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管理系统的组成、功能、原理及其在3G中的应用

浅谈网络管理系统的组成、功能、原理及其在3G中的应用
浅谈网络管理系统的组成、功能、原理及其在3G中的应用

浅谈网络管理系统的组成、功能、原理及在3G中的应用

姓名刘伟强

学号20409300

院系电信学院

2005年4月25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规模呈爆炸式增长,网络越来越庞大,所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世人所关注的热点之一。当前计算机网络所用的设备比较复杂,不但生产厂商众多,而且功能也越来越复杂。一个实际运作的网络通常由若干个规模不同的子网组成,集成了多种网络操作系统平台,包括了不同厂家的网络设备和通信设施等。这种复杂性使得对网络的管理无法用传统的方法来实现。另外,现在网络已经成为一个极其庞大而复杂的系统,网络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何在网络中有效地疏通业务量,如何提高接通率,如何避免诸如拥塞、故障等问题……倘若没有一个高效的网络管理系统对网络系统进行管理,从而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避免使网络经营者在经济上到受到损失,避免给用户带来损失,则很难保证能使网络经营者和广大用户满意。为了满足用户对网络的要求,网络管理从以下几方面努力:(1)状态监测:以获得分析网络各种性能的原始数据;(2)数据收集:将分散监测到的有用数据收集到一起进行分析处理;(3)状态分析:利用各种模型,根据收集到的监测数据,对网络的状态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及隐患;(4)状态控制:根据状态分析的结果,对网络采取控制措施。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网络管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网络管理系统也因此越来越独立,越来越复杂,功能也越来越完备,网络管理也发展成为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国际上各种网络管理的标准也相继制定,网络管理逐步变得规范化、制度化,已成为网络发展中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技术。

本文将对网络管理系统的组成,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以及网络管理系统的原理做概括的说明,并结合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说明网络管理系统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之中的应用。

一,网络管理系统的组成:

网络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四大部分:至少一个网络管理站(Manager),多个被管代理(Agent),网管协议如SNMP、CMIP,以及至少一个网管信息库(MIB)。

网络管理站一般是一个的设备,也可以是共享系统的一个能力。管理站驻留在网络管理的服务器上,实施网络管理功能。它被作为网络管理员与网络管理系统的接口。其基本构成如下:

(1)一组具有分析数据、发现故障等功能的管理程序;

(2)一个用于网络管理员监控网络的接口;

(3)将网络管理员的要求转变为对远程网络元素的实际监控的能力

(4)一个从所有被管网络实体的MIB中获取信息的数据库。

在网络管理系统中,装备了SNMP的平台,如主机、网桥、路由器及集线器可作为被管代理工作。被管代理对来自管理站的信息请求和动作请求进行应答,并异步地为管理站报告一些意外事件。它常驻留在被管理的网络设备上,配合网络管理。一般来说,任何一个被管设备,都应有一个被管代理,如:交换机,打印机,主机。如果有的被管设备不能够运行附加的代理软件,比如:Modem,Hub,需要用委托代理来管理(Proxy), 对于非标准设备进行管理。

在网络管理系统中,网络资源常被表示为对象。所谓对象是一个表示被管资源某一方面的数据变量。对象的集合被称为管理信息信息库MIB。MIB主要用来存储网络管理信息,它能够被网络管理站和被管代理共享。对象被标准化为跨越系统的类,管理站通过读取MIB中对象的值来进行网络监控。管理站可以在被管代理处产生动作,也可以通过修改变量值改变代理者处的配置。

CMIP为公共管理信息协议。它定义了一套规则,CMIP实体之间按照这套规则交换各种协议数据单元。CMIP在传送公共管理信息时,要进行CMIS的原语和协议数据单元之间的转换。CMIP实体首先接受用户的服务请求原语M-CREA TE.req,然后将它转换为一个特定的PDU,调用应用层其它协议实体将该PDU传送到对等的CMIP实体。该CMIP实体交收到的PDU转换为对应的指示服务原语M-CREA TE.ind.应答原语M-CREA TE.rsp的信息传递过程与此类似。

管理站和被管代理的信息交换是通过管理协议SNMP来实现。SNMP 通信协议是作为TCP/IP的一部分被开发,SNMP的前身是简单网关监控协议(SGMP),用来对通信线路进行管理。随后,人们对SGMP进行了很大的修改,特别是加入了符合Internet定义的SMI和MIB体系结构,改进后的协议就是著名的SNMP。SNMP的目标是管理互联网Internet上众多厂家生产的软硬件平台,因此SNMP受Internet标准网络管理框架的影响也很大。SNMP的体系结构是围绕着以下四个概念和目标进行设计的:(1)保持管理代理(agent)的软件成本尽可能低;(2)最大限度地保持远程管理的功能,以便充分利用Internet的网络资源;(3)体系结构必须有扩充的余地;(4)保持SNMP的独立性,不依赖于具体的计算机、网关和网络传输协议。在最近的改进中,又加入了保证SNMP体系本身安全性的目标。SMIP通过用户数据报协议来操作,在分立的管理站中,管理者进程对位于管理站中心的MIB的访问进行控制,并提供网络管理员接口,管理者进程通过SNMP完成网络管理。

管理信息库(MIB)存放各种管理信息。管理信息主要有:

(1)静态信息:系统和网络的配置信息,如路由器的端口数和编号,CPU的类型等。

(2)动态信息:网络和设备运行和工作的状态,包括网络中传送的分组数,网络连接的状态等。

(3)统计信息:从动态信息统计出来的信息。包括每分钟发送的分组数传输失败的概率等。

配置数据库存储着设备和网络的基本配置信息,传感器数据库存储着传感器的设置信息。传感器是一组软件,用于实时地读取被管设备的参数。动态数据库存储着由传感器收集的各种网络元素和网络事件的实时数据。统计数据库中的管理信息由动态数据库的信息计算出来的。静态信息由网络元素直接产生,由驻留在网络元素中的代理(委托代理)进程收集存储。动态信息由产生相关事件的网络元素收集和存储,也可以由管理站收集和存储。统计信息一般由网络的管理站产生和存储。

二,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

ISO定义了5种网络管理功能: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和计费管理。

1.配置管理

一个实现中使用的计算机网络是由多个厂家提供的产品、设备相互连接而成的,因此各设备需要相互了解和适应与其发生关系的其它设备的参数、状态等信息,否则就不能有效甚至正常工作。尤其是网络系统常常是动态变化的,如网络系统本身要随着用户的增减、设备的维修或更新来调整网络的配置。因此需要有足够的技术手段支持这种调整或改变,使网络能更有效地工作。

配置管理的目的是管理网络的建立、扩充和开通。它是一个中长期的活动。它要管理的是网络、设备更新、新技术的应用、新业务的开通、新用户的加入、业务的撤销、用户的迁移等原因所导致的网络配置的变更。

2.性能管理

由于网络资源的有限性,因此最理想的是在使用最少的网络资源和具有最小通信费用的前提下,网络提供持续、可靠的通信能力,并使网络资源的使用达到最优化的程度。性能管理的目的是维护网络质量和网络效率。为此性能管理要提供性能监测功能、性能分析功能,以及性能管理控制功能。同时,还要提供性能数据库的维护以及在发现性能严重下降时启动管理系统的功能。

3.故障管理

计算机网络服务发生意外中断是常见的,这种意外中断在某些重要的时候可能会对社会或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如航空港网络系统发生故障,会导致整个航空港不得不关闭。但是,与单计算机系统不同的是,在大型

计算机网络中,当发生失效故障时,往往不能轻易、具体地确定故障所在的准确位置,而需要相关技术上的支持。因此,需要有一个故障管理系统,科学地管理网络发生的所有故障,并记录每个故障的产生及相关信息,最后确定并改正那些故障,保证网络能提供连续可靠的服务。

4.安全管理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特点决定了网络本身安全的固有脆弱性,因此要确保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确保网络管理系统本身不被未经授公的访问,以及网络管理信息的机密性(防止未经授权的阅读)和完整性(不被非法篡改)。安全管理的目的是提供信息的隐私、认证、和完整性保护机制,使网络中的服务、数据、以及系统免受到侵扰和破坏。安全管理的功能分为两部分,首先是网络管理本身的安全,其次是被管网络对象的安全。网络管理过程中,存储和传输的管理和控制信息对网络的运行和管理至关重要,一旦泄密、被篡改和伪造,将给网络造成灾难性的破坏。

5.计费管理

当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信息资源是有偿使用的情况下,需要能够记录和统计哪些用户利用哪条通信线路传输了多少信息,以及做的是什么工作等。在非商业化的网络上,仍然需要统计各条线路工作的繁闲情况和不同资源的利用情况,以供决策参考。例如,当某条线路长期出现拥挤时应考虑是否需要扩容。因此,不管是在商业还是非商业网络中,都需要统计网络资源使用情况,因此,计费管理的不仅仅是正确地计算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的费用,还要进行网络资源利用率的统计和网络的成本效益核算。对于以可获得利润为目的的网络经营者来说,计费管理功能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三,网络管理系统的原理:

在基于远程的管理框架下,OSI开发了远程监控模型,称为系统管理模型。系统管理模型的核心是一对相互通信的系统管理实体。它采取一个独特的方式使两个管理进程之间相互作用。即,管理进程与一个远程系统相互作用,去实现对远程资源的控制。在这种简单的体系结构中,一个系统中的管理进程担当管理者角色,而另一个系统的对等实体(进程)担当代理者角色,代理者负责提供对表示被管资源的被管对象的访问。前者被称为管理系统,后者被称为被管系统。

Manager 负责接收用户的命令,并通过管理协议向被管代理转发,同时接受被管代理的通告,向用户显示或报告。Agent负责接收来自管理进程的命令,并发起响应事件。网管协议用于封装和交换Manager和Agent 之间的命令和响应信息。管理信息库是由多个被管对象及其属性组成,能

够提供有关网络设备的信息。

在系统管理模型中,管理者与代理者角色不是固定的,而是由每次通信的性质所决定。担当管理者的进程向担当代理者角色的里程发出操作请求,担当代理者角色的进程对被管对象进行操作和将被管对象发出的通报传向管理者。即,管理者和代理者之间的信道支持两类数据传送服务:管理操作(由管理者发向代理者)和通报(由代理者以向管理者)。因此,两个管理应用实体(进程)间角色的划分完全依赖于传送的管理数据类型和传送方向。

代理者除了提供被管对象接口与开放式通信接口之间的映射外,还提供管理支持服务。特别是,为了操作的异步和为了控制对被管对象的访问,它支持对系统中的被管对象组的寻址。它还能选择性地过滤要拟的操作或者控制通报所产生的数据流。代理者提供的这些支持特性本身也能得到管理,这种管理能力通过对被管对象的操作来实现。

被管对象也称为管理客体,是从字处理角度看待的资源,它反映了实际资源在管理活动中所体现的逻辑特性。管理者负责所有的管理活动。管理代理负责管理本地系统环境内的被管对象,对被管对象执行管理者要求的管理操作,并将被管对象发出的通知转交给管理者。管理信息库是网络管理系统的心脏,被管对象的集合组成了系统的MIB,各个被管对象及其属性都保存在MIB中。被管对象是OSI管理系统所隶属的资源,被管对象有各种属性,在MIB中保存了全网的管理信息。

管理进程是负责对网络中的资源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通过对被管对象的操作)的软件。它根据网络中各个被管对象之间传送操作命令和负责解释管理操作命令。实际上,管理协议也就是保证管理进程中的数据与具体袖管对象中的参数和状态的一致性。由于TCP/IP的广泛使用,Internet 的网络管理模型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Internet的管理模型中,是用“网络元素”来表示网络资源,与OSI的被管对象的概念是一致的。每个网络元素都有一个负责执行管理任务的管理代理,整个网络有一至多个对网络实施集中式管理的管理进程(网络控制中心),此外引入了外部代理的概念。它与管理代理的区别在于:管理代理仅是管理操作的执行机构,是网络元素的一部分;而外部代理则是在网络元素外附加的,专为那些不符合管理协议标准的网络元素而设,完成管理协议转换和管理信息过滤操作。

四,网络管理系统在3G中的应用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多种类型的核心网和接入网并存。因此3G网管系统具有管理不同厂家设备的能力,能够减小3G网络管理的复杂性,提供灵活配置能力允许新业务迅速开展,提供综合故障管理功能,通过远

程维护减轻维护负担,能够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资源,在费用较低的情况下平滑扩容,能够提供好的性能管理功能使运营者能够很好地规划网络,与2G网管相比3G网管增加了对网络的性能分析,提供操作服务质量评估与报告等,由于3G设备比2G设备能够提供更大的带宽,所以3G网管具有更加丰富的业务管理能力。

3G网管系统的信息体系结构定义了标准的接口,使3G通信系统和管理运行系统的提供者以共同的术语定位各自的产品,通过采用面向对象的技术,构造通用的可重用的模块。3G网络建网初期并非一步到位实现所有网元的O&M功能,而是根据厂家和运营商的能力及市场的需求,把一部分功能留待将来考虑,采取演进的策略。信息体系结构没有很大的变化,接口保持一致,就使得增加的管理功能做到即插即用,保证信息流的通畅。

在3G的管理中,故障管理、配置管理、账务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简称FCAPS)是3G网络管理最基本的功能。

故障管理提供了对异常操作状态的检测、隔离和修复的能力。主要功能包括:故障发生的检测与报告;维护和使用错误日志;跟踪和定位故障;执行故障诊断测试。配置管理支持为了网络服务而对MO进行的控制、鉴别、从中搜集数据和向其提供数据。主要功能包括:记录网络的当前配置;记录配置的改变情况;标识网络成员;初始化与关闭网络系统;关闭网络参数;给对象或对象集命名。账务管理对网络资源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并计费。其主要功能包括:计费;将应缴纳的费用通知用户;支持用户费用上限的设置;能够把使用多个MO的费用结合起来。性能管理评价和监视系统以及网络的性能。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收集和散发资源的当前性能数据;维护和检查性能日志,以便用于规划和分析。安全管理用于对网络资源的使用进行保护。其主要功能包括:授权管理;接入控制管理;加密和密码管理;鉴权管理;安全日志管理。

初中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基本组成(1)》教案、教学设计

第2 单元网络技术基础 第1 课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计算机网络、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 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应用、三个网络组成部分的作用和网络组件的作用。 3、认识常见的通信线路和常用的连接设备。 技能目标: 1、会安装上因特网必需的网络组件。 2、能识别常见的网络连接设备和传输介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验计算机网络实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培养热爱网络、爱护公共设施的意识。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环境】 微机教室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二、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指若干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及传输介质连接起来,在通信软件的支持下,按照一定的网络协 议相互通迅,实现计算机间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和协同工作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三、计算机网络的构成: 1、计算机系统:主要担负数据处理工作,负责信息的采集、存储和加工。 2、网络节点:是计算机和网络的接口,主要担负发送、接收和转发的工作,计算机通过网络节点向其它计算机发送信息,并鉴别和接收其他计算机发送来的信息。 3、通信链路:是连接两个节点之间的通信信道,包括通信线路(双绞线、光 纤等)和相关的通信设备(交换机、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 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局域网(LAN):小范围内 2、城域网(MAN):城市内不同地点若干主机和局域网相互连接起来。 3、广域网(WAN):可以覆盖一个国家或地区。互联网是覆盖全球的最大的广域网。 五、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1、网络在科研和教育中的应用 2、网络在企事业单位中的应用 3、网络在通信和娱乐中的应用 六、计算机网络协议与网络组件 1、网络协议:TCP/IP 2、网络组件 七、通信线路与连接设备 1、调制解调器 2、网络适配器 3、传输介质 (1)光纤(2)双绞线(3)同轴电缆4、网络互连设备 (1)、集线器

03137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选择题

1.在星型局域网结构中,连接文件服务器与工作站的设备是() A、调制解调器 B、交换器 C、路由器 D、集线器 2.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运输层之间的是()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会话层 D、表示层 3.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OSI模型的()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4.在TCP/IP协议簇的层次中,解决计算机之间通信问题是在() A、网络接口层 B、网际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5.在中继系统中,中继器处于()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高层 6.规定了信号的电平、脉宽、允许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最大传输距离的物理层特性是( ) A.机械特性 B.电气特性 C.功能特性 D.规程特性 7.PPP协议提供的3类功能分别是:成帧、链路控制和( ) A.通信控制 B.网络控制 C.存储控制 D.安全控制 8.路由选择包括的两个基本操作分别为( ) A.最佳路径的判定和网内信息包的传送 B.可能路径的判定和网间信息包的传送 C.最优选择算法和网内信息包的传送 D.最佳路径的判定和网间信息包的传送 9. 路由信息协议(RIP)使用的路由算法是( ) A.最短路由选择算法 B.扩散法 C.距离矢量路由算法 D.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10. 在Internet中,路由器的路由表通常包含( ) A.目的网络和到达该网络的完整路径 B.所有目的主机和到达该主机的完整路径 C.目的网络和到达该网络的下一个路由器的IP地址 D.互联网中所有路由器的地址 11.TCP段结构中,端口地址的长度为 ( ) A.8比特 B.16比特 C.24比特 D.32比特 12.在TCP/IP协议的传输层将数据传送给用户应用进程所使用的地址形式是( ) A.IP地址 B.MAC地址 C.端口号 D.socket地址 13.如果两台主机在同一子网内,则它们的IP地址与子网掩码进行( ) A.“与”操作,结果相同 B.“或”操作,结果相同 C.“与非”操作,结果相同 D.“异或”操作,结果相同 14.下列关于网桥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学生网络安全方案设计

学生网络安全方案设计 网络安全关系到每一个人,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便是学生网络安全方案设计,欢迎阅读! 学生网络安全方案设计(一) 围绕学校二一六年工作重点,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学校网络中心的技术指导的管理职能,强化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巩固我校教育信息化成果,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水平,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科学、规范、高效抓管理,求真、务实、优质育人才,努力争创省级教学示范学校,办优质初中教育。 1、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校园网的管理,继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落实各项管理措施,确保学校网络安全畅通。学校要继续完善相关的网络制度,杜绝网络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网络畅通,更好的服务与教育教学工作。采取积极可行的措施,在保证网络畅通的情况下,杜绝教师上网聊天、打扑克、玩游戏等不良现象的发生。管理员及全体教师都要深入研究网络应用问题,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网络防毒。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力度,使教师学会使用杀毒软件进行计算机病毒的查杀,确保学校网络畅通。基本上解决网络病毒在我校各计算机上的传播,保证网络不因病毒而导致堵塞、停网等现象的发生。 加强学校校园网网站建设和应用力度,使其服务于教

学、服务于德育、服务于管理;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师、服务于社会。管好用好校园网,要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也建有自己的学习网页。通过建设各种学习主页,广泛吸引学生、教师和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驻站,增强学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扩大学校知名度。管理员要不断学习相关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树立服务于教学的思想,管好用好校园网,不断更新网站内容,建设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学校网站。 加强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与应用。学校将组织专人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班,加强培训指导,教师要将学习走在前头,自觉地学。大力提倡电子备课。 把学校微机室建“成绿色机房”,利用课余时间、休息日、节假日对学生开放,为广大学生提供健康、安全的网络学习环境。采取得力措施,杜绝师生玩电脑游戏,建设“无游戏校园”。 学生网络安全方案设计(二) 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不断发展,我市部分学校建设了校园网,但由于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经验不足,措施不力,导致各室网络存在一定的信息安全隐患。为认真贯彻教育部以《教育部关于加强教育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教技发〔20xx〕4号)精神,充分利用校园网络为教育教学服务,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工作。

网页设计与制作理论试题

网页设计与制作A卷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类专业考试用时:90 卷面总分:60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装---------订---------线-----------------------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计20分) 1、在建立站点之前,要对站点的结构进行合理的规划,一般来说有按照 _____________和按照_____________对文件进行规划。 2、在Dreamweaver中,制作Web相册方法如下:事先准备好多个图像文件,将其整理在一个文件夹内。选择_____________菜单中的_____________命令,打开对话框进行设置,但制作Web相册电脑中要有_____________程序进行支持。 3、现在网络上使用的绝大多数图片和图像是________格式、________格式和________文件格式。 4、Flash中有_____、______、_____等三种符号。 5、Flash中程序控制动画一般都是通过Flash中的__ ___面板实现的。 6、在Flash中实现两个不同图形之间变换的动画方式是_______动画。 7、Dream weaver的常规网页排版工具是__ _、__ _两种。 8、Flash中有____ _、___ ___、___ __等三种符号。 9、FLASH中移动渐变动画的作用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等,不能作用于_____________。 10、PNG格式是Fireworks默认的格式。是它结合了和的优点,也支持,是无损压缩的。 二、判断题(在括号内写”√”或”×”,每小题1分,计5分) 1、网站的首页文件通常为,必须位于站点根文件夹下。 2、在布局视图中可以将文本、图像和其他内容添加到布局表格中,就象在标准视图中将内容添加到表格一样。 3、表单网页在提交时,可以使用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提交。 4、Dream weaver是一个地道的网页动画制作软件。() 5、网站是一系列带有类似的相关话题,有类似的设计或具有相同目的属性相互连接的文件的集合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写在括号内,每小题1分,计7分) 1、网页中最基本的元素是()。 A.声音 B.动画 C.链接 D.文字 2、网页文件不可用( )编辑修改。 A、记事本 B、Dreamweaver C、IE D、Front Page 3、项目列表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段落排版方式,分为两种类型:()和()项目符号。。 A. 有序 B. 无序C.层迭 d.罗马 4、Dreamweaver剪切的快捷操作是 A. Ctrl+X B. Ctrl+V C. Delete D. Ctrl+A

计算机网络系统组成

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个集计算机硬件设备、通信设施、软件系统及数据处理能力为一体的,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现代化综合服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可分为三个部分,即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及网络信息系统。 1. 硬件系统 硬件系统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硬件系统有计算机、通信设备、连接设备及辅助设备组成,如图1.6.4所示。硬件系统中设备的组合形式决定了计算机网络的类型。下面介绍几种网络中常用的硬件设备。 ⑴服务器 服务器是一台速度快,存储量大的计算机,它是网络系统的核心设备,负责网络资源管理和用户服务。服务器可分为文件服务器、远程访问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打印服务器等,是一台专用或多用途的计算机。在互联网中,服务器之间互通信息,相互提供服务,每台服务器的地位是同等的。服务器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管理和维护,以保证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 ⑵工作站 工作站是具有独立处理能力的计算机,它是用户向服务器申请服务的终端设备。用户可以在工作站上处理日常工作,并随时向服务器索取各种信息及数据,请求服务器提供各种服务(如传输文件,打印文件等等)。 ⑶网卡 网卡又称为网络适配器,它是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直接或间接传输介质互相通信的接口,它插在计算机的扩展槽中。一般情况下,无论是服务器还是工作站都应安装网卡。网卡的作用是将计算机与通信设施相连接,将计算机的数字信号转换成通信线路能够传送的电子信号或电磁信号。网卡是物理通信的瓶颈,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用户将来的软件使用效果和物理功能的发挥。目前,常用的有 10Mbps、100Mbps和10Mbps/100Mbps自适应网卡,网卡的总线形式有ISA和PCI 两种。

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

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 作者:Christopher Leidigh 第 101号白皮书

摘要 安全事故的数量每一年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安全威胁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必须采取安全措施来保护网络。如今,为了安全地部署和管理网络,数据中心工作人员、网络管理人员以及其他数据中心专家都需要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本白皮书阐述了网络系统的基本安全知识,包括防火墙、网络拓扑和安全协议等。此外,还给出了最佳方案,向读者介绍了在保护网络安全中某些比较关键的方面。

简介 要保护现代商业网络和 IT 基础设施的安全,不仅需要端对端的方法,还必须充分了解网络中所存在的弱点以及相关的保护措施。虽然这些知识并不足以阻挡住所有网络入侵或系统攻击企图,但可以使网络工程师排除某些常见问题,大量减少潜在的危害并迅速检测出安全性漏洞。随着攻击数量的日益增加以及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公司,都必须采取谨慎的步骤来确保安全性。图 1 显示了历年来安全事故次数的显著上升趋势,数据取自 CERT? Coordination Center (一家互联网安全专业技术中心)。 图 1 – 历年来发生的安全事故次数 – https://www.360docs.net/doc/478936554.html, 本白皮书除介绍安全基础知识之外,还提供了一些有关网络、计算机主机和网络基础设施元素的最佳方案。由于不存在“确保安全的唯一方法”,因此,哪些措施最为合适要由读者/工程人员自己做出最正确的判断。 ? 1998-2003 by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年份 报告的安全事故次数 82,094 55,100 21,756 9,859 3,734 2,134 2,573 2,412 2,340 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 90,00085,00080,000 75,000 70,00065,00055,000 50,000 60,00045,00040,00030,000 25,000 35,00020,00015,0005,000 10,000100,000 95,000

BP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_一看就懂

5.4 BP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BP(Back Propagation)网络是1986年由Rinehart和 McClelland为首的科学家小组提出,是一种按误差逆传播算 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网络,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神经网络模型 之一。BP网络能学习和存贮大量的输入-输出模式映射关系, 而无需事前揭示描述这种映射关系的数学方程。它的学习规 则是使用最速下降法,通过反向传播来不断调整网络的权值 和阈值,使网络的误差平方和最小。BP神经网络模型拓扑结 构包括输入层(input)、隐层(hide layer)和输出层(output layer)(如图5.2所示)。 5.4.1 BP神经元 图5.3给出了第j个基本BP神经元(节点),它只模仿了生物神经元所具有的三个最基本 也是最重要的功能:加权、求和与转移。其中x1、x2…x i…x n分别代表来自神经元1、2…i…n的输入;w j1、w j2…w ji…w jn则分别表示神经元1、2…i…n与第j个神经元的连接强度,即权值;b j为阈值;f(·)为传递函数;y j为第j个神经元的输出。 第j个神经元的净输入值为: (5.12) 其中: 若视,,即令及包括及,则

于是节点j的净输入可表示为: (5.13)净输入通过传递函数(Transfer Function)f (·)后,便得到第j个神经元的输出: (5.14) 式中f(·)是单调上升函数,而且必须是有界函数,因为细胞传递的信号不可能无限增加, 必有一最大值。 5.4.2 BP网络 BP算法由数据流的前向计算(正向传播)和误差信号的反向传播两个过程构成。正向传播 时,传播方向为输入层→隐层→输出层,每层神经元的状态只影响下一层神经元。若在输出层得不到期望的输出,则转向误差信号的反向传播流程。通过这两个过程的交替进行, 在权向量空间执行误差函数梯度下降策略,动态迭代搜索一组权向量,使网络误差函数达 到最小值,从而完成信息提取和记忆过程。 设 BP网络的输入层有n个节点,隐层有q个节点,输出层有m个节点,输入层与隐层之间 的权值为,隐层与输出层之间的权值为,如图5.4所示。隐层的传递函数为f1(·),输出层的传递函数为f2(·),则隐层节点的输出为(将阈值写入求和项中):

学校网络及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计算机网络为学校局域网提供网络基础平台服务和互联网接入服务,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计算机连网和网络管理工作。为保证学校局域网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充分发挥信息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好地为学校教职工、学生提供服务。现制定并发布《网络及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条所有网络设备(包括光纤、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等)均归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所管辖,其安装、维护等操作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其他任何人不得破坏或擅自维修。 第二条所有学校内计算机网络部分的扩展必须经过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实施或批准实施,未经许可任何部门不得私自连接交换机、集线器等网络设备,不得私自接入网络。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有权拆除用户私自接入的网络线路并进行处罚措施。 第三条各部门的联网工作必须事先报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做网络实施方案。 第四条学校局域网的网络配置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统一规划管理,其他任何人不得私自更改网络配置。 第五条接入学校局域网的客户端计算机的网络配置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部署的DHCP服务器统一管理分配,包括:用户计算机的IP地址、网关、DNS和WINS服务器地址等信息。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使用静态网络配置。 第六条任何接入学校局域网的客户端计算机不得安装配置DHCP服务。一经发现,将给予通报并交有关部门严肃处理。 第七条网络安全:严格执行国家《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对在学校局域网上从事任何有悖网络法规活动者,将视其情节轻重交有关部门或公安机关处理。 第八条教职工具有信息保密的义务。任何人不得利用计算机网络泄漏公司机密、技术资料和其它保密资料。 第九条任何人不得在局域网络和互联网上发布有损学校形象和教工声誉的信息。 第十条任何人不得扫描、攻击学校计算机网络。 第十一条任何人不得扫描、攻击他人计算机,不得盗用、窃取他人资料、信息等。 第十二条为了避免或减少计算机病毒对系统、数据造成的影响,接入学校局域网的所有用户必须遵循以下规定: 1.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制作计算机病毒;不得故意传播计算机病毒,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不得向他人提供含有计算机病毒的文件、软件、媒体。 2. 采取有效的计算机病毒安全技术防治措施。建议客户端计算机安装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部署发布的瑞星杀毒软件和360安全卫士对病毒和木马进行查杀。 3. 定期或及时更新用更新后的新版本的杀病毒软件检测、清除计算机中的病毒。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结构设计原理》第二次作业答案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结构设计原理》第二次作业答案 你的得分: 90.0 完成日期:2014年09月09日 16点03分 说明:每道小题括号里的答案是您最高分那次所选的答案,标准答案将在本次作业结束(即2014年09月11日)后显示在题目旁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5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 D ) A. a B. b C. c D. 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加载速度越快,则得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越低 B.棱柱体试件的高宽比越大,测得的抗压强度越高 C.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比棱柱体试件能更好地反映混凝土的实际受压 情况 D.混凝土试件与压力机垫板间的摩擦力使得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 3. ( B ) A. a B. b C. c D. d 4.在保持不变的长期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中,()。 ( C )

A.徐变使混凝土压应力减小 B.混凝土及钢筋的压应力均不变 C.徐变使混凝土压应力减小,钢筋压应力增大 D.徐变使混凝土压应力增大,钢筋压应力减小 5.适筋梁在逐渐加载过程中,当受拉钢筋刚刚屈服后,则()。 ( D ) A.该梁达到最大承载力而立即破坏 B.该梁达到最大承载力,一直维持到受压区边缘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 变而破坏 C.该梁达到最大承载力,随后承载力缓慢下降,直至破坏 D.该梁承载力略有增加,待受压区边缘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而破坏 6. ( B ) A. a B. b C. c D. d 7.提高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 C ) A.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B.增加保护层厚度 C.增加截面高度 D.增加截面宽度 8.在T形截面梁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假定在受压区翼缘计算宽度b′ f 内,()。 ( A ) A.压应力均匀分布 B.压应力按抛物线型分布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原理

计算机网络由多个互连的结点组成,结点之间要不断地交换数据和控制信息,要做到有条不紊地交换数据,每个结点就必须遵守一整套合理而严谨的结构化管理体系.计算机网络就是按照高度结构化设计方法采用功能分层原理来实现的,即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内容. 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的概念 网络体系和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Network Architecture):是为了完成计算机间的通信合作,把每台计算机互连的功能划分成有明确定义的层次,并规定了同层次进程通信的协议及相邻之间的接口及服务. 网络体系结构:是指用分层研究方法定义的网络各层的功能,各层协议和接口的集合.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的网络结构可以从网络体系结构,网络组织和网络配置三个方面来描述,网络组织是从网络的物理结构和网络的实现两方面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网络配置是从网络应用方面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的布局,硬件,软件和和通信线路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网络体系结构是从功能让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最早是由IBM公司在1974年提出的,名为SNA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 结构化是指将一个复杂的系统设计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容易处理的子问题,然后加以解决. 层次结构是指将一个复杂的系统设计问题分成层次分明的一组组容易处理的子问题,各层执行自己所承担的任务. 计算机网络结构采用结构化层次模型,有如下优点: 各层之间相互独立,即不需要知道低层的结构,只要知道是通过层间接口所提供的服务 灵活性好,是指只要接口不变就不会因层的变化(甚至是取消该层)而变化 各层采用最合适的技术实现而不影响其他层 有利于促进标准化,是因为每层的功能和提供的服务都已经有了精确的说明 网络协议 协议(Protocol) 网络中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存在各种差异,为了保证相互通信及双方能够正确地接收信息,必须事先形成一种约定,即网络协议. 协议:是为实现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网络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交换规则(或称时序/定时关系) 注:通信协议的特点是:层次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实体(Entity) 实体:是通信时能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任何软硬件设施 接口(Interface) 接口:是指网络分层结构中各相邻层之间的通信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 OSI/RM参考模型 基本概述 为了实现不同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之间以及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通信,就必须遵循相同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否则异种计算机就无法连接成网络,这种共同遵循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就是国际标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即OSI/RM. ISO 发布的最著名的ISO标准是ISO/IEC 7498,又称为X.200建议,将OSI/RM依据网络的整个功能划分成7个层次,以实现开放系统环境中的互连性(interconnection), 互操作性(interoperation)和应用的可移植性(portability). 分层原则 ISO将整个通信功能划分为7个层次,分层原则如下:

学校校园网络及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园网络及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校园网是为教学及学校管理而建立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目的在于利用先进实用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校园内计算机互联、资源共享,并为师生提供丰富的网上资源。为了保护校园网络系统的安全、促进学校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发展,保证校园网络的正常运行和网络用户的使用权益,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特制定如下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1、本管理制度所称的校园网络系统,是指由校园网络设备、配套的网络线缆设施、网络服务器、工作站、学校办公及教师教学用计算机等所构成的,为校园网络应用而服务的硬件、软件的集成系统。 2、校园网络的安全管理,应当保障计算机网络设备和配套设施的安全,保障信息的安全和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3、校园网络及信息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相应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工作,定期对相应的网络用户进行有关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教育并对上网信息进行审查和监控。 4、所有上网用户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安全保密制度,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负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联网计算机从事危害校园网及本地局域网服务器、工作站的活动。 5、进入校园网的全体学生、教职员工必须接受并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及学校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必须接受学校校园网络及信息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进行的网络系统及信息系统的安全检查。 6、使用校园网的全体师生有义务向校园网络及信息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报告违法行为和有害信息。 第二章网络安全管理细则 1、网络管理中心机房及计算机网络教室要装置调温、调湿、稳压、接地、防雷、防火、防盗等设备,管理人员应每天检查上述设备是否正常,保证网络设备的安全运行,要建立完整、规范的校园网设备运行情况档案及网络设备账目,认真做好各项资料(软件)的记录、分类和妥善保存工作。 2、校园网由学校电教处统一管理及维护。连入校园网的各部门、处室、教室和个人使用者必须严格使用由电教处分配的IP地址,网络管理员对入网计算机和使用者进行及时、

学校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xxx中心学校学校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为确保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保障教学科研的正常开展,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一条:管理人员严格履行安全职责: 1. 负责网络的安全保护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安全保护管理制度; 2. 落实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保障本网络的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 3. 负责对网络用户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4. 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增强网络中心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觉性; 第二条:严格安全管理工作程序: 1.每日开机检查各机房线路,防止用电超负荷和电线短路; 2.网管中心所有设备、配件、软件必须造册入库,领用需办理登记手续,定期清点,防止丢失; 3.机房定点配有各类相应的消防器材,定期检查消防器件的使用情况; 4.节假日做好安全检查和值班工作,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5.网络中心负责人对全中心安全管理工作负责。 第三条:严防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活动的发生: 1. 未经允许,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功能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的; 2. 未经允许,对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的;

3. 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的; 4. 其他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 第四条:严防利用国际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下列信息的事件发生: 1. 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实施的; 2.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3. 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4.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5. 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6. 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

计算机网络基础原理

第一单元,计算机网络基础原理x 1.计算机网络最主要的功能就是( D ) //确定 A、连接计算机与终端设备 B、连接通讯设备与通讯线路 C、连接网络用户 D、共享资源与管理用户 2、计算机网络应具有以下哪几个特征( D ) //确定 a、网络上个计算机在地理上就是分散的 b、各计算机具有独立功能 c、按照网络协议互相通讯 d、以共享资源为主要目的 A、a c B、b d C、a b c D、a b c d 3、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特征就是( D ) //确定 A、互联 B、开放 C、共享 D、以上都就是 4、世界上第一个远程分组交换网就是( D ); //确定 A、ALOHA B、ALTOALOHA C、Ethernet D、ARPANET 5、Internet的前身就是( A ) //确定 A、ARPANET B、ALOHA(无线电计算机通信网) C、Ethernet D、Intranet 6、计算机网络技术就是( B ) 结合的产物//确定 a、硬件 b、计算机技术 c、软件 d、通讯技术 A、a与b B、b与d C、a与c D、c与d 7、计算机网络中传输的信号就是( C ) ; //不确定 a、数字信号 b、模拟信号 A、只有a B、只有b C、a与b D、都不就是 8、计算机网络中信号的传输方式就是( D ); //确定 a、基带传输 b、窄带传输 c、宽带传输 A、只有a B 、只有b C、a与b D、a与c 9、主要用于数字信号传输的信号方式就是( A ) //确定 a、基带传输 b、宽带传输 A、a B、b C、a与b D、都不就是 10、使用”频分多路复用”技术的信号方式就是( B ) //确定 a、基带传输 b、宽带传输 A、a B、b C、a与b D、都不就是 11、具有一定编码,格式与位长要求的数字信号被称为( A ); //不确定 A、数据信息 B、基带 C、宽带 D、串行 12,( C )就是指比音频带宽更宽的频带; //确定 A、数据信息 B、基带 C、宽带 D、串行 13、( D )传送就就是以字符为单位一个字节一个字节的传送。//不确定 A、数字信息 B、基带 C、宽带 D、串行 14、局域网的工作范围就是( C ); //确定 A、几公里~几十公里 B、几米~几百米 C、几米~几公里 D、几十公里~几百公里 15、局域网的数据传送率一般为( D ); //确定 A、几Kbps~几十Kbps B、几十Kbps~几百Kbps C、几Mbps~几十Mbps D、几十Mbps~几百Mbps

网络游戏工作原理

网络游戏工作原理 网络上数据的传输过程和现实中是非常类似的,我们可以来想象一下: 我现在有一批水果,准备运到罗马。如果我想实现这个目标,我需要什么条件? (1)首先我要有一条路,不管是马路还是铁路,这条路要能从出发点连接到目标点。 (2)路是有了,我要保证这条路是通畅的,不能说走进死胡同,我要保证这条路能够通车,假设我是用火车来运的话,不会出现半路出轨的现象 (3)路永远不会只有一条。条条道路通罗马,那么,我要保证我要走的道路能最快,最省钱的到达目的地。因此,我要选择一条近路。 路已经有了,基本条件已经具备,我们现在可以开始送东西了,但是是不是有了路就万无一失了。我们还需要有什么? (4)路是有了,我们现在坐火车把东西送过去,结果送到半中间被强盗打劫了,或者是被人偷了,所以我们要保证在送过去的途中要原封不动的送到,少一个都不行

(5)好象一切都准备好了,现在我们准备出发了,但是等等,这条路上只能通一辆火车,万一罗马那正好也有一辆火车从那边开过来,路上撞到了怎么办,那么我们要和他们先沟通好。 (6)沟通好了,现在发货,我们坐着火车到了罗马,决定送过去,但是发现,我们听不懂罗马人的话,罗马人也不知道我们在说什么,这个时候我们非常有必要带一个翻译官,当然这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我们和罗马人说的是同样的语言就好了。不管怎么样,来接纳的人总算能和我们沟通了,当然,这是人和人的沟通,不是人和货物的沟通。 (7)真正的货物终于送到了,完成了。 把这对应的7层,放到网络游戏之中。我们就可以了解了一个游戏运作的原理。首先,我要有一个游戏,这个游戏外表上看起来华丽无比,这就是第7层,应用层,也就是我们平时所用的所有的网络上的软件,游戏等等。 接下来到第6层,游戏有了,在玩的过程中,我们要想把数据发送到服务器去,但是服务器不可能用眼睛看着我们玩游戏,因此我们要把游戏里的数据打包,包装好,用统一的格式发出去,这个叫“封包”。这就是第6层,表示层。 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有一个人从屏幕边上跑过来,我的游戏上为什么会显示?原因在于服务器把数据发给我,告诉我有一个人

学校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制度.doc

学校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校园网是为教学及学校管理而建立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目的在于利用先进实用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校园内计算机互联、资源共享,并为师生提供丰富的网上资源。为了保护校园网络系统的安全、促进学校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发展,保证校园网络的正常运行和网络用户的使用权益,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特制定如下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1、本管理制度所称的校园网络系统,是指由校园网络设备、配套的网络线缆设施、网络服务器、工作站所构成的,为校园网络应用而服务的硬件、软件的集成系统。 2、校园网络的安全管理,应当保障计算机网络设备和配套设施的安全,保障信息的安全和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3、网络中心负责相应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工作,定期对相应的网络用户进行有关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教育并对上网信息进行审查和监控。 4、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校园网网络中心同意,不得擅自安装、拆卸或改变网络设备。 5、所有上网用户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安全保密制度,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负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联网计算机从事危害校园网及本地局域网服务器、工作站的活动。

6、进入校园网的全体学生、教职员工必须接受并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及学校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必须接受学校网络中心进行的网络系统及信息系统的安全检查。 7、使用校园网的全体师生有义务向网络中心和有关部门报告违法行为和有害信息。 第二章网络安全管理 1、校园网由学校网络中心统一管理及维护。连入校园网的各部门、处室、教室和个人使用者必须严格使用由网络中心分配的IP地址。网络管理员对入网计算机和使用者进行登记,由网络中心负责对其进行监督和检查。任何人不得更改IP及网络设置,不得盗用IP地址及用户帐号。 2、与校园网相连的计算机用户建设应当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和规定,校园内从事施工、建设,不得危害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 3、网络管理员负责全校网络及信息的安全工作,建立网络事故报告并定期汇报,及时解决突发事件和问题。校园网各服务器发生案件、以及遭到黑客攻击后,网络中心必须及时备案并向公安机关报告。 4、对所有联网计算机要及时、准确登记备案。网络教室不准对社会开放。 5、校园网中对外发布信息的Web服务器中的内容必须经领导审核,由负责人签署意见后再由信息员发布。新闻公布、公文发布权限要经过校领导的批准。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试题答案(1份)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Internet 的基本结构与技术起源于(B ) A.DECnet B.ARPANET C.NOVELL D.UNIX 2、计算机网络中,所有的计算机都连接到一个中心节点上,一个网络节点需 要传输数据,首先传输到中心节点上,然后由中心节点转发到目的节点,这 种连接结构被称为( C ) A.总线结构B.环型结构C.星型结构D.网状结构 3、在OSI的七层参考模型中,工作在第二层上的网间连接设备是( C ) A.集线器B.路由器C.交换机D.网关 4、物理层上信息传输的基本单位称为( B ) 。 A. 段 B. 位 C. 帧 D. 报文 5、学校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 B ) A.PAN https://www.360docs.net/doc/478936554.html,N C.MAN D.W AN 6、ATM采用信元作为数据传输的基本单位,它的长度为( D )。 A、43字节 B、5字节 C、48字节 D、53字节 7、在OSI的七层参考模型中,工作在第三层上的网间连接设备是(B ) A.集线器B.路由器C.交换机D.网关 8、异步传输模式(ATM)实际上是两种交换技术的结合,这两种交换技术是(A ) A. 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 B. 分组交换与帧交换 C.分组交换与报文交换 D.电路交换与报文交换 9、IPv4地址由( C )位二进制数值组成。 A.16位 B.8位 C.32位 D.64位 10、对令牌环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它不可能产生冲突 B.令牌只沿一个方向传递 C.令牌网络中,始终只有一个节点发送数据 D.轻载时不产生冲突,重载时必产生冲突来。 11、关于WWW服务,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C ) A、WWW服务采用的主要传输协议是HTTP B、WWW服务以超文本方式组织网络多媒体信息 C、用户访问Web服务器可以使用统一的图形用户界面 D、用户访问Web服务器不需要知道服务器的URL地址 12、OSI/RM参考模型的七层协议中低三层是( C )。 A、会话层、总线层、网络层 B、表示层、传输层、物理层 C、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D、逻辑层、发送层、接收层13、为实现计算机网络的一个网段的通信电缆长度的延伸,应选择( B )。 A、网桥 B、中继器 C、网关 D、路由器 14、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A )。 A、计算机网络的物理连接形式 B、计算机网络的协议集合 C、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D、计算机网络的物理组成 15、TCP/IP协议的IP层是指(C )。 A、应用层 B、传输层 C、网络层 D、网络接口层 16、下列( C )信号发送不需编码。 A、数字数据模拟信号发送B、数字数据数字信号发送 C、模拟数据模拟信号发送D、模拟数据数字信号发送 17、分布在一座大楼或一集中建筑群中的网络可称为( A )。 A、LAN B、广域网 C、公用网 D、专用网 18、在网络体系结构中,OSI表示( A )。 A、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B、Open System Information C、Operating System Interconnection D、Operating System Information 19、OSI标准是由(D )制订的。 A、CCITT B、IEEE C、ECMA D、ISO 20、在数据通信中,将数字信号变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称为(D )。 A、编码 B、解码 C、解调 D、调制 21、采用全双工通信方式,数据传输的方向性结构为( A ) A.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输 B.只能在一个方向上传输 C.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传输,但不能同时进行 D.以上均不对 22、采用异步传输方式,设数据位为7位,1位校验位,1位停止位,则其通信效率为( B ) A. 30% B. 70% C. 80% D. 20% 23、以下各项中,不是数据报操作特点的是( C ) A.每个分组自身携带有足够的信息,它的传送是被单独处理的 B.在整个传送过程中,不需建立虚电路 C.使所有分组按顺序到达目的端系统 D.网络节点要为每个分组做出路由选择 24、TCP/IP体系结构中的TCP和IP所提供的服务分别为( D ) A.链路层服务和网络层服务 B.网络层服务和运输层服务 C.运输层服务和应用层服务 D.运输层服务和网络层服务 25、由于帧中继可以使用链路层来实现复用和转接,所以帧中继网中间节点中只有( A ) A.物理层和链路层 B.链路层和网络层 C.物理层和网络层 D.网络层和运输层 二、填空题(在空白处填上正确的答案,每空1分,共20分)。 1、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星型拓扑结构、总线型拓扑结构、(环型)、树型拓扑结构及

WiFi网络结构和工作原理

WiFi网络结构和工作原理 WiFi网络结构 * 站点(Station),网络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 基本服务单元(Basic Service Set,BSS)。网络最基本的服务单元。最简单的服务单元可以只由两个站点组成。站点可以动态的联结(associate)到基本服务单元中。 * 分配系统(Distribution System,DS)。分配系统用于连接不同的基本服务单元。分配系统使用的媒介(Medium)逻辑上和基本服务单元使用的媒介是截然分开的,尽管它们物理上可能会是同一个媒介,例如同一个无线频段。 * 接入点(Access Point,AP)。接入点即有普通站点的身份,又有接入到分配系统的功能。 * 扩展服务单元(Extended Service Set,ESS)。由分配系统和基本服务单元组合而成。这种组合是逻辑上,并非物理上的──不同的基本服务单元物有可能在地理位置相去甚远。分配系统也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技术。 * 关口(Portal),也是一个逻辑成分。用于将无线局域网和有线局域网或其它网络联系起来。 这儿有3种媒介,站点使用的无线的媒介,分配系统使用的媒介,以及和无线局域网集成一起的其它局域网使用的媒介。物理上它们可能互相重迭。IEEE 802.11只负责在站点使用的无线的媒介上的寻址(Addressing)。分配系统和其它局域网的寻址不属无线局域网的范围。 IEEE802.11没有具体定义分配系统,只是定义了分配系统应该提供的服务(Service)。整个无线局域网定义了9种服务: * 5种服务属于分配系统的任务,分别为,联接(Association)、结束联接(Diassociation)、分配(Distribution)、集成(Integration)、再联接(Reassociation)。 * 4种服务属于站点的任务,分别为,鉴权(Authentication)、结束鉴权(Deauthentication)、隐私(Privacy)、 MAC 数据传输(MSDU delivery)。 WiFi工作原理 WiFi 的设置至少需要一个Access Point(ap)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client(hi)。AP 每100ms将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经由beacons(信号台)封包广播一次,beacons 封包的传输速率是 1 Mbit/s,并且长度相当的短,所以这个广播动作对网络效能的影响不大。因为WiFi规定的最低传输速率是1 Mbit/s ,所以确保所有的WiFi client端都能收到这个SSID广播封包,client 可以借此决定是否要和这一个SSID的AP连线。使用者可以设定要连线到哪一个SSID。

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教案

第三章第二节课题:3.2 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 教学目标:1.了解OSI模型中的各个层次;2.了解TCP/IP协议在OSI模型的位置;3.了解数据交换技术的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能进行不同的数据交换技术比较;4.使用数据交换技术的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解释生活中技术问题,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合作能力、观察能力;5.通过体验、感悟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的学习过程,体验技术发展的过程和思维,体验突破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技术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OSI模型的理解、TCP/IP协议的重要地位、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三者的特点与区别 教学难点:OSI模型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数据传输过程 一、OSI参考模型 1、很多同学都非常喜欢玩网络游戏,比如魔兽世界,梦幻西游。不知道同学们想不想了解这些网络游戏在网上的一个工作原理,了解游戏是如何在网上运作的。 2、在了解游戏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现实生活中的邮政系统,参照这个邮政系统能加快我们对网络游戏的一个理解。课本上的P55页上3.2.1数据传输过程中,图3-3 邮政系统的分层模型。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平时的写信寄信的一个过程。首先我们写好信后,要让这封信能寄出去,我们就得贴邮票。而邮票,就是我们和邮政局的约定,我交8毛钱给你邮政局,那么你要负责帮我把信送到。而邮政局呢,也和运输部门有个类似的约定。通过这一系列的约定,我们可以保证我们所写的信能送到我们想要送到的目的地。但是这里注意一个问题:邮票做为约定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说,刚刚解放前,也许送信只需要几分前。而现在人民的生活富裕了,相应的,一封信是8毛钱。也就是说,协议,或者约定完全是按照当时的情况做出的适当的处理。如果情况出现变化,协议一样可以随着情况而做出改变。 3、实际上,网络上数据的传输过程和现实中是非常类似的,我们可以来想象一下: 我现在有一批水果,准备运到罗马。如果我想实现这个目标,我需要什么条件? (1)首先我要有一条路,不管是马路还是铁路,这条路要能从出发点连接到目标点。 (2)路是有了,我要保证这条路是通畅的,不能说走进死胡同,我要保证这条路能够通车,假设我是用火车来运的话,不会出现半路出轨的现象 (3)路永远不会只有一条。条条道路通罗马,那么,我要保证我要走的道路能最快,最省钱的到达目的地。因此,我要选择一条近路。 路已经有了,基本条件已经具备,我们现在可以开始送东西了,但是是不是有了路就万无一失了。我们还需要有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