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系统科学中海洋研究:未来10年海洋全球变化研究前景 ―――IGBP与 SCOR提出建立新的“海洋计

地球系统科学中海洋研究:未来10年海洋全球变化研究前景 ―――IGBP与 SCOR提出建立新的“海洋计
地球系统科学中海洋研究:未来10年海洋全球变化研究前景 ―――IGBP与 SCOR提出建立新的“海洋计

第19卷第6期2004年12月

地球科学进展

ADVANCES IN EAR TH SCIENCE

Vol.19 No.6

Dec.,2004

文章编号:100128166(2004)0620918203

地球系统科学中海洋研究:未来10年海洋

全球变化研究前景Ξ

———IG BP与SCOR提出建立新的“海洋计划”

李 明,侯春梅,张志强,迟秀丽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甘肃 兰州 730000)

摘 要:覆盖地球表面积72%的海洋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球系统的关键功能环节。叙述了以“地球系统科学”思想为指导,针对“全球可持续性”需求的目标,研究与地球系统和全球变化紧密联系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海洋食物网的相互作用,探索气候和人文驱动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是新世纪海洋生态系统深入研究的重要方向,是认识可持续生态系统服务与产出的重要途径。

关 键 词:海洋;地球系统科学;全球变化

中图分类号:P7 文献标识码:A

海洋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全球气候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现在已经能够观测到海洋的大规模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变化。最明显的变化主要是海洋食物链结构、海岸带富营养化和珊瑚礁退化。IG BP和联合国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SCOR)已经联合起来制定有关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与生物学的综合研究计划。为了理解海洋在“地球系统”生物地球化学中的作用、预测全球变化对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和生物的影响后果,以探讨可持续发展之路,2004年1月IG BP2SCOR对未来10年全球变化研究中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与生物学研究前景进行了预测。

1 海洋在地球系统中的作用

海洋有巨大的贮存和交换热量和气体的能力,因此它对全球气候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海洋是地球系统的最大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类了解最少的组成部分。在地球系统中,海洋与大气、陆地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在讨论全球变化问题时不能对其孤立考虑。海洋可以缓冲来自大气和陆地的物理、化学信号。当然海洋也可以增强这些信号(图1)。如过去相对较小的淡水变化阻碍了北冰洋的温盐环流,引起10年尺度的气候状况突变(Dansgarrd2 Oeschger Cycles)。古气候记录显示海洋过程制约着海洋中大气CO2与进入海洋的产生铁尘埃通量的动力机制。这些变化表明地球系统的各组分之间紧密相关,尽管我们对它的机制还没有完全了解。

过去10年,我们对海洋的认识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已经在全球尺度上对主要海洋过程进行了调查研究。对过去和现在的生物过程及气候对这些过程影响的了解已经越来越清楚。如实验和古记录均证实,微量元素(主要是铁)对海洋的生产力非常重要。最近确定的微生物(如广泛分布的Archaea 和异养光合细菌)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的认识。未来10年,在海洋研究中还将获得更令人意想不到的发现。

Ξ 收稿日期:2004210205;修回日期:2004211203.

 作者简介:李明(19492),男,甘肃静宁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地学情报研究及科技期刊编辑工作1

尽管对海洋的认识已经取得了这些进展,海洋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的许多问题我们仍不了解。现在我们正在对与气候涛动(如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北大西洋涛动)有关的海洋生态系统动态进行监测,但是在多数情况下,它们产生的原因、结果及时间尺度都无法确定。全面理解该系统需要拥有不同时间尺度的各种过程的大量数据。如现在从海洋中释放的CO2是数百年前或数千年前被海洋吸收的CO2。

海洋分界面(海岸带、洋面、洋底)是敏感边界,大量的能源和矿物需要通过这些界面来获取。如陆地氮化合物通量的不断增加使海洋元素循环发生了改变。我们对海洋内部和洋底的物质交换的了解很少,对这些遥远地区进行监测的技术障碍只是导致这种状况的部分因素。随着温度的升高,贮藏在沉积物中的大量甲烷对大气的影响尚未确定。海洋—大气界面有大量的气体通过。他们与大气化学、气候相互影响。因此我们需要了解海洋界面对全球变化影响的主要过程。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地球系统的一些重要组分,特别是大气甲烷和CO2浓度、全球平均气温的变化已经超出了它的自然变化范围。海洋生态系统的组分和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人类已经意识到这些非线形变化,但是不能很好地理解,并且目前也不能进行预测。还不清楚将来这些变化与海洋系统如何响应。采用耦合模型研究海洋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仍然无法回答关键的生态问题。在理解地球系统的组成部分之间的阻尼和放大反馈、以及系统行为的突变方面仍然很局限。这些现象在古记录和模拟实验中均已发现,但是我们还未曾直接观测到。在未来,研究海洋的全球变化时必需重点研究地球系统动力学的触发和缓冲机制,及海洋的全球变化敏感区域。现选出4个关键地球系统问题,以指导确定与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与生物学研究相关的专题性研究问题:①海洋最关键的组成部分是什么?②海洋与地球系统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最主要反馈是什么?③海洋的哪些地区对全球变化最敏感?④海洋的哪些关键组成部分对人类活动最敏感,并对人类影响最大?

决定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的海洋的许多组成部分并非都对全球变化十分关键。某些组成部分的长时间尺度变化的重要性也许并不明显,某些组成部分对扰动非常脆弱并且可能导致突变。对海洋的关键组成部分及其与全球变化的相关性的分析,可以形成以下3个专题性问题:①21世纪海洋是否会以现在的速率继续吸收人为成因的碳;②关键物种在海洋功能中的作用是什么,物种组成变化的含义是什么?③人为活动能否或将改变进入海洋的风尘通量以至达到影响海洋生产力的程度

?

图1 海洋及其边缘环境形成的耦合系统

Fig.1 The physical,chemical,and bi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ocean and its margins form

a complex and tightly coupled system

2 可持续性与海洋

人类在陆地和海洋上的活动正在以日益增加的速度影响着海洋。全球66%的人口生活在海岸带400km的范围内。海岸带内人口的增长和大城市的膨胀给生态系统造成的压力不断增加,使得人类社会对海洋的变化反映更加脆弱。人类社会依赖于来自海洋的生态系统物品和服务,因此也依赖于对海洋未来行为的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物品(如食物和能量)和服务(如废弃物净化和交通)使我们直接或间接从海洋生态系统获得益处。

大约10亿人依赖鱼类获取蛋白质。2000年捕渔业产量达到历史最高值,达86.0Mt。捕渔业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海洋食物链重组,使得一些有经济价值的鱼类灭绝,这是人类活动对海洋的最大直接影响之一。人类已经尝试加强渔业管理来规范化水产资源开发,或多或少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十年气候涛动的影响超过了人为影响,在目前还不能预测。长期的定向变化还不能完全预测到,还未制定出相应的缓和措施和战略。自然与渔业共同变化的结果非常明显。人类的其它影响还包括增加来自河流的沉积物和养分(尤其是氮)输出、海岸带污染、改变河流流量、海洋生境破坏以及异种生物的引入。人类还通过大气变化影响海洋,如大气中CO2的增加使海洋表层的p H值降低、温度升高、海冰减少,这些都已被观测到。这些变化的生态表现已经在墨

919

第6期 李 明等:地球系统科学中海洋研究:未来10年海洋全球变化研究前景

西哥湾和其它地方的珊瑚礁退化、死亡带扩展上看到。

要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内在依赖关系就必须了解海洋与地球系统其它组成部分包括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从20世纪开始,人类已成为全球变化的一种驱动力。由于日益增加的科技潜力和经济需求,人类对地球系统的影响已经与人口数量和生物量不成比例。要最大限度的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人类现有的知识是不充分的。因此,需要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开展研究,以提供维持人类需求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可接受的平衡的必要知识。在指导人类利用海洋的研究方面,有以下3个关键问题:①未来发生的哪些海洋状况与人类健康和生存是不可调和的;②海洋地质工程的发展空间和限制条件;③经济有效管理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和以海洋为基础的人类社会需要怎样的社会机制。

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我们有能力操作大规模海洋过程来造福一部分人,但是这需要另外一些人或者生态系统付出代价。如这样的海洋地质工程包括有目的的海洋CO2封存、新的渔业方法、可更新的海洋能量资源的开发。毫无疑问,未来10年由于全球变化变得更加明显,我们实现这些发展选择的压力将不断增加。这就要用科学知识帮助我们确定哪些海洋资源对人类健康和生存最为重要,以及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得弹性和功能的选择。自然和社会科学家应该共同来提出更多有效的海洋环境管理结构模式。

3 目标与方法

未来10年全球变化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与生物学研究的基本目标是:①确定、观测和描述那些引起或响应全球变化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与生物学的组成部分;②理解海洋对地球系统功能的反馈;③预测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与生物的未来变化,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

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加强交叉学科和全球协作。由于距离遥远或缺乏研究能力,许多敏感海洋区域还未曾进行过研究。这就需要加强全球范围的合

作,包括研究方面的合作,尤其是加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研究的合作。

海洋观测系统要观测与陆地和大气观测系统相联系的关键海洋变量。重点应关注地球系统的反馈,人类应既作为全球变化的驱动力又作为响应者来考虑。未来10年,海洋全球变化研究面临的挑战是为海洋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包括减轻影响和适应性管理的政策)提供知识基础。

由于已经认识到集成研究的重要性,IG BP已经进行了重组,并且确定了IG BP第2阶段的研究计划,重点是未来10年与海洋相关的全球变化研究。海洋全球变化研究的中心努力是要发展一个独立的海洋研究计划。IG BP与SCOR已经就发展IG BP“海洋计划”(Ocean Project)达成了原则协议。

“海洋计划”将在地球系统科学的框架内开展,将通过“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G LOB EC)和“集成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和生态系统研究”(IM2 B ER)的合作来开展联合研究活动,如:①从研究复杂食物链入手,解决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与生物学:未来10年全球变化研究前景》报告中提出的问题;②阶段性科学综述或评估报告;③召开科学会议;④与包含海洋部分的IG BP其它计划即“上层海洋和低层大气研究”(SOLAS)和“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LO ICZ)进行合作研究及集成数据管理。

G LOB EC和IMB ER联合研究活动将由协调委员会统一管理,协调委员会的成员由G LOB EC和IMB ER的科学指导委员会(SSCs)及国际计划办公室(IPOs)、SOLAS和LO ICZ的代表组成。2个I2 POs和2个SSCs的合作和协调将会使整个合作研究变得容易。随着合作的发展及更多联合行动的开展,自2009年起,2个SSCs将创建一个独立的、综合性的、包括G LOBEC和IMBER的研究科学活动的新的IG BP“海洋计划”,届时G LOBEC也将完成其工作。

参考文献(R eferences):

[1] http:∥www.igbp.kva.se

[2] Ocean biogeochemistry and biology:A vision for the next decade of

global change research[J].Global Change Newsletter,2003,56:

19222.

029 地球科学进展 第19卷

2012年地球科学部重点项目指南

2012年地球科学部重点项目指南 地球科学部按“地球科学‘十二五’优先发展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发布重点项目指南,遴选优先发展领域的原则是:①分析国际地球科学发展的前沿趋势,吸纳有关战略研究成果,兼顾“十一五”优先发展领域的继承性;②以重大科学问题为导向,更加侧重基础,更加侧重前沿;③具有良好基础,体现学科发展前景和我国特色,推动学科交叉,促进乃至带动地球科学的发展,提升我国地球科学的研究水平和国际地位;④重视与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重大科学问题,以对社会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申请人可根据下述领域中的研究方向,在认真总结国内外过去的工作、明确新的突破点以及如何突破的基础上,自主确定项目名称、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 撰写重点项目申请书时,要求申请人详细论述与本次申请相关的前期工作基础。个人简历一栏中要详细提供申请人及主要参与者的工作简历和受教育情况、以往获基金资助情况、结题情况、发表相关论文情况。所列论文要求将已发表论文和待发表论文分别列出,对已发表论文,要求列出全部作者姓名、论文题目、发表的期刊号、页码等,并要求按论著、论文摘要、会议论文等类别分别列出。另外在提交的纸质申请书后附5篇代表性论著的首页复印件。 填写申请书时,在研究内容中阐明与重点资助的研究方向的关系及相应的学术贡献。为避免重复资助,应明确论述该项申请与国家和其他部门相关研究项目的联系与区别。 地球科学作为基础科学,其研究对象是极其复杂的行星地球。基于理解地球系统的过去、现今和未来及其可居住性的研究带来的挑战超出了单一和传统学科的能力范围,学科交叉研究已成为创新思想及源头创新的沃土。我们不仅希望地球科学不同学科的科学家,更希望数理、化学、生命、材料与工程、信息及管理的科学家与相关领域地球科学家联合申请地球科学部的重点项目,并在申请书中注明交叉学科的申请代码。 2011年度地球科学部受理重点项目申请467项,资助67项,资助经费20 100万元。2012年度拟资助重点项目70项左右,平均资助强度约350万元/项,资助强度范围为200万~50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5年。 2012年地理科学一处地理学学科领域拟试行“申请代码”、“研究方向”和“关键词”的规范化选择。申请人填写申请书简表时,应参考“试点学科领域申请代码、研究方向和关键词一览表”准确选择“申请代码1(D01及其下属申请代码)”及其相应的“研究方向”和“关键词”内容。该一览表详见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4813449553.html,/ )“申请受理”栏目下的“特别关注”。 特别提醒申请人:

地球科学的发展史

地球科学的发展史 谭亲平 地球化学研究所 201028006514006 1、中国地学发展历程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走遍祖国深山大川。最早的要算北魏的郦道元,他著述的《水经注》是很有名的。这是我国北魏以前最全面的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远在西方出现航海热以前的几十年,我国明朝航海家郑和已“七下西洋”,走了30多个国家,路程为10万多公里。他沿途记载了各国方位和海上暗礁、浅滩,成为研究十六世纪以前西方交通历史的重要资料。 明代徐霞客经过30多年的地理考察,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他不仅考察了名山大川,还专门调查了研究我国石灰岩地貌的分布及发育规律。他对石灰岩溶洞的解释和今天的科学原理是一致的。《徐霞客游记》是后人根据他的日记整理而成,书中对他所到之处的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都有详细的记载。 清代康熙年间,于公元1708-1718年在全国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大地测量,测定了630个经纬点,绘制了著名的全地图《皇舆全览图》。 1755年,清代汪锋辰著《银川小志》,记载了地震发生前井水浑浊、群犬狂吠等前兆,是有关以动物异常预报地震的科学史料。李榕《自流井记》记载,清代四川地区工人已初步掌握了地下岩层的分布规律,并找到了绿豆岩和黄姜岩两个标准层,表明我国已建立起最早的地下地质学。徐松《西域水道记》把新疆分成111个受水体(湖泊),以水道为纲,详细记载了各流域的地质、地貌、新构造运动、矿产、城市等,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全面地叙述新疆地理的著作。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中国正处在从闭关自守到被迫向西方开放的时期,当时出版少量地质文献都是西方地学教材的译本。一些西方学者在中国进行了地质调查和探险,出版了关于中国地质的著作。如美国庞佩利著有《中国、蒙古与日本之地质研究》(1866);德国的李希霍芬著有《中国》,这是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有关中国地质的著作;美国的威利斯著有《中国的研究》。李希霍芬和威利斯的工作为以后中国地质的研究奠定了初步基础。此外,还有匈牙利洛茨、瑞典的斯文·海定、俄国的奥布鲁切夫都曾考察研究过中国一些区域的地质情况。在1910年以前,中国学者编写的地质文

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期末考试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共50题,50分) B 1.法国罗纳河修的水坝落差有几米 A、5.0 B、6.0 C、7.0 D、8.0 D 2.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在哪一年召开? A、1987.0 B、1983.0 C、1981.0 D、1979.0 C中国不怕全球变暖的原因不包括哪条?3. A、北方城市冬季供暖时间缩短,有利节能。 B、青藏高原霜冻期变短,有利农业生产 C、南方城市制冷所需能源加大 D、长江口潮差变化5米/年,大堤高6米。 C 4.地震波中的什么波破坏性大? A、P波 B、压力波 C、面波 D、S波 B超级大陆形成于多少亿年前?5.Rodinia A、8亿年 B、9亿年 C、10亿年 D、12亿年 D物质代谢的原料不包括哪种物质?6. A、二氧化碳 水、B.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氧气 D、氧化铁

B 一下灾害周期最长的是7. A、地震和特大干旱 B、冰期和间冰期 C、特大洪涝灾害 D、厄尔尼诺与拉尼娜 B 8.()学家认为青藏高原目前处在塌陷期。 A、古生物学家 B、构造地质学家 C、地理学家 D、气象学者 A 9.生物或其他群体居住地段所有的生态因素的总和叫做 A、生境 B、生物圈 C、生态环境 D、以上都不对 A雪球地球事件结束时,火山释放气体使得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上升到当今水平的多少倍?10. A、350倍 B、400倍 C、450倍 D、500倍 D南水北调的中线长度为多少?11. A、2000公里 B、1800公里 C、1600公里 D、1400公里 B我国的目前大坝建设主要考虑()12. A、储水 B、发电 C、生态 D、气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13.极端环境不包括() A、高温 B、低温 C、高纬度 D、强酸

地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资料

第一章绪论 1、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地球科学研究的对象:地球科学是系统研究地球物质的组成、运动、时空演化、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机制的科学。 地球科学研究的任务:1、研究地球系统的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2、研究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3、研究地理环境、人为环境的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径和方法。 2、地球科学的特点: (1)空间的广泛性与微观性 (2)整体性与分异性((或差异性) (3)时间的漫长性与瞬间性 (4)自然过程的复杂性与有序性 (5)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 (6)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的多学科性 3、地球科学的发展趋势: (1)应用各种高科技向纵深、交叉、系统型发展。 (2)多学科跨部门的综合研究、国际性研究计划 (3)由“资源型”转向“社会服务型”、“环境型” (4)从数值模拟向预测发展 4、世界地球日: 4月22 日。 第二章地球的宇宙环境 5、太阳系的组成和特征-: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太阳系共吸引八大行星,2000多颗小行星,600多颗彗星。太阳系共有50颗卫星。 太阳系的特征:太阳系(携带地球)以220千米/秒的速度绕,银河系中心运动,旋转一周需2.8亿年。地球以30千米/秒的速度绕太阳公转。 6、太阳系中行星的总体特征: 体积密度卫星表面主要元素 类地行星:小、大、少、固,Fe,Mg,Si,K,Ca,Al,Ti,Ni 类木行星:大、小、多、非固,H,He,CH4,氨冰,水冰 7、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类: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岩石组成 类木行星:木/土/天/海,气体组成 第三章地球的物理性质及其应用 8、陆地表面地形的类型及特征: 山地:是海拔高度在 500m 以上的低山、1000m 以上的中山3500m以上的高山分布地区的总称。线状延伸的山体称山脉,成因上相联系的若干相邻山脉称山系。 丘陵:是指海拔小于 500m 、顶部浑圆、坡度较缓、坡脚不明显的低矮山丘群 平原:海拔低于 200m 、宽广平坦或略有起伏的地区,如我国的华北平原。 高原:海拔高度在 500m 以上、面积大、顶部较为平坦或略有起伏的地区 盆地:四周为山地或高原、中央低平的地区 9、海底地形的类型及特征: 大陆边缘:是大陆与大洋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由海岸向深海方向,常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基。有时在大陆边缘出现岛弧与海沟地形。根据发育特征不同可以分为大西洋型和太平洋型。

地球科学基础

1.地球的圈层构造;地球的内部圈层:地核、地幔、地壳。 大气圈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电离层、外逸层(散逸层) 宇宙构成:总星系,恒星系,类星系,恒星,行星,卫星,其他星体,星云以及星际物质 2.宇宙因素的地理效应:A,太阳的地理效应:太阳能是地球表面一切生命活动和物质过程的基础。太阳地理效应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太阳对地表物质运动和生命过程产生影响。 地球形状和地球与太阳的运动位置关系,使得地球表面不同位置接收太阳辐射能存在差异,岩石受热,膨胀,风化为地表物质过程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同时地球表面形成不同的气压梯度和温度梯度,形成大气循环,流水作用,为地表千姿百态的地貌;太阳能是地球生命的源泉,同时它为地球生物进化提供了一个适合的温度环境;并且它还为人类提供现阶段所使用的能源。、 其二是太阳对地球气候过程和生物过程产生影响。 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最为剧烈的标志,太阳黑子活动影响到整个地球的环境过程;地球磁场和太阳黑子的同步活动作用影响到整个星际环境和地球气候;太阳黑子活动与地球生物某些疾病存在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B,月球的地理效应:月球通过一公里作用使得地球物发生类似于潮汐的周期性弹变,从而影响到地球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 C,其他天体的地理效应:宇宙中众多其他天体的应力作5.人类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1)人类对岩石圈的影响:A.人工地貌过程:包括开矿与建筑等直接的地貌过程和生态破坏引起的水土流失等间接的地貌过程;B.人类沉积物的形成:工业生产制造的水泥,砖等;C.人类对土壤的影响:人类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对土壤进行改良和施加废料的建设性和不合理利用导致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地盐渍化的破坏性的影响;D.触发地壳运动:对油田,地下水的抽取,工程建设导致地质活动频繁。 A.改变大气成分: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 B.大气污染:生产和生活的粉尘和有机化合物; C.改变下垫面,形成局部环流和营造人工气候环境; (3)人类对水圈的影响: A.改变地表水系,调节水量的空间分布;跨流域调水 B.改变水循环,调节水量的时间分布;影响蒸发过程,影响水汽输送,影响降水过程。影响 径流过程,增加地表水来源。 C.水体污染;工农业化学污染,生活污水排放污染。( 4)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6.地球表层的能量转换:地球能量基本来源为三种,来自太阳的太阳辐射能;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地热能;来自地球以外天体对地表物质和地球对地球对地表物质的引力能 1)太阳能在地球表层的转换:太阳能在地球表层的转换是通过无机界中能量转换和生物系统中的能量转换完成的。

地球科学概论论文[1]

地球科学概论论文 人类与环境的未来:可持续发展之路 摘要:21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的梦想接连被实现,但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人类意识的觉醒,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人们开始探索探索一种发展方式使人类社会与地球环境协调发展,经过探索,人们开始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口号,人们坚信这就是人类与地球环境的未来之路。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类、环境与生态系统;当代资源和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施;环境伦理观;环境保护的主要途径。本文的特点是它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为一体;涉及了科学知识和思想意识;既揭露了问题,总结了教训,又论述了人类对这些问题进行严肃思考的结论,阐明了解决问题、寻求光明前景的战略和措施,本文将自始至终地贯穿人口—资源—环境—发展这条线索,对人类及其环境这对矛盾的两个方面进行研究,试图定量地说明环境的各个要素及其整体究竟有多大的容量,人类在其生存斗争中怎样地影响了环境,而环境又如何反过来制约了人类的发展,甚至对人类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报复,总的目的是唤醒人们的可是徐发展意识,探索一条解决人类发展与环境矛盾的途径。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环境资源生态危机 人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 一、人类与大气圈 大气圈是地球外面由各种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流体系统,是在生命活动参与下长期发育而形成的。

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这种组成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非常特殊。组成地球大气的多种成分可分为稳定组分和不稳定组分。前者包括氮、氧、氩、氦、氪、甲烷、氢、氙等,这些气体之间的比例,从地表到90km的高度范围内都是稳定的。大气的不稳定组分包括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臭氧和水汽等。此外,大气中还含有一些固态和液态杂质,主要是火山、地震、岩石风化、森林火灾和人为活动产生的烟尘、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等。 地球各圈层,尤其是生物圈各组分,与大气圈保持着十分密切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使大气各组分之间保持着极其精细的平衡。目前下层大气中氧气的浓度为21%,这是亿万年来生物圈进化与大气圈相互作用的结果。30亿年前,大气圈中氧浓度只有现在的千分之一,原始的生命为了躲避紫外线致命的伤害,只能存在于水下10m深处。到距今6亿年时,氧浓度达到现水平的百分之一,出现了臭氧的保护,生命开始出现在水面上,成为生命史的第一个关键浓度。到4亿多年前,氧浓度达到现水平的十分之一,臭氧的浓度进一步增加,生命才能从海洋登上陆地,这是生命史上的第二个关键浓度。 如果大气中氧浓度下降,则不仅生活在低海拔的人会经受高山反应之苦,而且氧化反应受到抑制,燃料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将积累在大气圈。相反,如果大气中氧浓度增高,譬如从现有的21%增高至25%,则雷电就能把嫩枝和草地点燃,造成连绵不断的火灾,使全球植被遭到破坏。 目前还没有观测到大气氧浓度的这种戏剧性变化。然而,作为大气微量组分的一些气体浓度已经发生实质性变化则是不争的事实。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CO2和O3等气体浓度的变化。 20~30亿年以前,大气圈中CO2的浓度很高,约为今天CO2浓度的10倍。到16亿年前,随着含氧大气圈的形成,大气CO2的浓度逐渐下降到今天的水平。一定浓度CO2的存在,对地表温度的调节至为重要。因为CO2和某些气体具有能让太阳辐射中的短波辐射通过而吸收地表长波辐射、从而使地表增温的效应,即所谓“温室效应”,此类气体称为“温室气体”。若无这些温室气体的存在,有关计算推断地球的年平均温度应为-18℃,而不是现在的13~15℃。就是说,天然的温室效应使全球温度上升了31~33℃。 综上所述,大气圈各组分之间保持着精细的平衡,这是地球环境亿万年来发育的结果。保持这种平衡乃是维护生物圈所必须,破坏这种平衡就是破坏生命的基础。然而,人类社会实现工业化以来,规模和强度日益加大的人类活动正在破坏这种平衡,这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二、人类与水圈 海洋和陆地上的液态水和固态水构成一个大体连续的圈层覆盖在地球表面,称为水圈。它包括江河湖海中一切淡水、咸水、土壤水、浅层和深层地下水以及

2015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考试答案

2015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考试答案旧金山1906年发生了几级地震?1.0 分 A、 7.3级 B、 8.3级 C、 8.5级 D、 9级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2什么导致了雪球迅速融化?1.0 分 A、 板块运动 B、 地震 C、 太阳黑子 D、 温室气候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地震预报三要素不包括哪个要素?1.0 分 A、 时间 B、 地点 C、 震级 D、 震源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地质时代兽类大概多长时间就会灭亡一个种群?1.0 分 A、 1100年 B、 1000年 C、 900年 D、 800年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5液化一吨煤,需要从地下抽取多少吨水?1.0 分 A、

B、 6吨 C、 6.5吨 D、 7吨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地震预报的三要素不包括1.0 分 A、 时间 B、 地点 C、 震级 D、 成因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7月球上的水来源于1.0 分 A、 木星 B、 水星 C、 金星 D、 彗星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8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大气污染的三个阶段不包括哪个阶段?1.0 分A、 粉尘污染时代 B、 胺化合物污染时代 C、 二氧化硫、硫酸盐污染时代 D、 大气符合污染时代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9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是谁的诗句?1.0 分A、 陈毅 B、 苏东坡 C、

D、 毛泽东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0证明印度大幅度北漂的是1.0 分 A、 海岸线形态 B、 生物分区 C、 古地磁 D、 古气候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1青藏高原的总体地势是1.0 分 A、 东北高,西南低 B、 西北高,东南低 C、 西南高,东北低 D、 东南高西北低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12青藏高原隆起的原因是1.0 分 A、 构造隆起 B、 热隆起 C、 构造隆起和热隆起 D、 以上都有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3月壤中的什么资源是人类最感兴趣的?1.0 分A、 氧化铝 B、 铁矿 C、 钛矿 D、 氦3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20世纪地球科学的发展

2000晕6曩蝗球鐾璞学进鼹第15卷笨2期 20世纪地球科学的发展 刘光鼎 渖蕊辩拳院建鹱与魂辣暂瑾崭究所,藏寨1001艇) 穑簧:20世纪堆球辩掌餐掰了太陆漂移、海底扩张秘密若薏楹块夫琏祷造的发最蛙稷,涟 过磷梵的深化和认识的至赫,使撙许多孤立的地篮现象进一步褥割规律性的认识。岩嚣层扳 捷大地椅逸理论的基本内涌跫活劝论-誊清地球奇哿形成和演化历史-才能更深刻地认诚它. 美键词;太陆漂移;海底扩张;糟石层檄块大地构遗,滔动论 中辫分类昔:P315 文献标识秘:A 室黛绩每;t004—2903(2000)02—0001—06 1弓l畜 1970年,ThomasKuhn93掰“辩学革命”亲形容者苦痿授块大她梅遗斡俸席稆意义、他认为,板块构造对地球科学的贾献可以媲美予量子力学予物理学、分予遗传学于生物学,黻及控翩论子技术工鬟. 僵怒,应该说秘,岩石屡扳块大她擒造是农20擞缴里,扶大陵漂移,经过海底扩张面詹发袋起来的,它们的基本内涵是滔韵论.潘动论整将地球看成一个滔动体,地球不燕静业妁+霹定不变妁,蔼趋处乎不断她运动翻发展之中,它的整体和蔡个局郑嚣是可以研究的,佩必须将它的形成演化历史搞清楚,才能深刻地认识它. 2大陆漂移(ContinentalDrift) 1915年,奥地幂吐气象攀家魏祷纳(AIfredLotherWegener,1880~1930)发表“海麓起源”,酋先瞬砖提出大勰漂移翡概念: (1)石炭纪(成煤期,300Ma),世界上只有~个超级大陆(Pangea),它由轻质的刚缝硅韬蔗缱或,两漂浮于熏攘懿疆镁接之上; (2)侏罗纪(恐龙时期.Z00Ma),泛古陆解体,开始离析出南槛洲、澳大利监、非 牧蒋鞋麓:20∞_ol田l;嫠蠢鞫襄:2200*04-24 基盛来蔼【:中茸科学院资源等生态环城燕太域茸(12951。^l—401)  万方数据 髂嚣麓靠:麓光蒜,t929年受,要。出末蔫繁^,串鏊辩学莸靛±。逢肆耱纛学家鞍辩襻避震举塞

2017《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尔雅期末答案

2017年尔雅《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月球上的特殊环境不包括()。(1.0分) 1.0分 ?A、 超高真空 ? ?B、 无磁场 ? ?C、 弱重力 ? ?D、 大气流动 ?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2 汶川地震前表现的异常是()。(1.0分)

1.0分 ?A、 卫星热成像 ? ?B、 大量前震 ? ?C、 重力变化 ? ?D、 地磁场变化 ?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3 地球内部的结构不包括()。(1.0分)1.0分 ?A、 地壳 ?

?B、 地核 ? ?C、 地壤 ? ?D、 地幔 ?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4 白垩纪末期距今大概多少年?()(1.0分)1.0分 ?A、 五千万年 ? ?B、 两亿年 ? ?C、

一亿五千万年 ? ?D、 一亿年 ?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5 三峡水坝的问题主要在于()。(1.0分)1.0分 ?A、 国家财政 ? ?B、 生态问题 ? ?C、 自然地理环境 ? ?D、 经济开发程序问题

?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6 生物多样性不包括()。(1.0分)1.0分 ?A、 遗传多样性 ? ?B、 物种多样性 ? ?C、 生殖多样性 ? ?D、 生物群落系统多样性 ?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7 生物代谢的原料不包括()。(1.0分)

1.0分 ?A、 二氧化碳 ? ?B、 氧化铁 ? ?C、 水 ? ?D、 氧气 ?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8 月球上不存在的岩石是()。(1.0分)1.0分 ?A、 月海玄武岩 ?

关于地球科学教育发展的建议

关于地球科学教育发展的建议 摘要:地球科学教育要适应科学进步与建立和谐社会之需求,一是应将大气、海洋、地质、地理与生物相关的基础理论开设为必修课,继承、认知与拓宽思路;既使学生了解地球发展史,更要重视地球现代过程的研究与教学,探索未来变化趋势;重视实践教学、建立教学实习与研究基地。二是要讲授海陆过渡带——海岸海洋科学课程系列,填补陆地与海洋科学之间的断缺。三是要组织优秀地学教师轮换、巡回讲学,共享高水平教学成果。 关键词:地球圈层系统;地学必修课;海陆过渡带;海岸海洋科学;优秀教师巡回讲学 我国地球科学教育,自“八五”规划以来,经过多次会议的讨论研究与多年的教育实践,已有长足进步,反映在: (1)以地球系统科学思想为指导,多次召开地质、地理、大气、海洋、环境科学等各学科结合的研讨会议,一次次地深入探讨,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已有长足发展。 (2)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在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中,将地球环境资源与城乡规划体系结合为一体,学以致用,密切为我国发展建设服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在第二届地理学教育委员会提出的。现在这个专业设置数目众多,遍及地学院系,反映出综合性学科之生命力;启示我们应进一步适应地球客体之特点,研讨地学教育的创新发展,培养具有全局观点、深入与综合分析能力的实干人才。 下面从适应人地和谐相关发展的需求与当前科学进步的可能性,提出几点建议。 一、现阶段地学教育与课程体系宜加强的三个方面 1.地球表层气、水、岩、生圈层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变化,与人类生存活动关系密切。因此,地学(系、科)教育,应将大气、海洋(与淡水)、地质、地理与生物五方面相关的基础理论列为必修课程。实例如:20世纪50年代时南京大学地理学教育,除未涉及海洋科学外,其他四方面均强,学生毕业后,为国家建设作出重要贡献;1952级的地貌班中,如今有3位院士。继承、认知、拓宽知识面与思路是培养人才的第一步,不打好基础是无法健步地前进。同样,局

全球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全球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目前,全球环境的变化逐渐加强了对土地利用/土壤植被覆盖方面的研究,而土壤植被的变化又会对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生产力、物种的适应能力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 2004年,在“全球变化与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国际研讨会”上提出:地球经历了冰期与间冰期的演替,对生物圈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第四纪以来,由于人类进化与发展,对自然界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全球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变暖,森林砍伐严重,绿地减少,对地球的生命系统产生了巨大地威胁。Robert K. Dixon[1]等人(1999)指出,森林生态系统已对全球变化产生强烈的反馈作用。这在几个发达国家已经做了成功的研究,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并没有研究到位。目前,已经有55个国家运用通用的方式与模型估算森林中的碳库,并预测未来全球变化对森林的影响。在将来,如果没有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与政治条例,那么各个纬度和地方的森林都会减少,温室气体则会增加。要解决这个问题,需从环境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来控制。 浓度的增加和气候变暖,一方面可以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延长生全球环境的变化,主要是CO 2 长季节,使一些地区更加适宜发展农业;另一方面,全球环境的变化,也可使世界许多地区的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无法适应或不能很适应这种变化,造成很大的损失,大范围的森林被破坏,大片农田受 及其他污染物的含量有所增到损害。Pekka E. Kauppi[2]等人(1992)指出:由于环境的变化而使CO 2 加,但是大气中污染物中有很多具有肥力,虽然它们也会对作物产生损害,但其对植物生长的促进能 浓度升高所引起的森林生态系统生态稳定性的力有时可以掩盖其对作物的破坏程度。另外,大气CO 2 浓度升高出现了额外多的C供应,这些额外多的变化会导致森林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动。由于大气CO 2 C经大气一植物-土壤途径流动。赵平,彭少麟[3]等人(2001)研究了大气CO 浓度的升高与森林结构和 2 浓度升高对森林植物生长,冠层结构的影响,并对此引发的生物量功能的相互关系,探讨了大气CO 2 增量的分配,凋落物质量和根质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这些受影响的生物要素和生态过程会引起群落内植物间对资源的竞争关系发生变化,对资源竞争格局的变化最终将会导致森林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气候变暖也是当今全球变化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温室效应及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和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一个重要组分,森林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刘国华[4](2001)、王叶[5](2006)等系统地总结了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分布、生态系统生产力、森林树种以及森林土壤的影响,论述了未来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树种组成、林分结构、分布和生产力的潜在响应,指出了现阶段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今后需要加强的一些核心问题与研究重点作了展望。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正常运作产生了一定的干扰作用,但是干扰是森林循环的驱动力,它导致了森林生态系统时空异质性, 是更新格局和生态学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改变资源的有效性,再者,干扰导致的林隙是森林循环的起点。王纪军[6]等(2004)回顾了目前研究森林演替的几种方法,即马尔科夫模型、林窗模型( GAP) 、陆地生物圈模型(BIOME) 和非线性演替模式等;介绍了气候变化对森林演替的影响;并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MARK EMMERSON[7]等人(2005)根据经验数据详细描述历年分布在社区的影响和方法,分析气候变化对食物链的影响,表明气候变化不仅仅取决于物种数量,还涉及到降水、养分循环和温度等属性。 目前,森林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植被类型之一,在全球变化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全球的森林面积有4.1*109公顷,植被和土壤中含有1146皮克碳,其中37%在低纬,14%在中纬,49%在高纬。2/3以上的碳集中于土壤与泥炭沉积层中。低纬度的碳的总量变动较大,中高纬变动相对较小,

地球系统科学-尔雅通识课答案

1、月球上面只需要建造几个太阳能发电站就可以永远的发电?答案:三个 2、月球上最高的山峰是什么? 答案:惠更斯峰 3、一束激光从地球照射到月球上,形成的光斑直径为多大。答案:2m 4、激光器从地球打到月球上产生的光斑的直径是多大? 答案:2m 5、目前已经有飞行器在月球上着陆的两个国家是 答案:苏联和美国 6、月球上的氦元素可以用作 答案:核聚变 7、月球上的特殊环境不包括 答案:大气流动 8、月球上的水冰最早发现在月球的()。 答案:南极 9、月球上的水来源于 答案:彗星 10、月球上不存在的岩石是 答案:花岗岩 1、人类第一次探月高潮,一共发射了多少枚探月器? 答案:83 2、第一次探月高潮共发射几枚探测器 答案:83 3、第一次探月高潮共发射成功几枚探测器 答案:45 4、第一次探月高潮,发射成功的探测器有:() 答案:45枚 5、人类第一次探月高潮,一共进行了多少次载人登月? 答案:6

6、在1858-1976年的第一次探月高潮中,探测器的成功概率是能达到80%的 答案:错误 1、目前看来月球上没有火山 答案:正确 1、气候周期性的天体活动形式不包括以下哪个? 答案:地球本身的变化 2、气候周期性指气候变化中,其相邻极大值与极小值之间,时间间隔保持不变或基本不变的一种现象。 答案:正确 3、月球不是影响地球气候周期性变化原因之一。 答案:错误 1、按照中国古代,多少年一个甲子,就是一个气候变化周期? 答案:60 1、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发现的新的小行星中,下列不属于此列的是? 答案:智多星 2、火星有几个卫星: 答案:2 3、在火星与木星之间新发现的小行星中,下列不属于的是: 答案:智多星 4、开普勒计算出来的火星位置和第谷数据之间偏差几分 答案:8分 5、火星探索者哪一年降落在火星上的: 答案:1997年 6、火星的半径是地球的多少倍 答案:0.5 7、火星探路者号是()年发射的。 答案:1997 8、火星大冲每()年发生一次 答案:15-17 9、火星的质量是地球的多少? 答案:四分之一

地球科学概论论文(终审稿)

地球科学概论论文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地球科学概论》 结课论文 学号: 姓名:刘玉坤 院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2017年5月23日

地球的起源与演化及人类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摘要: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地球跟随太阳绕银心转动。地球与月亮为地月系,月亮每月绕地球转动一周。地球上存在丰富 的生物。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低等动物和高等动物共生在地 球上。 本文主要叙述了地球上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与资源的紧密联系。21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与自然的 矛盾日益突出,随着人类意识的觉醒,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对 于人类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人们开始探索一种发展方式使人 类社会与地球环境协调发展。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关系相互依 存,人类的未来必须依靠人类自己,我们必须坚定的坚持可持 续发展的战略,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未来才会更加的美好,我 们的子孙后代才能更好的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同时作为当代大 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本文从认识地球开始,然后是地球上的资源能源,因为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破坏,如今人类已经人认识到 问题的严重性,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保护地球采取了 措施。 关键词:地球、资源、环境 主要内容: 1 宇宙大爆炸 宇宙大爆炸,是描述宇宙诞生初始条件及其后续演化的宇宙学模型,宇宙学家通常所指的大爆炸观点为:宇宙是在过去有限的时间之前,由一个密度极大且温度极高的太初状态演变而来的(根据2010年所得到的最佳的观测结果,这些初始状态大约存在于133亿年至139亿年前),并经过不断的膨胀与繁衍到达今天的状态。 2星系 在宇宙中,由两颗或两颗以上星球所形成的绕转运动组合体叫做星系。

地球系统科学判断题

地球系统科学以广义的“地球系统”为研究对象。()答案:√地学和天文学有密切的关联。()答案:× 中国是世界气候研究计划的参与国之一。()答案:√ 哥本哈根会议达成的协议规定所有国家的碳减排数量必须一致。()答案:× 四川可以大力发展太阳能发电。()答案:× 地质研究中的老三件是指罗盘、铁锤、放大镜。()答案:√GPS定位仪可以直接读出经度、纬度和海拔。()答案:× 地震云的出现必然预示着即将发生地震。()答案:× 中国处于地震带上。()答案:√ 整体论强调整体地把握对象。()答案:√ 中医理论认为是药三分毒。()答案:√ 人体科学一定要有系统观,中医的发展方向是中医现代化。()答案:√ 2亿五千万年前,大陆板块一直是联合在一起的。()答案:×太阳内部发生的是核裂变反应。()答案:×

无线电联系中断一定是受到光斑的影响。()答案:× 月球不是影响地球气候周期性变化原因之一。()答案:× 地球上接受的太阳能量与地球空间位置有关。()答案:√ 地球不同的时期,斜度、岁差周期的时限存在有规律的变化。()答案:√ 陆相旋回结构及沉积模式比海洋相的要简单。()答案:× 阿波罗号和月球号登月点一般在月球的背面。()答案:× 地震波速度证明月球内部富含硅铝质。()答案:√ 月球火山口底部存在终年无阳光地区。()答案:√ 目前看来月球上没有火山。()答案:√ 火星昼夜均衡变化,有利于培育植物。()答案:√ 杰弗里斯是英国天文学家、应用数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答案:√ 大陆漂移说一提出开始就得到主流学术界认可。()答案:×地壳构造运动最活跃的部位为板壳边界部位。()答案:√ 转化断层是既无消减也无扩张的板块边界。()答案:√

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

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绪论(一) 1 地球系统是指由地核、地幔、岩石圈、大气层、水层、生物圈相互作用而组成的统一体。正确答案:√ 2 钱学森何时提出建立地球表层学思想的人是 A、1981年 B、1982年 C、1983年 D、1984年 正确答案:C 3 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是 A、王淦昌 B、钱三强 C、钱学森 D、邓稼先 正确答案:C 4 地球系统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诞生时间是 A、1986年 B、1987年 C、1988年 D、1989年 正确答案:B 5 美国何时提出地球系统和地球系统科学概念 A、1980年 B、1981年 C、1982年 D、1983年 正确答案:D 6 地球系统科学以广义的“地球系统”为研究对象。 正确答案:√ 7 地学和天文学有密切的关联。 正确答案:× 8 在哪一年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八十周年? A、2000.0 B、2002.0 C、2007.0

正确答案:B 9 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包括找矿、环境、资源、灾害。 正确答案:√ 10 地学属于以下哪一类? A、系统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 D、应用科学 正确答案:C 11 地球系统科学即为传统的地学科学。 正确答案:× 12 地球系统科学以美国航天局出版《Earth system science》为标志而建立,这一年是哪一年? A、1983.0 B、1985.0 C、1987.0 D、1990.0 正确答案:C 13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地球学的发展不包括以下哪条? A、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 B、核心数学及其在交叉学科中的应用 C、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 D、太阳系研究 正确答案:D 14 1983年提出要建立地球表层学的思想的人是谁? A、冯如 B、邓小平 C、李四光 D、钱学森 正确答案:D 15 温家宝是中国地质大学的校友。 正确答案:√ 16 狭义的地球系统是由地核、地幔、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相互作用而组成的统一体? A、自然环境 B、生态系统 C、动植物

Future Earth未来地球科学计划与可持续发展

收稿日期:2014-07-10 修回日期:2014-11-16 作者简介:辛源(1983-),男,河南南阳人,中国气象局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可持续发展经济学。 “未来地球”科学计划与可持续发展 辛 源1,王守荣 2 (1.中国气象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81;2.中国气象局,北京100081) 摘要:“未来地球” (Future Earth )是最新推出的为期10年的全球环境变化大型国际科学计划。本文介绍了“未来地球”提出的背景,阐述和解读了“未来地球”的战略框架、研究主题以及能力建设的重点内容。在分析“未来地球” 科学计划的特色和世界影响的基础上,结合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五位一体”总体部署的精神, 以及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进程、生态环境现状和地球科学进展,从科学支撑、学科融合、顶层设计、基础能力建设、国际合作五个方面分析了“未来地球”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和地球系统科学集成的影响和启示。关键词:未来地球;科学计划;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753(2015)01-0020-08 Future Earth Research Programm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XIN Yuan 1,WANG Shou-rong 2 (1.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of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Center ,Beijing ,100081,China ; 2.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81,China ) Abstract :Future Earth is a 10-year international research programme in terms of global environment change.The article presents the background ,the strategical framework ,the initial research themes and the cross-cutting capabilities of Future Earth.And then ,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nfluence of Future Earth ,the article argues the progress of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advance in earth sciences ,which are combined with the overall deployment of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and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Furthermore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influence and enlightenment about Chin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 from scientific support , discipline integration ,top design ,capacity building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Key words :Future Earth ;research programm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未来地球”(Future Earth )科学计划由国际科学理事会和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发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环境署等组织共同资助和推动,于2012年6月在里约热内卢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 (“Rio +20”)上正式启动。该计划旨在打破学科壁垒,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联系与融合,为全球、区域和各国应对全球环境变化提供必要 的科学知识、技术方法和手段,支撑全球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密切关注和积极参与“未来地球”科学计划,对于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工作和参与国际可持续发展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一、“未来地球”科学计划的背景 地球系统是涉及物理、化学、生物、人类社会等多个线性与非线性互相叠加的过程,这使全球

全球变化生态学答案

1.学习《全球变化生态学》这门课程的目的是?A、拓宽知识面B、增强环保意识C、全球变化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2.全球气候变化目前最明显的特征是全球气候变暖?√ 3.到目前为止,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约为()。C、万分之四 4. 5.生态学主要研究()之间的关系。C、生物和环境 6.对全球生态变化影响较大的圈层主要有()个。D、5 7.全球生态变化极易导致生态入侵现象的出现。()× 8.“地球系统科学”在什么时间被提出?D、20世纪80年代 9.海底扩张学说提出于()。A、20世纪60年代 10.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人是()魏格纳。D、德国人 11.从狭义上来讲,全球变化主要是指()的变化导致全球气候全景的变化。D、大气 12.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地球系统科学开始将地球作为整体性的内容作为研究。()× 13.20世纪后几十年全球变化研究发展的趋势之一是走向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合作?√ 14.太阳辐射达到地球后,约有47%会被散射或反射到宇宙中。()× 15.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D、氩气 16.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D、9月16日

17.臭氧层的问题最早提出于()C、1974年 18.所谓的臭氧层空洞其实是臭氧层变薄,而非真正的消失。()√ 19.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及海洋的释放。()× 20.“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哪年决定的?C、1995年 21.全球每年约有()平方公里耕地变为沙漠。C、50000-70000 22.在人类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中,现阶段只查明了约()二氧化碳的去向。()B、三分之二 23.中国人工林固定的二氧化碳占森林总固定量的()。D、80% 24.土地荒漠化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远大于直接经济损失。()√ 25.区分扬尘和沙尘暴的标准是看能见度是否大于2公里。()× 26.全球每年有50000平方千米-70000平方千米耕地变为沙漠。√ 27.受人类砍伐和火灾的影响,过去一万年中地球森林面积缩小了()。D、三分之一 28.下列地区中不属于水资源严重缺乏地区的是()。B、南美洲北部 29.陆地上的水资源占地球总水资源的()。A、2.8% 30.20世纪末处于灭绝边缘的哺乳动物超过了400种。()√ 31.物种灭绝是人类诞生以后才开始的。()× 32.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列世界第三?×

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期末考试答案

《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期末考 试 一?单选题(共50题,50 分) 1.法国罗纳河修的水坝落差有几米B A、 5.0 B、 6.0 C、7.0 D、8.0 2.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在哪一年召开? D A、1987.0 B、1983.0 C、1981.0 D、1979.0 3.中国不怕全球变暖的原因不包括哪条? C A、北方城市冬季供暖时间缩短,有利节能。 B、青藏高原霜冻期变短,有利农业生产 C、南方城市制冷所需能源加大 D、长江口潮差变化5米/年,大堤高6米。 4.地震波中的什么波破坏性大? C A、P波 B、压力波 C、面波 D、S波 5.Rodinia超级大陆形成于多少亿年前? B A、8亿年 B、9亿年 C、10亿年 D、12亿年 6.物质代谢的原料不包括哪种物质? D

A、二氧化碳 B、水 C、氧气 D、氧化铁 7.—下灾害周期最长的是 B A、地震和特大干旱 B、冰期和间冰期 C、特大洪涝灾害 D、厄尔尼诺与拉尼娜 8.()学家认为青藏高原目前处在塌陷期。 B A、古生物学家 B、构造地质学家 C、地理学家 D、气象学者 9.生物或其他群体居住地段所有的生态因素的总和叫做 A A、生境 B、生物圈 C、生态环境 D、以上都不对 10.雪球地球事件结束时,火山释放气体使得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上升到当今水平的多少倍? A A、350 倍 B、400 倍 C、450 倍 D、500 倍 11.南水北调的中线长度为多少? D A、2000公里 B、1800公里 C、1600公里 D、1400公里 12.我国的目前大坝建设主要考虑() B

A、储水 B、发电 C、生态 D、气候 13.极端环境不包括()。C A、高温 B、低温 C、高纬度 D、强酸 14.反射阳光最少的是 B A、雪 B、海水 C、沙 D、植被 15.泥盆纪的偏心率:岁差是()。D A、 1 : 3 B、 1 : 4 C、 1 : 5 D、 1 : 5.9 16.当前国际的先进技术可以通过基准、水准、重力、磁力和 A、GPS定位 B、动物反应 C、气候变化 D、海拔变化 17.太平洋型大陆边缘不包括下列哪个特性? A A、洋壳与陆壳之间未发生俯冲 B、主动大陆边缘 C、有火山弧、地震 D、洋壳与陆壳之间发生俯冲 18.新仙女木事件”发生在多久以前? A A、一万两千年前 B、两万两千年前 什么技术进行地震预测?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