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自行车布局规划

公共自行车布局规划
公共自行车布局规划

杭州市西湖区旅游用自行车布局规划的优化配置模型

摘要

本问题是以城市自行车交通网点分布的综合优化选址问题,本文先根据题意截取杭州市西湖区某一块交通线路图,通过该地区的人口分布等信息确立一个评价标准,再根据评价标准对现有的网点分布进行合理的优化和改进。

针对问题一,首先对该地区的酒店、公共场所、商务中心和社区进行统计,获得它们的具体人口数和占地面积,结合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信息、人口流动情况,以及现有的公共自行车网点中车辆的流动情况,对其进行分层评判,获得各项得分,最后对所获各得分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现有网点分布的总得分偏低,需要进行改进。

针对问题二,本文先根据均衡考虑的原则对网点进行了均衡的分配,再以人流量为主要指标对该区域的公共自行车网点进行优化配置,给出分配方案。根据有限的资金和各地点的人流量,需要增设8个网点,重新对所选区域公共自行车进行了更加合理的布局规划,考虑到我们所选的影响因素有限,不能与实际情况很好的吻合,我们给出了动态自适应算法,能够很好的解决动态的问题,针对静态优化分配方案做了进一步的优化,限于数据的原因,我们只给出算法,没有得到优化后的方案。

针对问题三,由于数据的缺乏,我们没有进行第三问的计算。

关键字:评价标准布局规划动态自适应算法

二.问题重述

自行车是一种灵活、方便、环保、健康、可达性好的交通工具。但是由于缺 乏停靠网点,且大部分无专人看管,容易丢失。公共自行车的集中停放、统一管 理的模式可以解决居民对于自行车停车和管理的后顾之忧,有利于提高自行交通 出行比例、吸引更多的人使用自行车。在可能的经济条件下,安排自行车的网点分布,以及每个网点分配的自行车数量,能更方便人们的出行。

问题一、根据杭州市西湖区某交通线路图及人口分布信息,人口流动情况,以及城区现有公共自行车网点中车辆流动信息,提取关于网点分布以及车辆分布合理性的评价指标。

问题二、建立模型给出网点以及车辆数量变动后的分布方案。最后,针对实际可能提供的资金调整方案。对于更为实际的问题,提出更为合理的改进方向。

问题三、尽可能建立西湖区自行车网点设置总量与旅游餐饮业收入的相关分析模型。

三.问题分析

杭州市是全国第一个试行公共自行车的城市,也是运行最成功的一个城市。从运行之初的61个服务网点到现在的2177个,虽然公共自行车方便了民众的日常生活,但由于是第一个试行这一工程的城市,在布局规划上的缺陷还是无法满足所有民众的需求。所以还是有不少的不足之处需要进行改进。

我们选取了杭州市西湖区某区域的城市交通路线图,已知此区域基本信息如下(如图所示)

此区域现有人口4万,地域面积约3.2平方公里。已知此区域中有5个酒店:A-E ,每个酒店的日人流量平均为1500人;两处公共场所:1S 、2S ,日人流量分别为3000、12000人;一个商务中心3S ,日人流量为13000人;大型社区有两

个,社区CI有12000人,社区CII有7500人,。现建设网点依据有限时间内免费租赁,随处借还的原则,最可能方便居民使用,应优先考虑交通枢纽和地点人流量,根据现实中调查可以推断:早晨在社区周边的网点车辆数较多,中午、下午时在酒店和公共场所附近网点的车辆数较多。目前该地区现有12(红点标示)个公共自行车网点。

我们对此区域公共自行车网点分布及数量建立了一个评价标准,根据评价的系统性原则和灵活性原则,对公共自行车网点布局状况进行定量以及定性分析。在评价标准的基础上,我们会对该区域的公共自行车网点布局规划进行调整,根据我们的方案和现有的资金提供可能的布局方案。对于公共自行车网点的建立,不仅会满足人们的每日出行需求,也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因此我们会根据西湖区的公共自行车网点自设立之初至现在的数量和旅游餐饮业总收入之间的数据分析,通过Matlab画出散点图,得出大概趋势,通过数据拟合获得回归方程,建立回归模型,并根据此模型方程预测西湖区之后随着公共自行车网点的增多会对旅游餐饮业带来怎样的变化。

三.模型假设

1.每天的人流量基本稳定,不受其他特殊情况影响,如自然灾害、意外事故、节假日期、工作变动等。

2.假设城区居民对自行车网点需求度相同。

3.图中有描线部分为城市通路,其余部分无道路分布。

4. 设定该城市的人口中每天有定量的出行人数即出行率。

四.符号说明

Pi:各个网点的服务人数;

S:不同地区的出行人数;

i

L:网点与邻近十字路口的距离;

1

L:网点与邻近酒店的距离;

2

L:网点与邻近公共场所的距离;

3

L:网点与邻近商务中心的距离;

4

R:网点与邻近社区的位置关系;

N:以邻近的站点数为标准的得分;

n

()

N X:以X为标准的得分;

Q X:X的权值。

()

五.模型建立与求解

5.1模型一:评价标准的确立

5.1.1 模型的准备

城市公共自行车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为方便市民出行而设立的服务系统。由于站点规模统一,车位数相同,没有根据不同站点周边的土地性质、建筑功能以及配套的服务设施等因素的不同设定相应的规模,出现有的站点利用率不高,而有的站点租车换车紧张的现象。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布局规划在规划方式上不同于其他交通规划,我们确立的合理的评价体系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性原则:公共自行车体系是城市交通的一部分,对它的评价应该要综合各方面因素,不能以单方面简单地对其进行评价,使整个公共交通系统最优化;

2.整体性原则:公共自行车租赁点是一个有机整体,既要考虑方便租还,也要考虑区域总体规模和单个点的规模;

3.灵活性原则:建立租赁点的目的是方便居民出行,要注意不能引发新的交通拥堵和安全问题,因此在布局时应灵活处理,道路条件不允许的地段不设立租赁点;

4.可实施性原则:租赁点需要占用一定空间资源,布局时应考虑实施的可行性,如某个点位无条件实施可就近调整,另选点位。

通过分析:

单个网点分布位置合理度主要受两大因素影响:

1)服务人口的数量(与网点和社区位置关系有关)

2)所处地区的人流量(与到公共场所、十字路口距离有关)单个网点自行车辆分配数量合理度也大体受两大因素影响:

1)静态人口满意度(简单认为是网点服务区域内常住人口的满意度)

2)动态人口满意度(转乘或流动人口的满意度)

5.1.2 标准的建立

(1)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是反映某一地区范围内人口疏密程度的指标。它的计算公式可表示为:

区域人口数量

区域人口密度

区域人口面积

我们通过网上数据查询,我们所选区域总的常住人口为4万人,人口密度分

在此我们暂只考虑到常住人口,不考虑日人流量,人流量的影响将在下面进

行考虑。

(2)场所的人流量统计

① 每个酒店的日平均人流量为1500人。

即可求得每天五个酒店人流量的总和:1150057500S =?=(人次) ②两处公共场所:1S 、2S ,日人流量分别为3000、12000人

'' '22215000()S S S =+=人次

③ 一个商务中心313000()S =人次

④设轨道交通的出行比例为50%,则CI 出行人次4S =0.6(万人),C

I I 出行人次5S =0.375(万人)。 ⑤总的出行人数:

5

1750015000130006000375045250i i S S ===++++=∑(人)

(3)单个网点的服务面积与服务人口

对于城区民众来说,出行可以忍耐的步行距离一般控制在300 1000米,但考虑到我们所选的地区处于市中心地带,网点之间的距离控制在600m 内为宜,即每个服务网点的服务半径为300m 。由此可得到每个网点所能服务的面积:

222S R 3.140.30.2826km π==?= 对于CI 社区,每个网点服务人口P :

网点在社区内部时(网点的辐射范围在社区内):P1=0.3533万 网点在社区顶角时 (网点在顶角位置时):P2=0.3026万

网点在社区边上时 (网点到社区边界距离小于0.3km):P3=0.3180万 网点在社区之外时 (网点到社区边界距离大于0.3km):P4=0.2826万 对于CII 社区,每个网点服务人口'P :

网点在社区内部时(网点的辐射范围在社区内):'1P =1.1784万 网点在社区顶角时 (网点在顶角位置时):'2P =0.5066万

网点在社区边上时 (网点到社区边界距离小于0.3km):'3

P=0.7305万网点在社区之外时 (网点到社区边界距离大于0.3km):'4

P=0.2826万

5.1.3评价标准

为了得到直观的评价结果,我们采取“十分制打分法”进行评分;同时,为了服从上述两项评价原则,我们分别对各网点进行“分布位置评价”和“分配车辆数评价”,最后再对网点和系统进行整体评价。通过分析,相关标准如下图所示:

对于整个系统布局分配合理性的评价,除考虑“网点位置合理性”和“车辆分配数合理性”之外,还应考虑以下几点:

1、所有网点是否覆盖了整个城区;

2、网点分布是否相对均匀;

3、所设网点是否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对于该城区,若要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按照服务半径为0.3km 来算,至少需要1.2/0.3533+0.75/1.1784+2.05/0.2826=12个网点;虽然现有12个网点,但有些分配会造成不合理和浪费现象,还需对其进行综合的评价。

对系统评价如下表:

1)评分量化

I 、对于N(L i ),假设当距离大于0.6km 时,超过人们外出或换乘时不选择自行车,给分为0;当网点恰在十字路口、商务中心、公共场所和居民区上时,用户选择自行车最为便利,给分为10;其间给分线性变化。

1L 、2L 、3L 和4L 得分标准为:

()00.61000.6

100

i i i i L N L L

L L ≥??

=-<

由于在大型社区和普通地区中人口密度有明显差别,所以当i R 变化时,即网点与社区位置或到社区距离发生变化时,网点的服务人口数随之变化( 其数据关系在相关数据2)中以列出:

P1:P2:P3:P4=0.3533 : 0.3026 : 0.318 : 0.2826; P ’1:P ’2:P ’3:P ’4=1.1784 : 0.5066 : 0.7305 : 0.2826;

若把P1和P ’1所属情况给予10分,则P2、P3、P4所属情况分别给8.5分、9分、8分; P ’2、P ’3、P ’4的得分分别为4.3分、6.2分、2.4分。

II 、先定性分析,n N 越大,说明此区域网点分布密集度越大。又本问题所给12个网点能覆盖整个城区,所以为了尽量达到规划公平,使最大人群平等受益,应使相邻点适当少些,提高其分布的均匀性。如图,交叉率为:S1/(2*S-S1);当S1越大,说明浪费的覆盖人口越多,即扣分越多;

S

S1 S

()

10S 1

N ()2S S 1n N ?=-?-

III 、服务圈内每万人可分配自行车数:B=

安置自行车数量

服务圈覆盖人口数

此标准用来衡量网点安置自行车数量静态满足度的大小

令第1点的标准分数为10分,则可得出各网点的得分。 当某点的“位置评价”得分较高时,说明其地理位置、人流数量综合评价较高,即说明它对减缓城市交通拥挤、改善居民出行情况方面效用较大,因此,在此网点布置较多的自行车辆数量更好。 2)、权重量化

对各个标准同以10分制打分,不能有效的区分各个标准间的轻重程度,因此,为了使标准衡量结果更加合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人经验对不同标准予以各自的权值。

I 、Li 间的权值比

由于十字路口的人流量不好统计,通过定性分析,依照经验,其流量比公共场所略小;通过相关数据可得:Q(1L ):Q(2L ):Q(3L ):Q(4L )=45:12:65:8;令Q(3L )权重和为1,则:Q(2L )=0.18,Q(1L )=0.69, Q(4L )=0.12

II 、R 与i L 权值比

由于所选地图上的区域地处市中心,按照一般规律,居民区和十字路口、酒店、公共场所的直接交流频率远比十字路口、酒店、公共场所之间的交流频率大,因此基本应满足:

Q(居民区)=Q(酒店)+Q(路口)+Q(公共场所)+Q(商务中心)

按人口分布来算,CI 和CII 人口所占比例为1.95/4=0.4875;所以R 权值应为

0.4875*Q(居民区)

即为0.4875*(1+0.18+0.69+0.12)=0.97;

实质上是对服务人口浪费数的衡量,对于CI当覆盖人口为0.3533 III、N

n

万人时,给分为10,而当S1=S时,扣10分,但此时若在外相交,损失人口仅

为0.2816万人,所以,为了实现综合评价的合理性,当给R权值为1时,应给N

n 的权值为1*0.2816/0.3533=0.80;0.80*0.97=0.776对于CII当覆盖人口为1.1784万人时,给分为10,而当S1=S时,扣10分,但此时若在外相交,损失人口仅为0.2816万人,所以,当给R权值为1时,应给N

的权值为1*0.2816/1.1784=0.24;

n

0.24*0.97=0.232。

IV、对于自行车分配的合理性评价,动态满意度与静态满意度重要程度基本

持平,因为第一个问题并不涉及成本,更不知道投入一辆自行车成本和建一个网点成本的比例关系,因此将其权值均赋为1即可。

3)、对网点位置设置合理性评分(评分一)

若用10分制进行评分,现令最高分12.205为10分,把各网点的综合分数以满分10分重置可得表如下:

对自行车分配数量的合理性评分(评分二)

对自行车分配数量的合理性评分(评分三)

对上述评分进行计算可得:

各网点分配位置的合理性得分期望为5.98,方差是:1.5343.

各网点自行车数量分配合理性得分期望为6.78,方差是0.9011;

各网点最终合理性得分期望为 6.38,方差是:1.0216,即认为此规划系统的最终得分为6.38.

5.2模型二:公共自行车分布方案建模

5.2.1模型准备

对于该城区,若要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按照服务半径为0.3km来算,至少需要1.2/0.3533+0.75/1.1784+2.05/0.2826=12个网点;对于区域中有12个自行车服务网点,说明可以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但是还是需要对此布局规划根据第一问中的评价标准进行更加合理的方案设计。特别是每个网点的分布和每个网点的公共自行车数量。我们根据均衡原则和效益最优原则对该区域的公共自行车网点进行优化配置。

5.2.2普惠优先,均衡考虑

假设一个自行车网点的覆盖半径为x(300

盖面积为2x

23.2*y x π=

可求出23.2/y x π=。

通过比例尺计算,该区域总面积为23.2km ,显然当x=300时,y=11.32≈12,因此当x 在(300,1000)取值范围内时,在均匀分配的原则下,至少需要在此区域设置12个公共自行车网点,图中数字代表的十二个点表示均匀分配的自行车网点,再对居民区、酒店、商务中心、公共场所几个人流量较大场所进行一个合理的规划,保证大多数居民的出行需求。

12个自行车网点均匀分配图

针对几个人流量较大地区细化位置,描画网点,因为有些上述人流量较大地区分布在不同区域,有些距离较近,因此我们以区域为单元来考虑,在人流量较大地区设置自行车网点需要这些限制:

i :应建在公路上,并尽可能建在十字路口上。

ii :在这些区域附近建立的各自行车网点之间的距离尽量不超过300米。 在以上限制因素的考虑下,我们针对各个不同的地点逐一分析,最终判定最佳的新建自行车网点的位置。 1.对S1区域进行分配:

图1

我们将S1所在的区域截下,如上图1所示,因为除社区外的这些区域人口分布均衡(这附近没有湖泊、山丘等),所以我们把这此地区的人口抽象为w、x、y、z这四个点,

图2 图3

其中黑色方框代表S1,四个小黑点代表四个自行车网点,蓝色圆点代表人口密集区,S1与自行车网点之间路线表示道路。

我们可以把S1左右两边的四个自行车网点简化为两个节点,如图2中C E 所示。通过简化,我们可以构造出此区域的steiner图。现在的目标是怎样确定四个自行车网点的具体位置,以使w、x、y、z四个人口密集点到S1以及它们之间互通的距离最小,这个距离总和设为RS。根据steiner图论理论,只有w、x、y、z各居民点与S1的如图3时,RS才最小。S1的人流量相比两个居民点要大很多,我们应尽可能的把自行车网点建在离S1相对近一些(但不少于300米)。

S1区域分配图(图中绿点表示新的自行车网点)

2.对A、B区域分配:

A、B区域分配图

3.对C、D区域分配:

C、D区域分配图

4.对CI、E区域分配:

CI、E区域分配图

5.对CII区域分配:

CII区域分配图

5.2.3优化车辆分配数

辆分布数。

S1—S3:(3000+12000+13000)*600/44750=375辆 5网点每个网点=75辆CI:6000*600/44750=80辆 4网点每个网点=20辆

CII:3750*600/44750=50辆 2网点每个网点25辆

A-E:6000*600/44750=95辆 9网点每个网点11辆

优化配置后的公共自行车网点图

5.2.4模型优化

虽然我们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但我们只能给出静态的优化方案,即方案不会随情况而变,针对这一特点,我们特给出各个自行车网点车辆数随人流量动态改变的更为优化的算法,即动态自适应算法。根据此算法来及时地动态调整各个网点的自行车数量。

我们以一周时间为单位,设为T ,假设每个自行车网点都可以自动统计出这一周的自行车使用情况,并且根据历史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使用频次与自行车数量(设为S )的数学关系:

i i S W μ=,1,2i n =

设第i 周自行车使用总次数为i W ,第i+1周的使用总次数为1i W +,那么第i+3周的合理自行车辆数为

32(1)i i i S S S αα++=-+

在上式中,01α<<,若α很接近于0,表示新的合理网点车辆数1S i +和旧的S i 相比变化不大;若α接近于1,表示新的合理网点车辆数1i S +对i S 影响较大(即i S 更新较快)

。 显然在实际中,i S 要略大于理论计算的值,对此更加合理的设计是将实际的

i S 的大小设为:

1()i i i S S S -=+?

其中()i S ?是i S 的偏差的加权平均值,它与i S 和1i S -的样本之差有关,我们将第一次统计时,取()i S ?为i S 的一半,在以后的测量中,则使用正式计算加权平均值()i S ?:

()(1)()i i i i S S S S ββ?=-?+?-旧旧新新的 ,01β<<;

针对各个地区的特点,我们可以对α和β取不同的值。如在公交站点附近,人流量变动较大,这时的α值就可以取稍大一些;而在人口均匀分布区,人流量相对变化不大,这里的α值就应该取小一点。具体的α还要根据具体的历史统计数据来计算。

六.模型结果分析

模型一的三项得分的期望值都普遍偏低,系统最终得分仅有6.38,其主要原因是网点分配位置不够合理,从地图上也可明显的看出,此区域的网点服务范围有很多重叠,得不到资源的充分利用,不能达到均匀覆盖市区所用地域和所有人口的基本要求,无法统筹兼顾。

针对第二问,我们对公共自行车网点分布进行了优化配置,得到要覆盖所有的区域面积,至少需要设置12个自行车网点,再根据几个人流量较大地点和居民居住区,结合人流量大的地点需要适当增多网点设置,所以我们又根据steiner 图理论得到在人流量大的地点再设置8个网点,在S1-S3地点附近的5个网点需设置75辆/个,在A-E 地点附近的9个网点需设置11辆/个,在CI 附近的4个网点需设置20辆/个,在CII 附近的2个网点需设置25辆/个。这样可以基本满足居民和一些人流量大地区的出行需求。

七.模型优缺点分析

优点:

1.第一个模型对多个影响因素进行了考虑,采用分层打分量化再综合制定

评价标准,比较准确、合理。

2.在对自行车网点的分配问题上,先采用均衡分配原则,再分块对各地区进行优化,得到了比较合理的结果,并给出了改进算法。

缺点:

1.在评价标准的确立上,我们假设大部分地区是均匀分布的,虽然使模型得到了简化,但偏离了实际,使得网点的分布与实际并不是很好的吻合。 2.由于数据的来源比较复杂,其可能与实际不相符,从而影响结果的正确

性。

3.由于主观性,在确定人口密度分布集中的中心区域时简化了交通枢纽地带,可能造成与实际的偏差。

八.参考文献

[1]免费自行车交通系统服务网点布局规划[J],武汉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2010

年8月29号.

[2]李黎辉,陈华,孙小丽,武汉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布局规划[J],城市交通,

2009年7月第7卷第4期.

[3]惠英,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规划与建设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第2期总

第138期:30~33,2002年.

[4]赵坚,杨轶,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第3卷第2期:65~71,2003年5月.

[5]梅青,王宇倩,交通对旅游的影响及发展对策研究[J],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第

13卷第2期:83~85,2005年6月.

[6]余国才,周伟,公路网布局优化的理论和方法[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

第18 卷第3 期:45~49,1998年7月.

[7]何满喜,浙江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J],经济数学,第22卷第2

期:163~166,2005年6月.

[8]杭州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点分布图,https://www.360docs.net/doc/4810296322.html,/FixedStation/,

2010年8月28日.

[9]https://www.360docs.net/doc/4810296322.html,/portal/html/20070827000005/20070827000024.html,西

湖区统计网,2010年8月27日.

附录杭州西湖区某区域图: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标准规范-(GB50442-2008)

1 总则 1.0.1为提高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的科学性,合理配置和布局城市各项公共设施用地,集约和节约用地,创建和谐、优美的城市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设市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及大、中城市的城市分区规划编制中的公共设施规划。 1.0.3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分类,应与城市用地分类相对应,分为: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和社会福利设施用地。 1.0.4城市公共设施用地指标应依据规划城市规模确定。城市规模与人口规模划分应符合表1.0.4的规定。 城市规模与人口规模划分标准 1.0.5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应符合表1.0.5的规定。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 1.0.6各项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布局,应根据城市的性质和人口规模、用地和环境条件、设施的功能要求等进行综合协调与统一安排,以满足社会需求和发挥设施效益。

1.0.7有专项发展要求的特色城市,其相应的公共设施规划用地标准若突破本规范的规定,需经论证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但不得突破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 1.0.8城市公共设施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城市公共设施用地city public facilities land use 指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社会福利共七类用地的统称。 2.0.2行政办公用地administrative office land use 指党政行政机关、党派和团休等市属机构,以及非市属的行 政管理机构和其它办公设施用地。 2.0.3商业金融用地commercial and financial land use 指城市居住区级以上(不含居住区级)的商业和服务业、金融和保险业等设施的用地。 2.0.4文化娱乐用地cultural entertainment land use 指城市各类文化和娱乐设施用地,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和出版类、图书和展览类、文化艺术和游乐类等设施的用地。 2.0.5体育用地sports land use 指市级和区级体育场馆及训练场地等设施用地。 2.0.6医疗卫生用地medical and sanitary land use 指医疗、保健、防疫、康复、急救、疗养等设施用地。 2.0.7教育科研设计用地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land use 指有固定校址和用地范围的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科研 和勘察设计院所、信息和成人高等培训学校等设施用地。 2.0.8社会福利用地social welfare land use 指为孤儿、残疾人、老龄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所设置的学习、

宝安区体育设施建设标准指引试行_副本

宝安区体育设施建设标准指引(试行) 1总则 1. 1为落实市、区体育事业规划,适应体育事业发展需要,提升体育设施规划设计和建设水平,保证体育设施配置的合理性和公平性,提高政府投资效益,特订《宝安区体育设施建设标准指引》(下称指引))o 1. 2本指引是在参照国家相关标准基础上,结合宝安区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宝安区各级体育设施的功能定位、选址、规划设计、建设用地、建筑面积、建筑标准和建设内容等。 1. 3本指引适用于由宝安区政府投资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是编制和评审体育设施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设计图纸,确定建设标准和投资规模,对项目建设进行全过程监督检查的依据。 1. 4体育设施建设应处理好近期需求和远期发展的关系,立足当前需求,考虑未来发展,理念适度超前。 1. 5体育设施建设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次规划,分 期建设”方法,合理规划近期和远期建设项目,为可能的改建和发展留有一定余地。 1. 6体育设施项目规划方案宜公开向公众征询意见,建设过程应公开、透明。

1. 7体育设施建设应遵循安全、适用、经济和美观等原则,设计中应考虑注重生态、环保、节能和场馆可转换性等因素,鼓励采用绿色技术、新技术和新工艺等。 1. 8体育设施项目建设除应符合本指引外,还应遵循国家和地方现行的相关规范、标准,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划和相关政策要求。 2 .1 分区级、 2功能定位 综合考虑行政区划因素和常住人口规模将体育设施 街道级(居住地区)、社区(居住区)级和居住小区 级4个等级。 2. 2区级体育设施应依据深圳市统一规划的要求,以建设服务群众体育的综合场馆为主,适当考虑竞技体育功能。 街道级体育设施基本不考虑竞技功能,个别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和区位重要的街道(下称中心街道,如龙华新城和沙井组团中心等)可设置具备一定竞技功能的综合场馆。各街道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一些适合大众参与的特色运动项目(如武术、水上运动、沙滩排球和航模等)。 社区级和居住小区级体育设施只考虑本区域居民日常 体育锻炼需要。 3选址

公共自行车招标文件

公共自行车招标文件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XXX城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建设项目 招标文件招标人: XXX市XXX区XXXX局 招标代理:XXX工程造价事务所有限公司 二0一六年X月XX日 目录 一、备案表 二、投标须知前附表 第一章招标书 一、投标人须知 二、招标文件 三、投标文件 四、开标、评标、定标 五、授予合同 第二章评标办法 第三章技术要求 第四章合同条款 第五章投标文件格式 1、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 2、授权委托书 3、投标函 4、报价清单 第六章资格后审证明文件格式 附件: XXX城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站点分布 公共自行车系统软硬件设备清单

雨棚图纸 工程招标文件备案表

二、投标须知前附表

第一章招标书 第一部分: 投标人须知 一、总则 1、项目名称 XXX城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建设项目 2、投标人资格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企业法人,具有履行本项目能力的投标人(需提供营业执照副本和税务登记证副本复印件加盖公章); .投标人本次所投报的自行车需通过《GB3565-2005自行车安全要求》的测试,需由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出具检测报告; .投标人在2015年12月31日前具有至少1个国内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运营管理系统并正在实施运营服务管理的案例,提供中标通知书或合同; .投标人所投管理系统计算机软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证书。

.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投标人不得借用或挂靠资质,更不得伪造业绩及资格材料,一旦发现,取消其中标资格,并没收投标保证金。 3、投标费用 投标人自行承担所有与其参加投标的全部费用; 中标单位按中标价的4‰向XXX招投标管理中心缴纳中标服务费。 4、现场踏勘 、本项目需现场踏勘,由投标人自行组织实施。 、其他: 中标单位应独立、有效的做好该工程建设、运营、维护时涉及周边的群众工作(含施工场地拆除、硬化),并充分考虑工程实施范围内外的施工单位、个人和其他可能出现阻挠施工的情况,因此发生的机械台班停置费、二次机械进退场费、人员窝工、处理周边群众纠纷等费用和损失,应计算在投标报价中。 第二部分招标文件 投标人应认真阅读招标文件中全部内容。如果投标人没有按照招标文件规定和要求提交投标文件及全部资料,或者投标人不实质性响应招标文件要求的投标被拒绝或作无效投标处理。 1.招标文件的澄清 投标人若对招标文件有任何疑问,须在2016年4月22 日17:00前以电子邮件形式(不具单位名称)发送至XXX 2.招标文件的修改 答疑文件等招标资料2016年4月30日17::00时前在XXX市XXX区公共资源交易网站(com)“货物服务类招标公告”中下载。 招标人发布答疑回复、补充通知等可能是多次的,投标人应在相应的最迟时间后予以核实。 3、招标控制价:总价计人民币:贰佰万元(¥:200万元,含建设及至2016年底运营维护管理费)。 第三部分投标文件 1.投标文件的编制:

关于加强市内公共体育运动场所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强市内公共体育运动场所建设的建议 提案人: 近年来,随着巴中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巴中城市面貌得到了迅速改善,但篮球、足球、羽毛球等公共体育场所建设严重不足,可供市民健身的公共体育场所和设施非常稀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公共体育设施匮乏。虽然目前正在建设巴中体育馆和游泳馆,但目前工程进度迟缓,难以满足市民健身需求。目前全市绝大多数体育设施主要分布在学校,但出于安全原因,基本不对外界开放。面向大众开放的公共体育设施仅仅有巴中市青少年训练馆一家,仅仅能提供乒乓球好、半个篮球场和两片羽毛球运动,远远不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二是青少年体育活动设施比例不足。相对中老年人健身设施而言,青少年喜爱的竞技体育如足球、篮球、羽毛球等活动场地明显不足。除体育馆外,难以找到合适的场所。 三是部分现有体育设施的使用效率不高。如有些公共设施人为损毁严重,因设施老化被闲置等。 按照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中心城区每10万人应规划6

个10000平方米棒、垒、足、田综合场地,5个720平方米室外篮、羽、乒场地,10个2840平方米室外网、排场地、6个400平方米室内游泳池的公共体育配套设施标准,市民出门步行10分钟就应到达一个免费开放的健身场所。所以,我们认为应该加强城区公共体育健身场所和设施的规划建设力度,其中主要应加强中小型场所设施的规划建设。建议如下: 1、在现已建成的绿地、休闲场所规划建设篮球、羽毛球等适当的健身场所设施,可以健身路径项目建设为主,使休闲和健身能够有机结合,目前上级体育部门每年有健身路径项目资助。 2、在即将规划建设的地方规划体育健身场所。有关部门应把包括体育在内的公共服务设施一起列入城市建设规划,有条件的先实施,条件不足的先预留,避免以后重复建设。 3、要求今后开发的住宅小区要配套建设基本的健身场所和设施。 4、合理布局,结合不同的地方,规划建设不同的体育场所设施,丰富市民健身内容。其中,建设一条15件器材的健身路径占地约300平米左右,一个室外篮球场应有19米×32米的场地,门球场应有20米×25米,网球场应有20米×28米的场地。这些都是市民参与人数多或参与热情高的

关于自行车道路系统规划的几点思考

301 关于自行车道路系统规划的几点思考 刘修权 吕梁市城市规划监督处 摘 要:在当前大城市交通拥堵加剧、能源供应趋紧的背景下,通过自行车交通引导市民形成健康环保的出行理 念对于创建生态宜居城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道路交通规划必须在注重快速交通的同时,还要关注自行车和步行慢行交通。本文就是通过倡导环保健康的自行车出行方式,使道路交通趋于平静,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得以弘扬。  关键词: 多层次慢行交通;自行车租赁服务;平静化 近几年,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大对城市道路交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近期建设与城市长远规划相背离,交通和能耗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构建多功能城市自行车道路系统可以缓解交通问题,所以就显得尤为重要。 1 自行车道路系统规划的必要性。 全国交通研究调查报告分析表明,因为交通拥堵和管理问题,城市居民平均上班时间要多消耗 39 分钟,比欧洲多消耗 288 亿分钟,折算成人民币每天损失近 10 亿元。公路上空转引擎除污染环境外,每辆汽油发动机空转 3 分钟的油耗可以行驶 1 公里的车程。2010 年机动车排放汽车尾气在城市大气污染中所占比重达 33%,排放量仅次于建筑生产。机动车造成的交通噪音一般是 600 分贝以上,属于中强噪音,影响面大,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由此可见,如果城市交通规划不能适应城市经济发展,不能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的角度去考虑,未来机动车消耗的经济成本及资源环境成本将不容乐观。鉴于自行车机动灵活、无污染、通行距离适中,有主动出行权,不必候车,在短距离出行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优势,在提高短途出行效率,填补城市公交服务空白等方面都是机动车无法替代的,所以搞好自行车道路系统规划,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一项有利于环境和健康的举措。 2 自行车使用现状 近几年,随着公交系统的不断完善,私家小汽车和出租车的迅猛增长,自行车出行所占比例有显著下降,特大城市占 35%—45%,中小城市占 60% 以上。调查表明,城市规模越大,自行车出行比重越低。而自行车分布面大,时段集中,必然要与机动车争路权。因此改善自行车交通环境,既可以消除汽车造成的交通拥堵和能耗,又能使人们更自由健康的呼吸新鲜空气,由注重机动交通改为关注慢行交通系统的问题现实而紧迫。 3 自行车发展战略 最近几年,环境问题和全球变暖问题提升为重要的国际议程。增加自行车出行比重,降低机动车使用率,每年可以减少环境中二氧化碳排放量上万吨。这是推广自行车文化最有利的时机。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行人与非机动车必然会争路政优先权。如何能在一个汽车时代保持发扬自行车文化,还要依赖于高额的汽车税,完善便捷的自行车道路系统 和普通公民的环保健康意识。如果把自行车出行纳入道路交通规划,辅以完善的自行车交通优先政策,人们就会自然而然的选择快捷实用、有利健康的自行车交通方式。 4 自行车道路系统规划的实施策略。 如何规划自行车道路系统,鼓励更多的通勤者放弃汽车改乘自行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自行车道路的路线应当进行科学论证 自行车道路系统选线要遵循便民和舒适的原则,沿途景观直接影响整个城市景观和人文活动,是城市最富生命力的公共活动场所之一,所以自行车道选线至关重要。 (1)联系居民住宅区,与步行道路系统相结合,规划功能完备的住宅社区,市民只需使用自行车或步行就能在近距离解决基本生活需求。(2)联系城市商业区,与步行道路系统相结合,自行车道路系统连接居民区与商业区,创造便利购物。(3)联系本地风景名胜,尊重城市土地机理,沿山体与河道规划自行车快速路,注重生态环境,使城市居民可以利用休闲假日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体验生活、怡悦心情,同时增加游客和乡村环境的互动,相应的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4)联系公交服务系统,接驳大容量城市公交,设置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既满足了住宅区内部的短途出行需求,减少不必要的小汽车出行,解决了公交“最后一公里”问题,又填补了公交与居家之间的空白,实现与公共交通一体化无缝衔接。 (5)在以站点为中心 3 公里范围内,构建自行车接驳通道,衔接一定要精心设计,体现人性化。逐步完善公共自行车出行制度,可以推广使用电子锁等高新技术。 (2)规划多层次的慢行交通系统。设置中央绿化 U 型带为主要慢行空间,在 U 型环带内部设置自行车游览线路,自行车通道沿 U 型环带及城市支路布置,尽量避开主要机动车道,同时结合公共开放空间,规划绿色廊道、公园、滨河步道、广场、街道等,创造绿色舒适的城市慢行环境,供人们休闲使用。 (3)为自行车道路网配备先进的基础设施,包括专用自行车道,自行车停放点,自行车维修系统及公交系统转乘等等相关的设施。隔一定的距离设置充气站、修理站、停靠站(提供饮水、避雨服务),方便骑车族。使用特殊交通信号灯使自行车可以优先通行,最大限度减少路口等待,加大驾 (下转第304页)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1)《公共体育场建设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体育场的建设,贯彻执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提高体育场建设项目决策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第一条本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体育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检查的尺度。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政府投资建设的新建体育场项目。政府投资建设的改建、扩建工程和非政府投资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体育场的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服务于竞赛体育及群众体育的需要,做到规模合理、功能适用、经济高效。 第四条体育场的新建项目,应符合国家及所在地区城乡建设规划、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按实际情况考虑未来发展需要,避免重复建设;改建、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厉行节约,避免浪费。 第五条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体育场的建设,尚应符合《体育场建设用地指标》的规定,同时也应符合体育竞赛规则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及定额的规定。 第二章选址和建设条件 第六条体育场的选址应征得当地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许可,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选址,并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 第七条体育场的选址应考虑市、区各级体育设施的布局,应当符合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原则,在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段选址,合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用地至少应有一面或两面临接城市道路,以满足交通、疏散等要求。 第八条体育场的建设应符合城乡规划条件要求。 第九条体育场应满足朝向、日照、风向、安全、卫生、消防、环保等建设条件的要求,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在满足体育竞赛要求的前提下,采取节能、节水措施,科学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合理确定建设方案。 第三章建设规模 第十条体育场的建设规模应按人口规模和竞赛要求确定。体育场按照人口规模可分为五级,即200万以上人口、100-200万人口、50-100万人口、20-50万人口、20万以下人口。

宁波市体育设施专项规划文本

宁波市体育设施专项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随着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城市各项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逐步改善群众性体育运动条件,满足市民对体育设施的需求,进一步完善城市各类体育服务设施是势在必行。体育事业作为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和城市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应该得到各方面的重视和发展,特别是新形势下体育产业的兴起,对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增强城市凝聚力和打造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创造和谐社会都有极为重要作用。 由此,市体育局、规划局组织编制《市体育设施专项规划》,这一项目的启动将对市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公共设施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条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市行政区划范围,面积9365平方公里,重点确定各级城市(镇)各级体育设施的建设标准;第二层次为中心城2020年规划建设用地范围,面积311.9平方公里,重点确定市、区级体育设施空间布局和用地;第三层次为中心城三江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面积185.11平方公里,重点确定居住区级体育设施空间布局及用地和社区体育设施配建标准。 第三条名词解释 体育设施:本规划所称的体育设施是指坚持非营利和向公众开放原则的公共体育设施。 竞技训练设施:本规划所称的竞训设施是指体育竞技和体育训练设施,是由政府投资或政府筹集社会资金兴建的,用于开展竞技比赛以及运动员训练的体育活动场所和设备。 群众体育设施:本规划所称的群体设施是指由政府投资或政府筹集社会资金兴建的,用于开展社会体育活动,满足群众进行体育锻炼的体育活动场所和设备。 第四条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年限为2006-2020年,其中2006-2010年为近期建设规划,2011-2020年为远期规划。 第五条规划依据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

1 总则 1.0.2本规范适用于设市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及大、中城市的城市分区规划编制中的公共设施规划。 1.0.3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分类,应与城市用地分类相对应,分为: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和社会福利设施用地。 城市规模与人口规模划分标准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 指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 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社会福利共七类用地的统称。 指党政行政机关、党派和团休等市属机构,以及非市属的行 政管理机构和其它办公设施用地。 指城市居住区级以上(不含居住区级)的商业和服务业、金融和保 险业等设施的用地。 指城市各类文化和娱乐设施用地,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和出版类、图书和展览类、文化艺术和游乐类等设施的用地。 指市级和区级体育场馆及训练场地等设施用地。 指医疗、保健、防疫、康复、急救、疗养等设施用地。

指有固定校址和用地范围的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科研 和勘察设计院所、信息和成人高等培训学校等设施用地。 指为孤儿、残疾人、老龄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所设置的学习、 康复、服务、救助等设施的用地。 3 行政办公 3.0.1 行政办公设施规划用地指标 4 商业金融 4.0.1 商业金融设施规划用地指标 各级商业金融中心规划用地指标(hm2) 1.商业金融中心应以人口规模为依据合理配置,市级商业金融中心服务人口宜为50~100万人,服务半径不宜超过8km;区级商业金融中心服务人口

宜为50万人以下,服务半径不宜超过4km;地区级商业金融中心服务人口宜为10万人以下,服务半径不宜超过1.5km。 2.商业金融中心规划用地应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但不宜沿城市交通主干路两侧布局。 3.在历史文化保护城区不宜布局新的大型商业金融设施用地。 5 文化娱乐 文化娱乐设施规划用地指标 文化娱乐各类占该设施规划用地比例 公益性的各类文化娱乐设施规划用地比例 6 体育 6.0.1 体育设施规划用地指标 表6.0.2

景区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方案

第1章景区公共自行车系统第2章建设方案 二O一七年一月

目录 第1章景区公共自行车系统 (1) 第2章建设方案 (1) 二O一七年一月 (1) 第3章项目介绍 (4) 3.1. 项目背景 (4) 3.2. 必要性分析 (5) 第4章方案设计 (6) 4.1. 系统介绍 (6) 4.2. 系统构架 (6) 4.3. 系统组成 (7) 4.3.1. 闸机子系统 (7) 4.3.2. 站点控制器 (9) 4.3.3. 自行车临时锁 (10) 4.3.4. 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 (10) 4.3.5. 车辆轨迹跟踪 (12) 4.3.6. 后台管理软件 (13) 4.3.7. 微信扫码租车 (13) 4.4. 系统优势 (15) 4.4.1. 人性化设计 (15)

4.4.2. 强大后台功能 (15) 4.4.3. 手机扫码租还车功能 (15) 4.4.4. 实时租还数据采集 (16) 第5章建设方案 (17) 5.1. 设备清单 (17) 5.2. 工程效果图 (19) 5.3. 景区规划设计图 (20) 5.4. 工期进度计划 (20) 5.5. 工期安排进度 (21) 5.6. 安全事宜 (21) 5.6.1. 施工安全 (21) 5.6.2. 用电安全 (21)

第3章项目介绍 3.1.项目背景 景区作为人们度假旅游的圣地,每年都会吸引来成千上完的游客前来游玩,而公共自行车可以作为一种代步工具,让游客出行多了一种选择,让游客玩得更尽兴。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作为景区的一种增值业务,也将成为景区智能化的一大亮点,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 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低碳、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并加以使用。已杭州公共自行车为例,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不仅方便了人们的近距离出行、游玩,同时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还成为杭州的标志性基础建设,增加了杭州的知名度,为杭州引来了成千上万的各地游客。 特点:低碳、环保、绿色、智慧管理等。 功能: 1)为游客提供便捷的交通工具,方便游客进行游玩; 2)通过对自行车行驶信息数据的采集,为景区改良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3)建立绿色交通系统,既解决了景区内交通问题,又不会破坏景区内生态环境; 4)通过收取保证金、收费租车、定制化服务、广告等方式,使景区获得盈利; 5)提供景区导航、景区软文推送等服务,增加游客游玩景区的体验度; 6)建设绿色、智慧化景区,为景区申请星级景区提供有力帮;

浅谈公共自行车对社会发展的利与弊

浅谈公共自行车对社会发展的利与弊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浅谈公共自行车对社会发展的利与弊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进步,机动车已经成为大众消费品,发展初期较少的机动车方便了人们的交流,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随着数量的持续增长,依据辩证法之对立统一及质量互变两个哲学规律,我们可以清晰的得到私家车的激增已经从给人们带来方便转化为给人们造成困扰:环境污染,能源短缺,交通拥堵,交通噪音,停车困扰。这些问题或多或少都与机动车交通直接或间接相关。日益尖锐的问题已经不得不让一叶障目的人们引起注意了。为了应对这些困扰人们日常生活的问题,一个新的概念已经被提出:公共自行车。早在建国初期,我国是自行车大国,自行车承担了主要的出行作用,尽管其优点众多:无需燃油,不产污染,没有拥堵;但是其缺点也十分突出:消耗体力,短距出行,时间较长。为了提高工效,加之工业革命的推动,自行车逐渐被机动车所取代。但是如今的现状,由于自行车出行的特点其再次被提上日程,也许这就是对辩证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诠释。 公共自行车顾名思义:意为公众均可使用的自行车,因与公交车有异曲同工之妙,故又称为公交自行车。公共自行车存放于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服务站点。其站点设置依据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按照一定距离布设在地铁站出入口、社区大门口、旅游景点等人流集中区域,每个站点根据人流大小的不同配置的公共自行车从20至50辆不等,通过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可以管理租赁站服务点的公共自行车。每辆公共自行车单独配置锁车器和读卡器,使用者可以通过办理借车卡来进行公共自行车的租赁服务,各个站点之间互通互联,在方便使用者租借的同时也方便归还

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分析

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分析 摘要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公共设施规划是十分重要的核心内容,通过多城市公共设施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能够实现城市土地资源动态平衡。本文首先对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内容进行介绍,然后对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的理念进行分析,并对具体的规划布局要点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公共设施;住宅;交通 前言 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城市公共设施日渐增多,在提升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公共设施包括体育馆、医院、社会福利配套设施等等,只有对城市公共设施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规划,才能够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1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分析 在城市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中,应该加快公共设施共享,扩大建设规模,积极推进交通设施、通信设备等基础项目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通过应用科学的空间适宜性评价方式,对城市公共设施进行规划分析,可对公共设施布局规划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在具体的布局规划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另外,对于城市公共设施的空间布局规划形式,还需要进行适宜性评价分析,综合考虑城市已有工程项目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对公共设施的空间布局进行引导。在具体的分区引导过程中,需要将城市建设用地分为现有的建设用地、新增建设用地以及择机建设用地这三种[1]。 2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理念 2.1 细分公共物品属性 政府部门是提供城市公共服务的唯一主体,在各类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建设中,施工成本比较高,建设规模比较大,并且施工工期较长,很难获得收益,因此,私人或者企业往往不会投资建设公共设施。现如今,我国经济体制发生变革,公共设施也逐渐被细分为纯公共设施、混合型公共设施以及市场化公共设施,由于投资建设方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公共设施决策、投资和管理也发生了分离。基于此,在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中,应该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在对公共设施用地进行规划布局时,应该优先对纯公共设施进行规划布局,比如对于文化馆、博物馆,可优先布局,而对于电影院以及其他娱乐设施,则可交给市场规划。第二,对于公共物品以及市场化物品,需要注意协调好二者在城市空间的布局形式,如图1所示。

国家公共体育设施基本标准

国家公共体育设施基本标准 (节选) (国家体育总局) 一、一、市、地“五个一”工程 市、地级应建设一个综合体育场、一个综合体育馆、一个大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一个游泳馆、一个体育公园(简称市、地“五个一”工程)。其中,综合体育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游泳馆可合建为一体。 (一)综合体育场 基本配置包括标准跑道、标准足球场和田径场、适量的观众看台及附属配套用房。 跑道为周长400m的标准9道环形跑道及10道直道跑道,面层材料采用合成塑胶;田赛场地包括跳远和三级跳远、跳高、推铅球、掷铁饼和链球、撑杆跳高场地;足球运动场地尺寸为105m×68m,可采用天然草坪或人工草坪。 应合适设置卫生间、更衣室、办公室、会议室及商业服务等附属配套用房,面积合宜小于4000平方米。 (二)综合体育馆 要具备多种功能,能开展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等多项体育运动,同时可进行文艺演出、大型集会等文化活动。 体育场地面积50m×25m,面层宜采用木地板。 应设置卫生间、更衣室、办公室、会议室及商业服务等附属配套用房,建筑面积合宜小于3000平方米。 (三)大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体育场地设施不少于12项,如乒乓球室、多功能馆(篮球、排球、羽毛球综合)、多功能房、器械健身房等。

建筑面积8000-12000平方米,室内、外体育场地面积合宜小于5000平方米。 场地设施宜以室内运动项目为主,场地设施相对集中;运动场地面层可采用木地板、合成材料、人造天然草坪等环保材料。应当设置卫生间、淋浴室、更衣室、办公室、体测医务室、接待区及商业服务等附属配套用房。 (四)游泳馆 基本配置为一个标准室内游泳池和一个准备池。 标准泳池为50m×25m,并应符合国家标准《GB 19079.1-2003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第1部分:游泳场所》有关要求。 应合适设置卫生间、更衣室、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区及商业服务等附属配套用房。 (五)体育公园 建设类型包括郊野体育公园、城市体育公园、可新建,也可在原有公园基础上改造,添加体育设施。体育设施不少于8项,以户外运动项目为主。 二、二、县(市、区)“五个一”工程 应建设一个田径场、一个综合体育馆、一个中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一个室内游泳池、一个体育公园(或健身广场)(简称区、县“五个一”工程)。其中,综合体育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游泳池可合建为一体。 (一)(一)田径场 基本配置包括标准跑道、标准足球场和部分项目的田赛场地、适量的观众看台及附属配套用房。 跑道周长为400m的标准8道环形跑道及100m的10道直道跑道,面层材料采用合成塑胶;田赛场地包括跳远、跳高、推铅球、掷铁饼和链球、撑杆跳高场地;足球运动场地尺寸105m×68m,可采用天然草坪或人工草坪。

城市建筑环境与步行-自行车交通的发展

城市建筑环境与步行\自行车交通的发展摘要:近年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凭借其环保、健康、经济的 优点,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鼓励和支持。本文介绍了城市建筑环境与步行、自行车交通的关系,探讨了促进我国发展步行、自行车交通的策略,以期为步行、自行车交通在我国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步行、自行车、建筑环境、城市规划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alking and bicycle transport with its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economic advantages, by governments around the world to the encouragement and suppor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and city walk, bike traffic relationship, discusses the promoting china’s development, bicycle transport strategy on foot, in order to walk, bike traffic i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keywords: walk, bike, building environment, urban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项目资助: 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城市交通问题”专项招标重点项目(2011sczx02) 浙江省教育厅一般项目(y201120806)

板桥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规划

板桥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规划 板桥小学 2012.2

为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开展“健康校园”创建活动,切实加强体育运动场地建设,提高学校体育工作水平,我校依托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落实年活动,决定用两年左右时间完成体育场地建设,并制定我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规划,现就有关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落实年活动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校积极开展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广大师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但从目前来看,体育卫生仍是我校工作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体育卫生工作推动机制还不够完善,体育卫生场地设施器材配备整体上达不到标准要求,影响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通过开展体育卫生工作落实年活动,落实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要求,从根本上解决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对于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二、加强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体育器材场地设施是保证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正常进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规范、检查,督导、评估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现代化是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建设配备工作已列入学校整体建设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布局运动场所,按照器材配备目录标准足量配齐器材设施。

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分期分批逐步配置体育设施及器材,提倡因地制宜,开辟场地,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自制坚固实用、成本较低、安全可靠的体育器材设施。 三、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 鉴于我校的位置以及整体规划,根据学校规模,认真规划布局,将学校的体育场地分为二个区(前区和后区),前区为田径场地和体育器材活动区,后区主要是乒乓球活动区域,建设能够基本满足学生上课和活动所需的体育场所,配备了相应的设施设备。我校积极创造条件,多方筹措资金,配备1副新乒乓球台。 四,目前我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校认真执行《河北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积极落实我县开展的体育卫生工作落实年活动,并积极开展各项体育运动,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建设和体育器材配备还相对滞后。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学校体育运动场地不够规范,特别是田径场,跑道多为沙土地面,风雨天不能正常使用,严重制约着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是我校在田径场内设置了篮球场,但由于种种客观因素的制约部分设施不是很完善。 三是由于学校经费不足,体育器材配备不足,配备不达标,仅有的一些体育设施陈旧、破烂,严重制约着学校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开展。

公共自行车项目背景

1.1项目背景 目前,在绿色环保交通工具中,地铁和公交车无疑成为人们的首选,但是无论是地铁还是公交车,均不能完全解决末端交通问题,人们在乘坐地铁和公交车之后,仍然需要步行到自己的最终目的地。 发展公共自行车交通不仅能有效弥补这一块缺陷,解决公交系统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还可以实现换乘功能,解决节点交通问题,从而提高公共交通的机动性和可达性;同时,发展公共自行车交通,相比公交、地铁成本低廉,成效显著,且节约道路资源,减轻停车压力,有利缓解市区日益突出的“行车停车难”问题。 对环境而言能有效地减少城市大气污染,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很好地节约燃油等交通能源,节能减排,又能休闲和运动,增强全民体质,建设健康绿色城市,同时提升城市形象。 对市民而言能分享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建设成果,不再需要自己掏钱买车,不再需要为自行车停放、修理、失窃而烦恼,尽享便利生活,让每一位来旅游的游客都能享受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的优质服务,不再为打不到“的士”,乘不上公交车而烦恼。 1.2环保要求 排放量2700千克,但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40平居住目前在中国人均CO 2 面积、开1.6L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也会在2611千克。因此,低碳生活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 城市中主要的低碳交通方式以公交、地铁、轻轨等方式为主,但其实自行车交通以其轻便、灵活、环保、舒适的特点,也是城市短途出行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1.3国家领导人的关注 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气候会席上发表讲话时曾说“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在这次会议上,公共自行车项目作为中国政府重视环保的重要措施写入温总理的讲话稿。 1.4推行有点 民生:以公共自行车项目为切入点,构建城市综合家园,可以更好地解决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统面临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吸引更多的“上班族”利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满足出行需求。为市民提供更便利的公共服务。 低碳:推行自行车服务系统可减少私家小汽车的出行率,缓解交通堵塞,倡导节能减排、低碳生活。 碳指标:碳指标越来越被众多城市所重视。广元低碳发展引起联合国的关注,成为中国西部唯一受邀出席联合国气候大会的城市。联合国此次向中国城市发出参会邀请函,一是四川广元市,二是广东省深圳市。2010年4月,上海世博会购买广元市1万吨碳指标,11月,广元市向广州亚运会提供了1万吨经过认证的碳减排指标。 环保: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快捷、经济的交通工具,是缓解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打造低碳环保交通的重要措施。

国家公共体育设施基本标准

国家公共体育设施基本标准(节选) (国家体育总局) 一、一、????市、地“五个一”工程 市、地级应建设一个综合体育场、一个综合体育馆、一个大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一个游泳馆、一个体育公园(简称市、地“五个一”工程)。其中,综合体育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游泳馆可合建为一体。 (一)综合体育场 基本配置包括标准跑道、标准足球场和田径场、适量的观众看台及附属配套用房。 跑道为周长400m的标准9道环形跑道及10道直道跑道,面层材料采用合成塑胶;田赛场地包括跳远和三级跳远、跳高、推铅球、掷铁饼和链球、撑杆跳高场地;足球运动场地尺寸为105m×68m,可采用天然草坪或人工草坪。 应适当设置卫生间、更衣室、办公室、会议室及商业服务等附属配套用房,面积不宜小于4000平方米。 (二)综合体育馆 要具备多种功能,能开展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等多项体育运动,同时可进行文艺演出、大型集会等文化活动。 体育场地面积50m×25m,面层宜采用木地板。 应设置卫生间、更衣室、办公室、会议室及商业服务等附属配套用房,建筑面积不宜小于3000平方米。 (三)大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体育场地设施不少于12项,如乒乓球室、多功能馆(篮球、排球、羽毛球综合)、多功能房、器械健身房等。 建筑面积8000-12000平方米,室内、外体育场地面积不宜小于5000平方米。 场地设施宜以室内运动项目为主,场地设施相对集中;运动场地面层可采用木地板、合成材料、人造天然草坪等环保材料。 应当设置卫生间、淋浴室、更衣室、办公室、体测医务室、接待区及商业服务等附属配套用房。 (四)游泳馆 基本配置为一个标准室内游泳池和一个准备池。 标准泳池为50m×25m,并应符合国家标准《GB 19079.1-2003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第1部分:游泳场所》有关要求。 应适当设置卫生间、更衣室、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区及商业服务等附属配套用房。 (五)体育公园 建设类型包括郊野体育公园、城市体育公园、可新建,也可在原有公园基础上改造,添加体育设施。体育设施不少于8项,以户外运动项目为主。 二、二、县(市、区)“五个一”工程 应建设一个田径场、一个综合体育馆、一个中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一个室内游泳池、一个体育公园(或健身广场)(简称区、县“五个一”工程)。其中,综合体育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游泳池可合建为一体。 (一)(一)田径场 基本配置包括标准跑道、标准足球场和部分项目的田赛场地、适量的观众看台及附属配套用房。 跑道周长为400m的标准8道环形跑道及100m的10道直道跑道,面层材料采用合成塑胶;田赛场地包括跳远、跳高、推铅球、掷铁饼和链球、撑杆跳高场地;足球运动场地尺寸105m ×68m,可采用天然草坪或人工草坪。 应适当设置卫生间、更衣室、办公室、会议室及商业服务等附属配套用房,面积不宜小于3000平方米。 (二)(二)综合体育馆 要具备多种功能,能开展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等多项体育运动,同时可进行文艺演出、大型集会等文化活动。 体育场地面积不小于1000平方米。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特点,体育场地面层可采用合成材料、木地板等材料。

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全文(可编辑)

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3 年 12 月 目录 前言 II 1 总则. 1 2 术语和定义. 2 3 基本规定 5 4 步行网络规划8 5 步行空间设计. 14 6 步行环境设计. 22 7 自行车网络规划27 8 自行车空间与环境设计31 9 自行车停车设施设计. 35 10 公共自行车系统38 11 步行和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结合 42 12 步行和自行车与机动车交通的协调. 46 13 其他要求51 附录1: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编制大纲 54 附录2:建筑控制线和贴线率的计算规则64

附录3:本导则用词说明. 66I前言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出行灵活、准时性高, 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是解 决中短距离出行和与公共交通接驳换乘的理想交通方式, 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 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 〔2013〕36 号明确提出要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 , “切实转变 过度依赖小汽车出行的交通发展模式” ,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 印发的《关于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建城〔2012〕 133 号) 对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 要求设市城 市政府“组织编制完成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 , “合理规划步行、自行 车道及停车设施,并提出近期建设方案”。 为科学、规范地编制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 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 车交通系统建设, 切实改善居民出行环境, 保障出行安全, 推动绿色出行, 住房

城乡建设部组织开展了《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 (以下简称 《导则》 )的编制工作。导则参照既有标准和规范,借鉴国外最新发展经验和国 内示范项目实践, 广泛征求各有关方面意见, 提出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规划设计 原则、系统控制指标、各要素技术指引和规划编制大纲, 对编制各层次城市规划 及专项规划, 具有指导意义, 对既有道路改善、道路工程设计、城市绿道建设等 涉及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相关内容,也具有参考价值。 《导则》主要内容包括 : 总则、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步行网络规划、步 行空间设计、步行环境设计、自行车网络规划、自行车空间与环境设计、自行车 停车设施设计、公共自行车系统、步行和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结合、步行和自行 车与机动车交通的协调、其他要求等章节。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规划设计除应 符合导则外,还应符合现行的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参加编写工作的主要单位是: 中国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