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背回填施工作业指导书

台背回填施工作业指导书
台背回填施工作业指导书

台背回填施工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明确台背回填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台背回填作业施工。

2、编制依据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XXX至昆明XX公路X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3、适用范围

适用于XXX至XX高速公路X合同段台背回填的施工。

4、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

4.1施工准备

4.1.1技术准备

1)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作业指导书内容,弄清设计意图,熟悉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

2)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保证措施及应急预案。

3)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进行岗前技术培训,对特殊工种人员必须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4.1.2材料准备

台背回填应为采用砂砾石或砂质土等透水性良好的材料,材料最大粒径宜不小于5cm,保证内摩擦角不小于350。

4.1.3机具准备

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小型打夯机、自卸汽车。4.1.4作业条件准备

1)设置轴线控制桩及临时水准点,放线确定台背回填范围。

2)检查台背回填范围内基底承载力,满足设计规范要求,保证基坑底部与侧壁之间密实、无虚土,不得有杂物、积水现象。

3)台背回填与路堤或挖方纵、横向联接部,预先根据设计规范要求开挖好台阶。

4)为严格控制层厚,台背回填前,要在台背上用油漆划好清晰的填筑分层标尺,每层不超过15cm,划线长短相间。动态控制填筑速率。

4.2施工工艺及方法

4.2.1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整平→碾压密实→边坡修整→质量检验。

4.2.2台背回填范围

台背回填范围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设计未规定时,一般回填范围为:台背回填顺路线方向,自台身起,其顶面长度为距台背不小于台高加2m;底面应不小于2m;拱涵台背回填长度不应小于台高的3~4倍;桥梁台背回填顶面长度为1.5倍的路基填土高度加2m。

4.2.3主要施工方法

台背回填必须采用符合要求的透水性材料,自下而上分层填筑,每层松铺厚度不大于15cm。采用人工配合推土机、平地机将填料按照预先用油漆划好的填筑分层标尺分层摊铺整平,先采用压路机进行大面碾压,靠近台背及边角处必须采用小型打夯机进行夯实,压实度不应小于96%。

两侧边坡采用符合路基填筑要求的土进行包边夯实,防止雨水冲刷及有利于路基边坡绿化植草。

靠近结构物及台阶处应平行于横向结构物进行横向碾压。压路机碾压时,不得影响结构物的稳定。

4.3注意事项

1)结构物的圬工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方可进行台背回填,避免结构物实体遭到损坏。

2)通涵工程须盖板施工完毕后,方可进行台背回填,填筑时注意洞身两侧必须对称等高分层进行,防止对通涵产生不利后果。

3)台背回填的施工顺序应符合设计规定。拱涵台背回填应在主拱圈施工以前完成;梁式桥的轻型桥台台背回填应在梁体安装完成后,在两端桥台平衡分层

进行;埋置式桥台台背回填,应在柱侧对称、平衡进行。

4)台背回填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且要有完整的内业资料及影像资料。

5)台背回填施工过程中,应按设计规范要求做好纵向和横向防排水系统,防止水流对填料的浸泡或冲刷。

6)台背回填和锥坡的填筑施工应同步进行,一次填足并保证压实修整后能达到设计宽度要求。

7)台背回填部分的路床应与路堤路床同步进行填筑。

8)台背后2m(0.5~1.0m以内)范围内禁止大型振动机械驶入,避免其对台背造成挤压。

5质量控制及检验

5.1质量控制

1)严格控制台背回填材料,按规范要求及时抽检,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施工。

2)严格控制台背回填分层厚度和压实度,设专人负责现场监督检查。

3)严格控制机械设备组合,没有配备小型夯实机具或机械组合不合理的严禁施工。

5.2质量检验

1)压实度检验:台背回填压实度采用沉降差和工艺参数相结合的双控方法,同时配合外观检查,根据试验段的资料,确定压实遍数和沉降差控制范围,沉降差一般控制范围不大于3mm。

2)回填范围尺寸检验:不小于设计规范值。

3)分层厚度检验:不大于15cm。

4)检查频率:每50m2检验1点,不足50m2时至少检验1点,每点均必须合格。

5)其他指标参照相应路堤施工质量标准检验控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