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统计学第2章题解

中医药统计学第2章题解
中医药统计学第2章题解

2 计量资料分析题解

习题2.1解答

1. 从同一批号的阿斯匹林片随机抽取5片,测得溶解50%的时间(min )为:5.3、6.6、5.2、3.7、4.9,做总体均数和总体方差的无偏点估计,求样本标准差及变异系数。

解 分别计算样本均数、样本方差,得到

X =(5.3+6.6+5.2+3.7+4.9)/5=5.1400

S 2=[(5.3-5.14)2+(6.6-5.14)2+(5.2-5.14)2+(3.7-5.14)2+(4.9-5.14)2]=1.0730

S =0730.1=1.0359 CV =1.0359/5.1400=0.2015

故μ及σ2的无偏点估计分别为

μ

?=5.1400,2?σ=1.0730 2. 某药的某种成分含量服从正态分布,方差σ2=0.1082。现测定9个样品,含量的均数X =4.484,根据α=0.05求含量总体均数的置信区间。

解 σ已知,用u 估计,μ的置信度0.95的置信区间为

)5546.4,4134.4(9/108.0960.1484.4=?μ

3. 从一批药丸随机抽取35丸,测得平均丸重为1.5 g 、标准差为0.08 g ,求该批药丸平均丸重总体均数置信度为95%的置信区间。

解 小样本,用t 估计,μ的置信度0.95的置信区间为

)5275.1,4725.1(35/08.00322.25.1=?μ

4. 检查某市12岁健康女学生144人的血红蛋白含量,求得其样本均数为119.62L g ,样本标准差为9.98L g ,试求该市12岁健康女学生学血红蛋白含量总体均数置信度为95%的置信区间。

解 大样本,用u 估计,μ的置信度0.95的置信区间为

)2639.121,9761.117(35/08.0960.15.1=?μ

5. 用1题的样本,求总体方差置信度为95%的置信区间。 解 σ 2的置信度0.95的置信区间为

)8608.8,3852.0(1.0359 42484.015 ,.03591· 3143.111522=???

? ???--

习题2.2解答

1. 某批大黄流浸膏5个样品中的固体含量(%)测定为:3

2.5、32.7、32.4、32.6、32.4。若测定值服从正态分布,以 32.5% 为检查标准,则问这批大黄流浸膏能否判为合格品。

解 小样本,用双侧t 检验,由样本得n =5、X =32.52、S =0.1304。 H 0:μ=0μ=32.5, H 1:μ≠0μ=32.5。计算得到

3430.05

1304.05.3252.32=-=t

查统计用表5,双侧概率P >0.05。只能以α=0.05水准的双侧检验接受H 0,总体均数与检查标准32.5% 的差异没有统计意义。

不能认为这批大黄流浸膏判为不合格品。 2. 某药品的有效期为3年(1 095天),改进配方后,任取5件留样观察,测得有效期(天)为:1 050、1 100、1 150、1 250、1 280。该药有效期服从正态分布,判断改进配方后有效期是否提高。

解 小样本,用单侧t 检验,由样本得n =5、X =1166、S =97.6217。 H 0:μ=0μ=1095, H 1:μ>0μ=1095。计算得到

6263.15

6217.9710951166=-=t 查统计用表5,单侧概率P >0.05。只能以α=0.05水准的单侧检验接受H 0,总体均数与3年有效期(1095天)的差异没有统计意义。

不能认为改进配方后有效期提高。

3. 某药厂生产复方维生素,要求每 50g 维生素含铁 2400mg 。从该厂某批产品随机抽取5个样品,测得含铁量(mg/50g )为:2372、2409、2395、2399、2411,判断该批产品含铁量是否合格。

解 小样本,用双侧t 检验,由样本得n =5、X =2397.2、S =15.5949。 H 0:μ=0μ=2400, H 1:μ≠0μ=2400。计算得到

4015.05

5949.1524002.2397-=-=t

查统计用表5,双侧概率P >0.05。只能以α=0.05水准的双侧检验接受H 0,总体均数与每 50g 维生素含铁 2400mg 的差异没有统计意义。

不能认为该批产品含铁量低于合格标准。

4. 某电工器材厂生产一种保险丝,规定熔化时间的方差不得超过400ms 2。从该厂某批产品随机抽取 25 个样品,测得熔化时间的方差为388.579ms 2,判断该批产品是否合格。

解 用卡方检验,H 0:40020

2==σσ,H 1:2σ<40020=σ。计算得到 3147.23400

579.388242=?=χ

查统计用表4,单侧概率P >0.05。只能以α=0.05水准的单侧检验接受H 0,总体方差与规定熔化时间400ms 2的差异没有统计意义。

不能认为该批产品熔化时间的方差低于合格标准。

5. 某大学校医院用银楂丹桃合剂治疗高血压患者,测得治疗前后舒张压数据(kPa )如表2-6所示,判断该中药治疗高血压是否有效。

解 用配对双侧t 检验,由样本计算出d =1.6125,S d =1.3902,df =n -1=7。 H 0:0=d μ, H 1:d μ>0。计算得到

2807.38

3902.16125.1==t 反查统计用表5,双侧概率P <0.05。故以α=0.05水准的双侧检验拒绝H 0,接受H 1,d μ与0的差异有统计意义。由d >0,可以认为该中药治疗高血压降低了舒张压。

6. 某医院试验中药青兰在改变兔脑血流图方面的作用,对 5 只兔测得用药前后的数据如表2-7所示,判断该中药是否有改变兔脑血流图的作用。

解 用配对双侧t 检验,由样本计算出d =-1.0,S d =0.6124,df =n -1=4。 H 0:0=d μ, H 1:d μ≠0。计算得到

6615.35

6124.00.1=-=t 查统计用表5,双侧概率P <0.05。故以α=0.05水准的双侧检验拒绝H 0,接受H 1,d

μ与0的差异有统计意义。由d <0,可以认为该中药有改变兔脑血流图的作用。

习题2.3解答

1. 甲、乙两小组包装某种药品,随机抽取两组各10天的包装量,测得数据(盒)如表2-10所示。设两组日包装量的总体都为正态分布,判断总体均数是否相同。

解 n 1=10、X =1495.8、S 1=145.5646,n 2=10、Y =1092.9,S 2=76.6296。

表2-6 银楂丹桃合剂治疗高血压前后舒张压数据(kPa ) 治疗 病人编号 1

2

3

4

5

6

7

8

前 13.6 14.9 17.2 17.3 16.5 14.2 14.5 14.6 后

11.9 15.3 13.4 17.2 14.6 11.5 12.2 13.8

表2-7 中药青兰改变兔脑血流图用药前后的数据

治疗 兔编号 1 2 3 4 5 前 2.0 5.0 4.0 5.0 6.0 后

3.0

6.0

4.5

5.5

8.0

表2-10 两小组包装某种药品各10天的包装量(盒) 分组

包装量

甲组 1293 1380 1614 1497 1340 1643 1466 1627 1387 1711 乙组 1061 1065 1092 1017 1021 1138 1143 1094 1270 1028

⑴ 先方差齐性检验,H 0:21σ=22σ,H 1:21σ>2

2σ。计算得到

6084.36296.765646.1452

2==F ,df 1=9,df 2=9

查统计用表6,单侧概率P <0.05。以α=0.05水准单侧检验拒绝H 0,接受H 1,两组总体方差的差异有统计意义。

可以认为两组总体方差不齐。

⑵ 再成组t '检验,H 0:21μμ=,H 1:μ1≠μ2。计算得到 n 1=n 2=10,由Satterthwaite 法,

6325.136296.765646.145)6296.765646.145)(110(442

22=++-=df

7450.710

6296.76105646.1459

.10928.14952

2=+-='t 查统计用表5,双侧概率P <0.01。以α=0.01水准双侧检验拒绝H 0,两组均数的差异有统计意义。 可以认为两组的总体均数不相同。

2. 用两种方法测定中药“磁朱丸”中朱砂(HgS )的含量,每次取25mg ,各测4次,计算得样本数字特征(mg ):

X =3.2850,S 1=0.005771,Y =3.2575,S 2=0.008576,

设朱砂的含量为正态分布,判断两种方法测定的总体均数是否相同。

解 ⑴ 先方差齐性检验,H 0:21σ=22σ,H 1:21σ<2

2σ。计算得到

2083.2005771.0008576.022

==F ,df 1=3,df 2=3

查统计用表6,单侧概率P >0.05。只能以α=0.05水准单侧检验接受H 0,两组总体方差的差异没有统计意义。不能认为两组的总体方差不齐。

⑵ 再成组t 检验,H 0:21μμ=,H 1:μ1≠μ2。n 1=n 2=4,计算得到

005168.01121=+n n S ω

3207.5005168

.02575

.3285.3=-=

t

查统计用表5,双侧概率P <0.01。以α=0.01水准双侧检验拒绝H 0,两组均数的差异有统计意义。可以认为两种方法测定的总体均数不相同。

3. 为研究某山区成年男子与城市成年男子的脉搏均数是否相同,各随机抽查100人,计算得样本数字特征(次/min ):

X =74.2,S 1=6.0,Y =72.1,S 2=5.8,

设两地成年男子脉搏数的总体都为正态分布,能否认为山区男子的脉搏均数高于城市男子?

解 ⑴ 先方差齐性检验,H 0:21σ=22σ,H 1:21σ>2

2σ。计算得到

0702.18.562

2

==F ,df 1=99,df 2=99

查统计用表6,单侧概率P >0.05。只能以α=0.05水准单侧检验接受H 0,两组总体方差

的差异没有统计意义。不能认为两组的总体方差不齐。

⑵ 再成组t 检验,H 0:μ1=μ2,H 1:μ1>μ2。 n 1=n 2=100,计算得到

8345.01121=+n n S ω

5165.28345

.01

.722.74=-=

t

查统计用表5,单侧概率P <0.01。以α=0.01水准单侧检验拒绝H 0,两组均数的差异有统计意义。可以认为山区男子的脉搏均数高于城市男子。

4. 为探索胃脘痛寒、热症实质,测胃脘痛热患者与健康人胃脘温度(?C )并算得

热症病人 n 1=27,X =37.68,S 1=0.66, 健 康 人 n 2=36,Y =37.19,S 2=0.33,

判断两组均数是否相同。

解 ⑴ 先方差齐性检验,H 0:21σ=22σ,H 1:21σ≠2

2σ。计算得到

0000.433

.066.02

2

==F ,df 1=26,df 2=35 查统计用表6,单侧概率P <0.01。以α=0.01水准单侧检验拒绝H 0,两组总体方差的差异有统计意义。可以认为两组总体方差不齐。

⑵ 再成组t '检验,H 0:μ1=μ2,H 1:μ1≠μ2。 n 1=n 2=100,由Satterthwaite 法,

()

()

(

)

7309.3535

/36/33.026/27/66

.036

/33.027/66

.02

2

2

2

2

22

=++=df

5401.336

/33.027/66.019.3768.372

2

=+-=

't

查统计用表5,双侧概率P <0.01。以α=0.01水准双侧检验拒绝H 0,两组均数的差异有统计意义。可以认为两组均数不同。

5. 对两组小白鼠分别用青蒿素及溶媒进行耐缺氧试验研究,测得生存时间(min )如表2-11所示。判断两组的耐缺氧生存时间有无不同。

解 n 1=10、X =33.7、S 1=18.8447,n 2=10、Y =48.9,S 2=33.3015。

⑴ 先方差齐性检验,H 0:21σ=22σ,H 1:21σ<2

2σ。计算得到

1228.38447.183015.332

2

==F ,df 1=9,df 2=9

统计用表6,单侧概率P >0.05。不能以α=0.05水准单侧检验拒绝H 0,两组总体方差的

表2-11 青蒿素及溶媒组小白鼠耐缺氧试验生存时间(min ) 分组 生存时间 青蒿素组 17 17 27 33 22 20 72 34 33 62 溶 媒 组

94

94

10

91

61

27

37

33

16

26

差异无统计意义。只能认为两组总体方差相齐。

⑵ 再成组双侧t 检验,H 0:21μμ=,H 1:μ1≠μ2。n 1=n 2=10,计算得到

1001.121121=+n n S ω

2562.11001

.129

.487.33-=-=

t

统计用表5,双侧概率P >0.05。只能以α=0.05水准双侧检验接受H 0,两组均数的差异无统计意义。不能认为两组的总体均数不相同。

6.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7卷3期载,用脑安胶囊抗血栓治疗大鼠血栓,数据为

30 mg/kg 组 n 1=10、X =33.1、S 1=7.6, 300 mg/kg 组 n 2=11、Y =14.5、S 2=5.4, 判断两组疗效是否不同。

解 先方差齐性检验,H 0:21σ=22σ,H 1:21σ>2

2σ。

9808.14.56.72

2

==F ,df 1=9,df 2=10,

查统计用表6,单侧概率P >0.05。只能以α=0.05水准接受H 0,认为两组总体方差齐。

再成组t 检验,H 0:21μμ=,H 1:μ1≠μ2。n 1=n 2=100,计算得到

8554.21121=+n n S ω

5140.68554

.25

.141.33=-=

t

查统计用表5,双侧概率P <0.01。以α=0.01水准双侧检验拒绝H 0,两组均数的差异有统计意义。可以认为两组疗效不同。

习题2.4解答

1. 从甲、乙、丙三厂生产的强力霉素片剂和丁厂生产的胶囊中,各随机抽取5片(粒)进行释放度试验,测定溶出速率常数k 数据如表2-22所示。判断四个厂产品的释放度是否相同,若不同,则进行多重比较。(提示:由于方差不齐,应先对数据进行平方根代换)

解 H 0:μ1=μ2=μ3=μ4,H 1:μ1、μ2、μ3、μ4不全相同。

对数据进行平方根代换,分别对各行横算X 、∑x 、(∑x )2/n (i )、∑x 2,竖加得a 、b 、c ,列出如表2-22A 所示的计算表。

表2-22 四个厂产品的释放速率常数k 数据 工厂 产品释放度 甲厂 0.0509 0.0539 0.0686 0.0714 0.0825 乙厂 0.0249 0.0214 0.0221 0.0173 0.0189 丙厂 0.0207 0.0111 0.0124 0.0152 0.0115 丁厂

0.1891

0.1960

0.1400

0.1488

0.1310

表2-22A 四个厂产品的释放速率常数k数据方差分析计算表

来源平方根变换值X∑x(∑x)2/n(i) ∑x2甲厂0.2256 0.2322 0.2619 0.2672 0.2872 0.2548 1.2741 0.3247 0.3273 乙厂0.1578 0.1463 0.1487 0.1315 0.1375 0.1444 0.7218 0.1042 0.1046 丙厂0.1439 0.1054 0.1114 0.1233 0.1072 0.1182 0.5911 0.0699 0.0709 丁厂0.4349 0.4427 0.3742 0.3857 0.3619 0.3999 1.9994 0.7995 0.8049

k=4 N=4×5=20 a=4.5864 b=1.2983 c=1.3077

SS A=1.2983-4.58642/20=0.2465,df A=4-1=3,

SS e=1.3077-1.2983=0.0094,df e=20-4=16,

列出如表2-22B所示的方差分析表,可以看出,这4个总体均数的差异有统计意义。

可以认为四个厂产品的释放度不同。

表2-22B 四个厂产品的释放速率常数k数据单因素方差分析表

来源SS df S2F P结论

A0.2465 3 0.0822 139.704 <0.01四厂产品释放度不同

e0.0094 16 0.0006

由如表2-22C所示的LSD法作多重比较表,可以看出,第4组与第1、2、3组以及第1组与第2、3组总体均数的差异有统计意义。

可以认为,丁厂与第甲、乙、丙厂以及甲厂与乙、丙厂产品的释放度不同。

表2-22C 四厂产品数据LSD法多重比较(下为均值差,上为显著水平)

No. 均值 4 1 2 3

4 0.3999 0.0001 0.0001 0.0001

1 0.2548 0.1451 0.0001 0.0001

2 0.1444 0.2555 0.1105 0.1078

3 0.1182 0.2817 0.1366 0.0261

2. 为考察中药葛根对心脏功能的影响,配制每100 ml含葛根1 g、1.5 g、3 g、5 g的药液,用来测定大鼠离体心脏在药液中7~8 min时间内以及冠脉血流量,数据如表2-23所示。判断不同剂量时心脏冠脉血流量是否相同。(提示:方差不齐,先进行倒数代换)

表2-23大鼠离体心脏在葛根不同剂量的冠脉血流量

分组冠脉血流量

1(g/100ml) 6.2 6 6.8 1 6 6.4 12

1.5(g/100ml) 6.4 5.4 0.8 0.8 1.1 0.3 1

3(g/100ml) 2 1.2 1.7 3.2 0.5 1.1 0.5

5(g/100ml)0.2 0.2 0.5 0.5 0.4 0.3

解H0:μ1=μ2=μ3=μ4,H1:μ1、μ2、μ3、μ4不全相同。

对数据进行倒数代换,分别对各行横算X、∑x、(∑x)2/n(i)、∑x2,竖加得a、b、c,列

出如表2-23A所示的计算

表2-23A 大鼠离体心脏在葛根不同剂量的冠脉血流量单因素方差分析计算表

葛根倒数变换值X∑x(∑x)2/n(i) ∑x2

1g 0.1613 0.1667 0.1471 1.0000 0.1667 0.1563 0.0833 0.2688 1.8813 0.5056 1.1346 1.5g 0.1563 0.1852 1.2500 1.2500 0.9091 3.3333 1.0000 1.1548 8.0839 9.3355 16.1213

3g 0.5000 0.8333 0.5882 0.3125 2.0000 0.9091 2.0000 1.0205 7.1432 7.2892 10.2146

5g 5.0000 5.0000 2.0000 2.0000 2.5000 3.3333 3.3056 19.8333 65.5602 75.3611

k=4 N=27 a=36.9416 b=82.6906 c=102.8315

SS A=82.6906-36.94162/20=32.1467,df A=4-1=3,

SS e=102.8315-82.6906=20.1409,df e=27-4=23,

列出如表2-23B所示的方差分析表,可以看出,这4个总体均数的差异有统计意义。

可以认为黄根四种不同剂量的心脏冠脉血流量不同。

表2-23B 葛根不同剂量的冠脉血流量单因素方差分析表

来源SS df S2F P结论

A32.1467 3 10.7156 12.237 <0.01不同剂量血流量不同

e20.1409 23 0.8757

由如表2-23C所示的LSD法作多重比较,可以看出,第4组与第2、3、1组总体均数的差异有统计意义。

表2-23C 冠脉血流量多重比较(下三角为均值差,上三角为显著水平)

No. 均值 4 2 3 1

4 3.3056 0.0003 0.0001 0.0001

2 1.1548 2.1507 0.7906 0.1022

3 1.0205 2.2851 0.134

4 0.1623

1 0.2688 3.0368 0.8861 0.7517

可以认为,5g黄根剂量的心脏冠脉血流量高于1.5g、3g、1g黄根剂量。

3. 研究单味中药对小白鼠细胞免疫机能的影响,把39只小白鼠随机分为四组,雌雄各半,用药15天后,进行E-玫瑰花结形成率(E-SFC)测定,结果见表2-24。试对其变异进行分析。

表2-24不同中药对小鼠E-SFC(%)的影响

分组E-SFC

对照组14 10 12 16 13 14 10 13 9

淫羊藿35 27 33 29 31 40 35 30 28 36

党参组21 24 18 17 22 19 18 23 20 18

黄芪组24 20 22 18 17 21 18 22 19 23

解 H 0:μ1=μ2=μ3=μ4,H 1:μ1、μ2、μ3、μ

4不全相同。

对数据进行平方根代换,分别对各行横算X 、∑x 、(∑x )2/n (i )、∑x 2,竖加得a 、b 、c ,列出如表2-24A 所示的计算表。

SS A =20028.2-8392/39=1978.9436,df A =4-1=3

SS e =20325-20028.2=296.8,df e =39-4=35

列出如表2-24B 所示的方差分析表,可以看出,这4个总体均数的差异有统计意义。

可以认为四个厂产品的释放度不同。

由如表2-24C 所示的LSD 法作多重比较表,可以看出,淫羊藿组、党参组、黄芪组与对照组总体均数的差异有统计意义,淫羊藿组对小鼠E -SFC 影响最大,党参组、黄芪组的影响相当。

可以认为,丁厂与第甲、乙、丙厂以及甲厂与乙、丙厂产品的释放度不同。

表2-24B 小鼠E -SFC (%)数据单因素方差分析表 来 源 SS

df S 2 F P 结 论

A 1978.943 3 659.6479 77.7887

<0.01 四个厂产品的释放度不同

e

296.8

35

8.48

表2-24A 小鼠E -SFC (%)数据方差分析计算表 来源 E -SFC (%)数据 X

∑x (∑x )2/n (i ) ∑x 2 对照组 14 10 12 16 13 14 10 13 9 12.3333 111 1369 1411 淫羊藿 35 27 33 29 31 40 35 30 28 36 32.4000 324 10497.6 10650 党参组 21 24 18 17 22 19 18 23 20 18 20.0000 200 4000 4052 黄芪组 24 20

22

18

17

21

18

22

19

23

20.4000

204 4161.6 4212 k =4

N =4×5=20

839

20028.2

20325

表2-24C 小鼠E -SFC 数据多重比较(下为均值差,上为显著水平)

No. 均值 2 4 3 1 2 32.40000 0.0001 0.0001 0.0001 4 20.40000 12.0000 0.7606 0.0001 3 20.00000 12.4000 0.4000 0.0001 1

12.33333

20.0667

8.0667

7.6667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袁卫)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袁卫、庞皓、曾五一、贾俊平)第三版 第1章绪论 1.什么是统计学?怎样理解统计学与统计数据的关系? 2.试举出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统计数据及其规律性的例子。 3..一家大型油漆零售商收到了客户关于油漆罐分量不足的许多抱怨。因此,他们开始检查供货商的集装箱,有问题的将其退回。最近的一个集装箱装的是2 440加仑的油漆罐。这家零售商抽查了50罐油漆,每一罐的质量精确到4位小数。装满的油漆罐应为4.536 kg。要求: (1)描述总体; (2)描述研究变量; (3)描述样本; (4)描述推断。 答:(1)总体:最近的一个集装箱内的全部油漆; (2)研究变量:装满的油漆罐的质量; (3)样本:最近的一个集装箱内的50罐油漆; (4)推断:50罐油漆的质量应为4.536×50=226.8 kg。 4.“可乐战”是描述市场上“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激烈竞争的一个流行术语。这场战役因影视明星、运动员的参与以及消费者对品尝试验优先权的抱怨而颇具特色。假定作为百事可乐营销战役的一部分,选择了1000名消费者进行匿名性质的品尝试验(即在品尝试验中,两个品牌不做外观标记),请每一名被测试者说出A品牌或B品牌中哪个口味更好。要求: (1)描述总体; (2)描述研究变量; (3)描述样本; (4)一描述推断。 答:(1)总体:市场上的“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 (2)研究变量:更好口味的品牌名称; (3)样本:1000名消费者品尝的两个品牌 (4)推断:两个品牌中哪个口味更好。 第2章统计数据的描述——练习题 ●1.为评价家电行业售后服务的质量,随机抽取了由100家庭构成的一个样本。服务质量的等级分别表示为:A.好;B.较好;C.一般;D.差;E.较差。调查结果如下: B E C C A D C B A E D A C B C D E C E E A D B C C A E D C B B A C D E A B D D C C B C E D B C C B C D A C B C D E C E B B E C C A D C B A E B A C D E A B D D C A D B C C A E D C B C B C E D B C C B C (1) 指出上面的数据属于什么类型;

《统计学》-第二章-统计调查最终版.doc

第二章统计调查 (一)填空题 1、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的不同来划分,统计调查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2、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来划分,统计调查可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3、按组织形式的不同来划分,统计调查可分为统计报表调查和专门调查。 4、一般来说,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必须包括:调查的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项目和调查表、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5、调查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而填报单位则是的单位。 6、普查的组织方式有和。 7、重点调查是一种,它所选择的重点单位的总量占总体全部单位的总量的绝大部分。 8、抽样调查特点可概括为和。 9、普查是一种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性调查,它主要用来调查一定时点上的社会经济现象总量。 10、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定期的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统计调查方式方法。 11、统计报表按报表内容和实施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国家统计报表、部门统计报表和地方统计报表。 12、统计报表按报送周期长短不同,可分为日报、周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 13、统计报表资料来源于基层单位的原始记录,从原始记录到统计报表,中间还要经过统计台帐和企业内部报表。 14、统计台帐是基层单位根据和本单位的需要而设置的一种系统的表册。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在国有工业企业设备普查中,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是( C) A. 调查对象 B. 调查单位 C. 填报单位 D. 调查项目 2、通过调查大庆、胜利等几大主要油田来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C ) A、普查 B、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抽样调查 3、区别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的标志是( C ) A. 调查单位数目不同 B. 收集资料方法不同 C. 确定调查单位标准不同 D. 确定调查单位目的不同 4、了解某企业的期末在制品数量,由调查人员亲自到现场观察计数,这种收集资料的方式属于( B )。 A、采访法 B、直接观察法 C、大量观察法 D、报告法 5、非全面调查中最完善、最有计量科学根据的方式是( C ) A. 重点调查 B. 典型调查 C. 抽样调查 D. 非全面统计报表 6、我国目前收集统计资料的主要形式是( D ) A、全面调查 B、普查 C、抽样调查 D、统计报表 7、统计调查时间是( B ) A. 调查工作的时限 B. 调查资料所属时间 C. 调查登记的时间 D. 调查期限

统计学第二章习题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包括范围的不同,可分为( )。 A、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B、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C、定期和不定期调查 D、经常性和一次性调查 2、统计调查按组织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 A、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B、经常性和一次性调查 C、定期和不定期调查 D、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3、一次性调查()。 A、只能是定期的 B、只能是不定期的 C、可以是经常性的 D、可以是定期和不定期的 4、在统计调查中,调查项目的承担者是(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填报单位 D、统计报表 5、在统计调查中,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是(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填报单位 D、统计报表 6、在国营工业企业设备普查中,调查单位是( )。 A、国营工业企业的每台设备 B、每个国营工业企业 C、国营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 D、所有国营工业企业 7、某市1995年工业企业经济活动成果的统计年报的呈报时间为1996年元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 A、1年零1个月 B、1年 C、1个月 D、1天 8、对我国各铁路交通枢纽的货运量进行的调查,属于()。 A、普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典型调查 9、某手表厂为了解手表产品质量情况而进行的调查,属于()。 A、普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典型调查 10、某市1995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统计年报的呈报时间为1996年元月31日,则调查时间为( )。 A、1年零1个月 B、1年 C、1个月 D、1天

11、调查大庆、胜利、大港、中原等几个大油田,以了解我国石油工业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 A、普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典型调查 12、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块水田,测算其粮食产量来估算该地区的粮食产量,这种调查属于()。 A、普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典型调查 13、统计报表一般多属于()。 A、经常性的非全面调查 B、经常性的全面调查 C、一次性的非全面调查 D、一次性的全面调查 14、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是()。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一次性调查 D、经常性调查 15、对某地区五金交电商品的零售物价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则调查单位是()。 A、该地区所有经营五金交电商品的商店 B、全部五金交电商品 C、每一个经营五金交电商品的商店 D、每一种五金交电商品 16、下列情况的统计调查,哪一种属于一次性调查()。 A、商品销售额 B、商品购进额 C、商品库存量 D、商品销售量 17、统计报表,按填表报单位的不同分为()。 A、定期报表和不定期报表C、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 C、全面报表和非全面报表 D、电讯和邮寄两种 18、在全国人口普查中,调查单位是()。 A、全国的人口 B、每一个人 C、全国的居民户 D、每一户 19、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 A、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B、将总体区分性质相异的若干部分 C、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成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D、将不同的总体分为性质相异的若干部分 20、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就表现为()。 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B、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C、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实用统计学第二章第六章精品文档25页

第六章动态分析 动态分析,也称为时间序列分析或时间数列分析、动态数列分析,是根据时间序列资料,分析数据的平均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速度,包括动态分析和动态平均分析两个方面。 第一节动态对比分析动态对比分析,就是通过前后不同时间上数据值的对比研究,分析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情况。动态对比分析包括增长量分析和增长速度分析。 一、增长量分析 增长量就是报告期与基期数据值之差,表示报告期比基期增减的绝对差 额,计算方法为: 增长量=报告期数据值﹣基期数据值(时期数、相对数、平均 第 79 页

数) =报告期末数据值﹣基期末数据值(时点数) 根据选择基期的不同,增长量分析可计算的增长量有环比、定基比和年距比三种。 (一)环比增长量 每期以上一期为基期计算的增长量称为环比增长量,说明每期比上期增减的数量,举例见表6-1. (二)定比增长量 定比增长量,就是每期均以前一固定基期计算的增长量,表示若干期以来的累计增长量。由于对比的基期固定,所以称定比增长量或定基增长量。举例如表6-1。(以2001年为固定基期) (三)同比增长量 第 80 页

本年与上年同期对比计算的增长量称为同比增长量,也称年距增长量。例如本年7月份销售额为50万元,上年7月份销售额为40万元,则本年7 月份的同比增长量为10万元。再如本年1—7月实现利润30万元,上年1—7月实现利润25万元,则本年1—7月同比增长量为5万元。同比增长量一般用于分析具有季节性变化规律的经济现象的增减变动,与上年同期对比,季节条件相同,这才具有可比性,分析的结论才有说服力。例如若以7月份与6月份对比,如果7月份是旺季,6月份是淡季,7月比6月的增长就是季节因素造成的,而不能说明7月份比6月经营业绩增加了。 表6-1分别说明了时期数、时点数、相对数、平均数增长量的计算。 第 81 页

统计学课后答案

第一部分 课程指导 第一章绪论 一、本章重点 1.统计的基本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统计学与统计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2.统计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古典统计学时期、近代统计学时期、现代统计学时期。曾经产生过记述学派、政治算术学派、数理统计学派和社会经济统计学派等流派。赫尔曼·康令、特弗里德·阿亨瓦尔、威廉·配第、约翰·格朗特、阿道夫·凯特勒、克尼斯等是各个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代表人物。《政治算术》、《社会物理学》是统计学说史上的典型著作。 3.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现象变化的数量关系和数量界限,通过这个对象的研究以认识和利用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规律。 4.统计具有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等特点。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和归纳推理法是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5.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统计具有信息的职能、咨询的职能、监督的职能。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 6.总体与总体单位、标志与指标、变异与变量是统计中常用的基本概念。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是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统计指标具有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三个特点。指标的构成必须完整、指标的名称必须具有正确的涵义和理论依据、要明确指标的计算口径和范围、要有科学的计算方法等是对一个统计指标的基本要求。掌握统计指标体系的概念和基本分类。 二、难点释疑 1.对于社会经济统计的性质及研究对象,要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客观事物质与量的辩证统一关系出发,从统计总体本身具有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特点出发,联系社会经济统计的实践,从统计要发现规律、描述规律、认识规律、利用规律等递进关系上来深刻正确的理解。 2.熟记、掌握以下基本概念: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标志与指标、统计指标体系。要掌握这些重要概念的联系与区别、特点、表现形式及其基本分类等。 三、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统计”一词有三种涵义,即统计工作、()和()。

统计学原理02-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整理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 1、统计工作各个阶段的顺序是() A、统计分析、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C、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调查 D、统计分析、统计整理、统计调查 2、确定统计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 A、确定调查对象 B、确定调查目的 C、确定调查项目 D、确定调查时间 3、经常调查与一时调查的划分依据是() A、调查的组织形式 B、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 C、调查单位包括的范围是否全面 D、调查资料的来源 4、统计调查按调查的组织形式划分,可分为() A、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B、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C、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D、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 5、1990年7月1日零点的全国人口普查是() A、一次性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B、经常性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C、一次性调查和全面调查 D、经常性调查和全面调查 6、某市工业企业2003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4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7、普查工作可以()。 A、经常进行 B、只能组织一次 C、普遍进行 D、根据需要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 8、所选择单位的标志总量占全部总体标志总量的绝大比例,这些单位就是 ()。 A、调查单位 B、代表性单位 C、重点单位 D、典型单位 9、调查时间的含义是()。 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B、进行调查的时间 C、调查工作期限 D、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 10、补充和订正普查的结果可以借助于:() A、统计报表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11、普查是专门组织起来的一次性全面调查:(甲)只是用来调查时点社会经济 现象的某一时刻总量;(乙)一般用来调查时点社会经济现象的某一时刻总量,但也用于对时期现象的调查。规定普查标准时间:(丙)是对时期现象的调查而言;(丁)是对时点现象的调查而言。() 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 12、股民对股市市场的意见资料收集的方法:(甲)报告法;(乙)问卷调查。高 等教育成本调查收集资料的方法:(丙)采访法;(丁)报告法。()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 13、(甲)查验商店食品的质量(是否假冒伪劣);(乙)农产量抽样调查对“测 框”实割实测;(丙)农牧场清点牛羊头数。哪些是直接观察法?()A.甲B.甲、乙C.甲、丙D.甲、乙、丙14、对播种进度,全国各铁路交通枢纽的货运量、货运种类等进行调查,大中型 基本建设项目的投资效果指标(新增固定资产,新增生产能力或效益),属于:(甲)时点现象;(乙)时期现象。可采用:(丙)一次性全面调查;(丁)经常性全面调查。() 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15、钢材积压的数量、工业生产设备拥有量、科技人员分布和使用状况的统计指 标、城镇居民住房面积,属于:(甲)时点现象;(乙)时期现象。这些现象的调查形式应采用:(丙)全面调查(普查),并且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 (丁)调查主要以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为依据,可用报告法收集资料。()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16、对占煤炭开采量75%的大矿井进行劳动生产率调查;调查几个铁路枢纽,就 可以了解我国铁路货运量的基本情况和问题;统计机关在拥有全国人口一半以上的各大城市的超市零售价格水平进行系统调查。这些都是:()

统计学第二章 统计量及其分布 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统计量及其分布 习题 一、填空题 1、简单随机抽样样本均值X 的方差取决于 和_________,要使X 的标准差降低到原来的50%,则样本容量需要扩大到原来的 倍。 2、设1217,,,X X X L 是总体(,4)N μ的样本,2S 是样本方差,若2()0.01P S a >=,则 a =____________。 (注:20.99(17)33.4χ=, 20.995(17)35.7χ=, 20.99(16)32.0χ=, 20.995(16)34.2χ=) 3、若(5)X t :,则2X 服从_______分布。 4、已知0.95(10,5) 4.74F =,则0.05(5,10)F 等于___________。 5、中心极限定理是说:如果总体存在有限的方差,那么,随着 的增加,不论这个总体变量的分布如何,抽样平均数的分布趋近于 。 , 二、选择题 1、中心极限定理可保证在大量观察下 A 样本平均数趋近于总体平均数的趋势 B 样本方差趋近于总体方差的趋势 C 样本平均数分布趋近于正态分布的趋势 D 样本比例趋近于总体比例的趋势 2、设随机变量()(1)X t n n >:,则21/Y X =服从2 1/Y X = 。 A 正态分布 B 卡方分布 C t 分布 D F 分布 3、根据抽样测定100名4岁男孩身体发育情况的资料,平均身高为95cm ,,标准差为0.4cm 。至少以 的概率可确信4岁男孩平均身高在93.8cm 到96.2cm 之间。 A 68.27% B 90% C 95.45% D 99.73% 4、某品牌袋装糖果重量的标准是(500±5)克。为了检验该产品的重量是否符合标准,现从某日生产的这种糖果中随机抽查10袋,测得平均每袋重量为498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样本容量为10 B 、抽样误差为2 C 、样本平均每袋重量是统计量 D 、498是估计值 5、设总体均值为100,总体方差为25,在大样本情况下,无论总体的分布形式如何,样本平均数的分布都是服从或近似服从 A (100/,25)N n B N C (100,25/)N n D (100,N 三、判断题 1、所有可能样本平均数的方差等于总体方差。 ( ) 2、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 ) 3、设),0(~2σN X ,则对任何实数,a b 均有:22 ~(,)aX b N a b a σ++.( ) 4、样本方差就是样本的二阶中心距。 ( ) 5、设随机变量X 与Y 满足X ~ N(0,1), Y ~2()n χ, 则/X 服从自由度为n 的t 分

统计学课程作业及答案1

统计学作业1 单项选择题 第1题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变量。 A、一包谷物的重量 B、一个轴承的直径 C、在过去一个月中平均每个销售代表接触的期望客户数 D、一个地区接受失业补助的人数 答案:D 第2题统计研究的数量必须是()。 A、抽象的量 B、具体的量 C、连续不断的量 D、可直接相加的量 答案:B 第3题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这四个数字是()。 A、指标 B、标志 C、变量 D、标志值 答案:D 第4题统计表中的任何一个具体数值都要由()限定。 A、表的总标题 B、表的横行标题 C、表的横行和表的纵栏 D、表的总标题,横行标题和纵栏标题 答案:D 第5题构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

A、差异性 B、综合性 C、社会性 D、同质性 答案:D 第6题对某城市工业企业的设备进行普查,填报单位是()。 A、全部设备 B、每台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 D、全部工业企业 答案:C 第7题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时间标准是为了()。 A、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 B、确定调查的范围 C、确定调查的单位 D、登记的方便 答案:A 第8题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 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D、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答案:C 第9题次数分配数列是()。 A、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B、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C、按统计指标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D、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答案:D 多项选择题 第10题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A、实验设计 B、大量观察 C、统计描述 D、统计推断 E、统计模型法 答案:A|B|C|D 第11题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A、工资总额 B、单位产品成本 C、出勤人数 D、人口密度 E、合格品率 答案:B|D|E 第12题实验的统计设计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单一性原则 B、主观原则 C、重复性原则 D、随机化原则 E、区组化原则 答案:C|D|E 第13题在工业设备普查中()。 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是调查对象

统计学第二章数据的搜集

1 了解某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和销售情况,则调查对象为( )。 A、工业企业 B、每个工业企业 C、所有工业企业产业活动单位 D、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得分:4.0分 2 了解某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和销售情况,则调查单位为( )。 A、每一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B、每个工业企业 C、所有工业企业产业活动单位 D、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得分:4.0分 3 统计调查可以收集的资料是( )。 A、数字资料 B、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 C、只能是原始资料 D、不能是次级资料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得分:4.0分 4 按调查的组织形式分,统计调查可分为( )。 A、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B、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C、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D、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A得分:0.0分 5 乡镇企业局为总结推广先进管理经验,选择几个先进乡镇企业调查,这种调查为( )。 A、抽样调查 B、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普查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得分:4.0分 6 调查几个铁路枢纽,了解我国铁路货运量的基本情况和问题,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 A、典型调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普查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得分:4.0分 7

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 A、原始资料来源不同 B、取得资料的方法不同 C、调查的单位数多少不同 D、抽取调查单位的方式方法不同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得分:4.0分 8 经常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的划分,是以( )。 A、调查组织划分的 B、最后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C、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划分的 D、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来划分的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得分:4.0分 9 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指( )。 A、标志值很大的单位 B、这些单位的单位总量占总体全部单位总量的绝大比重 C、这些单位的标志总量占总体标志总量的绝大比重 D、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点部门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得分:4.0分 10 在统计调查中,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 )。 A、是一致的 B、是不一致的 C、是一致或不一致的 D、一般是一致的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得分:4.0分 二.多选题(共5题,20.0分) 1 统计调查( )。 A、取得的有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 B、调查中首先考虑的是取得第一手资料 C、调查的主要要求是经济性 D、可分为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 正确答案:AD 我的答案:得分:0.0分 2 统计调查的要求是( )。 A、准确性 B、全面性 C、具体性 D、及时性 正确答案:ABD 我的答案:ABD得分:4.0分 3 普查属于( )。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第四章 统计描述 【】某企业生产铝合金钢,计划年产量40万吨,实际年产量45万吨;计划降低成本5%,实际降低成本8%;计划劳动生产率提高8%,实际提高10%。试分别计算产量、成本、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 【解】产量的计划完成程度=%5.112100%40 45 100%=?=?计划产量实际产量 即产量超额完成%。 成本的计划完成程=84%.96100%5%-18% -1100%-1-1≈?=?计划降低百分比实际降低百分比 即成本超额完成%。 劳动生产率计划完= 85%.101100%8%110% 1100%11≈?++=?++计划提高百分比实际提高百分比 即劳动生产率超额完成%。 【】某煤矿可采储量为200亿吨,计划在1991~1995年五年中开采全部储量的%, 试计算该煤矿原煤开采量五年计划完成程度及提前完成任务的时间。 【解】本题采用累计法: (1)该煤矿原煤开采量五年计划完成=100% ?数 计划期间计划规定累计数 计划期间实际完成累计 = 75%.1261021025357 4 =?? 即:该煤矿原煤开采量的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2)将1991年的实际开采量一直加到1995年上半年的实际开采量,结果为2000万吨,此时恰好等于五年的计划开采量,所以可知,提前半年完成计划。 【】我国1991年和1994年工业总产值资料如下表:

要求: (1)计算我国1991年和1994年轻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填入表中; (2)1991年、1994年轻工业与重工业之间是什么比例(用系数表示)? (3)假如工业总产值1994年计划比1991年增长45%,实际比计划多增长百分之几? 1991年轻工业与重工业之间的比例=96.01.144479 .13800≈; 1994年轻工业与重工业之间的比例=73.04.296826 .21670≈ (3) %37.25 1%) 451(2824851353 ≈-+ 即,94年实际比计划增长%。 【】某乡三个村2000年小麦播种面积与亩产量资料如下表: 要求:(1)填上表中所缺数字; (2)用播种面积作权数,计算三个村小麦平均亩产量; (3)用比重作权数,计算三个村小麦平均亩产量。

心理和教育统计学课后题答案解析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一章答案 1名词概念 (1)随机变量 答: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准确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2)总体 答:总体(population)又称为母全体或全域,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 (3)样本 答: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4)个体 答: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 (5)次数 是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作频数,用f表示。 (6)频率 答: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的事件数目,通常用比例或百分数来表示。(7)概率 答:概率(probability),概率论术语,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度量指标。其描述性定义。随机事件A在所有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值,称为事件A的概率,记为P(A)。(8)统计量 答: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作特征值。 (9)参数 答: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观测值 答:随机变量的取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多个观测值. 2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 答:(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统计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具体讲,就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地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2)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有重要的意义。 ①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它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现实世界各个领域的客观事实之中。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客观事实进行预测和分类,从而揭示蕴藏于其中的种种因果关系。要提高对客观事实观测及分析研究的能力,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统计学正是提供了这样一种科学方法。统计方法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 ②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心理与教育科研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 凡是客观存在事物,都有数量的表现。凡是有数量表现的事物,都可以进行测量。心理与教育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它也有数量的表现.虽然心理与教育测量具有多变性而且旨起它发生变化的因素很多,难以准确测量。但是它毕竟还是可以测量的。因此,在进行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时,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对心理与教育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心理与教育统计就是对心理与教育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的科学工具. ③广大心理与教育工作者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具体意义. a.可经顺利阅读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全)

<<统计学 >>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 1.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二一8% 100% =10 2.9% 1+5% 2.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二 1 一6 % 100% =97.9% 1—4% 3. 4. 5.解:⑴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14 防 13 100 %" 5. 56 % (2)从第四年二季度开始连续四季的产量之和为: 10+11 + 12+14=47 该产品到第五年第一季 已提前完成任务,提前 完成的天数 90 ?该产品总共提前10个月零15天完成任务。 6.解: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10 11 12 14-45 V 天 14 一10

156 230 540 279 325 470 535 200 1040.1% 100% =126.75% (2) 156+230+540+279+325+470=2000 (万吨) 所以正好提前半年完成计划 7. 第五章平均指标与标志变异指标 1 . X 甲= :.26 27 28 29 30 31 3 2 3334=30 9 —20 25 28 30 32 34 36 38 40 '1.44 X乙二9 AD甲二 26-30卩27 -30 28-30 29 -30 30-30 |31 -30 32 - 30 亠|33 - 30 叫34 - 30 9 -2.22 AD乙二 20—31.44” 25—31.44 十2〔8—31.44 屮30—31.44 +|32|— 31.44 + 34卜31.44 + 網 + 31.44 + 38— |31.44 + 4Q — 9 = 5.06 R 甲=34-26=8 R 乙=40-20=20

第2章习题 统计学原理

第2章习题统计学原理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数据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 1、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D A、随机抽取样本单位 B、深入研究调查单位 C、控制抽样误差 D、推断总体指标 2、下例调查中,最适合采用重点调查的是了解( A )的基本情况。 A、全国钢铁生产 B、全国人口总数 C、厦门市居民家庭收支 D、某校学生学习 3、统计报表大多数属于( B )全面调查。 A、一次性 B、经常性 C、经常性非 D、一次性非 4、普查是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 A )性全面调查。 A、专门组织的一次 B、专门组织的经常 C、非专门组织的一次 D、非专门组织的经常 5、“您喜欢看奥运会的篮球和足球比赛吗?”这一问题在设计中存在的错误是:A A、包含了多个问题 B、措辞不准确 C、问题的表述不够具体 D、诱导性提问 6、对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B A、各工业企业 B、各工业企业的全体职工 C、一个工业企业 D、每位职工 7、要了解厦门市居民家庭的收支情况,最适合的调查方式是:D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8、区别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的标志是确定( C )不同。 A、调查单位的多少 B、搜集资料的方法 C、调查单位的标准 D、调查单位的目的 9、在调查项目不多时,宜采用的调查表形式是:D A、简单表 B、复合表 C、单一表 D、一览表

A、初始 B、中间 C、最终 D、全过程 11、某连续式数列末组为开口组,下限是500,邻组组中值是480,其组中值应为:D A、490 B、500 C、510 D、520 12、在等距数列中,各组次数的分布与( B ) 的分布一致。 A、频率 B、次数密度 C、频率密度 D、以上皆是 13、正常情况下,人口死亡率服从下述分布。D A、复合表 B、分组表 C、简单表 D、整理表 16、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应归入:B A、60---70组 B、70---80组 C、两组都可 D、两组都不可 17、频数密度是:B A、平均组内分布的次数 B、单位组距内分布的频数 C、平均组内分布的频数 D、组距÷频数 18、反映社会经济现象集中状况和集中过程的曲线图是:A A、洛伦茨曲线图 B、U型分布图 C、J型分布图 D、对称分布图 19、下图是根据某次智力测验得分绘制的累计曲线图,根据图表可知90分以下的比

统计学 第二章练习

1、某班40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 68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 学校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分为良,90─10 0分为优。要求: (1)将该班学生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编制一张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分组方法的类型;分析本班学生考试情况。 3 计算该集团工人的平均工资。 4、 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 5、某厂甲、乙两个工人班组,每班组有8名工人,每个班组每个工人的月生产量记录如下: 甲班组:20、40、60、70、80、100、120、70 乙班组:67、68、69、70、71、72、73、70 计算甲、乙两组工人平均每人产量; 计算全距,平均差、标准差,标准差系数;比较甲、乙两组的平均每人产量的代表性。

6、某乡农民家庭人均年收入情况汇总表如下,根据资料计算该乡农民家庭年人均收入的众 7、甲乙两个生产小组各有5名工人,他们的日产量分别为:甲组35、38、40、45、52件;乙组28、34、42、48、58件,计算每组平均差,并说明甲乙两组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低。8、投资银行某笔投资的年利率按复利计算,25年的年利率分配是有1年3%,有4年5%,有8年8%,有10年10%,有2年15%,求年平均年利率。 9、对于右偏分布,均值、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是()。 A)均值>中位数>众数B)中位数>均值>众数 C)众数>中位数>均值D)众数>均值>中位数 10、变异系数为0.4,均值为20,则标准差为()。 A)80 B)0.02 C)4 D)8 11、在数据集中趋势的测量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测度指标是()。 A)均值 B)几何平均数C)调和平均数D)众数 12、两组数据的均值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 A)均值小,差异程度大B)均值大,差异程度大 C)两组数据的差异程度相同D)无法判断 13、在数据出现0时,不宜计算()平均数。 A)几何B)调和C)算术D)加权 14、各变量值与其()的离差之和等于零。 A)中位数B)众数C)均值D)标准差 15、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集中趋势的测度值对该组数据的代表性()。 A)越差 B)越好C)不变D)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 1、略

第五章统计学课后答案

第十章 一、选择题 1.某企业计划要求本月每万元产值能源消耗率指标比去年同期下降5%,实际降低了 2.5%,则该项计划的计划完成百分比为( D )。 A. 50.0% B 97.4% C. 97.6% D. 102.6% 2.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是( A )。 A.产值利润率 B.基尼系数 C.恩格尔系数 D.人均消费支出 3. 下列指标中属于狭义指数的是( A )。 A.某地区本月社会商品零售量为上月的110% B.某地区本月能源消耗总量为上月的110% C.某地区本月居民收入总额为上月的110% D.某地区本月居民生活用水价格为上月的110% 4.若为了纯粹反映价格变化而不受销售量结构变动的影响,计算价格总指数时应该选择的计算公式是( A )。 A.拉氏指数 B.帕氏指数 C.马埃指数 D.理想指数 5. 与帕氏质量指标综合指数之间存在变形关系的调和平均指数的权数应是( B )。 A. q0p0 B. q1p1 C. q1p0 D. q0p1 6. 为了说明两个地区居民消费水平之间的差异程度,有关指数的计算最好采用( C )。 A.拉氏指数 B.帕氏指数 C.马埃指数 D.理想指数 7. 同样数量的货币,今年购买的商品数量比去年减少了4%,那么可推断物价指数为( D )。 A. 4.0% B. 104% C. 4.2% D. 104.2% 8.某公司报告期新职工人数比重大幅度上升,为了准确反映全公司职工劳动效率的真实变化,需要编制有关劳动生产率变化的( B )。 A.总平均数指数 B.组平均数指数 C.结构影响指数 D.数量指标综合指数 9.某地区报告年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工业总产值为基年工业总产值的110%,这个指数是一个( C)。 A. 总产值指数 B.价格指数

实用统计学第五章

第五章差异分析 第一节差异分析的概念和作用 一.什么是差异分析 差异分析就是研究不同个体或不同条件下的数值差异大小。在经济分析中,常用来分析个人收的差异、投资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稳定性等。 二.差异分析的作用 (一)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 平均数作为总体某一数据代表数值,其代表性取决于总体各单位数据值的差异程度。总体各单位数据值的差异程度。总体各单位数据值的差异大,说明该总体的平均数的代表差;总体各单位数据值差异小,则说明该平均数的代表性好。 例如,某车间两个小组工人的月工资资料如下:(单位:元) 甲组:800 900 1000 1100 1200 乙组:900 950 1000 1050 1100 这两个小组工人的月平均工资都是1000元,但各组工人工资的差异程度不同:甲组工人工资每人相差100元,乙组只相差50元。因而,这两具小组工人的平均工资所具有的代表性也不同:甲组各工人工资额的差异较大,其平均数的代表性就差;乙组各工人工资额的差异较小,其平均数的代表性就强。 (二)反映均衡性、稳定性 差异分析可以反映均衡性、稳定性,差异愈小,说明事物的稳定性和均衡性越好;差异越大,说明事物的稳定性和均衡性越差。因此运用差异分析可以考察经济发展的稳定性、生产的稳定性、个人收入水平的均衡性等。 如对某一新品种种子作试验,除确定这一品种作物所达到的平均亩产水平外,还要研究它在生产中的稳定程度。如果这一品种在不同试验田的亩产比较接近,差异程度较小,说明该品种产量具有稳定性,标志着该品种为优良品种,可以推广种植。否则推广价值将受到不利影响。 (三)反映经济风险 风险就是收益的不稳定性,如果收益差异大,就说明收益不稳定,也就是风险大;如果收益差异小,说明收益稳定,就是风险小。差异分析常用来分析投资风险、经营风险等。 (四)衡量估计误差大小 估计误差包括以样本估计总体的误差和预测值与实际值的误差,估计误差的大小分析,就是用差异分析指标来衡量的。估计值与实际值差异越大,估计的准 67

《统计学》 第二章 统计调查

第二章统计调查 (一)填空题 1、按调查对象包括得范围得不同来划分,统计调查可分为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 2、按调查登记得时间就是否连续来划分,统计调查可分为经常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 3、按组织形式得不同来划分,统计调查可分为统计报表调查与专门调查。 4、一般来说,统计调查方案得内容必须包括:调查得目得、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调查项目与调查表、调查时间与调查期限。 5、调查单位就是标志得承担者,而填报单位则就是得单位。 6、普查得组织方式有与。 7、重点调查就是一种 ,它所选择得重点单位得总量占总体全部单位得总量得绝大部分。 8、抽样调查特点可概括为与。 9、普查就是一种专门组织得一次性得全面性调查,它主要用来调查一定时点上得社会经济现象总量。 10、统计报表就是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得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定期得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统计资料得一种统计调查方式方法。 11、统计报表按报表内容与实施范围得不同,可分为国家统计报表、部门统计报表与地方统计报表。 12、统计报表按报送周期长短不同,可分为日报、周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与年报。 13、统计报表资料来源于基层单位得原始记录,从原始记录到统计报表,中间还要经过统计台帐与企业内部报表。 14、统计台帐就是基层单位根据与本单位得需要而设置得一种系统得表册。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在国有工业企业设备普查中,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就是( C)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填报单位 D、调查项目 2、通过调查大庆、胜利等几大主要油田来了解我国石油生产得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C ) A、普查 B、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抽样调查 3、区别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得标志就是( C ) A、调查单位数目不同 B、收集资料方法不同 C、确定调查单位标准不同 D、确定调查单位目得不同 4、了解某企业得期末在制品数量,由调查人员亲自到现场观察计数,这种收集资料得方式属于( B )。 A、采访法 B、直接观察法 C、大量观察法 D、报告法 5、非全面调查中最完善、最有计量科学根据得方式就是( C )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非全面统计报表 6、我国目前收集统计资料得主要形式就是( D ) A、全面调查 B、普查 C、抽样调查 D、统计报表 7、统计调查时间就是( B ) A、调查工作得时限 B、调查资料所属时间 C、调查登记得时间 D、调查期限 8、统计调查收集得资料主要就是指( A )

《统计学》练习答案

统计学课程单项选择练习题1 1.指出下面的变量中哪一个属于分类变量(D )。 A、年龄 B、工资 C、汽车产量 D、购买商品时的支付方式(现金、信用卡、支票)2.对高中生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85%的高中生愿意接受大学教育。这一叙述是( D )的结果。 A、定性变量 B、试验 C、描述统计 D、推断统计 3.指出下面的变量中哪一个属于顺序变量(C)。 A、企业的收入 B、员工的工资 C、员工对企业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赞成、中立、反对) D、汽车产量 4.指出下面的变量中哪一个属于数值型变量(A )。 A、生活费支出 B、产品的等级 C、企业类型 D、员工对企业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 5.一家研究机构从IT从业者中随机抽取5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60%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50%的人回答他们的消费支付方式是用信用卡。这里的500人是(B)。 A、总体 B、样本 C、变量 D、统计量 6.下列不属于描述统计问题的是(A)。 A、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的推断 B、了解数据分布的特征 C、分析感兴趣的总体特征 D、利用图表等对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 7.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个元素作为样本,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相同的机会(概率)被抽中,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A)。 A、简单随机抽样 B、分层抽样 C、系统抽样 D、整群抽样 8.为了解某学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从男生中抽取60名学生调查,从女生中抽取40名学生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C)。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9.一个样本中各个部分的数据与全部数据之比称为(C)。 A、频数 B、频率 C、比例 D、比率 10.样本中各不同类别数值之间的比值称为(D)。 A、频数 B、频率 C、比例 D、比率 11.将比例乘以100得到的数值称为(B)。 A、频率 B、百分数 C、比例 D、比率 12.下面的图形中最适合于描述结构性问题的是(B)。 A、条形图 B、饼图 C、雷达图 D、直方图 13.为描述身高与体重之间是否有某种关系,适合采用的图形是(C)。 A、条形图 B、茎叶图 C、散点图 D、箱线图 14.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25%和75%位置上的值称为(C)。 A、众数 B、中位数 C、四分位数 D、平均数 15.如果一个数据的标准分数是-2,表明该数据(B)。 A、比平均数高出2个标准差 B、比平均数低2个标准差 C、等于2倍的平均数 D、等于2倍的标准差 16.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对称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1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A)。 A、68%的数据 B、95%的数据 C、99%的数据 D、100%的数据 17.离散系数的主要用途是(C)。 A、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B、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C、比较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D、比较多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18.比较几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最适合的统计量是(D)。 A、极差 B、平均差 C、标准差 D、离散系数 19.偏态系数测度了数据分布的非对称性程度。如果一组数据的分布是对称的,则偏态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