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的传说

乐山大佛的传说
乐山大佛的传说

乐山大佛的传说

我听我外公说:唐朝初年,凌云山上有一座凌云寺,凌云寺里有一个老和尚,叫海通。当时凌云山下,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水深流急,波涌浪翻,经常吞没行船,危害百姓。海通和尚眼看船毁人亡,心中十分不忍。他想三江水势这样猖獗,水中必有水怪。要是在这岩石上刻造佛像,借着菩萨的法力,定能降服水怪,使来往船只不再受害。

于是他请了两个有名的石匠来商量刻佛像的事。这两个石匠一个叫石诚,一个叫石虚。老和尚对他们说:“我准备在这凌云山岩上刻造佛像,请你们来商议商议。”石虚一听要在岩石上刻石像,心里很高兴。他想,这凌云山十分秀丽,凌云亭非常宏伟,每年来这儿朝山拜佛的人很多,我若在山岩上刻出许多各式各样造型的佛像来,我的本事岂不就一下传扬开来!以后请我刻像的人就会愈来愈多了。想到这里,他就说:“三江水怪,十分凶狠,我看只有造千尊佛像才能把它镇住。”这时,老和尚见石诚在旁边一言不发,就问他:“石诚师傅,你觉得如何?”石诚不慌不忙地说:“我看就刻一尊像这山岩一样高大的佛像吧。”石虚一听忙摇头说:“山岩这样高,石头这样硬,你这尊佛像哪年哪月才能刻好?”石诚说:“这岩石硬就能经受风吹雨打,佛像大才能镇住三江妖魔。”老和尚见二人争持不下,就说:“你们二人不要再争了,干脆一个刻大佛,一个刻千佛吧。”

说完,海通和尚就出外化缘去了。从此,石诚、石虚两人就各自选岩构图,雕琢佛像。石虚选择了那最显眼,石头不太坚硬的沿江一片红砂岩,开始雕琢起来。他刻了释迦牟尼得道成佛,又刻了南海观音慈航普渡,刻了十八罗汉降龙伏虎,又刻了普贤菩萨指点迷途。只听凿子响,只见石片飞,他刻了一尊又一尊。刻了两年,眼看就要刻完了。而石诚呢,却选择了一块又高又难走又硬的大岩石。他和徒弟们在山岩上搭建了架子,攀着岩石,开始雕琢大佛。石虚的千手佛刻完了,而石诚的大佛连一只脚也没有刻完。石虚讥讽地说:“我两年刻了千尊佛,你两年还没刻完大佛的一只脚。”石诚毫不气馁地说:“你千尊佛,万尊佛,抵不上我大佛的一只脚。”说完又继续雕琢起来。

老和尚化缘回来还请了许多凿石造像的能工巧匠,让他们和石诚一起雕琢大佛,附近的老百姓听说老和尚请人雕琢大佛镇压三江水怪,也纷纷赶来帮忙。有的烧茶,有的送饭,一时之间,凌云岩上人来人往,锤声如雷,岩片似雨。

住在岩下深潭里的水怪,每天被岩上的石块打得胆战心惊,眼看巢穴快要被填平了,它涌起千丈巨浪,想把工人们从岩上卷到水里淹死。石工们眼看怪物涌起水来,就纷纷拣起岩上的石块向它打去。岩石像冰雹一样,不一会儿,就把水怪埋葬在乱石堆里。从此大佛岩下,风平浪静,而大佛的样子也一天天显露出来。

这时,嘉州有个官吏,爱财如命。他听说老和尚从外地化了许多银两,便打起了坏主意。有一天,他带着几个官兵来到凌云寺,对老和尚说:“胆大的和尚,你修建大佛,不先报官立案,目无王法,罚你银两一万两,限三天交齐。”老和尚说:“大人,修建大佛是为了镇压三江水怪,解除百姓苦难,这银子是我化缘来修建大佛的,不能动啊!”那官吏见老和尚不答应,就恐吓说:“要是不交钱,就剜去你的眼睛。”他以为老和尚怕剜去眼睛,就交银子。谁知话刚说完,老和尚面不改色地说:“我宁愿把眼睛剜去,也不能动修建大佛的钱!”说完,就自己剜去双眼,端在盘子里向那官吏走去。那官吏见老和尚真的剜去双眼,吓得不停后退。谁知一时忘了身后是悬崖,一下子摔死了。

这时,那一对眼睛又飞回老和尚的眼眶里。那些贪官污吏见了,再也不敢去敲诈老和尚的钱了。

后来,老和尚生病快要死了,但大佛还没有完工。他把几个弟子和石工们叫到床前:“我可能看不到大佛完工了。我死以后,你们一定要继续造大佛。”说完,他就咽气了。老和尚死后,他的徒弟就领着大家继续建造大佛。不久,石诚也死了,他的徒弟们仍旧在雕琢大佛。就这样一代接着一代,经过了90年,大佛终于建成了。

因为这座石刻大佛是天下最大的佛像,所以人们就叫它大佛,又叫乐山大佛。大佛旁边的那座凌云寺,也改名叫大佛寺了。

乐山大佛导游词2000字_四川乐山大佛的导游词

乐山大佛导游词2000字_四川乐山大佛的导游词 篇一:四川乐山大佛的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各位到乐山大佛景区来观光旅游。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举世闻名的千年古佛——乐山大佛。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弥勒佛,通高71米,肩膀的宽度是24米,头的直径是10米,耳朵有7米长,嘴巴和眼睛的长度是3。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颈高3米,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 米,脚的宽度是8。5米,头上的发髻有l021个。乐山大佛雄伟壮观,人们形容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初年(也就是公元713年),竣工于唐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大家可以计算一下,乐山大佛矗立于此已经1200年了。 现在请大家看一看大佛两侧的岩石。这种岩石叫红砂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那么大佛为什么能历经1200年“风雨不动安如山呢”?首先我们看一下大佛所处的位置。大佛位于凌云山西面的阴坡上,加之佛体周围林木稠密,地质结构稳定,佛身处于江弯地段,隐藏于山体之中,减少了风雨侵蚀和水流冲刷,因此岩石风化较缓慢。不仅如此,乐山大佛还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在大佛身后,有左右相通的排水洞穴,

可以避免山泉对佛像的浸蚀;大佛头上发髻的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排水道与佛体衣服折皱连成排水渠道网,也避免了雨水对佛体的浸蚀。可见,乐山大佛的设计是非常科学的。除此之外,大佛在竣工之后,还曾经修造了一个高13层的楼阁复盖,可惜毁于明末的战乱。 虽然乐山大佛有着十分完善的保护系统,然而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它仍免不了遭到各种各样的破坏,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因此,各个朝代都对它进行过维修。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曾对乐山大佛进行过多次维修,其中工程较大的是1963年的维修。1982年,乐山大佛经国务院公布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峨眉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乐山大佛的保护已经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乐山大佛己成了全世界人民的一笔宝贵遗产。 那么,是谁为我们创造了这笔财富?当初修大佛的目的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去参观海师堂。 海师堂里的三尊塑像就是修建乐山大佛的功臣。首先我们看中间这一位,大佛的始建者——海通禅师,他是贵州人氏,当年在凌云山上结茅为僧。 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水势相当的凶猛,经常发生船毁人亡的事件。海通和尚大发慈悲之心,准备修建大佛来镇水患。于是四处化缘,筹得不少的钱财。当时有一位贪官见财眼开,准备敲诈勒索他,海通法师义正严辞地说“自目可剜,佛财难得”。

7乐山大佛练习题及答案

7 乐山大佛 一、读拼音,写汉字。 bō tāo qīn fàn jì yìpò huài ()()()() bì miǎn chōng shuā hóng dà yān sǐ ()()()() 二、读读记记,写一遍。 凛然一凿一锤江风呼叫 江水水流湍急安安稳稳艺术珍品 你也来勾画自己喜欢的词语,读读记记吧。 三、认真读课文第二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1)找出总写乐山大佛“大”的句子,抄写下来。 (2)读句子,填空。 ●它身高71米,头长14.7米,眼睛长3.3米,垂着两只长6.2米的大耳朵,每个耳朵眼里都可以钻进两个人。 这句话抓住了乐山大佛的()以及()、()、()的长度,写出了()的特点。 ●它斜披垂挂的衣衫下,露出两只大脚,脚宽8.5米。如果让人们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坐在它的大脚上,每一只都可以坐上100来人。 这句话抓住了乐山大佛()的宽度,用()来举例子,说明()的特点。 四、读一读,做一做。 秋色 秋是什么颜色的? 谷子说:“秋是黄色的,我就是让秋风吹黄的。”高粱说:“秋是红色的,我就是叫秋气染红的。”棉花说:“秋是白色的,不然,我哪有这银装素裹?”墨菊却说:“秋是黑色的,我开放的花朵就是证明。”松柏说:“秋和夏没什么区别,都像我一样青翠……” 秋天听了摇摇头说:“不,不,我是五彩缤纷的。如果我只属于一种颜色,那秋天该是多么的单调啊!” 1.读短文,填空。 谷子说秋天是_________的,高粱说秋天是_________的,棉花说秋天是_________的,墨菊说秋天是_________的,松柏说秋天是_________的,我说秋天是_________的。 2.你赞成谁的说法?为什么?

乐山大佛游记作文800字.doc

乐山大佛游记作文800字 古有人言"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今有诗云"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而这"山"便是凌云山,是乐山大佛所在之处。这个暑假,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四川乐山,来瞻仰这尊举世闻名的大佛。 进入景区,一拐弯便能看见苏轼所题写的大红"佛"字,佛教的气息扑面而来。沿着上山的阶梯,我们一路拾级而上。山道边,不仅有观音洞,兜率宫,载酒亭等各种古迹,还有龙湫虎穴等自然景观,令我目不睱接。 走过阶梯,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寺——凌云寺。从外观上看,这座凌云寺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寺内的一座祖师殿让它出了名。祖师殿内,供奉着乐山大佛的三位建造者——海通法师、唐代四川官员章仇兼琼和韦皋。当年,海通法师见到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汇流之处水势湍急,常出现船毁人亡的事故。于是,他决定在山壁上凿一尊大佛,保佑众生平安,并将凿出的石土用来填河道,以缓解水势,减少事故。大佛于唐开元元年(公元720xx年)正式开凿。但过不了多久,海通法师圆寂,大佛的建造被迫停止。此后,多亏章仇兼琼和韦皋的倾力相助,大佛才得以在贞元十九年(公元820xx年)凿成,前前后后共经历了90年。 在凌云寺后面,还有一座巍峨的宝塔——灵宝塔。它由石

头砌成,共有十三层,每层都供奉了一尊佛像。这座宝塔是一座多功能塔,不仅有宗教功能,还有镇水功能,保佑这一方土地免遭洪水之灾;更还有导航功能,为南来北往的船只指引方向。千百年来,它屹立在凌云山顶,造福着三江两岸的百姓。 参观完凌云寺,我们便赶紧加入寺门前看佛的长队,等待下九曲栈道。 炎炎烈日下,我们虔诚地、耐心地等待着,终于,轮到我们下栈道了。这条九曲栈道早在唐朝就已修建在这大佛身边的峭壁上。栈道边的石壁上,雕刻着许多小形佛像,但经过千年的风吹雨打,早已模糊不清,只能隐约看出人形。走在这千年栈道上,看着身旁这尊71米高的大佛,心生感慨,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要想凿出这样一尊佛,是多么不易啊!我不禁对古人肃然起敬。 一步步走下九曲栈道,我们离大佛越来越近。千百年来,大佛身上已有些斑驳,一些小草在大佛身上冒出,随风飘摇。其实,大佛建成时,周身曾罩着一座十三层楼高的大佛阁。保护大佛免遭外界的风吹雨打。可惜,大佛阁在明末时毁于战火。得益于当初大佛阁的保护,以及历朝历代无数工匠对它的维护保养,如今,我们才有机会瞻仰这尊神圣的大佛。 听着讲解,不知不觉,我们已来到了大佛脚下。抬头仰望,大佛端坐于山间,面容庄严而又慈祥,眼睑微微下垂,仿佛在俯视众生,保佑着这片川蜀大地的平安。 参拜完大佛,我们沿着大佛右边的栈道回到了景区门口,

八仙山大佛千年传说

按:此文原创于2009年5月,原标题为《揭秘八仙山大佛千年传说》,以游记形式发表于网络,反响不错,后不断有网络作者引用此文部分精彩段落。2015年屏山县作家协会到龙华采风,由于本人未曾参加,为完成作业,遂将这篇上万字的游记改写成了小说参加2015年5月25日的县作协笔会,并得到了屏山本土知名作家喻强老师(曾是《知音》杂志的签约作家,在国内报刊、杂志发表各类作品40余万字)的好评和精彩点评。 八仙山大佛的传说 作者:杨贵 传说在唐初,蜀山出了一位得道的造佛名匠,世人都尊称他为吾量尊者,他的匠艺在全川首屈一指,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无数的人都想拜他为师,但都无法通过他的七七四十九关考验。在吾量尊者退隐前,为让自己的技艺后继有人,他主持了万里挑一的人才选拔。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数月里,吾量尊者从来自五湖四海的千万人群中终于挑得两位天资聪慧、身手敏捷的年轻小伙子,一位叫栖鸾,一位叫醉八,他们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不仅通过了吾量尊者的重重考验,也最终有幸成为了他的关门弟子,羡煞天下人。 栖鸾和醉八尊师重教、潜心学艺数十载,并得师父真传,技艺超群。这一天师父要放他们下山,唯一的回报就是让他们游历四川名山大川,选两处胜境雕两尊世人称颂的佛像,让师父的技艺能发扬光大,让大佛能度化更多的世人,从此自己可以退隐江湖、安枕无忧。 两师兄弟三拜九叩、依依不舍地拜别了师父,他们在私下以任务为赌注,十年为期限,看谁景选的好、佛造的好,并被更多人所称颂,赢者则享有在全国被邀造佛的优先权。 话说师兄弟俩下山后,栖鸾寻泯江方向而去,醉八则溯金沙江而上,开始寻找各自心目中的仙境胜地,造像立佛,大显身手,以期早日功成名就,回报师父的再造之恩。 栖鸾翻山越岭,经过千辛万苦和千挑万选,最终相中了嘉州(今乐山)泯江边上的凌云山。此山高耸入云,丹崖巉岏,中有一凹如坐椅,并直耸滚滚泯江之水,气势恢宏,再加上山上古树参天,早晚氤氲叆叇,身在其间,犹如凌云之上,不失为一处仙境。 地点确定后,栖鸾开始精心设计。其实藏在他内心的佛像岂止百尊,他想造的只有一尊,而这尊大佛必须是天下无双、举世无争的大佛。然而纵观天下大佛,虽各有特点,但多为接引立佛,能被世人称颂的寥寥无几。而根据凌云山特殊的山势、地理特点,“绝壁坐佛”高、大、上的形象已经了然于心,于是一场百年的造佛历程就此开始。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三十年光阴一晃而过,栖鸾却用尽了毕生的精力,但因绝壁太高,岩石太硬,佛像设计太大,工具太过落后,加之求胜心切,终因积劳成疾,以至于三十年过去了仅完成了佛像的三分之一。而他和醉八的十年之约早已过去了二十年,但关于醉八的情况也是杳无音讯,胜负自然无从定论。

四川乐山大佛英语介绍

四川乐山大佛英语介绍 The city of Leshan is less than one hour's ride from the Baoguosi Monastery at the foot of Mt. Emei. Leshan is the home of the Giant Buddha at the confluence of the Min, Dadu and Qingyi rivers. It qualifies as the largest Buddha in a sitting posture in the world. You must board a riverboat for the best view of the Giant Buddha. The massive Buddha was carved out of a cliff face more than a thousand years ago, but now it is still well preserved in good shape, with his full and serene face. The Buddha is the largest Buddha in China, towering to 71m,with his 14.7m head, and 24m shoulders. The Buddha's ears are 6.72m long, insteps 8.5m broad, and a picnic could be conducted on the nail of his big toe, which is 1.5m long. This carving project was begun in 713.Each summer at that time the Min, Dadu and Qingyi rivers flowed down. As the three rivers met, turbulent waves struck each other hard, boats capsized and boatmen vanished. There was a Buddhist monk by the name of Haitong in Lingyun Hill, who saw the situation and was determined to carve a giant Buddha out of the cliff face, hoping that the Buddha's presence would subdue the swift currents and protect the boatmen .Haitong started travelling along the Changjiang river and other areas in China to collect funds for the gigantic carving. Once an evil official attempted to obtain by force the money collected by Haitong. The monk refused him in strong terms. He said, “I’d rather gouge out my eyes than give a penny to you, “The official shouted in anger, “gouge your eye out now! “Haitong resolutely dug out one of his eyes. The monk's behavior in protecting the funding so greatly encouraged sculptors and other construction workers that the carving work went on smoothly. Unfortunately, Haitong died before the completion of his life's work. However, this work continued due to the support of the local people as well as Weigao and

乐山大佛的导游词

乐山大佛的导游词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乐山大佛景区以“天下第一大佛”为核心,以“壮、雅、清、逸”为特色,是具有观光、朝圣、文化、休闲、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乐山大佛景区导游词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乐山大佛景区导游词1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 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多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

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 “乐山大佛”是后人对这座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的大佛的通称。建造于唐代的这座大佛,真实的官方名称却一直是迷。事实上,根据后来诸多专家考察证实,这座被称为“乐山大佛”的石刻雕像的真实官方名称应该是: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 历时两年多的“治理乐山大佛的前期研究”科研项目正式启动。其间,在用多种现代科技手段对乐山大佛进行全身“透视”体检的时候,发现大佛龛窟右侧临江一面的悬崖峭壁上有一巨大的摩崖碑,即《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碑。经实测,该碑高6.6米,相当于两层楼房的高度;碑宽3.84米;面积为25.08平方米。这通摩崖碑的发现具有相当重大的历史意义:它不仅直接确定了这座石刻雕像的真实官方名称,也是研究“世界文化遗产”的乐山大佛现存唯一可靠的第一手直接文献。乐山大佛景区介绍导游词2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

游乐山大佛作文400字优秀篇

游乐山大佛作文400字优秀篇 导读:【篇一】 今天,我们一大早就开始动身了,因为今天的目标是游神秘的乐山大佛。 我们坐了三个小时的车,终于来到了我向往的大佛那里。据了解,乐山大佛位于大渡河、青衣江、岷江、三江汇流之处的凌云山下。佛高71米,是世界最大的古代石刻佛像。大佛由唐代僧人海通法师发起建成的。工期整整90年。其浩大工程,令今日游客对古代劳动人民深感敬佩。相传海通法师不辞辛劳,宁愿割去双眼,也要保卫这批善款。其精神至今令人仰慕。 大佛依山面水,气势磅礴。,仅其一双脚背就可围坐数百人。人称:“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尤其神奇的是,凌云山整体像一座硕大无比的卧佛。游客从岷江向对岸眺望。只见巨佛身姿分明,仰天长卧,其壮美称“天下一绝” 乐山大佛体现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令人难以忘怀。使我大饱眼福,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篇二】 妈妈决定带我去四川乐山大佛玩,乐山大佛可壮观了! 乐山大佛坐落在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东麓的栖鸾峰旁,那里风景如画。一颗颗大树整齐的排好队,给人们带路;一朵朵花儿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如同天上的星星一般;一只只蝴蝶翩翩起舞,犹如仙女

在跳舞;一阵阵微风吹来,为这美景又增添了淡淡诗意。 漫步在乐山大佛的山中,就好似漫步在仙境。矮小的瀑布,形态各异的假山,一个个精美绝伦的铜像、石像等……都令人陶醉。 乐山真是个佛教文化的圣地。半山中有一个宏伟壮观的寺庙“凌云寺”。里面摆满里精心雕刻的一座座佛像;一个个形状不一的香柱。还有与众不同的佛教文化,随处可见。 乐山大佛足足有一座大山高,栩栩如生的神态,色彩鲜明的衣着,好似一个弥勒佛。我和妈妈走下去看,显得我们十分渺小。这是,妈妈告诉我说:“乐山大佛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又望了望乐山大佛,心想:“乐山大佛有着巧妙的排水系统,那还会不会有什么巧妙的机关呢?还是自己慢慢去发现吧!” 乐山还有一座塔,名叫“灵宝塔”又称“凌云塔”。共有13层,每一层都挂满“铃铛”,宏伟而又高大,像一个巨人站在那里守护着乐山。 看,乐山大佛是多么美丽,这次游记使我看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艺术的结晶,古代人民可真伟大啊! 【游乐山大佛作文400字(优秀篇)】 1.游乐山大佛作文 2.关于乐山大佛游玩作文

关于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

关于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 海通和尚发下宏愿,要修一座举世无双的佛像。为此云游天下,欲选一个满意的地方。他来到平羌三峡,发现这里放很好。 从乐山乘船沿岷江上溯30余里,便是大诗人李白咏赞过的平羌三峡。平羌江水澄澈 如莹,三峡风光旖旎若画。船过犁头峡,但见江水湍急,悬岩陡峭,气势夺人。崖壁上幽 了个佛头像,传说是诲通和尚在开凿乐山大佛之前凿的。 当年,海通和尚发下宏愿,要修一座举世无双的佛像。为此云游天下,欲选一个满意 的地方。他从贵州步行到成都,又从成都乘船下嘉州。这天,船入犁头峡口,突然江水暴涌,江面陡然升高了一丈八。波涛汹涌,急流似箭,海通的船东簸西颠,不几下就被掀翻了。也算海通命大,他抱住一块船板飘到岸边,被船工救起。 船工们告诉海通,这个峡口有水妖作怪,经常打翻船只。 海通见峡岸风光秀媚,峭壁千寻,正是造佛像的好地方。于是,决定在犁头峡依山凿佛,以镇水妖。 相传,唐朝的时候,贵州有个和尚,法名海通,是一位博学多才的高僧。他云游四海,发愿要为百姓做善事。这年夏天,他来到四川嘉州。不久听说府城城东凌云山下江水汹涌、波浪滔天,常常掀翻船只,危害生灵。一天,他想亲自去查看一下,便攀着岩壁来到凌云 山脚。忽见一个激浪打在岩上,浪头退去后,一个壮年汉子躺在水边,左手拿钻,右手拿锤,一动不动。海通和尚忙上前,把汉子背到岸上,过了好一阵,他才慢慢苏醒过来。 原来,那汉子名叫石青,是个石匠,他见凌云山下水势凶猛,来往船只常常翻沉,许 多船工兄弟白白地送了性命,心里实在不忍,便决心在石壁上凿一路篙眼,好让船工们的 竹篙插在篙眼中,撑住木船不碰在石壁上。不料刚打了几下,一个恶浪扑来,他就什么也 不知道了。石青的行动感动了海通。第二天,海通和石青相约又登上凌云山察看。他们站 在百丈悬崖上,只见下面滩险水恶,江涛汹涌澎湃,如万马奔腾,直向峭壁冲来,发出惊 天动地的响声。这时,正有一只木船顺江而下。突然,那船就象离弦的箭飞奔而来。眼看 靠近岩石,这时,水中猛地出现一个怪物,掀起一股黑浪,把木船吞没了。海通一迭连声 地口念“阿弥陀佛”,石青怒不可遏,苦于没有降妖的法力。海通道:”不如在这山岩上 凿一尊弥勒大佛,一来借佛祖法力收妖镇怪,二来也可减弱水势,保护行船。”石青听了 连连点头。于是,石青就在凌云山上打了个石洞,让海通和尚在洞内居住下来。 海通和石青一面察看水势,一面测量地形,分头准备雕刻大佛的事。海通和尚翻山越岭,行船过水,到江淮一带募化资金;石青在嘉州城乡物色能工巧匠,打造工具。经过了 三年的准备,开元六年便开始动工了。

乐山大佛导游词600字3篇

乐山大佛导游词600字3篇 乐山大佛导游词600字一: “大家好!我是带你们游玩的导游,我姓胡,大家可以叫我胡导,我们这次的旅行社是大熊猫旅行社。我的电话是:1345060712。这次为我们服务的司机是林师傅,我们的车型是国际大巴,车号是:粤A049C。我们的旅游时间是早上8点出发,地点是乐山大佛,我们的整个游玩过程安排是:游玩一天,然后明天中午回广州。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岩壁上,依岷江东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为弥勒佛坐像,是唐代摩岩造像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 传说唐朝初年,凌云山上有一座凌云寺,凌云寺里有个老和尚叫海通。当时凌云山下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水深流急,波涌浪翻,经常吞没行船,危害百姓。所以海通老和尚决定在这岩石上刻造佛像,使来往的船只不再受害。

好了,乐山大佛的游览就到此结束了,希望你们在游玩的过程中玩的开心。请大家拿好自己的物品,谢谢你们的配合,再见。” 乐山大佛导游词600字二: 大家好,欢迎大家前来游览乐山大佛。我姓许,大家可以叫我许导,在游览乐山大佛时,请大家注意以下几点:一请大家不要大声喧哗,破坏山里的宁静。二请大家不要随手乱扔垃圾,破坏环境。三请在游览时跟紧我,不要乱走,因为在大山里容易迷路。下面我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北距成都160余公里。它是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的一尊弥勒坐像,始凿于唐开元元年(公元720xx年),历时90余年才建成,足以说明乐山大佛的大了。乐山大佛高71米,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 现在,请大家跟我上游船前往乐山大佛脚下......现在,请抬头向上看,我们的正前方就是乐山大佛,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形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5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

乐山大佛的历史文化内涵

一、乐山大佛开凿之初的历史文化背景 乐山大佛修造耗用时间近一个世纪,屹立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乐山大佛当时的开凿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上的信仰,还具有一定的历史意和政治、文化、交通等多种元素。只有很好的研究和挖掘乐山大佛当时开凿时的历史源渊,才能更好的宣传乐山大佛的佛教文化思想,更好的保护和发挥乐山大佛的历史文化价值,推动乐山大佛的文化艺术研究和保护。 据民间传说,当时乐山上有一座凌云寺,凌云寺里住持是海通和尚。当时凌云山下有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水深流急,波涌浪翻,经常吞没行船,危害百姓。海通和尚眼看船毁人亡,心中十分不忍。他想三江水势这样猖獗,水中必有水怪,要是在这岩石上刻造佛像,借着菩萨的法力,定能降服水怪,使来往船只不再受害。民间传说虽然具有一定的神话色彩,但也反应了当时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和当时人们的文化思想意识,从测面也看到了我们的祖先在治理大然时特有的文化智慧,也可感受到当时的自然风景和文化背景,这也是我们研究历史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根据唐代韦皋《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1[1]和明代彭汝实《重修凌云寺记》2[2]等史料记载,乐山大佛开凿的发起人是海通和尚,海通是贵州人,结茅于凌云山中,乐山处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之处,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和尚见此立志凭崖开凿弥勒佛大像,欲仰仗无边法力,“易暴浪为安流,减杀水势,永镇风涛。”3[3] 根据韦皋撰《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载: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和尚圆寂后,工程曾一度中断。大约过了十年的时间,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经历了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 才完工,大佛修建前后历经90多年时间,近一个世纪之长。 从以上相关史料记载来看,乐山大佛当时的开凿具有很明显的生活实用性,而不仅仅是出于宗教信仰和佛教文化的动机,这也说明了佛教信仰对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佛教的信仰在当时来说,是解决人们心理危急、生活困 1[1]唐代韦皋撰《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文史杂志》2007年04期。 2[2]明代彭汝实《重修凌云寺记》:现珍藏于乐山凌云寺内。 3[3]唐代韦皋《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

阅读训练:乐山大佛

阅读训练: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名闻海内外,令人神往,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佛像。它坐落在四川省乐山市东郊凌云西壁,唐开元元年,由著名和尚海通请石匠开凿,工程进行了90年才完成。大佛头与山齐,脚踏青衣江,身高71米,肩宽28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眼长3.3米,耳长7米。头顶可以放一张吃饭桌,耳朵中间可以并立两个人,脚上可以围坐一百余人。有人比喻“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 阅读练习 1.你知道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是什么意思吗?请在正确的解释后打“√”。 (1)乐山大佛名闻.海内外。 A.听见。() B.听见的事情;消息。() C.听到名声;有名;有名望的。() D.用鼻子嗅。() (2)它坐落 ..在四川省乐山市东郊凌云西壁 A.固定的某个地方。() B.土地或建筑物位置。() C.供人坐的地方。() D.背对着某一方向。() 2.乐山大佛是什么时候建造的?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按短文内容填空,再仿例写两句话。 乐山大佛的头顶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耳朵中间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脚上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画出短文最后一句话,并说说它是什么意思。 参考答案 1.(1)C (2)B 2.唐代建造的,位于我国四川省乐山市。 3.放一张吃饭桌并立两个人围坐一百余人略 4.有人比喻“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这句话形象地说明石佛像很大,依山而凿,几乎与整座山融为一体,分不开哪是山哪是佛。 选自长春出版社《小学语文阅读训练80篇》一年级

2021游览乐山大佛的观后感范文400字7篇

2021游览乐山大佛的观后感范文400字7篇 游览乐山大佛的观后感范文400字1 妈妈决定带我去四川乐山大佛玩,乐山大佛可壮观了! 乐山大佛坐落在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东麓的栖鸾峰旁,那里风景如画。一颗颗大树整齐的排好队,给人们带路;一朵朵花儿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如同天上的星星一般;一只只蝴蝶翩翩起舞,犹如仙女在跳舞;一阵阵微风吹来,为这美景又增添了淡淡诗意。 漫步在乐山大佛的山中,就好似漫步在仙境。矮小的瀑布,形态各异的假山,一个个精美绝伦的铜像、石像等……都令人陶醉。 乐山真是个佛教文化的圣地。半山中有一个宏伟壮观的'寺庙“凌云寺”。里面摆满里精心雕刻的一座座佛像;一个个形状不一的香柱。还有与众不同的佛教文化,随处可见。 乐山大佛足足有一座大山高,栩栩如生的神态,色彩鲜明的衣着,好似一个弥勒佛。我和妈妈走下去看,显得我们十分渺小。这是,妈妈告诉我说:“乐山大佛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又望了望乐山大佛,心想:“乐山大佛有着巧妙的排水系统,那还会不会有什么巧妙的机关呢?还是自己慢慢去发现吧!” 乐山还有一座塔,名叫“灵宝塔”又称“凌云塔”。共有13层,每一层都挂满“铃铛”,宏伟而又高大,像一个巨人站在那里守护着

乐山。 看,乐山大佛是多么美丽,这次游记使我看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艺术的结晶,古代人民可真伟大啊! 游览乐山大佛的观后感范文400字2 今天,我们一大早就开始动身了,因为今天的目标是游神秘的乐山大佛。 我们坐了三个小时的车,终于来到了我向往的大佛那里。据了解,乐山大佛位于大渡河、青衣江、岷江、三江汇流之处的凌云山下。佛高71米,是世界最大的古代石刻佛像。大佛由唐代僧人海通法师发起建成的。工期整整90年。其浩大工程,令今日游客对古代劳动人民深感敬佩。相传海通法师不辞辛劳,宁愿割去双眼,也要保卫这批善款。其精神至今令人仰慕。 大佛依山面水,气势磅礴。,仅其一双脚背就可围坐数百人。人称:“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尤其神奇的是,凌云山整体像一座硕大无比的卧佛。游客从岷江向对岸眺望。只见巨佛身姿分明,仰天长卧,其壮美称“天下一绝” 乐山大佛体现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令人难以忘怀。使我大饱眼福,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游览乐山大佛的观后感范文400字3 乐山大佛是家喻户晓的旅游景区,名声远扬海外,许多中外游客慕名而来观赏大佛。今年暑假,我们一家也慕名而来,观赏着难得一见的奇景。

乐山大佛景点导游词

乐山大佛景点导游词 【篇一:景点导游词-川南-乐山大佛】 川南-乐山大佛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今天为大家讲解川南旅游景点乐山大佛。现在开始我的景点讲解。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乐山大佛景区观光旅游。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举世闻名的千年古佛—乐山大佛。乐山大佛建于岷江与大渡河、青衣江的三江汇流之处,背靠凌云山西壁,与乐山城区隔江相望,因为从属于凌云寺以及乐山(古称嘉定),因而又称凌云大佛、嘉定大佛。它建于唐玄宗开元元年(即公元713年)到唐德宗贞观十九年(公元803年),历时90年,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弥勒佛,通高71米,肩膀的宽度是24米,头的直径是10米,耳朵有7米长,嘴巴和眼睛的长度是3.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颈高3米,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的宽度是8.5米,头上的发髻有l021个。因此人们形容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相信大家心中都有一个疑问。是谁为我们修建了这座大佛,当初修大佛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大佛的始建者 是海通禅师,当年在凌云山上结茅为僧。古代的乐山位于岷江、大渡河、青衣江的三江汇流处,水势相当凶猛,在大佛修建前,这里常常发生船毁人亡的惨剧。当时在凌云山上修行的海通大师亲眼目睹了这些惨剧。他不忍心看到类似的悲剧重演,因此决定修建一座与山齐高的弥勒佛。说做就做,海通禅师四处化缘,历尽千辛,筹得不少的钱财。当时有一位贪官见财眼开,准备敲诈勒索他。海通法师义正严辞地说“自目可剜,佛财难得”。意思是说,我自己的眼睛都可以挖下来给你,但你休想得到这笔佛财。那贪官面带嘲弄的神色说:“你要真给我们你的眼珠,我们就不要你的佛财了”。海通大师马上拿出尖刀,子剜其目,用盘接住,捧到贪官的面前,贪官被吓得脸色苍白,从此再没有为难过他。海通大师这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嘉州人民,大家纷纷加入到大佛的修建中。可是好事多磨,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大师就圆寂了,大佛的修造工程也因此停了下来。后又经两位剑南西川节度使的捐款修建,大佛才得以彻底完工。前后历经90年,乐山大佛终于彻底完工,并

《乐山大佛》阅读附答案

《乐山大佛》阅读附答案 乐山大佛 ①在四川乐山的三江合口处,坐着一尊受香火的清廉大佛。 ②他叫弥勒,弥勒佛。但不是那位袒露大肚皮的弥勒佛,那位成天笑眯眯的“老好人”——“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世上可笑之事”的弥勒佛。 ③他是一位严肃的沉思者,面色温和,神情严肃。他不是什么都笑——世上并没有那么多可笑的事,也不是什么都容——天下一切丑恶都容。 ④他的严肃的思考,首先来自缔造他的海空和尚。一千一百多年前,凌云寺和尚海空为了减缓三江合口后的凶猛水势,避免沉舟淹死众生,倡导在峭崖临江边造就一座佛。他光头顶烈日,下雪披袈裟,四处化缘,钱化得不少了,但当地官吏说:“如果你真心造佛,就把眼珠挖出来见我。” ⑤大佛兴建了,海空的眼珠也没有了。海空的眼珠是为建大佛而失去的。世上除了生命,还有比眼珠更珍贵的东西吗? ⑥由于意识到自己的职责,因此,乐山乐水佛不乐。他坚守岗位,从不擅离职守,从不懈怠松驰,从不向惊涛恶浪屈服。他成了实现海空和尚遗愿,拯救三江芸芸众生的中流砥柱。 ⑦他常常想起塑造他的工匠们。是的,他是伟大的:头与山齐,脚踩江水,身高71米,比阿富汗世界第一大佛还高18米,可称世界第一伟佛了。如果不是设计、雕塑他的工匠们经过九十年的千刀万凿,他仍然是半片石头山,普普通通通到处可见谁也不会瞄一眼的石头山。为了他的降生,有多少人摔下峭壁,跌进的江心,付出了生命!他是真正的人民之子。 ⑧他永远不忘这最根本的一点,因此他从不居功,从不索取,从不接受人民的香火和祭祀。在这里,看不到一柱香火,一支红烛,一从跪拜,看到的只是他伟岸的身躯,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为了根绝香火,他一开始就釜底抽薪铲除了滋生这些东西的土壤:立脚点在临江的悬崖上,没有地方让人设立祭祀他的殿堂,周围全是香火插不进的岩体,连他的脚趾甲也是向下倾斜的,人站上去就会跌倒,所以连下跪朝拜也没有地方。 ⑨人们只能簇拥在轮渡上才能看到他那顶天立地的尊容并默默遥致祈祷。 ⑩有人感叹,有人惊奇,有人礼赞:“呀,连小小的土地庙都有几柱香火哩,而他——世界第一大佛,连一柱香火也没有。” 1.第④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意思比较复杂,如只保留其中最主要的意思,其文字应是_________________ 。 2.第⑧自然段中的“这最根本的一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 3.第⑥自然段中的三个“从不……”主要是从履行工作职责的角度赞扬乐山大佛的,而第⑧自然段的三个“从不……”则是从_________________的角度来歌颂乐山大佛的。 4.第⑧段“釜底抽薪”一词的本意是抽掉锅底下燃烧的柴,该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土壤”一词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乐山大佛之所以不同于“笑弥勒”,是因为他是一个身负重任的思考者。 B.为了修建大佛,海空和尚和几代的工匠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极其沉重的代价。 C.人们感叹的是大佛的奇特的身世,惊奇的是大佛的治水能力,礼赞的是大佛的崇高品格。

以游记主题的小学作文600字七篇

以游记主题的小学作文600字七篇 关于游记的作文大全,记录一次出游经历的作文。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以游 记主题的小学作文6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以游记主题的小学作文600字:读《西游记》 小时候,最喜欢看电视里的《西游记》,看了几乎不下十遍,至今还爱看,这个 寒假,我看了吴承恩写的《西游记》,不觉感叹万分! 漫漫长路,多年跋涉,师徒四人历尽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取经,为的是普度众生。 在《西游记》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了,他有七十二变化。在西天取经路上,悟空付出了很多,他不仅本领高强,而且机智聪明,随机应变。当师傅落入敌手,他 总是与敌人周旋,其中的坎坷都一一化解,是当之无愧的大英雄。 尽管猪八戒给大家的印象不太好,但我还是要为声“冤”,首先是错投了猪胎,变 得人不人,猪不猪的,到哪都吓人,尽管老猪本性贪婪好色,但他在西天取经路上帮 助悟空降妖除怪,出了不少力,他吃苦耐劳,善良正直(有时还爱贪点小便宜)。 在西天取经路上,沙僧肩挑旦扛的身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路上,他无微 不至地照顾师傅,陪师傅打坐念经,任劳任怨。 唐三藏是取经人的核心,本着一颗慈悲之心,他经历了14年,风餐露宿,任何磨难都无法打倒他西天取经的决心。 唐僧师徒不畏千辛万苦,历经种磨难依旧不放弃,直到取得真经。 奔流的河,如果没有暗礁的阻挡,就无法激起迷人的浪花;羽毛丰满的小鹰,如果 没有暴风雨的搏击,就无法实现展翅高飞的自由;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风雨的洗礼, 才能“长大”。 人生就像五味瓶:酸、甜、苦、辣、咸,而苦就是磨难的滋味,只有品尝过“苦”,享受“甜”时,才更有滋味,只有品尝了人生五味,什么才更有意义。 以游记主题的小学作文600字:国庆节游玩记 今天是一年一度祖国妈妈的生日——国庆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所有的学校 都不上学,所以爸爸妈妈要领我和妹妹去动物园玩,我和妹妹听了高兴得直跳。

小学三年级语文《乐山大佛》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乐山大佛》原文、知识点及教 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乐山大佛》原文在四川省南部,有一条从北向南流的大河,叫岷江。岷江水流湍急,波涛汹涌,常常掀翻江上的航船,淹死过往的行人。传说在1200 多年前,有个叫海通的和尚,想借神的力量保护航船的安全,于是发起修造一座大佛。从那时起,无数石匠在乐山岷江岸边的石壁上一凿凿、一锤锤,整整敲打了90 年,终于凿出了一座大石佛。这就是我国的一尊石佛——乐山大佛。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乐山大佛背山面水,巍巍端坐。它身高71 米,头长14.7 米,眼睛长3.3 米,垂着两只长 6.2 米的大耳朵,每个耳朵眼里都可以钻进两个人。斜披垂挂的衣衫下,露出两只大脚,脚宽8.5 米。如果让人们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坐在它的大脚上,每一只都可以坐上100 来人。这座头顶蓝天、足踏大地的石佛,不管从哪个方向看过去,都是那么凛然不可侵犯。越是江风呼叫、江水咆哮的时候,大佛越能显出它的威严,似乎天塌下来它都能擎得起。 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在大佛的头颈和两耳后面,开凿了许多条纵横的排水通道,不管多大的雨水,都能很快地从这些人们难以发现的通道排走,既没有破坏大佛的美观与完整,又避免了雨水对大佛的直接冲刷。就这样,乐山大佛安安稳稳地坐在这里,已经有1100 多年了。 小学三年级语文《乐山大佛》知识点 字词:岷江、湍急、波涛汹涌、掀翻、修造、石壁、一凿凿、一锤锤、巍巍端坐、侵犯、咆哮、威严、石雕、珍品、石匠、美观、安安稳稳 重点句子:这座头顶蓝天、足踏大地的石佛,不管从哪个方向看过去,都是那么凛然不可侵犯。 越是江风呼叫、江水咆哮的时候,大佛越能显出它的威严,似乎天塌下来它都能擎得起。 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 在大佛的头颈和两耳后面,开凿了许多条纵横的排水通道,不管多大的雨水,都能很 快地从这些人们难以发现的通道排走,既没有破坏大佛的美观与完整,又避免了雨水对大佛的直接冲刷。 小学三年级语文《乐山大佛》教案 教学目的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10 个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

乐山大佛景点讲解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欢迎光临乐山大佛景区。 乐山大佛坐落于乐山市峨眉山东麓的栖鸾峰,依凌云山的公路开山凿成,所以又叫凌云大佛。我们的参观时间约一个小时,在此之后我们还将游览凌云寺,乌尤寺,东方佛等景点。请大家熟悉我们的游览线路,紧跟团队。最后请大家注意安全,切勿在石壁上乱刻乱画。 乐山大佛是在唐玄宗开元初年开凿的,历时90余年。传说,当时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水势异常凶猛,经常发生翻船事故,山上凌云寺的海通法师见此十分不安,所以到处筹集善款,想在三江交汇处修建大佛,借水力无边的大佛来消减水势,乐山大佛脚踏三江,背负九州,远眺眉山,近瞰嘉州,气势恢宏浩大,为历代文人墨客所赞咏,比如,宋代邵博就写道:“天下山水之在蜀,蜀之胜曰嘉州,州之胜曰凌云。”后人也把乐山大佛比喻成一座山,因此又有“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座佛。”的说法。 给大家介绍完了乐山大佛的历史,传说,特色及相关的名人。也是时候我们亲眼目睹大佛的尊容了,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在乐山大佛头部右边的平台上,可能大家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怎么会这么大?呵呵,我在这很负责的告诉大家,你的眼球并没有放大一丝一毫,这就是传说中乐山大佛的真实面目,说他大,但他到底有多大呢?下面我就像大家具体介绍介绍,乐山大佛通高71米,与凌云山齐平,大佛的嘴与眼睛同长,约3,3米,我呢就1米6多一点,所以说大佛嘴和眼睛的长度就有两个我这么长咯,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数一数大佛

头顶山一共有多少个发髻,呵呵,一时半会肯定数不完,还是让我来告诉大家把,大佛头上的发髻一共有1021个之多,更不可思议的是大佛眉毛的长度都达到了5米多长,鼻子约6米,耳朵高7米左右,肩宽约28米,就相当于3个我们旅游车加起来的长度,大佛背部宽8,5米,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就相当于一个能容纳100多个人围坐的场所,在这里,我们可以往下俯瞰大佛,是不是有一种心跳加速的感觉,比坐过山车还刺激呢? 大家请看大佛侧面红色的岩石,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岩吗?没错,这就是红砂岩,这种岩质地疏松,易雕刻,但是很容易风化,大佛能历经1200年依然不减当年风采,确实不简单。这便体现了当时设计者的智慧非凡,先从他的地理位置上说,大佛位于凌云山西面的阴坡,佛体周围树林稠密,地质结构稳定,佛身处江湾地带,影藏于山体之中,减少了风雨的侵蚀和河流的冲刷,所以岩石风化缓慢。二来,大佛的排水系统也十分的完善,在佛头发髻的第4,9,18排都设有排水沟,这与佛体衣服的褶皱连成排水网,也避免了雨水的侵蚀。 我想细心的朋友一定注意到了,大佛侧面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孔穴,这有什么作用呢?这是当时为了保护大佛而修的“凌云阁”安置梁柱的地方,不过真是可惜,凌云阁在明末战争中就被毁了,不能目睹到凌云阁的风采了,不过啊大家千万不要遗憾,等一会到了佛脚,小陈还有更多的惊喜带给大家! 我的讲解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