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当今人类与野生动物相处的和谐问题

(完整版)当今人类与野生动物相处的和谐问题
(完整版)当今人类与野生动物相处的和谐问题

当今人类与野生动物相处的和谐问题

自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目标,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总体观念而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又一项伟大创新工程。和谐社会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指人与自然界的本质统一关系,即在人类的自我观念中包含自然界的本质规定性,在人之为人的意义上人与自然融合为一个整体。人与自然的外在和谐关系是指人与自然存在物和谐相处,人类与自然界协同发展,在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中营造出一个美丽、完整、稳定的现实自然环境。

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最引人注目的地方,野生动物既是人类生存环境的组成构件,又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宝贵遗产。目前人类活动对自然造成的影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和程度,全球和区域性的生态系统受到严重胁迫。野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些野生动物种类由于其适宜在人造生态系统中繁殖,而与人类的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成为危害人类利益的害兽,如在云南等地则时常发生野生象毁坏大面积庄稼和经济作物的事件。于是人们试图以各种手段来控制这类野生动物。而另一类野生动物,如大型有蹄类动物、大型猛兽等,仍是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组成部分。然而人类的活动甚至是一些破坏性的行为直接危害了野生动物的生存,如过度狩猎、栖息地丧失和贸易驱动对野生动物构成了巨大的生存威胁,把它们一步步推向濒危的边缘。最近发生的墨西哥漏油事件则严重影响了当地海鸟的生存,在摄影师拍摄的照片里,我们可见满身油污的海鸟在浑浊的水中做艰难的挣扎,画面触目惊心。人类与野生动物间的冲突问题频繁发生。

人与野生动物的矛盾实际是人和野生动物在资源占用、空间享有等方面的利益冲突,是野生动物与人类对生存空间的争夺。频频发生的野生动物伤人(伤畜,破坏庄稼)实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现有自然保护区域已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解决途径之一就是扩大自然保护区面积,这也是在实践中的通常做法。盲目扩大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并不适合我国的国情。而且,目前我国在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建立和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缺乏有关自然保护区的合理、清晰的法律框架。如果管理薄弱、经费短缺的情况不加以改善,即使被保护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大,物种、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也还会继续。所以,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应当从单纯的数量递增发展为在系统规划的基础上,逐步增加数量的同时,提高自然保护区体系的管理水平。

在求生存的方式上,人类是主动适应环境,而野生动物是被动适应环境。如果有更好的环境适合野生动物生存,它们是不会冒然闯人人的环境。因此,人类在从事生产活动中,应该根据周边不同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以保护个人利益不受损害,也不会伤害野生动物。如果属于不可防护,不可预见的风险,应该采取投商业保险等措施。如果能够采取防护措施而不采取,或不愿投人人力物力,所造成的损害应由自已承担。如果采取了有效防护措施,仍然受到了野生动物损害,经营者应该以事实为依据,依法请求国家补偿。

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相处不单单只是以人为本或以野生动物为本,而是要二者兼顾。不能只考虑人的利益而忽视动物的生存要求,或因商业利益的驱动,肆意捕杀动物,破坏它们的生存环境。也不能因要对野生动物施加保护而无视野生动物对人类攻击造成的人身或财产伤害。尽快完善我国的生态补偿机制并丰富生态补偿的形式。当然真正处理好人与野生动物的矛盾,仍然有很多问题要解决,

有很多工作要做。但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部分,我们有义务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来处理人与野生动物的矛盾。我们期待早一天看到人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或许这才能更好地验证社会的和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