拆分为8个研究院,加上两个国立科学研究院,共形成10个研究院。研究院发挥科研活动组织者和科研经费资助机构的双重作用。每个研究院都有义务落实执行国家任务,依靠下属研究单元作为组织科研实施的责任者。 图6 2000以来CNRS研究部门机构调整情况 资料来源:世界主要国立科研机构概况 通过以上调整,CNRS试图使中心内部各学科领域得到真正的管理和协调,具有更好的能见度与对外开放度,消除各科研单元之间的隔阂,避免重复浪费,使科研经费和手段发挥最大效益,同时加强CNRS的领导层作用。

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论管理学的科学属性和学科属性之争 基于科学知识生产的视角 杨栋 (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300222) 摘要:从科学学理论与管理学科学化相关的角度,对管理学科学属性之争进行了回顾。揭示了“管理学是科学还是艺术”、 “管理学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等命题的意义及其在哲学前提方面的局限性,提出了从科学知识生产方式视角进行管 理学科学属性、学科属性讨论的可行性。认为推动管理学由“学院式科学”向“后学院式科学”演进。应成为推进管理学学科 建设的视角之一。提升管理学者的科学学素养,提倡管理学与科学学的交叉研究,是推进管理学创新的重要前提之一。关键词:管理学;科学学;知识生产方式;学院式管理学;后学院式管理学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 0241(2009)09—0040一06 Controversy over the Scientific Status of Management Research一一Based on the

Knowledge Model of Science YANG Do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ianjin 300222,China) Abstract:The controversy over the scientific of the modern management implies the differences of different scholars on the scientific view.Science grew into a kind of macroscopic constructive activity from a kind of cognitive action of microcosmic exploring truth.From the scientific view of a macroscopic visual angle,the controversy over the scientific of the modern management should be”Is management academic science or post-academic science?tf With the limit of“academic science“being the source of the scientific of modern management being disputed,”post-academic science”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modern management education reform and management originality.To keep the balance between learned strict and utility will form all essential tension that propels management scientific

XX科技公司发展战略规划书范本

XX科技公司发展战略规划书范本 全面分析企业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客观审视自身战略取势和定位,正确评价自身条件和能力,优化资源配置,立足于专业化和特色化发展,充分发挥优势,规避风险,抓住机遇,采取积极果断行动抢占先机,实现市场效应、规模效应、科技效应和价值效应,努力开创稳健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 一、XX科技公司战略规划发展目标 2012年建成管理科学、规范,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科技企业; 2015年建成行业内同等规模的一流企业; XX科技公司根据国家发展政策、市场需求、以及战略目标、根据实际情况规划未来5年内各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充实,确保科技企业持续高效发展。 二、XX科技公司发展战略 1)立足市场,为科技建设提供专业化服务,支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进一步拓展XX科技公司的市场,基于XX科技公司在行业的丰富实践和经验,充分利用XX科技公司在行业的成熟的科技解决方案,成为行业内的科技服务提供者; 3)完善优化XX科技公司的科技人力资源组合,构建一支一流的科技管理和建设队伍,有效提升企业在业务应用和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 4)充分联合XX科技公司的合作伙伴资源,拓展企业的有效资源。 三、XX科技公司企业文化 XX科技公司发展目标为一流的现代科技企业,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支撑。企业文化体系形成于广大员工所认同的科学价值观、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倡导“遵纪守法、诚实公正;以人为本、机会均等;持续发展、和谐安全;注重质量,满足要求”的理念。大力培育企业文化和精神,增强凝聚力,建设卓越企业文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XX科技公司核心业务发展规划 1. 技术研发与服务 (1)全面构建以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软件产品认证、系统集成等资质体系,提供进入信息技术市场的资质条件。开展科技建设中基础性、集成性和共享技术研究,为科研产品走向市场提供信息

(发展战略)重庆市科技改革与发展思路

重庆市科技改革与发展思路 和2004年工作要点 (讨论稿)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直辖以来,我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科教兴渝”战略的实施,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增强科技自身实力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科技投入稳步增长,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技术交易空前活跃,科技发展的宏观环境进一步改善。但是,从总体水平看,在全国范围内比,近年我市科技进步总的位次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全社会科技投融资体系建设滞后,2002年全市R&D经费支出占当年GDP的比重只有0.64%,与全国水平差距近半;科技资源总量少,优势学科少,成果储备不足,拔尖人才缺乏;我市经济处于“爬坡过坎”阶段,对科技进步形成“硬约束”;全社会科技资源整合不够,未形成合力;科技综合管理职能的转变不到位等。 科技发展的战略和目标 在新世纪前二十年,是我市科技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战略机

遇期,科技需求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巨大变革产生重大的变化。我市科技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战略是: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将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总体目标,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精神指引下,坚持科教兴渝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主线,以增强区域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为己任,实施“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三步走”的阶段目标分别是: ——到2007年,夯实科技进步的基础,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全社会R&D支出占GDP的比例达到1.5—2%,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科技进步状况在全国的总位次由目前的第18位上升到第15位。 ——到2010年,基本建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有较好的科技进步基础,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成为全国“科技大市”。 ——到2020年,建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在知识创造、知识技术流动、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创新绩效方面在全国位居前列,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成为全国“科技强市”和长江上游的科技中心。 在科技体制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突出四项原则:一是适度超前的原则,科技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不仅要提

澳大利亚科技政策研究与战略制定的范例分析

澳大利亚科技政策研究与战略制定的范例分析 摘要:科技政策与战略在科技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澳大利亚的科技政策与战略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制定过程也逐步规范化与制度化。本文以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RC)作为政策研究与战略制定的范例,把对ARC的分析置于国家科技政策与战略演变的背景下,深入考察其政策研究与战略制定过程及其产生的作用与影响,提示对我国R&D管理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关键词:澳大利亚科技政策政策研究科技战略 ARC Abstract: As a Commonwealth R&D funding agency, 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 (ARC)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giving advice on national S&T policy and its coordination while it makes an effort to policy research and strategic planning for its own development. The paper examines policy research and strategic planning in ARC and their effects in-depth in the context of Australian innovation system, in order to learn lessons for R&D management of our government, especially during this socio-economic transition time of China. Keywords: Australian S&T Policy; Policy Research; Strategic Planning; ARC 科技政策与战略是科学技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同的国家或机构从不同时期国家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求出发,制定与其总体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政策与战略,构成了各具特色的科技体制的基石。20世纪下半叶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新变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剧以及知识经济的崛起,许多国家的科技政策与战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各国的科技、经济、社会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科技政策与战略的重要性也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其制定过程也逐步规范化与制度化。了解这些制度与方法,对于我国制定科技政策与战略、特别是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十一五”科技发展战略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与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相比,澳大利亚的研究与发展(R&D)规模相对较小,但其研究领域又呈现出往往是科技大国才会具有的多样性,更接近于如我国等发展中大国可能达到的状况,因此,其R&D管理应当是我们关注的研究对象,而国内现有的研究多以美国、日本等科技大国为主,对澳大利亚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近年来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澳联邦政府在推动科技为解决国家社会经济重大问题服务以及在科技管理部门推行绩效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和我国转型时期科技体制改革也有相似之处,其科技政策研究和战略制定中的许多方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但国内关于澳大利亚的研究多针对其政策战略的具体内容,缺乏对其制定过程及方法的分析。本文试图以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ARC)作为政策研究与战略制定的范例,把对ARC的分析置于澳国家科技政策与战略演变的背景下,深入考察其政策研究与战略制定过程及其产生的作用与影响,提示对我国R&D管理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科技发展战略分析论文

科技发展战略分析论文 一、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与我国的战略选择 (一)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呈现出新的趋势,预示着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变革。一是科学技术发展不断突破人类传统认识极限,引发新的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导致众多跨学科领域的诞生。二是科技成果产业化周期缩短,不断造就新的追赶和超越机会。在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新兴领域,不少国家都处在相近的起点上。后发国家完全有可能在这些领域实现突破,带动整体科技竞争力的跃升。三是科学理论超前发展,引领新的技术和生产方向。核能、集成电路、生物技术以及正在兴起的纳米技术,都是源于基础科学理论的突破。科学理论越来越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为技术和生产发展开辟新的道路。四是科技全球化加快,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在全球化环境下,资本、信息、技术和人才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与配置日益普遍。但是,全球化并没有改变国家间竞争的本质,只是改变了竞争形式,也就是通过对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占有更加尖锐地表现出来。总之,在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推动下,人类正经历着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演进。 (二)科学技术的竞争已成为当代国际竞争的焦点 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转变,以及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带来的历史机遇,技术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手段。一是发达国家用技术控制市场。据统计,目前全世界86%的研发投入、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凭借科技优势和建立在科技优势基础上的国际规则,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形成了对世界市场特别是高技术市场的高度垄断,从中获取大量超额利润。二是发达国家用技术控制资源。如果说过去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是用暴力掠夺殖民地资源,那么今天发达国家更多的是利用技术手段控制国际资源及其流向。目前,对空间、海洋和生物等战略资源的争夺已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三是发达国家用技术控制媒体。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美欧等发达国家凭借其掌握的先进信息技术,通过对各种传媒的控制,在传播西方意识形态、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占据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