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临沧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doc资料

云南省临沧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doc资料
云南省临沧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doc资料

云南省临沧市

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图集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云南省临沧市人民政府

2011年6月

项目名称:云南省临沧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委托单位:临沧市人民政府

编制单位: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证书编号:[建]城规编第(081153)甲级

协编单位:临沧市建设局

院长:张京祥教授、注册规划师

总规划师:朱喜钢教授、注册规划师

顾问:崔功豪教授、注册规划师

项目负责人:曹荣林教授、注册规划师

曹建丰注册规划师

项目组成员:戚红年注册规划师

戴军注册规划师

吴未副教授

姚广峰工程师

马斯伟规划师

范宁规划师

程寅助理规划师

吴鹏助理规划师

孙文军助理规划师

郭伟助理规划师

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2)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

第一节市域城镇化发展战略 (8)

第二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

第三节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11)

第四节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12)

第五节市域社会设施规划 (14)

第六节市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空间管制规划 (15)

第七节市域综合防灾规划 (18)

第八节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19)

第四章城市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 (21)

第五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24)

第六章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布局 (24)

第七章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26)

第一节居住用地规划 (27)

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28)

第三节工业与仓储物流用地规划 (30)

第四节其他用地规划 (30)

第八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30)

第九章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与水系规划 (33)

第十章中心城区景观风貌规划 (36)

第十一章中心城区市政工程规划 (38)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38)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39)

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39)

第四节电信、广电与邮政规划 (40)

第五节燃气规划 (40)

第六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41)

第十二章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41)

第十三章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43)

第十四章土地使用控制规划 (46)

第一节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导则 (46)

第二节城市“五线”规划控制 (48)

第十五章中心城区旧城更新改造规划 (49)

第十六章城市分期发展指引 (50)

第一节近中期建设规划 (50)

第二节远景规划构想 (51)

第十七章规划实施的措施与建议 (52)

第十八章附则 (52)

图件目录

图1 区位分析图一

图2 区位分析图二

图3 市域城镇分布与交通现状图

图4 市域城镇规模结构规划图

图5 市域城镇职能等级结构规划图

图6 市域城镇空间布局规划图

图7 市域交通规划图

图8 市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图

图9 市域重大基础设施综合规划图

图10 市域生态功能区划图

图11 市域旅游规划布局图

图12 城市规划区范围及中心城区增长边界图图13 城市规划区空间布局规划图

图14 城市规划区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图

图15 城市规划区“四区”划定

图16 中心城区土地使用现状图

图16-1 临沧主城区土地使用现状图

图17 中心城区用地评价图

图18 中心城区空间管制规划图

图19 中心城区总体布局方案构思图

图20 中心城区规划结构分析图

图21 中心城区土地使用规划图

图21-1 临沧主城区土地使用规划图

图21-2 昔本-博尚城市片区土地使用规划图图22 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图

图22-1 临翔主城区道路交通规划图

图22-2 昔本-博尚城市片区道路交通规划图图23 中心城区公交及交通设施规划图

图24 中心城区居住用地及住房建设规划图图25 中心城区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图

图26 中心城区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图

图27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图

图28 中心城区景观风貌规划图

图29 中心城区市政设施现状图

图30 中心城区市政公用设施布局图

图31 中心城区给水工程规划图

图32 中心城区污水工程规划图

图33 中心城区雨水工程规划图

图34 中心城区供电工程规划图图35 中心城区通讯工程规划图图36 中心城区燃气工程规划图图37 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图图38 中心城区环卫设施规划图图39 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图图40 中心城区开发强度分区图图41 中心城区“五线”控制图图42 旧城区综合改造规划图图43 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图图44 中心城区远景发展构想图

第一章总则

第 1 条规划修编目的

为适应临沧市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协调城市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提升临沧市的综合竞争力,满足临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需要,特编制新一轮《临沧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以下简称为本规划)。

第 2 条规划指导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市全面可持续发展;集约、节约使用土地,促进空间布局模式由分散走向紧凑集中;突出不同阶段的发展重点,明确近期发展任务和远期发展要求;尊重城市自然生态环境,走低碳化城市发展之路,建成最佳宜居城市;挖掘城市特色,坚持以佤文化为主的多民族文化、茶文化、边疆文化等为重点,作为城市文化支撑与传承的核心,促进临沧城市不断发展壮大。

第 3 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6.4;

5.《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住建部令[2010]3号;

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7.《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10;

8.《云南省城乡规划条例》;

9.《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10—2030)》;

10.《云南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

11.云南省住建厅《关于同意修编临沧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云建规函[2008]7号;

12.《临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0;

13.《临沧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0.11;

14.《临沧县城总体规划(1997-2015)》,1997;

15.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等。

第 4 条规划编制重点

1.明确城市性质定位;

2.确定合理的城市规模;

3.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间形态;

4.构筑通畅的综合交通体系;

5.强调完善的设施配套。

第 5 条规划范围

本次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分2个层次,即市域和城市。其中城市包括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

市域土地面积24469平方公里,包括临翔区、云县、凤庆县、永德县、镇康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等一区七县、77个乡镇(街道)。

城市规划区范围为临翔区全部行政辖区范围,辖凤翔街道、忙畔街道、博尚镇、蚂蚁堆乡、章驮乡、南美拉古族乡、圈内乡、马台乡、邦东乡、平村彝族傣族乡等2个街道办事处1镇7乡。辖区总面积2652平方公里。

规划的中心城区即中心城市增长边界范围,包括临沧主城区、昔本片区、博尚片区和勐托备用片区,规划总面积90平方公里。其中临翔主城区40平方公里,昔本片区11平方公里,博尚片区17平方公里,勐托

备用片区22平方公里。

第 6 条规划期限

近期:2010—2015年;远期:2016—2030年;远景:自2030年以后,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与《临沧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对接,增加中期2020年相关内容。

第 7 条强制性内容

文本中下划线加粗的内容为本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第二章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第 8 条市域发展战略定位

临沧市发展战略定位为“一佤三区三地”,即:世界佤乡;面向缅甸、西南开放合作的先行试验区,边境地区实践包容性增长的示范区,滇西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区;国际性亚热带民族风情旅游胜地,全国著名的以茶为龙头的亚热带特色农林产品产业化基地,以新能源、新材料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新兴产业基地。

第 9 条市域发展战略目标

经济发展更具活力、文化特色更加鲜明、人居环境更为优美、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社会更加和谐安定的现代边境和谐城市;中国及云南省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的重要前沿窗口;云南省域及滇西城镇群的重要增长极;到2020年,与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社会,203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具体发展指标见表2-1。

表2-1 临沧市发展指标体系汇总表

说明:(1)规划从城市总体规划的角度出发,选取了相关指标体系,与临沧市“十二五”规划的指标项有所不同;(2)本表的控制型指标相当于临沧市“十二五”规划中的约束性指标,引导型指标相当于临沧市“十二五”规划的预期和导向性指标;(3)规划根据临沧市“十二五”规划,对2015年的临沧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市域总人口规模等主要指标进行了对接。

第 10 条市域发展战略实施措施

1.加强通道建设,构建面向西南开放合作的新支点

临沧应积极发挥其位于国际大通道之一泛亚新线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沟通南北向城镇与经济发展带和沿边城镇与经济发展带,打通对外以及与核心城市联系的通道,通过跨境合作综合开发,形成面向西南开放合作的新支点。

2.发挥资源禀赋,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城镇化进程

积极发展以城镇为依托的非农产业和产业集群,重点扶持培育若干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引进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以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为基点,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水平提高,促进城镇化进程。

3.加强中心城市建设,培育增长极,逐步形成城镇群

加强中心城市建设,打造成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重要枢纽和商贸、旅游、物流集散中心;培育云凤和孟定两个增长极,云凤与中心城市共同构成“翔云凤”城镇带,增强临沧在更大区域范围的综合竞争力。

4.加强与周边城市尤其是昆明的联系和协作,形成区域网络发展格局

依托规划高速和铁路等交通干线,密切与保山、大理、玉溪、普洱、景洪等省内城市尤其是省会昆明,以及缅甸腊戌和曼德勒等邻国城市的产业协作关系,积极参与产业合作及技术、信息交流,形成良好的区域合作网络,使临沧成为西南边境融通境内外的交通枢纽和经济增长极核。

5.创新体制机制,健全保障体系,实现包容性增长

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紧紧围绕发展目标开展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的措施和行动,以此增强发展活力。建立就业保障体系,建立城乡医疗和社会服务体系,建立教育保障体系。

第 11 条产业发展战略

1.整体:构筑特色产业园区

以中心城区为依托,迅速提升城市的产业集聚和辐射能力;引导非农产业向市域重要工业园区或产业园区发展平台集聚,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实现产业和人口的同步转移,促进市域城镇化。

2.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积极推动农业结构调整进程,加快农业生产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设,重点发展市场潜力大、竞争力强的蔗糖、茶叶、烤烟、水果、咖啡、澳洲坚果等农业,加大农产品优质品牌的保护与开发力度,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3.工业:壮大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蔗糖、制茶、酒及饮料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壮大水电、矿产、建材等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林产品加工、轻纺工业、绿色食品加工业、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承接发达地区转移的生态性产业,培育和壮大支柱产业,将临沧建成全国著名的特色农林产品产业化基地和云南省以新能源、新材料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新兴产业基地。

4.第三产业:以商贸物流和旅游业为突破口

积极发展科教文化、商贸物流、旅游等第三产业,重点依托民族特色、历史文化资源、茶文化资源、自然景观资源、边境旅游资源,形成国际性亚热带民族风情旅游胜地,打造滇西地区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服务基地;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产业,打造滇西、滇西南交界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和中缅边境商贸物流基地。

第 12 条产业发展选择

1.支柱产业

农特产品加工业、林产品加工业、新型能源产业、矿产业(新材料)与生态文化旅游业等5大支柱产业。

农特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做优蔗糖、茶叶、橡胶、核桃、烤烟、畜牧、澳洲坚果、蚕桑、咖啡等精深加工业,主要是茶、蔗糖、烤烟和以酒为主的饮料产业,形成农产品出口产业群。

林产品加工业:林浆纸一体化产业;以核桃、澳洲坚果、木瓜为主的特色经济林产业;以紫胶、橡胶、松香、膏桐为主的林化产业;家具、板材为主的木材精深加工产业;以红豆杉、石斛、食用菌为主的林下产品开发等产业;以龙竹、巨龙竹为主的竹藤产业。

新型能源产业:稳步提升和巩固“水电基地”;利用临沧和缅北的两个资源启动建设“生物质能基地”;以民生用能出发,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及风电;结合新型能源开发,发展部分如钢材、冶炼、有色金属加工、建材等以采用新型工艺、生产新型产品为主的清洁型载能产业。

矿产业(新材料):大力推进铅锌、铜、铁行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推动锗、硅、高岭土行业嵌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向高端化、高新化转型。

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以民族风情游、亚热带森林生态康体游为主的国际性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发挥旅游业的前后向关联效应,积极发展康体休闲、房地产业、商务会展业、文化创意产业、养老产业等关联产业。

2.新兴产业

生物制药:构建“临药”研发创新体系,建立民族医药研发中心、中药信息与市场研究中心,挖掘开发以佤医佤药为主的民间、民族医药,研制民族药品牌新药,打造临沧品牌生物药品。

商贸流通业:做大、做强专业市场,积极发展连锁经营,优化各种商业业态布局;加快综合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和边贸市场建设;构建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物流配送节点为框架的物流体系,具备完善的采购、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中转、信息服务等多元化功能;争取国家更积极的贸易政策和宽松的投资法规,加快孟定边境贸易口岸和云县滇西、滇西南交界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建设。

轻纺工业:承接东部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加快轻纺、服装、鞋帽加工业快速发展,将临沧建设成为重要的轻纺出口加工基地。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节能电机、节能家电、绿色照明以及节能建材制造;推进环保材料、节能环保仪器设备制造业发展。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部分投资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电子信息产业,以新型电子元器件及相关电子材料产品为主。

第 13 条产业布局引导

构建全市“一中心二极四板块、一通道一环一带、一四三产业平台”的产业布局。

1.一中心——区域综合服务中心

即临沧市中心城区,加快临沧城发展壮大和工业研发基地建设,重视科研服务、中试孵化等产业发展,重点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加工、林产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临沧工业园区为基础发展临沧高新技术产业区,争取成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区;推进教育、医疗、服务业发展,发展服务于桥头堡前沿窗口的信息、金融、保险、商贸、咨询、会计和评估咨询等高端服务业,发展成为滇西、滇西南边境的区域综合服务中心。

2.二极——云凤经济增长极和孟定经济增长极

云凤经济增长极包括云县和凤庆2个县,发展矿电产业、新型载能产业、旅游业、特色农林产品加工业以及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与资本转移,推动商贸物流产业发展,通过极化发展模式,带动市域北部地区发展。

孟定经济增长极包括孟定、耿马和镇康3个地区(主要是耿马县城、孟定片区和镇康县城),以发展自由贸易、“三头”在外加工业、转口贸易、边境旅游业为主,成为市域南部和沿边地区的重要增长极,从而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

3.四板块——澜沧江板块、民族风情板块、边境合作开发板块、热区特色农业板块

东部澜沧江综合经济板块:包括云县、凤庆县、临翔区,该板块以三次产业的综合性发展为特色,着力发展特色农副产业加工、轻纺工业、林产加工等传统产业,也重视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科技研发、旅游、通信、交通等第三产业。

南部民族风情旅游板块:包括耿马县、沧源县、双江县,以多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为主,同时扩充边境旅游、热带旅游等内容,与缅甸实行内外联通整体发展,把旅游业建成临沧的新兴支柱产业。

西南部边境合作开发板块:包括孟定镇、南伞镇、芒卡镇,以突出体现口岸经济为主,作为临沧对外主要的边界贸易区,加强区域内外的联系与合作,推动商品进出口加工业、物流商贸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其它口岸和整个市域口岸经济的发展。

西部热区特色农业板块:包括镇康县、永德县,以农业产业化服务、农林产品规模生产与集散为特色,形成以特色农副产品为依托的种养、加工和交易一体化的现代产业化农业区。

4.一通道——国际合作开发大通道

沿泛亚新线的国家合作开发大通道对外连接邻国缅甸、对内连接省会城市昆明和省域重要城市大理、玉溪等。沿线重点发展水电能源、生物资源、创新产业、有色金属矿业、综合服务业、旅游业、边境商贸业,承接发达地区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深加工制造业,发展边境贸易业、进出口加工业、现代物流业以及三头在外的加工业。

5.一带——工业发展带

工业发展带连接起云县、临翔区、双江县、耿马和孟定,重点发展云县的矿电和新材料、新能源综合利用产业、临翔的综合服务业、双江的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业、孟定边境加工业,形成特色产业群和产业经济带。

6.一环——旅游发展环

依托四大板块沿旅游发展环发展澜沧江观光旅游线、民族文化风情旅游线、沿边秘境旅游线、热区特色旅游线,形成各个板块的主导特色旅游业。

7.一四三产业发展平台

表2-2 临沧市规划重点工业园或产业区一览表

国家级耿马(孟定)边境经济合作区:为一区三园,孟定边境产业园区,建设保税区和自由贸易区,建设绿色生态的生物产业加工区,规划发展面积为30平方公里,与之对接的缅甸滚弄、户板地区规划约20平方公里开发区;南伞产业园区,以进出口加工贸易(玉石、木雕、服装、五金建材、木材)、转口贸易为主,重点发展大理石深加工、五金加工制造业和林产品加工业,规划用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与之对接的缅甸老街地区规划约20平方公里的开发区;沧源旅游综合改革发展试验区,打造以佤族文化风情旅游度假区为核心,建设一批多民族风情旅游示范点,培育临沧特色民俗风情旅游品牌,建设全省乃至全国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旅游基地、民族文化产业基地与西南边境跨境无障碍旅游试验区,带动临沧市旅游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省级云县新材料光伏产业园区:以三奇光电为主,争取引进完整的光伏产业体系,打造新材料光伏产业基地;同时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矿产业等产业和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和资本的转移,将云县打造成全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省级临沧高新技术产业区:重视科研服务、中试孵化等产业发展,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加工、林产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信息、金融、保险、商贸、咨询、会计和评估咨询等高端服务业,将其打造成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区。

省级凤庆滇红产业园区:打响“临茶”品牌,抓好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形成以茶精深加工为主,包括茶、林果、其他特色农产品等为主的省级农特产品加工园区。

省级镇康边境工业园区:利用缅甸的相关能源、资源,以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发展“三头在外”的工业,以还原铁、铅锌、硅金属等矿产综合开发为主的进出口加工区。规划远期建议同南伞产业园区整合发展。

第 14 条旅游发展规划

1.旅游业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以培育“世界佤乡?秘境临沧”品牌为核心,把临沧建设成为云南省多元民族文化体验目的地和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云南省特色康体休闲度假旅游优选地和市域旅游服务基地;把旅游业培育成为临沧新兴支柱产业。

经济指标:远期到2030年,实现接待海外游客15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40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左右。

2.旅游业发展定位

把临沧建设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跨境国际旅游区。以佤文化和茶文化为支撑,以自然景观旅游、边境旅游为特色,观光旅游与商务休闲相兼容的旅游胜地,沿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旅游产业经济带上的重要集散中心。

3.旅游形象定位

总体形象定位:“世界佤乡?秘境临沧”

分区形象定位:

临翔——恒温之城康体之都沧源——彩壁崖画世界佤乡

耿马——风情耿马佛山林海云县——沧江锁雾水电之城

凤庆——红茶之都茶马古道镇康——跨国溶洞热区风情

双江——多元民族古茶群落永德——芒果土林雪山秘境

孟定——西南国门秘境边关

4.区域大旅游构建

跨国黄金旅游线:重点打造“临沧—孟定—腊戊—曼德勒—仰光”(中缅)和“临沧—沧源—邦康—景栋—大其力—清莱”(中缅泰)2条跨国旅游线,实施跨境无障碍旅游战略。

对接省域大旅游:构筑“昆明—玉溪—临沧—孟定”国际性旅游通道,加强与昆明商务旅游、出境旅游线的建设;向北与大理和丽江的民族风情旅游线路对接;东南与西双版纳热带风情旅游对接;西北与保山、瑞丽等国境、休闲度假旅游线路对接。

5.市域旅游空间布局规划

形成“一个中心、一条综合旅游环线、一条旅游发展轴、五大旅游区、11个特色旅游镇(村)、多点和多线”的旅游空间格局。

一个中心:一个中心即临沧城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以建设“第一旅游服务基地”为目标,构建要素齐全的旅游服务体系,将临沧城打造成为云南省优秀旅游城市之一。

一条综合旅游环线:构筑市域内一条综合的旅游环线,由澜沧江旅游带、热区特色旅游带、沿边秘境旅游带和民族文化风情旅游带四条特色旅游带构成。

一条旅游发展轴:南汀河旅游发展轴,合理开发南汀河沿线景观,构筑连接临沧城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孟定旅游小镇和清水河旅游自由出境区等的旅游发展轴线。

五大旅游区:即绿色生态康体休闲度假区、百里长湖古镇名企山水观光区、热区风情观光区、多元民族文化风情体验区和跨境观光体验区。

11个特色旅游镇(村):重点打造鲁史镇、小湾镇、凤山镇、漫湾镇、大朝山西镇、南伞镇、孟定镇、勐来镇、勐董镇、班洪镇和翁丁等11个特色旅游城镇(村)。

多点:分布在市域范围内的多处旅游景点,包括五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双江万亩野生茶树园、耿马石佛洞景区、沧源崖画群、风情翁丁、南伞跨国溶洞等。

多线:市域内主要交通流线组成的多条旅游线路,将市域内的旅游景点有机的联系起来。

6.旅游线路组织

(1)精品线路

澜沧江观光旅游带体验游(3~4日):临沧城—五老山森林公园—临沧大雪山景区—大朝山水电站景区—大亮山景区—漫湾风景区—澜沧江百里长湖风光带—小湾水电站景区—鲁史古镇—凤山滇红景区;

多元民族文化风情体验游(4~5日):南美拉祜族—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沧源佤族—耿马傣族、佤族;

茶文化游(2~3日):凤庆大寺万亩茶园—滇红旅游小镇景区—临沧茶文化风情园—茶马古镇—双江万亩野生茶树园—勐库万亩古茶园;

佤山崖画风情游(2~3日):双江勐勐—勐董—班洪—班老。

(2)特色线路

边关秘境生态游(2~3日):镇康—南伞—孟定—沧源(镇康—南伞—孟定—清水河—芒卡—班洪—勐董);

南汀河探险游(2~3日):临沧—孟定。

7.旅游基地构建

以临沧中心城区为旅游集散中心(一级服务基地),沧源、孟定和凤庆为二级服务基地,双江、耿马、镇康、永德、云县和重要的景区所在地为三级服务基地,旅游景区和景点内应设置旅游接待站。

8旅游产品开发

主导旅游产品:生态观光旅游产品、康体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茶文化旅游产品、会展商务旅游产品。

特色旅游产品:民族文化旅游产品、节庆旅游产品、跨境旅游产品、水电旅游产品和自驾旅游产品。

辅助旅游产品:乡村旅游产品和科考探险旅游产品。

9旅游市场开拓

一级客源市场:大众客源市场。重点开发发达地区及周边省市的大众客源市场。

二级客源市场:自驾车客源市场。重点发展昆明以及相邻州市的自驾车旅游市场。

三级客源市场:高端客源市场。重点发展以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等国内经济发达地区以及东南亚、日本、韩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的高端旅游客源市场。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市域城镇化发展战略

第 15 条市域城镇化发展战略

1.重点发展临沧中心城市

规划期要着力发展临沧中心城市,做美临沧中心城区,把临沧城打造成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重要枢纽和商贸、旅游、物流集散中心。规划期临沧中心城市人口要达到52万人(包括4个建制镇在内的临翔区全区城镇人口,达到大城市规模)。

2.积极发展次中心城市和县城

规划期内建设云县及孟定城区两个市域次中心城市,要做强云县,做大孟定;做优凤庆、永德、镇康、耿马、双江及沧源等的县城。

3.择优培育重点镇,合理发展一般镇

选择区位和建设条件好、人口规模较大、发展潜力大的城镇作为重点镇,成为片区范围内的人口和产业集聚中心。其他一般镇作为周边农村地区的人口集聚和多功能服务中心发展。

4.大力发展城镇经济,提高城镇的集约程度

培育城镇的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努力提高各城镇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成为乡村地区的综合性服务中心。

第 16 条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2015年市域总人口为252万,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262万,2030年市域总人口为282万人。

2015年市域城镇化水平达到40%左右,城镇总人口100.8万人;2020年城镇化水平50%左右,城镇总人口131万左右;203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60%左右,城镇总人口170万人左右。

第二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 17 条市域城镇等级结构

规划市域城镇划分为五个等级:第一级——市域中心城市;第二级——市域次中心城市;第三级——县域中心城市;第四级——重点镇;第五级——一般镇(表3-1)。

表3-1 临沧市域城镇体系等级结构规划一览表

第 18 条市域城镇规模结构

规划市域城镇分为五类规模:区域中心城市、县级中等城市、县级小城市、县级中心城镇和小城镇。其具体分布和规模见表3-2。

表3-2 临沧市域城镇体系规模结构规划一览表

第 19 条市域城镇职能结构

1.市域中心城市

市域中心城市为临沧城区,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开发开放的重要枢纽和商贸、旅游、物流集散中心,以特色农林产品深加工、科研孵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旅游、贸易、物流、服务业和交通等第三产业为主要职能的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

2.市域次中心城市

云县:市域北部的次中心城市,临沧市工业基地。经济发达、工业基础坚实、具有优势品牌的综合型县域中心,国家水电基地、云南重要的酒业和茶叶生产基地,临沧市重要交通门户(位于滇西、滇西南交界处)。

孟定城区:国家一类口岸,属于口岸型城市。沿边经济带的中心,以发展自由贸易、进出口加工、转口贸易、边境旅游业为主的市域南部次中心城市,远景发展成为边境中等城市。

3.县域中心城镇

凤庆:“滇红”之乡,中国核桃之乡。以茶、蔗糖、核桃、烤烟、林果等热区生物资源加工以及生物药业和民族文化旅游业为主的县域中心城镇。

永德:综合型,以茶、蔗糖、核桃、烤烟、林果等热区生物资源加工和热区观光旅游业为主的县域中心城镇。

镇康:口岸城镇,以发展进出口加工业、转口贸易为主的县域中心城镇。

双江:以生态工业、民族旅游为主的县域中心城镇。

耿马:云南重要的糖业生产基地,以发展蔗糖、橡胶、茶叶、香蕉等热区生物资源开发以及旅游、转口贸易加工为主的中心城镇。

沧源:世界佤乡,以发展民族文化旅游、边境旅游、转口贸易为主的县域中心城镇。

4.重点镇

包括传统意义上区内的片区中心镇和重要的特色城镇。将重点镇分为水电、旅游综合型,交通贸易型,工业主导型,旅游型和口岸型等五种类型(表3-3)。

表3-3 临沧市域重点镇职能结构一览表

5.一般镇

一般镇作为行政辖区的中心、农副产品集散地,都具有集贸职能,部分具有工业、旅游、交通或其他职能,应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具有特色的经济发展方向。

第 20 条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构筑由“一轴两线三点”组成的“双弦结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一轴:昆孟国际大通道——贯穿市域中部东西向的城镇发展轴,使临沧与省域核心城市昆明和缅甸联系起来,形成一条的成为省域重要对外综合交通廊之一。

两线:一是贯穿市域东部的南北向发展轴线,使临沧与保山、大理及普洱之间联系起来;二是市域西南部沿中缅边界线与德宏州、西双版纳州联系起来的沿边发展轴线,提升临沧市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地位。

三点:分别为临沧中心城区、云凤城镇重点发展区和孟定城镇重点发展区(孟定和镇康、耿马县城)。

第 21 条城镇建设标准与空间发展引导

规划期内中心城区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5平方米以下;县城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以下,县城以下建制镇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以下,农村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60平方米以下。

规划对市域各个县城的建设用地规模与发展方向提出框架性意见(详见表3-4)。

第 22 条翔云凤城镇带发展指引

翔云凤城镇带范围为临翔区、云县和凤庆县所辖的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为9863平方公里。形成“一核两极多点”的组团式城镇空间结构,区域总人口达到154万人左右,城镇人口100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为65%以上。

“一核”:临沧中心城市。

“两极”:云县城区、凤庆城区。其中云县城区规划按20万人口、4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包含20平方公里的云县特色产业园区),凤庆城区由县城与洛党片区组成,按14万人、14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模规划控制。

“多点”:区域内形成蚂蚁堆镇、圈内镇、马台镇、邦东镇、小湾镇、鲁史镇、勐佑镇、雪山镇、三岔河

镇、营盘镇、大寺镇、大朝山西镇、茂兰镇、大寨镇、涌宝镇、幸福镇、茶房镇和晓街镇等18个建制镇为主体的城镇格局。

表3-4 市域各县城城市空间发展引导

第 23 条新农村建设规划

结合新家园行动计划,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人口、产业和公共资源的“三个聚集”。

全市规划250~280个中心村,每个中心村服务2~3个行政村,每个中心村人口在1000~1500人(设施服务人口3000~5000人),规划总人口为31.5万人,规划中心村都应由四级以上公路相连。

规划基层村约3500~3800个,每个基层村人口在200~250人左右,规划总人口为80万人,基层村都要由四级或者油路相连。

其余大约3800~4000个左右的村庄为撤并村,村庄布局调整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必须充分考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需要,立足当前,放眼长远。

第三节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第 24 条交通网络规划

区域性交通网络:以高速公路、铁路为主,高速公路构筑东至西南向玉临—临孟高速公路,西北至东南向云保-临普高速公路,北部至东南向大临高速—临普高速—临景高速;铁路构筑东至西南向的祥临普铁路,西北至东南向的保临铁路和西南至东北向的临孟铁路,在市域内形成以临沧中心城区为枢纽的“X字形”区域性交通大网络。

市域性交通网络:加快市域二级公路网络建设,逐步实现临沧市域所有县城通高速公路的目标。铁路沿西南边境增加远景建设的永德—耿马—勐省—景洪的永景铁路。

第 25 条公路规划

1.规划目标

建立以高速公路为主体,各级公路功能等级明确、网络密度适宜、服务水平较高的公路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期末要实现中心城区有多条对外高速通道,成为区域高速公路交通的节点;各县(区)有1条高速公路联系,有2条以上高等级公路;重点镇要有高等级公路联系;一般镇要有三级以上公路联系,实现市域对外及各县城之间联系高速化,重点城镇之间联系高等化,建制镇之间联系等级化,形成网络化的交通体系。

2.高速公路网络

规划形成“五横三纵”的市域高速公路网络。“四横”分别为玉临高速公路、临孟高速公路(对外延伸为清水河-缅甸腊戊高速公路直接曼德勒、皎漂港)、云保高速公路、临普高速公路和沿边高速公路(远景,永德-镇康-孟定-沧源-双江),“三纵”分别为大云高速公路、临景高速公路和潞永高速公路。

3.二级公路及其它公路

将现状的国道、省道改造提升为二级公路。根据重点镇的布局,要求重点镇之间要有二级以上公路连接。

规划对市域内其他等级公路进行局部连通和改造,进一步完善和加密市域公路系统网络。乡镇政府驻地都要有三级及以上公路连接。

第 26 条铁路规划

按照“北接大理,南出缅甸,东联昆明、普洱、景洪,西达保山”的规划目标,市域内铁路网形成“三横一纵”的铁路网络,三横即保临铁路、玉临-临孟铁路和永德-景洪铁路(远景),一纵即“祥临普铁路”。

玉临-临孟铁路向北接自玉溪,向西南接缅甸铁路(接登尼-腊戊-曼德勒至皎漂港),规划在市域内建议采取连通临翔、双江、耿马、孟定的线型,在双江县城、耿马县城和孟定片区各设1处火车站(临孟铁路拉直线为从昔本片区客运站南侧与祥临普铁路对接,向西至勐撒,再到耿马和孟定)。

第 27 条航空规划

临沧机场扩大机场规模和发展空间。规划在沧源糯良北部新建沧源民用机场,为云南省内支线机场,飞行等级为4C。规划预留孟定机场(远景)发展空间,位于孟定片区的东南侧。

第 28 条内河航运规划

开通临沧—普洱—西双版纳—缅甸的陆水联合航运线通道。市域内部航道上完善小湾、漫湾、大朝山、糯扎渡库区航运基础设施建设,航道等级为五级。

市域港口划分为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两个层次。重要港口有临沧码头和景临码头,一般港口有漭街码头、大漩涡塘码头、小湾码头,慢旧码头、嘴子山码头、大转弯码头和大朝山西码头。

第 29 条综合交通枢纽规划

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临沧中心城区,规划铁路、高速公路交汇处,建设承担跨市及省域的铁路客货站场和长途公路客运的高速客运站,加强中心城区区域性交通枢纽职能。

地区性交通枢纽节点:云县城区和孟定城区主要建设公铁联运的地区性综合客运枢纽、物流中心,云县位于滇西、滇西南交界处,孟定位于中缅边境处,承担县(市)域及周边地区内客货运输集散功能。

地方性交通枢纽节点:各县城结合长途客运站设置地方性综合客运枢纽,结合主要货源点与对外交通设施设置货运枢纽,承担县域范围内客货运输集散。

第 30 条口岸规划

现状孟定清水河国家一级口岸继续扩大规模与辐射范围,现状镇康南伞和沧源永和两个国家二级口岸规划期内提升为国家一级口岸,现状沧源芒卡镇互易点提升为国家二级口岸。

依托孟定清水河国家一级口岸建设保税区和进出口加工区;芒卡国家二级口岸也为孟定片区的加工业和贸易业服务;镇康南伞国家一级口岸为镇康县城的发展边境贸易、进出口加工和跨境无障碍旅游服务;沧源永和一级口岸为沧源县发展边境贸易和跨境无障碍旅游服务。

第四节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第 31 条给水工程

根据城镇体系规划对各县(区)城区需水量进行预测并确定相关规划水源(见表3-5)。

表3-5 规划各县城区用水量预测汇总表(2030年)

第 32 条排水工程

各新建城区及重点镇镇区采用雨污分流制,旧城区有条件时改造成分流制。各一般镇镇区一般采用不完全分流制,有条件的新建镇区可采用完全的雨污分流制。

表3-6 规划各县城区污水处理设施一览表(2030年)

上表规划的污水处理量与现在各区县(城区)已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的远期污水处理规模均有一定的差距,建议在二期(或者后期)建设时结合城市规模的增长调整规模。

各级城市、小城镇及重点发展的工业区要建设污水处理厂,远期污水处理率应不低于90%,处理工艺应达到二级(生化)处理标准。

第 33 条供电工程

规划临沧市的电源主要来自漫湾电站、大朝山电站以及滚弄电站。要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保留现状220千伏临沧变和新云变,规划升级500千伏博尚变,新建500千伏镇康变(外电回送枢纽),220千伏昔本变、凤庆变、南伞变、永德变以及耿马变(详细见表3-7)。

逐步完善110千伏主网架,保留现状的旗山变、小湾变,改造升级中心变、泰衡变,改造扩容北郊变、凤庆变、漫湾变等,新建工业园变、西郊变、爱华变等(详细见表3-8)。

表3-7 临沧市220千伏以上变电站布局规划一览表(2030)

表3-8 临沧市110千伏变电站布局规划一览表(2030)

第 34 条邮电与广电工程

1.邮政通信

保留临沧市邮政总局,扩建相应的邮件处理中心。完善各县城邮政局,小城镇可根据业务发展规模建设相应的邮件处理中心或邮政支局。

2.电信规划

预测临沧市中心城区远期电话普及率60线/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100线/百人;市域次中心城市及县域中心城市远期电话普及率52~58线/百人,重点镇50~55线/百人,一般镇40~48线/百人。

规划市域宽带接入网覆盖率为90%。

3.广播电视

规划市域有线电视网用户覆盖率达到100%。

规划市域重要广播电视网络:省网为保山—临沧城—普洱;市网为凤庆—云县—临沧中心城区—勐库—双江—勐省—沧源—镇康—勐棒,凤庆—小湾,临沧中心城区—幸福—勐撒—耿马—勐省,临沧中心城区—幸福—崇岗—孟定,凤庆—营盘—永康—永德—凤尾,云县—涌宝。

第 35 条燃气工程

规划市域中心城区、市域次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重点镇以及有条件的一般镇远期燃气气源以天然气为主,液化石油气为辅,天然气气源来自中缅油气管道工程。远期市域城镇燃气气化率规划达到90%以上,村寨以液化石油气为主要气源,鼓励使用太阳能、沼气、风能等再生能源。

规划在凤庆县域内新建1座天然气分输站,在临沧主城区北部新建1座天然气门站为临沧中心城区服务,在各市域次中心城市和县域中心城市新建天然气门站,为各自城区服务。

第五节市域社会设施规划

第 36 条教育事业

1.规划目标

坚持加快发展基础教育,进一步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积极发展职业教育。规划期末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均达到100%,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力争达到95%;大力提高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50%以上。

2.发展规划

临沧中心城区改善高等学校办学条件,扩大高等教育规模,重点建设大学园区。

云县县城发展水电类特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以培养水电类高等人才和应用技术人才为主。

各县级小城市重点完善普通高中教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成人职业教育,每个县办好1~2所突出本地特色的职前、职后一体化综合学校。

各建制镇应建设完善的托儿所、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等普通教育设施,重点镇可建设高级中学与中等职业学校。

各中心村建设完善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满足适龄儿童需要。

第 37 条医疗卫生事业

1.规划目标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全市城乡居民,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普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划期末每千人口医院、卫生院床位数达4.0张以上,每千人口医生数达3.5人以上。

2.发展规划

中心城区和县级中等城市完善现状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和中医院,重点建设大型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为城区居民服务,并满足全市域内居民大病和疑难病症的就医需求。

县城和重点镇扩建完善或新建县级医院、中医院和妇幼保健医院。

一般建制镇完善现有医疗设施,各乡镇建设完善卫生院(附带妇幼保健室),建成体系配套、布局合理、覆盖范围广的农村医疗体系。

城镇社区和各中心村应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划基层村要建设卫生室。

第 38 条文化事业

1.规划目标

构筑完善的文化服务设施体系,公益性文化设施配套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结构合理,文化人才结构优良,文化市场开放有序,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形成规模,文化精品不断涌现,文化发展的主要指标和综合实力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2.发展规划

中心城区和云县县城完善基础文化设施的建设,建设博物馆、文化馆、展览馆、图书馆、科技馆、艺术馆等重要文化设施。中心城区建设市级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广播新闻中心。

县城建设特点突出的文化强县,凤庆建设集餐饮、观光、购物、游憩及文化推介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滇红茶文化中心,沧源建设一个以佤文化为主的边疆民族文化影视中心。

建制镇建设完备的文化设施网络,包括文化中心、网络信息室、书店及各种文化设施。各中心村和村委会驻地村应建设文化活动室。

第 39 条体育事业

规划期末在中心城区及云县县城形成覆盖范围比较广的群众健身设施,新建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场馆,基本形成高低搭配、种类齐全的体育设施。中心城区建设能够满足承办省级以上综合运动会的体育场馆。

县城建设能够满足承办市级综合赛事的体育中心与体育公园。大力加强特色体育县的建设。

各建制镇应建设综合性体育场馆,建设1处以上灯光球场,重点镇建设1处以上具有400米跑道的体育场与公共体育场馆。

各中心村应建设篮球场、健身房等体育活动设施。

第六节市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空间管制规划

第 40 条市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建设节约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妥善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满足城市发展空间的同时,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把临沧建设成为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宜居城市。具体目标(见表3-9)。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实施水功能区划管理制度,实行水域纳污总量控制,划定水源保护区,加强对水源的保护;节约用水,重视再生水的利用,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做好现有6个国家、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适当扩大自然保护区的面积,积极申报其他自然保护区,通过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来实现临沧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绿色屏障构建目标:加大对生态公益林和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力度,提高森林覆盖率;沿河、沿湖、沿路建设绿网,完善城市公共绿地、绿色通道,在城郊营造森林带,提高绿化和植被覆盖率,构建绿色屏障。

大气环境治理目标: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旅游区等地区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一级标准,其它地区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临沧市环境空气质量优于二级的天数超过97%。

水环境治理目标:加强南汀河水系水质污染预防和治理,重点整治污染重的断面,使其水质有较大改善;加强流域上下游各县市的协调,从南汀河流域整体出发,加强水环境预防和整治。

声环境治理目标:开展对城市环境噪声的综合治理,建立完善噪声达标区及其管理办法,确保各类噪声

功能区昼夜间声级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规定。

固体废弃物处置目标:规划期末全市所有县城所在地实现袋装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村镇垃圾要收集和集中填埋。

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森林覆盖率达到68%以上。

表3-9 临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指标体系

第 41 条环境保护综合治理措施

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通过采用清水开源节流,污水控源导流,建设和完善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等措施,保障供水系统的水质安全;加强污水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厂建设;控制和减少主要污染物;划定水源保护区,依法取缔保护区范围内的排污口;加强水环境的整治;对支流和水库进行全面保护,进行水环境综合治理。

大气环境治理:调整燃料结构,根据环境容量全面落实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积极研究、开发、推广太阳能等新型清洁能源;控制交通污染;采取道路系统公交优先措施(包括开辟公交走廊、公交专用道等);大力发展以电力、燃气等为燃料的清洁能源汽车;依靠新技术、新工艺,降低工业能耗,节约能源;进行区域集中供热和供气,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相对分散的高空烟囱排放废气;控制城市中由建设工程、汽车等造成的扬尘污染。

声环境治理:加强声环境功能区划,合理布局中心城市人口密度,避免居住与工业用地混杂现象,减少生活噪声强度和超标范围;优化交通格局,强化道路两侧的绿化隔离带建设,控制高噪车辆在市区的运行;推广低噪设备的选择和使用,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噪声源实施消声、隔声和吸声等处理设施进行治理;加强城市噪声管理,禁止高噪声活动;对市民生活影响较大的施工噪声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

固体废弃物处置与利用:强化源头控制,推行清洁生产技术与管理,减少工业固废;倡导绿色消费,减少生活垃圾;推广分类收集,提高工业固废和生活垃圾的资源回收率,开拓工业固废特别是粉煤灰的综合利用途径;完善生活垃圾、危险固废(危险工业废物、医疗废物、危险生活垃圾)的区域性、专业化的无害化处置系统;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对城乡固废实行从产生到收集、转运、回收利用、处理、处置全过程的市场化运作;按照不影响区域景观、防洪、抗震、防渗等条件,在区域内集中进行生活垃圾填埋厂(垃圾焚烧厂或发电厂)选址与建设,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第 42 条空间管制基本思路和目标

1.基本思路

综合考虑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设施安全防护、水源保护、基本农田保护、现状建设等因素,对开发建设的限制程度与内容不同,将市域空间划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