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食品加工技术教案(B41)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教案(B41)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教案(B41)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B4)大豆深加工与综合利用1课程教案

7

数控加工工艺教案.

江苏省技工院校 教案首页 授课 2.15 2.17 日期 班级10数/10机10数/10机 课题:第四章第一节数控加工用刀具的种类与特点 教学目的要求: 1. 刀具的种类。2. 刀具的特点。3. 对刀具的要求。教学重点、难点: 1. 刀具的种类。2. 刀具的特点。3. 对刀具的要求。授课方法:示范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基本掌握,作业情况良好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一、复习前课(5’) 二、导入新课(10’) 三、讲解新课(45’) 四、课堂小结(15’) 五、布置作业(5’)

教学活动及板书设计 第四章数控加工用刀具与夹具系统 第一节数控加工用刀具的种类与特点一、复习前课 二、导入新课 数控加工用刀具可分为常规刀具和模块化刀具。 三、讲解新课 (一)刀具的种类 1. 车削刀具 2. 钻削刀具 3. 铣削刀具 4. 镗削刀具 5. 特殊型刀具 (二)刀具的特点 (三)对刀具的要求 1. 强度高 2. 精度高

3. 切削速度和进给速度高 4. 可靠性好 5. 使用寿命长 6. 断屑及排屑性能好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

江苏省技工院校 教案首页 授课 2.22 2.24 日期 班级10数/10机10数/10机 课题:第四章第二节数控车削用刀具 教学目的要求:1. 机夹可转位片刀具及代码。2. 数控车削刀具系统的形式。3. 数控车削用刀具的选用。 教学重点、难点: 授课方法:示范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基本掌握,作业情况良好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一、复习前课(5’) 二、导入新课(10’) 三、讲解新课(45’) 四、课堂小结(15’) 五、布置作业(5’)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标准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 程标准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标准 开课院部:机电工程学院 课程编号:020810019 课程负责人: 编制日期:2014年5月26日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适用专业:数控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 1.前言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中核心职业技能课,培养具有较高职业道德和素养,了解数控加工过程中有关工艺分析、数值计算、基本编程功能指令,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程序编制方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本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课程。课程主要讲授数控加工过程中有关工艺分析、数值计算、基本编程功能指令,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程序编制方法。 前导课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计算机绘图》、《工程材料与成型工艺》、《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 后续课程:顶岗实习 1.2课程设计理念 根据行业经济和山东、济南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立足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定位,通过对机械加工行业的调研,明确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及其岗位工作标准,分析与之相适应的职业能力,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的选择若干个典型机械零件,确定学习领域课程及其学习情境,构建新的学习领域课程内容体系。 1.3课程设计思路 (1)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与我院实践教学实习基地:济南四机数控机床、威海华东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国内主流机械加工设备供应商)、中国重汽集团等建立起密切合作关系,将实验实训放到工程训练中心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使学生能够深入生产第一线,参观和参与生产过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工程实践环境。 (2)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 以数控加工岗位工作任务为驱动,以来自企业真实产品的典型零件加工过程规划教学内容,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将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的理论知识,融于机械零件的实际加工过程中,在实际工作需要时引入相关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教案

序号 1 日期班级 课题数控程序编制的概念 重点与难点数控编程的内容与步骤 教研室主任年月日教师年月日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引入:由普通机床难加工零件及东芝事件引出数控机床应用(5分钟)正课:第一章数控加工技术概况(85分钟) 1.1 数控程序编制的概念 在编制数控加工程序前,应首先了解:数控程序编制的主要工作内容,程序编制的工作步骤,每一步应遵循的工作原则等,最终才能获得满足要求的数控程序。 1.1.1 数控程序编制的定义 编制数控加工程序是使用数控机床的一项重要技术工作,理想的数控程序不仅应该保证加工出符合零件图样要求的合格零件,还应该使数控机床的功能得到合理的应用与充分的发挥,使数控机床能安全、可靠、高效的工作。 1、数控程序编制的内容及步骤 数控编程是指从零件图纸到获得数控加工程序的全部工作过程。 (1)分析零件图样和制定工艺方案 这项工作的内容包括:对零件图样进行分析,明确加工的内容和要求;确定加工方案;选择适合的数控机床;选择或设计刀具和夹具;确定合理的走刀路线

及选择合理的切削用量等。这一工作要求编程人员能够对零件图样的技术特性、几何形状、尺寸及工艺要求进行分析,并结合数控机床使用的基础知识,如数控机床的规格、性能、数控系统的功能等,确定加工方法和加工路线。 (2)数学处理 在确定了工艺方案后,就需要根据零件的几何尺寸、加工路线等,计算刀具中心运动轨迹,以获得刀位数据。数控系统一般均具有直线插补与圆弧插补功能,对于加工由圆弧和直线组成的较简单的平面零件,只需要计算出零件轮廓上相邻几何元素交点或切点的坐标值,得出各几何元素的起点、终点、圆弧的圆心坐标值等,就能满足编程要求。当零件的几何形状与控制系统的插补功能不一致时,就需要进行较复杂的数值计算,一般需要使用计算机辅助计算,否则难以完成。 (3)编写零件加工程序 在完成上述工艺处理及数值计算工作后,即可编写零件加工程序。程序编制人员使用数控系统的程序指令,按照规定的程序格式,逐段编写加工程序。程序编制人员应对数控机床的功能、程序指令及代码十分熟悉,才能编写出正确的加工程序。 (4)程序检验 将编写好的加工程序输入数控系统,就可控制数控机床的加工工作。一般在正式加工之前,要对程序进行检验。通常可采用机床空运转的方式,来检查 机床动作和运动轨迹的正确性,以检验程序。在具有图形模拟显示功能的数控机床上,可通过显示走刀轨迹或模拟刀具对工件的切削过程,对程序进行检查。对于形状复杂和要求高的零件,也可采用铝件、塑料或石蜡等易切材料进 行试切来检验程序。通过检查试件,不仅可确认程序是否正确,还可知道加工精度是否符合要求。若能采用与被加工零件材料相同的材料进行试切,则更能反映实际加工效果,当发现加工的零件不符合加工技术要求时,可修改程序或采取尺寸补偿等措施。 总结与提问:数控机床的应用及数控机床编程步骤(10分钟)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考试复习题

xxxxxx 学院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试题A 卷 一、 选择题(每题1分,共 10分) 1、稻谷、小麦、玉米等谷物中含量最多的化学成分为( ) A 、蛋白质 B 、淀粉 C 、纤维素 D 、油脂 2、下列谷物蛋白中生物学价值最高的是( ) A 、小麦蛋白 B 、玉米蛋白 C 、大米蛋白 D 、高粱蛋白 3、与其他谷物相比,小麦种特有的组分是( ) A 、 面筋蛋白 B 、支链淀粉 C 、直链淀粉 D 、植物油脂 4、在面制食品加工中要求面粉蛋白质含量高且筋力强的产品是( ) A 、饼干 B 、糕点 C 、馒头 D 、面包 5、在①面包、②饼干和③挂面生产中,和面加水量的大小顺序是( ) A 、①③② B 、②③① C 、②①③ D 、③①② 6、目前我国生产淀粉的最主要原料是( ) A 、小麦 B 、稻米 C 、玉米 D 、马铃薯 7、在淀粉生产中,用于分离玉米胚芽的设备( ) A 、冲击磨 B 、旋液分离器 C 、刮刀式离心机 D 、扬升器 8、随着D E 值的增大,淀粉糖中增加的组分( ) A 、还原糖 B 、果糖 C 、蔗糖 D 、糊精 9、某种油料含有的油脂营养价值高,但含油量较低,最好选用的制油方法为( ) A 、压榨法 B 、浸出法 C 、超临界流体萃取 D 、水代油法 10、在生产分离大豆蛋白时,应选用哪种原料( ) A 、高温焙烤豆粕 B 、高变性豆粕 C 、低变性豆粕 D 、以上都可以 二、 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 30分) 1、 砻谷 2、稻谷爆腰率 3、粗面筋 4、韧性面团 5、油料 6、淀粉的糊化 7、分离蛋白 8、面粉的自然熟化

数控加工工艺学教案

第三节数控机床的分类及应用 一、按工艺用途分类 1.一般数控机床 最普通的数控机床有钻床、车床、铣床、镗床、磨床和齿轮加工机床。 2.数控加工中心 加工中心是在一般数控机床上加装一个刀库和自动换刀装置,构成一种带自动换刀装置的数控机床。 二、按加工路线分类 1.点位控制机床 刀具与工件相对移动时,只控制从一点运动到另一点的准确性,而不考虑两点之间的路径和方向。 2.直线控制机床 刀具与工件相对移动时,除控制从起点刀终点的准确定位外,还要保证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切削运动。 3.轮廓控制机床 刀具与工件相对运动时,能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坐标轴的运动同时进行控制。 三、按可控制联动的坐标轴数分类 数控机床可控制联动的坐标轴数是指数控装置控制几个伺服电动机同时驱

动机床移动部件运动的坐标轴数目。 1.两坐标联动 数控机床能同时控制两个坐标轴联动,即数控装置同时控制X和Z方向运动,可用于加工各种曲线轮廓的回转体类零件。 2.三坐标联动 数控机床能同时控制三个坐标轴联动,此时,铣床称为三坐标数控铣床,可用于加工曲面零件。 3.两轴半坐标联动 数控机床本身有三个坐标能作三个方向的运动,但控制装置只能同时控制两个坐标联动,而第三个坐标只能作等距周期移动。 4.多坐标联动 能同时控制四个以上坐标轴联动的数控机床,多坐标数控机床的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程序编制复杂,主要应用于加工形状复杂的零件。 四、按控制方式分类 1.开环控制数控机床 开环控制数控机床系统中没有检测反馈装置,不检测运动的实际位置,没有位置反馈信号。指令信息在控制系统中单方向传送,不反馈。 2.全闭环控制数控机床 安装在工作台上的检测元件将工作台实际位移量反馈到计算机中,与所要

粮油加工工艺学考题

粮油加工工艺学思考题 1、植物油料的种类有哪些? 植物油料是指:油脂含量达10%以上,具有制油价值的植物种子和果肉;其分类方式为:(1)按照植物油料的植物学属性,分为:①草本油料:大豆、油菜子、棉子、花生、芝麻、 葵花子等;②木本油料:棕榈、椰子、油茶子等;③农产品加工副产品油料:米糠、玉米胚、小麦胚芽;④野生油料:野茶子、松子等; (2)按照植物油料的生长周期,可分为:①一年生植物油料:油菜籽、花生、芝麻、棉籽、 大豆等;②多年生植物油料:棕榈、椰子、油茶子、松子、核桃等; (3)根据植物油料的含油量高低,可分为:①高含油率油料:菜子、棉子、花生、芝麻等含 油率大于30 %的油料;②低含油率油料:大豆、米糠等含油率在20%左右的油料;2、植物油料的预处理方法及其原理 (1)预处理方法:清理除杂、剥壳、破碎、软化、轧坯、蒸炒、膨化等; (2)原理 ①清理除杂:根据油料与杂质在物理性质上的明显差异,可以选择稻谷、小麦加工中 常用筛选、风选、磁选等方法除去各种杂质。选择清理设备应视原料含杂质情况, 力求设备简单,流程简短,除杂效率高; ②破碎:在机械外力下将油料粒度变小的工序; ③软化:调节油料的水分和温度,使油料可塑性增加的工序。也是直接浸出制油时调 节油料入浸水分的主要工序; ④轧坯:利用机械的挤压力,将颗粒状油料轧成片状料坯的过程; ⑤蒸炒:生坯经过湿润、加热、蒸坯、炒坯等处理,成为熟坯的过程; ⑥挤压膨化:油料生坯由喂料机送入挤压膨化机,在挤压膨化机内,料坯被螺旋轴向 前推进的同时受到强烈的挤压作用,使物料密度不断增大,并由于物料与螺旋轴和 机膛内壁的摩擦发热以及直接蒸汽的注入,使物料受到剪切、混合、高温、高压联 合作用,油料细胞组织被较彻底地破坏,蛋白质变性,酶类钝化,容重增大,游离 的油脂聚集在膨化料粒的内外表面。物料被挤出膨化机时,压力骤然降低,造成水 分在物料组织结构中迅速汽化,物料受到强烈的膨胀作用,形成内部多孔、组织疏 松的膨化料。物料从膨化机末端的模孔中挤出,并立即切割成颗粒物料; 3、植物油料的挤压膨化的效果 (1)使膨化物料浸出时,溶剂对料层的渗透性和排泄性都大为改善;(2)浸出溶剂比减小,浸出速率提高;(3)混合油浓度增大,湿粕含溶降低,浸出设备和湿粕脱溶设备的产量增加;(4)浸出毛油的品质提高,并能明显降低浸出生产的溶剂损耗以及蒸汽消耗; 4、机械压榨法制油的特点、机理及工艺 (1)特点:①工艺简单,配套设备少;②对油料品种适应性强,生产灵活;③油品质量好,色泽浅,风味纯正;④但压榨后的饼残油量高,出油效率较低;⑤动力消耗大,零件易损耗; (2)机理:压榨过程中,压力、黏度和油饼成型是压榨法制油的三要素。压力和黏度是决定榨料排油的主要动力和可能条件,油饼成型是决定榨料排油的必要条件;(3)工艺:在压榨制油过程中,榨料坯的粒子受到强大的压力作用。致使其中油脂的液体部分和非脂物质的胶凝部分分别发生两种不同的变化,即油脂从榨料空隙中被挤压出来和榨料粒子经弹性变形形成坚硬的油饼;具体来说: ①油脂从榨料中被分离出来的过程:Ⅰ原始物料在压榨的开始阶段:粒子发生变形并 在个别接触处结合,粒子间隙缩小,油脂开始被压出;Ⅱ压榨的主要阶段,粒子进 一步变形结合,其内空隙缩得更小,油脂大量压出;Ⅲ压榨的结束阶段,粒子结合

(完整版)食品加工技术教学大纲

《食品加工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食品加工技术 学时:共72学时,理论课程46学时,实验课26个学时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教材和参考书:《食品加工技术》、《食品工艺学》 一、课程学时分配 理论课课时分配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了各类食品的加工技术和加工原理等方 面的知识。本课程是一门理论实训一体化的专业课,通过对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训技 能练习,使学生在获得广泛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常见食品加工技术的基本专业技 能,培养应用型的的食品专业技术人才。本课程共计72学时,其中理论讲授46学时, 实验26时。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 使学生掌握食品加工基本技术和加工原理,在参教学过程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指导生产,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能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产品开发、资源利用、工程设计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食品生产与开发的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食品分析、果蔬贮藏与加工工艺、畜产品加工工艺、发酵食品工艺、焙烤制品工艺、饮料工艺、实习训练,等 就业面向:食品加工领域的生产与管理工作。

四、主要教学章节 一、 食品加工概述 二、 食品加工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项目一 任务一罐制品加工技术 一、 罐制品加工基本原理 二、 罐藏容器 三、 果蔬罐头加工技术 四、 常见的质量问题与控制 专项实训一糖水桃罐头的制作 任务二干制品加工技术 一、 干制品加工基本原理 二、 干制方法与设备 三、 干制技术 四、 干制品的包装与贮藏 专项实训二干制胡萝卜粒的制作 任务三 糖制品加工技术 一、 糖制品加工基本原理 二、 糖制品分类 三、 蜜饯类制品加工技术 绪论 果蔬食品加工技术

数控机床加工工艺教案

数控机床加工工艺教案 数控机床加工工艺 第一章绪论 一、数控加工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数控机床综合应用了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精密检测与新型机械结构等方面的技术成果,具有高柔性、高精度与高自动化的特点。 应用数控加工技术是机械制造业的一次技术革命,使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提高了机械制造业的制造水平,为社会提供了高质量、多品种及高可靠性的机械产品。 目前应用数控加工技术的领域已从当初的航空工业部门逐步扩大到汽车、造船、机床、建筑等民用机械制造业,并已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数控加工的发展 1.数控机床的发展 数控机床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1952年)、晶体管(1959年)、小规模集成电路(1965年)、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小型计算机(1970年)和微处理机或微型计算机(1974年)等五代数控系统。由于现代数控系统的控制功能大部分由软件技术来实现,因而使硬件进一步得到了简化,系统可靠性提高,功能更加灵活和完善。目前现代数控系统几乎完全取代了以往的普通数控系统。 2.自动编程系统的发展 在本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首先研制成功了APT(Automatically Progammed Tools)系统。到了本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又先后发展了APTⅢ和APTⅣ系统。在西欧和日本,也在引进美国技术的基础上发展了各自的自动编程系统,如德国的EXAPT系统、法国的IFAPT 系统、英国的2CL系统等。我国的自动编程系统发展较晚,但进步很快,目前主要有用于航空零件加工的SKC系统以及ZCK、ZBC和用于线切割加工的SKG等系统。 3.自动化生产系统的发展 在本世纪60年代末期出现了直接数控系统DNC(Direct NC),1976年出现了由多台数控机床联接成可调加工系统,这是最初的柔性制造系统FMS(Flexible Manufcturing Cell)。自动化生产系统的发展,使加工技术跨入了一个新的里程,建立了一种全新的生产模式。我国已开始在这方面进行探索与研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已有一些FMS和CIMS成功地用于生产。 三、数控加工的特点 (1)自动化程度高 (2)加工精度高,加工质量稳定 (3)对加工对象的适应性强 (4)生产效率高 (5)易于建立计算机通信网络 当然,数控加工在某些方面也有不足之处,这就是数控机床价格昂贵,加工成本高,技术复杂,对工艺和编程要求较高,加工中难以调整,维修困难。为了提高数控机床的利用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需要确实解决好加工工艺与程序编制、刀具的供应、编程与操作人员的培训问题。

食品粮油加工重点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 1.粮油食品:粮油食品是以粮食、油料作物或粮油加工副产品为原料,经加工或经深加工 而成的食品。 2.粮油食品加工:是将粮油、油料或其副产品经过物理、化学处理和其他科学的加工方法 加工制成的各种食用产品或轻工业原料的过程。 3.淀粉老化:糊化后的淀粉在室温或低于常温下放置后会变得不透明,甚至凝结而沉淀, 这种现象成为淀粉的老化。 4.淀粉糊化:不溶于冷水,加水,加热,搅拌,会形成糊状、透明度低的糊状物。 5.湿面筋:在小麦粉中加入适量的水后可揉成面团,将面团在水中搓洗时,淀粉和水溶物 质渐渐离开面团,最后只剩下一块具有粘合性、延伸性的胶皮状物质,这就是所谓的湿面筋。 6.干面筋:湿面筋低温干燥后可得到干面筋。 7.麦路:将各个工序合理的组合起来,按净麦质量要求,对原料进行连续处理的生产工艺 过程成为小麦的清理流程,简称麦路。 8.粉路:在制粉生产过程中,根据一定的方法和原则将研磨、筛理、清粉等工序组合在一 起的工艺流程称为制粉工艺流程,简称粉路。 9.焙烤食品:是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通过焙烤手段成熟和定型的一类方便食品。 10.面包:是以小麦粉、酵母、盐和水位基本原料,在添加其他辅料,经挑粉、发酵、整形、 醒发、烘烤等工序生产的一类方便食品。 11.粮油食品加工的主要内容: ⒈⑴小麦加工①小麦制粉:是将净麦中的胚乳磨制成面粉的过程②面制方便食品加工 ⑵稻谷加工①稻谷制米②米制方便食品加工 ⒉食用油脂加工⑴制油制油方法:机械压榨、溶剂浸出法、水剂法⑵油脂精炼: 去皮、脱胶、脱色、脱臭、脱蜡、冬化等⑶油脂深加工:目的:生产专用油脂 ⒊植物蛋白及其制品加工⑴大豆蛋白的加工⑵大豆蛋白食品加工 ⒋淀粉及其制品加工⑴淀粉的加工:主要包括玉米淀粉和薯类淀粉的加工等⑵ 淀粉食品加工 12.小麦加工主要由小麦预处理、小麦制粉、面粉后处理三大部分组成。 13.小麦籽粒在解剖学上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即皮层、胚乳和胚。胚乳:磨粉的主要成分。 14.面筋的主要成分为: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 15.除杂的方法有筛选、风选、去石、磁选、精选等。 16.原理: ①筛选:是利用粒度的差别清除原料中大、小杂质的主要工艺手段。【杂质类型:大杂(石子)小杂(草籽、灰尘)】 ②风选:是利用小麦与杂质的悬浮速度差别。【杂质类型:轻杂(多)重杂(少)】 ③去石:利用小麦与并肩石在空气中悬浮速度的不同。采用纵向倾斜并沿特定方向振动与引入上升穿透流的去石筛面进行除杂。 ④磁选:利用导磁性的不同分离混入小麦中的磁性金属杂质。【杂质:磁性金属物质】 ⑤精选:利用长度和粒型的不同。【杂质:大麦、燕麦、荞子等】 ⑥表面清理:在小麦入磨之前,将黏附在表皮上,麦沟中的泥沙、尘土、有害微生物等污染物较彻底的清除掉。 ⑦色选法:利用颜色不同去除异色粒。 17.水分调节的方法:室温水分调节、加温水分调节

《粮油加工学》课程教案

《粮油加工学》课程教案 江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撰稿人:黎冬明 2008年 07月

教学课题:第一章 概述 课型:理论课 对象: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 教学目的: 1、掌握:粮油加工学的范畴;本门课程涉及的主要内容。 2、熟悉:粮油加工的历史,现状和前景展望。 重点与难点::粮油加工学的范畴;本门课程涉及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总学时为2学时 教学步骤、内容 一、粮油加工学的范畴 二、粮油加工的历史和现状 三、粮油加工学的主要内容 三、开创粮油加工业的新局面 思考题: 1、查阅资料了解目前粮油加工最新研究进展。

教学课题:第二章 稻谷制米 课型:理论课 对象: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 教学目的: 1、掌握:稻谷的工艺品质;稻谷制米的主要工艺过程,各道工序的目的和原理;稻谷 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 2、熟悉:稻谷品种与大米品质关系。 重点:稻谷制米的主要工艺过程,各道工序的目的和原理。 难点:稻谷的工艺品质。 教学方法: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互动式、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总学时为2学时 教学步骤、内容 一、稻谷的工艺品质 1、稻谷的分类、子粒结构和化学组成 2、稻谷子粒的物理性质及结构力学性质 二、稻谷的清理 1、清理的目的与要求 2、清理方法及机理 3、常规稻谷加工清理流程 三、砻谷及砻下物分离 1、砻谷 2、谷壳分离 3、谷糙分离 四、碾米的基本原理 五、成品及副产品的整理 六、稻谷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1、稻壳综合利用 2、米糠综合利用 思考题: 1、为什么要砻谷?不经砻谷而直接碾米行否?为什么? 2、糙米的营养价值优于精米,为什么还要碾米?

食品烘焙加工技术 教案

《食品烘焙加工技术》教材分析 一、知识点 《食品烘焙加工技术》本书的编写宗旨是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在内容方面更重视粮油食品加工理论;对于一般生产工艺和技术,有选择性地阐述典型生产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内容包括原料及辅助原料、焙烤食品、面制品、米制品、冷冻食品、膨化食品、植物蛋白及产品等,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别是以粮油食品为主要特色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主要的专业课内容。 二、学习要求 1、熟悉原料及辅助原料、焙烤食品; 2、熟练掌握焙烤食品的加工工艺; 3、了解面制品、冷冻食品、膨化食品、植物蛋白及产品等制作方法。 三、重难点 1、重点:原料及辅助原料、焙烤食品; 2、难点:焙烤食品的加工工艺; 四、课时安排 本章共安排72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践40学时。 第1-5学时,第一章原料及辅助原料(1-2) 第6-10学时,第二章面包(1-2) 第11-20学时,试验10面包制作1-4 第21-23学时,第三章饼干生产工艺 第24-25学时,第四章蛋糕生产工艺 第26-30学时,试验15蛋糕制作1-2 第31-33学时,第八章挤压食品 第34-35学时,第九章食用植物油脂加工技术

【第12-13次课】课题:第一章原料及辅助原料(1~2) 一、教学要求: 1、掌握各种原料的分类和结构。 2、理解并掌握各种原料的营养价值。 3、了解各种原料在食品中的工艺性能。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难点:各种原料的分类和结构; 2、教学重点:各种原料的营养价值;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1、复习与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肉、蛋、奶制品的加工生产。我们知道好吃的面包、蛋糕是如何做成的,用什么原料,它们有什么营养呢?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教案

粮油加工技术课程教案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焙烤食品的定义;了解我国焙烤食品的生产现状、发展动态和趋势。 【重点】焙烤食品的概念;我国焙烤食品生产现状。 【难点】解决我国焙烤食品行业所存在的问题。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焙烤食品: 泛指用面粉及各种粮食及其半成品与多种辅料相调配,或者经过发酵,或者直接用高温烘焙,或者用油炸而成的一系列香脆可口的食品。 2.特点: (1)所有制品以谷类为基础原料 (2)油、糖、蛋、乳品为主要辅助原料 (3)所有焙烤制品的成熟或定型均采用焙烤工艺 (4)不需调理直接可食的食品 (5)所有焙烤食品均属固态食品 3.分类:三大类 A、面包 按加工工艺和原材料特点分

主食面包:以面粉、酵母、盐、水为主料 点心面包:豆沙、奶油、果酱等 营养面包:大豆面包、高锌、高钙、高铁、儿童营养●按外形分 圆形 枕形:(长方形) 异形:梭形、动物形状 B、饼干 ●按原料配比分类:原料是指面粉、糖、油 ●按原料配比分类:原料是指面粉、糖、油 ●按成型方法可分为: 冲印成型、辊印成型、辊切成型、挤花成型 C、糕点 ●按加热成熟方法分:烤制、炸制、蒸制

●按地域分(以长江为界,南北两点。南:苏广。北:京、天津) 京式糕点:萨琪玛、京八件 苏式糕点:擅用米粉、油糖较重 广式糕点:馅料新颖 宁式糕点:鲜 滇式糕点:火腿 ●从糕点取料加工工艺分 油酥面团:面粉100,油脂50% 水油面团:大多数用于酥层面团的外层皮,也有些品种利用此皮单独包馅面糊:如蛋糕 糖浆面团:如月饼 酥性面团:如桃酥 筋性面团:麻元、开口笑 发酵面团:光头饼等 米粉面团:凉糕、元宵、粽子 二、面包、饼干、糕点生产的发展以及在食品工业中地位 1、面包的形成和发展 埃及人最早发现并采用了发酵的方法来制作面包。这可能也与埃及是栽培种植小麦最早的国家有关。当时,古埃及人用谷物制备各种食品,例如将捣碎的小麦粉掺水调制成面团,很可能一些面团剩余下来,以至于发生了自然发酵。当人们用这剩余的发酵面团制作食品时,惊奇地发现得到了松软而有弹性的面包,这一方法一直流传至今。

数控加工工艺学

数控加工工艺学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

教案首页 :3 二、授课节数:2 三、备课时间:四、审批时间: 五、课题名称:第五节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二) 六、授课班级、时间与授课检查: 2、数控编程原点与设计基准不重合的工序尺寸的计算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工艺尺寸链的基本计算公式 2、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九、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十、教具准备:多媒体、模型、挂图 十一、复习提问: 1、封闭环组成环的定义2、增环减环的判别 十二、授课提要:第五节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二)

一、组织教学:清点人数,检查卫生,填写教案首页和考勤表。 二、知识回顾:(用时约8分钟) 1、封闭环、组成环的定义与区别 2、增环、减环的判别 三、新课导入:(新课导入,教学目的及要求,3分钟) 【问题导入】:零件的合格与否是由零件的最终加工尺寸所决定的,而中间工序及其余量决定着加工的最终质量,对中间工序及时进行检验是保证尺寸合格的重要手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工艺尺寸链计算的基本公式。 【教学目的】: 1、掌握工艺尺寸链计算的基本公式 2、封闭环的正确确定 【难点】:工艺尺寸链计算的基本公式 【能力点】:工艺尺寸链计算的基本公式 四、教学方法:通过 五、教学过程及内容: 第五节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2)工艺尺寸链计算的基本公式 1)封闭环的基本尺寸

A ∑:封闭环的基本尺寸 Ai :所有增环的基本尺寸之和 Aj :所有减环的基本尺寸之和 2)封闭环的极限尺寸 最大极限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 A ∑min :最小极限尺寸 Ai min :所有增环的最小极限尺寸之和 Aj max :所有减环的最大极限尺寸之和 3)封闭环的平均尺寸 A ∑M 封闭环的平均尺寸 Ai M 所有增环的平均尺寸之和 Aj M 所有减环的平均尺寸之和 ∑-∑=-+=∑=1 1M 1M M n m j j m i i A A A

粮油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 《粮油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使用)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粮油食品工艺学是讲述粮油类食品原料与辅料的性质及其与食品加工性质和食用品质之间的关系,讲述焙烤类食品、面制品、米制品、冷冻食品、膨化食品及植物蛋白制品的加工原理和理论、加工工艺过程和技术的一门科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粮油类食品原料和辅料的性质、该类食品加工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掌握该类食品的工艺过程与技术要求、产品贮藏与流通环节的相关理论和知识;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基本的食品生产加工综合技能和食品工艺开发与质量控制的综合素质,为培养食品工程技术类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容有所了解。 考试容中“掌握”的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容约占25%,有5%左右的大纲外容。 本大纲的配套使用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粮油食品加工工艺学》(陆启玉主编,,中国轻工业,2010年)。

三、课程基本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36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36学时,实验学时为18学时),共分9章:第一章原料及辅助原料,主要容为粮油类食品的原材料和辅助原料的性质及其对食品加工和产品品质的影响;第二章面包,主要容为面包生产加工的原料和辅料的性质、不同类型的面包加工的基本理论与工艺过程;第三章饼干生产工艺,主要容为饼干加工所需原料和辅料的性质、不同类型饼干的加工基础理论和技术;第四章糕点生产工艺,主要容为中、西式糕点的分类、糕点的加工理论和工艺;第五章面条制品,主要容为挂面、方便面和通心面生产原辅料的性质、生产加工理论和技术;第六章米制方便食品,主要容为方便米饭、米粉的生产原理与工艺技术;第七章冷冻食品,主要容为食品冷冻保存的基本原理、速冻的理论和技术、各类速冻食品的加工技术等;第八章挤压膨化食品的生产,主要容为挤压膨化的基本理论、挤压膨化食品的生产技术;第九章植物蛋白及制品,主要容为大豆蛋白的生产原理与技术、植物蛋白质饮料的生产原理与技术及我国传统大豆制品的生产技术等。 第一章原料及辅助原料(6学时) 掌握: 1.面粉的化学成分及性质; 2.面筋的形成; 3.大米的化学成分及其对品质的贡献; 4.大豆的化学成分及性质; 5.玉米的化学成分及性质; 6.油脂、糖、蛋及其制品、乳及其制品的工艺性能。 熟悉: 1.小麦的籽粒组织和成分;

食品加工技术教学大纲

《食品加工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食品加工技术 学时:共72学时,理论课程46学时,实验课26个学时 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 教材和参考书:《食品加工技术》、《食品工艺学》 一、课程学时分配 理论课课时分配

实验课课时分配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了各类食品的加工技术和加工原理等方面的知识。本课程是一门理论实训一体化的专业课,通过对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训技能练习,使学生在获得广泛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常见食品加工技术的基本专业技能,培养应用型的的食品专业技术人才。本课程共计72学时,其中理论讲授46学时,实验26时。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 使学生掌握食品加工基本技术和加工原理,在参教学过程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指导生产,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能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产品开发、资源利用、工程设计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食品生产与开发的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食品分析、果蔬贮藏与加工工艺、畜产品加工工艺、发酵食品工艺、焙烤制品工艺、饮料工艺、实习训练,等 就业面向:食品加工领域的生产与管理工作。 四、主要教学章节 绪论 一、食品加工概述 二、食品加工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项目一果蔬食品加工技术 任务一罐制品加工技术 一、罐制品加工基本原理 二、罐藏容器 三、果蔬罐头加工技术 四、常见的质量问题与控制 专项实训一糖水桃罐头的制作 任务二干制品加工技术 一、干制品加工基本原理

三、干制技术 四、干制品的包装与贮藏 专项实训二干制胡萝卜粒的制作 任务三糖制品加工技术 一、糖制品加工基本原理 二、糖制品分类 三、蜜饯类制品加工技术 四、果酱类制品加工技术 专项实训三糖姜片的制作 任务四腌制品加工技术 一、腌制品加工基本原理 二、腌制品分类 三、发酵性腌制品加工技术 四、非发酵性腌制品加工技术 专项实训四泡菜的制作 任务五速冻制品加工技术 一、速冻制品加工基本原理 二、速冻方法 三、速冻加工技术 专项实训五速冻苹果干的加工 项目一小结 思考题 项目二粮油食品加工技术任务一面包加工技术

粮油加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粮油加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来源:产业发展处善良10-09-06浏览(417)字体:大中小 。 提高粮油加工业发展水平,促进粮油食品消费与营养改善 ——何毅同志在中国粮油学会营养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粮油营养研讨会的 发言 2009年12月2日草稿 食品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生命工业,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粮油加工业是食品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生产流通、衔接产销、稳定供给的重要纽带,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在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粮油是人们最重要的食粮,也是食品工业的最基础原料,粮油加工产品与人民生活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是一个永不衰败的朝阳产业和生命营养健康产业。 一、我国粮油加工业的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国粮油加工业呈现持续快速发展态势,粮油加工业总体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企业组织形态进一步优化,生产集中度持续提高,产品质量显著改善;对改善城乡居民营养、提高生活水平,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带动农民增收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做出了贡献。据国家粮食局粮油加工业统计,2008年,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733亿元,工业增加值1264亿元,年末从业人员88万人。2009年1-6月,规模以上企业大米、面粉、食用油等主要产品产量同比增幅10%左右。

1.粮油加工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品种结构渐趋合理 2008年以来,粮食加工业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主要粮食加工产品产量持续增加,比上年增长率超过10%,有效保障了国内粮食消费需求。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2008年特等米和标准一等米产量占大米总产量的%;小麦特制一等粉、特制二等粉和专用粉产量占小麦粉总产量的%。 2.粮油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食品安全不断加强 粮油加工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截止到2008年末制修订粮食加工标准380项,2003年以前的标准全部得到更新。建立了905家中央和地方各级粮食质量检验机构、200个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站(中心)、建立了905家中央和地方各级粮食质量检验机构、200个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站(中心)。2008年大米、小麦粉总体合格率达到95%。 3.多元化主体格局形成,布局向主产区集中 多元化加工主体格局已经形成,民营企业占主导地位。2008年,民营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分别占总量的60%、32%、8%。产业布局向主产区集中。2008年,东北3省和长江中下游6省大米加工实际产量分别占全国的%;黄淮海6省小麦粉实际产量分别占全国的%。 4.企业实力明显增强,龙头企业逐步壮大 粮油加工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逐步提高。大米加工、小麦粉加工、玉米深加工业前十位企业的销售收入分别占总量的、、%。2008年底,全国已有日处理稻谷400吨以上的大米加工企业115个,日处理小麦400吨以上的面粉加工企业236个,日处理油料(或精炼油脂)1000吨以上的油脂加工企业92个,分别比2002年增加了106个、189个、65个;全国已有1773个粮油企业成为国家级或者省级、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总产值占全行业%,利润总额占全行业%。大型企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粮食产业的发展。 5.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综合利用稳步提高

数控加工工艺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程是我系数控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制定数控加工工艺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制定数 控加工工艺的能力才能为后续的教学环节如数控编程,数控实习奠定 基础,从而为毕业后从事数控专业工作做好知识与能力的准备。 2.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识读零件图 2) 能力目标:职业能力 *专业能力:能够独立分析零件图及零件结构工艺性 *方法能力 *社会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严谨细实的工作态度 *培养职业道德意识及良好的职业习惯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零件图分析及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难点: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二. 说教法、学法 1. 教学理念 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培养目标,采用“项目教学法”, 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与工作岗位有关的典型项目任务。 随着项目层层推进和深化,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职业能力的目的,充分体现职业性,实用性,开放性。 2. 教学模式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做一体化”和“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来组织实施教学,实现“做中学,学中做”。 项目导向 教、学、做一体化

3. 教学内容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将整个教学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把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去,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自参与项目的实施。对重点内容可安排多个项目任务。4. 教学方法 宏观上:项目教学法 微观上:讨论法,启发法,范例法 三. 说教学过程 1. 确定项目内容、任务要求 确定项目要恰当实用,要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技能综合素质,在内容上既要有新知识,又要融入旧知识,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和实用性,还要有一定的层次。 2. 以项目任务书的形式下达给学生。 3. 分组协作。拿出总结报告。 4. 收集项目成果,掌握情况,有的放矢。 5. 结合学生完成情况,逐步深入展开教学。 6. 项目总结 该零件的毛坯为100mm ×80mm ×27mm 的方形坯料,材料为45钢,底面已加工好,要求在数控 铣床上加工顶面、四个轮廓面、孔 及沟槽。任务要求:分析零件图及零件结构工艺性识读零件图.

数控技术课程教案

数控技术课程教案 河北工程学院

数控技术》教案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数控技术 学时:46 学时学分:3 学分 开课学期:第七学期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电工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等 教材:《机床数字控制》(第一版)廖效果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授课对象:机电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本科 工业设计、材料成型与控制本科授课教师:机械制造系魏效玲,薛会民,刘洵, 柴保明,吴炳胜

第一节教学内容第一章概论 一、教学目的 掌握数字控制和数控机床等基本概念、组成及分类,了解数字控制原理及数控机床的加工特点,了解数控技术的产生背景、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教学时间:2课时 三、内容 数控与数控机床的基本概念、加工过程、特点、主要技术指标、组成与 分类,加工的适应性、数控技术的发展、十五目标及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 介绍基本概念,讲授数字控制原理,分析数控机床的组成,根据以上讲述内容再归纳数控机床的加工特点,借助简图和表格等形式配合内容讲解。结合数控技术的发展将课程前沿问题介绍给学生。对编程基本知识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维,然后再讲解。 四、作业 1数控机床、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 2、数控机床的特点、组成、各部分作用、分类 3、数控机床的加工原理、使用范围 4、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5、什么是点位控制、直线控制、轮廓控制数控机床? 6、按伺服系统的控制原理数控机床分哪几类? 7、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主要有哪些? 8如何提高数控机床的精度、速度和可靠性 9、.CNC装置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 第二节内容第二章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数控加工工艺的基础知识。 2?介绍程序编制的代码及格式

粮油加工工艺技术教学大纲

粮油加工工艺技术教学合同 第一部分: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与教师 课程学分:3 课程名称:粮油加工工艺技术 授课时间:2010春季授课地点:东海校区 授课老师:李立红 办公室:62-D105 电话:8608365 课程协调人:王加宾 办公室:62-D108 电话:8608365 二、课程描述 本课程是以研究粮食、油料等农副产品综合加工利用理论与技术为主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课。课程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课堂教学,另一部分是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主要讲授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脂、糖、蛋制品和乳制品等主要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既包括原料加工品质、加工原理和基本工艺,也包括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对副产品的综合加工利用。实践教学部分包括(1)课程实验,进行具有典型意义的粮油食品加工实验,主要是具有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2)综合实习,选择粮油食品加工方面的代表性产品作为终产品,让学生在理论课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并结合课程实验的经验,从原料开始到产品的整个过程设计和制作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并生产出优质产品。为毕业后从事食品生产和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授课计划 授课地点:

四、辅导计划 辅导地点:62-A105 辅导时间:周2:第6节 五、学生学习结果 学生成功的完成这门课程,能够基本掌握食品加工常用原辅料的物料特性和加工特性、常用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产品加工工艺流程及成品质量评价标准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

能力;通过教学实习,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增强对食品加工和食品卫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六、到课要求 为了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要求学生出席全部的演讲课和辅导课。辅导课用于回答学生提问,并且要求学生事先对所学课程做充分的准备,以有利于学生在上新的理论课时对所学知识得到充分吸收。学生除在辅导课上可以提问问题外,还可以在约定时间向课程协调人提出口头意见、要求或建议。 七、考核及成绩评定 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笔试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占课程成绩30%;期中考试占课程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课程成绩50%。平时考核的内容包括课堂回答问题、讨论课表现情况、课后作业情况以及考勤情况等。学生考核总成绩必须达到60分。学生最终考核成绩分为优、良、中等、及格、不及格1、不及格2六个等级。 八、考核纪律规定 参考《烟台南山学院规章制度汇编》中《学生违反考试纪律和舞弊行为的处理规定》 九、教科书及主要参考书目 教科书: 《粮油食品加工工艺学》,编著:陆启玉,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 参考书目: 《粮油加工学》,编著:李新华,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 《食品工艺学》,编著:赵晋付,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编著:李小平,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 《谷物与大豆食品工艺学》,编著:吴加根,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5年 《粮油贮藏加工工艺学》,编著:李立特,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 十、学生寻求协助 1、学生因故不能按时提交作业,参加书面考试,期中和期末考试,如伤病等,可以按学校政策,给予延期交作业,或另行安排测试与考试,但学生必须提供合法的证明文件,如本人病理档案等。 2、学校图书馆有大量相关书籍,可供参阅。 第二部分:学生学习评估 一、考核依据 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食品微生物学教学大纲、教材及课堂笔记。 二、课程总成绩的组成 1.过程性考核成绩 作业成绩、讨论课表现成绩、考勤成绩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一部分,其中作业占10分,讨论课成绩占10分,考勤成绩占10分,三项合计占总成绩的30%。 2.考试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