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肾小球—滤过膜及其通透性生理知识
肾小球—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肾小球的滤过膜包括三层结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基底膜层、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层。这三层结构形成了肾小球的滤过屏障,尽管滤过膜具有三层结构,但比一般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大得多,据估计可多达数百倍。虽然肾小球毛细血管膜具有很高的通透性,但在正常条件下并不能滤过血浆蛋白。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厚约30~50nm,其上有许多直径50~100nm的小孔,称为窗孔结构(fenestrae),其表面蛋白带有负电荷,可阻止血浆中带负电荷蛋白的滤过。

基底膜层是由胶原和蛋白聚糖原纤维细丝所组成的,厚约240~360nm,通透性大,故可滤过大量的水和小的溶质。

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它们是不连续的,有许多很长的足状突起附着在基底膜上。各足状突起之间有裂隙,称为滤过裂孔(filtration
slit)。可以通过肾小球滤液,在上皮细胞上也具有负电荷,对血浆蛋白的滤过起排斥作用(图9-6)。


肾小球毛细血管膜比其他毛细血管膜要厚得多,但是它有更多的小孔,所以具有很高的通透性,由于这些小孔大小不等同时带有负电荷,故对过滤分子具有选择性,表9-2列出了分子大小对滤过的影响。滤过率(filterability)
1.0表明此物质可自由滤过,如水;滤过率为0.75则意味着和水相比只能滤过75%。电解质钠和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如葡萄糖,它们的分子量小,可以自由滤过。当分子量接近于白蛋白的分子量时,滤过率迅速下降,接近于零。


此外肾小球对某物质的通透性与该物质所带电荷的种类也密切相关。带负电荷的分子比同等大小带正电荷的分子不容易被滤过。举例来说,血浆白蛋白分子的直径只有6nm,而肾小球滤过膜孔直径约8nm,但是白蛋白却不能被滤过。因为白蛋白带负电荷。肾小球毛细血管壁蛋白聚糖也带负电荷,因而产生静电排斥作用,不能滤过。
表9-2 分子量对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
物质 分子量 滤过率
水 18 1.0
钠 23 1.0
葡萄糖 180 1.0
菊粉 5 500 1.0
肌红蛋白 17 000 0.75
白蛋白 69 000 0.005

在某些肾脏病理情况下,基底膜上负电荷减少或消失,结果带负电荷的血浆白蛋白可以被滤过,出现蛋白尿(proteinuria)或白蛋白尿(albuminuria)。


肾小球的滤过率和滤过面积也有密切关系,正常人两肾脏肾小球的滤过面积估计为1.5m2,这样大的面积非常有利于血浆的滤过。在生理情况下,人两侧肾脏的肾小球保持恒定的开放,因而滤过面积保持
相对的稳定。在肾脏病理情况下,如肾小球肾炎、肾

小球毛细血管变窄或完全阻塞,行使功能的肾小球数目下降,滤过面积减少,尿量减少出现少尿或无尿。
文章录入:sxq 责任编辑:sxq 上一篇文章: 肾小球—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滤过率
下一篇文章: 肾小球—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