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硕士备考之十大翻译技巧二 国际广告文化与翻译

翻译硕士备考之十大翻译技巧二 国际广告文化与翻译
翻译硕士备考之十大翻译技巧二 国际广告文化与翻译

翻译硕士备考之十大翻译技巧二国际

广告文化与翻译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国际间的商品流通日益频繁。各个国家为了争夺世界市场,竞相推销本国产品,其中一个重要的促销手段就是利用广告将本国的商品和厂商的声誉向国际推介。在中国,由于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发展与完善,对外开放中的经济活动日益增多,国际广告事业蓬勃发展,它不仅给中国人带来新的商品和服务或把中国的商品介绍给国外消费者,而且还是传播文化的载体。

国际广告是跨国界、跨文化的商品营销的宣传形式,它面临的不单是语言的转换问题。如果只简单地把国内成功的广告翻译成进口国文字直接搬出去,后果往往是不好的。因为国际广告与国内广告相比要面临语言、传统习惯、法规、教育、自然环境、宗教、经济状况等差异问题。中国的国际广告实施过程中,在广告语言的运用方面,翻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翻译工作者是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文化交流的使者。国际商业广告的翻译与文学、科技、新闻等其它文体的翻译有所不同,因为它更强调翻译中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

一.中国的翻译工作者首先应注意到国际广告的跨文化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不同的地域环境与人文环境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处肥沃之地,以居住地为本衍出“家本位”,家庭观念强;而西方国家不及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加之地域狭小,经常迁徙,家园观念淡化,强调自由的生活及个人冒险超越。(刘士军、继红:1994)

广告文化属亚文化,是依附于主体文化的。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科学技术国际交流的增多,世界正向“地球村”的方向发展,广告文化的融合也再所难免。中国对商品文化的追求也趋向于“新、名、精、美”。中国人传统的使用功能型消费也正逐步由文化审美型所代替。

2. 不同的心理结构

中国国民稳固的心理结构,以“仁”、“务实”、“忍耐”为基本内容,形成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具体表现为大统一观念:重权威、轻事实;从众心理:重群体、轻个体;小农意识:重实惠、轻意念;人情至上:重道德、轻效果;平均主义:重搭配、轻竞争。而西方人的心理结构较复杂松散,“人本”、“认知”、“行为”为其基本内容,形成西方特有的文化心理。

3. 不同的文化价值观

中国文化的价值观有深厚的人文主义精神,人的价值通过“内省”、“克己”来表现。儒家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道德规范自觉能力,形成中国人内倾的性格。美

籍华裔杨朝阳教授认为:“中国人注重广告的产品内容,讲实证。其文化背景是道—佛—儒家伦理、宗教行为,有宿命论色彩,有整体取向,关系建立在实证上。”而西方人是外倾的性格,更注重产品广告的外在形式,讲感观效果。

翻译国际广告时能深谙中西文化的异同,无疑可使该广告跨越东西南北,有的放矢,行之有效。

二.译者要注意国际广告的跨语言因素给广告翻译所带来的难度,这主要表现在语音、语义、文字形式以及修辞四个方面:

1. 语音差异

语言的发音能引起心理上的不同听觉效果,在心理上激发不同的反应,或柔和、或清脆、或苍劲、或凝重。在广告语言中,经常运用拟声构成(onomatopoeic motivation)、声音象征(sound symbolism)和回音词(echoism)引起受众的听觉美感,但是中西语音、拟声或用韵有所不同特点,给译者带来不少困扰。例如,在英语广告词中,经常采用头韵(alliteration)、元韵(assonance)、押韵(rhyme)、假韵(consonance)等韵类增加广告词的音韵美。例如,广告词“Never late on Father’s Day.”,两个元韵[ei]能起一种和谐的音乐美。而要在汉语译文中保留这种音乐美是很难做到的。另外在翻译时还应该注意某些广告词语的读音可能会在另国语言中引起不良的引申。例如日本东芝公司曾使用过一句广告语:“东芝(Toshiba),东芝(Toshiba),大家的东芝。”这是一句广告歌词,在翻译的处理上,前两个“东芝”按日语“Toshiba”发音。于是整句就被一些青年人开玩笑地用谐音办法念成了“偷去吧,偷去吧,大家的东西”。一经引申,这则广告的严肃性就大大降低,而且因为“东芝”变成了“东西”,“东芝”给公众的印象也就被淡化了。

2. 语义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特征,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广告词作为语言的一部分也要受到文化的反映。译者对广告词语的理解不能只限于字面意义,还应了解它的引申意义和丰富的文化蕴涵。各国的广告词中多引申成语、谚语或名人名诗,构成在翻译时的语义空缺或抵触,给翻译工作带来困难、特别是我国有些广告词的翻译如果只直接按字面翻译成英语,没有考虑到其它因素,如语言、文化、政治、风俗等,译出来的东西会有悖于西方文化。这大概存在四种情况:一是译名不符英美文化。例如,上海产“白翎”钢笔,其英译为“White Feather”,在英语国家无人问津,其原因在于英语中有句成语“to show the white feather”意思是临阵逃脱,白色羽毛象征的是胆小鬼。二是译名有政治隐喻。如,“大鹏”帆布鞋,被译成“ROC”。大鹏为中国神话中的神鸟,roc 也为英语神化中的巨鸟,此翻译本无可厚非,但碰巧的是这与“中华民国”的英语缩写一样,当然有所不妥。三是译文不雅。如cock一词在英美国家经常喻指某人体器官,如果任何广告词中带“鸡”字的词语,如“金鸡”、“雄鸡”等直接译成“cock”会有损商品形象,给人一种粗俗、缺乏教养的印象。四是译者既是汉语拼音又是英语词汇。汉语拼音是用拉丁字母组成,英语单词也是用的拉丁字母,所以有些广告词语的汉语拼音有可能碰巧为英语中的某个单词。例如Puke(扑克的汉语拼音)正好是英语中“呕吐”的意思(贺川生:1997)。以上是汉语广告词语英译时常出现的问题,译者应多注意广告词语的广泛的文化内涵。

3. 文字形式差异

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所用的文字是不同的,对某些文字的偏好和厌恶也大相径庭。据人调查日本人最喜欢的汉字为“诚”、“梦”、“爱”、“愁”、“美”等。中国人喜欢的汉字为“福”、“寿”、“喜”、“乐”等。根据美国作家Irving Wallace选出的最美丽的英文字是:chime一串铃、golden金色的、lullaby摇篮曲、melody旋律、murmuring低语等。可

是这些文字不仅寓意优美,而且外形美丽。引起人们美好心理反应和视觉效果。尤其是汉字是当今世界上进有的体系最完整、结构最严谨的象形文字,只要“望文”便能“生义”。它给人们的不仅仅是视觉冲击力,而且还能启动灵感,造成巨大的心灵震撼。在广告中常用的“拆字术”,也给翻译带来一定难度。

4. 修辞差异

广告语常用修辞手法,为了使表述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或使主要词语鲜明、突出,加强语言效果,引起公众注意并帮助公众记忆。但由于中西某些修辞传统的差异会给翻译带来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比喻、象征、对偶、双关等修辞上。其中最难处理的是双关的翻译。双关分谐音双关和多义双关两种,如“黄河冰箱,领‘鲜’一步”和“Ask for More. --- More (cigarette)”,翻译这些含双关的广告语要做到两全其美确实很难。

上述国际广告中的文化及语言差异确实给翻译工作者增加了不少难度,所以不少翻译学家认为国际广告的翻译工作最好是由广告受众国的译者做,因为只有受众国的译者才能熟知本国的当代文化潮流、时髦语言以及文化渊源等,才能译出符合本国受众喜爱的广告语来。中国的译者也正肩负着介绍国外商品及其文化的重任。但是由于汉语在众多国家并不普及,在国外懂中文并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的人少之甚少,所以把中国商品及文化介绍给国外的重任仍落在中国译者的身上。中国的商品要进入国际市场,就必须得有优秀的广告译文。这更体现了翻译工作者在中国的国际广告事业中的重要地位。他们戴着这双重枷锁起舞,其工作的要求越高,难度就越大。以下为中国国际广告翻译工作者提供一些翻译策略:一.译者首先应深入地了解所译广告及商品的特点。

1. 掌握商品的特征:一是品质,包括商品的质量、产地、作用以及性能;二是品位,包括商品的工艺水平,文化情调,价格以及信誉度。

2. 了解原广告策划的6M,即围绕具体的广告目标,在策划中应该考虑以下6个方面(简称6M):Market市场(对广告目标市场的选择及其特征的把握,包括广告受众的年龄、性别、职业、生活、教育程度等)、Message信息(广告的卖点、诉求点,确定广告中的正确信息)、Media媒体(广告选择什么媒体将信息传播给目标受众)、Motion活动(使广告发生效果的相关行销、促销活动)、Measurement评估(对广告的衡量,包括事后、事中和事前的各种评估)、Money(广告投入的经费量)。只有熟知这些情况,译者在翻译的时候才能掌握好广告的重点。

二.译者应了解该广告受众国的文化传统以及消费心理,了解在翻译时应注意的禁忌。

无论任何国家、民族都存在许多这样那样的忌讳,对于千百年来形成的民族风俗,我们应给予必要的尊重,这也同时会影响到出口商品的销路问题。例如,英国人不喜欢大象、颇喜欢熊猫;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喜欢玫瑰花,忌用菊花;日本人忌讳荷花、狐狸和獾,而喜欢樱花、乌龟和鸭子;俄罗斯人则认为黄色的蔷薇花意味绝交和不吉利;法国人和比利时人认为核桃、孔雀和菊花是不祥之物;北非一些国家忌讳狗的图案;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忌用猪、狗作商标等。在翻译时,有关颜色的广告词也不可忽视:比利时人最忌蓝色,认为蓝色是不吉利的凶兆;土耳其人绝对禁止用花色物品布置房间和客厅,他们认为花色是凶兆;日本人忌绿色,而印度人却喜爱绿色。各种禁忌无奇不有,并非三言两语所能说清楚,它在民俗学中是一种专门的学问。作为国际广告的翻译工作者,应大力研究,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搞好促销。

三.在国际广告翻译中要注重创新。

正如意大利谚语“Tradutori, traditori”(翻译是背叛者)。广告语言本身就是充满丰富的想象力和极大的创造性,KISS是它的基本原则,促销是它的唯一目的,而把一国的广告语言翻译成另一国的广告语言时,由于社会文化、语言、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原因,这种翻译绝非

只是一种一一对应的符码转换,而是要在保持深层结构的语义基本对等,功能相似的前提下,重组原语信息的表层形式。其中特别要注意结合本土文化,因为国际广告的新动向:由“全球化(Global)”广告转向“全球本土化(Glocal)”广告,要求广告翻译中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精神。因为“文化只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四.在国际广告翻译中应注意语言的规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 使用受众国规范的标准语,包括使用规范的读音和字体。在我过推广全国通用的规范化的汉字及普通话,对于建立国内市场、扩大商品流通与经济联系、拓展海外业务都有重要意义。国际广告的译者如果使用了不规范的语言文字,会影响广告的价值,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2. 译者在翻译时要慎用方言。用方言译的广告有很大的局限性,只能在某个方言地域起作用。所以译广告时不宜滥用方言。

3. 在翻译国际广告时,译者应尊重某些已深入广告受众心理的现有翻译,不应再创新词。例如,某些厂家把“cracker”(饼干)译为“克力架”,使广大消费者对其商品为何物迷惑不解,大大减低销量。

可见,在国际广告翻译中,中国译者能戴着中西语对译这双重枷锁起舞就绝非易事,而且能舞出优美的舞姿更是难上加难。因为他们要具备语言、社会文化、民俗、美学、心理学、经济市场学、广告原理等方面的知识,这使得国际广告翻译工作者责任重大而又有意义。

凯程教育: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在考研准备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尤其对于跨专业考生的专业课来说,通过报辅导班来弥补自己复习的不足,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节省复习时间,大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辅导班,或许能帮你找到适合你的辅导班。

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考察辅导班的首要因素,考生可以针对辅导名师的辅导年限、辅导经验、历年辅导效果、学员评价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询问往届学长然后选择。判断师资力量关键在于综合实力,因为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由一、两个教师包到底的,是一批教师配合的结果。还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学术背景、资料著述成就、辅导成就等。凯程考研名师云集,李海洋、张鑫教授、方浩教授、卢营教授、孙浩教授等一大批名师在凯程授课。而有的机构

只是很普通的老师授课,对知识点把握和命题方向,欠缺火候。

对该专业有辅导历史:必须对该专业深刻理解,才能深入辅导学员考取该校。在考研辅导班中,从来见过如此辉煌的成绩:凯程教育拿下2015五道口金融学院状元,考取五道口15人,清华经管金融硕士10人,人大金融硕士15个,中财和贸大金融硕士合计20人,北师大教育学7人,会计硕士保录班考取30人,翻译硕士接近20人,中传状元王园璐、郑家威都是来自凯程,法学方面,凯程在人大、北大、贸大、政法、武汉大学、公安大学等院校斩获多个法学和法硕状元,更多专业成绩请查看凯程网站。在凯程官方网站的光荣榜,成功学员经验谈视频特别多,都是凯程战绩的最好证明。对于如此高的成绩,凯程集训营班主任邢老师说,凯程如此优异的成绩,是与我们凯程严格的管理,全方位的辅导是分不开的,很多学生本科都不是名校,某些学生来自二本三本甚至不知名的院校,还有很多是工作了多年才回来考的,大多数是跨专业考研,他们的难度大,竞争激烈,没有严格的训练和同学们的刻苦学习,是很难达到优异的成绩。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和凯程老师详细沟通一下就清楚了。

建校历史:机构成立的历史也是一个参考因素,历史越久,积累的人脉资源更多。例如,凯程教育已经成立10年(2005年),一直以来专注于考研,成功率一直遥遥领先,同学们有兴趣可以联系一下他们在线老师或者电话。

有没有实体学校校区:有些机构比较小,就是一个在写字楼里上课,自习,这种环境是不太好的,一个优秀的机构必须是在教学环境,大学校园这样环境。凯程有自己的学习校区,有吃住学一体化教学环境,独立卫浴、空调、暖气齐全,这也是一个考研机构实力的体现。此外,最好还要看一下他们的营业执照。

中西语言文化差异与英汉互译

中西语言文化差异与英汉互译 【摘要】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翻译与文化有着密可不分的联系。文化的共性使翻译成为可能,但其语言文化的个性又给翻译活动设置了障碍。我国汉族文化与英、美等西方文化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造成思维方式不同,具体体现在汉、英两种语言上的互译上。因此,在当今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把中英文翻译地更准确更贴近两种语言文化氛围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思维方式;差异;英汉翻译 0.引言 翻译作为语际交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同时也是文化交融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很大的关系。翻译作为沟通两种不同语言的桥梁,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然而,不同的语言文字有着其自身的文化内涵:一种语言文字中的某些含义,有时候很难通过译文用另一种语言文字传达给读者,而翻译中所失去的恰恰就是跨语言文化的内涵与微妙。正因为如此,翻译工作者就要从提高自身的素质方面出发,努力创造出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英语特点,并能让英语国家人们读懂和理解的英语表达法。 1.中西语言文化差异 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由于中国传统的思想把人与自然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形成了汉民族汉语重意合和具象思维的特点。西方的哲学家认为人类可以征服自然,这使得他们常把观察的视点放在动作的承受者上,所以,英语中存在大量的被动语态。另外,汉民族的思维受道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汉语常用人称作主语,经常会用“有人”“人们”“大家”等泛指人称或省略主语的无主句。同时在对待时间的态度上,中国人以过去为取向,无论人们做什么都要考虑此事过去是否做过,而西方人尤其是英美人则习惯未来取向,主张一切着眼于未来。从而决定了中国人偏重顺向的和螺旋式的思维,而西方人则偏重于逆向和直线式的思维。英语具有明显的词形变化、形式多样的语法形式。而汉语无词形变化,语法形式的表达主要依靠词汇手段。英语可通过动词的屈折变化来体现不同的时态,而汉语因无词形变化需借助于词汇手段即表示时间的副词来交代动作发生的时间。英语是形合语言,这源于西方人习惯于分析,逻辑和推理,思维模式呈线性。反映在语言上是注重形态变化和语法结构,多用关联词语体现句子内部和句子之间的关系,结构较明晰。而汉语是意合语言,中国人讲注重整体和谐,具有直观性、综合性和整体性特点,汉语思维重综合和意会,反映在句子成分和结构上相对不明晰,这些差异在语篇衔接上有所体现,作为在作者和读者之间起到桥梁作用的译者,应该了解英汉语篇连接上的差异,需要使用一些翻译策略,使译文通顺连贯。 2.差异与英汉互译

浅谈英语广告的语言特色及其翻译技巧

浅谈英语广告的语言特色及其翻译技巧 广告语是一种商业文体,是销售的最好媒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告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广告的目的是促销产品。因此,如何让广告语更有吸引力成了广告商首先考虑的问题。广告英语作为一种应用语言,因其所具有的特殊效用,有别于普通英语而发展成为一种规范化的专用语言,形成它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和特点。 一、英语广告的语言特色 1.英语广告的词汇特点 为了使产品容易被普通大众理解并很快接受,英语广告通常都选用简洁、明了的词语。使用的普通名词、单音节词、动词也多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诸如:buy,be,get,make,live,love,have,come,go,bring等。例如以下广告句:Buyonepair,getonefree(买一赠一)。形容词的使用可以给产品增添色彩,因此英语广告里面较多地使用形容词来描述产品的性能、质地等,特别是商家为了美化所述商品,加强描述性和吸引力,会采用大量的褒义形容词,或用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与其它产品进行比较,来抬高和突出自己的商品,增强消费者的购买信心。例如: 珠宝广告:Shangha's first pearl dealer;Highestquality pearls with a widest selection of classic &creative designs;Excellent after-sales service;Fairprice to every customer本例广告中使用了first,Highest,widest等多个褒义形容词,非常具有吸引力。有时候也通过故意使用错别字、杜撰新词或错乱搭配来拼造一些新词怪语,以满足消费者追求新潮、标榜个性的心理,起到意想不到的修辞效果。 钓鱼广告:What can be delisher than fisher?delisher是指delicious之音杜撰出来的,目的是与后面的fisher造成押韵的效果,突出钓鱼的乐趣。 2.英语广告的语法特点 广告通常使用简单句或省略句,既达到节约空间和省钱的目的,也一目了然,给消费者以深刻的印象,因此广告语往往简短精湛。例如: 可口可乐的广告:Coca-colais it.(还是可口可乐好!) 钻戒广告:A diamond lasts forever.(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 英语广告写作可概括为一个KISS原则:即“Keep it short and sweet.” 为了缩小与读者的差距,英语广告还经常用疑问句和祈使句创造与读者的亲密感。如:Who else can guide you to a successful meeting?(Holiday Inn) Test us try us fly us(plane) 3.英语广告的修辞特点 成功的广告英语,语言优美、和谐、生动、简洁、幽默,使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而

浅论文化与翻译的关系

简析文化与翻译的关系 论文摘要:如何破除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障碍,更有效地传达原作所表达的意思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中西方文化在思维差异、文化心理、宗教信仰、自然环境及生活习俗等几个方面,阐明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翻译文化意识文化与思维 1.引言 朱光潜先生认为,外国文学中的联想意义在翻译中最难处理。因为它在文学语境中有其特殊的含义,这种含义在词典中是查不到的,但对于文学来说却又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一国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背景,否则在做翻译的时候就会有无法下手的感觉。(朱光潜,1996:184)。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出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 翻译之所以不那么容易,乃是因为语言反映文化,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并受文化的制约。一旦语言进人交际,便存在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问题。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有双语能力,而且要有双文化乃至多元文化的知识,特别是要对两种语言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传统、宗教文化及地域风貌特性等一系列互变因素均有一定的了解。正是以上这些互变因素,英汉民族的语言文化才体现出各自特有的民族色彩。 2.影响翻译的文化元素 2.1宗教 大家都知道,《圣经》在西方的文化生活中扮演着源头的角色。相关数据表明:绝大多数的美国人仍然信信仰宗教。而中国人则长期受到儒家学说的影响,即使在中国广为流传的佛教,也是一种受到深刻世俗影响的多神论,这就不同于西方人大一统的一神论宗教观念。中国人信仰佛教·道教,在语言中就有“玉帝”、“佛祖’’等词语,而西方则人信仰基督教,所以就有“上帝”一词。汉语中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英语中就有两种不同的译法,即“Man propose,Heaven disposes”;或者是‘‘Man Dropose,God disposes”。它们的差异就在于对“天”字的不同翻译。“天”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浓厚的佛教·道教色彩,而“God”则具有明显的基督教色彩。后者的归化变译法固然利于西方读者的理解与接受,但不利于“天”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的传播。英语深受宗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些成语中,如It’s in God’s hands(听天由命)等。翻译中对于宗教知识的掌握是十分必要的。以汉语中的“临时抱佛脚”这个成语为例,如果简单地翻译成“to embrace Buddha’S feet in one’S hour of need”就会让西方读者感到奇怪,为什么在有需要时要抱佛主的脚呢?这样做有什么用呢?如果我们稍加处理的话,西方读者理解起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to embrace Buddha’s feet in one’s hour of need——seek help at the last moment”。(包惠南,2003:20)。 2.2文化心理 由于不同的民族使用的语言是不一样的,而且它们的历史和文化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各个民族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各具特色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这对一个民族的心理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历史文化的不同主要在一些历史典故以及许多忌讳和好恶的差异上得到体现。以数字“9”为例。这个数字在中国古代的意义很特别,因为它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意义:即九九归一,一统天下之义。而“4”这个数字由于和汉语中的“死”读音相近,所以很多人现在还是不喜欢这个数字,尤其是电话号码。相当多的人不愿意要以“4”为尾号的号码。至于“8”这个数字由于与发财的“发”谐音而深受一些人的热捧。而在西方人的意识里,4、8和9只是极普通的自然数符号,并不具备这些特殊的意义。众所

中国文化翻译练习10篇2

一、对龙图腾的崇拜在中国大约已绵延了八千多年。中国龙是古人将鱼、蛇、马、牛等动物与云雾、雷电等自然天象集合而成的一种神物。中国龙的形成与中华民族的多元融合过程同步。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具有开拓变化和团结凝聚的寓意。 (1) 对龙图腾的崇拜在中国大约已绵延了八千多年。Chinese Dragon totem worship in China has been around for over 8,000 years. (2) 中国龙是古人将鱼、蛇、马、牛等动物与云雾、雷电等自然天象集合而成的一种神物。 The ancients in China considered the dragon (or loong) as a fetish that combine s animals including the fish, snake, horse and ox with cloud, thunder, lightning and other natural celestial phenomena. (3) 中国龙的形成与中华民族的多元融合过程同步。The Chinese dragon was form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ulticultural fusion proc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 (4)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具有开拓变化和团结凝聚的寓意。 To the Chinese, the dragon signifies innovation and cohesion.

二、秧歌舞是中国汉族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通常在北方省份表演。秧歌舞者通常穿上明亮多彩的表演服装,他们的表演动作有力迅速。在农历春节、元宵节等节日期间,人们一旦听到锣鼓声,不管外面天气有多冷,他们都会蜂拥到街上看秧歌舞表演。近年来,中国东北某些城市的老年人自发组织了了秧歌队,队员常年通过跳秧歌舞来保持健康,同时他们也乐在其中。 (1) 秧歌舞是中国汉族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通常在北方省份表演。 Yangko i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folk dances of Han nationality in China. It is usually performed in Northern provinces. (2) 秧歌舞者通常穿上明亮多彩的表演服装,他们的表演动作有力迅速。 The dancers usually wear / are dressed in colorful and light costumes, and the performance is powerful and rapid. (3) 在农历春节、元宵节等节日期间,人们一旦听到锣鼓声,不管外面天气有多冷,他们都会蜂拥到街上看秧歌舞表演。 During some festivals such as the Spring Festival, the

经典英文广告语20条

经典英文广告语20条 经典英文广告语20条 1. Good to the last drop. 滴滴香浓,意犹未尽。(麦斯威尔咖啡) 2. Obey your thirst. 服从你的渴望。(雪碧) 3. The new digital era. 数码新时代。(索尼影碟机) 4. We lead. Others copy. 我们领先,他人仿效。(理光复印机) 5. Impossible made possible. 使不可能变为可能。(佳能打印机) 6. Take time to indulge. 尽情享受吧!(雀巢冰激凌) 7. The relentless pursuit of perfection. 不懈追求完美。(凌志轿车) 8. Poetry in motion, dancing close to me. 动态的诗,向我舞近。(丰田汽车) 9. Come to where the flavor is. Marlboro Country. 光临风韵之境——万宝路世界。(万宝路香烟) 10.To me, the past is black and white, but the future is always color.对我而言,过去平淡无奇;而未来,却是绚烂缤纷。(轩尼诗酒) 11. Just do it. 只管去做。(耐克运动鞋) 12. Ask for more. 渴望无限。(百事流行鞋) 13. The taste is great. 味道好极了。(雀巢咖啡) 14. Feel the new space. 感受新境界。(三星电子) 15. Intelligence everywhere. 智慧演绎,无处不在。(摩托罗拉手机) 16. The choice of a new generation. 新一代的选择。(百事可乐) 17. We integrate, you communicate. 我们集大成,您超越自我。(三菱电工) 18. Take TOSHIBA, take the world. 拥有东芝,拥有世界。(东芝电子) 19. Let’s make things better. 让我们做得更好。(飞利浦电子) 20. No business too small, no problem too big.

浅议广告英语翻译技巧

浅议广告英语翻译技巧 摘要:广告翻译是一种语言转换,也是一种商业性行为,其目的在于追求市场效益和商业利润,尽最大可能争取消费者,吸引消费者,投消费者之所好,供消费者之所需,打动他们,促成其购买行动。这是广告的唯一目的,也是广告翻译的唯一目的。 关键词:广告;翻译;英语 引言 广告以促销为目的,它的功能被概括为AIDMA原,即Attention (唤起注意),Interest(引发兴趣),Desire(激起购买欲望),Memory(进入消费者记忆中),Action(促使行动)。为此编写广告要永无休止地寻找新思想,永无休止地寻找新的与众不同的表达思想方式。 一、广告英语的语言特征 广告英语带有明显的非正式语体色彩,总的来讲优美独到,内涵丰富,句法洗练,修辞变化多端,耐人寻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用词凝练新颖,有修饰渲染倾向 广告较多使用复合词、专有名词和具有积极、肯定的褒扬之词。另外,广告文体还常常别出心裁的使用变异或杜撰新词的方法以达到引人注目,给人深刻印象的目的。例如:Give me a Timex to all ,to all a good time.该

广告是Timex牌手表,是杜撰新词,由time加excellent合成,可以给读者联想到“时间”和“优秀”,翻译时尽可能反映原新词构成的含义。该广告的译文为:给你一块“天美时”,您可以把握好时光。[1] (二)频繁使用疑问句和祈使句 据统计,每30句广告语中就有一句疑问句,这是因为疑问句要求读者对问题作出回答,易激起共鸣。如: Are you going grey too early? 你的头发是不是过早的变白了? You will buy this special gift to your darling , don't you ? 难道你就不打算买一个特别的礼物送给你心爱的人吗? 祈使句具有明显的劝购导向作用。如: Our sandal wood soap not only possesses all the merits sandalwood soap may have, but also does no harm whatever to your skin.Just try it,and you will see our sincere recommendation is rather convincing. 我厂生产的檀香皂不仅具有檀香皂的独特优点,而且对皮肤无害,君请试之,方知言而有信。 (三)修辞手法丰富多彩 广告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双关、等。例如: 隐喻:Life is a journey, traval well. 生命是一次旅行,一路走好——美国联合航空公司。 夸张:Hi-Fi,Hi-Fun,Hi-Fashion. Only from Sony. 高保真,高乐趣,高时尚——只来自索尼。

英语翻译与中外文化差异的关系研究

英语翻译与中外文化差异的关系研究 伴随中外学术交流的频繁展开,英语作为中外交流的桥梁,越来越受到关注。翻译工作者只有把握好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让英语翻译表达更为准确,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英语翻译人员的翻译能力,更好地展现语言的魅力。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英语文化对英语翻译效果的影响。 标签:英语文化;翻译效果;影响 一、文化和翻译的内涵 语言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形成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需要经历长期的历史沉淀。其内涵主要包括两个内容: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此外,文化也是不同的。基于流畅性和准确性的翻译是一种改变语言信息的文化行为。翻译产生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迫切需要沟通和交流的背景下,同时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任何翻译都与文化密不可分,英语也不例外。经验丰富的英语翻译和翻译研究人员都重视翻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在英语翻译过程中,虽然理解了原文的意义,但远不止简单的语言理解,因为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言会受到文化的影响。在英语翻译过程中,译者对段落理解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他或她对文化的理解程度。 翻译是语言转换的过程,但由于翻译具有许多社会功能,是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活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时期的翻译功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译者必须在翻译过程中理解翻译的功能及其相关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只有这样,译者才能正确处理英语文化因素对英语翻译效果的影响,并在英语翻译中成功传达。否则译者很容易犯下社会语用错误。可以说,如果不考虑文化因素,翻译工作无法进行,没有文化的翻译将是苍白无力的。 二、英语文化对英语翻译效果影响 1.社会历史背景对英语翻译效果的影响 每个国家的历史都不同,所以不同国籍的人会有不同的行为和態度。与此同时,民族语言的发展是由社会发展过程和民族的一切历史文化背景决定的,尤其是思维方式差异的影响更加突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强调“和谐”,主要体现在句型流畅。英语更加侧重分析,句型主要是基于主语和谓语为主,再加以短语及从句。译者应注意用英语句子表达的文化含义,而不是字面翻译,以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2.环境对英语翻译效果的影响

经典广告词中英文翻译

经典广告词中英文翻译2.Obey your thirst.服从你的渴望。(雪碧) 3.The new digital era.数码新时代。(索尼影碟机) 4.We lead.Others copy.我们领先,他人仿效。(理光复印机)5.Impossible made possible.使不可能变为可能。(佳能打印机) 6.Take time to indulge.尽情享受吧!(雀巢冰激凌) 7.The relentless pursuit of perfection.不懈追求完美。(凌志轿车)8.Poetry in motion,dancing close to me.动态的诗,向我舞近。(丰田汽车)9.Come to where the flavor is.Marlboro Country. 光临风韵之境——万宝路世界。(万宝路香烟) 10.To me,the past is black and white,but the future is always color.对我而言,过去平淡无奇;而未来,却是绚烂缤纷。(轩尼诗酒) 11. Just do it.只管去做。(耐克运动鞋) 12. Ask for more.渴望无限。(百事流行鞋) 13. The taste is great.味道好极了。(雀巢咖啡) 14. Feel the new space.感受新境界。(三星电子) 15. Intelligence everywhere.智慧演绎,无处不在。(摩托罗拉手机) 16. The choice of a new generation. 新一代的选择。(百事可乐) 17. We integrate, you communicate. 我们集大成,您超越自我。(三菱电工) 18. Take TOSHIBA, take the world. 拥有东芝,拥有世界。(东芝电子) 19. Let’s make things better.让我们做得更好。(飞利浦电子) 20. No business too small, no problem too big. 没有不做的小生意,没有解决不了的大问题。(IBM公司) 1 Good to the last drop 滴滴香浓,意犹未尽麦式咖啡Maxwell 2 Time is what you make of it 天长地久斯沃奇手表Swatch 3Make yourself heard 理解就是沟通爱立信Ericsson 4Start ahead 成功之路从头开始飘柔rejoice 5Diamond lasts forever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第比尔斯De Bieeres 6Things go better with Coca-cola 饮可口可乐万事如意 7Connecting people Nokia 科技以人为本诺基亚Nokia 9A Kodak moment 就在柯达一刻柯达Kodak 10Mosquito Bye Bye Bye,蚊子杀杀杀雷达牌驱蚊虫剂RADAR

论语言文化与翻译技巧

2009年4月 第6卷第4期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Apr.2009Vol.6No.4 一、英汉互译应注意文化差异 众所周知,文化差异是翻译中的一大障碍。任何译者都必然会遇到它。这是因为不论笔译还是口译都是借助语言来完成的;而语言本身就是文化信息的载体与容器。 [1] 而且语言与 文化密不可分,即“语言与文化的联系既多样又广泛。毫无疑问,学者、作家及社会活动家的写作活动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因素,它对语言规范的发展有着影响。”从翻译的角度来看,文化差异往往通过对两种不同语言文字的比较与对照得到真实的体现,而译者必须尊重各民族语言文化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各民族的适应度和可接受度。在交际时,译者必须介绍该民族文化在语言交际中的差异,否则就造成很大的笑话。据说一个由于文化的差异,而造成语言交流时的误解故事,即一个很流行的故事就是有位中国官员携妻子访美,在与美国员相遇寒暄时,双方都忽视了对方的语言文化差异而造成语义误解的尴尬局面。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领悟道译者在口笔译时都必须从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常识等知识的角度去理解其语言语义。比如译者所进行的是英译汉,他或她就须首先想到本民族读者所特有的语言文化,照顾其身份与利益,扬长避短,使一些难为本民族读者所接受的文化因素尽量离他们远一些,或提醒他们以批判的态度待之,在可让译文适合欧化的同时,注意使用规范的词与句,要尽可能地从汉语中去寻找现成或规范的部分,有时即便无计可施也得设法为之,这就是翻之技巧。当然还可采用加脚注的办法,其目的都是为了消除文化上的障碍,理解上的困难。 如:“You don ’t want to lose Larry altogether,do you ?” She shook her head. S.Maugham:THE RAZOR ’S EDGE,p.256. “你不想完全失掉拉里,是吗?”她点头。 周煦良译:《刀锋》,第245页。 [2] 从译文看,译者很了解原语的文化背景,并善于处理文化差异所造成的理解障碍,即将shook 摇头译成点头。摇头是英美人同意否定句问话的习惯,译者为了使中国读者不至误会,而译成了点头。这里的文化差异在于:回答否定句时,英美人是着眼于所问的内容,而中国人则着眼于问话本身的正确与 否。所以译者的译文是恰到好处的。达到了使广大读者也无理解困难或异议。 就语言文化本身来言,一民族的文化之所以是另一民族理解和翻译的障碍,是因为它事先未为这个民族的人所了解。不管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译者除了重视东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外,还应重视其它翻译技巧。如“读者对等”“归化、异化”等等。 就“读者对等”而言,它是奈达有名的“灵活对等”理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而众多的奈达的研究者们看中的只是他的语言形式、语言风格、语言神韵的对等,对“读者对等”这一部分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而谭载喜在《奈达论翻译》一书中从读者反应这一角度对奈达的理论又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概括与研究。他在《翻译的性质》这一章中,特别强调论述了这一点,奈达主张,从读者的角度来看翻译,则必须引进另一观点,要看译作能否被读者所理解、衡量它的标准不仅在于译文中词句能否被理解,还在于读者对整个译文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3]这无疑告诉了翻译工作者在英汉互译时不仅要注重读者的反应,也要注意语义上的对等原则。 二、英汉互译应注意语义上的对等原则 1.最切近对等原则的实现 语言文化的差异,使双语翻译中绝对对等的实现难以完全达到,然而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地贴近则是可以达到的。当然英语属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双语的表达方式有不尽相同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成功的翻译者要学会灵活地加以变通,准确地再现原语的精神,追求最切近对等原则的实现,从而实现对等。例如: (1)鸳鸯道:家生女儿怎么样?牛不吃水强按头。(《红楼梦》四十六回) “It makes no odds ”,said Faithful,“You can take an ox to the water,but you can ’t make him drink (Hawkes) “What difference does it make?You can ’t force an ox to bend its head to drink ”,said Yuan yang.(Yang) 霍克斯将英谚中“You can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but you can ’t make him drink ”作了变通,这样既保持了汉语谚语 的表达力,也成功地达到了对等。对西方读者而言,也是一点 论语言文化与翻译技巧 王芳,张君 (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株洲412008) 摘 要: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文化信息的,若忽略了语言与文化,无论怎么说都难以获得成功的译文;同样是 翻译,译文还有高下优劣之分。好的译文不仅符合作者的原意,还能传达其微妙之处,使读者能很好理解原文要旨,感受其风格等。本文试图用一些例证,以印证语言文化与翻译技巧的重要性。 关键词:文化;翻译;技巧 122··

餐厅广告语,英文

餐厅广告语,英文 篇一:经典英文广告语20条 经典英文广告语20条 经典英文广告语20条1.Goodtothelastdrop. 滴滴香浓,意犹未尽。(麦斯威尔咖啡) 2.obeyyourthirst. 服从你的渴望。(雪碧)3.Thenewdigitalera. 数码新时代。(索尼影碟机)4.welead.otherscopy. 我们领先,他人仿效。(理光复印机)5.impossiblemadepossible. 使不可能变为可能。(佳能打印机)6.Taketimetoindulge. 尽情享受吧!(雀巢冰激凌)7.Therelentlesspursuitofperfection. 不懈追求完美。(凌志轿车)8.Poetryinmotion,dancingclosetome. 动态的诗,向我舞近。(丰田汽车)

9.cometowheretheflavoris.marlborocountry. 光临风韵之境——万宝路世界。(万宝路香烟) 10.Tome,thepastisblackandwhite,butthefutureisalwayscolor.对我而言,过去平淡无奇;而未来,却是绚烂缤纷。(轩尼诗酒) 11.Justdoit. 只管去做。(耐克运动鞋) 12.askformore. 渴望无限。(百事流行鞋) 13.Thetasteisgreat. 味道好极了。(雀巢咖啡) 14.Feelthenewspace. 感受新境界。(三星电子) 15.intelligenceeverywhere. 智慧演绎,无处不在。(摩托罗拉手机) 16.Thechoiceofanewgeneration. 新一代的选择。(百事可乐) 17.weintegrate,youcommunicate. 我们集大成,您超越自我。(三菱电工) 18.TakeToSHiBa,taketheworld. 拥有东芝,拥有世界。(东芝电子) 19.Let’smakethingsbetter. 让我们做得更好。(飞利浦电子)

中英语言与文化比较

浙江大学(2011-2012)学年秋冬学期 《中英语言与文化比较》课程期末论文 姓名祖木热提古丽·牙生学号 3100105234 班级人文1012 成绩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ublic Service Advertising 《中英公益广告的跨文化比较》 摘要:公益广告以社会关注的问题为核心,通过媒介以广告的方式引起公众注意并改变公众的态度和行为促进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在公益广告设计中,修辞手法的广泛使用是公益广告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于受自身民族语言文化的制约与影响,英汉公益广告又各自有风格特点。本文通过英汉广告修辞手法的比较,以期在公益广告理解与翻译中,把握其自身的特点。 关键词:英汉公益广告,修辞手法,比较与翻译 一、引言 公益广告亦称公共服务广告、公德广告,是以为公众谋利益和提高福利待遇为目的而设计的广告;是企业或社会团体向消费者阐明它对社会的功能和责任,表明自己追求的不仅仅是从经营中获利,而是过问和参与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一意图的广告,它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为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和社会风尚服务的广告。它具有社会的效益性、主题的现实性和表现的号召性三大特点。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一书中将修辞定义为 “ 一种能在任何一个问题上找到可能的说服方式的功能”,因此在广告语言里运用修辞是再适合不过了。“从大量的广告作品实例来看,凡属优秀的广告作品,无一不有十分精美的语言文字,修辞格式是语言文字艺术之花,绝大多数语言文字精美的广告作品,又都成功地运用了修辞格式”。公益广告创作者为了能更好地传播主题,达到其说服教育的目的,常常要用一些修辞手段使其语言更加准确、鲜明、生动而且有力。 英汉公益广告中都使用大量的修辞手法赋予广告极强的艺术性。因此在翻译公益广告时既要重视功能性又不可忽视艺术性。失去语言的魅力也就失去了广告的魅力。广告译文能否与原文在语用上等效取决于广告修辞手法的传译。由于这些广告都是基于本民族语言特点及文化内涵形成的,所以传译往往较难。 二、英汉公益广告的修辞手法与翻译 公益广告的真实性与思想性要通过艺术的形式才能表达出来,所以说,广告的艺术性才是广告的灵魂,成功的公益广告应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艺术的感染力不仅体现在图片上,语言的感染力也非同小可,其中修辞手法就是赋予公益广告艺术感染的常用方法,因此下文将分别从英语和汉语的公益广告中欣赏修辞与试析翻译公益广告修辞的沿用与转换。 (一)英语公益广告中常见的修辞与翻译 1.头韵,英语语音修辞手段之一,它蕴含了语言的音乐美和整齐美,使得语言声情交融、音义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从应用范围,结构特征及审美值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讨论,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欣赏这辞格。英语的公益广告中为了达到理想的语音美的效果,会使用头韵修辞手法,如:“Loose Lips Sink Ships.”这是二次大战期间美国保密防谍的标语。在翻译这则广告时,欲在译文同样使用头韵的修辞传达原文的语意功能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处理这句标语时,我们不妨利用汉语中的文化或不同的修辞使译文同时具备功能性与艺术美,如译文“一言不慎,千帆尽沉”中采用汉语的四字格,“祸从口出”中的习语,以及“三思而后言”中仿拟修辞手法的使用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译出原文的语意和美感。 2.脚韵,脚韵也类似汉语中的押尾韵,指词尾音素重复。在英国,男士们都比较绅士,在用完抽水马桶后通常会被期待着将坐垫放下,以表示对女性的尊重和体谅,所以在有些地方就会有这样一条公益广告,“Please be sweet,put down the seat.”其中采用的就是以/e/音结尾的“sweet”和“seat”。这样一种温馨提示使得男士的举手之劳让女士都能从中受益,使社会更加和谐。在翻译句广告时应将其语音功能放在首位,其次追求其形式美。故此提示语译文“麻烦放下坐垫,谢谢您的关照”中用“麻烦”、“谢谢”礼貌体,以及句式字数上的对应来实现语言的魅力,最终达到公益广告为公众服务的效能。 3.强调,指采用修辞手法(Stylistic Devices)来表现句中相对重要的概念。这种修辞手法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词序或位置、对照或对比、重复、省略、语气、固定句式或结构。由于文化背景不一样,西方国家主张个性张扬,这也使得西方的公益广告中出现强调“you”的作用,如美国一则家喻户晓的以Smoky Bear

中国文化习俗方面的段落翻译 2

中国文化习俗方面的段落翻译 一 春节贴年画(pasting New Year Prints)的风俗源自于往房子外面的门上贴门神(Door Gods)的传统。随着木质雕刻品的出现,年画包含了更广泛的主题,最出名的就是门神,三大神—福神、薪神和寿神(Three Gods of Blessing, Salary and Longevity),寓意着庄稼丰收、家畜兴旺和庆祝春节。年画的四大产地分别是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和山东潍坊。现在中国农村仍然保持着贴年画的传统,而在城市里很少有人贴年画。 The custom of pasting New Year Prints in Spring Festival originated from the tradition of pasting Door Gods on the external doors of the houses. With the creation of board carvings, New Year paintings cover a wide range of subjects. The most famous ones are Door Gods and Three Gods of Blessing, Salary and Longevity, signifying the abundant harvest of crops, the prosperity of domestic animals and the celebration of Spring Festival. Four producing areas of New Year Prints are Taohuawu of Suzhou, Yangliuqing of Tian Jing, Wuqiang of Hebei and Weifang of Shandong. Now the tradition of pasting New Year paintings is still kept in rural China, while it is seldom followed in cities. 二. 在中国,小孩的满月酒(one-month-old feast)和抓周(one-year-old catch)仪式独具特色。小孩出生满一个月的那天,孩子的家人一般要招呼亲朋好友,邀请他们一起来庆祝孩子满月。小孩满周岁的那天,有抓周的仪式。按照中国的传统,父母及他人不给予孩子任何的引导或暗示,任孩子随意挑选,看他先抓什么,后抓什么,并以此为依据来预测孩子可能存在的志趣和将从事的职业及前途。 In China, one-month-old Feast and One-Year-Old Catch of a baby are of uniqu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n the day when a baby is a month old, the family of the baby will invite their friends and relatives to a ceremony to celebrate the occasion. On the day when a baby is one year old, there is a ceremony of One-Year-Old Catch. According 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stom, nobody will give any instruction or clue to the baby so that it is left free to choose by itself. Watching the baby catch the articles it likes, the family can then make predictions about its potential interest, future career

浅析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和翻译方法

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标题:浅析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和翻译方法 系别:应用外语系 专业:商务英语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摘要 随着广告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深,广告英语的作用日益凸显。广告英语及其翻译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信息传播的成功与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产品占领国际市场起着重要的作用。广告英语作为一种应用语言,因其所具有的特殊效用,已逐渐从普通英语中独立出来而发展成为非规范化的专用语言,用词造句与普通英语也有许多差异,并随着广告的发展、时代的前进、科技的进步及社会的变更而变化。广告英语的使用中包括修辞应用上的特点和写作方面的技巧,翻译的时候也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 关键词:广告英语;修辞特点;翻译方法

目录 摘要 (1) 目录 (2) 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和翻译方法 (3) 引言 (3) 1 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 (3) 2广告英语中的翻译方法 (7) 2.1 广告英语常用的翻译方法 (7) 2.2 广告英语的翻译策略 (7) 2.3 广告英语翻译的要点 (9) 结束语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1)

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和翻译方法 引言 英语中的“广告”(Advertisement)一词是17世纪中叶英国开始大规模商品活动时逐渐流行的,其原意是“商业上的告示”。如今,广告的发展日新月异,采用的宣传手段和媒介越来越多。然而,无论广告的发展如何千变万化,其最具表现力的手段还是使用语言。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英语作为广告载体在广告界的主导地位,推出了数不胜数的优秀英语广告。广告英语也随之逐渐脱颖而出,发展成为一种风格独具的实用文体。 1 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 著名的美国市场营销协会这样定义广告:广告是由特定的广告主通常以付费的方式通过各种传播媒体对产品、劳务或观念等信息的非人员介绍及推广[1]。这样,我们便可以看出,广告不仅仅是传播文化的,更是一种经济活动。目的就是引导消费者进入产品世界。修辞是广告语言表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恰当地使用修辞方式可以使英语语言更生动,更具表现力。它能使广告产生新颖别致、形象生动、引人注目的效果,从而易于为所针对的顾客欣赏、理解、接受并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广告主要以商业产品为主题,而且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来描绘广告中的产品,这样就会获取更大的效益[2]。广告英语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多种多样。 1设问(Rhetorical question)和汉语的设问一样,是指作者自己已知答案却故意提出问题,有三种情况,即自问自答,自问不答和反面提问。英语广告中,设问一般出现在标题或正文第一句中。 如:Are you going grey too early?(您的乌发过早变白了吗?) 这则乌发乳广告此口气关切,令消费者乐于接受,从而引发对产品的兴趣[3]。 再如:Wouldn’t you really rather have a Buick?(难道您不愿拥有一辆 Buick 车吗?) 这是一则汽车广告,美国通用公司生产的 Buick系列高档轿车,并非人人都能问津,作者针对富足顾客,利用反问,提醒他们注意,刺激其购买欲望。

汉英语言文化对比翻译

汉英语言文化对比与翻译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一、语言文化差异 (3) 1、词汇本身的意义 (3) 2、词汇的文化差异 (3) 二、世界观和价值观差异 (4) 1、文化行为差异 (4) 2、了解日常生活方式和交际模式 (4) 三、语言的理解与分析 (4) 1、结构分析 (5) 2、语义分析 (6) 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6) [摘要]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文化的载体,本文对英汉语言在语言自身、价值观、成语谚语文化、语用理解等跨文化差异方面作了简要探讨。汉英翻译过程中的语言心理过程即对两种语言的分析理解过程。这一理解过程是汉英翻译的关键。只有理解判断正确,做到表达自然地道,再现原文风格。 [关键词]文化差异分析翻译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背景,否则就没有真正掌握这种语言。汉英翻译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表面上看,汉英翻译只是把汉语原文的表层结构直接转化为英语的表层结构,但是这并不能正确刻画出译者所经历的语言心理过程,即理解过程。汉英翻译的过程不是汉语(原文)一字词对应一英语(译文),而应该是汉语(原文)一理解、分析 +对比、选择一表达一英语(译文 )。汉英翻译不是“对号入座”,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汉英翻译必须采取英文的句法来表达汉文的意念。如照汉语逐词硬译则译出来的只不过是一堆让人费解的英语拼凑罢了。从语言心理的运作上看,译者须先将汉语语法结构和语义两个层面的深层结构了解清楚,并分析成若干语法与语义单位,然后再将这些单位一一转化成英语的语法及语义单位,最后经过重整组合才能成为译作。以下即是对语言文化差异及翻译的分析。 一、语言文化差异 语言自身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汇语义方面的差异。词汇的语义:一方面是词汇本身的意义,另一方面是词汇的文化意义。词汇语言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汇的文化意义上。本身意义相同的词汇,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其文化意义可能有相同、空缺和冲突等三种情况。 1、词汇本身的意义:laborer指干体力活的劳动者,worker既指体力也指脑力工人,而在汉语中,劳动者和工人没什么区别。ambition在中国词典中意味着野心,但在美国词典中还有进取心的意思。中国文化中的“客气”,在英语中很难找到恰当的对应词。汉语中的“关系”和英语中的relation也不完全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