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巢湖十景介

古巢湖十景介
古巢湖十景介

古巢湖十景简介

位于巢湖之滨的巢县,昔称古巢国,历史悠久,乃文化之乡,风

景秀丽,山水宜人。历代沿传十景最佳。康熙《巢县志》有大秀晴云、

焦湖秋月、金庭曲水、王乔仙洞、半汤温泉、浮丘钓台、洗耳芳池、

牛山晚眺、云阁览胜、芙蓉翠霭十景形胜图。由于沧桑多变,代嬗、

兵燹,这些景致今已有存有废,后人传说也不一,有的袭用原名,有

的重新雅化。考最近文字记载,则有巢湖新月、板桥落日、屋内行舟、

洗耳方池、金庭曲水、王乔古洞、半汤温泉、岱岫晴云、芙蓉叠翠、

浮丘钓台为十大景致。一些文字介绍并非现实状况,多半是古人笔下

的素描。

巢湖新月此景,秋天晚眺为佳。每当秋高气爽,银钩西坠之时,登上卧牛山顶,凭览新月平湖,真乃别有意境:巢湖环峰似屏,湖平如镜,桅灯渔火交错生辉,亏月繁星沉映水面,天水上下汇成一色。清朝巢县知县孙朗有诗云:“明湖荡微波,光浮迭绮榖。月是此中生,还疑此中没。”生动地描写出巢湖月夜水中天的景色。

板桥落日时值初秋,夕阳西照,登牛山之巅,凭眺板桥(此桥原是板桥,明朝举人张永芳捐助改建为石桥),可见一轮红日,坠落桥衖之中,故名“板桥落日”。此时,“夕阳红于烧,晴空碧胜岚”,西天巧云如画,百态千姿,板桥落日,点缀于天然图画之中,甚为奇绝。

屋内行舟昔日城南内河,为合、庐、舒、巢四县水上运输必经之道。夹岸茶楼、商铺,隔河相对。每日傍晚,上下船只,云集于此,桅杆林立,帆篷交错,船只停靠码头,徐徐航行,移动于夹岸河中,远眺此景,恰似屋内行舟,惹人生趣。近年因水利建设事业发展,湖口建有节制闸,航线改道,此景已不复现。

洗耳方池洗耳方池的遗址,在城东现物资局附近。洗耳池的由来,据《巢县志》记载:尧欲召许由为九洲长,许不就,心不悦,恶其污耳,用池水洗耳,适逢巢父牵牛而来,问其故,许由告其事,巢父认为洗耳污及池水,不能饮牛,遂牵牛而去,此地遂传为“洗耳池”。明朝万历年间,知县陈经言,用秋瓦石修方池,故改名“洗耳方池”。

金庭曲水此泉位于城北10里许的马脊山麓,名曰“杏花泉”,又叫“金庭洞”。泉水清澈见底,味甘可口,长流不息。乱石溪中,有石蟹、活石(即几块小石子凑合一起成小块状,内有小虫,虫动石移故名“活石”)。昔日,春季游人不断,常于洞前溪边抓蟹、捉石、品泉、吟诗,誉为“福地”。康熙《巢县志》记载:“天下三十六洞,金庭在焉。”

王乔古洞此洞位于巢城北约10华里的炭井村后石龙山下,乃天然石灰溶洞,洞内宽敞如屋,面积约200平方米,空间高度约4米左右,阔约3.3米,长约57.6米。洞口有明刻“王乔洞”3个大字,洞内两壁有南北朝时期石刻佛像620余尊,除一尊完整外,均无头。另有虎、马、象、狮、麒麟等动物石刻多处以及宋、明、清各代石碑6块。据雍正《巢县志》记载:“此洞乃王子乔修道之所”。

半汤温泉此泉位于巢城北7公里处的汤山之麓,山麓下泉眼,星罗棋布,大小不一,共有48处之多,流量较大的一为冷泉,一为烫泉,两泉汇合,融为温泉,故名“半汤温泉”。泉水含有氢气成分较高,对治疗皮肤病、关节炎,都有一定疗效。古人把它誉为“九天福地”。解放后,这里经过多次扩建,已经成为休息和疗养的胜地。

岱岫晴云巢南诸山各列,独岱岫一峰昂耸其中,位于岱山公社(现银屏镇)境内。每当时雨初霁,云束山腰,岱岫之峰,更为秀丽。宋杨杰有诗云:“水带平湖千里远,山横大岫一峰高”。游人远眺,可以观其岱山之秀,登其山可以俯视云海飘浮。如今,通过兴山造林,人工装点,岱山景色,倍加绚丽,真是花果满山蜂蝶拥,树木葱郁百鸟鸣,风送新茶香千里,农家喜庆丰收年。

芙蓉叠翠城南30华里左右秀芙公社(现银屏镇)境内有一山,山岭多洼,洼塘自生野荷,花红如染,远眺此山,形似一朵芙蓉,故名叫“芙蓉岭”。岭上怪石参差,回旋重叠,石缝芳草丛生,石上鲜苔复盖。每当新雨乍晴碧翠如泼,故美其名曰“芙蓉叠翠”。昔日山顶砌有石串一座,以供游人休息。芙蓉岭与白牡山白牡天池相对峙,天池产云雾香茶。串内卖茶者以桃柴、甘泉,烹煮白牡云雾茶,供游人解渴,茶香可口,更加招引游客。沧桑多变,今石串拆毁,山容地貌,早已更新,“芙蓉叠翠”,亦已消逝。

浮丘钓台钓台位于濡须河畔(现名裕溪河),是一巨大石崖,延伸河面,方广平整,形如棋坪。相传浮丘公(神话人物)曾在此垂钓,有踞坐、钓竿和足迹,形状可辨。崖上有宋刻“浮丘钓台”4字。崖下有石洞,洞长约5华里,长年湮没水下,唯逢特大旱年,露出洞口,游人可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