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苏幕遮·燎沉香》导学练案

宋词《苏幕遮·燎沉香》导学练案
宋词《苏幕遮·燎沉香》导学练案

宋词《苏幕遮·燎沉香》导学练案

【训练目的】

1.能从不同角度一组写“荷”词的赏析;

2.能运用所学自主熟练赏析古诗词。

【原作呈现】

苏幕遮

【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

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

芙蓉浦。

【训练题目】

阅读《苏幕遮》词,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先描写室内活动燎香消暑,继写词人听到鸟雀在屋檐下欢快的叫声,再写词人走到室外,看风荷摇摆的美景,词境活泼清新,结构意脉连贯自然,视点变换极具层次。

B.“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运用拟人的手法,“呼”字表现出小鸟在骤雨初晴后欢快的叫声和呼朋引伴的情态;“窥”字把鸟儿们东张西望的神态刻画得活灵活现。

C.“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寥寥几笔,写尽荷的摇曳多姿和神清骨秀,尤其是“举”字炼字精妙,将荷亭亭玉立的姿态、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D.“五月渔郎相忆否?”一句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友人,而是以揣测语气写朋友此时正在远方思念自己,更加衬托出我对家乡亲朋的思念,突出了词人乡愁之深。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上阕描绘雨后风荷的神态,下阕写小楫轻舟梦归,清新淡雅,别具一格。

B.这首词写游子的思乡情结,写景写人写情写梦皆语出天然,不加雕饰而风情万种。

C.这首词上阕语言形象,层次分明。例如:消溽暑——呼晴——干宿雨——风荷举。

D.这首词联想自然,手法巧妙,最后借发问把渔郎引入梦境,抒发思乡之情。

3.“一一风荷举”中的“举”字用得精妙,请简要赏析。(4分)

4.下阕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6分)

5.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与景的关联密切。请问:情景二者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感情纽带的是哪个意象?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6.周邦彦是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北宋末的一位大词家,词誉极高。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价这首词上阕的“叶上”三句“真能得荷花之神理者”。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看法并说明理由。(6分)

7.(选做题)课本中所选《苏幕遮·燎沉香》《甘草子·秋暮》《系裙腰·惜霜蟾照夜云天》这三首词都是写“荷”的名作,你能说说各自笔下的“荷”有哪些不同吗?试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呼”并非描摹小鸟呼朋引伴的情态,“呼晴”是鸟雀在窗外欢呼着,庆祝天气将由雨转晴。)

2.D(借发问把渔郎引入梦境一语不符合词意,应是借向渔郎发问引出梦境。)

3.举,擎起,形象地描绘出荷花亭亭玉立的姿态美与荷花的茎的力度美。用一“举”字,将静景写活,使全词有了动感,写出了雨后荷叶受到初阳照射后渐渐挺拔的神韵。(74字)

4.虚实结合。前四句实写自己客居异乡,其中,“故乡遥”两句点地点时,“家住”两句,说明己身旅泊“长安”,但仍无所作为,实为不如归去之意;紧接着转入虚写,“五月”句主客移位,虚写渔郎思念自己,更加衬托出“我”对家乡亲朋的思念,“小楫”两句虚写梦境,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135字)(或简析:上片实写风荷景,下片虚写思乡梦,全词通过对清圆的荷叶、五月的江南、渔郎的轻舟这些情景进行虚实变幻的描写,思乡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5.情景关系:借景生情,情景交融。联系纽带:风荷。分析:词人从眼

前的“风荷”想到了家乡的荷花。词人的家乡在钱塘,五月家乡荷花开得正艳,这样,就由描写“风荷”很自然地过渡到抒发怀乡之情,不着痕迹。(95字)6.【示例】王国维的评价恰如其分,“叶上”三句确实写出了溽暑时节的清晨雨后放晴之际荷花的神韵。这三句描写准确,刻画生动,一个“举”字尤其传神。词人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在旭日的照耀下,在晨风的吹拂中,荷叶上面昨夜的雨水已经不见踪影,片片绿叶洁净圆润,个个昂首挺立在水面上,精神抖擞,丰姿绰约。(142字)

7.【示例】主要有两点不同。一是时节与形象不同。《苏幕遮》写整个荷塘的水面都铺满了荷叶,写出了荷花的丰富多彩、栩栩如生的形象,是盛夏时节的荷;《甘草子》写出了潇潇秋雨中凄迷、残败的荷,是晚秋时节的荷;《系裙腰》写月影萧瑟,荷初绿、小如钱的形象,是暮春时节的荷。二是意境不同。《苏幕遮》里的荷是晴后生机勃勃,突出精神之清爽。《甘草子》里的荷是雨中残败落寞,反映情绪之孤寂。《系群腰》里的小荷才新绿,要到结藕开花,尚待时日,寄托相思之愁苦。(212字)

25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25《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教师:班级:学生:时间: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课前自学 一、注音或写字 畔绮闻笛fǜ折jí干gē风piāoxù hànqīng 宫quaqióng楼chánjuān fēngluán 二、填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本诗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朝人,"酬",这里是________的意思。本诗中用典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赤壁》本诗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朝人。.本诗中用典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过零丁洋》 1.本诗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又字________,自号________、________。 2.(1)诗中最负盛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2)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水调歌头》 1.这首词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自号________,_____朝_____家。 2.(1)"此事古难全"中"此"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词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 《山坡羊潼关怀古》1.这首散曲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代_____家。 (1)这首散曲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抒写作者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 __。 五、诗句的理解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2、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鉴赏》柳永《蝶恋花》学案

《蝶恋花》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柳永的生平简介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理解这首词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分析其意境之美。 [重点难点] 1.背诵这首词。 2.作者是如何表现春愁的。 [课前预习] 1.关于词:词的产生和流派 词,是诗歌的一种,产生于晚唐,当时“燕乐”兴起,追求享乐的社会风气导致了以娱宾遣兴为目的的曲子词流行,吸引文人参与创作。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二词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词的别称。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_______”;因词“合乐可歌,故又称“______”、“______”;因此往往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______ ”。 每首词都按照一个固定格律写成,这个格律叫词牌。词牌所定的格律包括句数、每句的字数、押韵、平仄等等,写作时须严格遵守,不得随意违背;也因此,我们平时不叫写词,叫___ ____;词往往分段,但不叫段,叫“______”或“片”。 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宋词习惯上分为______和_______两派:_______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_______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2.关于柳永 柳永(约987—1053),字_____,初号_____。因排行七,又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乐章集》。

宋词名句精选

宋词名句精选 1、雁南飞,游子魂寄故乡月。故乡月,澄澈如水,空明如雪。秋风萧瑟红叶归,陌路异乡无处回。无处回,渺渺天地,肠断心碎。 2、水调歌头《赠友人》不见君已久,茫然送中秋。知君近有微恙,莫非仍烦愁?音书妙句难寻,无处可觅芳影。教人凭高楼。徒对明月叹,不能解君忧。神闲定,花自开,水长流。要君潇洒,万事皆空唯自由。且舞九霄彩练,再写千章雅曲,夙夜盼重头!愿君好珍重,安度夏变秋。 3、鹧鸪天。再贺郭德刚登台春晚今宵一醉解千愁,喜见纲谦上层楼。语惊四座满堂彩,不愧笑坛数头筹。噫声起,江郎羞,是真英雄自风流。炎黄若有君一半,神州自是好春秋。 4、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辛弃疾《阮郎归·耒阳》 5、伞阴曾伴落霞往生徐图,漫漫罗浮浮生若畔,爱生而逝风著相思,地著相误念青山,水迢迢君非,妾飞徘徊烟雨楼,独忘南山愁沉沦眉中骨,慈悲欲中怖江山秋水争惶惶,花灯绣阁以凄凄旖旎凉景是以悟,仙骨佛心终难渡。——我们班的一个同学写的 6、《招魂·招远》:魂兮梦兮,所招远兮。暴兮戾兮,流毒千里。斯是陋世,牵于俗而芜秽;惟民悲兮,长罹殃而愁苦。蝮蛇蓁蓁,噬民以命。雄虺九首,吞人以心。大荒以寂,大城以虚。魂兮归来,归去来矣!——郦波 7、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

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严蕊《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8、枝上浑无一点春,半随流水半随尘。柔桑欲椹吴蚕老,稚笋成竿彩凤驯。荷嫩爱风欹盖翠,榴花宜日皱裙新。待封一罨伤心泪,寄与南楼薄幸人。——朱淑真《初夏》 9、花落春无语,春归鸟自啼。多情是蜂蝶,飞过粉墙西。——朱淑真《书窗即事》 10、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朱淑真《黄花》 11、归自谣月蒙蒙,湖畔清风云探看玉芝笼纱隐娇柔。香魂婆娑还昨梦。瑶琴冷,更露湿弦藕花声。 12、梦入梨园,嫣红姹紫为何意?青衣云鬓,眉黛谁留笔?半卷珠帘,谁和陈年戏?空省记,看朱成碧,满座无相忆。—《点绛唇》13、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 14、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鱼玄机《赠邻女》 15、谢了荼蘼春事休。无多花片子,缀枝头。庭槐影碎被风揉,莺虽老,声尚带娇羞。独自倚妆楼。一川烟草浪,衬云福。不如归去下帘钩。心儿小,难着许多愁。——吴淑姬《小重山》 16、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春从何处回?醉眼开,睡眼开,疏影横斜安在哉?从教塞管催。——吴淑姬《长相思令》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学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在熟读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2.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也占有重要地位。从古至今,战争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主题,战争总是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和痛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十五从军征》,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学会珍惜和平的生活。 二、知识梳理 1、走进作者 三、鉴赏:《十五从军征》 1.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 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 景物特点:荒凉寂静,无人的踪迹。 2.说说下面这句诗的表达效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这句诗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 悲伤。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了抒情的势,使得最后一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 3.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结构,反复朗读诗歌,说说其返乡经 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家中无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4.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不合理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四、鉴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从题目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这是一首咏雪诗,这也是一首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友人归京的场景。 2.这首诗前后侧重描写的内容有何不同?两者是如何完成过渡的? 前面重在咏雪,后八句主要是写送别。用“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完成了过渡。 3.诗中是从哪两个方面揭示了当时的天气寒冷? 从正面和侧面来写当时天气寒冷的。正面:“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侧面:“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4.“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的“折”“即”换掉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折”字写出了北风之猛,有了这样猛烈的风,漫天飘落的雪才能“飞”。“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表明雪下得大,下得早。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猛雪早。 5.你认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为什么能够流传千古? 以春景写冬景,以梨花喻冬雪,比喻新奇贴切,既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壮丽风光,又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6.“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几句描写有何作用? 写军营将士的苦寒生活,反映了战争的艰苦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同时为送行场面渲染了悲凉气氛。 7.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所展示的画面,并谈谈这句细节描写的作用。 傍晚时分,辕门外,大雪纷纷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尽管风刮得挺猛,红旗却一动也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导学案_《泊秦淮》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导 学案:《泊淮》 1. 易错字 笼(I o ng)隔江(g e ) 2. 词语解释 笼: 笼罩。 泊: 停泊。 商女: 歌女。 后庭花: 曲名, 《后庭花》的简称。南朝亡国之君叔宝所作, 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 杜牧(803-852), 字牧之, 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人, 唐代文学家。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人称他“樊川先生”“杜樊川”。《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他的《清明》一诗十分有名。 【文题解说】 泊,停泊。淮,指淮河,淮河流经的夫子庙一带,在六朝时十分繁华。《泊淮》写客中偶感, 表现了作者对国事的隐忧。 【创作背景】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淮, 在船上听见歌女唱《后庭花》, 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 看到藩镇的佣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 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 促使他写了好些具有现实意义的 诗篇。《泊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泊淮》通过对乱世之中统治者的昏庸无道, 歌女的不知亡国之恨的描写, 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担忧以及无助之情。 泊淮 此诗是诗人夜泊淮河时触景感怀之作, 前两句写淮河夜景,后两句抒发感慨, 借后主(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 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 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艺术构思颇具匠心, 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 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 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情味。 3. 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通过对诗人经历的了解和背景的把握, 学生可以就诗意自学,然后老师点拨, 通解诗意然后背诵默写。 学习杜牧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重点】 背诵默写诗歌, 积累古诗名句。 【难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 导入资料助读通读古诗悟情明理名句品评 导入一:谈话型 [ 设计意图] 通过谈话, 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

中国古典诗词名句大全(精华版)

中国古典诗词名句大全(精华版) 一.天地山水 1.雄鸡一唱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3.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 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 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 6.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7.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0.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11.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令》 1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1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题西林壁》 1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15.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

生壁》 16.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8.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1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20.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日月风雨 1.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唐.杜甫《羌村三首》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原游》 3.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4.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 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 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7.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宋.张先《菩萨蛮》 8.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诗词曲五首》优秀导学案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掌握文本内容。 2.品味文本语言,感受语言魅力。 3.结合具体内容,体会文本情感。 【教学过程】 十五从军征 一.新课导入 (播放古代从军出征视频) 二.相关介绍 “乐府” 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多收录在宋人郭茂倩汇编的《乐府诗集》中。 最大的特点是:叙事性强,语言朴素自然。《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南北双璧”。后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 中国古代各朝兵役制度 战国时期,已经建立常备兵制度。秦统一后,出现了全国规模的征兵制。汉承秦制,适龄男子每人一生要服两次兵役。三国时期出现了“世兵制”,父子世代为兵。北朝出现了“府兵制”。宋朝的主要兵制“募兵制”。元朝在取得全国政权前,实行部落兵制。明朝实行“卫所制”。清朝实行“旗兵制”,类似部落制。 三.整体感知 1. 朗读诗歌,注意节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内容。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半路上碰到一个故乡的村民,问:“我家里面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菜环绕着井台。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应该送给谁一起分享。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衣服上。 四.细读感悟 1.诗中哪一句极言从军之久?为什么?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残酷的兵役制度。在汉朝,男子23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56岁。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 2. 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看到的家乡是什么样子?

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导学案

古诗词背诵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词典准确无误地认读十首古诗中难读的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词。 2.运用查阅工具书,借助文中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学习方法,在与同伴的交流中理解古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 3.乐于讲述自己的理解,在交流中感受诗句意境,体会诗人的心情,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 4.搜集资料,尝试抓住要点展示并交流自己搜集的作者生平资料,拓展文本资源,在角色体验、对比与情境创设朗读中揣摩、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养成正确搜集与处理信息及课外积累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五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 指名背诵《长歌行》。 二、学习《七步诗》 1、师:今天我们将要赏析的这首诗的创作经过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和诗名吗?(板书题目及作者) 2、指名生解诗人及创作经过。 3、(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4、放声朗读这首诗。(自读、互读。) 5、读一读《七步诗》,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6、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7、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步诗》全诗用比喻的手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锅下燃烧的豆秸,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己。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排挤斗争的残酷现实。) 8、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三、学习古诗《鸟鸣涧》 过渡语:一轮江边的明月,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1、师:“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 2﹑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理解诗句意思。 3﹑展开想象,再现诗人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并和同桌交流:说说你看到的和想到的情景。 4﹑在这样的情境中,诗人深深陶醉了。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认为应该怎样读呢?(舒缓,悠闲,沉醉)谁来读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古诗) 四、总结拓展。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

唐诗宋词元曲经典名句大全

唐诗宋词元曲经典名句大全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诗中云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别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25课《诗词曲五首》导学练测 【字词综合运用】 (1)注音 闻笛赋(fù)烂柯人(kē)折戟(jǐ)销(xiāo) 干戈(gē)絮(xù)寥落(liáo)惶恐(huáng) 宫阙(qua)绮(qǐ)婵娟(chán)踌躇(chóu chú) (2)多音字辨析 (3)形似字区别 (4)解词 暂凭杯酒长精神(增长,振作) 折戟沉沙铁未销(销蚀) 自将磨洗认前朝(拿起) 辛苦遭逢起一经(遭遇) 干戈寥落四周星(文中代指战争) 零丁洋里叹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留取丹心照汗青(丹心:红心,比喻忠心。汗青:代指史册。) 把酒问青天(端起) 高处不胜寒(经受不住) 何似在人间(哪里比得上) 千里共婵娟(指月亮) 伤心秦汉经行处(经过) 【重点句子分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乃千古名句,总说人生终有一死,一定要把一片火红的忠心永留史册,表明了文天祥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出了对人世间最美好的祝愿。 【课文背景知识】 (1)作家作品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市)人,唐代诗人、哲学家。有《刘宾客集》。 杜牧(802~852),字牧之,京兆万年(现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诗人。后人称之为“小杜”。著有《樊川集》。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体道人,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宋末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东坡全集》传世。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散曲作家。 (2)背景知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唐敬宗宝历二年(826),诗人罢和州

诗词鉴赏导学案

诗词赏析复习导学案 复习目标: 1、回顾诗词的有关知识 2、掌握诗词赏析的方法 复习方法: 自主、合作相结合 复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课前完成,课上交流) (一)诗词的分类: 1、从题材内容上分:、、、、、 2、从表达方式上分:、、 (二)诗歌的表达技巧: 1、常用修辞方法: 2、表达方式:、、、 抒情:可分为、,间接抒情包 括、、、 3、表现手法: 4、思想感情: (三)古诗词名句填空:(我能行!) 1. 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3._______________,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4.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5.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6._______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7.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二、诗词赏析 (一)真题再现 2012年临沂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9题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9.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创设了怎样的意境?(4分) 2013年临沂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9—10题:(4分)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9.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2分) 10.“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从哪两个方面描绘了激烈悲壮的 战争场面。(2分) (二)考点归纳: 考点1、理解及鉴赏诗句 考点2、描述意境或画面 考点3、归纳主旨内容或思想感情 (三)考点赏析: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下面两组诗句,请选一组加以赏析: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方法提示: 练习:阅读后,完成问题: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赏析诗中的划线句子?(考点一)

八年级语文下册 25《诗词曲五首》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诗词曲五首》 徜徉于诗的海洋,感悟诗的意境 学习目标: 1.背诵默写五首诗歌。 2.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重难点: 1. 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流程: 一、基础知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字﹏﹏﹏﹏,﹏﹏﹏﹏ 诗人。 2.《赤壁》作者﹏﹏﹏﹏,字﹏﹏﹏﹏,﹏﹏﹏﹏朝诗人,他与李商隐被称为“﹏﹏﹏﹏”。 3.《过零丁洋》作者﹏﹏﹏﹏,号﹏﹏﹏﹏,﹏﹏﹏﹏朝)文学家。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赤壁》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什么含义? 2.“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过零丁洋》 1.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2.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 3.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水调歌头》 1.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什么含义? 3、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山坡羊潼关怀古》 1.“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形象? 2.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这首曲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什么含义?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四、拓展延伸 1、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联系全诗任选下面一句,加以赏析。 其一: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其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 2、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本课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都表达了怎样的内涵呢?(任选一首说一说) 五、达标测试

山水田园诗导学案(带详细答案)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见右侧高考实例);以动衬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也叫点面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4)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六、诗歌鉴赏五步法 【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 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 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大显身手】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2014,江苏, 11分)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玡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参考答案】实写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古诗词名言名句大全

古诗词名言名句大全 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史记》 2、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李白《独不见》 3、学无止境。——荀子 4、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 5、卧来扶不起,唯向主人嘶。——《老马》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8、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观猎》 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1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 11、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1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1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14、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15、穷则变,变则通。——《易经》 1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17、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1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19、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20、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野望》 2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22、此马非凡马,房星是本星。——《马诗》 2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24、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记》 25、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李白《独不见》 2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28、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29、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马诗二十三首·其一》 30、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增广贤文》 3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3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33、芳晨丽日桃花浦,珠帘翠帐凤凰楼。——上官仪《咏画障》 34、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李白《中山孺子妾歌》

必修课文及唐诗宋词背诵名句

【课内专练】 【第一册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非利足也,;,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 4. ,不能十步;,功在不舍。,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5、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6、生乎吾前,,;生乎吾后,, 。吾师道也,?是故,, ,。 7、孔子曰:“三人行,”(《劝学》) 孔子曰:“三人行,。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 8、是故,。,,如是而已。 9、悟已往之不谏,;实迷途其未远,。 10、策扶老以流憩,。,鸟倦飞而知 还。,扶孤松而盘桓。 11、木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 12、聊乘化以归尽,! 1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不仁;,不知; ,不武。吾其还也。

1、清风徐来,。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羽化而登仙。 3、其声呜呜然,,,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渺沧海之一粟。,羡长江之无穷。,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5、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夫,则游者众;,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7、千呼万唤始出来,。,未成曲调先有情。 8、,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此时无声胜有声。,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 9、,相逢何必曾相识。 10、?江州司马青衫湿。 11、,大礼不辞小让。 12、如今,我为鱼肉,何辞为?

精选的诗词名言名句大全

精选的诗词名言名句大全 导读:1、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王迈《读渡江诸将传》 2、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3、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5、山外青山楼外楼。——林升《题临安邸》 6、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断句》 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8、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9、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 10、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11、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 12、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戴复古《论诗十绝》 1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14、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5、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1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17、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杜甫《夏夜叹》

18、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19、不求好句,只求好意。——欧阳修《吊僧诗》 20、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21、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释文向《过苕溪》 22、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23、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24、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25、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偶题》 26、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27、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2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9、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30、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贾岛《戏赠友人》 31、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32、不是一番梅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高明《琵琶记》 33、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 34、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word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018部编版)第23课《诗词曲五首》导学案(教师版)

23.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⑵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⑶体会五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⑷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2、能力目标: ⑴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培养学生读诗的趣味。 ⑵积累五首诗中的名句,增强语言感悟力,丰富语言宝库,逐步提高欣赏品位。 3、德育目标: 这五首诗,或抚今追昔、慷慨悲愤,或感时伤怀,或思亲忧国,文笔优美,文思独特。学习它们,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 1.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2.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反复朗读,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 2、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也占有重要地位。从古至今,战争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主题,战争总是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和痛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十五从军征》,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学会珍惜和平的生活。 二、知识梳理 1、走进作者

三、鉴赏:《十五从军征》 1.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 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 景物特点:荒凉寂静,无人的踪迹。 2.说说下面这句诗的表达效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这句诗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 悲伤。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了抒情的势,使得最后一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 3.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结构,反复朗读诗歌,说说其返乡经 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家中无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4.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不合理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四、鉴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从题目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这是一首咏雪诗,这也是一首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友人归京的场景。

鲁人版选修课《唐诗宋词》第一单元学案

鲁人版选修课《唐诗宋词》第一单元 总第期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时间: 【单元导读】 【学有目标】

【学有计划】

理解诗歌复杂的思想情感,体会李白豪迈奔放的浪漫主义诗风。 一、文学常识 1、知识卡片一——关于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属甘肃)。先世罪迁中亚碎叶,后随父迁居四川绵州隆昌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因号“青莲居士”。李白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 二十五岁以前,是蜀中读书、习剑、隐居、学道和游历时期。这些特殊的生活经历,对其思想性格和浪漫诗风的形成,有着深刻影响。 二十五岁至四十二岁,是以安陆为中心的第一次漫游而兼求仕时期。青年李白雄心勃勃,十几年间游踪几遍大半中国,创作力亦非常旺盛,作品大都描写自然山水与漫游生活。《望庐山瀑布》《赠孟浩然之广陵》等诗皆作于此时。 四十二岁至四十四岁,是礼拜供奉翰林时期。但李白眼见朝廷的腐败与黑暗,自己的理想破灭,沉痛地离开长安,这成为李白思想和创作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开始写出像《行路难》那样具有深刻政治内容和思想性的作品。 四十四岁至五十五岁,是以东鲁、梁园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时期。这期间他与杜甫结为挚友。人生的坎坷、世态的炎凉,虽使他更热衷于求仙访道,但他的反抗精神愈加强烈,诗歌带有更深广的忧愤,代表作有《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五十五岁至六十一岁,正值安史之乱,是李白晚年从璘、流放和遇赦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古风》十九(西岳莲花山)等。 2、知识卡片二——浪漫主义诗风 浪漫主义诗风传统为屈原所开创,并为李白、李贺、苏轼、辛弃疾、陆游、龚自珍等优秀诗人继承并发扬光大。主张创作自由,描写自然,注重民间文学艺术上尊创新反模仿,重奇特而轻平凡,以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描写奇特的情节,塑造非凡的,独特的性格等特点,用热情奔放的语言,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浪漫主义诗歌形式新颖,格律自由,辞藻富丽,比喻动人。 二、文字知识 3、你能读准这些字音吗?

唐诗宋词名句精选

唐诗宋词名句精选 篇一:唐诗宋词经典名句大全 唐诗宋词经典名句大全 一、诗中“江”的描写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

二、诗中“云”的描写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宗元《江雪》)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三、诗中“离别”的描写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