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第二周《华夏之祖》

七年级历史第二周《华夏之祖》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系列 与其用眼泪悔恨昨天,不如用汗水耕耘今天。

第7页 第8页

静海实验中学导学案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主备:王玉齐 审核:七年级备课组 课题:3.华夏之祖 课型:授新 授课时间:2014---2015(一) 第二周 【学习目标】

1.了解黄帝,炎帝,蚩尤的传说故事,认识涿鹿之战的意义。

2.理解黄帝是“人文始祖”的含义。

3.知道禅让制。

4.通过学习了解我国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并初步了解对事实判断的方法和认识其重要性。 【学习重点】

1.黄帝和中华民族形成及与中华文明产生的关系。

2.禅让制的实质。 【学法提示】

1.查找历史名人事迹,讲述名人故事。

2.认真阅读课内文字和图片,积极思考和讨论问题。 【导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仔细阅读全文,快速搜索以下历史信息,并做好读书标记) 1.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 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

2.从课本中划出涿鹿之战的对战双方 ,时间 ,结果 。

3.黄帝建造宫室, ,还教人们挖井,发明 ,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 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 发明了文字, 编出了乐谱。后人尊称黄帝为 。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 。

4.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接触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 、 、 。

5.从课本中划出什么叫“禅让制”。

6.约公元前 年,禹建立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也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 国家的国王。原始社会到此结束, 开始了。

二、问题解决

1.讲述涿鹿之战的历史故事,讨论这一次战役的意义。

2.小组讨论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

3. 课本中介绍了一些神话,你认为那些是可信的,为什么?

4.谈一谈尧舜禹时期,什么样的人才能被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三、延伸悟史

历史史实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她们也应该建在真实基础上。通过本课中关于“神话”材料的运用我们知道史实也是需要有依据,有证据支持的。这就是我们经常说“论从史出”。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通过本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

四、训练反馈 练习册

第3课 华夏之祖

第3课华夏之祖(初中历史七年级) 必修作业模版内容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第3课《华夏之祖》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本班大多数学生基础比较好, 学习积极性高,对学习历史课有兴趣,教师要充分发挥历史教材资源,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用多种手段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和线索,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实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目的。3.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的主题是“人文初祖”黄帝的传说。教材围绕主题,通过炎黄战蚩尤、黄帝—“人文初祖”和尧舜禹的“禅让”三部分内容,向我们展现了华夏始祖创造华夏文明的历史场景,反映了黄帝、尧、舜、禹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的巨大贡献,他们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黄帝及其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原始社会走向终结,掌握原始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情况 能力目标:掌握教材所涉及的基本知识要点(从炎黄战蚩尤到禹建立夏),初步认识原始社会发展全貌(华夏文明起源和人类社会的演进进程),了解涿鹿之战的意义和有关“人文初祖”黄帝传说的依据,认识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和区别。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通过本课的学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5.教学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黄帝--人文初祖。 教学难点:尧舜禹“禅让”的含义。 6、教学方法:(1)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地图册,使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空间位置以及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的活动区域,使他们对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和部落之间的征战有更直观的了解和认识。 (2)对于“涿鹿之战”,直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征战的部落双方、过程、结果做出解答、在此基础上,得出涿鹿之战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认识。(3)通过图示法,表现尧舜禹“禅让”的实质及原始社会的瓦解过程。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知识点

第8课百家争鸣 1、老子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老子的思想: (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发展,人们应顺应自然; (2)世间万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3)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3、老子的学说集中在《老子》(又称《道德经》)中。 4、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出身下层贵族。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反映孔子思想的著作有《论语》。 5、孔子的思想: (1)核心思想是“仁”,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2)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6、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了不同出身的学生。 7、材料研读——P39 ①“为政以德”,即孔子在政治上反对苛政,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体现了民本思想,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有利于社会稳定; 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即以道德教化天下,有利于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让老百姓知道礼义廉耻,弘扬正气; ③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重

要的借鉴意义。 8、墨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还主张选贤能治理国家,并批判贵族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9、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主张实行“仁政”,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10、战国时期儒家的另外一个代表人物是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11、材料研读——P41 富贵收买不了,贫困动摇不了,武力威胁不了。这样的人就称之为大丈夫。这段话体现不卑不亢,对待外界的影响要有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12、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他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 ①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②他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13、法家的代表人物有战国末期的韩非,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14、问题思考——P41 因为各家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的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思想文化出现了繁荣局面,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1.班级姓名分数 一、慧眼识真(相信你一定能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每小题2分,共40分) 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称颂 A.隋朝大运河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 2、“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后世对唐代哪位皇帝的评价。 A.唐太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 3、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睹隋朝的覆亡,这对他的政治思想有极大的影响。他即位后, 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材料中的他是 A、唐玄宗 B、唐太宗 C、隋炀帝 D、武则天 4、“开元盛世”的出现,把唐朝推向全盛,它出现的具体时期是 A.唐太宗时期B.武则天时期C.唐玄宗前期D.唐玄宗后期 5、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与 “金榜题名”相关的制度正式诞生于以下哪个皇帝统治时?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 6、明代中期,吴承恩所写的《西游记》是我国历史上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其创作的史实依据应当是。 A.《大唐西域记》B.《封神榜》C.《石头记》D.《三隧平妖传》 7、你认为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明显保留着中国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 A.印度 B.阿拉伯 C.朝鲜 D.日本 8、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有雕版、活版之分。雕版印刷术在隋唐时期已经发明。右图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你知道它是以下哪一部? A.隋印《金刚经》B.唐印《金刚经C.唐印诗集D.《梦溪笔谈》 9、“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这首诗追 述了唐朝文化 A.对日本的影响B.对新罗的影响C.对天竺的影响D.对波斯的影响10、下面那种说法符合隋唐的特点 A.中华文明的起源B.中华社会的繁荣开放C.中华民族的大融合D.中华帝国的衰落 11、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反映了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学所呈现的 突出成就,其中下列哪个朝代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A.汉代B.唐代C.宋代D.清代 12、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哪两项是唐朝时期出现的? A.造纸术、印刷术B.印刷术、火药C.指南针、火药 D.造纸术、火药 13、她远嫁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她是 A.金城公主B.文成公主C.王昭君D.太平公主 14、暑假期间李丽要去参观艺术宝库莫高窟,你您告诉她应该去哪儿? A. 山西大同 B.甘肃敦煌 C.河南洛阳 D.陕西西安 15、藏族的祖先是 A.吐蕃B.回纥C.南诏D.逻些 16、李白的诗歌的特点是 A.直白如话B.沉郁悲怆C.豪迈奔放D.委婉清新 17、“赵州桥什么人儿修?玉石的栏杆什么人儿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这是河北民 歌《小放牛》的歌词。赵州桥的设计和主持建造者是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三次周清测试试题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三次周清测试试题 (6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 邑人___扳___环谒___泯然___ 2.解释下列的字词(14) ⑵( ) ( ) ⑷( ) ( ) ⑹) ( ) ⑻ ( ) (( )(11 ( ) ( ) )⒁.) 3.翻译下列句子(12)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译:。 B.父利其然也。译:。 C.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译:。 D.邑人奇之译:。 E.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译:。 F: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译: 4、内容理解(7) (1)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用原文回答)(2) (2)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做法怎样?(用原文语句) (3)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3)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郑人买履》 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 ①反归取之(

②何不试之以足() ③至之市而忘操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 ① ② 4、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可相信尺码而不愿相信自己的脚”(2) 二、古诗默写 (14)| 1.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表明诗人家住于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山中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2. 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 3. 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4.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 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韦应物《滁洲西涧》一诗中,蕴含诗人因多病无所作为的忧伤情怀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三个时间和一个基本观点)(581年-618年)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灭亡:618年(隋炀帝二世而亡) 基本观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二、隋朝在诸多方面创规立制,是一个创新的朝代,开创了中国历史新局面。 具体表现在:选官制度上开始实行科举制;在经济方面开通了连接南北的大运河。 1、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四个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科举制(隋炀帝)▲▲▲ 创立(隋朝):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 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武则天:首创殿试。 科举制的积极影响: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1 300多年。 科举制的消极影响:束缚了人们思想,忽视实用性学问,也阻碍了我国科技的发展。 三、隋朝的灭亡 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时间:618年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重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重点 1. 年,北周外戚__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 ..就是隋文帝。 2. 年,隋灭掉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3.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是_________ __。 4.大运河以为中心,北抵,南至,自北向南分为、、邗沟和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5.618年,建立唐朝,定都长安。626年,继承 皇位,次年改年号“贞观”,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 6. 唐太宗时期,敢于直言,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7 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省替皇帝起草政令,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8.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9.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10.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11.武则天巩固统治的措施:①重用酷吏,打破大族控制政局、垄断高官的局面;②改《贞观氏族志》为《》,将武氏列为一等,并规定凡五品以上的官员都可列入其中;③大力发展科举制度,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④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 12.武则天统治时期,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有 “贞.观遗风 .. ...”。 .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13 .. “开元盛世 ”.。 .... 14.在农业生产方面,和灌溉技术的发明、使用,促进了土地开发,增加了粮食产量。 15.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创立于隋朝(隋炀帝),完善于唐朝 16.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和 17.饮茶习俗在风靡全国,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唐 代,出行变得普遍而富于情趣。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期末复习-----第一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隋朝在历史上重新统一了分裂的中国,但它却是一个短暂的王朝,其统治类似于历史上的()A.东汉 B.秦朝 C.北魏 D.元朝 2.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就其历史地位而言,隋朝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以关中为中心统治全国 B.开凿了大运河 C.开创了为后世沿用的制度 D.为统治者提供了教训 3.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A.加强中央集权 B.社会经济发展C.开通京杭大运河 D.实现国家统一 4.隋朝对中国历史有重要的贡献,其中最重要的贡献是() A.创立了科举制 B.重新统一了中国 C.开通了大运河 D.发展了生产 5.在历史学习中,图片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从下图“隋大运河示意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①它的中心是洛阳②它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③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④它有效抵御了北

方游牧民族的进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6.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开凿最早的运河,目前我国正在将其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 A. 洛阳、涿郡 B.洛阳、大都 C.余杭、洛阳 D.余杭、涿郡 7.某同学赋词《临江仙》:“水比黎庶君比舟,贞观治,一新秋。月碎重圆星再聚,勤政真盛世,英名万代流。”你知道这首词称赞的是谁吗( )。 A.唐太宗 B.唐玄宗 C.隋文帝 D.隋炀帝 8.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皇帝,他统治期间民族关系和睦,被少数民族首领拥戴为“天可汗”,他是() A.汉武帝 B.隋文帝C.唐太宗 D.唐玄宗 9.毛泽东曾用“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来评价四位古代帝王。下列史实与“唐宗”有关的是() A.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贞观之治 D.陈桥兵变 10.唐太宗曾说:“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这说明他() A.鼓励手工业发展 B.善于纳谏 C.身为人君,不讲道理 D.关心百姓生活 11.在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上,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扮演京剧《贞观盛事》中一位耿直进谏的名臣。你知道尚长荣扮演的名臣是( )。 A.程咬金 B.李世民 C.魏征 D.秦叔宝 12.唐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是他在失去了一位重要的大臣后说的,这位大臣是() A.魏征 B.杜如晦 C.姚崇 D.李靖 13.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曾有人评价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是() A.吕后 B.慈禧 C.武则天 D.王昭君 14.武则天的统治,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其重要措施是() A.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B.创立行省制度 C.重视发展生产 D.开凿大运河 15.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开明,物质丰富,人民安居乐业,成为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全盛时代,我们称这一时期为() A.开元盛世 B.贞观之治 C.文景之治 D.光武中兴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第一单元检测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第一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杨坚废掉北周皇帝,建立隋朝是在() A. 581年B. 589年 C. 605年D. 618年 2.继秦汉之后,中国再次大一统的辉煌时期是() A.商周时期B.西晋时期C.隋唐时期D.北宋时期 3.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不包括() A.巩固对全国的统治B.加强对江南的控制 C.加强南北交通D.消灭南方的陈 4.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B.完成南水北调 C.大大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D.便利对南方的控制 5.下列朝代中,与隋朝历史最为相似的是() A.商朝B.西汉C.秦朝D.唐朝 6.唐朝的建立者是() A.李渊B.李世民C.李隆基D.李显 7.唐太宗时期最著名的谏臣是() A.房玄龄B.魏征C.杜如晦D.姚崇 8.“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指的是()的统治 A.唐高宗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9.中国封建社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是在() A.隋文帝统治时期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D.唐玄宗统治时期 10.“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写的历史时期是() A.“文景之治”时期B.“贞观之治”时期 C.“开元盛世”时期D.“光武中兴”时期 11.唐朝时期改进和创制的新的生产工具有() A.水排、筒车B.曲辕犁、筒车 C.灌钢法、提花机D.翻车、提花机

12.唐朝手工业发达。下列对唐朝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唐朝的丝织品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 B.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 C.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D.唐三彩由三种颜色制成,色彩艳丽 13.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的科举制。科举制度始于()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武则天 14.科举制度创立、废除的两个朝代是() A.隋朝、清朝B.唐朝、清朝 C.隋朝、明朝D.唐朝、明朝 15.唐朝时对科举制的完善起过重要作用的几位帝王是() ①唐高祖②唐太宗③武则天④唐玄宗⑤唐高宗 A.①③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④ 16.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这是因为它() ①改善了用人制度②使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得以参与政权③有利于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④加强了中央集权⑤有利于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⑤ 17.唐朝时,在新疆地区设立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的皇帝是() A.唐太宗和武则天B.唐太宗和唐玄宗 C.武则天和唐玄宗D.唐高宗和唐太宗 18.今天藏族的祖先是() A.回纥B.南诏C.吐蕃D.靺鞨 19.唐太宗曾将一位公主嫁到吐蕃,加强了汉藏两族之间的友好关系。这位公主是() A.文成公主B.金城公主C.太平公主D.王昭君 20.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A.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威望B.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C.唐朝时中国对外交往活跃D.唐朝时中国经济发达 21.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是() A.《大唐西域记》B.《西游记》 C.《马可·波罗行纪》D.《史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75分) 1.(3分)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 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2.(3分)无锡是京杭大运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古运河在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留下了一段“运河版、江南水弄堂”,堪称古运河听精华绝品。“水弄堂”两岸粉墙黛瓦,鳞次栉比,码头石埠,错落有致,构画出江南“人家尽枕河”的水乡风貌,让无数中外游客如痴如醉,你知道京杭大运河最早是谁统治时期开凿的?()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3.(3分)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不仅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请说出这条运河的中心是() A.长安B.涿郡C.余杭D.洛阳 4.(3分)我国的科举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于() 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5.(3分)科举制度在历史上的作用不包括() A.改善了用人制度 B.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D.扩大了地方官员的选官权 6.(3分)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你认为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应该是() A.权臣当道B.隋炀帝的暴政 C.土地兼并严重D.隋末农民起义 7.(3分)《旧唐书?魏征传》载:太宗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这表明唐太宗()

A.重视发展生产B.虚心纳谏 C.注意任用贤才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8.(3分)若要为武则天的无字碑补题碑文,下列内容不可能出现的是()A.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大力发展科举制度 D.为“贞观之治”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9.(3分)在美国的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作“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10.(3分)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拥有了不少创造发明。下面属于唐朝时期发明创造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①曲辕犁 ②筒车 ③水排 ④耧车。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①④ 11.(3分)“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这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描写哪个城市的诗句() A.长安B.扬州C.洛阳D.成都 12.(3分)“天可汗”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战略学者的重视,他们希望通过对天可汗制度的研究,找到一条在当今冷战格局瓦解的局势下,如何重建国际新秩序,维护世界和平的道路。历史上因执行开明民族政策而被北方各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的是() A.唐太宗B.唐玄宗C.唐中宗D.武则天13.(3分)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这起到的主要作用是()A.西藏正式成为唐的一部分 B.加强了唐藩友好交往,促进了唐藩经济文化交流

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回民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学期周清试题1(无答案) 新人教版

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回民中学2014-201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周 清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6分) 1.中国封建社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是在() A.隋文帝统治时期B.唐太宗统治时期C.武则天统治时期D.唐玄宗统治时期 2.“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写的历史时期是() A.“文景之治”时期B.“贞观之治”时期C.开元盛世”时期D.“光武中兴”时期3.唐朝时期改进和创制的新的生产工具有() A.水排、筒车 B.曲辕犁、筒车C.灌钢法、提花机 D.翻车、提花机 4.唐朝的长安城内,有“坊”和“市”的区别,“坊”是 A.贵族居住区 B.娱乐区 C.居民住宅区 D.商业区 5.唐朝手工业发达。下列对唐朝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唐朝的丝织品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 B.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 C.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D.唐三彩由三种颜色制成,色彩艳丽 6.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的科举制。科举制度始于() A.隋文帝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7.科举制度创立、废除的两个朝代是() A.隋朝、清朝 B.唐朝、清朝 C.隋朝、明朝 D.唐朝、明朝 8.唐朝时对科举制的完善起过重要作用的几位帝王是() ①唐高祖②唐太宗③武则天④唐玄宗⑤唐高宗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 9.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这是因为它() ①改善了用人制度②使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得以参与政权③有利于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④加强了中央集权⑤有利于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⑤ 10.唐朝时,在新疆地区设立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的皇帝是() A.唐太宗和武则天 B.唐太宗和唐玄宗 C.武则天和唐玄宗 D.唐高宗和唐太宗11.今天藏族的祖先是() A.回纥 B.南诏 C.吐蕃 D.靺鞨 12.唐太宗曾将一位公主嫁到吐蕃,加强了汉藏两族之间的友好关系。这位公主是 () A.文成公主 B.金城公主 C.太平公主 D.王昭君 13.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A.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威望 B.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C.唐朝时中国对外交往活跃 D.唐朝时中国经济发达 14.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是()A.《大唐西域记》 B.《西游记》C.《马可·波罗行纪》 D.《史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A.加强中央集权B.社会经济发展 C.开通京杭大运河D.实现国家统一 2.在历史学习中,图片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从下图“隋大运河示意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①它的中心是洛阳②它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③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④它有效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 3.某同学赋词《临江仙》:“水比黎庶君比舟,贞观治,一新秋。月碎重圆星再聚,勤政真盛世,英名万代流。”你知道这首词称赞的是谁吗()。 A.唐太宗B.唐玄宗C.隋文帝D.隋炀帝

4.在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上,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扮演京剧《贞观盛事》中一位耿直进谏的名臣。你知道尚长荣扮演的名臣是()。 A.程咬金B.李世民C.魏征D.秦叔宝 5.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 A.唐太宗统治前期B.唐太宗统治后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D.唐玄宗统治后期 6.唐朝出现的下列社会现象,其中与大运河关系最密切的一项是()。A.南北商船云集洛阳B.少数民族聚居长安 C.农民用曲辕犁耕作D.文成公主入藏 7.有专家认为,“买东西”这个词源于唐代。你知道他的理由是什么吗()。 A.唐朝长安人买物品只能到东市和西市这两个地方去 B.唐朝时期才有“东”和“西”两个字 C.唐朝对外交通发达,常与东边的日本和西边的欧洲做贸易 D.舶来语,从阿拉伯传入中国 8.“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 9.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八年级历史下册周清18-19

八年级历史下册周清卷(18—19课) 班级:班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我国为抢占科学技术前沿,发展高科技而制定的计划是() A.“ 863”计划 B.“尤里卡计划” C.“星球大战”计划 D.2000年科技进步综合纲要 2.《863计划纲要》,选择了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科技的重点,10年后又增加了第八个领域是() A.国防技术 B.航天技术 C.海洋技术 D.信息技术 3.863计划是我国为发展高科技而制定的计划,这一计划的倡导者是() ①邓稼先②王淦昌③王大衍④杨嘉墀⑤陈芳允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4.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邓小平 D.江泽民 5.以下各项中不属于“863计划”所涉及的领域是() A.信息技术 B.航天技术 C.原子弹技术 D.新材料 6.我国有关部门制定《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客观因素是() A.青少年要以学业为主 B.青少年上网的人太多 C.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健康的内容,也有不健康的内容 D.上网的人多数语言、行为不文明 7.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高新技术在民用高技术领域共资助项目五千二百余个,共累计创造新增产值五百六十多亿元,产生间接经济效益两千多亿元。这表明() A.科学技术是一切工作的中心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发展中国家最有能力发展科技 D.科技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动力 8.九年义务教育属于() A.小学教育 B.基础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9.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明确提出把什么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A.科技 B.教育 C.文艺 D. 体育 10.我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在() A.1983年 B.1986年 C.1999年 D.2000年 11.“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谁提出的()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蔡元培 1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1978年 B.1986年 C.1900年 D.2000年 13.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有() ①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②高等教育迅速发展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④制定《863计划纲要》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4.“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下列哪一项符合这句话() A.知识就是力量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 D.一个也不能少 15.我国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也在全国实施“希望工程”,根本原因是() A.普及义务教育依赖“希望工程”的帮助 B.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儿童失学现象严重 C.我国割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D.我国农村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十分严重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863计划的内容:选择、、、、 、和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 年又增加了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2.“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把 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并要求实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三.问答题(共5分) 国家增加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请问国家为什么重视发展教育?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称颂 A.隋朝大运河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2、“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后世对唐代哪位皇帝的评价。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3、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睹隋朝的覆亡,这对他的政治思想有极大的影响。他即位后,吸取隋 亡教训,励精图治。材料中的他是 A、唐玄宗 B、唐太宗 C、隋炀帝 D、武则天 4、“开元盛世”的出现,把唐朝推向全盛,它出现的具体时期是 A.唐太宗时期 B.武则天时期 C.唐玄宗前期 D.唐玄宗后期 5、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与“金榜题 名”相关的制度正式诞生于以下哪个皇帝统治时?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6、明代中期,吴承恩所写的《西游记》是我国历史上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其创作的史实依 据应当是。 A.《大唐西域记》 B.《封神榜》 C.《石头记》 D.《三隧平妖传》 7、你认为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明显保留着中国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A.印度 B.阿拉伯 C.朝鲜 D.日本 8、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有雕版、活版之分。雕版印刷术在隋唐时期已经发明。右图 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你知道它是以下哪一部? A.隋印《金刚经》 B.唐印《金刚经》 C.唐印诗集 D.《梦溪笔谈》 9、“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这首诗追述了唐朝文化 A.对日本的影响 B.对新罗的影响 C.对天竺的影响 D.对波斯的影响 10、下面那种说法符合隋唐的特点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中华社会的繁荣开放 C.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D.中华帝国的衰落 11、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反映了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学所呈现的突出成就, 其中下列哪个朝代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清代 12、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哪两项是唐朝时期出现的? A.造纸术、印刷术 B.印刷术、火药 C.指南针、火药 D.造纸术、火药 13、她远嫁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她是 A.金城公主 B.文成公主 C.王昭君 D.太平公主 14、暑假期间李丽要去参观艺术宝库莫高窟,你您告诉她应该去哪儿吗? A. 山西大同 B.甘肃敦煌 C.河南洛阳 D.陕西西安 15、藏族的祖先是 A.吐蕃 B.回纥 C.南诏 D.逻些 16、李白的诗歌的特点是 A.直白如话 B.沉郁悲怆 C.豪迈奔放 D.委婉清新 17、“赵州桥什么人儿修?玉石的栏杆什么人儿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这是河北民歌《小放牛》 的歌词。赵州桥的设计和主持建造者是 A.祖冲之 B.贾思勰 C.僧一行 D.李春 18、曾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僧人是 A.唐僧 B.玄奘 C.戒贤 D.鉴真 19、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

2019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同步测试试题:综合探究一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见学生用书P11] 一、带着地形图去越野 1.学习阅读地形图 (1)海拔和相对高度 海拔相对高度 含义以__海平面__为起点,地面某个 地点高出__海平面__的__垂直 距离__叫作__海拔__,也叫__绝 对高度__ 某个地点高出__另一个地点__的垂 直距离,叫作相对高度 举例如图中甲处的海拔为1 500米, 乙处的海拔为500米 如图中甲、乙两处的相对高度:1 500 米-500米=1 000米

(2)等高线:如果把一个区域内__海拔相同__的各点连接成线,这条线就称为等高线。 (3)等高线地形图 ①含义:用等高线表示__地表高低起伏__的地图称为等高线地形图。 ②疏密程度: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__稀疏__的地方,表示__地势起伏和缓__(缓坡);等高线__密集__的地方,表示__地势比较陡峭__(陡坡)。 ③形状特征: a.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__逐渐降低__(中间高,四周低)。 b.盆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__逐渐升高__(中间低,四周高)。 c.山脊:等高线向海拔__低处__凸出。 d.山谷:等高线向海拔__高处__凸出。 e.鞍部:两个相邻山峰之间的__低地__,形似“马鞍”。 f.陡崖:几条等高线__重叠__的地方。 (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①__判断地势的高低__: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__海拔相同__,等高距在同一等高线地

形图上是__相等的__;地势越高,数值__越大__;地势越低,数值__越小__。 ②__判断坡度的陡缓__: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__越密集__,坡度__越陡__,特别是山区,地图上的等高线非常密集;等高线__越稀疏__,坡度__越缓__。 (5)分层设色地形图 ①含义: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它能够__直观__地告诉我们地势的起伏状况。 ②特征:一般用蓝色表示__海洋__,绿色表示__平原__,黄色表示__高原或山地__,褐色表示__高山__,白色表示雪线以上地区。一般的分层设色地形图,通常用__绿色—黄色—褐色__的颜色渐变表示陆地上地势__由低到高__的变化。 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①位于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海拔相同,即同线等高。 ②等高线是闭合曲线。(但在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内并不一定闭合) ③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除陡崖外,表示不同海拔的等高线不相交。 ④一般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相同。(同图等距)(等高距: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海拔差) 2.学习阅读地形剖面图 (1)含义: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它是沿等高线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__地形垂直剖面__。 (2)作用:可以__更直观__地表示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可以帮助我们对某一地区沿剖面线地带的__地势起伏状况__有准确的了解。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隋唐时期 1.隋朝: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灭陈,统一了全国。 2.唐朝: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期的统治,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加强,他的年号为贞观,故称其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原因或内容有: ①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不过分压榨农民②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③戒奢从简,合并州县。④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⑤发展科举⑥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太宗时期,先后进谏200多次的名臣是_魏征。 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3. 武则天_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改国号为周,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周政治)。 4.“开元盛世”:在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 开元盛世【原因:唐玄宗任用贤才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吏治,注重节俭,重视生产,重用贤臣】。繁荣表现:①农业:唐代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_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唐代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饮茶之风盛行。 ②手工业:唐代瓷器有越窑 ..白瓷和世界工艺的珍品唐三彩。 ..青瓷、邢窑 ③商业:唐都城长安是当时各民族交往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长安的布局市为商业区,坊为住宅区。市、坊分开。 5.隋文帝时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1)创立:隋朝:隋炀帝 ..... ....正式诞生; ...时设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 (2)完善: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长设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①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 ②武则天设置了殿试和武举; ③唐玄宗时把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3)发展: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只准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出题,用八股文作答。 (4)废除:科举制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1905年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科举制的影响: ①改善了用人制度,使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读书风气盛行 ③促进文学艺术发展,有利于唐诗繁荣。 7.隋唐大运河 (1)目的:加强对南方的政治控制,便利江南粮食,布帛的北运。 (2)中心:洛阳,南起余杭(浙江),北至涿郡(今北京)。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周清

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周清知识点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世界政治格局: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在一定 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本单元知识实际是要学习自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大体上来说,主要掌握三个内容,即:一是二战后逐渐形成至20世纪90年代瓦解的美苏两极格局;二是在两极格局下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的多极化趋势;三是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政治局面(一超多强)及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同学们经常搞不清两极格局与多极化趋势的关系,在次强调: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发展是存在于两极格局发展当中的(只不过主要格局仍然是两极格局),而两极格局的瓦解使得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势头更猛。 一、美苏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1.理解四个概念: (1)雅尔塔体系(1945年—1991年):指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即就是说它是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作出两分天下的基础和原则。它深深打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2)两极格局(1955年—1991年):是指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在世界的权利结构中占据绝对主导位置,相互敌视、对峙,但是又不能击败对手的世界权力划分格局。表现在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北约”和“华约”的军事对峙,对第三世界的争夺,经济上的相互禁运和封锁,军备上的疯狂竞争,妄图取得战胜对手的优势,意识形态上的相互攻击。 “极”:指综合国力强、对外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3)冷战(1947年—1991年):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除了军事敌对行动外,“冷战”还有政治的、经济的、心理的和文化宗教等各种行动。其主要目的是遏止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推行西方的价值观,服务于建立美国在全球的霸权。 (4)美苏争霸(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80年代后期):随着苏联经济和军事实力的不断增强,尤其是在1956年苏联第五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的霸权主义在不断膨胀。赫鲁晓夫1956年在苏共二十大上把“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路线作为苏联对外政策的基本策略,以缓和美苏紧张关系,要实现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与美国展开了争霸。争霸不仅限于“冷战”,还要动用武力,但美苏都避开了欧洲,战争主要放在了亚洲。 四者的关系:两极格局是在雅尔塔体系的规划和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是世界政治格局。而“冷战”是两极(美苏)处理相互关系的主要手段,它的形成则催化了“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反过来, “两极” 相互展开“冷战”直到发展为美苏争霸,而美苏争霸又仍然是以“冷战”为主要形式(当然还 有局部热战)。 2.两级格局形成的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西欧衰落,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3)战后美苏两国都抱有世界范围内扩展势力的战略目标 (4)美苏主导的雅尔塔体系为战后世界格局奠定了框架 3.两极格局的形成: (1)雅尔塔体系为两极格局奠定了基础 (2)冷战的形成催化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A.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这是冷战开始的信号 B.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杜鲁门主义, 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C.1948年,马歇尔计划(官方名称欧洲复兴计划)正式启动,美国依据经济援助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 D.1949年,美、英、法等国在华盛顿签订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的公约——《北大西洋公约》,成立北大西洋 公约组织。加剧了“冷战”程度。 E.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形成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两极格局是美苏均势的结果。 F.理解:两极格局下美国采取“冷战”而不是“直接热战”的原因: a.苏联在军事政治上能与美抗衡,使美国又不敢贸然越过战时美苏划定的势力范围界限。 b.兵戎相见并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也为刚刚饱尝战争之苦的世界人民所反对。 4.两极格局的特点: (1)政治上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势不两立。 (2)军事上两大集团强烈对抗(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侵略与反侵略斗争)并存)。 (3)两种类型经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并行发展、交往很少(封锁与反封锁)。 (4)两大阵营内部基本是一元结构(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一个中心(美国和苏联)。 (5)两极格局长期相对稳定。 5.“冷战”阴影下的国家关系——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 “冷战”开始后,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军事包围,在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不惜以武力相威胁,从而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1)造成德国分裂——美苏“冷战”的焦点 1949年5月23日,合并后的英法美西部占领区在美国支持下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1949年10月7日,东部的苏占区在苏联支持下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961年,修筑“柏林墙”(1989年拆除,1990年两德统一)。 (2)造成朝鲜分裂与朝鲜战争 1945年,美苏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区占领朝鲜南部和北部。 1948年8月15日大韩民国成立;1948年9月9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1953年结束 ((3)造成越南战争(1961年——1973年) (4)造成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经过对峙与谈判,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 6. 评价美苏“冷战” 积极:A.在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客观 B.客观上两强竞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消极:A.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 B.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 C.破坏了世界的和平,爆发了局部的“热战” 7.两极格局的结束: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 二、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发展 世界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或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