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技术)织造工艺设计指导书

(工艺技术)织造工艺设计指导书
(工艺技术)织造工艺设计指导书

织造工艺设计指导书

【任务】

南通某纺织企业接到某外贸公司一服装面料来样订单,数量为12000米,允许交货偏差±5%,质量标准国标一等品,三联匹,交期为30天。织物成品规格为57/58〞JC80S×JC80S100×80,后整理采用小整理加工。

【分析】

工艺员接到任务后,首先要对客户的样品进行分析,从织物中提炼出经纬纱的原料、规格等技术数据。查阅资料或根据企业以往生产经验确定相关技术参数,进行初步的工艺设计,并根据分析和工艺设计的结果确定合适的工艺流程,结合企业现有设备进行设备配备,购买纱线,以备用。进行各道工序的上机工艺设计,并组织生产实施。记录生产过中对工艺落实情况以及生产情况,及时与设计部门联系与反馈。具体任务分解如下:

任务1织物分析与总工艺单初步设计

一、客户来样分析

1、判断织物正反面

进行织物分析前,首先要确定织物的正、反面。织物的正、反面一般是通过观察对比织物外观效应如花纹、色泽和织物质地如经、纬纱原料,经、纬密度,表面平整光洁度,外观疵点等方面的区别来判别的。常用的判别依据有。

(1)一般织物正面的花纹、色泽均比反面清晰美观;

(2)凸条及凹凸织物,正面紧密而细腻,具有条状或图案凸纹。而反面较粗糙,有较长的浮长线;

(3)起毛织物:单面起毛织物,其起毛绒一面为织物正面。双面起毛绒织物,则以绒毛光洁、整齐的一面为正面;

(4)观察织物的布边,一般织物正面的布边光洁、整齐;

(5)双层、多层及多重织物,如正、反面配置的经、纬密度或经、纬原料不同时,则一般正面具有较大的密度或正面的原料较佳;

(6)纱罗织物:纹路清晰绞经突出的一面为织物正面;

(7)毛巾织物:一般以毛圈密度大的一面为正面。

一般的织物其正、反面都有明显的区别,但也有不少织物的正、反面极为近似,两面均可应用。因此,对这类织物可不强求区别其正、反面。

2、判断织物经、纬向

正确判别织物经、纬向是正确分析织物经、纬密度,经、纬纱线原料组合和织物组织的先决条件。有布边的样品,与布边平行的为经纱、与布边垂直的为纬纱;无布边的样品,则可根据一般设计规则和实际生产规则来判别。

判别织物经、纬向的主要规则有:

(1)一般经纱原料优于纬纱原料,经向纱线细、纬向纱线粗,经向密度大、纬向密度小;

(2)如织物纱线上有残存浆分,则含浆分的为经纱,不含浆分的为纬纱;

(3)筘痕明显的织物,则筘痕方向为经;

(4)对于短纤维纱线织物,若一组为股线,另一组为单纱,则通常股线为经,单纱为纬;若经、纬均为单纱但捻向不同,则Z捻纱为经,S捻纱为纬;若经、纬纱线捻度不同,则捻度大的为经,捻度小的为纬;

(5)若织物中有一组采用了金银闪烁线、圈圈绒线、结子线、大肚纱或雪尼尔纱等花式线,则这一组为纬;

(6)毛巾类织物起毛圈的为经,不起毛圈的为纬;双层分割起绒起毛织物,则起绒毛纱线方向为经,另一组为纬;

(7)纱罗组织织物,则有相互扭绞的一组纱线为经。

3、测定织物经、纬密度

织物经、纬密度以10 cm中纱线的根数为计量单位,是直接影响织物外观品质和内在质量,并关系到产品成本与生产效率的一项重要的织物指标。测定经、纬密度的主要方法有:(1)借助于照布镜或织物密度分析镜直接测数单位长度内的经、纬纱线根数。这是通常的测定方法。测数时,镜框或标志线应与纱线平行;数至最后时,如落在纱线上,则计作为0.5根,以保证密度的精确性;

(2)对于组织规则的织物,可采用测数10 cm长度内的组织循环次数再乘上组织循环纱线数来确定织物经、纬密度;

(3)对于密度较大难以直接测数或者有至叠覆盖的复杂结构织物的经、纬密度测定,可采用拆数法,即剪取单位长度的织物,逐一拆出并数清其经纱和纬纱的根数,即可得出织物经、纬密度。织物经、纬密度一般应测取3-4个数据,然后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精确至0.5根。

4、分析织物组织

正确分析织物中经、纬纱交织规律是正确确定织物上机的基础。组织分析常用的工具有照布镜、分析针、剪刀及颜色纸等。用颜色纸的目的是为在分析织物时有适当的背景衬托,一般分析深色织物时,可用白色纸做衬托,分析浅色织物时,可用黑色纸做衬托。常用的织物组织分析方法有以下拆纱分析法和经验分析法。

拆纱分析法是一种常见的组织分析法,也是初学者必须掌握的一种方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确定分析面。选择织物哪一面分析,一般以看清织物的组织为原则。例如起毛类织物,宜选择反面分析;

(2)选择拆纱系统。一般将密度较大的纱线系统拆开,留出密度小的纱线系统纱缨,这样更能看清楚经纬纱上下沉浮状态,找出交织规律。由于大多数织物经密大纬密小,所以通常是拆经纱留纬纱;

(3)拆纱,拆除若干根纱线,留出10 cm左右的纱缨;

(4)纱缨分组。对于循环小组织简单不必分组,直接拆纱分析。对于复杂组织或色纱循环大的组织用分组拆纱更为精确可靠,将拆好的纱缨每若干根为一组(一般8根一组为宜)分成若干组,将奇数组纱缨与偶数组纱缨剪成两种不同长度。这样分组观察、记录经纬交织关系,方便简捷,又不易出错;

(5)拨纱分析,用分析针将纱线逐根轻轻拨入纱绍中,用照布镜观察该根纱线与纱缨的交织情况,并在意匠纸上按拆纱顺序记录下来;当从分析记录图中发现经、纬向均达到2个循环以上,就可停止分析,确定组织循环,并通过分析判断,最终确定织物组织。

有经验的设计者,可依靠目力或利用照布镜,对织物进行直接的观察,将观察的经、纬纱交织规律,逐次填入意匠纸的方格中。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主要适用于分析单层密度不大、纱线较粗、基础组织铰为简单的织物。在分析某一简单组织为地部,其他组织起局部花纹这一类织物时,可分别分析地部和花部的基础组织,然后根据花部的经、纬纱根数和花纹的分布,求出一个花纹循环的经纬纱数,而不必一一画出每一个经、纬组织点,但须注意地部组织与花部组织起始点的统一问题;分析重组织或双层组织一类织物时,可表层纱线正面分析,里层纱线反面分析,找出表、里组织,并结合表、里经纬的排列比和组织配置原理,画出完整正确的组织循环图。

分析起绒类组织织物样品时,应附织物纵向截面图;分析纱罗组织织物样品,还须绘出绞纱部分的织物结构图。

5、测定织物经纬纱缩率

织物经、纬纱缩率包括织缩率和练染缩率,它是计算经、纬纱纱线密度和经、纬纱线用量,进行工艺设计的重要依据。一般的测定方法是:在织物样品的经、纬向分别标出一定长度(一般为10厘米),作上记号,计为织物中纱线长度L2,然后拆出纱线,测量出其自然伸直状态下记号间的长度,计为纱线原长度L1,通过计算缩率a=[(L1一L2)/L1]*100%,测算10次取平均值。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测算缩率的精确性,一定程度上受到拆纱方法和拉直纱线的张力影响。因此测定时要注意:(1)拆纱前,应将边部的纱缨剪短,以减少纱线从织物中拨小来时产生意外伸长;

(2)拉直纱线时的张力掌握要适当,不可使纱线有伸长现象,特别是强力差、捻度低或拉伸回弹性好的纱线;

(3)操作过程中不能造成纱线的退捻或加捻;

(4)粘胶纤维纱线潮湿状态下极易伸长,操作时要避免沾湿纱线。

常见本色棉布织造缩率见表1-1。

本产品因客户有来样,通过分析,我们知道该品种的经织缩和纬织缩分别为4.2%和5.4%,对于没有来样的品种,则根据企业以往生产经验或表1-1初步确定相应的织缩率。

6、鉴别织物经纬纱原料

经、纬纱原料鉴别首先是纤维原料属性的定性分析,定性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感官法、燃烧法、显微镜观察法、溶解法、药品着色法及熔点测定法、红外光谱法、双折射率法等多种。对于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原料混纺纱线的织物,还需进行混纺成分混纺比的定量分析,主要采用化学试剂溶解法。具体方法参见《纺织材料学》。

二、确定流程与设备选型

1、确定生产流程

(略)用图示的方式体现。

2、选择合适的设备

(略)用表单的形式体现。

3、主要设备技术参数介绍

(1)络筒机

(2)整经机

(3)浆纱机

(4)织布机

用表单的形式体现。

三、计算并填写总工艺单

把客户来样分析的数据填入总工艺单,并进行初步设计,相关参数一并填入总工艺单。 1、确定幅缩率

影响幅缩率的因素很多,不同的整理方式,其幅缩率也不一样。该品种为服装面料,幅缩率一般为8-12%,咨询客户后知,该面料后整理采用小整理,根据企业以往生产经验,该品种幅缩率确定为11.6%。

注:染色缩率,大概全棉的2-12%,涤棉的3-15%,全涤的8-15%,布越薄染色缩率越大,机缸染色比长车染色缩率要大,成品面料蒸烫缩水率要求越小,染色的缩率越大。

常见本色棉布印染幅缩率见表1-2。

幅宽加工系数=1-幅缩率 经密加工系数=1/(1-幅缩率) 2、估算坯布参数 04.65%

6.1115

.571=-=-=

幅缩率成品幅宽坯布幅宽 取65〃(165cm )

5.88=?=

坯布幅宽

成品经密

成品幅宽坯布经密 取89根/英寸(350根/10cm )

7.83%5.4180

1=-=-=)

(伸长率)(成品纬密坯布纬密 取84根/英寸(331根/10cm )

注:上述公式中的伸长率是指印染加工伸长率,一般为1-5%,也有品种整理伸长率为负值。常见坯布印染加工伸长率如表1-3。

表1-3 坯布印染加工伸长率

3、确定边纱和每筘穿入数

常见本色棉坯布边纱及每筘穿入数如表1-4。 表1-4 本色棉坯布技术组织规格表

根据织物特点,查表1-4,我们确定边纱根数为64根,地组织每筘穿数为2,边组织每筘穿入数为4。

4、确定筘号和上机筘幅 2.8422%4.518921=?-?=?-?=

(每筘穿入数纬织缩)(坯布经密英制筘号 取84#

9.6822

7889

652=???=???=

每筘穿入数筘号坯布经密坯布幅宽上机筘幅〃 即175cm

5、估算总经根数

边组织每筘穿入数

地组织每筘穿入数(边纱根数成品经密成品幅宽总经根数-

?+?=1

5782

42

1641005.57=)

(-?+?=

修正总经根数为5782根。(过程略)

核算坯布经密。 英寸)(根坯布幅宽总经根数坯布经密/ 95.8865

5782===

误差在1根以内。 6、核算经、纬用纱量

经回丝率)(经织缩)(经纱伸长率)(经纱特数总经根数织物自然缩率)(百米经纱用量-?-?+???+?=1111011006

(公式1-1)

纬回丝率)

(纬织缩)(纬纱特数织物纬密织物幅宽织物自然缩率)(百米纬纱用量-?-????+?=

111011007(公式1-2)

各参数数值见表1-5。 表1-5 常见参数值

经、纬纱回丝率见表1-6和1-7。

表1-6 棉型梭织经纱总回丝率较好水平 单位:%

查表1-6,知该品种的经纱总回丝率为0.189%。

表1-7 棉型梭织纬纱总回丝率较好水平 单位:%

查表1-7,知该品种的纬纱总回丝率为0.489%。

把相关参数代入公式1-1和公式1-2。计算出百米经纱用量和百米纬纱用量。

百米经纱用量==-?-?+???+?)()()()(%189.01%2.41%2.11103

.75782%125.111006

4.557 kg/100m 百米纬纱用量==-?-????+?)

()()(%489.01%4.51103

.7331165%125.111007

4.288 kg/100m 7、核算织机开台数

GA708喷气织机速度一般550r/min 左右,其一天生产时长按20小时算,则一天一台机产量为 (m) 200100

2.54842060550=???=

产量

客户需要数量为12000m ,30天内交货,按企业一般生产速度来估计,织造车间一般需要15~20天,取18天,则织机开台数需

)(3.318

20012000

台 织机开台数=?=

取4台。

12000m 织物,由4台GA708喷气织机生产,则每台机需生产3000m 织物。 每台织机理论生产3000m 织物。三联匹织物120米长,每台织机生产25联匹织物。 考虑到织物自然缩率及放码损失率,实际三联匹织物长及每台织物生产织物长度为: 实际三联匹织物长=40×(1+织物自然缩率)×3=40×(1+1.125%)×3=40.5×3 (米) 每台实际织物长度=3000×(1+织物自然缩率)=3000×(1+1.125%)=3034(米) 8、制订总工艺单 表1-8 总工艺单

填表日期:

任务2织物织造工艺设计

一、综框动程与高度调节

(1)综框动程

综框动程由开口角决定,标准的开口角是30°~36°,开口角是梭口满开时,下层经纱与上层经纱之间的夹角。下层经纱的高度则是指当梭口满开时,筘座的上表面与下层经纱之间的距离。开口角与下层经纱之间的高度之间的关系见表2-1。

开口角大小可视实际织造效率的高低进行适当调节。即:当经纱断头原因中多数是由于上下层张力差异过大而引起的断头时,可以适当减少开口角;当经纱由于毛羽相互缠结,引起开口不清晰时,应将开口角调大一些。但是在改变开口角时,应先检查经纱停经片和经位置线是否正确。

综框动程的调节,根据开口角对应的凸轮杆上的齿口数。综框开口尺寸见表2-2。

(2)综框高度

综框高度指综框在下死心静止位置(曲柄角180°或160°时),综框导轨上端面和综框挂钩上端面之间的距离。

由于经纱在异形筘的凹槽的位置对织物风格的影响较大,不适当的调节会引起布面起毛。一般将打纬点调节到异形筘凹槽的中心或偏上一点,但必须注意异形筘凹槽的上部不能同织物接触。布面的异形筘凹槽的上部的间隙,视织物的组织而定,通常调为在前心位置0°时,间隙为0.5mm。

综框高度的调节可改变连接综框与凸轮杆的钢丝绳上的松紧螺丝扣来实现。

织物和异形筘凹槽上部的间隙可通过边撑杆托架和织口板来调节。如在开口闭合时梭口的上层经纱降低或纱线极度松驰,可能发生异形筘凹槽的上部打纬时触及织物,在这种情况下,可将开口定时提前到270°~290°。

二、储纬参数

根据织物的筘幅,可通过电脑进行优化设定每纬的定长圈数。由单独的电动机将纬纱有规律地卷绕在鼓轮测长带上,定长值可由人工输入操作控制盘,由电脑控制电磁销进行测长。

电子鼓轮标准的卷绕参数见表2-3。

纱线张力控制由导纱器上张力器控制,通过张力器上弹簧松紧来调节纬纱张力的大小。

三、主(辅)喷嘴参数

主、辅喷嘴的调节包括气压调节和工作定时调节。

(1)气压调节

主、辅喷嘴的气压由织机前面左侧控制箱内的几只气压阀门控制,调节时,将气压表软管插入联接器,旋松阀盘制动螺母,再旋转阀盘,顺时针方向旋转,气压增高;逆时针方向旋转,气压降低,使气压符合织造工艺要求后,再拧紧阀盘制动螺母。

GA708喷嘴由两只储气缸(S、S E)供气,这样可较理想地调节辅助喷嘴气压,使纬纱飞行平稳,准确地飞出梭口,又可节省能量,降低空气用量。标准的主喷嘴气压M、辅助喷嘴气压S及最后一组喷嘴气压S E之间的关系为:S=M-9.8×104Pa,S E=M-4.9×104Pa。

标准的纬纱到达角T W为235°~240°。其含义是纬纱飞出梭口后被第一只探纬器WF检测到

曲柄角。根据织造工艺条件的不同,M、S、S E及T W也作相应的变化。如织造高密织物,车速较高时,T W可为220°~230°,S E=M-(19.6~2.94)×103Pa,S=S E-19.6~29.4×103Pa。

(2)工作定时

主、辅喷嘴工作定时可根据上机筘幅、车速、T W等来进行调节,当车速550r/min,T W为235°~240°时,主、辅喷嘴工作定时如表2-4。

由于织造工艺条件的不同,主、辅喷嘴定时,电磁销工作定时都应作相应的变化。一般在车速为600r/min时,主喷嘴定时比电磁销工作定时迟20°;在车速为550r/min时,主喷嘴定时比电磁销定时迟10°~15°。这是因为在工作原理上,电磁销定时与主喷嘴定时可相等,即电磁销打开脱纱与主喷嘴开始喷射可同时进行,但这样易造成纬纱在主喷嘴内被吹断,所以电磁销定时与主喷嘴定有一个先行角。一般符号取负。

织机在作第一次引纬动作时,因为织机起动达不到预定速度,易造成第一纬喷不出梭口,故第一次引纬的主喷嘴定时比正常运转时的主喷嘴定时迟10°。

(3)主喷嘴微风

主喷嘴微风用于排除主喷嘴内发生的故障,防止剪刀剪断纬纱时,纬纱从主喷嘴内缩退出来。主纬纱通过主喷嘴时,按主喷嘴空气清除开关可吸入纬纱,该气阀在左侧墙板的下部,调节微风量,重要的是使纬纱能保持伸直的最小风量。在剪刀剪断纬纱后,它从电磁针A脱出以前20°保持伸直状态。MB气阀用于主喷嘴微风压力调节,通常调节为7.84×104Pa。

四、打纬参数

GA708采用异形筘打纬,打纬点位于异形筘的凹口中心或中心稍偏上。通过综框高度,边撑杆高度及托布板高度的调节来调节打纬点,打纬力由打纬点高低决定。如织造高密织物时,打纬点就偏高些,则打纬力大些。但应注意织物表面不能与异形筘凹口上部的内表面接触。

打纬时间通过开口时间的调节来修正,通常织造高密织物时将开口时间提前,如280°,打纬时间也就相应地提前。

五、开口时间与开口平稳量

(1)开口时间

开口时间也称综平时间,它的迟早决定了打纬时经纱张力的大小和采用不等张力梭口时上下层经纱张力的差异程度,它强化了上机张力和后梁高度对织物形成过程的影响。开口时间还对织机的可引纬角的大小有影响,尤其是在有梭织机上,因为梭子进出梭口时有挤压,其挤压度不能超过允许值。开口时间以主轴回转角表示,其角度随机型及开口机构的不同而异。一般可在其规定的开口时间±10o范围内调节,并且无梭织机织造时纬纱出口侧的废边纱开口时间应比地经提早25o~30o,使纬纱出口侧可获得良好的布边。

凡打纬阻力较大的织物,可采用较早的开口时间,使打纬时梭口角较大,经纱张力较大,有利于打紧纬纱。梭口不易开清的情况下,宜适当提早开口,以开清梭口。为了使载纬器在梭口中有较长的引纬时间,开口应迟些。非平纹织物因只有部分经纱参与综平,而其余经纱处于满开状态,故所采用的开口时间应较平纹织物迟些。

对于各种织物组织,开口时间与平稳定时角度关系如表2-5。

表2-5开口时间与平稳定时角度参考表

注:①如打纬困难,角度比标准平稳定时角度偏大。

②经纱断头多或质地不好,角度应比标准平稳定时角度偏小。

(2)开口平稳量

对于不同组织,开口平稳量与平稳杆的安装位置有关,参考设置见表2-6。

表2-6不同组织开口平稳杆安装位置

注:①A为平稳杠杆长孔的下部,B为平稳杠杆长孔的上部。

②斜纹、缎纹织物或经纱开口不清时,要加大平稳量,相当于平纹织物平稳量的二分之一。

六、上机张力

适当的经纱张力是开清梭口和打紧纬纱的必要条件。上机张力通常是指织机综平时经纱的静态张力,它是经纱在各个时期所具有张力的基础,在上机时必须加以设置,具体的调整方法随送经装置而异。在运转着的织机上,经纱所受的张力自织轴到织口是逐渐增加的。开口过程中经纱所受的张力是上机张力和经纱因开口运动而增加的张力之和。而织物形成时的经纱张力则包括上机张力、

打纬时的开口张力及打纬时因打纬阻力而产生的张力三个部分的总和。织造过程中经纱张力呈周期性的变化,张力峰值一般出现在打纬终了时,但稀薄织物的张力峰值出现在梭口满开时。

上机张力小,打纬时经纱在综眼中移动易发生摩擦断头,且纬纱不易打紧;上机张力小,经纱张力的均匀性差,布面也不均整,易出现条影;上机张力小,易造成开口不清。若上机张力过大,将使纱线断头增加、布面不丰满。上机张力还影响织物的幅宽和长度,上机张力过小时,织物幅宽增加,而长度出现短码,反之,上机张力过大时,织物幅宽减小,长度增加。因此,适当的上机张力,能使断头率降至最低,并可使织物具有较好的外观效应和物理机械性能。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织物的结构和质量要求以及前织准备的织轴质量,选定适宜的上机张力,使织造工艺顺利进行。一般情况下,经纱密度大或经纱毛羽多时,要适当加大上机张力,以利于开清梭口;制织纬密较大、经纬纱交织次数多的织物时,要适当加大上机张力,以利于打紧纬纱;经纱强力低时,要适当减小上机张力,以降低断头;无梭织机因梭口高度小,应适当加大上机张力,以利于开清梭口。

一般可掌握织机上的单纱上机张力不大于原纱断裂强度的30%。在生产中常以机上布幅来掌握上机张力。根据织物品种规定机上布幅(在卷布辊上测量)与成品幅宽的差值,并随时测量机上布幅,以掌握和调节上机张力,并保证活动后梁在允许范围内跳动,这是工厂实践中常采用的一种简易方便的方法。但是机上织物与成品的幅差仅反映了经纱上机张力的大小,并非成正比关系。对于有些无梭织机的上机张力应用张力仪测试确定,其实这些无梭织机已配有电脑控制的张力检测装置,这必须在织机电脑上合理设置上机张力参数,以达到预期效果。

GA708喷气织机其经纱张力的设定范围如表2-7。

经纱张力参考值按下面公式计算。

K N W

T e

E ?=

W ――总经根数 N e ――经纱英制支数

K ――修正系数(与织物组织和纱线粗细有关) 不同组织、不同粗细的K 值见表2-8。 表2-8 短纤纱K 值表

本品种的上机张力计算如下

)(3.721805782kgf K N W T e E =?=?=

七、后梁高低与前后位置 (1)后梁支架的高度

GA708后梁支架的高度,根据织物组织不同,参考设置见表2-9。 表2-9 后梁支架高度设置

(2)后梁支架的前后位置

后梁杆支架的前后位置从50mm 节距可以分6阶段进行调整,对于不同织物,其前后位置参考设置见表2-10。

八、纬密齿轮计算

GA708喷气织机为机械卷取,纬密由标准齿轮和变换齿轮来决定,其计算公式如下。 标准齿轮

变换齿轮

?

-=

%183.38a P We (公式2-1)

P We ――英制坯布纬密 a %――织物下机缩率

下机缩率随原料种类、织物组织和密度、纱线号数、上机张力及回潮率等因素而异,常见织物的下机缩率见表2-11。

此次任务中,已知坯布纬密为84根/英寸。查表2-19估计该织物的下机缩率为2%。把坯布纬密和下机缩率代入公式2-1,得。

1.283

.38%2184=-?=)

(标准齿轮变换齿轮

若标准齿轮选40T ,则变换齿轮为84T ,也可根据GA708喷气织机说明书纬密参照表来选择标准齿轮与变换齿轮。

9、编制织造工艺单

根据客户品种要求,结合企业生产设备,设计出该品种的织造工艺,填入表2-12。

任务3 浆轴工艺设计

一、调浆 1、确定浆液组分

一般品种的浆料配方可参考表3-1。 此次任务中的织物品种为65〞 JC80S ×JC80S 89×84,属纯棉细薄织物,质量要求国标一等品。参照表1,确定浆液组分及大致比例如下。

PV A (50)+变性淀粉(45)+助剂(5) (也有企业暂时忽略不计助剂的比例) 2、确定含固率、上浆率、末道压辊压力

确定含固率,需考虑上浆率和压浆辊压力,三者关系如公式3-1。

含固率

上浆率

含固率压出回潮率压出加重率=

-=

1 (公式3-1) 压出加重率是指纱线离开浆槽时,所吸收的浆液重量占原纱重量的百分比。 压出回潮率是指纱线离开浆槽时的回潮率,一般在90~130%。

目前企业一般采用重加压,以提高浸透并节省能源消耗。具体选择可参考表3-2中所示数据。 表3-2 末道压辊压力P 、压出回潮率W 、含固率SC 、上浆率S 关系表

注:第一行为压浆力kN(kg),第二行为压出回潮率,第一列为含固率,其余为上浆率。

本任务中的品种虽然经密不算特别高,但纱线非常细,为JC80S,在确定上浆率时,可参考表3-3来选择。

表3-3各种织物的上浆率

上浆率目标值应根据织物组织、织机类型、浆料种类、纤维种类等不问进行调整。纯棉产品的上浆目标值(适用于喷气织机500-800r/min)设计如下:

①织物组织:若以平纹为1,则斜纹为平纹的85%,缎纹为平纹的80%。

②织机类型:若以有梭织机为1,则喷气织机为有梭织机的1.2,剑杆织机为有梭织机的1.1,片梭织机为有梭织机的1.15。

③浆料种类:若以PV A为主浆料,则上浆率比以淀粉浆为主的低1%-1.5%。

④纤维种类:若以纯棉纱为1,则粘胶短纤纱为纯棉纱的0.6-0.7,涤/棉混纺纱(65/35)为纯棉纱的1.05,麻/棉混纺纱为纯棉纱的1.15。

此任务中的产品为纯棉80S,属稀薄织物,采用混合浆,根据表3-3,上浆率选择9.2%左右。查表3-2,含固率选择8.6%,末道压辊压力1200Kg。

注:如企业没有内部资料查询,可参考以下操作。

(1)按纱线和织物密度确定上浆率,使用有梭织机织制纯棉平纹织物的标准上浆率见表3-4

(2)按织物组织确定上浆率见表3-5

(3)按纤维种类确定上浆率见表3-6

(4)按织机种类确定上浆率见表3-7

3、计算配方各组分重量

浆液配方各组分重量需根据配方比例、含固率以及调浆体积来计算,可先估计出浆液总固体量,然后根据浆液浆料各组分比例来确定所投浆料重量。企业浆液总固体量估算方法见公式3-2。

含固率

含固率水重浆液总固体量-?

=1 (公式3-2) 调浆锅最大容积为1000L ,企业调浆时一般控制容量为800L ,水的密度为1,因此水重为800kg 。根据公式2,可初步估算出浆液总固体量。

27.75%

6.81%

6.8800=-?=浆液总固体量 kg

PV A 重量=75.27×50%=37.6 (取35kg ,其中PV A1799为25kg ,PV A205为10kg ) 变性淀粉重量=75.27×45%=33.9 (取35kg )

助剂重量=75.27×5%=3.8 (其中油脂3.5kg ,2-萘酚0.3kg )

以上计算仅是估算,作为浆液配方制订的一个依据,作为工艺员,应根据具体生产情况,及时调整工艺参数,直至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

理想的浆液配方应符合以下条件。 (1)满足提高经纱可织性的要求; (2)最大程度上节约浆料成本; (3)易退浆,退浆废液对环境污染小。

如果此任务的产品质量要求符合欧州标准,则应尽可能少用或不用PV A ,而用丙烯酸类浆料取代。

4、测定相关浆液指标

企业在浆液使用过程中,还需测定浆液含固率、粘度、温度、PH 值以及供浆温度的真实值,存档以便以后调整优化工艺之用。

下表为HOOD 粘度杯所测的粘度单位S 与mPa ·s 的关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