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荷塘月色》为例谈散文教学

以《荷塘月色》为例谈散文教学
以《荷塘月色》为例谈散文教学

以《荷塘月色》为例谈散文教学

散文作为一种记真事、诉真情的文体,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教师都希望通过学习散文,来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但是,散文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兴趣并不浓厚,课堂上很难走进文本中去。语言优美、韵味悠长的散文,为何在课堂上遇冷?它在实际教学中呈现着怎样的现状,又如何改变呢?

一、散文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过于僵化

很多时候,教师讲散文已经形成一个套路:导入――作者和背景简介――逐段串讲课文――提炼小节含义――分

段并归纳段意――提炼中心思想――回顾课文脉络。在刚刚接触散文的时候,这样有步骤的梳理,有助于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走进文本。但是,如此模式化的课堂设计,若在散文教学中频频出现,“千人一面”的感觉必然会导致学生对于散文的兴趣逐渐减弱。

2.教学时间安排不当

散文的篇幅一般较长,而且内涵比较深刻,对于阅历尚浅的高中生来说,完全理解掌握文本内涵并不容易。有时候,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进度,不管文本是难是易,学生是否理解,总要在规定的一两节课内“解决战斗”。学生在有限的

时间里,懵懂地被拖着走完全程,根本没有时间去细细品味。还有一种情况是教师特别看重知识点的覆盖面,会事无巨细地讲授,战线拉得过长,最终结果只是感觉结构松散、印象浅薄。

3.学生参与度不够

散文背后是作者丰富的阅历和深厚的积淀,教师在年龄、阅历等方面与作者相当,较易引起共鸣。然而,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积累是不足的,这就导致散文课堂常常是“冰火两重天”:讲台上,教师讲得激情四射,讲台下,学生始终是一

副游离于文本之外、无动于衷的表情。

4.应试成分偏多

有些教师为了调动学生思考,就把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变成了高考阅读题。甚至,从一开始就在结构、内容、鉴赏等方面设置了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解读文本。这种教学功利化、应试化的倾向,无疑是违背了散文教学“增强学生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和初衷的。它制约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也不利于散文教学的长远发展。

散文教学的模式过于僵化、教学时间安排不当、学生参与度不够、教学应试成分偏多四种情况较为严重地制约了散文教学的长久发展。因此,改变散文教学的现状,探索它的教学策略,势在必行。下面笔者就以《荷塘月色》教学为例来谈谈如何应对。

二、散文教学策略

1.教学模式多样化

俗话说“世事如棋局局新”,上课亦是如此。“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学设计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格局,达到不同的效果。如果能够打破散文教学固有的僵化模式,势必有利于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要采用更为新颖的导入方式。传统的导入方式,大多是联系作者、联系文意导入正文。如从作者朱自清人生经历导入到《荷塘月色》课文中去。其实,也可以从题目本身出发,如我们可以从题目中的“荷”入手,联系以前学过的与荷花有关的诗歌,进行导入:“荷花是一种备受诗人青睐的花卉,但是,不同的人面对荷花,有着不同的感受。同学们能想到哪些关于荷花的诗呢?”学生回答李白独爱“清水出芙蓉”的自然;周敦颐欣赏“出淤泥而不染”的纯洁;杨万里偏爱“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热烈。“那么,当朱自清面对这一方荷塘的时候,他又会有怎样的心绪呢?下面让我们到《荷塘月色》中一探究竟。”

这样,采用提问回忆法导入,不仅仅局限在一位作者身上,能从更广的角度唤起学生的记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采用灵活机动的讲课顺序。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后,他们非常希望能够尽快进入文本中去。如果在此时,兴趣的最高点,选择详细介绍人物和写作背景,一方面会错

失高昂的兴趣点,让激起的热烈气氛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背景介绍让学生在头脑中有了一个固有的答案,反倒限制了他们的在后期阅读中发散性的思维和思考。

我们不妨换一种方式,不一定非要从头讲起,可以选择“中间开花”的模式。如导入之后,让学生说说经过阅读,觉得哪几小节写得最美,那么就从最美的小节先入手,慢慢欣赏,带着兴趣学习。在细细赏析4~5小节描写“月下的荷塘”和“荷塘的月色”之后,我们再反向追问作者为什么要来到荷塘呢?(因为心中颇不宁静)再顺向探究之后的活动,这样既充满新鲜感,又让学生有探究的成就感。

2.教学时间要用在刀刃上

首先,合理规划课前、课上、课后的时间。课堂时间有限且宝贵,我们必须合理规划、充分利用各段时间。例如,消灭生字词、标段小节序号、疏通文意等简单的任务可以作为预习作业布置下去;利用早读课的时间,大声朗读,熟悉文本;课上解决更加核心、更加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课后巩固和复习核心问题。这样,就能够将各段时间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其次,教学目标要精不要多。如果教师在课上希望达成过多的目标,渴望面面俱到,其结果就是面面都到不了。一节课哪怕只讲一个问题,讲得透彻,就是成功。如《荷塘月色》有几个核心的关键:①本文的写景艺术(运用修辞手法

描写了荷塘的月色,以及月色下的荷塘)。②作者的情感发展脉络。(不宁静―寻宁静―得宁静―忧愁复生―对理想世界的神往―不宁静)。③家、荷塘、江南三者象征的三重世界:现实世界、美化的世界、理想的世界。这三个题目对于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都值得细细分析和解读。但是,贪多嚼不烂,若是一股脑地一节课讲完,反倒得不到好的效果。

3.调动学生,从诵读开始

平面的文字,若是浮光掠影的浏览,只能让识记停留在浅层次上。只有带着感情反复诵读,有了切身的体验,赋予文字个人化的解读,才能激起内心的热情。高中生虽日趋成熟但又内向羞涩,不肯大声诵读,但若教师能够给予鼓励和读法引导,他们还是非常愿意带着情感诵读文章的,而且这种热情会相互感染。特别是教师不要简单地播放范读音频,应尽可能自己范读,这种正面影响力更能感染学生。

例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学生读到此处,十分深情,语气柔软,自然而然地走进情境之中。先把课堂的气氛调动起来,再开展讨论或者展开课程就轻而易举了。

总之,散文以其独特的魅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学习过程中任何教学策略都不能教条式地生搬

硬套。教师应结合具体文本和学生实际,抓住课文核心内容,对教学策略进行灵活的运用,才能真正让散文教学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中学(213003)

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例谈

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例谈 武汉市翠微中学钟海心 “文学小精灵”散文因其独抒性灵的情感,摇曳多姿的文笔,灵活自由的选材受众广泛。成为各种版本教材选编量最大的文学体裁。著名散文家秦牧曾说:“那些最好的散文,有的使人想到了银光闪闪的匕首,有的使人想起了余音袅袅的洞箫,有的像明净无尘的水晶,有的像色彩鲜明的玛瑙……”。教材选编者大都意识到优秀的散文不仅给以学生美的语言范本,诗的意境享受,还能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想,撞击学生心扉,更有利于达成新课改“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体推进。作为教者思考如何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有力挖掘课程资源,更好引导学生习得散文鉴赏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是一个极有价值和张力的研究课题。 一、循规蹈矩,因文制宜。 俗话说得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锁的特点决定钥匙的齿状,只有钥匙和锁相匹配,才能开锁,走进大门。同理:散文不同的类别决定教法取舍,散文阅读教学中只有找准该篇散文特点才能运用恰当教法打开散文鉴赏之门。 散文以“形散神聚”为主要特征,虽然种类繁多,写作形式灵动自由。但依写作内容主要可分两大类:实写类和虚写类。实写类大致可包括写景(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状物(如叶圣陶的《一个少年的笔记·爬山虎的脚》等)、叙事(如朱自清的《背影》等)、写人(如鲁迅的《藤野先生》等)四种,虚写类大致包括抒情散文(如欧阳斌《走,看云去》等),哲理散文(如松下幸之助的《大自然的启示》等)。遵循这些文章不同的写作内容,写景状物类散文就应侧重品读景与物,感受文中意境或意象特征,如何描摹,景物之中融合了怎样的情与理。叙事写人类散文就应侧重剖析典型事件、典型形象,纵横联系,品味形象言行、心理,外貌,细节,理解形象意义,从而感悟主题。抒情议论类散文就应侧重品味文中的情感和逻辑义理的美。这类散文往往是即景生情,理从事出,要感受情景交融,情随景生的特点,分析事与理间的逻辑联系,联系实际,拓展情理的实用价值, 抓住各类散文写作内容的侧重点及写法规律这个“规矩”这一核心问题,设计起教学环节和高质量的教学提问就有了保障。 二、涵咏语言,注重读写。 郑板桥《咏竹》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当今教学改革空前繁荣,流派众多,方法层出不穷的时代,散文阅读教学应有竹一般的坚定,紧抓语言品味这个中心,强化读和写的训练这两个基本点,从而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语文的问题要靠语文的方法来解决,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表达思想的材料,惟有重视语言的品读,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带动内容理解,层次分析,美点探究……与此同时,加强朗读 如何涵咏语言,读写结合呢? 1、拎词品读法:抓住文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的词展开品析。 例如:教读苏轼散文《记承天寺夜游》,此文先叙述再描景,最后议论抒情作结。文末的“闲人”一词是理解文旨的关键。我们可以围绕这个词展开品析,设计几个层进性问题:闲人是什么意思?你从何处发现苏轼和好友张怀民的确是“闲人”?苏轼真的很清闲吗?通过这样由表及里的思考理解词的本义,语境义、深层义中学生解读了文本,联系了背景,最终明白“闲人”一词表达的感情微妙而复杂,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111

现代散文精选

一、入选理由: 梁启超“新文体”的典范,充沛酣畅的爱国情怀和强国期盼,观点鲜明,论述深刻。 少年中国说(节选) 梁启超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关于作者:梁启超(1873年02月23——1929年01月1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曾为民族的振兴四处奔走。 二、入选理由: 一篇谈论时间问题的经典美文,寓意深邃,文情并茂,化抽象为具体的写法。 匆匆(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如今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它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它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它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它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关于作者: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代表作品《春》《绿》《背影》《荷塘月色》《匆匆》等。

《荷塘月色》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完美版

海南省海口二中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第四专题《荷塘月色》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体会散文精练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学习散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欣赏散文静静美的同时,感受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3、启发学生思维,引起想象,激发兴趣,提高写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情与景的交融,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矛盾心理 三、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赏读式,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课件 1、背景音乐 2、图片:荷塘图、月光图、荷花图、星空图、月下树影图、荷叶图 3、VCD片断:少女翩然起舞,裙幅舒展片断 4、配乐朗诵录相片断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媒体显示:课题、背景音乐 今天,我们要学习朱自清的散文名作《荷塘月色》,关于作者我们并不陌生,他的佳作,大家能说出哪些? (生:《春》和《背影》) 大家知道,朱自清是著名的、、,他还被誉为什么? (生:民主战士) 对朱自清是一位爱国知识分子,他积极参加民主运动本文写于1927年7月,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他曾在一封信中写道:“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真实写照朱自清不愧是一位诗人,他的散文具有诗一般的意境,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荷塘月色》的重点,即文中那静谧清幽的美流露出是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情与景在散文中达到完美的结合 (二)讲授新课 让我们一起先阅读课文,初步了解一下文中作者的行踪哪位同学能复述出作者出家门,去荷塘赏月的行踪 (生:作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晚上在院子里乘凉,想起白天常经过的荷塘,决定去看一看于是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经过一条小煤屑路,作者来到荷塘,观赏月下荷塘的美景,看完荷塘,作者又想起《西洲曲》最后作者回家,推门进去,发现妻已熟睡好久了) 刚才这位同学复述作者行踪,还有哪些细节遗漏了呢? (生补充:作者观赏荷塘时,在荷塘边观赏荷塘里的荷叶、荷花等等,然后观赏的是月色,最后还观赏了荷塘四周的景色,这才引起联想,想到《西洲曲》,刚才没有把观赏四周的景物交待清楚)

以《荷塘月色》为例谈散文教学

以《荷塘月色》为例谈散文教学 散文作为一种记真事、诉真情的文体,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教师都希望通过学习散文,来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但是,散文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兴趣并不浓厚,课堂上很难走进文本中去。语言优美、韵味悠长的散文,为何在课堂上遇冷?它在实际教学中呈现着怎样的现状,又如何改变呢? 一、散文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过于僵化 很多时候,教师讲散文已经形成一个套路:导入――作者和背景简介――逐段串讲课文――提炼小节含义――分 段并归纳段意――提炼中心思想――回顾课文脉络。在刚刚接触散文的时候,这样有步骤的梳理,有助于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走进文本。但是,如此模式化的课堂设计,若在散文教学中频频出现,“千人一面”的感觉必然会导致学生对于散文的兴趣逐渐减弱。 2.教学时间安排不当 散文的篇幅一般较长,而且内涵比较深刻,对于阅历尚浅的高中生来说,完全理解掌握文本内涵并不容易。有时候,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进度,不管文本是难是易,学生是否理解,总要在规定的一两节课内“解决战斗”。学生在有限的

时间里,懵懂地被拖着走完全程,根本没有时间去细细品味。还有一种情况是教师特别看重知识点的覆盖面,会事无巨细地讲授,战线拉得过长,最终结果只是感觉结构松散、印象浅薄。 3.学生参与度不够 散文背后是作者丰富的阅历和深厚的积淀,教师在年龄、阅历等方面与作者相当,较易引起共鸣。然而,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积累是不足的,这就导致散文课堂常常是“冰火两重天”:讲台上,教师讲得激情四射,讲台下,学生始终是一 副游离于文本之外、无动于衷的表情。 4.应试成分偏多 有些教师为了调动学生思考,就把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变成了高考阅读题。甚至,从一开始就在结构、内容、鉴赏等方面设置了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解读文本。这种教学功利化、应试化的倾向,无疑是违背了散文教学“增强学生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和初衷的。它制约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也不利于散文教学的长远发展。 散文教学的模式过于僵化、教学时间安排不当、学生参与度不够、教学应试成分偏多四种情况较为严重地制约了散文教学的长久发展。因此,改变散文教学的现状,探索它的教学策略,势在必行。下面笔者就以《荷塘月色》教学为例来谈谈如何应对。

《荷塘月色》公开课优秀教案___文档

《荷塘月色》公开课优秀教案 作者文集:会员类型:高一教案加入时间:2011年10月16日18:9 荷塘月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花卉引导同学回顾思考有关荷花的诗文,以及人赋予它的特定文化内涵(出示幻灯片),导入新课 介绍作者;(教师)第一次听说朱自清这个名字并对他产生敬意时,显然不是因为他曾当过中学语文教师,也不仅仅因为他是一名著名的学者、诗人,而是另一个原因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我第一次知道朱自清的名字,是在毛泽东的著作里本来朱自清既没加入国民党,也不是共产党人,而是一位有独立人格的自由知识分子,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按理他是不太可能进入毛泽东的视野的但是在新中国诞生前夕的1949年,他的名字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甚至是敬意,并写入了他的政论名篇《别了,司徒雷登》中毛泽东这样写道:“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最终,朱自清先生贫病交加,倒在了蒋家王朝最后一个冬天,也倒在新中国的晨曦之中他死的时候年仅48岁朱自清的名字因此载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册!他也因此赢得了我的深深的敬意!(幻灯片出示) 二.课文阅读: 1,配乐朗读 2,同时给文章每个段落加上番号找出文中表现作者心情的语句 3,抓住关键词语,理出作者游踪,探究作者情感路线 相信优美的诵读已经让我们沉醉其中现在大家来看看文章开头 问题1:夜深人静之时,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去荷塘边散步? 师生交流明确:主要是由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夜深人静之时本应好好休息了,但许多事情剪不断,理还乱,就想到去荷塘散步,以此来排遣内心的烦恼! 全文就是围绕“颇不宁静”这一心情展开的,它就像是一支乐曲中的主旋律,始终在全曲中回荡! 问题2:为排遣不宁静,作者散步的游踪是怎样的?(齐答) 师生共同明确 游踪:家——小路——荷塘——家 问题3:一夜畅游,朱自清找到了心灵的宁静吗? 学生齐答(只让学生回答“找到”还是“没有找到”)到底找到没有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作者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请看第3自然段的内心独白我们先一起来朗读这个自然段 学生朗读 问题4:这一段独白到底流露了朱自清怎样的心情? 学生明确:尽管有哀愁,但更有一种淡淡的喜悦之情!作者只有这幽僻的坏境之中,才感到自己成了一个自由的人,才能够抛开尘世间的喧嚣和烦恼——可见作者对现实的不满!“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流露出作者为能够暂时得到自由,欣赏荷塘月色而淡淡喜悦——可见作者幻想超脱现实!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原文及赏析!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原文及赏析! 原文: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 的月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旳欢笑,已经听 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旳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wěng)郁郁旳。路旳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 字的树。没有月光旳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 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旳自己, 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 旳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 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 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niǎo,nuó)地开着旳,有羞涩地打着朵儿旳;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 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 是脉脉(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 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 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 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 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如梵婀(ē)玲(英语violin小提琴的译音)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 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 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 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例谈

“文学小精灵”散文因其独抒性灵的情感,摇曳多姿的文笔,灵活自由的选材受众广泛。成为各种版本教材选编量最大的文学体裁。著名散文家秦牧曾说:“那些最好的散文,有的使人想到了银光闪闪的匕首,有的使人想起了余音袅袅的洞箫,有的像明净无尘的水晶,有的像色彩鲜明的玛瑙……”。教材选编者大都意识到优秀的散文不仅给以学生美的语言范本,诗的意境享受,还能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想,撞击学生心扉,更有利于达成新课改“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体推进。作为教者思考如何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有力挖掘课程资源,更好引导学生习得散文鉴赏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是一个极有价值和张力的研究课题。 一、循规蹈矩,因文制宜。 俗话说得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锁的特点决定钥匙的齿状,只有钥匙和锁相匹配,才能开锁,走进大门。同理:散文不同的类别决定教法取舍,散文阅读教学中只有找准该篇散文特点才能运用恰当教法打开散文鉴赏之门。 散文以“形散神聚”为主要特征,虽然种类繁多,写作形式灵动自由。但依写作内容主要可分两大类:实写类和虚写类。实写类大致可包括写景(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状物(如叶圣陶的《一个少年的笔记·爬山虎的脚》等)、叙事(如朱自清的《背影》等)、写人(如鲁迅的《藤野先生》等)四种,虚写类大致包括抒情散文(如欧阳斌《走,看云去》等),哲理散文(如松下幸之助的《大自然的启示》等)。遵循这些文章不同的写作内容,写景状物类散文就应侧重品读景与物,感受文中意境或意象特征,如何描摹,景物之中融合了怎样的情与理。叙事写人类散文就应侧重剖析典型事件、典型形象,纵横联系,品味形象言行、心理,外貌,细节,理解形象意义,从而感悟主题。抒情议论类散文就应侧重品味文中的情感和逻辑义理的美。这类散文往往是即景生情,理从事出,要感受情景交融,情随景生的特点,分析事与理间的逻辑联系,联系实际,拓展情理的实用价值, 抓住各类散文写作内容的侧重点及写法规律这个“规矩”这一核心问题,设计起教学环节和高质量的教学提问就有了保障。 二、涵咏语言,注重读写。 郑板桥《咏竹》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当今教学改革空前繁荣,流派众多,方法层出不穷的时代,散文阅读教学应有竹一般的坚定,紧抓语言品味这个中心,强化读和写的训练这两个基本点,从而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语文的问题要靠语文的方法来解决,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表达思想的材料,惟有重视语言的品读,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带动内容理解,层次分析,美点探究……与此同时,加强朗读 如何涵咏语言,读写结合呢? 1、拎词品读法:抓住文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的词展开品析。 例如:教读苏轼散文《记承天寺夜游》,此文先叙述再描景,最后议论抒情作结。文末的“闲人”一词是理解文旨的关键。我们可以围绕这个词展开品析,设计几个层进性问题:闲人是什么意思?你从何处发现苏轼和好友张怀民的确是“闲人”?苏轼真的很清闲吗?通过这样由表及里的思考理解词的本义,语境义、深层义中学生解读了文本,联系了背景,最终明白“闲人”一词表达的感情微妙而复杂,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又如:教读贾平凹《月迹》,标题词即文眼,可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追随着作者的文笔寻找月亮的足迹,从而理清文脉,感受月亮的美好。 2诵读感悟法:在形式多样的诵读中感悟散文情感和意趣。 这种方法在散文教学中可以收到奇效。例如:朱自清散文《背影》是特别适合诵读的美文,

秦腔节选阅读答案

秦腔节选阅读答案 【篇一:2005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含答案)】 ass=txt>一、语文知识积累及应用。 1.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拼音填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⑶阴霾弥漫的冬天是毫无生气的季节,是自然界的休眠和沉睡时期。 ⑷小时候过了一段拮据的生活。 2.请增删或修改必要的词语和 标点,使句子通顺连贯。 ⑴通过初中三年的学习,使我掌握了许多知识。 ⑵不管外边下起了大雨,但是他们还是按照约定一起去图书馆了。 ⑶龙山文化是因1928年在山东章丘县龙山镇发现继仰韶文化之后 在黄河下游发展起来的。 3.默写填空。 ⑴云横秦岭家何在?。 ⑵,悠然见南山。 ⑶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其实意在干涉别国内政,这正应了《醉翁亭记》中的一句话:,。 ⑷纵观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人生历程,可以发现他们无不 胸怀大志,以王下为己任,,,终成就伟业,青史留名。(用《岳 阳楼记》中的一句名言填空) 4.仿写句子。 ⑴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 ,弃之可惜”,下联是“杯 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请你把中学生都很熟悉的一首诗中的 有关语句作适当删减填入上联,使之构成对偶句式。 ⑵根据示例仿写句子。 我们多么热爱那些优美的文字啊!屈原的恣肆,李白的飘逸,杜甫 的沉郁; 我们多么热爱那些优美的文字啊!,,。 二、阅读下面散文,然后做题。 春草散章 杨林雪 连篇累牍,风之笔蘸着水之墨,春草将她绿色的文字刻于春天的大 地上。

冬雪渐消,湿润的泥沼里,草种子就潜心于构思了。春天的诠释在 她的横叶竖茎里悄悄拱出地面。 或章,或篇,或段,或句,写满山坡,写满原野,写满堤边岸头, 写满水泽沟壑,甚至写满农家小院的墙头和屋檐——春草任性,最 得意于写她的随笔。 旷野上,树林忙着做插画,野花赶着绣彩图,春天漫延漫生,更行 更远,没有谁能阻得住她行路的脚丫。而鸟在空中配着它的画外音,解说给匆忙行走的云听。 雏鸡最先啄开蛋壳,雏鸭也被惊醒,纷纷睁开眼睛来读春天。它们 最喜欢在春草的段落之间追寻,碰到读不懂的地方,就去啄一啄, 嚼一嚼,草汁儿鲜嫩清香,甜中有此苦。鸡无事就在岸边打量风笔 的神韵,跳着脚儿喊一声:“这笔好神奇哟!”鸭子“扑通”一声落进 碧水里, 翻着筋斗洗个澡:“看这水墨染不染得绿我的羽毛!”风笔频蘸水墨,碧波乍起涟漪,把个呆鹅都看得欢了,拍着翅膀“呱呱”地叫起来。 犁笔翻下田垄,播一首玉米的抒情诗,撒一章豆子的论文,再种一 部枝蔓横爬的红番薯的长篇小说……大块地田地决不肯放过,至于 田埂、路沿、山坡、谷洼,就大大方方地送与春草去填补空白。 春草珍惜每一寸土地,驱走荒凉,征服贫瘠,以她绿色的大手笔和 庄稼汉的锄头较量着:看谁的文章更流芳千古!有时候春草忍不住 顽皮,悄悄钻到庄稼行里闹一闹,结果常给严谨认真的农人发现, 一锄头钩了出来:“你来搀和啥?这儿不是你歇脚的地方。”春草扮 个鬼脸和仍回田头地角扎根。 春草素朴天真,她淡漠都市的豪华,却甘愿将她的脚步不断伸向浩 瀚无边的沙漠,为饥渴的旅人们寻找生命的甘泉水。 在一望无际的千里牧场,春草更是热情奔放,恣意抒写,淋漓尽致 地挥洒她绿色的畅想!春草且行且止,收放自如,天涯海角,迤逦 而行,其文谓章章华美,篇篇锦绣,字字珠玑。春草深深懂得自己 的使命,她从不嫉妒农民沉甸甸的收成,也不在乎野火会不会烧尽 她全部的卷稿。冬去春来,她只是饱蘸生命的浓墨,在稿纸一般的 广袤大地上,不停地写啊,写啊,写! 1.第1自然段是一个比喻句,其中包含了3个本体和喻体,它们分别是:比喻为;比喻为;比喻为。

高中现代散文教学研究

专题讲座 高中现代散文教学研究 吴欣歆(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 讲座的主要内容: 第一,现代散文研究最新成果。这部分主要选择一些对教学有影响的散文研究成果跟大家分享。 第二,现代散文教学内容的选择。这部分主要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需求两个方面来分析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 第三,现代散文教学流程的设计和教学策略的使用。这部分主要分析如何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使用教学策略。 一、现代散文研究成果 长期以来,影响中学现代散文教学最主要的理论观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这一观点的提出者肖云儒近期发表文章《“形散而神不散”的当初、当年和现在》,指出“二十来年的散文创作,随时代生活的变迁,随着一代一代作者观念的变化,早已远远超出了‘形散而神不散'那个时代的话语场和欣赏场”,认为“随着时代的变化,应对散文之‘神'作更宽泛的解释(如意蕴、情绪、甚至一种心理场)”,而不仅仅是主题和中心思想。对于这个观点的争论与现代散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流程的设计都密切相关,它提醒我们思考,在现代散文的话语方式和写作手法都越来越丰富的今天,现代散文的教学是否还能够沿着“概括内容——提炼主题——分析手法”的路径行进? 刘锡庆教授曾撰写《当代散文创作发展的几个问题》一文,从大和小、外和内、实和虚、文和野、热和冷等十个字、五对关系总括了当代散文创作发展所面临的一些

深层次问题。指出散文在表现人、人性的深度上,大体有五个层面,即“实生活”层面,“情感”层面,“性灵”层面,“心灵”层面,“生命体验”层面。从这五个层面来看,我们教学中对解读散文的角度是否过于单一?能否从这样五个角度去解读散文,设计我们的教学活动? 著名的散文研究理论研究者陈剑晖提出要将“诗性”作为散文理论建构的核心词,他认为散文的“诗性”是“建立在人的个体存在、人的生命本真和丰饶的内心世界,是建立在事务的本原之上的诗性”“是散文最具心灵性的表达和情绪起伏的内在旋律,是人对社会生活,对大自然的总体性感受”“是流荡于万事万物和人的心灵深处的一种纯真的美质”。在这一论述的基础上,他推演出精神诗性、生命向度、人格智慧和文化本体性等层面来具体阐释“诗性”内涵。进而,他进一步指出“散文是极自由极潇洒的文体,它的规矩就是没有规矩,它的形式就是没有形式。所以作为一个散文研究者,他要做的事就是以纯正的精神去接近散文的精神,以自由的心态去感受散文的自由,以炽热的心去拥抱散文的心。”陈建晖的观点提醒我们,在散文教学的过程中感受到散文的诗性非常重要,散文的教学应该是挥洒诗性的教学,过于理性的概括、分析、阐释恐怕并不合适。如何在教学中引领学生感受更为重要,而并非仅仅知道。 与其他文体的理论研究来说,散文研究相对薄弱,上述研究成果未必能代表散文研究的最新成果,但与教学的关系最为密切。这些研究成果启发我们反思现代散文的教学内容该如何选择,如何根据文体特点确定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下面,我将用课例分析的方式跟大家交流一下散文教学内容的选择。 二、现代散文教学内容的选择 一般来说,选择教学内容要考虑到课文特点和学生需求。不同教材版本中选入的现代散文篇目不同,根据选文的特点其学习方式可以分为三种: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基于这三种学习方式,我们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阅读现代散文主要存在三类问题,一是阅读目的不明确,没有根据文体特点确定阅读目标的能力;二是阅读意识不到位,文本细读的能力不强,该读到的地方没有读到,该读出来的东西没有读出来;三是生活体验的积累不丰厚,无法感受到文章的妙处。综合考虑课文特点和学生需求,确定教学内容要重点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 课文应该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什么;

1荷塘月色公开课教案 一等奖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揣摩优美的艺术语言,赏析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2、过程与方法 理清作品的事物线索和感情线索,析文中之情,赏文中之景,披文以入情;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摹绘比喻、比拟、通感的修辞效果,同时寻踪文中的美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理解作者“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和他追求自由的精神。 [ 教学重点] 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了解作者对现实不满,寻求精神解脱和自由而又无法解脱的苦闷心情;通过品鉴景物的色调和情味,体会作者的喜悦和哀愁。 [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让学生了解借景抒情的艺术技巧,同时调动学生的审美联想和审美想象,引导他们认真感受和体验作品中优美的意境,从而获得一定的审美实感和经验; 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图画美、语言美、意境美,学习文中的比喻、比拟、通感、映衬等修辞手法,通过具体分析、品味语言的形象性的绘画美,揣摩丰富的情味,同时揣摩文中的一些炼字炼句必须反复推敲涵咏,从中嚼出艺术的真趣。 [ 课时安排] 两课时 [ 课前准备] 教师:《荷塘月色》朗读带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资料,制成卡片。 [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揣摩直接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理清作者的思绪和思想感情脉络,分析作者感情的发展变化,探寻作者心情变化的触发点。 [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没进入这篇课文的学习之前,先让我们一起联想一下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大片碧绿的荷塘,荷花娇艳的盛开着,面对此等美景,我国宋代的著名诗人杨万里赞叹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周敦颐却看到了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 描写同一事物却反差如此之大,这正印证了王国维先生的那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是为了抒情,抒什么样的情?抒的是作者自己的主观感情,客观事物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主观情感的烙印! 今天我们就让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的脚步,去看一看他给我们留下的这一篇优美的散文《荷塘月色》,看一看他给我们描写了怎样的月色下的荷塘美景,抒发了怎样的独特情怀! [ 板书一] 二、简介作者和《荷塘月色》: 1、首先给大家介绍的是本文的作者朱自清, 提问:同学们对朱自清了解多少?以前我们学过他哪些文章?(要求学生各抒己见) 明确: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对于他,大家应当记得他的四个令人羡慕的闪光点:(1)19岁考入北大哲学系;(2)27岁任清华大学教授;(3)毛泽东曾高度的赞扬朱自清“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4)朱自清的散文秀丽朴素,独树一帜,“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这源于他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对世情精细的观察和体验及朴实、忠厚、平淡、刚正的性格。 初中我们学过他的《背影》、《春》。代表作有散文与诗的合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的就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情文并茂的优美散文《荷塘月色》。 2、关于《荷塘月色》: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之都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公开课教案_8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 (二)方法与过程: 梳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中国古代散文的热爱。 教学重点: 掌握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脉络。。 教学难点: 内容的时间跨度大,信息量丰富。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散文的概念 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篇幅短小,取材广泛,形式自由,写法灵活,表达含蓄,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反映现实生活及时迅速。 古代,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 2.散文的分类 按照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叙事散文:偏重于记人叙事,及时记录新鲜事物、新鲜感受。包括游记、日记、报告文学。 抒情散文:偏重于抒发创作主体情感,往往采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方式。 议论散文:偏重于议论,夹叙夹议,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包括杂文、小品、随笔等。 3.散文的特点 ①.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②.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③.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 二、散文发展的阶段 散文是我国古代的主要文体之一。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一)先秦时期 1. 第一部散文集《尚书》 殷商甲骨文的某些卜辞已可算作片段的散文,成篇的散文可以追溯到《尚书》。这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在历史上很有影响,《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 3.历史散文 先秦历史散文为中国的历史文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历史家和古文家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殷商时代有了文字,也就有了记史的散文。到了周朝,各诸侯国的史官进一步以朴素的语言、简洁的文字记录了列国间的史实,如《春秋》。后,产生了描述现实的历史文学,如《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左传》与《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 3. 诸子散文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产生了诸子散文。 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记载他们言论的书流传到现在的有《论语》、《孟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 《论语》和《孟子》是儒家诠释“仁”的著作。《论语》是记录孔丘及其弟子言行的,其中多半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孟子》是记载孟轲言论的。 《墨子》代表墨翟“兼爱”的主张,语言朴素,说理明确,逻辑性很强,《兼爱》、《非攻》等篇极有代表性。 《庄子》代表道家庄周“无为而治”的主张。庄子散文在诸子中独具魅力。这表现在作者具有奇幻的想象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善用民间寓言,长于譬喻,使文章富于文学趣味。 《韩非子》代表法家“因时制宜”的主张。韩非散文结构严谨,锋芒锐利,说理深刻。 《荀子》代表荀况的学说,现有32篇,多长篇。荀子散文特点:论点明确、层次清楚、句法整练、词汇丰富。

[散文荷塘月色朱自清朗读]朱自清散文春节选

[散文荷塘月色朱自清朗读]朱自清散文春节选 朱自清散文春节选1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朱自清散文春节选2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朱自清散文春节选3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朱自清散文春节选4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高中现代文阅读散文答题技巧

高中现代文阅读散文答题技巧 教学目标: 掌握现代文文阅读散文答题技巧 表达技巧分类: 1.表达方式 ①叙述的技巧: 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②描写的技巧: 描写的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侧面描写(烘托):以特征相似或相反的另一事物作正衬或反衬,能突出要表现的事物。 正面描写:渲染:浓墨重彩的描绘能感染读者;白描:简练勾勒,生动传神。 景物、环境描写:突出环境特点,烘托人物,渲染氛围,烘托主题。 细节描写、心理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 ③叙述人称的技巧: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能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以往考查频繁,现在几乎不考) ④议论的技巧。在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文章的主旨;在中间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⑤抒情技巧: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开头能定文章基调;在结尾能升华主题。 2.表现手法 衬托,以描述的环境、气氛等烘托主体人事物,突现中心,表达强烈感情。 铺垫,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进行的环境、情绪、气氛等描写的造势。 对比,在两种互相对立事物的比较中突出主体,凸显正面,使形象鲜明。 渲染,以浓墨重彩的描绘营造氛围,为行文设铺垫,凸显人物性格,增强感染力。 象征,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还可使要表达的意思含蓄、深刻。 托物言志,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深刻生动地表现深层含义。 联想想象,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可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 抑扬结合,为褒先贬,为损先扬,鲜明对照和强烈反差,收到特殊效果。 以小见大,即从平凡细微的事情中反映重大的主题,可突出中心,有强烈的震撼力。 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或人物的性格,更集中地揭示主旨。 3.修辞技巧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反问、反复、设问。考查最多的是比喻、拟人、排比。 比喻,能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拟人,能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朱自清荷塘月色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体悟本文写景形神兼备的特点。 2、引导学生理解景与情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同学们,荷与月是中国传统文学中常见的两种意象,朱自清把这两种意象结合起来,为我们描绘了一片独特的风景,我们今天这节课就一起来赏析朱自清笔下的荷塘与月色之景。(板书:荷塘月色朱自清景) 二、美读。(4分钟) 问题:文章的题目是《荷塘月色》,那么全文集中描写荷塘与月色的是哪两段? 明确:第四第五段 请两位同学来配乐朗诵第四段第五段。 三、赏景。(8分钟) 1、问题:荷塘和月色的描写,整体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宁静的、优美的、朦胧的、柔美的。 2、问题:这两段依次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月色。 3、问题:请同学们找出自己喜欢的写景的句子,把你的赏析跟大家分享一下。 明确:在点评学生的赏析中,指出景物的特点,用了哪些手法等。赏析不到位的,及时点拨。举例如下: (1)荷叶写荷叶用了比喻,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有一种轻盈的、旋转的动态的美感。 (2)荷花在写荷花是用了拟人和博喻。用袅娜、羞涩来形容荷花,让我们联想到它像是美丽的女子那样轻盈和娇羞的神态。就像我们学过的一句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在写荷花时用了比喻,把荷叶比作明珠突出其明亮、比作是星星,突出其多,比作出浴的美人,表现其纯净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 (3)荷香在写荷香时用了通感,抓住了歌声特点,若有若无、断断续续的特点。这也正是了香味的特点,只有在特别宁静的时候才能闻得到。 (4)流水在写流水时用的是拟人手法。“脉脉”一词,好像饱含深情,实际上是写池水对荷塘的滋养与养护之情。 (5)月光月光本无形,但是把它比作流水,就有了流动的特点,泻下来,把月光从高处照满荷塘的景色写得很传神。 (6)月光借助叶子和花来写月光。叶子和花在月光下像是梦,突出了月光的朦胧和柔和。 四、得法。(10分钟)

朱自清《荷塘月色》讲义

朱自清《荷塘月色》导学案 《荷塘月色》 【学习目标】 1、学习《荷塘月色》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新鲜贴切的比喻表达效果及移觉修辞手法的运用; 2、掌握《荷塘月色》刻画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其严谨结构,学习鉴赏抒情散文。 【基础梳理】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袅娜()蓊蓊()敛()裾羞涩( ) 独处()酣( )眠弥( )望颤( )动霎( )时参( )差 脉脉( ) 倩( )影煤屑( ) 踱( )步梵婀玲()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研究家。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笔名余捷、柏香、白水、知白等。1898年11月22日生于江苏东海;因祖父、父亲长期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幼年在私塾读书,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1912年进中学学习,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翌年,升入本科哲学系,于1920年修完课程提前毕业。他著名的诗集有《踪迹》,散文集有《背影》《你我》《荷塘月色》《匆匆》《绿》《春》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朱自清散文的特点:感情真挚醇朴;对自然景物观察准确精当,对声音、色彩感觉敏锐;文笔精美婉丽,节奏跌宕有致,饱含诗意和生活情趣。 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赞扬他有骨气,“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北京物价飞涨,北大的教授们没法生活下去。国民党就向人们发美军的救济粮。可是,以朱自清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教授们宁可饿死也不去领救济粮。当时朱自清先生已经因为饥饿全身浮肿,很虚弱了,可是躺在床上还对家人说“不要去”。于是,朱自清先生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问题探究】 A、重点朗读、赏析课文第4段,回答问题。 1(赏析景物描写)作者在第4段描写了什么景,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理解修辞手法及作用 比喻的作用:

高中散文教学

散文阅读知识树 一、散文分类: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 (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鲁迅《记念刘和珍君》、巴金《小狗包弟》、陆蠡《囚绿记》。 (2)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朱自清《荷塘月色》、郁达夫《故都的秋》、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 (3)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朱自清《荷塘月色》、郁达夫《故都的秋》、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 (4)说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帕斯卡尔《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富尔格姆《信条》、蒙田《热爱生命》、鲁迅《拿来主义》、朱光潜《咬文嚼字》、林庚《说“木叶”》、钱钟书《谈中国诗》、川端康成《花未眠》。 二、考点解析: 《考试大纲》对散文阅读的要求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A.理解(能力层级为B)。包含: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 B.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为C)。包含: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C.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为E)。包含: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A1:“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类 【命题角度】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表现文章思想的词语(语境义) 答题步骤为:①本义入手,追根溯源。根据词语的本义,从上文中找到相关语境。 ②关键句子寻线索。从相关语境中找出包含该词或其近义词的句子,体验其情感。 ③思路延伸得情感。通过类比联想,借鉴同类文章的写作特点找到答案。 例题:(07湖南)鲁迅《忆刘半农君》 1.在“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一句中,作者为什么在“古文”前用“弄”字和“烂”字?请从字义与情感两个方面分析。 答: 答案①“弄”是“写”的意思,还有“玩弄”(“游戏”)的含义。“烂”是“陈旧”的意思。②从前刘半农投身文学革命,提倡写白话文,是一名勇敢的战士;“五四”退潮以后,思想发生了变化,日益走向保守,写古文是其表现之一。鲁迅用这两个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是要表现对刘半农的批评。 解析本文是鲁迅先生回忆刘半农的一篇文章,作者主要从十年前那个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提倡写白话文的勇敢的战士写起,然后写到近几年来思想发生变化,日益走向保守,以致“在外国钞古书,禁称‘蜜斯’”之类。解题时要注意从字义与情感两个方面分析“弄”字和“烂”字在句中的意义。 【命题角度】2.含义特殊、反映深层意义的词语 【答题思路】①结合文意定层面。结合文意,分清该词语包括几个层面的意思。 ②立足全文,锁定区域。找出体现词语层面意思的各个区域,锁定关键句。 ③归纳概括。从关键句中找出体现词语层面意思的关键词,归纳概括出答案。 例题:(09年广东卷)张炜《耕作的诗人》 18.从全文看,作者把托尔斯泰描绘成“耕作的诗人”的意图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