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评审

应急预案评审
应急预案评审

附件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

(试行)

为指导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企业)组织评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环境应急预案),提高评审的规范性、客观性、针对性,有效发挥评审作用,按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备案管理办法》)规定,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规定了企业组织评审环境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评审内容、评审方法、评审程序,并附有评审表等表格,供企业和评审人员参考。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需要备案的企业组织对其环境应急预案及相关文件的评审。

2 主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3—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4号);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

《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环办〔2010〕10号);

《尾矿库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环办〔2015〕48号);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公告2016年第74号);

《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指南》(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7年第48号);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试行)》;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3.1 环境应急预案

企业为了在应对各类事故、自然灾害时,采取紧急措施,避免或最大程度减少污染物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厂界外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4—

3.2环境应急预案评审

制定环境应急预案的企业,组织专家和可能受影响的居民代表、单位代表,对环境应急预案及其相关文件进行评议和审查,必要时进行现场查看核实,以发现环境应急预案中存在的缺陷,为企业审议、批准环境应急预案提供依据而进行的活动。

4 评审基本要求

4.1评审主体

制定环境应急预案的企业。

4.2评审时间

环境应急预案审签发布前。

4.3评审人员

评审人员及其数量由企业自行确定。

评审人员,一般包括具有相关领域专业知识、实践经验的专家和可能受影响的居民代表、单位代表。其中,评审专家可以选自监管部门专家库、企业内部专家库、相关行业协会、同行业或周边企业具有环境保护、应急管理知识经验的人员,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一般应当回避。

评审人员数量,原则上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以下简称环境风险)企业不少于5人,一般环境风险企业不少于3人;其中,较大以上环境风险企业评审专家不少于3人,可能受影响的居民代表、单位代表不少于2人。

4.4评审对象

—5—

评审对象为环境应急预案及其相关文件,包括环境应急预案及其编制说明、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表)等文本。环境应急预案包括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预案或其他形式预案的,可整体评审,并将这些预案之间的关系作为评审重点之一。

4.5评审方式

评审可以采取会议评审、函审或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较大以上环境风险企业,一般应采取会议评审方式,并对环境风险物质及环境风险单元、应急措施、应急资源等进行查看核实。

会议评审是指企业组织评审人员召开会议集中评审。

函审是指企业通过邮件等方式将环境应急预案文件送至评审人员分散评审。

4.6评审经费

企业应将评审经费纳入编修环境应急预案的预算中。

5 评审内容

5.1环境应急预案

重点评审环境应急预案的定位及与相关预案的衔接,组织指挥机构的构成及运行机制,信息传递、响应流程和措施等应对工作的方式方法,是否明确、合理、有可操作性,体现“先期处置”和“救环境”特点。

5.2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重点评审风险分析是否合理、情景构建是否全面、完善风险防范措施的计划是否可行。

—6—

5.3环境应急资源调查

重点评审调查内容是否全面、调查结果是否可信。

评审具体内容参见附表1。

6 评审方法

定性判断和定量打分相结合。

6.1 评审人员定性判断

评审专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文件,结合专业知识、实践经验等,对环境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整体给出定性判断结果;参与评审的居民代表、单位代表,重点评审环境应急预案能否为周边居民和单位提供事件信息、告知如何避险和参与应对,给出定性判断结果。

无单独的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和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表)、未从可能的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出发或典型突发环境事件情景缺失、周边居民和单位无法获得事件信息的,评审人员可以直接判定为未通过评审。

6.2 评审专家定量打分

各评审专家参照附表1,对评审指标逐项给出“符合”“部分符合”“不符合”的结论,按照赋分原则逐项赋分、相加得出评审得分。结论为“部分符合”“不符合”的应说明原因。

各评审专家评审得分的算数平均值为定量打分结果。评审得分差异过大时,评审组组长应组织进行讨论、确定定量打分结果。

6.3 得出评审结论

—7—

综合评审人员的定性判断和定量打分结果,对环境应急预案作出通过评审、原则通过评审但需进行修改复核或未通过评审的结论。

评审结论可参照以下原则确定:定量打分结果大于80分(含80分)的,为通过评审;小于60分(不含60分)的,为未通过评审;其他,为原则通过但需进行修改复核。

定性判断结果为未通过评审的,可以直接对环境应急预案作出未通过评审的结论,不再进行评审专家定量打分。

6.4 评审表优化调整

评审组组长可以针对被评审环境应急预案的具体情况,优化调整不适用的评审指标。原则上,评审得分满分为100分,环境应急预案所占分值不低于60分。对指标的优化调整应作出说明。

地方环保部门可以结合当地实际,补充调整评审指标及权重,也可以制定分行业的评审表。

7 评审程序

7.1 评审准备

1. 确定评审人员、时间、地点、具体方式。

2. 准备评审材料,包括环境应急预案及其编制说明、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表)等文本,并在评审前送达评审人员。

7.2 评审实施

会议评审的,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函审参照执行。

1. 企业负责人介绍评审安排、评审人员。

—8—

2. 评审人员组成评审组,确定评审组组长。

3. 企业负责人介绍环境应急预案和编修过程,向评审人员说明重点内容。

4. 评审组组长对评审进行适当分工,组织进行资料审核、现场查验、定性判断和定量打分。现场查验可以在会议评审前进行。

5. 评审组开展定性判断和定量打分。定性判断为未通过的,可以结束评审。

6. 评审组组长汇总评审情况,形成初步评审意见。

7. 评审组与企业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参照附表2形成评审意见。评审意见一般包括评审过程、总体评价、评审结论、问题清单、修改意见建议等内容,附定量打分结果和各评审专家评审表。

7.3 评审意见使用

企业对照评审意见修改完善环境应急预案,并说明修改情况。

评审结论为原则通过但需进行修改复核的,企业参照附表3形成修改说明,送评审组组长复核。涉及设施设备的一般应附现场图片,评审组组长对修改内容进行复核并签字确认。必要时,评审组组长应征求其他评审人员的意见。

评审结论为未通过评审的,企业应当对环境应急预案进行修改,重新组织评审。

评审意见、修改说明应与环境应急预案一并提交企业有关会议审议。

附表:1.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表

—9—

2.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意见表

3.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修改说明表—10—

附表1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表

预案编制单位:

(专业技术服务机构: )

企业环境风险级别:□一般;□较大;□重大

(本栏由企业填写)“一票否决”项(以下三项中任意一项判定为“不符合”,则评审结论为“未通过”)

评审指标

评审意见

指标说明判定说明

有单独的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和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表)□符合

□不符合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有关规定;

备案管理办法第十条要求,应当在开展环境风险评估

和环境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编制环境应急预案

从可能的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出发编制且典型突发环境事件情景无缺失□符合

□不符合

突发事件应对法有关规定;

备案管理办法第九、十条,均对企业从可能的突发环

境事件情景出发编制环境应急预案提出了要求;

典型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基于真实事件与预期风险凝

练、集合而成,体现各类事件的共性与规律

能够让周边居民和单位获得事件信息

□符合

□不符合

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在发生或可能发生突发

环境事件时,企业应当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

和居民。备案管理办法第十条也提出了相应要求

—11—

环境应急预案及相关文件的基本形式

评审项目评审指标

评审意见

指标说明判定得分说明

封面目录1a 封面有环境应急预案、预案编制单位名称,预留正

式发布预案的版本号、发布日期等设计;

目录有编号、标题和页码,一般至少设置两级目录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预案版本号指为便于索引、回溯而在发布时赋予预案

的标识号,企业可以按照内部技术文件版本号管理要

求执行;

预案各章节可以有多级标题,但在目录中至少列出两

级标题,便于查找

结构2a结构完整,格式规范□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结构完整指预案文件布局合理、层次分明,无错漏章

节、段落;正文对附件的引用、说明等,与附件索引、

附件一致;

格式规范指预案文件符合企业内部公文格式标准,或

文件字体、字号、版式、层次等遵循一定的规范

行文3a文字准确,语言通顺,内容简明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文字准确是指无明显错别字、多字、漏字、语句错误、

数据错误、时间错误等现象;

语言通顺是指语言规范、连贯、易懂,合乎事理逻辑,

关键内容不会产生歧义等;

内容简明是指环境应急预案、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环

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独立成文,预案正文和附件内容

分配合理,应对措施等重点信息容易找到,内容上无

简单重复、大量互相引用等现象

—12—

环境应急预案编制说明

过程说明4a说清预案编修过程□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编制过程主要包括成立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开

展环境风险评估和环境应急资源调查、征求关键岗位

员工和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单位代表的意见、组织对

预案内容进行推演等

问题说明5a说明意见建议及采纳情况、演练暴露问题及解决措施□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一般应有意见建议清单,并说明采纳情况及未采纳理

由;演练(一般为检验性的桌面推演)暴露问题清单

及解决措施,并体现在预案中

环境应急预案文本

编制目的 6 体现:规范事发后的应对工作,提高事件应对能力,

避免或减轻事件影响,加强企业与政府应对工作衔接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此三项为预案的总纲。

关于“规范事发后的应对工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管理办法》强调应急预案重在“应对”,适当向前延

伸至“预警”,向后延伸至“恢复”。关于“加强企业

与政府应对衔接”,根据备案管理办法,实行企业环

境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其中一个重要作用是环保部门

收集信息,服务于政府环境应急预案编修;另外,由

于权限、职责、工作范围的不同,企业环境应急预案

应该在指挥、措施、程序等方面留有“接口”,确保

与政府预案有机衔接。

适用主体,指组织实施预案的责任单位;地理或管理

范围,如某公司内、某公司及周边环境敏感区域内;

事件类别,如生产废水事故排放、化学品泄漏、燃烧

或爆炸次生环境事件等;工作内容,可包括预警、处

置、监测等。

坚持环境优先,是因为环境一旦受到污染,修复难度

大且成本高;应急工作与岗位职责相结合,强调应急

任务要细化落实到具体工作岗位

适用范围7 明确:预案适用的主体、地理或管理范围、事件类

别、工作内容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工作原则8 体现: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

救人第一、环境优先;先期处置、防止危害扩大;快

速响应、科学应对;应急工作与岗位职责相结合等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13—

应急预案

体系9b

以预案关系图的形式,说明本预案的组成及其组成

之间的关系、与生产安全事故预案等其他预案的衔

接关系、与地方人民政府环境应急预案的衔接关系,

辅以必要的重点内容说明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本项目的三项指标,主要考察企业在环境应急预案编

制过程中能否清晰把握预案体系。具体衔接方式、内

容在应对流程和措施等部分体现。

有的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包括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

场预案或其他组成,应说明这些组成之间的衔接关

系,确保各个组成清晰界定、有机衔接。企业环境应

急预案一般应以现场处置预案为主,有针对性地提出

各类事件情景下的污染防控措施,明确责任人员、工

作流程、具体措施,落实到应急处置卡上。确需分类

编制的,综合预案侧重明确应对原则、组织机构与职

责、基本程序与要求,说明预案体系构成;专项预案

侧重针对某一类事件,明确应急程序和处置措施。如

不涉及以上情况,可以说明预案的主体框架。

环境应急预案定位于控制并减轻、消除污染,与企业

内部生产安全事故预案等其他预案清晰界定、相互支

持。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一般会对外环境造成污染,其预案

应与所在地政府环境应急预案协调一致、相互配合。

10

预案体系构成合理,以现场处置预案为主,确有必

要编制综合预案、专项预案,且定位清晰、有机衔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11

预案整体定位清晰,与内部生产安全事故预案等其

他预案清晰界定、相互支持,与地方人民政府环境

应急预案有机衔接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组织指挥

机制12

以应急组织体系结构图、应急响应流程图的形式,

说明组织体系构成、应急指挥运行机制,配有应急

队伍成员名单和联系方式表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以图表形式,说明应急组织体系构成、运行机制、联

系人及联系方式

13

明确组织体系的构成及其职责。一般包括应急指挥

部及其办事机构、现场处置组、环境应急监测组、

应急保障组以及其他必要的行动组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企业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特点,建立由负责人

和成员组成的、工作职责明确的环境应急组织指挥机

构。注意与企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及生产安全等预

案中组织指挥体系的衔接

—14—

组织指挥

机制14

明确应急状态下指挥运行机制,建立统一的应急指

挥、协调和决策程序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指挥运行机制,指的是总指挥与各行动小组相互作用

的程序和方式,能够对突发环境事件状态进行评估,

迅速有效进行应急响应决策,指挥和协调各行动小组

活动,合理高效地调配和使用应急资源

15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周边环

境敏感点、企业应急响应能力等,建立分级应急响

应机制,明确不同应急响应级别对应的指挥权限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例如有的企业将环境应急分为车间级、企业级、社会

级,明确相应的指挥权限:车间负责人、企业负责人、

接受当地政府统一指挥

16

说明企业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政

府及其有关部门介入后,企业内部指挥协调、配合

处置、参与应急保障等工作任务和责任人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例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介入后,环境应急指挥权的移

交及企业内部的调整

监测预警17 建立企业内部监控预警方案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根据企业可能面临事件情景,结合事件危害程度、紧

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对企业内部预警级别、预警发布

与解除、预警措施进行总体安排

18 明确监控信息的获得途径和分析研判的方式方法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监控信息的获得途径,例如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生

产安全事故等事故灾难、相关监控监测信息等;

分析研判的方式方法,例如根据相关信息和应急能力

等,结合企业自身实际进行分析研判

19

明确企业内部预警条件,预警等级,预警信息发布、

接收、调整、解除程序、发布内容、责任人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一般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类型情景和自身的应急

能力等,结合周边环境情况,确定预警等级,做到早

发现、早报告、早发布;

红色预警一般为企业自身力量难以应对;橙色预警一

般为企业需要调集内部绝大部分力量参与应对;黄

色、蓝色预警根据企业实际需求确定

—15—

信息报告20

明确企业内部事件信息传递的责任人、程序、时限、

方式、内容等,包括向协议应急救援单位传递信息

的方式方法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从事件第一发现人至事件指挥人之间信息传递的方

式、方法及内容,内容一般包括事件的时间、地点、

涉及物质、简要经过、已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污染情

况、已采取的措施等

21

明确企业向当地人民政府及其环保等部门报告的责

任人、程序、时限方式、内容等,辅以信息报告格

式规范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从企业报告决策人、报告负责人到当地人民政府及其

环保部门负责人(单位)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式、方法

及内容,内容一般包括企业及周边概况、事件的时间、

地点、涉及物质、简要经过、已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

污染情况、已采取的措施、请求支持的内容等

22

明确企业向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单位通报的责任人、

程序、时限、方式、内容等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从企业通报决策人、通报负责人到周边居民、单位负

责人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式、方法及内容,内容一般包

括事件已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污染情况、居民或单位

避险措施等

应急监测23c

涉大气污染的,说明排放口和厂界气体监测的一般

原则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

确定排放口和厂界气体监测一般原则,为针对具体事

件情景制定监测方案提供指导;

排放口为突发环境事件中污染物的排放出口,包括按

照相关环境保护标准设置的排放口

24c

涉水污染的,说明废水排放口、雨水排放口、清净

下水排放口等可能外排渠道监测的一般原则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

确定可能外排渠道监测的一般原则,为针对具体事件

情景制定监测方案提供指导

25

监测方案一般应明确监测项目、采样(监测)人员、

监测设备、监测频次等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针对具体事件情景制定监测方案

26

明确监测执行单位;自身没有监测能力的,说明协

议监测方案,并附协议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自身没有监测能力的,应与当地环境监测机构或其他

机构衔接,确保能够迅速获得环境检测支持

—16—

应对流程和措施27b

根据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中的风险分析和情景构建内

容,说明应对流程和措施,体现:企业内部控制污

染源-研判污染范围-控制污染扩散-污染处置应对

流程和措施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企业内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原则性措施

28b

体现必要的企业外部应急措施、配合当地人民政府

的响应措施及对当地人民政府应急措施的建议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突发环境事件可能或已经对企业外部环境产生影响

时,企业在外部可以采取的原则性措施、对当地人民

政府的建议性措施

29c

涉及大气污染的,应重点说明受威胁范围、组织公

众避险的方式方法,涉及疏散的一般应辅以疏散路

线图;如果装备风向标,应配有风向标分布图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避险的方式包括疏散、防护等,说明避险措施的原则

性安排

30c

涉及水污染的,应重点说明企业内收集、封堵、处

置污染物的方式方法,适当延伸至企业外防控方式

方法;配有废水、雨水、清净下水管网及重要阀门

设置图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说明控制水污染的原则性安排

31b

分别说明可能的事件情景及应急处置方案,明确相

关岗位人员采取措施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

目标等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按照以上原则性措施,针对具体事件情景,按岗位细

化各项应对措施,并纳入岗位职责范围

32b将应急措施细化、落实到岗位,形成应急处置卡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关键岗位的应急处置卡无遗漏,事件情景特征、处理

步骤、应急物资、注意事项等叙述清晰

33 配有厂区平面布置图,应急物资表/分布图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应急终止34 结合本单位实际,说明应急终止的条件和发布程序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列明应急终止的基本条件,明确应急终止的决策、指

令内容及传递程序等

—17—

事后恢复35 说明事后恢复的工作内容和责任人,一般包括:现

场污染物的后续处理;环境应急相关设施、设备、

场所的维护;配合开展环境损害评估、赔偿、事件

调查处理等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强调应急预案重在

“应对”,适当向后延伸至“恢复”,即企业从突发环

境事件应对的“非常规状态”过渡到“常规状态”的

相关工作安排

保障措施36 说明环境应急预案涉及的人力资源、财力、物资以

及其他技术、重要设施的保障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对各类保障措施进行总体安排

预案管理37 安排有关环境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对预案培训、演练进行总体安排38 明确环境应急预案的评估修订要求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对预案评估修订进行总体安排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风险分析c 39

识别出所有重要的环境风险物质;列表,至少列出

重要环境风险物质的名称、数量(最大存在总量)、

位置/所在装置;环境风险物质数量大于临界量的,

辨识重要环境风险单元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对照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相关文件,识别出所

有重要的物质;对于数量大于临界量的,应辨识环境

风险物质在企业哪些环境风险单元集中分布

40

重点核对生产工艺、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各项指标的

赋值是否合理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按照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相关文件的赋分规

则审查

41 环境风险受体类型的确定是否合理

□符合

□不符合

按照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相关文件的受体划

分依据审查

42 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是否正确

□符合

□不符合

按照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相关文件审查

—18—

情景构建43

列明国内外同类企业的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提出本

企业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情景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列表说明事件的日期、地点、引发原因、事件影响等

内容,按照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相关文件,结

合企业实际列出事件情景

44

源强分析,重点分析释放环境风险物质的种类、释

放速率、持续时间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针对每种典型事件情景进行源强分析,至少包括释放

环境风险物质的种类、释放速率、持续时间三个要素,

可以参考《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45

释放途径分析,重点分析环境风险物质从释放源头

到受体之间的过程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对于可能造成水污染的,分析环境风险物质从释放源

头,经厂界内到厂界外,最终影响到环境风险受体的

可能的路径;对于可能造成大气污染的,分析从泄漏

源头释放至风险受体的路径

46

危害后果分析,重点分析环境风险物质的影响范围

和程度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针对每种情景的重点环境风险物质,计算浓度分布情

况,说明影响范围和程度

47

明确在最坏情景下,大气环境风险物质影响最远距

离内的人口数量及位置等,水环境敏感受体的数量

及位置等信息,并附有相关示意图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针对最坏情景的计算结果,列出受影响的大气和水环

境保护目标,附图示说明

完善计划48 分析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所存在的差距,

制定环境风险防控整改完善计划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对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的完备性、可靠性和

有效性进行分析论证,找出差距、问题。针对需要整

改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项目,分别制定完善环境风险

防控和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

—19—

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表)

调查内容49 第一时间可调用的环境应急队伍、装备、物资、场所□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重点调查可以直接使用的环境应急资源,包括:专职

和兼职应急队伍;自储、代储、协议储备的环境应急

装备;自储、代储、协议储备环境应急物资;应急处

置场所、应急物资或装备存放场所、应急指挥场所。

预案中的应急措施使用的环境应急资源与现有资源

一致

调查结果50 针对环境应急资源清单,抽查数据的可信性□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通过逻辑分析、现场抽查等方式对调查数据进行查验

合计- -

评审人员(签字):

评审日期:年月日

注:1.符合,指的是评审专家判定某一项指标所涉及的内容能够反映制定环境应急预案的企业开展了该项工作,且工作全面、深入、质量高;部分符合,指的是评审专家判定企业开展了该项工作,但工作不全面、不深入或质量不高;不符合,指的是评审人员判定企业未开展该项工作,或工作有重大疏漏、流于形式或质量差。

2.赋分原则:“符合”得2分、“部分符合”得1分、“不符合”得0分;其中标注a的指标得分按“符合”得1分、“部分符合”得0.5分、“不

符合”得0分计,标注b的指标得分按“符合”得3分、“部分符合”得1.5分、“不符合”得0分计。

3.指标调整:标注c的指标或项目中的部分指标,评审组可以对不适用的进行调整。

4.“一票否决”项不计入评审得分。

5.指标说明供参考。

—20—

附表2

(企业事业单位名称)突发环境事件

应急预案评审意见表

评审时间:地点:

评审方式:□函审,□会议评审,□函审、会议评审结合,□其他

评审结论:□通过评审,□原则通过但需进行修改复核,□未通过评审

评审过程:

总体评价:

问题清单:

修改意见和建议:

评审人员人数:

评审组长签字:

其他评审人员签字:

企业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21—

附:定量打分结果和各评审专家评审表。—22—

应急预案评审程序

应急预案评审程序要求 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一)评审准备。成立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组,落实参加评审的单位或人员,将应急预案及有关资料在评审前送达参加评审的单位或人员。 (二)组织评审。评审工作应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主持,参加应急预案评审人员应符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要求。生产经营规模小、人员少的单位,可以采取演练的方式对应急预案进行论证,必要时应邀请相关主管部门或安全管理人员参加。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组讨论并提出会议评审意见。 (三)修订完善。生产经营单位应认真分析研究评审意见,按照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评审意见要求重新组织评审的,生产经营单位应组织有关部门对应急预案重新进行评审。 (四)批准印发。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论证,符合要求的,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发。 评审要点 应急预案评审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结合生产经营单位工作实际,按照《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评审。 (一)合法性。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以及有关部门和上级单位规范性文件要求。 (二)完整性。具备《导则》所规定的各项要素。 (三)针对性。紧密结合本单位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 (四)实用性。切合本单位工作实际,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相适应。 (五)科学性。组织体系、信息报送和处置方案等内容科学合理。 (六)操作性。应急响应程序和保障措施等内容切实可行。 (七)衔接性。综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形成体系,并与相关部门或单位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有关部门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可参照本指南。

应急预案评审管理制度范本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 应急预案评审制度(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38507 应急预案评审制度 Emergency plan review system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一、目的 及时发现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实现生产单位应急预案与相关单位应急预案衔接;增强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预案的充分性和应急设备的保障能力及应急人员的操作能力;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评审的基本要求、方法、内容及程序,适用于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 三、职责 1、总经理职责 负责组织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负责签发经评审或论证符合要求的应急预案。

2、安监部长职责 协助总经理负责主持应急预案评审工作。 3、安监部职责 (1)负责《施工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更新; (2)协助组织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 (3)督促检查各部门应急预案的实施、演练和准备情况,并对抢险或演练效果进行评审; (4)负责组织施工原因调查和分析; (5)负责应急演练的策划和实施; (6)参与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和评审工作; (7)经营部、工程部参与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 (8)负责对员工的自我防护技能教育和应急处置培训工作; (9)定期对应急预案评价人员、应急救援、抢险队员进行培训; (10)对培训效果进行验证; (11)对施工现场抢救效果提出建议和修改意见。 4、经营部职责

(1)负责本部门的应急演练的策划与实施; (2)负责组织本单位、本部门的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和评审工作。 四、工作程序 1、评审方法 应急预案评审分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评审采取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形式简单判定,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提出指导性意见或建议。 (1)形式评审 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和制定过程等内容进行审查。形式评审的重点是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可读性。应急预案形式评审内容及要求,见《应急预案形式评审表》。 (2)要素评审 根据有关规定和标准,从符合性、适用性、正对性、完整性、科学性,规范性和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要素评审包括关键要素和一般要素。为细化评审,可采用列表方式分别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评审应急预案时,将应急

附录E 应急预案评审标准

附录E 应急预案评审标准 (规范性附录) 为了指导公司系统各级单位做好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编制本标准。 一、评审方法 应急预案评审采取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两种方法。形式评审主要用于应急预案备案时的评审,要素评审用于公司各级单位组织的应急预案评审工作。应急预案评审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意见进行判定。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给出具体修改意见或建议。 (一)形式评审。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附件项目以及编制程序等内容进行审查,重点审查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编制程序。应急预案形式评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见表1。 (二)要素评审。从合法性、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和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为细化评审,采用列表方式分别对应急预案的要素进行评审。评审时,将应急预案的要素内容与评审表中所列要素的内容进行对照,判断是否符合有关要求,指出存在问题及不足。应急预案要素分为关键要素和一般要素。应急预案要素评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见表2、表3、表4、表5。 关键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必须规范的内容。这些要素涉及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信息报告与处置和应急响应程序与处置技术等要素。关键要素必须符合公司有关规定要求。 一般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可简写或省略的内容。这些要素不涉及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应急预案中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单位概况等要素。 二、评审程序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编制单位应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组织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一)评审准备。成立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组,落实参加评审的单位或人员,将应急预案及有关资料在评审前送达参加评审的单位或人员。 (二)组织评审。评审工作由预案编制部门组织,邀请相关人员参加。参加应急预案评审人员应符合要求。规模较小的现场处置方案可以采取演练的方式进行论证,必要时应邀请相关主管部门或安全管理人员参加。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组讨论并提出会议评审意见。

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指南(2018)

附件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 (试行) 为指导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企业)组织评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环境应急预案),提高评审的规范性、客观性、针对性,有效发挥评审作用,按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备案管理办法》)规定,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规定了企业组织评审环境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评审内容、评审方法、评审程序,并附有评审表等表格,供企业和评审人员参考。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需要备案的企业组织对其环境应急预案及相关文件的评审。 2 主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3—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4号);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 《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环办…2010?10号); 《尾矿库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环办…2015?48号);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公告2016年第74号); 《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指南》(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7年第48号);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试行)》;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3.1 环境应急预案 企业为了在应对各类事故、自然灾害时,采取紧急措施,避免或最大程度减少污染物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厂界外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4—

应急预案评审要求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 印发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 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的通知 安监总厅应急〔2009〕7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各中央企业: 为贯彻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7号),规范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现将《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 二○○九年四月二十九日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试行) 为了贯彻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7号),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做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编制本指南。 一、评审方法

应急预案评审采取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两种方法。形式评审主要用于应急预案备案时的评审,要素评审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组织的应急预案评审工作。应急预案评审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意见进行判定。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给出具体修改意见或建议。 (一)形式评审。依据《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附件项目以及编制程序等内容进行审查,重点审查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编制程序。应急预案形式评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见附件1。 (二)要素评审。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从合法性、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和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为细化评审,采用列表方式分别对应急预案的要素进行评审。评审时,将应急预案的要素内容与评审表中所列要素的内容进行对照,判断是否符合有关要求,指出存在问题及不足。应急预案要素分为关键要素和一般要素。应急预案要素评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见附件2、附件3、附件4、附件5。 关键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必须规范的内容。这些要素涉及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信息报告与处置和应急响应程序与处置技术等要素。关键要素必须符合生产经营单位实际和有关规定要求。 一般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可简写或省略的内容。这些要素不涉及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应急预案中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单位概况等要素。 二、评审程序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一)评审准备。成立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组,落实参加评审的单位或人员,将应急预案及有关资料在评审前送达参加评审的单位或人员。 (二)组织评审。评审工作应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主持,参加应急预案评审人员应符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要求。生产经营规模小、人员少的单位,可以采取演练的方式对应急预案进行论证,必要时应邀请相关主管部门或安全管理人员参加。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组讨论并提出会议评审意见。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试行) 为了贯彻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7 号),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做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编制本指南。 一、评审方法 应急预案评审采取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两种方法。形式评审主要用于应急预案备案时的评审,要素评审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组织的应急预案评审工作。应急预案评审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意见进行判定。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给出具体修改意见或建议。 (一)形式评审。依据《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 言文字、附件项目以及编制程序等内容进行审查,重点审查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编制程序。应急预案形式评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见附件1。 (二)要素评审。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从合法性、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和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为细化评审,采用列表方式分别对应急预案的要素进行评审。评审时,将应急预案的要素内容与评审表中所列要素的内容进行对照,判断是否符合有关要求,指出存在问题及不足。应急预案要素分为关键要素和一般要素。应急预案要素评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见附件2、附件3、附件4、附件5。 关键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必须规范的内容。这些要素涉及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信息报告与处置和应急响应程序与处置技术等要素。关键要素必须符合生产经营单位实际和有关规定要求。 一般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可简写或省略的内容。这些要素不涉及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应急预案中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单位概况等要素。 、评审程序

应急预案评审

应急预案评审规定 一、目的 为及时发现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实现生产单位应急预案与相关单位应急预案衔接;增强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预案的充分性和应急设备的保障能力及应急人员的操作能力,特制订此规定。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评审的基本要求、方法、内容及程序,适用于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 三、职责 1、生产厂长理职责 负责组织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负责签发经评审或论证符合要求的应急预案。 2、安全科长职责 协助生产厂长负责主持应急预案评审工作。 3、安全科职责 (1)负责《施工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更新; (2)协助组织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 (3)督促检查各部门应急预案的实施、演练和准备情况,并对抢险或演练效果进行评审; (4)负责组织施工原因调查和分析; (5)负责应急演练的策划和实施; (6)参与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和评审工作; (7)定期对应急预案评价人员、应急救援、抢险队员进行培训; (8)对培训效果进行验证; (9)对施工现场抢救效果提出建议和修改意见。 四、评审方法 应急预案评审分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评审采取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形式简单判定,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提出指导性意见或建议。 (1)形式评审 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和制定过程等内容进行审查。形式评审的重点是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可读性。应急预案形式评审内容及要求,见《应急预案形式评审表》。 (2)要素评审 根据有关规定和标准,从符合性、适用性、正对性、完整性、科学性,规范性和衔接性

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附件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 (试行) 为指导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企业)组织评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环境应急预案),提高评审的规范性、客观性、针对性,有效发挥评审作用,按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备案管理办法》)规定,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规定了企业组织评审环境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评审内容、评审方法、评审程序,并附有评审表等表格,供企业和评审人员参考。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需要备案的企业组织对其环境应急预案及相关文件的评审。 2 主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4号);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

《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环办〔2010〕10号); 《尾矿库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环办〔2015〕48号);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公告2016年第74号); 《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指南》(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7年第48号);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试行)》;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3.1 环境应急预案 企业为了在应对各类事故、自然灾害时,采取紧急措施,避免或最大程度减少污染物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厂界外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3.2环境应急预案评审 制定环境应急预案的企业,组织专家和可能受影响的居民代表、单位代表,对环境应急预案及其相关文件进行评议和审查,必要时进行现场查看核实,以发现环境应急预案中存在的缺陷,为企业审议、批准环境应急预案提供依据而进行的活动。 4 评审基本要求 4.1评审主体 制定环境应急预案的企业。

应急预案评审修订制度(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应急预案评审修订制度(标准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应急预案评审修订制度(标准版) 为了及时发现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实现本厂预案与相关单位应急预案衔接;增强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预案的充分性和应急设备的保障能力及应急人员的操作能力,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工作职责 (一)厂长职责 负责组织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负责签发经评审或论证并符合要求的应急预案。 (二)安全科职责 1、负责各种《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更新; 2、协助组织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

3、督促检查应急预案的实施、演练和准备情况,并对演练效果进行评审; 4、负责组织事故原因调查和分析; 5、负责应急演练的策划和实施; 6、参与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和评审工作, 7、联合技术质检科、综合管理科参与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和评审工作; 8、负责对员工的自我防护技能教育和应急处置培训工作; 9、定期对应急预案评价人员、应急救援队员进行训练和培训; 10、对事故现场救援效果提出建议和修改意见。 二、工作程序 (一)评审方法 应急预案评审分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评审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方式简单判定,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提出指导性意见或建议。 1、形式评审

应急预案的评审、修订规定

应急预案的评审、修订规定 为贯彻实施《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督总局令第17号),做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特制定本制度。 一、评审方法 应急预案评审采取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两种。形式评审主要用于应急预案备案时的评审,要素评审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组织的应急预案评审工作。应急预案评审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意见进行判定。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给出具体修改意见或建议。 1、形式评审 依据《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附件项目以及编制程序等内容进行审查,重 点审查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编制程序。 2、要素评审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从 合法性、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和 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二、评审程序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应急

预案进行评审。 1、评审准备。 成立应急预案评审小组,由应急小组成员组成。落实参 加评审的单位或个人,将应急预案及有关资料在评审前 送达参加评审的单位或个人。 2、组织评审 评审工作应由公司总经理或安全生产办公室的负责人 主持。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组讨论并提出会议评审意见。 3、修订完善 认真分析研究评审意见,按照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 修订和完善。评审意见要求重新组织评审的,单位应组 织有关部门对应急预案重新进行评审。 4、批准印发 应急预案经评审符合要求的,由公司总经理签发。三、评审要点 应急预案评审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结合公司工作实际,按照《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评审。 1、合法性。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以 及有关部门和上级单位规范性文件要求。 2、完整性。具备《导则》所规定的各项要素。 3、针对性。紧密结合本单位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

应急救援预案评审修订规定(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应急救援预案评审修订规 定(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2878-22 应急救援预案评审修订规定(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 目的 为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7号)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安监总厅应急〔2009〕73号)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加油站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发布、备案、和修订等工作。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应在职责范围内监督、指导应急预案的编制、培训、演练和宣传教育等工作,协调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关系,对应急预案所涉及的资源和保障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 职责

3.1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应组织编制、修订加油站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其他相关岗位人员根据本实际安全情况,参与组织编制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3.2应急预案编制符合相关要求后,由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分发至岗位,并逐级做好应急预案备案工作。 3.3安全管理人员负责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发放、使用、保管和回收,保证各相关岗位和人员所使用的为最新有效版本。填写《文件发放登记表》(AQBZH-JL/1-3) 3.4.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修订后由安全管理人员组织员工培训学习。填写《应急救援培训记录》(AQBZH-JL/10-9) 4 工作程序 4.1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应至少每3年组织专家对应急预案进行内部评审、修订一次,应急预案在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适用范围、条件,有关应急资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标准表要点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标准 综合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 评审项目内容评审要求 评审 意见 总则 编制目的目的明确,简明扼要(3分)。 编制依据 1. 引用的法规标准合法有效(5分)。 2. 明确相衔接的上级预案,不得越级引用应急预案(2分)。 应急预案 体系* 1. 能够清晰表述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应急预案组成和衔接关系 (推荐使用图表)(50分)。 2. 能够覆盖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50分)。 应急工作 原则 1. 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2分)。 2. 结合本单位应急工作实际(3分)。 3.说明本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重点应体现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等原则(2分)。 适用范围*范围明确,适用的事故类型和响应级别合理(100分)。

评审项目内容评审要求 意见危险 性分析生产经营单位 概况 1. 明确有关设施、装置、设备以及重要目标场所的布局等情 况(10分)。 主要包括单位地址、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原材料、主要产品、产量等内容,以及周边重大危险源、重要设施、目 标、场所和周边布局情况。要附平面图进行说明。 重大危险源周边情况需做重点说明,且必须附图,附图上应标 明相关距离。 2. 需要各方应急力量(包括外部应急力量)事先熟悉的有关 基本情况和内容(10分)。

评审项目内容评审要求 意见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1. 能够客观分析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危险程度(共60分)。 在进行危险源分析时,主要要求有以下4个方面: (1)对本单位的重要危险因素辨识应全面(15分)。 (2)自然灾害(如台风、地震、洪水等)、公共卫生事件等危险因素应具备(20分)。 (3)分析结果应明确表述,分析过程在专项预案中的,应在综合预案中指出明确的索引路径(10分)。 (4)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15分)。 2. 能够客观分析可能引发事故的诱因、影响范围及后果(40分)。 (1)对事故后果进行明确表述,分析、计算过程在专项预案中的,应在综合预案中指出明确的索引路径(20分)。 (2)对引发事故的诱因、影响范围及后果表述全面(20分)。 组织 机构及职责应急组织 体系* 1. 能够清晰描述本单位的应急组织体系(推荐使用图表)(共 60分)。 (1)应明确组织体系的主要人员构成、联系方式(40分)。 (2)应急组织体系及功能部门应保证能够准确及时的调动本单位的所有应急资源(20分)。 2. 明确应急组织成员日常及应急状态下的工作职责(40分)。

应急预案评审修订规定

应急预案评审修订规定 为了贯彻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7号),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做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编制本指南。 一、评审方法 应急预案评审采取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两种方法。形式评审主要用于应急预案备案时的评审,要素评审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组织的应急预案评审工作。应急预案评审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意见进行判定。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给出具体修改意见或建议。 (一)形式评审。依据《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附件项目以及编制程序等内容进行审查,重点审查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编制程序。应急预案形式评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见附件1。 (二)要素评审。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从合法性、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和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为细化评审,采用列表方式分别对应急预案的要素进行评审。评审时,将应急预案的要素内容与评审表中所列要素的内容进行对照,判断是否符合有关要求,指出存在问题及不足。应急预案要素分为关键要素和一般要素。应急预案要素评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见附件2、附件3、附件4、附件5。 关键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必须规范的内容。这些要素涉及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信息报告与处置和应急响应程序与处置技术等要素。关键要素必须符合生产经营单位实际和有关规定要求。

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附件2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 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目录 1范围 (1) 2基本要求 (1) 3评审方法 (1) 4评审程序 (2) 附件A (3) 附件B (4) 附录C (9)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1 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评审的基本要求、方法、内容及程序,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评审工作。 2 基本要求 2.1 评审目的 a)发现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b)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c)实现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与相关单位应急预案衔接; d)增强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2.2 评审原则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评审应遵循以下原则: a)实事求是,符合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工作实际; b)对照相关标准,发现预案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c)依靠专家、综合评定,及时补充完善应急预案。 2.3 评审依据 应急预案评审应依据以下文件,并考虑单位实际: a)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以及有关方针、政策和文件; b)地方政府、上级主管部门以及本行业有关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 c)生产经营单位可能存在事故风险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能力。 2.4 评审人员 参加应急预案评审的人员应有以下人员参加: a)熟悉并掌握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规章; b)熟悉并掌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和应急管理知识; c)熟悉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工艺流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2.5 评审要点 应急预案评审应包括以下内容: a)符合性。应急预案的内容是否符合有关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b)适用性。应急预案的内容及要求是否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 c)完整性。应急预案的要素是否符合本指南评审表规定的要素。 d)针对性。应急预案是否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重大危险源、重点岗位部位。 e)科学性。应急预案的组织体系、预防预警、信息报送、响应程序和处置方案是否合理。 f)规范性。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等是否简洁明了,便于阅读和理解。 g)衔接性。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以及其他部门或单位预案是否衔接。 3 评审方法 应急预案评审分为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评审可采取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方式简单判定。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提出指导性意见或建议。 3.1 形式评审

应急预案评审会议纪要(范本)

淄博XX化工厂 应急预案评审会议纪要 时间: x年xx月xx日xx时xx分至xx日xx时xx分 地点: 与会人员: 会议主持:会议记录: 会议议题:(范例:组织专家对XX化工厂综合应急预案、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等两个应急救援预案进行评审。) 会议第一项:由会议主持人宣布会议开始。 会议第二项:由企业安全负责人王某某介绍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和有关情况。 王某某:我厂高度重视预案编制工作,专门成立了应急预案编制小组,应急预案编制小组由我厂法人代表李某某亲自担任组长,我任常务副组长,聘请专家对我厂的现场状况、应急能力、工艺技术进行了专门评估,依照国家安监总局17号令、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法律法规标准编制了《XX化工厂综合应急预案》和《XX化工厂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预案编制小组人员名单附在预案附件中,请检查。 会议第三项:预案评审专家对综合预案的内容进行分析,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 专家张某某:综合应急预案基本符合要素评审的要求,但是没有明确综合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也就是说没规定在什么情况下我才能

启动综合应急预案…… 专家许某某:综合应急预案…… …… 会议第四项:预案评审专家对专项预案的内容进行分析,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 专家许某某:专项应急预案基本符合要素评审的要求。但是有几个地方存在问题,预案里规定发现事故险情的职工可以直接给消防部门报警,在实际中能不能做到?…… 专家张某某:这个应急预案…… 专家许某某:…… …… 会议第五项:评审专家给出评审意见,与会人员填写有关评审表并签名。(名单附后) 专家王某某:我认为综合应急预案可以给“基本符合”,专项的问题比较多,需要从新修订。 专家张某某:综合预案基本符合要求…… 专家许某某:…… 会议第六项:会议主持人宣布评审会议结束。 附件:评审会议与会人员签字

2021新版应急预案评审修订制度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2021新版应急预案评审修订制度

2021新版应急预案评审修订制度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为了及时发现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实现本厂预案与相关单位应急预案衔接;增强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预案的充分性和应急设备的保障能力及应急人员的操作能力,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工作职责 (一)厂长职责 负责组织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负责签发经评审或论证并符合要求的应急预案。 (二)安全科职责 1、负责各种《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更新; 2、协助组织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 3、督促检查应急预案的实施、演练和准备情况,并对演练效果进

行评审; 4、负责组织事故原因调查和分析; 5、负责应急演练的策划和实施; 6、参与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和评审工作, 7、联合技术质检科、综合管理科参与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和评审工作; 8、负责对员工的自我防护技能教育和应急处置培训工作; 9、定期对应急预案评价人员、应急救援队员进行训练和培训; 10、对事故现场救援效果提出建议和修改意见。 二、工作程序 (一)评审方法 应急预案评审分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评审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方式简单判定,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提出指导性意见或建议。 1、形式评审 依据有关规定和要求,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形式、语言文字和制定过程等内容进行审查。形式评审的重点是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可读性。

应急预案评审

应急预案评审

应急预案评审规定 一、目的 为及时发现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实现生产单位应急预案与相关单位应急预案衔接;增强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预案的充分性和应急设备的保障能力及应急人员的操作能力,特制订此规定。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评审的基本要求、方法、内容及程序,适用于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 三、职责 1、生产厂长理职责 负责组织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负责签发经评审或论证符合要求的应急预案。 2、安全科长职责 协助生产厂长负责主持应急预案评审工作。 3、安全科职责 (1)负责《施工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更新; (2)协助组织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 (3)督促检查各部门应急预案的实施、演练和准备情况,并对抢险或演练效果进行评审;

(4)负责组织施工原因调查和分析; (5)负责应急演练的策划和实施; (6)参与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和评审工作; (7)定期对应急预案评价人员、应急救援、抢险队员进行培训; (8)对培训效果进行验证; (9)对施工现场抢救效果提出建议和修改意见。 四、评审方法 应急预案评审分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评审采取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形式简单判定,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提出指导性意见或建议。 (1)形式评审 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和制定过程等内容进行审查。形式评审的重点是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可读性。应急预案形式评审内容及要求,见《应急预案形式评审表》。 (2)要素评审 根据有关规定和标准,从符合性、适用性、正对性、完整性、科学性,规范性和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要素评审包括关键要素和一般要素。为细化评审,可采用列表方式分别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评审应急预案时,将应急预案的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 安监总厅应急〔2009〕7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各中央企业: 为贯彻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7号),规范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现将《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 二○○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 为了贯彻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7号),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做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编制本指南。 一、评审方法 应急预案评审采取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两种方法。形式评审主要用于应急预案备案时的评审,要素评审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组织的应急预案评审工作。应急预案评审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意见进行判定。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给出具体修改意见或建议。 (一)形式评审。依据《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附件项目以及编制程序等内容进行审查,重点审查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编制程序。应急预案形式评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见附件1。 (二)要素评审。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从合法性、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和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为细化评审,采用列表方式分别对应急预案的要素进行评审。评审时,将应急预案的要素内容与评审表中所列要素的内容进行对照,判断是否符合有关要求,指出存在问题及不足。应急预案要素分为关键要素和一般要素。应急预案要素评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见附件2、附件3、附件4、附件5。 关键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必须规范的内容。这些要素涉及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信息报

应急预案演练与评估制度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50226 应急预案演练与评估制度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应急预案演练与评估制度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总则 为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评估公司应急准备状态、应急能力,发现并及时修改应急预案和执行程序中的缺陷和不足,识别资源需求,澄清相关机构、组织和人员的职责,改善不同机构、组织和人员之间的协调问题,检验应急响应人员对应急预案、执行程序的了解程度和实际操作技能。根据《拜城县峰峰煤焦化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本制度。 二、细则 1、单位主要负责人应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附件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目录 1范围 (1) 2基本要求 (1) 3评审方法 (2) 4评审程序 (3) 附件A (4) 附件B (5) 附录C (10)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1 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评审的基本要求、方法、内容及程序,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评审工作。 2 基本要求 2.1 评审目的 a)发现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b)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c)实现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与相关单位应急预案衔接; d)增强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2.2 评审原则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评审应遵循以下原则: a)实事求是,符合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工作实际; b)对照相关标准,发现预案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c)依靠专家、综合评定,及时补充完善应急预案。 2.3 评审依据 应急预案评审应依据以下文件,并考虑单位实际: a)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以及有关方针、政策和文件; b)地方政府、上级主管部门以及本行业有关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 c)生产经营单位可能存在事故风险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能力。 2.4 评审人员 参加应急预案评审的人员应有以下人员参加: a)熟悉并掌握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规章; b)熟悉并掌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和应急管理知识; c)熟悉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工艺流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2.5 评审要点 应急预案评审应包括以下内容: a)符合性。应急预案的内容是否符合有关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应急预案评估报告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估报告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88号)、《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等文件规定,2018年3月26日对《xxxxx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相关内容进行评估。 1.总则 1.1评估对象:xxxxx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2 评估目的:为提高我公司矿山的应急管理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检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是否符合要求,重新修订、评审、备案我公司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3 评估原则 实事求是、依法依规、科学评估、持续改进。 1.4 评估目的 发现应急预案内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是否需要修订做出结论,并提出修订建议。 2评估依据: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AQ/T xxxx—2016:《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估指南(征求意见稿)》; 2.2《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88号); 2.3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

2.4本矿风险评估报告; 2.5 本公司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组织机构设置情况; 2.6 本矿应急演练评估报告和总结; 3. 评估组织机构 组长:李海峰 副组长:赵亮孙海龙 成员:李军李黎李平陈少伟李志杰玄承虎4 应急预案评估内容

5.应急预案适用分析 5.1该预案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的要求,有关规定的各项要素,内容完整。 5.2该预案对本矿的危险源分析全面,辨识完整,符合实际情况,且预案与危险辨识结果能较好的结合,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5.3综合预案和处置方案等内容较为科学合理,应急响应程序和保障措施等内容切实可行。 5.4该预案编制符合规范要求,内容切合本矿实际,适用性强。 6. 改进意见及建议 6.1 按预案要求组织演练,对演练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及时对本预案进行补充完善。 6.2 及时将预案下发到各班组并组织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