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发展趋势论文

商业地产发展趋势论文
商业地产发展趋势论文

商业地产发展趋势的探讨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之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由于在提高城市整体形象、扩大内需、拉动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商业地产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对其大力的支持,出现了商业地产业裂变式的发展势头。目前我国的商业地产特点是发展时间相对国外较短,运行过程中表现出经营效率较低、没有科学的决策引导、管理水平也相对落后,这些也给商业地产发展带来一定的阻力,根据当前出台的政府宏观政策,本文通过对以上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从而预测我国商业地产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对于使我国商业地产向着规范、健康、有序的方向前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商业地产;发展;趋势

1 当前我国商业地产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过去的几年里,我国房地产行发展整体表现为螺旋式上升态势,除金融危机对我国的房产业一定的影响外,商业地产长期以来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1.1 商业地产较低的经营效率

当前在投资商业地产前,许多开发商不对该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调研,对不同类型的商业都采取同一种单一的构建模式。由于没有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在运营方面很多商业地产项目表现的不尽如人意。最近几年一些购物中心、百货商场、商业街、批发市场多出现倒闭现象,这对商业地产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进入世纪以来,国内地房地产市场日趋火爆,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地财富奇迹,在很多地区,房地产业甚至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地支柱.在这种大地风潮之下,人们纷纷涌向房地产领域,不论之前做过何种工作,仿佛一旦进入房地产就可以资产翻倍.然而,经过几年盲目地火爆之后,房地产市场地泡沫不断增大,国家和政府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一些调控措施不断出台,房地产市场终于开始逐渐回归理性.那么,国内房地产业未来地趋势又是如何,当房地产企业不再暴利之后,房地产市场是否会如有些人所想地那样彻底崩盘亦或是逐步走下坡路呢?本文认为对这个问题地思考将有助于今后房地产市场地规范化发展.虽然在过去地几年中房地产市场展现出了不完善地一面,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内作为有着刚性住房需求地房地产业依然会继续稳定地发展下去,而本文地研究在理论上金额以指导我们今后更好地完善这个产业. 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现状 房地产投资状况 从目前国内房地产地经济来源分析,房地产投资依然呈现出不断增长地态势,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比重也比较大.这种投资一方面来自国内民间资本地投入,另一方面就是国际投资.其中前者是主要投资来源,占到国内房地产市场投资总额地绝大部分,年这一比例约在左右,而从增长速度来看,除了年有较小回落,年至年都保持了高速增长状态,年随着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地出台,这一数据又逐渐开始归落.从投资结构来看,投资对象则逐渐由商业营业用房转向住宅投资.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房地产开发状况 根据中国房地产协会地统计数据,国内房地产开发整体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新开工面积增多,竣工面积增速减缓.随着国内对房地产市场政策地一些改变,一些开放商对土地地囤积情况逐渐向使用过渡,开工情况增加很多,但是为了保证足够地利益,往往故意要求施工单位减缓进度,导致竣工面积地增长很缓慢.二是拆迁规模受到遏制,但土地控制形势依然严峻.随着房地产开发不断出现地负面拆迁新闻,国家也对此越来越重视,相继出台了若干文件用于规范拆迁规模和方式,但是土地使用依然难以得到控制,这其中既有开放商地想法,也有地方政府地授意,而且开发过程中屡屡出现经济问题.国家审计署发布地《个市县年至年土地管理及土地资金审计结果》,列举了个市县在土地出让、征用及相关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一些不合规、不规范地问题,实际情况可能远不止如此.国土资源部和监察部年联合召开地电视电话会议中,通报了年月至年月全国“未报即用”违法用地清查整改情况,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存在“未报即用”违法用地现象,其中包括一些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至今年月日,全国共清理“未报即用”违法用地案件宗,涉及土地总面积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万亩.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房地产销售状况 从房地产市场地销售情况来看,销售量呈现出一定地波动,从年至年,销售量不断增加,即使在年中间有过短暂回落,但是从全年来看,销售量仍然是增加地,国家统计局公布地数据显示,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首度超过亿平方米.尽管面临严厉地楼市调控,商品房开发投资全年同比增速仍然达到.但是这一情况到年随着国家调控地坚决执行而发生了改变,数据报道年房地产市场相比年下降了左右,且这一比例依然在继续增加中.但是房地产销售价格和销售量有所不同,虽然调控力度很大,但是房价近年来依然处于高位运行,虽然在个别地区稍有回落,但是不具代表性,从全国范围来看,房地产价格依然较高.从房地产市场地需求来看,受中国城镇化运动地影响以及年轻人落户城市地主观意愿,房地产地刚性需求依然很强,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地因素就是投资性购房热度依然不减.中国城镇化是目前世界上有人类历史以来最大规模地城镇化,在“十一五”期间城镇化已经到了,规模是非常巨大地,这场城镇化运动也使中国人地生活发生了非常深刻地变化,也直接

近五年中国房地产发展变化

近五年中国房地产发展变化 2016年 巴曙松:中国房地产行业还在收缩的大趋势 目前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上涨和绝大部分三、四线城市的高库存是并存的,所以没有改变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目前库存量过大,以消化库存为主,整个行业还在收缩的大趋势。 观点地产网讯:4月12日消息,著名经济学家巴曙松在深圳出席活动时表示,目前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上涨和绝大部分三、四线城市的高库存是并存的,所以没有改变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目前库存量过大,以消化库存为主,整个行业还在收缩的大趋势。 巴曙松指出,即使是一线城市,房地产的新屋销售和新开工面积之间的传导周期越来越长,这是典型的行业在逐步收缩的趋势。 关于近期部分一线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巴曙松认为,跟这些一线城市长期供应不足有关,如,与一线城市长期土地供应不足,容积率定得偏低,对于人员流动趋势判断没有充足的预见性等,都有直接的关系,但这个改变不了整个房地产行业逐步在往下回落的趋势。 对此,他提出建议要化弊为利,2013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新型城镇化规划》,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划,其中强调城市土地建设。 他表示,房价上涨的城市基本上是老百姓用自己的货币选票选出的中心城市。下一步配套的改革要变成城市群发展的动力,比如深圳,如果地价上涨让很多制造环节在深圳有压力,就应该主动迁到东莞、惠州。相应的,深圳和东莞、惠州的地铁、城际的交通、生活的便利就要打破原来的土地制度、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制度,要有城市群的布局规划大格局。 巴曙松总结称,要把一线城市房价上涨的压力顺势引导成建设未来城市群的正面发展动力。 2015年 2015年中国房地产现状分析:走上转型之路 目前,房地产依然是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从2015年中国房地产现状分析情况

商业地产之现状及经营危机

商业地产之现状及经营危机 假如出售出去,同时差不多招租成功,但要保证投资人长期稳定投资回报,也确实是必须保持租户的长期运营的经营成功,然而大量的广告促销费由谁来投入并不明确。如北京巨库特不清晰其面临的死结,在销售过程中尽量回避政策的风险,不惜投入巨额的广告费用以“秀库、装库、食库、玩库”这一特不行的概念解决招商问题,等于给投资人一个投资的预期。现在《北京现代商报》报道中商户反映的问题确实是第三个问题,即谁为市场的整体经营成功负责?从道理上讲,每一个商户是自负盈亏的独立经营主体,然而一旦商户经营不行退租,投资人的问题将立即暴露出来,现在才是开始。 定位之痛——战略与战术博弈 战略决定方向,战术决定沿正确方向前进的道路如何走。项目的包装在战术营销上特不重要,依照其定位或者讲其战略,在概念设计、LOGO、产品的细分策略以及商场内的装修设计等上要花费专门大心思。因此,

最用心的要属销售的广告和推广活动。例北京的巨库曾经通过概念炒作,以及铺天盖地的销售广告和推广活动,据讲在此攻势下一段时刻销售得特不行,价格每平方米达到4-5万元,在北京的任何一个商场或者市场都没有见过如此阵势,即使同时期开始招商和开业的60万平方米的亚洲商业航母——百荣世贸商城与之相比也相形见绌。然而今天的巨库却生意冷清并出现商户开始退租等情况,重要的缘故依旧其市场定位,尤其是在客群定位和形象定位上出现了问题,同时这也是巨库最引以为豪的东西。但实际上商圈范围内居民的人口结构与其定位在35岁以下的新青年刚好是相反的。关于一个2-3万平方米的商场或者市场核心商圈半径3公里左右,你要吸引全北京的时尚青年来此消费概念上是可行的,然而必须尊重商业规律。 在商界有一个重新定位的经典案例确实是北京的甘家口百货商场。90年代末,新装修开业的甘家口百货商场也开始走时尚、精品的百货店进展方向,然而开业专门长一段时刻生意冷冷清清。认真地分析后,其商圈范围内人口结构以中老年人居多,其定位不适合该区域的需求,后甘家口百货商场开始进行业种调整,大幅增加中老年人需求的商品,获得了成功。

2020年中国商业地产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2020年中国商业地产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1、中国商业地产投资:占比趋于下降 商业地产,是指用于各种零售、餐饮、娱乐、健身服务、休闲等经营用途的房地产形式,从经营模式、功能和用途上区别于普通住宅、公寓、写字楼、别墅等房地产形式。商业地产用途广泛,其中包括酒店、商场、超市、便利店、购物中心、商务楼、特色商业街、会展中心等。 我国房地产开发商开发的最普遍的商业房地产项目就是大型购物中心。购物中心的地产开发模式起源于商业地产模式,在房地产领域,购物中心的开发与经营与商业地产开发与经营相通。 2019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32194亿元,同比增长9.9%,2020年1-9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3484亿元,同比增长5.6%。

2015-2020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中,办公楼与商业营业用房投资总额及占比呈下降趋势。2019年我国132194亿元的房地产开发投资中,商业地产投资即办公楼与商业营业用房投资额分别为6163亿元和13226亿元,商业地产投资总额占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的比重为14.67%,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 2015-2020年商业地产新开工面积及占比同样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商业地产新开工面积占比由2015年的18.84%下降至2020年1-7月份的11.09%,下降了近8个百分点。

2、中国商业地产租赁市场:需求下降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进一步推动了商业地产投资的下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居民生产生活受限、消费活动减少,商业地产市场面临挑战; 根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商铺租金指数对全国重点城市主要商业街和典型购物中心商铺租赁样本的调查数据,在样本商业街中,租金环比上涨的商业街占12.1%,租金环比下跌的商业街占83.3%,4.5%的商业街租金与上期持平;在样本商圈(购物中心)中,租金环比

中国商业地产十个发展趋势

中国商业地产十个发展趋势 中国商业地产十个发展趋势中国商业地产十个发展趋 势 一、商业地产供应洪峰已至,但高水平商业地产发展商寥寥可数 目前,中国市场上,有三大力量在驱动着商业地产的开发热。一是政府的主导力量。基于对城市发展的需求,政府往往主导着城市规划,其中包括大量商业用地的规划及推出,对于开发商而言,商业开发能力成为目前开发企业取地的竞争力。二是市场榜样的力量。一些优质商业项目,特别是购物中心的兴起,高额的销售带来的收益回报,以及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品牌效应,都驱使着大量开发企业继而模仿、打造商业产品。三是商业地产开发主体的扩容。其中零售商这块,是鉴于租金上涨压力以及零售扩张的需求;住宅开发商这块是主动转型商业开发或者由于拿地被迫加入商业地产开 发行列。商业地产开发商这块是其商业开发和经营经验日渐成熟,进而加大了对商业品牌的复制和扩张。预计2015年 有望达到4500家,商业建筑面积达到3亿平方米。从现在到2025年,还会有7000家建成开业,届时购物中心将超

10000家。因此在当前商业地产领域,特别是在城市综合体是有非常明确的泡沫趋势。 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做商业地产,也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做好商业地产。当前有5万多家登记注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真正做的好的也就近二十家。只有真正懂商业的,对人的购物、休闲、娱乐需求都把握非常准的企业,才可能真正把商业地产做好。 二、商业地产市场,从租售并举变成自持为主 对于商业地产行业的发展成熟,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商业地产的开发销售阶段,以分割的产权式商铺为导向;那么第二阶段将进入租售并举阶段。这个阶段以销售和自持商铺并重的阶段;第三阶段是商业地产金融化阶段。这个阶段的物业持有主体将被金融证券化的趋势影响。 从当前现状来看,一、二线城市核心地段商业基本全部自持,一线城市郊区和二线城市的部分非核心地段,才会存在租售并举的产品,这种能够产品一般的持有比率达到50%左右。只有在三、四线城市,现在还存在着大比例散售的项目存在。相信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将有越来越多的项目进入自持阶段,政府对商业项目散售的审批和监管也会越来越严格。三、艺术、生态、体验式商业成为发展共识 发展到2014年的中国商业地产行业,体验性已经从营销口号转入产品实战。这种商业地产的体验感已经无需细说,各

中国房产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未来几年的房地产发展趋势 六月二十六日《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三版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樊钢:未来三十年中国仍将快速增长》。该文章提出了四个重要观点:其一,中国过去三十年的经济快速增长是真实的;其二,经济的快速增长有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等背景因素的支持;其三,发达国家都曾经历过长时期的增长(例如英国持续了七十年,美国持续了六十年等);其四,由于尚未完成城市化和工业化,中国未来至少还存在三十年的快速增长空间。 如果说中国经济的未来至少还有三十年的快速增长空间,我们就完全有理由认为——中国的房地产业未来也至少还有三十年的增长空间,以下的若干理由应当足以说明这个推论。 1.经济成长:中国经济已经持续多年呈两位数增长,经济的持续增长必然带来城市发展、住房扩大、投资增加和流动性过剩。中国百姓的平均收入几乎每4年就会提升一倍,人们购房和投资的能力也随之增加,而对改变住房的量与质最为迫切的中产阶级的家庭数量更呈“崛起”之势; 2.支柱产业:以其对经济影响的比重和所拉动的相关行业的数量(超过90个)而言,房地产业已经是今后肯定还会长期是国家和大多数各类城市的重要支柱产业; 3.人口存量:中国的人口已经超过了13亿人,并且还在增长中。在中国巨大的人口和家庭总量中,目前还有相当大的比例(约70%)尚未真正解决好住房问题; 4.人口增量:中国每年的人口增量约有1,000万人,这是一个接近澳大利亚(其国土面积与中国接近)全国人口总量的数量,仅此人口增量所引起的每年住房增量约为1亿平方米(考虑了城市化比率); 5.人口质量:中国的人口质量在发生改变。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人均寿命在增长(同1995年相比,当今中国人口平均寿命增长了近2岁),健康状况在提升,知识结构在改善,因而人们对所需住房的量和质的要求也在发生改变; 6.人口结构: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超过了3亿。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对房地产市场有直接的影响,“银发族”已开始出现对家庭式居住和非家庭式居住等不同居住类型的选择; 7.换房需求:当前全球最大的建筑工地和住房市场都在中国。在激烈的竞争之下,居住产品正在不断地升级和换代,吸引着有条件的人们去投资。中国当前商品住房市场中最主要的结构是改善性需求,即换房居住的需求。尚有过半数的居民对现有的住房条件不满意。目前中国城市的人均住房面积约26平方米,此数并不大,还有提高的必要。而人均居住面积每提高1平方米,全国就会新增13亿平方米的住房需求; 8.第二套房:随着中产阶级和财富人群的发展(中国中产阶层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为1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推出的《中国中产阶层调查》公布了这一数据。),有能力购

(房地产市场分析)北京市城市商业地产发展现状

北京市城市商业地产发展现状 一、商业地产发展态势良好 目前,北京市商业物业已经形成了三大需求群体:跨国零售企业、国内大型零售企业、国内外投资机构和中小投资者。 具体来看,随着各国零售业巨头抢滩北京零售业市场,跨国零售企业对大型主力店的需求明显增加,美国沃尔玛、法国法宝、英国百安居等竞相在京选址开店;同时,国内大型零售企业的扩张形成了北京市商业物业需求的另一主力,如2003年10月新燕莎集团在世纪金源签下18.2万平方米的商业面积,表现出国内大型零售企业良好的发展态势;自2005年初,国内外机构、基金在北京商业地产的投资力度加大,其中以新加坡凯德置地为典型,头三个月在北京的投资近50亿;另外,许多中小投资者纷纷看好北京商业市场的投资潜力,成为北京商业地产的强有力需求者。 沃尔玛选址并在石景山开店,德国第一家居超市欧倍德落户海淀和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法国欧尚在西四环开业,英国百安居在西三环、望京和东三环开店充分显示出国外零售企业看好北京商业市场。今年外资企业投资北京将继续升温,进一步扩充北京商业市场。整体来看,北京商业地产的需求比较旺盛,特别是西部、南部的商业需求开始呈现快速上升的态势。 二、各个商圈商业物业供应充足 从王府井和西单的商圈看,王府井和西单商圈的租金现在是整个北京市场租金之

首,指数也高于其他商圈,这两年持续上升。伴随大型综合项目的新建与临街的改造,这两个区域商业面积大约增加20多万平方米。 CBD商圈是以商务概念为主的朝阳新区商圈,功能和特点百花齐放。但该区域在建达78万平方米的商业地产规模和现状17万平方米的规模形成比较大的对照。CBD变成旗舰店、概念店、精品店的发展方向为未来两年的发展主流。 亚运村商圈属于典型的餐饮、娱乐、超市等生活配套商圈的气氛,但鉴于周边未来庞大的商业地产规模,该区域的竞争风险会很大。商圈的消费规模虽然在增加,但与商业地产规模的增加相比似乎有些失衡。北辰购物中心属于该区域最有影响的集中商业,未来几年新商业并不容易改变这种局面。 朝外商圈,联通二环和三环中间,朝外大街规划面积是100万平方米,朝外现在建了64万平方米,还有三分之一在未来两年内出现。 北京2004年1万平米以上的大型商业项目63个,285万平方米的体量,但是2005年北京规模1万平方米以上的商业规划有126个,初步估算2005至2006年之间大概新增的体量是610万平方米,未来这两年新增量是非常庞大的数字。 当前,大量商业地产项目在开发,绝大多数属于规划控制之外,所以开发商、投资者需要谨慎投资。 为防止过度供应,北京市将控制城市中心区的大型百货和现有购物中心的数量及规模。按照北京市相关规划,今后营业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场只能布局在市级商业中心和大型多功能购物中心内,营业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仓储式商场只能布局在三环路以外,5千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与相邻的大型超市之间距离不得少于4000

成都商业地产现状调查与分析

成都商业体不缺缺的是优质商业地产!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且爱好逛街的的成都人,你要问我现在成都到底有多少综合体、写字楼、商场什么的?其实我是不太清楚的。据不完全统计,光是目前城南已建和在建的商业综合体数量一共是30多个。 这么多的商业体,简直要崩溃的节奏,有木有!事实上,早在去年就曾有媒体报道,成都在建商业地产面积居全球第二空置率高,而写字楼市场整体比例就占据大多数,其中关于写字楼市场的边缘化、同质化、泡沫化,堪称成都商业地产的“三座大山”。让我们通过真实有效的调查报告,看成都商业地产过剩问题到底怎么“破”。 沿人民南路一路向南,通过天府大道南延线,从仁恒置地广场、来福士广场,到成都银泰中心、大魔方、环球中心,再到希顿国际广场、明宇ISC……沿途密密麻麻发的写字楼、综合体,是大多数成都人的第一印象。而国际城南这个商业地产遍地、综合体总量超前、同质化竞争激烈、运营管理危机显现的区域,毫无疑问一直以来都是业界从未停止过的话题。 “成都商业体不缺,缺的是高品质商业地产。”日前,城南一写字楼开发商老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以南延线为例,既有很大部分写字楼租金在30-60元/平方米?月,也有租金在150-200/平方米?月仍租售抢手的高品质商业体。城南的商业必须展开错位竞争,无论是从配置、地段、运营、项目特色等方面都需提档升级。 在商业严重过剩的成都

那些牛X的项目靠什么取胜 在同一路段相邻的两栋写字楼物业,为什么租金相差会超过80元/平方米?天府大道会展板块一侧,希顿国际广场平均租金75-100元/平方米?月,其超甲写字楼租金最高达90-130元/平方米?月,是周边的其他写字楼租金的一倍有余。即使如此,希顿国际广场的租赁业绩表现反而更加抢眼,今年上半年的租赁业绩已在去年基础上提升了200%;在东大街,一些分散业权的写字楼只能租到40-60元/平方米?月左右,明宇金融广场租金可以达到110-140元/平方米,铁狮门?晶融汇租金140元/平方米。 来自高力国际发布2015年第一季度成都甲级写字楼报告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成都甲级写字楼市场平均租金环比微幅下降0.5%,同比下降6.3%,至人民币111.2元每月每平方米。记者实地调查获悉,成都高端写字楼租金均价普遍在100元/平方米?月以上,而普通甲级写字楼租金仅在40-80元/平米?月,非甲级写字楼租金则更低。 对比其他城市,成都现有的高品质写字楼的供应并不多,仅有希顿国际广场、中海国际中心、仁恒置地广场等几个项目,租赁市场不俗。”仲量联行分析师认为,而大部分普通写字楼由于空置率偏高也租不起价,由此陷入了低价和空置率高的恶性循环当中,这样也导致成都商业地产两极分化加剧。 写字楼突围要靠差异化

房地产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精)

房地产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苏州房地产市场是中国房产的重要支流,国家的宏观政策及经济形势都会对苏州现在及未来房地产产生影响。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苏州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增长较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居民的住房状况也不断改善,人均住房面积从以往的十几平方米上升到现在的几十平方米,年均增长率达到5%左右。较北京等一线城市相比,苏州的房地产市场较为稳定。 即使温总理给我们留下的“限购令”,但苏州的房市丝毫未受其影响。楼市政策微调不可触及底线。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厦门等城市放宽普通住宅标准,重庆、合肥、南京等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还有其他地方政府从税费减免、购房补贴、户籍限制等方面对“刚性需求”给予保护。中央在限购等方面的政策导向仍然严厉,在坚持房地产调控的前提下,不触及“限购”、不明显鼓励购房、顺应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政策微调其生存的可能性较大。 2007年8月,国家在保障性住房的政策上,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住房保障制度目标和框架。其核心内容是要“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今后一段时间,保障性住房将成为中国住房供给中发展的重点,住房供应结构将改变原来单一商品房供给体系,将会形成针对不同收入水平下的分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以满足不同居民的购房需求。对于苏州,从短期来看,目前保障性住房的投入相对很小,短期增加的供应有限,受益者是原本就不参与商品房市场的低收入人群,房价上涨的推动力基本不受影响;同时,房地产业一直以来都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部分,短期内减少财政收入增加支出,执行上存在很大困难,今后保障性住房建设能否按照规划执行就要看政府的决心及其财政投入;中长期来看,国家政策上规定“保障住房建设用地占总土地供应70%”、信贷、税收等政策,明确了国家对于房地产业的产业方向,从源头上引导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未来保障性住房力度将持续加大,对市场的影响会逐渐显现,结构性的调整将引起

中国房地产未来发展趋势(精)

■胡葆森/文 中国房地产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已有25年的历史了。作为业内人士,我几乎目睹和参与了这一行业发展的全过程,对其发展的大脉络有些观察和思考,现予阶段性总结并呈上,以期与大家分享。 在25年的长期发展之后,中国的房地产业从起步、摸索、动荡、调整的过程中逐步趋于理性和成熟。这一过程又一次印证了发达国家已经总结出的一条规律——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 达到800~1000美元时,房地产业开始起步;达到3000美元时,行业发展开始加速;达到7000美元左右时,行业进入稳定增长期;达到12000~13000美元时,行业发展进入饱和期。2013年底,我国的人均GDP 已经接近7000美元,与发达国家总结出的规律完全契合。 再过十年,我国人均GDP 超过13000美元时,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将达到供需的饱和点,行业的发展也将从顶峰开始回落。可是,作为近十四亿人口的大国,我国的城镇化率去年为53%,如不包括2.5亿非户籍人口,也只有36%,离实现70%的城镇化目标,还需要大约20年的时间。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城镇化推进的主要载体,我国房地产业在未来的15~20年内,仍有持续的增长空间。 当下: 细分时代已经到来 25年后的今天,中国房地产行业进入稳定增长期后,发展现状突出的特征就是“细分”。这种细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市场的细分。 当市场真正处于理性后,行业的基本属性开始发挥作用,商品的价值规律开始发挥作用,供求关系决定商品房价格短期内升降的经济学原理、城市开发总量与总体消费需求决定泡沫存在与否的道理,开始为人们所认知。

那些简单武断地预测中国房地产业何时崩盘的论断显得过于哗众取宠;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关于“三四线城市泡沫大于一二线城市泡沫”的推断也不免显得过于草率。简言之,当市场的“六大主体”(政府、金融机构、开发商、媒体、消费者、专家学者)逐步成熟后,就不应该再像以往一样以“线”划线,以点及面,而应该根据不同城市的人口规模、地理位置、经济总量、供求状况、资源禀赋、政策导向、城市化水平等,区别判定每一个城市的市场状况。 例如:郑州、武汉、西安同属二线省会城市,武汉和西安的人口达到本省人口总数的20%左右,而郑州因设省会仅有60年历史,全市人口仅占本省人口总数的8%左右。由于地处全国交通枢纽位置,加之中原经济区、国家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高铁十字枢纽等有利因素,与武汉、西安相比,作为1.06亿人口的河南省省会城市,郑州城市化的提升空间势必大于其他两市。 即使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三四线城市的发展也不均衡,一些四线县级城市如神木县等,因在建规模过大,供需严重失衡;但在一些城镇化快速推进的中西部人口大县,仍不乏“日光盘”案例。因此,我们在判定市场状况时,还是应回到它的基本面上,按照相关的基本指标对其做出细分和判断。 2. 开发商的细分。 在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后,开发商阵营在不断地进行分化。 以企业概念区分,有价值观驱动型,也有商业利益驱动型;有战略导向型,也有机会导向型;有上市公司,也有非上市公司;有激进扩张型,也有稳健甚至保守型;有跨国、跨省扩张型, 也有区域发展型;有多业态综合开发型,也有单业态专业开发型。 2004年“8·31大限”后,房地产的资本属性日益显露,与资本市场完成对接的上市公司加快了在全国一二线城市的布局步伐,迅即拉开了市场格局调整的大幕。

中国商业地产:三大现状、四大问题、五大发展趋势

中国商业地产:三大现状、四大问题、五大发展趋势 核心提示:所谓的过剩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即便是在饱和的商圈里,只要有好的业态组合、优秀的运营团队,就一定有生存空间,而反面是,即便是在不饱和的商圈,如果业态不好,运营糟糕,那也早晚会被淘汰。 中国商业地产的三大现状 第一,商业地产持续快速增长,区域泡沫化风险增大。2013年中国商业营业用房开发投资完成11945亿元,增长28.28%;重庆、沈阳、青岛及厦门几个城市的购物中心空置率高达15%~20%。而10%,是购物中心通常可接受的警戒线。 第二,零售增长放缓、商业项目并购频现。 可以说,2013年的商业地产(专题阅读)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观者应接不暇。一方面,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3.781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3.1%,虽跑赢GDP大盘,但增速却较上年放缓1.2个百分点,这已是连续第三年下滑,更是2004年以来的最低增速。 另一方面,并购频现。华润吞并乐购,光耀东方收购中关村购物广场,王府井收购春天百货,银泰退出鄂武商,翠微并购当代和甘家口大厦等,2013年的并购案几乎是2012年的4倍。同时,还有很多未实现的交易同样应受关注,如物美并购卜蜂莲花流产,百佳欲卖又停,东方家园停业。其中,最受人瞩目的当属娃哈哈商场的未来。娃哈哈梦醒零售业,未来举步维艰。 第三,电商增量大,实体店体量大,融合模式多样化。 2013年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近1.9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高达42.8%,来势凶猛,但只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04%。所以说,电商增量大,实体体量大。 另一方面,电商、传统零售商相互渗透,新模式层出不穷,电商进军实体店,如:京东的全球第一家实体店在新加坡的Chinatown-point开业,聚美优品的首家实体店于2013年12月开业,乐蜂网也有实体店开业计划。实体店涉足电子商务,如万达上线万汇网,南京中央商场集团推出云中央,王府井百货启动网上商城等。连物流公司也来凑热闹,我们知道:让马云佩服的人不多,快递公司顺丰的老总王卫算一个,在5月18日,“我要发”的日子,顺丰在全国开业518家嘿客便利店,疯狂进入O2O,除可以提供快递物流业务、虚拟购物外,还具备A TM、冷链物流、团购预售、试衣间、洗衣、家电维护等功能,此举势必会对电商格局和零售业带来冲击。 四大问题 第一,地方整体规划缺失、商业布局失衡。 不少地方政府并没有将城市规划与商业网点规划统筹安排,硬性搭配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比例,缺乏对整个城市经济发展规律和人口布局的考虑。而一些开发商追求短期获利,采用以销售为导向的开发模式,也往往使得商业地产项目前期市场调查不足,后期规划马虎,无心经营,这直接导致很多城市热点区域商业项目扎堆入市,而其他区域却商业配套不足,出现整个城市商业布局失衡的现象。 第二,地产商缺乏经验,商业地产重量轻质。 中国一二线城市购物中心的平均体量已从2012年的7万平方米增长至2013年的逾8万平方米,平均每年新建300个左右的购物中心。中国在建购物中心面积占全球的一半以上。量上去了,我们再看看质。体现购物中心价值的最重要的两项指标租金和空置率,目前的情况是租金下降,空置率上升。如沈阳商业购物中心空置率高达24.3%,位居全国第一。北京(楼盘)、广州(楼盘)优质商圈的商铺空置率分别为11.5%和10.0%。二线城市中,成都、沈阳

(房地产管理)我国商业地产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势分析

我国商业地产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势分析 商业地产发展的拐点已经出现 新华网四川频道5月27日电(记者吕庆福)“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2005商业地产招商论坛”5月26日在成都开幕,记者就我国商业地产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势采访了与会的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房地产专家及业界代表,他们认为,我国商业地产商业地产已成为投资热点,其发展的拐点已经出现。 商务部在近日发布的《中国流通产业发展报告》中称,在全社会投资增长加快的背景下,流通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出现迅猛增长的态势。2004年流通领域固定资产投资达1 105亿元,比上年增长近40%,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3.9个百分点。流通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9%,比2003年上升了0.2个百分点。预计2005年城市流通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1400亿元,增幅达到30%,商业地产投资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增幅有望达到20%。 中国商业地产联盟秘书长王永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商业的现代化,使我国商业地产也正面临着许多新的历史机遇。从宏观经济层面看,我国

正在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小康社会不是简单地表现为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更多的是要看收入的增加是否改善了我们的生活质量,而商业是改造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小康社会需要更多的现代商业服务业,这也就为商业地产的开发提供了一个宏观商机。去年,我国商业地产的发展是历史上最快的一年,这与宏观经济与商业的发展密不可分。2004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首次突破5万亿大关;从中观层面看,去年年底,我国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连锁商业将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内外资商业在竞争中都会提速,商业网点的需求肯定会增加。不少大型商业企业开始从一线市场进入二、三线市场。从商务部了解到的情况是,今年一季度,前来申请的外资商业项目总量是去年同期的许多倍,这中间包括了外资批发企业。 随着中国商业零售业2004年12月11日彻底对外开放,中国商业市场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国际商家的关注,寻找适合商家发展的商业地产项目,成为众多国内外商家扩张规模,占领市场的基础。据了解,家乐福将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四大城市各新开12家店铺,在其他一些大城市各新开6到8家新店,同时计划,明年新开100家迪亚店,2005年新增10至15家冠军生鲜超市。2005年,外资商业对商铺的需求将会有大幅增加,同时商家对商业物业的选择

商业地产未来发展趋势分享

未来中国商业地产发展趋势 一、几种有开发潜质的商业地产 总的来说,目前商业地产很少有单一的业态,在大多数情况下,房地产开发商都会根据项目城市现有业态情况和对未来商业发展趋势的把握,充分利用本身可能整合的各类资源,进行一定的业态组合。所谓业态组合就是不同经营规模、经营品种、经营方式的业态在商业场所的组合形态。业态组合是必须在项目开发前期就完成的对项目各功能分区和各楼层的业态进行的规划,若业态组合定位科学合理,可使楼盘营销添加卖点,推进楼盘的销售,也可为项目建成运营后实现长期繁荣奠定坚实的基础。 根据中国目前的生产水平和居民消费习惯、消费能力,较具开发潜质的单项商业地产业态有以下几种。 (1)中等规模的购物中心 虽然中国人口基数较大,但人均消费能力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常见的商业业态未必完全适合中国国情。比如典型的美国郊区大型购物中心,就是建立在人均高消费能力和汽车文化普及的基础之上。近几年在国内各地纷纷展开的造mall运动,成功者寥寥无几,原因就是忽视国内消费能力相对较低的结果。而且中国消费者还没有形成在集中时间、集中地点进行集中消费的消费文化,而是根据实际需求,分别选择相应的购物消费场所,使本来就不高的消费能力更加分散化。

由于大型mall得以生存的经济基础还不成熟(少数城市除外),而粗放型的商业网点、底商等供应量已经趋于饱和。因此,中等规模的购物中心无论在档次还是消费容量方面都适应于现阶段的国情。 (2)社区商业 社区商业是近几年在北京及全国房地产市场中盛行,并发展起来的商业地产形式。不是住宅内的商铺都是社区商业,只有以服务社区住宅为目的、满足住户日常生活的需要、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位置相对集中、具有一定的规模、所辐射的服务面积是社区和周边地区范围内的物业才能称之为社区商业物业。 社区商业空间与社区住宅唇齿相依,它的消费者群体直指社区住户。 (3)旅游地产 目前市场上比较认可的旅游地产包含四类:第一类是旅游景点地产,主要指在旅游区内为游客活动建造的各种观光、休闲、娱乐等非住宿性质的房产;第二类是旅游商务地产,主要指在旅游区内或旅游区旁边提供旅游服务的商店、餐馆、娱乐城建筑物及关联空间;第三类是旅游度假地产,主要是指为游客或度假者提供的、直接用于旅游休闲度假居住的各种类型的地产,如度假衬、产权酒店等;第四类是旅游住宅地产,主要指与旅游区相连接的各类住宅建筑。以“旅游带销售的模式”是旅游地产发展的主流。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旅游在家庭支出的比重逐渐放大,开始转向以休闲置业、度假置业、运动置业为代表的舒适住宅运动。旅游地产正是基于消费者的这种消费变化开始蓬勃兴起。

2020年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未来将进一步加强精细化运营

2020年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未来将 进一步加强精细化运营 1、中国商业地产投资:占比趋于下降 商业地产,是指用于各种零售、餐饮、娱乐、健身服务、休闲等经营用途的房地产形式,从经营模式、功能和用途上区别于普通住宅、公寓、写字楼、别墅等房地产形式。商业地产用途广泛,其中包括酒店、商场、超市、便利店、购物中心、商务楼、特色商业街、会展中心等。 我国房地产开发商开发的最普遍的商业房地产项目就是大型购物中心。购物中心的地产开发模式起源于商业地产模式,在房地产领域,购物中心的开发与经营与商业地产开发与经营相通。 2019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32194亿元,同比增长9.9%,2020年1-9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3484亿元,同比增长5.6%。 2015-2020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中,办公楼与商业营业用房投资总额及占比呈下降趋势。2019年我国132194亿元的房地产开发投资中,商业地产投资即办公楼与商业营业用房投资额分别为6163亿元和13226亿元,商业地产投资总额占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的比重为14.67%,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

2015-2020年商业地产新开工面积及占比同样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商业地产新开工面积占比由2015年的18.84%下降至2020年1-7月份的11.09%,下降了近8个百分点。

2、中国商业地产租赁市场:需求下降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进一步推动了商业地产投资的下降。新冠肺炎疫情 影响下,居民生产生活受限、消费活动减少,商业地产市场面临挑战; 根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商铺租金指数对全国重点城市主要商业街和典型 购物中心商铺租赁样本的调查数据,在样本商业街中,租金环比上涨的商业街占12.1%,租金环比下跌的商业街占83.3%,4.5%的商业街租金与上期持平;在样本商圈(购物中心)中,租金环比上涨的商圈占14.7%,租金环比下跌的商圈占84.2%,1.1%的商圈(购物中心)租金与上期持平。 2020年上半年,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消费市场不断复苏,但国内经济、消费市场和实体商业全面恢复仍需较长时间,商铺租金水平在短期内依然承压。

中国商业地产:三大现状四大问题五大趋势

中国商业地产:三大现状、四大问题、五大趋势 我们的忠告是,规划要先于开发,经营比开发重要,找人比找地重要,没有金融那是万万不行滴。中国商业地产的三大现状第一,商业地产持续快速增长,区域泡沫化风险增大。 2013年中国商业营业用房开发投资完成11945亿元,增长28.28%;重庆(楼盘)、沈阳、青岛(楼盘)及厦门(楼盘)几个城市的购物中心空置率高达15%~20%。而10%,是购物中心通常可接受的警戒线。第二,零售增长放缓、商业项目并购频现。 可以说,2013年的商业地产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观者应接不暇。一方面,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3.781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3.1%,虽跑赢GDP大盘,但增速却较上年放缓1.2个百分点,这已是连续第三年下滑,更是2004年以来的最低增速。另一方面,并购频现。华润吞并乐购,光耀东方收购中关村(000931,股吧)购物广场,王府井(600859,股吧)收购春天百货,银泰退出鄂武商,翠微并购当代和甘家口大厦等,2013年的并购案几乎是2012年的4倍。同时,还有很多未实现的交易同样应受关注,如物美并购卜蜂莲花流产,百佳欲卖又停,东方家园停业。其中,最受人瞩目的当属娃哈哈商场的未来。娃哈哈梦醒零售业,未来举

步维艰。第三,电商增量大,实体店体量大,融合模式多样化。 2013年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近1.9万亿元,较2012年 增长高达42.8%,来势凶猛,但只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04%。所以说,电商增量大,实体体量大。另一方面,电商、传统零售商相互渗透,新模式层出不穷,电商进军实体店,如:京东的全球第一家实体店在新加坡的 Chinatown-point开业,聚美优品的首家实体店于2013年 12月开业,乐蜂网也有实体店开业计划。实体店涉足电子商务,如万达上线万汇网,南京中央商场(600280,股吧)集团推出云中央,王府井百货启动网上商城等。连物流公司也来凑热闹,我们知道:让马云佩服的人不多,快递公司顺丰的老总王卫算一个,在5月18日,“我要发”的日子,顺丰在全国开业518家嘿客便利店,疯狂进入O2O,除可以提供快递 物流业务、虚拟购物外,还具备ATM、冷链物流、团购预售、试衣间、洗衣、家电维护等功能,此举势必会对电商格局和零售业带来冲击。四大问题第一,地方整体规划缺失、商业布局失衡。 不少地方政府并没有将城市规划与商业网点规划统筹安排,硬性搭配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比例,缺乏对整个城市经济发展规律和人口布局的考虑。而一些开发商追求短期获利,采用以销售为导向的开发模式,也往往使得商业地产项目前期

2018-2019年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市场分析 八大发展现状,2019年五大发展趋势分析

2018-2019年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市场分析八大发展现状, 2019年五大发展趋势分析 2018-2019年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市场分析 全国工商联旗下全联房地产商会商业地产研究会与RET睿意德日前联合发 布《中国商业地产行业2018/2019年度发展报告》,盘点2018年商业地产领域代表性事件,展望2019年行业发展趋势。《报告》首席专家,全联房地产商会商业地产研究会会长王永平指出,当前消费市场最大的变化其实不是所谓的“升级”或“降级”,而是消费市场的明显分级对商业的运营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由于宏观经济影响,消费者消费更趋谨慎,加之商业自身创新不足,渠道分流更加明显,2019年业界的市场预期普遍下行,新项目的拓展更趋保守。餐饮、影院等购物中心传统增长引擎表现乏力,新零售的发展也不尽如人意,行业步入“无创新不商业”的新时期,亟须替代性创新业态与模式。 以腾讯入股步步高阿里入股居然之家等为代表的线上线下融合,在完成了股权整合之后,将步入技术融合、运营融合与文化融合等多维深度融合阶段,新型数字化门店落地预计会继续加速,新零售可能出现更具先进性的商业模式,行业也面临重新洗牌的可能。永辉超级物种的巨亏虽然引发对于新零售的一些担忧,对于新零售的盈利模式也有了更多的质疑,但是对于线上线下融合业界仍普遍抱持期待。 全国成交:1-12月,写字楼销售面积、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同比均下降全国供应:1-12月,写字楼新开工、商业营业用房新开工同比均下降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1-12月,全国商业营业用房新开工面积为20066万㎡,同比下降2.0%,降幅较1-11月收窄1.2个百分点。2018年1-12月,全国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为11971万㎡,同比下降6.8%,降幅较1-11月扩大1.7个百分点。2018年1-12月,全国商业营业用房开发投资额为14177亿元,同比下降9.4%,降幅与1-11月持平。 写字楼:2018年1-12月,全国写字楼新开工面积为6049万㎡,同比下降1.5%,而1-11月同比增长0.3%。2018年1-12月,全国写字楼销售面积为4363万㎡,同比下降8.3%,降幅较1-11月收窄2.8个百分点。2018年1-12月,全

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

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近年来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着大规模的跨地域扩张,房地产企业的优胜劣汰进程加快,企业之间的分化重组加剧,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公司的管理幅度迅速加大,企业业务间关联的复杂性急速增加,房地产企业出现了集团化管理的发展趋势,企业管理者的关注焦点也正在发生着变化,未来房地产企业的竞争和行业稀缺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的获得将更多地遵循“资本为王、实力取胜”的游戏规则;尤其2008的市场环境急剧变化,如何通过企业进行全面管控、协同运营,来降低和控制项目成本,管控企业运营风险,提升竞争力,将成为房地产企业运营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 <一>从近年房地产企业的盛衰起伏中,我们可以看到行业发展的几个重要的趋势性特征: 1. 行业资源日益集中,经营规模化正成为趋势; 2.多项目运营、集团化管控成为发展重点; 3.粗放经营向精细化经营方式转化; 4.异地扩张与全国性企业品牌显现; 5. 民营企业力量崛起和壮大; 6. 客户的维权意识明显提高。 <二>在此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的管控手段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1. 规模扩张,集团一体化运作,需要企业提升协同效益; 2.以项目、客户为中心的开发项目和客户营销的业务过程一体化; 3.从资本经营逐步向管理出效益的商业模式转化; 4.职业经理人的人才队伍,配合现代化的IT管理手段,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什么是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王石说是人才,潘石屹认为是创新,任志强提出是资本,也有人说是管理、是资源整合能力,是土地、是资金,是关系。我认为无论是从行业利润空间变化引发的需求,还是从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规范化的集团管控与成本控制管理始终是大型地产集团必然的选择和核心竞争力,是需要急切解决的核心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