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探测射线的方法

第三节探测射线的方法
第三节探测射线的方法

第三节探测射线的方法

第四节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学习目标

知识导图

知识点1探测射线的基本方法

探测射线的原理

利用射线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一些现象来探知放射线的存在。

(1)粒子使气体或液体电离,以这些离子为核心,过饱和汽会产生__云雾__,过热液体会产生__气泡__。

(2)使照相底片__感光__。

(3)使荧光物质产生__荧光__。

知识点2几种常用的探测器

1.威尔逊云室

(1)结构见教材。

(2)工作原理:粒子从室内气体中飞过,就会使沿途的气体分子__电离__产生离子,过饱和汽便以这些离子为核心凝成__一条雾滴__,于是显示出射线的径迹。

根据径迹的长短和粗细,可以知道粒子的__性质__;把云室放在磁场中,从带电粒子运动轨迹的弯曲方向,还可以知道粒子所带电荷的__正负__。

2.气泡室

(1)原理:当高能粒子穿过室内__过热__液体时,形成一串__气泡__而显示粒子行迹。

(2)作用:可以分析粒子的带电、动量、能量等情况。

3.盖革—米勒计数器

(1)结构见课本

(2)原理:

当某种射线粒子进入管内时,它使管内的气体__电离__,产生的电子在电场中被加速,能量0越来越大,电子跟管中的气体分子__碰撞__时,又使气体分子电离,产生__电子__……这样,一个射线粒子进入管中后可以产生大量__电子__。这些电子到达阳极,阳离子到达阴极,在外电路中就产生一次脉冲放电,利用电子仪器可以把放电__次数__记录下来。

(3)特点:检测射线十分方便,但只能用来__计数__,不能区分射线的种类。此外如果

同时有大量粒子或两个粒子射来的间隔时间小于200μs

G-M计数器也不能区分它们。

知识点3核反应

1.定义

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__轰击下__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应。

2.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1)1919年,卢瑟福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核反应方程是

14

N+42He―→__178O__+11H。

7

(2)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核反应方程是

9

Be+42He―→__126C__+10n。

4

3.遵循规律

__质量数__守恒,__电荷数__守恒。

知识点4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与防护

1.放射性同位素的定义

有些同位素具有__放射性__,叫做放射性同位素。

2.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发现

(1)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经过α粒子轰击的铝片中含有放射性磷3015P。

(2)发现磷同位素的方程:42He+2713Al―→__3015P+10n__。

3.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1)利用射线:利用α射线具有很强的__电离__作用,消除有害__静电__;利用γ射线很强的__贯穿__本领,工业用来__探伤__。

(2)作示踪原子:同位素具有相同的__化学__性质,可用放射性同位素代替非放射性同位素做__示踪__原子。

4.放射性的污染和防护

(1)放射性污染

过量的放射会对__环境__造成污染,对人类和自然界产生__破坏__作用。

(2)防护

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有__时间__防护、距离、__屏蔽__防护。要防止放射性物质对__水源__、__空气__、用具、__工作场所__的污染,要防止射线__过多__地__长时间__照射人体。

预习反馈

『判一判』

(1)威尔逊云室可以显示α粒子和β粒子的径迹。(√)

(2)G-M计数器非常灵敏,不仅可以计数,还可以区分射线的种类。(×)

(3)在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4)放射性同位素3015P,即可以通过核反应人工获得,也可以从自然界中获得。(×)

(5)利用γ射线照射种子,可以培育出优良品种。(√)

(6)任何放射性物质都可以作为示踪原子使用。(×)

『选一选』

以下是物理学史上3个著名的核反应方程

x+73Li→2y y+147N→x+178O y+94Be→z+126C

x、y和z是3种不同的粒子,其中z是(C)

A.α粒子B.质子

C.中子D.电子

解析:设x、y、z的电荷数分别为Z x、Z y、Z z,质量数分别为A x、A y、A z。由前两个核反应方程中的电荷数守恒,Z x+3=2Z y,Z y+7=Z x+8,可得Z y=2;质量数守恒A x+7=2A y,A y+14=A x+17,可得A y=4;由第三个核反应方程中的电荷数守恒2+4=Z z+6,得Z z=0,质量数守恒4+9=A z+12,A z=1。即z是电荷数为零,质量数为1的粒子,也就是中子,C 正确。

『想一想』

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强度易于控制,它的半衰期比天然放射性物质短得多,因此在生产和科学领域得以广泛的应用。

(1)能用α射线来测量金属板的厚度吗?

(2)γ射线照射食品延长保存期的原理是什么?

提示:(1)不能

(2)用γ射线照射食品可以杀死使食物腐败的细菌,抑制蔬菜发芽,延长保存期。

探究一探测射线的方法和仪器

S

思考讨论

i kao tao lun 1

下图为α粒子和β粒子在威尔逊云室中的径迹示意图。

(1)如何根据径迹的情况,分析判断粒子的性质?

(2)如何判断粒子所带电荷的正负?

提示:(1)α粒子质量比较大,在气体中飞行时不易改变方向,轨迹为直线;β粒子质量小,原气体碰撞易改变方向,故轨迹常常弯曲。

(2)根据轨迹的弯曲方向来判断带电的性质。

G 归纳总结

ui na zong jie

1.威尔逊云室

原理:实验时先往云室里加入少量的酒精,使室内充满酒精的饱和蒸气,然后使活塞迅

速向下运动,室内气体由于迅速膨胀,温度降低,酒精蒸气达到过饱和状态。这时让射线粒子从室内的气体中飞过,使沿途的气体分子电离,过饱和酒精蒸气就会以这些离子为核心凝结成雾滴,这些雾滴沿射线经过的路线排列,于是就显示出了射线的径迹,可用照相机拍摄下其运动的径迹进行观察分析。

2.气泡室

(1)原理:气泡室的原理同云室的原理类似,所不同的是气泡室里装的是液体,控制气泡室内液体的温度和压强,使室内温度略低于液体的沸点。当气泡室内压强突然降低时,液体的沸点变低,使液体过热,此时让射线粒子射入室内,粒子周围就有气泡形成。用照相机拍摄出径迹照片,根据照片上记录的情况,可以分析粒子的性质。

(2)气泡室和云室的比较:气泡室的工作原理与云室相类似,云室内装有气体,而气泡室内装的是液体。相同之处在于都可以形成射线粒子的运动径迹,通过研究径迹,研究射线的性质。

3.盖革——米勒计数器

(1)原理:在金属丝和圆筒间加上一定的电压,这个电压稍低于管内气体的电离电压,当某种射线粒子进入管内时,它使管内的气体电离,产生电子……这样,一个射线粒子进入管中后可以产生大量电子,这些电子到达阳极,正离子到达阴极,在外电路中产生一次脉冲放电,利用电子仪器可以把放电次数记录下来。

(2)优缺点

优点:放大倍数很大,非常灵敏,用它检测射线十分方便。

缺点:a.不同射线产生的脉冲现象相同,只能用来计数,不能区分射线种类。b.如果同时有大量粒子或两个粒子射来的时间间隔小于200μs,则计数器不能区分它们。

特别提醒:(1)探测原理方面:探测原理都是利用射线中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现象,来显示射线的存在。

(2)G-M计数器区分粒子方面:G-M计数器不能区分时间间隔小于200μs的两个粒子。

D 典例剖析

ian li pou xi

典例1(多选)下列关于放射线的探测说法正确的是(AC) A.气泡室探测射线的原理与云室探测射线的原理类似

B.由气泡室内射线径迹不能分析粒子的带电、动量、能量等情况

C.盖革—米勒计数器探测射线的原理中也利用射线的电离本领

D.盖革—米勒计数器不仅能计数,还能用来分析射线的性质

解题指导:认真阅读教材,掌握探测三种射线的方法与实验原理。

解析:气泡室探测射线原理与云室类似,不同的是气泡室中是在射线经过时产生气泡来显示射线径迹的,故A选项正确;由气泡室内径迹中气泡的多少及径迹在磁场中的弯曲方

向等,可分析射线的带电、动量、能量等情况,故B选项不正确;盖革—米勒计数器利用射线电离作用,产生电脉冲进而计数,所以C选项正确;由于对于不同射线产生的脉冲现象相同,因此计数器只能用来计数,不能区分射线的种类,所以D选项错误。,〔对点训练1〕现代建筑使用的花岗岩石材和家庭装修使用的花岗岩板材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某同学要测定附近建筑材料厂生产的花岗岩板材的放射性辐射是否超标,他选用哪种仪器较好(C)

A.威耳逊云室B.气泡室

C.盖革—米勒计数器D.以上三种效果都很好

解析:花岗岩板材的放射性都比较弱,用云室、气泡室很难测出,而计数器非常灵敏,用它检测射线十分方便。

探究二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和核反应方程

S

思考讨论

i kao tao lun 2

如图所示为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示意图。

(1)充入氮气前荧光屏上看不到闪光,充入氮气后荧光屏上看到了闪光,说明了什么问题?

(2)原子核的人工转变与原子核的衰变有什么相同规律?

提示:(1)产生了新粒子

(2)质量数与电荷数都守恒,动量守恒

G 归纳总结

ui na zong jie

1.核反应的条件

用α粒子、质子、中子,甚至用γ光子轰击原子核使原子核发生转变。

2.核反应的实质

用粒子轰击原子核并不是粒子与核碰撞将原子核打开,而是粒子打入原子核内部使核发生了转变。

3.原子核人工转变的三大发现

(1)1919年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

14

7

N+42He―→178O+11H

(2)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

9

4

Be+42He―→126C+10n

(3)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同位素和正电子的核反应:2713Al+42He―→3015P+

1

n;3015P―→3014Si+01e

4.人工转变核反应与衰变的比较

(1)不同点: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是一种核反应,是其他粒子与原子核相碰撞的结果,

需要一定的装置和条件才能发生,而衰变是原子核的自发变化,它不受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

(2)相同点:人工转变与衰变过程一样,在发生过程中质量数与电荷数都守恒,反应前后粒子总动量守恒。

特别提醒:(1)核反应过程一般都是不可逆的,核反应方程不能用等号连接,只能用单向箭头表示反应方向。

(2)核反应方程应以实验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杜撰。

D 典例剖析

ian li pou xi

典例21993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制得了一种新的铂元素的同位素20278Pt,制取过程如下:

(1)用质子轰击铍靶94Be产生快中子;

(2)用快中子轰击汞20480Hg,反应过程可能有三种:①生成20278Pt,放出氦原子核;②生成202

78

Pt,放出质子和中子;③生成的20278Pt发生两次衰变,变成稳定的原子核汞20280Hg,写出上述核反应方程。

解题指导:此题只要严格按照写核反应方程的原则进行,一般是不会出错的,写核反应方程的原则是:(1)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2)中间用箭头,不能写成等号。因两端仅仅是质量数守恒,没有体现质量相等;也不能仅画一横线,因箭头的方向还表示反应进行的方向;(3)能量守恒,但中学阶段不作要求;(4)核反应必须是实验能够发生的,不能毫无根据地写未经实验证实的核反应方程。

解析: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算出新生核的电荷数和质量数,然后写出上述核反应方程如下:

(1)94Be+11H―→95B+10n

(2)①20480Hg+10n―→20278Pt+32He

②20480Hg+10n―→20278Pt+211H+10n

③20278Pt―→20279Au+0-1e20279Au―→20280Hg+0-1e,

〔对点训练2〕(江西九江一中2019~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下面列出的是一些核反应方程:3015P→3014Si+X,94Be+21H→105B+Y,42He+42He→73Li+Z。其中(A) A.X是正电子,Y是中子,Z是质子

B.X是质子,Y是中子,Z是正电子

C.X是正电子,Y是质子,Z是中子

D.X是中子,Y是正电子,Z是质子

解析: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知X的电荷数为1,质量数为0,为正电子,Y 的电荷数为0,质量数为1,为中子,Z的电荷数为1,质量数为1,为质子,故A正确,B、C、D错误。

探究三放射性的应用及防护

S

思考讨论

i kao tao lun 3

射线在人们心里是一个恶魔,谈核色变,怎样进行有效的防护呢?

提示:其实射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只要熟知各种射线的特点,就可以避开射线对我们的危害,如图所示,从图中你可能有所体会。

G 归纳总结

ui na zong jie

1.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

(1)放射性同位素的分类

①天然放射性同位素

②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2)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优势

①放射强度容易控制

②可制成各种所需的形状

③半衰期短,废料易处理

(3)放射性同位素的主要应用

①利用它的射线

a.利用放出的γ射线检查金属部件是否存在砂眼、裂痕等,即利用γ射线进行探伤。

b.利用放射线的贯穿本领与物质的厚度和密度的关系,可用它来检查各种产品的厚度和密封容器中的液体的高度等,从而实现自动控制。

c.利用放射线使空气电离而把空气变成导电气体,以除去化纤、纺织品上的静电。

d.用射线照射植物,引起植物的变异,也可以利用它杀菌、治病等。

②做示踪原子

把放射性同位素原子通过物理或化学反应的方式掺到其他物质中,然后用探测仪进行追踪,这种使物质带有“放射性标记”的放射性同位素原子就是示踪原子。例如:a.在农业生产中,探测农作物在不同的季节对元素的需求。

b.在工业上,检查输油管道上的漏油位置。

c.在生物医疗上,可以检查人体对某元素的吸收情况,也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部位和范围。

2.放射性的污染与防护

D 典例剖析ian li pou xi

典例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给农作物施肥时,在肥料里放一些放射性同位素,是因为农作物吸收放射性同位素后生长更好

B .输油管道漏油时,可以在输的油中放一些放射性同位素探测其射线,确定漏油位置

C .天然放射元素也可以作为示踪原子加以利用,只是较少,经济上不划算

D .放射性元素被植物吸收,其放射性将发生改变

解题指导:掌握放射性同位素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解题关键。

解析:放射性元素与它的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但是利用放射性元素可以确定农作物在各季节吸收含有哪种元素的肥料。无论植物吸收含放射性元素的肥料,还是无放射性肥料,植物生长是相同的,A 错误;放射性同位素,含量易控制,衰变周期短,不会对环境造成永久污染,而天然放射性元素,剂量不易控制、衰变周期长,会污染环境,所以不用天然放射元素,C 错误;放射性是原子核的本身性质,与元素的状态、组成等无关,D 错误。放射性同位素可作为示踪原子,故B 正确。,

〔对点训练3〕 (山东省高密市2019~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质检)放射性在技术上有很

多应用,不同的放射源可用于不同目的。下表列出了一些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和可供利用的射线。

某塑料公司生产聚乙烯薄膜,方法是让厚的聚乙烯膜通过轧辊把聚乙烯膜轧薄,利用适当的放射线来测定通过轧辊后的薄膜厚度是否均匀,可利用的元素是( C )

A .钋210

B .氡222

C .锶90

D .铀238

解析:要测定聚乙烯薄膜的厚度,则要求射线可以穿透薄膜,因此α射线不合适;另外,射线穿透作用还要受薄膜厚度影响,γ射线穿透作用最强,薄膜厚度不会影响γ射线穿透,所以只能选用β射线,而氡222半衰期太小,铀238半衰期太长,所以只有锶90较合适。

放射线在云室中的径迹

案例 英国物理学家布拉凯特在充氮的云室中做α粒子轰击氮核的实验。在如图

所示的云室照片中,正确的是( B )

解析:首先在α粒子(42He)、反冲核(17 8O)和质子(11H)这三种粒子中,反冲核的电离能力

最强,穿透能力最弱——径迹短而粗;质子的电离能力最弱,穿透能力最强——径迹细而长。

另外,在α粒子轰击氡核的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即p α=p O +p H 。因此,反冲核与质子的运动方向不可能在同一直线上。

1.(山西省吕梁2019~2019学年高三模拟)如图是带电粒子在气泡室中运动径迹的照片及其中某条径迹的放大图。匀强磁场与带电粒子的运动径迹垂直,A 、B 、C 是该条径迹上的三点。若该粒子在运动过程中质量和电荷量保持不变,不断克服阻力做功,则关于此径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粒子由A 经

B 向

C 运动

B .粒子由

C 经B 向A 运动

C .粒子一定带正电,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D .粒子一定带负电,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解析:据题意,带电粒子沿垂直于磁场方向射入匀强磁场,粒子的动能逐渐减小,速度

减小,则由公式r =m v qB

得知,粒子的轨迹半径逐渐减小,由图看出,粒子的运动方向是从A 经B 向C 运动,故A 正确,B 错误;因磁场方向未知,故粒子电性无法确定,C 、D 错误。

2.(青岛市部分重点中学2019~2019学年高二联考)在下列四个核反应方程中,X 1、X 2、X 3和X 4各代表某种粒子:

①31H +X 1→42He +10n ②14 7N +42He →17 8O +X 2

③94Be +42He →12 6C +X 3 ④2412Mg +42He →2713Al +X 4

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D )

A .X 1是质子

B .X 2是中子

C .X 3是电子

D .X 4是质子

解析:由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 1是21H(氘核);X 2是11H(质子);X 3是10n(中子);X 4

是11H(质子);故选项D正确。

3.(北京市临川育人学校2019~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某实验室工作人员用初速度v0=2.7×107m/s的α粒子轰击静止的氮原子核147N,产生了质子11H。若某次碰撞可看作对心正碰,碰后新核与质子同方向运动,运动方向垂直磁场方向,通过分析偏转半径可得出新核与质子的速度大小之比为1:20,已知质子的质量为m。

(1)写出核反应方程;

(2)求出质子的速度。

答案:(1)42He+147N→178O+11H(2)5.8×107m/s

解析:(1)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得

4

2

He+147N→178O+11H;

(2)设α粒子、新核的质量分别为4m、17m,质子的速度为v,对心正碰,由动量守恒

定律得:4m v0=17m·v

20+m v

解得:v=5.8×107m/s。

基础夯实

一、选择题(1~4题为单选题,5、6题为多选题)

1.下列关于盖革—米勒计数器的说法错误的是(B)

A.射线的电离作用使计数器计数

B.α射线的电离作用强,而γ射线电离作用弱,故计数器只能记录α粒子

C.无论是α、β、γ射线都能用计数器计数

D.计数器不能区分时间间隔小于200μs的两个粒子

解析:根据盖革—米勒计数器的计数原理可知,当射线进入管内时,它使管内气体电离,产生的电子在电场中加速到达阳极,正离子到达阴极,产生脉冲放电,使计数器计数。选项A、C正确,B错误;两个射来的粒子如果时间间隔小于200μs,计数器不能区分,故选项D 正确。

2.关于国际通用的放射性标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国际通用的放射性标志是毒性标志的骷髅

B.国际通用的放射性标志是以黄色圆形为背景的黑色的圆形中心和三个黑色叶瓣的图形

C.有此项标志的地方是有放射性危险的地方

D.没有特别的极其特殊的需要要远离有国际通用的放射性标志的地方

解析:国际通用的放射性标志如图所示。

3.用中子轰击氧原子核的核反应方程式168O+10n→a7N+0b X,对式中X、a、b的判断正确的是(C)

A.X代表中子,a=17,b=1

B.X代表正电子,a=17,b=-1

C.X代表正电子,a=17,b=1

D.X代表质子,a=17,b=1

解析:根据质量数、电荷数守恒可知a=17,b=8+0-7=1,因此X可表示为01e,为正电子,故C项正确。

4.关于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利用γ射线使空气电离,把静电荷导走

B.利用β射线照射植物的种子,使产量显著增加

C.利用α射线来治疗肺癌、食道癌等疾病

D.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跟它的非放射性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作为示踪原子

解析:γ射线的电离作用很弱,应利用α射线的电离作用,A错误;γ射线对生物具有物理化学作用,照射种子可使基因变异,可用于放射性治疗,β射线不具有生物作用,B、C错误;同位素的核外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放射性同位素带有“放射性标记”,可用探测器探测到,D正确。

5.关于威耳逊云室探测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A.威耳逊云室内充满过饱和蒸气,射线经过时可显示出射线运动的径迹

B.威耳逊云室中径迹直而粗的是α射线

C.威耳逊云室中径迹细而弯曲的是γ射线

D.威耳逊云室中显示粒子径迹的原因是电离,所以无法由径迹判断射线所带电荷的正负

解析:云室内充满过饱和蒸气,射线经过时把气体电离,过饱和蒸气以离子为核心凝结成雾滴,雾滴沿射线的路径排列,显示出射线的径迹,故A正确;由于α粒子的电离本领大贯穿本领小,故α粒子在云室中的径迹直而粗,即B正确;γ射线的电离本领很弱,所以在云室中一般看不到它的径迹,而细而弯曲的是β射线,所以C错误;把云室放到磁场中,由射线径迹的弯曲方向就可以判断射线所带电荷的正负,故D错误。

6.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哈马斯组织发动了代号为“铸铅”的军事打击行动,轰炸了加沙的大型工程设施,据报道,以色列在为期20多天的以巴军事战争中使用了白磷弹和贫铀弹。其中贫铀弹是从金属铀中提炼铀235以后的副产品,其主要成分是铀238。贫铀炸弹贯穿力是常规炸弹的9倍,杀伤力极大而且残留物可长期危害环境,下列关于其残留物长期危害环境的理由正确的是(AD)

A.爆炸后的弹片存在放射性,对环境产生长期危害

B.爆炸后的弹片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对环境产生长期危害

C.铀238的衰变速度很快

D .铀的半衰期很长

解析:天然放射现象周期很长,会对环境和生物造成长期的影响,故A 、D 正确,B 、C 错误。

二、非选择题

7.过量的放射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类和自然界产生破坏作用。

(1)1945年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了两枚原子弹,当日炸死了二十万人。另有无数的平民受到辐射后患有各种疾病,使无辜的平民痛不欲生。

(2)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尔利核电站的泄露造成了大量人员的伤亡,至今大片土地仍是生物活动的禁区。

(3)美国在近几年的两次地区冲突(海湾地区、科索沃地区)中大量使用了含有放射性的炸弹,使许多人患有莫名其妙的疾病。

如何对放射线进行有效的防护?

答案:应该避免接触有放射性的材料,远离放射源,使用放射性材料时要选用半衰期短的,核电站核反应堆外层用厚厚的水泥防护层防止放射线外泄,用过的核废料要放在厚金属箱内,深埋在深海等。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1题为单选题,2、3题为多选题)

1.(江西南昌二中2019~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研制核武器的钚239(239 94

Pu)由铀239(239 92U)经过4次β衰变而产生 B .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是94Be +42He →12 6C +10

n C .20g 的238 92

U 经过两个半衰期后其质量变为15g D .238 92U 在中子轰击下,生成9438Sr 和140 54Xe 的核反应前后,原子核的核子总数减少

解析:经过β衰变电荷数多1,质量数不变,所以钚239(239 94Pu)由铀239(239 92U)经过2次

β衰变而产生,A 错误;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是94Be +42He →12 6C +10n ,B 正确;根据公式m =m 0(12)t T

知,20g 的238 92U 经过两个半衰期后其质量变为5g ,C 错误;核反应前后,原子核的核子总数守恒,D 错误。

2.(新疆农业大学附中2019~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某实验室工作人员,用初速度

为v 0=0.09c (c 为真空中的光速)的α粒子,轰击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钠原子核2311

Na ,产生了质子。若某次碰撞可看做对心正碰,碰后新核的运动方向与α粒子的初速度方向相同,质子的运动方向与新核运动方向相反,它们在垂直于磁场的平面内分别做匀速圆周运动。通过分析轨迹半径,可得出新核与质子的速度大小之比为1∶10,已知质子质量为m 。则( AC )

A .该核反应方程是42He +2311Na →2612Mg +11H

B .该核反应方程是42He +2311Na →2612Mg +10

n

C.质子的速度约为0.225c

D.质子的速度为0.09c

解析:新原子核的质量数:m=23+4-1=26,核电荷数:z=11+2-1=12

核反应方程:42He+2311Na→2612Mg+11H。故A正确,B错误;质子质量为m,α粒子、新核的质量分别为4m、26m,设质子的速度为v,对心正碰,选取α粒子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由动量守恒得:

4m v0=26m v

10-m v

解出v=0.225c,故C正确,D错误。

3.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的基本原理是:将放射性同位素158O注入人体,15

8

O在人体内衰变放出的正电子与人体内的负电子相遇湮灭转化为一对γ光子,被探测器采集后,经计算机处理生成清晰图象。则根据PET原理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BC) A.158O在人体内衰变方程是158O→157N+01e

B.正、负电子湮灭方程是01e+0-1e→2γ

C.在PET中,158O主要用途是作为示踪原子

D.在PET中,158O主要用途是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

解析:由题意知,A、B正确;显像的原理是采集γ光子,即注入人体内的158O衰变放出正电子和人体内的负电子湮灭转化为γ光子,因此158O主要用途是作为示踪原子,故C正确,D错误。

二、非选择题

4.完成下列各核反应方程,并指出哪个核反应是首次发现质子、中子和正电子的

A.105B+42He―→137N+()

B.94Be+()―→126C+10n

C.2713Al+()―→2712Mg+11H

D.147N+42He―→178O+()

E.23892U―→23490Th+()

F.2311Na+()―→2411Na+11H

G.2713Al+42He―→10n+()

30

15

P―→3014Si+()

解析:A.105B+42He―→137N+10n

B.94Be+42He―→126C+10n此核反应使查德威克首次发现了中子。

C.2713Al+10n―→2712Mg+11H

D.147N+42He―→178O+11H此核反应是卢瑟福首次发现了质子。

E.23892U―→23490Th+42He

F.2311Na+21H―→2411Na+11H

G.2713Al+42He―→10n+3015P(磷30放射性同位素),3015P―→3014Si+01e(正电子),此核反应使约里奥·居里夫妇首次发现了正电子。

5.同位素这个概念是1913年英国科学家索迪(1877~1956)提出的。许多元素都存在同位素现象,在目前已发现的114种元素中,稳定同位素约300多种,而放射性同位素达1500种以上,而且大多数是人工制造的。

(1)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在重质量半中子区首次制得镤元素的一种同位素(234Pa)。已知23490Th(钍)―→234Pa(镤)+0-1e(电子),则234Pa原子核里的中子数应为__143__。

(2)1934年,科学家在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除探测到预料中的中子外,还探测到了正电子,更意外的是拿走α放射源后,铝箔虽不再发射中子,但仍继续发射正电子,而且这种放射性随时间衰减规律跟天然放射性一样,也有一定的半衰期。

①写出α粒子轰击铝箔(2713Al)产生中子的核反应方程式,并请写出核反应和一般化学反应的不同点(请答3点)。

②上述产生的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叫放射性同位素,写出其产生正电子的核反应方程式。

答案:(2)2713Al+42He―→3015P+10n;3015P―→3014Si+0+1e

解析:(1)由方程两边的质量数和电荷数相同,可知234Pa中质子数为91,则中子数为234-91=143。

(2)①②铝核被α粒子击中后产生中子的反应为2713Al+42He―→3015P+10n;3015P是磷的一种同位素,也有放射性,像天然放射性元素一样发生衰变,衰变时放出正电子,该反应为:3015P―→3014 Si+0+1e,核反应和一般化学反应的不同点:核反应是原子层次上的变化,而化学反应是分子层次上的变化(或核反应前后元素发生变化,化学反应前后则元素种类不变);一种同位素不论处于何种状态,它们的核反应性质是相同的,而它们的化学性质是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它们的化学性质是相同的,但它们的核反应性质是不同的。

19.3 探测射线的方法

第三节探测射线的方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一些现象。 2、知道用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放射线可以用适当的仪器探测到。 3、了解云室、气泡室和计数器的简单构造和基本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分析探测射线过程中的现象。 2、培养学生运用已知结论正确类比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分析问题的品质。 2、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学生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探测器探测到的现象分析、探知各种运动粒子。 教学难点: 1、探测器的结构与基本原理。 2、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粒子的带电、动量、能量等特性,从而判断是何种射线,区分射线的本质是何种粒子。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挂图,实验器材模型,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天然放射现象,知道了三种射线的本质。但是放射线是看不见的,我们是如何探知放射线的存在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几种常用的探测射线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第一部分,思考并讨论:放射线虽然看不见,但我们根据什么来探知放射线的存在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并讨论后会回答:放射线虽然看不见,但我们可根据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一些现象来探知放射线的存在。 追问:这些现象主要有哪些呢? 学生:这些现象主要有: (1)使气体电离,这些离子可使过饱和汽产生云雾或使过热液体产生气泡。 (2)使照相底片感光。 (3)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 1、威耳逊云室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威耳逊云室”部分的内容,并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提问:(1)构造是什么? (2)基本原理是什么? (3)怎样才能观察到射线的径迹? 学生活动:讨论并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1)威耳逊云室主要部分是一个圆筒状容器,下部是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活塞,上盖是透明的,可以通过它来观察和拍摄粒子运动的径迹。室内由光源通过旁边的窗子照明。少量放射性物质(放射源)放在室内侧壁附近(或放在室外,让放射线从侧壁的窗口射入)。 (2)学生对于这一问题可能回答不明确,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讲清云室实验的基本原理:我们知道,水蒸气遇冷凝结,会形成很小的雾珠,这时它需要有凝结的核心。云和雾就是这样形成的。如果空气中没有任何尘埃或离子,水蒸气就是达到过饱和状态,也不能马上凝结。但是如果这时由于某种原因在空气中产生了离子,那么过饱和的水蒸气就会以这些离子为核心立即凝结成雾珠。离子是看不见的,可是雾珠是看得见的,因此可以根据出现的雾珠来推测产生离子的情形。云室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3)实验时,先往云室里加少量的酒精,使室内充满酒精的饱和蒸气,然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3-5 19.3探测射线的方法同步训练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3-5 19.3探测射线的方法同步训练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 (2017高二下·武威期末) 分别用α、β、γ三种射线照射放在干燥空气中的带正电的验电器,则() A . 用α射线照射时,验电器的带电荷量将增加 B . 用β射线照射时,验电器的电荷量将先喊少后增加 C . 用三种射线照射时,验电器的电荷都将消失 D . 用γ射线照射时,验电器的带电量将不变 2. (2分)(2017·洛阳模拟) 如图所示为研究某未知元素放射性的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在薄铝片和荧光屏之间有图示方向的匀强电场E,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在荧光屏的某一位置上每分钟闪烁的亮点数.若撤去电场后继续观察,发现每分钟闪烁的亮点数没有变化;如果再将薄铝片移开,观察到每分钟闪烁的亮点数大大增加,由此可以判断,放射源发出的射线可能为() A . β射线和γ射线 B . α射线和β射线 C . β射线和X射线 D . α射线和γ射线 3. (2分)同位素是指() A . 核子数相同而质子数不同的原子 B . 核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C . 质子数相同而核子数不同的原子 D . 中子数相同而核子数不同的原子 4. (2分) (2017高二下·江津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玻尔对氢原子光谱的研究导致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 B . 可利用某些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发出荧光来设计防伪措施 C . 天然放射现象中产生的射线都能在电场或磁场中发生偏转 D . 观察者与波源互相远离时接收到波的频率与波源频率相同 5.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β射线比α射线更容易使气体电离 B . 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由核本身决定,与外部条件无关 C . 核反应堆和太阳内部发生的都是核裂变反就 D . 氢原子发生能级跃迁放出光子后,核外电子的动能最终会变小 6. (2分)现已建成的核电站发电的能量来自于() A . 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出的能量 B . 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能量 C . 重核裂变放出的能量 D . 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 7. (2分)(2017·西宁模拟)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具有波动性 B . 电子的衍射现象说明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C . 重核裂变时平均每个核子释放能量要比轻核聚变时多

物理新人教版选修3-5193探测射线测射线的方法教案3

** 探测射线的方法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一些现象; (2)知道用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放射线可以用适当的仪器探测到; (3)了解云室、气泡室和计数器的简单构造和基本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能分析探测射线过程中的现象; (2)培养学生运用已知结论正确类比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分析问题的品质; (2)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学生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探测器探测到的现象分析、探知各种运动粒子。 教学难点 (1)探测器的结构与基本原理。 (2)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粒子的带电、动量、能量等特性,从而判断是何种射线,区分射线的本质是何种粒子。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1)挂图,实验器材模型,课件等; (2)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教学过程: 第三节探测射线的方法 (一)引入新课 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天然放射现象,知道了三种射线的本质。α、β、γ射线的本质是什么?各有那些特征?

通过学生回忆三种放射线的本质以及三种粒子的基本特征,既用引导新课,也为后分析探测器探测到的现象提供理论依据。放射线是看不见的,我们是如何探知放射线的存在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几种常用的探测射线的方法。 (二)进行新课 阅读教材83页的第一部分,思考并讨论:放射线虽然看不见,但我们根据什么来探知放射线的存在呢?(根据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一些现象来探知放射线的存在)这些现象主要有哪些呢? (使气体电离,这些离子可使过饱和汽产生云雾或使过热液体产生气泡;使照相底片感光;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 学习三种核物理研究中常用的探测射线的方法。 1、威耳逊云室 阅读教材“威耳逊云室”部分的内容,并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提问: (1)构造是什么? (2)基本原理是什么? (3)怎样才能观察到射线的径迹? 威耳逊云室主要部分是一个圆筒状容器,下部是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活塞,上盖是透明的,可以通过它来观察和拍摄粒子运动的径迹,室内由光源通过旁边的窗子照明。少量放射性物质(放射源)放在室内侧壁附近(或放在室外,让放射线从侧壁的窗口射入)实验时,先往云室里加少量的酒精,使室内充满酒精的饱和蒸气,然后使活塞迅速向下运动,室内气体由于迅速膨胀,温度降低,酒精蒸气达到过饱和状态,这时如果有射线粒子从室内气体中飞过,使沿途的气体分子电离,过饱和酒精蒸气就会以这些离子为核心凝结成雾滴,这些雾滴沿射线经过的路线排列,于是就显示出了射线的径迹。 说明:这种云室是英国物理学家威耳逊(1869~1959)在1912年发明的,故叫做威耳逊云室。 在云室看到的只是成串的小液滴,它描述的是射线粒子运动的径迹,而不是射线本身。观察α、β射线在云室中的径迹,比较两种径迹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提示:α粒子的质量比较大,在气体中飞行不易改变方向,并且电离本领大,沿途产生的离子多,所以它在云室中的径迹直而粗。β粒子的质量小,跟气体碰撞时容易改变方向,并

高中物理-探测射线的方法课后训练

高中物理-探测射线的方法课后训练 基础巩固 1.用威耳逊云室探测射线,其中粒子在威耳逊云室中径迹直而粗的是( ) A.α粒子B.β粒子 C.γ粒子D.以上都不是 2.关于威耳逊云室探测射线,下述正确的是( ) A.威耳逊云室内充满过饱和蒸气,射线经过时可显示出射线运动的径迹 B.威耳逊云室中径迹粗而直的是α射线 C.威耳逊云室中径迹细而长的是γ射线 D.威耳逊云室中显示粒子径迹原因是电离,所以无法由径迹判断射线所带电荷的正负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威耳逊云室和盖革—米勒计数器都是利用了放射线使气体电离的性质 B.盖革—米勒计数器除了用来计数,还能区分射线的种类 C.用威耳逊云室探测射线时,径迹比较细且常常弯曲的是β粒子的径迹 D.根据气泡室中粒子径迹的照片上记录的情况,可以分析粒子的带电、动量、能量等情况 4.在威耳逊云室中,关于放射源产生的射线径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于γ射线的能量大,容易显示其径迹 B.由于β粒子的速度大,其径迹粗而且长 C.由于α粒子的速度小,不易显示其径迹 D.由于α粒子的电离作用强,其径迹直而粗 5.带电粒子进入云室会使云室中的气体电离,从而显示其运动轨迹。如图是在有匀强磁场的云室中观察到的粒子的轨迹,a和b是轨迹上的两点,匀强磁场B垂直纸面向里。该粒子在运动时,其质量和电荷量不变,而动能逐渐减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粒子先经过a点,再经过b点B.粒子先经过b点,再经过a点 C.粒子带负电D.粒子带正电 能力提升 6.用盖革—米勒计数器测定放射源的放射强度为每分钟405次,若将一张厚纸板放在计数器与放射源之间,计数器几乎测不到射线。10天后再次测量,测得该放射源的放射强度为每分钟101次,则下列关于射线性质及它的半衰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射源射出的是α射线 B.放射源射出的是β射线 C.这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5天 D.这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2.5天 7.用α粒子照射充氮的云室,摄得如图所示的照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是α粒子的径迹,B是质子的径迹,C是新核的径迹 B.B是α粒子的径迹,A是质子的径迹,C是新核的径迹 C.C是α粒子的径迹,A是质子的径迹,B是新核的径迹

第十九章第三节探测射线的方法、第四节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第三节探测射线的方法 第四节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学习目标] 1.知道探测射线的几种方法,了解探测射线的几种仪器. 2.知道核反应及其遵循的规律,会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 3.知道放射性同位素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了解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一、探测射线的方法(阅读教材P73~P75) 1.探测方法 (1)组成射线的粒子会使气体或液体电离,以这些离子为核心,过饱和的蒸气会产生雾滴,过热液体会产生气泡. (2)射线能使照相乳胶感光. (3)射线能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 2.探测仪器 (1)威耳逊云室:①原理:粒子在云室内气体中飞过,使沿途的气体分子电离,过饱和酒精蒸气就会以这些离子为核心凝结成雾滴,于是显示出射线的径迹. ② (2)气泡室:气泡室的原理同云室的原理类似,所不同的是气泡室里装的是液体,如液态氢. 粒子通过过热液体时,在它的周围产生气泡而形成粒子的径迹. (3)盖革—米勒计数器: ①优点:G-M计数器非常灵敏,使用方便. ②缺点:只能用来计数,不能区分射线的种类. 拓展延伸?———————————————————(解疑难) 不同探测方法的对比 威耳逊云室和气泡室都是依据径迹探测射线的性质和种类,而盖革—米勒计数器只能计数,不能区分射线的种类. 1.(1)射线中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一些现象,可以显示射线的存在.() (2)云室和气泡室都是应用射线的穿透能力研究射线的径迹.() (3)盖革—米勒计数器既可以统计粒子的数量,也可以区分射线的种类.() 提示:(1)√(2)×(3)× 二、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阅读教材P76~P78)

1.核反应 (1)定义: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 (2)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①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产生了氧的一种同位素,同时产生一个质子. ②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 147N +42He →178O +11H . (3)遵循规律: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2.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1)放射性同位素的定义:有些同位素具有放射性,叫做放射性同位素. (2)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发现: ①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经过α粒子轰击的铝片中含有放射性磷3015P. ②发现磷同位素的方程:42He +2713Al →3015P +10n . 3.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与防护 (1)应用射线:应用射线可以测厚度、医疗方面的放射治疗、照射种子培育优良品种等. (2)示踪原子:有关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功能的研究,要借助于示踪原子. (3)辐射与安全:人类一直生活在放射性的环境中,过量的射线对人体组织有破坏作用.要防止放射性物质对水源、空气、用具等的污染. 拓展延伸?———————————————————(解疑难) 1.放射线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合理应用放射性的同时,又要警惕 它的危害,进行必要的防护.过量的放射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类和自然产生破坏作用.如图是世界通用的辐射警示标志. 2.(1)衰变和原子核的人工转变都属于核反应.( ) (2)在用到射线时,利用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和天然放射性物质都可以.( ) (3)用放射性同位素代替非放射性的同位素来制成各种化合物做“示踪原子”.( ) 提示:(1)√ (2)× (3)√

7探测射线的方法教案

19.3 探测射线的方法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一些现象. 2.知道用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放射线可以用适当的仪器探测到. 3.了解云室、气泡室和计数器的简单构造和基本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分析探测射线过程中的现象. 2.培养学生运用已知结论正确类比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分析问题的品质. 2.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学生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探测器探测到的现象分析、探知各种运动粒子。 ★教学难点 1.探测器的结构与基本原理。 2.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粒子的带电、动量、能量等特性,从而判断是何种射线,区分射线的本质是何种粒子。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1.挂图,实验器材模型,课件等。 2.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天然放射现象,知道了三种射线的本质. 请同学们回忆: α、β、γ射线的本质是什么?各有那些特征? 学生回答:(略) 点评:通过学生回忆三种放射线的本质以及三种粒子的基本特征,既用引导新课,也为后

面分析探测器探测到的现象提供理论依据。 老师进一步设问:放射线是看不见的,我们是如何探知放射线的存在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几种常用的探测射线的方法. (二)进行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3页的第一部分,思考并讨论: 放射线虽然看不见,但我们根据什么来探知放射线的存在呢? 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后会回答:放射线虽然看不见,但我们可根据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一些现象来探知放射线的存在. 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后老师追加提问:这些现象主要有哪些呢? 学生会抢着回答: 这些现象主要有: 1.使气体电离,这些离子可使过饱和汽产生云雾或使过热液体产生气泡; 2.使照相底片感光; 3.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 点评:培养学生阅读教材、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下面我们学习三种核物理研究中常用的探测射线的方法. 1.威耳逊云室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威耳逊云室”部分的内容,并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提问:(1)构造是什么? (2)基本原理是什么? (3)怎样才能观察到射线的径迹?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1),并进行补充评价. 学生讨论并选出代表回答问题1:威耳逊云室主要部分是一个圆筒状容器,下部是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活塞,上盖是透明的,可以通过它来观察和拍摄粒子运动的径迹.室内由光源通过旁边的窗子照明.少量放射性物质(放射源)放在室内侧壁附近(或放在室外,让放射线从侧壁的窗口射入). 点评: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2,并注意结合以前学过的过饱和汽的知识,讲清云室实验的基本原理. 学生讨论后回答问题(2)时,可能回答仍不明确,不够全面。此时,教师可多叫几个同学加以补充,最后请同学们总结威耳逊云室的原理。再请学生代表问答。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3),并进行补充评价. 学生总结回答问题(3):实验时,先往云室里加少量的酒精,使室内充满酒精的饱和蒸气,然后使活塞迅速向下运动,室内气体由于迅速膨胀,温度降低,酒精蒸气达到过饱和

物理选修3-5自我小测:第十九章 第三、四节探测射线的方法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含解析 精品

自我小测 1.利用威尔逊云室探测射线时能观察到细长而弯曲的径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知是α射线射入云室中 B.可知是β射线射入云室中 C.观察到的是射线粒子的运动 D.观察到的是射线粒子在运动路径上的酒精雾滴 2.下列关于放射线的探测说法正确的是() A.气泡室探测射线的原理与云室探测射线的原理类似 B.由气泡室内射线径迹可以分析粒子的带电、动量、能量等情况 C.盖革—米勒计数器探测射线的原理中也利用射线的电离本领 D.盖革—米勒计数器不仅能计数,还能用来分析射线的性质 3.用中子轰击铝27,产生钠24和X粒子,钠24具有放射性,它衰变后变成镁24,则X粒子和钠的衰变过程分别是() A.质子、α衰变B.电子、α衰变 C.α粒子、β衰变D.正电子、β衰变 P,放出一4.将威耳逊云室置于磁场中,一个静止在磁场中的放射性同位素原子核30 15 Si,能近似反映正电子和Si核轨迹的是() 个正电子后变成原子核30 14 5.关于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利用γ射线使空气电离,把净电荷泄去 B.利用α射线照射植物的种子,使产量显著增加 C.利用β射线来治肺癌、食道癌 D.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跟它的非放射性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可以作为示踪原子6.如图所示是查德威克实验示意图,在这个实验中发现了一种不可见的贯穿能力很强的粒子,这种粒子是() A.正电子B.中子C.光子D.电子 7.放射性在技术上有很多应用,不同的放射源可用于不同目的。下表列出了一些放射

性元素的半衰期和可供利用的射线。 某塑料公司生产聚乙烯薄膜,方法是让厚的聚乙烯膜通过轧辊把聚乙烯膜轧薄,利用适当的放射线来测定通过轧辊后的薄膜厚度是否均匀,可利用的元素是() A.钋210 B.氡222 C.锶90 D.铀238 8.1993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制得了一种新的铂元素的同位素202 78 Pt,制取过程如下: (1)用质子轰击铍靶9 4 Be产生快中子。 (2)用快中子轰击汞204 80 Hg,反应过程可能有两种: ①生成202 78 Pt,放出氦原子核。 ②生成202 78 Pt,同时放出质子、中子。 (3)生成的202 78Pt发生两次衰变,变成稳定的原子核202 80 Hg。 写出上述核反应方程。 9.某实验室工作人员,用初速度为v0=0.09c(c为真空中的光速)的α粒子轰击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23 11 Na,产生了质子。若某次碰撞可看作对心正碰,碰后新核的运动方向与α粒子的初速度方向相同,质子的运动方向与新核运动方向相反,它们在垂直于磁场的平面内分别做匀速圆周运动。通过分析轨迹半径,可得出新核与质子的速度大小之比为1∶10,已知质子质量为m。 (1)写出核反应方程; (2)求出质子的速度v(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探测射线的方法》

探测射线的方法 一、知识点扫描 思考并讨论:放射线虽然看不见,但我们根据什么来探知放射线的存在呢?这些现象主要有哪些呢? 1、威耳逊云室 (1)构造是什么? (2)基本原理是什么? (3)怎样才能观察到射线的径迹? 威耳逊云室主要部分是一个圆筒状容器,下部是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活塞,上盖是透明的,可以通过它来观察和拍摄粒子运动的径迹,室内由光源通过旁边的窗子照明。少量放射性物质(放射源)放在室内侧壁附近(或放在室外,让放射线从侧壁的窗口射入)实验时,先往云室里加少量的酒精,使室内充满酒精的饱和蒸气,然后使活塞迅速向下运动,室内气体由于迅速膨胀,温度降低,酒精蒸气达到过饱和状态,这时如果有射线粒子从室内气体中飞过,使沿途的气体分子电离,过饱和酒精蒸气就会以这些离子为核心凝结成雾滴,这些雾滴沿射线经过的路线排列,于是就显示出了射线的径迹。 说明:这种云室是英国物理学家威耳逊(1869~1959)在1912年发明的,故叫做威耳逊云室。 在云室看到的只是成串的小液滴,它描述的是射线粒子运动的径迹,而不是射线本身。观察α、β射线在云室中的径迹,比较两种径迹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提示:α粒子的质量比较大,在气体中飞行不易改变方向,并且电离本领大,沿途产生的离子多,所以它在云室中的径迹直而粗。β粒子的质量小,跟气体碰撞时容易改变方向,并且电离本领小,沿途产生的离子少,所以它在云室中的径迹比较细,且常常发生弯曲。γ粒子的电离本领更小,一般看不到它的径迹。 点评:我们根据径迹的长短和粗细,可以知道粒子的性质,把云室放在磁场中,从带电粒子运动轨迹的弯曲方向,可以知道粒子所带电荷的正负;根据径迹的曲率半径的大小,还可以知道粒子的动量的大小。 问题:在云室中,为什么α粒子显示的径迹直而粗、β粒子显示的径迹细而曲? 2、气泡室 问题:比较气泡室的原理同云室的原理。 控制气泡室内液体的温度和压强,使室内温度略低于液体的沸点,当气泡室内压强降低时,液体的沸点变低,因此液体过热,在通过室内射线粒子周围就有气泡形成,气泡室在观察比较稀少的碰撞事件时是有很大优点的。液体中原子挤得很紧,可以发生比气体中多得多的核碰撞,而我们将有比用云室好得多的机会来摄取所寻找的事件。 3、盖革—弥勒计数器 问题: (1)盖革—弥勒计数管的构造如何? 管外面是一根玻璃管,里面是一个接在电源负极的导电圆筒,筒的中间有一条接正极的金属丝,管中装有低压的惰性气体(如氩、氖等,压强约为10kPa~20kPa)和少量的酒精

新课标人教版3-5选修三18.3《探测射线的方法》WORD教案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物理(选修3 —5)[人教版] 第十九章原子核 新课标要求 1 ?内容标准 (1)知道原子核的组成。知道放射性和原子核的衰变。会用半衰期描述衰变速度,知道半衰期的统计意义。 (2)了解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知道射线的危害和防护。 例1 了解放射性在医学和农业中的应用。 例2调查房屋装修材料和首饰材料中具有的放射性,了解相关的国家标准。 (3)知道核力的性质。能简单解释轻核与重核内中子数、质子数具有不同比例的原因。会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守恒写出核反应方程。 (4)认识原子核的结合能。知道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关注受控聚变反应研究的进展。 (5)知道链式反应的发生条件。了解裂变反应堆的工作原理。了解常用裂变反应堆的类型。知道核电站的工作模式。 (6)通过核能的利用,思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例3思考核能开发带来的社会问题。 (7)初步了解恒星的演化。初步了解粒子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例4 了解加速器在核物理、粒子物理研究中的作用。 2.活动建议: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常用的射线检测方法。 (2)观看有关核能利用的录像片。 (3)举办有关核能利用的科普讲座。 新课程学习 19. 3探测射线的方法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一些现象 2?知道用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放射线可以用适当的仪器探测到. 3?了解云室、气泡室和计数器的简单构造和基本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 ?能分析探测射线过程中的现象? 2.培养学生运用已知结论正确类比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分析问题的品质? 2.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学生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占 八、、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探测器探测到的现象分析、探知各种运动粒子。 ★教学难点 1?探测器的结构与基本原理。 2?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粒子的带电、动量、能量等特性,从而判断是何种射线,区分射线的本质是何种粒子。 ★教学方法

新课标人教版3-5选修三18.3《探测射线的方法》WORD教案2

19.3 探测射线的方法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一些现象; (2) 知道用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放射线可以用适当的仪器探测到; (3 )了解云室、气泡室和计数器的简单构造和基本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 能分析探测射线过程中的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已知结论正确类比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分析问题的品质; (2) 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 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学生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 可; (3) 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探测器探测到的现象分析、探知各种运动粒子。 教学难点 (1)探测器的结构与基本原理。 (2)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粒子的带电、动量、能量等特性,从而判断 是何种射线,区分射线的本质是何种粒子。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1) 挂图,实验器材模型,课件等; (2) 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犷学过程: [来源 学* 科*网 Z*X*X*K] 第三节 探测射线的方法 (一)引入新课 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天然放射现象,知道了三种射线的本质。 [来源:学+科 +网Z+X+X+K] 教学用具: [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4810434767.html,] a 、B 、 丫射线的本质是什

么?各有那些特征? 通过学生回忆三种放射线的本质以及三种粒子的基本特征,既用引导新课,也为后分 析探测器探测到的现象提供理论依据。放射线是看不见的,我们是如何探知放射线的存在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几种常用的探测射线的方法。 (二)进行新课 阅读教材83页的第一部分,思考并讨论:放射线虽然看不见,但我们根据什么来探知 放射线的存在呢?(根据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一些现象来探知放射线的 存在)这些现象主要有哪些呢?[来源皿”] (使气体电离,这些离子可使过饱和汽产生云雾或使过热液体产生气泡;使照相底片感光;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 学习三种核物理研究中常用的探测射线的方法。 1威耳逊云室 阅读教材“威耳逊云室”部分的内容,并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提问: (1)构造是什么? (2)基本原理是什么? (3 )怎样才能观察到射线的径迹? 威耳逊云室主要部分是一个圆筒状容器,下部是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活塞,上盖是透明的,可以通过它来观察和拍摄粒子运动的径迹,室内由光源通过旁边的窗子照明。少量放射性物质(放射源)放在室内侧壁附近(或放在室外,让放射线从侧壁的窗口射入) 实验时,先往云室里加少量的酒精,使室内充满酒精的饱和蒸气,然后使活塞迅速向下运动,室内气体由于迅速膨胀,温度降低,酒精蒸气达到过饱和状态,这时如果有射线粒子 从室内气体中飞过,使沿途的气体分子电离,过饱和酒精蒸气就会以这些离子为核心凝结成雾滴,这些雾滴沿射线经过的路线排列,于是就显示出了射线的径迹。 说明:这种云室是英国物理学家威耳逊(1869?1959)在1912年发明的,故叫做威耳逊云 室。 在云室看到的只是成串的小液滴,它描述的是射线粒子运动的径迹,而不是射线本身。 观察a、B射线在云室中的径迹,比较两种径迹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提示:a粒子的质量比较大,在气体中飞行不易改变方向,并且电离本领大,沿途产生的离子多,所以它在

新课标人教版3-5选修三18.3《探测射线的方法》WORD教案3

么?各有那些特征? 19.3 探测射线的方法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一些现象; (2) 知道用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放射线可以 用适当的仪器探测到; (3 )了解云室、气泡室和计数器的简单构造和基本原理。 2、 过程与方法 (1) 能分析探测射线过程中的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已知结论正确类比推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分析问题的品质; [来源"”] 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学生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 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探测器探测到的现象分析、探知各种运动粒子。 教学难点 (1 )探测器的结构与基本原理。 (2)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粒子的带电、动量、能量等特性,从而判断 是何种射线,区分射线的本质是何种粒子。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1) (2) 占 ;

教学用具: (1)挂图,实验器材模型,课件等; (2)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教学过程: 第三节探测射线的方法 (一)引入新课 a、B、丫射线的本质是什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天然放射现象,知道了三种射线的本质。 么?各有那些特征?

通过学生回忆三种放射线的本质以及三种粒子的基本特征, 探测器探 既用引导新课,也为后分析 测到的现象提供理论依据。放射线是看不见的,我们是如何探知放射线的 存在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几种常用的探测射线的方法。 (二)进行新课 阅读教材83页的第一部分,思考并讨论:放射线虽然看不见,但我们根据什么来探知放射线的存在呢?(根据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一些现象来探知放射线的存在)这些现象主要有哪些呢?(使气体电离,这些离子可使过饱和汽产生云雾或使过热液体产生气泡;使照相底片感光;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 学习三种核物理研究中常用的探测射线的方法。 1威耳逊云室 阅读教材“威耳逊云室”部分的内容,并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提问: (1)构造是什么? (2)基本原理是什么? (3 )怎样才能观察到射线的径迹? 威耳逊云室主要部分是一个圆筒状容器,下部是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活塞,上盖是透明的,可以通过它来观察和拍摄粒子运动的径迹,室内由光源通过旁边的窗子照明。少量放射性物质(放射源)放在室内侧壁附近(或放在室外,让放射线从侧壁的窗口射入) 实验时,先往云室里加少量的酒精,使室内充满酒精的饱和蒸气,然后使活塞迅速向下运动,室内气体由于迅速膨胀,温度降低,酒精蒸气达到过饱和状态,这时如果有射线粒子 从室内气体中飞过,使沿途的气体分子电离,过饱和酒精蒸气就会以这些离子为核心凝结成雾滴,这些雾滴沿射线经过的路线排列,于是就显示出了射线的径迹。[来源:学科网細 说明:这种云室是英国物理学家威耳逊(1869?1959)在1912年发明的,故叫做威耳逊云 室。 在云室看到的只是成串的小液滴,它描述的是射线粒子运动的径迹,而不是射线本身。 观察a、B射线在云室中的径迹,比较两种径迹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提示:a粒子的质量比较大,在气体中飞行不易改变方向,并且电离本领大,沿途产生的离子多,所以它在云室中的径迹直而粗。B粒子的质量小,跟气体碰撞时容易改变方向,并 且电离本领小,沿途产生的离子少,所以它在云室中的径迹比较细,且常常发生弯曲。丫粒

19.3 探测射线的方法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5)[人教版] 第十九章原子核 新课标要求 1.内容标准 (1)知道原子核的组成。知道放射性和原子核的衰变。会用半衰期描述衰变速度,知道半衰期的统计意义。 (2)了解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知道射线的危害和防护。 例1 了解放射性在医学和农业中的应用。 例2 调查房屋装修材料和首饰材料中具有的放射性,了解相关的国家标准。 (3)知道核力的性质。能简单解释轻核与重核内中子数、质子数具有不同比例的原因。会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守恒写出核反应方程。 (4)认识原子核的结合能。知道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关注受控聚变反应研究的进展。 (5)知道链式反应的发生条件。了解裂变反应堆的工作原理。了解常用裂变反应堆的类型。知道核电站的工作模式。 (6)通过核能的利用,思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例3 思考核能开发带来的社会问题。 (7)初步了解恒星的演化。初步了解粒子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例4 了解加速器在核物理、粒子物理研究中的作用。 2.活动建议: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常用的射线检测方法。 (2)观看有关核能利用的录像片。 (3)举办有关核能利用的科普讲座。 新课程学习 19.3 探测射线的方法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一些现象. 2.知道用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放射线可以用适当的仪器探测到. 3.了解云室、气泡室和计数器的简单构造和基本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分析探测射线过程中的现象. 2.培养学生运用已知结论正确类比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分析问题的品质. 2.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学生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电加热管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探测器探测到的现象分析、探知各种运动粒子。 ★教学难点 1.探测器的结构与基本原理。 2.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平板烘干机粒子的带电、动量、能量等特性,从而判断是何种射线,区分射线的本质是何种粒子。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1.挂图,实验器材模型,课件等。 2.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普利卡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天然放射现象,知道了三种射线的本质. 请同学们回忆: α、β、γ射线的本质是什么?各有那些特征? 学生回答:(略) 点评:通过学生回忆三种放射线的本质以及三种粒子的基本特征,既用引导新课,也为后面分析探测器探测到的现象提供理论依据。 老师进一步设问:放射线是看不见的,我们是如何探知放射线的存在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几种常用的探测射线的方法. (二)进行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3页的第一部分,思考并讨论: 放射线虽然看不见,但我们根据什么来探知放射线的存在呢? 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后会回答:放射线虽然看不见,但我们可根据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一些现象来探知放射线的存在.

探测射线的方法

[目标定位] 1.了解探测射线的几种方法,熟悉探测射线的几种仪器. 2.知道什么是放射性同位素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3.知道核反应及其遵从的规律,会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 4.了解放射性在生产和科学领域的应用. 课前指导,知识梳理 一、探测射线的方法 1.探测射线的理论依据 2.探测射线的仪器 (1)威耳逊云室: (2)气泡室: (3)盖革-米勒计数器: ①优点: ②缺点: 二、核反应 1.定义 2.遵循规律 3.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三、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1.有些同位素具有放射性,叫放射性同位素. 2.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经过α粒子轰击的铝片中含有放射性磷3015P,核反应方程为42He+2713Al―→3015 P+10n. 四、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1.在工业上: 2.农业上: 3.辐射与安全 限时练习 1.完成下列核反应方程,并指出其中________是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________是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 (1)147N+10n→146C+________ (2)147N+42He→178O+________ (3)105B+10n→________+42He (4)94Be+42He→________+10n (5)5626Fe+21H→5727Co+________

2.(探测射线的方法)用α粒子照射充氮的云室,摄得如图1所示的照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是α粒子的径迹,B是质子的径迹,C是新核的径迹 B.B是α粒子的径迹,A是质子的径迹,C是新核的径迹 C.C是α粒子的径迹,A是质子的径迹,B是新核的径迹 D.B是α粒子的径迹,C是质子的径迹,A是新核的径迹 3.用中子轰击氧原子核的核反应方程为168O+10n→a7N+0b X,对式中X、a、b的判断正确的是() A.X代表中子,a=17,b=1 B.X代表电子,a=17,b=-1 C.X代表正电子,a=17,b=1 D.X代表质子,a=17,b=1 4.下面列出的是一些核反应方程:3015P→3014Si+X,94Be+21H→105B+Y,42He+42He→73Li+Z,其中() A.X是质子,Y是中子,Z是正电子 B.X是正电子,Y是质子,Z是中子 C.X是中子,Y是正电子,Z是质子 D.X是正电子,Y是中子,Z是质子 5.用人工方法得到放射性同位素,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发现,天然的放射性同位素只不过40多种,而今天人工制造的放射性同位素已达1 000多种,每种元素都有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在工业、农业、医疗卫生和科学研究的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带电的验电器在放射线照射下电荷会很快消失.其原因是() A.射线的贯穿作用B.射线的电离作用 C.射线的物理、化学作用D.以上三个选项都不是 (2)图是工厂利用放射线自动控制铝板厚度的装置示意图.如果工厂生产的是厚度为1毫米的铝板,在α、β、γ三种射线中,你认为对铝板的厚度控制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射线. (3)在我国首先用人工方法合成牛胰岛素时,需要证明人工合成的牛胰岛素结晶跟天然牛胰岛素的结晶是同一种物质,为此曾采用放射性同位素14C做________. 6.将威耳逊云室置于磁场中,一个静止在磁场中的放射性同位素原子核3015P,放出一个正电子后变成原子核3014Si,如图所示能近似反映正电子和Si核轨迹的是()

新人教版选修3-5《探测射线的方法》教学设计(精品).doc

19.3 探测射线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知道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一些现象; (2)知道用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放射线可以用适当的仪器探测到; (3)了解云室、气泡室和计数器的简单构造和基本原理。 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天然放射现象,知道了三种射线的本质。放射线是看不见的,我们是如何探知放射线的存在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几种常用的探测射线的方法。 放射线虽然看不见,但我们可根据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一些现象来探知放射线的存在. 这些现象主要有: 1.使气体电离,这些离子可使过饱和汽产生云雾或使过热液体产生气泡; 2.使照相底片感光; 3.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学习三种核物理研究中常用的探测射线的方法。 一、威耳逊云室 1、构造:一个圆筒状容器,低部可以上下移动,上盖是透明的,内有干净空气 威耳逊云室主要部分是一个圆筒状容器,下部是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活塞,上盖是透明的,可以通过它来观察和拍摄粒子运动的径迹,室内由光源通过旁边的窗子照明。少量放射性物质(放射源)放在室内侧壁附近(或放在室外,让放射线从侧壁的窗口射入)。 这种云室是英国物理学家威耳逊(1869~1959)在1912年发明的,故叫做威耳逊云室。 2、基本原理 利用射线的电离本领.实验时,先往云室里加少量的酒精,使室内充满酒精的饱和蒸气,然后使活塞迅速向下运动,室内气体由于迅速膨胀,温度降低,酒精蒸气达到过饱和状态,这时如果有射线粒子从室内气体中飞过,使沿途的气体分子电离,过饱和酒精蒸气就会以这些离子为核心凝结成雾滴,这些雾滴沿射线经过的路线排列,于是就显示出了射线的径迹。 3、怎样才能观察到射线的径迹?

人教版选修(3-5)《探测射线的方法》教案

人教版选修(3-5)《探测射线的方法》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一些现象; (2)知道用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放射线可以用适当的仪器探测到; (3)了解云室、气泡室和计数器的简单构造和基本原理。 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天然放射现象,知道了三种射线的本质。放射线是看不见的,我们是如何探知放射线的存在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几种常用的探测射线的方法。 放射线虽然看不见,但我们可根据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一些现象来探知放射线的存在. 这些现象主要有: 1.使气体电离,这些离子可使过饱和汽产生云雾或使过热液体产生气泡; 2.使照相底片感光; 3.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学习三种核物理研究中常用的探测射线的方法。 一、威耳逊云室 1、构造:一个圆筒状容器,低部可以上下移动,上盖是透明的,内有干净空气 威耳逊云室主要部分是一个圆筒状容器,下部是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活塞,上盖是透明的,可以通过它来观察和拍摄粒子运动的径迹,室内由光源通过旁边的窗子照明。少量放射性物质(放射源)放在室内侧壁附近(或放在室外,让放射线从侧壁的窗口射入)。 这种云室是英国物理学家威耳逊(1869~1959)在1912年发明的,故叫做威耳逊云室。 2、基本原理 利用射线的电离本领.实验时,先往云室里加少量的酒精,使室内充满酒精的饱和蒸气,然后使活塞迅速向下运动,室内气体由于迅速膨胀,温度降低,酒精蒸气达到过饱和状态,这时如果有射线粒子从室内气体中飞过,使沿途的气体分子电离,过饱和酒精蒸气就会以这些离子为核心凝结成雾滴,这些雾滴沿射线经过的路线排列,于是就显示出了射线的径迹。 3、怎样才能观察到射线的径迹? 在云室看到的只是成串的小液滴,它描述的是射线粒子运动的径迹,而不是射线本身。观察α、β射线在云室中的径迹,比较两种径迹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a射线在云室中的径迹:直而粗 原因:a粒子质量大,不易改变方向,电离本领大,沿涂产生的粒子多 ?射线在云室中的径迹:比较细,而且常常弯曲 原因:粒子质量小,跟气体碰撞易改变方向,电离本领小,沿途产生的离子少

《探测射线的方法》教案3

探测射线的方法》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一些现象; (2) 知道用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放射线可以用适当的仪器探测到; (3) 了解云室、气泡室和计数器的简单构造和基本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 能分析探测射线过程中的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已知结论正确类比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分析问题的品质; (2) 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学生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 (3) 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探测器探测到的现象分析、探知各种运动粒子。 【教学难点】 (1) 探测器的结构与基本原理。 (2) 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粒子的带电、动量、能量等特性,从而判断是何种射线,区分射线的本质是何种粒子。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1) 挂图,实验器材模型,课件等; (2) 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教学过程】 ( 一) 引入新课 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天然放射现象,知道了三种射线的本质。a、B、丫射线的本质是什么?各有那些特征? 通过学生回忆三种放射线的本质以及三种粒子的基本特征,既用引导新课,也为后分析探测器探测到的现象提供理论依据。放射线是看不见的,我们是如何探知放射线的存在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几种常用的探测射线的方法。 ( 二) 进行新课 阅读教材83页的第一部分,思考并讨论:放射线虽然看不见,但我们根据什么来探知放射线

的存在呢?(根据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一些现象来探知放射线的存在这些现象主要有哪些呢? (使气体电离,这些离子可使过饱和汽产生云雾或使过热液体产生气泡;使照相底片感光;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 学习三种核物理研究中常用的探测射线的方法。 1、威耳逊云室阅读教材“威耳逊云室”部分的内容,并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提问: (1)构造是什么? (2)基本原理是什么? (3)怎样才能观察到射线的径迹? 威耳逊云室主要部分是一个圆筒状容器,下部是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活塞,上盖是透明的, 可以通过它来观察和拍摄粒子运动的径迹,室内由光源通过旁边的窗子照明。少量放射性物质 (放射源)放在室内侧壁附近(或放在室外,让放射线从侧壁的窗口射入) 实验时,先往云室里加少量的酒精,使室内充满酒精的饱和蒸气,然后使活塞迅速向下运 动,室内气体由于迅速膨胀,温度降低,酒精蒸气达到过饱和状态,这时如果有射线粒子从室内气体 中飞过,使沿途的气体分子电离,过饱和酒精蒸气就会以这些离子为核心凝结成雾滴,这些雾滴沿 射线经过的路线排列,于是就显示出了射线的径迹。 说明:这种云室是英国物理学家威耳逊(1869?1959)在1912年发明的,故叫做威耳逊云室。 在云室看到的只是成串的小液滴,它描述的是射线粒子运动的径迹,而不是射线本身。 观察a、3射线在云室中的径迹,比较两种径迹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提示:a粒子的质量比较大,在气体中飞行不易改变方向,并且电离本领大,沿途产生的离 子多,所以它在云室中的径迹直而粗。3 粒子的质量小,跟气体碰撞时容易改变方向,并且电离本领小,沿途产生的离子少,所以它在云室中的径迹比较细,且常常发生弯曲。丫粒子的电离本领更小,一般看不到它的径迹。 点评:我们根据径迹的长短和粗细,可以知道粒子的性质,把云室放在磁场中,从带电粒子 运动轨迹的弯曲方向,可以知道粒子所带电荷的正负;根据径迹的曲率半径的大小,还可以知道 粒子的动量的大小。 例1:在云室中,为什么a 粒子显示的径迹直而粗、3 粒子显示的径迹细而曲?提示:因为a粒子带电量多,它的电离本领强,穿越云室时,在1cm洛程上能使气体分子产生104对离子,过饱和酒精蒸汽凝结在这些离子上,形成很粗的径迹.且由于a 粒子质量大,穿越云室时不易改变方向,所以显示的径迹很直。 3粒子带电量少,电离本领较小,在1cmt路程上仅产生几百对离子,且3粒子质量小,容易 改变运动状态,所以显示的径迹细而弯曲。 2、气泡室 学生阅读课文,学习气泡室的基本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