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小数混合运算4.1小数混合运算二教案西师大版58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小数混合运算4.1小数混合运算二教案西师大版58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小数混合运算4.1小数混合运算二教案西师大版58

4.1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5 页例2 和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灵活使用简便算法,熟练地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 进一步感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7.24+5.4 X 614.4 - (5.2+0.5 X 4)

96.6-(88.3- 2.6 X 3)

学生说完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再集体订正。

2.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48X 68+52X 68125X 36X 876X 98136 -24-76 学生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

为什么这样计算简便。

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我们先到服装厂去看看工人加工服装时遇到的数学问题。

【课后反思:通过复习旧知识,使学生意识到这节课学习的新知识与原来的哪些知识有联系,帮助学生有效地利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

二、进行新课

1. 教学例2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 情景图)

教师:你从图上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汇报图中的条件、问题。

教师:要求“需要用布多少米” ,该怎样列式呢?学生独立思考后组织汇报。

学生1 :可以先算出衣服用布多少米,裤子用布多少米,再把衣服用布的总米数和

裤子用布的总米数加起来,就是一共需要的用布米数。

教师:像你这样想该怎样列式呢?学生1: 1.83 X 15+1.17 X 15。(教师板书) 教师:计算的

时候应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学生1:先算乘法, 再算加法。

教师:还有和他不一样的解答方法吗?

学生2:我认为可以先算出一套制服用布多少米,再算出1 5套制服共用布多少米。教师:你

们这种想法又该怎样列式?

学生2:(1.83+1.17 )X 15。(教师板书)

教师:你们这两种想法都很好,对于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想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下面请同学们把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来的综合算式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计算出结果,看看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不是一样的。

学生独立计算结果,然后展示:

方法(1) 1.83 X 15+1.17 X 15 方法(2) (1.83+1.17 )X 15 =27.45+17.55=3X15 =45(m) =45(m)

教师:两种方法的最后结果都一样, 说明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下面请大家再仔细观察这两种算法,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独立观察后小组交流,再组织汇报。

学生1:我觉得第2种解法比第1 种解法简便。

教师:为什么?

学生1 :因为第1 种解法计算时比较麻烦,而第2 种算法算起来很快。教师:有道理。还有其

他想法吗?

学生2:我认为第2 种算法实际上就是应用了乘法分配律。教师:为什么这样认为?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第1 种解法是两个小数分别和1 5相乘,再把两次的积加起来,第2 种解法就是先把这两个小数加起来再和15 相乘,这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的乘法分配律是一样的。

教师:说得好。那由此你还会想到什么?

学生2:我想我们以前学过的所有运算律,比如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在小数的运算中肯定都适用。

教师:想得非常好。的确,我们以前学过的运算律和性质在小数运算中也同样适

用。在小数运算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课后反思:本教学环节先鼓励学生对同一个数学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然后对两种不同的解答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引导学生直观地发现这两种方法实际就是乘法分配律的具体运用,从而想到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同样适用,较好地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2. 巩固

(1)完成例2 后面的试一试两题。

2.5 X 0.89 X 0.45.8 X 10.1

教师:这两道题能够进行简便计算吗?

学生:这两道题都可以简便计算。

教师:那你准备怎样进行简便计算?

学生1:第1题可以先用乘法交换律把0.89和0.4交换位置,变成2.5 X 0.4 X 0.89。

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变?

学生1:因为2.5X0.4 刚好得1。

教师:那第2 题该怎样简便计算?

学生2:第2题可以把10.1 写成10+0.1,原来的题目就变成5.8X(10+0.1),再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师:请大家用简便方法完成这两道题的计算。学生独立将这两道题计算出结果后集体订正。

【课后反思:在指导本题的练习中,突出了“为什么这样简便计算”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自觉养成进行简便计算的好习惯。】

(2)练习十六第7题,在里填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填。

(3)完成课堂活动第2 题。

先让学生说说这些题目能进行简便计算吗,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订正,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进行简便计算的。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内容?你都有些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略。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六第6,8,9 题。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片断)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 情景图) 教师:该怎样计算需要用布多少米?学生讨论后组织汇报。

学生1我先算15件上衣共用多少米布,1.83 X 15=27.45(m);再算15条裤子共用多少米布,

1.17 X 15=17.55 ( m);最后把上衣共用的布和裤子共用的布合起来,

27.45+17.55=45(m) ,就是一共需要的布。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出3个算式) 教师:你是先把上衣和

裤子的布料分开算,再合起来,我们把它称作解法( 1)。大家能把他这种想法写成综合算式吗?

学生独立写出综合算式后汇报:

解法(1):1.83X15+1.17X15

=27.45+17.55

=45(m)

教师:还有其他解法吗?

学生2:我是先算1 套制服用多少米布,1.83+1.17=3(m) ,再算出15套制服用布多少米,3X 15=45(m)。

教师:你的这种想法非常好,我们把它称作解法( 2),你能把这种想法写成综合

算式吗?

学生2:能。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解法( 2)的综合算式。

解法( 2):(1.83+1.17 )X 15

=3X 15

=45(m)

教师: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种解法的综合算式。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后组织汇报。

学生1:我发现两种解法的答案一样。

教师:对。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写: 1.83 X 15+1.17 X 15= (1.83+1.17 )X 15。

教师:大家再仔细观察这个等式,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2:我发现这里实际上是应用了乘法分配律。

教师: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学生2:因为等式左边是两个小数分别和同一个数相乘后再加起来,右边是先把这两个小数加起来,再和这个数相乘,这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分配律是一样的。

教师:有道理。比较这两种解法,哪种解法比较简便?

学生:第2 种解法。因为先算1 套制服用多少米布,刚好得到一个整数,再算15 套制服用多少米布,能够进行口算。而第1 种解法不能进行口算。

教师:从这道题我们看出乘法分配律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也同样适用。那你还想到些什么?

学生:我想我们以前学过的所有运算律,比如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在小数的运算中肯定都适用。

教师:的确是这样的。我们学过的运算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板书)运用这些运算律有时能够给我们的计算带来方便。

教师:下面我们先看看数学书和语文书的价格,再算一算你们小组的语文书和数学书的总价格是多少元?你们准备怎样计算?

学生:我们把一本语文书和一本数学书看做是一套书,先算一套书的价格,再算我们小组6 套书的总价。

教师:你们这种想法用到了什么运算律?

学生:乘法分配律。

【课后反思:本教学片断充分利用例题情景,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然后组织学生对两种方法的综合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当学生发现两种方法的得数一样时,就用“ =”将两个综合算式联结起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发现以前所学过的运算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较好地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五年级小数计算题(200题)

五年级小数练习题 7.658×850.18×15 0.025×14 3.06×36 3.7×0.016 53×2.07 36.02×0.3 56.78×8 1.55÷3.9 16.9÷0.13 0.04×0.12 3.84× 2.6 1.89÷0.54 7.1÷0.25 2 2.78÷ 3.47×0.62 12.25÷0.5 73.5×0.1 1.64÷41 1.55÷3.9 7.564×0.89 0.15×2.34 0.48×350 7.94×0.98 56.2×4.98 36.9×21.3 1.96×8.5 80.4×0.35 6.25×1.04 0.056×0.15 12.5×4.8 4.2÷28 5.76×1.3 7.15×22 15.6×13 3.68×0.25 3.7×0.016 0.45×102 2.05÷0.82 6.509÷0.27 28.448÷14 32×6.07 28.448÷14 0.58×250 4.4×0.8-3.4×0.8 6-1.6÷4 3.2×(1.5+2.5)÷1.6 6.5×(4.8-1.2×4) 5.38+ 7.85-5.37 56-1.19×3-0.43 0.82×40×2. (0.8+8)×0.125 1.25×5×0.16 4.2×99+4.2 0.235×0.15×16 35÷(0.35×2) 0.52×0.4×0.05 0.92×2.4-0.42×2.4 (1.25+0.25)×4 2.95×101-2.95 4.6×0.35+4.6×0.65 2 3.4-0.8-13.4-7.2 63×10.1-63×0.1 3.14×1.9+31.4×0.81 7.3×10.2-1.46 12.96-(9.6-1.52) 3.6 ×3.6+1.4 ×3.6 2.7×1.5-2.7 0.25×0.8×0.125×0.4 0.4×12.5×(4.2-1.7) 45÷0.09÷0.5 56.5×99+56.5 (1.25-0.125)×8 17.8÷(1.78×4) 1.5÷(6.07+ 2.53)×0.5 4.05÷1.5÷0.03 1.92÷0.12-2.7 4.6+32.55÷9.3 0.84÷(0.3+0.4) 0.84×1.7÷0.07 3.9÷1.3÷5 20.9+10.5÷(5.2-3.5)(6+10.88÷3.2)×1.5 18.9-18.9÷1.4 15.4÷[8×(6.34-4.59)] 3.2×5.6-11.4 9.4-1.2÷0.6+6.24 3.76×0.25-0.49 35.6-5×1.7 73.8-1.64-13.8-5.36 66.86-8.66-1.34 0.25×16.2×4 3.72×3.5+6.28×3.5 36.8-3.9-6.1 2 5.48-(9.4-0.52) 4.8×7.8+78×0.52 3.6×102 6.4×0.25+3.6÷4 32+4.9-0.9 4.8-4.8×0.5 (1.25-0.125)×8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测试题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测试题姓名:学号: 一、基础知识。(30分) 1、填空题。(20分) (1)在计算23.76÷0.25时,应将其看作()÷25来计算,运用的是()性质。 (2)5.986精确到十分位是(),保留两位小数是() (3)在()内填上“>”“<”或“=”。 3.45÷0.99()3.45 1.88÷1.01()1.88 (4)两个因数的积是1.56,其中的一个因数是1.2,另一个因数是()。如果积不变,其中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应()。 (5)9.9898…是一个()小数,用简便方法计作()。 (6)在3.8484、3.8484……、3.8444……、3.84235……中,有限小数是(),无限循环小数是() (7)周老师给参加数学竞赛获奖的同学买奖品,用186元买了12支钢笔,每支钢笔是()元。如果买25支钢笔,共需付()元。 (8)21是3.5的()倍,8.4是()的5倍。 (9)不计算,运用规律直接填数。 3×4=12 3.3×3.4=11.22 3.33×33.4=() 3.333×333.4=() (10)一个三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取近似值是3.80,这个三位小数最小可能是(),最大可能是()。 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5分) (1)两个小数相除,商一定小于1。…………………………………………………………()(2)2.463025……是一个无限小数,也是一个循环小数。…………………………………()(3)4.83÷0.7、48.3÷7、和483÷70三个算式的商相等。…………………………………()(4)近似数4.2与4.20的大小相等,精确度也相同。………………………………………()(5)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100倍,商不变,余数也不变。………() 3、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到括号内)。(5分) (1)0.76584584584……的循环节是()。 A、58 B、84 C、584 D、658 (2)两个数相除的商是14.5,如果被除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除数扩大到原来的100 倍,商是()。 A、14.5 B、145 C、1.45 D、1450 (3)下面算式的商大于1的是()。 A、5.04÷0.6 B、7.65÷25 C、0.24÷4 D、0.12÷0.2 (4)7.6÷0.01的商与7.6×100的积的结果比较情况是() A、商较大 B、积较大 C、相等 D、无法比较 (5)与0.245×1.8结果相同的算式是()。 A、2.45×18 B、24.5×0.18 C、2450×0.018 D、18×0.0245 二、基本技能(40分) 1、直接写出得数。(8分) (1)0.2×25= 3.5÷0.05= 0.6×0.7= 3÷6= (2)0.48÷0.6= 1.5×0.6= 0.56÷0.7= 1÷0.2= (3)13.5÷0.3= 5×1.2= 1÷0.125= 0.32÷0.04= (4)42÷0.6= 8.8÷2.2= 21÷0.5= 14.4÷8= 2、用列竖式计算。(8分) (1)13.5÷0.27= (2) 32.8÷0.16= (3)19.4÷16= 验算:验算: (4)0.6745÷0.95= (5)78.6÷11= (6)5.63÷7.8≈ (商用循环小数表示)(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递等式计算。(12分) (1)16.84÷40÷0.25 (2)6.4×1.25÷8 (3)0.4×5÷0.4×5 (4)18.84÷3.14÷2 (5)7.98+3.2÷2.5 (6)(7.5-2.3×0.4)÷0.01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准备:教师与学生每人带一个圆柱,教师给学生每4人小组发一个纸制的圆柱。每位学生准备好制作圆柱的材料。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并理解长与宽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 谁能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相对的两个长方形完全相同,长方体的高有无数条。)正方体呢? 谁能说一说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知识? 二、新授 教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简称圆柱。 1、初步印象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用眼睛看,用手摸,说一说圆柱与长方体的有什么不同? (圆柱是由2个圆,1个曲面围成的。) 2、小组研究: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面与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3、交流和汇报 (1)关于两个圆形得出:上下2个圆是完全相等的圆,它们都是圆柱的底面。(2)关于曲面得出:它是圆柱的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沿着斜线展开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3)关于圆柱的高: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高有无数条。高有时也可用长、厚、深代替。 4、举例说明进一步明确特征 教师:既然大家对圆柱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么在生活中那些物体是圆柱呢? (学生举例,再让学生自己判断。当有一个学生说粉笔是圆柱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讨论。)5、运用知识进行判断 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哪些不是?说明理由。 6、制作圆柱 三、练习 1、运用知识进行判断

小学五年级数学带小数点计算题

①5.25×1.8 ②12.6÷2.8 ③17.48÷7.6 ④70.3-17.48 ⑤3.24×1.02 ⑥0.35÷1.4 ⑦1.28×0.45 ⑧1.45+18.5 ⑨26÷1.6 ⑩1.365÷0.35 ①7.6÷0.32 ②1.56÷0.13 ③36.8+1.56 ④108÷2.7 ⑤20.5×5.8

⑥5.8÷0.25 ⑦62.5×4.08 ⑧104.78÷26 ⑨79.5÷0.3 ⑩3.85÷2.5 ①6.48÷1.2 ②16.06÷5.5 ③4.5×1.8 ④6÷1.5 ⑤15.2÷0.37 ⑥62÷0.6 ⑦0.25÷1.8 ⑧124÷53(保2位) ⑨74÷0.014 ⑩58.5÷0.39

①0.246÷1.2 ②192÷1.2 ③394.8÷0.28 ④0.315÷0.18 ⑤21.05÷4.5 ⑥0.66÷0.3 ⑦0.9÷0.045 ⑧162÷8.1 ⑨52.5÷0.75 ⑩50.4÷0.014 ①27.3÷0.12 ②18÷0.54 ③9.6×40 ④17×10.2 ⑤25×0.18

⑥10.2×17 ⑦9.6÷40 ⑧6.42÷24 ⑨3.91÷0.17 ⑩0.492÷12 ①1.38×20 ②5.46÷1.5 ③5.06÷23 ④2.05÷0.82 ⑤3.95+33.6 ⑥22.78÷3.4 ⑦9.07+2.278 ⑧1.08×0.8 ⑨44.28÷4.1 ⑩71÷2.5

①7.28+13.2 ②32÷2.5 ③0.75×180 ④18÷0.15 ⑤0.23×4.5 ⑥2.07÷0.23 ⑦10.8÷45 ⑧19.76÷0.52 ⑨8.84÷0.17 ⑩21÷0.14 ①48÷0.6 ②0.96÷0.03 ③25.8÷6 ④22.8÷3 ⑤19.76÷5.2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法测试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第一单元测试 一、口算 0.4×5 1.2×4 4×1.5 1×0.5 1.8×0.01 0.25×40 0.01×0.1 1.25×0.4 0.36×0.2 0.8×0.9 12.5×0.8 0×0.365 二、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运算的要简便运算 7.06×2.4-5.7 2.33×0.5×4 0.65×105 3.76×0.25+25.8 4.8×0.25 1.2×2.5+0.8×2.5 0.34×2.5 1.5×1.7 0.28×0.39 4.2×2.4 6.52×27 0.32×1.25 0.008×0.425 10.9×0.38 1.2×0.25+2.8×0.25 0.65×104 3.2×1.25×2.5 1.25×8.08

三、比较大小 1.01×1.01○1.01 36.7×0.99 ○ 36.7 0.09×1 ○ 0.09 2.4×3.5 ○ 24×0.35 7.3○1.2×7.3 0.8×0.8○0.95 5.43×0○5.43 4.9○49×0.01 四、在下面算式的积里点上小数点,使等式成立。 2.5×0.4=100 0.44×98=4312 0.35×42=1470 1.05×2.7=2835 五、判断 1、两个小数相乘的积一定大于其中的任何一个因数。() 2、4.67乘一个小数,积一定小于4.67。() 3、两个小数相乘的积一定小于其中的一个因数。() 4、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就比原来的数大。() 5、38×0.26与3.8×2.6的积一定相等。() 六、我会运用 1、每千克鸡蛋6.5元,奶奶买了5.6千克,一共多少钱?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面的旋转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P2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 1、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2、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用具:各种面、圆柱和圆锥模型 教法:引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如图:将自行车后轮架支起,在后车车条上系上彩带。转动后车轮,观察并思考彩带随着车轮转动后形成的图形是什么?

学生根据发现的现象(彩带随着车轮的转动形成了圆)说明自己的想法,并体验:点动成线 二、活动二 观察下面各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 风筝的每一个节连起来看,形成了一个长方形;雨刷器扫过后形成一个半圆形,旋转门转动后形成圆柱。 学生体验:线动成面 三、活动三 如图: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的小旗,快速的旋转小棒,观察并想象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 1、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然后根据想象的图形连线 1——1(圆柱) 2——3(球) 3——4(圆锥) 4——2(圆台) 2、介绍:圆柱、圆锥、球的名称。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指名学生说。 小结: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的圆柱、圆锥和球也是立体图形,只是与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围成的图形上可能有曲面。 四、找一找 请你找一找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五、说一说 圆柱与圆锥有什么特点?(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圆柱: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另一个面是曲面。 圆锥:它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 六、认一认

五年级上册小数简便计算100题

五年级上册小数简便计算100题练习 73.8-1.64-13.8-5.36 66.86-8.66-1.34 36.8-3.9-6.1 2 13.75-(3.75+6.48) 5.48-(9.4-0.52) 3.9- 4.1+6.1- 5.9 4.02+ 5.4+0.98 5.17-1.8-3.2 3.68+7.56-2.68 7.85+2.34-0.85+4.66 35.6-1.8-15.6-7.2 47.8-7.45+8.8 3.82+2.9+0.18+9.1 9.6+ 4.8-3.6 7.14-0.53-2.47 13.35-4.68+2.65 5.27+2.86-0.66+1.63 0.398+0.36+3.64 15.75+3.59-0.59+14.25 132-43.7-56.3

12.25-3.1+0.85-6.17 6.3+4.82+3.7-0.82 48.4+2.78+51.6-0.48 7.3+2.7-7.3+2.7 3.6-3.6×0.8 3.72×3.5+6.28×3.5 4.8×7.8+78×0.52 18.76×9.9+1.876 56.5×9.9+5.65 7.09×10.8-0.8×7.09 4.2×99+4.2 9.7×99+9.74 4.8-4.8×0.5 (1.25-0.125)×8 20.5-1.074-8.35×5.5 5.6×1.25 4.36×12.5×8 5.83×2+4.27 15.6×13.1-15.6-15.6×2.1 27.5×3.7-7.5×3.7 3.4×0.46+3.4×0.54 0.32×12.5×2.5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小数》练习题及答案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小数》练习题及答案 姓名:座号:评分: 一、填空。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小数乘以整数的方法是,先把小数看成再按整数乘法算出积,然后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边数几位,点上并去掉小数点后末尾的零。 3、3.8+3.8+3.8+3.8= × 0.04×3= + + 4.1.5×3的意义是,也可以表示 改写成加法算式是。 5、3.8扩大倍是38. 0.78缩小倍是0.078。 6、90缩小1000倍是______。 ______缩小10倍是4.6。 7、13个0.25是______。 0.25的8倍是______。 8、0.24×15运算时先把0.24看作______,被乘数就扩大了______,运算结果必须缩小______,才能得到0.24×15的积。 二、口算 0.4×5= 1.2×4= 4×1.5= 1×0.5= 1.8×0.01= 0.25×40= 0.01×0.1= 1.25×0.4= 0.36×0.2= 0.8×0.9= 12.5×0.8= 0×0.365= 三、列竖式计算 0.26×7.25 3.105×18 63.08×2.5 11.4×1.35 3.8×50.2 0.59× 4.8 4.3×28 0.08×12.5 四、根据28×65=182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0.28×65= 28×6.5= 28×0.65= 2.8×6.5= 0.28×0.65= 2.8×0.65= 五、生活与应用 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9.5米,它的周长多少米? 它的面积呢? 2、一种日记本的单价是2.38元,买15个要付多少元钱? 50元应找回 多少? 3、一个奶牛场八月份产奶18.5吨。九月份产的奶是八月份的2.4倍。 九月份产奶多少吨? 4、蒙古牛一般体重是0.326吨,身高是1.12米。新培育的草原红牛体 重约是蒙古牛的1.3倍,身高约是蒙古牛的1.1倍。草原红牛的体重、身高各多少? 5、要下雨了,小丽看见远处有闪电,4秒后听到了雷声,闪电的地方 离小丽有多远?(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0.33千米/时。) 1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XX县XX镇XX学校备课簿 班别六年(2)班科目数学科任课老师 X X X 2009 至 2010 学年度第二学期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第一单元是“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学习中,经历由“面”到“体”的学习过程,第二单元是“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在第三单元有重点地系统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主要知识,在深化理解的同时组织更合理的认知结构,通过适当的练习形成必要的技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素养。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联系,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 (3)让学生通过系统复习,进一步掌握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和概率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相关内容的发展线索和逻辑关联,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飞能力。 (4).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确定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进一步培养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5).进一步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点: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4、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二、班情、学情分析 1、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8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27人,学生的听课习惯已初步养成,全班的同学思想比较要求上进,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强,学习有方法,学习兴趣浓厚;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做。从去年的学习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故在新学期里,我们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的四化建设的新型人才而奋斗。 2、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属于中等,优等生较少。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为扎实,错误大多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基础确实不够扎实,理解水平低,思维不够活跃。还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不遵守校纪班规。 三、教学措施 1、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安排教学环节; 2、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激发学生

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计算题120道

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计算题120道 1.0.125÷5= 2.0.24÷0.2= 3.0.4÷0.01= 4.0.57÷19= 5.0.7÷0.01= 6.0.9÷0.01= 7.0.9÷0.15= 8.0.96÷0.03= 9.0.96÷0.3= 10.0.96÷3= 11.1.08÷0.4= 12.1.1÷0.5= 13.1.28÷3.2= 14.1.47÷0.7= 15.1.55÷3.9= 16.1.84÷0.2 17.1÷0.5= 18.10.1÷3.3= 19.10.75÷1.25= 20.10÷2.5= 21.10÷25=22.100÷1.25= 23.12.3÷0.03= 24.12÷0.3= 25.120÷0.24= 26.123÷1.23= 27.128÷0.4= 28.13.95÷3.1= 29.13÷4= 30.133÷.0.7= 31.15.1÷0.05= 32.15.4÷0.4 33.15÷0.06= 34.15÷1.5= 35.16.2÷0.06= 36.16.9÷0.13= 37.16÷1.6= 38.18.63÷0.03= 39.18.72÷3.6= 40.19.6÷2= 41.19.6÷4= 42.19.76÷5.2=

43.2.17÷0.7= 44.2.2÷0.11= 45.2.4÷0.2= 46.2.4÷2= 47.2.5÷0.5= 48.2.5÷0.7= 49.2.7÷4 50.2.7÷7.5= 51.2.87÷0.7= 52.20.8÷0.2= 53.21÷1.4= 54.22.8÷3= 55.246.4÷13= 56.25.8÷6= 57.26÷0.13= 58.3.2÷0.04= 59.3.2÷1.6= 60.3.24÷0.24= 61.3.24÷2.4= 62.3.81÷7= 63.3.96÷1.2= 64.32÷0.4= 65.36÷0.18= 66.36÷0.6= 67.36÷3.6= 68.39÷0.003= 69.4.2÷0.1= 70.4.2÷3.5= 71.4.329÷6= 72.4.5÷0.05= 73.4.6÷0.023= 74.4.8÷0.6= 75.4.8÷6= 76.4÷0.8= 77.41.8÷0.2= 78.42÷0.3= 79.45÷0.5= 80.46÷0.23= 81.48÷0.6= 82.492÷0.4= 83.5.05÷0.5= 84.5.2÷0.5= 85.5.22÷0.29= 86.5.4÷6=

五年级上册小数除小数练习进步题100道

五年级上册小数除小数练习题100道 0.7×0.8= 0.04×20= .6+0.4=4.7+2.3= .5×2=.9-2.5= .2×0.8= ×3.4=0.62-0.32=3.4-1.4=7.82-7.2=.19+9.1=10.1-0.89=0.68+0.42=8.1-5.1= 0.728-0.24= 0.8+0.18= 0.89-0.25= 1-0.98= 187÷1000=÷10= 1.5×7= 10.3×2=.5×0.2=0.13×7= 0.05×4= 0.17+0.06=00÷250= 50+780=0.5×1000= .6×3= .5×0.1=0.6×8= 0.048+0.52= 1+3.89=0.96÷0.8= 1.32× 8=×0.6=2.01×0=0.21×100=×0.3=1.02-0.09=3.8+1=.1+0.3= .82+0.3=.1×2=2.5×2=.1×2= 19.9+11.1= 0.081×10=0.8×7= 0.7×8= 0.9×0.3=10×0.05=0.7×4=30-250=7200÷800= 0.95-0.05= 1-0.75= 0.4×50= 0.35×0.2= 0.5×10=.8×10= 1.4×0.5= 0.75×100= .6×0.3=.3÷7=0.125×8= .8÷0.3=0.56÷28= 0.36÷0.4= 0.7×= .6÷24=7.2+12.8=.7-3.8=.2÷13= 12.5÷5=8.65×10=0.35×0.6=.95×1000=6.9×0.1=2.4÷0.8= 10.8÷9= 0.108÷2= .95÷0.9= .2÷0.7÷6=0.4×8.6×25=0.65×101-0.65= 0.02×0.5=0.75÷0.25= 0.86÷2= 0.64÷0.8= 0.8×1.1= 12.8÷4= 1.64+4.1= .08×0.01= 0.4×0.5= 9.6÷0.8= .65÷0.1= .5×101=

2018年五年级上册小数解决问题练习题

五年级上册小数解决问题练习题 1.一台榨油机每小时榨油0.45吨,4台这样的榨油机3.5小时榨油多少吨? 2. 小华和小川两人同时从乙地分别向甲、丙两地背向而行,小华每小时走 3.2千米,小川每小时走2.6千米,走了4小时两人相距多远?(用两种方法解答) 3.一批煤计划每天烧0.6吨,可以烧70天。由于改进烧煤技术,实际每天只烧煤0.56吨,实际可以烧多少天? 4.一台磨粉机4小时磨面粉2.6吨,照这样计算7.5小时可以磨面粉多少吨?(得数保留整吨) 5.粮店运来30袋大米和40袋面粉,一共是2500千克,大米每袋50千克。每袋面粉多少千克?

6.一架飞机每小时飞行860千米,比一列火车每小时飞行的6倍还多20千米。这列火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7.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48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经过3.2小时两车相遇。已知乙车每小时行72千米,甲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8.甲乙两艘轮船同时从上海开往武汉,甲船每小时行24千米,经过8. 5小时甲船超过乙船5 1千米。乙船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9.学校里的柏树和杨树一共有126棵,柏树的棵数是杨树的6倍。柏树和杨树各有多少棵? 10.一台空调的价钱的一台电视机的3倍,学校买了一台空调和4台电视机一共用了8400元钱。一台空调和一台电视机各多少元? 11.8筐苹果比8筐梨重40千克,已知一筐梨重20千克,一筐苹果重多少千克?

12.修一条长1960米的路,先是每天修80米,修了8天以后为了尽快完成,以后打算每天修120米,还要多少天才能修完? 13.今年爸爸比小芳大36岁,已知爸爸今年的岁数是小芳的4倍,爸爸和小芳今年各是多少岁? 14.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420千米的来两地相对开出,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1. 5倍,经过2. 4小时相遇。甲车和乙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15.一头牛重850千克,一头大象的重量比这头牛的5倍还多500千克。这头大象重多少千克? 16.新光小学的人数比宏扬中学少1260人,已知宏扬中学的人数是新光小学的2. 5倍。宏扬中学和新光小学各有多少人? 17.小兰和小芳同时从环形跑道上的一点向相反方向走去,小兰每分走65米,小芳每分走75米,经过2. 5分相遇。这个环形跑道全长是多少米?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北 师 版 六 年 级 数 学 下 册 教 案 单位: 科任教师: 时间:2014年2月——2014年7月

教学进度表: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单元教学内容: 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2.从多种角度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3.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4.经历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类比”的思想。 5.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用活所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课时安排:11课时 教学内容:面的旋转 第1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 1、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2、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用具: 各种面、圆柱和圆锥模型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如图:将自行车后轮架支起,在后车车条上系上彩带。转动后车轮,观察并思考彩带随着车轮转动后形成的图形是什么?学生根据发现的现象(彩带随着车轮的转动形成了圆)说明自己的想法,并体验:点动成线

二、活动二: 观察下面各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 风筝的每一个节连起来看,形成了一个长方形;雨刷器扫过后形成一个半圆形 学生体验:线动成面 三、活动三 如图: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的小旗,快速的旋状小棒,观察并想象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 1、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然后根据想象的图形连线 1——1(圆柱) 2——3(球) 3——4(圆锥) 4——2(圆台) 2、介绍:圆柱、圆锥、球的名称。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指名请学生说。 小结: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的圆柱、圆锥和球也是立体图形,只是与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围成的图形上可能有曲面。 四、找一找 请你找一找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五、说一说 圆柱与圆锥有什么特点?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圆柱: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另一个面是曲面。 圆锥:它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 六、认一认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竖式计算500题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竖式计算50题3.5×3= 0.72×5= 2.05×4= 12.4×7= 2.3×12= 6.7×0.3= 2.4×6.2= 0.56×0.04= 6.7×0.3= 0.56×0.04= 3.7×4.6= 0.29×0.07= 6.5×8.4= 56×1.3= 3.2×2.5= 2.6×1.08= 0.87×7= 3.5×16= 12.5×42= 1.8×23= 0.37×0.4= 1.06×25= 7×8.06= 0.6×0.39=

27×0.43= 1.7×0.45= 1.2×1.4= 0.37×8.4= 0.86×1.2= 2.34×0.15= 21×2.84= 4.32×8= 6.8×25= 2.58×3= 58×1.6= 36×2.4= 2.56×3.7= 1.56×0.08= 1.03×5.3= 0.208×2.5= 1.12×1.1= 0.326×1.3= 6.5×6.5= 3.3×2.6= 0.98×5.5= 2.1×2.15= 5.2×2.9= 0.48×8.1= 26.4×0.063= 0.15×0.65= 6.7×0.3= 0.56×0.04= 3.7×4.6= 0.29×0.07=

6.5×8.4= 56×1.3= 3.2×2.5= 2.6×1.08= 0.87×7= 3.5×16= 12.5×42= 1.8×23= 0.37×0.4= 1.06×25= 7×8.06= 0.6×0.39= 27×0.43= 1.7×0.45= 1.2×1.4= 0.37×8.4= 0.86×1.2= 2.34×0.15= 21×2.84= 4.32×8= 6.8×25= 2.58×3= 58×1.6= 36×2.4= 2.56×3.7= 1.56×0.08= 1.03×5.3= 0.208×2.5=

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计算题道

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计算题120道 1.÷5= 2.÷= 3.÷= 4.÷19= 5.÷= 6.÷= 7.÷= 8.÷= 9.÷= 10.÷3= 11.÷= 12.÷= 13.÷= 14.÷= 15.÷= 16.÷ 17.1÷= 18.÷= 19.÷= 20.10÷= 21.10÷25= 22.100÷= 23.÷= 24.12÷= 25.120÷= 26.123÷= 27.128÷= 28.÷= 29.13÷4= 30.133÷.= 31.÷= 32.÷ 33.15÷= 34.15÷= 35.÷= 36.÷= 37.16÷= 38.÷= 39.÷= 40.÷2= 41.÷4= 42.÷=

43.÷= 44.÷= 45.÷= 46.÷2= 47.÷= 48.÷= 49.÷4 50.÷= 51.÷= 52.÷= 53.21÷= 54.÷3= 55.÷13= 56.÷6= 57.26÷= 58.÷= 59.÷= 60.÷= 61.÷= 62.÷7= 63.÷= 64.32÷= 65.36÷= 66.36÷= 67.36÷= 68.39÷= 69.÷= 70.÷= 71.÷6= 72.÷= 73.÷= 74.÷= 75.÷6= 76.4÷= 77.÷= 78.42÷= 79.45÷= 80.46÷= 81.48÷= 82.492÷= 83.÷= 84.÷= 85.÷= 86.÷6=

87.÷= 88.÷7= 89.÷= 90.÷= 91.54÷= 92.÷21= 93.÷= 94.÷= 95.÷16= 96.65÷= 97.÷= 98.÷2= 99.÷5= 100.÷= 101.÷= 102.7÷=103.÷=104.78÷= 105.78÷= 106.÷= 107.÷=108.÷= 109.÷= 110.÷2= 111.÷= 112.8÷10 = 113.81÷= 114.÷= 115.÷= 116.÷= 117.÷3= 118.÷= 119.9÷= 120.÷=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练 习题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2×0.7= 4.4×0.8= 1.3×4= 1.6×7= 5.1×0.2= 4.5×0.5= 4.6×0.3= 9.4×0.9= 9.3×8= 3.3×4= 2.4×8= 6.2×0.3= 2.5×4= 6.9×6= 5.2×0.9= 7.4×4= 9.2×5= 1.2×0.7= 8.7×7= 5.9×8= 1.5×0.3= 8.7×8= 1.5×0.7= 7.5×7= 7.6×9=4.9×9= 7.7×0.2= 2.2×0.4= 5.6×2= 6.3×3= 1.3×0.9= 8.9×9= 4×9= 9.9×0.2= 6.7×6= 6.7×5= 9.6×0.5= 9.6×4= 6.4×8= 1.9×4= 5.5×0.2= 3.1×2= 3.7×8= 2.5×5= 4.8×5= 8.5×0.7= 8.5×8= 5.8×0.2= 5.6×9= 2.6×0.9= 6.8×6= 5.5×7= 7×7= 7.1×0.9= 3.7×5= 8.4×4= 5.2×8= 1.5×0.9= 6×4= 2.8×6= 3.6×7= 6.7×4= 4.1×0.4= 1.1×0.6= 2×0.6= 2.4×0.5= 3.8×0.5= 7.7×0.6= 4.2×0.6= 4.4×5= 6.5×9= 2.2×6= 3.5×6= 4.5×0.8= 7.7×7= 4.1×8= 8.1×4= 9.3×6= 1.2×9= 4.3×4= 9.8×0.8= 8.4×5= 9.5×0.6= 5×9= 1.5×0.8= 8.8×8= 7.4×9= 6×2= 3.2×4= 8.2×9= 6.7×7= 6.1×0.6= 3.8×8= 7.8×5= 9.8×4= 7.1×0.5= 1.9×0.6= 3.9×8= 9.6×9= 8×5= 9.3×0.4= 4.9×0.2= 6.5×0.6=

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脱式计算-练习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 脱式计算 72×0.81+10.4 7.06×2.4-5.7 50.4×1.9-1.8 3.76×0.25+25.8 0.75×18÷0.15 2.07÷0.23÷0.45 21.36÷0.8-12.9 7.28+3.2÷2.5 1.08×0.8÷0.27 2.05÷0.82+3 3.6 4 4.28÷0.9÷4.1 9.07-22.78÷3.4 5.5×17.3+ 6.7×5.5 3.8+4.29+2.1+4.22.881÷0.43-0.24×3.5 30.8÷(9.85+1.07) (9.5+28.9)÷0.18 2.881÷0.43-0.24×3.5 (2.44-1.8)÷0.4+0.15 28-(3.4+1.25×2.4) 2.55×7.1+2.45×7.1 777×9+1111×30.8×〔15.5-(3.21+5.79)〕(31.8+3.2×4)÷5 31.5×4÷(6+3)0.64×25×7.8+2.22÷2.5+2.5÷2 194-64.8÷1.8×0.936.72÷4.25×9.95180-705×6 24÷2.4-2.5×0.8(4121+2389)÷7671×15-974 469×12+1492405×(3213-3189) 3.416÷(0.016×35)(10-6.76)÷1.2 19.4×6.1×2.3 5.67×0.2-0.62 18.1×0.92+3.930.0430.24+0.875 0.4×0.7×0.25 0.75×102100-56.23 0.78+5.436+1

0.4×0.7×0.250.75×1020.78+5.436+1 4.07×0.86+9.12.518.1×0.92+3.93 4.07×0.86+9.12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单元测试题

北师大五年级上数学小数除法单元测试题(两) 一、我能填对。………………(8题1分,其余每空1分,共21分。 ①( )的21倍是4.41,35的1.3倍是( );91.2是3.8的( )倍。 ②73缩小( )倍是0.073。 ③两个因数的积是7,其中一个因数是2.8,另一个因数( )。 ④ 8.5945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 ),保留三位小数约是( ),保留整数约是( )。 ⑤ 9除以11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可写为( ),得数保留三位小数约是( )。 ⑥在0.303、0.303、0.303、0.3031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有限小数有( ),无限小数有 ( )。 ⑦ 0.5÷1.8的商是( )小数。 ⑧下面各题的商哪些是大于1的?在括号里画“√”。 37÷9 0.37÷4.1 1.43÷8.9 ( ) ( ) ( )

⑨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填下面各数。 0.37÷0.25=( )÷2.5 0.81÷0.6=( )÷6 0.157÷1.5=( )÷15 0.3÷0.005=( )÷5 二、我是法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在括号里打“×”。 ①近似数4.2与4.20的大小相等,精确的程度相同。 ( ) ②两个比1小的小数相乘,积比任何一个因数都要小。 ( ) ③无限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 ) ④1.36423642是无限小数。 ( ) ⑤一个数除以一个比1小且大于0的数,商一定大于被除数。( ) 三、我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括号里。) ①下面的数是循环小数的是( )。 A 1.7474…… B 15.438438438 C 0.7777 1、在计算19.76÷0.26时,应将其看作()÷() 来计算,运用的是()的性质。 2、两个因数的积是0.45,其中的一个因数是1.2,另一个因数 ()。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竖式计算100道

列竖式计算: 0.34×2.5= 1.5×1.7= 243.2÷64= 0.28×0.39= 4.2×2.4= 101.7÷9= 68.8÷4=85.44÷16=67.5÷15= 289.9÷18= 列竖式计算: 16.8÷28=15.6÷24=0.138÷15= 1.35÷27=0.416÷32= 3.64÷52= 91.2÷3.8=0.756÷0.18=51.3÷0.27= 26÷0.13= 列竖式计算: 210÷1.4= 2.688÷0.56= 6.35÷0.8÷1.25=10.625÷25= 126÷45=10÷25= 2.7÷7.5=15÷0.06=25.6÷0.032= 36×5.5= 列竖式计算: 18×3.06= 3.45×21=0.87×1.5= 0.28×0.25=150×0.12= 7.06×2.4-5.7=0.4×0.076= 1.5×0.062= 6.5×0.04=8.7×10.1= 用简便方法计算: 2.5×6.8×0.4= 2.5× 3.2×1.25= 21.36÷0.8×2.9=102×0.45= 8.27+7.52+1.73-3.52=

0.79×99+0.79= 2.8×3.2+3.2×7.2= 0.15+ 0.75×18= 72+8÷2.5-30.2= 10.5×1.03=https://www.360docs.net/doc/478047888.html, 保留一位小数: 8.85÷13≈ 0.72÷0.7≈ 3.18÷2.8≈ 2.17×6≈ 0.24×15≈ 0.76×34≈ 1.05×16≈ 50×0.13×0.2≈ 1.25×0.7×0.8≈ 0.3×2.5×0.4≈0.78×100.5≈ 1.5×102≈ 1.2×2.5+0.8×2.5≈ 保留一位小数: 14.36÷2.7≈8.33÷6.2≈ 1.7÷0.03≈ 27×0.43≈ 0.86×1.2≈ 1.2×1.4≈ 保留两位小数: 3.81÷7≈ 246.4÷13≈ 7.09÷0.52≈ 0.17×0.8≈ 保留两位小数: 2.7×0.35≈ 32÷42≈ 1.25÷1.2≈ 2.41÷0.7≈除不尽的用循环小数表示 162÷3.6= 13÷11= 4.6÷0.27= 用简便方法计算: 12.5×4.8= 1.01×2.6= 3.8×9.9= 用简便方法计算: 0.125 ×2.5×3.2= 0.93×201= 871×47+871×53= (7.04+2.76)×1.2= 4.25×0.99+0.01= 125×32=

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练习题及答案大全讲解学习

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练习题及答案大全五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念总结 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2.小数乘法法则 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3.小数除法 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4.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5.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6.积的近似数:

四舍五入是一种精确度的计数保留法,与其他方法本质相同。但特殊之处在于,采用四舍五入,能使被保留部分的与实际值差值不超过最后一位数量级的二分之一:假如0~9等概率出现的话,对大量的被保留数据,这种保留法的误差总和是最小的。 7.数的互化 小数化成分数 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分数化成小数 用分母去除分子。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化有限小数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小数化成百分数 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百分数化成小数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分数化成百分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