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学之芤脉详解

中医脉学之芤脉详解
中医脉学之芤脉详解

中医脉学之芤脉详解

芤(k①)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即宽大而中间有空

虚感的脉搏边有的脉

中医学脉象之一。重按时中间无而两

搏,好似手指按葱管的感

觉。说明芤脉脉位偏浮、形大、势软而中空,是脉管内血量减少,充盈度不足,紧张度低下的一种状态。

多因血崩、呕血、外伤性大出血等突然出血过多之时,血量骤然减少,无以充脉,或因剧烈吐泻津液大伤,血液不得充养,阴血不能维系阳气,阳气浮散所致。若失血、伤液之后,血管自敛,或经输血、补液等而阴液得到补充,则往往不再现芤脉。

【单脉】

《脉经》:“寸口脉芤,吐血,徽芤者衄血,空虚去血故也。

关脉芤,大便去血数斗者,以膈俞伤故也。尺脉芤,下焦虚,小便去血。”

《脉诀》:“芤主淋沥,气人小肠。寸芤积血在胸中,关内逢芤肠里癜,尺郁见之虚在肾,小便遗沥血凝脓。

《千金方》:“寸口脉芤,吐血,微芤者衄血,空虚去血故也。

关上脉芤,大便去血。尺脉芤,下焦虚,小便去血。阳芤吐血,阴芤下血。《活人书》:“芤主失血,寸口芤主吐血,微芤者衄,关上芤,

大便血,尺中芤,小便血。

《四言举要》:“诸病失血,脉必见芤。”

《三因方》:“寸芤为吐血,微芤为衄血,关芤为便血、为肠痈,尺芤为下焦虚,小便血出

《诊家枢要》:“芤为失血之候,大抵气有余,血不足;血不能统气,故虚而大若芤之状也。左寸芤主心血妄行,为吐、为衄;关芤主胁间血气痛,或腹中瘀血,亦为吐血目暗,尺芤小便血,妇人月事为病;右寸芤,胸中积血,为衄、为呕;

关痛肠痈瘀血,及呕血不食;尺芤大便血。”

《外科精义》:“芤主血虚,或为失血,疮肿之病,诊得芤脉,脓溃后易治,以其脉病相应也。”

《濒湖脉学》:“寸芤积血在于胸,关内逢芤肠胃痈,尺部见之多下血,赤淋红病漏崩中

《诊家正眼》:“芤脉中空,故主失血。左寸呈芤,心主丧血;

右寸呈芤,相傅阴亡;芤人左关,肝血不藏;芤现右关,脾血不摄;左尺如芤,便红为咎;右尺如芤,火炎精漏。

《医学入门》:“芤主血瘀不流通,热人小肠淋沥脓,崩漏衄吐随所主。”

《古今医统》:“芤为失血之候,审位高低而出,在上吐衄痰红,在下崩漏下血。”

《景岳全书》:“芤脉为孤阳亡阴之候,为失血脱血、为气无所归、为阳无所附、为阴虚发热,为头晕目眩、为惊悸怔丿

口、

为喘息盗汗。芤虽阳脉,而阳实无根,总属大虚之候。”

《脉确》:“轻手取之浮大软,重按中空边实芤。寸关吐衄肠痈病,尺部崩淋便血流。”

《医宗金鉴》:“芤主失血。”

《脉诀汇辨》:“芤状中空,故主失血。左寸芤者,心主丧血;

芤在左关,肝血不藏;左尺得芤,便红为咎;右寸芤者,相

傅阴亡;芤在右关,脾血不摄;右尺得芤,精漏欲竭。”

《脉诀刊误集解》:“芤主失血,寸芤积血在胸中,关内逢芤肠里痈,尺部见之虚在肾,小便逢沥血凝浓。

《脉诀启悟注释》:“芤脉中空,主失血证。右寸脉芤,相傅阴亡;左寸脉芤,心主丧血;左关脉芤,肝血不藏;右关脉

芤,脾血不摄;左尺脉芤,精漏亡阴;右尺脉芤,便红为咎。”

指禅》:“芤字训慈慈,中央总是空,医家持拟脉,血脱

满江红。”

《脉如》:“芤为孤阳脱阴之候,为失血脱血,为气无所归,为气无所附,为阴虚发热,为头晕目眩,为惊悸怔忡,为喘急盗汗。芤虽阳脉,而阳实无根,总属大虚之候。左寸呈芤,心主丧血,右寸呈芤,相傅阴亡,芤入左关,肝血不藏;芤现右关,脾血不摄;左尺见芤,便红之咎,右尺若芤,火炎精喽。”

《脉简朴义》:“凡失精亡血脉必芤。”

《脉理求真》:“芤为血虚不能濡气,其症必见发热、头昏、

目眩、惊悸、怔忡、喘急、盗汗、失血、脱血。

《脉学阐微》:“芤脉多为失血亡阴,阴气损伤,阳气浮散之象。左寸芤,心血妄行为吐衄;左关芤,胁间血气痛、肝不藏血、为吐血目暗;左尺芤,小便下血,痔痿出血、女子崩漏。右寸芤,咳嗽吐血、为衄为呕血;右关芤,肠痈下血、及呕血不食。右尺芤,大便下血、尿血、女子经病。

芤脉主失血亡阴之候,脉以阴血为形,阴亏血脱则经脉空虚,阴血不能涵

养阳气,则气无所归,阳无所附而浮越,脉显浮大中空之象、其病,轻者阴虚发热、头晕目眩,表乏无力。

重者根据其显现之部位而定:左寸芤,心血丧,吐、衄怔忡;

右寸芤,肺阴亡,喘嗽咯血、衄血;左关芤,肝血不藏,胁间血瘀气痛;右关芤,脾不抵血,便血,呕血;左尺芤,肾虚尿血,崩漏;右尺芤,精亏火临证验之,大出血之当时,脉并非必觅芤,出血后数小时,或一二日,脉方见芤。是肝藏血,本能调节血量,而当出血过多,调节失权时,则觅芤

脉。又诸多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久病阴血耗竭,脉反见芤象,正是孤阳脱阴之候。

【兼脉】《脉经》:“微芤者衄血,尺中微芤,小便血《三因方》:“微芤为衄血。” 《医学入门》:“芤紧或数肠内痈,极虚芤迟为亡血失精,涩芤瘀血结成团。左寸浮芤,积瘀吐病红;左关浮芤,失血

肢体瘫;左尺浮芤,尿血、女经漏;右寸浮芤衄血胸暴疼,右关浮芤,甲错身体瘦;右尺浮芤,大肠便血。

《脉理求真》:“芤见微曲,则芤必挟瘀积阻滞。芤兼弦强搏

指,症见血溢身热,则芤又为真阴槁竭。

《四言举要》:“浮芤失血,肠痈实热,微而不热,关脉芤虚。”《医宗必读》:“浮芤失血。”

《脉学阐微》:“芤而虚数,阴血两虚。

芤脉本主虚候,其相兼脉主病,视其兼脉而定,有虚中更虚者,有虚中夹实者。浮芤之脉主出血之证,以其芤脉本以浮大中空之象,再兼浮者,是大出血后,浮阳外越之危候。

微芤衄血,此“微”字当以稍芤之义解,非微脉之微;否则,微脉沉取极细极软,若有若无,是正气将竭、阳气暴脱之象,若再见芤为其散脉无根之候,非主衄血而言芤脉兼涩,主瘀:血内结,血脉阻塞,血不循经外溢,故因瘀而失血,是虚中夹实之证。

芤脉兼弦为革脉,故强而搏指,当以革脉为病论治。

芤兼极虚而迟,是亡血失精之重证。

芤脉兼虚微,当为阴血两虚,虚热内生。芤而兼紧或数,何主肠内痈?临诊肠痈多见滑数之脉,但肠痈日久不愈,后痛脓散于膜原,症见大腹胀满、疼痛甚剧,伴见恶寒、热往来发作之证(腹膜炎)时,可见芤兼紧或数之脉。因久病内痈,气血耗损则可见芤脉;邪热内结壅盛,脉可兼数,

若阴血亏虚,脉亦可兼数,但按之无力。大腹剧痛,脉可兼紧,更加恶寒发热往来发作,所以显现芤兼紧或数之脉象。

齐德之说:“疮肿之病,诊得芤脉,脓溃后易治,以其脉病

相应也。”这是说邪去正虚,调养正气易治。李梃说: “芤紧

或挟洪数者,主荣血留滞于肠胃之间,多见关部,则生内痈。” 又“紧数寒热相往来”。总之,肠痛证可以见到芤而兼紧或数之脉,然而是很少见的脉证。

治疗法则对于急性失血而出现芤脉时,应遵循“有形之血难以速生,无形之气法当急固”之原则,治宜补气摄血,须急服独参汤以救其脱,投当归补血汤以益气补血。此外,若大

吐、暴泻、津液大伤而发生严重脱水时,脉来浮大而芤,治

宜益气养阴、生津之法。如《温病条辨》之曰: “太阴温病,

脉浮大而芤,汗大出,微喘,甚至鼻孔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脉若散大者,急用之,倍人参。”此属于温病高热、或大吐大泻、伤津之候。而出现浮大无力之芤脉,故治宜清热生津之法。

若失精遗泄者,可用桂枝龙骨牡蛎汤,以培补

真元,固肾摄精。若见浮芤散大脉者,多属危证,不治之候。

脉决1: 体状诗:

芤形浮大轻如葱,边实须知内已空,

相类诗: 中空旁实乃为芤,浮大而迟虚脉呼,芤更带弦名曰革,芤为失血革血虚。

主病诗: 寸芤积血在于胸,关里逢芤肠胃痈,尺部见之多下血,赤淋红痢漏崩中。

脉决2:

体象歌:

芤乃草名,绝类慈葱; 浮沉俱有,中候独空。主病歌:

芤脉中空,故主失血。左寸呈芤,

心主丧血; 右寸呈芤。相搏阴伤。

芤入左关,肝血不藏; 芤现右关,

脾血不摄。左尺如芤,便红为咎;

右尺如芤,火炎精漏。

脉决3:

脉象歌:

芤脉形,状如葱,两边实,中间空。

主病歌: 芤脉因,血管空,大失血,血不充;

呕吐衄,取左寸,胃肠痈,尺下红。

分部主病歌:

左寸芤,血妄行,鼻中衄,口吐红;

左关芤,瘀血证,两胁胀,

左尺芤,女子逢,

右寸芤,血积胸,鼻衄血,痰带红;右关芤,

右尺芤,大便红,非痔漏,即肠风。脉决4:

脉象歌:

芤脉形,状如葱,两边实,中间空主病歌:

芤脉因,血管空,大失血,血不充

呕吐衄,脉决5: 脉芤浮大空如葱,过头静脉瘪大空。

暑热大汗津液伤,血亏气虚脉失充。

虚浮大软管径圆,芤浮中空管瘪扁。

革为芤弦位在上,边为脉边尺桡缘。寸芤失血病在胸,关芤出血胃肠痛。脐下失血尺部芤,赤淋溏痢崩漏红。脉芤而数产后风,头晕目眩阴血崩,芤而见涩肝脾肿,腹满黑便两肋痛。

芤迟呕血温补中,芤数呕血清补同。

左寸脉芤产后崩,贫血心悸神失聪。

伤内淤血肋间痛,胸膜炎症与肿脓。

右寸脉芤咳衄血,久病耗血左关芤。

右关芤脉胃肠痛,血液诸病右尺芤。

左尺芤脉肛便红,慢性肠疡或瘤肿。

浊芤多见三高症,过于降压亦脉芤。

脉决6: 轻手取之浮大软,重按中空是芤脉。

寸关吐衄肠有痈,尺芤崩淋便血浓。

脉决7: 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

芤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芤形浮细须轻诊,睡眠

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骨蒸深。

脉决8:

芤脉形,中间空,芤脉按之软如葱;

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上阴络下流红。

脉决9: 芤脉浮大而软,按之中空旁实,如按葱叶,中心空虚曰芤。为失血之候。大抵气有余,血不足,血不能充气,故虚而大,若芤之状。

脉决10:

二芤者,阳也。指下寻之,两头即有,中间全无曰芤。主淋沥气入小肠指下寻之中且虚,邪风透入小肠居。

病时淋沥兼疼痛,大作汤丸必自除。

脉决11: 肿疡、溃疡芤弦脉歌:肿疡芤脉血原虚,溃后见芤理所宜,肿疡弦脉邪作痛,溃后而弦邪病脾。

【注】肿疡未溃,脉芤者,其血必素虚也。溃后见芤,乃去血之后,亦理之所宜也。肿疡脉弦者,乃毒攻作痛之象,盖弦主痛也;若溃后脉弦者,则为肝邪侮脾,盖弦乃肝脉也。

【现代研究】

(一)概述:

芤脉特指浮、大、柔、中空四大要素的复合脉。

(二)芤脉研究: 芤脉最早见于张仲景的著作,但以《脉经》对芤脉的记载最为标准。其曰:“芤脉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

至此历代脉学著作基本尊此说。

芤是葱管之意,芤脉的脉感如同手触葱管,中空而边实,甚至可触到两道边,这种边实是相对中空而言,也只能是软的

力度,否则是错误的。中空并不是一点脉力也没有,是一种

界于软与无之间的脉力,说到底就是与举过心脏水平的前臂静脉的脉力

相近。《脉诀》、《察病指南》等把芤脉的中空记载成“全无”是错误的。寸口脉道是桡动脉,桡动脉内全没有了血流手一定会坏死的,手在

没有血流以前,脑和心早就没了血供,人也没有生命了。

事实上用手触葱管的描述来形容芤脉仅是一种形象的说法,与真正手触

芤脉的感觉尚有一定差距。根据临床经验,结合

个人候脉体会,触芤脉好似触体力劳动人前臂静脉在超过心

脏水平时的脉感,中空而两道边。边有两种原因形成: 1、

静脉管壁;2、静脉的肌间切迹。(注:静脉的边没有动脉的边厚,静脉管壁加肌间沟边恰似芤脉边。

(三)芤脉的现代医学病理解剖学原理

芤脉在严重失血或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出现,也见高血压过量

服用降压药时出现。由于血容量的骤减,脑神经的功能紊乱、血管尚没有立即收缩,脉象出现脉体大、中空甚至可触及脉

管两道边的脉象。

(四)芤脉的特征:

1、芤脉的性质:芤脉是浮、大、中空,甚至能触及两道脉

边的复合脉。

2、芤脉的指感:如触体力劳动人超心脏水平时前臂静脉脉感。古喻:如触葱管。

3、芤脉的兼脉:芤脉可同弦脉兼脉成革脉。芤脉可同数脉、

缓脉、迟脉、涩脉、浊脉兼脉。不应同浮脉、微脉、虚脉兼 脉。芤脉与浮脉不应再兼脉,芤脉中有浮脉脉素。微脉与芤 脉不能兼脉的原因是因为微脉是细脉脉属,而芤脉是浮、大 之脉。芤脉不应与虚脉兼脉的原因是两种脉的差别很小,仅 是脉柔与中空的区别,脉柔与中空的兼脉是矛盾的也是不可 能的;既中空就不能柔软,既柔软就不可能中空。虚芤脉的 兼脉见于《医学入门》、《脉学阐微》。微脉与芤脉的兼脉见 于《脉经》、《三因方》。

(五)芤脉的现代临床意义 芤脉见于各种急性大出血,例如上消化道出血、肠出血、大

咯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和外伤性大出血等。 也见急性胃肠炎、 食物中毒等导致的严重吐泻、脱水而出现的急性血容量骤

减。还见慢性肠道疾病造成吸收不良、 慢性腹泻、高温出汗、 长期减肥摄入不足等。临床上还少见于脉形宽大的高血压病 人过量使用降压药后。

(六)芤脉的寸口脉分部及其现代临床意义

寸口脉芤:大出血量占血容量的

1/5时可出现芤脉,也见

脱水、高血压过量口服降压药等。

5、右寸脉芤:多见肺出血。

6、左关脉芤:多见脾、胃出血。

7、左尺脉芤:多见胃肠道疾病及肛门出血。

&右尺脉芤:多见泌尿、生殖、妇科出血。

(七)芤脉兼脉及其现代临床意义

1、芤数脉:见于急性虚脱、急性肠道疾病、胃肠出血、酒

1、 寸脉芤:多见大咯血、鼻出血等。

2、

关脉芤:多见肝胆疾病出现的呕血、黑便等。 3、

尺脉芤:多见女子功能出血、流产、血尿、血便等。 4、

后出血、男子遗精、贫血、血液病等。

2、芤缓脉:见于泌尿、生殖、妇科、肛门出血等。

3、芤涩脉:见于肝、脾肿大之失血。

4、芤迟脉:见于寒性呕血,如上消化道出血等。

5、芤浊脉:常见高血压合并有三高症患者过量服用降血压药物后。

(八)传统医学对芤脉脉理的认识

中医认为:急性失血脱水、脉道失于充盈、津血亡失、阳气外浮,故脉浮、大而中空。

(九)芤脉脉诀歌

1、脉芤浮大空若葱,过头静脉瘪大空。

暑热大汗津液伤,血亏气虚脉失充。

2、虚浮大软管尚圆,芤浮中空管瘪扁。

3、革叠芤弦位在上,边为脉边尺桡缘。

4、寸芤失血病在胸,关芤出血胃肠痛。

脐下失血尺部芤,赤淋溏痢崩漏红。

5、脉芤而数产后风,头晕目眩阴血崩。

6、芤迟呕血温补中 ,芤数呕血清补同。

7、左寸脉芤产后崩,贫血心悸神失聪。

伤内瘀血肋间痛,胸膜炎症与肿脓。

&右寸脉芤咳衄血,慢病耗血左关芤。

9、右关脉芤胃肠痛,抗炎为首刀见重。

芤而见涩肝脾肿,腹满黑便两肋痛。

【释义】 1、浮大空为芤脉,形如触葱管。如人手举过头时静脉的干 瘪。

芤脉见于失液、失血。

2、虚脉与芤脉的鉴别是:虚脉管圆无力,芤脉管扁。

3、革脉是芤脉的上缘见弦边,边脉是脉的两边出现弦边。

4、按寸、关、尺的分属寻找对应脏器的出血、脱水等症。

5、芤数脉可见产后的血崩。

7、左寸脉芤也见于产后大出血。还可见内伤淤血、胸膜炎, 化脓性感染等。

&右寸脉芤多见咳、衄血,慢病的耗血多见左关芤。

9、右关脉芤可见肠胃痛,早期可以抗炎治疗,必要时手术

10、左尺脉芤肛便红,

慢肠溃疡或瘤肿。 11、血液诸病右尺芤,

紫癜再障贫血容。 12、浊芤多见三高症,

过于降压脉芤同。

6、脉芤迟应温 中,脉芤数应清补

探查。

芤涩脉可见肝占位、肝硬化等。

10、肛门疾病特别是大出血常常出现左尺脉芤。

11、血液病有时可见右尺芤。

12、有高血压而服过量降压药时脉可芤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