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验式消费下对上海购物中心商业建筑空间研究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3)

1.1 研究背景 (13)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4)

1.2.1 研究意义 (14)

1.2.2 研究目的 (14)

1.3 研究对象和内容 (15)

1.3.1 研究对象 (15)

1.3.2 研究内容 (17)

1.4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18)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8)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9)

1.5 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19)

1.5.1 研究方法 (19)

1.5.2 论文框架 (21)

第二章基本概念 (22)

2.1 相关理论综述 (22)

2.1.1 行为建筑学 (22)

2.1.2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学 (23)

2.1.3 场所理论 (23)

2.2 体验式消费解析 (24)

2.2.1 体验和体验式经济 (24)

2.2.2 体验式消费的内涵 (26)

2.2.3 体验式消费与传统消费的异同 (26)

2.2.4 体验性设计 (28)

2.3 购物中心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29)

2.3.1 购物中心的概念 (29)

2.3.2 体验式购物中心的概念 (30)

2.3.3 购物中心在我国的发展 (31)

- 5 -

2.3.4 上海购物中心的现状 (32)

2.4 本章小结 (32)

第三章体验式购物中心商业建筑空间与消费者行为心理关系 (34)

3.1 体验式消费下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 (34)

3.1.1 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34)

3.1.2 消费者的行为 (35)

3.2 消费心理和行为与商业建筑空间的关系 (36)

3.2.1 商业建筑空间影响消费心理和行为 (36)

3.2.2 消费心理和行为决定商业建筑空间 (37)

3.2.3 消费心理和行为与商业建筑空间的互动 (37)

3.3 符合消费者需求的购物中心商业建筑空间设计 (37)

3.3.1 人流构成分析 (38)

3.3.2 消费目的分析 (39)

3.3.3 聚集区域分析 (41)

3.3.4 消费空间需求分析 (43)

3.4 本章小结 (44)

第四章体验式购物中心商业建筑空间创作手法分析 (45)

4.1 案例分析 (45)

4.1.1 K11艺术购物中心 (45)

4.1.2 正大乐城 (48)

4.1.3 金光绿庭广场 (52)

4.1.4 大悦城 (54)

4.1.5 空间特点与感受比较分析 (57)

4.2 体验式购物中心商业建筑空间设计方法. (58)

4.2.1 透明性设计 (58)

4.2.2 可达性设计 (58)

4.2.3 滞留性设计 (59)

4.2.4 中立性设计 (59)

4.5 本章小结 (59)

第五章体验式购物中心商业建筑空间的构成要素 (61)

5.1 体验式商业的模式配置 (61)

5.1.1 “集中式”空间模式 (61)

- 6 -

5.1.2 “内街式”空间模式 (62)

5.1.3 “街区式”空间模式 (65)

5.1.4 三种空间模式的对比 (65)

5.2 体验式商业空间序列的建构. (66)

5.2.1 空间的聚散 (67)

5.2.2 空间的连接 (67)

5.2.3 空间的节奏 (67)

5.3 体验式购物中心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主要内容 (67)

5.3.1 外部空间 (67)

5.3.2 内部空间 (70)

5.4 体验式购物中心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具体策略 (70)

5.4.1 打造特色节点 (70)

5.4.2 形成流动空间 (71)

5.4.3 多首层 (71)

5.4.4 情趣化步行街 (71)

5.4.5 空间尺度 (72)

5.4.6 互动式路线 (72)

5.4.7 场所制造 (73)

5.5 本章小结 (74)

第六章体验式购物中心商业建筑空间改造策略及发展趋势 (75)

6.1 体验式购物商业建筑空间的改造策略 (75)

6.1.1引入立体型体验 (75)

6.1.2引入趣味型体验 (75)

6.1.3引入无障碍型体验 (75)

6.2 体验式购物商业建筑空间的发展趋势 (76)

6.2.1场所精神 (76)

6.2.2可持续化与生态优化 (76)

6.2.3与城市的偕同整合 (77)

6.3 本章小结 (77)

结语 (78)

参考文献 (79)

附录1 (82)

- 7 -

致谢 (8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85)

- 8 -

图录

图1- 1 2015年上海新开业购物中心分布图 (15)

图2- 1四种特色体验 (26)

图3- 1 马斯洛需求层次示意图 (34)

图3- 2 商业空间环境的作用过程 (36)

图3- 3 环境、心理与行为的关系 (37)

图3- 4 K11工作日主要人群构成比例图 (38)

图3- 5 K11休息日主要人群构成比例图 (38)

图3- 6 正大乐城工作日主要人群构成比例图 (39)

图3- 7 正大乐城休息日主要人群构成比例图 (39)

图3- 8 消费者消费目的项数分析图 (39)

图3- 9 单一消费目的选择分析图 (39)

图3- 10消费者购物目的明确程度分析图 (40)

图3- 11消费者目的比例分析图 (40)

图3- 12 K11各楼层人流分析图 (41)

图3- 13正大乐城各楼层人流分析图 (41)

图3- 14 K11 B1层 (41)

图3- 15正大乐城B1层 (41)

图3- 16金光绿庭中心广场 (42)

图3- 17上海来福士广场中庭 (42)

图3- 18 K11艺术购物中心休息区 (42)

图3- 19上海IAPM环贸广场中庭 (43)

图3- 20上海正大广场中庭 (43)

图4-1 K11艺术购物中心B1层平面图 (45)

图4-2 K11艺术购物中心1F层平面图 (45)

图4-3 K11艺术购物中心B1层入口空间 (46)

图4-4 K11艺术购物中心中庭空间 (46)

图4-5 K11艺术购物中心入口剖面图 (47)

图4-6 K11艺术购物中心展览空间 (48)

图4-7 K11艺术购物中心都市农场 (48)

- 9 -

图4-8 正大乐城1层平面图 (48)

图4-9 正大乐城2层平面图 (48)

图4-10 正大乐城商业布局分析图 (50)

图4-11 正大乐城外部动线分析图 (50)

图4-12 正大乐城平面动线分析图 (51)

图4-13 正大乐城垂直动线分析图 (51)

图4-14 正大乐城内部商业空间 (52)

图4-15 金光绿庭一层平面图 (53)

图4-16 金光绿庭顶层平面图 (53)

图4-17 金光绿庭入口界面 (53)

图4-18 金光绿庭屋顶花园 (53)

图4-19 金光绿庭内部商业空间 (54)

图4-20 大悦城1层平面图 (55)

图4-21 大悦城3层平面图 (55)

图4-22 大悦城内部步行街空间 (56)

图4-23 大悦城中庭空间 (56)

图4-24 大悦城内部商业空间 (56)

图4-25 大悦城屋顶空间 (56)

图4-26 上海IAPM环贸购物中心交通空间 (58)

图4-27 K11艺术购物中心内凹空间 (59)

图4-28 K11艺术购物中心内凸空间 (59)

图5-1 德国柏林拉斐特购物中心平面与剖面 (61)

图5-2 集中式购物中心核心空间 (62)

图5-3 阿尔卡拉马格纳购物中心弧线型平面 (63)

图5-4 北京东方广场直线型平面 (63)

图5-5 上海正大广场平面图 (63)

图5-6 日本博多水城平面布局示意图 (64)

图5-7 日本博多水城鸟瞰图 (64)

图5-8 内街式购物中心核心空间 (64)

图5-9 上海新天地 (65)

图5-10 街区式购物中心 (66)

图5-11 新天地架空空间 (68)

- 10 -

图5-12 嘉里中心架空空间 (68)

图5-13 嘉里中心凹入空间 (68)

图5-14 喜马拉雅中心凹入空间 (68)

图5-15 上海IFC国金中心屋顶空间 (69)

图5-16 嘉里中心的连接形式 (69)

图5-17 正大乐城顶界面覆盖形式 (69)

图5-18 上海K11地下入口覆盖形式 (69)

图5-19 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入口 (71)

图5-20 上海大悦城中庭 (71)

图5-21 上海IAPM环贸购物中心内部扶梯 (73)

图5-22 上海环球港内部人行天桥 (73)

- 11 -

表录

表1- 1 2015年上海新开业购物中心一览表 (16)

表2- 1传统消费模式与体验消费模式比较 (27)

表2- 2传统购物中心与体验式购物中心的设计比较 (34)

表2- 3购物中心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36)

表3- 1消费人群对消费空间的需求分析 (43)

表4- 1 K11概况 (45)

表4- 2正大乐城概况 (48)

表4- 3金光绿庭广场概况 (52)

表4- 4大悦城概况 (54)

表4- 5空间特点与感受比较分析 (57)

表5- 1三种空间模式的对比 (66)

- 12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